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团公司收购后实现协同效应的博弈分析
企业并购的协同效应分析
企业并购的协同效应分析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企业并购已成为企业发展战略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企业并购不仅仅是简单的扩大规模和增加市场份额,更重要的是追求协同效应,实现资源整合和优势互补。
本文将从协同效应的概念和作用机制入手,分析企业并购中的协同效应,并就如何实现协同效应提出建议。
一、协同效应的概念和作用机制协同效应是指两个或多个因素或部分结合在一起,整体效应要大于各部分单独效应之和的现象。
在企业并购中,协同效应即指合并或收购后,各方资源的整合和优势的互补带来的整体效益提高。
协同效应产生的作用机制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资源整合:企业并购的一个重要目的是整合双方的资源,包括资金、技术、人才等。
通过整合,双方的资源可以得到最大程度的利用。
2.规模效应:通过企业并购,企业规模得到扩大,可以享受到更多的规模经济效益,降低成本,提高效率。
3.优势互补:合并双方可能具有的优势和劣势可以相互补充,形成互补效应,从而在市场上取得更加有力的竞争优势。
4.风险分散:企业并购后,风险可以得到分散,双方可能存在的风险可以得到减轻,整体的经营风险得到了缓解。
二、企业并购中的协同效应企业并购中的协同效应包括了多个方面的效应,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资金效应企业并购后,将会形成更大的资金规模,不仅可以提高企业的融资能力和投资能力,还可以降低融资成本。
资金效应还可以改善企业的财务结构,降低企业的财务风险。
2.技术效应企业并购可以整合双方的技术资源,实现技术的共享和优势互补。
通过技术的整合,企业可以提高技术创新能力,提高产品和服务的质量和竞争力。
3.市场效应通过企业并购,企业可以扩大市场份额,增加市场占有率,提高市场竞争力。
企业并购还可以通过整合资源和优势的互补,在市场上形成较强的议价能力,从而实现价格的控制和市场份额的提升。
4.管理效应企业并购后,双方的管理经验和管理模式可以得到整合和优势互补,提高企业的管理水平和效率。
管理效应还可以促进企业的组织创新和管理创新,提高企业的竞争力。
企业并购的协同效应分析
企业并购的协同效应分析企业并购是指企业通过收购或合并其他企业来扩大规模、增加市场份额、提高竞争力的一种战略行为。
企业并购的目的是为了实现协同效应,即通过整合两个或多个企业的资源、人才和技术等要素,实现更高效的运营和协同发展。
协同效应可以从不同的角度进行分析。
下面将从资源整合、成本降低、风险分散和市场拓展等几个方面进行分析。
一、资源整合企业并购可以整合两个或多个企业的资源,使得资源的利用更加高效。
合并前的企业可能会存在资源利用不足或是资源浪费的问题。
而通过并购,可以使得资源得到充分利用,避免资源的浪费,进一步提高经济效益。
1. 人力资源整合企业并购可以整合两个或多个企业的人力资源。
通过并购,企业可以拥有更多的员工和管理人才,提高企业的人力资源质量和数量,培养更多的高级经营管理人才,提升公司的核心竞争力。
2. 技术资源整合企业并购可以整合两个或多个企业的技术资源。
技术资源是企业创新和发展的重要基础。
通过并购,企业可以获取到更多的专利、技术和研发人员,提高企业的研发实力和技术水平,加快新产品的研发和市场推出。
3. 财务资源整合企业并购可以整合两个或多个企业的财务资源。
企业并购可以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降低企业的融资成本,更好地解决资金需求问题。
通过财务资源整合,能够优化企业的财务结构,提高企业的财务稳定性和风险管理能力。
二、成本降低企业并购可以通过规模效应和经验效应等方式降低成本。
通过规模效应,企业可以更好地利用生产要素,实现生产成本的规模经济,降低单位产品的生产成本。
通过经验效应,企业可以积累丰富的经验,提高生产和管理的效率,降低企业的运营成本。
1. 规模效应企业并购可以实现资源整合和规模扩大,促使生产成本的降低。
当企业规模扩大时,可以充分利用生产要素,比如原材料、劳动力和设备等,实现生产成本的规模经济。
由于规模扩大,企业可以享受到更多的优惠政策,比如税收优惠和政府补贴等,进一步降低企业的生产成本。
2. 经验效应企业并购可以通过学习和经验积累,提高生产和管理的效率,降低企业的运营成本。
企业并购的协同效应分析
企业并购的协同效应分析企业并购是指一家公司收购另一家公司或与另一家公司进行合并的行为。
并购可能是为了扩大市场份额、增加产品线、获取专业知识或资源、降低成本等多种原因。
在并购过程中,经常会出现协同效应,也就是两个公司合并后的整体效益大于两个公司单独存在时的效益之和。
这种协同效应可以体现在多个方面,比如营销、生产、研发、人力资源等各个领域。
本文将对企业并购的协同效应进行分析,并探讨其对企业的影响和意义。
1. 营销协同效应在企业并购中,合并的两家公司往往拥有不同的营销渠道、客户资源和市场份额。
通过并购,这些资源可以得到整合和共享,最大限度地发挥效益。
两家公司合并后可以共享客户资源,将其整合到一个客户数据库中,从而提高客户覆盖率和销售转化率。
合并后的公司可以整合营销资源,采用统一的营销策略和品牌形象,降低营销成本,提升市场竞争力。
这种营销协同效应不仅可以为公司带来更多的销售收入,还可以提升公司的品牌知名度和市场地位。
2. 生产协同效应在生产领域,企业并购可以实现生产资源的整合和优化配置。
两家公司合并后可以共享生产设备、原材料、人力资源等生产要素,降低成本,提高效率。
合并后的公司可以通过重新设计生产流程和采用先进的生产技术,进一步提升生产效率和质量水平。
通过实现生产协同效应,公司可以提高产品供应能力,缩短交货周期,提高客户满意度,从而增加市场份额和盈利能力。
3. 研发协同效应在研发领域,企业并购可以实现技术资源的整合和创新能力的提升。
