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疏导联合药物治疗中青年精神分裂的临床治疗效果

合集下载

心理疾病治疗的综合方法药物治疗与心理支持的结合

心理疾病治疗的综合方法药物治疗与心理支持的结合

心理疾病治疗的综合方法药物治疗与心理支持的结合心理疾病是一类临床常见的疾病,包括抑郁症、焦虑症、精神分裂症等等。

治疗心理疾病需要采取综合方法,其中药物治疗与心理支持的结合是一种常用的治疗手段。

本文将重点探讨药物治疗与心理支持的结合在心理疾病治疗中的作用和意义。

一、药物治疗的作用药物治疗是心理疾病治疗的重要方式之一,通过调节神经递质的平衡,改善症状,帮助患者恢复正常。

具体而言,药物治疗可以起到以下作用:1. 缓解症状:药物可以减轻心理疾病患者的症状,如抑郁症患者服用抗抑郁药物可以减轻悲伤、乏力等症状,焦虑症患者服用抗焦虑药物可以减轻紧张、恐惧等症状。

2. 改善患者情绪:药物治疗可以改善患者的情绪状态,帮助他们恢复积极向上的心态,提高生活质量。

3. 提高患者合作性:药物治疗可以减轻患者的症状,使他们更容易接受其他治疗手段,提高治疗效果。

二、心理支持的作用心理支持是心理疾病治疗中不可或缺的一环,它可以帮助患者在心理方面得到疏导和安慰,增强他们的自我调节能力。

具体而言,心理支持可以起到以下作用:1. 情感支持:心理支持可以让患者感受到他人的关心和理解,减轻他们的心理压力,提高情绪的稳定性。

2. 信息传递:心理支持可以向患者传递有关疾病的信息,使他们对自身状况有清晰的认识,减少不必要的焦虑和恐惧。

3. 问题解决:心理支持可以帮助患者面对困境,解决问题,提高应对能力,增强自信心。

三、药物治疗与心理支持的结合药物治疗与心理支持的结合是治疗心理疾病的综合方法,具有以下优势:1. 互补作用:药物治疗可以缓解症状,心理支持可以帮助患者调整心理状态,二者相辅相成,可以取得更好的治疗效果。

2. 全面治疗:药物治疗可以直接作用于患者的生理机制,心理支持可以帮助患者从心理上应对疾病,两者结合可以更全面地治疗心理疾病。

3. 持久疗效:药物治疗可以起到即时的缓解作用,而心理支持可以帮助患者培养长期应对能力,使治疗效果更持久。

四、实施综合治疗的注意事项在实施药物治疗与心理支持的结合治疗时,需要注意以下几点:1. 个体化治疗:针对不同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个体化的治疗方案,包括合理选药、调整剂量等。

心理治疗在精神疾病中的作用是什么

心理治疗在精神疾病中的作用是什么

心理治疗在精神疾病中的作用是什么在当今社会,精神疾病已经成为一个备受关注的健康问题。

随着人们对心理健康的重视程度不断提高,心理治疗作为一种重要的干预手段,在精神疾病的治疗中发挥着越来越关键的作用。

那么,心理治疗在精神疾病中到底有着怎样的作用呢?首先,心理治疗有助于帮助患者更好地理解自己的病情。

对于许多精神疾病患者来说,他们常常对自己的症状感到困惑和无助,不明白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问题。

心理治疗师通过与患者进行深入的交流和探讨,帮助他们认识到自己的情绪、思维和行为模式,从而找到导致精神疾病的潜在原因。

比如,对于患有抑郁症的患者,治疗师可能会引导他们思考生活中的压力源、人际关系中的问题以及自身的应对方式,让他们明白自己的抑郁情绪并非毫无来由,而是在特定的情境和心理因素作用下产生的。

这种对病情的理解和认识,可以让患者减少对自身症状的恐惧和羞耻感,增强治疗的信心和积极性。

其次,心理治疗能够提供情感支持和心理安慰。

精神疾病患者往往承受着巨大的心理压力和痛苦,他们可能感到孤独、绝望和被误解。

心理治疗师以倾听、理解和关心的态度与患者相处,为他们创造一个安全、包容的环境,让患者能够自由地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想法。

在这个过程中,患者能够感受到被接纳和支持,从而减轻内心的负担。

例如,对于患有焦虑症的患者,治疗师的耐心倾听和鼓励的话语,可以让他们在情绪崩溃时有一个可以依靠的港湾,知道自己不是独自在面对困难。

这种情感上的支持对于患者的康复至关重要,它可以帮助患者重新建立起对生活的希望和勇气。

再者,心理治疗有助于患者改变不良的思维和行为模式。

许多精神疾病与患者长期以来形成的不良思维和行为习惯密切相关。

比如,强迫症患者可能存在过度追求完美、过度担心出错的思维模式,导致反复出现强迫行为。

心理治疗师通过认知行为疗法等方法,帮助患者识别和挑战这些不合理的思维和行为,引导他们建立更加健康、积极的应对方式。

通过一系列的训练和实践,患者逐渐学会调整自己的思维和行为,从而减轻症状,提高生活质量。

心理护理联合健康宣教在康复期精神分裂症住院患者中的应用

心理护理联合健康宣教在康复期精神分裂症住院患者中的应用

心理护理联合健康宣教在康复期精神分裂症住院患者中的应用摘要:目的:探析心理护理与健康宣教在康复期精神分裂症患者护理中的联合使用效果。

方法:本次试验选取对象80例均为我院2021年1月~2022年1月间收治且目前处于康复期的精神分裂症患者,经随机数表法划分到对照组和观察组,各组均40例,分别予以常规护理干预、联合心理护理与健康宣教。

