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计电算化实施的内容目标及原则知识资料经典会计电算化资料(终审稿)
会计电算化知识1
会计电算化知识11. 引言会计电算化是指利用计算机技术和信息系统辅助完成会计工作的过程。
随着信息科技的快速发展,会计电算化在企业的财务管理中起到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介绍会计电算化的基本概念、原理和应用。
2. 会计电算化的基本概念会计电算化是将会计工作与计算机技术相结合,利用计算机软件和硬件设备,实现会计信息的自动化处理和管理。
其目的是提高会计工作效率、减少人为差错以及增强财务报表的准确性和及时性。
会计电算化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2.1 会计信息系统会计信息系统是指由计算机硬件、软件和数据库等组成的信息处理系统。
它能够完成会计信息的收集、分类、记录、汇总、分析和报表等功能。
2.2 电子数据处理电子数据处理是指利用计算机和相关设备将原始会计数据进行加工、处理和记录的过程。
通过电子数据处理,可以实现自动化的数据计算、录入和存储。
2.3 会计软件应用会计软件是指为会计工作提供支持的计算机程序。
它能够自动完成诸如账簿记账、报表生成、财务分析等任务,并为会计人员提供界面和工具。
3. 会计电算化的原理会计电算化的实现依赖于以下几个原理:3.1 自动化处理自动化处理是指通过计算机和相关软件自动完成会计工作的过程。
通过编写程序,可以实现自动化的数据录入、账务处理和报表生成等操作。
3.2 数据集成数据集成是指将不同部门和环节产生的会计数据整合起来,形成完整的账务信息。
通过数据集成,可以实现会计信息的一致性和可靠性。
3.3 数据安全数据安全是会计电算化非常重要的一个原则。
通过加密、备份和权限管理等措施,可以保护会计数据的安全性,防止数据泄露和损坏。
3.4 数据分析会计电算化还可以通过数据分析技术对财务数据进行深入分析。
通过数据挖掘和统计分析,可以揭示隐藏在数据背后的规律和趋势,为企业的决策提供支持。
4. 会计电算化的应用会计电算化在企业的财务管理中有广泛的应用。
以下是几个典型的应用场景:4.1 财务管理系统财务管理系统是企业的核心会计电算化工具。
《会计电算化》课程标准介绍
《会计电算化》课程标准介绍一、课程概述《会计电算化》是一门将会计学、计算机科学和信息技术相结合的综合性课程,旨在培养学生运用计算机技术处理会计业务的能力,提高会计工作的效率和质量。
本课程是会计专业的核心课程之一,对于学生掌握现代会计工作方法和提升职业竞争力具有重要意义。
二、课程目标(一)知识目标1、了解会计电算化的基本概念、发展历程和重要意义。
2、熟悉会计电算化信息系统的构成、功能和工作原理。
3、掌握财务软件的操作流程和方法,包括账务处理、报表编制、固定资产管理、工资管理等模块。
(二)技能目标1、能够熟练运用财务软件进行会计核算和财务管理工作。
2、具备一定的系统维护和管理能力,能够解决常见的软件操作问题。
3、能够根据企业的实际需求,进行财务软件的初始化设置和参数调整。
(三)素质目标1、培养学生的严谨细致、诚实守信的职业素养。
2、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团队协作能力。
3、增强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课程内容(一)会计电算化基础1、会计电算化的概念、特点和作用。
2、会计电算化信息系统的构成和发展趋势。
3、会计电算化的法规制度和内部控制。
(二)财务软件的应用1、系统管理与基础设置(1)建立账套、设置用户权限和基础档案。
(2)系统参数设置和数据备份与恢复。
2、账务处理模块(1)凭证的填制、审核、记账和查询。
(2)账簿的查询、打印和输出。
3、报表管理模块(1)报表格式设计和公式定义。
(2)报表数据的生成和报送。
4、固定资产管理模块(1)固定资产的增加、减少、变动和折旧计提。
(2)固定资产卡片和账表的查询与打印。
5、工资管理模块(1)工资项目设置、工资数据录入和计算。
(2)工资发放表和工资条的生成与打印。
(三)会计电算化综合实训1、模拟企业的会计业务,运用财务软件进行完整的会计核算和财务管理流程操作。
2、进行财务数据分析和财务决策支持,培养学生的综合应用能力和创新思维。
四、课程实施(一)教学方法1、讲授法:讲解会计电算化的基本理论和知识,使学生掌握课程的基本框架和重点内容。
会计电算化实施的内容目标及原则
会计电算化实施的内容目标及原则会计电算化实施的内容、目标及原则是指在企业或组织中引入电子信息技术,将传统的手工会计工作转变为计算机辅助来进行的一种会计工作方式。
其目标是通过电子信息技术的应用,提高会计工作的效率和准确性,并实现会计数据的实时化、综合化和标准化管理,从而为企业决策提供准确、及时、可靠的财务信息。
具体来说,会计电算化实施的主要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系统建设:包括会计核算软件的选用和定制、数据库建立、系统集成等。
根据企业实际情况和需求,选择适合的会计核算软件,并对其进行配置和定制,以满足企业的会计处理需求。
2.数据导入:将原有的手工会计数据导入到电算化系统中,并进行验证和校对。
这需要对原有的会计数据进行整理和转换,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和完整性。
3.系统使用:对企业的会计人员进行培训,使其掌握电算化会计系统的运行和使用方法。
并根据实际需要,进行系统的试运行和调试,以确保系统的正常运行。
4.数据处理:通过电算化系统进行会计核算、财务报表编制和其他相关会计处理工作。
包括会计凭证的录入、科目余额的计算和汇总、财务报表的编制等。
5.数据管理:对会计数据进行存储、备份和管理,确保数据的安全和可靠性。
同时,建立健全的数据管理制度和权限控制机制,保护企业的财务信息资产。
1.提高工作效率:通过电算化系统的应用,可以大大减少会计人员的手工操作时间,提高工作效率和处理速度。
同时,电算化系统可以自动进行科目余额的计算和汇总,提供准确和及时的财务信息。
2.提高数据准确性:电算化系统具有较高的数据处理准确性和精度,可以有效减少人为的错误和疏漏。
