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司马徽再荐名士,刘玄德三顾茅庐》同步练习

合集下载

《三顾茅庐》同步练习(含答案)

《三顾茅庐》同步练习(含答案)

《三顾茅庐》同步练习单选题1. 下列词语中加点字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 猝然(cù)绽放(zhàn)炫耀(xuàn)妄自菲薄(fēi)B. 粘贴(zhān)附和(hè)翘首(qiào)茅塞顿开(sè)C. 剔除(tì)脸颊(jiá)游弋(yì)不屑置辩(xiè)D. 联袂(mèi)贮藏(zhù)静谧(mì)断壁残垣(yuán)2. 下列词语书写正确的一项是()A. 不二法门断章取意荡然无存一义孤行B. 娇揉造作相得益章衣衫褴褛郑重其事C. 置之不理前仆后继墨守成规持之以恒D. 自曝自弃面面斯觑茅塞顿开如雷贯耳3.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 愿先生以天下苍生为念,开备愚鲁而赐教。

(启发)B. 已书贱名于文几,未审得入览否(审问)C. 挟天子以令诸侯,此诚不可与争锋。

(确实)D. 今刘璋暗弱,民殷国富,而不知存恤。

(富庶)4.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 罗贯中,名本,字贯中,号湖海散人,元末明初小说家。

B. 《三国演义》是我国第一部编年体长篇历史演义小说。

C. 《三国演义》记叙了东汉末年的群雄割据混战和魏、蜀、吴三国之间的政治和军事斗争,反映了三国时代各类社会斗争与矛盾的转化,概括了这一时代的历史巨变。

D. 本文主要记叙刘备三顾茅庐的故事,表现了诸葛亮“未出茅庐而知天下三分”的政治才华。

5. 对文章《三顾茅庐》理解或分析有误的一项是()A. 文章隆中对策,层次清晰。

先论“不可争”与“不可图”,次论“可争”与“可图”,最后写“争”与“图”的步骤和规划,层层阐述见解。

B. 谈到建立“霸业”根基,诸葛亮先集中论述了占据荆州、益州的必要性,再紧承论述占据两州的可能性,条分缕析,论证严密。

C. 本文主要运用了语言描写,重点写出了刘备的礼贤下士,同时也表现了诸葛亮的高瞻远瞩。

第24课《三顾茅庐》同步练习 (word版含答案)

第24课《三顾茅庐》同步练习 (word版含答案)

第24课《三顾茅庐》同步练习 2022-2023学年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一、选择题1.从分句间语义关系看,下列分类正确的一项是()①今刘璋暗弱,民殷国富,而不知存恤。

②诚如是,则大业可成,汉室可兴矣。

③先生不出,如苍生何!④亮久乐耕锄,懒于应世,不能奉命。

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义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A.是殆天所以..,疏懒性成..资将军B.南阳野人C.刘璋非立业....之主D.身未升腾思退步3.下列句子中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A.他对光阴荏苒....不再漠视,他将刻苦努力,来弥补逝去的光阴。

B.他的一声大喝如雷贯耳....,使偷盗者惊恐地转过身来,瞅准时机,越窗逃走。

C.刘备思贤若渴,三顾茅庐....请诸葛亮出山,这一点值得我们今天的领导干部学习。

D.学校开运动会的那天,高一同学箪食壶浆....,做好了赛前的一切准备。

4.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A.《三国演义》这部小说出色地塑造了汉末刘备、关羽、张飞等人的英雄事迹。

