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貌和第四纪地质学 第四章 1-风化和重力地貌与堆积物

合集下载

地貌和第四纪地质学第四纪沉积物及其成因

地貌和第四纪地质学第四纪沉积物及其成因

地貌和第四纪地质学第四纪沉积物及其成因第三章第四纪沉积物及其成因1.简述第四纪沉积物的基本特征,并讨论其原因第四纪沉积物的概念:沉积在陆地或水盆地中的松散的矿物质颗粒或有机物质,如砾石、砂、粘土、灰泥、生物残骸等。

多来源于母岩风化产物、火山喷发物、有机物、宇宙物质等。

第四纪沉积物具有一定的空间形态(沉积体),具有一定的成分、结构、构造特征(与一定的沉积环境相联系),一般具有成层性(沉积地层) 第四纪形成的松散岩石一般称之为“堆积物”、“沉积物”、“沉积层”河流:冲积物、冲积层洪流:洪积物、洪积层岩性松散习称“松散堆积物”,也有胶结甚至固结的成因多样岩性岩相变化快同期沉积物可在短距离内发生相变,厚度小而多变(山顶到山脚),划分对比困难,研究难度大厚度差异大不同程度地风化含哺乳动物化石和古人类2.第四纪沉积物成因判定标志有那些,如何应用成因标志沉积学标志岩性、沉积结构、沉积构造、产状、沉积体形状地貌学标志直接地貌标志:根据堆积地貌的形态可以判别堆积物的成因河流--阶地洪流--洪积扇间接地貌标志:利用剥蚀地貌推断其相关沉积物的成因和时代相关沉积物环境标志(1)物理环境标志包括对沉积形成有重要影响的气温、降水、外动力作用类型、强度及其方向、古地磁环境等参数黄土、岩盐、石膏--干旱红土风化壳--温暖、潮湿(2)化学环境标志与沉积物有关的水体、大气、土壤和地下水等的化学成分与区域地球化学性质(3)生物环境标志与沉积物形成有关的指示性动物植物化石和遗迹海相化石淡水化石其他陆相生物化石3.简述砾石的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内容砾性砾径砾向砾态砾石表面特征风化程度研究方法选择层位或地点研究区:1m2为宜分区分块(10×10cm)统计砾向、砾经、表面特征,然后(打碎砾石),研究其岩性和风化程度记录并制图第四纪地质学研究距今二三百万年内第四纪沉积物、生物、气候、地层、构造运动和地壳发展历史规律的学科地貌学研究地表的形态特征、成因、分布和形成发展规律的学科研究对象及学科地表自然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演变历史研究地表环境的重要学科简述第四纪沉积物成因类型分类记两个数字:全新世:1.17万年第四纪:2.588百万年第一章绪论(讲课2学时)第二章地貌学基本概念(讲课6学时)第三章第四纪地质学基本问题(讲课10学时)第四章第四纪主要沉积物与地貌(讲课10学时)第五章新构造与新构造运动(讲课2学时)第四纪生物界特征及其研究意义牙式,植被的垂直分带,古文化,文化层,文化期,石器,文化遗存,植被带平行移动牙式:上下齿类各一半的齿序和齿类数植被的垂直分带在任何一个纬度带,第一带与地面相同,往上分别相当于此带以北的带。

《第四纪地质学与地貌学》课程笔记

《第四纪地质学与地貌学》课程笔记

《第四纪地质学与地貌学》课程笔记第一章:第四纪地质与地貌学概论一、第四纪地质与地貌学基本概念1. 第四纪的定义第四纪是地质历史上最新的一个时期,开始于大约258万年前,一直持续到现在。

这个时期以全球性的气候波动、冰期和间冰期的交替、哺乳动物的快速演化以及人类的出现和文明的发展为特征。

2. 第四纪地质学第四纪地质学是研究第四纪时期地质现象和过程的学科,包括冰川作用、海平面变化、沉积物特征、地壳运动、火山活动等。

3. 第四纪地貌学第四纪地貌学关注的是第四纪期间地表形态的形成、发展和变化,以及这些形态与地质构造、气候、水文和生物过程的相互关系。

二、第四纪地质与地貌学研究意义1. 环境演变研究第四纪地质与地貌学有助于我们理解地球环境在过去数百万年中的演变过程,这对于预测未来环境变化和应对全球气候变化具有重要意义。

