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体沉降观测方案.doc
主体结构沉降观测测量施工方案
![主体结构沉降观测测量施工方案](https://img.taocdn.com/s3/m/93dc899a77eeaeaad1f34693daef5ef7ba0d123b.png)
主体结构沉降观测测量施工方案主体结构沉降观测测量施工方案是针对建筑工程主体结构在施工过程中可能发生的沉降现象进行监测和测量的方案。
通过对主体结构沉降进行实时监测和测量,可以及时了解施工过程中主体结构的变形情况,避免潜在的安全隐患,保证建筑的安全和稳定性。
下面是一个主体结构沉降观测测量施工方案的示例:一、观测点的布置1.根据工程的特点和主体结构的形状、结构特点等因素,确定观测点的布置方案。
观测点应覆盖主体结构的关键部位,如基础、柱子、梁等,以全面观测主体结构的沉降情况。
2.观测点的数量和位置应根据工程规模和重要性进行合理的确定。
通常情况下,观测点的间距应根据主体结构的尺寸和变形情况来决定,一般为5米-10米。
3.观测点的布置应均匀分布在主体结构的不同位置,以减小观测误差。
同时,观测点的布置应考虑到后续施工过程中可能会有的临时结构和荷载情况,避免对观测结果的干扰。
二、观测设备和仪器的选择1.主体结构沉降观测需要选择高精度的测量仪器和设备。
常用的观测仪器包括测距仪、测角仪、水准仪等。
2.观测设备和仪器应具备稳定的性能和高精度的测量精度,以确保观测结果的准确和可靠。
3.在选择仪器和设备时,还应考虑到工地环境的复杂性和恶劣性,选择具有防尘、防水、抗干扰等功能的仪器和设备。
三、观测方法和频次1.观测方法主要包括常规水准测量、全站仪测量、高斯仪测量等,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观测方法。
2.观测的频次应根据施工进度、主体结构变形情况等因素来决定。
一般来说,可以根据施工周期或者变形速率来决定观测频次。
3.观测数据应及时处理和分析,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观测数据应进行合理的统计和分析,以便及时调整施工措施,避免沉降过大或过快导致的安全隐患。
四、数据处理和分析1.观测数据应进行及时处理和分析,以得到可靠的沉降数据和趋势。
2.数据处理主要包括数据的清洗、筛选和校正等步骤,以消除人为误差和其他干扰因素,得到准确的观测数据。
基坑主体沉降观测施工方案[详细](11页)
![基坑主体沉降观测施工方案[详细](11页)](https://img.taocdn.com/s3/m/838f030376a20029bd642dda.png)
沉降观测方案审核:XXX项目负责:XXX编写:XXX校对:XXX目录一、工程概况 (1)二、观测任务与目的 (1)三、观测依据 (1)四、观测方案 (2)4.1方案概述 (2)4.2高程基准 (2)4.3高程控制网的布设 (2)4.4沉降观测点的布设 (2)4.5沉降点的观测 (4)五、观测精度 (4)5.1 其他要求 (4)5.2 内业精度评定与数据处理 (5)5.3质量控制与检查验收 (7)六、观测周期及判定标准 (7)6.1沉降观测周期 (7)6.2建筑在稳定阶段的安全性标准 (7)七、资源配备计划 (8)7.1 组织机构 (8)7.2 各职能人员的责任范围 (8)八、质量管理体系与措施 (8)九、上交成果资料 (9)一、工程概况本工程位于XX市XX镇,北至XX村;西至XX村;南至XX村;东至XX村;占地386亩(257468.13平方米)。
项目由情景洋房、电梯洋房、商业、17层高层组成,对应的基础形式分别如下:a、四层情景洋房,位于原土区时为独立基础,地基基础设计等级为丙级,位于回填区时调整为筏板基础,地基基础设计等级为甲级;b、6层和7层电梯洋房,均为筏板基础,位于回填土区时,基底以下可能增加CFG桩基,最终以施工图为准,地基基础设计等级为甲级;c、商业,位于原土区时为独立基础,位于回填区时调整为筏板基础,地基基础设计等级为甲级;d、17层高层,均位于原土区,采用CFG桩+筏板基础,地基基础设计等级为乙级。
其中,位于回填区的楼号为商业6#、7层和10层电梯洋房140#-143#、146-152#、155#-156#、3层情景洋房157-163#。
以上所有信息若与正式施工图不一致时,则以正式施工图为准。
二、观测任务与目的本工程的主要任务是对郑州恒大山水城四区进行沉降观测,观测时间为3年,共有建筑物52栋,处于深厚回填区的建筑物周围同时布设建筑场地沉降观测点,通过对建筑物及其周边场地的沉降观测,真实的反映建筑物在建设使用过程中的沉降变化情况,根据规范要求判定建筑物在建设及使用过程中的稳定性。
建筑主体沉降观测方案
![建筑主体沉降观测方案](https://img.taocdn.com/s3/m/e1ebb9820d22590102020740be1e650e53eacf7d.png)
建筑主体沉降观测方案建筑主体沉降观测方案一、观测目的:建筑主体沉降观测旨在监测建筑物在使用过程中可能发生的沉降变形情况,以确保建筑物的结构稳定性和安全性。
二、观测内容:1.观测建筑主体的竖向沉降变形;2.观测建筑主体的水平位移变形;3.观测建筑主体的倾斜变形。
三、观测对象:本观测方案适用于建筑主体的沉降观测,包括建筑主体的框架结构、基础、承重墙等关键组成部分。
四、观测方法:1.测量仪器的选择:使用高精度的全站仪或测量仪器,确保观测数据的准确性。
2.测点布设:根据建筑主体的结构特点,合理布设监测测点。
测点应覆盖建筑主体的关键结构部位,包括建筑主体的四个角点、房间墙角等关键部位。
3.测点的固定:测点应固定牢固,确保测点位置的稳定性。
可以使用混凝土固定点或者钉子固定点的方式进行固定。
4.观测频率:根据建筑物的使用情况和要求,确定观测的频率。
一般情况下,可以每季度进行观测,以及在重大活动或事件发生后进行特定时段的观测。
5.数据的处理:将观测得到的数据进行整理和分析,计算建筑主体的沉降变形情况,并与设计要求进行对比和评估。
五、观测结果的评价:1.观测数据的分析:根据观测数据的变化趋势和数值大小,分析建筑主体的沉降变形情况,判断是否超过设计要求。
2.评估结果的呈现:将观测结果以报告的形式呈现,包括建筑主体各部位的沉降变形数据、变化趋势分析以及评估结论等。