解说:这句话没有语病。

B.变得漂亮拮据的生活行为不正张开两脚解说:这四个短语结构类型各不相同。

C.其间有一个十一、二岁的少年,项带银圈,手捏一柄钢叉。

解说:这个句子的标点符号使用正确。

D.小明虽然活泼好动,但是也热爱学习。

解说:此复句的关联词语使用恰当。

二、综合性学习综合性学习我们在主题探究“桥”的综合性学习中,认识许多有形的桥。

但生活中还有一种无形的桥,它在人与人之间起着重要的沟通作用。

学校准备在6月24日召开一次以“心灵的桥梁”为主题的家长、老师、学生见面交流会。

请你完成以下问题。

5.请你以“沟通”为主题拟写一条与桥有关的宣传标语。

6.请你给正和妈妈闹矛盾的小军发一条规劝短信。

7.小明因病住院不能参会,请你代小明给王老师写一张请假条。

8.学习了《三顾茅庐》这篇文章后,同学们举行了一个“读名著,知三国”的语文学习活动,请你参加。

(1)《三国演义》中有很多含有数字的故事,如三让徐州、桃园三结义、三顾茅庐等,你在阅读中积累了哪些呢?请再写出三个。

《三顾茅庐》同步练习及答案

《三顾茅庐》同步练习及答案

《三顾茅庐》同步练习及答案《三顾茅庐》同步练习①益州险塞,沃野千里,天府之国,高祖因之以成帝业。

2.一日,曹操邀刘备至相府小亭中,青梅煮酒,对饮聊天。

忽然天空乌云密布,似有龙在云间翻腾。

曹操便由龙的变化谈到当世的英雄。

3.刘备称袁术、刘表等为英雄。

曹操听后皆摇头大笑,说那些人都算不得英雄。

刘备便问:“那何人堪称英雄?” 4.曹操用手指指刘备,又指指自己道:“当世英雄,只你我二人。

”刘备听言,?。

? 5.当此时,天空雷声大作,刘备趁机拾起筷子,道:“这雷响得真怕人。

”曹操道:“大丈夫还怕雷吗?”刘备言:“这样响的雷,怎么不怕?”6.曹操见刘备这等胆小,便把满腹疑忌打消了,与之开怀畅饮起来。

(1)(★★☆)这组连环画讲述的是曹操“青梅煮酒论英雄”的故事。

根据故事前后内容,为第4幅画补上描写刘备心理与动作的语句。

(2分)答:(2)(★★☆)《三国演义》中,曹操说:“夫英雄者,胸怀大志,腹有良谋,有包藏宇宙之机,吞吐天地之志者也。

”请从曹操、刘备中任选一人,概括一个能够体现他“胸怀大志,腹有良谋”的英雄事迹。

(2分)人物:事迹:3.(2018北京十五中期中,4,★☆☆)曹操是我国历史上著名的军事家、文学家。

他胸襟开阔,志向远大。

在古典小说《三国演义》中,曹操善于笼络人才,但十分多疑,对对手残酷无情。

刘备曾为曹操所困,只好每日在后园种菜以消除曹操的疑忌。

有一次,曹操与刘备喝酒讨论谁是当世英雄,说“今天下英雄,惟使君与操耳”,吓得刘备跌落了筷子,这就是著名的①(情节)。

后来刘备在两位义弟②和张飞等人的帮助下建立了蜀国,从侧面证明曹操确有识人的智慧。

《三国演义》中曹操的形象部分源于史实,部分源于该书作者③(人名)的艺术虚构,他始终以刘备为皇室正宗,而曹操则是其对立面。

随着《三国演义》的广泛流传,曹操的奸雄形象也逐渐定格,所以在京剧中,扮演曹操的人往往画着④色的脸谱。

(4分)?拓展训练四1.(2018四川绵阳中考,5,★☆☆)下列各项中,表述有误的一项是()A.“花和尚倒拔垂杨柳,豹子头误入白虎堂”是《水浒传》中的一个回目,其中“花和尚”是指鲁智深,“豹子头”是武艺高强的八十万禁军总教头杨志的绰号。

第23课《三顾茅庐》同步练习 2021—2022学年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

第23课《三顾茅庐》同步练习 2021—2022学年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

《三顾茅庐》练习题九年级班姓名:一、集腋成裘1.给下列句中加点字注音。

(1)兄长两次亲往拜谒(),其礼太过矣。

(2)玄德曰:“彼各有事,岂可相强()。

”(3)又半晌(),方整衣冠()出迎。

(4)面如冠玉,头戴纶()巾,身披鹤氅( ),飘飘然有神仙之概。

(5)南阳野人,疏懒性成,屡()蒙将军枉临,不胜愧()赧()2.根据拼音写出汉字。

(1)汉室末zhoù(),涿郡愚夫,久闻先生大名,如雷guàn()耳。

(2)玄德bǐng()人促席而告曰:“汉室倾t uí(),奸臣qiè()命,备不量力,欲伸大义于天下,而智术浅短,qì()无所就。

惟先生开其愚而拯其è(),实为万幸!”3.结合语境,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屡蒙将军枉临,不胜愧赧。

...(2)大丈夫抱经世奇才,岂可空老于林泉..之下。

(3)玄德屏人促席....而告曰。

(4)先生之言,顿开茅塞....,使备如拨云雾而睹青天。

4.罗贯中,(朝代)小说家。

《三国演义》是中国古典四大名著之一,是中国第一部长篇章回体小说,全名为《》5.下列加点字的注音或字形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又半晌( shǎng),方整衣冠(guàn)出迎。

B.汉室倾颓(tuī),奸臣窃(qiè)命C.欲伸大义于天下,而智术浅短,迄(qì)无所就。

惟先生开其愚而拯其厄(è),实为万幸!D.面如冠玉,头戴纶(guān)巾,身披鹤氅( chǎng)。

6.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A.现在,只有一个人能搭救何满子;但是,何满子望眼欲穿....,这颗救命星却迟迟不从东边闪现出来。

B.荆州北据汉、沔,利尽南海,东连吴会,西通巴蜀,此用武之地....,非其主不能守。

C.先生之言,顿开茅塞....,使备如拨云雾而睹青天。

D.鬼子们拍打着水追过去,老头子诚惶诚恐....,船却走不动,鬼子紧紧追上了他。

【人教部编版】最新九年级语文上册同步练习:第23课《三顾茅庐》同步练习(含答案)

【人教部编版】最新九年级语文上册同步练习:第23课《三顾茅庐》同步练习(含答案)

23*三顾茅庐1累积运用1.给加点的字注音,依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

拜会 (y è)纶巾(guān)末胄(zhòu)...愧赧 (n ǎn)倾tuí(颓)存xù(恤).殆尽(d ài)疏lǎn(懒)bǐ( 鄙) 贱.如雷 guàn( 贯) 耳顿开máo(茅)塞2.解说以下加点的词。

(1) 窗外日迟迟迟迟:太阳迟缓落山的样子..(2) 未审得入览否审:理解,知道.(3) 不胜愧赧愧赧:因羞惭而脸红..(4) 屏人促席促:凑近.(5 ) 奸臣窃命窃命:夺取国家权利..(6) 而不知存恤存恤:珍爱,体贴..(7) 总揽英豪总览:广为延揽..(8) 惟将军图之图:考虑.3.以下句中加点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C)A.好学可让人逐渐淬炼出无厚之刃,有时会使愚钝的人茅塞顿开。

....B.刘备思贤若渴,三顾茅庐请诸葛亮出山,这一点值得我们今日的领导干部学习。

....C.他的一声大喝,如雷灌耳,使偷窃者惊慌地转过身来,瞅准机遇,越窗逃脱。

....D.当军队凯旋时,老百姓都箪食壶浆,热忱地犒劳他们。

....( 分析: C.“如雷灌耳”形容人名气很大,与语境不符。

)4.将以下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今操已拥百万之众,挟天子以令诸侯,此诚不可以与争锋。

此刻曹操已经拥有了百万军队,挟持皇帝来命令诸侯,这确实不可以与他争高低。

(2)益州险塞,沃野千里,天府之国,高祖因之以成帝业。

益州地势险峻,有千里肥饶的土地,是物产丰富的地方,高祖依赖它成就了帝王之业。

5.文学知识填空。

《三顾茅庐》选自《三国演义》,作者罗贯中,名本,号湖海散人,元末明初人,该小说以三国矛盾斗争为主线来睁开情节,为古典小说的人物画廊贡献了众多鲜亮的形象,它在人物塑造上的成就,标记着中国古典小说人物塑造的新发展。

6.“玄德曰:‘司马德操之言,徐元直之语,岂虚谈哉?’”这句话的作用是什么?照顾前文司马徽、徐庶对诸葛亮的介绍;重申诸葛亮有经天纬地之才,而不是像诸葛亮自谦的那样“年幼才疏”。

2019-2020年 语文九年级上册 第六单元 23《三顾茅庐》同步练习(人教部编版)

2019-2020年 语文九年级上册 第六单元 23《三顾茅庐》同步练习(人教部编版)

人教统编版九年级上学期语文第23课《三顾茅庐》同步练习一、积累运用(共9题;共25分)1.选出下列划线字读音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A. 阻塞B. 要塞C. 边塞D. 塞外风光【答案】A【考点】多音字字音,三顾茅庐【解析】【分析】A项“塞”读sè,其他都读sài。