通过并购,两家公司可以共享专利技术、研发人员、研发设施等研发资源,加快技术创新和产品研发进程。
合并后的公司可以整合研发团队,加强研发协同合作,共同攻克技术难题,推动跨行业、跨领域的技术创新。
通过实现研发协同效应,公司可以在市场上推出更多更优质的新产品,提升产品竞争力,满足客户需求,实现可持续发展。
4. 人力资源协同效应在人力资源领域,企业并购可以实现人才资源的整合和人力资源的优化配置。
企业并购的协同效应分析
企业并购的协同效应分析企业并购的协同效应是指在企业并购后,合并双方利用彼此的资源、技术、渠道等优势,形成一种协同作用,进而提高整体经营绩效的现象。
这种协同效应可以帮助企业实现更大的规模经济和范围经济,并且能够增强企业在市场中的竞争力,促进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企业并购的协同效应可以通过实现规模经济来提高企业的竞争力。
因为合并后的企业具有更大的规模,可以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和更高效的生产。
合并前的企业可能存在一些重复或低效的部门和流程,通过合并可以消除这些冗余,减少企业的成本,并提高企业的效益。
规模经济还可以帮助企业降低原材料的采购成本,增强对供应商的议价能力,从而获得更好的采购条件。
企业并购的协同效应可以通过实现范围经济来拓展企业的业务范围和市场份额。
合并后的企业可以利用彼此的渠道、品牌和市场知名度等优势,实现业务的互补和协同。
合并双方的产品可以互相推广,扩大产品的市场份额,提高品牌的竞争力。
范围经济还可以帮助企业进一步扩大市场份额,提高市场占有率,从而在市场中取得更大的竞争优势。
而且,企业并购的协同效应还可以通过提升企业的技术创新和研发能力来促进企业的发展。
合并后的企业可以共享彼此的研发成果和专利技术,形成技术的互补和集成。
这不仅可以提高企业的研发效率,还可以加快产品创新的速度,使企业能够更好地满足市场需求。
通过合并,企业还可以共享研发资源和经验,提高研发投入的效益,从而培养出更多的高技术人才,增加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企业并购的协同效应还可以帮助企业降低经营风险和提高财务盈利能力。
合并后的企业可以通过规模效应和范围效应来分散风险,降低因某一个业务出现问题而对整个企业造成的影响。
合并还可以帮助企业降低财务风险,通过资本的整合和资产的优化配置来提高企业的财务盈利能力。
通过合并,企业可以更好地利用彼此的资金、借贷渠道和投资机会,降低融资成本和财务费用,提高企业的利润率。
企业并购协同效应分析
企业并购协同效应分析随着市场竞争的加剧,企业并购已经成为了企业发展的一种重要战略选择。
通过并购其他公司,企业可以快速扩大规模、获取先进技术和资源,进而实现更大的市场份额和经济效益。
并购并非一帆风顺,成功的并购需要克服重重困难和挑战,其中协同效应是成功并购的关键之一。
本文将对企业并购协同效应进行深入分析,并探讨其对企业发展的重要意义。
一、企业并购协同效应的概念协同效应,是指在企业并购过程中,通过整合各种资源和优势,使得合并后的企业整体多大于各个部分的总和。
在并购过程中,各方通过合作与互补,实现资源共享、成本降低、市场扩展、风险分散等效果。
协同效应是企业并购战略的核心目标和重要成果,可以有效提高企业综合竞争力,实现更大的市场占有率和经济效益。
1.资源整合与优化配置通过企业并购,可以将各方的资源整合起来,例如生产设备、技术人才、销售网络等,实现资源共享与利用,从而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和降低成本。
通过并购可以实现资源优化配置,使得企业能够更好地满足市场需求,提高产品和服务的品质,进而提升市场竞争力。
2.规模效应与降低成本企业并购可以实现规模效应,通过规模扩大和产能提升,降低生产成本、采购成本和销售成本,提高生产效率和经济效益。
通过并购可以实现生产要素的跨地域的优化配置,降低物流成本和运营成本,提高企业整体运作效率。
3.市场拓展与多元化经营通过企业并购,可以实现跨地域、跨行业的市场拓展与多元化经营,进而降低行业和地域风险,扩大市场份额和经济效益。
多元化经营可以提高企业的抗风险能力,减少行业周期性对企业经营的影响。
4.品牌影响力与营销效应通过企业并购,可以整合各方的品牌影响力和营销资源,提高品牌知名度和市场影响力,降低市场推广成本,提高市场营销效果。
品牌整合还可以实现不同品牌之间的互补,提高产品线的完整性和市场竞争力。
5.组织整合与人才激励在企业并购过程中,可以实现各方组织架构的整合与优化,避免重复投入和资源浪费,提高管理效率和制度有效性。
企业并购的协同效应分析
企业并购的协同效应分析1. 引言1.1 企业并购的协同效应分析企业并购是指一个企业收购另一个企业的股权或资产,通过合并两家企业的资源和优势,实现协同效应,从而提高整体经营绩效。
协同效应是指合并后两个企业的整体价值高于它们单独存在时的总和。
企业并购的协同效应分析是研究企业之间合并后能够带来的协同效应,并探讨这些效应对企业经营的影响和意义。
在当今竞争激烈的市场环境下,企业通过并购可以获得很多优势,其中最重要的就是协同效应。
通过合并,企业可以共享资源,整合生产线,减少重复投资,提高效率,同时还可以通过技术转移和管理经验的交流,实现更好地市场份额和竞争优势。
企业并购的协同效应分析对于企业经营发展至关重要。
企业在并购过程中应该注意如何最大化协同效应,避免资源浪费和管理混乱。
只有合理利用并购带来的资源整合、管理经验和技术转移,降低生产成本、提高效率,扩大市场份额、增强竞争优势,企业才能实现长期的可持续发展。
在未来的经营过程中,企业需要不断关注协同效应的实现,不断优化整合策略,以确保企业并购能够持续产生协同效应,推动企业的健康发展。
2. 正文2.1 并购的动机与目的【企业并购的协同效应分析】企业并购的动机与目的是多方面的,其中最主要的原因之一是通过并购来实现协同效应。
协同效应是指在企业并购过程中,通过资源整合、管理经验和技术转移等手段实现的整体效益增长。
企业进行并购的动机和目的可以归纳为以下几点:企业并购的动机之一是为了扩大规模和增强市场份额。
