船舶生产设计
船舶生产设计第一章船舶生产设计概论

2. 现代造船模式特点: (1)区域造船的空间组织:区域造船法就是用成组技术 & 系统工程的原
理,将整条船按空间划分区域,在一个施工区域内完成“中间产品”经过不 断组合高一级的中间产品最终组合成一条整船。
以中间产品为导向的作业单元通过定场地、定任务、定人员、定设备、定 标准等可形成一个封闭的,自主管理的作业单元;因而可以最大限度将中间 产品外扩,形成企业内的中间产品成品化,企业外的中间产品商品化组织生 产作业。
现代造船模式的生产流程示意图
B. 现代造船模式的设计方式 一. 传统船舶设计方式 1.传统的船舶设计分为,方案设计、技术设计和施工设计三个阶段。方案设
计、技术设计是船舶产品的设计,反映了船舶完工后的最终状态;施工设 计是为船厂提供制造、安装、调试用的施工图纸和工艺文件,是为现场生 产服务的。
2.传统的船舶设计基本上属于产品的设计,它只是设计“船舶产品”而不是 “船舶生产”,如:船体,没有必要的工艺装备和工艺要求,没有详细表 示出结构及零件的制造,安装顺序,施工方法、工艺要领和施工中必需的 各种数据;舾装,只表示设备与系统的原理,布置、要求及安装的最后状 态,没有设备与系统制造,安装的阶段、程序、方法与实验要求等。
方法很难统一为一种标准模式)。
2. 造船模式经历了4个发展阶段(按造船技术的发展水平): 第一阶段:按功能 / 系统组织生产的造船模式。 特点:
(1) 船体按结构功能 / 系统,舾装按使用功能 / 系统进行船舶设计和组织 生产;
(2)产品的作业任务分解和分解后的组合,以船舶设计的功能/系统为基准, 由各专业工种以功能系统为导向,先在船台(或船坞等)上按单件作业方 式组装船体,然后在舾装码头按单件作业方式组装完成全部船舶舾装(大 部分如此 小部分如主机等大设备需在船台或船坞安装—小船分段或整造 就是例子)。
造船生产设计知识点总结

造船生产设计知识点总结造船工艺是指通过设计、制造和建造船体所需的技术和工艺过程。
在船舶建造领域中,生产设计是非常重要且必不可少的一部分。
本文将总结一些造船生产设计的核心知识点,以便读者全面了解和应用于实际项目中。
一、船舶设计原理1.1 水动力学原理在船舶设计中,水动力学是一个核心原理。
它研究船体在水中运动的性能,包括阻力、推力、浮力等。
设计师需要了解水动力学的基本概念和计算方法,以便进行船舶外形的优化设计。
1.2 结构力学原理结构力学原理是指在船舶设计中考虑船体结构的强度和稳定性。
设计师需要掌握结构设计的基本原则,包括荷载计算、材料选择和结构设计标准等。
1.3 稳性原理稳性原理是指船舶在水中的平衡性和稳定性。
设计师需要了解稳性计算方法和稳定性要求,以确保船舶在各种工况下都能保持稳定。
二、船舶结构设计2.1 船体外形设计船体外形设计是指确定船舶的尺寸、型号和形状。
设计师需要考虑船舶的使用目的、载货量、船速等因素,以确定最佳的船体外形。
2.2 船体内部布局设计船体内部布局设计是指确定船舱、机舱、船舶设备等各个功能区域的位置和布置。
设计师需要考虑到船体结构的强度和稳定性,并合理安排各个功能区域的布局。
2.3 船体结构设计船体结构设计是指确定船体的结构布置和连接方式。
设计师需要考虑到船舶的荷载和使用要求,选择合适的结构材料和连接方式,确保船体的强度和稳定性。
三、生产工艺设计3.1 分段建造分段建造是一种常用的船舶建造工艺。
它将船体分割成多个可独立制造的小段,然后逐段制造和组装。
设计师需要确定合理的分段方案和制造顺序,以便提高生产效率和质量。
3.2 焊接工艺焊接是船舶建造中常用的连接方式之一。
设计师需要选择适合的焊接方法和材料,开展焊接工艺评定和焊接接头设计,以确保焊接质量符合要求。
3.3 喷涂工艺船体的喷涂工艺是确保船体表面防腐和美观的重要步骤。
设计师需要选择适合的涂料和喷涂方法,制定喷涂工艺规范,以确保船体的防腐性能和外观质量。
造船生产设计概述

造船生产设计概述1. 引言造船是一项古老而又重要的工艺,是航运业的核心。
船舶的设计和制造直接影响着船舶的性能、安全和效率。
因此,造船生产设计是造船过程中至关重要的一环。
本文将对造船生产设计进行概述。
2. 造船生产设计的定义造船生产设计是指通过对船舶的设计、材料选择、加工工艺和生产流程等各个方面进行系统规划和组织,以确保船舶的符合设计要求的制造过程。
它包括了从船舶的初步设计到最终交付的整个过程。
3. 造船生产设计的流程造船生产设计的流程可以分为以下几个阶段:•初步设计阶段:确定船舶的基本设计参数,包括船型、尺寸、船舶类型等。
•详细设计阶段:对船舶进行更加详细的设计,包括结构设计、机电设计、配管设计等。
•生产准备阶段:进行生产工艺的规划和准备,包括材料采购、设备选择和生产流程确定等。
•生产执行阶段:按照生产计划进行船舶的制造和组装,包括焊接、拼装和涂装等。
•测试和验收阶段:对船舶进行各项测试和试验,确保船舶的性能和安全达到设计要求。
•交付阶段:将船舶交付给客户,并进行售后服务和维护等工作。
4. 造船生产设计的重要性造船生产设计的重要性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提高生产效率:通过合理的生产设计,可以降低生产过程中的人力、物力和时间成本,提高生产效率。
•确保船舶质量:通过精细的生产设计,可以确保船舶在制造过程中各个环节的合理性,从而提高船舶的质量。
•保证船舶安全:生产设计中考虑船舶的结构强度、稳定性和防火防污等安全因素,确保船舶在使用中的安全性。
•支持船舶创新:通过创新的生产设计,可以实现船舶的性能提升、能源节约和环保等目标,推动船舶产业的发展。
5. 造船生产设计的挑战造船生产设计在面临一些挑战的同时也促使着相关技术的发展:•复杂性:船舶的生产设计需要综合考虑多个方面的因素,包括船型、结构、机电等,增加了设计的复杂性。
•自动化要求:随着船舶制造工艺的不断进步,对自动化设备和生产线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环保和能源节约:船舶的生产设计需要兼顾环境保护和能源节约的要求,提高船舶的绿色性能。
船舶生产设计