故选A。

【点评】此题考查学生对多音字字音的掌握情况。

2.下列词语中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 峨冠博带邂逅愕然逍遥B. 安邦定国斡旋乾坤匡扶C. 民殷国富凛凛霏霏慵懒D. 功盖环宇社稷侥幸悒怏【答案】 D【考点】同音字字形辨析,三顾茅庐【解析】【分析】D应为:功盖寰宇。

故选D。

【点评】考查学生汉字的书写能力。

3.下列句子中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A. 他对光阴荏苒,不再漠视,他将刻苦努力,来弥补逝去的光阴。

B. 他的一声大喝,如雷贯耳,使盗窃者惊恐地转过身来,瞅准时机,越窗逃走。

C. 刘备思贤若渴,三顾茅庐请诸葛亮出山,这一点值得我们今天的领导干部学习。

D. 学校开运动会的那天,高一同学箪食壶浆,做好了赛前的一切准备。

【答案】B【考点】词语的使用(搭配),三顾茅庐【解析】【分析】如雷贯耳:形容人的名声大,用于句中不合适。

故答案选B。

【点评】考查词语的使用。

4.在下列横线上依次填入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行数里,勒马回观隆中景物,果然山不高而_________,水不深而________,地不广而_______,林不大而___________;猿鹤相亲,松篁交翠,观之不已。

A. 秀丽清澈坦荡茂密B. 秀雅澄澈坦荡茂密C. 秀丽清澈平坦茂盛D. 秀雅澄澈平坦茂盛【答案】D【考点】词语的使用(搭配),三顾茅庐【解析】【分析】结合具体的语言环境,选用合适的词语填空。

可以采用排除法,从最有把握的词语开始排除选项。

【点评】考查词语的使用。

5.杜甫的诗句“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英雄”指的是()A. 刘备B. 曹操C. 诸葛亮D. 刘禅[【答案】C【考点】把握诗歌内容,三顾茅庐【解析】【分析】杜甫这首歌是为诸葛亮而写。

初中语文九年级上册《三顾茅庐》同步训练习题 附加答案

初中语文九年级上册《三顾茅庐》同步训练习题 附加答案

三顾茅庐同步训练(一)补写对联【技法点睛】(1)要字数相等,断句一致。

除有意空出某字的位置以达到某种效果外,上下联字数必须相同,不多不少。

(2)要平仄相合,音调和谐。

传统习惯是“仄起平落”,即上联末句尾字用仄声,下联末句尾字用平声。

(3)要词性相对,位置相同。

一般称为“虚对虚,实对实”,就是名词对名词,动词对动词,形容词对形容词,数量词对数量词,副词对副词,而且相对的词必须在相同的位置上。

(4)要内容相关,上下衔接。

上下联的含义必须相互衔接,但又不能重复。

(二)概括人物形象【典型例题】由“三顾茅庐”的故事,可以看出刘备具有怎样的性格特点?【参考答案】①由三次拜访诸葛亮可看出刘备求贤若渴,以诚待人;②由刘备与童仆的交谈可看出他彬彬有礼;③由刘备求取诸葛亮的原因可看出他忧国忧民。

【技法点睛】(1)抓住主要事件。

根据事件提炼人物的感情、性格。

(2)分析描写方法。

从外貌、语言、动作、心理、神态等具体描写中归纳人物心态。

(3)关注侧面烘托。

在对其他人物及环境的描写中,常常包含着作者的感情倾向,这为主要人物的定位起重要作用。

(4)关注人物的年龄、身份和职业等要素。

各类人物通常有固定性格基因。

如孩子的天真活泼、顽皮可爱,农民的吃苦耐劳、勤俭节约等。

(5)从原文中找关键词句。

文本中通常含有明示或暗示人物感情、性格的词句。

答题格式:从……中,可以看出……是一个……(性格品质)的人(身份)。

01 积累与运用1.给加点的字注音,根据拼音写汉字。

拜谒.( ) 纶.巾( ) 末胄.( ) 愧赧.( )倾tuí( ) 存xù( ) 殆.尽( ) 疏lǎn( )bǐ( )贱如雷guàn( )耳顿开máo( )塞2.根据提示,写出恰当的成语。

(1)勤学可让人渐渐淬炼出无厚之刃,有时会使迟钝的人。

(原来心里像被茅草塞住,现在忽然一下子被打开了,形容忽然理解、领会。

)(2)刘备,三顾茅庐请诸葛亮出山,这一点值得我们今天的领导干部学习。

部编本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第23课《三顾茅庐》同步练习题及答案(含两套题)

部编本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第23课《三顾茅庐》同步练习题及答案(含两套题)

部编本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第23课《三顾茅庐》同步练习题及答案基础全练1.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玄德见孔明身长八尺,面如冠玉,头带纶巾,身披鹤氅,飘飘然有神仙之概。

玄德下拜曰:“汉室末胄,涿郡愚夫,久闻先生大名,如雷guàn()耳。

昨两次晋谒,不得一见,已书贱名于文几,未审得入览否?”孔明曰:“南阳野人,疏懒性成,屡蒙将军枉临,不胜愧nǎn()。

(1)给加点字注音,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

如雷guàn()耳晋谒.()愧nǎn()(2)文段中有错别字的一个词语是“____________”这个词语的正确写法是“_________”。

(3)“疏”有下面三个义项。

文中“疏懒”的“疏”意思应为()A.分散 B.事物间距离大 C.疏忽,粗疏(4)画线句子对人物进行了_______描写,并使用了______的修辞手法。

2.下列句子中有通假字的一项是()A. 昔齐桓公欲见东郭野人,五反而方得一面。

B.汉室末胄,涿郡愚夫。

C. 愿先生不弃鄙贱,出山相助。

D. 汉室倾颓,奸臣窃命。

3.下列句子翻译有误的一项是()A.欲伸大义于天下。

译文:想要在天下人面前伸张大义B. 挟天子以令诸侯译文:挟持皇帝来号令诸侯C.此可用为援而不可图也。

译文:可把他作为外援,而不可谋取。

D. 是殆天所以资将军。

译文:这是懈怠的天拿来资助将军的4.《三顾茅庐》节选自________,该书描写了________时期的历史故事,集中表现了统治集团间的政治和军事斗争。

作者_______,_____(朝代)小说家。

能力提升品读课内语段,回答问题。

却说玄德访孔明两次不遇,欲再往访之。

关公曰:“兄长两次亲往拜谒,其礼太过矣。

想诸葛亮有虚名而无实学,故避而不敢见。

兄何惑于斯人之甚也!”玄德曰:“不然。

昔齐桓公欲见东郭野人,五反而方得一面。

况吾欲见大贤耶?”张飞曰:“哥哥差矣。

量此村夫,何足为大贤!今番不须哥哥去;他如不来,我只用一条麻绳缚将来!”玄德叱曰:“汝岂不闻周文王谒姜子牙之事乎?文王且如此敬贤,汝何太无礼!今番汝休去,我自与云长去。

