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教师用书
物理(八年级上册)教师用书
物理(八年级上册)教师用书物理(八年级上册)教师用书一、教材简介:《物理(八年级上)》是按照新课程标准编写的教材,共分为五个章节,涵盖了光学、声学等知识,旨在帮助学生了解物理基本概念,提高物理思维能力,培养实验操作能力,进而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二、教学目标:1. 意识到物理学科的重要性,并了解其基本概念和基本定律;2. 培养良好的实验操作习惯,掌握常用实验仪器操作方法;3. 增强学生的物理思维和逻辑推理能力,培养其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4. 提高学生的实验设计和数据处理能力,并应用于实际生活中。
三、教学方法:1. 以学生为中心,采用讲授、演示、实验和讨论等多种教学方法;2. 实践教学,强调理论联系实际,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3. 引导学生思考,注重启发式教学,帮助学生形成逻辑思维。
四、教学内容:1. 光是什么?-介绍光线的本质和特性,光线的传播规律,光的反射等内容;2. 看得见的颜色-介绍颜色的基本概念和原理,色光合成等内容;3. 管乐器发声的原理-介绍声音的传播规律和产生机制,声音传播的特点和效应等内容;4. 环保新时尚-介绍新能源及其应用,可再生能源的优点和限制等内容;5. 科学家的足迹-介绍我国古代物理学家的贡献,探讨科学家研究物理的意义和价值等内容。
五、教学重点:1. 理解光的反射和折射定律,掌握光的成像规律;2. 理解声音的传播规律和产生机制,掌握声音的功率和强度计算;3. 了解新能源的种类和特点,学会使用计算器计算电能、电功率;4. 掌握实验仪器的使用方法和实验设计的基本要求;5. 学会分析和解决物理问题,加强学习方法的培养。
六、教学建议:1. 积极落实信息技术与物理教育的融合,推进教学质量的提升;2. 引导学生注重学科知识的实践和应用,帮助学生建立实验操作的技能;3. 重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机,创设良好的学习氛围。
七、总结:教学物理需要注重实践教学,注重培养学生的分析问题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物理八年级上册教师用书
物理八年级上册教师用书本书为物理八年级上册教师用书,旨在帮助教师更好地完成对教材的教学任务,提高教学质量。
一、教学大纲本教材包含以下五个模块:运动规律、力和压力、电磁现象、光学和热学。
其中,运动规律模块主要介绍物体在运动中的基本规律,如匀速直线运动、匀加速直线运动、万有引力等;力和压力模块主要介绍力学基本原理,如牛顿定律等;电磁现象模块主要介绍电荷、电流、电磁感应等基本概念;光学模块主要介绍光的反射、折射、干涉和衍射等基本现象;热学模块主要介绍热量、温度、热传导、热膨胀等基本概念。
教学大纲中,应该重点关注以下几点:1. 强调物理学知识的实际应用,加强学生的实验能力和科学思维能力。
2. 深入挖掘学生的天然好奇心,让学生感到物理学乃至整个科学的神秘、迷人和有趣。
3. 鼓励学生多方面探索,了解不同领域的物理学知识,帮助学生在未来选择自己的职业道路时有更多的机会和选择。
二、教学方法1. 抓住物理知识的主线和脉络,通过精讲理论、实验操作、案例分析等形式帮助学生掌握物理知识。
2. 加强实验教学,注意实验环节的重要性,通过亲身体验和操作,让学生更加深入地理解物理现象和规律。
3. 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培养科学思维能力,提倡尝试和创新。
4. 巧妙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如PPT、模拟实验等,充分结合物理学的图像、符号、数学模型和实验,使学生能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物理知识。
5. 引导学生开展研究性学习,鼓励学生自主探究,通过总结经验、方法、不断优化研究计划等方式,提高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
三、教学内容1. 运动规律模块本模块包括匀速直线运动、匀加速直线运动、万有引力等内容,这些知识点都是学生初学物理时需要掌握的基本概念和规律。
在教学中,可以通过模拟实验、引入生动的案例等方式让学生轻松掌握这些知识点。
针对匀加速直线运动这一知识点,可以通过引导学生进行实验,自己设计模拟实验,比如可以控制滑板运动的速度和加速度,通过观察滑板的位置-时间图和速度-时间图,让学生更深入地理解匀加速直线运动的规律性。
物理教师用书
目录关于《探索物理》致同学们科学之旅第一章声现象一、声音的产生和传播二、我们怎样听到声音三、声音的特性四、噪声的危害和控制五、声的利用参考资料第二章光现象一、光的传播颜色二、光的反射三、平面镜成像四、光的折射五、看不见的光参考资料第三章透镜及其应用一、透镜二、生活中的透镜三、凸透镜成像规律四、眼睛和眼镜五、显微镜和望远镜参考资料第四章物态变化一、温度计二、熔化和凝固三、汽化和液化四、升华和凝华参考资料第五章电流和电路一、电流和电路二、串联和并联三、电流的强弱四、探究串、并联电路中电流的规律五、家庭电路参考资料关于《探索物理》《九年义务教育教科书(实验本)·物理》是根据教育部2001年5月颁布的《九年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实验稿)》编写的,供实验地区从2001年9月开始试用。
因为它倡导探究式的学习,强调科学与实际、科学与社会的联系,因此我们又给这本书取了一个名字:《探索物理》。
一、《标准》简介在教育部的直接领导下,《标准》研制组以过去多年的研究为基础,与教育专家及其他学科的课程标准研制组进行了反复的研讨,经过一年半的紧张工作,制订了《九年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实验稿)》。
这个标准继承了建国以来物理教育改革的成果,借鉴了不同发展程度、不同文化背景的许多国家科学课程改革的经验,是我国中学物理教育发展中的一个重要里程碑。
《标准》的主要特点和执行中应该注意的几个问题简述如下。
1、突破学科本位的思想,以学生的全面发展为目标我们过去考虑物理课程时,往往从物理学科本身出发,首先想到物理学中有哪些内容,想到物理学的学科体系和逻辑结构,也就是想到哪些知识是所谓的主干知识、哪些知识是初中学生应该学习的、哪些能力是应该训练的……在这样的思维模式下设计我们的物理课程。
《标准》考虑课程目标、课程内容等问题的出发点与此不同,它不以物理学本身的内容、结构为出发点,而是首先考虑公民科学素质的提高,着眼于学生的发展。
有些在物理学中是十分重要的知识,在初中物理课程中可能并不强调;有些并不属于物理学的内容,在课程中却又安排在十分显眼的地位;有些在物理学中通常认为很重要的能力,例如演绎的能力,《标准》并不强调。
人教物理必修三教师用书
人教物理必修三教师用书
标题:《人教物理必修三教师用书》
正文:
人教物理必修三教师用书是一本专为物理教师编写的教材,旨在帮助教师更好地教授必修三的物理知识。
本教师用书以清晰的思路和流畅的表达为特点,不包含任何会对阅读体验产生负面影响的元素。
教师用书的标题与正文内容一致,确保读者能够准确地了解该教材的内容。
在本文中,不会加入任何广告信息,包括网址链接等。
文章内容也不会涉及版权侵权问题,所有内容均遵守相关法律法规。
为了确保文章的质量,本文中的标题、简介和正文都不包含任何不适宜展示的敏感词或其他不良信息。
我们尊重读者的阅读体验,致力于提供高质量、积极向上的内容。
同时,我们也注重文章的结构和组织,保证正文不会出现缺失语句、丢失序号或段落不完整等情况。
我们努力确保文章的整体流畅性,使读者能够轻松理解和吸收所呈现的物理知识。
总之,本文所介绍的《人教物理必修三教师用书》是一本内容清晰、表达流畅的教材,旨在帮助物理教师更好地教授必修三的课程内容。
我们致力于提供优质的教材,为教师提供有效的教学辅助工具。
苏教版初中物理教师用书
苏教版初中物理教师用书
一、物理基础概念
本部分主要介绍物理学的基本概念,包括物质、运动、能量、力、功、功率等。
通过讲解这些概念,使学生能够了解物理学的基本思想,为后续的学习打下基础。
二、力学基础
本部分主要介绍力学的基本原理和公式,包括牛顿运动定律、动量定理、动量守恒定律、角动量定理等。
通过实验和实例,使学生能够理解力学在日常生活和生产中的应用。
三、热学基础
本部分主要介绍热学的基本概念和规律,包括温度、热量、内能、热力学第一定律等。
通过实验和实例,使学生能够理解热学在能源利用、环境保护等领域的应用。
四、光学基础
本部分主要介绍光学的基本原理和公式,包括光的折射、反射、干涉、衍射等。
通过实验和实例,使学生能够理解光学在摄影、光学仪器等领域的应用。
五、电学基础
本部分主要介绍电学的基本原理和公式,包括电流、电压、电阻、电容等。
通过实验和实例,使学生能够理解电学在电子设备、电力工程等领域的应用。
六、磁场与电磁感应
本部分主要介绍磁场与电磁感应的基本原理和公式,包括磁场、电磁感应定律等。
通过实验和实例,使学生能够理解磁场与电磁感应在电动机、发电机等领域的应用。
七、原子与量子物理
本部分主要介绍原子与量子物理的基本概念和理论,包括原子结构、量子力学等。
通过讲解这些概念和理论,使学生能够了解微观世界的奥秘和物理学的发展方向。
八、实验设计与操作
本部分主要介绍实验设计和操作的基本方法和技巧,包括实验设计原则、实验操作规程等。
通过讲解这些方法和技巧,使学生能够掌握实验设计和操作的基本技能,提高科学素养和实践能力。
八年级物理上册教师用书
八年级物理上册教师用书1. 课程简介八年级物理上册是中国教育部制定的中学物理教育课程之一。
本课程主要涵盖力学、光学、声学和热学等基础物理知识,旨在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观察分析和实验探究能力,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
2. 教学目标本教材的教学目标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培养学生对物理学科的兴趣和好奇心,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培养学生的物理思维和科学探究能力,提高学生的实验设计和数据分析能力;•培养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和创新能力,使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的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能力和团队合作意识,培养学生的沟通和表达能力。
