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架及基础预压
支架地基预压合格标准
![支架地基预压合格标准](https://img.taocdn.com/s3/m/e0860b597f21af45b307e87101f69e314332faa3.png)
支架地基预压合格标准
支架地基预压合格标准是指在支架地基施工过程中,对地基进行预压处理的标准要求。
该标准的主要内容包括以下方面:
1. 预压强度要求:预压强度应根据地基情况和支架载荷确定,一般要求不低于设计荷载的70%。
2. 预压时间要求:预压时间应根据地基情况、支架尺寸和预压强度确定,一般不少于48小时。
3. 预压方式要求:预压方式应根据地基情况和支架类型确定,一般采用均匀加压或逐级加压方式。
4. 预压检测要求:预压过程中应定期进行检测,检测内容包括预压强度、地基沉降等指标,确保预压质量符合要求。
5. 预压记录要求:对预压过程进行记录,包括预压强度、预压时间、预压方式、检测结果等信息,以备后续维护和管理。
以上是支架地基预压合格标准的主要内容,通过合理的预压处理可以提高支架地基的承载能力和稳定性,确保工程的安全和可靠性。
- 1 -。
桥梁支架预压技术
![桥梁支架预压技术](https://img.taocdn.com/s3/m/17632b434431b90d6c85c7c9.png)
桥梁支架预压技术1、荷载布置箱梁施工前应对支架进行预压,预压重量不小于箱梁的恒载+施工荷载。
压重材料以砂袋、水袋、或辅以钢筋配重,在预压宽度范围内按梁体断面形状堆高,不同的设计断面分区段设置压重荷载。
2、预压工作主要是为检验支架的稳定性,取得支架变形量,以及地基沉降量。
下面是支架预压过程中失稳的实例。
3、预压在支架搭设完成,搁栅、模板布置好以后进行,压重搁置时间为24 h以上。
4、观测点的设置支架在预压过程中需观测9个断面共27个观测点,具体观测位置设在每跨的L/8、L/4、3L/8、L/2处及两端墩顶支座处,每组分左、中、右三个点。
在点位处固定观测杆,以便于沉降观测。
其观测点的设置如附图所示。
测点分别布设在靠近地面处以及顶部的支架上,为便于观测,顶部观测点可采用铅锤引至地面。
地基沉降观测点与支架观测点对应设置,每跨箱梁布置15个观测点。
5、加载顺序6、操作步骤与目的。
第1步:初始状态的观测在完成观测点的布设后进行各观测点初始读数的观测,并做好记录。
第2步:第一级加载第一级加载模式加载至总重的50%,主要模拟完成底板、腹板钢筋、预应力筋、内模安装、顶板翼缘钢筋、预应力筋的安装等施工过程,其荷载按均布于底板上考虑。
加载过程的观测:由于第一级加载荷载相对较小,可以考虑完成加载后才进行各观测点观测。
第3步:第二级加载第二级加载模式加载至总重的75%,是模拟底板砼、斜腹板砼、顶板、翼缘板砼已形成一定施工梯度的全断面浇筑,同时顶、底、翼缘板砼在跨中断面的最不利受力状态。
加载过程的观测:第二级加载是模拟施工过程比较不利受力状态,其加载过程共分为三步,第一步底板砼,第二步斜腹板砼,第三步顶板翼缘板砼。
每完成每一步加载均要对观测点进行观测、记录,同时测量观测贯穿于加载全过程,发现异常应立即停止加载,查找原因处理后在进行。
第4步:第三级加载第三级加载模式加载至总重的100%,是模拟箱梁砼浇筑完成的状况。
加载过程观测:第三级加载分为三步加载,第一步为底板砼全部浇筑完成,第二步为完成腹板砼浇筑,第三步为完成顶板翼缘板砼施工。
满堂支架预压规程
![满堂支架预压规程](https://img.taocdn.com/s3/m/089da5d6ba0d4a7302763a91.png)
第7节、支架预压施工方案规范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JGJ/T194-2009《钢管满堂支架预压技术规程》)1.0.2 本规程适用于浇筑与市政工程中搭设钢管满堂支架现浇混凝土工程施工的支架基础与支架预压。
2.0.1 支架基础预压:为检验支架搭设范围内基础的承载能力和沉降状况,对支架基础进行的加载预压。
2.0.2 支架预压:为检验支架的安全性,收集施工沉降数据,对支架进行的加载预压。
3.0.1 现浇混凝土工程施工的钢管满堂支架的预压应包括支架基础预压与支架预压。
3.0.2 支架基础预压与支架预压应根据工程结构形式、荷载大小、支架基础类型、施工工艺等条件进行预压组织设计。
4.1.3 支架基础应设置排水、隔水设施,不得被混凝土养护用水和雨水轻浸泡。
4.1.4 支架基础预压前,应布置支架基础的沉降监测点;支架基础预压过程中,应对支架基础的沉降进行监测;支架基础监测应符合本规程第6章的规定。
4.1.5 对支架基础代表性区域的预压监测过程中,当最初72h各监测点的沉降量平均值小于5mm时,应判断同类支架基础的其余部分预压合格。
5 支架预压5.1.1 支架预压应在支架基础预压合格后进行。
5.1.3 支架预压加载范围不应小于现浇混凝土结构物的实际投影面。