通过合并或收购其他公司,企业可以快速扩大其规模,进入新的市场,实现市场份额的增长,从而提高竞争力和盈利能力。
企业进行并购的目的是为了提高效率和降低成本。
通过整合资源、优化生产流程、减少重复工作等措施,企业可以实现生产成本的降低,提高生产效率,从而提升整体经营绩效。
企业并购的动机还包括获取新的技术、管理经验和人才。
通过收购具有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的公司,企业可以快速提升自身的技术水平和管理能力,加速创新,促进企业持续发展。
集团公司收购后实现协同效应的博弈分析
4 0, 4 0
失去奖励的同时, 则还要付出一定的代价。在这种情况下 , 人们对失败的 恐惧将促使竞争 向反 面发展 ,而避 免惩罚和寻求奖励的动机都 同样 可 以 导致竞争演变为一场破 坏 陛的争斗 。 但 是如果 晴况稍加改变 , 无论谁取得 胜利 , 只要 表现得好就可 以获得奖励 , 那么合 作就有可能 由此产 生。当竞 争的 目标之一是发现更 多的选 择时 ,非常重要的—条就是在对 找到正确 答 案的人进行奖励 的同时 , 也要对发现新选择 的人予以褒奖 。 而如果无论 哪一方达到一定 的表现 水平 , 所有参与者都 会得到奖励 , 那么这 种挂钩式 的奖励方式就将进一 步加大合 作的可能性。 综 合以上论述我们可 以认为 : 要在集 团公 司收购之后 实现协同效应 ,
管 理 创 新
2 0 1 3 年 第 2 8 期l 科技创新与应用
集团公 司收购后实现协 同效应 的博弈分析
易 文 燕 田 亮
( 武汉商学院 , 湖北 武汉 4 3 0 0 5 6 )
摘 要: 集 团公 司收 购 了 目标 公 司之 后 , 收 购公 司与 被 收 购公 司在 收 购之 后 产 生 协 同效 应 的 途径 就 是 各 公 司之 间 实现 无 障 碍 的 资源共享。本文用博弈论的方法对处于协 同关 系下的各公 司进行研究 , 找 出能够维持各合作公 司协同关系的收益分配方式。 关键词 : 收购 ; 协 同效应 ; 博弈 l 实现协 同效应 的必 备条件 : 合 理分配收益 收购公 司与被 收购公 司没有 能够打破 两者 之间资 源与知 识流动 的 障碍 , 是导致 协同效应无法实现 、 收购失败的原 因之』 。 这 时公 司总部的 协 调就显得相当重要 。 当然 , 如果收购公司与被收购公 司通过 共享对方的 资源和知识而获得协 同效应 ,这种协 同效应使得双方 的价值都获得 了提 升, 那 么通 过集团公司管理层的协调 , 这种合作将会是 非常顺 利 的。但 如 果 出现 这种情况 , A公司因为与 B公司共享 了 自己的销售渠道 , 从而使 得 B公司 的销售大 幅增 长 , 而 A公司 自己的销售增长却 没有什么改观 , 甚 至 因此付出 了相 当大 的协调成本而 导致公司 的绩效下 降 , 那么 A公司 的经 理 又有何 种理 由能够说 眼自己去积极 的参 与到这 种共享 行为 中来 呢?即 使 A公司与 B公司的总体业绩要好于他们彼此不合作 的时候。 此时 当母 公 司没 有采取适 当的监督和激励措施 , 那 么就很容易导致 A公 司的 自 利 行为 , 从而损 害整个集 团公 司的利益。 哈佛商 学院教授 罗莎贝丝 ・ 莫斯・ 坎特嘴 出 了公 司实现协 同的三个 必备条 件, 其 中之一就是激励 和奖励团队合作 , 而不是单纯地依 据个人或 公司 自 身 的表 现来确定 。 她指 出 , 实 现协 同所必 需的一些方法与牛仔们 以 武力 的方式解决 问题 没有什么大的分别 。 假设在一场竞争 中, 失败者所失 去的将与胜利者所得 到的相同 , 胜 利者将 把唯一的奖励拿走 , 而失败者在
企业并购的协同效应分析
企业并购的协同效应分析企业并购是指一个公司通过收购另一个公司的股权或资产,从而在财务、管理、市场等方面实现合并的行为。
随着全球化进程的不断加速,企业并购已经成为企业战略发展的重要手段之一,在并购过程中不同企业间能够实现的协同效应,对于企业的经营管理和整体发展都具有重要的影响。
本文将就企业并购的协同效应进行分析。
一、经济效益企业并购可以带来多方面的协同效应,其中最为明显的便是经济效益。
通过企业并购,合并的两家公司可以实现资源的整合,包括人力资源、物资资源等。
在并购后,公司可以通过人员优化、设备合理配置等方式减少冗余资源,从而降低成本,提高效率。
企业并购还可以通过规模效应带来成本优势,比如可以获得更大的采购量,降低采购成本,增强市场竞争力。
企业并购还可以通过整合供应链,优化生产流程等方式提高整体产能,降低单位成本,从而提高企业的盈利水平。
二、管理效益企业并购还可以带来管理上的协同效应。
在公司并购后,原本独立的两家公司的管理团队可以进行合并,从而形成更加专业、高效的管理团队。
通过并购,公司可以吸收并整合对方的管理经验和人才,从而提升整体管理水平。
通过并购,公司可以重新规划管理流程和组织结构,从而提高管理效率,降低管理成本。
企业并购还可以通过整合营销和销售网络,提高市场占有率,加强市场竞争力。
三、技术创新企业并购可以带来技术创新的协同效应。
通过并购,公司可以获得对方的专利技术、研发成果等,从而加速公司的技术创新和产品开发。
企业并购还可以通过整合研发能力、共享研发成果等方式提高公司的研发水平。
通过并购,公司可以加强技术创新和知识产权保护,从而提升市场竞争力。
四、品牌效益企业并购还可以带来品牌效益的协同效应。
通过并购,公司可以整合两家公司的品牌,从而提升市场知名度和品牌影响力。
企业并购还可以通过整合品牌资产、共享品牌资源等方式提高品牌价值,增强市场竞争力。
通过并购,公司还可以加强市场营销和品牌推广,提高品牌美誉度,增加品牌忠诚度。
企业并购的协同效应分析
企业并购的协同效应分析随着市场竞争的日益激烈,企业们为了寻求更大的市场份额和更强的竞争力,纷纷选择通过并购来扩大规模和实现资源整合。
企业并购不仅能够带来经济效益,更重要的是协同效应的产生。
通过并购,企业可以实现资源共享、提高生产效率、降低成本并取得竞争优势。
本文将从企业并购所带来的协同效应进行分析,从而更好地掌握并购背后的商业逻辑。