实施两组护理效果的对比分析,包括认知情况、精神状态。

结果:护理前两组患者认知功能评分及精神状态各项评分均无组间对比差异,P>0.05;护理后两组患者各项评分均有变化,但明显观察组认知功能评分高于对照组,精神状态各项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

结论:在康复期精神分裂症患者护理中,心理护理及健康宣教的联合使用可提高患者认知功能,促进患者精神状态的改善,有较高推广使用价值。

关键词:心理护理;健康宣教;康复期精神分裂症;住院患者;护理效果精神分裂症是临床中具有较高发病率的精神障碍病症,在病发期间患者会出现幻觉、妄想、情感淡漠、行为退缩等多方面表现,以此给患者的身心健康带来影响,需要进行及时的药物治疗和行为管控[1]。

经规范治疗和护理干预后,患者的病症会趋于稳定,可进行自身情感、行为等方面的控制,进入康复期,但该阶段患者的心理、行为、情感仍时有异常表现,还需要进行持续性康复护理干预,而常规护理所呈现出的效果并不理想,为此还需要探索一种更加科学、有效的护理干预措施[2]。

在当前“以人为本”护理理念的普及下,越来越多新兴护理模式被推广使用,心理护理、健康宣教作为常规护理中的一小部分,其价值也逐渐被发掘,并将二者单独提出,结合患者实际进行科学融入,以此确保护理内容的丰富和高效[3]。

鉴于此,本文选取我院2021年1月~2022年1月间收治且目前处于康复期的精神分裂症患者80例展开对比分析,并作如下报告。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本次试验选取对象80例均为我院2021年1月~2022年1月间收治且目前处于康复期的精神分裂症患者,经随机数表法划分到对照组和观察组,各组均40例。

精神分裂症患者实施康复护理的方法与效果评价

精神分裂症患者实施康复护理的方法与效果评价

精神分裂症患者实施康复护理的方法与效果评价精神分裂症是一种严重的精神障碍,对患者及其家庭带来了巨大的负担。

康复护理是精神分裂症患者的重要治疗手段,它包括药物治疗、心理疏导、社会支持等多个方面。

本文将介绍精神分裂症患者康复护理的方法,并对其效果进行评价。

1.药物治疗:药物治疗是精神分裂症康复护理的基础,通过给予患者抗精神病药物,可以有效控制精神症状,提高患者的认知能力和社会功能。

在药物治疗中,护理人员需密切监测患者的药物副作用和疗效,及时调整药物剂量和种类。

2.心理疏导:心理疏导是帮助患者面对精神分裂症带来的情绪困扰和人际关系问题的重要手段。

通过与患者建立良好的信任关系,护理人员可以帮助患者缓解焦虑、恐惧和抑郁情绪,提高患者的自尊心和自我认同感。

3.社会支持:社会支持是精神分裂症患者康复护理中的重要环节。

通过组织患者参加各种社交活动,并提供职业培训和就业援助等服务,可以帮助患者重新融入社会,提高生活质量。

4.家庭关怀:家庭是精神分裂症患者最重要的支持系统,护理人员需要与患者的家人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提供情感支持和专业指导,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和应对患者的病情,共同创造一个稳定和支持性的家庭环境。

1.改善精神症状:药物治疗、心理疏导和社会支持等综合护理措施可以有效改善精神分裂症患者的阳性症状(如幻觉、妄想等)和阴性症状(如自闭、情感淡漠等),降低复发风险,并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2.提高社会功能:康复护理可以帮助患者恢复或改善其日常生活和社会功能,包括自我照顾能力、社交互动能力和职业技能等。

这将帮助患者重新融入社会,减少家庭和社会的负担。

3.提高家庭支持:通过与家人建立合作关系、提供情感支持和教育指导等方式,康复护理可以提高患者家庭的支持能力和应对策略,增强家庭的凝聚力,降低亲属负担和焦虑情绪。

4.提高患者及家人的生活质量:通过康复护理的综合干预,精神分裂症患者和家人的生活质量都可以得到显著提高,患者的症状减轻,生活功能恢复,家庭关系和谐,从而减少了精神疾病给患者和家庭带来的负面影响。

精神分裂症康复成功案例

精神分裂症康复成功案例

精神分裂症康复成功案例精神疾病是一种极具挑战性的疾病,并且在社会上属于相对较为隐秘的问题。

然而,值得庆幸的是,通过合理的治疗和支持,患有精神分裂症的患者可以实现康复。

在本文中,我们将介绍一位精神分裂症康复的成功案例,展示了他如何克服困难,实现了自身的改善和发展。

该病例是一位名叫李明的年轻男性。

他于20岁时被诊断出患有精神分裂症,这对他和他的家人来说是一个巨大打击。

起初,他经历了严重的症状,包括幻听、妄想和情绪不稳定等。

在这段时间里,他迷失在自己的内心世界中,无法正常地参与社交活动,也无法坚持正常的工作或学习。

然而,幸运的是,李明找到了一支专业的医疗团队,他们为他提供了全面的治疗和康复计划。

首先,医生为他开具了一份药物治疗方案,帮助控制症状和减轻不适感。

通过持续的药物治疗,李明的幻听和妄想逐渐减少,他对外界的感知也逐步恢复到了正常水平。

除了药物治疗,李明还参加了心理疗法课程。

通过与心理医生的密切合作,他学会了识别自己的消极思维和情绪,并采取积极的方式应对。

这种认知行为疗法帮助他逐渐建立了自信心,并重新找回了积极面对生活的动力。

康复过程中,家人的支持也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他的父母和兄弟姐妹给予了他无限的关爱和理解。