5.1.4 支架预压前,应布置支架的沉降监测点;支架预压过程中,应对支架的沉降进行监测;支架预压监测应符合本规程第6章的规定。
5.1.5 在全部加载完成后的支架预压监测过程中,当满足下列条件之一时,应判断支架预压合格:1、各监测点最初24h的沉降量平均值小于1mm;2、各监测点最初72h的沉降量平均值小于5mm;5.1.7 支架预压后应编写支架预压报告,支架预压报告应包括下列内容:1、工程项目名称;2、支架分类以及支架代表性区域的选择;3、支架沉降监测;4、支架预压的合格判定。
5.2.1 支架预压荷载不应小于支架承受的混凝土结构恒载与模板重量之和的1.1倍。
支架预压要求
![支架预压要求](https://img.taocdn.com/s3/m/33edada00b4e767f5bcfce52.png)
支架预压要求
公司标准化编码 [QQX96QT-XQQB89Q8-NQQJ6Q8-MQM9N]
施工时应严格控制支架的沉降,浇注混凝土前应对支架进行预压,以减少非弹性变形并检验支架的承载能力,预压重量不得小于箱梁的恒重,待支架沉降稳定后方可施工。
如果进行局部预压,每平方米压重大约吨,承压面必须整体受力,采用分级加载的方法:
1、加载到50%,静置2小时,测量观测点高
程并记录。
2、加载到75%,静置2小时,测量观测点高
程并记录。
3、加载到100%,静置2小时,测量观测点高
程并记录。
4、加载到120%,静置48小时,测量观测点高
程并记录。
5、卸载到100%,静置2小时,测量观测点高
程并记录。
6、卸载到75%,静置2小时,测量观测点高
程并记录。
7、全部卸载,静置2小时,测量观测点高
程并记录。
支架预压技术规程
![支架预压技术规程](https://img.taocdn.com/s3/m/e7d5fd1cae45b307e87101f69e3143323968f5aa.png)
支架预压技术规程一、引言支架是一种常用的结构工程材料,在建筑、航空航天、汽车等领域都有广泛的应用。
支架的正确安装和使用是保证结构稳定和安全的关键。
本文将从预压技术角度探讨支架的规范和要求。
二、支架预压技术的基本概念2.1 支架预压技术的定义支架预压技术是指在支架安装过程中,通过施加一定的压力,使支架在使用中能够保持稳定、坚固和可靠的技术方法。
2.2 支架预压技术的作用支架预压技术可以有效地增加支架的抗震能力,提高承载能力,减少振动,延长使用寿命,并且能够降低不稳定因素的影响,保证结构的安全性。
三、支架预压技术规范要求3.1 支架预压力的确定在进行支架预压时,首先需要确定合适的预压力。
预压力的确定应根据结构设计要求、工程要求和支架材料的特性来确定。
3.2 支架预压力的施加方式支架预压力的施加方式有多种,常见的方法包括手动施加力、液压压力机施加力、螺旋杆预压等。
施加力的方式应根据具体情况选择。
3.3 支架预压过程的监测与控制支架预压过程中应进行实时监测和控制,以确保预压力的稳定和准确。
常见的监测方法包括应变测试、位移测试等。
3.4 支架预压后的检验与验收支架预压完成后,应进行检验和验收。
检验内容包括预压力是否达到要求、支架是否变形或损坏等。
四、支架预压技术的优势和应用4.1 支架预压技术的优势支架预压技术可以有效地提高结构的承载能力和抗震能力,减少结构的振动和变形,保证结构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4.2 支架预压技术的应用领域支架预压技术广泛应用于建筑、桥梁、地铁、航空航天等领域。
在大型结构的施工中,支架预压技术更是必不可少的一项工艺。
五、支架预压技术的注意事项与解决方案5.1 支架预压中的注意事项在进行支架预压时,需要注意以下事项:支架预压力的确定、施加力的方式选择、预压过程的监测与控制以及预压后的检验与验收。
5.2 支架预压中常见问题的解决方案支架预压过程中可能会出现一些常见问题,如预压力不达标、支架变形等。
支架预压计算
![支架预压计算](https://img.taocdn.com/s3/m/5daa55d090c69ec3d5bb75e8.png)
1、地基处理1、实心梁支架具有良好的刚度与稳定性是确保实心梁设计线型和整体质量的重要因素,因此在搭设支架前必须对既有地基进行处理,以满足承载力要求。
2、本工程范围内第2层粉质粘土地基承载力16t/m2,可以作为支架基础地基;工程范围内地表土为淤泥质土、素填土的必须进行处理,处理方法:清除地表淤泥质土、素填土及表面松土,整平碾压,确保第2层粉质粘土的均匀度、密实度以及地基承载力,待碾压无明显痕迹后铺设一层50cm厚道砟,最后浇筑20cm的C20混凝土。
3、在浇筑混凝土基础时,必须确保平整度和密实度,使钢管支架立杆同基础面接触平整稳固。
完成浇注后,必须待混凝土强度达到15MPa时,方可开始搭设支架。
2、满堂支架搭设2.1支架搭设布置箱梁支架全桥采用Φ48×2.8mm钢管满堂支架,立杆顺桥向间距为0.5m;立杆横桥向间距均为0.6m。
