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小学生创新能力的方法与途径研究报告
浅谈如何培养小学生的创新能力
·小学教学·45浅谈如何培养小学生的创新能力清河县辛集校区 任桂英时代和社会的发展对人才培养的内容及价值取向都提出了新的要求,新世纪人才的成长不仅要具有较全面的素质结构,更具备创新的活力,以适应知识经济社会的需要,承担知识创新的重任。
而就目前的教育来看,课堂教学是培养创新人才的主渠道。
我们教师有责任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让学生会寻找知识、处理知识、理解知识、掌握运用知识,达到一种自身的突破和超越。
从而使创新意识在不知不觉中爆发,创新能力在潜移默化中形成。
1、首先确立创新性教学原则教育本身就是一个创新的过程,教师必须具有创新意识,改变以知识传授为中心的教学思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为目标,从教学思想到教学方式上,大胆突破,确立创新性教学原则。
克服对创新认识上的偏差。
一提到创新教育,往往想到的是脱离教材的活动,觉得让学生任意去想去说,说得离奇,便是创新,走入了另一个极端。
其实,每一个合乎情理的新发现,别出心裁的观察角度等等都是创新。
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创设宽松氛围、竞争合作的班风,营造创造性思维的环境。
首先,要使学生积极主动地探求知识,发挥创造性。
其次,班集体能集思广益,有利于学生之间的多向交流,在班集体中取长补短。
课堂教学中有意识地搞好合作教学,使教师、学生的角色处于随时互换的动态变化中,设计集体讨论、查缺互补、分组操作等内容,锻炼学生的合作能力。
特别是一些不易解决的问题,让学生在班集体中开展讨论,这是营造创新环境发扬教学民主环境的表现在班集体中。
学生在轻松环境下,畅所欲言,各抒己见,学生敢于发表独立的见解,或修正他人的想法,或将几个想法组合为一个更佳的想法,从而在学习过程中,培养学生集体创新能力。
2、要发挥知识的智力因素,培养创新能力发挥知识的智力因素,做到发散思维与收敛思维的辨证统一,发展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小学生的研究性学习与创新能力培养
小学生的研究性学习与创新能力培养随着社会的发展,培养学生的研究性学习与创新能力变得越来越重要。
而在小学阶段就开始培养学生的研究性学习与创新能力,将为他们未来的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本文将探讨小学生的研究性学习和创新能力培养的方法和意义。
小学生的研究性学习是指学生通过调查研究和探究等方式积极主动地获取知识和解决问题的过程。
研究性学习强调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小学生正处于学习能力的培养阶段,他们的思维活跃,艺术创造力潜力巨大,研究性学习将有助于激发他们的主动学习意识,促进他们的全面发展。
首先,小学生的研究性学习有助于培养他们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在充满好奇心的驱动下,学生会更加主动地探索问题,寻求答案,从而培养他们的提问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通过参与研究性学习,学生可以学会如何提问并找到答案,培养他们的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其次,小学生的研究性学习有助于培养他们的团队合作精神和沟通能力。
在研究性学习中,学生通常需要与他人合作,共同分析问题、讨论解决方案。
通过与他人的交流和合作,学生可以学会如何与他人合作、协调和分享自己的想法。
这不仅培养了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还提高了他们的沟通能力和合作能力。
另外,小学生的研究性学习有助于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研究性学习强调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能够创造新的想法和方法。
通过积极参与研究性学习,学生可以培养他们的创造力和创新思维,并将其应用于实践中解决问题。
这种创新和实践的能力将对学生未来的学习和工作产生重要的影响。
要促进小学生的研究性学习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教育者应该采取有效的教学策略和方法。
首先,教师应该创造积极的学习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室应该充满探索和尝试的氛围,让学生感到学习是一种愉悦的体验。
其次,教师应该鼓励学生提问,并引导他们从多个角度思考问题。
学生在提问和思考的过程中,会激发他们的研究性学习和创新能力。
如何培养小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鼓励尝试和失败
让学生明白尝试和失败是 学习的一部分,鼓励他们 不断尝试。
提供丰富多样的学习资源和活动
提供多元化的学习资源
创设创新环境
提供书籍、网络资源、实物等多种学 习资源,满足学生不同的学习需求。
营造开放、包容的学习环境,鼓励学 生敢于表达、敢于尝试。
举办创新活动
举办科技竞赛、创意设计比赛等活动 ,激发学生的创新热情。
并参与其中。
利用社会资源
与企业、科研机构等合作,为学生 提供实践和创新的机会。
利用社区资源
参与社区活动,了解社会问题,培 养社会责任感和创新意识。
05
培养小学生的创新人格和品质
培养自信心和勇气
鼓励孩子表达自己的 想法和意见,即使与 他人不同。
鼓励孩子在面对困难 时,勇于挑战并克服 它们。
鼓励孩子尝试新事物 ,即使失败了也要坚 持下去。
促进个人全面发展
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是个人全面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培养小学生的创 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有助于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增强他们的竞争力。
03
推动教பைடு நூலகம்改革
培养小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是教育改革的重要目标之一。通过改
革教育方式和方法,可以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推动
教育事业的健康发展。
丰富课程内容和形式
除了传统课堂教学,还可引入实验、实践、项目等多元化的学习 方式。
跨学科学习
鼓励学生结合不同学科的知识和思维方式,培养创新思维。
提供拓展性课程
针对学生的兴趣和特长,提供拓展性的课程或项目,如艺术、科 技、体育等。
鼓励家长、社会和社区参与和支持创新教育
加强家校合作
通过家长会、家长学校等方式, 让家长了解创新教育的重要性,
如何培养小学生的创新能力
如何培养小学生的创新能力从小学开始培养孩子的创新能力对于孩子未来的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
随着时代的变迁和科技的发展,未来社会需要的不仅是知识,更需要有创造力和创新能力的人才。
因此,如何培养小学生的创新能力已经成为了家长和老师共同关注的问题。
一、培养孩子的好奇心好奇心是孩子创新能力的源泉。
培养孩子的好奇心需要从日常生活中开始。
家长可以带孩子去探索周围的世界,或者让孩子自由发挥,去探索未知的世界。
比如,在家中发现可回收的物品,可以让孩子自己用这些废旧物品进行创意拼装,创造出新的玩具。
二、培养孩子的观察力观察力是孩子创新能力的基础。
孩子可以通过观察周围的环境、生活中的现象及其变化,逐渐培养出对细节的敏感性。
比如,在日常生活中,孩子可以观察到身边的事物,提出各种疑问,家长可以帮助孩子去了解并解决这些问题,激发孩子的创新潜力。
三、培养孩子的思维能力思维能力是孩子的创新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
让孩子多接触、多阅读,激发孩子的思维,通过思考解决问题,才能在实践中锻炼他们的创新能力。