一、资源整合企业并购可以实现资源的整合和共享,从而充分发挥各自的优势。
在并购过程中,双方公司的管理层可以进行交流合作,共同制定战略规划,并利用各自的专业能力和资源进行整合。
双方公司还可以整合技术、研发、销售、供应链等多个领域的资源,从而形成更加完整的产业链条,提高整体竞争力和市场占有率。
二、规模效应企业并购可以带来规模效应,提高生产效率和降低成本。
通过规模的扩大,企业可以实现生产要素和生产规模的最优配置,从而实现生产成本的降低。
对于某些需要更大规模才能实现的生产设备和技术,通过并购可以更好地实现共享和利用,达到更有效的利用效果。
企业并购后可以通过规模效应降低成本,提高利润率,增强企业的盈利能力。
三、市场拓展企业并购可以拓展市场,提升企业的市场份额和品牌影响力。
通过并购,企业可以实现市场的横向和纵向扩张,进入新的市场领域,拓展新的客户资源和销售渠道,提高企业产品和服务的市场覆盖率。
通过并购后的整合,企业还可以实现品牌影响力的提升,打造更具竞争力的品牌形象,吸引更多的客户和投资者,加强市场地位。
四、创新能力提升企业并购可以带来创新能力的提升,促进技术和管理经验的交流与融合。
通过并购,企业可以实现技术和研发资源的整合,进行技术创新和研发合作,共同推动产品和服务的不断升级。
双方公司的管理团队也可以进行互相学习和交流,获取到对方的管理经验和技术经验,从而带来创新管理理念和方法,提升企业的组织能力和竞争力。
五、风险分担企业并购可以带来风险分担,降低经营风险和生存压力。
通过并购,企业可以实现业务多元化,分散风险,降低对某一行业、产品或市场的依赖性,从而减轻市场波动对企业经营的影响。
关于企业并购中建立协同效应机制的思考
关于企业并购中建立协同效应机制的思考企业并购是现代企业发展的一种重要方式,可以带来新的业务模式、市场份额和技术能力,提高企业的竞争力和盈利能力。
然而,并购过后,如何实现企业内部的协同效应,最大程度地发挥并购的效益,却是一个难题。
因此,建立协同效应机制是企业并购后必须考虑的问题。
协同效应机制指的是企业内部各个部门之间、各个职能部门之间以及不同企业之间通过信息共享、资源整合、优化流程等手段形成的一种协调互动、推进企业战略目标实现的机制。
在并购后,建立协同机制,可以充分整合企业资源,消除重复劳动,减少成本开支,提高企业效率,从而取得协同效益。
首先,建立协同效应机制需要企业认识到其重要性。
并购往往会带来各种不同的资源和能力,如用户群体、品牌价值、生产技术、战略布局等,但如果这些资源没有进行整合,就难以产生协同效应。
因此,企业在并购前需要明确目标,制定详细的整合计划,落实实施责任人和具体时间节点,保证整合计划的顺利实施。
其次,建立协同效应机制需要建立良好的沟通机制。
并购后,企业内部各个部门、职能部门、不同企业之间需要进行协调,这就需要建立畅通的沟通渠道。
企业可以通过建立定期开会、制定信息共享制度、开展员工培训等方式,促进信息的沟通和共享,从而加强部门之间、企业之间的协同合作。
第三,建立协同效应机制需要引入先进的管理工具。
现代企业管理已经拥有了各种先进的管理工具,如ERP、CRM、OA等,而这些工具可以为企业提供高效、灵活的管理平台。
企业在并购后,可以考虑将这些工具引入到自己的管理中,以支持整合过程中的各个方面,从而提高效率和准确度。
最后,建立协同效应机制需要注重共性与个性化的平衡。
在并购过程中,企业的各个方面都有自己的业务模式、流程和文化,为了实现整合,需要进行统一和协调。
但是,也要避免将不同企业的个性化特点完全压制,应当在整合前期考虑如何合理利用不同企业的优势和特点,使其在新的环境中发挥价值。
总之,建立协同效应机制是并购后的一个重要问题。
企业并购中的利益博弈与协调
精品文档供您编辑修改使用专业品质权威编制人: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________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团队精心编制而成,希望大家下载或复制使用后,能够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全文可编辑,以便您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同时,本团队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资料,如办公资料、职场资料、生活资料、学习资料、课堂资料、阅读资料、知识资料、党建资料、教育资料、其他资料等等,想学习、参考、使用不同格式和写法的资料,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And, this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materials for everyone, such as office materials, workplace materials, lifestylematerials, learning materials, classroom materials, reading materials, knowledge materials, party building materials, educational materials, other materials, etc.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企业并购中的利益博弈与协调导言:在全球化和市场竞争不息加剧的背景下,企业并购成为企业进步战略中的重要一环。
企业并购如何实现战略协同效应案例分析
企业并购如何实现战略协同效应案例分析随着全球经济的不断发展和竞争的加剧,企业并购已成为许多企业实现战略协同效应的一种重要手段。
通过合并、收购等方式,企业能够整合资源、扩大市场份额、提高竞争力并实现战略目标。
本文将从几个案例中分析企业并购如何实现战略协同效应。
一、Case A:A公司收购B公司A公司是一家制造业企业,而B公司则是一家研发型企业。
A公司希望通过收购B公司来拓展自己的技术实力和创新能力,以提升产品竞争力。