通过严格的数据验证和校对,可以提供准确可靠的财务信息,为决策提供准确的依据。
3.实现信息的实时化和综合化管理:电算化系统可以实现会计数据的实时处理和查询,使财务信息可以随时随地得到更新和查询。
同时,可以将企业各个领域的信息进行集成和汇总,提供综合的财务报表和管理分析。
4.加强数据安全和管理:通过电算化系统,可以对会计数据进行专业的存储、备份和管理,提高数据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会计电算化实施的内容目标及原则知识资料经典会计电算化资料
【最新资料,Word版,可自由编辑!】会计电算化实施的内容目标及原则作者:未知企业会计电算化的实施,也就是企业建立会计电算化的整个过程,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
在整个系统的实施过程中,包括会计电算化工作的规划,会计信息的建立与管理,人员的分工与培训,各种制度的建立与实施等众多内容,都必需采用系统工程的方法与原理去安排组织,这样才能使企业会计电算化工作顺利正确地进行。
一、会计电算化实施的内容企业要建立会计电算化系统,需要做哪些工作?会计电算化系统的实施,应该包括哪些内容?对这此问题认识不足,将导致整个会计电算化工作不能正确顺利进行。
目前,在我国财会人员、会计电算化人员中仍有不少人员对上述问题持有种种片面的认识,主要有以下几种观点:⒈?会计电算化就是建立计算机会计信息系统的过程。
这种观点认为,只要会计信息系统已建成,或者已购买到会计信息系统,企业的会计电算化工作就完成了。
他们有时也认为会计电算化工作是一项系统工程,但却错误地认为,在开发会计信息系统时采用了系统工程的方法,就表明整个会计电算化过程是一项系统工程。
这种观点的错误在于把会计电算化这一系统工程中的某一部分扩大为会计电算化的整个内容,从而忽略了其他的内容。
⒉?会计电算化就是编程。
认为会计电算化就是建立会计信息系统,而建立会计信息系统也就是编程工作。
这种观点不仅忽略了会计电算化的其他内容,而且就是在建立会计信息系统时也抛弃了系统工程的方法,不进行系统分析设计,直接编程是这种观点的突出表现。
⒊?会计电算化必须是一次建立一完整的电算化系统。
这种观点认为会计电算化信息系统是一个不可分的整体,企业要建立会计电算化系统,就必须一步到位,健全所有的子系统,甚至扩大到整个企业管理信息系统。
它忽略了会计电算化是系统工程的特点,把系统工程多步骤多阶段性简化为单一阶段,把会计信息系统多子系统的可分离性变为统一整体的不可他离性,从而也否认会计电算化的过程是一项系统工程。
关于会计电算化的知识点
关于会计电算化的知识点会计电算化是现代会计发展的重要阶段,它利用计算机与相关软件代替传统的手工会计方法进行信息处理和数据管理,从而提高会计工作的效率和准确性。
以下将从几个重要的知识点来探讨会计电算化的相关内容。
一、会计电算化的意义会计电算化的出现,使会计信息处理和管理变得更加方便快捷。
相比传统的手工会计方法,会计电算化大大提高了会计工作的效率,减少了错误的几率。
此外,会计电算化还实现了会计信息的实时更新和查询,使企业管理层可以及时获取准确的财务信息,为决策提供了更好的支持。
二、会计电算化的基本原理会计电算化的基本原理包括输入、处理和输出。
输入环节是指将原始会计凭证等信息输入到计算机系统中,可以通过手工输入或者电子数据的导入实现。
处理环节是指计算机根据预设的会计处理规则对输入的数据进行分类、加工和分析,生成相应的会计信息和财务报表。
输出环节是指将处理完成的会计信息和财务报表输出到纸质或电子形式,供相关人员查阅和使用。
三、会计电算化的主要应用软件会计电算化所使用的软件可以大致分为财务管理软件和会计核算软件两类。
财务管理软件主要用于企业的财务管理,包括资金管理、预算编制和执行、成本管理等方面;会计核算软件主要用于企业的会计核算工作,包括收入核算、成本核算、资产负债表编制等方面。
目前,常见的会计软件包括用友财务软件、金蝶财务软件、国软财务软件等。
四、会计电算化的风险与控制虽然会计电算化带来了许多便利,但也伴随着一些风险。
其中,数据安全性是最为重要的问题之一。
一旦会计信息被黑客攻击或者系统泄露,将对企业的财务状况和声誉造成严重影响。
因此,企业需要加强内部控制,确保数据的安全性和完整性。
此外,系统的稳定性和易用性也是需要重视的问题,只有保证系统的正常运行和准确性,才能充分发挥会计电算化的优势。
五、会计电算化在国内外的发展状况会计电算化在国内外的发展状况存在差异。
在发达国家,会计电算化普及程度较高,已成为会计行业的主流。
《会计电算化》课程标准和课程的教育目标
《会计电算化》课程标准和课程的教育目标广东白云工商高级技工学校文件编员:曹祥斌适用专业:会计电算化专业一、课程性质与作用《财务会计电算化》主要研究电子计算机技术在财务会计实务中的具体内容应用领域及对财务会计理论研究的影响,就是高职高专类会计专业学生必修课程的一门专业课,通过本课程自学并使学生深入细致掌控财务会计电算化的基础理论科学知识,系统操作方式原理;熟练掌握财务会计电算化系统应用领域技术,并使沦为高级的财务会计信息系统的实行人员。
《会计电算化》是高职会计专业的一门重要的专业核心课程。
实施理论与实践一体化教学,该学习领域在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和促进职业素质的养成方面占有重要地位。
通过该学习领域的学习使学生具备信息化条件下的会计实务与财务管理能力以及敬业、责任、协作、创新的职业素养,使学生能快速适应不同业态企业信息化条件下的会计工作。
实践教学环节主要有企业顶岗实习。
二、课程的教育目标(一)知识目标1.深入细致掌控财务会计电算化的基础理论科学知识2.认知财务会计软件的操作方式原理3.熟练掌握会计软件的操作技能,使学生能够具有较高的会计电算化理论知识水平和较强的会计软件的操作能力4.利用计算机技术处置财务会计实务的实际应用领域能力并能参予电算化信息系统的分析、设计及系统通常保护(二)素质目标1能够独立自主自学财务会计信息化崭新科学知识、新技术2具有较强的语言表达、会计职业沟通和协调能力;3具有踏实肯干的工作作风和主动、热情、耐心的服务意识。
4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诚信品格和社会责任感5具有严谨、诚信的职业品质和良好的职业道德。
