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重指数与糖尿病、冠心病、脑卒中患病率的关系
人群体重指数变化对心血管病危险因素的影响
人群体重指数变化对心血管病危险因素的影响目的探讨体重指数(BMI)变化对其他心血管病危险因素的影响。
方法跟踪随访2001年参加我院健康体检且年龄在25~64岁的人群,复查该人群3年后体重指数(BMI)、收缩压(SBP)、舒张压(DBP)、血糖(FIG)、甘油三酯(TG)、胆固醇(TC),观察体重正常者与超重肥胖者的心血管危险因素水平,BMI变化后其他心血管病危险因素的变化及BMI变化值与其他危险因素变化值之间的关系。
结果超重肥胖人群由2001年的40.09%上升到2004年的44.38%;超重肥胖组的多种心血管危险因素均高于体重正常组;超重肥胖组较体重正常组患高血压的危险性增加6.88、患高血糖的危险性增加2.04、患糖尿病的危险性增加2.24、患高甘油三酯血症的危险性增加1.78、患高胆固醇血症的危险性增加5.08。
BMI每上升一个单位,SBP上升1·374,DBP上升0.932,TG上升0.192,TG 上升0.099;但与FIG变化无线性关系。
结论BMI增高可以促进其他如血压、血糖和血脂等心血管疾病危险因素。
标签:体重指数(BMI);心血管病危险因素超重和肥胖是心血管病的重要危险因素,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逐步提高,超重和肥胖在国内的发病率越来越高,极大威胁着人们的身体健康。
我们在2001年至2004年对参加我院健康体检的25~64岁人群进行跟踪随访,观察体重指数(BMI)变化对其他心血管病危险因素的影响。
1对象与方法1.1对象:2001年参加我院健康体检且年龄在25~64岁的人群,均为城镇居民,共计2681人,其中男性1572人,女性1109人,平均年龄41.8l±9.67岁。
到随访结束时,失访或资料不全234人,随访有效率91.3%。
1.2方法:对该人群进行健康体检,参检者空腹10小时以上,清晨7~9时采静脉血,全部生化指标采用日立7600全血动生化分析仪测定。
健康指数计算公式
健康指数计算公式健康指数计算公式的制定是基于医学和统计学的原理和方法,通过对不同身体健康指标的权重和数值进行综合分析,从而得出一个客观的评估结果。
在制定健康指数计算公式时,通常需要考虑以下几个方面的因素:1. 体重指数(BMI):体重指数是一个常用的身体健康指标,它可以反映一个人的体重是否合理。
体重指数的计算公式是体重(kg)除以身高(m)的平方。
通常,体重指数在18.5~23.9之间被认为是健康的范围,超过这个范围则可能存在肥胖或偏瘦的问题。
2. 血压:血压是一个常见的健康指标,高血压是导致心脑血管疾病的重要原因之一。
血压的计算公式是舒张压和收缩压的平均值。
通常,血压在正常范围内是120/80 mmHg,高于这个范围说明存在高血压的风险。
3. 血糖和血脂:血糖和血脂是反映一个人糖尿病和心脑血管疾病风险的重要血液指标。
血糖和血脂的计算公式类似,都是测量其浓度值。
通常,血糖在空腹时在正常范围内是3.9~6.1 mmol/L,高于这个范围可能存在糖尿病的风险;血脂在正常范围内是低密度脂蛋白<3.12mmol/L,总胆固醇<5.17mmol/L,高密度脂蛋白>1.04mmol/L。
4. 其他因素:除了上述的身体健康指标之外,还可以考虑其他一些因素,比如运动习惯、饮食习惯、吸烟和饮酒等生活习惯因素。
通过综合考虑这些因素,可以制定一个适用于不同人群的健康指数计算公式,用来评估一个人的整体身体健康状况。
制定这样一个公式需要考虑到不同因素间的相互关联性,以及其对健康的重要性。
通过这样一个综合的健康指数公式,可以帮助人们更好地了解自己的身体健康状况,并采取相应的健康管理措施,从而提高生活质量和健康水平。
综上所述,健康指数计算公式是一个重要的评估身体健康状况的工具,通过综合考虑不同身体健康指标的数值,可以得出一个客观的评估结果。
通过制定适用于不同人群的健康指数计算公式,可以帮助人们更好地了解自己的身体健康状况,并提高生活质量和健康水平。
身高体重指数与疾病风险的关联
身高体重指数与疾病风险的关联身高体重指数(BMI)是一种简单但有用的衡量身体体重和健康状况的方法。
它可以帮助医生和公众了解一个人体内脂肪的含量和风险因素。
身体质量指数是用一个人的体重按照身高的平方数来计算的。
它是根据以下公式计算得出的:BMI = 体重(千克)/ 身高(米)的平方例如,一个人的身高为1.7米,体重为70公斤,则他的BMI为24.22。
使用BMI来评估一个人的身体体重是否正常。
BMI值越高,表示其体内脂肪含量越高,可能会增加患病的风险。
研究表明,BMI值较高的人患糖尿病、心血管疾病、高血压、中风等慢性疾病的风险明显增高。
一、BMI值的分类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标准,人的BMI被分为以下几类:·低于18.5——体重过轻· 18.5-24.9——体重正常· 25.0-29.9——超重· 30.0及以上——肥胖二、BMI值与疾病的关系研究表明,BMI值与许多慢性疾病之间存在着密切的联系。
BMI值的增加,患病风险也随之增加。
下面是几个值得关注的例子:1.糖尿病糖尿病是一种造成人体胰岛素不足或胰岛素功能紊乱的疾病。
这种疾病越来越严重,全世界已经有几亿人患有糖尿病。
研究表明,BMI 值高于23的人患糖尿病的风险比体重正常的人高出2.5倍。
2.高血压高血压是流行病学调查发现的一个普遍问题,许多研究表明,超重和肥胖是高血压的主要危险因素之一。
3.心脏病心血管疾病是导致全球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
体重指数高与心血管疾病风险的增加相关。
4.癌症肥胖与多种癌症的发生有关,包括乳腺癌、子宫内膜癌、肾癌、大肠癌等等。
三、BMI值的注意事项然而,需要注意的是,BMI值并不是完美的衡量一个人健康和患病风险的指标。
例如,肌肉量多的人会有更高的BMI值因为肌肉比脂肪更重。
而骨骼结构也会影响BMI值。
因此,BMI值应该与其他指标一起使用,例如腰围、胆固醇和血糖水平等。
综上所述,BMI值可以作为一个简单而实用的衡量身体体重和健康情况的指标。
2型糖尿病体重指数与血糖、血脂、血压的关系探讨及护理
2 4 0 .
