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承天寺夜游》微课教学设计
《记承天寺夜游》优秀公开课教学设计3篇
![《记承天寺夜游》优秀公开课教学设计3篇](https://img.taocdn.com/s3/m/64d50082d0f34693daef5ef7ba0d4a7302766c32.png)
《记承天寺夜游》优秀公开课教学设计《记承天寺夜游》优秀公开课教学设计3篇引导语:作为一名教职工,就不得不需要编写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实施教学的主要依据,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优秀的教学设计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记承天寺夜游》优秀公开课教学设计,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记承天寺夜游》优秀公开课教学设计篇1知识目标:1、反复诵读,领悟文章的思想感情。
2、了解文章写景抒情的方法。
3、品味朴素自然、意味隽永的语言。
能力目标:1、通过诵读,培养语感。
2、培养用朴素的语言表达感情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学习作者旷达的心境,培养自己良好的个性。
2、领略文中月色自然之美,感受作者胸怀旷达之美。
教学重点:分析文章的景色描写并体味意境。
教学难点:体会作者乐观旷达的心境。
教学方法:朗读法合作讨论法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由歌曲《水调歌头》导入新课(板书课题)二、作者简介、写作背景1.作者简介。
苏轼:(1037――1101年),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四川眉山人。
苏轼是一位且有多方面才能的艺术家。
他的诗浪漫瑰丽,气势不凡;他的词境界高远,开启宋词豪放一派;他的书法大气淋漓,并列“宋四家”之一;他的绘画也自成一家,为后人所称道。
在散文方面,作为“唐宋八大家”之一,他不仅创作数量很大,而且以气势纵横,变化多姿,畅达明快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格。
2、写作背景。
本文写于宋神宗元丰六年(1083年),当时,作者被贬官到黄州已经有四年了。
元丰二年七月,历史上著名的“乌台诗案”,御史李定等人摘出苏轼的有关新法的诗句,断章取义。
八月,将他逮捕入狱。
过长时间的审问折磨,他几次都差点丢了性命。
十二月作者获释出狱,被贬谪到黄州任团练副使,但不得“签书公事”,也就是说做着有职无权的闲官。
在这种情况下,作者写了这篇短文,对月夜的景色作了美妙的描绘,真实的记录了他当时生活的一个片段。
三、欣赏影片,初步感知课文视频四、疏导字词遂至()亦未寝()藻荇()竹柏()五、指导朗诵(配乐)记承天寺夜游苏轼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
《记承天寺夜游》教案精选15篇
![《记承天寺夜游》教案精选15篇](https://img.taocdn.com/s3/m/027c5532a31614791711cc7931b765ce05087a33.png)
《记承天寺夜游》教案精选15篇《记承天寺夜游》教案精选15篇作为一名无私奉献的老师,可能需要进行教案编写工作,教案是教材及大纲与课堂教学的纽带和桥梁。
那么大家知道正规的教案是怎么写的吗?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记承天寺夜游》教案,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记承天寺夜游》教案1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师:同学们,走进古典诗文的世界我们会发现处处有月亮的影子,这轮明月曾照亮了春江的流水,曾惊扰了鸟儿的安眠,也曾打湿了怨妇的罗衫。
回忆我们所学的古诗文,你想起了那些有关月亮的名句呢?生1: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生2: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生3:海上升明月,天涯共此时。
师:好,看来同学们对古诗文名句积累很到位。
是啊,这轮明月曾牵动了无数古人的情肠,他们或借月抒发思乡之情,或借月表达美好祝愿。
当苏轼被贬黄州,面对承天寺的这轮明月他又抒发了怎样的情怀呢?今天,我们就同游承天寺,赏明月清辉朗照大地,品经典美文感悟情怀。
(板书课题、作者)师:同学们,对于本文的作者苏轼,你了解多少呢?哪位同学能介绍一下你所了解的苏轼呢?生: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四川眉山人,唐宋八大家之一,宋词豪放派的代表作家,作品主要收录在《宋学士文集》里。
师:对于本文的写作背景,哪位同学知道并能介绍给大家呢?生:宋神宗时期苏轼因反对王安石变法,其政敌就借其讽刺新法的诗,以“讪谤朝政”的罪名把苏轼投进监狱,这就是历史上有名的“乌台诗案”。
出狱后被贬黄州,成为黄州团练副使,不得“签书公事”,近乎于流放。
二、文本解读触心灵师:升入初中以来我们学习了不少文言文,回忆一下我们都用了什么方法来学习它呢?生1:读课文,翻译课文。
生2:赏析文中的句子,感悟作者的情感。
生3:需要背诵。
师:好,归纳起来就是读-译-赏-悟-创,这既是我们学习文言文的方法,也是我们学习的环节。
师:首先我们来听读,注意读音、停顿。
师:本课有哪些字我们第一次接触,停顿有哪些句子需要注意呢?生1:藻、荇这两个字注意字形,记住读音。
《记承天寺夜游》公开课教学设计(通用5篇)
![《记承天寺夜游》公开课教学设计(通用5篇)](https://img.taocdn.com/s3/m/5db3783f0a4e767f5acfa1c7aa00b52acec79c79.png)
《记承天寺夜游》公开课教学设计《记承天寺夜游》公开课教学设计(通用5篇)作为一位优秀的人民教师,常常要根据教学需要编写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把教学原理转化为教学材料和教学活动的计划。
那么你有了解过教学设计吗?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记承天寺夜游》公开课教学设计(通用5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记承天寺夜游》公开课教学设计1一、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疏通文义,说出文章主要内容和作者写作思路。
过程与方法:通过反复诵读,逐步掌握品味语言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文中作者发出的人生感慨,逐渐形成豁达宽广的胸襟。
二、教学重难点品物文字的精妙、把握作者复杂而微妙的情感。
三、教学过程(一)贴近生活,导入话题同学们都有过旅游的经历,可是否有过夜游的体验呢?今天,我们就跟着苏轼夜游一番,相信在赏景之余,一定会有意外的收获。