6具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团队精神和协作精神;(三)能力目标1.能够根据项目任务、财经法规和财务会计职业道德的建议,根据企业行业性质和实际情况挑选适宜的财务会计软件及适当的模块2.进行网络配置并安装会计软件,合理进行财务分工,完成会计信息化实施能建立广东白云工商高级技工学校文件编员:曹祥斌中小型企业与基层单位的会计信息化管理制度3.并娴熟运用计算机和网络技术展开账务处置、薪资管理、固定资产管理、报表管理、运销存有管理,对财务会计信息系统展开保护和数据管理。
会计电算化整理资料
会计电算化整理资料1. 简介会计电算化是指利用计算机、网络以及相关软硬件技术来处理和管理会计信息的一种方法。
会计电算化能够提高会计工作的效率和准确性,减少人为错误和数据丢失的风险,同时也能够提供更加广泛和详细的会计报表和分析。
本文档将介绍会计电算化的基本概念和原理,并提供一些整理资料的方法和技巧。
2. 会计电算化的概念和原理会计电算化是将会计核算、记账、报表等工作通过计算机和相关技术来完成的过程。
它的基本原理包括:•数据输入:将原始的会计凭证和交易记录输入到计算机系统中。
•数据处理:通过计算机程序对输入的数据进行处理,包括分类、计算、汇总等操作。
•数据存储:将处理后的数据存储在数据库中,以便后续的查询和分析。
•数据输出:根据需要,将存储的数据生成各种会计报表和财务分析报告。
3. 会计电算化整理资料的方法和技巧3.1 数据输入•确保准确性:在输入数据时,应仔细核对原始凭证和记录,避免输入错误。
•使用快捷键和模板:利用计算机软件的快捷键和模板功能,可以加快数据输入的速度和准确性。
3.2 数据处理•分类和归档:根据不同的会计科目和分类规则,对输入的数据进行分类和归档,以便后续的查询和分析。
•自动计算和汇总:利用计算机程序的功能,可以自动计算和汇总各种会计指标和报表数据。
3.3 数据存储•数据库管理:采用数据库管理系统,可以将数据存储在结构化的表格中,方便后续的查询和分析。
•数据备份:定期进行数据备份,以防止数据丢失和损坏。
3.4 数据输出•报表生成:根据需要,利用计算机软件生成各种财务报表和分析报告。
•数据导出:可以将数据导出为Excel等常见格式,方便与其他人员共享和使用。
4. 会计电算化的优势和挑战4.1 优势•提高工作效率:会计电算化可以自动化处理和计算,减少人工操作和重复工作。
•提高准确性:通过计算机系统的严格控制和自动检查,可以减少会计错误和数据丢失的风险。
•提供更详细的报表和分析:会计电算化可以生成更加详细和全面的会计报表和财务分析报告。
会计电算化理论知识
会计电算化理论知识1. 引言会计电算化是指将会计工作与计算机技术结合起来,通过计算机硬件和软件的应用,实现会计业务处理和决策分析的自动化。
本文将介绍会计电算化的理论知识,包括会计电算化的定义、目的、优势以及应用情况等。
2. 定义会计电算化是指利用计算机技术,将会计工作中的计算、登记、分析、报告等过程进行自动化处理的一种会计方法。
3. 目的会计电算化的主要目的是提高会计工作的效率和准确性,减少人为错误和重复劳动。
通过将繁琐的会计业务处理交给计算机来完成,会计人员可以更专注于会计分析和决策方面的工作。
4. 优势会计电算化具有以下优势:•提高工作效率:将会计业务处理自动化,减少了繁琐的手工操作,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
•准确无误:计算机可以进行精确的计算,减少了人为错误的产生。
•提高信息质量:通过使用计算机技术,会计信息可以更好地进行整理、分析和呈现,提高了信息质量和决策的准确性。
•节约成本:会计电算化可以节省大量的人力和时间成本,降低了企业的运营成本。
•便于维护和管理:采用计算机化处理,会计数据的存储、备份和管理更加方便和可靠。
5. 应用情况会计电算化在实际应用中已经非常普遍,大多数企业和机构都采用了会计电算化系统来进行会计业务处理。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会计电算化应用情况:•会计软件:各种会计软件如财务软件、会计信息系统等可以帮助企业进行会计业务处理和管理。
•电子凭证:通过电子化凭证,可以实现自动采集和存储凭证信息,提高了凭证的安全性和可追溯性。
•数据库管理:采用数据库管理系统,可以更好地对会计数据进行存储、备份和管理。
•网络化处理:通过网络技术,多个部门或分支机构可以实现会计数据的实时共享和协同处理。
6. 系统建设与管理建设和管理一个有效的会计电算化系统需要以下几个关键方面的工作:•系统规划:根据企业的实际需求和业务特点,确定会计电算化系统的规划和目标。
•系统设计:根据规划确定系统的功能模块,结合企业实际情况进行系统的设计和开发。
会计电算化教学目标[6篇]
会计电算化教学目标[6篇]以下是网友分享的关于会计电算化教学目标的资料6篇,希望对您有所帮助,就爱阅读感谢您的支持。
会计电算化教学目标(一)会计电算化教学目标及定位分析【摘要】如何通过改革以更好地培养和提高学生会计电算化操作能力,是会计电算化课程教学的重要课题。
具体到会计电算化教学中,一个重要方面就是加强会计电算化的实践性教学。
正确定位教学目标;提高专业教师实践技能;重视案例教学和社会调查;以从业能力为导向加大实践性教学的改革措施;走校企合作之路。
【关键词】会计,电算化,目标及定位随着计算机在会计领域应用的日益深入和现代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会计电算化在企业会计工作岗位上的地位越来越重要,各高校均把《会计电算化》作为会计专业的主干必修课。
开展会计电算化实训,提高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是非常重要也是非常必要的。
通过多年的探索和实践,深深体会到会计电算化实践型教学是一个充满挑战和不断探索的过程。
一、正确定位教学目标在现实的教学活动中,各高校的教学目标也有所不同。
由于学校的根本任务是培养符合社会需要的人才,因此,教学目标定位依据主要是社会岗位的现实需求,并随着岗位需求的变化而变化。
以我院高职高专会计专业为例,会计电算化教学目标定位于注重培养学生的对会计软件的操作能力,相应的教学内容是主要介绍某一会计软件的基本操作方法。
