我的老师语文学案
《我的老师》语文教学教案

《我的老师》语文教学教案第一章:教学目标1.1 知识与技能:通过学习课文《我的老师》,让学生了解作者对老师的敬爱和感激之情,认识老师在工作中的认真负责和对学生的关爱。
1.2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对老师的赞美之情。
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老师、尊敬老师的情感,增强学生与老师的沟通与交流。
第二章:教学重点与难点2.1 教学重点:掌握课文《我的老师》的基本内容,理解作者对老师的敬爱和感激之情。
2.2 教学难点: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体会作者对老师的赞美之情。
第三章:教学方法与手段3.1 教学方法:采用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讨论。
3.2 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课文音频等辅助教学,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第四章:教学过程4.1 导入新课:简要介绍课文《我的老师》的作者背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4.2 自主学习: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4.3 合作探讨:组织学生分组讨论,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体会作者对老师的赞美之情。
4.4 课堂讲解:针对学生讨论中的问题,进行课堂讲解,解答学生的疑惑。
4.5 课后作业:布置相关的课后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第五章:教学评价5.1 课堂表现评价: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发言积极性等,给予相应的评价。
5.2 课后作业评价:对学生的课后作业进行认真批改,关注学生的学习效果。
5.3 综合评价:结合学生的课堂表现和课后作业,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全面评价。
第六章:教学内容与安排6.1 教学内容:学习课文《我的老师》的细节内容,深入分析作者对老师的描写手法,理解作者对老师的敬爱和感激之情。
6.2 教学安排:课时安排:共2课时。
第一课时:自主学习课文内容,理解大意;合作探讨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和描写手法。
第二课时:课堂讲解,解答学生的疑惑;进行课堂练习;布置课后作业。
第七章:教学课件与教具7.1 教学课件:制作多媒体课件,展示课文内容、作者背景、修辞手法和描写手法等相关信息。
小学语文《我的老师》教案

小学语文《我的老师》教案第一章:教学目标1.1 知识目标:让学生能够理解并掌握课文《我的老师》的主要内容。
让学生能够认识并理解生词和短语的意思。
1.2 技能目标:培养学生能够流利地朗读课文,并能够进行适当的表情和语调的运用。
培养学生能够运用正确的语法和词汇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感受。
1.3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激发学生对语文学科的热爱。
第二章:教学内容2.1 课文内容简介:课文《我的老师》讲述了一个小学生对他们的语文老师的喜爱和尊敬之情。
通过回忆和描述老师对学生的关心和教育,展现了老师与学生之间的深厚感情。
2.2 生词和短语:生词:老师、学生、教室、课文、讲解、作业、鼓励、关心、教育、感激、热爱。
短语:尊敬老师、感恩教育、课堂互动、学习进步。
第三章:教学方法3.1 讲授法:通过教师的讲解,让学生对课文内容有一个全面的理解,并对生词和短语进行解释和例句演示。
3.2 互动法:通过提问和回答的方式,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和参与课堂讨论,增强学生的理解和记忆能力。
3.3 实践法:通过朗读和角色扮演等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理解能力。
第四章:教学步骤4.1 导入:利用图片或实物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与老师相关的话题,引出本课的主题。
4.2 朗读课文:让学生整体朗读课文,注意语音语调和表情,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
4.3 讲解生词和短语:对生词和短语进行解释和例句演示,让学生通过语境理解词义。
4.4 分组讨论:将学生分成小组,讨论课文中的重要内容和主题,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和观点。
第五章:教学评估5.1 课堂问答:在课堂上通过提问的方式,检查学生对课文内容和生词短语的理解和掌握情况。
5.2 朗读表演:让学生进行朗读表演,评价其语音语调、表情和理解能力。
5.3 作业布置:布置相关的写作或阅读作业,让学生进一步巩固所学内容,并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第六章:课堂活动6.1 角色扮演:学生分组,每组选择一个角色,如老师、学生等,进行角色扮演,模拟课文中的情景,增强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记忆。
《我的老师》语文教学教案

《我的老师》语文教学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课文《我的老师》的主要内容,了解作者对老师的尊敬和感激之情。
学生能够掌握一些重点词汇和表达方式,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2. 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阅读和讨论,培养阅读理解能力和合作能力。
学生通过写作,培养表达能力和创造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能够理解尊师重道的传统美德,培养对老师的尊敬和感激之情。
学生能够通过课文学习,培养积极向上的学习态度和健康的人格。
二、教学内容:1. 课文《我的老师》的阅读与理解。
2. 课文中的重点词汇和表达方式的讲解和练习。
3. 写作练习:以“我的老师”为主题,写一篇小作文。
三、教学重点:1. 课文《我的老师》的主要内容的理解。
2. 课文中的重点词汇和表达方式的掌握。
3. 写作练习的完成。
四、教学难点:1. 课文中的难点词汇和表达方式的理解。
2. 写作练习的完成质量。
1. 阅读理解:通过阅读课文《我的老师》,引导学生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通过问题讨论,帮助学生深入理解作者的情感表达。
2. 词汇讲解:讲解课文中的重点词汇和表达方式,通过例句和练习,帮助学生掌握和运用。
3. 写作练习:引导学生以“我的老师”为主题,进行写作练习,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和创造力。
通过学生互评和教师批改,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
六、教学准备:1. 课文《我的老师》的文本材料。
2. 课文中的重点词汇和表达方式的讲解PPT。
3. 写作练习的评分标准。
4. 投影仪或白板等教学工具。
七、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思考“什么是老师?”,引发学生对老师的关注和思考。
2. 阅读理解:学生自读课文《我的老师》,教师提出问题,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讨论结果。
3. 词汇讲解:教师讲解课文中的重点词汇和表达方式,学生跟读并模仿练习。
4. 写作指导:教师给出写作话题“我的老师”,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并提供写作思路和技巧。
5. 写作练习:学生现场进行写作,教师巡回指导。
小学语文《我的老师》教案