他们鼓励他积极参与社交活动,同时也在日常生活中提供支持和帮助。

这种家庭的温暖和稳定成为了他康复的重要支撑。

李明的康复故事在很大程度上要归功于他自己的努力和决心。

尽管精神分裂症给他带来了很大的困扰,但他从未放弃对康复的期望。

他积极参与各种康复活动,包括艺术疗法、运动疗法和社交技能培训等。

这些活动为他提供了一个积极的环境,在其中他能够与他人进行互动,并逐渐恢复自己的社会角色。

几年后,李明的康复进展令人鼓舞。

他已经能够重新投入到社会生活中,并找到了一份稳定的工作。

尽管他仍然需要保持药物治疗,并定期接受心理疗法的支持,但他已经取得了巨大的进步。

今天,他非常积极主动地参与社区活动,并在康复支持组织中担任志愿者,帮助其他患有精神疾病的人。

药物治疗心理疾病的常用方法和效果

药物治疗心理疾病的常用方法和效果
添加标题
药物依赖性:长期使用某些药物可能会导致患者对药物产生依赖性
添加标题
药物价格:不同药物的价格可能会影响患者的治疗选择和治疗效果
添加标题
感谢观看
汇报人:XX
剂量调整
根据患者的个体差异和病情调整剂量
定期监测药物浓度,确保疗效和安全性
避免突然停药,以免引起戒断反应
遵循医嘱,不要自行调整剂量或停药
副作用处理
药物副作用:可能出现头晕、头痛、恶心、呕吐等症状
01
02
应对措施:及时就医,遵医嘱调整药物剂量或更换药物
监测病情:定期复查,监测药物疗效和副作用
03
04
药物治疗心理疾病的常用方法和效果
XX, a click to unlimited possibilities
汇报人:XX
目录
药物治疗心理疾病的常用方法
药物治疗心理疾病的效果
药物治疗心理疾病的适用范围
药物治疗心理疾病的注意事项
药物治疗心理疾病的常用方法
01
抗抑郁药物
作用机制:调节神经递质水平,改善情绪
04
长期使用药物可能会对患者的心理产生影响,需要医生进行定期评估和调整药物剂量。
副作用和风险
药物依赖性:长期使用可能导致患者对药物产生依赖性
副作用:可能会出现头晕、头痛、恶心、呕吐等症状
药物相互作用:与其他药物同时使用可能会产生不良反应
风险:可能会导致患者出现自杀倾向或加重病情
药物治疗心理疾病的适用范围
双相情感障碍:药物治疗可以有效控制双相情感障碍的症状,如情绪高涨、情绪低落、思维混乱等。
0304Βιβλιοθήκη 强迫症:药物治疗可以有效缓解强迫症的症状,如强迫行为、强迫思维等。

齐拉西酮和利培酮治疗精神分裂症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评价

齐拉西酮和利培酮治疗精神分裂症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评价

齐拉西酮和利培酮治疗精神分裂症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评价齐拉西酮和利培酮是两种常用于治疗精神分裂症的药物。

它们分别属于抗精神病药物和抗精神分裂症药物的范畴,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

本文将从临床疗效和安全性两个方面评价齐拉西酮和利培酮在治疗精神分裂症中的表现。

1. 齐拉西酮和利培酮的临床疗效评价齐拉西酮和利培酮均属于第一代抗精神病药物,对于精神分裂症的正性症状如幻觉、妄想等具有显著的疗效。

它们也对负性症状如情感淡漠、社交退缩等有一定的改善作用。

这两种药物在治疗精神分裂症中常常与心理疗法结合使用,可获得更好的疗效。

在临床研究中,齐拉西酮和利培酮被证实对于改善患者的症状表现、减少复发率以及提高生活质量具有显著的疗效。

尤其是利培酮具有较长的半衰期,可以减少服药频率,提高患者的服药依从性,进而提高疗效。

除了对症状的改善,齐拉西酮和利培酮还具有预防自杀、自伤等行为的作用。

这对于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生命安全来说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

在使用齐拉西酮和利培酮进行治疗时,需要仔细评估患者的心血管疾病、痉挛性疾病等基础疾病及家族史,因为这两种药物在一定程度上具有可能引起心电图改变、心血管事件等并发症的风险。

齐拉西酮和利培酮还存在着可能引起体重增加、胰岛素抵抗、糖尿病等代谢性并发症的风险。

在使用齐拉西酮和利培酮时,需要进行全面的评估并密切监测患者的身体状况,以及进行相关的生活方式干预和药物治疗措施。

患者在使用这两种药物时应定期进行心电图检查、血糖监测等相关检查,以及经常进行心血管及代谢性并发症的相关咨询。

齐拉西酮和利培酮是治疗精神分裂症的有效药物,具有明显的临床疗效和较好的安全性。

在使用这两种药物时,需要全面评估患者的身体状况,并密切监测患者的身体指标,以减少相关代谢性并发症的风险。

希望未来能有更多的临床研究加深对于这两种药物在治疗精神分裂症中的作用和安全性的认识。

难治性精神分裂症心理疏导结合利培酮的治疗效果观察

难治性精神分裂症心理疏导结合利培酮的治疗效果观察

难治性精神分裂症心理疏导结合利培酮的治疗效果观察发布时间:2022-04-14T03:18:43.067Z 来源:《医师在线》2022年2期作者:陈冬琴[导读] 观察临床应用利培酮联合心理疏导治疗难治性精神分裂症的实际效果陈冬琴重庆建设医院,重庆 400050【摘要】目的观察临床应用利培酮联合心理疏导治疗难治性精神分裂症的实际效果。