家长可以鼓励孩子多看书,从书籍中获得知识和思维方式,通过理解故事中的情节,提高孩子的思维能力和自学能力。
四、培养孩子的合作精神孩子在自主玩耍的同时,也需要学会合作。
通过和其他孩子一起玩耍,孩子可以结交到更多的朋友,增强沟通交流能力,培养孩子合作精神,激发孩子的创新想法。
孩子的自我表达能力和自信心也可以在与其他孩子的合作中逐步提高。
五、鼓励孩子多动手实践创新不是空想,而是实践。
家长可以给孩子提供不同的实践机会,鼓励孩子多动手实践,不断发掘潜能。
父母可以给孩子布置一些小任务,让孩子学会如何去解决问题,并不断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六、提供多元学习环境孩子能够在多元学习环境中拓宽知识面,增强自己的思维能力。
多元化的学习环境不仅能提高孩子的综合能力,还能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和创新思维。
因此,家长应该积极地为孩子提供各种学习机会,让孩子接触到更多的知识,并实践学习成果,创造新的知识和想法。
小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研究课题研究中期报告
小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研究课题研究中期报告1. 引言在我国教育改革的大背景下,创新能力的培养已成为教育的重要目标之一。
尤其是在小学阶段,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不仅有助于提高他们的学习成绩,还能为他们的未来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本报告是对小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研究课题的研究中期报告,旨在总结已取得的研究成果,分析存在的问题,并规划后续的研究方向。
2. 研究目标本课题旨在探索小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有效方法,并验证这些方法的实际效果。
具体目标包括:- 分析小学生创新能力的构成要素;- 研究小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现状;- 设计并实施创新能力培养的实验方案;- 评估实验方案的效果,并优化改进。
3. 研究方法本课题采用文献研究、调查研究、实验研究等多种方法。
- 文献研究:通过查阅相关文献,了解小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理论基础和研究现状;- 调查研究:通过问卷调查、访谈等方式,收集小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现状数据;- 实验研究:设计实验方案,对学生进行创新能力培养,并评估培养效果。
4. 研究结果4.1 创新能力构成要素分析通过文献研究,我们确定了小学生创新能力的构成要素,包括:- 知识储备:基础知识和对知识的运用能力;- 思维能力:逻辑思维、发散思维、批判性思维等;- 情感态度:好奇心、求知欲、自信心等;- 合作沟通:团队协作能力、沟通能力等。
4.2 创新能力培养现状分析通过调查研究,我们发现目前小学生创新能力培养存在以下问题:- 过度重视知识传授,忽视创新能力培养;- 教学方法单一,缺乏激发学生创新思维的教学手段;- 教师创新能力培养意识不足,缺乏有效的培养方法。
4.3 创新能力培养实验方案设计基于以上分析,我们设计了一套创新能力培养实验方案,包括:- 引入探究式学习,激发学生好奇心;- 运用项目式学习,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加强思维训练,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和批判性思维;- 增设创意实践环节,鼓励学生动手实践。
4.4 创新能力培养效果评估通过对实验班级和对照班级的学习成绩、创新能力等进行对比分析,我们发现实验方案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学生的创新能力,尤其是在思维能力、情感态度等方面有显著提升。
小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策略与方法
小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策略与方法在当今社会,创新能力被普遍认为是关键的核心竞争力。
因此,培养小学生的创新能力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介绍几种切实可行的策略与方法,以帮助小学生培养出色的创新能力。
一、激发学生的创新兴趣为了培养小学生的创新能力,首先要激发他们对创新的兴趣。
教师可以通过以下方法来实现:1. 激发学生的好奇心: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并引导他们寻找答案。
例如,提出一个问题,并帮助他们一起进行实验或观察以找到答案。
2. 提供创新的机会:组织学生参加各种创新活动,如科学展览、发明竞赛等。
这将激发他们的积极性,主动去解决问题、发现新的方法。
3. 鼓励学生表达思想:在课堂上,给予学生充分的发言机会,鼓励他们勇敢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和创新想法。
二、培养学生的观察力与思维能力观察力和思维能力是培养创新能力的基础。
以下是几种培养学生观察力和思维能力的方法:1. 提高观察力:组织学生进行观察活动,如观察小动物的习性、植物的生长过程等。
教师可以帮助学生总结观察结果,并引导他们思考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结果。
2. 发散思维训练:给学生出一些创新的思维训练题,如“用一张纸做出最高的建筑物”。
这样的训练会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培养他们的发散思维能力。
3. 解决问题的能力:让学生参与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如让他们提出改善校园环境的建议,并给予实施的机会。
这样的实践将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培养合作与交流能力创新往往需要团队合作和交流。
教师可以通过以下方法培养学生的合作与交流能力:1. 小组合作:组织学生参与小组合作活动,让他们互相协作完成任务。
教师可以给学生明确的角色分工,鼓励他们相互协作、交流,并共同解决问题。
2. 推动学生交流: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进行学术交流,如组织学生做报告、展示。
这将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和交流能力,激发他们的创新思维。
3. 关注学生的社交技巧:教师可以在日常教学中关注学生的社交技巧,如学生之间的合作关系、沟通技巧等。
小学生创新素养研究报告
小学生创新素养研究报告引言创新素养,即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创造思维和创新能力,已成为现代教育不可忽视的一部分。
小学生作为创新潜能最旺盛的群体之一,提高他们的创新素养,对他们未来的发展意义重大。
本报告旨在研究小学生创新素养的现状、问题和培养方法,以期为学校和教师提供有益的参考。
研究方法本研究采用问卷调查和访谈的方式,对一所小学的三年级学生展开实地调研。
问卷内容包括学生自身对创新的理解、参与创新活动的情况、创造性思维的发展等。
访谈对象包括学生、教师和家长,目的是了解他们对创新素养的认识和看法,以及对校园创新教育的期望。
现状分析问卷结果显示,大多数小学生对创新的理解仅停留在其表面意义上,很少能够深入思考和拓展。
此外,也有较多的学生对参与创新活动的机会和平台表示不满,认为学校的创新教育缺乏实践性和趣味性。
访谈中,教师和家长普遍认可创新素养的重要性,但在实际教学中缺乏相应的指导和培养方法,仅仅停留于知识灌输和应试导向。
问题分析从研究结果来看,小学生创新素养不足主要存在以下问题:1. 理解不深刻许多小学生对创新的认识较为肤浅,仅仅将其理解为创造新的东西,未能深入思考创新与现实生活的关系和价值。