小学语文《我的老师》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大意。
(2)学习生字词,并能灵活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掌握课文的结构,理解文章的叙述方式。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提高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2)学会通过课文内容进行推理、判断,提高思维能力。
(3)培养学生的写作技巧,学会如何表达对老师的感激之情。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热爱老师、尊敬老师的情感。
(2)树立学生正确的师生观,增进师生间的友谊。
(3)激发学生努力学习、回报老师的决心。
二、教学重点1. 生字词的学习与运用。
2. 课文的大意理解。
3. 课文的朗读与表达。
三、教学难点1. 生字词的准确理解与运用。
2. 课文深层含义的把握。
3. 对老师感激之情的表达。
四、教学方法1. 情境教学法:通过创设情境,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感受作者的情感。
2. 互动教学法: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
3. 情感教学法:以情感人,激发学生的感激之情,培养正确的师生观。
五、教学准备1. 课文课件或黑板。
2. 生字词卡片。
3. 课堂练习题。
4. 学生作文本。
六、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复习上节课的学习内容,检查学生对生字词的掌握情况。
(2)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回顾上节课的学习内容,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 教学新课:(1)让学生自主朗读课文,注意感受课文中对老师的描述。
(2)讲解生字词,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
(3)分析课文的结构,引导学生掌握文章的叙述方式。
3. 课堂讨论:(1)让学生分享自己对课文的理解和感受。
(2)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讨论如何表达对老师的感激之情。
(3)邀请学生上台分享自己的讨论成果。
4. 情感体验:(1)引导学生思考自己与老师之间的美好回忆。
(2)让学生用语言表达对老师的感激之情。
(3)鼓励学生向老师表达感谢,增进师生间的友谊。
5. 课堂小结:(1)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生字词的重要性和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我的老师》教案

《我的老师》教案我的老师教案一、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让学生了解并能够描述自己班级中的老师。
二、教学重点学会用适当的词汇和句子来描述老师的外貌和性格特点。
三、教学难点能够展示学生较高程度的表达能力,描述老师的外貌和性格特点并加以评价。
四、教学准备幻灯片、图片或老师的照片、课堂活动素材。
五、教学过程Step 1:导入教师出示老师的照片,引导学生用简单的词语来描述老师的外貌特征,例如 "她有长发,戴着眼镜,笑起来很温暖"。
Step 2:呈现教师通过幻灯片或图片让学生看到不同样貌的老师,引导学生关注老师的外貌特征,并与之前所描述的老师进行对比。
Step 3:讨论教师引导学生分组,讨论自己班级中的老师,每组至少讨论两位老师的外貌特征和性格特点,并用英语进行描述。
Step 4:展示每组选择一位代表,向全班展示他们所描述的老师。
其他学生可以提问或进行评论。
Step 5:评价教师鼓励学生进行积极评价,例如 "我认为他是一位非常有趣的老师,他总是能用有趣的方式教我们知识"。
六、课堂延伸在总结本节课的时候,教师可以布置作业,要求学生写一篇关于自己最喜欢的老师的作文,包括老师的外貌和性格特征,并进行适当的评价。
教师可以给学生提供一些相关的词汇和句式,以帮助学生撰写作文。
七、教学反思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提高他们描述外貌和性格的能力,培养他们对老师的观察力,同时也增进了同学之间的交流与了解。
此外,通过写作练习,学生也能够提升他们的写作能力和表达能力。
以上即为《我的老师》教案的内容,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可以更好地了解和描述自己班级中的老师,培养对老师的观察力,并提升他们的写作和表达能力。
语文版七年级上《我的老师》(海伦·凯勒)教案1