作 者 简 介 何 春 欢 (9 3 ) 女 , 士 长 , 管 护 师 , 科 , 作 单 位 : 16 一 , 护 主 本 工 508 , 东 省 人 民 医 院 ( 东省 医学 科 学 院) 吴 华 颖 工 作 单 位 : 100广 广 ; 5 9 0 , 山 大学 附 属 第 五 医 院 ; 胜 青 、 琼 、 少 萍 、 惠 兰 工 作 单 100中 卓 欧 卢 蓝
冠 心 病 和 心 肌 梗 死 呈 相 关 性 。 冠 心 病 与 0 A S S严 重 程 度 有
呼吸 暂 停 综 合 征 则 使 疾 病 的 治疗 和护 理 更 加 困 难 。应 积 极 的 对
冠 心 病 病 人 行 睡 眠 呼 吸 监 测 , 诊 断 、 治 疗 、 针对 性 护 理 干 早 早 早 预, 防止 两 种 疾 病 相 互 影 响 恶 化 , 成 恶 性 循环 , 深 治疗 难 度 。 形 加 尽早明确诊断 , 为病 人 提 供 更 完 善 的 治 疗 和 护 理 , 善 生 活 质 改
位 :10 0 广 东 省 人 民 医 院 ( 5 08 , 广东 省 医 学 科 学 院 ) 。
频 繁 呼 吸 暂停 导 致 低 氧 血 症 , 低 氧 会 导致 心 肌 缺 血 , 重 者 甚 而 严
至 发 生 心肌 梗 死 。因 此 预 防夜 问低 氧 非 常 重 要 ,呼 吸 机 治 疗 是 中重 度 0 AS 人 目前 公 认 的 首选 治 疗 方 法 。 S 病
科学家发现患糖尿病重要因素是什么BMI与糖尿病
科学家发现患糖尿病重要因素是什么BMI与糖尿病近日有科学家发现(BM患糖尿病的重要危险各种因素,这个发现有助于预防和治疗糖尿病,那么,BMI与糖尿病有什么暧昧关系?上面八宝网就带来介绍。
8月31日,据外媒报道,英国剑桥大学一项针对近50人的研究发现,身体质量指数(BMI)是患糖尿病的重要危险因素,如果将BMI控制在个人绝对零度以下,将能够有效预防2型糖尿病,并且有可能发生“逆转”。
剑桥大学布莱恩·费伦斯教授表示,每个人都有一个不同的血糖绝对零度,运动量这就解释了为什么体重正常的人也会患上糖尿病。
这将对筛查、预防、治疗甚至逆转这种疾病的带来重大意义。
该研究邀请了445765名受试者,平均年龄为57岁,平其中超过一半是女性。
根据糖尿病的遗传风险和BMI分别将他们分为五组,在跟踪随访期间,有31298人患上了2型糖尿病。
通过分析发现,与BMI最低的人群相比,BMI最高的人群患糖尿病的风险增加了11倍。
而且无论遗传市场风险如何,BMI最高的人群患糖尿病的可能性都高于其他每种BMI人群。
此外,研究人员还发现,一个人拥有较高BMI时间的长短对患糖尿病的风险违约风险没有影响。
研究人员表示,该研究表明,不管人们拥有高BMI的时间有多久,一旦当人们超过较大的BMI临界值时,他们患糖尿病的几率就会上升。
反过来说,将BMI控制在临界值以上,就能够帮助预防糖尿病。
这也暗示了一个我们过去没有关注过的问题,即如果我们在随后一个人患上糖尿病不久后就BMI降低到临界值下列,或许还能够逆转糖尿病。
下一步,科学家将进一步分子生物学,以寻求评估每个综合评价人患糖尿病的BMI临界值的方法。
这将大大有助于预防和治疗糖尿病。
BMI指数除了能表达相态营养状态除此之外,对于糖尿病的信用风险预测和控糖效果也有一定意义。
流行病学进行调查显示:当我国男性BMI≥24时,高血压患病率为39.1%、糖尿病6.7%、空腹血糖升高15.6%;当我国男性BMI≥28时,相关疾病的患病率分别为:高血压52.6%、糖尿病10.2%。
体重指数与血脂尿酸及中医证素的关系
体重指数与血脂尿酸及中医证素的关系简介:体重指数(BMI)是评估一个人是否超重或肥胖的重要指标。
BMI是通过体重(公斤)除以身高(米)平方得出的。
高BMI与高血脂、高尿酸和某些中医证素有关。
本文将探讨BMI与血脂尿酸及中医证素的关系,并为管理体重的人士提供一些实用建议。
BMI与血脂高BMI与高血脂有密切的关系。
研究表明,BMI升高1个单位,血脂水平可能会升高10%至15%。
高血脂可以增加心脏病、中风和其他健康问题的风险。
常见的血脂包括:- 总胆固醇- 低密度脂蛋白(LDL)胆固醇(“坏”胆固醇)- 高密度脂蛋白(HDL)胆固醇(“好”胆固醇)- 三酰甘油高BMI与总胆固醇、LDL胆固醇和三酰甘油升高有关,而与HDL胆固醇降低有关。
这种情况会导致动脉硬化和冠心病等疾病发生的风险增加。
建议:- 避免高饱和脂肪酸摄入。
高饱和脂肪酸可使LDL胆固醇升高。
- 增加高纤维素食物的摄入。
高纤维素食物可降低LDL胆固醇和总胆固醇水平。
- 增加摄入膳食单不饱和脂肪酸。
膳食单不饱和脂肪酸可增加HDL胆固醇水平。
尿酸是体内的一种自然产物,由体内蛋白质的分解而来。
高尿酸水平可能是痛风和其他健康问题的原因。
- 减少糖、酒和咖啡的摄入。
这些食物可增加尿酸水平。
- 增加水果和蔬菜的摄入。
水果和蔬菜富含维生素C,可降低尿酸水平。
- 保持适当的水分摄入量。
增加水的摄入可帮助排除尿酸。
BMI与中医证素中医将某些出现在不同人群中的体征和症状视为中医证素。
