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普通高中作业本 生物 必修二 参考答案

合集下载

新教材高中生物第1章第1节种群具有一定的特征课后训练浙科版选择性必修2(含答案)

新教材高中生物第1章第1节种群具有一定的特征课后训练浙科版选择性必修2(含答案)

新教材高中生物浙科版选择性必修2:第一章种群第一节种群具有一定的特征课后·训练提升基础巩固1.下列属于种群的是( )A.一个校园里生长着的各种各样高大的树B.生活在一片森林中的全部雄鸟和雌鸟C.一块菜地上生长着的大白菜、大蒜和大葱D.生活在青海湖鸟岛保护区内不同年龄的棕头鸥答案:D2.下列有关种群密度的叙述,正确的是( )A.某市人口数量的多少可用种群密度来表示B.种群密度能反映种群在一定时期的大小及种群数量的变化趋势C.标志重捕法可以估算野兔的种群密度,但不能估算其总个体数D.两个不同的种群,种群密度大的种群数量也多答案:A解析:种群密度是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是衡量种群大小的指标,某市人口数量的多少可用种群密度来表示,A项正确。

种群密度能反映种群在一定时期的大小,但不能反映种群数量的变化趋势,B项错误。

标志重捕法是对动物种群密度进行调查时常采用的方法,可以估算野兔的种群密度,也能估算其总个体数,C项错误。

两个不同的种群,所分布的面积或体积不一定相同,故种群密度大的种群数量不一定多,D项错误。

3.对某动物种群数量是否增长起到主要决定作用及预测该动物种群数量发展趋势的因素分别是( )A.迁入率和迁出率、年龄结构B.出生率和死亡率、年龄结构C.迁入率和迁出率、性别比例D.出生率和死亡率、性别比例答案:B4.下列关于种群特征的叙述,错误的是( )A.种群的最基本特征是种群数量特征B.种群密度的大小可以作为人类判断该生物有益或有害的依据C.疾病、饥饿是造成死亡率升高的内在因素D.性成熟时间、每次产仔数和每年生殖次数不同,会造成不同种类动物出生率的差异答案:C解析:疾病、饥饿等是造成死亡率升高的外在因素。

5.某同学为了调查某区域内麻雀和黄鹂的种群密度,在该区域内随机设置了若干捕鸟网,捕获结果如下表所示(单位:只)。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B.该区域内麻雀大约有322只,黄鹂大约有172只C.该区域所有的麻雀和黄鹂分别构成一个种群D.若被标志的个体被再次捕获的概率下降,则计算的结果应偏小答案:D6.下列不属于对种群数量特征描述的是( )A.某个国家的人口将逐渐步入老龄化阶段B.2020年,某地的人口出生率为10.04‰C.橡树种子散布能力差,常在母株附近形成集群D.由于薇甘菊入侵,松树种群死亡率较高答案:C7.下图是有关种群特征的概念图。

新教材高中生物第3章第1节群落与非生物环境组成生态系统课后习题浙科版选择性必修2(含答案)

新教材高中生物第3章第1节群落与非生物环境组成生态系统课后习题浙科版选择性必修2(含答案)

新教材高中生物浙科版选择性必修2:第三章生态系统第一节群落与非生物环境组成生态系统课后·训练提升基础巩固1.下列属于生态系统的是( )A.生活在人大肠内的生物B.某一池塘中的全部鱼类C.肺炎患者肺部的肺炎链球菌D.一根枯木及枯木上的所有生物答案:D解析:生态系统是由生物群落和非生物环境所构成的一个生态学功能系统。

A、B、C三项均不包含非生物环境。

2.下列关于生态系统中分解者的叙述,正确的是( )A.所有的异养生物都是分解者B.分解者不一定都是微生物,微生物也不一定都是分解者C.分解者对于植物的传粉和种子的传播等具有重要作用D.分解者仅包括细菌和真菌,能将动植物遗体中的有机物分解成无机物答案:B解析:异养生物包括消费者和分解者,A项错误。

分解者不一定都是微生物,如蚯蚓是动物;微生物也不一定都是分解者,如硝酸盐细菌是生产者,B项正确。

消费者对于植物的传粉和种子的传播等具有重要作用,C项错误。

分解者主要是细菌和真菌,腐食动物如蚯蚓也属于分解者,D项错误。

3.下列关于生态系统组成成分的叙述,错误的是( )A.自然生态系统需要源源不断地输入太阳能B.土壤微生物都可作为生态系统的分解者C.消费者能加快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D.菟丝子等寄生植物不属于生产者答案:B4.下列关于生态系统中生物成分的叙述,正确的是( )A.生产者中有真核生物,也有原核生物,但都是自养生物B.消费者全是真核生物C.分解者只包括细菌和真菌D.生产者和分解者间均直接联系,消费者可有可无答案:A解析:消费者主要是动物,还有少数营寄生生活的微生物,包括一些原核生物,B项错误。

分解者主要包括细菌和真菌,也包括腐食动物和某些原生动物,C项错误。

消费者在生态系统中通过食物关系促进了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D项错误。

5.下图表示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之间的关系。

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甲是生产者,乙是消费者B.丙是分解者,主要是细菌和真菌C.丙可以为甲提供无机盐D.甲和乙是一个生态系统中最主要的生物成分答案:D解析:由题图中三种成分的关系可知,甲是生产者,乙是消费者,丙是分解者。

浙教版高中生物必修2 课后习题 第三章 第四节 第1课时 遗传信息的转录和翻译

浙教版高中生物必修2 课后习题 第三章 第四节 第1课时 遗传信息的转录和翻译

第三章遗传的分子基础第四节基因控制蛋白质合成第1课时遗传信息的转录和翻译课后篇巩固提升必备知识基础练1.下列关于RNA的叙述,正确的是()A.tRNA只有三个碱基B.一种tRNA可携带一种或多种氨基酸C.一种氨基酸只能由一种tRNA携带D.tRNA是通过转录过程合成的含有多个碱基,其中一端相邻的3个碱基可以与mRNA上的密码子互补配对,构成反密码子,A项错误;一种tRNA只能携带一种氨基酸,B项错误;一种氨基酸可以由一种或几种tRNA携带,C 项错误;tRNA是通过转录过程合成的,D项正确。

2.下列关于真核细胞中RNA的叙述,错误的是()A.mRNA和tRNA是通过密码子与反密码子的碱基互补配对而发生相互作用B.rRNA是核糖体的重要成分C.一条mRNA上结合多个核糖体同时翻译可以提高每条多肽链的合成速度D.tRNA的3'端是结合氨基酸的部位和tRNA是通过密码子与反密码子的碱基互补配对而发生相互作用,A项正确;rRNA是核糖体的重要成分,B项正确;一条mRNA上结合多个核糖体可同时翻译多条多肽链,但不能提高每条多肽链的合成速度,C项错误;tRNA的3'端是结合氨基酸的部位,D项正确。

3.把3H标记胸腺嘧啶的脱氧核苷酸注入真核细胞,可用于研究()A.分泌蛋白的运输B.DNA复制的场所C.细胞膜脂质的流动D.mRNA与核糖体的结合,形成囊泡运到高尔基体,加工、分类和包装,形成分泌小泡,运到细胞膜,胞吐出去,与脱氧核苷酸无关,A项错误;DNA复制需要DNA的两条链为模板、4种脱氧核苷酸为原料、能量ATP和DNA聚合酶,B项正确;细胞膜脂质的流动与物质跨膜运输有关,不需要脱氧核苷酸,C项错误;mRNA与核糖体结合,开始翻译mRNA上的密码子,需要tRNA运输氨基酸,不需要脱氧核苷酸,D项错误。