(设计说明:从学生的生活体验出发,快速进入文本。
)(二)初读文本,整体感知1.初读文本,注意语音(正确、流畅),整体感知。
思考:用一句什么样的话概括这篇短文的主要内容?2.听读文本,进入情境,在学生与文本对话中初步感受夜游之美,学生自由交流听读体验。
思考:这次夜游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在交流感悟的同时,通过学生自主地、有感情地朗读体味情感。
对关键词句则出示比较阅读的材料或用"去字法"比读体会其表达效果,并体会作品的语言特色。
屏幕展示:(1)①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素食《记承天寺夜游》)②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
(王建《十五夜望月》)③月光如流水一般,静静地泻在这一片叶子和花上。
(朱自清《荷塘月色》)(2)①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
②怀民未寝,相与步于中庭。
通过比较发现,苏轼与怀民相知相怜相通的友情给这次夜游带来了信息,学生也由此感受到了夜游的情美。
(设计说明:文言文教学必须重视文体特点和字词积累。
通过听读和有感情地朗读,学生不仅品味了"言"美,而且为下面探究"文"美奠定了基础。
《记承天寺夜游》教学设计6篇
![《记承天寺夜游》教学设计6篇](https://img.taocdn.com/s3/m/817165bf70fe910ef12d2af90242a8956becaa06.png)
《记承天寺夜游》教学设计6篇(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讲话致辞、报告体会、合同协议、策划方案、职业规划、规章制度、应急预案、教学资料、作文大全、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for everyone, such as speeches, report experiences, contract agreements, planning plans, career planning, rules and regulations, emergency plans, teaching materials, complete essays, and other sample essays.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sample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记承天寺夜游》教学设计6篇下面是本店铺分享的《记承天寺夜游》教学设计6篇(记承天寺夜游教学设计及反思),供大家参阅。
《记承天寺夜游》教案四篇
![《记承天寺夜游》教案四篇](https://img.taocdn.com/s3/m/9865bde848649b6648d7c1c708a1284ac9500549.png)
《记承天寺夜游》教案四篇《记承天寺夜游》教案篇1有目标,才有动力。
1、反复朗读课文,做到读准字音,疏通文句,熟读成诵。
2、在读的过程中赏析文章,观赏文中月景,理解非常心境。
抓重点,突难点。
1、重点:结合课文来理解一些词和句的含义。
2、难点: 理解的非常心境。
讲方法,提效率。
朗读、争论、赏析教学过程:(一)文学积累引入:古人有这样一句话“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大家知道说这句话的人是谁吗?(苏轼)哪位同学给大家介绍一下苏轼?(指生介绍,并把重点内容写在黑板上)。
今日我们就来学习一篇他被贬黄州时所写的小短文《记承天寺夜游》(板书课题)(二)检查预习:1、本文选自《》。
( ),字( ),号( ),北宋( )家,( )家。
他是( )之一。
与父亲苏洵,弟弟苏辙合称“三苏”。
2、依据拼音写汉字。
Zǎo ( ) *ìng ( ) suì( )(三)、指导生朗读课文。
(1)指生检查读。
(要求:其他同学仔细听读,找出读错的字音。
)(2)老师范读。
(听准读音,留意停顿和断句。
)(3)同学自由读。
(读准字音、断句、节奏,试着读出感情(4)展示读。
(5)齐读。
(四)、再读课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1、从原文中找出“记”的要素:时间( ),地点( ),人物( ),起因( )。
2、本文共分为三层:第一层,记事,交代了( )。
第二层,写景,写了( )的景色。
第三层,抒情,抒发了( )的感情。
3、依据课下说明结合自己的理解翻译课文。
把重点字、词、句的翻译写一写,记一记。
(五)、研读课文,提难质疑。
同学可能提出的问题:1.为什么想着在初冬的夜里走出户外?(一方面被贬,心情郁闷,想出去走走,另一方面由于月色很美,想去赏月)2.是如何描写月色的?(去一去关键词,品修辞)(绘景:月色—积水空明 ,竹柏—藻荇交横把“如”、“盖……也”去掉,和原文相比,句子的意思有无转变?变了。
原文用了“比方”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如临其境)3.月夜图有什么特点?给人怎样的感受?(添一添,品意境)皎洁、空灵、清丽、淡雅在“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记承天寺夜游》教学设计(15篇)
![《记承天寺夜游》教学设计(15篇)](https://img.taocdn.com/s3/m/08a9caedba4cf7ec4afe04a1b0717fd5360cb295.png)
《记承天寺夜游》教学设计《记承天寺夜游》教学设计(15篇)作为一位不辞辛劳的人民教师,常常要写一份优秀的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教育技术的组成部分,它的功能在于运用系统方法设计教学过程,使之成为一种具有操作性的程序。
如何把教学设计做到重点突出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记承天寺夜游》教学设计,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记承天寺夜游》教学设计1【教学目的】1.重点词、句的理解与翻译。
2.学习抓住特征描写景物的方法。
3.学习古人写景抒情的方法。
【教学重点】1.品析句子,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2.学习古人写景抒情的方法。
教学过程:一、导入解题1.由月亮话题导入月在古诗里给人的感觉就是温柔多情的。
要么是谦谦君子,要么是窈窕淑女,要么象征着团圆,要么暗示着分离,给人的感觉是一种淡淡的柔弱的清凉的味道,而这正迎合了文人的雅兴和追求平淡的心理,所以,文人学者们常借月亮来抒写自己的情怀……2.作者简介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北宋著名的文学家,在诗词、散文方面都有杰出成就,与他的父亲苏洵、弟弟苏辙合称“三苏”,均在“唐宋八大家”之列。
苏轼有不少随笔式的散文,大都取材于日常生活的片段,或渲染出一种情调,或表现一片心境。
本篇课文就出自苏轼的一部笔记《东坡志林》,仅83字的写景小品,看似单纯写景,实则是有寓意的,要耐心寻味。