1船舶生产设计概论1.1船舶生产设计的基本概念1.1.1船舶工程特点及造船市场竞争需要11.1.2船舶生产设计基本概念21.1.3我国引入船舶生产设计的过程31.2生产设计的基本内容1.2.1船舶生产设计的内容及分类31.2.2船舶生产设计的事前准备41.2.3绘制生产设计图表51.2.4生产设计的工作流程及工作要求51.3生产设计的管理体制1.3.1现行生产设计体制141.3.2生产设计组织形式141.4生产设计的特点和作用1.4.1现行生产设计体制151.4.2 生产设计主要作用161.5推行生产设计的基础162船舶生产设计的准备工作2.1原则工艺说明书2.1.1事前准备工作的作用及必要性172.1.2生产设计前准备工作的主要内容182.2船舶建造方针书的编制2.2.1船舶建造方针书及其编制要求182.2.2船舶建造方针书的内容192.2.3建造方针书的编制方法202.3造船网络图2.3.1造船网络图222.3.2造船生产过程网络图的编制方法222.3.3船台吊装网络图242.4船舶建造施工要领的编制2.4.1船舶建造施工要领概述252.4.2船体施工要领的基本内容介绍252.5计划准备2.5.1计划准备概述282.5.2负荷计划282.5.3日程计划293船舶生产设计编码系统3.1生产设计编码的基本概念3.1.1编码的含义323.1.2造船生产设计编码的分类333.1.3成组技术、组合件333.2制订生产设计编码系统的原则333.3船体生产设计编码系统3.3.1生产设计编码系统的内容组成353.3.2船体结构编码的一般结构形式353.3.3不同工艺流程零件的编码形式363.3.4标准件编码结构形式363.3.5船体结构编码其他系统形势举例364船体建造工艺符号4.1生产设计标准体系4.1.1标准及船舶生产设计标准概述374.1.2生产设计标准体系374.1.3生产设计标准体系的结构374.1.4生产设计标准的级别划分374.1.5生产设计标准的管理374.2生产设计标准内容4.2.1基础标准384.2.2船舶生产设计标准384.2.3生产设计标准举例395船体工作图及管理表5.1船体生产设计的内容5.1.1船体生产设计概要405.1.2船体生产设计的主要内容405.2船体生产设计要领书的编制5.2.1船体生产设计要领书及其编制的目的415.2.2生产设计要领书的作用415.2.3生产设计要领书的主要内容415.2.4生产设计要领书的编制425.3船体工作图的设计出图模式5.3.1绘制船体工作图的两种模式425.3.2工序工位作业对信息的要求和表达方法435.3.3两种出图模式的比较445.3.4出图模式的选择445.4船体工作图5.4.1按工序工位出图的工作内容455.4.2按分段出图的工作图内容475.5套料图5.5.1套料图及其作用485.5.2手工套料485.5.3计算机套料495.6管理表5.6.1管理表及其作用495.6.2零件明细表495.6.3装配长度和焊接长度表515.6.4工时定额表525.6.5分段钢材备料表525.6.6分段重量重心表525.6.7自制、外协、外购、铸锻件清单536船体辅助性作业的设计(什么是造船生产的辅助性作业)6.1吊环及加强材的设计6.1.1吊环的设计536.1.2加强材的设计546.2脚手架的设计6.2.1船台墩木、支柱布置图556.2.2船台脚手架布置图556.2.3分段脚手架搭设图566.3工艺孔、通道及安全设施的设计6.3.1工艺孔576.3.2临时通道576.3.3安全设施577托盘管理简介7.1船舶舾装工程的发展过程7.1.1舾装作业及其特点587.1.2传统舾装597.1.3预舾装技术597.1.4区域西装技术607.1.5国内外预舾装水平607.2舾装综合布置图7.2.1区域西装设计的任务617.2.2舾装综合布置图概念及区域划分617.3编码技术概述7.3.1信息在船舶建造中的重要地位627.3.2编码627.3.3船舶建造采用编码技术的重要性627.4船舶建造编码系统的组成7.4.1船舶建造编码系统的基本构成627.4.2成本区分代码637.4.3作业类型代码637.4.4托盘管理代码637.4.5物资代码647.4.6舾装件代码647.4.7船体结构代码657.5船舶建造编码系统的组成7.5.1船舶建造编码系统的基本构思677.5.2船舶建造编码分类原则67。
船舶生产设计流程