2. 实践机会匮乏学校创新活动的安排不够充分和多样化,学生缺乏参与和实践的机会。
课程设置偏重于知识传授,缺乏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的机制。
3. 缺乏引导和培养方法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缺乏创新思维的引导和培养方法,让学生能够主动思考、积极探索和解决问题。
培养方法提议为了提高小学生的创新素养,我们提出以下培养方法:1. 提升理解深度通过多样化的创新教材和案例,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创新的内涵和意义。
教师要通过启发性的提问,帮助学生理解创新与现实生活的紧密联系。
2. 创造机会与平台学校应增加创新活动和实践课程的安排,为学生提供参与和实践的机会。
例如开展创新课程、组织创新实验和项目实践等,鼓励学生动手实践,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和实践经验。
小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实践与研究
小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实践与研究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科技的不断进步,创新能力已成为一种非常重要的能力。
而创新的源泉,往往来自于人的思考和想象力。
因此,在小学阶段就开始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是非常必要的。
小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实践应立足于生活实际。
通过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创新思考,并实践创新的过程中,不断增强学生的创新能力。
同时,也可以让学生通过具体实践来了解科学的基本知识和方法,培养科学研究的兴趣和能力。
具体来说,小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实践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一、提高学生的问题意识。
创新的核心是问题意识,学生应该通过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方式来培养问题意识。
比如可以在课上发现问题、教室里猜谜语等等。
二、培养学生的自主创新能力。
学生不仅要能够发现问题,还要有能力自主解决问题。
应该鼓励学生尝试各种方法来解决问题,比如通过组合、拼凑、推理等方式来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
三、注重学生创新的实践能力。
创新的过程需要不断实践和尝试,因此,教师应该给学生充分的自主实践机会,以便让学生对科学的基本知识和方法有更深入的理解。
四、注重学生思维的发散性和独立性。
教师应鼓励学生开展多种形式的思考和探索。
在学生自主实践的过程中,通过给学生提出各种问题和启发,提高学生的发散性思维能力。
五、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
在学生进行实践探索的过程中,老师应该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给予学生足够的鼓励和支持。
所以老师应该尊重学生的想法,鼓励学生勇于思考,发表自己的看法。
小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实践需要循序渐进,针对不同年龄段的学生,采取不同的教学策略。
在培养创新能力的同时,还需要与日常教育紧密结合,将创新能力渗透到日常学习中,达到更好的教育效果。
如果学生在小学阶段已经能够建立起创新意识和能力,那么他们在未来的道路上将更加光明。
小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实践与研究
小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实践与研究小学生的创新能力培养是教育界关注的热点问题之一。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竞争的加剧,培养创新能力已经成为教育的重要目标之一。
本文将从实践与研究两个方面,探讨小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方法和策略。
在实践方面,有以下几个途径可以培养小学生的创新能力。
学校可以提供丰富多样的学习环境,让学生从小就接触到各种文化和知识,激发他们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教师可以通过启发式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和探索,培养他们的观察力、思考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学校可以组织一些创新活动和比赛,鼓励学生主动参与,锻炼他们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学校可以引入一些创新教育的理念和方法,如项目制学习、合作学习等,让学生能够在实践中培养创新能力,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研究方面,研究者应该关注以下几个问题。
应该探索小学生创新能力的内在机制,了解创新能力的形成过程和影响因素。
应该研究创新教育的有效方法和策略,找到合适的教学模式和评价方法,使创新教育更加科学有效。
应该研究小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路径和策略,了解不同年龄段和不同背景的学生的差异,制定相应的培养计划和措施。
应该关注创新教育对学生其他能力的影响,如学科知识的掌握、学习兴趣的培养等,探讨创新教育与其他教育目标之间的关系。
小学生创新能力是一个复杂的能力,需要从实践和研究两个方面综合考虑。
通过提供丰富多样的学习环境、采用启发式的教学方法、组织创新活动和比赛、引入创新教育的理念和方法等,可以培养小学生的创新能力。
研究者应该进一步深入研究创新能力的内在机制、有效的教学方法和培养策略,为小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
只有这样,才能够在小学阶段为培养创新人才打下坚实的基础,为国家的创新发展做出贡献。
培养创新能力的方法和途径
教学篇•经验交流教育的根本目的是促进人的发展,人的发展需要创新。
作为基础教育的数学教育,培养小学生创新能力是时代的召唤,也是教育改革发展的自身需求。
那么在小学数学课堂中如何对小学生进行创新能力的培养就是当今小学数学教师必须研究的主题。
下面结合小学数学教育谈谈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一、更新教育观念,培养创新意识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要从根本上转变教育思想和教育观念。
一方面,教师应当改变传统的教育观念,通过有效的途径和方法来培养小学生的创新能力。
另一方面,教师要从心理上来支持学生,对学生的不同看法认真地倾听,对学生的突出表现要给予鼓励,并且尽可能地去分担学生的困难。
例如:我在教学乘法的简便计算时,有这么一道题24×15,同学们马上拿起笔行动了:24×15=24×(10+5)=24×10+24×5=240+120=360,显然这种做法是正确的,他们运用了乘法分配率进行计算,可是有一个同学说这样并不简便。
我立刻停了下来,等待他的最佳方法。
他说:“24×(10+5)=24×10+24×5,也就是用24加上它的一半再乘10,可以这样列式计算更快些:24×15=(24+12)×10= 36×10=360”,真是个会思考的孩子,我肯定了他的算法,并给予表扬。
后来我发现了在遇到一个数乘15的题目时有不少同学用了这种方法。
二、改变课堂教学,培养创新思维高效课堂其本质仍然是我们对新课程改革的深入推进,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具体体现。