方法在本院2020年8月-2021年8月内接收的难治性精神分裂症患者中随机抽选96例,随机对其进行分组,对照组48例接受常规氯氮平药物治疗,试验组48例接受利培酮联合心理疏导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后不同时间段内PANSS、TESS以及CAF评分。

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各项评分无学术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各项评分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

结论难治性精神分裂症患者联合应用利培酮、心理疏导进行治疗效果理想,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关键词】利培酮;心理疏导;难治性精神分裂症随着现代经济的不断发展和进步,人们生活节奏越来越短,临床收治的精神障碍患者数量不断增加,其中比较典型的疾病为难治性精神分裂症,多发于青壮年人群当中,患病后患者会出现情感障碍、心理障碍、意识障碍以及行为失调等临床症状,部分患者还存在严重的自杀倾向[1]。

当前临床尚未明确患者出现该疾病的原因,临床主要采取药物进行治疗,但是常规药物治疗效果并不理想,导致患者病情逐渐发展成为难治性精神分裂症。

本次研究主要选取96例患者进行治疗分析,现报道结果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取2020年8月-2021年8月于本院接受治疗的难治性精神分裂症患者96例,随机将其划分为对照组与试验组各48例。

对照组男性患者25例,女性患者23例,年龄范围21~61岁,平均(40.01±5.57)岁;试验组男性患者27例,女性患者21例,年龄范围23~62岁,平均(42.00±3.35)岁。

比较两组临床资料,P>0.05无统计学差异。

支持性心理干预分别联合舍曲林和艾司西酞普兰对青少年抑郁障碍睡眠及自杀意念的影响

支持性心理干预分别联合舍曲林和艾司西酞普兰对青少年抑郁障碍睡眠及自杀意念的影响

支持性心理干预分别联合舍曲林和艾司西酞普兰对青少年抑郁障碍睡眠及自杀意念的影响作者:陈江江欧阳伟章松平来源:《中国医学创新》2023年第23期【摘要】目的:探究支持性心理干预分别联合舍曲林和艾司西酞普兰对青少年抑郁障碍睡眠及自杀意念的影响。

方法:回顾性选取萍乡市第二人民医院2019年7月—2022年8月收治的67例青少年抑郁障碍患者,根据治疗方法分为舍曲林组(32例)和艾司西酞普兰组(35例),舍曲林组采用支持性心理干预联合舍曲林,艾司西酞普兰组采用支持性心理干预联合艾司西酞普兰,比较两组疗效、抑郁症状改善情况、睡眠障碍、自杀意念及不良反应。

结果:治疗12周后,舍曲林组治疗总有效率为87.50%,艾司西酞普兰组为94.29%,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舍曲林组、艾司西酞普兰组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17)分值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舍曲林组、艾司西酞普兰组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分值均较治疗前降低,艾司西酞普兰组PSQI分值低于舍曲林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舍曲林组、艾司西酞普兰组Beck自杀意念量表中文版(BSI-CV)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艾司西酞普兰组胃肠道反应发生率低于舍曲林组(P<0.05)。

结论:支持性心理干预分别联合舍曲林和艾司西酞普兰治疗青少年抑郁障碍效果相当,都能有效减轻自杀意念,但艾司西酞普兰在改善睡眠障碍和安全性方面更具优势。

【关键词】抑郁障碍青少年舍曲林艾司西酞普兰支持性心理干预睡眠自杀意念Effects of Supportive Psychological Intervention Combined with Sertraline and Escitalopram Respectively on Sleep and Suicidal Ideation in Adolescents with Depressive Disorder/CHENJiangjiang, OUYANG Wei, Zhang Songping. //Medical Innovation of China, 2023, 20(23): 133-137[Abstract] 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effects of supportive psychological intervention combined with Sertraline and Escitalopram respectively on sleep and suicidal ideation in adolescents with depressive disorder. Method: A total of 67 adolescent patients with depressive disorder admitted to Pingxiang NO.2 People's Hospital from July 2019 to August 2022 were retrospectively selected and divided into Sertraline group (32 cases) and Escitalopram group (35 cases) using treatment methods. The Sertraline group was treated with supportive psychological intervention combined with Sertraline. The Escitalopram group was treated with supportive psychological intervention combined with Escitalopram, and the efficacy, improvement of depressive symptoms, sleeping disorder,suicidal ideation and adverse reactions were compared between the two groups. Result: After 12 weeks of treatment, the total effective rate was 87.50% in Sertraline group and 94.29% in the Escitalopram group, there was no statistical significance between the two groups (P>0.05). Compared with before treatment, Hamilton depression scale-17 (HAMD-17) scores of the Sertraline group and the Escitalopram group were decreased (P<0.05), and there was no statistical significance between the two groups (P>0.05). Compared with before treatment,Pittsburgh sleep quality index (PSQI) scores of the Sertraline group and the Escitalopram group were decreased, and PSQI score of the Escitalopram group was lower than that of the Sertraline group, the differences were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0.05). Compared with before treatment,Beck scale for suicide ideation-Chinese version (BSI-CV)scores of the Sertraline group and the Escitalopram group were decreased (P<0.05), there was no statistical significance between the two groups (P>0.05). The incidence of gastrointestinal reactions in the Escitalopram group was lower than that in the Sertraline group (P<0.05). Conclusion: Supportive psychological intervention combined with Sertraline and Escitalopram respectively have similar efficacy in the treatment of adolescent depressive disorder, both of which can effectively reduce suicidal ideation in patients, but Escitalopram has more advantages in improving sleeping disorder and safety.[Key words] Depression disorder Teenagers Sertraline Escitalopram Supportive psychological intervention Sleep Suicidal ideationFirst-author's address: Pingxiang NO.2 People's Hospital, Jiangxi Province, Pingxiang 337000, Chinadoi:10.3969/j.issn.1674-4985.2023.23.032抑郁障碍是指以心境低落、兴趣下降或丧失为主要表现的心境障碍疾病,不同类型抑郁障碍患病率存在差异,其中最典型和常见的亚型为抑郁症[1]。