船舶生产设计流程
船舶生产设计流程包括以下几个主要步骤:
1. 确定需求和目标:在设计开始之前,需要明确船舶的用途、性能要求、船舶类型、载重能力等需求和目标。
2. 初步设计:根据需求和目标,进行初步设计工作。
这包括选择合适的船型、船体尺寸、船舶布局等。
初步设计中还需要考虑船舶的结构设计、稳性设计、推进动力设计等。
3. 详细设计:在初步设计的基础上,进行详细设计工作。
详细设计需要更加具体和精确地确定船体的各个部分的尺寸和结构,包括船体外形、船体材料、船体结构等。
详细设计还包括各个设备和系统的设计,如推进系统、电气系统、排水系统等。
4. 建造和试验:在设计完成后,开始船舶的建造过程。
这包括制造船舶的各个部件和组装,安装各个设备和系统。
建造完成后,还需要进行各种试验,例如水密性试验、船舶性能试验等,以确保船舶符合设计要求。
5. 交付和验收:当船舶建造和试验完成后,交付给业主或客户。
交付前需要进行船舶的验收,确保船舶满足需求和设计要求。
整个船舶生产设计流程需要船舶设计师、结构工程师、电气工程师、系统工程师、舾装工程师等多个专业人员共同协作,进行各个步骤的设计和实施。
流程中也需要进行多次交流和反馈,根据实际情况进行相应的修改和调整。
《造船生产设计》课件

工艺技术文件编制
施工工艺准备
01
02
04
03
进行施工前的工艺准备,包括设备调试、工装准备等。
对船舶设计和初步设计进行审查,确保满足建造要求。
制定船舶建造的工艺流程、材料定额、工时定额等技术文件。
造船生产设计的基本原则与要求
安全性原则定义:确保船舶在正常营运、施工、维修等情况下,以及在各种可能的突发事件中,均能保持稳定,不会对人员、船舶和环境造成危害。
具体要求
对船舶的各个系统进行详细分析,找出可以优化的环节,降低成本。
选择性价比高的材料和设备,避免过度追求高性能而增加成本。
合理安排施工计划,提高生产效率,降低制造成本。
优化船舶的运营和维护方案,降低全寿命周期内的运营成本。
环保性原则定义:在船舶的设计、建造和运营过程中,采取有效的措施,减少对环境的负面影响,同时尽可能地利用资源,实现可持续发展。
《造船生产设计》PPT课件
目录
造船生产设计概述造船生产设计的基本原则与要求造船生产设计的具体实施造船生产设计的优化与改进造船生产设计的未来展望
造船生产设计概述
造船生产设计是在船舶设计和初步设计的基础上,按照一定的建造方针和工艺要求,对每一艘船舶的施工进行详细的技术组织与规划。
以船舶建造工艺和生产组织需求为依据,将初步设计转化为施工图纸和工艺技术文件,是指导后续生产、施工和检验的重要依据。
具体要求
采用环保材料和设备,减少对环境的污染。
优化船舶的能源利用,提高能效,减少碳排放。
合理处理船舶产生的废弃物,防止对环境造成危害。
考虑船舶的噪音、振动等对环境的影响,采取有效的控制措施。
创新性原则定义:在满足船舶的基本功能和性能要求的前提下,通过引入新技术、新工艺和新材料等方法,提高船舶的性能、安全和环保等方面的水平。
造船生产设计知识点总结

造船生产设计知识点总结一、造船生产设计的基本原理造船生产设计是在船舶设计基础上进行的,主要包括结构设计、设备设计和系统设计三个方面。
其基本原理主要包括以下几点:1. 结构设计:船体结构设计是造船生产设计的核心内容,包括船体型式选择、结构布局、材料选取、结构设计计算、强度校核等。
其原理是在保证船舶结构安全可靠的前提下,实现结构轻量化、抗风险、低成本的目标。
2. 设备设计:船舶设备设计包括船用机械、电气和自动化设备等,其原理是在满足船舶使用功能和性能要求的前提下,实现设备的高效性、可靠性、节能性和安全性。
3. 系统设计:船舶系统设计包括动力、液压、气动、供配电、通信、导航等系统的设计,其原理是在满足船舶运行要求的前提下,实现系统的集成化、智能化和自动化。
二、造船生产设计的设计过程造船生产设计的设计过程包括需求分析、方案设计、详细设计和最终确认四个阶段。
其设计过程主要步骤如下:1. 需求分析:根据船舶使用要求和设计要求,对船舶功能、性能、安全、经济等方面进行分析和确认。
2. 方案设计:根据需求分析的结果,选择适宜的船舶结构、系统和设备方案,进行初步设计和方案比选。
3. 详细设计:在方案设计基础上,进行船舶的详细设计,包括结构设计计算、设备选型、系统布置等。
4. 最终确认:对详细设计结果进行检查和确认,形成最终的造船生产设计方案。
三、造船生产设计的设计方法造船生产设计的设计方法主要包括系统思维、综合优化、集成设计和信息化设计等。
其设计方法主要涉及以下几个方面:1. 系统思维:采用系统思维方法进行设计,整体考虑船舶结构、系统和设备之间的关系,确保船舶设计的整体性和系统性。
2. 综合优化:采用综合优化方法进行设计,综合考虑船舶功能、性能、安全、经济等方面的指标,实现设计的最优化。
3. 集成设计:采用集成设计方法进行设计,实现船舶结构、系统和设备的设计协调和集成,确保设计的一体化和协同化。
4. 信息化设计:采用信息化设计方法进行设计,借助计算机辅助设计软件和专业设计工具,实现设计的数字化和智能化。
船舶生产设计的控制要点