2. 资源开发第四纪沉积物中蕴含着丰富的自然资源,如地下水、煤炭、石油、天然气、金属和非金属矿床等。

研究这些资源的分布和形成条件对于资源勘探和开发至关重要。

3. 人类活动第四纪地质与地貌学研究为人类活动提供了背景信息,包括城市规划、灾害防治、农业布局、历史考古等。

三、地貌学的基本知识1. 地貌形态- 侵蚀地貌:由水流、风力、冰川等侵蚀作用形成的地貌,如峡谷、峭壁、峰林。

- 堆积地貌:由沉积物堆积形成的地貌,如沙丘、三角洲、冲积扇。

- 构造地貌:由地壳运动形成的地貌,如褶皱山脉、断层崖。

- 火山地貌:由火山活动形成的地貌,如火山锥、火山口。

- 冰川地貌:由冰川作用形成的地貌,如冰川槽谷、冰斗、角峰。

2. 地貌成因与发展- 内力作用:地壳运动、岩浆活动、地震等地球内部力量导致的地貌变化。

- 外力作用:风化、侵蚀、搬运、沉积等地球外部力量作用下的地貌形成。

- 生物作用:生物活动对地貌形态的影响,如植物根系侵蚀、动物挖掘等。

3. 地貌发育的地带性- 山地地貌:通常分布在板块边缘,如喜马拉雅山脉、安第斯山脉。

地貌学及第四纪地质学-重点题及答案

地貌学及第四纪地质学-重点题及答案

地貌学及第四纪地质学-重点题及答案第一章绪论地貌学是研究地表地貌形态特征、成因、分布和形成发展规律的学科。

第四纪地质学是研究距今二三百万年内第四纪的沉积物、生物、气候、地层、构造运动和地壳发展历史规律的学科。

第四纪沉积物是指沉积在陆地或海洋中的松散的矿物质颗粒与有机物质。

第四纪沉积物的特征包括松散性、可移动性、岩相变化快、成因多样、不同程度地风化和哺乳动物化石丰富并特含古人类化石。

地质作用的结果是削高和补低。

判断沉积物成因类型的标志包括沉积学标志、地貌标志和环境标志。

第二章第四纪、地貌和地球环境变化动因概述地貌是地表(地球表面)形态。

地貌的形态包括形状和坡度不同的地形面、地形线和地形点等形态基本要素构成一定几何形态特征的地表高低起伏。

谷中谷是指在地貌发展中,老的谷地被切割形成更小的、新的谷地。

地貌的基本形态是指那些成因单纯、体积小、单个分布的地貌形态;一个地貌基本形态是由一个单一的地貌过程形成的。

地貌的形态组合是指在空间分布上有一定的规律、在成因上有联系、在形态上无联系的地貌组合在一起。

准平原是规模较大的残留地貌,它是在地壳处于长期稳定和气候比较湿润条件下风化剥蚀作用的结果,形成向海洋水准面趋近的平缓(或波状)地形。

夷平面包括准平原、山麓面和刻蚀平原,是准平原可以因随后的地壳上升而抬高,再受流水侵蚀切割成为山地,其顶部可以残留准平原的遗迹,可以见到沙砾等松散沉积物。

如果一个地区一系列的平坦山顶大致位于同一高度,则可能代表地质时期中准平原的表面。

1.洪积物的分布具有明显的地域性,物质成分相对单一,不同冲沟中的洪积物岩性差别较大。

同时,洪积物的分选性较差,常常砾石、砂、粘土混杂在一起。

洪积物的磨圆度较低,通常介于次圆状和次棱角状之间。

在剖面上,洪积物的层理不发育,而砾石、砂、粘土的透镜体相互交叠,呈现出多元结构。

区别:坡积物来自附近山坡,成分相对单纯,砾石含量较少,通常为细碎屑物如亚砂土、亚粘土等,常见到小的砾石透镜体。

第四纪地质与地貌 4 第四章 重力地貌与堆积物

第四纪地质与地貌 4 第四章 重力地貌与堆积物

倒石堆
80至90年代初期我国几次大的崩塌
1980.06,湖北盐池河磷矿发生灾难性大崩塌, 高160m,体积约100万方的山体突然崩塌,冲击 浪将四层大楼抛至河对岸撞碎,280多人丧生。 1987年9月1日凌晨,巫溪县城南龙头山发生大 崩塌,摧毁县电力公司六层楼一幢、私人旅社两 家,民房20余户,掩埋公路干线70余米,直接经 济损失达270万元。 1992.05宝成线190km处发生大崩塌,造成运输 中断长达30多天,抢险费用一千多万元;由于断 道给四川省和成都市造成的间接损失达数亿元。
滑坡体后缘张裂缝
复杂地滑构造示意图
(5)滑坡的分类(表)
(1)滑坡的物质:黄土滑坡、粘土滑坡、碎 屑滑坡和基岩滑坡。 (2)岩层产状与构造:顺层滑坡、构造面滑 坡和不整合面滑坡等。 (3)滑坡体厚度:浅层滑坡(数米)、中层 滑坡(数米至20米)和深层滑坡(>20米)。 (4)触发原因:人工切坡滑坡、冲刷滑坡、 超载滑坡、饱水滑坡、潜水滑坡和地震滑坡。 (5)形成年代:新滑坡、老滑坡和古滑坡。 (6)驱动形式:牵引滑坡和推动滑坡。
斜坡高度(米) <20 20~30 30~40 40~50 80~90 合计 崩塌次数 2 11 10 11 23 57
百分比
3.5
19.3
17.5
19.3
40.4
100
(2) 崩塌形成的条件和影响因素
D、水体的影响 降雨:崩塌次数与降雨量成正比(宝成铁路) 地表流水:坡脚被掏蚀、凹岸被冲刷(照片) 地下水:对块体的浮托力和静压力;裂缝水 的动水压力、对充填物的软化作用、带走粒 物质降低凝聚力。
3、滑坡(Slide)
(7)滑坡的防治
– “防”的两种含义:预报、躲避 例子:1985.6.12三峡新滩超大型滑坡成功 预报。3000万方,1371人安全疏散。 – “治”就是阻止滑坡的发生 主要有三个途径: –减轻各种因素的作用 –改变边坡内部力学性质 –直接阻止滑坡启动发生