3. 教学内容八年级物理上册教材共分为七个单元,包括:•单元一:物理学科的基本概念和研究方法•单元二:力和运动•单元三:压强和浮力•单元四:运动的速度和加速度•单元五:光的传播和光的反射•单元六:光的折射和光的色散•单元七:人的声音和声音的传播每个单元的教学内容都有详细的教学目标、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内容结合具体的实例和案例,既有理论知识的讲解,也有实验演示和实践操作。
4. 教学方法为了达到教学目标和教学要求,教师可以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包括但不限于:•前导知识激活:通过提问、讲故事等方式,引导学生回忆、重温和复习前面学过的相关知识,为新课知识的学习做好铺垫。
•示范引导:通过教师的演示和实验操作,让学生亲身参与,观察和记录实验现象,培养学生的实验设计和观察分析能力。
•概念引入:通过生动形象的图表、案例等,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物理概念,建立物理思维模式,促进学生对物理学科的探索和思考。
•自主学习:通过开展小组合作学习、课外独立阅读和实践探究等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团队合作意识。
•性质解释:通过有趣的示意图、实例和解释,帮助学生理解物理现象背后的科学原理和规律,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和认知能力。
5. 教学评估教学评估是教学过程中重要的一环,旨在检测和评价学生的学习效果和教学质量。
苏教版初中物理教师用书
苏教版初中物理教师用书第一章:力与运动1. 引子:感受力的神奇力量2. 力的概念与分类2.1 力的定义及单位2.2 探索力的分类与特点3. 力的作用与力的效应3.1 探究力的作用对象3.2 探索力的效应:平衡与不平衡4. 牛顿第一定律:惯性的启示4.1 惯性的意义与实例4.2 牛顿第一定律的表述与解释4.3 运用惯性解释日常现象5. 牛顿第二定律:力与加速度的关系5.1 牛顿第二定律的表述与解释5.2 探究力与加速度的关系6. 牛顿第三定律:作用与反作用6.1 牛顿第三定律的表述与解释6.2 探索作用与反作用力的特点与应用第二章:能量与能量转换1. 引子:能量的奇妙世界2. 能量的概念与分类2.1 能量的定义与单位2.2 探索能量的分类与特点3. 动能与势能3.1 动能的定义与计算3.2 势能的定义与计算3.3 探究动能与势能之间的转化关系4. 机械能守恒定律4.1 机械能守恒定律的表述与解释4.2 探究机械能守恒定律的应用5. 功与功率5.1 功的概念与计算5.2 功率的概念与计算5.3 探索功与功率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第三章:光的传播与反射1. 引子:探索光的奥秘2. 光的传播方式与速度2.1 光的直线传播与速度测定方法2.2 光的传播路径与速度的实验探究3. 光的反射3.1 光的反射定律的表述与解释3.2 探索光的反射规律与应用4. 镜面反射与成像4.1 镜面反射的特点与实验验证4.2 探究镜面反射产生的成像规律5. 光的折射与光的传播路径5.1 光的折射定律的表述与解释5.2 探索光的折射规律与应用第四章:电与电路1. 引子:电的魔力2. 电荷与电场2.1 电荷的概念与性质2.2 探究电荷间的相互作用及电场的概念3. 电流与电路3.1 电流的概念与计算3.2 探索电路中的电流分布与电路的连接方式4. 电阻与电阻定律4.1 电阻的概念与计算4.2 探究电阻与电流之间的关系及电阻定律的应用5. 简单电路的分析与设计5.1 探索串、并联电路的特点与计算5.2 运用电路分析法解决实际问题第五章:声音与听觉1. 引子:声音的美妙旋律2. 声音的产生与传播2.1 声音的产生方式与传播介质2.2 探究声音传播速度与介质的关系3. 声音的特性3.1 声音的音调、音量与音色3.2 探索声音特性的实验与应用4. 听觉的原理与保护4.1 听觉的原理与听力损伤的危害4.2 探讨如何保护听力并提高听觉体验第六章:热与热传递1. 引子:探索热的奥秘2. 热的传递方式2.1 热的传导与导热性能2.2 热的对流与对流传热2.3 热辐射与辐射传热3. 热的传递规律3.1 热传导的规律与计算3.2 探索热传递规律的实验与应用4. 温度与热量4.1 温度的概念与测量4.2 热量的概念与计算4.3 热量与温度变化的关系5. 热膨胀与热收缩5.1 物体热膨胀与热收缩的实验探究5.2 探索热膨胀与热收缩在工程中的应用第七章:力学与机械1. 引子:机械的世界2. 机械的分类与原理2.1 机械的定义与分类2.2 探索简单机械原理与应用3. 杠杆原理与杠杆的应用3.1 杠杆原理的表述与解释3.2 探险杠杆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4. 滑轮原理与滑轮的应用4.1 滑轮原理的表述与解释4.2 探索滑轮在工程中的应用5. 力的分解与合成5.1 力的分解与合成的方法与应用5.2 运用力的分解解决实际问题第八章:电磁与磁学1. 引子:探索电磁的魅力2. 电磁现象与电磁感应2.1 电磁现象的实验与观察2.2 电磁感应的原理与应用3. 电磁铁与电磁铁的应用3.1 电磁铁的原理与实验验证3.2 探索电磁铁在实际应用中的作用。
物理八年级上册教师用书纯word版[
物理八年级上册教师用书纯word版[《物理八年级上册教师用书》教学目标:1.培养学生的物理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对物理的认知水平。
2.通过学习,使学生掌握物理的基本概念、基本知识和基本方法,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实践能力。
3.通过学习,使学生了解物理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并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教学内容:本册教材共分为六个单元,分别是:第一单元:电路基本概念第二单元:电流的基本规律第三单元:电路中的电阻和测量第四单元:串、并联电路第五单元:直流电动机和发电机第六单元:物理光学教学方法:1.启发式教学法:通过设计问题、情境、实验等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主动探究和发现物理规律。
2.导入法:通过生动、形象的例子和实验,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状态,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3.实践教学法:通过实验、观察、讨论等方式,让学生充分参与课堂活动,并从中锻炼自己的实践能力。
4.探究式教学法:通过探究问题、发现规律、解决问题等方式,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
教学重点:1.掌握电路中的基本概念和规律,如电流、电压和电阻等。
2.了解电源、导线、开关等电路元件的作用和特点。
3.掌握串、并联电路的基本原理和特点,了解其在生活中的应用。
4.了解直流电动机和发电机的构成、工作原理以及在实际应用中的特点。
教学难点:1.掌握电路中的复杂问题解决方法,如解电路的电流、电势差、电阻等。
2.了解电路元件的选择和电路的设计方法,以及其对电路性能的影响。
3.掌握电动机和发电机的工作原理和特点,并了解其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
教学过程:第一节电路基本概念一、引入1.引导学生回顾中学阶段所学习的电学知识,如电流、电压、电阻等。
2.通过图示和实验,让学生初步认识电路,并了解电路中元件的作用和特点。
二、电路基本概念1.电路:由电源、导线和电器元件组成的通路。
2.电流:由正极到负极的电荷流动。
单位:安培A。
3.电压:单位时间内电荷通过电路的能量。
单位:伏Volt。
物理(八年级上册)教师用书(纯word版)[
目录关于《探索物理》致同学们科学之旅第一章声现象一、声音的产生和传播二、我们怎样听到声音三、声音的特性四、噪声的危害和控制五、声的利用参考资料第二章光现象一、光的传播颜色二、光的反射三、平面镜成像四、光的折射五、看不见的光参考资料第三章透镜及其应用一、透镜二、生活中的透镜三、凸透镜成像规律四、眼睛和眼镜五、显微镜和望远镜参考资料第四章物态变化一、温度计二、熔化和凝固三、汽化和液化四、升华和凝华参考资料第五章电流和电路一、电流和电路二、串联和并联三、电流的强弱四、探究串、并联电路中电流的规律五、家庭电路参考资料关于《探索物理》《九年义务教育教科书(实验本)·物理》是根据教育部2001年5月颁布的《九年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实验稿)》编写的,供实验地区从2001年9月开始试用。
因为它倡导探究式的学习,强调科学与实际、科学与社会的联系,因此我们又给这本书取了一个名字:《探索物理》。
一、《标准》简介在教育部的直接领导下,《标准》研制组以过去多年的研究为基础,与教育专家及其他学科的课程标准研制组进行了反复的研讨,经过一年半的紧张工作,制订了《九年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实验稿)》。
这个标准继承了建国以来物理教育改革的成果,借鉴了不同发展程度、不同文化背景的许多国家科学课程改革的经验,是我国中学物理教育发展中的一个重要里程碑。
《标准》的主要特点和执行中应该注意的几个问题简述如下。
1、突破学科本位的思想,以学生的全面发展为目标我们过去考虑物理课程时,往往从物理学科本身出发,首先想到物理学中有哪些内容,想到物理学的学科体系和逻辑结构,也就是想到哪些知识是所谓的主干知识、哪些知识是初中学生应该学习的、哪些能力是应该训练的……在这样的思维模式下设计我们的物理课程。
《标准》考虑课程目标、课程内容等问题的出发点与此不同,它不以物理学本身的内容、结构为出发点,而是首先考虑公民科学素质的提高,着眼于学生的发展。
有些在物理学中是十分重要的知识,在初中物理课程中可能并不强调;有些并不属于物理学的内容,在课程中却又安排在十分显眼的地位;有些在物理学中通常认为很重要的能力,例如演绎的能力,《标准》并不强调。
高中物理必修二教师用书
高中物理必修二教师用书篇一:高中物理必修2全套教案高中物理必修2教案第一章抛体运动第一节什么是抛体运动【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知道曲线运动的方向,理解曲线运动的性质2.知道曲线运动的条件,会确定轨迹弯曲方向与受力方向的关系过程与方法1. 体验曲线运动与直线运动的区别2. 体验曲线运动是变速运动及它的速度方向的变化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能领会曲线运动的奇妙与和谐,培养对科学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教学重点】1. 什么是曲线运动2. 物体做曲线运动方向的判定3. 物体做曲线运动的条件【教学难点】物体做曲线运动的条件【教学课时】1课时【探究学习】1、曲线运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 2、曲线运动速度的方向:质点在某一点的速度,沿曲线在这一点的方向。