六、观测方案优化:1.根据观测结果的评价,可以调整观测点的布设位置,增加观测点的数量或调整观测频率,以更加准确地监测沉降情况。
2.建议对观测方案进行定期评估和优化,以适应建筑物变形特点和使用情况的变化。
以上为建筑主体沉降观测方案的基本内容。
在实际工程中,应根据具体建筑物的特点和要求进行调整和补充,以确保观测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主体建筑沉降观测方案
![主体建筑沉降观测方案](https://img.taocdn.com/s3/m/6edec599cf2f0066f5335a8102d276a20129604c.png)
主体建筑沉降观测方案主体建筑沉降观测是指对建筑物进行定期或不定期的沉降监测,以了解建筑物是否存在沉降现象及其情况的一种方法。
沉降观测方案的编写十分重要,下面我将为大家详细介绍主体建筑沉降观测方案的编写内容。
1. 观测目的和内容首先,需要明确观测的目的和内容。
观测目的通常包括了解建筑物的沉降情况、监测建筑物的变形及沉降速率、评估建筑物的安全性等。
观测内容主要包括建筑物的变形量、沉降速率、沉降点位选择等。
2. 观测方法和设备其次,需要确定观测方法和设备。
观测方法通常包括总站法、子站法、经纬仪法等。
观测设备包括各类高精度测量仪器,如变形仪、水准仪、经纬仪等。
3. 观测时间和频次明确观测的时间和频次。
建议在主体建筑施工前、施工中和施工后三个阶段进行观测,观测频次可以根据具体情况适当调整。
4. 观测点位选择和布设在选择观测点位时,应该考虑到建筑物的结构和施工工艺,尽可能选择具有代表性的点位。
观测点位应该分布均匀,避免单一点位集中在一个区域。
观测点应该远离可能引起沉降的地质灾害区域,避免干扰。
5. 数据处理和分析观测数据的处理和分析是沉降观测方案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
观测数据应该进行质量控制,检查数据的准确性和完整性。
处理方法包括数据平差、回归分析、搭模拟等。
观测数据的分析应该全面客观,可以与预测模型进行对比,从而更好地评估建筑物的沉降情况和趋势。
6. 结果评价和报告编写根据观测数据的处理和分析结果,对主体建筑的沉降情况进行评价。
评价结果可以用于建筑物的安全评估,进一步决定是否需要采取相应的补充沉降措施。
最后,根据观测数据和评价结果编写观测报告,详细描述观测过程、数据处理方法、结果评价等内容。
以上是主体建筑沉降观测方案的编写内容。
通过制定并执行观测方案,可以及时了解建筑物的沉降情况,保证建筑物的安全性,并在发现异常情况时及时采取相应的措施。
主体沉降观测方案26118
![主体沉降观测方案26118](https://img.taocdn.com/s3/m/1cc5ea4e2f3f5727a5e9856a561252d380eb20a7.png)
“主体沉降观测”技术设计方案“东汽住房”建筑物沉降观测技术设计方案总工:审核人:工程技术负责人:目录一、工程简介0二、观测内容1三、执行的规范依据1四、主要技术要求1五、具体施测程序及步骤5六、观测工作结束后,提交的成果6一、工程简介“龙华新居工程二期"项目由四川省天拓建筑设计有限责任公司开发。
根据业主及有关规范要求,需对该项目1#—8#建筑物进行沉降观测,以便了解地基的承载力是否达到设计要求,确保建筑物的安全,同时也为建筑质量的评定提供客观评判依据。
二、观测内容“龙华新居工程二期”1#至8#建筑物沉降观测.三、执行的规范依据①、四川省地方标准《成都地区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DB51/T5026-2001;②、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建筑变形测量规程》JGJ8-2007.③、本工程技术设计方案四、主要技术要求1、仪器设备、人员素质的要求根据沉降观测精度要求高的特点,为能精确地反映出建构筑物在不断加荷作下的沉降情况,一般规定测量的误差应小于变形值的1/10—1/20,为此要求沉降观测应使用精密水准仪(S05级),水准尺也应使用受环境及温差变化影响小的高精度因瓦合金水准尺。
人员素质的要求,必须接受专业学习及技能培训,熟练掌握仪器的操作规程,熟悉测量理论能针对不同工程特点、具体情况采用不同的观测方法及观测程序,对实施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能够会分析原因并正确的运用误差理论进行平差计算,做到按时、快速、精确地完成每次观测任务2、观测时间的要求建构筑物的沉降观测对时间有严格的限制条件,特别是首次观测必须按时进行,否则沉降观测得不到原始数据,而是整个观测得不到完整的观测意义。
其他各阶段的复测,根据工程进展情况必须定时进行,不得漏测或补测.只有这样,才能得到准确的沉降情况或规律。
相邻的两次时间间隔称为一个观测周期,一般高层建筑物的沉降观测按一定的时间段为一观测周期(如:次/15天)或按建筑物的荷载增加情况分别进行观测(每增加1—3层观测一个周期)。
(完整版)主体沉降观测方案
![(完整版)主体沉降观测方案](https://img.taocdn.com/s3/m/568abc39f90f76c660371a2c.png)
目录一、工程概况 (2)1、工程概况 (2)2、编制依据 (2)3、工程沉降观测施工安排 (2)二、沉降观测 (3)1、沉降水准点布设 (3)2、观测点的布置和要求 (3)3、沉降点的形式与埋设 (4)4、沉降观测的方法和一般规定 (4)三、沉降观测的经验 (5)1、沉降观测的基本要求 (6)2、具体施测程序及步骤 (8)3、两个应该值得注意的问题 (10)一、工程概况1、工程概况(1)工程名称:保利中景花园(2)建设单位:保利韶关房地产有限公司(3)设计单位:广东省重工建筑设计院有限公司(4)勘察单位:广东省重工建筑设计院有限公司(5)监理单位:广州宏达工程顾问有限公司(6)施工单位:广州富利建筑安装工程有限公司(7)建设地点:韶关市武江区七号地(8)建设面积:177054 平方米(9)建筑形式:1 栋、10 栋楼地上18 层(首层层高4.5 米,二至十八层层高2.9 米);2 栋—5 栋楼地上33 层(首层5.5 米,二至三十三层层高2.9 米);6 栋—9 栋楼地上34 层(所有楼层层高均为2.9 米);商铺一层(层高5.6 米)。
地下部分为整体地下室一层(层高为5.25 米)。