地貌学及第四纪地质学书上知识点小结

地貌学及第四纪地质学书上知识点小结

地貌学及第四纪地质学---------------课本上的知识点第一章、第二章绪论第四纪、地貌和地球环境变化动因概述1、第四纪地质学的研究对象和内容(以现象恢复历史)2、地貌学的研究对象与内容3、第四纪的6个特点4、第四纪的分类与其所对应的时间5、第四纪沉积物的基本特征—6点岩成岩厚不含6、第四纪的5个言行及其相应的命名法7、常见的成因类型(书上给出了5个)8、三大沉积物系统9、地貌的基本形态、组合形态、正形态、负形态10、地貌形态的3个测量指标及其细化概念(海拔高度、相对高度、地面刻切密度、地面切割深度)11、地貌形成的2个动力及其相应的定义、发展趋势与7点相互关系12、地貌的4级地貌和山地、平原的成因分类(顺地质构造地貌、逆地质构造地貌)13、地貌发展的旋回性的定义14、地球环境变化的3个动因15、第四纪气候变化的的基本特征、气候变化的方式16、新构造运动的定义、划分17、人类活动影响地球那几个圈层第三章风化和重力地貌与堆积物1、风化作用的定义、影响因素并且其主要因素是哪个2、风化作用的4个作用阶段及其产物3、风化作用的2个主要作用类型及其相互影响4、残积物(风化壳)的定义、岩性组成(3个)5、残积物的结构构造(带)(构造残积亚带)6、残积物的4个类型7、土壤的形成、成分组成----------可以用此来区别风化残积物和松散堆积物8、土壤的3个成层结构(其结构发育状况取决于土壤类型)及其土壤类型的2个取决9、古土壤的定义9.块体的定义10、斜坡的划分、斜坡上块体的稳定性取决因素11、崩塌、山崩、塌岸、塌陷、塌方、冰崩、雪崩、崩塌陡坎、倒石堆、倒石锥、错落、撒落、滑坡12、倒石堆与倒石堆堆积物的特征13、滑坡要素(滑坡周界)、滑坡的形成条件、发生过程14、泥流、(土层)蠕动、偏流、面状洗刷作用15、斜坡洗刷带的划分16、坡积物的定义、其岩性的划分、坡积裙的定义第四章流水、湖泊和沼泽地貌与沉积物一流水1、流水的划分、水流的2个运动状态及其特点、发生的位置2、河流侵蚀河床的基本过程3、环流的分类及其定义与形象因素4、河流洪水位、平水位与超洪水位的定义4河谷的定义及其横剖面形态的划分及其详细介绍5、河谷纵剖面的定义和分类6、河谷形成的一般情况7、河谷的3个形成阶段和3个类型8、河流侵蚀基准面、海平面和河流均衡剖面的定义9、河床的定义并且按照什么来分类10、河床的4个类型及其相互关系11、河床的3个侵蚀地貌以及3个堆积地貌12、河漫滩形态特征的划分、物质组成的划分及其河漫滩形成的3个阶段(牛轭湖、深切河曲、离堆山)13、冲积物(冲积层)的定义14、砂砾的3种运动方式和取决?15、颗粒在河流中的沉积主要取决于?16、流水中的颗粒的沉积特征主要取决于?17、河床沉积物中弯曲河道的3个划分17、河漫滩沉积物的定义及其3沉积带18、冲积物的3个组合类型19河流阶地的形态要素和结构(阶地海拔高度)20、河流阶地的三类六种类型21、河流阶地的3个成因22、河流袭夺的定义23、水系的定义、水系格式的定义及其影响因素24、主要水系类型(书上给出了8个)25、水系袭夺26、洪流的定义和划分(曹洪相沉积物、漫洪相沉积物)27、洪积物与其他扇形堆积物区别的基本特征28、洪积物扇形岩相的3个划分29、洪积扇及其洪积扇与冲积扇的区别30、冲沟的定义与4个形成发展阶段31、冲出锥的定义32、泥石流的定义、特点、运动介质、运输能力、形成条件33、泥石流堆积物的特征二湖泊与沼泽沉积物1、湖与海的分别?2、湖泊的成因分类3、湖泊按含盐量可分为几种?4、淡水湖碎屑沉积物的3个分布带5、淡水湖化学沉积物的2个分类5、盐湖沉积物的3个阶段7、沼泽的定义与引起因素(水体沼泽化、陆地沼泽化)8、高位沼泽、地位沼泽、沼泽化地区的定义9、沼泽堆积物的组成、形成与其主要部分10、流水、湖泊和沼泽堆积物研究的实际意义第五章岩溶地貌及岩溶堆积物1、岩溶作用、岩溶地貌、岩溶堆积物、岩溶(喀斯特)的定义2、岩溶形成的5个条件及其主要取决3、水的流动状态的4个分布带及其相应的范围4、溶蚀基准面、深部岩溶的定义5、岩溶地貌按出露分为哪两类并且其详细分类(石牙、溶沟、石林、岩溶漏斗、峰林、峰丛、溶蚀洼地、孤峰、盲谷、干谷、落水洞、竖井、溶洞、地下河、伏流)5、岩溶漏斗的成因5、峰丛与峰林的区别溶蚀洼地与岩溶漏斗的区别5、伏流的定义及其与地下河的区别和伏流的形成位置6、岩溶堆积物的定义和按照分布位置的划分及其每个划分下的详细分类(蚀余红土、石灰华、滴石、石钟乳、石笋、石柱、流石)7、岩溶旋回8、岩溶研究的实际意义第六章冰川和冻土地貌与堆积物一冰川1、冰川冰、冰川的定义1、雪线的定义(冰雪积累区、冰雪消融区)1、成冰作用的定义、2个阶段和特点2、冰川的2种运动方式(涌流冰川)3、导致冰川运动2个主要的因素(重力流、压力流)4、冰川的类型及其详细分类(冰川物质平衡、)4、典型冰斗的3个明显组成部分5、冰蚀地形的定义及其6个分类(伸张流、压缩流)6、冰碛物的定义、磨圆度(冰川条痕石、冰川擦痕)6、典型冰川擦痕的3个特征7、冰碛的3个成因分类8、冰碛的3个地貌9、冰水、冰水沉积物的定义10、冰水沉积物的分类(2个)及其每个分类的详细分类(冰水山、冰水冲积平原、冰水亚粘土、黄土状亚粘土、冰湖底沉积物、冰砾阜、冰阜阶地)二冻土1、冻土的定义(永久冻土、季节冻土、低温寒土、连续多年冻土、岛状冻土)2、冻土形成的首要条件2、冰的垂直分布带3、冻土的4个影响因素4、冻土的2个分层5、冻融作用6、冻土地貌(4个)7、冻融构造(4个)8、冻融土9、冰川、冻土研究的实际意义第七章风力地貌和堆积物与黄土1、风搬运颗粒的运动方式的那一段2、风蚀地貌2、风积地貌的成因3、风积地貌的类型及其相应的成因4、荒漠的类型5、风成沙的定义与结构构造6、黄土的定义、主要特征、成因(湿陷性)7、黄土地貌按地质营力的分类及其详细分类第八章海洋和海陆叫替代地貌和沉积物1、海洋环境地貌(4个)2、海滨(海岸带)的定义与分类3、现代海岸的三个部分的组成及每个部分的定义4、海岸带的3个主要水动力作用5、波浪的几个重要要素(4个)5、在垂直海岸不同水深地带,波浪对海底的作用5、海啸与风成波浪的区别6、横向流的产生机制7、波浪的折射与沿岸流产生的机制8、海岸地貌的分类9、大陆架的主要地貌特征10、陆棚沉积物的5个分类11、大陆坡的主要地貌特征及其沉积物的特征12、大洋盆地的主要地貌特征(3个)和沉积物地特征(3个)13、海陆交替带的定义14、河口区的3个分段15、三角洲沉积物的三个平面分布带16、三角洲沉积物的剖面结构17、河口湾沉积物的一般特征(2个)。

第4章风化和重力地貌与堆积物

第4章风化和重力地貌与堆积物

体破裂为碎屑,裂隙、空隙和比面积增加、物
理性质发生显著变化而化学性质不变的过程。
物理风化的作用方式
(1)温差风化
(2)冰劈作用
(3)盐类结晶 (4)其它
(1)温差风化——岩石的热胀冷缩效应
由于昼夜温差和季节温差的影响造成岩石发生不 均匀的热胀冷缩而引起的。 岩石通常是由多种矿物组成的,不同的矿物具有 不同的膨胀系数,在温度变化过程中会导致岩石中矿 物之间的结合力减弱,最终松弛崩解。 即便是成分较为均一的岩石,由于存在着岩石的 各向异性,甚至是晶格结构的差异,也可以造成热胀 冷缩的差异,导致岩石的风化。 温度风化在温差大的地区最为强烈,特别是昼夜 温差大、空气干燥、缺少植被地地区,因此温度差异 沙漠地区最为盛行。
3、生物风化
生物的生命活动引起岩石的分解。
分类:
生物物理风化作用:指生物活动导致岩石机 械破坏的作用。 生物化学风化作用:生物在新陈代谢过程中 产生的分泌物和生物死亡后的遗体腐烂的分 解产物使岩石分解破坏的作用。
生 物 物 理 风 化 作 用 根 劈 作 用
与人有关的生物物理风化作用
地 衣
二、影响风化作用的因素
3、风化壳 (1)风化壳是由岩石风化的残积物和土壤构 成的覆盖在陆地上的不连续薄壳。
风化壳剖面
第一层为土壤层,成分为粘土 矿物和腐殖质。 第二层为残积层(近土壤层),不含 腐植质,由粘土矿物或其它风化产 物组成。 第三层为半风化岩石层,岩石已 碎裂,但成分与下伏岩石相同。 第四层为基岩,未风化岩石。
山区地形条件影响最为突出。 由山顶到山脚不同海拨及气候有明显的垂直分带
山顶:物理风化强烈。
山脚:化学风化生物风化为主。
(二) 地形因素
• 陡: 风化碎屑物很快剥蚀掉,易于