初中语文统编教材九年级上册 24《三顾茅庐》作业(含答案)

初中语文统编教材九年级上册 24《三顾茅庐》作业(含答案)

初中语文统编教材九年级上册24《三顾茅庐》作业(含答案)《三顾茅庐》练习题第二课时(一)阅读课文1—2段,回答下面的问题。

却说玄德访孔明两次不遇,欲再往访之。

关公曰:“兄长两次亲往拜谒,其礼太过矣。

想诸葛亮有虚名而无实学,故避而不敢见。

兄何惑于斯人之甚也!"玄德曰:“不然,昔齐桓公欲见东郭野人,五反而方得一面。

况吾欲见大贤耶?”A张飞曰:“哥哥差矣。

量此村夫,何足为大贤;今番不须哥哥去;他如不来,我只用一条麻绳缚将来!"玄德叱曰:“汝岂不闻周文王谒姜子牙之事乎?文王且如此敬贤,汝何太无礼!今番汝休去,我自与云长去。

”飞曰:“既两位哥哥都去,小弟如何落后!"玄德曰:“汝若同往,不可失礼。

”飞应诺。

于是三人乘马引从者往隆中。

……玄德徐步而入,见先生仰卧于草堂几席之上。

玄德拱立阶下。

半晌,先生未醒。

关、张在外立久,不见动静,入见玄德犹然侍立。

B张飞大怒,谓云长曰:“这先生如何傲慢!见我哥哥侍立阶下,他竟高卧,推睡不起!等我去屋后放一把火,看他起不起!"云长再三劝住。

玄德仍命二人出门外等候。

望堂上时,见先生翻身将起,忽又朝里壁睡着。

童子欲报。

玄德曰:“且勿惊动。

”又立了一个时辰,孔明才醒,口吟诗曰:“大梦谁先觉?平生我自知,草堂春睡足,窗外日迟迟。

"1.文中划横线的A.B两句,体现了张飞什么样的性格特点?2.文章写刘备去拜访诸葛亮,却多次提到张飞,这样写有什么作用?3."大梦谁先觉?平生我自知,草堂春睡足,窗外日迟迟。

"这首诗刻画出诸葛亮什么样的形象?4.杜甫在《蜀相》中曾这样写道:“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其歌颂的是。

请写出有关此人的两个主要事迹:______、______。

(二)阅读课文第3段,回答下面的问题。

孔明曰:“自董卓造逆以来,天下豪杰并起。

曹操势不及袁绍,而竟能克绍者,非惟天时,抑亦人谋也。

今操已拥百万之众,挟天子以令诸侯,此诚不可与争锋。

高中语文 第4单元 9 司马徽再荐名士 刘玄德三顾草庐 训练落实提升 鲁人版选修《中国古代小说选读》

高中语文 第4单元 9 司马徽再荐名士 刘玄德三顾草庐 训练落实提升 鲁人版选修《中国古代小说选读》

第四单元9 司马徽再荐名士刘玄德三顾草庐[基础巩固层]1.改正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错误注音。

倥.偬(kōng)荷.锄(hè)勒.马(lè)高冈.(gǎng)熟谙.(ān)吟.咏(yǐn)云笺.(jiān)苗裔.(yī)纶.巾(lún)愧赧.(nǎn)倾颓.(tuí)存恤.(xù)【答案】应为“倥.偬(kǒng)、高冈.(gāng)”,应为“吟.咏(yín)、苗裔.(yì)”,应为“纶.巾(guān)”。

2.改正下列词语中的错别字。

峨冠搏带邂逅愕然逍遥安帮定国斡旋乾坤匡扶民殷国富凛凛霏霏庸懒功盖寰宇社稷悒怏侥幸【答案】“峨冠搏带”的“搏”应为“博”,“安帮定国”的“帮”应为“邦”,“庸懒”的“庸”应为“慵”。

3.在下列横线上依次填入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行数里,勒马回观隆中景物,果然山不高而________,水不深而________;地不广而________,林不大而________;猿鹤相亲,松篁交翠,观之不已。

A.秀丽清澈坦荡茂密B.秀雅澄清坦荡茂密C.秀丽清澈平坦茂盛D.秀雅澄清平坦茂盛【解析】秀丽:清秀美丽;秀雅:秀丽雅致。

秀雅更能突出在此居住之人的隐逸高雅。

清澈:清而透明;澄清:清澈透明。

清澈具有口语化;澄清更具有书面化,更符合《三国演义》“文不甚深,言不甚俗”的语言特点。

坦荡:宽广平坦,与“地不广”矛盾。

平坦:没有高低凹凸(多指地势)。

茂盛:(植物)生长得多而茁壮;茂密:(草木)茂盛而繁密,与“林不大”矛盾。

【答案】 D4.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①李先生________的音乐才能,对作品的完美诠释,赢得了乐迷和观众的欢呼与喝彩。

②发明和发现是两个不同的概念,不可________。

③一个人如果目空一切,________,那就无法生存。

A.超尘拔俗混为一谈舍我其谁B.出类拔萃浑水摸鱼舍我其谁C.出类拔萃混为一谈唯我独尊D.超尘拔俗浑水摸鱼唯我独尊【解析】超尘拔俗:原指佛教徒功夫深已超出尘世。

【人教部编版】2019年秋季九年级上册语文:第23课《三顾茅庐》同步练习(含答案)

【人教部编版】2019年秋季九年级上册语文:第23课《三顾茅庐》同步练习(含答案)