一些中医证素与BMI有关,包括:- 肥胖症证:腹部肥胖、面部肥胖、四肢粗大等- 湿热证:口干、口苦、大便黏滞、体重增加等- 痰湿证:舌苔厚、脾虚、肥胖等- 血瘀证:小腹胀痛、月经不调、体重增加等- 采用针灸和中药治疗获得体重管理成功。
尽管需要慎重考虑治疗方法,但在临床实践中,针灸和中药有助于改善肥胖症、阳虚和湿热等中医证素。
- 保持适当的运动和饮食习惯。
适量的运动和健康饮食习惯可以有助于改善中医证素和控制体重。
冠心病的二级预防
冠心病二级预防北京市垂杨柳医院作者:任文林2010-3-30 10:10:33 点击:次发表评论文字大小:大中小文章号:W035060关键词:冠心病动脉硬化心肌梗死药物治疗由于人们生活方式的变化和人口老龄化的加剧,我国冠心病患病率增长的趋势不减,带病生存的人数逐年增加,给人们的健康造成了严重危害,并将成为家庭和社会的沉重负担。
发达国家的经验表明,针对冠心病发病各环节的积极预防干预,可以有效遏止其发病增长趋势,并可改善已患冠心病者的预后。
冠心病的预防分为一级预防和二级预防。
在没有发生冠心病的人群中进行的预防被称为一级预防,其目的是通过培养健康的生活方式和控制致病的危险因素,力求不发病或减少发病风险,以降低该人群的冠心病发病率。
一级预防的对象又可分为高危人群和普通人群两种类型。
一级预防的基本措施是改变不健康的生活方式,鼓励参加体育活动,坚持有氧代谢运动,提倡健康饮食与戒烟。
一级预防的重点是对血糖、血脂和血压的有效干预。
对已有冠心病和(或)其他动脉硬化患者所进行的预防被称为二级预防。
二级预防的目的是通过药物或非药物措施以预防病情复发或加重,防止急性冠脉事件发生,延长患者存活时间,减少并发症,降低死亡率。
研究发现,大约70%的冠心病死亡和50%的心肌梗死发生于已经确诊的冠心病患者,冠心病患者发生或再发致死性和非致死性心肌梗死的机会比非冠心病者要高出4-7倍。
大量的研究证据显示,有效的二级预防可以提高冠心病患者的总体生存率,改善生活质量,减少血运重建需要,降低再次心肌梗死的发生率。
规范的预防行为是使患者充分获益的基本前提。
美国心脏病协会(AHA)于1995年公布了第一个冠心病二级预防指南,并根据不断积累的循证医学证据于2001年和2006年做过两次修订,指南为规范预防行为和危险因素的综合控制提供了指导依据。
二级预防的主要内容是针对公认的与冠心病有明确因果关系的危险因素进行积极干预以防止疾病的复发和进展,包括:一、戒烟。
中国糖尿病风险评估
中国糖尿病风险评估引言概述:糖尿病是一种常见的代谢性疾病,已经成为全球健康领域的重大问题。
中国作为人口众多的国家,糖尿病的发病率也呈现出不断上升的趋势。
为了更好地预防和控制糖尿病,糖尿病风险评估成为一种重要的工具。
本文将介绍中国糖尿病风险评估的相关内容。
一、家族史1.1 家族史与糖尿病风险的关系家族史是评估糖尿病风险的重要指标之一。
如果一个人的直系亲属中有糖尿病患者,那么他的糖尿病风险将明显增加。
1.2 家族史的评估方法评估家族史时,需要了解患病者的亲属关系、患病者的年龄、患病者的病情以及患病者的治疗情况等信息,以便更准确地评估糖尿病风险。
1.3 家族史的重要性家族史是糖尿病风险评估的重要依据,通过了解家族病史,可以提前采取预防措施,减少糖尿病的发生。
二、生活方式2.1 饮食习惯饮食习惯是影响糖尿病风险的重要因素之一。
高糖、高脂肪、高热量的饮食容易导致肥胖和胰岛素抵抗,增加糖尿病的风险。
2.2 运动习惯缺乏体育锻炼是糖尿病的危险因素之一。
适度的运动可以帮助控制体重、增加胰岛素敏感性,降低糖尿病的风险。
2.3 吸烟和饮酒吸烟和饮酒都与糖尿病的发生密切相关。
吸烟会导致胰岛素抵抗,增加糖尿病的风险;过量饮酒会导致肝脏损伤,进而影响胰岛素的分泌和利用。
三、体重指数3.1 体重指数与糖尿病风险的关系体重指数(BMI)是评估体重和肥胖程度的指标,与糖尿病的发生密切相关。
BMI过高会增加胰岛素抵抗的风险,从而增加糖尿病的患病率。
3.2 BMI的计算方法BMI的计算方法是体重(公斤)除以身高(米)的平方。
根据BMI值的范围,可以评估一个人的体重状况,进而判断糖尿病风险。
3.3 控制体重对糖尿病的意义控制体重是预防和控制糖尿病的重要措施之一。
通过合理的饮食和适度的运动,控制体重可以降低糖尿病的风险。
四、年龄和性别4.1 年龄与糖尿病风险的关系年龄是糖尿病发生的重要因素之一。
随着年龄的增长,机体的代谢能力下降,胰岛素的分泌和利用能力也会减弱,从而增加糖尿病的患病风险。
老年人体重指数对血压血糖的影响情况
老年人体重指数对血压血糖的影响情况华焱坤;归萍【期刊名称】《医疗装备》【年(卷),期】2015(000)018【摘要】目的:通过测量社区65岁以上老年人的身高、体重、血压、血糖,了解本社区老年人体重指数(BMI)与血压血糖的关系,为社区防治高血压及糖尿病提供数据参考。
方法:在2012年对65岁以上老年人健康体检时测量身高、体重、血压、血糖,并将数据输入电脑,剔除极少数数据不全的病例,进行统计分析。
