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市文化产业发展现状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成都文化产业发展现状

成都文化产业发展现状

2008-6-28 17:41:34

成都市重视发展文化创意产业,提出了把成都培育成西部地区名列前茅的重要文化中心的目标,现已形成了以新闻出版业、广播电视业、文化演出和娱乐业、数字娱乐业为主的产业体系。

2003——2005年三年时间里,成都文化创意产业快速发展。2004年,成都文化产业实现经营收入232.54亿元,其创造的增加值65.81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了16.0%,增幅高出全市地区生产总值2.4个百分点;占成都地区生产总值(2185.73亿元)的3.0%,对全市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3.4%。从事文化产业活动的单位有5391个,个体经营户18967个,其中行政事业性单位538个。文化产业从业人员15.21万人,占从业人员总数(579.30万人)的2.6%。全市有各类娱乐场所1800家,音像制品经营单位2100家,演出场所28家,演出团队57个。尤其是在新闻出版、广播影视和文化演出三个传统文化产业领域,总收入高达232.54亿元,占全省的83%,发展规模更是在西部地区领先。

一、出版发行业

全市(不含中央、省属在蓉企事业单位)有公开报刊27种,其中报纸12种,期刊25种。各类印刷企业1109家,各类发行企业1663家,从事电子出版物经营的商家289户。报业方面,成都市拥有《华西都市报》、《成都日报》、《成都商报》、《成都晚报》等大型综合报。2002年9月,《成都日报》、《先锋》杂志、《成都商报》、成都时代出版社、《工厂管理》杂志等合作成立了成都日报报业集团。2004年,成都日报报业集团的广告收入就已进入全国同行业前10位,该集团主要报刊广告占成都平面媒体广告60%以上的市场份额,主要报刊期发行超过100万份,并已建立了完备的报刊发行网络,1500个发行站点覆盖全市、辐射全省,占据成都地区2/3的读者市场。成都日报报业集团旗下的成都博瑞传播股份有限公司更是以发展新兴文化产业为重点,其投资兴建的西南

第一大印务公司博瑞印务、全国首张多媒体报纸DIGJOY,以及在美国开通了(熊猫世界)中文网站的天骄项目都令人瞩目。

二、文娱演艺业

成都市(不含区、县)有演出经营单位29家,从业人员1410人。2004年,成都全年各类演出1342场,观众人数127.9万人次。近年来,成都加快了对文艺团体的整合和产业机制改革。成都市演出公司、成都沙河电影城的资源,组建成都演艺(集团)公司。公司以演艺为主,兼营艺术培训、艺术经纪等综合类文化产业集团,经营资产达3个多亿。公司联合成都广电、报业集团成功推出了《金沙》音乐剧,将文艺资源与旅游资源按市场运作方式有机结合,取得了较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三、数字娱乐业

成都市数字娱乐业发展迅速,2004年数字娱乐业(不含网吧)实现销售收入4.23亿元。国家新闻出版总署、科技部、信息产业部将成都确定为“国家级网络游戏动漫产业发展基地”、“数字媒体技术产业基地”、“数字娱乐产业基地”、“数字娱乐产业示范基地”。2003年成立了数字娱乐软件园,是全国第一个数字娱乐软件园,发展状况良好。

张立伟:四川文化产业发展现状与特征改革开放以来,四川文化产业的发展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一是1980年代初中期以来,一些国有文化单位,以文为主开展多种经营,“文化搭台、经济唱戏”,采取文经结合、以文补文的方式进行自我调整,积极适应经济、社会的发展。二是1990年代中后期以来,一些文化事业单位开始实行企业化管理的体制改革,面向市场自主经营、自求发展。三是党的十六大以来,四川省委、省政府认真落实中央部署,把文化发展摆在突出位置,加大文化体制改革的力度,四川文化产业发展由此进入了快速发展新的阶段。

2002年,四川省第八次党代会召开,确定了未来五年奋力推进四川发展新跨越的四大主要目标,其中之一就是“西部文化强省建设取得明显成效”。2002年底,省委、省政府下发《关于加快建设西部文化强省的若干意见》,明确提出:

一个大概,2005年,四川GDP增长12.6%。而在2001年~2004年,四川GDP 年平均增长速度为11.1%,第三产业年平均增长速度为10.4%;如果再看更长时期,1996年~2004年,四川GDP年平均增长速度为9.8%,第三产业年平均增长速度为10.4%。从1996年到2005年,包括文化产业在内的四川第三产业是以超过10%的速度在高增长。供给增长大大高于需求增长,四川文化产业的发展不是市场自然成长的结果,而是需要到另外地方找原因。

第三组数据:四川文化消费在居民消费中的比例。以上关于文化产业需求的第一组数据是看绝对增长,这第三组数据是观察四川居民的消费构成,看相对增长。2004年,四川文化生活服务消费占城镇居民消费总额的22.57%,占农村居民消费总额的16.21%。《四川统计年鉴》的数据始于1978年,我们只以10年为界看增长。在1978年,文化生活服务消费占城镇居民消费总额的8.36%,占农村居民消费总额的 3.95%;1988年,文化生活服务消费占城镇居民消费总额的9.11%,占农村居民消费总额的4.39%;1998年,文化生活服务消费占城镇居民消费总额的22.01%,占农村居民消费总额的10.58%。从长时期看,四川居民的消费结构中,文化消费增长是很明显的。这意味着,四川居民的消费结构在提升,文化消费随着经济的发展,收入的增加在平稳上升。

第四组数据:四川文化消费与全国的横向比较。根据《2005中国统计年鉴》,2004年我国城镇居民消费支出中,教育文化娱乐服务类支出增长10.5%,占人均消费性支出总额14.38%,达到1032.80元。农村居民消费支出中,教育文化娱乐服务支出增长5%,占人均消费性支出总额11.3%,达到247.63元。将四川与这组数据对比,有两个差距引人注目。一是四川文化消费的人均绝对值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城镇是文化消费的主力军,仅看城镇居民,四川低于全国的15.37%。二是四川文化消费占人均消费结构的份额高于全国平均水平。仍看城镇居民,四川高于全国的56.95%。由前者,可看出四川文化消费的落后;由后者,四川城镇居民消费结构高出全国平均一半多,又意味着这是一片发展文化产业的沃土。

通过以上四组数据,可以得出几点结论:一是四川文化产业的需求,随居民收入与消费的增长、随居民消费结构的提升在平稳上升。二是这种上升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发展四川文化产业不能靠市场自然增长,必须人为促进才能实现跨越式发展。三是四川文化产业的需求,是发展四川文化产业的瓶颈,人为促进既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