水平杆的步距为1.2m;扫地杆距底面不超过0.35m。
3支架受力验算3.1支架验算钢材的强度和弹性模量(N/mm2)3.2荷载组合:(1)永久荷载,荷载分部系数取1.2a、模板采用竹胶板,查《建筑施工碗扣式脚手架安全技术规范JGJ166-2008》表 4.2.4,模板自重Q1=0.5KN/m2b、配件自重,脚手板自重取0.35KN/m2;栏杆与挡脚板自重取0.14KN/m2;满挂安全网自重取0.01KN/m2,配重合计Q2=0.5KN/m2c、砼自重Q3=26KN/m2(2)可变荷载,荷载分部系数取1.4施工人员及设备荷载标准值取 1.0KN/m2;振捣砼产生的荷载标准值取2.0KN/m2。
水平风荷载可变荷载Q4=3.308KN/m23.3支架受力验算。
立杆纵横向间距60cm*60cm 间距布置,即Lx=0.6m ,Ly=0.6m ,梁高0.7m ,立杆投影面积上均布荷载qq=[1.2×(Q 1+Q 2+Q 3×2)+1.4×Q 4]×lx ×ly=[1.2×(0.6+0.6+26×0.7)+1.4×3.308]×0.6×0.6=10.048KN/m2立杆演算:立杆步距h=120cm ,横梁处立杆伸出顶层水平杆长度不超过a=0.6m ,l0=h+2a ,长细比9.15158.12400===i l λ 查钢管轴心受压构件稳定系数表得302.0=ϕKN Af 24.641000205398302.0=÷⨯⨯=ϕ现场考虑不均匀受力按80%计=19.71KNKN Af N q 71.1972.6=<=ϕ3.4、地基承载力计算:由以上计算可知:单根碗扣支架立杆最大值为6.72KN ,在箱梁横梁及腹板处f=N/Ag=6.72/0.5×0.5=26.9KN<160KN满足要求4、支架的预压1、预压目的1)检查支架的安全性,确保施工安全。
满堂支架预压规程
![满堂支架预压规程](https://img.taocdn.com/s3/m/64ee6ae6aeaad1f346933f40.png)
第7节、支架预压施工方案规范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JGJ/T194-2009《钢管满堂支架预压技术规程》)1.0.2 本规程适用于浇筑与市政工程中搭设钢管满堂支架现浇混凝土工程施工的支架基础与支架预压。
2.0.1 支架基础预压:为检验支架搭设范围内基础的承载能力和沉降状况,对支架基础进行的加载预压。
2.0.2 支架预压:为检验支架的安全性,收集施工沉降数据,对支架进行的加载预压。
3.0.1 现浇混凝土工程施工的钢管满堂支架的预压应包括支架基础预压与支架预压。
3.0.2 支架基础预压与支架预压应根据工程结构形式、荷载大小、支架基础类型、施工工艺等条件进行预压组织设计。
4.1.3 支架基础应设置排水、隔水设施,不得被混凝土养护用水和雨水轻浸泡。
4.1.4 支架基础预压前,应布置支架基础的沉降监测点;支架基础预压过程中,应对支架基础的沉降进行监测;支架基础监测应符合本规程第6章的规定。
4.1.5 对支架基础代表性区域的预压监测过程中,当最初72h各监测点的沉降量平均值小于5mm时,应判断同类支架基础的其余部分预压合格。
5 支架预压5.1.1 支架预压应在支架基础预压合格后进行。
5.1.3 支架预压加载范围不应小于现浇混凝土结构物的实际投影面。
5.1.4 支架预压前,应布置支架的沉降监测点;支架预压过程中,应对支架的沉降进行监测;支架预压监测应符合本规程第6章的规定。
5.1.5 在全部加载完成后的支架预压监测过程中,当满足下列条件之一时,应判断支架预压合格:1、各监测点最初24h的沉降量平均值小于1mm;2、各监测点最初72h的沉降量平均值小于5mm;5.1.7 支架预压后应编写支架预压报告,支架预压报告应包括下列内容:1、工程项目名称;2、支架分类以及支架代表性区域的选择;3、支架沉降监测;4、支架预压的合格判定。
5.2.1 支架预压荷载不应小于支架承受的混凝土结构恒载与模板重量之和的1.1倍。
支架基础处理及预压
![支架基础处理及预压](https://img.taocdn.com/s3/m/02c1451952d380eb62946db3.png)
3.1 基础处理支架基础采用砼条形基础,原地面处理20cm并碾压密实后浇筑20cm 厚C20砼。
a.地面处理:如地质情况良好在支架范围内将原地面机械整平压实不需其它处理;其它根据情况用6%石灰处理20cm(河塘部分视其深度而定),在基底外侧开挖截水沟,防止因积水影响地基的承载能力。
b.支架基础:混凝土条形基础,基础开挖后,应及时对基坑土质进行检验,如发现与设计土质不符,要及时采取措施或调整基础尺寸。
c.支架基础静载预压:将预制的压块用吊车吊放在支点上,压载量约为支点受力的80%,以1d为一个观测单位,若连续3d观测结果在3mm以内,则可认为地基沉降基本稳定,压载时以一排支点同时预压为宜。