4.某种生物的两类细胞各产生一种分泌蛋白,组成这两种蛋白质的氨基酸种类与数量相同,但排列顺序不同,其原因是参与这两种蛋白质合成的()A.tRNA种类不同B.核糖体功能不同C.mRNA碱基序列不同D.相同密码子所决定的氨基酸不同,两种蛋白质的各种氨基酸种类相同,故tRNA的种类相同,A项错误;核糖体是生产蛋白质的机器,这两类细胞产生的都是分泌蛋白,故核糖体功能相同,B项错误;氨基酸的排列顺序是由mRNA上的碱基序列决定的,所以这两种蛋白质氨基酸的排列顺序不同的原因是参与形成这两种蛋白质的mRNA碱基序列不同,C项正确;在所有生物中,同一密码子所决定的氨基酸相同,这体现了生物界的统一性,D项错误。

新教材高中生物第3章第6节生态系统通过自我调节维持稳态课后习题浙科版选择性必修2(含答案)

新教材高中生物第3章第6节生态系统通过自我调节维持稳态课后习题浙科版选择性必修2(含答案)

新教材高中生物浙科版选择性必修2:第六节生态系统通过自我调节维持稳态课后·训练提升基础巩固1.自然林区的马尾松林一般不会发生大面积虫害,但有些人工马尾松林常会发生严重的松毛虫危害,其原因是( )A.松毛虫繁殖能力强B.马尾松抗害虫能力差C.营养结构简单D.气候适宜松毛虫生长答案:C解析:人工马尾松林与自然林区马尾松林相比,其生物种类少,营养结构简单,抵抗外界干扰能力弱,因此易发生严重的松毛虫危害。

2.就热带雨林生态系统、草原生态系统、农田生态系统而言,自我调节功能的强弱依次为( )A.农田生态系统>草原生态系统>热带雨林生态系统B.热带雨林生态系统>农田生态系统>草原生态系统C.热带雨林生态系统>草原生态系统>农田生态系统D.草原生态系统>农田生态系统>热带雨林生态系统答案:C解析:生态系统自我调节能力的大小与生态系统的成分及营养结构的复杂程度有关,生态系统的成分和营养结构越复杂,其自我调节能力就越强;反之,生态系统的成分越单一,营养结构越简单,其自我调节能力就越弱。

就热带雨林生态系统、草原生态系统、农田生态系统而言,热带雨林生态系统自我调节能力最强,其次是草原生态系统,自我调节能力最弱的是农田生态系统。

3.某湖泊中发生了如下图所示的变化,则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上图所示调节方式可加速最初发生的变化,使生态系统远离稳态B.在人体中也存在类似的调节方式,如甲状腺激素水平的调节C.图示过程对生态系统虽有极大的破坏作用,但仍可能修复D.上图所示调节方式不是生态系统的主要调节方式,在自然生态系统中比较少见答案:B解析:由题图可知,湖泊污染后导致鱼死亡,鱼腐烂后使得污染加重,使生态系统远离稳态,A项正确。

题图所示调节方式为正反馈调节,而甲状腺激素的调节方式为负反馈调节,B项错误。

题图所示过程对生态系统虽有极大的破坏作用,但是并没有造成生态系统的崩溃,所以仍可能修复,C项正确。

新版浙科版高中生物必修二测试卷(含答案)

新版浙科版高中生物必修二测试卷(含答案)

新版浙科版高中生物必修二测试卷(含答案)一、单选题1.若以碱基顺序5,-ATTCCATGCT-3,的DNA为模板链,转录出的mRNA碱基顺序为A.从5,端读起为ATTCCATGCT B.从3,端读起为UAAGGUACGAC.从5,端读起为AUUCCAUGCU D.从3,端读起为TAAGGTACGA2.下列有关人类遗传病调查和优生的叙述,正确的是A.原发性高血压,适宜作为调查遗传病的对象B.常见的优生措施有禁止近亲结婚、提倡晚婚晚育和进行产前诊断等C.调查艾滋病的遗传方式应该从患者家系中调查D.通过基因诊断若确定胎儿不携带致病基因,则其肯定不患遗传病3.关于蛋白质生物合成的叙述,正确的是A.一种tRNA只能转运一种氨基酸B.DNA聚合酶是在细胞核中合成的C.密码子是位于DNA上相邻的三个碱基D.每一种密码子都有相对应的tRNA4.某植物(雌雄同株,异花受粉)群体的基因型仅有Aa和AA两种,且数量比为4:1。

若不同基因型个体生殖力相同,无致死现象,则理论上,该植物群体中个体自由交配和自交所得后代中能稳定遗传的个体所占比例分别为()A.1/2、2/5 B.11/25、5/8 C.17/32、3/5 D.13/25、3/55.下表中育种方法与原理、优点都相符的是()A.A B.B C.C D.D6.下列关于遗传与人类健康的叙述错误的是()A.禁止近亲结婚是优生措施之一B.多基因遗传病不易与后天获得性疾病区分C.在人群中随机抽样调查可确定家族性心肌病的遗传方式D.为苯丙酮尿症患儿提供低苯丙氨酸奶粉的做法属于选择放松7.下列关于遗传具有多样性和稳定性的原因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减数分裂过程中,同源染色体的非姐妹染色单体间的互换形成配子多样性B.减数分裂过程中,非同源染色体的自由组合形成配子多样性C.受精时,雌雄配子间的随机结合导致的基因重组形成合子多样性D.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维持了生物前后代体细胞中染色体数目的恒定从而维持了遗传的稳定性8.现有来自同一生物体的两个正在分裂的细胞,甲细胞的着丝点已经分裂,乙细胞中存在染色单体。