并购后,A公司将B公司的研发团队与自己的制造团队进行融合,形成一个整合性的研发与制造团队。
双方的技术,生产和创新力得到有效整合,大大提高了产品的质量和市场竞争力。
并且,A公司还通过收购获得了B公司的知识产权,促进了自身技术创新和差异化发展。
二、Case B:C公司与D公司合并C公司是一家拥有较强销售网络的企业,而D公司则是一家具有优秀品牌形象的企业。
C公司希望通过与D公司的合并来扩大市场份额和品牌影响力。
合并后,C公司可以借助D公司的品牌形象,进一步提升市场认可度和产品竞争力。
同时,D公司可以充分利用C公司庞大的销售网络,将产品推向更广泛的市场。
通过双方资源的协同,合并后的企业实现了市场份额和品牌价值的有效整合,进一步巩固了竞争地位。
三、Case C:E公司并购F公司E公司是一家具有先进生产技术的企业,而F公司则是一家拥有丰富市场资源的企业。
E公司希望通过并购F公司来实现资源整合,扩大市场份额并提高产品销售额。
并购后,E公司整合了F公司的销售渠道和市场资源,并将其与自身的生产技术和品牌优势相结合。
通过双方资源的有效整合,E公司加强了市场宣传,提高了产品销售额,同时也扩大了市场份额,巩固了行业地位。
通过以上几个案例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到企业并购是实现战略协同效应的重要手段。
在并购中,企业应该充分考虑自身的战略定位和需求,选择合适的对象进行并购。
并购前需进行充分的尽职调查和风险评估,确保并购的可行性和成功实施。
再论上市公司并购协同效应
再论上市公司并购协同效应在当今的商业世界中,上市公司的并购活动日益频繁,而其中的协同效应一直是各方关注的焦点。
协同效应指的是企业在并购后,通过整合资源、优化流程等方式,实现整体价值大于并购前两家企业价值之和的效果。
这一概念虽然听起来美好,但在实际操作中却充满了挑战与不确定性。
并购协同效应可以分为多种类型。
首先是经营协同效应,这主要体现在规模经济和范围经济的实现上。
通过并购,企业可以扩大生产规模,降低单位生产成本,提高生产效率。
同时,还能够共享研发、采购、销售等环节的资源,拓展业务范围,进入新的市场领域。
例如,一家汽车制造企业并购了一家零部件供应商,不仅能够保证零部件的稳定供应,还可能通过整合供应链降低采购成本。
其次是管理协同效应。
如果一家管理高效的企业并购了管理相对薄弱的企业,那么它可以将自身先进的管理经验、管理制度和管理方法移植到被并购企业中,提升整体的管理水平。
这可能包括优化组织架构、改进决策流程、加强内部控制等方面。
通过这种方式,能够降低管理成本,提高资源利用效率。
财务协同效应也是不容忽视的一部分。
并购后,企业可以通过内部资金的调配、合理的税务筹划以及提高财务杠杆等手段,实现降低融资成本、增加投资机会和提高资金使用效率的目标。
比如,两家企业的现金流在时间上存在互补性,合并后可以平滑现金流波动,降低财务风险。
然而,要实现这些协同效应并非易事。
在并购过程中,存在着诸多障碍和风险。
文化差异就是一个常见的问题。
不同的企业往往有着不同的企业文化,包括价值观、工作方式、管理风格等。
如果不能有效地整合文化,可能会导致员工之间的冲突和抵触情绪,影响工作效率和团队合作。
整合过程中的管理难度也是巨大的。
并购后的企业需要对各种资源进行重新配置和整合,涉及到人员、资产、业务等多个方面。
如果缺乏有效的整合计划和执行能力,很容易出现混乱和资源浪费的情况。
此外,市场环境的变化和竞争对手的反应也可能对协同效应的实现产生不利影响。
企业并购的协同效应分析
企业并购的协同效应分析企业并购是一个重要的战略选择,在并购中能够产生协同效应。
协同效应是指多个元素组合在一起所产生的效应要大于它们单独存在时所产生的效应之和。
企业并购的协同效应分析,是指企业在进行并购时,需要考虑并购之后得到的整体效应,从而实现最大化价值。
一、协同效应的概念协同效应是指彼此有关联的两个或多个部分、元素、组织、人或策略之间的互动效应,是多个元素组合在一起所产生的效应要大于它们单独存在时所产生的效应之和。
协同效应包括横向协同效应和纵向协同效应。
横向协同效应是指不同组织、企业之间的相互关系所带来的效应,包括配合程度、生产效率、降低成本、共同开发业务等;纵向协同效应是指企业内部两个或多个不同的部门之间协同作用的效应,如生产与销售、供应与销售等。
协同效应的实现可以让企业在不同方面得到更多优势,从而加快企业的增长和发展。
企业并购是一种通过购买或吞并其他公司的方式来扩大企业规模、提高市场份额、增加技术优势和降低成本的方式。
企业并购通过融合双方的优势,可以实现协同效应,从而让企业得到更多的价值。
1. 市场份额的增长企业并购后,能够扩大企业规模、提高市场份额。
对于被并购的企业来说,可以通过并入更大的企业,更好地获得更多的市场份额和更好的市场支持,同时,也能够让企业更快速地进入新的市场和拓展业务领域。
2. 降低成本企业并购后,可以实现规模效应,从而降低生产成本、采购成本、物流成本等。
并购可以带来销售、运输、采购等方面的经济规模优势,并且让企业更容易获得资本和更低的借款成本,从而减少成本并增加利润。
3. 技术进步企业并购后,可以实现技术协同,通过整合双方的技术,实现技术进步、研发成果共享和合作。
同时,也可以使企业更快速地进行技术升级和产业升级,从而提高企业的竞争力。
4. 品牌影响力提升企业并购后,可以实现品牌整合,增加品牌的综合竞争力,同时可以达到市场品牌调整的目的,使得企业在之后的竞争中处于更加有利的地位。
企业并购的协同效应分析
企业并购的协同效应分析企业并购指的是两家或两家以上的公司合并成为一家公司。
此过程中,实体公司消失,新公司出现,所有权发生改变。
企业并购能够带来诸多好处,比如拓展企业规模,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甚至是成为产业领导者。
在实行企业并购的过程中,协同效应是非常显著的。
协同效应是指两个或更多事物组合起来产生的效应大于它们各自单独存在时产生的效应之和。
企业并购中,协同效应可分为三个方面:规模效应、范围效应和资源效应。
首先,规模效应是指公司因规模而带来的效益提升,基于大规模经营所带来的优势。