船舶生产设计的控制要点一、引言船舶生产设计是指根据船舶的使用需求和技术要求,进行船舶结构、系统和设备的设计工作。
在船舶生产设计过程中,控制要点的合理应用是确保船舶质量和安全的关键。
本文将从船舶结构设计、系统设计和设备设计三个方面,探讨船舶生产设计的控制要点。
二、船舶结构设计的控制要点1. 结构强度控制船舶结构强度是保证船舶在航行和使用过程中不发生破坏的重要指标。
在结构设计过程中,需要合理确定材料的选择、构件的布置和连接方式,以及进行强度计算和结构优化分析。
例如,对于大型油轮的船体结构设计,需要考虑到船舶在恶劣海况下的承载能力,合理分配结构材料,确保船体的强度和刚度。
2. 稳性控制船舶稳性是指船舶在静态和动态条件下保持平衡的能力。
在结构设计过程中,需要合理确定船舶的几何形状、重心位置和物体分布情况,以及进行稳性计算和模拟分析。
例如,对于客船的设计,需要考虑到船舶载客量和货物分布对船舶稳性的影响,合理设计船舶的舱室布置和货物存放位置,确保船舶在各种情况下都能保持稳定。
三、船舶系统设计的控制要点1. 动力系统控制船舶的动力系统包括主机、传动装置和推进器等,是船舶正常运行的关键。
在系统设计过程中,需要合理确定主机的类型和数量、传动装置的布置和推进器的选型,以及进行动力计算和性能分析。
例如,对于远洋货轮的设计,需要考虑到船舶的航速和载货量对动力系统的要求,合理选择主机的功率和推进器的直径,确保船舶能够满足航行需求。
2. 电气系统控制船舶的电气系统包括发电机、配电装置和电气设备等,是船舶正常运行和供电的关键。
在系统设计过程中,需要合理确定发电机的容量和数量、配电装置的布置和电气设备的选型,以及进行电气计算和安全分析。
例如,对于客船的设计,需要考虑到船舶的载客量和船舶设备对电气系统的需求,合理选择发电机的容量和配电装置的布置,确保船舶的供电安全和稳定。
四、船舶设备设计的控制要点1. 船舶通信设备控制船舶通信设备包括雷达、无线电通信设备和导航设备等,是船舶与外界进行通信和导航的重要工具。
船舶方案设计和生产设计

船舶方案设计和生产设计清晨的阳光透过窗帘的缝隙,洒在我的办公桌上,我泡了杯热咖啡,准备开始今天的船舶方案设计和生产设计工作。
我闭上眼睛,让思绪飘回到那些年的海洋梦。
一、方案设计1.船舶类型与功能定位我们要确定船舶的类型。
是货船、客船还是油轮?我思考着。
货船要考虑载重量、航速、船体结构;客船则要关注乘客舒适度、安全系数和观光体验;油轮则要着重考虑油品运输的安全性和环保性。
2.船舶尺寸与布局确定了船舶类型后,我开始考虑船舶的尺寸。
船长、船宽、吃水深度,这些数据在我脑海中浮现。
我要思考船舶的内部布局。
驾驶室、机舱、货仓、乘客舱,这些功能区域如何合理划分,既能保证船舶的性能,又能提高使用效率。
3.动力系统与能源选择动力系统是船舶的核心。
传统的燃油发动机、蒸汽轮机,还是新型的太阳能、风能、电能?我权衡着各种能源的优缺点,力求在满足船舶性能的同时,降低能耗和污染。
4.船舶外观与风格船舶的外观设计同样重要。
流线型的船体、醒目的船头、舒适的驾驶室,这些元素都要考虑进去。
我思考着如何将现代审美与传统船舶元素相结合,打造出一款独具特色的船舶。
二、生产设计1.船体结构与材料生产设计阶段,我要考虑船体结构。
采用焊接还是铆接?船体材料选择钢、铝还是复合材料?我分析着各种材料的性能和成本,力求在保证船舶强度的同时,减轻重量,降低成本。
2.船舶设备与系统船舶设备包括导航、通信、动力、消防等系统。
我要根据船舶的功能和需求,选择合适的设备,并设计合理的系统布局,确保船舶在各种情况下都能正常运行。
3.船舶建造工艺与流程船舶建造工艺包括切割、焊接、涂装等。
我要制定详细的建造工艺流程,确保每个环节都能顺利进行。
同时,还要考虑船舶建造过程中的质量控制和安全防护措施。
4.船舶下水与试航船舶下水是建造过程中的重要环节。
我要设计合理的下水方案,确保船舶顺利下水。
试航阶段,我要对船舶的各项性能进行测试,确保船舶达到设计要求。
三、后期工作1.船舶交付与验收船舶交付后,我要与客户进行验收,确保船舶符合客户需求。
船舶生产设计课程设计

船舶生产设计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让学生理解船舶生产设计的基本概念、原理及流程。
2. 掌握船舶结构、船舶图纸的识别和解读。
3. 了解船舶生产中的材料选择、工艺方法及其对船舶性能的影响。
技能目标:1. 培养学生运用CAD软件绘制船舶结构图、船体布置图的能力。
2. 能够运用专业知识进行船舶生产过程中的问题分析和解决。
3. 提高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项目管理能力,能参与船舶生产设计项目。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对船舶行业的热爱和敬业精神,激发学生的专业学习兴趣。
2. 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敢于尝试新的设计方法和工艺技术。
3. 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认识到船舶生产设计在环保方面的重要性。
课程性质:本课程属于实践性较强的专业课程,结合理论知识与实际操作,培养学生的船舶生产设计能力。
学生特点:学生为高中年级,具有一定的物理、数学基础,对专业知识有一定的了解,但缺乏实际操作经验。
教学要求:结合学生特点,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以实际案例为引导,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将课程目标分解为具体的学习成果,以便于教学设计和评估。
二、教学内容1. 船舶生产设计基本原理:包括船舶结构、设计流程、设计规范等,对应教材第一章内容。
2. 船舶图纸识别与解读:涉及船体结构图、船体布置图、电气系统图等,对应教材第二章内容。
3. 船舶材料与工艺:介绍船舶生产中常用的材料、加工工艺及对船舶性能的影响,对应教材第三章内容。
4. CAD软件应用:学习运用CAD软件绘制船舶结构图、船体布置图等,结合教材第四章内容。
5. 船舶生产设计案例解析:分析典型船舶生产设计案例,提高学生实际操作能力,对应教材第五章内容。
6. 船舶生产过程中的问题分析与解决:结合实际案例,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对应教材第六章内容。
7. 团队协作与项目管理:教授学生如何进行团队协作、项目管理,提高学生的组织协调能力,对应教材第七章内容。
船舶生产设计第一章船舶生产设计概论