23*三顾茅庐01 积累运用1.给加点的字注音,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

拜谒.(yè)纶.巾(guān)末胄.(zhòu)愧赧.(nǎn) 倾tuí(颓) 存xù(恤)殆.尽(dài) 疏lǎn(懒) bǐ(鄙)贱如雷guàn(贯)耳顿开máo(茅)塞2.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1)窗外日迟迟..迟迟:太阳缓慢落山的样子(2)未审.得入览否审:明白,知道(3)不胜愧赧..愧赧:因羞惭而脸红(4)屏人促.席促:靠近(5)奸臣窃命..窃命:篡夺国家权力(6)而不知存恤..存恤:爱惜,体恤(7)总揽..英雄总览:广为延揽(8)惟将军图.之图:考虑3.下列句中加点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C)A.勤学可让人渐渐淬炼出无厚之刃,有时会使迟钝的人茅塞顿...开.。

B.刘备思贤若渴....,三顾茅庐请诸葛亮出山,这一点值得我们今天的领导干部学习。

C.他的一声大喝,如雷贯耳....,使偷盗者惊恐地转过身来,瞅准时机,越窗逃走。

D.当军队凯旋时,老百姓都箪.食壶浆...,热情地犒劳他们。

(解析:C.“如雷贯耳”形容人名气很大,与语境不符。

)4.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今操已拥百万之众,挟天子以令诸侯,此诚不可与争锋。

现在曹操已经拥有了百万军队,挟持皇帝来号令诸侯,这的确不能与他争高低。

(2)益州险塞,沃野千里,天府之国,高祖因之以成帝业。

益州地势险要,有千里肥沃的土地,是物产丰富的地方,高祖依靠它成就了帝王之业。

5.文学常识填空。

《三顾茅庐》选自《三国演义》,作者罗贯中,名本,号湖海散人,元末明初人,该小说以三国矛盾斗争为主线来展开情节,为古典小说的人物画廊贡献了众多鲜明的形象,它在人物塑造上的成就,标志着中国古典小说人物塑造的新发展。

6.“玄德曰:‘司马德操之言,徐元直之语,岂虚谈哉?’”这句话的作用是什么?照应前文司马徽、徐庶对诸葛亮的推荐;强调诸葛亮有经天纬地之才,而不是像诸葛亮自谦的那样“年幼才疏”。

九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十四课《三顾茅庐》同步练习题-部编版(含答案)

九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十四课《三顾茅庐》同步练习题-部编版(含答案)

九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十四课《三顾茅庐》同步练习题-部编版(含答案)一、单选题1.《三顾茅庐》中,茅庐的主人是()A.刘备B.孙权C.周瑜D.诸葛亮2.杜甫的诗句“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英雄”指的是() A.刘备B.曹操C.诸葛亮D.刘禅[ 3.曹操与谁煮酒论英雄()A.诸葛亮B.周瑜C.关羽D.刘备4.从分句间语义关系看,下列分类正确的一项是()①今刘璋暗弱,民殷国富,而不知存恤。

②诚如是,则大业可成,汉室可兴矣。

③先生不出,如苍生何!④亮久乐耕锄,懒于应世,不能奉命。

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5.下列划线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捆缚(fù)拱(gōng)手鄙(bǐ)贱B.拜谒(yè)半晌(shǎng)倾颓(tuí)C.侥(jiǎo)幸衣冠(guàn)贵胄(zhóu)D.昼寝(qǐn)愧赧(bào)存恤(xù)二、填空题6.文学常识填空。

《三顾茅庐》选自《》,作者,号,(朝代)小说家、戏曲家,该小说以为主线来展开情节,为古典小说的人物画廊贡献了众多鲜明的形象,它在人物塑造上的成就,标志着中国古典小说人物塑造的新发展。

7.依据《三顾茅庐》课文内容,运用对偶知识,写出下面一副对联的下句。

上联:司马徽再荐名士下联:。

8.根据提示,写出恰当的成语。

(1)勤学可让人渐渐淬炼出无厚之刃,有时会使迟钝的人。

(原来心里像被茅草塞住,现在忽然一下子被打开了,形容忽然理解、领会。

)(2)刘备,三顾茅庐请诸葛亮出山,这一点值得我们今天的领导干部学习。

(想寻求贤才,如同口渴想喝水一样迫切。

)(3)达·芬奇这个名字500多年来,最初是因为他是绘画大师,到19世纪是因为他是建筑师、科学家、发明家。

(像雷声穿过耳朵一样,形容人的名声很大。

)(4)当军队凯旋时,老百姓都,热情地犒劳他们。

(用箪盛饭,用壶盛浆。

指百姓欢迎犒劳军队。

九年级语文三顾茅庐同步练习题带答案

九年级语文三顾茅庐同步练习题带答案

九年级语文三顾茅庐同步练习题带答案九年级语文三顾茅庐同步练习题带答案⊙收获平台一、积累与运用1、解释下列加点的字:①欲往隆中谒诸葛亮()②因军务倥偬()③孔明但笑而不答()④乞即席地权坐()⑤治乱无常()⑥光阴荏苒()⑦将军欲使孔明斡旋天地()⑧孔明固辞不受()⑨或说处杀虎斩蛟()⑩亦何忧令名不彰邪()2、比较下列加点“而”字意义和用法的不同:①飘然而去()②惟先生开其愚而拯其厄()③义兴人谓为“三横”,而处尤剧()④并云欲自修改而年已蹉跎()⑤辞别承彦,上马而归()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体会句式特点和语气。

①(徐母)虽为操所囚,必不肯驰书召其子。

译文:②孔明自比此二人,毋乃太过?译文:③但备身为汉胄,合当匡扶汉室,何敢委之数与命?译文:④先生不出,如苍生何!译文:4、文中刘备有四处误把他人认做诸葛亮,请摘录这些人的外貌描写,用自己的语言概括他们提到的与孔明有关的事,揣摩作者的目的。

⊙发展空间阅读下列文言文,回答1—4题。

郑人逃暑①郑人有逃暑于孤林②之下者,日流影移,而徙衽③以从阴。

及至暮,反席于树下。

及月流影移,复徙衽以从阴,而患露之濡④于身。

其阴逾⑤去,而其身逾湿,是巧于用昼而拙于用夕矣。

[注释]①逃暑:避暑,乘凉。

②孤林:独立的`一棵树。

③衽(rěn):卧席。

④濡(rú):沾湿。

⑤逾:同“愈”,更加。

(2005年上海市中考题)1.用现代汉语解释文中加点的词语。

(1)徙衽以从阴()(2)其阴逾去()2.用现代汉语解释文中画线的句子。

是巧于用昼而拙于用夕矣。

译文:3.郑人的“拙”具体表现在。

(用自己的语言表达)答:4.这则寓言告诉人们的道理是。

答:⊙收获平台一、1、①拜见,请见②急迫繁忙③只④权且,暂且⑤太平⑥时间渐渐消逝⑦这里是扭转、挽回的意思⑧坚决推辞⑨劝说,说服⑩善,美好2、①表示修饰关系,可译为“着、地”②表示并列关系,可不译③表示递进关系,可译为“而且”④表示转折关系,可译为“可是、但是”⑤表示动作的承接关系,可不译。