生物生物必修二教材课后习题答案

生物生物必修二教材课后习题答案

人教版生物生物必修二教材课后习题答案第1章遗传因子的发现第1节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一一问题探讨1. 粉色;因为按照融合遗传的观点,双亲遗传物质在子代体内混合,子代呈现双亲的中介性状,即红色和白色的混合色——粉色;2. 提示:此问题是开放性问题,目的是引导学生观察、分析身边的生物遗传现象,学生通过对遗传实例的分析,辨析融合遗传观点是否正确;有些学生可能举出的实例是多个遗传因子控制生物性状的现象如人体的高度等,从而产生诸多疑惑,教师对此可以不做过多的解释;只要引导学生能认真思索,积极探讨,投入学习状态即可;二实验1. 与每个小组的实验结果相比,全班实验的总结果更接近预期的结果,即彩球组合类型数量比DD ∶Dd ∶dd=1∶2∶1,彩球代表的显性与隐性类型的数值比为3∶1;因为实验个体数量越大,越接近统计规律;如果孟德尔当时只统计10株豌豆杂交的结果,则很难正确地解释性状分离现象,因为实验统计的样本数目足够多,是孟德尔能够正确分析实验结果的前提条件之一;当对10株豌豆的个体做统计时,会出现较大的误差;2. 模拟实验的结果与孟德尔的假说是相吻合的;因为甲、乙小桶内的彩球代表孟德尔实验中的雌、雄配子,从两个桶内分别随机抓取一个彩球进行组合,实际上模拟雌、雄配子的随机组合,统计的数量也足够大,出现了3∶1的结果;但证明某一假说还需实验验证;三技能训练提示:将获得的紫色花连续几代自交,即将每次自交后代的紫色花选育再进行自交,直至自交后代不再出现白色花为止;四旁栏思考题不会;因为满足孟德尔实验条件之一是雌、雄配子结合机会相等,即任何一个雄配子或雌配子与任何一个雌配子或雄配子的结合机会相等,这样才能出现3∶1的性状分离比;五练习基础题 1.B; 2.B;3. 1在F1水稻细胞中含有一个控制合成支链淀粉的遗传因子和一个控制合成直链淀粉的遗传因子;在F1形成配子时,两个遗传因子分离,分别进入不同配子中,含支链淀粉遗传因子的配子合成支链淀粉,遇碘变橙红色;含直链淀粉遗传因子的配子合成直链淀粉,遇碘变蓝黑色,其比例为1∶1;2孟德尔的分离定律;即在F1形成配子时,成对的遗传因子发生分离,分离后的遗传因子分别进入不同的配子中; 32;4. 1白色;黑色;2性状分离;白毛羊为杂合子,杂合子在自交时会产生性状分离现象;拓展题1. 1将被鉴定的栗色公马与多匹白色母马配种,这样可在一个季节里产生多匹杂交后代;2杂交后代可能有两种结果:一是杂交后代全部为栗色马,此结果说明被鉴定的栗色公马很可能是纯合子;二是杂交后代中既有白色马,又有栗色马,此结果说明被鉴定的栗色公马为杂合子;2. 提示:选择适宜的实验材料是确保实验成功的条件之一;孟德尔在遗传杂交实验中,曾使用多种植物如豌豆、玉米、山柳菊做杂交实验,其中豌豆的杂交实验最为成功,因此发现了遗传的基本规律;这是因为豌豆具有适于研究杂交实验的特点,例如,豌豆严格自花受粉,在自然状态下是纯种,这样确保了通过杂交实验可以获得真正的杂种;豌豆花大,易于做人工杂交实验;豌豆具有稳定的可以区分的性状,易于区分、统计实验结果;3. 提示:凯库勒提出苯分子的环状结构、原子核中含有中子和质子的发现过程等,都是通过假说—演绎法得出结论的;19世纪以前科学家对遗传学的研究,多采用从实验结果出发提出某种理论或学说;而假说—演绎法,是从客观现象或实验结果出发,提出问题,作出假设,然后设计实验验证假说的研究方法,这种方法的运用促进了生物科学的研究,使遗传学由描述性研究进入理性推导和实验验证的研究阶段;第2节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二一问题探讨提示:问题探讨的目的是活跃学生的思维,引领学生进入新的学习状态,教师可以通过水稻杂交育种等实例,使学生自然地认识到任何生物都不止表现一种性状,后代表现的特征可以是两个亲本性状组合的结果;进一步地思考讨论,双亲的性状是遵循什么规律进行组合、传递给后代的在育种实践中人类如何获得所需的性状组合为导入新课做好准备;二思考与讨论1. 提示:豌豆适于作杂交实验材料的优点有:1具有稳定的易于区分的相对性状,如高茎和矮茎,高茎高度在1.5~2.0 m,矮茎高度仅为0.3 m左右,易于观察和区分;2豌豆严格自花受粉,在自然状态下可以获得纯种,纯种杂交获得杂合子;3花比较大,易于做人工杂交实验;孟德尔正是因为选用了豌豆做杂交实验,才能有效地从单一性状到多对性状研究生物遗传的基本规律,才能对遗传实验结果进行量化统计,所以科学地选择实验材料是科学研究取得成功的重要保障之一;2. 提示:如果孟德尔只是研究多对相对性状的遗传,很难从数学统计中发现遗传规律,因为如果研究n 对相对性状,将会有2n 个性状组合,这是很难统计的,也很难从数学统计中发现问题,揭示生物的遗传规律;这也是前人在遗传杂交实验中留下的经验与教训,孟德尔恰恰借鉴了前人的遗传研究经验,改变实验方法,从简单到复杂地进行观察、统计、分析实验结果,从而发现问题、提出假说、实验验证、得出结论;3. 提示:如果孟德尔没有对实验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他很难做出对分离现象的解释;因为通过统计,孟德尔发现了生物性状的遗传在数量上呈现一定数学比例,这引发他揭示其实质的兴趣;同时这也使孟德尔意识到数学概率,也适用于生物遗传的研究,从而将数学的方法引入对遗传实验结果的处理和分析;4. 提示:作为一种正确的假说,不仅能解释已有的实验结果,还应该能够预测另一些实验结果;可参考教科书对“假说—演绎法”的解释;5. 提示:1扎实的知识基础和对科学的热爱;孟德尔在维也纳大学进修学习时,通过对自然科学的学习,使他具有生物类型是可变的,可以通过杂交产生新的生物类型等进化思想;同时孟德尔还学习数学,使他受到“数学方法可以应用于各门自然科学之中”的思想影响,产生应用数学方法解决遗传学问题的想法,使孟德尔成为第一个认识到概率原理能用于预测遗传杂交实验结果的科学家;2严谨的科学态度;孟德尔对杂交实验的研究是从观察遗传现象出发,提出问题,作出假设,然后设计实验验证假设的研究方法;这在当时是一种新的研究思路,光是豌豆的杂交实验,他就没有局限于对实验结果的简单描述和归纳;3勤于实践;孟德尔在豌豆的遗传杂交实验研究中,连续进行了8年的研究,并且对每次实验的结果进行统计分析,从中发现了前人没有发现的问题和规律;4敢于向传统挑战;孟德尔通过实验研究,提出了“颗粒性遗传”的思想,这是对传统的遗传观念的挑战;三旁栏思考题从数学角度看,3∶12的展开式为9∶3∶3∶1,即9∶3∶3∶1的比例可以表示为两个3∶1的乘积;对于两对相对性状的遗传结果,如果对每一对性状进行单独的分析,如单纯考虑圆和皱或黄和绿一对相对性状遗传时,其性状的数量比是圆粒∶皱粒=315+108∶101+32=3∶1;黄色∶绿色=315+101∶108+32=3∶1;即每对性状的遗传都遵循了分离定律;这无疑说明两对相对性状的遗传结果可以表示为它们各自遗传结果的乘积,即9∶3∶3∶1来自于3∶12;四练习基础题1. 1×;2×;2.C ;拓展题1YyRr ;yyRr ;2黄色皱粒,绿色皱粒;1∶1;1/4;3YyRR 或YyRr ;4;如果是YyRR 与yyrr 杂交,比值为黄色圆粒∶绿色圆粒=1∶1;如果是YyRr 与yyrr 杂交,比值为黄色圆粒∶绿色圆粒∶黄色皱粒∶绿色皱粒=1∶1∶1∶1;自我检测的答案和提示一、概念检测判断题 1.×; 2.×; 3.