联合多种药物治疗复发性精神分裂症患者的临床分析

联合多种药物治疗复发性精神分裂症患者的临床分析

联合多种药物治疗复发性精神分裂症患者的临床分析摘要】目的观察联合多种药物治疗复发性精神分裂症的临床效果。

方法选取在我院住院的43例复发性精神分裂症患者作为观察组,采用碳酸锂、氯氮平、舒必利三种药物联合治疗;另外选取40例复发性精神分裂症患者作为对照组,使用碳酸锂、氯氮平治疗,比较两组之间的疗效。

结果观察组有31例患者生活能自理,饮食正常,能与家人正常相处,配合治疗,均有明显好转并办理出院,对照组仅有18例明显好转并出院。

结论三种药物联合治疗较两种药物联合治疗效果明显,提倡临床使用多种药物联合治疗复发性精神分裂症。

【关键词】复发性精神分裂症碳酸锂氯氮平舒必利【中图分类号】R45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2)02-0102-02复发性精神分裂症是指符合CCMD-2-R精神分裂症诊断标准,既往曾经有至少一次的精神分裂症发作,如若病情一直未得到缓解,总病程已2年以上的患者[1~3]。

精神分裂症的治疗过程很艰难,所以一旦取得了治疗的成功,就要防止它的复发。

精神分裂症的复发是一种很常见的情况,如果复发了,之前的努力也是白费。

而且复发的情况会给患者及其家属带来更大的身心健康方面的危害。

精神分裂症的阴性症状及复发性精神病的治疗即是精神科重大难题。

为了解多种药物联合治疗精神分裂症的临床疗效,本文采用三种药物联合治疗和两种药物联合治疗进行比较,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研究对象 83例研究对象据来自2006年3月~2011年12月在我院住院的患者,其中男性46例,女性37例,年龄在14岁~68岁,平均年龄38.5岁,两组使用随机法抽取,在年龄性别上均无差异。

所有病例均符合CCMD-2-R精神分裂症诊断标准,既往曾经有至少一次的精神分裂症发作,如若病情一直未得到缓解,总病程已2年以上的患者。

病情复发表现拒食,天冷不加保暖衣服,敌视亲人,拒服药。

入院查体无特殊。

综合心理干预在精神分裂症患者治疗中的作用及对认知功能影响

综合心理干预在精神分裂症患者治疗中的作用及对认知功能影响

综合心理干预在精神分裂症患者治疗中的作用及对认知功能影响【摘要】综合心理干预在精神分裂症患者治疗中起着重要作用。

本文首先介绍了综合心理干预的定义和内容,然后详细探讨了其在精神分裂症治疗中的作用,包括改善症状、提高生活质量等方面。

研究表明综合心理干预对精神分裂症患者的认知功能也有积极影响,有助于提高工作、社交功能等。

通过临床案例和影响因素分析,进一步说明了综合心理干预的重要性。

综合心理干预不仅对患者治疗具有积极意义,还对其认知功能产生持续影响,为未来精神分裂症治疗提供了新的方向。

未来的研究将进一步探讨综合心理干预的有效性,为患者提供更好的治疗方案。

【关键词】精神分裂症、综合心理干预、认知功能、治疗、影响因素、临床案例、意义、持续性、研究展望1. 引言1.1 背景介绍精神分裂症是一种严重的精神疾病,患者常表现为幻觉、妄想、情感僵化等症状,严重影响生活质量。

全球约有2400万人患有精神分裂症,且患病率逐年增加。

目前,传统的药物治疗虽然可以缓解症状,但无法完全治愈,且容易产生副作用。

本文旨在探讨综合心理干预在精神分裂症治疗中的作用以及对认知功能的影响,为临床实践提供理论支持,并为进一步研究提供参考。

1.2 研究意义综合心理干预在精神分裂症患者治疗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其研究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促进患者康复:精神分裂症是一种严重的精神疾病,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和社会功能。