例如,公司在购买原材料时可能会获得更多的让利或者批发价格优惠。
此外,因为规模变大,某些重要的资源和技能可以更好地分配,提供更多的帮助和支持,比如人力资源和技术支持。
其次,范围效应是指企业所拥有的资源的组合和组合的效果。
具体来说,范围效应可以通过产品线扩展、垂直整合等方式来实现。
比如,一个公司可以在垂直整合方向上合并或收购下游公司,这将有助于公司获得自己整个价值链上的控制能力,从而充分利用已有的资源,提高其市场占有率和利润水平。
最后,资源效应是指由于并购而形成的资源池,包括知识、技能和运营实践,这些资源可以使公司更好地满足内部和外部需求。
例如,企业并购后,可以更好地分享技术和专业知识,从而提高技术水平和产品质量,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经验和增强创新能力,进一步提高核心竞争力。
总之,协同效应是企业并购最重要的好处之一。
在企业并购中,规模效应、范围效应和资源效应可以产生协同效应,在经营、管理和财务方面创造价值。
因此,每个公司都应该认真考虑并购,并谨慎地进行规划和实施,以实现最佳效果并取得长期增长。
并购后如何实现业务协同效应
并购后如何实现业务协同效应在当今竞争激烈的商业环境中,企业并购已成为实现快速增长和战略扩张的重要手段。
然而,并购后的整合过程并非一帆风顺,其中实现业务协同效应是关键挑战之一。
业务协同效应指的是通过整合两个或多个企业的资源、能力和业务,实现“1 + 1 >2”的效果,从而提升整体竞争力和价值创造能力。
那么,并购后如何才能有效地实现业务协同效应呢?首先,深入了解和评估双方的业务是实现协同效应的基础。
在并购之前,可能对目标企业进行了一定的尽职调查,但在并购完成后,需要更深入、全面地了解双方的业务流程、产品线、市场份额、客户群体等方面。
这不仅包括表面的财务数据和业务范围,还应深入到企业文化、管理风格、员工素质等软性因素。
只有对双方的业务有了清晰的认识,才能找到潜在的协同点。
例如,一家以生产电子产品为主的企业并购了一家软件开发公司。
在深入了解后发现,电子产品企业在硬件设计和制造方面具有优势,而软件公司在软件开发和用户体验方面有专长。
这就为双方在开发智能电子产品方面找到了协同点,将硬件和软件的优势相结合,推出更具竞争力的产品。
其次,制定明确的协同战略和目标至关重要。
在了解双方业务的基础上,管理层需要制定出具体、可衡量的协同目标,并将其分解为阶段性的任务和指标。
这些目标应该与企业的整体战略相一致,并且能够为股东和利益相关者创造价值。
比如,设定在一定时间内通过整合供应链降低采购成本 XX%,或者通过联合研发推出新产品,在市场上获得 XX%的份额增长。
明确的目标能够为整合工作提供方向和动力,同时也便于对协同效果进行评估和监控。
整合资源是实现业务协同效应的核心环节。
这包括人力资源、财务资源、技术资源、市场渠道等方面的整合。
在人力资源方面,需要对双方的员工进行合理配置,保留关键人才,同时加强团队建设和培训,促进文化融合。
财务资源的整合则需要优化资金配置,提高资金使用效率,降低财务成本。
对于技术资源,要打破企业之间的技术壁垒,实现技术共享和创新。
我国国有上市公司并购的协同效应分析
我国国有上市公司并购的协同效应分析在当今经济全球化和市场竞争日益激烈的背景下,并购已成为企业实现快速发展和战略转型的重要手段。
我国国有上市公司作为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其并购活动不仅对自身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也对整个国家的经济格局产生深远影响。
而协同效应作为并购的核心目标之一,对于国有上市公司的并购成功与否起着关键作用。
一、协同效应的概念及类型协同效应指的是两个或多个企业合并后,整体绩效大于合并前各企业绩效之和的现象。
简单来说,就是通过并购实现1 +1 >2 的效果。
协同效应主要包括经营协同效应、管理协同效应和财务协同效应三种类型。
经营协同效应主要体现在规模经济、范围经济以及市场势力的增强等方面。
通过并购,企业可以扩大生产规模,降低单位成本,提高生产效率;同时还可以实现产品线的扩展和市场份额的增加,增强在市场中的竞争力。
管理协同效应则侧重于管理资源的优化配置和管理效率的提升。
如果一家企业拥有优秀的管理团队和管理经验,在并购另一家管理相对薄弱的企业后,能够将先进的管理模式和方法进行移植和推广,从而提高整个企业集团的管理水平。
财务协同效应主要表现为资金成本的降低、合理避税以及财务风险的分散等。
例如,并购后企业可以整合资金资源,提高资金使用效率,通过合理的债务安排降低融资成本;还可以利用不同企业之间的税收差异进行税务筹划,实现税负的降低。
二、我国国有上市公司并购的现状近年来,我国国有上市公司的并购活动呈现出活跃的态势。
一方面,国家政策的支持为国有上市公司的并购提供了良好的政策环境。
随着国有企业改革的不断深入,鼓励国有资本通过并购重组实现优化布局和结构调整,提高国有经济的整体竞争力。
另一方面,产业升级和市场竞争的压力也促使国有上市公司通过并购来实现业务拓展和创新发展。
在并购的行业分布上,主要集中在能源、金融、交通运输等关系国计民生的重要领域,同时也逐渐向新兴产业如信息技术、生物医药等领域拓展。
然而,在国有上市公司的并购实践中,也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
关于企业并购中建立协同效应机制的思考
关于企业并购中建立协同效应机制的思考企业并购是当前企业发展中常见的一种战略选择,通过并购可以快速扩大企业规模和市场份额。
在并购过程中,存在着许多挑战,其中之一就是如何在并购后实现协同效应。
建立协同效应机制,可以有效地促进并购后企业的整合和发展,提高企业综合竞争力。
建立协同效应机制需要从人才整合入手。
在并购后,两个企业的员工在文化、价值观、工作方式等方面存在差异,这给企业整合带来了困难。
为了实现协同效应,可以通过培训、交流等方式加强员工的沟通和理解,提高团队合作意识和能力,促进员工在新的组织中的融合。
还可以通过人才流动、岗位调整等方式,将两个企业的优势人才合理分配,实现人才的优化配置,提高整体绩效。