×;选择题 1.D; 2.C; 3.D; 4.B;二、知识迁移因为控制非甜玉米性状的是显性基因,控制甜玉米性状的是隐性基因;当甜玉米接受非甜玉米的花粉时,非甜玉米花粉产生的精子中含有显性基因,而甜玉米的胚珠中的极核含有隐性基因,极核受精后发育成胚乳,胚乳细胞中显性基因对隐性基因有显性作用,故在甜玉米植株上结出非甜玉米;当非甜玉米接受甜玉米的花粉时,甜玉米花粉产生的精子中含有隐性基因,而非甜玉米的胚珠中的极核含有显性基因,故在非甜玉米植株上结出的仍是非甜玉米;三、技能应用由于显性基因对隐性基因有显性作用,所以在生物长期的进化过程中,如果没有自然选择的作用,一般在一个群体中显性个体数多于隐性个体数;根据图中提供的信息可知,蝴蝶的绿眼个体数多,并且绿眼∶白眼接近于3∶1;同样蝴蝶的紫翅个体数多,并且紫翅∶黄翅接近于3∶1,所以判断蝴蝶的绿眼和紫翅是显性性状,白眼和黄翅是隐性性状;四、思维拓展1. 提示:一对皮肤颜色正常的夫妇,生下白化病患儿,说明白化病属于隐性基因控制的疾病;同时调查统计结果表明,携带白化病致病基因且表现型正常的夫妇,其后代是白化病患者的几率为25%;以此可以判断,人类正常皮肤与白化皮肤这对相对性状的遗传符合孟德尔的分离定律;2. 孟德尔的自由组合定律具有普遍性,因为两对相对性状的遗传可分解为每一对相对性状遗传结果的乘积,即两对相对性状遗传产生的性状组合类型数为2×2=22,性状比例为3∶12;故n 对相对性状遗传产生的性状组合类型有2n ,其比例为3∶1n ;第2章基因和染色体的关系第1节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一问题探讨1. 配子染色体与体细胞染色体的区别在于:1配子染色体数是体细胞染色体数的一半;2配子染色体是由体细胞每对同源染色体中分别取出一条组成的;二旁栏思考题1. 减数分裂的染色体复制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的间期,减数第二次分裂的间期不复制;2. 初级精母细胞两极的这两组染色体,非同源染色体之间是自由组合的;3. 在减数第一次分裂中出现了同源染色体联会,四分体形成,非姐妹染色单体间交叉互换,同源染色体分离,使得细胞两极各有一整套非同源染色体,从而使形成的次级精母细胞中染色体数目减少为初级精母细胞的一半等行为;上述过程可使配子中染色体数目减半;这样再通过以后发生的两性配子结合成合子的受精作用,就能维持生物前后代体细胞染色体数目的恒定,从而保证遗传的稳定性;上述过程还可以使经过减数分裂产生的配子类型多样,从而增加了生物的变异,增强了生物适应环境的能力,有利于生物的进化;4. 经过减数第一次分裂,一个卵原细胞会分裂成一个较大的次级卵母细胞和一个较小的极体;经过减数第二次分裂,一个次级卵母细胞会分裂成一个含细胞质多的卵细胞和一个含细胞质少的极体,而减数第一次分裂形成的极体也经过减数第二次分裂成为两个含细胞质少的极体;最后三个极体退化消失,只剩一个卵细胞;三想像空间不一样;受精过程中,仅精子的头部进入卵细胞,而精子的头部除了细胞核外,只含极少量的细胞质;而细胞质中线粒体含少量DNA 植物细胞质中的叶绿体也含少量DNA ,对生物的遗传也有影响;四实验1. 减数第一次分裂会出现同源染色体联会、四分体形成、同源染色体在赤道板位置成对排列、同源染色体分离、移向细胞两极的染色体分别由两条染色单体组成等现象;减数第二次分裂的中期,非同源染色体成单排列在细胞赤道板位置,移向细胞两极的染色体不含染色单体;2. 减数第一次分裂的中期,两条同源染色体分别排列在细胞赤道板的两侧,末期在细胞两极的染色体由该细胞一整套非同源染色体组成,其数目是体细胞染色体数的一半,每条染色体均由两条染色单体构成;减数第二次分裂的中期,所有染色体的着丝点排列在细胞的赤道板的位置;末期细胞两极的染色体不含染色单体;3. 同一生物的细胞,所含遗传物质相同;增殖的过程相同;不同细胞可能处于细胞周期的不同阶段;因此,可以通过观察多个精原细胞的减数分裂,推测出一个精原细胞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的连续变化;五模型建构讨论一1. 代表分别来自父方和母方的同源染色体联会;2.4条;减数第一次分裂结束;2条;3. 减数第一次分裂过程中的同源染色体联会,形成四分体,同源染色体在赤道板位置成双排列,同源染色体分离,分别移向细胞两极;减数第二次分裂过程中非同源染色体的着丝点排列在细胞的赤道板上,着丝点分裂,染色单体成为染色体,移向细胞两极;4.2个;2个;讨论二1. 每个配子都含有两种颜色的染色体;2.4种;3.8种;六技能训练精原细胞有丝分裂过程中染色体数目变化表时期间期前期中期后期末期染色体数目条 8 8 8 16 8精原细胞形成精子过程中染色体数目变化表细胞类型精原细胞初级精母细胞次级精母细胞精细胞染色体数目条 8 8 4 4七第一小节练习基础题 1.1√;2×;3×;4×; 2.B; 3.D;4. 1①这个细胞正在进行减数分裂;因为该细胞中出现了四分体;②该细胞有4条染色体,8条染色单体;③该细胞有2对同源染色体;其中染色体A 与C ,A 与D ,B 与C ,B 与D 是非同源染色体; ④细胞中a 与a′,b 与b′,c 与c′,d 与d′是姐妹染色单体;⑤该细胞分裂完成后,子细胞中有2条染色体;⑥参见教科书图2 2;2① 4条; ② B,D ;B ,C ;拓展题提示:不一定;若减数分裂过程中发生异常情况,比如减数第一次分裂时联会的同源染色体,有一对或几对没有分别移向两极而是集中到一个次级精卵母细胞中,再经过减数第二次分裂产生的精子或卵细胞中的染色体数目就会比正常的多一条或几条染色体;再如减数分裂过程无论第一次分裂还是第二次分裂中,染色体已移向细胞两极,但因某种原因细胞未分裂成两个子细胞,这样就可能出现精子或卵细胞中染色体加倍的现象;如果上述现象出现,则受精卵中染色体数目就会出现异常,由该受精卵发育成的个体细胞中染色体数目也不正常;由于染色体是遗传物质的载体,生物体的性状又是由遗传物质控制的,那么当该个体的遗传物质出现异常时,该个体的性状也会是异常的;例如,人类的“21三体综合征”遗传病患者就是由含有24条染色体其中21号染色体是2条的精子或卵细胞与正常的卵细胞或精子结合后发育成的;八第二小节练习基础题 1.1√;2√;3√;2. 提示:配子形成过程中,由于减数第一次分裂的四分体时期,非姐妹染色单体间可能互换部分遗传物质;中期时,同源染色体随机排列在细胞赤道板两侧,导致了配子中非同源染色体的自由组合,因此,配子中染色体组成是多样的;受精作用又是精子和卵细胞的随机结合,因此,后代的性状表现是多样的;由于减数分裂是有规律的正常的细胞分裂,在减数分裂的过程中,染色体只复制一次,而细胞连续分裂两次;这样每个物种正常的雌、雄配子都含有该物种体细胞染色体数目一半的染色体,并且都是一整套非同源染色体的组合;而受精作用时精卵结合使受精卵及其发育成的个体体细胞中又可以恢复该种生物的染色体数目;性状是由染色体中的遗传物质控制的,生物前后代细胞中染色体数目的恒定,保证了前后代遗传性状的相对稳定;拓展题提示:在形成精子或卵细胞的减数分裂过程中,如果由于某种原因减数第一次分裂时两条21号染色体没有分离而是进入了同一个次级精卵母细胞,再经过减数第二次分裂,就会形成含有2条21号染色体的精子或卵细胞;如果减数第一次分裂正常,减数第二次分裂时21号染色体的着丝点分裂,形成了2条21号染色体,但没有分别移向细胞两极,而是进入了同一个精子或卵细胞;这样异常的精子或卵细胞就含有24条染色体,其中21号染色体是2条;当一个正常的精子或卵细胞含23条非同源染色体,其中只含有1条21号染色体与上述异常的卵细胞或精子结合成受精卵,则该受精卵含47条染色体,其中21号染色体为3条;当该受精卵发育成人时,这个人的体细胞中的染色体数目就是47条,含有3条21号染色体;第2节基因在染色体上一问题探讨这个替换似乎可行;由此联想到孟德尔分离定律中成对的遗传因子的行为与同源染色体在减数分裂过程中的行为很相似;一条染色体上可能有许多个基因;二技能训练不同的基因也许是DNA 长链上的一个个片段;三练习基础题 1.D; 2.B;拓展题1. 