从用人单位反馈的信息看,这一教学目标导致学生三方面的能力不足:缺乏会计电算化信息系统常见的系统维护能力;对运行会计软件所出现的异常操作问题的解决能力不足;会计电算化教学目标(二)会计电算化专业教学计划及培养目标一、专业培养目标及要求1、培养目标培养拥护党的基本路线,适应中小企业、行政事业单位需要的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的,具有会计业务处理能力,熟练运用计算机从事会计核算和财务管理工作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
2、业务培养要求学生在具有会计专业必备的基础理论知识和专门知识的基础上,重点掌握从事本专业领域实际工作的基本能力和基本技能,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敬业精神。
会计电算化实施方案
会计电算化实施方案一、引言二、实施目标1.提高会计工作效率:通过引进计算机技术和信息系统,实现自动化处理,减少重复劳动和人力资源浪费。
2.减少错误和风险:由于计算机技术的高度准确性和自动化处理的特点,大大降低了会计操作错误和风险。
3.提高数据准确性和可靠性:减少了人工录入的错误,保证了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4.提高信息共享和协作效率:通过实现信息系统,实现现场记录、数据传输、处理结果查询等多种功能,提高了信息共享和协作效率。
5.提高会计信息报表的质量:通过实施会计电算化,可以提高会计信息报表的编制质量和准确性。
三、实施步骤1.需求分析:明确会计系统的实施目标,明确会计业务流程和信息需求,评估系统需求和应用场景。
2.选型评估:根据需求分析的结果,选择合适的会计电算化系统和信息技术供应商,进行系统选型评估。
3.系统规划:明确系统规划目标、范围和实施计划,确定系统规划的基本框架和组织结构,制定实施计划。
4.系统设计:根据业务流程和需求,进行系统设计,包括数据库设计、功能模块设计、界面设计等,并进行系统集成测试。
5.系统实施:根据系统设计方案,进行系统实施和数据迁移,配置系统环境,进行用户培训。
6.系统运行:系统上线后,进行运行监管和数据备份,进行用户培训和技术支持。
7.系统维护:定期进行系统维护和升级,完善系统功能和性能。
四、实施措施1.确立实施团队:成立会计电算化实施团队,明确各个角色和职责,确保实施过程的顺利进行。
2.进行培训和教育:对会计人员进行相关培训和教育,提高其计算机和信息系统的应用能力。
3.数据清理和预处理:在实施前,进行数据清理和预处理,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和完整性。
4.建立数据安全控制:建立有效的数据备份和恢复机制,确保数据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5.系统性能监控:建立系统性能监控机制,对系统进行定期检查和调优,提高系统的性能和稳定性。
6.完善用户权限管理:建立健全的用户权限管理机制,确保用户的权限和数据的安全性。
会计电算化理论知识点
会计电算化理论知识点会计电算化是指通过计算机和相关软件应用来实现会计信息的处理、传递和管理。
它是现代会计工作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通过电子化处理和管理会计信息,可以提高会计工作的效率和准确性。
本文将介绍会计电算化的理论知识点,帮助读者深入了解这一重要的会计领域。
1.会计电算化的概念和意义会计电算化是指运用计算机技术和电子设备对会计信息进行处理和管理的一种方法。
它可以提高会计工作的效率和准确性,减少人工操作的错误和繁琐性,实现会计信息的快速、准确和安全的处理和传递。
会计电算化在现代企业中已经得到广泛应用,成为了会计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
2.会计电算化的基本原理会计电算化的基本原理包括数据输入、数据处理、数据存储和数据输出四个环节。
首先,会计人员将原始会计凭证等信息输入到计算机中,然后通过计算机程序对这些数据进行处理,包括分类、加工、计算等操作。
处理完成后,会计信息将存储在计算机的存储设备中,以备后续使用和查询。
最后,会计人员可以通过打印、导出或在线查询等方式将处理后的会计信息输出。
3.会计电算化的主要技术和工具会计电算化离不开计算机技术和相关软件工具的支持。
现代会计人员需要熟悉使用电子表格软件、数据库管理软件、财务管理软件等工具来完成会计电算化工作。
这些软件能够帮助会计人员快速、准确地处理和管理会计信息,提高工作效率和数据准确性。
4.会计电算化的优势和挑战会计电算化具有许多优势,包括提高工作效率、准确性和可靠性,同时减少人工操作的错误和繁琐性。
它可以加快会计信息的处理和传递速度,提供更好的决策支持,促进企业管理的科学化和信息化。
然而,会计电算化也面临一些挑战,如系统安全性的保障、软件应用的灵活性和人员培训的需求等。
5.会计电算化的发展趋势随着计算机技术和软件工具的不断更新和发展,会计电算化也在不断进步和演变。
未来,会计电算化将更加智能化和自动化,通过人工智能、大数据分析等技术的应用,提供更高效、精确和智能化的会计信息处理和管理。
会计电算化实施的内容、目标及原则
会计电算化实施的内容、目标及原则【摘要】现代社会的快速发展,使得会计电算化在企业中的实施变得愈发重要。
本文将探讨会计电算化实施的内容、目标及原则。
在内容方面,包括了财务软件的选择与应用、数据的采集与处理等。
目标主要在于提高财务数据的准确性和及时性,提高企业的决策效率。
而在原则方面,包括了信息安全保障、内部控制的建立和完善等。
通过对这些方面的探讨,可以更好地理解会计电算化的重要性和实施的必要性。
通过本文的研究,可以帮助企业更加高效地进行会计电算化实施,提高企业的竞争力和管理水平。
【关键词】会计电算化实施、内容、目标、原则、引言、结论1. 引言1.1 引言会计电算化是指将会计工作中的数据处理、信息处理和决策支持等工作全面透过计算机系统实现的一种现代化会计管理方式。