船舶生产设计的目标
提高船舶建造效率
通过合理的生产设计,优化建 造流程,减少重复作业和资源 浪费,从而提高船舶建造效率
。
降低建造成本
有效的生产设计有助于降低材 料、人工和时间的成本,从而 降低整船的建造成本。
质量问题,确保最终产品的质量。
03
船舶生产设计的原则
标准化原则
标准化原则是船舶生产设计的基础,它要求在船舶生产的各个环节中,遵循统一的 标准和规范,以确保生产过程的协调性和一致性。
标准化原则的实施可以大大提高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同时保证产品的质量和 安全性。
标准化原则还涉及到对生产设备的标准化要求,以确保设备的互换性和通用性,方 便维修和替换。
模块化原则
模块化原则是船舶生产设计的重要思想,它通 过将船舶整体划分为若干个独立的模块,实现 并行设计和生产,从而提高生产效率。
模块化原则的应用可以简化生产流程,降低生 产难度,同时便于模块的维修和升级。
模块化原则还要求对各个模块进行统一规划和 布局,以确保整体结构的协调性和美观性。
信息化原则
01
船舶生产设计第一章 船舶生产设计概论
目录
• 船舶生产设计概述 • 船舶生产设计的重要性 • 船舶生产设计的原则 • 船舶生产设计的未来发展
01
船舶生产设计概述
船舶生产设计的定义
船舶生产设计是指根据船舶的建造要 求和规范,对船舶的各个生产阶段进 行系统的规划、组织、协调与控制, 以确保船舶建造过程的顺利进行。
信息化原则是现代船舶生产设计的必然趋势,它通过引入信息 技术和数字化手段,实现生产过程的智能化和自动化。
船舶生产设计总结范文

一、前言船舶生产设计是船舶制造过程中的关键环节,它关系到船舶的性能、安全、环保等方面。
本文对船舶生产设计进行总结,旨在分析船舶生产设计的特点、流程、方法及成果,为今后的船舶生产设计工作提供参考。
二、船舶生产设计的特点1. 综合性:船舶生产设计涉及船舶的各个方面,包括结构、机械、电气、自动化等,需要多个专业领域的知识和技术。
2. 规范性:船舶生产设计必须遵循相关国家和国际标准、规范,确保船舶满足安全、环保等要求。
3. 创新性:船舶生产设计需要不断推陈出新,以提高船舶的性能、降低能耗、提高经济效益。
4. 可行性:船舶生产设计需考虑实际生产条件,确保设计方案的可行性。
三、船舶生产设计的流程1. 需求分析:了解船东需求,明确船舶用途、技术参数、性能指标等。
2. 初步设计:根据需求分析,进行初步设计,包括船舶总体布局、结构、机械、电气等。
3. 详细设计:对初步设计方案进行细化,完成详细设计图纸、技术文件等。
4. 设计评审:组织专家对设计方案进行评审,确保设计方案符合要求。
5. 生产准备:根据设计方案,进行生产准备工作,包括设备采购、加工工艺制定等。
6. 生产实施:按照设计方案和生产准备,进行船舶制造。
7. 质量控制:对生产过程进行严格的质量控制,确保船舶质量。
四、船舶生产设计的方法1. 系统工程方法:运用系统工程理论,对船舶进行整体设计,提高船舶性能。
2. 优化设计方法:采用优化算法,对船舶结构、设备、系统进行优化设计。
3. 计算机辅助设计(CAD):利用CAD软件进行船舶设计,提高设计效率和质量。
4. 虚拟现实技术:运用虚拟现实技术,对船舶进行可视化设计和仿真,提高设计效果。
五、船舶生产设计的成果1. 高性能船舶:通过优化设计,提高船舶的性能,降低能耗。
2. 安全可靠船舶:遵循规范和标准,确保船舶安全可靠。
3. 绿色环保船舶:采用环保材料和节能技术,降低船舶对环境的影响。
4. 高效生产船舶:优化生产流程,提高生产效率。
船舶生产设计

生产设计首先是分段划分,其要考虑: 船厂的起吊能力; 船体建造工艺,船、机、电生产设计工作要求,要有 利于单元组装和预舾装等工作的展开; 板材的利用; 其次要光顺肋骨型线图,并依据退审外板展开图及中 横剖面图进行排版; 三)船级社认可的节点详图及理论线图;
船体生产设计
四)生产设计图纸要求: 所设计的结构充分考虑船厂主要加工设备和设施特点; 确定分段建造方法及吊装顺序; 查看退审图纸及意见,检查核对是否板厚、材质、尺寸 大小以及端部形式等是否与退审图一致; 结构的定位尺寸、特殊节点、流水孔、透气孔、角隅孔 等是否与退审图一致,以及是否满足装配、流水、透气 等要求;孔边缘距离肘板趾端是否大于200mm。注意检 查止漏孔是否有开; 材料订货尽量减少板材、型材规格,减少特殊规格材料, 以降低成本及增加互换性; 核对相邻分段的大接头,重点看四周、外板剖口、尺寸 位置、板厚及材质、折角等是否对应、正确性;
船体生产设计
核对焊缝位置是否过近,GL要求对接缝为:50+4Xt, 至少100mm,其与角焊缝为30+2Xt,至少50mm; CCS要求分别是100/50mm; 肋位号每二档标注,一般标示偶数号,并标示板厚 方向,涉及定位尺寸等还应标出板厚; 检查过渡剖口是否有开,各船级社不同:其中:ABS 3;BV 3(T2≦10mm),4(T2﹥10mm);GL 3; LR 3; CCS 4;过渡长度一般为3~5x(T1-T2); 对于一些极少或规格、型号特别的板材或型材,或 难以加工型材等,均可考虑用其他规格板或型材替 代;包括上建等出现窗户、门因难以安装时,亦可 考虑; 零件表按照小、中、大合拢顺序及寄装件等编制;
船舶产品设计
船舶产品设计主要分为三个阶段,即初步设计、详细 设计和生产设计。 初步设计是以确定船舶主要技术形态为主,是详细设 计的依据。而详细设计又是生产设计的依据,在初步 设计的基础上,进一步就各方面细则加以确定,为生 产设计创造条件,在图纸上开始具体地把设计与建造 结合起来,并需考虑船厂的建造能力、起吊设备和船 舶建造的经济性。生产设计在详细设计阶段的基础上, 进行具体细化,做到可以施工设计,主要体现在各部 分各系统的建造方针、船体结构形式和设备、管系、 电缆等布置的工艺性,三个阶段相互联系延续。
第7章 造船生产设计