让我们荡起双桨,小船儿推开波浪语文版七年级上《我的老师》(海伦·凯勒)教案1
课题:《我的老师》(海伦凯勒)
教学设想:初一的学生一时无法适应初中紧张有序的学习生活,在作文和周记中抱怨连天。
再加上初中学生尊重老师普遍做得不够,我想借些进行德育渗透会比学习一些语文知识更有意义。
教学目的:1、学习课文,理解作者对老师的情感,学会尊重老师。
2、学习海伦能吃苦,敢于面对困难,应对挑战的精神。
3、指导学生开展适当的语文实践活动,养成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1、学会尊重老师,学会做人。
2、学习海伦吃苦的精神,从而正确面对初一相对紧张的学习。
教学内容:◆导入:①老师唱《每当走过老师的窗前》,引出“老师”话题,并检查课前布置的“感谢老师”为主题的手抄报,以小组为单位交流且评出最好的几份,课后张贴在学习栏。
②活动导入:请一同学闭上眼,让同桌在手心写一个字(3至5画),然后猜猜看,到底写了一个什幺字?由此认识对盲文学习的困难。
◆读:①放声读课文,熟悉课文,扫除语言障碍。
②概述文中最感人的情节。
(指名回答)。
③找出文中描写景物的段落,并说说有什幺作用?
◆说:讨论:①海伦对生活的态度和对老师的态度前后发生了怎样的变化?②莎利文老师是一位怎样的老师?
专注下一代成长。
小学语文《我的老师》教案

一、教案简介本教案旨在通过学习课文《我的老师》,让学生感受作者对老师的敬爱和感激之情,培养学生的感恩心态。
通过分析课文中的优美语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培养学生的阅读和表达能力。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大意,了解作者对老师的敬爱和感激之情。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小组讨论、分享自己的老师,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表达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老师的尊敬和感激之情,培养学生的感恩心态。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大意,感受作者对老师的敬爱和感激之情。
难点:分析课文中的优美语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四、教学准备1. 课文《我的老师》的PPT或黑板。
2. 学生分组,每组选一个组长。
3. 教学音频或视频。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播放一篇关于老师的感人故事,引导学生思考自己对老师的感受。
2. 朗读课文:学生齐读课文《我的老师》,感受作者对老师的敬爱和感激之情。
3. 理解课文:学生分小组讨论,讨论课文的大意和作者的情感表达。
4. 分享自己的老师:每组选一个代表,分享自己最难忘的老师的故事。
5. 分析课文语句: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课文中的优美语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6. 总结与反思:教师引导学生总结课文的主要内容和自己的感受,培养学生的感恩心态。
7. 作业布置:要求学生写一篇关于自己最难忘的老师的故事,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
六、教学策略1. 情境创设:通过播放与课文相关的音频或视频,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课文中的情感。
2. 互动讨论: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鼓励他们分享自己的想法和经历,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和积极性。
3. 引导发现:引导学生发现课文中的优美语句,培养他们的语文素养和审美能力。
4. 实践操作:布置写作作业,让学生将所学内容运用到实际中,提高他们的写作能力。
七、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讨论情况和表现,评价他们的学习态度和合作能力。
《我的老师》语文教学教案

《我的老师》语文教学教案一、教学目标1.学习本文围绕中心选取材料的写法。
2.体会作者在文中蕴含的“依恋、思念老师”的深厚感情。
3.培养学生热爱老师、尊敬老师的良好品德。
二、难点、重点分析1.课文记述了哪几个片段?这几个片段的.写作顺序是怎样安排的?分析:全文记叙了七个片段:①老师假装发怒;②老师教我们跳舞;③老师让我们观察蜜蜂;④老师教我们读诗;⑤我们看老师写字;⑥老师排除我们的小纠纷;⑦我梦中寻找老师。
这七个片段,是按照从课内到课外,从校内到校外,从平时到假期,感情步步加深的顺序安排的。
2.课文中有哪几处传神的细节描写?具体说说这些描写是如何传神的。
分析:课文中传神的细节描写有:①老师佯怒时;②老师写字时;③梦里寻师时。
以①为例,四句话写四个细节:“我……一迎”,写出了儿童特有的狡猾;教鞭“轻轻”敲在石板“边上”,刻画出老师的温柔慈爱;“大伙笑了,她也笑了”两句,写出了师生之间感情的融洽,这也是“我”敢于“一迎”的原因。
这些细节,惟妙惟肖地展现了“假怒”的全过程。
3.课文中有哪几处真切动人的心理描写?试讨论分析。
分析:课文中真切动人的心理描写有:①老师佯怒后;②“我”被小“反对派们”咒骂父亲死了后;③放假前看老师收拾行李时;④回忆梦里寻师时。
以①为例,“我用儿童的狡猾的眼光察觉……”“狡猾”的语境义是调皮、机灵,它真切地表现出;个天真淘气的孩子对老师的理解和爱戴。
4.作者在第九节开头这样写道:“有一件小事,我不知道还值不值得提它,但回想起来,在那时却占据过我的心灵。
”为什么前头说是“小事”,后面又讲“占据”过我的心灵?“占据”是强行占有的意思,对一件小事“却占据过我的心灵”该怎样理解?分析:所谓“小事”,指的是孩子们之间常常有的一些纠纷,在老师或别的孩子们看来不过是小事,可是从作者当时所处的境地来看,却是一件不同寻常的遭遇:父亲背井离乡,生死不明;母亲抑郁忧伤,时刻牵挂;那些不大懂事的同学还时常对“我”幸灾乐祸,使“我”更感到孤独悲伤,辛酸痛苦。
小学六年级语文下册《我的老师》课文及教案