这些生物的体细胞中的染色体虽然减少一半,但仍具有一整套非同源染色体;这一组染色体,携带有控制该种生物体所有性状的一整套基因;2. 提示:人体细胞染色体数目变异,会严重影响生殖、发育等各种生命活动,未发现其他染色体数目变异的婴儿,很可能是发生这类变异的受精卵不能发育,或在胚胎早期就死亡了的缘故;第3节伴性遗传一问题探讨该问题只有在学完本节内容之后,学生才能够比较全面地回答,因此,本问题具有开放性,只要求学生能够简单回答即可;1. 提示:红绿色盲基因和抗维生素D 佝偻病的基因位于性染色体上,因此这两种遗传病在遗传表现上总是和性别相联系;2. 提示:红绿色盲基因和抗维生素D 佝偻病基因尽管都位于X 染色体上,但红绿色盲基因为隐性基因,而抗维生素D 佝偻病基因为显性基因,因此,这两种遗传病与性别关联的表现不相同,红绿色盲表现为男性多于女性,而抗维生素D 佝偻病则表现为女性多于男性;二资料分析1. 红绿色盲基因位于X 染色体上;2. 红绿色盲基因是隐性基因;三练习基础题 1.C; 2.B; 3.C; 4.1AaXBXb妇,AaXBY 夫; 2既不患白化病也不患红绿色盲的孩子的基因型:AAXBXB,AAXBXb,AaXBXB,AaXBXb,AaXBY,AAXBY ;拓展题提示:雌果蝇卵原细胞减数分裂过程中,在2 000~3 000个细胞中,有一次发生了差错,两条X 染色体不分离,结果产生的卵细胞中,或者含有两条X 染色体,或者不含X 染色体;如果含XwXw 卵细胞与含Y 的精子受精,产生XwXwY 的个体为白眼雌果蝇,如果不含X 的卵细胞与含Xw 的精子受精,产生OXw 的个体为红眼雄果蝇,这样就可以解释上述现象;可以用显微镜检查细胞中的染色体,如果在上述杂交中的子一代出现的那只白眼雌果蝇中找到Y 染色体,在那只红眼雄果蝇中找不到Y 染色体,就可以证明解释是正确的;自我检测的答案和提示一、概念检测判断题 1.×; 2.√; 3.×; 4.√; 5.×;选择题 1.C; 2.C; 3.B; 4.A该显性基因位于X 染色体上; 5.C;二、知识迁移1. 设红绿色盲基因为b ,那么1XbY ;XBXB ,XBXb ; 21/4;2. 1表现型正常的夫妇,后代均正常;夫妇一方是患者,子女有1/2为患者;2选择生男孩;3不携带;一对等位基因中,只要有一个是显性致病基因,就会表现为患者真实遗传;3. 是父方,可能是在减数分裂第二次分裂中,复制的Y 染色体没有分开,产生了含有YY 的精子;3.1DNA 是主要的遗传物质答案和提示一问题探讨 1.提示:遗传物质必须稳定,要能贮存大量的遗传信息,可以准确地复制出拷贝,传递给下一代等; 2.提示:这是一道开放性的题,答案并不惟一,只要提出正确的思路即可;二旁栏思考题因为硫仅存在于T2噬菌体的蛋白质组分中,而磷则主要存在于 DNA的组分中;用14C 和18O 等元素是不可行的,因为 T2噬菌体的蛋白质和DNA 分子的组分中都含有这两种元素;三思考与讨论1. 提示:细菌和病毒作为实验材料,具有的优点是:1个体很小,结构简单,容易看出因遗传物质改变导致的结构和功能的变化;细菌是单细胞生物,病毒无细胞结构,只有核酸和蛋白质外壳;2繁殖快;细菌20~30 min 就可繁殖一代,病毒短时间内可大量繁殖;2. 最关键的实验设计思路是设法把DNA 与蛋白质分开,单独地、直接地去观察DNA 或蛋白质的作用;3. 艾弗里采用的主要技术手段有细菌的培养技术、物质的提纯和鉴定技术等;赫尔希采用的主要技术手段有噬菌体的培养技术、同位素标记技术,以及物质的提取和分离技术等学生可能回答出其他的技术,但只要回答出上述主要技术就可以; 科学成果的取得必须有技术手段做保证,技术的发展需要以科学原理为基础,因此,科学与技术是相互支持、相互促进的;四练习基础题 1.1×;2×; 2.C; 3.D;拓展题1. 提示:实验表明,噬菌体在感染大肠杆菌时,进入大肠杆菌内的主要是DNA ,而大多数蛋白质却留在大肠杆菌的外面;因此,大肠杆菌裂解后,释放出的子代噬菌体是利用亲代噬菌体的遗传信息,以大肠杆菌的氨基酸为原料来合成蛋白质外壳的;2. 提示: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和噬菌体感染大肠杆菌的实验证明,作为遗传物质至少要具备以下几个条件:能够精确地复制自己;能够指导蛋白质合成,从而控制生物的性状和新陈代谢;具有贮存遗传信息的能力;结构比较稳定等;3.2DNA 分子结构答案和提示一问题探讨提示:本节的问题探讨主要是培养学生收集资料、讨论交流的能力;二旁栏思考题1. 1当时科学界已经发现的证据有:组成DN A分子的单位是脱氧核苷酸;DN A分子是由含4种碱基的脱氧核苷酸长链构成的;2英国科学家威尔金斯和富兰克林提供的DNA的X射线衍射图谱;3美国生物化学家鲍林揭示生物大分子结构的方法1950年,即按照X射线衍射分析的实验数据建立模型的方法因为模型能使生物大分子非常复杂的空间结构,以完整的、简明扼要的形象表示出来,为此,沃森和克里克像摆积木一样,用自制的硬纸板构建DN A结构模型;4奥地利着名生物化学家查哥夫的研究成果:腺嘌呤A的量总是等于胸腺嘧啶T的量,鸟嘌呤G的量总是等于胞嘧啶C的量这一碱基之间的数量关系;2. 沃森和克里克根据当时掌握的资料,最初尝试了很多种不同的双螺旋和三螺旋结构模型,在这些模型中,他们将碱基置于螺旋的外部;在威尔金斯为首的一批科学家的帮助下,他们否定了最初建立的模型;在失败面前,沃森和克里克没有气馁,他们又重新构建了一个将磷酸—核糖骨架安排在螺旋外部,碱基安排在螺旋内部的双链螺旋; 沃森和克里克最初构建的模型,连接双链结构的碱基之间是以相同碱基进行配对的,即A 与A 、T 与T 配对;但是,有化学家指出这种配对方式违反了化学规律;1952年,沃森和克里克从奥地利生物化学家查哥夫那里得到了一个重要的信息:腺嘌呤A的量总是等于胸腺嘧啶T的量,鸟嘌呤G的量总是等于胞嘧啶C的量;于是,沃森和克里克改变了碱基配对的方式,让A 与T 配对,G 与C 配对,最终,构建出了正确的DNA 模型; 三思考与讨论 2.提示:主要涉及物理学主要是晶体学、生物化学、数学和分子生物学等学科的知识;涉及的方法主要有:X 射线衍射结构分析方法,其中包括数学计算法;建构模型的方法等;现代科学技术中许多成果的取得,都是多学科交叉运用的结果;反过来,多学科交叉的运用,又会促进学科的发展,诞生新的边缘学科,如生物化学、生物物理学等;3. 提示:要善于利用他人的研究成果和经验;要善于与他人交流和沟通,闪光的思想是在交流与撞击中获得的;研究小组成员在知识背景上最好是互补的,对所从事的研究要有兴趣和激情等;四模型建构1.DNA 虽然只含有4种脱氧核苷酸,但是碱基对的排列顺序却是千变万化的;碱基对千变万化的排列顺序使DNA 储存了大量的遗传信息;2. 提示:1靠 DNA分子碱基对之间的氢键维系两条链的偶联;2在DNA 双螺旋结构中,由于碱基对平面之间相互靠近,形成了与碱基对平面垂直方向的相互作用力该点可不作为对学生的要求,教师可进行补充说明;五练习。