3)船体分段、分段舾装、单元舾装等的划分,应与详细设计平行进行。
4)应既平行又交叉的进行船体生产设计和舾装生产设计工作,以便两者 相互提供所需数据和图面,保证生产设计的质量。
四、生产设计的基础技术工作
4、图纸与项目对应
设计图纸与施工项目一致,而且只表示与本工序或工位的施工和 管理的有关内容,形成按工序、工位组织生产和严格按图施工的特 点。
5、按工位出图
设计图纸只表示所在工序或工位施工所必需的内容,图中结构和 零、部件都用编码进行标注,而且所有图面按工作面(施工位置面) 绘制,图面清晰明了,阅读方便,符合施工者视觉习惯,便于现场 施工人员使用。
2)生产负荷均衡合理原则性 保持各工艺阶段生产负荷的均衡
3)船体结构强度的合理性 (1)前提:
①满足船体结构特点对分段大接头提出的强度要求 ②保证焊接接头具备与母材相同的工作性能 (2)措施:分段大接头避开应力集中区域
4)施工工艺合理性原则 (1)核心:创造良好的工作空间 (2)考虑因素: ①扩大分段装焊的机械化、自动化范围
4)分段划分概况:分段总数、最重分段的重量、最大分段 的尺寸及分段明细表等
5)完工后的船体主尺度和基线等的技术要求 6)焊接技术要求和焊接材料的选用 7)密性试验要求 8)新工艺、新技术的推广应用。
4、船台装配顺序图 1)编制依据: 建造方案的船台建造法、起重设备数量、劳动力和分段吊装节拍等
2)编制要求 (1)保证船台分段吊装作业的连续性 (2)保证分段吊装定位和分段接头分装焊等作业不发生相互干扰 3)编制形式 (1)图面和分段划分图相似,但其分段编号采用吊装顺序格式 (2)图面用圆圈和箭线反映分段吊装的相互关系,箭线旁的数字是 分段吊装顺序号。
船舶生产设计

现代船舶设计可分为:初步设计(合同设计),详细设计,和生产设计三阶段初步设计与详细设计是解决造什么样的船的问题.生产设计则是解决怎样造船和怎样合理组织造船生产的问题。
生产设计特点:1生产设计要解决的是“怎样造船”的问题2生产设计将涉及,工艺,管理融为一体3生产设计必将涉及整个生产体系4生产设计将通过事前准备工作而贯穿整个船舶设计过程的始终5生产设计的过程是在图面上“模拟造船”的过程6生产设计的工作图表式现场生产的唯一依据。
生产设计的基本内容:生产设计的事前准备工作、生产设计图纸和管理表的绘制。
生产设计包括两部分内容:船体生产设计和舾装生产设计舾装生产设计又分为:船装,机装,和电装生产设计.船装又可分为内装,外装,管装和涂装.内装是以居住舱室为主的室内舾装设计,外装指舱室外全船各层甲板的舾装设计,又称甲板舾装,管装是指除机舱以外的全船性管系舾装,涂装是指全船的除锈处理与涂料涂装设计,包括原材料的预处理生产设计前的准备工作,主要有生产技术准备,计划准备和工程控制准备三项工作原则工艺说明书与船舶建造方针书的区别:1前者在推行生产设计前编制的综合性造船工艺文件后者是在推行生产设计之后编制的2,前者是由船厂设计部门或者是船体车间,在方案设计,初步设计和技术设计的同时或之后(在施工设计阶段),从整个船厂,船舶产品的角度,以船体为中心和重点,后者是以船体和舾装为中心和重点船舶建造方针书是以船体为基础,以舾装为中心,以现代化造船技术为主导建造方针书的内容一般可分为两部分:一为合同概要,主要技术参数和主要无量,基本方针和部门方针二为附图,附表和综合协调。
分段划分的原则:1吊车最大起重原则2原材料最佳利用原则3均衡组织生产原则4船体结构强度合理性原则5施工工艺合理性原则6安全施工原则7扩大分段舾装原则。
船台建造法分为:1塔式建造法2环形总段建造法3岛式建造法4一条半建造法5两段建造法6一线两点建造法。
造船网络是网络计划技术在造船工程中的应用,他表示整个造船生产过程各工序之间的先后顺序,衔接关系和作业时间,用以组织造船生产,控制尽可能缩短造船周期。
船舶生产设计知识点