3、曲线运动的条件:(1)时,物体做曲线运动。
(2)运动速度方向与加速度的方向共线时,运动轨迹是___________(3)运动速度方向与加速度的方向不共线,且合力为定值,运动为_________运动。
(4)运动速度方向与加速度的方向不共线,且合力不为定值,运动为___________运动。
4、曲线运动的性质:(1)曲线运动中运动的方向时刻_______ (变、不变),质点在某一时刻(某一点)的速度方向是沿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并指向运动轨迹凹下的一侧。
(2)曲线运动一定是________ 运动,一定具有_________ 。
【课堂实录】【引入新课】生活中有很多运动情况,我们学习过各种直线运动,包括匀速直线运动,匀变速直线运动等,我们知道这几种运动的共同特点是物体运动方向不变。
下面我们就来欣赏几组图片中的物体有什么特点(展示图片)再看两个演示第一,自由释放一只较小的粉笔头第二,平行抛出一只相同大小的粉笔头两只粉笔头的运动情况有什么不同?学生交流讨论。
物理(八年级上册)教师用书(纯word版)[
物理(八年级上册)教师用书(纯word版)[一、教材概述《物理(八年级上)》是按照国家课程标准编写的,全国中小学教科书统编版教材。
该教材主要内容包括四个模块,分别是物理实验、力学、电学和光学,每个模块又包括若干个章节,共计21个章节。
整本教材涉及的物理知识点主要围绕物理规律、物理实验方法、物理量的测量和换算以及物理技术应用等方面进行系统讲解,致力于帮助学生建立起更加全面、准确的物理学知识体系。
本教材适用于普通初中的物理教学,旨在培养学生科学的观察和思维能力,发展其物理实验技能和科学探究能力,并加强学生对物理问题实际应用的认识和理解。
二、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目标1.掌握物理知识,包括物理规律、物理实验方法、物理量的测量和换算以及物理技术应用等方面的知识点。
2.掌握物理实验的基本技能,包括使用物理实验装置和仪器、观察、记录、分析实验数据和结果的能力。
3.掌握物理问题的求解方法,包括物理量的计算和换算、科学探究和实际应用的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思维能力目标1.培养学生科学观察和思维能力,提高学生动手实践能力和科学探究能力。
2.培养学生系统思维和分析问题的能力,以及对复杂实际问题的综合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情感目标1.培养学生对物理学的兴趣和热爱,促进学生对物理学的理解和尊重,从而进一步加强学生对物理学学科的学习和研究的积极性。
2.通过学习物理学知识,在学生中树立严谨认真、求实创新的学习态度和品质。
三、教学方案(一)教学内容本教材适用于普通初中物理课程,总共分为四个模块,分别为:模块一:物理实验(包括重力实验、摩擦力实验、弹性势能实验、电路实验等等)模块二:力学(包括力、压强、浮力、运动学、牛顿定律等等)模块三:电学(包括电流、电压、电阻、电功率、欧姆定律等等)模块四:光学(包括光的传播、光的反射、光的折射、光的色散等等)(二)教学方法1.授课法通过系统化地讲授教材内容,培养学生对物理学知识的感知和理解,并引导学生深入探究问题深度和广度。
人教物理必修三教师用书
人教物理必修三教师用书全文共四篇示例,供您参考第一篇示例:作为中学物理教师,选取一本优秀的教师用书对于教学质量和效果至关重要。
作为人教版《物理必修三》教材的补充,教师用书不仅提供了更为详尽的教学指导,还提供了丰富的教学资源和案例。
《人教物理必修三教师用书》是广大物理教师非常喜爱的一本教材,本文将对该教师用书进行概述和使用指南,帮助教师更好地使用和发挥其教学效果。
一、概述1. 教师用书的内容概述《人教物理必修三教师用书》是根据《物理必修三》课程标准和教材内容编写而成的一本教学辅助用书。
该书内容涵盖了教材中的每一个知识点和重点难点,对知识点的讲解更加详细深入,对难点问题进行了重点剖析,这为教师在备课和上课过程中提供了很大的帮助。
2. 教师用书的特点和优势《人教物理必修三教师用书》在内容编排上突出了知识框架的逻辑性和系统性,侧重对热力学、电磁感应等较为抽象和复杂的物理概念进行深入浅出的解释,使教师能够更好地掌握这些难点知识,从而能够更好地进行教学。
该教师用书还为教师提供了大量的教学资源和案例,这些资源和案例不仅能够帮助教师更好地进行教学设计和教学实施,还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欲望。
二、使用指南1. 全面理解教材和教师用书的内在联系教师在使用《人教物理必修三教师用书》时,必须全面理解教材和教师用书的内在联系,即教师用书是以教材为基础,对教材内容进行进一步拓展和深化的。
因此在备课和教学过程中,要紧密结合教材内容,结合教师用书的指导,合理设计教学目标和教学过程,确保教学能够更好地贴合教材和教师用书的要求。
2. 灵活运用教学资源和案例《人教物理必修三教师用书》中提供了大量的教学资源和案例,这些资源和案例不仅可以为教学提供更多的素材和实例,还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提高学习效果。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灵活运用这些资源和案例,结合教学的具体内容和教学目标,设计并开展相关教学活动,从而更好地促进学生的学习和提高教学效果。
高中物理选必三教师用书
高中物理选必三教师用书
高中物理学一直以其复杂的概念和理论吸引着许多学生和老师,而《高中物理选必三教师用书》是物理课程的关键参考材料。
该书提供了一系列非常实用的知识,可以帮助教师更好地教授高中物理课程,并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高中物理选必三教师用书》包含了三个主要的学习部分,即物理形式、物理实践和物理探究,每个部分都有一些基础的和深入的知识。
其中,物理形式部分涵盖了物理基本定律,物理模型,概念和理论,让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物理原理。
物理实践部分通过实验进一步让学生理解物理学,实验内容涵盖了高中物理中常见的概念,如力学,热学和电磁学等。
物理探究部分则主要由一些实例、案例和实验数据构成,这些实例可以帮助学生更深入地理解物理学,更好地说明原理。
此外,书中还包含了一些有关物理学习的技巧和方法,以及有用的答题方法,考试重点和技巧,以便更好地帮助学生掌握学习内容。
总之,《高中物理选必三教师用书》是必不可少的参考书,它可
以帮助教师更好地介绍物理知识,也可以帮助学生更加全面地学习物理学。
它是一个全方位的参考书,可以帮助教师和学生更好地理解物理学,提高学习效果。
- 1 -。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教师用书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教师用书一、教材概述人教版八年级物理教师用书是为八年级学生提供物理教学的辅助教材。
该教材是按照国家教育部制定的《中小学课程标准》编写而成,内容严谨合理,涵盖了八年级物理课程的各个模块。
二、教材结构人教版八年级物理教师用书共分为八个单元,每个单元包含若干章节,涵盖了力学、光学、声学等物理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教材的每个单元都以一个引导性问题作为开篇,通过问题的提出,激发学生的思考和探索欲望,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到课堂中来。
每个章节都由若干部分构成,每部分都有清晰的目标和教学重点。
同时,教材中还穿插了丰富多样的实例和案例分析,以帮助学生理解和应用物理知识。
三、教材特点1.内容贴近学生生活:教材中涉及的例子和实例都与学生日常生活息息相关,能够引起学生的共鸣,并激发学生对物理知识的兴趣。
2.知识结构清晰:教材内容严谨合理,知识结构清晰,层次分明。
每个章节的内容都有明确的目标,帮助学生有条理地学习和掌握物理知识。
3.理论与实践结合紧密:教材中的理论知识与实际生活紧密结合,通过实例和案例分析,使学生能够将所学的物理知识应用于实际问题解决中。
4.注重培养学生科学思维:教材通过引导学生思考和提出问题的方式,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
同时,教材中的实验设计和练习题也有助于学生培养科学实验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5.综合能力培养:教材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通过实验、观察、分析、论证等方式,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验能力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教学建议1.准备工作:在教学前,教师应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充分的准备,对教材中的实例和案例进行深入理解,以便在课堂上能够给学生足够的启发和指导。
2.启发式教学: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采用启发式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通过提问、讨论等方式激发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实验教学:物理学是一门实验科学,教师应充分利用实验教学的方式,让学生亲自动手进行实验,通过实验的过程,帮助学生理解物理原理和概念。
物理(八年级上册)教师用书(纯word版)[
目录关于《探索物理》致同学们科学之旅第一章声现象一、声音的产生和传播二、我们怎样听到声音三、声音的特性四、噪声的危害和控制五、声的利用参考资料第二章光现象一、光的传播颜色二、光的反射三、平面镜成像四、光的折射五、看不见的光参考资料第三章透镜及其应用一、透镜二、生活中的透镜三、凸透镜成像规律四、眼睛和眼镜五、显微镜和望远镜参考资料第四章物态变化一、温度计二、熔化和凝固三、汽化和液化四、升华和凝华参考资料第五章电流和电路一、电流和电路二、串联和并联三、电流的强弱四、探究串、并联电路中电流的规律五、家庭电路参考资料关于《探索物理》《九年义务教育教科书(实验本)·物理》是根据教育部2001年5月颁布的《九年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实验稿)》编写的,供实验地区从2001年9月开始试用。
因为它倡导探究式的学习,强调科学与实际、科学与社会的联系,因此我们又给这本书取了一个名字:《探索物理》。
一、《标准》简介在教育部的直接领导下,《标准》研制组以过去多年的研究为基础,与教育专家及其他学科的课程标准研制组进行了反复的研讨,经过一年半的紧工作,制订了《九年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实验稿)》。