综合心理干预可以帮助患者更好地应对症状和困扰,提高康复率和生活质量。

2. 减轻家庭负担:精神分裂症患者的治疗过程中,家庭承担着重要的支持和照顾责任。

综合心理干预可以为家庭提供相关的支持和指导,减轻他们的负担,促进家庭和睦。

3. 提高治疗效果:通过综合心理干预,可以帮助患者更好地理解自己的病情和情绪变化,增强治疗的依从性和效果。

这有利于提高治疗的成功率和效果。

1.3 研究目的研究目的是为了探讨综合心理干预在精神分裂症患者治疗中的作用及其对认知功能的影响。

青少年精神分裂症药物治疗的研究进展

青少年精神分裂症药物治疗的研究进展

青少年精神分裂症药物治疗的研究进展摘要:在临床上,儿童和青少年的精神分裂症是一种非常常见,而且很严重的一种精神障碍。

主要的临床症状表现就是感觉,知觉出现异常。

特征性思维发生障碍,个性也会发生一些改变,目前针对儿童青少年精神分裂的治疗还没有一个明确的诊断标准,虽说在诊断判定上还是存在着一定差异,但是通过成年人精神分裂症所得出的判定标准用来进行儿童青少年精神分裂症也是具有可靠性的。

在精神分裂症的发生阶段中,有30%的分裂症一般是在儿童时期和青少年时期发病,所以只有尽早得到治疗,康复的几率就会越大。

因为儿童和青少年的发育还没有健全,并且表达能力还没有那么好,所以在认知功能方面相对会比较低。

而且在儿童青少年的成长过程中,可能会遇到很多事情对他们的心理产生影响,还有很多不确定的因素都会产生影响,所以相比较成年人,儿童和青少年在接受精神分裂症治疗时遇到的困难更多。

目前在临床上针对儿童青少年患者一般是采用药物治疗的方式。

基于此,本文将对儿童青少年精神分裂症药物治疗的研究进展做出展望。

关键词:儿童青少年;精神分裂;药物研究引言精神分裂症(schizophrenia,SZ)是危害儿童青少年精神健康的重要疾病之一,精神分裂症患者常常有感知觉、思维、情感活动以及行为等方面的障碍;该病起病缓慢,病情迁延,症状反复发作,主要症状包括阳性症状和阴性症状等[1]。

精神分裂症的诊断为症状学诊断,缺乏有效的生理学诊断指标。

儿童青少年精神分裂症前驱期持续时间长,患者的临床症状表现不典型,多表现为非特异的情绪和行为问题。

他们的情感障碍方面多表现为情感平淡,常常自发性情绪波动,表现为情感不稳定,缺乏亲和力和感染力,对亲人表现为冷漠,主动性差,缺乏好奇心,对外界的事物无兴趣,情感肤浅,自身情感体验没有深度。

他们的意志行为障碍方面常常表现为具有常人难以理解一些行为模式,如刻板行为和模仿行为等,甚至有冲动伤人[2]。

儿童青少年患者的这些症状表现可能是因为他们的中枢神经系统发育还没有成熟或受到抑制,他们的认知功能相对正常同龄人较差,多以具体的形象思维为主,而抽象思维差,词汇贫乏,情感经历少,缺乏有效情感储备。

心理护理在精神分裂症患者中的应用价值分析

心理护理在精神分裂症患者中的应用价值分析

心理护理在精神分裂症患者中的应用价值分析【摘要】目的:探讨在精神分裂症患者采取心理护理的临床效果。

方法:选取2022年6月到2023年3月我院收治的50例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组,对照组(n=25,采取常规护理)与研究组(n=25,在常规护理中着重心理护理),对比精神分裂症状及生活质量评分、负性情绪评分、护理满意度。

结果:研究组精神症状评分较低,生活质量评分较高,P<0.05;研究组负性情绪评分较低,P<0.05;研究组护理满意度较高,P<0.05。

结论:在精神分裂症患者的护理中着重心理护理能够减轻患者的心理负担,减轻其精神分裂症状,改善其心理状态,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较高。

关键词:精神分裂症;心理护理;负性情绪;生活质量;护理满意度精神分裂症是发病率较高的精神科疾病,病程较长且具有迁延不愈、反复发作的特点,患者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障碍,常伴随情感障碍、幻觉、孤僻等症状,人际交往能力与社会功能下降,多数患者需要长期住院接受治疗,严重影响其生活质量[1]。

临床治疗精神分裂症多采取抗精神病药物控制病情进展,缓解其相关临床症状,但患者缺乏对疾病的认知,加上受到病情的影响,随着治疗时间的延长患者依从性明显下降,治疗效果具有一定的局限性,有必要在患者治疗期间加强护理干预[2]。

对于精神分裂症患者重点在于提高其身心变化的适应能力,重视患者情绪的管控,让患者以积极的态度对待疾病并接受治疗,通过心理护理可缓解其负面情绪,改善其心理状态,以患者的角度思考,了解患者的内心并判断其情感状况,能够给予患者个性化的心理疏导[3]。

本次研究主要分析对精神分裂症患者实施心理护理的临床有效性,汇报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取2022年6月到2023年3月我院收治的50例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组,对照组(n=25,男25),年龄38.74±2.86岁(年龄区间23-61岁),病程4.85±0.63年(病程区间0.7-7年);研究组(n=25,男25例,年龄39.04±3.12岁(年龄区间22-64岁),病程5.01±0.58年(病程区间0.5-8年),一般资料P>0.05。

支持性心理干预和康复训练用于慢性精神分裂症治疗的效果分析

支持性心理干预和康复训练用于慢性精神分裂症治疗的效果分析

支持性心理干预和康复训练用于慢性精神分裂症治疗的效果分析【摘要】摘要:本文通过分析支持性心理干预和康复训练在慢性精神分裂症治疗中的效果,探讨了这两种治疗方法的理论基础和应用。