高中生物必修2习题及参考答案

高中生物必修2习题及参考答案

高中生物必修2习题及参考答案必修二1、一种生物同一性状的不同表现类型,叫_相对_性状。

2、杂种后代中同时出现显性性状和隐性性状的现象,叫__性状分离_ 。

3、F1(杂合子)与_隐性纯合子__进行的杂交,叫测交。

4、在_一_对_同源_染色体的_同一_位置上的,控制_相对_性状的基因,叫等位基因。

一对等位基因通常用同一字母的大小写表示,如D与__d__可看作一对等位基因。

5、一对相对性状的遗传遵循_基因分离_定律;两对或两对以上相对性状的遗传遵循__自由组合_定律。

6、生物的表现型是_基因型_和__环境_ 共同作用的结果。

7、减数分裂进行_有性_生殖的生物,在产生_有性生殖细胞_时进行的染色体数目_减半_的细胞分裂。

在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只复制_一_次,而细胞分裂_两_次。

减数分裂的结果是,成熟生殖细胞中的染色体数目比原始生殖细胞的减少_一半_ 。

8、一个精原细胞经过减数分裂形成__四_个精子,而一个卵原细胞经过减数分裂只产生__一_个卵细胞。

9、一对同源染色体的_形状_和_大小__一般都相同,一条来自_父__方,一条来自__母__方。

10、一个四分体包含__一__对同源染色体,__四__条染色单体,__四___个DNA分子。

11、_减数_分裂中,同源染色体两两配对的现象叫做__联会__。

12、就进行有性生殖的生物来说,_减数分裂__和_受精作用_对于维持每种生物前后代染色体数目的恒定,对于生物的遗传和变异,都是十分重要的。

13、人的性别决定方式是_XY型__。

正常色觉男性的基因型写作:__X B Y__,红绿色盲男性的基因型写作:__Xb Y__;正常色觉女性的基因型写作:__X B X B或 X B X b_____;红绿色盲女性的基因型写作:__Xb X b___。

14、红绿色盲的遗传特点: 患者中__男__性多于__女___性;多有__交叉遗传__现象。

女性若患病,其__父亲__、__儿子__必患病。

生物浙教版必修二作业本答案扫描版

生物浙教版必修二作业本答案扫描版
参团油湫



仉 屿
尔镆 兹
鸠扉节 1. c 2. D

萋离镆兹 7. B 8. A 9. D 国尢国国 哂 哂 l
3. D
4. A
」 ” !
5. c

6. A

10 ” 0 、
号 Ľ ÝŹ
鏖 狮 国祉 鑫 羽 鵚 ━ 鏖狮国
12. c
欤 憝 盂
国国园国团 国国园国 团
2 1. ( 1 ) A b . A B . AB (2 ) 耍 X 豚 ( 3 ) A A B B 22. ( 1 ) 2 a a b b ( 2 ) 3 ( 3 ) 8 耍 缪馨 、 豚 X 馨 、 豚 X 锼
AaB b a a B B .
23. ( 1 ) A A m a a (2 ) 骧 咪 体 荧芜换
1・ t、 ( 1) 荇 砸 钴 哂 对 圊 状 (
( 15. c 20. ) 2 ( 1 ( 2 ) 4 (3 ) 萋 离 砘毽组
减 数 萋之 耖砸旯骧 咪体 钴 萋离
旭 熳 16 . A
蕺 砸 旯 骧 咪体 钴 砘毽组

引样
17 . 13 18 . r) 19. A
2 :1 杂
p
该 种县 耖匍 a 旭 熳
' x Y ŢŞ ÖŽăÇ îŚ
x
ÖŽăÇ Ťí
ŰŐí-
X
Ą°
Fl
x !
Y ŢŞ ÖŽăÇ 9 ŢŞ ÖŽăÇ îŚ
之闱 搓 之闱 ď (3 ) 蕺 之闱 之闱
30、 荇姻
' d ' ’ 该 实验动讵 耖 , 戛 圊 颃牦 煊 Y 个体 , 砹圊牦 X X y 钴戛 圊 个体 盂耖谐会 躞现 x “

浙教版高中生物必修2 课后习题 第四章 第四节 第2课时 遗传咨询与人类基因组计划

浙教版高中生物必修2 课后习题 第四章 第四节 第2课时 遗传咨询与人类基因组计划

第四章生物的变异第四节人类遗传病是可以检测和预防的第2课时遗传咨询与人类基因组计划课后篇巩固提升必备知识基础练1.21-三体综合征患儿的发病率与母亲的生育年龄的关系如下图所示。

预防该遗传病的主要优生措施是()A.基因诊断B.婚前检查C.适龄生育D.禁止近亲结婚30岁之后,随着年龄的增加,21-三体综合征患儿的发病率逐渐升高,所以预防该遗传病的主要优生措施是适龄生育。

2.下列关于人类遗传病的叙述,错误的是()A.各种遗传病在青春期的患病率很低B.环境因素对多基因遗传病的发病有影响C.羊膜腔穿刺技术可用于确诊胎儿是否患神经管缺陷D.单基因遗传病是由染色体上或线粒体中单个基因异常引起的,A项正确;多基因遗传病具有家族聚集性,且易受环境因素的影响,B项正确;羊膜腔穿刺技术属于产前诊断技术之一,可用于检测胎儿是否患神经管缺陷等疾病,C 项正确;单基因遗传病是由染色体上单个基因异常引起的疾病,由线粒体中单个基因异常引起的疾病不属于单基因遗传病,D项错误。

3.下列不属于遗传咨询的基本程序的是()A.病情诊断B.系谱分析C.发病率测算D.晚婚晚育,而晚婚晚育是为了控制人口数量,不属于遗传咨询程序。

4.下列关于人类遗传病的叙述,正确的是()A.唐氏综合征、艾滋病、镰刀形细胞贫血症均属于遗传病B.可在人群中随机抽样调查某种遗传病的发病率C.禁止近亲婚配可杜绝遗传病患儿的降生D.环境因素对多基因遗传病的发生没有影响,遗传物质没有发生改变,不属于遗传病,A项错误;研究某遗传病发病率,可在人群中随机抽样调查计算,B项正确;禁止近亲结婚可以降低隐性基因控制的遗传病的患病概率,但不能杜绝遗传病患儿的降生,C项错误;多基因遗传病是指涉及许多个基因和许多种环境因素的遗传病,D项错误。