3.有关背景元丰二年,苏轼由于和当时主张变法的王安石政见不同,作诗讽刺新法,被捕下狱,这就是有名的“乌台诗案”。
出狱后,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
这是一个有职无权的闲差,于是他在郡城旧营地的东面开荒种地,游乐于山水之间,咏唱江山,感怀英雄,抒发郁闷心情。
二、书读百遍其义自现㈠初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准节奏,初步体会作者的感情。
1、读准下列句子的节奏⑴ 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
⑵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⑶ 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2.听录音确定朗读的节奏,请一位同学范读,大家评价。
《记承天寺夜游》优质教学设计(优秀7篇)
![《记承天寺夜游》优质教学设计(优秀7篇)](https://img.taocdn.com/s3/m/5efd22945122aaea998fcc22bcd126fff7055dc4.png)
《记承天寺夜游》优质教学设计(优秀7篇)记承天寺夜游教案篇一教学目标1、在反复朗读的过程中背诵课文,把握文章内容,体味作者复杂的情感。
2、品味文中意境优美的写景句子,学习景物描写的方法。
3、学会查找并利用资料多角度解读文本,感受学习苏轼豁达的人生态度。
学情分析《记承天寺夜游》表达了作者微妙复杂的心情。
话中有诗,意蕴深远,适合学生的诵读学习。
学生经过一年的学习,对于文言文的阅读与学习已初步形成了一定的学习方法,但对文言文阅读分析还不够到位,特别是情景交融、借景抒怀的文言文,讲解本文时,要注意引导、启发学生的思维,并努力创设情景,以诵读为主,激发学生兴趣,教给学生学习方法,让学生能够在读中思、读中品、读中悟。
重点难点1、诵读课文、积累字词,学习写景方法。
2、感受作者的特殊心境,领悟作者的人生态度。
教学过程4.1第一学时教学活动活动1【讲授】记承天寺夜游一、导入新课。
有一种画轴,且细且长,静静垂于厅堂之侧。
她不与那些巨幅大作比气势,争地位,却以自己特有的淡雅高洁,使人喜爱。
在我国古典文学宝库中,就垂着这样两轴精品,这就是宋代苏东坡的《记承天寺夜游》和明代张岱的《湖心亭看雪》。
今天,我们一起来欣赏其中的一轴精品《记承天寺夜游》。
二、预习展示,把握文章内容。
1、请一名学生朗读课文,其他同学从字音、节奏等方面来进行点评。
2、请一位同学大致通译课文内容。
3、交流填写好的表格,了解文章基本内容。
夜游的时间十月十二日夜夜游的原因月色入户,想邀人取乐夜游的对象贬官之人张怀民夜游的地点黄州承天寺夜游的内容庭院赏月三、自主学篇。
2、学生结合导学提纲进行自主学习,师巡视并给予适当的指导。
自主学习要求:找出文中描写庭中月色的句子1)放慢语速,放低语调。
读出夜游承天寺的一点宁静的味道。
2)闭目想象当时庭院中的景象,感受文字绘成的“画面”,用“步于中庭,目光所及,……”这样的句式来描绘月景图,品析文章写景的妙处。
3、交流提升:假设①:当学生想象和描述的画面出现偏离。
《记承天寺夜游》教学设计(精选12篇)
![《记承天寺夜游》教学设计(精选12篇)](https://img.taocdn.com/s3/m/c50b41123868011ca300a6c30c2259010202f30b.png)
•••••••••••••••••《记承天寺夜游》教学设计(精选12篇)《记承天寺夜游》教学设计(精选12篇)作为一名老师,通常需要用到教案来辅助教学,教案是教材及大纲与课堂教学的纽带和桥梁。
教案应该怎么写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记承天寺夜游》教学设计(精选12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记承天寺夜游》教学设计篇1教学目标:1、掌握常见的文言词语。
2、理解作者的特殊心情。
3、体会语言凝练含蓄,绕有余味的特点。
教学重点:教学目标1教学难点:教学目标2教学方法:情景感染、阅读、讨论、点拨教具准备:多媒体幻灯片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渲染气氛,出示一副月光如水的幻灯片。
2、导语:宋朝伟大的文学家苏轼对月光情有独钟,他常常把月光赋予人情味,寄托自己真挚细腻的思想感情。
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记承天寺夜游》就真实地记录了他贬谪生活的一个片段。
(出示作者和课题)二、整体感知1、介绍写作背景出示幻灯片介绍写作背景2、学生齐声朗读课文3、介绍承天寺出示有关承天寺的图片资料4、疏通文意A、补充注释:出示幻灯片(给加点字注音)B、小组合作结合课文注释试译课文C、教师巡回适时点拨。
5、检查试译结果A、出示幻灯片。
(解释加点字意)B、翻译指定语句。
三、探究课文走进苏轼的内心世界,与苏轼谈心:1、作者为什么会想到夜里去庙里游玩?学生讨论,教师点拨明确:因为月色很美,“月色入户”、“欣然起行”。
2、作者是怎样描写月色的?有何特点?有何感受?学生讨论,教师点拨明确:运用奇特的想象,新奇的比喻。
月夜图:月光如水、皎洁、空灵。
3、哪些句子表达了作者的情感?学生在书上找,然后与同桌交流。
举例:“月色入户,欣然起行。
”--寂寥苦楚见月排遣。
“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那些陷入宦海热衷于争夺功名利禄的人,何暇领略这清虚冷月的仙境?更表达了作者安闲自适的心境,当然其中也透出自己不能为朝廷尽忠的抱怨。
四、总结课文1、总结语作者以诗一样的笔触描绘了月色之美,创造了一个清冷、皎洁的意境,同时也流露出遭贬生涯中自我排遣的特殊心情。
记承天寺夜游教案(通用6篇)
![记承天寺夜游教案(通用6篇)](https://img.taocdn.com/s3/m/8166d66b302b3169a45177232f60ddccda38e6b4.png)
记承天寺夜游教案记承天寺夜游教案(通用6篇)作为一名人民教师,有必要进行细致的教案准备工作,教案是实施教学的主要依据,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来参考自己需要的教案吧!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记承天寺夜游教案,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记承天寺夜游教案篇1【教学目的】1、重点词、句的理解与翻译。
2、学习抓住特征描写景物的方法。
3、学习古人写景抒情的方法。
【教学重点】1、品析句子,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2、学习古人写景抒情的方法。
教材分析:《记承天寺夜游》是语文版八年级第六单元的一篇文言文,是苏轼在被贬于黄州的困苦境遇中所写的。
这篇仅有84字的短文,写一个月光皎洁的夜晚,作者无法睡眠,到承天寺去找好友张怀民,两个人一同在月光如水的庭院中漫步。
作者以诗一样的笔触描绘了月色之美,创造了一个清冷皎洁的意境,同时也流露出遭贬中自我排遣的特殊心境。
本文篇幅虽小,写景抒怀却有独到之处,一切都像信手拈来,却创造了一个明净悠闲的境界。