结构设计基准期为50年,结构设计使用年限为50 年,建筑耐火等级为二级。
2、编制依据1)《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022)《工程测量规范》GB 50026-20073)《建筑变形测量规范》JGJ8 —20074)保利中景花园施工图纸3、工程沉降观测施工安排测量人员的确定、观测点的布置、沉降测量及记录、沉降观测测量报告的编制等沉降观测相关工作,全权委托韶关市工程质量安全监督站测绘组进行操作。
二、沉降观测1、沉降水准点的布设:(1)、建筑物沉降观测是根据建筑物附近的水准点进行的,所以这些水准点必须坚固稳定。
为了对水准点进行相互校核,防止其本身产生变化,水准点的数目不少于3 个,以组成水准网。
对水准点要定期进行高程检测,以保证沉降观测成果的正确性。
主体工程沉降观测技术方案
![主体工程沉降观测技术方案](https://img.taocdn.com/s3/m/05bb817b3868011ca300a6c30c2259010202f385.png)
主体工程沉降观测技术方案一、引言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速,大型主体工程建设在城市中的发展变得愈发频繁。
在主体工程建设过程中,对地基和基础进行沉降观测是非常重要的一环。
主体工程的稳定性和安全性直接影响到城市的发展和居民的生活。
因此,如何对主体工程的沉降进行准确的观测和监测成为一项重要的工作。
本文将从沉降观测技术的原理和应用、观测方法选择、观测数据处理等方面进行详细的阐述,旨在为主体工程沉降观测技术提供一种可行的方案。
二、沉降观测技术原理和应用沉降观测技术是通过一系列的观测测量手段来对主体工程的沉降情况进行监测和评估的一种技术方法。
沉降观测技术的原理主要是通过测定测点在垂直方向上的位移变化来反映土地沉降的情况。
沉降观测技术主要应用于以下几个方面:1. 对新建主体工程进行沉降监测,以评估其地基和基础的稳定性,确保建筑物的安全性。
2. 对周边区域的地基沉降情况进行监测,以评估新建主体工程对周边区域的影响,避免相邻建筑物的倾斜和损坏。
3. 对旧建筑和历史遗迹进行沉降监测,以保护历史文化遗产,避免因地基沉降而引起的破坏。
4. 对地铁、桥梁、隧道等交通设施进行沉降监测,以评估其对周边环境的影响,确保交通设施的安全性。
三、观测方法选择在进行主体工程沉降观测时,需要选择合适的观测方法和设备。
常见的沉降观测方法包括:1. 重力式沉降观测法重力式沉降观测法是一种常用的沉降观测方法。
该方法利用重力仪器来测定测点的垂直位移变化,从而反映土地沉降的情况。
重力式沉降观测法的优点是设备简单、测量精度高,适用于对地下结构的沉降监测。
2. GPS沉降观测法GPS沉降观测法是利用全球定位系统(GPS)来进行沉降观测的一种方法。
通过在地表设置GPS观测点,利用GPS接收机实时监测测点的位置变化,从而得到地表沉降情况。
GPS 沉降观测法的优点是测量范围广,精度高,适用于大范围地表沉降监测。
3. 水准测量法水准测量法是通过水准仪器来测定测点的高程变化,从而反映土地沉降的情况。
沉降观测方案及措施
![沉降观测方案及措施](https://img.taocdn.com/s3/m/f42497230a4e767f5acfa1c7aa00b52acfc79cce.png)
沉降观测方案及措施
建立房屋沉降点设置监理审批制,在确立设置点方案和沉降方案观测时报监理确定,按现场进行沉降点观测时由监理共同工作。
(一)沉降观测水准点的埋设
沉降观测点埋设位置:房屋四角转角处以及中间每隔10〜20m的轴线上。
水准点:不少于2个,设置在建筑物30〜80m稳定、可靠的上层内;或沉降己稳定的建筑物上,严格国家标准执行。
(二)沉降观测点的埋设
沉降观测点埋设应符合和设计规定要求,所有沉降观测点埋设完后,及时将观测点保护起来,以免在施工中将观测点损坏而影响观测的准确性。
(三)观测方案及技术要求
1.沉降观测按国家一、二等水准测量规范规定的二等水准测量
要求作业。
观测仪器采用S3精密水准仪,配合因瓦尺作业。
采用相同观测路线和观测方法,使用同一仪器和设备,并要固定观测人员、在基本相同的环境和条件工作。
2.观测要求:第一次沉降在观测点安设稳定后及时进行,在主体结构施工期间,每做二层楼观测一次,主体结构验收以后,砌内外填充墙时,每三层做一次,竣工后,第一年测4次,第二年测二次,
第三年测一次,直至稳定为止。
沉降观测方案
![沉降观测方案](https://img.taocdn.com/s3/m/eeca92fc9fc3d5bbfd0a79563c1ec5da51e2d658.png)
沉降观测方案沉降观测方案一、引言沉降是指地面或建筑物由于地下开挖、基础施工等原因而发生的下沉现象。
沉降观测是工程监测中的重要环节,能够帮助工程师了解地下开挖对周围土壤和建筑物的影响,并采取相应的措施以确保工程的安全性和稳定性。
本方案旨在制定一套沉降观测方案,以确保观测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二、观测目标1. 监测地面沉降的变化情况;2. 监测建筑物的沉降情况;3. 分析沉降引起的工程结构变形和破坏程度;4. 提供相关数据供工程监理部门和设计单位参考。
三、观测内容1. 地面沉降观测地面沉降观测是通过在观测点上安装沉降标志物,并定期测量标志物的变化来监测地面沉降情况。
观测点的选择应覆盖工程施工的区域,同时考虑周围建筑物等因素。
观测周期为每月一次,在每次观测中应保持相同的观测时间和观测条件。
观测数据应记录并保存在观测日志中。
2. 建筑物沉降观测建筑物沉降观测是通过在建筑物主体结构上安装沉降标志物,并定期测量标志物的变化来监测建筑物的沉降情况。
观测点的选择应覆盖建筑物主体结构,以及与施工相关的区域。
观测周期为每周一次,在每次观测中应保持相同的观测时间和观测条件。
观测数据应记录并保存在观测日志中。
3. 工程结构变形观测工程结构变形观测是通过在关键部位安装变形测量仪器,测量和记录变形数据,以判断沉降所引起的工程结构变形情况。
观测点的选择应根据工程结构的特点和施工方法来确定。
观测周期为每周一次,在每次观测中应保持相同的观测时间和观测条件。
观测数据应记录并保存在观测日志中。
四、安全措施1. 在进行地面沉降观测时,要确保相关人员的安全。
观测点周围应设置警示标志,并确保观测点不会对交通和行人造成危险。