我们要深入研究、多思善想,敢于创新、勇于实践,善于反思、总结提高。
充分发挥学科优势,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改革课堂教学,培养创新思维是构建高效课堂最为重要的必由之路。
第一,课堂教学多样化,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师要改变以往传统的教学思维方式,将课堂形式进行改变,将课堂范围进行拓宽。
小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实践与研究
小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实践与研究小学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关键阶段,因为这个阶段的学生思维活跃、好奇心强、想象力丰富,并且容易接受新的知识和技能。
如何在小学阶段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是教育界关注的重要问题。
本文将就小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实践和研究展开探讨。
一、实践1. 设计创新课程:学校可以设计创新课程,例如启发学生的想象力、培养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锻炼学生的合作能力等。
通过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和实践活动,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创新思维,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
2. 创新活动:学校可以组织各类创新活动,例如科学实验、艺术创作、手工制作等。
通过参与这些活动,学生可以亲身实践和体验创新的过程,培养他们的观察、分析、解决问题和表达的能力。
3. 创意角:学校可以设置创意角,为学生提供一个自由思考、自由表达的空间。
在创意角,学生可以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设计、制作自己的作品,并在展示活动中展示给其他同学。
4. 启发式教育:教师可以采用启发式教育方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索、积极思考,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和创新思维。
教师可以提出一些开放性的问题,激发学生的思维和创造力,引导他们提出不同的解决方法。
二、研究1. 创新教育理念:对小学生创新能力的研究应该从教育理念的角度入手,探讨如何倡导创新教育,为小学生提供更多发展创新能力的机会。
也需要研究如何将创新教育理念融入教育实践中,促进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3. 评价与评估:研究还应该关注如何评价和评估小学生的创新能力。
应该构建科学有效的评价体系,通过多种方式和方法,评估学生的创新能力和表现,为教育者提供参考和指导。
4. 学科整合:研究也应该探索如何将创新能力培养与学科教学整合起来。
通过将创新能力培养融入数学、语文、科学等学科教学中,可以提高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
小学阶段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重要时期。
在实践上,学校可以设计创新课程、组织创新活动、设置创意角,以及采用启发式教育方法。
小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实践与研究
小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实践与研究导言:在当今社会,创新已经成为了全球发展的核心驱动力。
为了培养具有创新能力的人才,人们开始关注小学阶段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本文将探讨小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实践与研究。
创新能力是指人们在不同领域中独立思考、发现问题并提出解决方案的能力。
小学阶段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关键时期。
培养小学生创新能力,有助于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创造力,增强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思维能力,培养他们成为具有创新思维和创造力的人才。
1. 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是培养创新能力的基础。
教师可以通过丰富多样的教学方式和内容,让学生感受到学习的乐趣和好奇心,激发他们主动探索和创新的欲望。
2. 提供多样化的学习资源学校应该提供多样化的学习资源,包括图书馆、实验室、艺术室等,以满足学生的创新思维和探索需求。
学生可以通过阅读图书、参与实验和创作艺术作品等方式,培养自己的创新能力。
3. 提供合作学习的机会合作学习是培养创新能力的重要途径之一。
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学生可以共同思考和解决问题,激发彼此的创新思维和想象力。
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小组研究项目或团队竞赛,促进学生之间的合作和交流。
4. 培养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培养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是培养创新力的关键。
学校应该鼓励学生主动发现和解决问题,并提供相应的培训和指导。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运用逻辑思维和实践经验,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和推理能力,从而提高他们解决问题的能力。
5. 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创新能力的核心是创造力。
学校应该给予学生足够的自由和空间,鼓励他们独立思考和创造。
教师可以组织创意比赛和创作展示等活动,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
目前,围绕小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研究已经取得了一定的进展。
一方面,研究人员通过实地观察和问卷调查等方式,探索了小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有效方法。
研究人员还开展了一系列的实验研究,评估了不同培养方法对小学生创新能力的影响。
小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研究还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
怎样培养小学生的创新能力
怎样培养小学生的创新能力摘要创新能力是一种综合性能力,主要包括创新精神、创新思维能力和创新个性品质三个方面。
因此,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要开展创新教育,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就必须从这三个方面着手。
关键词语文教学创新教育一、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创新精神也称创新精神,是人们从事创造性活动的愿望与态度,是一种用新的思路、新的方法、新的途径解决问题的意愿。