文中十八字写景,运用比喻手法,将随处可见的寻常景物描绘的充满诗情画意,充分显示了作者的艺术才思和豁达宽广的胸襟。
【教学过程】一、导入设计文学常识复习导入,进而介绍《记承天寺夜游》写作背景。
宋神宗时,苏轼因为反对王安石推行的新法,招致政敌的弹劾。
其政敌以东坡有讽刺新法的诗句为由,以“诽谤朝政”的罪名将他捉捕入狱,让他险些丢了性命。
出狱后,东坡被贬为黄州团练副史。
二、整体感知1、解题“记”即游记。
承天寺:在今湖北黄冈南,并非名刹,点明游的地点。
“夜”点明时间。
2、听老师范读,掌握重点字词的发音和文章停顿。
3、掌握重点字词,梳理文章大意。
(1)欣然起行:(高兴的样子)(2)念无与为采者:(思考、想到)(3)月色入户:(门)(4)遂至承天寺:(于是、就)(5)怀民亦未寝:(睡)(6)积水空明:形容水的澄澈。
(7)盖竹柏影也:(原来是)(8)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只)(罢了)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我)脱下衣服准备睡觉时,看见月光照进门内,(于是我)高兴地起床走出门。
记承天寺夜游优秀教案【优秀6篇】
![记承天寺夜游优秀教案【优秀6篇】](https://img.taocdn.com/s3/m/7797ae3759fafab069dc5022aaea998fcc2240b3.png)
记承天寺夜游优秀教案【优秀6篇】《记承天寺夜游》教学设计篇一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通过诵读,培养语感。
2.理解文中的重点语句,并做积累。
3.培养用朴素的语言表达情感的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反复诵读,欣赏文中描写月色的句子,体会作者悠闲、超逸的心境。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领略文中月色的自然之美,感受作者胸怀旷达之美。
2.学习作者乐观的心境,培养学生良好的个性。
重点难点:1.重点:品析句子,分析文章的景色描写并体味意境。
2.难点:领略文中月色的自然之美,感受作者胸怀旷达之美。
教学方法学、探、导、练(即自学、自主探究和合作探究、老师引导、课堂练习)与诵读法相结合。
课前准备学生:预习课文,读通读懂课文内容,“拦路虎”留在课堂讨论。
老师:制作“教学设计”和“多媒体课件”教学课时1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课文上课:同学们好!请同学们用热烈的掌声欢迎各位领导与同仁的'到来。
上课之前,先请大家欣赏几幅图片,用心聆听美妙的乐曲。
(点击多媒体)导入:展示月夜图片,教师导入本课(第12个图片)导语:月亮,撩人心扉,有时她给人若有若无的希望,让人产生无限遐想。
有时又无情地触及你的痛处,伤人情思。
……附:板书设计记承天寺夜游苏轼月色入户夜游之因叙事欣然起行月色——积水空明绘景皎洁空明竹柏——藻荇交横赏月的欣喜贬谪的悲凉洒脱抒情漫步的悠闲达观人生的感慨一切景语皆情语(王国维)教学反思:记承天寺夜游教案篇二学习目标:1、借助工具书读懂课文,掌握一些实词的意思,并背诵课文。
2、体会作者特殊的心境。
教学设想:(1)预习要求:1、自读课文,看注释,查工具书,正音正字,顺畅诵读。
2、查阅有关资料,了解作者写作次文时的处境。
(2)教法学法:1、注重诵读教学。
使学生在反复诵读中逐渐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体会作者在文中表达的思想感情。
2、采用启发式,讨论式教学。
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让学生自己疏通文意,同学间展开讨论、解释疑难,教师作必要的点拨和适当的讲解,以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
《记承天寺夜游》教案锦集7篇
![《记承天寺夜游》教案锦集7篇](https://img.taocdn.com/s3/m/77fffe407f21af45b307e87101f69e314332fab0.png)
《记承天寺夜游》教案《记承天寺夜游》教案锦集7篇作为一名老师,时常需要编写教案,教案是教学活动的依据,有着重要的地位。
那么写教案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记承天寺夜游》教案7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记承天寺夜游》教案篇1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师:同学们,走进古典诗文的世界我们会发现处处有月亮的影子,这轮明月曾照亮了春江的流水,曾惊扰了鸟儿的安眠,也曾打湿了怨妇的罗衫。
回忆我们所学的古诗文,你想起了那些有关月亮的名句呢?生1: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生2: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生3:海上升明月,天涯共此时。
师:好,看来同学们对古诗文名句积累很到位。
是啊,这轮明月曾牵动了无数古人的情肠,他们或借月抒发思乡之情,或借月表达美好祝愿。
当苏轼被贬黄州,面对承天寺的这轮明月他又抒发了怎样的情怀呢?今天,我们就同游承天寺,赏明月清辉朗照大地,品经典美文感悟情怀。
(板书课题、作者)师:同学们,对于本文的作者苏轼,你了解多少呢?哪位同学能介绍一下你所了解的苏轼呢?生: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四川眉山人,唐宋八大家之一,宋词豪放派的代表作家,作品主要收录在《宋学士文集》里。
师:对于本文的写作背景,哪位同学知道并能介绍给大家呢?生:宋神宗时期苏轼因反对王安石变法,其政敌就借其讽刺新法的诗,以“讪谤朝政”的罪名把苏轼投进监狱,这就是历史上有名的“乌台诗案”。
出狱后被贬黄州,成为黄州团练副使,不得“签书公事”,近乎于流放。
二、文本解读触心灵师:升入初中以来我们学习了不少文言文,回忆一下我们都用了什么方法来学习它呢?生1:读课文,翻译课文。
生2:赏析文中的句子,感悟作者的情感。
生3:需要背诵。
师:好,归纳起来就是读-译-赏-悟-创,这既是我们学习文言文的方法,也是我们学习的环节。
师:首先我们来听读,注意读音、停顿。
师:本课有哪些字我们第一次接触,停顿有哪些句子需要注意呢?生1:藻、荇这两个字注意字形,记住读音。
《记承天寺夜游》微课教学设计(通用10篇)
![《记承天寺夜游》微课教学设计(通用10篇)](https://img.taocdn.com/s3/m/4ede48c27d1cfad6195f312b3169a4517723e53a.png)
《记承天寺夜游》微课教学设计《记承天寺夜游》微课教学设计(通用10篇)作为一名教职工,编写教学设计是必不可少的,教学设计一般包括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方法、教学步骤与时间分配等环节。