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会计电算化已经成为现代会计工作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实施会计电算化的过程中,需要考虑许多因素,包括组织架构、信息系统建设、数据安全等多个方面。
为了确保会计电算化的顺利实施,需要遵循一定的内容、目标和原则。
本文将重点讨论会计电算化实施的内容、目标和原则,以期为会计工作者提供有益的参考和指导。
希望通过本文的介绍,读者能更好地了解会计电算化实施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进一步推动会计工作的现代化和高效化发展。
2. 正文2.1 会计电算化实施的内容1. 系统规划:会计电算化实施的第一步是进行系统规划,确定使用的会计软件和硬件设备,设计系统架构和数据库结构,确保系统的高效性和稳定性。
2. 数据导入:将企业的历史财务数据导入系统中,确保数据的完整性和准确性,同时建立数据备份和恢复机制,以应对可能出现的问题。
3. 系统设置:对会计软件进行设置,包括设置会计科目、编制财务报表的格式、设定权限和审计轨迹等,确保系统能够满足企业的实际需要。
4. 数据处理:利用会计软件进行日常的数据录入、凭证处理、账务核对等操作,提高数据处理的效率和准确性,同时确保会计工作的规范和规范。
会计电算化系统操作管理制度知识资料经典会计电算化资料
【最新资料,Word版,可自由编辑!】会计电算化系统操作管理制度系统使用管理1.保证会计电算化系统的安全可靠运行,必须对系统的操作使用做出严格的控制。
2.在会计电算化系统投入运行前,由财务主管根据单位主管的要求确定本系统的合法有权使用、人员及其操作权限,并报单位主管审核批准后地系统内授权其使用权,运行中需按同样手续办理。
3.对各使用人员明确划分使用操作权限,形成适当的分工牵制,健全内部控制制度。
4.为每个操作人员都设置不同操作密码,谢绝无并人员用机器做其他工作。
5.设立“计算机使用登记簿”,任何人均须登记方可用机。
6.任何人员不得直接打开数据库文件进行操作,不允许随意增删改数据、原程序和数据库文件结构。
7.出纳人员不允许进行系统性操作。
8.操作人员应按规定范围内对系统进行操作,负责数据的输入、运算、记帐和打印有关帐表。
9.会计档案管理员负责应对存档数据、软盘、帐表和文档资料进行统一复制、核对和保管。
10.系统管理员应做好日常检查监督工作,发现不规范应及时制止,并采取措施避免同样情况再次发生。
上机操作规程1.上机人员必须是会计有权使用人员,经过培训合格并经财务主管正式认可后,才能上机操作。
2.操作人员上机操作前后,应进行上机操作登记,填写真实姓名、上机时间、操作内容,供系统管理员检查核实。
3.操作人员上机前应做好各项准备工作,尽量减少占用机器时间,提高工作效率。
4.操作人员的操作密码应注意保密,不能随意泄露,密码要不定期变更。
5.操作人员必须严格按操作权限操作,不得越权或擅自上机操作。
6.操作人员应严格按照凭证输入数据,不得擅自修改凭证数据。
7.每次上机工作完毕后都要作好工作备份,以防意外事故。
8.在系统运行过程中,操作人员如要离开工作现场,必须在离开前退出系统,以防止其他人越权操作。
帐务处理程序1.帐务系-统初始化:在初次建立会计电算化系统时,需要进行系统初始化工作,在会计主管授权下按《XXXXXXXXXXX企业会计制度》设置会计科目、帐本格式、凭证类型、期初余额等项内容的设定。
会计电算化基础知识(精).doc
第一章会计电算化基础知识第一节会计电算化概述一、会计电算化的含义与基本工作(一)会计电算化的含义会计电算化,是计算机技术和现代会计相结合的产物。
1979年,是我国会计电算化发展过程的一个里稈碑。
1981年8月,正式把“电子计算机在会计屮的应用”简称为“会计电算化”。
会计电算化的基木含义是用电子计算机代替人工记帐、算帐、报帐,以及部分替代人脑完成对会计信息的分析、预测、决策的过稈,是现代社会化大生产和新技术革命的必然产物。
会计电算化是现代会计学科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研究计算机会计理论与计算机会计实务的一门会计边缘学科。
(二)手工会计与电算化会计的异同会计信息系统简称AISo会计信息系统分为手T会计信息系统和电算化会计信息系统。
手工会计信息系统与电算化会计信息系统的共同点:1、系统目标一致。
为了加强经营管理,提供会计信息,参与经营决策,提高经济效益。
2、遵循的会计法规、会计准则和财经制度一致。
3、遵循基本的会计理论与会计方法。
4、信息系统的基木功能一致。
信息采集与记录、信息的存贮、信息的加工处理、信息的传输、信息的输出。
5、编制会计报表一致。
6、保存会计档案一致。
手工会计信息系统与电算化会计信息系统的差异:1、运算工具不同。
手T会计使用的运算工具是算盘、机械的或电了的计算器;电算化会计的运算丁具是电子计算机。
2、信息载体不同。
手T系统以纸张作为信息的载体;计算机条件下,会计数据保存在磁性材料或光电材料上。
3、簿记规则不同。
手T系统规定LI记帐、总帐要用订木式帐册,明细帐要用活页式帐册;帐簿记录的错误要用划线更正;帐页屮的空行、空页要用红线划销。
电算化会计规定凡是已经登过帐的数据,不得更改,即使有错,只能采用系统提供的“冲销凭证”或“补充凭证”法加以更正,以便留下改动痕迹。
手工系统用日记帐、明细帐、总帐等帐簿来实现相互牵制、相互校对的目的;而电了计算机不存在帐帐、帐证、帐表的相互牵制与校对问题。
4、帐务处理程序不同。
会计电算化的知识点
会计电算化的知识点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和普及,会计电算化在企业的财务管理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会计电算化不仅提高了会计工作效率,还增强了财务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本文将介绍会计电算化的一些核心知识点,以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应用这一技术。
一、会计电算化的定义和意义会计电算化是指利用计算机和相关软件来实现和辅助会计工作的过程。
它可以将繁琐的手工操作转化为即时、自动的电子化操作,大大提高了会计人员的工作效率。