5.人类遗传病在人体不同发育阶段的发病风险如下图所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①②③所指遗传病在青春期的患病率很低B.羊膜腔穿刺的检查结果可用于诊断①所指遗传病C.②所指遗传病受多个基因和环境因素影响D.先天性心脏病属于③所指遗传病所指遗传病的曲线在青春期都十分接近X轴,说明这三种遗传病在青春期的患病率都很低;①在出生前发病率较高,故羊膜腔穿刺的检查结果可用于诊断①所指遗传病;从题图中只能看出②所指遗传病在各个时期的发病率,不能看出其受多个基因与环境因素影响;③所指遗传病发病率的曲线符合先天性心脏病的发病特点。

浙江版生物必修二第二章染色体与遗传课后习题及解析

浙江版生物必修二第二章染色体与遗传课后习题及解析

第二章染色体与遗传第一节染色体通过配子传递给子代第1课时减数分裂课后篇巩固提升必备知识基础练1.下列关于四分体的说法,错误的是()A.四分体形成于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B.一个四分体含有四条染色体C.在一个四分体中,DNA与染色体的数量之比为2∶1D.同源染色体之间常会发生染色体片段互换,同源染色体联会形成四分体,A项正确;一个四分体含有4条染色单体,2条染色体,B项错误;一个四分体含有2条染色体,4条染色单体,4个DNA分子,所以在一个四分体中,DNA与染色体的数量之比为2∶1,C项正确;同源染色体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之间会发生交叉互换,D项正确。

2.减数第一次分裂(MⅠ)过程中不会出现的是()A.同源染色体联会配对B.四分体中非姐妹染色单体之间交叉互换C.同源染色体彼此分离D.姐妹染色单体彼此分离(MⅠ)过程中发生同源染色体的联会配对,形成四分体,四分体中非姐妹染色单体之间发生交叉互换,之后发生同源染色体的分离,A、B、C三项正确;着丝粒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彼此分离发生在减数第二次分裂(MⅡ)过程中,D项错误。

3.下列有关“减数分裂模型的制作研究”的活动的描述,错误的是()A.该活动中可以模拟同源染色体间的交叉互换现象B.模拟MⅠ的纺锤体与MⅡ的纺锤体应相互垂直C.两对非同源染色体一对用红色橡皮泥,另一对用蓝色橡皮泥制作D.两条颜色长短一样的染色单体中部用一根铁丝扎起来,铁丝代表着丝粒;模拟MⅠ的纺锤体与MⅡ的纺锤体应相互垂直;两对非同源染色体可以都用红色表示,也可以用红色和蓝色表示,不一定用不同颜色;两条颜色和长短一样的染色单体中部用一根铁丝扎起来代表已完成复制的一条染色体,铁丝代表着丝粒。

4.下列对于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变化的叙述,正确的是()A.减数第一次分裂不发生交叉互换,结束后染色体数不变B.减数第二次分裂不发生交叉互换,结束后染色体数不变C.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与后期染色体数不同D.减数第二次分裂前期与后期染色体数相同,减数第一次分裂结束后染色体数目减半,A项错误;减数第二次分裂不发生交叉互换,后期着丝粒分裂导致染色体数目暂时加倍,结束后染色体数不变,B项正确;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与后期染色体数相同,C项错误;减数第二次分裂前期与后期染色体数不同,D项错误。

生物必修二课后习题集及答案解析

生物必修二课后习题集及答案解析

生物必修二课后习题及答案一.判断题1.表现型一样的生物,基因型一定一样。

〔×〕2.D和D,D和d,d和d都是等位基因。

〔×〕3.兔的白毛与黑毛,狗的长毛与卷毛都是相对性状。

〔×〕4.隐性性状是指生物体不能表现出来的性状。

〔×〕5.纯合子的自交后代中不会发生性状别离,杂合子的自交后代中不会出现纯合子。

〔×〕6.在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数目减半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

〔√〕7.玉米体细胞中有10对染色体,经过减数分裂后,卵细胞中染色体数目为5对。

〔×〕8.每个原始生殖细胞经过减数分裂都形成4个成熟生殖细胞。

〔×〕9.人的精子中有23条染色体,则人的神经细胞、初级精母细胞、卵细胞中分别有染色体46、46、23条,染色单体0、46、23条。

〔×〕10.同一个生物体在不同时刻产生的精子或卵细胞,染色体数一般是一样的。

〔√〕11.同一个生物体在不同时刻产生的精子或卵细胞,染色体组成一般是不同的。

〔√〕12.一个卵细胞一般只能同一个精子结合,形成受精卵。

〔√〕13.果蝇体细胞中有8条染色体,则,控制果蝇性状的所有基因应该平均分布在这8条染色体上。

〔×〕14.位于同源染色体上一样位置的基因控制同一性状。

〔√〕15.非等位基因都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

〔×〕16.位于*或Y染色体上的所有基因,在遗传过程中总是连在一起传递,其相应的性状表现总会与一定的性别相关联。

〔√〕17.位于性染色体上的基因,在遗传中不遵循孟德尔定律,但表现伴性遗传的特点。

〔×〕18.染色体是生物体的遗传物质,DNA也是生物体的遗传物质。

〔×〕19.真核生物细胞中的遗传物质都是DNA,病毒中的遗传物质都是RNA。

〔×〕20.遗传信息是指DNA中碱基的排列顺序。

〔√〕21.DNA和基因是同一概念。

〔×〕22.DNA是遗传物质,遗传物质是DNA。

高中生物必修二课后习题答案

高中生物必修二课后习题答案

高二学业水平考试复习题五必修二一、判断题1、表现型相同的生物,基因型一定相同。

( )2、D和D,D和d,d和d都是等位基因。

( )3、兔的白毛与黑毛,狗的长毛与卷毛都是相对性状。

( )4、隐性性状是指生物体不能表现出来的性状。

( )5、纯合子的自交后代中不会发生性状分离,杂合子的自交后代中不会出现纯合子。

( )6、在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数目减半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

( )7、玉米体细胞中有10对染色体,经过减数分裂后,卵细胞中染色体数目为5对。

( )8、每个原始生殖细胞经过减数分裂都形成4个成熟生殖细胞。

( )9、人的精子中有23条染色体,那么人的神经细胞、初级精母细胞、卵细胞中分别有染色体46、46、23条,染色单体0、46、23条。

( )10、同一个生物体在不同时刻产生的精子或卵细胞,染色体数一般是相同的。

( )11、同一个生物体在不同时刻产生的精子或卵细胞,染色体组成一般是不同的。

( )12、一个卵细胞一般只能同一个精子结合,形成受精卵。

( )13、果蝇体细胞中有8条染色体,那么,控制果蝇性状的所有基因应该平均分布在这8条染色体上。

( )14、位于同源染色体上相同位置的基因控制同一种性状。

( )15、非等位基因都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

( )16、位于X或Y染色体上的所有基因,在遗传过程中总是连在一起传递,其相应的性状表现总会与一定的性别相关联。

( )17、位于性染色体上的基因,在遗传中不遵循孟德尔定律,但表现伴性遗传的特点。

( )18、染色体是生物体的遗传物质,DNA也是生物体的遗传物质。

( )19、真核生物细胞中的遗传物质都是DNA,病毒中的遗传物质都是RNA。

( )20、遗传信息是指DNA中碱基的排列顺序。

( )21、DNA和基因是同一概念。

( )22、DNA是遗传物质,遗传物质是DNA。

( )23、DNA复制遵循碱基互补配对原则,新合成的两条子链形成新的DNA双链。

( )24、在细胞有丝分裂的中期,每条染色体是由两条染色单体组成的,所以DNA的复制也是在这个时期完成的。

浙教版高中生物必修2 课后习题 第二章 第一节 第2课时 精子、卵细胞的形成和受精作用

浙教版高中生物必修2 课后习题 第二章 第一节 第2课时 精子、卵细胞的形成和受精作用

第二章染色体与遗传第一节染色体通过配子传递给子代第2课时精子、卵细胞的形成和受精作用课后篇巩固提升必备知识基础练1.精原细胞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数目减半的时期和原因分别是()A.减数第一次分裂;同源染色体分开B.减数第一次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开C.减数第二次分裂;同源染色体分开D.减数第二次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开,原因是同源染色体的分离。