地貌学及第四纪地质学教学大纲

地貌学及第四纪地质学教学大纲

《地貌学及第四纪地质学》教学大纲课程代码:070622015课程名称:地貌学及第四纪地质学课程英文名称:Geomorphology and Quaternary Geology课内学时:32学分:2编写人:程新民一、课程目的与要求是使学生掌握与矿产、水文、工程、环境地质、等有关的地貌与第四纪地质基本知识的同时,对第四纪环境的气候与海平面变化、动植物群的演变与人类发展和新构造情况也有一定程度的了解,以利于提高学生的环保意识。

二、课程简介:地貌学及第四纪地质学是以第四纪地质学和地貌学基本知识为主体,并吸收沉积学、自然地理学、古气候学、古植物学、新构造运动学和地质年代学等有关知识组成的一门综合课程。

第四纪地质学是研究距今二三百万年内第四纪的沉积物、生物、气候、地层、新构造运动和地壳发展历史规律的科学。

地貌学是研究地表形态特征、成因、分布和形成发展规律的学科。

两者都以地表自然环境的重要及其演变历史为研究对象,都是研究地表环境的学科,常以不同的角度研究同一问题,研究结果互相补充,关系十分密切,具有多种理论与应用实际价值。

课程英文简介:The Geomorphology and Quaternary Geology is a synthesize curriculum ,including the Sedimentary ,the physical Geology ,the old Climatology ,the Palaeoantology the Newtectonism ,the Geology Chronology and so on. The basic knowledge of geology is its main parts. The Quaternary Geology is a discipline which studies the sediment, biology ,climate ,stratigraphy ,neotectiontic movement and history development regularity of the Earth’s crust about two or three million years .The Geomorphology is a discipline which studies the surface form, feature ,factor ,distribution and so on. Both the Geomorphology and the Quaternary Geology look on the surface natural environment and their evolution history as their research object. They also study identical problem from distinct angle. Their research results are mutually supplement and very intimate with a lot of theories and practical application values.三、课程内容与学时安排(一)课程安排第一章绪论 2学时第二章第四纪、地貌和地球环境变化概述 2学时第三章风化和重力地貌与堆积作用 2学时第四章流水、湖泊沼泽地貌与沉积物 2 学时第五章岩溶地貌与岩溶堆积物 2学时第六章冰川和冻土地貌与堆积物 2学时第七章风力地貌和堆积物与黄土 2学时第八章海洋与海岸带地貌和沉积物 2学时第九章第四纪沉积物年龄测方法 2学时第十章第四纪气候与海平面升降 2学时第十一章第四纪生物与古人类演化 2学时第十二章第四纪地层 2学时第十三章新构造运动 2学时(二)实验课程安排实验1:航、卫片的构造与冰川地貌观察 2学时实验2:航、卫片的流水地貌的观察 2学时实验3:早更新世哺乳动物化石鉴定 2学时实验4:晚更新世哺乳动物化石鉴定 2学时四、教学参考书曹伯勋《地貌及第四纪地质学[M]》武汉中国地质大学出版社 1995《地貌学及第四纪地质学》实验教学大纲(1)课程名称:《地貌学及第四纪地质学》实验课(不独立设课)(2)课程代码:070622015(3)课程类别:专业基础课(4)所属学科:地理科学(5)实验总学时:8学时(6)判定实验教学大纲的依据:自编教学大纲(7)本课程中实验教学在培养实验能力的地位和作用:地貌学及第四纪地质学要求学生在航、卫片中认识构造地貌、冰川地貌及流水地貌,同时认识第四纪地层中常见的哺乳动物化石。

地貌学与及第四纪地质学

地貌学与及第四纪地质学

玉木冰期 晚更新世(Q3) 里斯—玉木间冰期
里斯冰期
第四纪
更新世
中更新世(Q2)
民德—里斯间冰期 民德冰期
早更新世(Q1)
民德—群智间冰期 群智冰期
群智—多脑间冰期 多脑冰期
一、地貌形态
1、地貌基本形态
自然界的地貌形态常以单个形态或形态组 合的形式存在。
把地貌形态中较小较简单的形态,例如冲 沟、沙丘、冲出锥等称为地貌基本形态。
冰缘气候地貌区
2.温湿气候地貌带
主要分布在中纬度,年平均温度在10 ℃左右, 降水量约800毫米。本带流水作用占优势,流水地 貌发育。此带沿纬向变化较大,地貌发育也有较 大差别。
3.干旱气候地貌带
在副热带高压带和温带大陆中心,气候极端干燥,降水 极少。年降水量一般在250毫米以下,且降水非常集中,而 蒸发量则远大于降水量(大几倍、几十倍甚至百倍),所以相 对湿度和绝对湿度都很低。在温度方面,则有两种情况:一 种是温带干旱区,冬寒夏热 (如我国新疆北部),年温差和日 温差都很大,年温差可达60 ℃—70 ℃以上, 日温差可达 35 ℃ -50 ℃ ;另一种是热带亚热带干旱区(如非洲北部),寒 冷月份的平均温度不低于 0 ℃ ,所以年温差较小,仅日温 差较大。
二、地貌的成因
戴维斯三要素说
地质结构 (岩石与地质构造) 营力 发育阶段 (时间和阶段) “地形是构造、作用和时
间的函数”。
戴维斯三要素说
岩性不同、地质构造不同、作用营力不同、经受作用 的时间长度或发育所处的阶段不同,都会导致地貌形态不 同。
反过来说,地貌形态的差别,可从岩性、构造、营力、 历史或阶段等方面得到解释,或找出原因。
3、 人类活动在现代技术社会里已成为一种重要的地貌 营力,能产生许多新的人工(为)地貌,如堤坝、人工湖、 护岸工程、城镇建筑群等,也能夷平破坏一些地貌。