同时,会计电算化还可以帮助企业实时监控财务数据,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为企业的决策提供准确的依据。
二、会计电算化的基本工具和软件会计电算化的基本工具是计算机和相关的软件。
现代会计软件可以帮助会计人员完成众多的财务处理和报表生成工作,如会计分录的录入、凭证的生成、报表的制作等。
常见的会计软件有SAP、用友、金蝶等,每种软件都有其特点和适用场景,企业可以根据自身需求选择合适的软件。
三、会计电算化的关键技术1. 数据库技术:数据库是会计电算化的基础,在会计电算化系统中,所有的财务数据都会存储在数据库中。
数据库技术可以保证数据的安全性、完整性和准确性,确保会计数据的真实性和可靠性。
2. 软件开发技术:会计软件的开发需要专业的软件开发技术,包括需求分析、系统设计、编码实现等。
通过合理的软件开发技术,可以确保会计软件的稳定性和可靠性,提升会计电算化系统的效率和操作便捷性。
3. 网络技术:随着互联网的发展,会计电算化已经从局域网拓展到互联网。
网络技术可以实现远程办公、远程访问和实时数据同步等功能,方便了企业的财务管理和合作。
四、会计电算化的应用领域会计电算化技术广泛应用于各个行业和企业的财务管理中。
无论是大型跨国企业还是小型创业公司,都可以通过会计电算化技术实现财务处理和报表生成的自动化和高效化。
特别是在金融、电子商务和制造业等行业,会计电算化更是不可或缺的工具,可以帮助企业规范财务流程、提升财务数据的准确性和及时性。
《会计电算化》课程标准(新版)
《会计电算化》课程标准课程编号: 04042405计划学时: 72计划学分: 4适用专业:会计、会统课程类型:专业核心课建议开设学期:第四学期课程组主要成员:黄嫦娇、张翔、姚美琴、詹敏、曾丽萍执笔者:黄嫦娇编写日期: 2015.1浙江长征职业技术学院会计系(部)编制一、课程定位(一)课程性质会计电算化课程是财会类专业学生必修的核心专业主干课程。
(二)课程的地位、作用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进一步加深学生对所学专业理论知识的理解,强化会计电算化基本职业技能的训练,不断提高学生综合运用财务软件的操作能力,为民营中小企业培养具有扎实的专业基础理论及实际操作水平,能胜任财务会计核算工作的高端技能型专门人才。
(三)与其他课程的关系1.前导课程:会计学原理、财务会计等2.后续课程:会计电算化(二)、EXCEL在会计中的运用等二、课程目标总体目标:在具备职业素质的基础上,将学生培养成为会核算、能分析、强操作的复合型高端技能型专门人才。
(一)素质目标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深刻体会到会计工作的严谨性、规范性,培养爱岗敬业的优秀职业素质,提前进入职业角色,实现学校到工作岗位的有效对接。
爱岗敬业:热爱会计工作,安心本职岗位,忠于职守,尽心尽力,尽职尽责。
诚实守信:做老实人,说老实话,办老实事,执业谨慎,信誉至上,不为利益所诱惑,不弄虚作假,不泄露秘密。
廉洁自律:公私分明、不贪不占、遵纪守法、清正廉洁。
客观公正:端正态度,依法办事,实事求是,不偏不倚,保持应有的独立性。
坚持准则:熟悉国家法律、法规和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始终坚持按法律、法规和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的要求进行会计核算,实施会计监督。
提高技能:增强提高专业技能的自觉性和紧迫感,勤学苦练,刻苦钻研,提高业务水平。
参与管理:在做好本职工作的同时,努力钻研相关业务,全面熟悉本单位经营活动和业务流程,主动提出合理化建议,协助领导决策,积极参与管理。
具备一定的沟通协调能力,处理好与各利益相关者的关系。
会计电算化的具体实施内容及作用
( 三) 统 一 固定 资产分类和 折 旧计提 方法, 实现 固定资产
的 系统化 管理
收应付 模块 和报 表 编制 系统 等 随 着财 务软什应 川 的广泛 干 ¨ 深
入 ,财务 软件 系统 发挥财 务 内郎控制 管胖 职能 ,提升 会 计 核算 卜 j 财务管 理水 平 ,实现 财 务数 据集 r f 1 共 、统一 ・ 学榨 等方
: 摘 要 本文结合作者 工作 经验 , 从 会计 电算化 的角度 出 发 ,主要 阐述 了财务软件 主要 的功能 、实施 内 容 和注意事项 以及所 : 带 来的作 用。
I
: :
l
: 关键词 会计 电算化 实施 内容 作 用
一
:
级进行增 J J l 】 l n i 能 增设 。如应收账款集 团控制到i级明细 , 化叟 I 1 果想增 加更 明细 的
束 协 足 系统 强制通过 指定往 来科 目和 内部客 i 进行 协 同账务处 的功 能 , 有助 _ J _ : 日 后 天联往 来的核 对。 由于 母子公 司 、
符r 公, d 之I ' H J 4 1  ̄ 』 、 收心 付 、 预 收预付 、其他 应收其 他应 付等 关 联 l 求利. ¨J 核算 统 一 或 符客 商设 规范 ,在编制 合并报
f 1 动, 1 成、
( 四) 通过 协同平台 ,启动 关联往 来科 目的凭证协 同
财务软 件的 实施是 个系统 l 1 程 ,需 要投 入大 h } 的精 力 ,土 见 1 主要 介绍一 卜 财务软 f , f 实施 r I I 的J L 个 要方 . ( 一) 梳理 集团各经济业务事项 ,明确具体核 算方式 财务软 件的 实施要结 合集 川 化 内部 的 体业 务,嘤 埘经 济业务 事项进 行梳 删 ,一足 实现 对整体 经 营 务 的把握 ,实现 业 务 系统 的全覆 盖; 是确 认 每项具体 业务 的核算 方式 ,以辅
会计电算化实施的原则
会计电算化实施的原则企业实施会计电算化不是随心所欲的,它必须考虑会计工作的特点和企业的现状,以及有关法律制度,遵循一定的原则,才能使企业实施会计电算化达到其最终目标。
一般地,应考虑如下几项基本原则:1、合法性原则。
即企业实施会计电算化的各项工作,都必须以有关法律制度为原则。
第一,实施会计电算化,必须遵循我国的会计制度、财务制度及有关法律。
第二,必须遵循财政、财务部门会计电算化管理制度。
第三,还要遵循本企业的财务制度,以保证机构设置的合法性,岗位分工和人员职责的合法性,操作使用的合法性,输入、输出及内部处理的合法性,输入数据的合法性及输出信息及格式的合法性。