小学六年级语文下册《我的老师》课文及教案教师撰写优秀教案,是教师不时反思、改进自身教学的一种方法,能促使教师更为深刻地认识到自身工作中的重点和难点,这个过程就是教师自我教育和生长的过程。
下面给大家带来关于小学六年级语文下册《我的老师》课文及教案,希望会对大家的工作与学习有所帮助。
《我的老师》课文最使我难忘的,是我小学时候的女教师蔡芸芝先生。
现在回想起来,她那时有十_岁。
右嘴角边有榆饯大小一块黑痣。
在我的记忆里,她是一个温柔、美丽的人。
她从来不打骂我们。
仅仅有一次,她的教鞭好像在落下来,我用石板一迎,教鞭轻轻地敲在石板上,大伙笑了,她也笑了。
我用儿童的狡猾的眼光察觉,她爱我们,并没存心要打的意思。
孩子们是多么善于观察这一点啊。
在课外的时候,她教我们跳舞,我现在还记得她把我扮成女孩子表演跳舞的情景。
在假日里,她把我们带到家里和女朋友家里。
在她的女朋友的园子里,她还让我们观察蜜蜂;也是在那时候,我认识了蜂王,并且平生第一次吃了蜂蜜。
她爱诗,并且爱用歌唱的音调教我们读音。
直到现在我还记得她读诗的音调,还能背诵她教我们的诗:圆天盖着大海,黑水托着孤舟,远看不见山,那天边只有云头,也看不见树,那水上只有海鸥……今天想来,她对我们的接近文学和爱好文学,是有着多么有益的影响!像这样的教师我们怎么会不喜欢她?怎么会不愿意和她亲近呢?我们见了她不由得围上去。
即使她写字的时候,我们也默默地看着她,连她握笑的姿势都急于模仿。
有一件小事,我不知道还值不值得提它,但回想起来,在那时却占据过我的心灵。
我父亲那时候在军阀部队里,好几年没有回来,我和母亲非常牵挂他,不知道他的死活。
我的母亲常常站在一张褪了色的神像前面焚起香来,把两个象征记号的字条卷着埋在香炉里,然后磕了头,抽出一个来卜问吉凶。
我虽不像母亲那样,也略略懂了些事。
可是,在孩子群中,我的那些小“反对派”们,常常在我的耳边猛喊:“哎哟哟,你爹回不来了哟,他吃了炮子儿!”那时的我,真好像死了父亲似的那么悲伤。
小学语文《我的老师》教案

小学语文《我的老师》教案小学语文《我的老师》教案「篇一」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理解作者为什么认为怀特森先生是的老师。
3.学习这篇课文一事一议,从一个具体的事例发现一个道理的写法。
4.激发学生对怀特森的赞叹和敬佩之情。
5.认识到不迷信书本、不迷信的科学态度,是现代人必备的素质,是追求真理所需的可贵品质。
教学重难点:探究怀特森先生是我的老师的原因。
课前准备:搜集关于不迷信的科学事例。
教学课时:1课时教学过程:一、回顾前文,导入新课在前几篇课文的学习中,我们认识了一位位不怕困难、苦战攻关、善于发现、极具科学精神的科学家。
今天,我们再来认识一位极有个性的科学课老师──怀特森先生。
他是作者心目中的老师。
(板书课题)二、整体感知,初步理解1.默读课文,想一想①课文讲了一件怎样的事?②作者为什么说怀特森先生是他“的老师”?划出课文的中心句。
(怀特森先生让我还有我的同学明白了一个重要的道理:不迷信书本、也不要不迷信。
)三、读议结合,深刻理解1.作者用哪些事实说明怀特森先生是我的老师?2.老师在读这篇课文时,也不禁被怀特森先生独特的教学方法所折服,你喜欢这样的老师吗?3.怀特森先生的哪些言行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读、划、议)四、回归整体,加深对科学精神的认识1.古今中外,善于发现问题并研究问题的人往往不迷信书本、不迷信,你知道哪些事例?(二年级学的《画家和小牧童》中敢于给戴嵩指出错误的小牧童;四年级学的《两个铁球同时着地》中敢于挑战的伽利略等。
)2.结合本单元前三篇课文,谈一谈你对科学精神又有了哪些认识?五、拓展阅读,迁移延伸1.阅读《嗅苹果》,读后交流自己的体会。
2.交流课前搜集的关于不迷信的事例。
六、课堂小结这篇课文通过具体的一件事,为我们阐述了不要迷信书本,不要迷信,要学会独立思考、独立判断的道理。
科学需要怀疑,需要“冒险”,需要挑战,只有我们才会拥有善于发现、探求真知的能力。
小学语文课文《我的老师》教案