统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23 三顾茅庐 同步练习.doc

统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23 三顾茅庐 同步练习.doc

23 三顾茅庐同步练习一、积累运用1. 《三顾茅庐》选自《》,作者,名,号,(朝代)小说家。

2. 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倥偬.()惆.怅()澄.清()斡.旋()汉胄.()邂.逅()韬.略()悒.怏()3. 给下列形近字注音并组词。

(1)谒()⑵呕()竭()讴()碣()怄()(3)诛()(4)谙()殊()喑()姝()暗()二、阅读感悟阅读课文,回答问题。

4. 依据课文内容,运用对偶知识,写出下面一副对联的下句。

上联:司马徽再荐名士下联:5. 刘备“三顾茅庐”的根本目的是什么?6. 刘备在拜见诸葛亮时已年过40,而当时诸葛亮只有27岁,刘备称诸葛亮为“大贤”自称“谒见”并“离草庐半里之外,玄德便下马步行”,这些描写,表明刘备什么样的心态?7. “时值隆冬,天气严寒,彤云密布,行无数里,忽然朔风凛凛,瑞雪霏霏;山如玉簇,林似银妆。

”文中的这段描写有什么作用?8. 根据文中的人物描写,概括刘备、关羽、张飞的性格特征。

9. 刘备第一次去拜见诸葛亮未见时,童子说诸葛亮“踪迹不定,不知何处去了”,“归期亦不定”,联系全文来看,这句话的作用是什么?10. 诸葛亮在隆中为刘备提出了什么样的策略?11. 文中介绍诸葛亮的几位朋友,以及他的弟弟和岳父,有什么作用?三、拓展探究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青梅煮酒论英雄罗贯中玄德也防曹操谋害,就下处后园种菜,亲自浇灌,以为韬晦之计。

关、张二人曰:“兄不留心天下大事,而学小人之事,何也?”玄德曰:“此非二弟所知也。

”二人乃不复言。

一日,关、张不在,玄德正在后园浇菜,许褚、张辽引数十人入园中曰:“丞相有命,请使君便行。

”玄德惊问曰:“有甚紧事?”许褚曰:“不知。

只教我来相请。

”玄德只得随二人入府见操。

操笑曰:“在家做得好大事!”唬得玄德面如土色。

操执玄德手,直至后园,曰:“玄德学圃不易!”玄德方才放心,答曰:“无事消遣耳。

”操曰:“适见枝头梅子青青,忽感去年征张绣时,道上缺水,将士皆渴。

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23课《三顾茅庐》同步练习试题(附解析卷)

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23课《三顾茅庐》同步练习试题(附解析卷)

第23课《三顾茅庐》同步练习(原卷)一、基础知识积累与运用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正确的一项是( )A.倥.偬(kōng) 荷.锄(hè) 半晌.(shǎng)拜谒.(yè)顿开茅塞.(sài)B.侥.幸(jiǎo)惆.怅(chóu) 松篁.(huáng) 殷.红(yān) 箪.食壶浆(dān)C.熟谙.(ān) 吴会.(huì)云笺.(jiān) 鄙.贱(bǐ)如雷贯.耳(guàn)D.纶.巾(lún) 愧赧.(nǎn) 倾颓.(tuí) 存恤.(xù)思贤.如渴(xián)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峨冠搏带思贤如渴愕然逍遥社稷B.安帮定国经事奇才斡旋造逆谬举C.民殷国富如雷贯耳拜揭庸懒施礼D.功盖寰宇顿开茅塞悒怏荒芜匡扶3.下列加点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A.花和尚鲁智深性情暴躁,遇到不平之事,不由分说....,举拳便打。

B.这道数学题非常简单,一看到题目我便茅塞顿开....,不费吹灰之力就做完了。

C.《范进中举》一文通过对众邻居在范进中举前后态度变化的对比,揭露了人们嫌贫爱富、趋炎..附势..的心态。

D.历史上那一个个如雷贯耳....的名字,背后都有着一段段可歌可泣的故事。

4.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A.《三国演义》这部小说出色地塑造了汉末刘备、关羽、张飞等人的英雄事迹。

解说:这句话没有语病。

B.变得漂亮拮据的生活行为不正张开两脚解说:这四个短语结构类型各不相同。

C.其间有一个十一、二岁的少年,项带银圈,手捏一柄钢叉。

解说:这个句子的标点符号使用正确。

D.小明虽然活泼好动,但是也热爱学习。

解说:此复句的关联词语使用恰当。

5.下列句子翻译有误的一项是()A.欲伸大义于天下。

译文:想要在天下人面前伸张大义。

B.挟天子以令诸侯。

译文:挟持皇帝来号令诸侯。

C.此可用为援而不可图也。

部编(统编)版2019年九年级语文上册:第23课《三顾茅庐》同步练习(含答案)【精品】

部编(统编)版2019年九年级语文上册:第23课《三顾茅庐》同步练习(含答案)【精品】

23*三顾茅庐01 积累运用1.给加点的字注音,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

拜谒.(yè) 纶.巾(guān) 末胄.(hòu)愧赧.(nǎn) 倾tuí(颓) 存ù(恤)殆.尽(dài) 疏lǎn(懒) bǐ(鄙)贱如雷guàn(贯)耳顿开máo(茅)塞2.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迟迟:太阳缓慢落山的样子(1)窗外日迟迟..(2)未审.得入览否审:明白,知道(3)不胜愧赧愧赧:因羞惭而脸红..(4)屏人促.席促:靠近窃命:篡夺国家权力(5)奸臣窃命..(6)而不知存恤存恤:爱惜,体恤..英雄总览:广为延揽(7)总揽..(8)惟将军图.之图:考虑3.下列句中加点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C)。