2、效益性原则。
提高经济效益,是会计电算化的最终目的。
提高经济效益,也要从两方面考虑,一是直接经济效益,即直接投入直接产出的效益;二是间接经济效益,即由于会计电算化而引起企业的现代化,产生的非直接经济效益。
间接经济效益,虽然不能从表面上看到是由于企业实施电算化。
以下几个方面值得特别注意:第一,在系统实施前,应从经济效益,技术力量,管理水平,各种约束条件进行全面分析,先进行整个系统的可行性分析,以确定是否具备条件进行会计电算化工作。
第二,可行性研究要围绕企业的最终经济效益来开展。
一般来说,评价电算化系统的经济效益,要从会计电算化能否节约企业的流动资金占用量,能否准确、及时和全面地提供必须的信息,能否提高企业管理工作的效率和质量,以及决策水平等方面着眼。
也就是说,要从计算机是现代化管理的辅助工具这个角度来评估它的效益。
第三,在系统设计过程中,也应坚持效益性原则,力求降低设计开发成本,提高会计信息系统的质量。
3、系统性原则。
也就是以包括整体观点,关联观点,发展观点,最优观点在内的系统观点来进行会计电算化实施工作。
要注意以下两点:第一,内部与外部相联系。
会计部门作为企业管理中的一个重要部门,与其他职能部门是密切联系的,因此,实施会计电算化时,应考虑包括各职能部门在内的企业整个管理工作的电算化工作,把会计信息系统作为企业管理信息系统中的一个子系统,既要分清各子系统的界面,又要留好各子系统之间的接口,并在数据结构设计上做到信息共享,减少数据冗余。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会计电算化实施的内容目标及原则知识资料经典会计电算化资料文稿归稿存档编号:[KKUY-KKIO69-OTM243-OLUI129-G00I-FDQS58-【最新资料,Word版,可自由编辑!】会计电算化实施的内容目标及原则作者:未知企业会计电算化的实施,也就是企业建立会计电算化的整个过程,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
在整个系统的实施过程中,包括会计电算化工作的规划,会计信息的建立与管理,人员的分工与培训,各种制度的建立与实施等众多内容,都必需采用系统工程的方法与原理去安排组织,这样才能使企业会计电算化工作顺利正确地进行。
一、会计电算化实施的内容企业要建立会计电算化系统,需要做哪些工作?会计电算化系统的实施,应该包括哪些内容?对这此问题认识不足,将导致整个会计电算化工作不能正确顺利进行。
目前,在我国财会人员、会计电算化人员中仍有不少人员对上述问题持有种种片面的认识,主要有以下几种观点:⒈?会计电算化就是建立计算机会计信息系统的过程。
这种观点认为,只要会计信息系统已建成,或者已购买到会计信息系统,企业的会计电算化工作就完成了。
他们有时也认为会计电算化工作是一项系统工程,但却错误地认为,在开发会计信息系统时采用了系统工程的方法,就表明整个会计电算化过程是一项系统工程。
这种观点的错误在于把会计电算化这一系统工程中的某一部分扩大为会计电算化的整个内容,从而忽略了其他的内容。
⒉?会计电算化就是编程。
认为会计电算化就是建立会计信息系统,而建立会计信息系统也就是编程工作。
这种观点不仅忽略了会计电算化的其他内容,而且就是在建立会计信息系统时也抛弃了系统工程的方法,不进行系统分析设计,直接编程是这种观点的突出表现。
⒊?会计电算化必须是一次建立一完整的电算化系统。
这种观点认为会计电算化信息系统是一个不可分的整体,企业要建立会计电算化系统,就必须一步到位,健全所有的子系统,甚至扩大到整个企业管理信息系统。
它忽略了会计电算化是系统工程的特点,把系统工程多步骤多阶段性简化为单一阶段,把会计信息系统多子系统的可分离性变为统一整体的不可他离性,从而也否认会计电算化的过程是一项系统工程。
⒋会计电算化也就只是会计部门的工作采用电算化,与其他部门的工作无关。
认为会计电算化就是以计算机代替手工记帐、算帐、报帐,否认了会计信息子系统与管理信息系统其他子系统存在着密切的联系,从而也就把会计预测、会计控制以及会计辅助决策等众多内容从会计电算化工作中给抛弃了。
由于这些片面观点的存在,影响了我国会计电算化事业的发展。
那么会计电算化工作实施到底包括哪些内容?我们认为其主要内容如下所述:⒈?会计电算化工作的规划。
它包括,根据企业发展的总目标和管理信息系统的总目标,明确会计电算化的总目标;并根据企业实际情况确定会计信息系统的总体结构,划分各子系统,并确认它们之间的联系;确定会计电算化工作目标实现的阶段和步骤,以及建立各子系统的先后顺序;确定会计电算化管理体制及组织机构方案,以及资金来源与预算等项内容。
⒉?会计电算化信息系统的建立。
包括实施人员组织、会计软件的取得、硬件及环境的购置安装、系统软件的配置、新旧系统内容的转换等内容。
⒊?会计电算化信息系统的管理。
包括人员管理、使用操作管理、维护管理、档案管理等。
⒋?计算机审计及计算机舞弊。
⒌?会计决策支持系统。
这是会计信息系统的延伸。
由上可以看出,会计电算化内容非常丰富,它不仅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还是一个人机系统,忽略任一方面的内容,都是对会计电算化的片面认识,都会给会计电算化的实施带来不利的因素。
二、会计电算化的目标会计电算化的目标,也就是会计电算化工作所要完成的任务,即通过现代化的手段,提高会计工作的地位,提高会计工作的效率和质量,促进管理的现代化,提高经济效益。
具体包括如下内容:⒈?减轻财会人员劳动强度,提高财会工作效率。
利用计算机技术的特点,把繁杂的记帐、结帐、报帐工作交给高速的计算机处理,以减轻财会人员的劳动强度,并且由于计算机的精确性和确定性,可以避免手式操作难免产生的误差,以达至提高财会工作效率的目的。
⒉?促进会计职能的转变。
手工条件下,广大财会人员被繁重的手工核算工作所包围,没有时间和精力来更好地发挥会计参与管理、决策的职能;通过电算化,使财会人员解脱了繁重的手工操作,有时间和精力,也就有条件参与企业管理与决策,为提高企业现代化管理水平和提高经济效益服务。
⒊?准确、及时地提供会计信息。
手式条件下,由于大量会计信息需要进行记录、加工、整理,使需要信息者不可能及时得到财会信息,这不利于企业经营者掌握经济活动的最新情况和存在的问题;而电算化后,大量的信息都可以及时记录、汇总、分析、传送,保证向企业管理者准确、及时地提供会计信息。