建立协同效应机制需要注重组织架构的调整。
在并购后,两个企业的组织结构可能存在重叠和冲突,需要进行合并和调整。
为了实现协同效应,可以通过梳理各个部门和岗位的职责,明确工作流程和协作方式,避免重复和冲突,优化资源配置。
还可以通过建立跨部门的工作小组和协调机制,促进各个部门之间的合作和沟通,加强信息共享和协同工作。
建立协同效应机制需要加强业务整合。
在并购后,两个企业可能存在业务、产品、渠道等方面的差异,需要进行整合和优化。
为了实现协同效应,可以通过梳理各个业务板块和产品线,优化产品组合和市场布局,实现资源的共享和协同。
还可以通过整合供应链和渠道网络,实现供应链的优化和成本的降低,提高运营效率和市场竞争力。
建立协同效应机制需要加强管理控制。
在并购后,两个企业的管理体系和控制机制可能存在差异,需要进行整合和改进。
为了实现协同效应,可以通过建立统一的管理制度和流程,统一管理标准和绩效评估指标,加强对各个部门和项目的监督和控制。
还可以通过建立信息系统和数据平台,提高信息的共享和利用,加强对企业的监控和分析,及时发现问题和解决方案。
建立协同效应机制是企业并购中的重要一环,对于实现并购后企业的整合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加强人才整合、组织架构调整、业务整合和管理控制,可以实现资源优化配置,提高企业综合竞争力,推动企业持续发展。
关于企业并购中建立协同效应机制的思考
关于企业并购中建立协同效应机制的思考企业并购是企业发展壮大的一个重要途径,尤其当市场竞争加剧、资源配置不足、技术创新乏力的时候,企业并购具有利用被并购企业的先进技术、管理经验和品牌资源等优势,实现规模的扩大和整体竞争力的提升的作用。
但是,企业并购也经常面临着一些问题,例如并购后的企业文化冲突、团队融合难度大、管理体系不兼容等问题,这些问题均可以通过建立协同效应机制来解决。
协同效应是通过整合多种资源,使这些资源协同配合,实现优势互补,从而达到协同发挥的一种现象。
在企业并购中建立协同效应机制,即是通过对各个资源进行优化整合,在并购后实现更高效的运营和更好的利润回报。
以下是关于企业并购中建立协同效应机制的思考。
一、强调并购前的尽职调查企业并购前要做好充分的尽职调查,从而减少风险和错误的决策,保证交易的成功执行。
尽职调查包括并购对象的商业环境、企业文化、经营管理、资产运营、财务状况及法律风险等方面。
通过进行全面的尽职调查,可以发现并购前的潜在问题,如文化冲突、重复投资、资产重叠等,并为后续协同整合奠定基础。
二、注重组织文化融合企业文化是企业长期发展的精神支撑和行为准则,是企业达成战略目标的重要驱动力。
企业并购虽然可以实现规模效益和资源整合,但也令被并购企业的文化与原企业的文化产生巨大差异,从而影响协同效应的实现。
因此,在整合过程中需要思考如何建立一种共同的企业文化,并将企业文化融入到每个具体业务环节中。
三、科学规划资源整合在进行企业并购后,如何科学规划资源整合是实现协同效应的关键。
需要建立科学的资源整合模型,进行资源规划和重组,使得资源得到最优的利用,从而提高整体经济效益。
同时,需要注意资源整合过程中的职能分工和岗位设定,依据不同业务环节中人才的需求,分别分配各类人员。
不仅逐步完善人力资源体系,提高人才开发和使用效率,更能帮助企业顺利实现协同效应。
四、实施信息化管理在信息时代,实施信息化管理是企业提高经营效益和减少管理成本的重要手段。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集团公司收购后实现协同效应的博弈分析
集团公司收购了目标公司之后,收购公司与被收购公司在收购之后产生协同效应的途径就是各公司之间实现无障碍的资源共享。
本文用博弈论的方法对处于协同关系下的各公司进行研究,找出能够维持各合作公司协同关系的收益分配方式。
标签:收购;协同效应;博弈
1 实现协同效应的必备条件:合理分配收益
收购公司与被收购公司没有能够打破两者之间资源与知识流动的障碍,是导致协同效应无法实现、收购失败的原因之一[1]。
这时公司总部的协调就显得相当重要。
当然,如果收购公司与被收购公司通过共享对方的资源和知识而获得协同效应,这种协同效应使得双方的价值都获得了提升,那么通过集团公司管理层的协调,这种合作将会是非常顺利的。
但如果出现这种情况,A公司因为与B 公司共享了自己的销售渠道,从而使得B公司的销售大幅增长,而A公司自己的销售增长却没有什么改观,甚至因此付出了相当大的协调成本而导致公司的绩效下降,那么A公司的经理又有何种理由能够说服自己去积极的参与到这种共享行为中来呢?即使A公司与B公司的总体业绩要好于他们彼此不合作的时候。
此时当母公司没有采取适当的监督和激励措施,那么就很容易导致A公司的自利行为,从而损害整个集团公司的利益。
哈佛商学院教授罗莎贝丝·莫斯·坎特[1]指出了公司实现协同的三个必备条件,其中之一就是激励和奖励团队合作,而不是单纯地依据个人或公司自身的表现来确定。
她指出,实现协同所必需的一些方法与牛仔们以武力的方式解决问题没有什么大的分别。
假设在一场竞争中,失败者所失去的将与胜利者所得到的相同,胜利者将把唯一的奖励拿走,而失败者在失去奖励的同时,则还要付出一定的代价。
在这种情况下,人们对失败的恐惧将促使竞争向反面发展,而避免惩罚和寻求奖励的动机都同样可以导致竞争演变为一场破坏性的争斗。
但是如果情况稍加改变,无论谁取得胜利,只要表现得好就可以获得奖励,那么合作就有可能由此产生。
当竞争的目标之一是发现更多的选择时,非常重要的一条就是在对找到正确答案的人进行奖励的同时,也要对发现新选择的人予以褒奖。
而如果无论哪一方达到一定的表现水平,所有参与者都会得到奖励,那么这种挂钩式的奖励方式就将进一步加大合作的可能性。
综合以上论述我们可以认为:要在集团公司收购之后实现协同效应,就要在收购方和被收购方之间合理分配协同效应所带来的收益。
对协同收益依据什么评价标准进行分配才是合理的呢?一般来说有两个标准,一个是公司在协同过程中的经营绩效,一个是公司对协同效应实现的贡献。
那么哪一个标准更合理呢?我们将运用博弈论的方法对比进行分析。
2 依据公司经营绩效分配收益的合作博弈
我们首先假设:①经过收购之后,集团公司下属两个公司:公司A和公司B;