3.2 支架拼装上部箱形连续梁施工采用门式钢管支架作为支撑,纵向间距l=1.0m,横向@=1.2m(如下示意图),顶层水平撑用双扣件,以确保扣件与钢管间的摩擦力能克服板梁自重与施工期间各种荷载组合下受力的影响。
每隔5m在一个断面上打剪刀撑,确保支架的整体稳定性。
支架立杆上下设可调托撑,以调整底模标高和方便落架。
托顶纵向放置10×6cm的方木,其上再横向布设10×10cm方木,净间距20cm。
3.3 支架预压及线形控制a.支架预压支架预压采用等载预压(一期恒载+施工荷载),以消除支架的非弹性变形和基础的不均匀沉降。
预压方式采用水袋或沙袋法。
沉降观测点每断面设6个(翼板端部、底板中部、边缘每侧各1个),沿桥纵向每5m布设1个断面。
测量时,采用多点动态观测以求得经验沉降量(弹性沉降部分),作为备调标高时参考,并用悬线重锤测支架水平位移量。
预压施工时,注意不要破坏沉降观测点。
预压时,在加载完成后每12小时观测一次,待支架充分稳定,连续3天累计沉降量不超过3mm,且预压时间不少于7天后卸载,卸载后,按经确定的经验沉降植及设计标高,调整模板标高,以保证砼施工后,底模仍保持其设计位置。
每跨在支架顶部根据预压卸载前后数据设置上拱度。
支架预压要求
![支架预压要求](https://img.taocdn.com/s3/m/96cb33d22cc58bd63186bdbc.png)
施工时应严格控制支架的沉降,浇注混凝土前应对支架进行预压,以减少非弹性变形并检验支架的承载能力,预压重量不得小于箱梁的恒重,待支架沉降稳定后方可施工。
如果进行局部预压,每平方米压重大约2.5吨,承压面必须整体受力,采用分级加载的方法:
1、加载到50%,静置2小时,测量观测点高程并
记录。
2、加载到75%,静置2小时,测量观测点高程并
记录。
3、加载到100%,静置2小时,测量观测点高程并
记录。
4、加载到120%,静置48小时,测量观测点高程并
记录。
5、卸载到100%,静置2小时,测量观测点高程并
记录。
6、卸载到75%,静置2小时,测量观测点高程并
记录。
7、全部卸载,静置2小时,测量观测点高程并
记录。
支模架预压
![支模架预压](https://img.taocdn.com/s3/m/649de97e777f5acfa1c7aa00b52acfc789eb9fed.png)
支架预压1、预压材料:采用吨袋装沙土对支架进行预压。
2、预压方式:本桥预压方式采取半幅预压。
3、施工要点:采取堆码砂袋加载的方法进行预压试验。
预压在底模立完并调整标高后进行,加压荷载为混凝土的荷载重量、模板重量、人机荷载和振动荷载,加载系数为1.10。
加载模拟梁体荷载的作用进行预压,并且应在加载前、加载后、卸载后三个阶段进行变形观测并收集相关数据进行分析,并根据预压结果指导标高的调整。
砂袋堆码应整齐、紧密。
4、加载、卸载(1)支架预压按预压单元分3级进行加载,加载依次为预压荷载值的60%、80%、110%。
(2)考虑装沙土重量的不确定性,每个吨袋重量现场称量,重量控制一致,称重完的沙袋覆盖防水布。
(3)加载采用汽车吊提升沙袋,纵向由跨中向两端对称加载、横向由横断面中心线向两侧进行对称加载。
(4)每级加载完成后停止下一级加载,覆盖防水布,进行沉降观测,进行下一级加载的条件为:支架每12h一次的沉降观测沉降量平均值小于2mm。
(5)卸载采用人工配合吊车一次性从两端向中间对称、同步进行。
5、预压监测(1)监测点布置纵向在1/2跨、1/4跨、跨中位置,横向每断面在底模上由中心向两端对称布置5个监测点,依次进行编号标记,监测点布置图如下:在全部加载完成后的支架预压监测过程中,当满足各监测点最初24h的沉降量平均值小于1mm或各监测点最初72h的沉降量平均值小于5mm时,判定支架预压合格。
⑹卸载及监测支架预压合格后对支架进行卸载。
支架卸载采取一次性对称、均衡卸载。
卸载6h后,观测各监测点的标高,并计算支架各监测点的弹性变形量、非弹性变形量及支架基础沉降量。
⑺底模预拱度设置①预拱度设置应按设计要求考虑,其考虑的主要因素:δ1——卸架后上部结构自重及50%活载所生的竖向挠度;δ2——支架在荷载作用下的弹性压缩;δ3——支架在荷载作用下的非弹性压缩;δ4——支架在荷载作用下的非弹性沉陷;δ3、δ4两项是非弹性变形,通过预压之后即可消除。
支架预压方案
![支架预压方案](https://img.taocdn.com/s3/m/c4436a3aa300a6c30c229f57.png)
支架预压支架安装完成后必须对其进行预压,以消除支架支承体系的非弹性变形和测算其弹性变形。
预压荷载为直线段重量的1.2倍,预压时对支架变形进行连续观测,待变形稳定后卸载。
1)预压目的⑴消除支架构件的非弹性变形及地基沉降,测出弹性变形,为预拱度设置提供依据。
⑵检验支架的加工安装质量及结构的稳定性及安全性,保证现浇段施工的安全。
2)测点布置按照现浇段施工支架设计图安装完成施工支架之后,安装底模及侧模,根据现浇段的受力特点布设测点。
每隔1/4跨径布置一个监测断面,共设5个观测断面,每个断面7个测点,共设测点35个,用红油漆做好标记,加载前测出各测点的初始标高值。