地貌学及第四纪地质学知识点汇总

地貌学及第四纪地质学知识点汇总

第一章:绪论要点:1.地貌学、第四纪地质学的定义和研究内容(1)地貌学: 研究地表地貌形态特征、成因、分布和形成发展规律的学科。

研究内容:地球表面各种形态特征、塑造地表形态的动力、地貌发育演化规律以及地貌的内部结构及地貌的空间分布规律,并根据地貌发育演化的规律来利用改造自然。

(2)第四纪地质学: 是研究距今二三百万年内第四纪的沉积物、生物、气候地层、构造运动和地壳发展历史规律的学科。

第四纪地质研究内容:地层、古气候、生物、海平面变化、新构造运动等。

认识第四纪沉积物的形成,第四纪地层的划分和对比,拟定第四纪地质年代表,研究第四纪环境,包括地壳运动的特征、气候的演化及生物界的发展历史,并由此产生一系列分支学科:新构造运动学、古冰川学、第四纪古地理学、古人类学等。

3.地貌和第四纪地质学研究的理论与实际意义研究地质学的一个非常重要的现实主义原理是“将今论古”,即用研究现代地质作用和现象的方法去了解地质历史时期的地质过程。

为研究前第四纪的地质历史,有必要对第四纪地质学和地貌学进行研究。

地貌学与第四纪地质学的研究在生产实践上有广泛的应用价值。

农业生产、工业和民用建设等都在现代地表和第四纪地层上进行,农业区划、农田水利建设、水土保持、水电工程、道路工程、厂矿和港口建筑、地下水勘探、砂矿勘测等都需要进行地貌与第四纪地质勘察工作。

4.地貌和第四纪地质学的联系及与其他学科的关系两者联系:1.地貌学与第四纪地质学均属于地球科学;2.地貌学与第四纪地质学不仅研究的时空范围一致、研究对象和内容类同,而且研究方法亦有许多相似的地方;3.在理论和生产实践上它们也有紧密联系,地貌工作者必需具有较充实的第四纪地质理论基础,才有可能对地貌发展的趋向进行预测性的研究, 研究第四纪地层时又往往借助于地貌学的方法。

与其他学科的关系:1.地貌学是地质学与自然地理学之间的边缘学科;2.地貌学的理论和方法又是新构造运动和地震地质研究的重要手段,所以地质界认为地貌学是动力地质学或物理地质学的一部分;3.第四纪地质学是历史地质学的一个分支,它把第四纪自然环境作为其研究的主要内容。

地貌和第四纪地质学 第四章 2-地面流水地貌与堆积物

地貌和第四纪地质学  第四章 2-地面流水地貌与堆积物

2、泥石流(Debris flow)
泥石流是洪水夹带大量固体碎屑物质沿着陡峻的 山间沟谷下泻而成的特殊洪流。其中粘性泥石流 是高粘度、高密度和高速运动的重力流。
密度大,搬运力强,是洪流的5-50倍;爆发突然,来 势凶猛;破坏力极大,是山区主要地质灾害之一;
洪积物与坡积物的区别
① 洪积物具有明显的相变, 但比较粗略,各带之间没 有截然的界线
② 具有明显的地域性,物质 成分较单一,不同地点的 洪积物岩性差别较大
③ 分选性差 ④ 磨圆度较低 ⑤ 层理不发育 ⑥ 在剖面上呈现多元结构
① 不具分带现象 ② 坡积物来自附近山坡,一
般比洪积物成分更单纯, 砾石少,碎屑多,而洪积 物砾石丰富 ③ 分选性比洪积物差 ④ 比洪积物的磨圆度低 ⑤ 坡积物略显层状 ⑥ 坡积物多分布于坡麓,构 成坡积裙,厚度小;而洪 积物分布于沟口形成洪积 扇,厚度较大
A、扇顶相:以巨砾、砾石等粗粒沉积物为主(槽洪
相),夹有细粒沉积透镜体,巨砾间为后续水流细粒 充填,发育急流交错层理。因为有短暂的后续水流, 使细粒物质被带走,因此孔隙度大。
B、过渡相:从砾石过渡到砂,以砂为主,为漫洪相
砂土夹槽洪相砂砾组成。
C、扇缘相:主要是亚粘土、亚砂土组成(漫洪相)
看起来象“纹泥”,透水性差。
沉积学标志
• 沉积结构--营力结构
流 动 营 力 结 构
叠瓦式
离散式 弥散式
充填式
非 流 动 营 力 结 构
洪积物的结构
槽洪相透镜体
漫洪相透镜体
“多元结构”:槽洪相粗粒沉积物成条状由扇顶伸入,剖面上呈 各种透镜状,常与细粒沉积物交互,呈现不连续层状,称“多 元结构”。砾石透镜体代表古河道位置,砾石ab面逆指上游。

风化及重力地貌与堆积物

风化及重力地貌与堆积物

返回
c.水化作用
水化作用是指水与一些不含水的矿物相化合,水参与到矿物
的晶格中去改变了原来矿物的分子结构,形成新的矿物。最常
见的水化作用的例子是:
CaSO4+2H2O→CaSO4·2H2O
硬石膏
石膏
水化作用的产生是由于组成矿物的离子半径不等,晶架不稳
固,为了保持结晶格架的坚固性,又不改变其电性,故吸收中
富铁铝阶段或红土形成阶段
(三)残积物与风化壳
地表岩石经受风化作用发物理破坏和化学成分改 变后,残留在原地的堆积物,称为残积物。
具有多层结构的残积物剖面称风化壳。
1、残积物岩性
(1)原岩岩屑 岩块、角砾、粉砂级颗粒,呈棱角状 (2)风化残余矿物 抗风化能力:氧化物>硅酸盐>碳酸盐和硫酸盐>卤化物 溶解度:食盐>石膏>方解石>橄榄石>辉石>角闪石>滑石>
化学风化的类型
(1)溶解作用 (2)结晶作用 (3)水化作用 (4)水解作用 (5)碳酸化作用 (6)氧化过程
a.溶解作用
水是一种很好的溶剂,很多矿物能溶解于其中,由于矿物 的化学性质不同,它们的溶解度也不同。常见的造岩矿物, 按溶解度的大小排列顺序如下:食盐> 石膏 > 方解石 > 橄榄石> 辉石> 角闪石> 滑石> 蛇纹石> 绿 帘石 > 长石> 黑云母> 白云母> 石英。 因此,溶解作用对于由方解石、石膏、岩盐等易溶性矿物
一、风化作用和残积物
暴露地表的岩石,受太阳辐射、温度变化、水和 生物的作用,发生破碎和分解,形成各种岩屑、砂粒和 粘土,这种作用称为风化作用。
物理风化 化学风化 生物分化
(一)风化作用的类型
1、物理风化 概念:地表岩石由于温度变化和孔隙中水的冻融以