2. 在进行建筑物沉降观测时,要确保观测点的安全。
观测点周围应设置警示标志,并采取防护措施,以防观测点的标志物受到破坏。
3. 在进行工程结构变形观测时,要确保测量仪器的安全。
观测点周围应设置警示标志,并采取防护措施,以防测量仪器受到破坏。
沉降观测施工方案 Microsoft Word 文档
![沉降观测施工方案 Microsoft Word 文档](https://img.taocdn.com/s3/m/c200f05d6d175f0e7cd184254b35eefdc8d31588.png)
沉降观测施工方案一、引言沉降观测是工程建设中的重要环节,通过对工程施工及运行过程中地基沉降变形的监测,可以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相应的措施,以确保工程的安全运行。
本文将针对沉降观测的施工方案进行详细探讨。
二、施工前准备1. 测点设置在进行沉降观测前,需要合理设置观测测点,测点的选取应考虑到工程的重要部位、地基状况以及可能出现沉降的区域。
测点设置应满足工程实际需求,具有代表性和可操作性。
2. 仪器校准在开始观测前,需要对使用的仪器进行校准,确保测量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三、观测方法1. 采用全站仪观测沉降观测常采用全站仪进行测量,全站仪可以实现高精度的水平、垂直测量,同时具有数据记录和实时监测功能。
2. 定期观测沉降观测应定期进行,通常可以选择每周、每月或每季度进行一次观测,以监测沉降变形的趋势和速率。
四、数据处理1. 数据录入观测得到的数据应及时录入计算机中,以便进行后续的数据处理和分析。
2. 数据分析对观测数据进行分析,可以采用数学模型等方法,评估地基沉降变形的情况,为工程安全运行提供参考依据。
五、结果展示1. 数据报告根据观测数据和分析结果,编制详细的数据报告,将沉降观测的情况及时反馈给相关工程人员。
2. 常规汇总定期对观测结果进行汇总分析,形成常规的沉降观测报告,以便于工程管理和决策。
六、总结与建议通过科学合理的沉降观测施工方案,可以及时监测地基沉降变形情况,保障工程的安全运行。
建议在实际工程中,根据具体情况细化施工方案,并不断优化观测方法,提高观测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以上是沉降观测施工方案的主要内容,希望能为相关工程人员提供一定参考。
浅谈主体建筑物沉降观测技术方案
![浅谈主体建筑物沉降观测技术方案](https://img.taocdn.com/s3/m/104eec31a7c30c22590102020740be1e650eccd2.png)
浅谈主体建筑物沉降观测技术方案主体建筑物沉降观测是保证建筑物结构安全、减少结构病害的关键技术之一。
本文将从技术方案的选择、观测方法、数据处理与分析等方面进行探讨。
1. 技术方案的选择主体建筑物沉降观测的技术方案有两种:传统沉降观测和激光扫描测量。
传统沉降观测通常采用水准仪或全站仪进行测量,需要在建筑物四周或内部测量点固定基准点,并通过多次测量和比对得出沉降数据。
激光扫描测量则可以在较短时间内完成大范围的观测,并能够产生建筑物实际形态的三维模型。
两种技术方案各有优缺点,选择时应结合实际情况进行考虑。
2. 观测方法无论是传统沉降观测还是激光扫描测量,观测方法的制定都需要根据建筑物的结构特点、观测点的数量和位置、观测时间等进行综合考虑。
对于传统沉降观测,观测点应设置在建筑物不同部位,且需要遍布建筑物周边。
观测时间应根据建筑物的使用情况和施工进度进行设置。
对于激光扫描测量,需要绘制建筑物的三维模型并将其作为观测基准,通过多次扫描得到不同时期建筑物的三维模型,然后通过比对得出沉降数据。
3. 数据处理与分析观测到的数据应及时进行处理和分析,以便及时发现沉降异常情况并进行相应的处理。
首先需要对原始数据进行质检,排除误差点和异常数据。
然后将数据进行平差处理,得出总体沉降量和局部沉降量。
随着观测时间的增长,需要对数据进行趋势分析和超限判断,以判断沉降是否超出正常情况,并及时采取措施。
综上所述,主体建筑物沉降观测技术方案是保证建筑物结构安全和减少结构病害的关键技术之一,需要综合考虑建筑物的特点和观测点的数量和位置等因素,及时处理和分析观测数据,以便及时发现沉降异常情况并采取相应的措施。
主体沉降观测方案
![主体沉降观测方案](https://img.taocdn.com/s3/m/a5feb123581b6bd97f19ea3a.png)
主体沉降观测方案一、作业依据1、《建筑变形测量规范》JGJ8—2007;2、《工程测量规范》GB50026—2007;3、《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02;4、《国家一、二等水准测量规范》GB/T12897-2006;5、《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GJ 3-2002;6、珠江新城海心沙绿化改造及地下空间工程结构设计图纸。
二、建筑物主体沉降观测2.1精度及监测仪器选择根据《建筑变形测量规范》JGJ8—2007的变形测量等级划分标准,若工程定为二级建筑变形测量,其沉降观测点测站高差中误差≤±0.5mm。
若工程定为一级建筑变形测量,其沉降观测点测站高差中误差≤±0.15mm。
拟投入本项目的监测仪器见下表拟投入本项目的监测仪器一览表表1序号测试元件、仪器单位产地监测精度检定/校准机构1 DNA03数字式精密电子水准仪(配铟钢条码尺2个)2套瑞士±0.3mm/km华南国家计量测试中心广东省计量科学研究院2.2、作业方法及技术要求现场采用DNA03精密电子水准仪配合铟钢条码尺按变形测量等级一级的技术要求进行施测。
观测线路组成闭合环。
野外作业应遵守“三固定”的原则,并严格按照规范规定的技术要求进行。
①、水准环线闭合差≤0.3n mm;n—测站数;②、视线长度≤30m;③、视线高度≥0.5m;④、前后视距较差≤0.7m;⑤、前后视距累积差≤1.0m;⑥、基本分划与辅助分划读数之差≤0.3mm;⑦、基本分划与辅助分划所测高差较差≤0.5mm。
2.3、点位布置及安装1、首先根据设计图纸布设,考虑现场实际情况及观测条件,在建筑主体周围不受影响的地方布设3~4个深埋式水准基点作为变形监测网高程起算基准点。