②公司A、公司B的决策者作为行为主体,具有一定的学习、分析能力,能根据环境及时调整策略;③他们是非完全理性的,即为有限理性;④两公司在较长时间内反复博弈。
2.1 当各下属公司的经营绩效通过协同都可以得到提升时,那么我们可以得到如图1所示的得益矩阵。
图中矩阵中的数字代表了各公司在选择不同的策略时,各个公司的价值增减情况,在这里我们将使用公司价值的变动情况来代表公司经营绩效的变动情况。
此时我们是依据公司的经营绩效来分配协同效应带来的收益,因此各个公司所获得的收益与其经营绩效的变动是同方向的,即矩阵中的数字同时也可以代表各公司在合作后的最终所得。
由得益矩阵可知:当收购后两下属公司为实现协同效应而都采取合作策略时,双方的获益最大,同时也使公司集团的整体价值提升最大,即实现了帕累托最优。
当一方采取了合作策略,另一方采取了不合作策略,则会使得采取合作策略的博弈方由于信息、资源等流向采取不合作策略的博弈方,而导致采取合作策略博弈方从另一方获得的信息等资源带来的收益减少,加之为合作而付出的协调成本,导致价值仅增加20;而采取不合作策略博弈方,由于减少协调成本,同时又从采取合作策略博弈方共享的资源中获得更多收益,所以价值增加了50。
该博弈有两个纯策略纳什均衡(不合作,不合作)和(合作,合作),后者明显优于前者。
如果公司A与公司B任意一方采用不合作策略,那么前者就是相对后者的风险上策均衡。
如果是在完全理性之间进行博弈,结果应该是(合作,合作),但是如果考虑到博弈方相互对对方理性的信任问题,或者对风险的敏感程度等因素,那么风险上策均衡(不合作,不合作)将是更可能的结果。
由于公司A与公司B均为一个集团公司的下属公司,因此集团总部必然会为实现(合作,合作)的结果而采取一些必要措施--如为各公司制订共同发展战略,建立健全下属公司间的对话机制等。
上面我们所分析的情形是符合夏普利合作博弈收益函数模型的要求的,因此我们可以断定,当集团公司总部在此情况下根据公司经营绩效来分配协同收益时,各下属公司是愿意为产生协同效应而进行合作的。
2.2 当一个公司的经营绩效可以通过协同而得到大幅度提升,而另一个公司的经营绩效相对于独立经营而有所降低时,我们可以得到如图2所示的得益矩阵。
图2矩阵中的数字依然代表的是各公司在选择不同策略情况下的价值变动情况。
此时与上面我们所讨论的情况有所不同的是:尽管两下属公司都选择合作策略时能够为集团公司带来最大的价值增值,但此时却不是一个双赢的策略。
如果我们继续依照各公司的经营绩效来分配协同收益,那么公司A将获得比其选择不合作策略时更多的收益,而公司B却只能获得比其选择不合作策略时更少的收益,此时对于公司B来说,更好的策略就是不合作。
当我们应用极大极小原则来对这个收益矩阵进行分析时,该博弈的最终均衡点将是(不合作,不合作)。
此时虽然总的合作收益要大于非合作博弈个体收益之和,然而并不是每个个体都可以通过合作得到大于其不参加合作的收益,合作博弈所必备的两个前提条件不能同时满足,此时合作博弈是不能产生的。
这时集团公司为了获得协同效应,必然会使用各种手段以迫使各博弈方都选择与对方合作的策略。
前面我们讨论过,实现协同效应最直接的方法就是在各公司间消除阻碍各种资源、信息流动的障碍,以实现资源、信息的共享,这就需要各合作公司从员工到管理层的支持。
很多时候,来自员工和管理人员的抵制常常是导致协同失败的重要因素之一,安德鲁·坎贝尔在其《战略协同》一书的第三部分和第四部分曾进行了大量的实证分析[1]。
在上面我们所讨论的情况中,公司B将在合作中贡献自己的资源并且付出相当的协调成本,尽管这些能够使公司A和集团公司得益,公司B却没有任何所得,甚至会因为经营绩效的下滑而受到集团总部的惩罚,那么即使有来自集团总部的压力,公司B也是很难全身心的投入到合作之中。
经过上面的分析,我们可以得出结论:按照公司的经营绩效来分配合作带来的剩余并不是在任何时候都能促进合作的。
因此我们有必要改变利益的分配方式,这种分配方式应该能够弥补各个公司在实现协同效应过程中所付出的成本,并且能够奖励那些贡献突出的合作方,只有这样才能够在任何情况下促进协同效应的产生。
3 依据公司在协同效应中的贡献分配收益的合作博弈
陈菊红等人通过建立博弈分配模型,论证了在公司合作中公司贡献与收益分配之间的正向关系[2]。
还是以上面的集团公司为例。
假设WA、WB分别表示下属公司A和B在合作中的工作努力水平;DA、DB分别表示A、B对协同效应实现的贡献系数,其大小取决于各公司的投入资源和核心能力对协同效应的影响,且DA、DB > 0。
则我们可以设公司集团的总收益函数为Cobb - Douglas生产函数形式:
Q=K WADA WBDB (0)
式中K为其他因素影响因子,且为正常数。
同时在进行协同经营的过程中,成员公司会发生两类成本:生产性成本和协同成本。
生产性成本是公司在运营过程中所出现的成本,它是在公司参与协同之前就存在的;协同成本则是公司为了实现协同效应,而与其他公司进行协调沟通、创新性投入等与协同效应实现相关的成本,它与公司在合作中的工作努力水平W 有关,可表示为C(W),且C′(W)>0,C”(W)>0,即工作努力水平增加则协同成本增(8)
(9)
此时我们可以看出各合作公司的纳什均衡努力水平WA0、WB0是s的函数。
现在我们来确定最优分配比例。
利用复合函数的求导法则对式(3)进行求导,有
此时公司A和B之间分别按照(1-s0)、s0比例分享总收入,可使集团整体的净收益最大。
然后将式(15)、(16)分别对DA和DB求导,则可以得到■>0,■>0。
由此我们可以得出结论:集团中某一下属公司的最佳分配系数与其自身的贡献系数成正比;也就是说如果我们要在集团中促进公司间的合作,使集团整体的净收益最大,那么各下属公司所得的收益分配比例应该与其贡献成正比,即依照公司对协同效应的贡献分配协同收益。
参考文献
[1]坎贝尔A,卢克斯C·S.战略协同[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0.
[2]陈菊红,汪应洛,孙林岩.虚拟企业收益分配问题博弈研究[J].运筹与管理,2002(1).
田亮(1982-),男,汉族,湖北武汉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