这个标准继承了建国以来物理教育改革的成果,借鉴了不同发展程度、不同文化背景的许多国家科学课程改革的经验,是我国中学物理教育发展中的一个重要里程碑。
《标准》的主要特点和执行中应该注意的几个问题简述如下。
1、突破学科本位的思想,以学生的全面发展为目标我们过去考虑物理课程时,往往从物理学科本身出发,首先想到物理学中有哪些容,想到物理学的学科体系和逻辑结构,也就是想到哪些知识是所谓的主干知识、哪些知识是初中学生应该学习的、哪些能力是应该训练的……在这样的思维模式下设计我们的物理课程。
《标准》考虑课程目标、课程容等问题的出发点与此不同,它不以物理学本身的容、结构为出发点,而是首先考虑公民科学素质的提高,着眼于学生的发展。
有些在物理学中是十分重要的知识,在初中物理课程中可能并不强调;有些并不属于物理学的容,在课程中却又安排在十分显眼的地位;有些在物理学常认为很重要的能力,例如演绎的能力,《标准》并不强调。
普通高中教科书物理教师用书选择性必修1苏教版
普通高中教科书物理教师用书选择性必修1苏教版本大纲的第二部分将详细介绍《普通高中教科书物理教师用书选择性必修1苏教版》的课程结构。
我们将列出每个章节的主要主题和内容,并解释它们之间的逻辑关系和教学顺序。
此外,我们还将介绍教科书中所提供的教学资源和辅助材料。
主题:物理学的基本概念和研究方法内容:介绍物理学的定义、基本概念和研究方法,为后续章节打下基础主题:一维运动的描述和分析内容:介绍一维运动的描述方法,如位移、速度和加速度,并解析简单的运动图表主题:牛顿运动定律与质点运动内容:介绍牛顿运动定律以及质点的运动规律,包括匀速直线运动、匀加速直线运动和抛体运动主题:能量和能量守恒内容:介绍能量的概念、各种能量形式和能量守恒定律,并解析能量转化和能量守恒的实例主题:简谐振动与波动内容:介绍简谐振动的基本特征和波动的基本概念,包括机械波和电磁波主题:静电场和恒定磁场内容:介绍静电场和恒定磁场的基本概念和性质,包括电场力和磁场力的作用规律主题:光的直线传播和折射定律内容:介绍光的直线传播和折射定律,包括光的反射、折射和光的色散主题:相对论的基本原理内容:介绍相对论的基本原理,包括光速不变原理和狭义相对论的主要内容教科书中提供了丰富的教学资源和辅助材料,包括实验指导、练题、案例分析和扩展阅读等。
教师可以根据教学需要选择合适的教学资源和辅助材料,提升教学效果。
以上是《普通高中教科书物理教师用书选择性必修1苏教版》课程结构的简要介绍,每个章节都涵盖了不同主题和内容,循序渐进地引导学生研究物理知识和理解物理原理。
本大纲的第三部分将探讨适用于《普通高中教科书物理教师用书选择性必修1苏教版》的教学方法和评估策略。
我们将介绍一些有效的教学方法,如讲解、实验、讨论和案例研究,并提供相应的教学示例。
此外,我们还将讨论如何评估学生的研究成果和评价教学效果。
本大纲的第三部分将探讨适用于《普通高中教科书物理教师用书选择性必修1苏教版》的教学方法和评估策略。
物理必修二教师用书
第1章功和功率第1节 机械功授课提示:对应学生用书第1页一、机械功1.定义:力与物体在力的方向上的位移的乘积,叫做力对物体做的机械功,简称功. 2.做功的两个条件:力和物体在力的方向上发生的位移. 3.机械功的一般公式:W =Fs cos α,功的单位:焦耳.如图a 所示,运动员举重时举着杠铃不动,杠铃没有发生位移,举杠铃的力对杠铃就没有做功.如图b 所示,足球在水平地面上滚动时,重力对球做的功为零.从这两个事例,想一想,怎样才算是力对物体做功?怎样表示功的大小?提示:功是针对某个力而言的,只有物体在力的方向上有位移时,力才对物体做功,功的大小就是力和物体在力的方向上位移的乘积.二、正功和负功1.功的标矢性:功是标量,只有大小,没有方向,但功有正负. 2.正功和负功:(1)力与位移的夹角0°≤ α <90°时,W>0,力对物体做正功.(2)力与位移的夹角α=90°时,W=0,力对物体不做功.(3)力与位移的夹角90°<α≤180°时,W<0,力对物体做负功,也可以说物体克服这个力做了功.力F1对物体做了20 J的功,力F2对物体做了-100 J的功,F1做的功大于F2做的功.提示:错.功是标量,只有大小,没有方向,功的正负不表示功有方向,也不表示大小,而表示做功的力是动力还是阻力,所以F2对物体做的功多.三、总功的计算方法1.多个外力对物体做的总功等于各个力分别对物体做功的代数和,W总=W1+W2+W3+….2.多个外力对物体做的总功等于各个力的合力对该物体做的功,W总=F合_s__cos___α,α是F合与位移s的夹角.授课提示:对应学生用书第1页功的计算1.对功概念的理解(1)物理意义:功是力在空间上的积累效应,它总是与一个具体的过程相联系,因此,功是一个过程量.(2)功的计算式:W=Fs cos α,单位:焦耳.2.对恒力做功的计算式可作以下三种理解变力功的计算(1)微元法把整个过程分成许多小段,物体通过每小段的时间足够短,在这足够短的时间里,力的变化很小,可以认为是恒定的.这样,对每小段用公式W=Fs cos α计算功,再求每小段所做功的代数和,就等于变力在整个过程中所做的功.例如:机车的牵引力做功、物体所受的阻力做功,力的方向时刻与速度的方向相同或相反,则W =F ·s .(2)平均值法用平均力代替公式W =Fs cos α中的F ,这种方法只局限于两种情况:一是题目中明确指出已知或待求的是平均力;二是力与位移成线性关系时可由F -=12(F min +F max )求平均力(如弹簧的弹力).(3)图象法变力的功W 可用F -s 图象中图线与对应的s 轴所包围的面积表示,s 轴上方的面积表示力对物体做正功,s 轴下方的面积表示力对物体做负功.(4)转换研究对象法:通过改变研究对象化变力为恒力求功.例如,如图所示,用力F 拉绳的一端由A 点缓缓移动到B 点,使物体升高时,F 为变力,若求力F 所做的功,可以把研究对象由力F 的作用点改为物体,此时可认为物体匀速上升,力F 所做的功就等于物体克服重力所做的功,即通过改变研究对象把变力转化为恒力.4.总功的计算当物体同时受到几个力作用时,计算合力的功有两种方法:(1)先分别求各个外力的功,W 1=F 1s cos α1、W 2=F 2s cos α2…再把各个外力的功代数相加.(2)先用平行四边形定则求出合力,再根据W =F 合s cos α计算功.注意α应是合力与位移s 间的夹角.[特别提醒] 1.一个恒力对物体做的功与其他力的存在与否无关,与物体的质量、速度无关,仅由F 、s 及α三量确定.2.s 是物体相对于地面的位移.3.功是过程量,计算功时要明确是哪一个力在哪一个过程所做的功及此过程中这个力是否是恒力.[典例1] 一个质量m =2 kg 的物体,受到与水平方向成37°角斜向下方的推力F =10 N 的作用,在水平地面上移动的距离s =2 m ,如图所示.物体与地面间的滑动摩擦力为它们间弹力的0.2倍, (cos 37°=0.8,sin 37°=0.6,g =10 m/s 2)求:(1)推力F 对物体所做的功; (2)摩擦力f 对物体所做的功;(3)合外力对物体所做的功.[思路点拨]准确进行受力分析,画出受力示意图,然后紧扣“功”的定义确定各力的大小、位移大小以及力和位移的夹角.[尝试解答]物体的受力分析如图所示:(1)推力F对物体做功W1=Fs·cos 37°=10×2×0.8 J=16 J(2)摩擦力f做的功由图得N=mg+F sin 37°①f=μN②W2=fs cos180°③解得W2=-10.4 J(3)物体受到推力、重力、支持力及摩擦力作用,其合力为F合=F cos 37°-μN,力的功为W=F合s cos 0°=[F cos 37°-μ(F sin 37°+mg)]s=5.6 J[答案](1)16 J(2)-10.4 J(3)5.6 J1.如图所示,力F大小相等,A、B、C、D四个物体运动的位移s也相同,哪种情况F 做功最小()解析:由W=Fs cos θ,F和s大小相同,因为在0°~90°的范围内cos θ是减函数所以θ大cos θ小,W 小.答案:D对正功和负功的理解及判断 1.正、负功的含义如何判断功的正负(1)根据力和位移的方向的夹角判断,常用于恒力做功的判断.(2)根据力和瞬时速度方向的夹角判断,夹角是锐角做正功,是钝角做负功,是直角不做功.[特别提醒] 1.功是标量,功的正负不表示方向,也不表示大小.比较功的大小时,要看功的绝对值,绝对值大的功大.2.从能量的角度看,力对物体做正功意味着向受力物体提供能量,负功意味着物体克服外力做功,向外输出能量.[典例2] 一人乘电梯从1楼到20楼,在此过程中经历了先加速、后匀速、再减速的运动过程,则电梯支持力和重力对人做功的情况是( )A .支持力在加速时做正功,匀速时不做功,减速时做负功B .支持力在加速和匀速时做正功,减速时做负功C .支持力始终做正功D .支持力始终做负功[思路点拨][尝试解答] 判断力对物体是否做功,先看物体在力的方向上有没有位移,位移为零,功必为零;位移不为零,再看力和位移间的夹角,夹角等于90°时力不做功,夹角小于90°时力做正功,夹角大于90°时力做负功.电梯在经历先加速、后匀速、再减速的运动过程中,电梯的支持力总是竖直向上的,人的位移也总是竖直向上的,故电梯支持力对人总是做正功.判断力是否做功以及功的正负时,物体的位移是相对地面的位移.[答案] C2.如图所示,物体m静止在斜面上,受到重力、斜面支持力和静摩擦力,现使斜面载着物体一起向右做匀速运动,通过一段位移,则下面说法错误的是()A.静摩擦力对物体做了正功B.支持力对物体做了负功C.重力对物体做了正功D.合力对物体做功为零解析:由于物体做匀速运动,所以根据平衡条件可知:N=mg cos θ,f=mg sin θ.根据功的定义:W N=-mgs·cos θ·sin θ,W f=mgs·sin θ·cos θ,重力不做功,合力做功为零,A、B、D正确.答案:C对作用力与反作用力做功及摩擦力做功的认识1.对作用力、反作用力做功的认识(1)作用力与反作用力特点: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但作用在不同物体上.(2)作用力、反作用力作用下的物体运动特点:可能向相反方向运动,也可能向同一方向运动.也可能一个运动,而另一个静止,还可能两物体都静止.(3)由W=Fs cos α不难判断,作用力的功与反作用力的功的特点:没有必然的关系,即不一定一正一负,绝对值相等.2.对摩擦力做功的认识(1)滑动摩擦力和静摩擦力都可能做正功、负功及不做功.(2)静摩擦力作用下物体运动的位移相同,故静摩擦力对一个物体做正功,对另一个物体做等量负功,对两物体组成的系统做的总功为零.(3)滑动摩擦力作用下物体对地位移不同,故滑动摩擦力做功不同,且总功为负值.[典例3]如图所示,一子弹以水平速度射入放置在光滑水平面上原来静止的木块,并留在木块中,在此过程中子弹钻入木块的深度为d,木块的位移为s,木块对子弹的摩擦力大小为F.则木块对子弹的摩擦力做的功为________,子弹对木块的摩擦力做的功为________.[思路点拨]求一个力所做的功,公式W=Fs cos α中的s必须是在该力作用下的位移,同一问题中求功,必须选定同一参考系.[规范解答]对子弹受力分析可知,子弹受到木块对它的作用力F是阻力,与子弹发生的位移方向相反,子弹发生的位移大小是s+d,方向与木块(子弹)运动方向相同,对子弹而言,力与位移夹角θ=180°,所以木块对子弹的摩擦力做的功是W=F(s+d)cos 180°=-F(s +d).由牛顿第三定律知,子弹对木块的反作用力大小也是F,其方向与木块发生的位移s方向相同,故子弹对木块的摩擦力做的功是W=Fs cos 0°=Fs.