通过对支持性心理干预和康复训练的主要内容及其在治疗中的应用进行详细阐述,结合效果分析及影响因素的探讨,揭示了这两种治疗方法在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中的重要意义。

本文总结了支持性心理干预和康复训练对慢性精神分裂症治疗的意义,并提出了未来研究方向。

通过本文的研究,进一步加深了人们对慢性精神分裂症治疗的认识,为临床实践提供了有益的借鉴和启示。

【关键词】支持性心理干预、康复训练、慢性精神分裂症、治疗、效果分析、心理健康、康复、支持性、干预、精神病、长期疾病、心理治疗、疗效评价、康复训练方案1. 引言1.1 研究背景慢性精神分裂症是一种严重的精神疾病,常见于青春期至中年人群,给患者及其家庭带来严重的心理和社会负担。

患者常表现为幻听、妄想、情感稳定性下降等症状,严重影响生活质量。

治疗慢性精神分裂症是一个复杂而长期的过程,传统的药物治疗会形成依赖性和产生不良反应,因此需要探索新的治疗方法。

支持性心理干预和康复训练是治疗慢性精神分裂症的重要手段,通过帮助患者建立健康的心理状态和增强生活技能,从而改善患者的症状和功能。

支持性心理干预注重患者的情绪支持和问题解决,帮助患者树立积极的生活态度和应对压力的能力。

康复训练则注重提升患者的社会功能和自理能力,通过训练和指导患者重新适应社会角色和责任。

本文旨在对支持性心理干预和康复训练用于慢性精神分裂症治疗的效果进行分析,为临床实践提供指导和依据。

通过深入研究这两种治疗方法在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中的应用及效果,可以为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和社会功能提供更有效的方法和策略。

1.2 研究目的研究的目的是探讨支持性心理干预和康复训练在慢性精神分裂症治疗中的效果,并分析其影响因素。

通过系统性的文献综述和分析,我们旨在深入理解支持性心理干预和康复训练对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的治疗效果,为临床实践提供更科学的指导和决策支持。

心理疏导结合利培酮治疗难治性精神分裂症患者的临床效果分析

心理疏导结合利培酮治疗难治性精神分裂症患者的临床效果分析

心理疏导结合利培酮治疗难治性精神分裂症患者的临床效果分析解放军第904医院江苏常州213002摘要:目的:分析心理疏导结合利培酮治疗难治性精神分裂患者的临床效果。

方法:选择我院2018年1月-2019年1月收治的120例难治性精神分裂症患者,按照随机分组方式,将其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60人。

对照组采用利培酮进行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之上联合心理疏导,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

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的评分分别为66±13/66±14,两组之间无显著差异,治疗两星期之后,观察组患者的panss 评分为60+12,对照组患者的评分为65+13。

治疗八星期后,观察组患者的评分为54+12,对照组患者的评分为59+13。

治疗12星期之后,观察组患者的评分为49+4,对照组患者的评分为57+8,具有显著差异(P<0.05)。

结论:采用心理疏导结合利培酮的治疗方法,对于难治性精神分裂患者具有良好的治疗效果,可以改善患者的panss评分,有助于患者心理疏导,提高患者的治愈率。

关键词:心理疏导;利培酮;难治性精神分裂前言:精神分裂疾病主要与遗传因素有关,如果患者生活压力较大,工作节奏较快,长期处于不良的情绪状态当中,也会呈现出这种精神类的疾病,其中难治性精神分裂疾病治疗难度较大,患者的治愈率较低,且近些年来逐渐呈现年轻化的发展趋势。

常规药物治疗方法不仅会造成比较严重的副作用,且起效的时间较短,对于患者的治疗效果较差,很多患者经过两周以上的治疗后仍然存在抑郁焦虑的情绪,自杀倾向比较明显。

本文主要结合我院开展的心理疏导,结合利培酮联合治疗方式对难治性精神分裂患者进行综合治疗。

现报道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择我院2018年1月-2019年1月收治的120例难治性精神分裂患者,按照随机分组方式,将其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60人。

观察组男性29例,女性31例,年龄15-49岁,平均年龄(23.54±3.42)岁,对照组男性28例,女性32例,年龄15-47岁,平均年龄(22.95±3.98)岁,两组患者在年龄上、性别比例上,无显著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心理治疗在精神科临床治疗中的应用效果分析

心理治疗在精神科临床治疗中的应用效果分析

心理治疗在精神科临床治疗中的应用效果分析发表时间:2019-08-13T16:45:37.303Z 来源:《中国医学人文》2019年4月4期作者:刘广芳[导读] 分析心理治疗对于精神科疾病的作用,为改善患者的精神状态提供参考。

刘广芳(沧州安定医院;河北沧州061001)摘要:目的分析心理治疗对于精神科疾病的作用,为改善患者的精神状态提供参考。

方法从本院的精神科患者中选择84例进行研究,对所有患者从1至84号进行随机编号,单数号42例为对照组,采取常规治疗和护理,双数号42例为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结合心理治疗,对比效果。

结果观察组的各项指标均优于对照组且差异显著(p<0.05)。

结论心理治疗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异常行为,稳定其情绪,增强患者的正确认知能力,提高对医护人员的依从性,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关键词:心理治疗;积极因素;精神疾病1、资料和方法1.1一般资料从本院的精神科患者中选择84例进行研究,治疗时间在2018年2月至2019年2月之间,对所有患者从1至84号进行随机编号。