3)试验荷载现浇段支架承受的荷载为梁体重量、内模系统重量及施工荷载之和,底模及侧模预压前已经拼装,其重量不计算在内,实际堆载预压按1.2倍支架承受重量进行,采用混凝土块预压。
支架承受现浇段重量:734.2t,详见图4.5.3;悬臂段内模重量:33t;施工人员及机具、振捣:15t;安全系数:1.2。
预压总重为:752.2×1.2=902.6t现浇段支架预压荷载布置图支架预压应按预压单元进行分级加载,且不应小于3级。
3级加载依次为单元内预压荷载值的60%、80%、120%。
4)现浇段支架预压注意事项⑴对预压压重认真称量、计算,为了保证预压吨位的准确性和加载不发生突变。
预压时准备防雨材料布等以避免进行中雨水过大使预压荷载过多。
⑵压重所有材料提前准备至方便起吊运输的地方。
⑶每级加载完成后,应先停止下一级加载,并应每间隔12h对支架沉降量进行一次监测。
当支架顶部监测点12h的沉降量平均值小于2mm时,可进行下一级加载。
⑷观测过程要贯穿于支架预压全过程,在此过程中要统一组织,统一指挥。
⑸在全部加载完成后的支架预压监测过程中,当满足下列条件之一时,应判断支架预压合格:各监测点最初24h的沉降量平均值小于1mm;各监测点最初72h的沉降量平均值小于5mm;5)预压作业计划⑴机械设备配置与劳动力组织预压块加载组,现场负责人:何铁柱、徐帅。
支架现浇梁支架搭设及预压方案交底概要
![支架现浇梁支架搭设及预压方案交底概要](https://img.taocdn.com/s3/m/7b1034e20c22590102029d37.png)
支架立杆可调底座伸出长度要基本一致,并不超过15cm。墩顶部分直接在墩顶采用10cm×10cm纵横向搭设支垫,由于此处受力较大,方木间净距不得大于20cm。详见支设计图及现浇梁碗扣满堂支架计算书。
压重混凝土块堆放部位要基本与梁体实际荷载分部相似,腹板上部较集中。预压加重顺序为0—60%—100%—120%,各阶段加载后1h后进行支架变形观测,加载完毕后每6h测量一次变形数值,并绘制出时间与沉降变化曲线,待曲线上的沉降基本平衡稳定(沉降量小于2mm/d即可认为达到稳定)后方可卸载。卸载采用120%—100%—60%—0的卸载顺序,支架卸载时再对各点进行测量,得出支架卸载到预压荷载的100%时的测量值,与全部卸载完时的测量值进行对比,可得出弹性变形值。
端头模采用采用钢模,厂家定制。
3、模板安装
4、底模铺设
预压完成后根据测量结果调整底模标高,按要求设置预拱度,预拱度=设计预拱度+支架系统及钢管柱弹性变形值。标高调整完毕后,在底模上进行放线定位,确定外模位置,验收合格后安装外模,绑扎底板及腹板钢筋。
贝雷梁架设好后在梁顶沿桥梁横向用U型螺栓固定安装I20b工字钢。在工字钢顶部安装碗扣式脚手架,脚手架上部铺设横向10*10cm方木,纵向铺设10*10cm方木间距20cm,最后在纵向方木上安装底模板。
支架四周及中间纵、横向每隔四排应从底到顶连续设置竖向剪刀撑,剪刀撑水平倾角应在45度-60度之间。每根剪刀撑钢管长度不小于6m,扣接的立杆和水平杆数量不得小于4根。支架高度大于6米时,其顶部和底部应设置水平剪刀撑,水平剪刀撑设置间距不大于6m。剪刀撑采用与支架立杆规格相同的钢管,用旋转扣件与立杆扣接。当剪刀撑不能与立杆扣接时,应与该立杆相临的水平杆扣接,扣接点距碗扣节点的距离不大于15cm。剪刀撑如需接长时采用搭接接长,搭接长度应大于100cm,搭接处应等间距设置3个旋转扣件扣紧,扣件边缘至杆端的距离应大于10cm。
支架预压结果报告
![支架预压结果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7a4b62b5c9d376eeaeaad1f34693daef5ef71397.png)
支架预压结果报告一、背景介绍支架预压是在进行体外支架植入手术前,对支架进行预先压制,以提高支架的弹性,增加支架在植入后的脆性断裂风险,从而提高支架的耐久性和稳定性。
本报告旨在分析支架预压的效果和对支架性能的影响。
二、实验设计与方法1.实验目的:评估支架预压对支架的影响,包括支架的强度、韧性和稳定性。
2.实验设备:支架样本、预压装置、材料测试仪器等。
3.实验步骤:a.支架样本制备:从市场上购买多种类型的支架样本。
b.支架预压:使用预压装置对支架样本进行预压处理,按照不同的预压强度设定参数。
c.材料性能测试:对经过预压的支架样本和未经过预压的支架样本进行拉伸强度、抗压强度、韧性、断裂强度等性能测试。
d.数据分析与结果评估:根据实验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评估支架预压对支架性能的影响。
三、结果与分析1.支架预压对支架强度的影响:经过预压的支架样本相比未经预压的样本,在拉伸强度和抗压强度方面表现出更高的数值。
该结果表明支架预压能够增加支架的强度,降低支架的断裂风险。
