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计较不浮躁不生气的活法》读后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不计较不浮躁不生气的活法》读后感
执笔:项乐乐
《不计较不浮躁不生气的活法》由琇樱编著,人生匆匆数十年,有多少光阴是值得我们在计较与浮躁和生气中度过呢?其实珍·惜人生在世的每一天,不为俗事系心,不被物欲所累,心胸豁达,境界高一点。心态宽一些,不去计较芝麻绿豆点小事,人生的路也就顺一些,心气儿也就顺一些,自然心境平和,去收获真正的幸福人生。《不计较不浮躁不生气的活法》通过对大量实例的细致分析,全面诠释了不计较、不浮躁、不生气的人生真谛,上篇主要阐述:面对得失不计较,做人不要太计较,幸福婚姻不计较等。中篇:太浮躁放你迷失方向,面对诱惑不浮躁,建立起内心强大的基石,坚守信念,让浮躁的心静下来等。下篇:生气是拿别人的错误惩罚自己,生气不如争气等。让你从本书
中领悟到人生太计较,幸福就会沦陷在烦恼里;太浮躁就会被名利金钱吞噬;总是生闷气,心情就会在情绪中起伏不定。不计较、不浮躁、不生气的活法教你学会放下,面对名利诱惑重新出发,开始过一种不生气、不纠结、喜乐自在的“心”生活,在纷繁的现实生活中轻松前行。记住,这个世界没有绝对的公
平
我们经常可以看到一些内心充满公平感的人,到处为自己谋求公平,也许
你也是其中之一。
认为别人做了违法乱纪的事时,总是可以逍遥法外,而你却连一次闯红灯
也溜不掉,因此感到十分不公平。
总是说:“我会这样对待你吗?”其实就是希望别人都同你一模一样。总
要报答别人的友善行为:你要是请我吃饭,我也应该回请你,或者至少送你一
瓶酒。人们常常认为这样做才是懂礼貌、有教养。然而,这实际上仅仅是保持
公平对等的一种做法。
做自己本不愿意做的事情(如带孩子上街玩、周末去父母那儿做客或给邻居帮忙),因为你担心不这样做会对孩子、父母或邻居太不公平了。其实,不要将一切问题都归罪于不公平的现象,应该客观地考虑一下你为什么不能根据自己
的情况做出适当的决定。
认为“如果他能这样做,我也可以这样做”,用别人的行为来为自己辩解。你可能用这种误区性理由,解释自己的作弊、偷窃、轻佻、欺诈等不符合你的
价值观念的行为。例如,在公路上开车时,一辆车把你挤到了路边,你也要去
挤他一下;一个开慢车的人在前面挡了你的路,你也要赶上去挡他一下;迎面
来车开着大灯晃了你的眼,你也要打开自己的大灯。实际上,你是因为别人违
反了你的公正观念,而在拿自己的性命赌气。这就是在孩子们中间经常出现的“他打了我,所以我要打他”的做法,而孩子们则是在多次见到父母的类似行
为之后,才学会这样做的。
上面就是我们在“公平”之路上可以见到的一些具体情形。在这里,你同
身边的人都多少会受到一些震动,因为你们头脑中有一种完全不现实的概念:
一切都必须是公平合理的。
然而,其实人们忘了,生活不总是公平的。强求公平是一种注重外部环境
的表现,也是一种避而不管自己生活的办法。你可以确定自己的切实目标,着
手为实现这一目标采取具体步骤,不必顾忌不公平的现象,也无需考虑其他人
的行为和思想。事实上,人与人之间总会存在一定的差异。别人的境遇如果比
你好,那你无论怎样抱怨也不会改变自己的境遇。你应该避免总是提及别人,
不要总是拿望远镜瞄准别人。有些人工作不多,报酬却很高;有些人能力不如
你强,却因受宠而得到晋升;不管你怎样不愿意,你的妻子和孩子依然会以不
同于你的方式行事。然而,你只要将注意力放在自己身上,不去同别人比来比去,就不会因周围的不平等现象而烦恼。各种误区性的行为都有一个相同的心
理根源——他们把别人的行为看得更加重要。
生活不总是公平的。这着实让人不愉快,但却是实情。我们许多人所犯的
一个错误便是为了自己或为他人感到遗憾,认为生活应该是公平的,或者终有
一天总会公平的。其实不然,现在不会总是公平,将来也不会。
不要再次感叹世界的不公平,世界本来就是不公平的,看你如何去面对,
看到自己拥有的,你拥有的便是你最大的财富,如果你无法改变生活,那么你
就笑着接受吧,你会发现接受也是美好的。
生活富裕了,有些人的心却空了
很多人都认为,财富是精神生活的保障。中国古代讲:“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马克思主义哲学也阐述了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如此说来,似乎有了钱就可以让我们的生活更为丰富多姿。于是我们拼命地去赚钱,
成功与幸福的标准都演化成了资产身家多少。但是,我们如愿以偿地让物质生
活富裕了,有些人的心却空了。
这让我们不得不去反思物质与精神之间的必然联系到底有多少,是不是真
的可以成正比的增长?远古时候,生产力低下,物质生活停留在苟且温饱的阶段,但是却诞生了那么多精神上的先贤哲人,他们思考人生价值,探求自我定位,追寻宇宙与自然的奥秘,“百家争鸣”的精神盛宴至今无法超越。而我们
在这个浮躁的时代,物质生活的进步已非往昔可比,可是人们的欲壑却依然难平。大家都在忙着挣钱,房子、车子、票子几乎占据了人们心中的所有阵地,
以致于很多人根本没有时间或是精力去关注自己的心灵和精神生活。
当然,我们并不是完全的否定物质追求,毕竟这是我们生命和生活的保障,假如我们的生命无法存续,一切的一切都会化为乌有。但是,当我们的物质存
蓄到一定阶段的时候,就应当转而分散一部分精力在精神建设上。伊斯兰教的
创始人穆罕默德说过一句名言:“假使你有两块面包,你得用一块去换一朵水
仙花。”我国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非常推崇这句话,并常用来教育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