[答案]-F(s+d)Fs3.关于摩擦力做功问题,下列哪些叙述是正确的()A.摩擦力总是阻力,故只能做负功B.静摩擦力存在于相对静止的物体间,故肯定不做功C.滑动摩擦力对两个相互作用的物体大小相等,方向相反,故对每个物体所做的功大小相等,正负相反D.摩擦力可能做正功也可能做负功解析:摩擦力可能是动力也可能是阻力,故可能做正功也可能做负功,选项A错、选项D对;受静摩擦力的物体在静摩擦力的方向上也可能是运动的,故静摩擦力可能做功,选项B错;两个相互作用的物体间的滑动摩擦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但相互作用的物体位移不相等,故对相互作用的物体做功不相等,所以选项C错.答案:D授课提示:对应学生用书第3页一滑块在水平地面上沿直线滑行,t=0时其速度为1 m/s.从此刻开始在滑块运动方向上再施加一水平作用力F,力F和滑块的速度v随时间的变化规律分别如图a、b 所示.设在第1秒内、第2秒内、第3秒内力F对滑块做的功分别为W1、W2、W3,则以下关系式正确的是()A.W1=W2=W3B.W1<W2<W3C.W1<W3<W2D.W1=W2<W3[思路点拨]解答本题可先由滑块的v-t图象计算其在各时间段内的位移,然后由W=Fs计算力在各阶段的做功多少.[规范解答]由于v-t图象与坐标轴所围面积等于滑块该阶段的位移大小,由图b可计算第1 s内、第2 s内、第3 s内滑块的位移分别是:s1=0.5 ms2=0.5 ms3=1 m所以W1=F1s1cos 0°=0.5 JW2=F2s2cos 0°=1.5 JW3=F3s3cos 0°=2 J综上所述可得W1<W2<W3,B项正确.[答案] B授课提示:对应学生用书第4页1.下列关于功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力和位移是做功的二要素,只要有力、有位移、就一定做功B.功等于力、位移、力与位移夹角的余弦三者的乘积C.因为功有正负,所以功是矢量D.一对作用力和反作用力做功的代数和一定为零解析:由W=Fs cos θ若θ=90°时,W=0 J,故A错、B对;力是矢量,功是标量.功虽有正功和负功之分,但正负表示力对物体做功的效果,不表示方向,C错误.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的位移不一定相同,功的代数和不一定为0,例如一对滑动摩擦力做功的代数和为负值,不为零,故D错误.答案:B2.举重运动,是我国多次在世界级大赛中摘金夺银的传统强项.在举重比赛中,运动员举起杠铃时必须使杠铃平衡一段时间才能被裁判视为成功,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向上举起的过程中,运动员对杠铃做功B.向上举起的过程中,运动员对杠铃不做功C.举起后保持平衡的一段时间内,运动员对杠铃做功D.举起后保持平衡的一段时间内,运动员对杠铃不做功解析:向上举起的过程中,运动员对杠铃的举力与位移方向一致,故运动员对杠铃做正功;举起后保持平衡的一段时间内,运动员虽然对杠铃有作用力,但在力的方向上无位移,并不做功.答案:AD3.如图所示,重物P 放在一长木块OA 上,在将长木块绕O 端转过一个小角度的过程中,重物P 相对于木板始终保持静止,关于木板对重物P 的摩擦力和支持力做功的情况是( )A .摩擦力对重物不做功B .摩擦力对重物做负功C .支持力对重物不做功D .支持力对重物做正功解析:摩擦力的方向与物体P 的运动方向时刻垂直,故摩擦力不做功,A 对、B 错;支持力的方向与物体P 的运动方向时刻相同,故支持力做正功,C 错、D 对;所以答案选择A 、D.答案:AD4.一质量为m 的物体在水平恒力F 的作用下沿水平面运动,在t 0时刻撤去力F ,其中v -t 图象如图所示.已知物体与水平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则下列关于力F 的大小和力F 做的功W 的关系式中,正确的是( )A .F =μmgB .F =2μmgC .W =μmg v 0t 0D .W =32μmg v 0t 0解析:在0~t 0时间内,由图象可知物体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加速度大小为a 1=v 0t 0,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可列方程F -μmg =ma 1①在t 0~3t 0时间内物体在摩擦力的作用下做匀减速直线运动,加速度大小为a 2=v 03t 0-t 0=v 02t 0,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可列方程μmg =ma 2② 由①②可知F =3μmg .由图象可知,在0~t 0时间内物体的位移为s 1=v 0t 02,W =Fs 1=32μmg v 0t 0,所以答案选择D 项.答案:D5.某一同学斜拉一质量为25 kg的旅行箱,匀速地在机场的候车大厅内直线走了50 m,如果拉力与水平面的夹角为37 °,旅行箱与地面的动摩擦因数为0.3,试计算(g取9.8 m/s2,sin 37°=0.6,cos37°=0.8)(1)拉力的大小和拉力做的功.(2)摩擦力做的功.解析:(1)由箱子的运动状态及受力知F sin 37°+N=mgF cos 37°=ff=μN解得F=75 N拉力做的功:W=Fs cos 37°=3 000 J(2)摩擦力做的功W f=-fs=-μ(mg-F sin 37 °)s=-3 000 J答案:(1)75 N 3 000 J(2)-3 000 J本栏目内容在学生用书中以活页形式分册装订!授课提示:对应课时作业(一)一、选择题1.如图是小孩滑滑梯的情景,在小孩下滑过程中,下列关于各力做功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重力做正功B.支持力做负功C.支持力不做功D.摩擦力做负功解析:小孩位移方向沿滑梯向下,与重力夹角小于90°,与支持力垂直,与摩擦力方向相反,所以重力做正功,支持力不做功,摩擦力做负功.答案:B2. 如图,拖着旧橡胶轮胎跑是身体耐力训练的一种有效方法.如果某受训者拖着轮胎在水平直道上跑了100 m,那么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摩擦力对轮胎做了负功B.重力对轮胎做了正功C.拉力对轮胎不做功D.支持力对轮胎做了正功解析:摩擦力与轮胎运动方向相反,做负功,A正确;重力与轮胎运动方向垂直,不做功,B错误;拉力与轮胎运动方向夹角小于90°,做正功,C错误;支持力与轮胎运动方向垂直,不做功,D错误.答案:A3.下列关于功的说法正确的是()A.力对物体做功多,说明物体的位移一定大B.静摩擦力总是做正功,滑动摩擦力总是做负功C.一对平衡力所做功的代数和一定为零D.作用力做功,反作用力也一定做功解析:由功的一般计算式W=F·s cos α知,W大,s不一定大,故A错,静摩擦力,滑动摩擦力都有可能做正功、负功,或不做功,故B错,平衡力的合力为0,总功一定为0,故C正确.相互作用的两个物体不一定都有位移,故作用力和反作用力不一定同时都做功,故D错.答案:C4.如图所示,一物体以一定的速度沿水平面由A点滑到B点,摩擦力做功W1;若该物体从点A′沿两斜面滑到点B′,摩擦力做的总功为W2,已知物体与各接触面的动摩擦因数均相同,则()A.W1=W2B.W1>W2C.W1<W2D.不能确定W1、W2的大小关系解析:设物体的质量为m,物体与各接触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A、B间距为l.物体从A点滑到B点的过程中,摩擦力做功W1=-μmgl;物体从A′点经C点运动至B′点的过程中,设斜面A′C的长度为l1,倾角为α,斜面CB′的长度为l2,倾角为β,则摩擦力做功W2=-μmg cos α·l1-μmg cos β·l2=-μmg(l1cos α+l2cos β)=-μmgl=W1,故选A.答案:A5.如图所示,A、B叠放在一起,A用绳子系在固定的墙上,用力F将B拉着右移.用F拉、f AB、f BA分别表示绳子的拉力、A对B的摩擦力和B对A的摩擦力,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F做正功,f AB做负功,f BA做正功,F拉不做功B.F和f BA做正功,f AB和F拉做负功C.F做正功,f AB做负功,f BA和F拉不做功D.F做正功,其他力都不做功解析:根据功的一般计算式W=Fs cos α可知,力F作用点的位移不为零且与F方向相同,所以F做正功;绳子的拉力F拉的作用点的位移为零,所以F拉不做功;f BA作用点的位移为零,所以f BA不做功;f AB作用点的位移不为零,且与f AB方向相反,所以f AB做负功,故本题正确选项为C.答案:C6.起重机吊钩下挂一质量为m的水泥袋,如果水泥袋以加速度a匀减速下降了距离h,则钢索拉力对水泥袋做的功为()A.mgh B.m(g-a)hC.-m(g+a)h D.m(a-g)h解析:设钢索的拉力为F,由牛顿第二定律,F-mg=ma,得F=m(g+a),方向向上,故钢索拉力对水泥袋做的功为W=Fh cos 180°=-m(g+a)h,C正确.答案:C7. 如图所示,某人第一次站在岸上用恒力F拉小船A,经时间t,人做功W1;第二次该人站在B船上用相同的力F拉小船A,经过相同的时间t,人做功W2.不计水的阻力,则()A.W1=W2B.W1>W2C.W1<W2D.无法确定解析:人站在岸上拉船时,设在时间t内A船移动的位移为s1,即拉力F的作用点在力的方向上移动的位移为s1,则W1=F·s1.人站在B船上拉A时.A船移动的位移仍为s1,设B船运动的位移为s2,则力F的作用点在力F的方向上移动的位移为s1+s2,则W2=F·(s1+s2).故W1<W2,C对.答案:C8.一个人从深4 m的水井中匀速提取50 N的水桶至地面,在水平道路上匀速行走了12 m,再沿20 m长的斜坡匀速向下走到6 m深的地下室,则此人用来提水桶的力所做的功为()A.200 J B.1 100 JC.100 J D.-100 J解析:匀速上提做功W1=Fh1=50×4 J=200 J.水平行走时,竖直向上的拉力与水平位移垂直,故做功W2=0,匀速走下地下室,做功W3=Fh2cos 180°=-50×6 J=-300 J.则全过程中人对水桶做功W=W1+W2+W3=-100 J.答案:D9.(选做题)如图所示,物体沿弧形轨道滑下后进入足够长的水平传送带,传送带以图示方向匀速运转,则传送带对物体做功情况不可能的是()A.始终不做功B.先做负功后做正功C.先做正功后不做功D.先做负功后不做功解析:设传送带速度大小为v1,物体刚滑上传送带时的速度大小为v2.①当v1=v2时,物体随传送带一起匀速运动,故传送带与物体之间不存在摩擦力,即传送带对物体始终不做功,A正确.②当v1<v2时,物体相对传送带向右运动,物体受到的滑动摩擦力方向向左,则物体先做匀减速运动直到速度减为v1,再做匀速运动,故传送带对物体先做负功后不做功,D正确.③当v1>v2时,物体相对传送带向左运动,物体受到的滑动摩擦力方向向右,则物体先做匀加速运动直到速度达到v1,再做匀速运动,故传送带对物体先做正功后不做功,B错误,C正确.答案:B二、非选择题10.