只有具有这种意愿,才能善于思考问题、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才能也于向书本、向前人、向老师提出质疑,才能具有创新的冲动,才能激发创新意识。
小学生,特别是低年级的学生,他们对一切都充满好奇,善思、多疑、好问,喜欢尝试,对识记汉字、阅读课文、背诵古诗等都很有兴趣。
因此,我们在教学中决不能泯灭学生的好奇心和探究的兴趣,要千方百计地给予保护与激励。
1.运用语文教材的创新因素,培育学生的创新意识教材中的创新因素很多,广泛分布于字、词、句、段及每篇课文中。
小语教材中的每篇课文几乎都有创新性,它们从选材、立意到谋篇布局、遗词造句,都具有鲜明的个性特征,都充满了创新精神。
甚至课文中某个汉字的识记,都很有学问,都有可能诱发创新意识。
因此,教师应善于挖掘、研究和运用这些创新因素,进行创新教育。
2.通过优化教学过程,培育学生的创新意识课堂教学是语文教学的主渠道,因而必须优化教学过程,改进教学方法,使其内容丰富、方法灵活、形式多样,让学生始终处于一种积极的情绪和饱满的状态之中。
二、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创新思维是一种主动性、独特性的思维方式。
在理解和表达问题时,要求有独到的见解,不入云亦云,不说大话、空话、套话、假话,有自己的观察,自己的想象、自己的语言和自己的真实情感。
在思考问题时,要求思路开阔,敢于突破传统定势,善于举一反三,触类旁通。
因此,我们要充分运用语文学科在发展学生创新思维能力方面的特殊功能,凭借课文、紧扣语言、展开想象、推动联想,最终实现创新。
1.发挥语文学科的思维功能,墙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学生的思维能力,一是先天禀赋,二是后天培养,包括幼儿时期的家庭培养以及学龄后的学校培养。
如何培养小学生的创新能力
如何培养小学生的创新能力创新能力在当今社会中变得越来越重要。
培养小学生的创新能力不仅可以帮助他们更好地适应未来的社会,还可以激发他们的潜能,提升学习效果。
本文将探讨如何培养小学生的创新能力。
1. 提供多元化的学习环境为了培养小学生的创新能力,学校和教师应该提供多元化的学习环境,包括不同的学科、艺术、科技等领域的学习机会。
这样可以让学生接触到不同的知识,并激发他们的兴趣和好奇心。
2. 鼓励探索与实践培养创新能力需要学生能够主动探索和实践。
教师应该引导学生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并鼓励他们尝试不同的方法。
同时,学校可以组织一些实践活动,如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等,让学生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际中去。
3. 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创新能力的核心是解决问题的能力。
学校和教师应该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可以通过提出开放性问题、组织讨论、分析案例等方式来训练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 鼓励团队合作创新往往需要合作和团队精神。
学校应该创造合作的机会,让学生在小组活动中学会与他人合作、分享资源和知识。
这样可以培养学生的合作与沟通能力,同时也能激发他们的创新思维。
5. 提供资源支持学校和家庭应该提供丰富的资源来支持学生的创新能力培养。
这包括提供图书馆、实验室、科技设备等学习资源,以及参观、访问、导师指导等实践资源。
资源的提供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探索和实践,从而培养创新能力。
6. 鼓励失败与反思在培养创新能力的过程中,失败是难免的。
学校和教师应该鼓励学生敢于尝试,同时也要教导他们如何面对失败。
学生在失败后应该思考失败的原因,并从中吸取教训。
这样可以培养他们的坚韧性格和创新思维。
7. 赋予学生自主决策的能力培养创新能力需要学生具有自主决策的能力。
学校和教师应该让学生有机会参与决策过程,如选课、课题选择等。
这样可以培养学生的自主性和创造性思维,让他们养成主动思考和行动的习惯。
总之,培养小学生的创新能力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需要学校、教师和家庭共同努力。
如何培养小学生创新能力
如何培养小学生创新能力如何培养小学生创新能力古代中国曾以“四大发明”等众多科技创造闻名于世,对世界文明的发展做出过重大贡献。
今天,面对世界范围内的现代科技革命,教育更应培养青少年学生的科技创新能力。
作为教师,应该转变陈旧的教育观念,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以适应新时代的要求。
一、切实转变教学观念,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苏霍姆林期基说:“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个根深蒂固的需要,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在儿童精神世界里,这种需要特别强烈。
”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是培养创新能力的前提。
美国著名教育家布鲁纳指出“教学生任何科目,绝不是对学生心灵中灌输些固定的知识,而是启发学生去获取知识和组织知识,教师不能把学生教成一个活动的书橱,而是教学生如何思维”。
传统教学重在传授,以教材、教师、课堂为中心,以教代学,教给知识重结论、轻过程,缺少教与学的互动,忽视学生充分的思维过程,使教学过程难以成为创新实践能力的培养过程。
传统教学还具有封闭性,只给学生“鱼”而未授予学生“渔”,缺少师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的机会。
基于以上认识,我变传授式教学为启发式教学,变封闭性教学为开放性教学,给学生创新的空间。
二、建立平等、民-主、和-谐、宽松的师生关系,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在课堂上要建立平等、民-主、和-谐、宽松的新型师生关系,尽量减少教学中太多的规定,包括过多,过于整齐的限制,如一定须举手才能发言等,多鼓励他们提问,辩论,多引导他们动脑,动手实践,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处于一种无拘无束,自由畅达的空间,他们才会尽情的“自由参与”与“自由表达”在课上敢想、敢问、敢动,真正做学习的主人。
一次,我讲了反冲以后,教同学制作水火箭,我介绍同学们用自行车的气门芯给水火箭冲气,马上有学生提出用篮球针,我让学生讨论,那一种好,学生一致同意用篮球针好,这样制作起省力多了。
有这样的环境,学生敢说、敢做,他们的创造能力就能得到发挥。
小学教育论文:浅谈小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小学教育论文:浅谈小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引言小学教育是培养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阶段,而创新能力作为21世纪素质教育的核心之一,对小学生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针对小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进行探讨,分析创新能力的内涵,探索创新教育的途径,最终提出有效的培养小学生创新能力的策略和方法。
一、创新能力的内涵和特点1.1 创新能力的定义创新能力是指个体或团体在实际问题解决中,通过独立思考、灵活运用知识和技能,创造出新的想法、新的方法或新的产品的能力。
它具有独创性、前瞻性和实践性的特点,并且是一种综合性的能力。
1.2 创新能力的特点创新能力的主要特点包括:•独创性:创新能力要求个体或团体能够独立思考,产生具有新颖性的想法和观点。
•前瞻性:创新能力要求个体或团体能够对未来进行预测和设想,提出具有前瞻性的解决方案。
•实践性:创新能力要求个体或团体能够将创新理念转化为实际行动,并取得实际成果。