水准基点的埋设:在预选好的点位上,先用钻机钻进基岩2米成孔,然后内插镀锌水管并回填混凝土浆。
待混凝土浆固结后,在钢管上端焊圆钢珠并编号做保护井。
2、观测点是固定在待测建筑物上的测量标志,埋设位置应保证监测一段时期内能顺利进行观测,并能正确反映建筑物的沉降情况。
主体沉降观测方案审查
![主体沉降观测方案审查](https://img.taocdn.com/s3/m/9243a51dabea998fcc22bcd126fff705cc175c8e.png)
主体沉降观测方案审查1. 引言本文档旨在对主体沉降观测方案进行审查以确保其符合相关要求和标准。
主体沉降观测是一种重要的地质测量方法,用于监测土地或建筑物的沉降情况。
本文档将对主体沉降观测方案中的关键内容进行审查,包括测量方法、观测点布设、数据处理等方面。
2. 测量方法审查主体沉降观测涉及到多种测量方法,包括水准测量、GNSS定位、位移传感器等。
在审查方案中,需要确定采用的测量方法是否准确、可靠,并能满足观测需求。
下面对常用的测量方法进行简要审查:2.1 水准测量水准测量是常用的测量方法之一,通过测量在地面上不同点的高程差来确定沉降情况。
在审查方案中,需要确定水准测量的精度与误差控制是否符合要求,并是否考虑了气象因素对测量结果的影响。
2.2 GNSS定位GNSS定位是利用卫星导航系统进行定位的方法,可以实现高精度的位置测量。
在审查方案中,需要确认使用的GNSS系统是否能提供足够的精度和可靠性,并是否考虑了多路径效应和信号遮挡等因素对测量精度的影响。
2.3 位移传感器位移传感器可以用于测量土地或建筑物的局部沉降情况。
在审查方案中,需要确定所采用的位移传感器的灵敏度是否足够高、精度是否可靠,并是否考虑了传感器的稳定性和温度对测量结果的影响。
3. 观测点布设审查观测点布设是主体沉降观测中的关键环节之一,它直接影响到测量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在审查方案中,需要对观测点布设提出以下几点审查要求:3.1 观测点密度观测点密度是指在一定区域内观测点的数量。
在审查方案中,需要确定观测点的密度是否符合要求,是否能够全面覆盖被测区域,并是否考虑到不同区域的分布特点。
3.2 观测点位置观测点位置的选择对于主体沉降观测结果的准确性至关重要。
在审查方案中,需要确定观测点的位置选择是否合理,是否考虑到主体结构的不同部位以及可能存在的临近地质特征。
3.3 观测点稳定性观测点的稳定性直接影响到测量结果的可靠性。
在审查方案中,需要确定观测点的稳定性是否得到充分考虑,并采取相应的措施来确保观测点不会受到外界因素的影响。
主体沉降观测方案
![主体沉降观测方案](https://img.taocdn.com/s3/m/76a9efa3c67da26925c52cc58bd63186bceb92da.png)
**项目沉降观测方案编制人:_____________ 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编制日期:**年**月**日目录一、工程概况 (1)二、观测目的 (1)三、观测依据 (1)四、主要技术指标 (1)五、观测范围及项目 (2)六、观测仪器设备及人员 (2)七、观测要求及点位布设 (3)八、观测方法 (5)九、观测频率 (5)十、所需要的配合工作 (6)十一、基准点及观测点平面布置图 (6)十二、安全文明施测 (6)附录A、单位资质概况 (9)附录B、观测单位人员证书 (9)附录C、仪器设备计量校准证书 (9)一、工程概况1、工程名称:**项目2、建设地点:**3、建筑物概况:4、结构使用年限:5、建设单位:**6、设计单位:**二、观测目的沉降观测的主要目的是监测建筑物在施工期间以及后续各个阶段的沉降状态和工作情况,并为建设单位、设计单位和施工单位提供准确可靠的建筑物动态沉降数据,以便在发生不正常现象时,使各方能及时分析原因,采取措施,防止事故发生,确保工程质量安全。
三、观测依据1、《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11)2、《工程测量规范》(GB50026-2007)3、《国家一、二等水准测量规范》(GB/T12897-2006)4、《建筑变形测量规范》(JGJ8-2016)5、设计图纸及相关技术资料四、主要技术指标1、依据《建筑变形测量规范》中规定和设计、施工文件要求,变形观测的观测精度定为二级,即变形观测点的观测精度:沉降观测观测点测站高差中误差为±0.5mm,以二倍中误差作为极限误差。
2、观测网的观测限差表4.1 建筑变形测量的级别、精度指标及其适用范围表4.2 水准测量的仪器型号和标尺的类型表4.3 水准观测的视线长度、前后视距差和视线高(m)注:1在室内作业时,视线高度不受本表的限制;2当采用光学水准仪时,观测要求应满足表中各项要求。
主体沉降观测方案
![主体沉降观测方案](https://img.taocdn.com/s3/m/162416855ebfc77da26925c52cc58bd63086935c.png)
价指标计算等内容。
02
图表展示
报告中应采用图表等形式直观地展示观测数据和成果评价指标,方便读
者理解。
03
结论与建议
根据沉降观测结果,给出主体结构安全状况的评价结论,并提出相应的
处理措施和建议,为工程管理和决策提供依据。同时,也需指出观测中
存在的不足和局限,为后续工作提供改进方向。
05
沉降观测案例分析与实 战演练
沉降观测数据处理方法
01
02
03
数据筛选
对原始观测数据进行筛选 ,排除异常值和误差较大 的数据,保证数据质量。
数据平滑
采用适当的数据平滑技术 对观测数据进行处理,减 小随机误差的影响,提高 数据的可靠性。
数据分析
通过对观测数据的分析, 研究沉降变形特征和规律 ,为主体结构的安全评估 提供依据。
沉降观测成果评价指标
沉降观测的适用范围
• 适用范围:沉降观测适用于各类建筑物、桥梁、隧道、堤坝等土木工程结构物的变形监测。特别是在地基条件较差、荷载 较大或对变形要求较高的工程中,沉降观测显得尤为重要。例如,高层建筑、地铁工程、大坝等均需进行沉降观测。
02
沉降观测技术与方法
传统沉降观测技术
水准测量法
通过水准仪测量地面高程变化, 计算沉降量。这种方法精度较高
设定自动化的数据采集系统,实现实时、连续的数据采集,并 通过网络将数据传输至数据中心进行处理分析。