将质量为m的物体竖直上抛,物体上升的最大高度为h,物体上升和下降过程中所受阻力恒为f,求全过程中重力和阻力做功.解析:全过程物体位移为0,所以W G=0,空气阻力做功与路径有关W f=-f·2h=-2fh.答案:0-2fh11.质量为M的长木板放在光滑的水平面上,一个质量为m的滑块以某一速度冲上木板,在木板上前进了L,而木板前进s,如图所示,若滑块与木板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求摩擦力对滑块、对木板做功各为多少?解析:滑块受力情况如图甲所示,摩擦力对滑块做的功为W 1=-μmg (s +L ),木板受力如图乙,摩擦力对木板做的功为W 2=μmgs .答案:-μmg (s +L ) μmgs12.(选做题)如图所示,质量为m 的物体静止在倾角为θ的斜面上,物体与斜面的动摩擦因数为μ.现使斜面水平向左匀速移动l .试求:(1)摩擦力对物体做的功(物体与斜面相对静止); (2)斜面的弹力对物体做的功; (3)各力对物体所做的总功是多少?解析:物体受力情况如图所示,物体受重力mg 、静摩擦力f 和支持力N 的作用,这些力均是恒力,故可用W =Fs cos α计算各力做的功.由平衡条件得f =mg sin θ,N =mg cos θ (1)W f =f ·l cos(180°-θ) =-mgl sin θ·cos θ. (2)W N =N ·l cos(90°-θ) =mgl sin θ·cos θ.(3)解法一:各力对物体所做的总功等于各力做功的代数和:W 总=W f +W N +W G =0.解法二:物体受合外力F 合=0,则各个力对物体做的总功等于合外力F 合对物体做的功,则:W 合=F 合l =0.答案:(1)-mgl sin θ·cos θ (2)mgl sin θ·cos θ (3)0第2节 功和能授课提示:对应学生用书第5页一、机械功的原理1.功的原理:使用任何机械时,动力对机械所做的功总是等于机械克服阻力所做的功. 2.表达式:W动=W 阻=W 有用+W 额外或W 输入=W 输出+W 损失3.机械原理:任何机械都不能省功,做一定量的功,要省力就要增大做功时的位移,而要减小做功时的位移就要多用力.如图所示,上海南浦大桥采用独特的螺旋式引桥,据说设计者是从当地幼儿园一个不满6岁的小孩的一幅《我想象中的立交桥》中得到启示而设计的.这种设计是如何利用功的原理来达到省力的目的的?提示:引桥实际上是个斜面,螺旋设计增加了“斜面”的长度,减小了倾角,根据机械功的原理,机械功W =Fl =Gh ,F =hlG ,斜面越长时越省力.二、做功和能的转化1.能量:一个物体能对别的物体做功,我们就说这个物体具有能量.2.功能关系:做功的过程就是能量转化的过程.做了多少功,就表示有多少能从一种形式转化为另一种形式.因此,功是能量转化的量度.3.机械的作用:机械做功,只能将能量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或者将一种形式的能量转化为另一种形式的能量.如图,为什么说张开的弓具有能量?机械做功时的能量来自机械吗?提示:因为张开的弓可以对外做功,所以说它具有能量;不是来自机械.机械只是传递能量及实现能量转化的装置,而自身没有能量.授课提示:对应学生用书第5页机械功的原理 1.使用机械时动力与阻力做功⎩⎪⎨⎪⎧W 动=W 总:动力对机械做的功W 阻:机械克服所有阻力做的功W 有用=W 输出:机械克服有用阻力做的功W 额外=W 损失:机械克服额外阻力做的功3.“不能省功”的含义(1)使用机械与不使用机械而直接用手所做的功是相等的,此种机械是理想机械. (2)使用机械比不使用机械而直接用手所做的功要多,即更费功,此种机械为非理想机械. [特别提醒] 1.使用机械可以省力或省距离,但不能省功.2.由于克服额外阻力所做的额外功的存在,实际上使用任何机械总是费功的. [典例1] 工人在劳动中为了方便,利用一个斜面将一个重为106 N 的机座升高0.5米,斜面长为4米,若不计摩擦阻力,机座在斜面上做匀速直线运动,求工人利用斜面这个机械的输入功和沿斜面对机座施加的拉力?[思路点拨] 1.使用机械时,人们所做的功都等于不用机械而直接用手所做的功.(适用于各种理想机械)2.使用任何机械时,动力对机械所做的功等于机械克服所有阻力所做的功.(适用于各种实际机械)[规范解答] 斜面的输出功为机座克服重力所做的功,W 输出=Gh =106×0.5 J =5×105 J ,根据功的原理考虑到斜面没有摩擦,W 输入=W 输出=5×105 J.输入功就是动力的功,因此W 输入=Fs ,所以F =W 输入s =5×1054N =1.25×105 N.[答案] 5×105 J 1.25×105 N1.上题中若机座所受摩擦力为其重力的0.3倍,则工人在升高机座的过程中所做的额外功是多少?解析:所做的额外功为机械克服摩擦阻力所做的功,W 额外=kGs =0.3×106×4 J =1.2×106 J.答案:1.2×106 J功和能的区别与联系做功的过程就是能量转化的过程,能量转化的过程也就是做功的过程.做功与能量转化的数值相等,即做了多少功,就有多少能量发生了转化.因此可以用做功的多少来量度能量转化的多少,反之,也可用能量转化的多少来计算做功的多少.[特别提醒] 力做功,可使物体之间的能量发生转化,且功是能量转化的量度.我们不能理解为功变成了能或功是能的量度.[典例2] 如图表示撑杆跳高运动的几个阶段:助跑、撑杆起跳、越横杆.下面定性地说明在这几个阶段中能量的转化情况,其中不正确的是( )。
苏科物理九上教师用书
苏科物理九上教师用书苏科物理九上教师用书:开启科学探索之旅《苏科物理九上教师用书》是一本专为九年级物理教师精心编写的教材。
它以培养学生科学思维和实践能力为核心,注重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本教材的编写者将各章节的内容紧密结合国家课程标准和学科发展前沿,旨在为教师提供一套系统、全面的教学资源,帮助教师更好地指导学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造力。
本教材共分为八个单元,涵盖了力学、光学、电学、热学等多个物理学科的基本知识和实验技能。
每个单元都以简洁明了的语言介绍物理概念,并通过具体的实例和实验案例,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和应用所学内容。
同时,教材中还融入了大量的思考题、实践活动和研究课题,以培养学生的科学研究能力和实验操作技能。
在教学中,教师用书起着重要的指导作用。
《苏科物理九上教师用书》的编写旨在帮助教师理清教学思路,熟悉教材内容,并提供丰富的教学资源和教学方法。
教师用书中详细介绍了每个单元的教学目标、教学重点、教学难点和教学方法,帮助教师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设计教学方案,提供示范课案例,指导教师合理安排教学时间和任务。
教师用书还包括丰富的教学资源和辅助材料。
例如,教师用书中提供了每个单元的教学课件、实验指导书、习题答案等,方便教师备课和教学。
此外,教师用书还提供了一些拓展资源,如教学视频、实验视频和科普文章,旨在帮助教师更好地引导学生进行实践探究和知识拓展。
教师用书的编写充分考虑了九年级学生的认知特点和学习需求。
它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好奇心,通过丰富的实例和实验案例,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和探究。
同时,教师用书也注重培养学生的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思考题、实践活动和研究课题,培养学生的科学研究能力和创新思维。
总之,《苏科物理九上教师用书》是一本优秀的教材,它以培养学生科学思维和实践能力为核心,旨在帮助教师更好地指导学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造力。
教师用书的编写紧密结合国家课程标准和学科发展前沿,提供系统、全面的教学资源,为教师提供一套科学、有效的教学方案。
高中物理教师教案推荐用书
高中物理教师教案推荐用书
教学内容:电磁感应
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掌握电磁感应的基本原理和应用,能够应用电磁感应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电磁感应的基本原理和应用。
教学难点:利用电磁感应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准备:
1. 教师准备教案、电子课件等教学资料。
2. 学生准备课本、笔记本等学习工具。
3. 实验器材:线圈、导线、磁铁等。
教学步骤:
一、导入:通过展示电磁感应引出问题,引起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
二、概念理解:通过实验和示范,让学生理解电磁感应的基本原理和现象。
三、知识拓展:讲解电磁感应的应用,如电动机、发电机等。
四、实验体验:让学生在实验中亲身体验电磁感应的过程,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五、巩固训练:布置相关练习题,让学生巩固和提高对电磁感应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六、总结反思:对本节课学习内容进行总结和反思,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和思考。
七、作业布置:布置相关作业,对学生的学习进行巩固和拓展。