A.勤学可让人渐渐淬炼出无厚之刃,有时会使迟钝的人茅塞顿开....,三顾茅庐请诸葛亮出山,这一点值得我们今天的领导干部学习。

B.刘备思贤若渴....C.他的一声大喝,如雷贯耳,使偷盗者惊恐地转过身,瞅准时机,越窗逃走。

....,热情地犒劳他们。

D.当军队凯旋时,老百姓都箪食壶浆....(解析:C.“如雷贯耳”形容人名气很大,与语境不符。

)4.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今操已拥百万之众,挟天子以令诸侯,此诚不可与争锋。

现在曹操已经拥有了百万军队,挟持皇帝号令诸侯,这的确不能与他争高低。

(2)益州险塞,沃野千里,天府之国,高祖因之以成帝业。

益州地势险要,有千里肥沃的土地,是物产丰富的地方,高祖依靠它成就了帝王之业。

5.文学常识填空。

《三顾茅庐》选自《三国演义》,作者罗贯中,名本,号湖海散人,元末明初人,该小说以三国矛盾斗争为主线展开情节,为古典小说的人物画廊贡献了众多鲜明的形象,它在人物塑造上的成就,标志着中国古典小说人物塑造的新发展。

6.“玄德曰:‘司马德操之言,徐元直之语,岂虚谈哉?’”这句话的作用是什么?照应前文司马徽、徐庶对诸葛亮的推荐;强调诸葛亮有经天纬地之才,而不是像诸葛亮自谦的那样“年幼才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司马徽再荐名士,刘玄德三顾茅庐》同步练习《司马徽再荐名士刘玄德三顾茅庐》一.1. 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注音正确的一项是()A. 倥偬(kōng)荷锄(hè)勒马(lè)高冈(gǎng)B. 踪迹(jì)惆怅(chóu)松篁(huáng)轩昂(xuān)C. 熟谙(ān)吟咏(yǐn)云笺(jiān)苗裔(yī)D. 纶巾(lún)愧赧(nǎn)倾颓(tuí)存恤(xù)2. 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A. 峨冠搏带邂逅愕然逍遥B. 安帮定国斡旋乾坤匡扶C. 民殷国富凛凛霏霏庸懒D. 功盖寰宇社稷悒怏侥幸3. 下列句子中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A. 他对光阴荏苒,不再漠视,他将刻苦努力,来弥补逝去的光阴。

B. 他的一声大喝,如雷贯耳,使偷盗者惊恐地转过身来,瞅准时机,越窗逃走。

C. 刘备思贤若渴,三顾茅庐请诸葛亮出山,这一点值得我们今天的领导干部学习。

D. 学校开运动会的那天,高一同学箪食壶浆,做好了赛前的一切准备。

4. 在下列横线上依次填入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行数里,勒马回观隆中景物,果然山不高而__,水不深而__;地不广而__,林不大而__;猿鹤相亲,松篁交翠,观之不已。

A. 秀丽清澈坦荡茂密B. 秀雅澄澈坦荡茂密C. 秀丽清澈平坦茂盛D. 秀雅澄澈平坦茂盛5. 在下面句子横线上填入正确的标点符号州平笑曰:“公以定乱为主,虽是仁心,但自古以来,治乱无常。

自高祖斩蛇起义,诛无道秦,是由乱而入治也;至哀①________平之世二百年,太平日久,王莽篡逆,又由治而入乱②___ _____光武中兴,重整基业,复由乱而入治;至今二百年,民安已久,故干戈又复四起③____ ____此正由治入乱之时,未可猝定也。

将军欲使孔明斡旋天地,补缀乾坤,恐不易为,徒费心力耳。

岂不闻④________顺天者逸,逆天者劳⑤________;‘数之所在,理不得而夺之⑥_____ ___命之所在,人不得而强之’乎⑦________6. 文学常识填空《三国演义》,作者________,名________,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时代)人,小说家。

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为主线来展开情节,为古典小说的人物画廊贡献了众多鲜明的形象,它在人物塑造上的成就,标志着中国古典小说人物塑造的新发展。

语言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

二. 阅读下面文段,回答文后问题玄德见孔明身长八尺,面如冠玉,头戴纶巾,身披鹤氅,飘飘然有神仙之概。

玄德下拜曰:“汉室末胄、涿郡愚夫,久闻先生大名,如雷贯耳。

昨两次晋谒,不得一见,已书贱名于文几,未审得入览否?”孔明曰:“南阳野人,疏懒性成,屡蒙将军枉临,不胜愧赧。

”二人叙礼毕,分宾主而坐,童子献茶。

茶罢,孔明曰:“昨观书意,足见将军忧民忧国之心;但恨亮年幼才疏,有误下问。

”玄德曰:“司马德操之言,徐元直之语,岂虚谈哉?望先生不弃鄙贱,曲赐教诲。

”孔明曰:“德操、元直,世之高士。

亮乃一耕夫耳,安敢谈天下事?二公谬举矣。

将军奈何舍美玉而求顽石乎?”玄德曰:“大丈夫抱经世奇才,岂可空老于林泉之下?愿先生以天下苍生为念,开备愚鲁而赐教。

”孔明笑曰:“愿闻将军之志。

”玄德屏人促席而告曰:“汉室倾颓,奸臣窃命,备不量力,欲伸大义于天下,而智术浅短,迄无所就。

惟先生开其愚而拯其厄,实为万幸!”孔明曰:“自董卓造逆以来,天下豪杰并起。

曹操势不及袁绍,而竟能克绍者,非惟天时,抑亦人谋也。

今操已拥百万之众,挟天子以令诸侯,此诚不可与争锋。

孙权据有江东,已历三世,国险而民附,此可用为援而不可图也。

荆州北据汉、沔,利尽南海,东连吴会,西通巴、蜀,此用武之地,非其主不能守;是殆天所以资将军,将军岂有意乎?益州险塞,沃野千里,天府之国,高祖因之以成帝业;今刘璋暗弱,民殷国富,而不知存恤,智能之士,思得明君。

将军既帝室之胄,信义著于四海,总揽英雄,思贤如渴,若跨有荆、益,保其岩阻,西和诸戎,南抚彝、越,外结孙权,内修政理;待天下有变,则命一上将将荆州之兵以向宛、洛,将军身率益州之众以出秦川,百姓有不箪食壶浆以迎将军者乎?诚如是,则大业可成,汉室可兴矣。