一份好的教学设计是什么样子的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记承天寺夜游》微课教学设计,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记承天寺夜游》微课教学设计篇1【教学目标】1、诵读:熟读成诵,读出文章韵味。
2、积累:掌握文中重点字词句的含义。
3、感悟:感受作者的特殊心境,领悟作者的人生态度。
【教学重点】诵读、积累。
【教学难点】感受作者的特殊心境,领悟作者的人生态度。
【教学方法】诵读法、品味法、竞赛法,合作探讨。
【教具准备】CAI多媒体课件、录音机。
【教学过程】一、课间准备放映《子午书简》中家同十家中苏轼部分。
二、导入新课古有一人:读书:闭门书史丛,少有凌云志。
工作:平生五千卷,一字不救饥。
态度: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一生: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他频遭贬滴,一生历典八州,他身行万里走,过无数穷山恶水,却都如处天堂。
他说:此心安处是吾家。
他被无数小人中伤下狱,朋友背叛,同道反目,见尽了人间丑态,却说:“眼前天下无一个不是好人!”同学们,你知道他是谁吗?(苏轼)你能替我介绍一下苏轼吗?生1: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北宋豪放派词作代表,唐宋八大家之一。
今天,我们学习他被贬滴黄州时写的一篇文章──《记承天寺夜游》。
三、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自由放声朗读:要求:读准字音,读出停顿,读出节奏。
提示:⑴ 念/无与无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
⑵ 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
⑶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2、生听读录音:要求:听准读音,听出停顿和节奏,听懂作者的感情。
3、生有感情地齐读课文。
4、生结合注释,译读全文要求:掌握文中重点字词名的含义,男女生分组竞赛。
(生译读,师巡回质疑)抢答题(一):解释下列加点字词的含义⑴ 欣然起行:(高兴的样子)⑵ 念无与为采者:(思考、想到)⑶ 月色入户:(门)⑷ 遂至承天寺:(于是、就)⑸ 怀民亦未寝:(睡)⑹ 积水空明:形容水的澄澈。
《记承天寺夜游》优秀教案设计(通用6篇)
![《记承天寺夜游》优秀教案设计(通用6篇)](https://img.taocdn.com/s3/m/4f828b1fb5daa58da0116c175f0e7cd184251883.png)
《记承天寺夜游》优秀教案设计(通用6篇)《记承天寺夜游》优秀教案设计篇1【教学目的】1.重点词、句的理解与翻译。
2.学习抓住特征描写景物的方法。
3.学习古人写景抒情的方法。
【教学重点】1.品析句子,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2.学习古人写景抒情的方法。
【教学过程】一、月夜图导入在夜深人静、皓月当空的夜晚,月光如流水般洒落大地,一切都像笼着轻纱,若隐若现,连坚实的大地似乎也溶成了一片浮动的云烟。
面对如此美景,你是否想出门欣赏一番?今天我们来学习苏轼的一篇文章《记成天寺夜游》,看看苏轼在美丽的月色中会发出怎样的人生感慨。
二、整体感知文段1.给生字正音、朗读课文、听录音确定朗读的节奏,再次朗读。
2.请一位同学范读,大家评价。
3.质疑:把预习中遇到的问题提出,同学解答,全班共同关注、探讨。
户:门;遂:于是;盖:大概;但:只是;耳:语气词4.听音乐《二泉映月》品味月色描写,用自己优美的语言复述描写月色的文段。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5.小组商量,以各种方式(如:小品、诗歌、散文等)复述课文内容。
6.表演。
三、合作探究(分小组讨论)1.作者为什么想着在初冬的夜里走出户外?一方面作者被贬,心情郁闷,想出去走走,另一方面因为月色很美,想去赏月2.作者是如何描写月色的?(去一去关键词,品修辞)绘景:月色—积水空明,竹柏—藻荇交横把“如”、“盖……也”去掉,和原文相比,句子的意思有无改变?变了。
原文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如临其境3.月夜图有什么特点?给人怎样的感受?(添一添,品意境)皎洁、空灵、清丽、淡雅在“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后加上“丛中蛙鸣起伏,空中流萤飞舞,寺中人语喧哗,院外狗吠连绵。
”一段话,好不好?不好。
改变了原文明净幽闲,清丽淡雅的味道。
4.文中哪些句子表达了作者的情感?“月色入户,欣然起行”,“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5.文章结尾句流露出作者怎样的情感?贬官的悲凉、落寞,赏月的欣喜,自我解嘲的达观6.小结:《记承天寺夜游》这篇文章通过对庭中优美月色的描绘,让我们感受到苏轼热爱生活、追求美好事物的执着,面对逆境达观处世、潇洒人生的难能可贵。
《记承天寺夜游》教案(精选10篇)
![《记承天寺夜游》教案(精选10篇)](https://img.taocdn.com/s3/m/fd337aee51e2524de518964bcf84b9d528ea2c33.png)
《记承天寺夜游》教案《记承天寺夜游》教案(精选10篇)作为一名辛苦耕耘的教育工作者,时常会需要准备好教案,教案是教学活动的依据,有着重要的地位。
那么什么样的教案才是好的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记承天寺夜游》教案,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记承天寺夜游》教案篇1【教学目的】1.重点词、句的理解与翻译。
2.学习抓住特征描写景物的方法。
3.学习古人写景抒情的方法。
【教学重点】1.品析句子,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2.学习古人写景抒情的方法。
【教学过程】一、月夜图导入在夜深人静、皓月当空的夜晚,月光如流水般洒落大地,一切都像笼着轻纱,若隐若现,连坚实的大地似乎也溶成了一片浮动的云烟。
面对如此美景,你是否想出门欣赏一番?今天我们来学习苏轼的一篇文章《记成天寺夜游》,看看苏轼在美丽的月色中会发出怎样的人生感慨。
二、整体感知文段1.给生字正音、朗读课文、听录音确定朗读的节奏,再次朗读。
2.请一位同学范读,大家评价。
3.质疑:把预习中遇到的问题提出,同学解答,全班共同关注、探讨。
户:门;遂:于是;盖:大概;但:只是;耳:语气词4.听音乐《二泉映月》品味月色描写,用自己优美的语言复述描写月色的文段。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5.小组商量,以各种方式(如:小品、诗歌、散文等)复述课文内容。
6.表演。
三、合作探究(分小组讨论)1.作者为什么想着在初冬的夜里走出户外?一方面作者被贬,心情郁闷,想出去走走,另一方面因为月色很美,想去赏月2.作者是如何描写月色的?(去一去关键词,品修辞)绘景:月色—积水空明,竹柏—藻荇交横把“如”、“盖……也”去掉,和原文相比,句子的意思有无改变?变了。