小学语文课文《我的老师》教案一、教学目标1.理解课文内容,感受作者对老师的尊敬和感激之情。
2.学习课文中的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表达能力。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理解课文内容,感悟作者的情感。
2.教学难点:分析课文中的关键词语,体会作者的表达技巧。
三、教学过程1.导入同学们,你们都有自己的老师,那你们对老师的印象是怎样的呢?今天我们要学习一篇关于老师的课文,看看作者是怎样描述他的老师的。
2.课文阅读请同学们自由阅读课文《我的老师》,注意理解课文内容。
请一位同学朗读课文,其他同学跟读,注意语气和节奏。
3.分析课文内容作者是怎样描述他的老师的?老师在作者的心目中是怎样的形象?作者是如何表达对老师的尊敬和感激之情的?4.学习生字词请同学们找出课文中的生字词,并解释其意思。
请同学们用这些生字词造句,巩固记忆。
5.感悟作者情感请同学们谈谈自己阅读课文后的感受,作者是如何表达对老师的感情的?请同学们讨论:为什么作者会对老师产生如此深厚的感情?6.课堂小结请同学们谈谈自己对本节课的收获。
7.课后作业请同学们写一篇关于自己的老师的作文,表达自己对老师的尊敬和感激之情。
家长签字确认作业完成情况。
四、教学反思1.引导学生关注课文中的关键词语,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
2.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
3.注意巩固生字词的学习,提高学生的词汇量。
4.结合课文内容,引导学生感悟作者的情感,培养学生的情感素养。
1.导入同学们,我们每个人都是从小学开始接触老师的,老师在我们的成长过程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
那么,你们对自己的老师有什么样的印象呢?有没有什么特别的事情或者感悟想要分享的呢?2.课文阅读请大家先自由地阅读课文,注意理解课文的内容,感受作者的情感。
现在,我们请一位同学来朗读课文,其他同学可以跟读,也可以在心里默读,注意朗读的语气和节奏。
3.分析课文内容那么,课文读完了,我们来回答几个问题。
初中《我的老师》教案

初中《我的老师》教案教学重点:1. 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对老师的感激之情。
2. 学习作者通过具体事例刻画人物的方法。
3. 培养学生热爱老师,尊敬老师的情感。
教学难点:1. 理解课文中的重点句子和词语。
2. 学会通过具体事例刻画人物的方法。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 引导学生回顾上节课的学习内容,让学生分享自己对老师的认识和感受。
2. 提问:你们心目中的老师是什么样子的?二、自主学习1. 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2. 学生分享自己的阅读心得,讨论课文中的重点句子和词语。
三、课堂讲解1. 讲解课文中的重点句子和词语,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
2. 通过具体事例,讲解如何通过细节刻画人物,让学生学会这一写作方法。
四、课堂练习1. 让学生根据课文内容,完成课后练习题。
2. 引导学生运用课文中的写作方法,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刻画一位自己尊敬的老师。
五、课堂小结1. 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总结课文的主要观点。
2. 强调尊敬老师的重要性,引导学生培养热爱老师,尊敬老师的情感。
六、课后作业1. 完成课后练习题。
2. 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写一篇关于尊敬老师的作文。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阅读理解,让学生了解作者对老师的感激之情,以及老师对学生的关爱和教诲。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通过具体事例刻画人物,让学生学会这一写作方法。
同时,要培养学生热爱老师,尊敬老师的情感。
在课后作业布置上,要结合学生的实际生活,让学生有话可说,从而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我的老师》教案5篇

《我的老师》教案5篇(实用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实用资料,如心得体会、工作报告、工作总结、工作计划、申请书、读后感、作文大全、合同范本、演讲稿、其他资料等等,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practical materials for everyone, such as insights, work reports, work summaries, work plans, application forms, post reading reviews, essay summaries, contract templates, speech drafts, and other materials.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stay tuned!《我的老师》教案5篇本文主题为《我的老师》教案5篇,旨在分享五个关于老师的教案。
《我的老师》教案

《我的老师》教案【教案】一、教学目标1. 通过描述我心目中的老师,学生能够运用适当的词汇和句型,书写一篇关于“我的老师”的短文。
2. 学生能够展示对老师的尊重和感激之情,并表达对老师的感谢。
二、教学重点1. 学习如何描述老师的外貌、性格、特长等方面的内容。
2. 学习运用适当的词汇和句型来写一篇关于“我的老师”的短文。
三、教学准备1. 班级黑板或白板2. 学生练习本3. 钢笔和纸四、教学过程1. 自我介绍首先,教师向学生介绍自己,并简要描述自己的经历和特长,以便让学生了解教师的背景。
2. 导入新词汇教师通过图片或真实物品引导学生学习与老师相关的词汇,如头发、眼睛、胡子等。
教师可以在黑板上写下这些词汇并解释其意义,学生可以跟读。
3. 学生交流教师提出问题,鼓励学生展开讨论并分享他们心目中的老师。
教师可以提供一些问题的引导,如“你的老师是一个男教师还是女教师?”、“你老师的头发是什么颜色的?”等等。
4. 学生书写学生使用已学词汇写一篇关于“我的老师”的短文。
教师可以提供以下问题的引导,以帮助学生组织文章结构:- 你认为老师是一个好人吗?为什么?- 老师是怎么样的一个人?他/她的性格如何?- 你觉得老师对教学有什么特别的方法或技能吗?- 你和老师之间有什么特别的互动吗?5. 学生交流与展示学生可以向全班同学展示他们写的文章,并描述自己心目中的老师。
6. 总结教学内容教师和学生一起回顾所学的词汇和句型,并总结出写一篇关于“我的老师”的文章所需包含的要素。
7. 作业布置布置学生写一篇更加完整、有条理的关于“我的老师”的文章,并鼓励他们在家让家人朋友看看,以进一步展示对老师的感激之情。
1. 可以安排学生互相交流并检查彼此的文章,以提供反馈和改进建议。
2. 学生可以通过口头表达的方式向全班同学介绍自己的老师,并以此展示自己在口语表达方面的能力。
3. 可以邀请一位老师来班级,学生可以向来宾表达对老师的感激,并进行互动交流。
我的老师七年级语文教案