二、创新教育的重要性和方式2.1 创新教育的重要性创新教育对小学生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培养创造力:创新教育可以激发小学生的创造力,培养他们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培养实践能力:创新教育可以帮助小学生将创新理念转化为实际行动,培养他们的实践能力和动手能力。
•提高综合素质:创新教育注重培养小学生的综合素质,使他们在知识、技能、情感和态度等方面得到全面发展。
2.2 创新教育的方式在小学阶段,创新教育可以通过以下方式来实施:•激发学生的兴趣:教师可以针对小学生的兴趣爱好设计课程内容,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提供实践机会: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参加实践活动,让他们亲身体验创新过程,提高实践能力。
•引导合作学习:教师可以设计合作学习的活动,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和沟通能力。
•鼓励思辨和探究:教师可以提出开放性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思辨和探究,培养他们的批判性思维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三、培养小学生创新能力的策略和方法3.1 培养自信心和积极性培养小学生的创新能力首先要从心理层面入手,鼓励他们自信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并激发他们对新事物的探索和兴趣。
如何培养中小学生的创新能力
如何培养中小学生的创新能力中小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一直是教育界关注的热点话题。
创新能力是指学生在解决问题、完成任务和创造新领域、新领域甚至发明采用新方式和方法的能力。
如何培养中小学生的创新能力,是一个需要全社会共同努力的问题。
一、建立正确的教育观念,注重创新精神的培养家庭和学校是孩子最主要的成长环境,具有重要的文化传承和教育功能。
因此,家长和老师要有正确的教育观念,关注孩子主动学习和创新思维的能力。
既要培养孩子的基础知识储备和技能,也要激发孩子创新的兴趣和潜能,让他们能够主动思考、敢于质疑、大胆尝试。
二、开展创新活动,营造良好的创新氛围创新活动是培养中小学生创新能力的有效手段。
学校可通过开展各种比赛、科技展览、研究课题、创新设计等活动,挖掘学生的优秀创新作品,加强对创新作品的宣传报道,为学生的创新之路打开更广阔的空间。
这样的活动不仅能够激发学生对创新的兴趣和热情,还能够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团队合作能力。
三、灵活多样的学习方式,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热情教育教学方式的变革是培养中小学生创新能力的必要前提。
学校应通过灵活多样的学习方式,让学生更好地服务于创新能力的培养。
如采用项目式学习、探究式学习、情景教学等更贴近生活、更符合学生认知和思维规律的方法。
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掌握知识的同时,能够从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四、引导学生发掘创新资源,妥善运用互联网等工具网络已经成为中小学生最常用的信息获取方式之一。
科学教育家曾说过:“在互联网时代,懂得利用互联网思维去发掘知识和工具,是我们之后学习能力的一个重要指标。
”学校和家庭可以引导学生发掘互联网等工具中优秀的创新资源,激发学生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
努力打造优质的互联网教育资源、学科资源等,通过信息技术的创新应用,开拓创新教育的新空间。
五、教师创新能力和创新意识的提升教师的创新能力和创新意识与学生创新能力的提升密切相关。
教师应当切实提高自身科技创新能力和应用能力,学习了解最新科研成果,不断更新教学内容,扩大创新教育的广度和深度。
小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浅谈小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自有人类历史以来,创新是人们认识世界、发现世界、创造世界的重要手段。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而创新教育已成为素质教育改革的主旋律。
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推行教育教学改革的今天,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成为教育教学的重中之重。
因此,在教育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就成为每一个教师思考的问题。
经过十几年的实践与探索,我有以下几点心得,在此与广大同仁共享。
一、营造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激发学生的创新兴趣心理学告诉我们,处于压力下的思维往往带强迫性,很难具有创新性。
创造能力的生成,需要一个宽松的环境。
教师要善于与学生沟通,了解学生的心理发展规律,特别是根据小学生好玩爱动的特点,做好课外的交流;教师要善于控制自己的情绪,不要把自身的消极情绪带进课堂,要努力把乐观向上的一面展示给学生;教师要理解素质教育的真正内涵,不以成绩论高低,对学生一视同仁,让学生在一个宽松平等的学习环境中充分展示个性和发挥创造力。
在上课之前,教师要与学生做好课前沟通,使学生能有一种轻松愉悦的心态做好上课准备。
例如:在教学数字与编码时我是这样给学生沟通的,我要到一个陌生的场合,应该怎样来介绍自己呢?谁来帮帮我?(生发言)如果我到外省去讲课了,我又该介绍自己呢?(生发言)同学们帮我出了这么多主意,非常感谢!今后我就知道,当介绍自己时一定要按照什么顺序呢?[省--市--区(县)--乡]。
二、开发学生的想象力,为创造能力插上翅膀想象是创造活动中不可缺少的因素,是发展人的创造能力的一个重要方面,是创造力的重要支柱的助推器。
首先,教师要鼓励学生发挥充分想象。
没有想象,人们就不可能预见未来,也不可能有任何创造性的劳动。
因此,想象力的培养就成为培养学生的创造力的前提条件。
其次,教师要及时为学生创造“想象”的机会。
小学生从一个无拘无束的环境突然进入严肃的学校,难免产生压力。
经过长期的校规校纪的教育,他们在思想行为方面也往往不敢“放肆”。
小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实践与研究
小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实践与研究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进步,创新已经成为了21世纪教育的关键词之一。
而小学生作为未来社会的建设者和发展者,其创新能力的培养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针对小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进行实践与研究,希望可以为教育工作者和家长提供一些参考和借鉴。
一、小学生创新能力的重要性小学生是具有强烈好奇心和求知欲的年龄段,正是培养其创新能力的最佳时期。
培养小学生创新能力,可以帮助他们更好地适应未来社会的发展需求,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创新思维,激发创造潜力,为未来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小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方法与途径1. 提供多元化的学习环境多元化的学习环境可以激发小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让他们有更多的机会接触不同的知识和技能。