原文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如临其境3.月夜图有什么特点?给人怎样的感受?(添一添,品意境)皎洁、空灵、清丽、淡雅在“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后加上“丛中蛙鸣起伏,空中流萤飞舞,寺中人语喧哗,院外狗吠连绵。
《记承天寺夜游》优秀公开课教学设计范文(通用9篇)
![《记承天寺夜游》优秀公开课教学设计范文(通用9篇)](https://img.taocdn.com/s3/m/526d095724c52cc58bd63186bceb19e8b8f6ec1e.png)
《记承天寺夜游》优秀公开课教学设计《记承天寺夜游》优秀公开课教学设计范文(通用9篇)《记承天寺夜游》优秀公开课教学设计1知识与技能:1、有感情的朗读,读出文言文、宁静的味道。
2、掌握文中重点字、词、句的含义。
过程与方法:通过朗读、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本文。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悟作者的特殊心境,领悟作者的人生态度。
教学重点:1、读出文章的韵味。
2、掌握文中重点字、词、句的含义。
教学难点:感悟作者的特殊心境,领悟作者的人生态度。
教学准备:课件、音频资料、文字资料学情分析:本文是苏轼的名作,但其中的复杂感情对于未经世事的八年级学生来说很难理解,所以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这里就点到为止了,不再深入探讨。
重点放在朗读和重点字词句上。
教学过程:一、导入:今年中秋的晚上有超级月亮和月全食的奇景,同学们有没有欣赏啊?(没看到)太可惜了!但有关月亮的诗句应该记得一些吧!说得真好!一轮明月牵动了无数古人的情肠,让我们乘坐时空隧道机来到元丰六年和苏轼同游承天寺,赏明月清辉朗照大地,品经典美文感悟情怀。
板书课题——《记承天寺夜游》。
二、学生简介苏轼。
苏轼(1037—1101年)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四川眉山人,北宋文学家、书画家,唐宋八大家之一。
与其父苏洵、其弟苏辙并称“三苏”。
写作背景:苏轼少年时即精通经史,善于写文章。
元丰二年,苏轼因对新法持不同意见,被网罗罪名,投入监狱,这就是有名的"乌台诗案“。
出狱后,他被贬为黄州团练副史,不得签署公事,不得擅离安置所,实际上跟流放差不多。
本文就是在苏轼被贬于黄州的困苦境遇中写的。
三、朗读,读出韵味。
1、学生齐读。
读准字音,读得通顺、流利(不掉字,不加字,不错读)2、学生齐读(读清句读)3、学生自由读,小组合作完成课文的重点字词句。
(赛一赛)月色入户:门念无与为乐者:思考、想到遂:于是怀民亦未寝:睡觉盖竹柏影也:原来是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只是,罢了。
重点句子:1、念无与为乐者。
《记承天寺夜游》教案通用15篇
![《记承天寺夜游》教案通用15篇](https://img.taocdn.com/s3/m/897145aae43a580216fc700abb68a98271feacc9.png)
《记承天寺夜游》教案通用15篇《记承天寺夜游》教案1一、教学目标1、积累文言词汇;了解作者及写作背景;背诵并默写课文。
2、通过品读课文,理解作者复杂微妙的感情;学习古人借景抒情的方法。
3、感受作者追求美好事物的情怀,学习他面对逆境中的达观处世的心态。
二、教学重点1、体会作者思想感情2、学习古人借景抒情、情景交融的创作方法三、教学难点1、理解“闲人”的含义。
四、教学设想用研读法精讲课文,讲一个课时。
五、学生预习初读课文,扫清文字障碍。
搜集作者及写作背景资料。
六、教学过程(一)导入同学们有和好朋友一起看日出的经历吗?(生答)那又有和好朋友夜深人静时分一起出游的经历吗?有没有哪个同学愿意跟大家一起分享那时的.快乐?(生回忆)今天,不管是有过这种快乐回忆的同学,还是没有的,我们一起在学习苏轼的《记承天寺夜游》,一起走进苏轼那时夜游的时候,一起分享他笔下的美好景物,一起感受他那时不一样的心情。
(转写板书:课题作者)(二)解题“记”即游记。
“承天寺”在今湖北黄冈南,点明地点。
“夜”,点明时间。
苏轼在夜晚小游承天寺,用诗一样的笔触创造了一个冷清皎洁的意境,表达了自己复杂微妙的心情。
(三)作者生平及创作背景学生根据查阅到的资料简述、交流苏轼的生平及创作背景。
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宋代眉山(今四川眉山县人)。
与父苏洵、弟苏辙,号称“三苏”。
20岁举进士,多次被朝廷命官,又因新旧两党斗争,御使李定等人摘出苏轼有关新法的诗句,说他反对王安石创行的新法,横加“讪谤朝政”的罪名,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乌台诗案”(乌台是御史府的别称)。
出狱后,他被贬为黄州团练副史。
元祐中,旧派执政,苏轼被召回京城作翰林学士、礼部贡举等官,不久因与旧派政见有分歧,再次外调杭州。
经圣元年(1094),新派再起,苏轼又一再被贬,最后贬为琼州(今海南省天涯海角)别驾。
苏轼人生多遭贬谪,一生坎坷。
1101,遇赦北归,七月卒于常州,谥“文忠”。
记承天寺夜游教学设计(精选18篇)
![记承天寺夜游教学设计(精选18篇)](https://img.taocdn.com/s3/m/8c37d8d8112de2bd960590c69ec3d5bbfd0ada66.png)
记承天寺夜游教学设计记承天寺夜游教学设计(精选18篇)作为一名专为他人授业解惑的人民教师,常常要写一份优秀的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一个系统化规划教学系统的过程。
那么写教学设计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记承天寺夜游教学设计(精选18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记承天寺夜游教学设计篇1【教学目标】1、引导学生反复朗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文句,读出文章的韵味;在读的过程中把握文章,理解文章的意境和作者的思想感情,以至熟读成诵。
2、联系文章的写作背景,了解作者的有关情况,进一步理解作者丰富微妙的思想感情。
【重点难点】1、重点:结合课文来理解一些词和句的含义。
2、难点:学习古人写景抒情的方法。
【教学时数】一教时。
【教学过程】一、导入1、作者简介: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北宋著名的文学家,在诗词、散文方面都有杰出成就,与他的父亲苏洵、弟弟苏辙合称“三苏”,均在“唐宋八大家”之列。
苏轼有不少随笔式的散文,大都取材于日常生活的片段,或渲染出一种情调,或表现一片心境。
本篇课文就出自苏轼的一部笔记《东坡志林》,仅83字的写景小品,看似单纯写景,实则是有寓意的,要耐心寻味。
2、导语:从文章的标题来看,是记叙夜晚到一家寺院游玩的经历。
那么我们事先推测,这篇文章会不会描述他游玩的心情?他的心情会是怎样的?二、朗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清句子停顿。