结果:在4983例老人中,超重和肥胖发生率最高的年龄段是65~70岁,分别达37.8%和8.7%,随着年龄的增加,超重和肥胖的发生率明显下降(P <0.01);随机血糖<6.1mmol/L 者占人群37.5%,随机血糖≥6.1mmol/L 且<11.1mmol/L 者占54.3%,随机血糖≥11.1mmol/L 者占达8.2%,随着 BMI 的增加各组随机血糖升高的比例也增加(P <0.01);低血压、正常及高血压的人群分别占0.1%、70.5%、29.4%,随着BMI 的升高,血压高于正常的比例上升,在超重和肥胖的老年人中分别达34.2%和42.1%。
结论:控制体重作为调节老年人高血压和高血糖的手段时必须考虑年龄因素;BMI 与老年人糖尿病患病率及血糖控制情况密切相关;BMI 与老年人高血压患病率及血压控制情况密切相关。
【总页数】2页(P86-86,87)【作者】华焱坤;归萍【作者单位】上海市杨浦区四平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上海 200092;上海市杨浦区殷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上海 200438【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540【相关文献】1.体重指数对老年人血压和血糖的影响 [J], 华焱坤;归萍2.年龄、性别和体重指数与老年人群高血压、高血糖和高血脂的关系 [J], 肖强3.中老年人群体重指数腰围与血糖水平及糖尿病关系的分析 [J], 易延静;杨雷;钟宏;马艳;王晓祥;秦侠;黄晓波;刘雅;欧阳凌云;曾伟;刘剑雄;胡咏梅;郑庆昆4.北京农村老年人体重指数与血压、血糖、血脂关系分析 [J], 鲍艳江;郭雪微;刘东云;任骏;张连波;宋志鑫;张彩红;高永莉;马丽娟5.老年人体重指数与血压水平及高血压患病率的相关性 [J], 张宇宁;郑浩;梁洁;赵莹莹;马晓云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体重指数与血脂尿酸及中医证素的关系
体重指数与血脂尿酸及中医证素的关系体重指数(BMI)是一种衡量身体体重与身高之间关系的指标。
它是用体重(kg)除以身高(m)的平方得出的数值。
BMI通常用来评估一个人的体重是否正常、超重还是肥胖。
血脂、尿酸和中医证素则是人体健康状况的重要指标,与BMI存在一定的关系。
BMI与血脂之间存在关联。
研究表明,BMI与血脂(如胆固醇、甘油三酯等)水平之间呈正相关。
过高的BMI值常常伴随着血脂异常的情况,例如高胆固醇、高甘油三酯等。
这是因为肥胖者往往摄入较多的高脂肪食物,导致体内脂肪过多,进而引起血脂异常。
肥胖本身也会导致机体代谢功能紊乱,进而影响血脂的正常代谢。
BMI与尿酸之间也存在关联。
尿酸是人体内嘌呤代谢产物,其过高浓度可能导致尿酸盐结晶沉积在关节和其他部位,引发痛风、尿酸性肾病等疾病。
多项研究发现,BMI与尿酸水平呈正相关,即BMI值越高,尿酸水平也越高。
这是因为肥胖者往往有较高的嘌呤摄入和代谢紊乱,导致尿酸产生增多,进而引起尿酸水平升高。
BMI与中医证素之间也存在一些关联。
中医认为,肥胖多与湿热、气滞、脾虚等证素有关。
湿热证素是指肥胖者体内湿气和热气过多,常伴有烦躁、口渴、喜食肥甘等症状。
气滞证素则主要表现为肥胖者腹胀、消化不良、口味偏重等症状。
而脾虚证素则是指肥胖者脾气虚弱,容易生痰、水肿等。
体重指数与血脂、尿酸以及中医证素之间存在一定的关系。
BMI值的增加往往伴随着血脂、尿酸水平的升高,同时也会影响中医证素的表现。
对于肥胖者来说,需要注意控制体重,合理调节饮食结构,适量运动,以维持血脂、尿酸的正常水平,并遵循中医的调理方法,减少中医证素的发生。
这样可以有效预防相关疾病的发生,并改善整体健康状况。
身体质量指数(BMI)与疾病的关系
1/6(16.67%)。
领导此项研究的Dexter Canoy博士他解释说道,“CHD患病危险的增加是随着BMI的小幅度增加而高升,这不仅体现在最胖的女士中,而且在通常被认为不是很肥胖的女士中也是如此。
保持适度的BMI,连同主导一种健康的生活方式如不吸烟,避免过量饮酒和参加体育运动等,对于大多数人群而言,都有可能对于防止冠心病的发生有积极作用。
根据相关研究结果我们可知,BMI会影响寿命的长短。
BMI偏高或偏低的民众,都不比BMI 介于22~25之间的民众来的长寿(见图1),也较容易得病。
因此,维持理想体重的重要性可见一般。
也有人总结出BMI与罹病率的关系(见图2):
男士罹病率与BMI的关系为:y=0.0186x2-0.824x+11.2(x=18~40);
女士罹病率与BMI的关系为:y=0.0167 x2-0.733x+8.92 (x=18~40)。
图1 BMI与寿命、疾病的关系
图2 BMI与罹病率的关系
.。
常见慢性病的患病率和分布情况的调查
谢谢
• 2、对上述资料进行卡方检验,来比较样本年龄、性别构 成在城乡之间有无差别。
• (四)结果2:该城市老年人慢性病的患病情况: •
表 3-2 2008 年某市老年人多发病患病情况
疾病
市区 患病人数 患病率(%)
郊区
患病人数
患病率(%)
高血压
2304
33.6
1197
20.9
慢阻肺
812
11.9
873
问题七
本次研究中,为什么采用“患病率”而没有应用“发病率” 来描述疾病的分布?