2.支架预压对支架韧性的影响:韧性是支架在受力过程中能够承受的变形程度,在支架植入后的生物体环境中具有重要意义。
实验结果显示,经过预压的支架样本的韧性表现出显著增加,说明支架预压可以有效提高支架的耐久性和可塑性。
3.支架预压对支架稳定性的影响:支架在植入后需要能够稳定地保持在目标位置,才能起到有效的治疗作用。
经过预压的支架样本在断裂强度测试中表现出更高的数值,说明支架预压有助于增加支架在植入后的稳定性,减少支架松动或移位的风险。
四、结论与展望通过对支架预压的实验研究,我们得出以下结论:1.支架预压可以显著增加支架的强度,降低支架的断裂风险。
2.支架预压能够有效提高支架的韧性和可塑性,增强支架在生物体环境中的耐久性。
3.支架预压有助于增加支架在植入后的稳定性,减少支架松动或移位的风险。
展望:未来的研究可以进一步探索支架预压的优化方法和更好的预压装置设计,以提高支架预压的效率和一致性。
支架预压技术规程
![支架预压技术规程](https://img.taocdn.com/s3/m/185cfce2b04e852458fb770bf78a6529647d3594.png)
支架预压技术规程一、引言支架预压技术是一种常用的工程技术,它可以有效地提高支架的承载能力和稳定性,从而保证工程建设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本文将介绍支架预压技术的相关知识和技术规程。
二、支架预压的基本原理支架预压是指在安装支架前,通过施加一定大小的预紧力,使得支架在承受负荷时能够更加牢固地固定在基础上。
具体来说,支架预压可以增加支架与基础之间的摩擦力和粘结力,并且还可以减小由于温度变化等因素产生的应力松动现象。
三、支架预压的适用范围1. 支撑结构:如桥梁、隧道、大型建筑物等;2. 车辆制造:如汽车、火车等;3. 机械制造:如大型机器设备等。
四、支架预压的步骤1. 确定预紧力大小:根据设计要求确定所需的预紧力大小;2. 安装螺栓:将螺栓安装到支撑结构中,并固定好螺母;3. 施加预紧力:使用扭矩扳手或液压扳手等工具,施加所需的预紧力;4. 松开螺母:将螺母逐个松开,检查预紧力是否达到要求;5. 固定螺母:在预紧力达到要求后,再次固定好螺母。
五、支架预压的注意事项1. 预紧力大小应根据设计要求确定,不得随意改变;2. 安装螺栓时应保证其与基础之间的接触面积足够大,并且要保证其垂直于基础表面;3. 施加预紧力时应均匀施加,避免出现偏差;4. 检查预紧力时应使用专业工具,如扭矩扳手等,并按照标准操作。
六、支架预压的质量控制1. 预紧力大小应符合设计要求,并经过检测和确认;2. 螺栓安装质量应符合相关标准要求,并经过检测和确认;3. 预压过程中应记录关键参数,如施加力大小、松开螺母顺序等;4. 预压完成后应进行检查和测试,并记录相关数据。
七、支架预压的注意事项1. 支架预压技术应由专业人员进行操作;2. 操作前应仔细阅读相关技术规程和操作手册,并按照要求进行操作;3. 在操作过程中应注意安全,避免发生人身伤害和财产损失。
八、结论支架预压技术是一种常用的工程技术,它可以有效地提高支架的承载能力和稳定性。
在实际工程建设中,我们需要严格按照相关技术规程进行操作,确保支架预压的质量和效果。
满堂支架预压规程完整
![满堂支架预压规程完整](https://img.taocdn.com/s3/m/ccfc8f1d4a35eefdc8d376eeaeaad1f346931134.png)
满堂支架预压规程完整第7节支架预压施工方案规范规定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T194-2009《钢管满堂支架预压技术规程》),本规程适用于搭设钢管满堂支架现浇混凝土工程施工的支架基础与支架预压。
支架基础预压支架基础预压旨在检验支架搭设范围内基础的承载能力和沉降状况,对支架基础进行加载预压。
支架预压支架预压旨在检验支架的安全性,收集施工沉降数据,对支架进行加载预压。
现浇混凝土工程施工的钢管满堂支架的预压应包括支架基础预压与支架预压。
支架基础预压与支架预压应根据工程结构形式、荷载大小、支架基础类型、施工工艺等条件进行预压组织设计。
支架基础支架基础应设置排水、隔水设施,不得被混凝土养护用水和雨水轻浸泡。
支架基础预压前,应布置支架基础的沉降监测点;支架基础预压过程中,应对支架基础的沉降进行监测;支架基础监测应符合本规程第6章的规定。
对支架基础代表性区域的预压监测过程中,当最初72小时各监测点的沉降量平均值小于5毫米时,应判断同类支架基础的其余部分预压合格。
支架预压支架预压应在支架基础预压合格后进行。
支架预压加载范围不应小于现浇混凝土结构物的实际投影面。
支架预压前,应布置支架的沉降监测点;支架预压过程中,应对支架的沉降进行监测;支架预压监测应符合本规程第6章的规定。
在全部加载完成后的支架预压监测过程中,当满足以下条件之一时,应判断支架预压合格:1、各监测点最初24小时的沉降量平均值小于1毫米;2、各监测点最初72小时的沉降量平均值小于5毫米。