我的老师七年级语文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会本课生字词,理解课文内容,分析人物形象,感悟作者情感。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提高阅读理解能力,培养文学鉴赏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培养热爱生活、关注自然的情怀。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理解课文内容,分析人物形象,感悟作者情感。
2.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内涵,提升文学鉴赏能力。
三、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2.自主学习(1)课文主要讲述了什么故事?(2)作者对老师的感情是如何体现的?3.课堂讨论师:请同学们分成小组,就刚才的问题进行讨论。
讨论完毕后,每组派一名代表进行汇报。
(1)第一组:课文主要讲述了作者在小学时,遇到了一位充满爱心、敬业负责的好老师,这位老师对作者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4.分析课文师:我们一起分析课文中的重点语句,感悟作者的情感。
(1)语句分析:“老师像一盏明灯,照亮了我的人生道路。
”这句话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表现了老师对作者的深远影响。
(2)语句分析:“老师总是耐心地回答我的问题,直到我明白为止。
”这句话表现了老师关爱学生、认真负责的教学态度。
师:通过学习这篇课文,我们感受到了作者对老师的深厚感情,也体会到了一位好老师对学生的影响。
那么,我们应该如何去尊敬老师,感恩老师呢?(1)尊敬老师,体现在日常生活中的礼貌、尊重和关心。
(2)感恩老师,要努力学习,用实际行动回报老师的辛勤付出。
6.作业布置(1)熟读课文,背诵重点段落。
四、课后反思1.本节课,同学们积极参与讨论,对课文内容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2.同学们在分析课文时,能运用所学知识,提高了文学鉴赏能力。
五、教学建议1.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2.结合课文内容,适时进行情感教育,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
3.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4.加强课后辅导,关注学生的学习进步,提高教学质量。
《我的老师》教案初中语文教案

《我的老师》教案初中语文教案教学目标:1、训练从课文中准确获取信息并进行概括的能力,能够基本把握文章的大致意思和结构。
2、领会安妮·莎利文对学生的深沉的爱和科学的教育方法。
教学重点:目标1教学难点:理解莎利文老师独特而科学的教育方法。
教学过程:一、导入教师讲授海伦·凯勒的故事。
(要求学生记录要点,课后结合自读提示和文后的方框内的短文,查找课外书,整理成一篇探究海伦取得成功的原因的短文。
)海伦·凯勒,1880-1968,美国作家、演讲家、教育家、社会活动家。
她出生后19个月,就丧失了视力和听力,而且变成哑巴。
后来,她的父母亲要求当地的盲人学校给予帮助,该校派莎利文老师到她家里协助,海伦借触摸的方法学会了聋哑语言,她利用点字系统学会了阅读,又用一种特殊的打字机书写。
十岁时,学会了说话,后来在剑桥女校求学,1900年读大学,1904年她大学毕业,并和莎利文老师合作她的自传《我的一生》,此书一出,引起了文坛的轰动,她的故事不但感动和激励着千百万的残疾人,也使无数的正常人为之震憾,使他们重新思考生命的意义。
此后,她又参加了各种社会活动,她经常来回演讲,写了数本书,1927年她开始为美国盲人基金会募捐,致力于盲人事业。
出版了《我的宗教》一书,1930年出版第二本自传《中流》。
她被人们称为美国女英雄。
二、快速阅读全文,思考:1、莎利文老师是教了海伦什么,是怎么教的?并根据这一点粗略理一理文章的思路。
2、划出写海伦感受的词语。
三、讨论1、海伦在学习方面有哪些不利因素?请对比自己谈谈你的看法?——身有残疾,又聋又哑又盲。
2、莎利文老师是教了海伦什么,是怎么教的?她的教学方法有什么优异之1处?——通过实物接触和理解教法,教会海伦认识具体事物和抽象事物,认识自然界。
3、莎利文老师是怎样一个老师,是从文中哪些语句看出来?——有极大的耐心和爱心,有良好的教学方法。
四、朗读1-3自然段1、这三段文章写了什么?2、莎利文老师走进海伦的生活之后,她的生活起了怎样的变化,可以根据下列例句,用一个比喻写出来吗?——莎利文老师的到来,就像为我打开了一扇厚重的大门,把我从黑暗引向光明。
人教版语文《我的老师》教案