1、发病率:指某时期内人群中某病的新发病例数比同期暴 露人口数;是由病例报告或者队列研究获得的,衡量疾病发 生情况的动态指标,可以确定发病时间;需要一段观察时间; 反映疾病流行强度;适于病因学研究,如队列研究。 2、患病率指某特定时间内某病的新旧病例数比同期平均人 口数,是衡量疾病存在状态和流行情况的静态指标;观察时 间是某一时点或很短时间内;不需要调查发病时间;通常用 于慢性病;反映疾病负担,不适于做病因学研究,常用于现 况研究中。
生态学研究
分析性研究
病例对照研究 队列研究
实验性研究
临床试验 现场试验
个体试验 社区试验
• 现况研究的目的 1、现况研究可用于掌握目前群体中疾 病或健康状况的分布 2、提供疾病病因研究的线索 3、早期发现病人 4、评价疾病防治的效果。
现况研究的种类
(一)普查
在特定时点或时期内、特定范围内的全部人群(总体)作 为研究对象的调查。
(χ2 检验,P<0.01)
体重 指数
20< 20~ 24~ 26~ 28~
表 3-4 体重与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的关系
调查
体重指数与糖尿病、冠心病、脑卒中患病率的关系
体重指数与糖尿病、冠心病、脑卒中患病率的关系
郭丽敏;杨毅;杨金奎
【期刊名称】《包头医学院学报》
【年(卷),期】2010(026)005
【摘要】目的:探讨体重指数(BMI)与糖尿病(DM)、冠心病(CHD)和脑卒中患病率的关系.方法:对北京地区1 125人及5年后随访到的912人进行DM及心脑血管疾病筛查,比较BMI各组DM、CHD和脑卒中的患病率.结果:将患者按BMI由小到大分为4组,5年后DM、CHD和脑卒中的患病率逐渐升高(P<0.05),尤以
BMI≥30组增幅最大.结论:BMI与DM、CHD和脑卒中的患病率有显著的相关性.【总页数】3页(P23-25)
【作者】郭丽敏;杨毅;杨金奎
【作者单位】北京市石景山医院内分泌科,北京100043;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内分泌科;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内分泌科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1
【相关文献】
1.老年人体重指数与高血压、高血脂、脂肪肝患病率的关系及护理 [J], 姜红;孙银翠;荣凤芹
2.成人隐匿性自身免疫性糖尿病患病率分析及其与体重指数的关系研究 [J], 于卫东;赵连江;武大鹏;刘向东;赵洪升;张之森;任萍
3.不同体重指数冠心病患者的血尿酸水平及高尿酸血症患病率比较 [J], 穆素芬;依
仁科;董志
4.广州市城乡居民体重指数和腰臀比与糖尿病患病率关系调查 [J], 刘峰;季兵;夏春兰
5.杭州市城乡居民体重指数和腰臀比值与糖尿病患病率关系调查 [J], 徐卫民;施世锋;田建三;吴黎明;蒋惠人;叶俊杰;金行一;朱晓霞;沈毅;方顺源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BMI及腰围
体质指数(BMI)【定义】体质指数(BMI)=体重(kg)/身高(m)²,是目前国际上常用的衡量人体胖瘦程度以及是否健康的一个标准。
【中国成年人体质指数】轻体重:BMI<18.5健康体重:18.5≤BMI<24超重:24≤BMI<28肥胖:28≤BMI最理想的体重指数是22【意义】中国肥胖问题工作组分析表明:体重指数增高,冠心病和脑卒中发病率也会随之上升,超重和肥胖是冠心病和脑卒中发病的独立危险因素。
体重指数每增加2,冠心病、脑卒中、缺血性脑卒中的相对危险分别增加15.4%、6.1%和18.8%。
一旦体重指数达到或超过24时,患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和血脂异常等严重危害健康的疾病的概率会显著增加。
让BMI值处在正常阶段,健康饮食和有规律的锻炼都是很必要的。
控制体重,让它达到健康范围就是最完美的了。
在生活中,注意让BMI值处于正常阶段,还可以使血压、血脂和血糖保持在相对稳定、正常的范围。
要强调的是,不是每个人都适用BMI的,如果属于以下的情况,那么BMI的指数便不适用:未满18岁、是运动员、正在做重量训练、怀孕或哺乳中、身体虚弱或久坐不动的老人。
腰围【定义】腰围(WC)是反映脂肪总量和脂肪分布的综合指标。
【测量办法】世界卫生组织推荐的测量方法是:被测者站立,双脚分开25至30厘米,体重均匀分配。
测量位置在水平位髂前上嵴和第12肋下缘连线的中点。
将测量尺紧贴软组织,但不能压迫,测量值精确到0.1厘米。
根据腰围检测肥胖症,很少发生错误。
【标准腰围计算方法】男性:身高(cm)÷2-11(cm),女性:身高(cm)÷2-14(cm),±5%为正常范围。
中国肥胖工作组标准:男性腰围≥90厘米为肥胖,女性腰围≥80厘米为肥胖。
【肥胖的危害】1.2型糖尿病:肥胖者多具胰岛素抵抗,胰岛B细胞分泌功能受损,因此肥胖与2型糖病关系密切,被形容为是一对“孪生兄弟”。
2.高血压:据统计,肥胖者与非肥胖者的高血压患病率增加了3.3倍,体内脂肪每增加10%,收缩压增加6毫米汞柱,舒张压增加4毫米汞柱。
体重指数对血压、血糖、血脂及尿酸的影响精选全文完整版
体重指数对血压、血糖、血脂及尿酸的影响目的探讨体重指数(BMI)对血压、血糖、血脂及尿酸的影响。
方法对2011年医院体检中心3404名健康体检人群的BMI、血压、血糖、血脂、尿酸等结果进行统计分析。
结果超重检出率为33.84%,肥胖检出率为15.54%;随BMI 的升高,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减低,收缩压、舒张压、空腹血糖、总胆固醇、三酰甘油、尿酸、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逐渐升高,高血压、高血糖、高血脂、高尿酸检出率亦增高。
结论健康体检人群超重、肥胖率较高,超重、肥胖与高血压、高血糖、高血脂、高尿酸关系密切,需早期采取有效措施控制超重和肥胖倾向。