如: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庭下/如积水空明念/无与为乐者水中/藻荇交横三、翻译理解通过翻译课文,深入理解文意。
补充解释:欣然:高兴地遂:于是盖:原来是相与:一起但:只是无与为乐者:没有人与我同享快乐少闲人如吾两人耳:缺少像我们两个这样的有闲人参考译文: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晚,脱衣准备安睡,看见月色射进门来,很高兴地想出去走走。
考虑到周围没有什么人能够一起领略月夜乐趣。
于是就到承天寺找张怀民。
怀民也没有睡,我们便一起在院子里溜达。
庭堂下面的月色好像积满清澈透明的水,水里面各种水草交错纵横,那是竹子和柏树影子啊!哪天晚上没有月亮?哪个地方没有竹子和柏树?只是没能清闲的人像我们俩而已。
《记承天寺夜游》优秀教案设计精选3篇
![《记承天寺夜游》优秀教案设计精选3篇](https://img.taocdn.com/s3/m/68a9f3567f21af45b307e87101f69e314232fa7c.png)
《记承天寺夜游》优秀教案设计6【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掌握常用文言词语,理解课文大意。
2.品味文中的优美语言,理解作品意境,体会文中蕴含的思想感情过程与方法1.反复诵读,形成语感。
2.品味探究,形成个性理解。
情感态度价值观体悟文人积极达观的处世态度,树立积极的人生观。
【教学重点】反复诵读,品味文中的优美语言,理解作品意境。
【教学难点】作者寄托在文中的幽微情思,正确理解“闲人”二字。
【教学用具】多媒体、月夜图片、苏轼相关背景资料及诗句【教学过程】一、猜谜激趣导入(多媒体展示)显赫苏门三豪客,数东坡名高闻达宋代千骚人,几子瞻头敖(要学生猜猜这幅对联写的是谁)师: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篇苏东坡的《记承天寺夜游》,希望下课的时候大家能从东坡这里取到快乐人生的真谛。
板书课题及作者。
二、走进苏轼,了解背景1.多媒体展示作者简介,指名朗读。
2.了解作者写这篇文章的时代背景。
三.整体阅读把握全篇。
请大家听读课文,注意字音,停顿,揣摩作者感情。
(1)老师范读课文。
(配音乐)(2)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
(配音乐)(3)请一位男同学朗读课文。
(配音乐)请学生点评,从字音、停顿、语调等。
(4)请一位女同学朗读课文。
(配音乐)请学生点评,从字音、停顿、语调等。
(5)找出课文中明显写作者情感的词语。
(引导学生找关键词“念、遂、寻、亦”,从中体会苏轼喜悦、遗憾、急切、兴奋的心理变化。
)(6)请学生带着上述情感再次朗读上文。
(使学生从整体上把握课文内容。
)2.再读课文,根据课下注释疏通文意。
3.多媒体出示重点词语(学生抢答)4.检查重点句子的翻译(学生抢答)5.作者所见的月色如何呢?有何特点?(请用原文回答。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1)请一位同学说说这句话的'大意。
(2)品析:请大家仔细地读课文中这个写景的句子,有何特点?(指2——3名同学说说)。
(3)师小结:赏析句子一般从写法入手,比如从修辞手法、表达方式、表现手法等,然后结合文章内容分析手法在文中运用及作用。
《记承天寺夜游》教学设计15篇
![《记承天寺夜游》教学设计15篇](https://img.taocdn.com/s3/m/eef7204fac02de80d4d8d15abe23482fb4da028c.png)
《记承天寺夜游》教学设计15篇《记承天寺夜游》教学设计15篇作为一位杰出的老师,常常需要准备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把教学原理转化为教学材料和教学活动的计划。
怎样写教学设计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记承天寺夜游》教学设计,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记承天寺夜游》教学设计1《记承天寺夜游》教学设计与反思教材分析:本单元的课文以自然山水为主题,课文均为文言文,这些模山范水的文章都具有情景交融的特点,除了学习文章写景的方法,品味诗文优美的意境,还必须了解作者的情感,这是深入领悟景物意蕴的一把钥匙。
景是情的载体,情是景的灵魂。
学习本课感受作者热爱生活,追求美好事物的执着情怀,学习他面对逆境时豁达乐观心态。
学情分析:经过初一一年的学习,学生已经积累了一定量的文言词语,也掌握了一些学习文言文的方法,但是我所任教班的学生语文基础较差、学习主动性不强,思考问题的能力较弱,本课要求在了解苏轼遭遇乌台诗案,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的经历后对文中“闲人”一词的理解可能难度较大。
教学目标:知识和能力目标1、结合注释,理解课文内容,识记常用的文言词语。
2、了解作者和写作背景。
3、整体把握文章内容。
4、领悟作者简洁精妙的写景抒情的写法。
过程与方法目标1、朗读以至成诵,在读的过程中把握文意,品味文章描写月色的语句,体会其清幽宁静的意境和表达的作者的情感。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结合文章的创作背景,品读“闲人”含义,感受作者热爱生活,追求美好事物的执着情怀,学习他面对逆境时豁达乐观的心态。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分析文章对月色的描写并体味其意境。
教学难点:理解闲人含义,体会作者乐观旷达的心境。
教学过程:一、导入古往今来,有许多文人墨客睹月思人,借月抒怀,留下了诸多吟咏月的名篇佳句,你能列举一些吗?它们都表达了怎样的情怀?今天让我们一起学习《记承天寺夜游》,体会大文豪苏东坡面对挫折时的微妙复杂的心境。
二、作者及写作背景简介三、朗读课文,对照注释,借助工具书,整体感知文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记承天寺夜游》微课教学设计
《记承天寺夜游》微课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诵读:熟读成诵,读出文章韵味。
2、积累:掌握文中重点字词句的含义。
3、感悟:感受作者的特殊心境,领悟作者的人生态度。
【教学重点】
诵读、积累。
【教学难点】
感受作者的特殊心境,领悟作者的人生态度。
【教学方法】
诵读法、品味法、竞赛法,合作探讨。
【教具准备】
CAI多媒体课件、录音机。
【教学过程】
一、课间准备
放映《子午书简》中家同十家中苏轼部分。
二、导入新课
古有一人:
读书:闭门书史丛,少有凌云志。
工作:平生五千卷,一字不救饥。
态度: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一生: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他频遭贬滴,一生历典八州,他身行万里走,过无数穷山恶水,却都如处天堂。
他说:此心安处是吾家。
他被无数小人中伤下狱,朋友背叛,同道反目,见尽了人间丑态,却说:“眼前天下无一个不是好人!”
同学们,你知道他是谁吗?(苏轼)
你能替我介绍一下苏轼吗?