船舶生产设计知识点在船舶工业中,生产设计是构建一艘成功船舶的关键步骤之一。
它包含了各种知识点和细节,从船舶的结构设计到材料选择和生产过程管理。
本文将介绍船舶生产设计中的几个重要知识点。
一、船舶结构设计船舶结构设计是船舶生产设计的核心部分。
它包括船体、船尾、船底等各个方面的设计。
船体设计需要考虑船舶的稳定性和水动力性能,以确保船舶在不同海况下的安全性和航行性能。
船尾的设计需要根据航行用途和动力系统选型来确定,以提供良好的操控性和推进效率。
船底的设计则需要考虑阻力和抗波性能,以减少能源消耗和提高航行舒适度。
二、材料选择船舶的材料选择对船舶的性能和可靠性至关重要。
常见的船舶材料包括钢铁、铝合金和复合材料。
钢铁在船舶建造中广泛应用,因其强度高、可塑性好和价格相对较低。
铝合金的轻质特性适用于高速船舶和航天器,但其成本相对较高。
复合材料的使用越来越多,因其具有重量轻、强度高和抗腐蚀性能优异的特点。
材料的选择应根据船舶的使用环境、结构需求和经济性来决定。
三、生产技术船舶生产技术是指在船舶生产过程中所使用的各种技术和工艺。
其中最常见的是焊接技术。
焊接是船舶结构中连接各个部件的主要方法之一,其中包括电弧焊、气体保护焊等不同类型的焊接方法。
除了焊接技术外,还有切割、冲压、铆接等各种工艺应用于船舶的构造和装配过程中。
生产技术的选择应根据船舶的结构和要求确定,以确保船舶的质量和性能。
四、质量控制船舶生产设计中的质量控制是确保船舶质量的重要环节。
它包括材料检验、成品检验和过程控制等方面。
材料检验通过对进货材料的物理和化学性质进行测试和评估,以确保材料符合设计要求。
成品检验是在船舶制造过程中对已完成部件和组装部件进行检查和测试,以确保其质量和性能达到设计标准。
过程控制是指在船舶制造过程中对各个环节进行监控和管理,以确保整体生产过程的质量稳定和控制。
五、可持续性设计随着人们对环境保护的关注度提高,船舶生产设计也越来越注重可持续性。
船舶生产设计研究报告范文