标签:超重;肥胖;高血压;高血糖;高血脂;高尿酸体重指数(body mass index,BMI)是直接反映个体健康状况的重要指标之一,体重过高和过低都是不健康的表现[1],也是影响相关慢性病发生和发展的关键因素。
近年来,超重、肥胖呈全球流行趋势,虽然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但由于健康知识有限,体重超标正逐渐成为各族人们重要的公共卫生问题。
肥胖是多种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重要危险因素[2-4],与社会心理障碍、生存质量密切相关,是导致早死、致残、影响生命质量和增加疾病负担的重要公共卫生问题[5-6]。
本研究主要探讨健康体检人群中BMI的现状及其对血压、血糖、血脂、尿酸的影响,为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等慢性病管理进一步规范化提供依据。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用2011年在本院体检与健康管理中心进行健康体检人员共计3404名,职业为干部、职员,均为轻体力劳动者,其中,男性1724名,女性1680名,年龄15~90岁,平均(48.61±14.45)岁。
1.2 方法对所有研究对象进行体格检查,包括测量身高、体重、血压。
在禁食8~12 h 后取静脉血测定空腹血糖(FPG)、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尿酸(UA)等。
社区居民超重_肥胖与糖尿病患病率的关系
2010年6月第48卷第17期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及生活方式和环境改变等因素变化,糖尿病患病率逐年增多,它已成为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慢性非传染性疾病之一,尤其影响了老年人的生活质量。
有研究表明,超重和肥胖是糖尿病的重要危险因素之一,尤其是中心性肥胖,即腹型肥胖似乎患病风险更大[1],而我国的超重、肥胖人群已呈快速增长趋势。
本文通过了解社区居民超重、肥胖与糖尿病患病率的关系,以便有针对性地对糖尿病进行早期干预,于2007年5月~2008年5月对上海城郊结合部1个社区7个居委会的40岁以上常住中老年人进行调查,现报道如下。
1对象与方法1.1调查对象采用分层整群抽样方法,对上海城郊结合部1个社区7个居委会的40岁以上、居住5年以上的户籍居民4752人进行调查。
1.2身高、体重、腰围测量(1)体重测量要求受试者脱鞋。
仅穿单衣称重,以kg表示,数据精确到0.1kg。
(2)身高和腰围要求受试者空腹直立,双臂自然下垂,平稳呼吸。
身高测量时去鞋帽,双脚合并;测量腰围时,双脚分开25~30cm,自然腰围测量,即取第10肋与髂嵴连线的中点测腰部的水平围度。
采用测高计或米尺测量,以cm表示,数据精确到0.5cm。
(3)体重指数(BM I)=体重(kg)/身高的平方(m2)。
1.3血糖测定调查当日早晨空腹口服75g葡萄糖后2h分别抽取外周静脉血,用葡萄糖氧化酶加氯化钠法测定。
1.4质量控制负责调查的是经培训且工作认真负责的专业人员,各种测社区居民超重、肥胖与糖尿病患病率的关系田蕾汤洁(上海莘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上海201100)[摘要]目的了解不同体重指数、腰围与糖尿病患病率的关系,为社区居民的糖尿病的早期干预提供理论依据。
方法采用分层整群抽样方法抽取40岁及以上的常住居民4752人进行调查,测量身高、体重、腰围,测定空腹口服75g葡萄糖后2h血糖。
结果本次共调查40岁以上居民4752人,查出DM患者220人,患病率为4.63%,其中男性4.35%,女性4.86%;查出IGT患者282人,患病率为5.93%,其中男性7.48%,女性4.67%,性别患病率未见显著性差异(P>0.05)。
BMI对血压、血糖、血脂的影响
BMI对血压、血糖、血脂的影响标签:BMI;影响;心脑血管疾病BMI(体质量指数)是评价肥胖的重要指标之一,随着我国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肥胖症的发病率呈明显上升趋势,肥胖伴随疾病如高血压、冠心病等相关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率、病死率、致残率也明显增加,严重影响着人们的身体健康和生活质量,为此探讨BMI与血压、血脂、血糖的关系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
1 对象和方法1.1一般资料选择2006年在我院进行体检的城镇职工资料完整者1 298例。
其中男性786例,女性512例,根据BMI(体重指数)分成两组:超重肥胖组:BMI≥24,634例;对照组:BMI<24,664例。
1.2 方法对观察对象测量身高、体重并计算BMI(体质量/身高2,kg/m2),血压测量使用汞式血压计,取坐位右臂,休息10 min后连测2次取平均值。
血标本收集空腹静脉血,采用自动生化仪检验血清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空腹血糖(FPG)。
1.3诊断标准,高血压按WHO/ISH的诊断标准收缩压(SBP)≥140 mmHg和/或舒张压(DBP)≥90 mmHg,或近两周内服降压药者;血脂按1997年全国血脂会议推荐标准,以TC≥5.7 mmol/L为高胆固醇血症,以TG≥1.7 mmol/L为高甘油三酯血症;二者居一者均为高脂血症;空腹血糖(FPG)>6.1 mmol/L为血糖异常,FPG>7.0mmol/L为糖尿病[1]。
1.4统计方法选用SPSS11.0软件,均数比较用U检验,率的检验用χ2检验,相关性用直线相关分析。
