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课程标准》第一部分前言学习提纲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语文课程标准》第一部分前言学习提纲

1.什么是语文课程?

答:语文课程标准从课程性质角度对“语文”进行了简要的说明: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义务教育阶段的语文课程,应使学生初步学会运用祖国语言文字进行交流沟通,吸收古今中外优秀文化,提高思想文化修养,促进自身精神成长。

2.如何理解《语文课程标准》中的“语文素养”?

答:《语文课程标准》中的“语文素养”是指学生比较稳定的、最基本的、适应时代发展要求的听说读写能力修养,以及在语文方面表现出来的文学、文章等学识修养和文风、情趣、价值观等人格修养。

基础教育课程标准中的“语文素养”是针对中小学生而言的,这些素养要求体现在课程标准的总目标及学段目标内容里。《语文课程标准》中的“语文素养”是人的整体素质在语文方面的体现,既包含了在阅读理解能力和表达交流能力方面的要求,也包含了对人心理素质和人文修养的要求。不只是技能性的要求,还有整体素质的要求。比如小学生识字写字,既是一种能力训练,又是文化熏陶,还是一种习惯、修养的养成。

3.《语文课程标准》提出的目标要打好哪“三个基础”?

答:第一,语文课程致力于培养学生的语言文字运用能力,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为学好其他课程打下基础。

第二,为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良好个性和健全人格打下基础。

第三,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打下基础。

4.如何理解课程目标与课程内容之间的关系?

答:课程目标是课程本身要实现的具体目标。课程内容是按照课程目标选择和组织的课程基本材料,是课程目标的具体体现。语文课程目标是从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方面设计。三者相互渗透,融为一体。目标的设计着眼于语文素养的整体提高,形成了语文课程的“总目标”。为了使课程目标能够进一步具体化,以指导教材编写和教学实践,课程目标九年一贯整体设计。课程标准在“总目标”之下,按1~2年级、3~4年级、5~6年级、7~9年级四个学段,分别提出“学段目标与内容”,体现语文课程的整体性和阶段性。各个学段相互联系,螺旋上升,最终全面达成总目标。因此,语文课程标准中的“学段目标”就是所谓的“内容标准”,它具体规定了各学段课程的内容和要求。

5.如何定位语文课程的功能?

答:语文课程具有多方面的功能,在语文教学中,既要重视学生语文能力的提高,又要利用语文课程的内容和特点,引导学生整体素质的发展。语文课程的内容十分丰富,语文教学可以因教师风格的差异而异彩纷呈,但是教学目标和内容都必须围绕一个核心,教学的种种举措和行为也都应该指向这个核心——语言的运用。

开设语文这样一门课程,目的就是让学生学会运用本国的语言文字,核心内容就是语言的运用,包括实用性的运用和艺术性的运用——为了生活、学习和工作中的实际事务,运用语言文字获取信息、与他人交流沟通;为了表达对人、事、物、景的感受、体验和思考,运用语言文字,通过形象抒发自己的情怀。

语文课程在它学习与教学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专门性功能的基础上,也会产生出其他的功能。在这具有多重功能的课程中,我们应该紧抓核心不偏离,争取综合效益不偏废。

6.语言文字运用包含哪些内容?

答:语言文字运用,包含生活、工作和学习中的听说读写活动以及文学活动,存在于人类生活的各个领域。也就是说,语言文字运用,既包含生活、工作和学习中的实用性语言文字运用,也包含运用语言文字的文学活动。

具体地说,语言文字运用,包括实用性的运用和艺术性的运用——为了生活、学习和工作中的实际事务,运用语言文字获取

信息、与他人交流沟通;为了表达对人、事、物、景的感受、体验和思考,运用语言文字,通过形象抒发自己的情怀。

例如,听取某个方面的消息报道或演讲,阅读某个产品的使用说明或某个课题的研究报告,向别人表达生活上的要求,讲述学习或工作中的建议,陈述自己的意图,等等。文学的阅读、创作和评论,也是语言文字运用的一个重要方面。

7.语文课程的“课程性质”是什么?如何理解它?

答: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

这一命题,主要表达两层意思:

第一,说明这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课程,课程的目标和内容须聚焦于“语言文字运用”。

第二,说明这门课程具有实践性、综合性的特点。

8.在义务教育中,语文课程承担着哪些教育任务?

答:语文课程致力于培养学生的语言文字运用能力,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为学好其他课程打下基础;为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良好个性和健全人格打下基础;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打下基础。语文课程对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和革命传统,增强民族文化认同感,增强民族文化认同感,增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具有不可替代的优势。

语文课程的多重功能和奠基作用,决定了它在九年义务教育中的重要地位。

9.语文课程需要怎样的“工具性”?

答:工具性教育是为让学生掌握能获得某种利益的工具而实施的教育,我们素来重视“学以致用”,实际就是重视工具性教育。

语文课程的工具性表现在:使学生能运用语言文字这一工具,顺利投入听说读写的活动。语文教育使学生获得运用语言文字的实际能力,体现了它的工具价值。

在义务教育阶段,工具性的基本精神是:使学生基本掌握语言文字的工具,初步具备正确运用汉语言文字的能力。

10.语文课程需要怎样的“人文性”?

答:人文性教育是着眼于发展学生人文精神的教育,以文化“影响”“化育”学生,并努力满足学生学习兴趣、好奇心和求知欲,鼓励和帮助学生发展个性和能动性。

语文课程的人文性表现在:使学生自觉接受中华民族以及全人类优秀文化的“影响”“化育”,增强文化意识和规范意识,提高思想文化品位,遵循社会文明的准则和语言文字运用的规范,包括书写和表达的规范;也要允许甚至鼓励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内容和方式有所选择,对语言的运用有自己的感受和体验,提倡个性化的阅读、书写和表达。语文教育对于学生,一方面要求文明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