人教版语文《我的老师》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大意。
(2)学会生字词,并能灵活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分析并理解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方式。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提高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2)学会欣赏和评价文章,培养阅读兴趣。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作者对老师的尊敬和感激之情。
(2)培养学生热爱老师、尊敬老师的情感。
二、教学重点1. 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2. 学会生字词,并能灵活运用。
3. 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方式。
三、教学难点1. 理解课文中的深层含义。
2. 学会欣赏和评价文章。
四、教学方法1. 情境教学法:通过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互动教学法:引导学生参与课堂讨论,培养合作精神。
3. 启发式教学法:引导学生思考问题,培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激发学生对尊敬老师的认识,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要尊敬老师。
(2)简介作者背景及课文出处,引发学生兴趣。
2. 自主学习(1)学生自主朗读课文,感受文章情感。
(2)学生通过工具书查阅生字词,学习并掌握。
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课文内容,交流对课文的理解和感悟。
(2)分享讨论成果,进行全班交流。
4. 课堂讲解(1)讲解课文中的生字词、难点句子。
(2)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方式。
5. 情感教育(1)引导学生体会作者对老师的尊敬和感激之情。
(2)培养学生热爱老师、尊敬老师的情感。
6. 课堂小结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进行总结,巩固所学知识。
7. 作业布置(1)熟读课文,加强语感。
(2)运用所学生字词,进行写作练习。
六、教学反思在这一节课结束后,教师应认真反思教学效果,思考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反应,以及教学方法是否适合学生需求。
教师还应根据学生的掌握情况,调整后续的教学计划和策略。
七、课前准备为了保证课堂教学的顺利进行,教师需要提前准备教学资源,如PPT、课文音频等。
小学语文《我的老师》教案