对观测成果进行定量评价,分析隧道的沉降变形特征,采用数 值模型等方法预测未来沉降趋势。
实战演练:沉降观测现场操作
01
02
03
04
仪器准备
准备相应的沉降观测仪器 ,如电子水准仪、测量标 杆、数据传输设备等,确 保仪器精度符合要求。
主体沉降观测方案
![主体沉降观测方案](https://img.taocdn.com/s3/m/69172c18f111f18583d05ad8.png)
东莞市美盈森一期建设工程三号厂房主体沉降观测技术方案广东省东莞地质工程勘察院2017年01月东莞市美盈森一期建设工程三号厂房主体沉降观测技术方案广东省东莞地质工程勘察院2017年01月东莞市美盈森一期建设工程三号厂房主体沉降观测技术方案一、概述建筑物沉降观测,是测定建筑物本身的沉降量及沉降差,以了解建筑物施工阶段不同时期的沉降情况和基础桩的稳定程度。
为设计和施工部门提供相关的参考数据以便及时采取措施,达到安全施工,杜绝隐患的目的。
本项目位于东莞市桥头镇,高为地上8层。
为检测该项目工程质量、保证该项目主体在施工及营运期间的安全,东莞市美盈森环保科技有限公司委托我公司进行该项目的主体沉降观测。
我公司根据设计单位提供的《东莞市美盈森一期建设工程三号厂房平面布置图》制定本技术方案。
二、沉降观测的技术标准沉降观测执行如下标准:1、《关于对建筑物进行垂直观测和沉降观测的规定》(东建字[1994]0860号);2、《工程测量规范》GB50026-2007;3、《精密工程测量规范》GB/T15314-94;4、《建筑变形测量规程》JGJ 8-2007;5、《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 50007-2002;6、《国家一、二等水准测量规范》GB12897-91;7、《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 50007-2002;三、观测实施1、基准点的设置基准点是检验和直接测定观测点的依据,要求其点位在整个观测过程中保持相对稳定,且设点离建筑物有一定的距离,具体位置根据现场情况确定。
为了便于校核、验证基准点的稳定性,共布置基准点3个。
为确保观测成果的可靠性,在设计标定的3个基准点位置埋设基准点。
编号分别为BM1、BM2、BM3。
埋设前要对埋设场地进行实地核查,了解地下土层条件和地下管线情况,避开施工材料堆场,施工运输道路、水坑及施工机械振动干扰,确保水准基点的稳定。
四、沉降观测点埋设观测点是固定在拟建筑物上的测量标志,埋设位置应保证施工期间和建筑物竣工后一段时期内能顺利,并能正确反映建筑物的沉降情况。
主体沉降观测工程方案设计
![主体沉降观测工程方案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de2e7c9cb8f3f90f76c66137ee06eff9aef84926.png)
主体沉降观测工程方案设计一、工程背景主体沉降观测工程是为了监测建筑主体结构在使用过程中发生的沉降情况,以便及时发现并采取措施进行修复和加固,确保建筑物的安全使用。
在建筑物使用过程中,受地质、地基工程施工质量、建筑物结构设计及施工等因素影响,建筑物主体结构可能会发生沉降变形,严重时甚至会导致建筑物的安全隐患。
因此,对建筑物主体沉降进行长期的、系统的、科学的观测,对保障建筑物的安全使用具有重要意义。
二、观测目的1.及时发现并掌握建筑主体沉降情况,预警建筑物结构安全隐患;2.为沉降变形规律和机理研究提供数据基础;3.对建筑物主体结构沉降变形进行长期趋势分析。
三、观测方法主体沉降观测工程可采用多种方法,包括水准测量、全站仪测量、GNSS测量、测细动力测量等。
水准测量是传统的沉降观测方法,通过测量建筑物各部位的高程变化来判断沉降情况。
全站仪测量可以快速高效地获取建筑物各部位的水平和垂直位移数据。
GNSS测量可以实现对建筑物的实时、动态观测,并具有较高的定位精度。
测细动力测量是一种新兴的沉降观测方法,采用微小位移传感器和数据采集系统,可以实现对建筑物微小位移的高精度观测。
四、观测方案1.观测点布设根据建筑物的结构特点和地质环境,合理布设观测点。
观测点应覆盖建筑物的各个关键部位,可以通过水平、垂直或动态观测方法获取建筑物的位移数据。
2.观测频次根据建筑物的使用状况和观测要求,确定观测频次。
一般情况下,可以采用定期观测和实时监测相结合的方法。
定期观测可以在一定时间间隔内对建筑物进行观测,获取建筑物变形的长期趋势数据;实时监测可以对建筑物的位移变化进行实时观测,及时获得建筑物的沉降情况。
3.观测周期观测周期是指观测的时间范围,根据建筑物的使用年限和观测要求确定观测周期。
通常情况下,可以根据建筑物的使用寿命,确定观测周期,进行长期的观测。
4.数据处理及分析观测数据应及时进行处理和分析,通过数据处理和分析,可以获取建筑物的沉降变形趋势,预警建筑物的安全隐患。
沉降观测技术方案
![沉降观测技术方案](https://img.taocdn.com/s3/m/6fdb95695b8102d276a20029bd64783e08127d46.png)
沉降观测技术方案第1篇沉降观测技术方案一、项目背景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基础设施建设日益增多,土地沉降问题日益凸显。
为确保工程安全、提高工程质量,对工程周边区域进行沉降观测显得尤为重要。
本方案旨在制定一套科学、合理、高效的沉降观测方案,为工程建设提供有力保障。
二、观测目标1. 掌握工程周边区域的沉降状况,为工程建设提供基础数据。
2. 监测工程建设过程中可能引起的沉降变化,评估工程对周边环境的影响。
3. 为工程设计和施工提供依据,确保工程安全、可靠。
三、观测范围及内容1. 观测范围:以工程主体为中心,向外延伸一定距离的区域。
2. 观测内容:a. 地表沉降观测:采用水准仪、全站仪等设备,对观测点进行周期性测量,获取地表高程变化数据。
b. 深层沉降观测:采用分层沉降仪、电测水位仪等设备,对观测井进行周期性测量,获取不同深度土层的沉降数据。
四、观测方法及设备1. 观测方法:a. 地表沉降观测:采用水准测量、全站仪测量等方法。
b. 深层沉降观测:采用分层沉降仪、电测水位仪等方法。
c. 数据处理:采用科学、合理的统计方法,对观测数据进行处理、分析。
2. 观测设备:a. 地表沉降观测:水准仪、全站仪、脚架、测量尺等。