2 结果两组(不同BMI组)SBP、DBP、FPG、TC、TG有显著性差异(P<0.01),即超重肥胖组显著高于正常组(表1)。
两组高血压、糖尿病、血脂异常的患病率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即肥胖超重组高血压、糖尿病、血脂异常患病率均高于正常组(表2)。
BMI与SBP、DBP、FPG、TC、TG呈显著性正相关(P<0.01)(表3)。
体重指数与糖尿病、冠心病、脑卒中患病率的关系
Vo. No 5 201 126 . 0
包
头
医
学
院
学
报
23
J OURNAL OF BAOTOU EDI M CAL COL LEGE
体 重指 数 与糖 尿病 心病 、 冠 脑卒 中患 病 率 的关 系
郭 丽敏 杨 毅 杨 金 奎
Al te rsd n swe e dv d d i t u r u sb l h e ie t r ii e o f r o p y BMIa d te i cd n eo n o g n h n i e c f DM , CHD a d s o e i c e s d sg i c n l i h n t k n r a e i nf a t w t t e r i y h
115 2 人及 5年后随访到的 9 2人进行 D 及心脑血管疾病筛查 , 1 M 比较 B 各组 D C D和脑卒 中的患病率 。结 果 : MI M、 H 将
患 者按 B 由小 到 大 分 为 4组 , 后 D C D 和 脑 卒 中 的患 病 率 逐 渐 升 高 ( < .5 , 以 B I3 MI 5年 M、 H P 00 )尤 MI 0组 增 幅 最 大 。 >
获得 了有关北 京 地 区糖 耐量 低 减 (G ) D 及 C IT 、 M HD、
血 血糖 , 血糖 I6 7 mm lL者接 受 WH > . o / O统 一 的 口服 葡 萄糖耐 量实验 ( 餐后 血糖 ≥1 . mo L者 , 等 凡 1 1m l / 饮 量不加 葡 萄糖 的开 水 ) 空腹 时 测 血 糖 ( B 、 岛 。 F G) 胰 素水 平 ( I S , FN ) 同时专 人测 身高 、 重 、 围 、 围、 体 腰 臀 血 压、 电图, 心 服糖 2h后 测血糖 并 用放 射免 疫 法 测定胰
糖尿病与脑卒中
精选课件
29
缺血性卒中/TIA 二级预防中的血糖管理
对于糖尿病病史短,预期寿命长及无严重心血管疾病的患 者,HbA1c水平控制在6.5%(平均血浆葡萄糠为7.8mmol/L)。
对于有严重低血糖事件发生史,预期寿命短,存在严重的 微血管或大血管并发症,存在其他严重并发症,以及糖尿 病病史长且应用包括胰岛素在内的多种药物都难以控制血 糖的患者,可考虑将目标HbA1c水平提高为8.0%(平均血 浆葡萄糖为10.2mmol/L)
P=0.0071
HbA1c每升高1mmol/L死亡的 HR
精选课件
22
Diabetes Care,2004, 27:201–207.
血糖水平过低或过高都会损伤脑组织
糖代谢异常相关
精选课件
23
Hiroaki Kitano, et al. Diabetes, 2004, 53(Supplement 3): S6-S15.
28
缺血性卒中/TIA 二级预防中的血糖管理
对于无糖代谢异常病史的缺血性卒中/TIA患者,应该 做到尽早筛查血糖,应尽早查FPG和HbA1c,对FPG小于 7mmol/L的患者急性期后应做OGTT试验,保证对糖尿病 或糖尿病前期的尽早发现。
在脑卒中/TIA患者的长期血糖管理中,建议将HbA1c控 制在小于7.0%(平均血浆葡萄糖为8.6mmol/L)水平。
P≤0.05
P≤0.05
最终梗死体积变化中位数cm3
精选课件
18
Baird TA, et al. Stroke 2003, 34:2208–2214.
卒中合并高血糖患者梗死体积变化
评估卒中后持续性高血糖与梗死灶增大和不良临床结局的关系,n=25,对72h血糖值、MRI 梗死体积及NIHSS、mSR评分进行分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体重指数与糖尿病、冠心病、脑卒中患病率
的关系
【摘要】目的:探讨体重指数(BMI)与糖尿病(DM)、冠心病(CHD)和脑卒中患病率的关系。
方法:对北京地区1 125人及5年后随访到的912人进行DM及心脑血管疾病筛查,比较BMI各组DM、CHD和脑卒中的患病率。
结果:将患者按BMI由小到大分为4组,5年后DM、CHD 和脑卒中的患病率逐渐升高(P<0.05),尤以BMI≥30组增幅最大。
结论:BMI与DM、CHD和脑卒中的患病率有显著的相关性。
【关键词】体重指数;糖尿病;冠心病;脑卒中
Abstract 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body mass index(BMI) and the incidence of diabetes mellitus(DM),coronary artery disease(CHD) and stroke. Methods: 1 125 residents and 912 patients followed up after 5 years were screened in Beijing for DM, CHD, examining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BMI and the incidence of DM,CHD and stroke. Results: All the residents were divided into four groups by BMI and the incidence of DM, CHD and stroke increased significantly with the increasing of BMI. Conclusions: BMI was closely related to the incidence of DM, CHD and stroke.