船舶生产设计研究报告范文摘要:船舶生产设计是船舶建造过程中至关重要的环节。
本文通过对船舶生产设计的研究,总结了船舶生产设计的基本原则和方法,并提出了相应的优化方案。
研究结果表明,科学合理的船舶生产设计能够提高船舶建造效率和质量,降低成本,具有重要的实际应用价值。
1. 引言船舶生产设计是指在船舶建造过程中,根据船舶设计图纸和相关技术要求,对船舶的工艺过程、工艺装备、工艺工时等进行细致的规划和设计,以实现船舶的高效建造。
船舶生产设计直接影响着船舶建造的质量、效率和成本,因此具有重要的研究意义和实际应用价值。
2. 船舶生产设计的基本原则和方法(1)科学合理性原则:船舶生产设计应基于科学的分析和理论,合理安排生产工序和工艺流程,以提高船舶建造效率和质量。
(2)综合性原则:船舶生产设计需要综合考虑船舶设计图纸、工艺装备、工艺工时等多个因素,确保各个环节的协调与配合。
(3)经济性原则:船舶生产设计应以降低成本为目标,通过优化生产工序、选择合适的工艺装备和工艺工时等方式,实现船舶建造的经济性和可行性。
3. 船舶生产设计的优化方案(1)优化工艺流程:通过对船舶工艺流程进行优化,减少不必要的工序和环节,降低生产成本,提高建造效率。
(2)优化工艺装备:选择适用的工艺装备,提高工艺装备的使用效率和功能,以满足船舶建造的需求。
(3)优化工艺工时:合理安排工艺工时,避免工时浪费和低效率的情况发生,提高工作效率和生产质量。
4. 结论船舶生产设计是船舶建造过程中至关重要的环节。
科学合理的船舶生产设计能够提高船舶建造效率和质量,降低成本,具有重要的实际应用价值。
为了实现船舶建造的经济性和可行性,船舶生产设计需要遵循科学合理性原则、综合性原则和经济性原则。
同时,通过优化工艺流程、工艺装备和工艺工时等方面的措施,能够进一步提高船舶生产设计的效果。
未来的研究可以进一步探索船舶生产设计的创新方法和技术,以满足不断变化的船舶建造需求。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现代船舶设计可分为:初步设计(合同设计),详细设计,和生产设计三阶段
➢初步设计与详细设计是解决造什么样的船的问题.生产设计则是解决怎样造船和怎样合理组织造船生产的问题。
➢生产设计特点:1生产设计要解决的是“怎样造船”的问题2生产设计将涉及,工艺,管理融为一体3生产设计必将涉及整个生产体系4生产设计将通过事前准备工作而贯穿整个船舶设计过程的始终5生产设计的过程是在图面上“模拟造船”的过程6生产设计的工作图表式现场生产的唯一依据。
生产设计的基本内容:生产设计的事前准备工作、生产设计图纸和管理表的绘制。
➢生产设计包括两部分内容:船体生产设计和舾装生产设计
➢舾装生产设计又分为:船装,机装,和电装生产设计.船装又可分为内装,外装,管装和涂装.内装是以居住舱室为主的室内舾装设计,外装指舱室外全船各层甲板的舾装设计,又称甲板舾装,管装是指除机舱以外的全船性管系舾装,涂装是指全船的除锈处理与涂料涂装设计,包括原材料的预处理
➢生产设计前的准备工作,主要有生产技术准备,计划准备和工程控制准备三项工作
➢原则工艺说明书与船舶建造方针书的区别:1前者在推行生产设计前编制的综合性造船工艺文件后者是在推行生产设计之后编制的2,前者是由船厂设计部门或者是船体车间,在方案设计,初步设计和技术设计的同时或之后(在施工设计阶段),从整个船厂,船舶产品的角度,以船体为中心和重点,后者是以船体和舾装为中心和重点
➢船舶建造方针书是以船体为基础,以舾装为中心,以现代化造船技术为主导
➢建造方针书的内容一般可分为两部分:一为合同概要,主要技术参数和主要无量,基本方针和部门方针二为附图,附表和综合协调。
➢分段划分的原则:1吊车最大起重原则2原材料最佳利用原则3均衡组织生产原则4船体结构强度合理性原则5施工工艺合理性原则6安全施工原则7扩大分段舾装原则。
➢船台建造法分为:1塔式建造法2环形总段建造法3岛式建造法4一条半建造法5两段建造法6一线两点建造法。
➢造船网络是网络计划技术在造船工程中的应用,他表示整个造船生产过程各工序之间的先后顺序,衔接关系和作业时间,用以组织造船生产,控制尽可能缩短造船周期。
➢网络图优化和调整:增加劳动力,实行多班制,延长作业时间,采用新工艺,新技术。
➢日程计划表:1船厂建造计划线表(在船厂所有船的日程进度)2综合日程表(反应一条船建造总计划)3主日程表(也是一条船,作为各车间进行生产活动的直接依据,包括船台吊装主日程表,船体舾装主日程表和平台周期表)4月计划表(各工作部门生产的依据,某个车间,班组,场地一个月所要做的具体工作的开工日期及完工日期)。
➢分段建造方法:1按基准面:正造法,反造法,卧造法,侧造法2按装配顺序:分离法,放射法,插入法,框架法
➢胎架形式有:平面胎架,曲面胎架(包括斜切胎架),活络胎架
➢生产设计的计划准备包括确定船舶建造的顺序计划,负荷计划和日程计划
➢负荷计划即工程量的测算计划,也就是船厂所具有的生产能力和预想的工作量之间的对比.它主要由船厂生产负荷计划,各阶段负荷计划和分段负荷计划三部分组成,
➢船厂生产负荷计划是在订货计划阶段编制的负荷计划,是在生产技术准备中确定建造法时进行编制的,
➢日程计划是从船体完工交船日期倒推到加工开始和钢材到厂交货日期为止
➢船厂建造计划线表反映加工开始,分段制造,上船台,下水和交船
➢所谓船体零件是指经号料,加工后可供装配的船体构件.船体部件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船体零件装焊成的船体构件.组合件是指零件和部件或者是部件与部件装焊成的船体
结构
➢标准件是指同一船舶产品或不同产品中,同属一个标准可以互换的零件和部件
➢所谓铁舾装件是指船体结构和管舾装等以外的钢制舾装件
➢生产设计编码系统由船体生产设计编码系统和舾装编码系统两大部分组成.船体生产设计可分为三部分即船体结构零件编码系统,图纸编码系统及样板编码系统
➢开展生产设计必须要有技术标准和管理标准
➢生产设计的核心是综合协调,其特点:是把设计,工艺,管理等融为一体
➢我国标准分为国家标准(GB),行业标准(CB,CB/T,CB/Z和CB*),地方标准,企业标准(代号自定)。
➢船体生产设计的事前准备:设计要领的确定、工作图设绘、辅助性作业的设计、管理表的编制。
➢船体建造工艺符号是指钢制船体放样,号料(亦称下料),加工和装配用的符号
➢不管是补偿余量,还是切割,我们统称为工艺余量。
凡大于造船尺寸基础数值所规定的余量,并备随后生产工序加以补偿(包括累积偏差的补偿)而不切除的称为补偿余量。
大于造船尺寸基础数值所规定的工艺余量,并在随后的生产工序中予以切割的,称为切割余量。
➢船体工作图出图模式:工序工位出图模式(在绘图过程中有相当多的重复性,任务与做法都明确,对工人技术素质相应低一些)和分段出图模式(一次性完成,连续性强,重复设计少,反映的是该分段建造所有工序工位所需要的施工信息,对工人技术素质要求较高)
➢按分段出图主要内容:1结构设计2焊接细节3精度管理4辅助作业5结构与预舾装协调6分段施工说明。
➢分段重量重心计算时应注意的事项:1结构左右对称或基本对称的分段可免除计算重心的横坐标2计算前应根据分段的特点,选定坐标基准面3计算出各分段按自己的坐标基准面确定的中心坐标位置后,应根据需换算成全船的基准面坐标4对规格,形状,尺寸相同或基本相同,分布均匀的零件,可以归纳为一项计算,以缩短计算时间。
➢分段零件明细表的表达方式及特点:严格按工序工位出表;1描述零件名称、材料牌号与规格、种类、数量、重量等2描述零件在船上所在位置3描述零件加工工序4描述工序工位要执行的施工内容5描述零件流经的工序工位的顺序。
➢船体生产设计要领书的作用:1预先协调的作用2结构处理确保一致性的作用3确保全船工艺一致性的作用4确保新工艺推广的作用5确保辅助性作业一致性的作用6确保出图模式的一致性
➢船体辅助性作业:指发生在船体建造过程中而又最后不祖成船体结构本身的施工。
如安装吊环,设置加强材,及脚手架,开设工艺孔和通道,设置安全措施等。
➢舾装技术分为:单元组装、分段预装、总段预装、船内舾装。
➢吊环布置要求:1应与分段重心对称2设在分段纵横骨架交叉处或分段的刚性构建上
➢吊环施工要求:1吊环的孔眼宜用钻孔加工,若用切割加工则应磨光2在孔眼周围加焊腹板3吊环安装处船体内部构件应有长约1m的双面连续焊,采用碱性焊条焊接,并对焊缝作严格检查
➢吊环设计原则:对于一些难以拆除的部位,如甲板的下表面以及以后营运时尚用得着的吊环,应设计成永久性,并与船体结构同等要求;对一些不影响外观的部位,只需做留根割断;对于壳板、壁板、甲板及平台的外表面,吊环除了要切割外,还要求作刨、批、打磨等清根处理。
➢加强材的设计一般考虑的原则是:在妨碍预舾装的位置,如需设加强材的,应尽量设
计成永久性的
➢通道口一般可设在靠船体中间,但对于尾机型船,可设在中后靠机舱之前的舱区,其高度应在内底板之上的舷部。
对于建造大吨位的船舶,可以在水线之上开舷侧通道
➢临时通道一般高位1600——1700mm(大约为一个人的高度),宽度通常为700——800m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