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镇土地利用规划中农村居民点布局研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乡镇土地利用规划中农村居民点布局研究
李承桧
2013-05-03 10:19:07 来源:《农村经济与科技》2012年
第7期
摘要:由于历史及地形等方面的原因,重庆市农村居民点普遍存在居民点数量多、规模小、分布零散且利用粗放的问题,阻碍了新农村建设与城镇化推进。以重庆市荣昌县盘龙镇为例,通过对研究区域内农村居民点布局现状进行分析,从宏观层面上提出了农村居民点规划定位的三种类型,并从微观层面上设计了优化布局的五种模式。
关键词:农村居民点,布局,土地利用规划,盘龙镇
长期以来,农村居民点布局缺少整体上的规划指导控制,为便于农业生产、生活,其建设长期处于农民的自发选择状态中,自然村落普遍形成了“满天星”式的散落布局现象,农村居民点普遍存在着脏、乱、差的问题。随着社会经济发展,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与人口的增长,当前的农村居民点布局占用大量的耕地资源且严重阻碍了新农村的建设与农业生产的发展。因此,加强农村居民点规划布局研究,引导农村科学用地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以重庆市荣昌县的盘龙镇为例,在GIS软件的支持下,结合荣昌县乡镇土地利用规划数据和荣昌县第二次土地调查数据,探讨如何从宏观和微观层面对居民点空间布局进行优化,对重庆市乃至其他丘陵地区均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1 研究区概况
盘龙镇位于重庆市荣昌县西北部,介于东经105°19'00~105°26'01北纬29°27'05~29°35'43之间。东与仁义镇、观胜镇为邻,南与龙集镇、四川省隆昌县周兴镇相连,西与四川省隆昌县界石镇、荣昌县远觉镇为界,北与清流镇、吴家镇接壤。有广盘公路、盘周公路、盘仁公路、盘远路、盘吴路等横贯境内,交通条件优越。距荣昌县城34km,距桑家坡高速公路出口23km。全镇总面积1799.56hm2,现辖4个社区,12个村庄。2009年底,全镇总人口7.77万人,其中非农人口0.42万人,农业人口7.36万人。境内夏布、生姜、花生、西瓜、樱花谷鸭、不锈钢等特色产业优势突出,是一个集农、工、贸于一体的特色经济重镇。
2 农村居民点现状分析
2.1 农村居民点用地规模大、人均水平高
据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统计的数据显示,2009年全镇建设用地总规模为1652.87hm2,其中农村居民点用地规模为1350.71hm2,占建设用地面积的81.72%。就人均用地来看,全镇2009年农村人口为7.36万人,人均农村居民点用地规模为183.52m2人,高于《村镇规划标准》(GB50188-93)内规定的最高一级Ⅴ级的120.1~150m2人的标准。从不同区域的对比来看,全镇人均水平分别高于荣昌县和重庆市3.84m2人和31.21m2人(见表1)。
表1 不同区域农村居民点用地现状对比(2009)
2.2 农村居民点布局分散、空间分布不均衡
以村为基本研究单位,运用Mapgis软件从二调的数据库中得到各行政村的土地总面积、农村居民点用地规模、图斑个数、以及各行政村的最大及最小农村居民点图斑,据此求出居民点平均占地规模和图斑密度(见表2)。
研究的16个行政村中,农村居民点总规模为1350.71hm2,占研究区总面积的11.4%,居民点个数达到3977个,从数据可以看出,农村居民点分布较为分散。2009年,镇域内各行政村之间最大农村居民点与最小农村居民点之间规模相差4.36hm2,居民点个数最多为515个,最少为19个,相差496个,同时各行政村农村居民点的平
均面积及密度差异也较为明显,由此可看出,镇域内居民点空间分布不均衡。
表2 盘龙镇居民点用地空间分布(2009年)
表3 盘龙镇道路缓冲半径内居民点用地规模统计
表4 盘龙镇住户拥有住房类型构成及质量结构
2.3 农村居民点布局对交通依赖程度大
提取现状的公路等主要交通线路,通过Mapgis软件对所有主要交通线路分别做间距为500m、700m、1000m和1500m的缓冲区,然后将缓冲区与现状农村居民点布局叠加,统计出不同范围内农村居民点用地情况(见表3)。
根据表3的统计数据可得,农村居民点的分布情况受道路的影响较大,随着距离的增加,农村居民点分布逐渐稀疏。当缓冲区半径小于500m时,农村居民点分布较密集,占整个研究区农村居民点规模的58.59%;当缓冲区半径在500~700m、700~1000m、1000~1500m 之间时,比例均低于20%,且逐渐减少;当缓冲区半径大于1500m时,
比例仅占2.11%。
2.4 农村住宅建筑质量落后、空置现象严重
根据统计数据显示,从建筑水平来看,盘龙镇农村住房类型主要为平房,住房结构以砖混和砖木为主(见表4),这些住宅大多建筑时间较远,建筑质量较差、结构老化,使用价值不高且存在很大的安全隐患。从户均拥有的住房数量水平来看,存在着2.3%的农户拥有两处及以上的住宅。同时,在7.36万农村常住人口中,外出从业劳动力达到3.68万,占总人口的49.95%,存在着严重的住房空置现象。
3 农村居民点布局模式研究
3.1 宏观分类定位
依据镇域内各行政村的经济发展状况、现有人口规模、人口发展趋势、资源、地理区位、政策导向、现状居民点状况以及基础设施等发展潜力,对盘龙镇的16个行政村做出宏观上的发展定位,主要分为三类:①发展型村。镇域内拥有较好的交通条件、资源和区位,并且现状具有相对较大的规模与一定的基础设施的,可以引导周围条件较差的农村居民点逐渐向其集中。对于这种性质的行政村,需要进一步完善基础设施、加大建设和扶持力度。②控制型村。对于镇域内现
状规模较大、人地矛盾突出、发展较为饱和、发展潜力有限的行政村,或者因政策、环境等因素不适宜继续发展壮大的,可以控制其发展规模,或者通过土地整理实行内部挖潜。③迁并型村。对于镇域内由于自然地理环境或发展条件的限制,地理区位较差、交通不便、缺乏必要的基础设施、布局零散且规模较小的行政村,可以逐步引导其向周边发展型村迁移合并。
通过对镇域内各行政村居民点现状用地情况分析,并结合盘龙镇的城乡规划、交通、资源以及各村在镇域经济中的地位、发展状态、制约及发展因素,按照上述分类,确立了盘龙镇各行政村的发展定位体系(见表5)。
表5 盘龙镇农村居民点规划发展定位体系
3.2 微观优化布局
农村居民点用地布局的优化和调整应该在符合农村居民点用地
演化趋势的前提下,紧密结合当地的自然社会经济条件和农村居民生产生活的实际,因地制宜地对各村庄进行优化。受农村生活和农业生产的限制,农村居民点规划布局既要考虑农户耕作半径的经济合理性,又要顾及小范围内基础设施和社会服务设施的统筹安排。本文基于镇域内农村居民点空间布局特征以及形成原因,在宏观定位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