地貌学及第四纪地质学个人总结(1-4单元)

地貌学及第四纪地质学个人总结(1-4单元)

第一章绪论一.名词概念解释:1地貌学(Geomorphology)是研究地表地貌形态特征、成因、分布和形成发展规律的学科。

2.第四纪地质学(Quaternary Geology)是研究距今二三百万年内第四纪的沉积物、生物、气候、地层、构造运动和地壳发展历史规律的学科。

3.《地貌学及第四纪地质学》是以第四纪地质学和地貌学基本知识为主体,并吸收沉积学、自然地理学、古气候学、古生物学、新构造学和抵制年代学等有关知识组成的一门综合性课程。

第二章第四纪、地貌和地球环境变化动因概述一.名词概念解释:1.第四纪是指约2.4Ma BP以来地球发展的最新阶段。

第四纪的特点是:①在短暂的地质时期内发生过多次急剧的寒暖气候变化和大规模冰川活动;②人类及其物质文明的形成发展;③显著的地壳运动;④广泛堆积的陆相沉积物和矿产;⑤急剧和缓慢发生的各种灾害不断改变人类的生存环境;⑥人类活动的范围和强度与日剧增。

2.第四纪沉积物基本特征:岩性松散、成因多样、岩性岩相变化快、厚度差异大、不同程度地风化、含有化石及古文化遗存。

岩性:碎屑沉积物、化学沉积物、生物沉积物、火山堆积物和人工堆积物。

成因标志:沉积学标志、地貌学标志和环境学标志。

2.地貌:地球表面(包括海底)的各种形态。

3.地貌的形态:主要是由形状和坡度不同的地形面、地形线(地形面相交)和地形点等形态基本要素构成一定几何形态特征的地表高低起伏。

地形形态类型;正地形、负地形地貌形态测量指标:高度、坡度、地面破坏程度4.地貌成因:内、外地质营力相互作用的结果。

内力地质作用是地球内部深处物质运动引起的地壳水平运动、垂直运动、断裂活动和岩浆活动,他们是造成地表主要地形起伏的原因,其发展趋势是向增强地势欺负方向发展,如山岳平原的形成及其相对高度的增大变化。

外力地质作用是太阳能引起的流水、冰川和风力等对地表的剥蚀和堆积作用,起作用趋势是“削高填低”向减小地势起伏,使其往接近海洋水准面的方向发展。

成都理工大学地貌学及第四纪地质学剖析

成都理工大学地貌学及第四纪地质学剖析

地科院第四纪地质学与地貌学复习资料2013 5 101地貌学与第四纪地质学均属于地球科学2研究的时空范围一致、研究对象和内容类同,研究方法亦有许多相似的地方3在理论和生产实践上它们也有紧密联系第二章地貌学基本概念地貌:就是地表(地球表面)形态。

地貌的基本形态:指那些成因单纯,体积小,单个分布的地貌形态。

如阶地,冲积扇等。

地貌的组合形态:在空间分布上有一定规律,在成因上有联系,在形态上无联系的地貌组合。

如河谷,冲积扇群等。

地貌形态的基本要素和测量指标:基本要素:地形面—地表面具有不同坡度的面。

地形线—两种地形面相交而成的线。

地形点—2条以上地形线相交的点。

测量指标:1高度,分绝对高度,相对高度。

2坡度,坡度主要反应在地形面上。

划分等级。

3 地面破坏深度,切割深度,地面切割程度什么是顺构造地形,什么是逆构造地形。

(由地貌形态是否与岩石形态一致判断)顺构造地貌—背斜或地垒形成正地貌。

逆构造地貌—背斜成副地貌,向斜成正地形。

附正形态—高出周围地貌。

如阶地,垅,丘。

负形态—比周围地貌低。

如谷地,洼地,坑,穴。

一般来讲时代较新的褶皱,往往形成顺构造地貌,即地貌形态与岩石的构造形态是一致的,如背斜成山,向斜成谷。

时代较老的褶皱,往往形成逆构造地貌,即地貌形态与岩石的构造形态是相反的,如向斜成山,背斜成谷。

试述内外地质营力作用在地貌发展中的意义。

地貌是内,外地质营力相互作用的结果。

内力地质作用是地球内部深处物质运动引起的地壳的水平运动.垂直运动.断裂活动和岩浆活动,它们是造成地表主要地形起伏的动因,其趋势是向增强地势起伏的方向发展,如山岳平原的形成和其相对高度的增大变化。

外力地质作用是太阳能引起的流水.冰川和风力等对地表的剥蚀和堆积作用,其作用趋势是“削高填低”向减小地势起伏,使其往接近海洋水准面的方向发展,这一过程塑造多种多样的地表外力成因地貌。

什么是地貌年代,地貌相对年代和绝对年代的确定。

地貌年代:指地貌的主要特征形成以后的年代。

《地貌与第四纪地质学》完整笔记

《地貌与第四纪地质学》完整笔记

第一章 绪论1.1 地貌学与第四纪地质学简介地貌学是地球科学的一个分支,它专注于研究地球表面的形状、结构以及这些特征是如何随着时间变化而形成的。

地貌学不仅探讨自然过程如何塑造地球表面,还研究人类活动对地貌的影响。

第四纪地质学则集中于地球最近的一段历史时期——第四纪,大约从260万年前至今,包括了多次冰期和间冰期的循环,是人类出现并逐渐演化的重要阶段。

这一时期对于理解现代环境至关重要,因为它涵盖了大量直接或间接影响当今世界的自然现象。

地貌学与第四纪地质学紧密相关,因为第四纪期间发生的许多地质事件直接影响了地表形态的发展。

例如,冰川作用是第四纪最显著的特点之一,它极大地改变了北半球许多地区的地形。

概念定义重要性地貌学研究地球表面形状、结构及其随时间的变化理解自然过程与人类活动对地表的影响第四纪地质时间尺度上最近的一个纪元包括冰期-间冰期循环,对现代环境有重大影响1.2 学科的历史发展地貌学作为一门学科起源于19世纪早期,当时科学家们开始系统地记录和解释他们所观察到的地貌特征。