教学评价:通过学生的表现和作业情况,对学生的学习效果进行评价和反馈,不断调整和完善教学方法和内容,促进学生成长。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3年广东省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物理预测卷(一)(考试时间:80分钟 满分:100分)一㊁单项选择题(本大题7小题,每小题3分,共21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是正确的. 1.如图所示现象中,由于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是( A ) 【解析】本题是一道光学综合题,涉及的知识点有光的反射㊁折射㊁光的直线传播.解题时应逐一分析各现象的成因,判断各选项的正误.树荫下的圆形 光斑”是由于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故A正确;水中的铅笔在水面处 折断”了,是由于光从水中射向空气时发生折射形成的,故B错误;山峦在水中的 倒影”实际上是山在 平面镜”中成的虚像,是由于光的反射形成的,故C错误;河水看上去 较浅”是由于光的折射现象形成的,故D错误.故选A.2.关于惯性,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D )A.只有静止的物体才具有惯性B.只有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才具有惯性C.质量小的物体没有惯性D.一小块棉絮也有惯性【解析】惯性是物体的固有属性.一切物体在任何情况下都具有惯性,因此A㊁B㊁C选项错误,D选项正确.故选D.第3题图3.如图所示,当滑动变阻器R 2的滑片P 向右滑动时,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D )A.电压表示数变小,电流表示数变大B.电压表示数不变,电流表示数变小C.电压表示数不变,电流表示数变大D.电压表示数变大,电流表示数变小【解析】当滑片P 向右移时,滑动变阻器接入电路的电阻增大,由欧姆定律可知,电路中电流减小,则电流表示数减小.R 1为定值电阻,则两端电压减小.由串联电路的电压规律可知R 2两端的电压增大,电压表示数增大.故选D.4.关于能源与可持续发展,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 )A.风能㊁太阳能㊁地热能以及核能是一次可再生能源B.煤㊁石油㊁天然气都属于不可再生能源C.核电站是利用核反应堆中发生的可控的链式反应释放的核能来发电的D.化石能源是当今世界的主要能源【解析】风能㊁太阳能㊁地热能以及核能是一次能源,但是核能是不可再生能源,故A 选项说法错误,A 符合题意;煤㊁石油㊁天然气都是自然界中不可能短期得到补充的能源,都属于不可再生能源,故B 选项说法正确,B 不符合题意;核裂变是较重的原子核裂变成较轻的原子核的一种核反应,核聚变是较轻的原子核结合成较重的原子核的一种核反应.太阳内部为轻核聚变,而核电站是应用了可控的重核的裂变释放的核能发电的.故C 选项说法正确,C 不符合题意;化石能源仍然是当今世界的主要能源,石油甚至成为影响国际经济和导致局部战争的重要因素,故D 选项说法正确,D 不符合题意.故选A.5.在新型飞机的研制中,将飞机模型放在风洞中固定不动,让风(高速流动的空气)迎面吹来,可以模拟飞机在空中的飞行情况.在此情境中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B )A.飞机模型相对于地面是运动的B.飞机模型相对于空气是运动的C.空气相对于地面是静止的D.空气相对于飞机模型是静止的【解析】解答本题关键是判断研究物相对于参照物的位置是否发生改变.若没有改变,则研究物静止;若发生改变,则研究物运动.迎面吹来的风相对于飞机模型位置发生变化,故是运动的,飞机模型相对于空气是运动的.故选B.第6题图6.如图所示,把A ㊁B 两个实心球放入水槽里,结果A 球沉到水底,而B 球漂浮在水面上.如果两球的质量分别为m A ㊁m B ,体积分别为V A ㊁V B ,受到水的浮力大小分别为F A ㊁F B .则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 B )A.如果V A =V B ,那么F A =F B B.如果V A =V B ,那么F A >F B C.如果m A =m B ,那么F A =F B D.如果m A =m B ,那么F A >F B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物体所受浮力关系的判断.若物体的体积相同,则根据阿基米德原理判断,即F 浮力=ρ液gV 排,A 浸没,B 漂浮,A 排开液体体积大,此时A ㊁B 受到的浮力大小关系是:F A >F B ,故A 选项错误,B 选项正确;若物体的质量相同.则根据物体的沉浮条件进行解答,由题图可知B 漂浮,所以F B =G 物,A 沉底,所以F A <G 物,此时A ㊁B 受到的浮力大小关系是:F A <F B ;故C㊁D 选项错误.所以本题答案是B.7.小明做实验时连接的电路如图所示,电源电压保持不变,闭合开关,将滑动变阻器的滑片向上滑动时,观察到的现象是( C )A.灯泡变暗,电压表示数变大第7题图B.灯泡变亮,电压表示数不变C.电路消耗的总功率变小,电压表示数不变D.电路消耗的总功率变大,电压表示数变大【解析】由题意可知,将滑动变阻器的滑片向上滑动时,其电阻变大,电路中电流变小,灯泡变暗;电压表测电源电压,故示数不变.根据P =UI ,电压不变,电流变小,所以电路消耗总功率变小.故选C.二㊁填空题(本大题7小题,每空1分,共21分)8.根据导电性能可以把物体分为导体㊁半导体和绝缘体..有些导体的电阻会随着温度的降低而减小,当温度降低到一定程度时,这就是超导现象.超导现象是20世纪的重大发现之一,超导现象应用于实际,会给人类带来很大的好处,请写出超导现象应用于实际的一个例子【解析】导电性能介于导体与绝缘体之间的叫半导体,利用半导体制成的典型物品是二极管,超导现象应用于实际的例子很多,例知磁悬浮列车,发电机和电动机中的超导线圈等等.第9题图9.如图所示,物体A 通过滑轮在水平拉力F 的作用下沿水平方向以1m /s 的速度做匀速直线运动,此时弹簧测力计的读数为5N,若不计动滑轮㊁绳子㊁弹簧测力计的重力和动滑轮与绳间摩擦,那么物体A 与水平面的摩擦力为N,力F 在2s 内移动的距离为4m,此时摩擦力做功为20J.【解析】物体A 在一个动滑轮的作用下做匀速直线运动,根据使用动滑轮可以省一半的力,绳子上的拉力是物体A 与地面摩擦力的一半,连接绳子的弹簧测力计的读数是5N,所以物体A 与地面间的摩擦力为2×5N=10N;使用动滑轮虽然可以省力但是费距离,并且动力移动的距离是物体移动距离的2倍,在2s 内物体A 移动的距离为2m,则2s 内拉力F 移动的距离s F =2s A =4m.摩擦力做功为10N×2m =20J.【难点分析】滑轮沿水平方向拉动物体,与传统观念中的竖直方向不同,容易引起学生的困扰,找出拉力和摩擦力之间的大小关系是此题的难点.由于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所以物体受平衡力,通过平衡力和动滑轮特性就能得出拉力和摩擦力之间的倍数关系,即能得出结论.10.,.如果这两者其中之一的方向改变,如果这两者的方向同时改变,【解析】由左手定则知,通电导线在磁场中的受力方向取决于电流方向和磁场的方向,两者中如果有一个方向发生变化,则力的方向随之发生变化,但是当两者同时改变方向时,力的方向恰恰是不变的.11.炎热的夏天,在太阳的照射下,,,原若海水的比热容为4.2×103J /(kg㊃℃),则10kg 海水温度升高50℃时吸收的热量为2.1×10J.【解析】海水的比热容比沙子的大,同质量的海水与沙子升高同样的温度,海水吸收的热量比沙子的多,故海滨浴场海水的温度明显低于沙滩的温度;10kg 海水温度升高50℃时吸收的热量为Q 吸=c 水mΔt =4.2×103J /(kg㊃℃)×10kg×50℃=2.1×106J.第12题图12.示是人眼球原理图.人眼睛的晶状体相当于一个人的眼睛是靠调节晶状体的平凸程度改变焦距而获得清晰的像.下列哪种光学仪器成像原理与人眼球成像原理一样选填序号)①投影仪②照相机③放映机④潜望镜【解析】人眼睛的晶状体相当于凸透镜,视网膜相当于一个光屏,由于人眼睛看见的物体一般都是处于二倍焦距之外,这与照相机的成像原理一样.【难点分析】对眼睛成像原理的理解是本题的难点,人眼睛的晶状体相当于凸透镜,物体在视网膜上成倒立㊁缩小的实像,原理与照相机相同.13.如图甲所示,水平地面上的物体,受到方向不变的水平拉力,F的大小与时间t关系和物体速度v与时间t的关系如图乙所示.则第2s末时,,第6s末到第9s末,推力F做功是J,第3s末到第6s末,物体受到的摩擦力N.第13题图【解析】(1)从题图乙可以看出物体在第2s末时速度为0,所以物体处于静止状态.(2)从题图乙可以看出,6s~9s这段时间中F=4N,v=2m/s,利用功的计算公式得,W=Fs=4N×2m/s×3s=24J. (3)第3s末到第6s末,由题乙图知道拉力F=6N,物体加速运动,第6s未到第9s末,物体匀速运动,则摩擦力与拉力是平衡力,则f=F=4N,又由于物体运动的整个过程中,摩擦力大小始终不变,故第3s到第6 s的摩擦力大小与第6s到第9s的摩擦力大小相等.【易错分析】对于图像,要先看清它的坐标轴表示的物理量,再顺着图像看横坐标轴数值变化时对应的纵坐标轴数值如何变化.从而找到物体的运动规律.本题考查了学生对v-t图像㊁F-t图像的认识,对v-t图像,F-t图像理解分析不透彻而容易导致计算错误.14.如图甲所示,是一个测量额定电压为2.5V的小灯泡L的电路图,由于缺少电流表,所以将一个电子元件接入电路.已知电源电压为6V,电子元件的电流和电压的关系如图乙所示.调整滑动变阻器之后.当小灯泡L正常发光时,示数变为2.2V时,干路中的电流为A,小灯泡的额定功率是W,滑动变阻器接入电路的阻值是Ω.第14题图的示数为已知电源电压为V-2.5三㊁作图题(共8分)15.(1)图甲中物体静止在水平桌面上,画出它所受力的示意图.第15题图甲 如答图甲所示(1分)第15题答图甲(2)图乙中,为使杠杆OA保持静止,画出在A点所加最小力F1的示意图和阻力F2的力臂L2.第15题图乙 如答图乙所示(2分)第15题答图乙(3)在图丙中,潜水员眼睛在水下A点处,B点有条小鱼,C点有只小鸟,请作出潜水员观察鱼㊁鸟的光路图.第15题图丙如答图丙所示(1分)第15题答图丙(4)完成如图丁所示的光路图.第15题图丁如答图丁所示(2分)第15题答图丁(5)如图戊所示为家庭电路,请按照安全用电的原则完成图中的家庭电路连接.第15题图戊如答图戊所示(2分)第15题答图戊【解析】火线首先进入开关,再进入灯泡顶端的金属点,零线直接进入灯泡的螺旋套.这样开关既能控制灯泡,又能在灯泡损坏时,断开开关,切断火线,更换灯泡时更安全;两孔插座的左孔接零线,右孔通过保险丝再接火线,当电流过大时,保险丝烧断,使插座与火线断开.四㊁实验题(本大题3小题,共19分)16.(7分)(1),移动滑片后能改变电路中的电流的接法有种;如图乙所示电压表的读数是V.:cm3,观察如图戊所示的停表(秒表),s.第16题图【解析】(1)滑动变阻器接入电路能改变电路中的电流的接法是 一上一下”,这样就应该有4种接法了.电压表的读数应注意量程和分度值.(2)体温计和实验室中的温度计除了结构上不同外,还有量程及使用上不同.①量程不同:实验室中使用的温度计是-20℃~100℃,体温计是35℃~42℃;②分度值不同:实验室常用的温度计是1℃,体温计是0.1℃;③体温计上有缩口,实验室常用温度计无缩口.④实验用温度计读数时不能离开被测物体,体温计读数时可离开人体;⑤实验室常用温度计使用前不用甩,体温计使用前要用力甩.(3)量筒读数时视线应与液面低凹处相平.17.(7分)在探究 ”.(1)在实验前应选用A的电流表和V的电压表,请你根据图甲所示的实验电路图.用笔画线代替导线将图乙的实物电路连接完整.第17题图如答图所示(1分)第17题答图,滑动变阻器的滑片P闭合开关,移动滑片P,电压表的示数移到某一位电压表的示数分别如图丙㊁丁所示,则电压表的读数为V, A.【解析】(1)因为电源为两节干电池串联,故电源电压为3V,电压表选小量程0~3V,电流表选小量程0~0.6A,滑动变阻器 一上一下”的接入电路.(2)为了保护电路,闭合开关前,滑动变阻器的滑片P 应处于电阻最大处;闭合开关,移动滑片P ,滑动变阻器连入电路中的电阻变小,电路中的电流变大.因为U =IR ,所以电阻R 两端的电压增大,所以电压表的示数变大.(3)电流表用小量程,读数为0.26A.电压表用小量程,读数为2.6V.18.(5分)如图所示,(1)(2)节;此后,在整个实验过程中,是否还需再旋动两侧的平衡螺母(3)他得到的两组数据如下表所示:实验序号动力F 1(N )动力臂L 1(m )阻力F 2(N )阻力臂L 2(m)120.210.1210.0820.04 第18题图这两组数据中,第.