⒋?提高人员素质,促进会计工作规范化。
会计电算化,给会计工作增添了新内容,从各方面要求会计人员提高自身素质,更新知识结构,一方面为了参与企业管理,要更多地学习经营管理知识,另一方面还必须掌握电子计算机的有关知识,好的会计基础工作和规范的业务处理程序,是实现会计电算化的前提条件,所以会计电算化也要求促进会计工作的规范化。
⒌?实现企业管理现代化,提高企业经济效益。
会计电算化是企业管理信息电算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企业管理信息电算化的目标及任务,就是要以现代化的方法去管理企业,提高经济效益。
因而,会计电算化不仅要使会计工作本身现代化,最终目标是要使企业管理现代化,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
三、企业实施会计电算化的原则企业实施会计电算化不是随心所欲的,它必须考虑会计工作的特点和企业的现状,以及有关法律制度,遵循一定的原则,才能使企业实施会计电算化达到其最终目标。
一般地,应考虑如下几项基本原则:⒈?合法性原则。
即企业实施会计电算化的各项工作,都必须以有关法律制度为原则。
第一,实施会计电算化,必须遵循我国的会计制度、财务制度及有关法律。
第二,必须遵循财政、财务部门会计电算化管理制度。
第三,还要遵循本企业的财务制度,以保证机构设置的合法性,岗位分工和人员职责的合法性,操作使用的合法性,输入、输出及内部处理的合法性,输入数据的合法性及输出信息及格式的合法性。
⒉?效益性原则。
提高经济效益,是会计电算化的最终目的。
提高经济效益,也要从两方面考虑,一是直接经济效益,即直接投入直接产出的效益;二是间接经济效益,即由于会计电算化而引起企业的现代化,产生的非直接经济效益。
间接经济效益,虽然不能从表面上看到是由于企业实施电算化。
以下几个方面值得特别注意:第一,在系统实施前,应从经济效益,技术力量,管理水平,各种约束条件进行全面分析,先进行整个系统的可行性分析,以确定是否具备条件进行会计电算化工作。
第二,可行性研究要围绕企业的最终经济效益来开展。
一般来说,评价电算化系统的经济效益,要从会计电算化能否节约企业的流动资金占用量,能否准确、及时和全面地提供必须的信息,能否提高企业管理工作的效率和质量,以及决策水平等方面着眼。
也就是说,要从计算机是现代化管理的辅助工具这个角度来评估它的效益。
第三,在系统设计过程中,也应坚持效益性原则,力求降低设计开发成本,提高会计信息系统的质量。
⒊?系统性原则。
也就是以包括整体观点,关联观点,发展观点,最优观点在内的系统观点来进行会计电算化实施工作。
要注意以下两点:第一,内部与外部相联系。
会计部门作为企业管理中的一个重要部门,与其他职能部门是密切联系的,因此,实施会计电算化时,应考虑包括各职能部门在内的企业整个管理工作的电算化工作,把会计信息系统作为企业管理信息系统中的一个子系统,既要分清各子系统的界面,又要留好各子系统之间的接口,并在数据结构设计上做到信息共享,减少数据冗余。
第二,局部目标与整体目标相结合。
电算化会计信息系统仍可分许多子系统,实施会计电算化,不可能一次全部完成各子系统,必须分阶段进行。
这样,在进行部分子系统设计实施时,必须有全局的观点,考虑到与其他子系统的联接性,使逐个实施的子系统全部完工后能组成高质量的整个会计信息系统,而不能只考虑局部的优化,以至影响整修系统的完美组合和高质量性。
⒋?规范性原则。
包括系统设计的规范性,管理制度的规范性,数据信息的规范性等。
这些规范性的要求,可以使系统实施避免二义性,避免由于人的主观因素而造成的系统实施的偏差,从而避免会计电算化工作失败的可能性。
⒌?可靠性原则。
可靠性是会计电算化系统能否实际使用的前提。
影响系统可靠性的因素很多,主要考虑以下三个方面:第一,准确性,即输入数据及操作的准确性,在易出现错误和失误的地方,建立尽可能完善的检错和纠错系统,进行重点防护,保证输入数据及操作的准确性。
第二,安全性,要求有一套完善的管理制度和技术方法,防止系统被非法使用,数据丢失及非法改动,此外还应有系统破坏后的恢复功能等。
第三,易扩充性,即整个系统在运行周期内,由于环境条件的变化,从而要求系统随之进行改变的难易程度,易扩充性要求对系统的修改和扩充能够非常容易地进行。
6.易用性原则。
易用性也就是易操作性。
会计信息系统的使用者是会计人员,因此系统必须尽可能地方便用户,要具有友好的界面,准确简明的操作提示,简单方便的操作过程,并要求尽可能地使用会计术语,使会计人员一学既会。
企业实施会计电算化的条件会计电算化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会计信息系统是一个人机系统,因此企业实施会计电算化,必须有先决条件,企业具备了这些条件,就可以很好地开展会计电算化工作。
这些条件主要是:一、企业的客观需要指企业对开展会计电算化工作的迫切程度。
企业对会计电算化的客观需要,决定了企业会计电算化的目标、任务,是当前开展会计电算化工作的前提。
其实,在开发电算化会计信息系统之前,企业会计信息系统也存在,是否要开发新的电算化会计信息系统,取决于原信息系统能否满足企业的需要。
对多数企业来说,原来的手工会计信息系统越来越不适应市场经济的新情况,迫切需要进行会电算化,但是也有一部分小企业,由于其业务量不大,手式系统亦能很好地满足企业的需求,因此也就没有必要强迫它实施电算化会计信息系统,否则既浪费了人财物,对企业的济效益也不会有什么提高。
二、领导的重视企业实施会计电算化,几乎涉及企业的所有部门和人员,同时还涉及管理机构及管理体制的变动,这都需要企业领导出面组织和协调。
没有领导的重视与支持,企业实施会计电算化所遇到的问题,如:人员配置,资金问题,部门间的合作与协调,配套改革等,将很难得到解决。
因此,在会计电算化工作中企业财务部门负责人应领导该项工作,有条件时还可吸收有关部门领导组成电算化领导小组,领导整个企业的会计电算化工作。
三、良好的管理基础工作,尤其是会计基础工作管理基础主要指有一套比较全面、规范的管理制度和方法,以及较完整的规范化的数据;会计基础工作主要指会计制度是否健全,核算规程是否规范,基础数据是否准确、完整等,这是搞好电算化工作的重要保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