支架预压后应编写支架预压报告,支架预压报告应包括工程项目名称、支架分类以及支架代表性区域的选择、支架沉降监测、支架预压的合格判定。
支架预压荷载不应小于支架承受的混凝土结构恒载与模板重量之和的1.1倍。
支架预压应按预压单元进行分级加载,且不应小于3级。
3级加载依次宜为单元内预压荷载值的60%、80%、100%。
当纵向加载时,宜从混凝土结构跨中开始向支点处进行对称加载;当横向加载时,应从混凝土结构中心线向两侧进行对称布载,以避免对支架造成不利影响。
支架预压的目的和方法
![支架预压的目的和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ccf57049f68a6529647d27284b73f242336c3101.png)
支架预压的目的和方法
支架预压的目的是为了确保支架在固定在工件上后能够保持稳定的位置和形状,防止其在使用过程中因松动或变形而失去功能。
支架预压的方法一般有以下几种:
1. 紧固螺栓:通过使用螺母或螺栓将支架固定在工件上,通过调节螺栓的紧度来实现预压效果。
2. 液压预紧:通过使用液体压力将支架预压在工件上,通过液压系统的控制来实现预压效果。
3. 弹簧预压:在支架和工件之间设置弹簧,通过压缩弹簧来实现预压效果。
无论采用哪种方法,支架预压的关键是要根据实际需求确定预压力大小,确保在使用过程中能够满足支架的稳定性和功能要求。
支架预压施工流程
![支架预压施工流程](https://img.taocdn.com/s3/m/164eebbd846a561252d380eb6294dd88d0d23dec.png)
支架预压施工流程下载温馨提示:该文档是我店铺精心编制而成,希望大家下载以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的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随意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相应的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各样类型的实用资料,如教育随笔、日记赏析、句子摘抄、古诗大全、经典美文、话题作文、工作总结、词语解析、文案摘录、其他资料等等,如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e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them,they can help you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our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practical materials,such as educational essays, diaryappreciation,sentence excerpts,ancient poems,classic articles,topic composition,work summary,word parsing,copy excerpts,other materials and so on,want to know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writing methods,please pay attention!支架预压施工流程一、施工准备阶段。
在进行支架预压施工之前,需要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
支架预压
![支架预压](https://img.taocdn.com/s3/m/be6154fdb8f67c1cfad6b89a.png)
八、支架预压:1)压重材料的选用:压重荷载选用河砂料,用等重量的编织袋装好河砂料,便于压重时记录。
2)吊装设备的选用:压重吊装设备采用2台25T吊车,以加快施工进度。
3)压重顺序:压重顺序理论应按照混凝土的浇筑顺序进行,先浇筑混凝土的部位先压重,后浇筑混凝土的部位后压重,根据混凝土浇筑顺序,压重的顺序应为:①先压靠近墩身处,再依次加载向远离墩身的位置排列,堆放顺序,第一层堆放完毕后再堆放下一层,直至达到设计底板钢筋混凝土重量。
②预压沉降量观测采用标高法进行测量,精确到0.01mm。
③全部重量达到75%时对支架、底模等处的观测点进行标高和平面位置坐标测量,并详细作好记录。
④继续按上一步的步骤进行压重,待压至总重量的100%时继续对观测点进行测量并详细作好记录。
⑤压重至总重量的110%时停止压重并持荷一天。