可以通过丰富多彩的教学内容、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和创新特色的教育活动,营造一个积极向上、富有创造力的学习氛围,激发小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新意识。
2. 注重启发式教学启发式教学是指教师通过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和探索,激发他们的求知欲和思维能力。
在小学生的课堂教学中,老师可以通过提问、引导和激发学生的求知欲,鼓励他们通过观察、探究和实践,找到问题的解决方法,培养他们的创新思维和动手能力。
3. 鼓励小学生参加创新活动学校可以组织各种形式的创新活动,提供丰富多彩的创新课程和实践机会,如科学实验、小发明比赛、艺术创作等,让小学生有更多的机会展现自己的创新才华。
这样不仅可以激发他们的创造潜力,还可以培养他们的合作精神和团队意识。
4. 培养小学生的解决问题能力小学生的创新能力培养也要着重培养他们的解决问题能力。
在学习中,教师可以通过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思维能力和实践能力,帮助他们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
通过学习多种能力,小学生能够更好地适应社会的发展需要,提高未来的就业竞争力。
1. 利用故事激发创新思维2. 科学实验活动的开展在小学生的科学教育中,可以通过举办科学实验活动,让学生自己动手做实验,观察实验现象,找到规律,并进行总结,培养他们的观察力、思维能力和实践能力,激发他们对科学的热爱和学习的兴趣。
浅谈小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数学2013·3在小学教育中,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主要基地是课堂,来源是教学。
小学数学作为一门基础学科,蕴含着丰富的创新因素。
因此数学教学中教师要充分挖掘教材中的思维因素,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发展学生创新能力。
这里,笔者谈谈几点做法。
一、借助实践,诱发创新动手、动脑是培养创新的有效方法。
在课堂中,如果能充分借助于动手操作,让学生主动参与知识的形成过程,不但能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而且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
如在教学“三角形内角和”时,教师放手让学生自己去探索、解决问题。
首先布置学生课前准备钝角三角形、锐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各一个,然后在课堂上让学生动手把三角形的三个角剪下来拼到一起。
在形象具体的操作活动中,学生发现了新知:锐角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直角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钝角三角形的内角和也是180°,从而得出“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这个新的知识点。
教师当即给予充分的肯定。
学生体验到成功的惬意,个个情绪激昂。
这时,教师趁热打铁,出示一道具有挑战性的题目:你能根据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求出四边形的内角和吗?这样在活跃的气氛中再次打开了学生的思维闸门。
有的学生说可以把四边形的四个角剪下来拼到一起;有的学生说可以把四边形沿一条线剪开,得到两个三角形,四边形的内角和就是这两个三角形的内角和,即360°;有的学生在纸上画一个四边形,连接对角线,使之变成两个三角形求出四边形的内角和。
这样,通过大家积极思考,创造性地得出了“任意四边形的内角和是360°”这个知识点。
而且在教师的引导下发挥了学生的创新精神,点燃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火花,诱发了学生的创造意识。
二、突破常规,凸现创新长期以来,数学教师都是依据常规模式给学生讲解知识,把标准的解题方法教给学生。
结果,它使学生过早地形成某些机械的心理定式,造成思维僵化。
学生观摩事物的眼光单一,解题方式单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培养小学生创新能力的方法与途径研究报告[摘要] 本文是培养小学生创新能力的方法与途径的研究报告,本报告主要内容如下:提出了研究的主要内容及作法(一)、学习理论,转变观念,提高教师开展创新教育的自觉性与主动性。
1、坚持教育理论与教育实践相结合。
2、坚持学科课程与活动课程相结合。
3、“两个结合”促进了四个转变。
(二)、构建了创新学习方法与途径的模式。
(1)、目标:培养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
(2)、途径:1、学科课程为主2、活动课程为辅(3)、方法:1、创新地教2、创新地学3、创新地考核、评价(三)、两条途径实施。
1、学科教学主渠道:2、课外活动渠道:3、三套方法重落实。
(1)、创新地教。
(2)、创新地学。
(3)、创新地考核、评价。
(四)、重视环境因素的潜移默化作用。
物质环境和精神环境。
还阐述了实验效果:1、教师理论水平提高,参研能力增强。
2、初步构造了培养小学生创新精神和能力的模式和雏形的课堂教学模式。
3、青年教师队伍得到锻炼,崭露头角。
4、学生的创新思维,创新意识和动脑动手能力得到发展。
5、教师参研水平得到显著提高,成果意识明显增强。
6、资料的收集和建档,锻炼了教师的工作能力。
[关键词] 培养创新能力方法途径一、基本情况:(一)、问题的提出:人类文明的发展史是一部创新的史诗。
创新,不断把人类推向新的黎明。
当21世纪向我们大踏步走来,人类社会进入知识经济时代,如何实施素质教育,培养跨世纪人才,从而提高国民素质,实现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战略目标,是摆在教育工作者面前的一项紧迫任务。
而创新,是知识经济的灵魂,是素质教育的核心。
正如江总书记所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和不竭的动力。
”他要求“全党全社会要高度重视知识创新,人才开发对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重大作用,使科教兴国真正成为全民族的广泛认识和实际行动。
”当今世界,知识经济,网络科技的高速发展,向教育提出了严峻挑战,如何培养创新性人才成了教育的首要任务。
对于基础教育而言,就是要培养中小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创新精神,使其创新能力不断得到提高,为其成为创新性人才打好基础。
本着“教学为中心”原则,如何去优化教学过程,以达到培养小学生的创新精神和能力的目的,这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关键,也是难点。
为此,我们提出了“培养小学生创新的方法与途径研究”。
(二)、实验目的:1、研究小学课堂教学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2、探索教师指导小学生创新学习的方法与途径。
3、探索培养小学生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方法与途径。
(三)、实验对象与周期:实验对象:各学科部分班级语文:1.1 1.3 2.2 3.3 4.4 5.3数学:1.2 2.1 3.2 4.1 5.4其它:音、体、美、社会、英语、劳动、微机、科技等各一个班。
实验周期:两年1999年10月——2001年3月分三个阶段进行:第一阶段:1999年10月——2000年元月,制定研究方案,组建研究队伍,培训研究人员。
第二阶段:2000年2月——2001年12月,实施研究阶段。
第三阶段:2001年元月——2001年3月,结题,报研究成果。
(四)、实验方法:自然实验法。
二、研究的主要内容及作法。
(一)、学习理论,转变观念,提高教师开展创新教育的自觉性与主动性。
要培养小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教师是关键。