此亮所以为将军谋者也。

惟将军图之。

”言罢,命童子取出画一轴,挂于中堂,指谓玄德曰:“此西川五十四州之图也。

将军欲成霸业,北让曹操占天时,南让孙权占地利,将军可占人和。

先取荆州为家,后即取西川建基业,以成鼎足之势,然后可图中原也。

”玄德闻言,避席拱手谢曰:“先生之言,顿开茅塞,使备如拨云雾而睹青天。

但荆州刘表、益州刘璋,皆汉室宗亲,备安忍夺之?”孔明曰:“亮夜观天象,刘表不久人世;刘璋非立业之主:久后必归将军。

”玄德闻言,顿首拜谢。

只这一席话,乃孔明未出茅庐,已知三分天下,真万古之人不及也!后人有诗赞曰:“豫州当日叹孤穷,何幸南阳有卧龙!欲识他年分鼎处,先生笑指画图中。

”玄德拜请孔明曰:“备虽名微德薄,愿先生不弃鄙贱,出山相助。

备当拱听明诲。

”孔明曰:“亮久乐耕锄,懒于应世,不能奉命。

”玄德泣曰:“先生不出,如苍生何!”言毕,泪沾袍袖,衣襟尽湿。

孔明见其意甚诚,乃曰:“将军既不相弃,愿效犬马之劳。

”玄德大喜,遂命关、张入,拜献金帛礼物。

孔明固辞不受。

玄德曰:“此非聘大贤之礼,但表刘备寸心耳。

”孔明方受。

于是玄德等在庄中共宿一宵。

斋次日,诸葛均回,孔明嘱付曰:“吾受刘皇叔三顾之恩,不容不出。

汝可躬耕于此,勿得荒芜田亩。

待我功成之日,即当归隐。

”后人有诗叹曰:“身未升腾思退步,功成应忆去时言。

只因先主丁宁后,星落秋风五丈原。

”斋1. 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解释错误的一项是()A. 玄德屏人促席而告曰催促B. 曹操势不及袁绍,而竟能克绍者战胜C. 将军既帝室之胄后代D. 孔明固辞不受推辞2. 下列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 亮乃一耕夫耳,安敢谈天下事孔明见其意甚诚,乃曰B. 此非聘大贤之礼,但表刘备寸心耳但恨亮年幼才疏,有误下问C. 欲伸大义于天下,而智术浅短玄德屏人促席而告曰D. 挟天子以令诸侯愿先生以天下苍生为念3. 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意义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A. 是殆天所以资将军B. 南阳野人,疏懒性成C. 刘璋非立业之主D. 身未升腾思退步4. 从分句见语义关系看,下列分类正确的一项是()①今刘璋暗弱,民殷国富,而不知存恤②诚如是,则大业可成,汉室可兴矣③先生不出,如苍生何④亮久乐耕锄,懒于应世,不能奉命。

A. ①②B. ②③C. ③④D. ①④5. 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①益州险塞,沃野千里,天府之国,高祖因之以成帝业。

②今操已拥百万之众,挟天子以令诸侯,此诚不可与争锋。

6. 本段文字主要用什么手法对诸葛亮进行了描写?写出了诸葛亮怎样的性格特点?答:7. 玄德曰:“司马德操之言,徐元直之语,岂虚谈哉?”这句话的作用是什么?答:8. “将军奈何舍美玉而求顽石乎?”中的“美玉”和“顽石”分别指谁?答:9. 诸葛亮是从哪些方面分析天下形势的?答:10. 在本段中刘备的形象依然非常鲜明,请概括他的性格特点。

答:11. 诸葛亮在向刘备分析天下大势及有关策略之后,为什么没有立即答应刘备要他出山的请求?这又说明什么?答:12. 假设没有刘备的三顾茅庐,诸葛亮是不是就终老山林?请展开自己的想象,阐述自己的理由。

(本题属于研究性学习问题)答案:一.1. B[A应为“倥偬(kǒng)、高冈(gāng)”。

C应为“吟咏(yín)、苗裔(yì)”。

D应为:“纶巾(guān)”]2. D(A“峨冠搏带”的“搏”应为“博”。

B“安帮定国”的“帮”应为“邦”。

C“庸懒”的“庸”应为“慵”。

)3. C(A“光阴荏苒”指时间渐渐过去,是主谓短语,无法与介词“对”搭配构成介宾短语。

B“如雷贯耳”:形容人的名声很大。

D“箪食壶浆”:用来形容军队受欢迎的情况。

)4. D秀丽:清秀美丽;秀雅:秀丽雅致。

秀雅更能突出在此居住之人的隐逸高雅。

清澈:清而透明;澄澈:清澈透明。

清澈具有口语化;澄澈更具有书面化,更符合《三国演义》“文不甚深,言不甚俗”的语言特点。

坦荡:宽广平坦,与“地不广”重复。

平坦:没有高低凹凸(多指地势)。

茂盛:(植物)生长得多而茁壮;茂密:(草木)茂盛而繁密,与“林不大”矛盾。

5. 、;:‘’;?”6. 罗贯中本湖海散人元末明初三国矛盾斗争通俗、简练、明快二.1. A 靠近2. B3. C(A:古义,用来……,表依据;现代汉语是表因果的连词B:古义,平民;现代汉语是指未开化的人C:古义,引退;现代汉语指落后。

)4. B (①为转折关系,②③为假设关系,④为因果关系)5. ①益州地势险要,有千里肥沃的土地,是物产丰富的地方,高祖依靠它成就了帝王之业。

②现在曹操已经拥有了百万军队,挟持天子来向诸侯发号施令,这的确不能与他争高低。

6.肖像描写语言描写儒雅脱俗胸怀天下洞察时世足智多谋见识卓越7. 照应前文司马徽、徐元直对诸葛亮的推荐;强调诸葛亮有经天纬地之才,而不是像诸葛亮自谦的那样“年幼才疏”8. 美玉指德操、元直,顽石指诸葛亮自己。

9. 曹操占有天时,不能与之争锋;孙权占有地利,可为援而不可图;刘备占有人和,大业可成:成三足鼎立之势。

10. 谦恭有礼,胸怀大志,求贤若渴11. 因为此时诸葛亮对刘备的诚意并没有完全放心,所以仍然以拒绝的态度试探。

由此可见孔明极为谨慎,对自己将要辅佐的人必须完全信任,才能托付。

12. 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