Key words Body mass index; Diabetes mellitus; Coronary artery disease; Stroke
肥胖是2型糖尿病的独立危险因素,与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病
亦密切相关。
我们对北京地区部分人群进行了心脑血管疾病筛查,对1 125人进行OGTT试验,获得了有关北京地区糖耐量低减(IGT)、DM 及CHD、脑卒中患病率的数据。
2006年对上述人群进行了5年后随访,以随访到的912人(81.1%)为研究对象,分析了BMI与DM、CHD、心脑血管疾病患病率的关系。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采用区块随机抽样的方法于2000年选择北京市年龄≥25岁的人为筛查对象(其中最大年龄者为67岁),包括城区工人、干部、居民、某部队军人及郊区农民。
2006年能够随访到的有912人(男性425人,女性487人),对该人群进行同样的筛查。
1.2 方法
1.2.1 一般资料
912例受检对象中男性452人,女性487人,年龄25~67岁,平均年龄46.2岁。
受检对象禁食10~12 h后,次晨空腹进食100 g 面粉馒头餐,餐后2 h用美国One-Touch II型血糖仪测定指尖全血血糖,血糖≥6.7 mmol/L者接受WHO统一的口服葡萄糖耐量实验(凡餐后血糖≥11.1 mmol/L者,饮等量不加葡萄糖的开水)。
空腹时测血糖(FBG)、胰岛素水平(FINS),同时专人测身高、体重、腰围、臀围、血压、心电图,服糖2 h后测血糖并用放射免疫法测定胰岛素水平(PINS),上述标本的测定均用重复管。
以下研究分别根据BMI、地区及文化水平进行分组。
1.2.2 诊断标准
糖尿病及糖耐量减低的诊断参照1999年WHO统一的标准,BMI ≥25 kg/m2为肥胖,以血压≥18.7/12 kPa为高血压。
静息12导联心电图由心电图专家以Minnesota方案记录心电图编码,编号1.1-1.3、5.1-5.3及7.1作为心脏缺血性改变和冠心病的诊断依据。
脑卒中的诊断参照患者既往病史资料。
1.2.3 统计学处理用SPSS软件处理数据,患病率的比较采取χ2检验。
2 结果
2.1 BMI与IGT、DM及CHD、脑卒中患病率的关系
与5年前比较,DM、CHD的患病率随体重的增加逐渐升高(P<0.05),尤以BMI≥30组增幅最大,与其它各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见表1。
表1 不同BMI水平人群DM、CHD、脑卒中患病率情况
3 讨论
近年来肥胖患病率迅速增长,成为严重影响人类健康的流行病。
我们的研究结果显示,随着BMI的增加,DM患病率明显增加。
多数学者认为肥胖导致DM的原因是肥胖后脂肪细胞数目增多,细胞表面胰岛素受体的数目相对减少,组织对胰岛素敏感性下降,产生胰岛素抵抗,而胰岛素抵抗是DM、CHD、脂代谢紊乱的发生基础[1]。
另外BMI 越高的组,CHD和脑卒中患病率越高,这与国外研究结果一致[2]。
新近的研究资料指出,肥胖和显著的腹部肥胖通过其对胰岛素抵抗和内皮功能的影响,增加了心血管疾病的风险,脂肪细胞因子在其中起关
键作用[3]。
按地区分组研究发现,大兴县城居民肥胖发生率最高。
分析原因可能是与近年来农村人群体力活动减少、劳动强度减轻、机体能量消耗量减少有关,另一方面与生活水平的大幅度提高,过多摄入高脂肪、高热量的食物有关。
有趣的是,文化程度较低的人肥胖发生率最为迅速,从侧面反应了受教育程度对人们认识健康生活的影响。
本调查结果显示,肥胖组高血压、甘油三酯、高低密度脂蛋白及血浆C肽水平增高的程度均明显高于非肥胖组,所以肥胖可能是它们共同的发病基础。
FFA是沟通肥胖与胰岛素抵抗的重要中间环节[4]。
在BMI超过25和27的男性和女性中,全因死亡率明显上升[5]。
肥胖是21世纪的重大公共卫生问题,且日益呈低龄化趋势。
积极控制体重,特别是对特殊地区、特殊人群的监控,对减少DM及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有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 Uwaifo GI,Fallon EM,Chin J,et al.Indices of insulin action,disposal,and secretion derived from fasting samples and clamps in normal glucose- tolerant black and white children\[J\].Diabetes Care,2002,25(11),2081- 2087.
\[2\] Fujioka S,Matsuzawa Y,Tokunaga K,et al.Contribution of intra-abdominal fat accumulation to the impairment of glucose and lipid metabolism in human obesity\[J\].Metabol,2007,36,54-59.
\[3\] Antuna-Puente B,Feve B,Fellahi S,et al.Adipokines:The missing link between insulin resistance and obesity\[J\].Diabetes Metab,2008,34(1),2-11.
\[4\] Wilding JP.The importance of free fatty acide in the development of Type 2 diabetes\[J\].Diabet Med,2007,24(9):934-945.
\[5\] Gu DF,He J,Duan XF,et al.Body weight and moprtality among men and women in China\[J\].JAMA,2006,295(3),776-7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