因此,树立教师正确的教育观念是首要任务。
实验中,我们坚持了“两个结合”的教育思想和行为导向,使实验具有科学性和实践性。
极大地提高了教师参与实验的自觉性和主动性。
1、坚持教育理论与教育实践相结合。
开展创新教育实验需要正确的教育理论导向。
我们采取请专家学者作专题报告,办讲座,校内培训和走出去学习等方法,进行教育科学理论培训,教师谯,讨论,提高认识,逐步摒弃旧观念,树立起新观念。
在正确理论指导下,将所学理论用于指导教育改革实践。
我们在实践中,制定了“分级研讨,分科推进,点面结合”的实施方案。
首先,在各年级各学科确定实验班的基础上,同时要求其他学科、班级跟着开展,形成“点面结合”局面,每期按学科、年级(或年段)分成三级开展研讨。
(即年级、校级、区级)。
上研究课、说课、评课,开展赛课活动等。
同时,每期按不同学科有重点地推出几节课参加区级研究,请教研员及全区同行观摩、评议。
由于我们坚持了过程研究,使实验的开展扎扎实实,收到明显效果,有效地提高了教师的理论水平和教研能力。
2、坚持学科课程与活动课程相结合。
除在主渠道开展研讨外,我们认为,活动课程也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能力的良好途径。
我们充分利用朝会,班、队会,少先队活动,课外活动等形式开展实验。
使学生创新精神和能力培养的途径多样化,多渠道地全方位进行,收到良好效果。
3、“两个结合”促进了四个转变。
一是教育观念的转变。
认识到素质教育的重要意义,旧的教学方法培养不出21世纪需要的人才,必须彻底进行改革;二是师生观的转变。
师生不瑞是对立而是平等的朋友关系,教师鼓励学生超越自己,超越教师,对学生在各方面能超越教师而感到欣慰;三是教学方法的转变。
初步达到“四变“:变教师的教为学生主动地学,变知识的传授为学法的渗透,能力的培养,变教师的问为学生的质疑问难,变宣讲式为讨论式。
教师和学生都尝到了创新地教与创新地学的甜头;四是检测方法手段的转变。
不再依靠一张试卷羊定学生成绩好坏,在各学科采用多种方法,多种方式,多渠道检测学生装对知识的掌握以及能力获得的程度。
(二)、构建了创新学习方法与途径的模式。
培养费小学生创新能力作为实验因素,包括了四个体系,即目标体系,内容体系,方法体系,环境体系。
通过实验的深入开展,我们摸索出培养小学生创新精神与创新能力的初步模式。
即一个目标,两条途径,三种方法。
(1)、目标:培养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
(2)、途径:1、学科课程为主2、活动课程为辅(3)、方法:1、创新地教2、创新地学3、创新地考核、评价首先,目标体系包含了创新意识,精神能力和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两个方面。
即通过从小对学生进行创新意识、精神以及创新能力的培养,从而达到使学生能主动地学,创新地学,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的最终目的。
其次,该模式体现了学科主渠道与活动课渗透的有机结合。
在学科课程这一主渠道中去挖掘寻找培养创新意识与能力的结合点,让学生在主渠道中得到充分的训练和培养,再埔以丰富多彩的活动课程中的创新精神和能力的培养。
条途径相辅相成,相得益彰,殊途同归,为学生创新精神和能力的培养开辟了一个广阔的空间。
再次,该模式在探索培养学生创新精神与能力的方法中体现了教师创新地教,学生创新地学,以及创新性地考评三方面的有机结合,没有教师创新地教,就不可能有学生创新地去学习;而没有以创新性地考核和评价学生为正确导向,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就会偏离目标,而失去价值,也无法达到最终目的。
(三)、两条途径实施。
1、学科教学主渠道:课堂教学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主要渠道。
教学过程中,我们着重强调“五性”:教学目标的准确性,教学氛围的民主性,教学过程的自主性,教学方法的衫性以及教学手段的多样性)。
坚持“两全”“三为主”的教学原则:(面向全体,全面提高,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训练为主线)。
课堂上激励学生大胆思考,敢于质疑,善于提问,动手动脑,培养学生学会分析,学会合作,勇于创新的能力。
2、课外活动渠道:在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中,我们以学生自主活动为主线,优化活动过程,让学生自己动脉,自己动手,自己设计,自己组织,自己管理,在活动中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
这些活动包括:独立自主的班队活动,动脑动手的科技节活动,展示才干的大型义卖活动,激励创新的体育大课间活动,培养能力的小喇叭播音活动,充满竞争的竞选活动,以及各个节日的庆祝活动,各级各类的参赛活动等。
在迎接全国德育年会在我区召开所准备的全校各班的班队活动中,要求整个过程由学生自主参与。
从班会主题,内容的认定,列查资料,编节目,写串词,最后由学生组织主持,充分锻炼了学生的自主能力,培养了创新意识。
在大型义卖活动中,学生编写海报张贴,准备义卖内容,练习当营业员的吆喝,给各班的摊位取上一个即响亮又新颖的名称,买卖过程中的竞争……,无不体现出学生的聪明才智和创新能力。
我校是本区开展体育大课间活动实验的首批试点校。
在实验中,从自编操的编排到音乐的选择,从学生轮流领操到八分钟自由活动的开展,都充分发挥了学生的小主人精神,让他们充分表现自我,使身心得以充分放松。
在多次接待全国、市区来宾时,我校的大课间活动受到充分肯定和赞扬。
在一年一度的科技节中,全校学生积极参与,围绕小发明、小创造,自己设计,动脑动手制作有创新的作品参加展评。
培养了学生从小爱科学,学科学,从小参与科技创作的志趣和能力。
3、三套方法重落实。
实验中,我们充分利用课堂主阵地,组织教师认真钻研教材,结合双基挖掘教材中潜在的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因素,根据不同学科和内容找准结合点进行有机渗透,以达到激励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能力的目的。
(1)、创新地教。
教师“创新地教”是学生“创新地学”的重要前提。
它要求教师要关于把新的教学观贯彻到教学实践中,运用创新性教学原则和方法,启迪学生动脑动手,主动探索,使教学过程成为学生创新能力不断发展的过程。
首先,我们要求教师从备课入手,对旧的备课形式和方法进行一次改革探索。
教师在吃透教材,找准结合点后,根据教学目的和内容,重难点等将教案分成“三块”(教师、学生、旁批),分别写出师生的活动过程,尤其突出学生学习过程,在体现创新思维训练的地方加上批注。
一句话,将教案备成学案。
在教学中,教师依照“导趣、导疑、导思、导创”的模式,注重课前激趣,引导大胆质疑,鼓励积极思考,启发挖掘创新。
重视教给学生学习方法,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在平等和谐的氛围中,最大限度地调动起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培养了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如在《可爱的草塘》教学中,廖英老师用充满童趣的语言,配上如诗的画面,很多快将学生带入陌生而又充满诱惑力的北大茺。
在教师启发下,学生提出了许多问题,通过热烈的讨论,学生既学到了新知,又了解并爱上了草塘,更为草塘的未来描绘了一幅美丽的前景;既受到了美的熏陶,更插上了想象的翅膀。
创新能力得到发展。
该课因此获区阅读赛课一等奖。
邓倩老师在教《圆的认识》一课中,设计了用动物骑车比赛场面引入,使学生在充满童趣中初步感知圆的概念。
在《面积和面积单位》教学中,她采用了故事情景激趣,导疑,然后让学生分组讨论,观察,动手比较,用摆一摆等方式逐步使问题在学生的自主学习,合作学习中得到解决。
学生尝到了自主学习的乐趣。
该课参加了“全国创新学习”赛课获一等奖。
社会课教师龙雪在《南极和北极》教学中,设计了以少年科考探险队赴南北极探险的形式,激励学生主动去探索大自然的奥秘,并分为红、黄两队开展竞赛,使学生整堂课处于高度兴奋中,既丰富了知识,又激起了探索奥秘的好厅必和创新的欲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