生1: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北宋豪放派词作代表,唐宋八大家之一。
今天,我们学习他被贬滴黄州时写的一篇文章──《记承天寺夜游》。
三、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放声朗读:
要求:读准字音,读出停顿,读出节奏。
提示:
⑴念/无与无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
⑵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
⑶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2、生听读录音:
要求:听准读音,听出停顿和节奏,听懂作者的感情。
3、生有感情地齐读课文。
4、生结合注释,译读全文
要求:掌握文中重点字词名的含义,男女生分组竞赛。
(生译读,师巡回质疑)
抢答题(一):解释下列加点字词的含义
⑴欣然起行:(高兴的样子)
⑵念无与为采者:(思考、想到)
⑶月色入户:(门)
⑷遂至承天寺:(于是、就)
⑸怀民亦未寝:(睡)
⑹积水空明:形容水的澄澈。
⑺盖竹柏影也:原来是
⑻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只)(罢了)
抢答题(二):翻译下列重点句子。
⑴念无与为乐者。
想到没有可以交谈取乐的人。
⑵庭下如积水空明。
庭院中的月光像一泓积水一样清澈透明。
⑶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枸影也。
水中水藻,荇菜纵横交错,原来是那绿竹和翠柏的影子。
⑷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
哪个夜晚没有月色?哪个地方没有绿竹和翠柏?
⑸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只不过缺少有像我们这样清闲逸致的人罢了。
师:通过精彩的比赛,我们初步读懂了课文,接下来给大家2分钟准备,下一回我们举行挑战。
师:师生朗读比赛(生准备)
5、挑战老师:师生朗读比赛:
要求:读得流畅自然,读得声情并茂。
(男、女各一名,挑战教师,其他学生据朗要求,作点评。
)
四、精读课文,与文本对话
1、生默读课文,并思考:
抢答题(三):先思考,后分组讨论,再抢答。
⑴作者为什么要夜游承天寺?
⑵作者所见夜景如何?(用原文回答)你有何感受?
⑶夜游期间,作者的心情发生怎样的变化?(提示:先找关键词句,再体会作者心情)
⑷你是如何理解作者夜游的感慨:“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
生成答案预设:
⑴一是因为作者被贬滴,心情郁闷、孤独,想出去走走;二是因为月色很美。
写作背景链接:
元半二月七日,御史李定等摘出苏轼有关如对王安石新法的诗句,说他以诗讪谤新法,并将他逮捕入狱,这就是“写台诗案”。
长时间
的审问、折磨,苏轼差点丢了脑袋。
后由于范镇、张方平等的营救,案件惊动两宫,十二月苏轼获救出狱,被贬到黄州,住团练副使,但不得“签书公事”,也就是说做着有耻无权的闲客。
⑵描写夜景之句: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它给人的感受是空灵、皎洁、明净……
不错,此句定景仅用18个字,却创造出生动的意境,我们不妨仔细玩味,看它妙在何处?
品析语言方法指导:
抓住关键词语,仔细揣摩其含义,运用增减,调换法,通过比较来体味原文的精妙。
原句: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⑴添一添,品意境: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丛中蛙鸣不断,空中流荧飞舞,村中狗吠鸡鸣,几处纳凉处人笑语阵阵。
) 你认为添上这些语句好不好,为什么?
⑵删一删,品修辞:
①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②庭下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
你认为删去原文中的.“如”盖竹柏影也,可以吗?为什么?
预设参考答案:
⑴添上语句后感觉不好,原文以如积水空明的月光和如藻荇交横的竹柏影来描写月色,不仅创设了一个明净幽闲、清丽淡雅的意境,
而且写出了月色的皎洁与空灵。
然而添加语则写夏夜的嘈杂之声,既不符合时间,也破坏了原文的清幽淡雅之意境。
⑵删去后当然不好。
因为原句(一)用比喻,将整座庭子注满了水,水本来是天色之物,实有其物,看似却无,月光不正是如此吗?“空明”二字,更是绝妙,用“空”去修饰一种色调,不仅出奇制胜,而且更显空灵。
原句(二)把庭中当作水中来比喻,说藻荇交横,给人如临水池之感,最后以“盖竹柏影也”点透真情,这样明暗交替,使人自然而然地步入一个空灵、皎洁、恬静的月夜之中。
而删去后,不但没了新意生动形象,更改变了原意。
⑶为降低教学难度,先出现关键词句,再让学生体味作者的心情。
欣然起行(欣喜之情)念无与为乐(有点遗憾)遂(不假思索中有点激动)
寻(有急切访友之情)亦未寝(与好友心有灵犀一点通的喜悦)
相与步于中庭(一份闲适,一份从容)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⑷月光虽非夜之明,竹柏亦非处处有,但大自然的美景却时时可觅,处处可寻,只要心胸开阔,淡泊名利,无论到哪里,都能在美好的大自然中享受到无穷的乐趣。
作者借“何夜”何处一句点明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的人生真谛。
这也正是作者保持乐观进取精神的原因。
所以这里的“闲人”并非是闲极无聊,无所事事之人,你认为“闲人”是怎样的一种人呢?
具有闲情逸致,兴趣高雅之人,也包含了作者远大的政治抱负,但壮志难酬,一贬再贬,可见他的无奈与悲凉,他何尝要做一个闲人呢?赏月只不过是他借月抒情,自我排遣罢了。
五、与作者对话
面对此景此情,难道你不想对苏轼说点什么吗?
师:解读了文本,读懂了作者,接下来我们声情并茂地朗读课文。
(生齐读)
师小结:
苏轼虽遭“文字狱”,被贬到黄州,心情郁闷,但是他没有灰心丧气,而是借游赏山水等自然美景来消解内心的孤独,抚平心灵的创伤,表现了他坦荡、旷达,笠对人生的生活信条。
学习本文,在感受庭院月夜美景的同时,更要感受到他那从容应对苦难的人格魅力。
我们在领悟作者情感的基础上,我们一起来背诵课文。
(生背诵课文)
六、拓展、积累
师:月在古诗里给人的感觉就是温柔多情的。
要么是谦君子,要么是窈窕淑女;要么象征着团圆;要么暗示着分离,给人的感觉是一种淡淡的柔弱的清凉的味道?而这正迎合了文人的雅兴和追求平淡的心理,所以文人学者们常借月抒抒怀。
你能说出有关描写月亮的诗句吗?
教师预设答案:
1、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李白
2、海上升明月,天涯共此时。
──张九龄
3、我寄愁心寸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
──李白
4、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苏轼
5、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王安石
6、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王维
7、举杯望明月,对钦成三人。
──李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