在首次加载前先观测一次,作为起始观测值,以后每加载完毕观测一次,全部加载完毕,每2小时观测一次,一天之后每6小时观测一次,一直观测3天,若观测点下沉量不超过1mm时,即认为支架已经稳定。
然后根据观测值绘制出支座预压变化(时间--下沉量)关系曲线。
4)预压时间自加载完毕,3天以后确认支架已经稳定,即可卸载。
卸载顺序与加载顺序相反,原则是后加载先卸,先加载后卸。
分级分批卸载。
同时在卸载过程中,每批卸载后都应再次观测一次支架变化。
5)卸载:按照压重顺序后压重的先卸载,先压重的后卸载的顺序进行卸载。
在压重重物全部卸完后对现浇支架全面进行测量并作好记录。
6)支架调整:架体预压前,支架(底模)按照计算标高调整,确保支架各杆件均匀受力。
预压后架体在预压荷载作用下基本消除了地基塑性变形和支架竖向各杆件的间隙即非弹性变形,并通过预压得出支架弹性变形值。
根据以上实测的支架变形值,结合设计标高,确定和调整梁底标高。
梁底立模标高=设计梁底标高+支架弹性变形值。
7)预拱度设置:考虑到在支架上浇筑混凝土、施工及拆架后,上部结构要发生一定的下沉,产生一定的挠度,施工时采取预留预拱度控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邯郸市中华大街-北环路立交工程
ES 匝道桥箱梁支架基础及支架预压技术交底报批
1编制依据
1.1邯郸市中华大街-北环路立交工程ES 匝道桥施工图设计(送审稿) 1.2JTJ/T194-2009钢管满堂支架预压技术规程 1.3项目部对箱梁施工的技术交底 2支架基础预压
2.1支架基础预压区域选择
根据支架基础预压的规定和ES 匝道桥4#~7#支架区域的现场的实际情况,预压范围选择在支架高度较低(支架较低支架对基础荷载相对集中),基础相对不稳定(承台基坑范围)的4#轴北侧5米范围内。
2.2预压方法
底托底面尺寸为15*15cm ,垫木尺寸为宽度为15cm 。
由于预压的是集中荷载,垫木长度为15cm 等同底托底座宽度。
垫木分布同支架分布。
具体如下图:
原地表整平夯实
40cm厚灰土
10cm厚现浇混凝土
垫木10*15cm方木,上面长度15cm
主龙骨15cm*15cm
脚手板
加载材料支点平面布置图
预压方法简图
2.3预压荷载
在选定的区域内,对基础的荷载理解为局部的集中荷载,混凝土图示混凝土部分计算1.8米长箱梁混凝土量。
由于支架高度较小不计算模板及支架的重量。
根据支架基础预压的规定,预压单元内出现的最大荷载强度不超过预压单
元内荷载强度平均值的120%。
预压荷载=2.95*1.8*2.6*1.2=16.5(吨)*10=165KN
2.4加载及卸载
加载预压单元横纵向对称加载,一次性加载完成。
卸载过程同加载过程。
2.5预压监测
①加载之前监测点标高
②加载后每隔24小时的监测点标高
③卸载6小时后监测点标高
2.6记录
根据现场预压的实际数值,按照下述格式进行记录:
支架基础沉降监测表
监测:计算:施工技术负责人:监理:
编制:高唐- 3 -
3支架预压
支架按照要求搭设完成后,铺设底模主龙骨及次龙骨,在次龙骨上铺设5cm大板进行箱梁预压,
3.1预压荷载
支架的预压荷载不小于箱梁钢筋混凝土重量的1.2倍,由于支架预压预压时翼檐部分支架不参与预压,所以算混凝土重量时按照下图所示断面进行计算:
翼檐部分0.993m3/m,每跨混凝土体积约为70m3。
预压荷载70*2.6*1.2=218T*10=2180KN
土袋的码放根据单袋的实际重量(平均值)定。
由于项目部要求所有箱梁全部进行预压,所以支架预压区域单元划分按照每跨桥梁进行。
3.2加载与卸载
3.2.1沙袋用吊车吊放到支架上,按照预压单元进行分级加载,依次为40%→80%→100%。
横向加载从混凝土结构中线向两侧对称布载,纵向加载时从混凝土结构跨中向支点处进行对称布载。
每级加载完成后,暂停下一级加载,每间隔12h对支架的沉降量进行一次监测,当支架顶部监测点12h的沉降量平均值小于2mm时,进行下一级加载。
3.2.2支架预压整体为三次卸载分别为20%→60%→100%,支架卸载完成后对支架进行一次监测,得出支架卸载后的回弹量。
三次卸载之间无需时间间隔,卸载时应对称、均衡、同步卸载。
3.3预压监测
3.3.1监测点的布置
延混凝土跨径纵向每个1/4跨径布置一个监测断面,由于箱梁底板宽度较窄,每个断面布置三个监测点(规范为5个),支架底部监测点与顶部监测点对应布置,并对每个监测点进行编号并记录。
3.3.2监测记录
监测记录应用三等水准测量要求作业
顺序:支架施加荷载前,监测并记录各监测点的初始标高;每级加载完成后进行0h、12h、24h、36h监测一次,并记录各监测点标高,计算沉降量;加载完成后每间隔24小时监测一次,并记录各监测点标高,计算沉降量;卸载6h后,监测各监测点标高,计算支架各监测点的弹性变形量。
按照实际记录填写下表:
监测:计算:施工技术负责人:监理:
编制:高唐- 6 -
监测:计算:施工技术负责人:
编制:高唐- 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