查尔斯·莱尔(Charles Lyell)在其著作《地质学原理》中提出“均变论”思想,即过去的地质作用可以通过今天仍在进行的过程来解释。

这一理念为地貌学奠定了基础,促进了后续对地球表面动态过程的理解。

进入20世纪后,随着遥感技术和地理信息系统(GIS)的发展,地貌学研究变得更加精确和高效。

第四纪地质学同样经历了漫长的发展历程。

最初,人们通过化石记录认识到过去存在过比现今更为寒冷的气候条件。

随后,通过对沉积层中保存下来的花粉、微体化石等生物遗迹的研究,科学家们能够重建古气候条件。

到了20世纪中期以后,放射性同位素测年技术的应用使得准确测定第四纪事件的时间成为可能,极大地推动了该领域向前发展。

1.3 学科的重要性及其应用地貌学与第四纪地质学不仅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而且在实践中也有广泛的应用。

例如,在城市规划中,了解当地的地质背景可以帮助决策者更好地评估潜在的风险,如滑坡、洪水等自然灾害的发生概率;而在农业领域,则可通过分析土壤性质及水分状况来指导作物种植。

第四章 地貌与第四纪松散沉积物最新版

第四章 地貌与第四纪松散沉积物最新版

3.软土的工 3.软土的工 程地质特征
工程地质
4.3.2 黄土
1.黄土及其特征( 4.2所 1.黄土及其特征(见4.2所) 黄土及其特征 2、黄土的成因及其分布
(1)成因:原生黄土为风力的作用,如我过 成因:原生黄土为风力的作用, 北方的黄土为季风环流与西风环流共同作用的 结果。次生黄土为河流、洪流共同作用的结果. 结果。次生黄土为河流、洪流共同作用的结果.
2.山坡 2.山坡
不论越岭线或山脊线, 不论越岭线或山脊线,路线的绝大部 分总是设置在山坡或靠近岭顶的斜坡 上。所以在路线勘测中总是把越岭的 垭口和展线山坡作为一个整体通盘来 考虑的。 考虑的。山坡的外部形态特征包括山 坡高度、宽度及纵向轮廓等。 坡高度、宽度及纵向轮廓等。
工程地质
4.1.2 地貌类型
工程地质
第四章 地貌与第四纪松散沉积物
1 3 2 3
地貌 第四纪松散沉积物 特殊土极其工程地质性质
3
工程地质
4.1 地貌
4.1.1 地貌概述 1.地貌形成和发展 1.地貌形成和发展 (1)地貌形成和发展的动力 (1)地貌形成和发展的动力 是内外力共同作用的结果, 是内外力共同作用的结果,内力 起决定性作用,外力起雕塑作用。 起决定性作用,外力起雕塑作用。
工程地质
2.地貌的分级与分类 2.地貌的分级与分类
(2)地貌形态分类 (2)地貌形态分类 按地貌的绝对高度、相对高度及 按地貌的绝对高度、 地面的平均坡度等形态特征进行 分类。见表4 分类。见表4-1
工程地质
2.地貌的分级与分类: 2.地貌的分级与分类: 地貌的分级与分类
(3) 地貌的成因分类: 地貌的成因分类: 内力地貌:构造地貌、 内力地貌:构造地貌、火山地貌 水成地貌(如河流地貌) 水成地貌(如河流地貌) 冰川地貌 风成地貌(雅丹地貌) 风成地貌(雅丹地貌) 岩溶地貌(喀斯特) 岩溶地貌(喀斯特) 重力地貌 黄土地貌 冻土地貌

地貌学及第四纪地质学复习资料

地貌学及第四纪地质学复习资料

地貌学及第四纪地质学复习资料1.风化壳: 具有多层结构的残积物剖面称风化壳2.残积物: 地表岩石经受风化作用发物理破坏和化学成分改变后,残留在原地的堆积物,称为残积物。

3.崩塌: 陡坡上(大于50°)的岩体、土体、块石或碎屑层,在重力作用下,突然发生急剧的快速下移(崩落、翻转和滚落),在坡角形成倒石堆或岩屑堆,这种现象称为崩塌。