小学语文《我的老师》教案第一章:教学目标1.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课文《我的老师》的主要内容和情感表达。
学生能够掌握生词和短语,并能够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1.2 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阅读和讨论,提高阅读理解能力和表达能力。
学生通过模仿和创作,培养写作和创新能力。
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培养对老师的尊重和感激之情。
学生培养对学习和成长的积极态度。
第二章:教学内容2.1 课文《我的老师》的主要内容介绍简要介绍课文《我的老师》的故事情节和主要人物。
引导学生关注课文中的情感表达和人物关系。
2.2 生词和短语的学习列出课文中的生词和短语,并进行解释和例句演示。
学生通过小组活动和游戏,巩固生词和短语的记忆。
第三章:教学过程3.1 导入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思考对老师的印象和感受。
引入课文《我的老师》的主要内容,激发学生的兴趣。
3.2 阅读理解学生分组阅读课文,理解故事情节和人物关系。
学生通过讨论和回答问题,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3.3 生词和短语学习学生通过小组活动和游戏,学习和巩固生词和短语。
教师进行示范和指导,帮助学生正确运用生词和短语。
第四章:教学评价4.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讨论和回答问题时的积极性和参与度。
评价学生在小组活动和游戏中的合作和表现。
4.2 阅读理解能力通过回答问题的方式评估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程度。
评估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对生词和短语的运用能力。
第五章:教学延伸5.1 写作练习学生模仿课文《我的老师》的写作风格,写一篇关于自己的老师的短文。
学生通过创作,培养写作和创新能力,并表达对老师的感激之情。
5.2 课堂讨论学生分享自己的写作成果,进行课堂讨论和评价。
引导学生思考对老师的尊重和感激之情,培养积极的价值观。
第六章:教学策略6.1 课堂互动通过提问、讨论和小组活动等方式,激发学生的思考和参与。
引导学生主动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感受,提高口语表达能力。
6.2 情景模拟设计情景模拟活动,让学生扮演课文中的角色,进行对话和表演。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我的老师语文学案
⒈体会本文作者在文中所蕴含的依恋、思念老师的深厚感情,培养尊敬、热爱老师的良好品德。
⒉学习本文围绕中心选取材料的写法。
⒊揣摩文章的语句。
目标1、2、3
⒈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与课文进行多次接触,感悟那深挚的师生之情。
⒉自己去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研究问题,从而在学习过程中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
⒊在讨论分析中合作学习,促使思维的碰撞、磨合、吸纳。
有人说:“教师是塑造人类灵魂的工程师。
”“老师像蜡烛,照亮了学生前进的道路。
”“老师是人梯,载着学生攀登科学的高峰。
”同学们,从幼儿园到现在,有很多老师教过你们,这些老师给你们留下了什么印象呢?他们给了你们哪些支持和帮助呢? 那位老师使你终身难忘呢?你们也许写过“我的老师”这类作文,写得如何?现在来读一读现代著名作家魏巍回忆他的小学老师蔡芸芝先生的一篇文章。
比
较一下,有没有课文写得那么生动,富有真情实感。
㈠自己搜集有关魏巍的资料,进行整理归纳。
㈡自读课文,整体感知,完成下列“冲关”练习。
⒈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褪色()卜问()焚香()黑痣()
⒉辨析下列各组字的形、音、义。
即()孤()卷()蜜()恋()
既()弧()券()密()念()
⒊预习课文,看本文共记叙了几件难忘的事情?各用一个小标题概括,写在下面。
⒋细读课文,从文中找出直接赞美蔡老师的语句,看看蔡老师是一个什么样的老师。
在我们的求学生涯中,教过我们的老师有很多。
给你留下深刻印象的老师一定也不少。
回想一下,哪位老师的哪一件事、哪个举动让你从中感受到了关爱,产生爱戴之情,说出来,让同学听听。
今天就来学习《我的老师》,魏巍笔下的“我的老师”——蔡芸芝先生就是公正型、朋友型、艺术家型的老师。
⒈作者简介:魏巍,现代作家,原名鸿杰,曾用笔名红杨树。
河南郑州人。
1920年6月生于一个城市贫民家庭。
在极其困难的条件下,读了平民小学、高小,并勉强上了简易乡村师范。
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后,走上革命道路,同年12月在山西前线参加八路军,不久到达延安。
1938年4月加入中国共产党。
他一直生活在战士之中。
解放战争中,在行军的间隙写了大量诗歌。
全国解放后,参加了抗美援朝战争,主要作品有散文集《谁是最可爱的人》,长篇小说《东方》等。
⒉本文一共写了七件小事。
A、蔡老师假装发怒;B、老师教我们跳舞;C、老师带我们观察蜜蜂;D、老师教我们读诗;E、我们看老师写字;F、老师为我们排除小纠纷;G、我梦中寻找老师。
⒈请同学们以自己喜欢的方式再次阅读课文,同时思考:本文记叙的七件小事中,哪几件详写?哪几件略写?这样安排有什么好处?
详写:
略写:
作用:
⒉讨论:这七件事是如何贯穿起来的?
⒈提问:蔡老师是一个什么样的老师,课文哪些地方可以看出?
⒉提问:“我”是一个什么样的学生?课文哪些地方可以看出?
⒊提问:记叙文主要运用叙述、描写的表达方式,但有时为了抒发作者的感情,也运用了抒情的表达方式,试从课文找出,分析一下抒发了作者什么样的感情。
巩固练习
⒈给加点字注音或写汉字
旋即教诲炽热半晌
痣卜问时辰褪色
kē()头tuì()色yú()钱焚香()
⒉填空
(1)本文作者,是当代著名的。
他的主要作品有。
(2)本文是篇回忆性。
作者在文中回忆的老师名叫。
⒊文中“我用儿童的狡猾的眼光察觉,她爱我们,并没有存心要打的意思。
”一
句中“狡猾”一词在这里是什么含义?它是褒义词还是
贬义词?你能说说它的表达效果吗?
⒋当“我”遭到其他孩子的奚落时,蔡老师给“我”写了一封“劝慰信”。
信中写了些什么呢?请你根据上下文展开联想,补写出这封信的内容。
提示:一定要以蔡老师的口吻来写,可别掉了“你是一个心清如水的孩子”这句话。
春风化雨
她是学生的朋友,用爱来交换爱,在理解中交换信任。
“早上好!孩子们!”每天早晨,她总是踏着铃声,走进初三(4)班教室,面对40位生气(悖悖、渤渤、勃勃)的少男少女,带领他们踏上探求知识的列车去远征。
当她那富有穿透力的目光发现小玲玲的眼神变得那么暗淡无光时,她把小玲玲叫到了自己身旁,如父母对子女循循开导,在理解和信任中,期待她打开心灵的窗户。
就在那天晚上,施老师结束了教工大会,跨上自行车,顶着凛(冽、洌、例)的北风,沿着乡间小道,向着小玲玲家飞驰而去。
突然,眼前一堆乱石,她来不及刹车,连人带车,人仰“马”翻,但她还是忍着伤痛,一瘸一拐走到了小玲玲的家。
小玲玲抚摸着老师流着鲜血的手,一颗颗晶莹的泪珠夺眶而出,一头扑进老师的怀抱。
孩子变化的症结终于找到,小玲玲心中的锈锁已经打开。
是父母的争吵使她失去了家庭的温暖,为寻求温暖,年幼无知的小玲玲跌进了早恋的泥坑……
应该让小玲玲的父母重归于好,孩子不能失去母爱和父爱;“十六岁的花季”不能过早开放结出苦果;学生毕竟涉世不深,当他们向着生活迈出第一步的时候,难免会摔跤,作为他们的班主任应不失为他们的带路人,在人生的十字路口,教他们学会正确的选择。
如春风化雨,是施老师的情和爱使小玲玲的家破镜重圆。
是施老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使一棵遭到病虫害的小树又恢复了生机和活力。
1、在文中括号内选择恰当的词。
2、“刹车”,加点字在此处应该读。
如这样组词应该读什么?“刹那”“古刹”
3、下列句子中引号的作用是()
连人带车,人仰“马”翻
A、引用
B、特定称谓
C、强调指出
D、讽刺、否定
4、“孩子变化的症结终于找到……”本句运用了什么修
辞手法?写出两个可以替代“症结”的词。
5、二段中的“期待”一词换成“等待”好不好?为什么?
6、文章从第二段起叙述了老师帮小玲玲解决思想矛盾的事,如果换成老师认真向学生传授知识的事,行不行?为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