b. 深层沉降观测:分层沉降仪、电测水位仪、测量电缆等。
五、观测周期及频率1. 观测周期:自工程开工之日起至工程竣工之日止。
2. 观测频率:a. 地表沉降观测:一般情况下,每季度至少观测1次;遇特殊情况,如降雨、周边施工等,可适当增加观测频率。
b. 深层沉降观测:一般情况下,每半年至少观测1次;遇特殊情况,可适当增加观测频率。
六、质量控制及成果提交1. 质量控制:a. 严格按照相关规范、标准进行观测,确保观测数据的准确性。
b. 建立观测数据审核制度,对观测数据进行审核、分析,确保数据质量。
c. 定期对观测设备进行检定、校准,确保设备性能稳定。
2. 成果提交:a. 观测数据:以书面形式提交,包括观测日期、观测值、观测点编号等。
基坑主体沉降观测施工方案
![基坑主体沉降观测施工方案](https://img.taocdn.com/s3/m/342e694417fc700abb68a98271fe910ef12dae0a.png)
基坑主体沉降观测施工方案一、沉降观测目的和原理1.沉降观测目的沉降观测的目的是监测基坑主体的沉降情况,及时发现变形情况,以便采取相应的措施,确保工程安全和稳定。
2.沉降观测原理沉降观测通过在基坑主体上设置水平基准点,测量基准点沉降的高差,根据沉降量的变化趋势进行分析和判断。
二、观测设备和工具1.观测设备(1)水平仪:用于测量基准点的沉降高差。
(2)经纬仪:用于确定基准点的坐标位置。
(3)GPS定位仪:用于测量基准点的纵向和横向位移。
2.观测工具(1)量程尺:用于测量沉降点的高差。
(2)水平尺:用于调平水平仪和经纬仪。
三、观测点的选择和设置1.观测点选择观测点应选择在基坑主体的四个角和中心位置处,以全面反映基坑沉降情况。
2.观测点设置(1)确定基准点:在基坑主体中心位置选取一个稳定的基准点,进行固定设置,作为测量的基准。
(2)设置观测点:在基坑主体的四个角和中心位置处,以基准点为参照点,测量其高差,并记录下来。
四、观测方法和流程1.观测前准备(1)确定观测周期:根据工程条件和要求,确定每次观测的时间间隔。
(2)清理观测点:在进行观测前,清理观测点及周围环境,确保观测点的稳定性和可读性。
2.观测方法(1)调平水平仪:在基准点处设置水平仪,通过调平水平仪,保证测量的准确性。
(2)测量高差:使用量程尺在观测点处测量高差,记录下来。
(3)测量坐标位置:使用经纬仪和GPS定位仪,对基准点和观测点进行坐标测量,并记录下来。
3.观测流程(1)每次观测前,先调平水平仪和经纬仪。
(2)开始观测后,先测量基准点的高差,再测量观测点的高差。
(3)记录观测数据,并进行分析和判断。
五、观测数据的处理和分析1.数据处理(1)收集观测数据,并整理记录。
(2)计算观测点的沉降量和变形速率。
2.数据分析(1)根据观测数据分析沉降量和变形速率的变化趋势。
(2)判断是否存在异常情况,并进行相应的处理和措施。
六、观测报告和总结1.观测报告每次观测完成后,编写观测报告,包括观测数据、沉降量和变形速率的分析结果,以及可能存在的问题和建议。
主体沉降观测的大概内容主体沉降观测方案
![主体沉降观测的大概内容主体沉降观测方案](https://img.taocdn.com/s3/m/8dc848564b7302768e9951e79b89680203d86bca.png)
主体沉降观测的大概内容主体沉降观测方案一想起沉降观测,那可真是门大学问。
记得刚开始接触这个领域时,总觉得沉降观测是个挺神秘的东西,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十年的经验让我对这个话题有了更深的理解。
下面,我就来和大家分享一下主体沉降观测方案的大概内容。
咱们得明确沉降观测的目的。
简单来说,就是为了实时监测建筑物的沉降情况,确保工程安全。
那么,具体要怎么做呢?1.观测点的布置观测点的布置可是沉降观测的第一步。
我们要根据建筑物的结构、形状、用途等因素,合理选择观测点。
一般来说,观测点要分布在建筑物的四个角落,以及中间位置。
如果是大型建筑物,还要在楼板、墙体、柱子等关键部位设置观测点。
2.观测设备的选择沉降观测可离不开专业的设备。
目前市场上主要有两种设备:水准仪和全站仪。
水准仪适用于小范围的沉降观测,全站仪则适用于大范围的沉降观测。
选择合适的设备,可是确保观测数据准确性的关键。
3.观测频率的确定观测频率可是沉降观测的核心。
一般来说,观测频率要根据建筑物的施工进度、沉降速度等因素来确定。
施工初期,沉降速度较快,观测频率要相对较高;施工后期,沉降速度减缓,观测频率可以适当降低。
我们要根据实际情况来调整观测频率。
4.观测数据的处理观测数据可是沉降观测的成果。
我们要对观测数据进行整理、分析,得出沉降曲线。
沉降曲线可以直观地反映出建筑物的沉降情况,为我们制定调整措施提供依据。
5.观测成果的应用观测成果的应用可是沉降观测的最终目的。
我们要根据沉降曲线,评估建筑物的沉降状态,对可能出现的问题进行预警。
如果沉降速度超过允许范围,要及时采取措施,确保工程安全。
下面,我来详细介绍一下沉降观测方案的具体内容:一、观测点的布置1.观测点选择(1)建筑物的四个角落;(2)楼板、墙体、柱子等关键部位;(3)建筑物周边的地下管线;(4)建筑物周边的绿化带。
2.观测点布置原则(1)观测点要均匀分布;(2)观测点要便于观测和测量;(3)观测点要避开障碍物;(4)观测点要满足沉降观测的要求。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目录
一、工程概况.................................................................. . (2)
1、工程概
2依据
3安排
二观测
1布设 (3)
2、观测点的布置和要
求 (3)
精心整理
3、沉降点的形式与埋设 (4)
4、沉降观测的方法和一般规定 (4)
三、沉降观测的经验 (5)
1、沉降观测的基本要求 (6)
2、具体施测程序及步骤 (8)
3、两个应该值得注意的问题 (10)
一、工程概况
1、工程概况
(1)工程名称:保利中景花园
(2)建设单位:保利韶关房地产有限公司
(3)设计单位:广东省重工建筑设计院有限公司
(4)勘察单位:广东省重工建筑设计院有限公司
(5)监理单位:广州宏达工程顾问有限公司
(6)施工单位:广州富利建筑安装工程有限公司
(7)建设地点:韶关市武江区七号地
(8)建设面积:177054平方米