4错(座)落: 岩体沿陡坡、陡崖上平行发育的一些近于垂直的破裂面发生整体下坐位移,其垂直位移大于水平位移。

移动岩体基本上保持原岩结构和产状。

5撒落:斜坡(30-50度)上的风化碎石在重力作用下,长期不断往坡下坠落的现象。

6倒石堆: 倒石堆崩塌下落的大量石块、碎屑物或土体堆积在陡崖的坡脚或较开阔的山麓地带,形成倒石堆。

7滑坡: 斜坡上的大量土体、岩体或其他碎屑堆积物,主要在重力和水的作用下,沿一定的滑动面或滑动带做整体下滑的现象,称为滑坡。

8坡积物: 是片流和重力共同作用下,在斜坡地带堆积的沉积物,其中有时夹有冲沟和重力的粗粒堆积物。

9.坡积物是片流和重力共同作用下,在斜坡地带堆积的沉积物,其中有时夹有冲沟和重力的粗粒堆积物。

10.影响滑坡发育的因素。

(1)岩性条件:滑坡主要发生在黏土岩、页岩、泥灰岩、千枚岩、板岩、片岩、风化岩浆岩等多裂缝破碎松动岩石和各种松散沉积物分布区。

(2)地质构造条件:滑坡面常沿层理、节理面、断裂面、不整合面、劈理面和透水层与不透水层界面发生。

(3)地貌条件:一切具有效临空面的天然和人工斜坡,坡度在20—40度间,坡脚下常有河流(海、湖浪)陶蚀地段,使岩土失去支持,极易发生滑坡。

(4)气候和水分条件:雨季大量地表和地下水渗入滑体和滑动面,前者加重土体负荷,后者削弱岩体抗滑力并增加滑动面润滑作用,易于引发滑坡。

(5)地震:地震引起内部土体结构发生变化,震动使老滑动面松动,使土层液化,这些都能诱发滑坡发生和老滑坡再活动。

(6)人工活动:开挖边坡,使岩(土)体失去支持;坡上堆卸废石,加重岩(土)体负荷,均使岩(土)体下滑力增大,导致滑坡发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4 残积物与风化壳
• (2)残积物(风化壳)结构构造
– 全风化带 – 半风化基岩带 – 未风化基岩带
现代风化壳剖面
1.4 残积物与风化壳
• (3)残积物的特征
– ① 岩石成分、矿物成分、化学成分和下伏基岩 有密切的联系
– ② 是基岩风化破碎后留在原地的风化物质,未 经搬运磨圆,未经分选,不具层理
• 类型
– 物理风化 – 化学风化 – 生物分化
1.2 影响风化作用的因素
• 气候因素 • 地形因素 • 地质因素(岩性、结构、裂隙度等) • 植被 • 时间 • 人类活动
昆仑山上的松柏
花岗闪长岩中闪长岩包体差异风化现象
砂岩 泥岩
北戴河小东山鸽子窝
北京周口店球形风化
1.4 残积物与风化壳
– 分类
• 基岩斜坡、碎屑坡; • 凹形坡、凸形坡; • 顺向坡、反向坡、切向坡 • 侵蚀坡、剥蚀坡、坡积坡和人工坡 • 等等
– ③ 残积物经长期风化,所形成粘土矿物,常粘 附在石英砂的表面
– ④ 残积物的结构等特征向下伏基岩逐渐过渡 – ⑤ 由上而下风化程度逐渐减弱,颗粒由细变粗
1.4 残积物与风化壳
• (4)残积物类型
– 岩屑型残积物 – 硅铝-碳酸盐(或硫酸盐)型残积物 – 硅铝粘土型残积物 – 铁铝型残积物
1.4 残积物与风化壳
花岗岩风化壳剖面
1.4 残积物与风化壳
• (1)残积物岩性
– 原岩岩屑
• 岩块、角砾、粉砂级颗粒
– 风化残余矿物
• 抗风化能力:氧化物>硅酸盐>碳酸盐和硫酸盐>卤化 物
• 溶解度:食盐>石膏>方解石>橄榄石>辉石>角闪石> 滑石>蛇纹石>绿帘石>正长石>黑云母>白云母和石英
– 地表新生矿物
• 主要是粘土矿物和胶体矿物
• 残积物,eluvium
– 地表岩石经受风化作用发物理破坏和化学成分 改变后,残留在原地的堆积物,称为残积物
• 风化壳, weathered crust
– 具有多层结构的残积物剖面称风化壳
• 由残积物所组成的覆盖于地壳表面的整个复杂剖 面的总体,称为风化壳(weathered crust)。因此残 积物是风化壳的一部分,而风化壳则是岩石圈的 一部分
风化和重力地貌与堆积物
• 1. 风化作用和残积物 • 2. 土壤和古土壤 • 3. 重力地貌及堆积物
3. 重力地貌及堆积物
• 3.1 斜坡的重力作用及其分类 • 3.2 斜坡的重力作用及其地貌与堆积物 • 3.3 斜坡地貌的发展
3.1 斜坡的重力作用及其分类
• 斜坡的分类
– 可按不同特征进行分类,如地貌位置、形态、 物质成分、成因、岩石倾向与斜坡的关系等
– 现代土壤一般有完整的剖面,有色暗的腐殖质 层,淋溶层的颜色较浅,其粘性不如古土壤
2. 土壤和古土壤
• 古土壤研究意义
– 土壤形成于地表,故埋藏土壤(古土壤)的起伏 反映了古地形变化
– 古土壤的存在,表示当时地面稳定,既没有强 烈的剥蚀,也没有快速的堆积,使土壤发育较 充分。故可根据古土壤的剖面特征及埋藏条件 等来研究第四纪古气候、古地貌等,古土壤也 是划分第四纪地层和冰期、间冰期的重要依据
• 位于A层之下,颜色较浅。被分解物、微粒矿物和有机质在淋滤 作用和淋溶作用(细小颗被下渗水流悬移过程)下,从本层往下移 动,故本层缺少腐殖质。
– C层(淀积层)
• C层(淀积层)位于土壤下部、由母质层组成,颜色和下伏成土母岩 相近,但淀积从上部滤下来的成分(CaCO3、SiO2等),故称淀积层。 本层以下为成土母岩。 土壤成层结构的发育状况,取决于土 壤类型。
O层(有机质层) A层(腐殖质层) E层(淋溶层) B层(淀积层) C层(风化层) R层(基岩层)
2. 土壤和古土壤
• 土壤与残积物的区别
– 土壤是残积物的表层,经成土作用发育而成, 即经有机酸对残积物发生生物化学作用,使土 质富含腐殖质而具有肥力。残积物与土壤最根 本的区别是它不具有肥力
– 其次土壤形成速度比风化壳和残积物的形成快 得多。在湿热气候条件下,形成一个完整的风 化壳,需要几十万年到几百万年,而在同样气 候条件下,形成土壤剖面只需几十年或几百年
• 古风化壳(paleo-weathered crust)
– 风化壳形成后,被后来的各种堆积物覆盖,而 保留下来的风化壳称为古风化壳,在一定的地 形构造条件下,可形成多层古风化壳风Fra bibliotek和重力地貌与堆积物
• 1. 风化作用和残积物 • 2. 土壤和古土壤 • 3. 重力地貌及堆积物
2. 土壤和古土壤
风化和重力地貌与堆积物
• 1. 风化作用和残积物 • 2. 土壤和古土壤 • 3. 重力地貌及堆积物
1. 风化作用和残积物
• 风化作用及其类型 • 影响风化作用的因素 • 风化作用阶段及产物 • 残积物与风化壳
1.1 风化作用及其类型
• 风化作用
– 暴露地表的岩石,受太阳辐射、温度变化、水 和生物的作用,发生破碎和分解,形成各种岩 屑、砂粒和粘土,这种作用称为风化作用
2. 土壤和古土壤
• 古土壤, paleosoil
– 在地质时期形成的土壤 – 古土壤是指非现代成土条件下形成的土壤。古
土壤具有埋藏或非埋藏的表面
2. 土壤和古土壤
• 古土壤与现代土壤的区别:
– 古土壤的剖面一般不完整,大多没有腐殖质层, 即使有也由于易遭分解而颜色变浅,或易遭炭 化而染成黑棕色。淋溶层下部与淀积层则为质 地较粘的粘化层,因铁的富集,颜色带红。淀 积层下部为富含碳酸钙的淀积层,常聚集形成 钙结核或姜结石
地貌学及第四纪地质学
马维峰
第四章 第四纪主要沉积物与地貌
概述
• 内容
① 风化和重力地貌与堆积物 ② 地面流水地貌与堆积物 ③ 岩溶地貌与洞穴堆积物 ④ 冰川、冻土地貌与堆积物 ⑤ 风力地貌和堆积物与黄土 ⑥ 海洋和海陆交替带地貌和沉积物
• 重点
– 不同类型介质(固体、流体和气体)沉积物特 征的区别
• 土壤, soil
– 陆地表面具有一定肥力的能生长植物的疏松表 层
2. 土壤和古土壤
• 土壤结构
– A层(腐殖层)
• 位于土壤顶部,颜色较深。植物分解产生大量腐殖质,在有机酸 作用下,矿物被分解。 以富含有机质(含量6%~l 2%,25%)为本 层特征,具有团粒、孔隙和细小裂隙等土壤结构。
– B层(淋融层)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