经检查,发现是测量动力臂时读数读错了;测量值选填 偏大”或 偏小”).【解析】(1)在未使用前通过调节平衡螺母,使杠杆处于水平平衡.(2)左端低㊁右端高,重心应右调,故平衡螺母应右调.(3)实验序号1中动力×动力臂与阻力×阻力臂的值不相等;若动力臂错了,则有F 1L 1=F 2L 2,即2N×L 1=1N×0.1m,得L 1=0.05m.测量比真实值偏大.五㊁计算题(本大题2小题,共13分)19.(6分)2012年8月,第30届夏季奥运会在伦敦举行,奥运会女子组使用的铅球质量为6.78kg,经测量此铅球的体积为600cm 3,若铅球与地面的接触面积为1cm 2(g =10N /kg).求:(1)此铅球的密度.第20题图20.1的阻值为12Ω.当S 闭合㊁S 1断开,滑动变阻器的滑片P 在中点位置时,电流表的示数如图乙所示,闭合开关S 1后,电流表的示数不变,电流表的示数为1.1A.求:(1)电流表电源电压为(2)通电60s,1所消耗的电能.(3)滑动变阻器R 2工作时消耗的最小功率.解:(1)S 闭合㊁S 1断开,只有滑动变阻器接入电路;S 闭合㊁S 1闭合,电阻R 1与R 2并联接入电路.由并联电路的特点知:I 1=I 总-I 2=1.1A-0.6A =0.5A,电源电压U 总=U 1=I 1R 1=0.5A×12Ω=6V (2分)…………………………………………………………………………………………………六㊁综合能力题(本大题3小题,共18分)21.(8分)小宇同学参加了学校 研究性学习小组”,探究了 水沸腾时的现象和温度的关系”的课题.他做的实验如下:(1)图a,在安装㊁调整实验器材时,科学合理的顺序是:,.(均选填 A”或 B”),水中气泡上升过程如图b㊁c,,.(均选填 b”或 c”),从中你可以得到的结论是将烧瓶中装水浇开后倒立安放到如图d所示的铁架台上,再用冷水浇,会观察到烧瓶内的水重新沸腾,(4)如图e,像,.第21题图【解析】(1)在实验中,需要用酒精灯的外焰加热,所以需要根据酒精灯,首先确定B的位置,然后根据温度计的使用规则确定A的位置.(2)随着温度的上升,温度计与试管(烧杯)内表面出现了许多气泡.原因是温度计的外表面是凹凸不平的,试管(烧杯)内壁也是凹凸不平的,当我们把温度计插入水中,或把水倒入烧杯里时,并没有把这些物体表面上的空气完全排除,另外原先水中也溶解一部分空气.当给试管(烧杯)加热后,气体对水的溶解度降低,逸出的空气形成气泡,这些小气泡受热膨胀,体积增大,这是其一;另外,当水的温度升高,水从气泡的内表面向泡内蒸发,压强增大;这两种因素的作用使气泡体积增大,我们便可以观察到许多的小气泡.当水温上升到60℃~95℃这一温度范围时,水面以下的气泡有相当一部分上升至水面,在上升的过程中,气泡的体积由大变小.这种气泡的主要成分是水蒸气.它是内部的水在高温条件下汽化形成的.由于水不善于传导热,此时水温上下是不一致的.靠近容器底的水温高,越往上温度越低,在下部形成的气泡,上升到温度低的地方,气泡中的水蒸气就会边上升边液化,导致气泡变小甚至消失;当水温达到沸点时,观察到气泡由杯底上升到水面的过程中,气泡的体积是由小变大的.由于水沸腾后,水的温度处处相等,气泡在上升过程中不会液化成水而是继续向泡内汽化,水蒸气(泡内空气体积膨胀也是其中的一个因素)使气泡内的压强增大,所以气泡的体积变大,直至水面破裂.(3)当水沸腾时,移去酒精灯,水就停止沸腾,接着就将烧瓶倒立安放到如图d所示的铁架台上,再用冷水浇,会观察到烧瓶内的水重新沸腾,这个现象说明烧瓶内的水虽然达到了沸点,但由于停止加热,沸腾就停止,用冷水浇后瓶内气压减小,沸点降低,所以会重新沸腾.(4)根据题图e可知,温度计的分度值是1℃,所以此时的读数为85℃.水在沸腾之前,吸热温度不断上升,沸腾后吸热温度保持不变.故正确图像是丙图.(1)探究电视机上电位器的结构:他将电位器的三个接线头分别贴上A㊁B㊁C的字样,如图甲所示,接着他的探究是:将B㊁C分别接在乙图所示的电路的D㊁E点,开关接通后转动电位器的旋钮,电流表的示数不变,但比直接将DE连接时的电流小得多;将B与D相接,A与E相接,开关接通后顺时针转动电位器的旋钮,电流表的示数变大.请你在甲图框中画出电位器的符号(要与上述实验现象相符).顺时针转动电位器旋钮,.第22题图(1)如答图所示(1分)第22题答图【解析】(1)由题意,开关接通后顺时针转动电位器的旋钮,电流表的示数变大.说明电路中的电阻变小,故是相当于将电位器的滑片向上移动.(2)奥斯特实验要注意的事项有:一是注意导线怎样放置,一般应在小磁针上方水平放置;二是瞬间短路使电流比较大,这样实验效果才明显.甲乙两图说明通电导线的周围存在磁场,甲丙两图说明电流的磁场方向和电流方向有关.23.(4分)阅读下面的短文,回答问题.超声波及其应用人能够听到声音的频率范围从20Hz到20000Hz,低于20Hz的声音叫次声波,高于20000Hz的声音叫超声波.超声波具有许多奇异特性:空化效应 超声波能在水中产生气泡,气泡爆破时释放出高能量,产生强冲击力的微小水柱,它不断冲击物件的表面,使物件表面及缝隙中的污垢迅速剥落,从而达到净化物件表面的目的.传播特性 它的波长短,在均匀介质中能够定向直线传播,根据这一特性可以进行超声探伤㊁测厚㊁测距㊁医学诊断等.请回答下列问题(1)(2)(3),(4)若声音在海水中的传播速度为1500m/,到接收回声所用时间为4s,m.【解析】第(1)㊁(2)题可以在短文中直接找到答案.第(3)题是考查声音的传播条件.月球上是真空环境,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第(4)题通过计算得出,但要注意声音在4s的时间内是从海面到海底再回到海面的过程,从海面到海底的时间只要2s.根据s=vt=1500m/s×2s=3000m.2013年广东省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物理预测卷(二)(考试时间:80分钟 满分:100分)一㊁单项选择题(本大题7小题,每小题3分,共21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是正确的. 1.如图所示的现象中,属于光的反射现象的是( B )【解析】射击瞄准要 三点一线”是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的具体应用,属于光的直线传播;水面倒影是平面镜成像,属于光的反射现象;鱼缸中看起来有两条鱼,是由于光的折射现象形成的;钢勺好像在水面处 折断”了,是由于光的折射现象形成的.故选B.2.关于声音的产生和传播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C )A.人没有舌头就不能说话,因为人是靠舌头的振动发声的B.声音的传播速度一定是340m/sC.一切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能够发声的物体叫声源D.声音可以直接从地球传到其他星球【解析】人说话靠的是声带的振动,而不是舌头的振动,A选项错误;声音在15℃的空气中传播速度是340m/s,介质不同,温度不同,传播速度也不一样,B选项错误;一切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发声的物体叫声源,C选项正确;声音传播需要介质,地球大气层以外是真空,声音无法在真空中传播,D选项错误.故选C.3.北京时间2012年12月7日16时18分,日本东北部海域发生里氏7.3级地震,东京等地有强烈震感,建筑剧烈晃动,此次地震可能引发约一米高的海啸.若由于地震和海啸的破坏,使地面通讯中断,相关人员只能通过卫星电话和外界取得联系,卫星电话是利用哪种方式传递信息的( A )A.电磁波 B.超声波 C.声波 D.红外线【解析】卫星电话是利用电磁波传递信息的.故选A.4.关于惯性的理解和现象解释,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 D )A.宇宙飞船在太空中运行时没有惯性B.物体不受力时保持匀速直线运动或静止状态,所以物体只有保持匀速直线运动或静止时才有惯性C.行驶中的公交车紧急刹车时,乘客会向前倾,是由于惯性力的作用5.C )A.运动员在速滑弯道上沿曲线滑行时,受到的是平衡力B.运动员匀速滑行时对冰面的压力,与冰面对他的支持力是一对平衡力C.运动员开始划桨前静止等待裁判员口令时,所受到的是平衡力D.运动员划桨时,桨对水的力与水对桨的力是一对平衡力【解析】当物体处于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时,这个物体受到的力是平衡力.A 中运动员在弯道上沿曲线滑行,做的是变速运动,受力不平衡;B 中运动员匀速滑行时对冰面的压力与冰面对他的支持力没有作用在同一个物体上,故不符合二力平衡条件,因此不是平衡力;D选项中运动员划桨时,桨对水的力与水对桨的力是一对相互作用力.故选 C.第6题图6.如图所示的电路中,电源电压保持不变,闭合开关,当滑动变阻器的滑片P 向右移动时( B )A.示数变大,示数变小,与示数的比值不变B.示数变小,示数变小,与示数的比值不变C.示数变小,示数变大,与示数的比值变小要解决与示数的比值必须分析出与示数的比值所以与示数的比值不变判断与示数的比值地看出它们的比值U I7.的物体沿如图所示的左右两个斜面1L 2的12,且沿两个斜面推动物体时所受摩擦力一样大,那么两个斜面相比( A )第7题图A.用左斜面省力少,机械效率比右高B.用右斜面省力多,机械效率比左高C.两个斜面做的有用功一样,效率也一样二㊁填空题(本大题7小题,每空1分,共21分)8.1911年,荷兰物理学家昂内斯发现,-269℃时,这种现象叫做 超导现象”,在超导状态下,导体的电阻R 如果利用超导线进行远距离输电,选填 消耗”或不消耗”)电能.【解析】在超导状态下,导体的电阻为零,而用超导材料进行远距离输电,导线不会发热,所以可用超导材料制成导线输电从而节约电能.9.苹果公司在美国旧金山芳草地艺术中心举行新品发布会,正式发布其新一代产品iPhone 5,如图甲所示.第9题图新产品屏幕更大,同时也变得更轻薄,该产品首次使用了像素为800万的摄像头.,选填 正立”或 倒立”)的实像.现利用其先后拍下同一轿车的两张照片如乙㊁丙两图所示(设摄像头焦距不变),拍摄照片乙与拍摄照片丙相比,拍选填 乙”或丙”)时摄像头离小车更远些.【解析】摄像头的镜头相当于凸透镜;由题图乙和题图丙可知,乙与丙都是汽车缩小的实像,乙的像小于丙的像,因此乙的物距大于丙的物距,所以拍摄乙时摄像头离小车更远些.【易错分析】本题是凸透镜成像规律中 当u >2f 时,成倒立㊁缩小的实像”的一个应用.手机摄像头的镜头相当于一个凸透镜,物体到镜头的距离相当于物距,像到镜头的距离相当于像距.对 像小㊁像近㊁物远”的规律掌握不到位,而导致错填答案.10.调节城市气温,各大城市建成了大面积的人工湖泊,,且选填 吸收”或 放出”)热量来缓解城市热岛效应,营造 宜居”的舒适环境.夏天的时候我们赤脚走在石子路上会感觉烫,但是将脚伸进路边的水池中却感觉凉爽,这是因为水的比热容【解析】水的比热容比较大,可以用作输运能量的物质.水的比热容比石子的大,吸收相同的热量,水升高的温度较低,故走在石子路上感觉到烫,但将脚伸进路边的水池中却感觉凉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