(9)建筑形式:1栋、10栋楼地上18层(首层层高4.5米 ,二至十八层层高2.9
米);2栋—5栋楼地上33层(首层5.5米 ,二至三十三层层高2.9米);6栋—9栋楼地上34层(所有楼层层高均为2.9米);商铺一层(层高5.6米)。
地下部分为整体地下室一层(层高为5.25米)。
结构设计基准期为50年 ,结构设计使用年限为50年 ,建筑耐火等级为二级。
2、编制依据
(1)《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02
(2)《工程测量规范》GB50026-2007
(3)《建筑变形测量规范》JGJ8—2007
(4)保利中景花园施工图纸
3、工程沉降观测施工安排
测量人员的确定、观测点的布置、沉降测量及记录、沉降观测测量报告的编制等沉降观测相关工作,全权委托韶关市工程质量安全监督站测绘组进行操作。
二、沉降观测
1、沉降水准点的布设:
(1)、建筑物沉降观测是根据建筑物附近的水准点进行的 ,所以这些水准点必须坚固稳定。
为了对水准点进行相互校核 ,防止其本身产生变化 ,水准点的数目不少于3个 ,以组成水准网。
对水准点要定期进行高程检测 ,以保证沉降观测成果的正确性。
(2)、在布设水准点时要考虑下列因素:
1)、水准点要尽量与观测点接近 ,其距离不应超过100米 ,以保证观测的精度。
2)、水准点要尽量布设在受振区域以外的安全地点 ,以防止受到振动的影响。
3)、为防止水准点受到冻胀的影响 ,水准点的埋设深度至少要在冰冻线下0.5米。
(3)、本工程沉降基准点的设置为市测绘院提供的黄海高程点三个 ,用建筑标高±0.000为相对标高换算基准值。
2、观测点的布置和要求:
(1)、观测点的位置和数量 ,应根据基础的构造、荷重以及工程地质和水文地质的情况而定 ,高层建筑物应沿其周围每隔15-30米设一点 ,房角、纵横墙连接处及沉降的两旁均应设置观测点。
(2)、观测点布置合理 ,就可以全面精确的查明沉降情况 ,如观测点的布置不便于测量时 ,测量人员应与设计单位及监理单位负责人研究后确定。
(3)、对观测点的要求如下:
1)、观测点本身应牢固稳定 ,确保点位安全 ,能长期保存。
2)、观测点的上部必须为突出的半球形状或有明显的突出之处 ,与墙身保持一定的距离。
3)、要求保证在点上能垂直置尺和良好的通视条件。
(4)、本工程布置点详见附图。
3、沉降点的形式与埋设:
沉降观测点的形式和设置方法应根据工程性质和施工条件来确定:(1)、购买沉降观测实施专用沉降观测点布置钢筋。
(2)、在主体砼布置点上打孔 ,用植筋胶将钢筋植入。
4、沉降观测的方法和一般规定
(1)、沉降观测的时间和次数 ,要根据工程性质、工程进度、地基土质情况及基础荷重增加情况等确定。
在施工期间沉降观测次数:较大荷重增加前后(每建一层楼)均应进行观测。
(2)、沉降观测工作的要求:沉降观测是一项较长期的统计观测工作 ,为了保证观测成果的正确性 ,应尽可能做到四定:1)、固定人员观测和整理成果;2)、固定使用的水准仪及水准尺;3)、使用固定的水准点;4)、按规定的日期、方法及路线进行观测
(3)、对使用仪器的要求:对于一般精度要求的沉降观测 ,要求仪器的望远镜放大率不得小于24倍 ,气泡灵敏度不得大于15秒/2mm。
(4)、沉降点的首次高程测定:沉降观测点首次观测的高程值(为方便计算 ,可换算成相对高程值)是以后各次测用以进行比较的根据 ,如初测精度不够或存在错误 ,不仅无法补测 ,而且会造成沉降工作中的矛盾现象 ,因此必须提高初测的精度。
(5)、作业中应注意的事项:
1)观测应在成像清晰、稳定时进行。
2)仪器离前、后视水准尺的距离要用皮尺丈量或用视距法测量 ,视距一般不应契过50米 ,前后视距应尽可能相等。
3)前、后视观测量好用同一根水准尺。
4)前视各观测完毕以后 ,应回视后视点 ,最后应闭合于水准点上。
三、沉降观测的经验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 ,物质文明的极大提高及建筑设计施工技术水平的日臻成熟完善 ,同时 ,也因土地资源日渐减少与人口增长之间日益突出的矛盾 ,高层及超高层建(构)筑物越来越多。
为了保证建构筑物的正常使用寿命和建(构)筑物的安全性 ,
并为以后的勘察设计施工提供可靠的资料及相应的沉降参数 ,建(构)筑物沉降观测的必要性和重要性愈加明显。
现行规范也规定 ,高层建筑物、高耸构筑物、重要古建筑物及连续生产设施基础、动力设备基础、滑坡监测等均要进行沉降观测。
特别在高层建筑物施工过程中应用沉降观测加强过程监控 ,指导合理的施工工序 ,预防在施工过程中出现不均匀沉降 ,及时反馈信息为勘察设计施工部门提供详尽的一手资料 ,避免因沉降原因造成建筑物主体结构的破坏或产生影响结构使用功能的裂缝 ,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
根据公司在高层建筑施工过程中沉降观测的应用 ,在此对高层建筑施工过程中沉降观测工作浅谈管窥之见。
1、沉降观测的基本要求:
(1)、仪器设备、人员素质的要求:根据沉降观测精度要求高的特点 ,为能精确地反映出建构筑物在不断加荷作下的沉降情况 ,一般规定测量的误差应小于变形值的1/10——1/20 ,为此要求沉降观测应使用精密水准仪(S1或S05级) ,水准尺也应使用受环境及温差变化影肉小的高精度铟合金水准尺。
在不具备铟合金水准尺的情况下 ,使用一般塔尺尽量使用第一段标尺。
人员素质的要求 ,必须接受专业学习及技能培训 ,熟练掌握仪器的操作规程 ,熟悉测量理论能针对不同工程特点、具体情况采用不同的观测方法及观测程序 ,对实施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能够会分析原因并正确的运用误差理论进行平差计算 ,做到按时、快速、精确地完成每次观测任务。
(2)、观测时间的要求
建构筑物的沉降观测对时间有严格的限制条件,特别是首次观测必须按时进行,否则沉降观测得不到原始数据,而是整个观测得不到完整的观测意义。
其他各阶段的复测,根据工程进展情况必须定时进行,不得漏测或补测。
只有这样,才能得到准确的沉降情况或规律。
相邻的两次时间间隔称为一个观测周期,一般高层建筑物的沉降观测按一定的时间段为一观测周期(如:次/30天)或按建筑物的加荷情况每升高一层(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