2.与人体精子的形成过程相比较,人体卵细胞的形成过程中特有的变化是()A.染色体只复制一次,而细胞分裂两次B.成熟生殖细胞的形成需经过变形过程C.一个卵原细胞只形成一个卵细胞D.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同源染色体分离,染色体都只复制一次,而细胞连续分裂两次,A项不符合题意;成熟精子的形成需经过变形过程,卵细胞不需要变形,B项不符合题意;卵细胞的形成过程中,一个卵原细胞最终只能形成一个卵细胞,而精子的形成过程中,一个精原细胞最终可形成4个精子,C项符合题意;精子和卵细胞的形成过程中,同源染色体的分离都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D项不符合题意。

3.下图是某精原细胞减数分裂各时期的示意图。

正确表示分裂过程顺序的是()A.③⑥④①②⑤B.⑥③②④①⑤C.③⑥②④①⑤D.③⑥④②①⑤,①为后期Ⅱ,②为后期Ⅰ,③为前期Ⅰ,④为末期Ⅰ或前期Ⅱ,⑤为末期Ⅱ,⑥为中期Ⅰ。

由以上分析可知,减数分裂过程的正确顺序是③→⑥→②→④→①→⑤。

4.下图表示某种动物不同个体的某些细胞分裂过程,下列相关说法不正确的是()A.甲、丙两细胞都发生了同源染色体分离B.图中的细胞均处于细胞分裂后期C.可能属于卵原细胞分裂过程中的细胞是甲、乙、丁D.乙、丁两细胞的染色体数都是体细胞的一半,A项正确;甲、丙两细胞均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乙、丁两细胞均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B项正确;甲、乙两细胞的细胞质都不均等分裂,分别是初级卵母细胞和次级卵母细胞,丁细胞的细胞质均等分裂,可能是次级精母细胞或第一极体,而丙细胞的细胞质均等分裂,是初级精母细胞,因此甲、乙、丁三个细胞可能属于卵原细胞分裂过程中的细胞,C项正确;由于乙、丁两细胞中着丝粒均分裂,此时染色体数目暂时加倍,因此乙、丁两细胞中的染色体数与体细胞中的相等,D项错误。

浙科版高中生物必修二测试题及答案全套

浙科版高中生物必修二测试题及答案全套

浙科版高中生物必修二测试题及答案全套章末达标验收(一)⎪⎪⎪孟德尔定律说明: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考试时间60分钟,满分100分。

请将第Ⅰ卷的答案填入答题栏内,第Ⅱ卷可在各题后直接作答。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50分)1.下列有关孟德尔豌豆杂交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孟德尔在豌豆开花时进行去雄和授粉,实现亲本的杂交 B .孟德尔研究豌豆花的构造,但无需考虑雌蕊、雄蕊的发育程度 C .孟德尔根据亲本中不同个体表现型来判断亲本是否纯合 D .孟德尔利用了豌豆自花授粉、闭花授粉的特性 2.下列各项中属于相对性状的是( ) A .多利羊的黑毛和白毛 B .眼大和眼角上翘 C .桃树的红花和绿叶 D .豌豆的高茎和水稻的矮茎3.关于纯合子与杂合子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纯合子自交,后代不发生性状分离 B .杂合子杂交,后代不发生性状分离 C .纯合子自交,后代发生性状分离 D .杂合子自交,后代不发生性状分离4.在孟德尔进行的一对相对性状的遗传实验中,具有1∶1比例的是( )①F 1产生配子的分离比 ②F 2性状分离比 ③F 1测交后代性状分离比 ④亲本杂交后代性状分离比 ⑤F 2测交后代性状分离比A .①②B .③④C .②③⑤D .①③5.关于测交方式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F 1×隐性类型→检测F 1的基因型B .通过测定F 1的基因型来验证对分离现象理论解释的科学性C .测F 1的基因型是根据F 1×隐性类型→所得后代表现型反向推知的D .测交时,与F 1杂交的另一亲本无特殊限制6.菜豆是一年生自花授粉的植物,其有色花对白色花为显性。

一株有色花菜豆(Cc)生活在某海岛上,该海岛上没有其他菜豆植株存在,三年之后开有色花菜豆植株和开白色花菜豆植株的比例是() A.3∶1 B.15∶7C.9∶7 D.15∶97.一对双眼皮夫妇生了一个单眼皮的孩子,那么这对夫妇再生两个孩子,两个孩子都为双眼皮的概率是()A.1/4 B.3/4C.1/16 D.9/168.采用下列哪组方法,可以依次解决①~④中的遗传问题()①鉴定一只白羊是否为纯种②在一对相对性状中区分显隐性③不断提高小麦抗病品种的纯合度④检验杂种F1的基因型A.杂交、自交、测交、测交B.测交、杂交、自交、测交C.测交、测交、杂交、自交D.杂交、杂交、杂交、测交9.抗病基因R对感病基因r为完全显性。

生物必修二课后习题及答案

生物必修二课后习题及答案

生物必修二课后习题及答案生物必修二课后习题及答案一.判断题1.表现型相同的生物,基因型一定相同。

( ×)2.D和D,D和d,d和d都是等位基因。

( ×)3.兔的白毛与黑毛,狗的长毛与卷毛都是相对性状。

(×)4.隐性性状是指生物体不能表现出来的性状。

(×)5.纯合子的自交后代中不会发生性状分离,杂合子的自交后代中不会出现纯合子。

(×)6.在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数目减半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

(√ )13.果蝇体细胞中有8条染色体,那么,控制果蝇性状的所有基因应该平均分布在这8条染色体上。

(×)14.位于同源染色体上相同位置的基因控制同一性状。

(√ )15.非等位基因都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

(×)16.位于X或Y染色体上的所有基因,在遗传过程中总是连在一起传递,其相应的性状表现总会与一定的性别相关联。

(√ )17.位于性染色体上的基因,在遗传中不遵循孟德尔定律,但表现伴性遗传的特点。

(×)18.染色体是生物体的遗传物质,DNA也是生物体的遗传物质。

(×)19.真核生物细胞中的遗传物质都是DNA,病毒中的遗传物质都是RNA。

(×)20.遗传信息是指DNA中碱基的排列顺序。

(√ )21.DNA和基因是同一概念。

(×)22.DNA是遗传物质,遗传物质是DNA。

(×)23.DNA复制遵循碱基互补配对原则,新合成的两条子链形成新的DNA双链。

(×)24.在细胞有丝分裂的中期,每条染色体是由两条染色单体组成的,所以DNA的复制也是在这个时期完成的。

(×)25.基因是DNA分子携带的遗传信息。

(×)26.基因与性状之间是一一对应的关系。

(×)27.基因通过控制酶的合成来控制生物体的所有性状。

(×)28.中心法则总结了遗传信息在细胞内的传递规律。

(√ )29.基因突变是广泛存在的,并且对生物自身大多是有害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