单数号42例为对照组,男27例,女15例,年龄在21岁至48岁之间,平均(33.62±3.54)岁;双数号42例为观察组,男26例,女16例,年龄在22岁至47岁之间,平均(33.54±3.37)岁。

将基本资料进行整理并统计,组间无明显差异(p<0.05)。

1.2方法对照组性采取常规的药物治疗与护理,根据患者精神疾病的特征选择对应的药物。

若类型为诶兴奋型,药物选择五氟利多片,每次口服20mg,频率为4天1次,连续服用2月;若类型为抑郁型,药物选择盐酸帕罗西汀片,每次口服20mg,频率为1天1次,连续服用14天;若类型为焦虑性,药物选择佐匹克隆片,睡前服用,每次口服1片,频率为每日1次,连续服用14天[1]。

观察组的药物治疗同对照组,另外增加心理治疗,内容为:①医护人员通过自身的言语和行为影响患者,比如用和蔼的态度以及亲切得到语言和患者沟通,对患者的境况表示关心和理解,通过美好语言的传达影响管着,疏导其负面的情绪,使患者能够保持平静、愉快的心情,卸下心理的防备,引导患者憧憬未来美好的生活。

精神疾病的药物治疗与心理治疗的优势

精神疾病的药物治疗与心理治疗的优势

精神疾病的药物治疗与心理治疗的优势精神疾病被认为是当代社会中普遍存在的一种健康问题。

对于这些疾病,药物治疗和心理治疗是两种常见的治疗方法。

本文将探讨精神疾病药物治疗和心理治疗各自的优势,并分析如何将二者结合以达到更好的治疗效果。

一、药物治疗的优势药物治疗是一种通过使用药物来干预神经系统功能,调节化学物质的平衡,以缓解精神疾病症状的方法。

它具有以下优势。

首先,药物治疗具有快速有效的特点。

相对于心理治疗而言,药物治疗往往能够在短时间内显著减轻症状。

对于一些病情较重或病程较长的疾病,药物治疗能够迅速缓解病人的痛苦,提高其生活质量。

其次,药物治疗易于操作。

药物治疗不需要像心理治疗那样依赖于病人的配合和意愿,只需按照医生的建议服药即可。

这对于一些病情较重,或者病人难以配合心理治疗的情况下尤为重要。

最后,药物治疗也能够减少患者的反复复发。

许多疾病如抑郁症、精神分裂症等会反复发作,药物治疗能够有效降低疾病复发的风险,并保持患者的稳定状态。

这对于维护患者健康至关重要。

二、心理治疗的优势心理治疗是通过心理学原理和技术,运用各种方法改变患者的思维、情绪和行为,以减轻精神疾病症状的治疗方法。

它具有以下优势。

首先,心理治疗可以帮助患者深入了解疾病的原因。

通过心理治疗,患者可以与专业心理咨询师进行沟通,了解自身的困扰以及疾病产生的原因。

这有助于患者形成积极的心态,更好地面对和应对疾病。

其次,心理治疗能够帮助患者建立积极的心理应对机制。

通过一系列的心理技术和辅导,患者可以学会积极面对困境,消除负面情绪,改变自己的思维方式,并逐渐恢复到正常的心理状态。

最后,心理治疗能够提高患者的自我调节能力。

通过心理治疗,患者可以学会一些自我调节的方法,包括放松训练、认知重建、行为疗法等。

这些方法可以帮助患者更好地管理自己的情绪和行为,减少症状的发作。

三、药物治疗与心理治疗的结合在实际应用中,药物治疗和心理治疗并不是相互排斥的,而是可以互为补充的。

心理治疗在精神科疾病治疗中的临床应用

心理治疗在精神科疾病治疗中的临床应用

心理治疗在精神科疾病治疗中的临床应用摘要:目的:分析心理治疗在精神科临床治疗中的应用效果。

方法:选择2020年1月-2021年6月我院收治的60例精神疾病患者为观察对象,随机分组,对照组实施常规药物治疗,实验组在此基础上实施心理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积极因素评分、消极因素评分及治疗依从率、病情复发率。

结果:治疗后,实验组精神疾病患者积极因素评分、消极因素评分优于对照组,实验组精神患者治疗依从率为96.67%,高于对照组的76.67%,病情复发率为0.00%,低于对照组的13.33%,对比差异有统计意义,P<0.05。

结论:心理治疗在精神科临床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显著,值得借鉴采用。

关键词:心理治疗;精神科;临床治疗引言精神疾病是指患者在社会环境、心理和生物学等多种因素影响下,大脑功能失调,使得其认知、情感和行为等方面受到不同程度障碍的疾病。

临床表现为患者性格突变、行为诡异、感觉异常、记忆障碍,严重精神分裂患者也出现毁物伤人临床中多应用药物干预、心理辅导和其他支持性措施。

本文使用对照分析法研究心理治疗在精神科临床治疗中的应用效果,研究相关内容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将2020年1月-2021年6月我院收治的60例精神疾病患者作为本次调查对象,随机分为参照组(n=30)与实验组(n=30)。

对照组患者中,男性、女性分别为11例、19例,其中最小年龄20岁,最大年龄64岁,平均(41.2±2.3)岁;实验组患者中,男性、女性分别为10例、20例,其中最小年龄21岁,最大年龄65岁,平均(41.4±2.5)岁。

在60例患者中,双相障碍25例、复发性抑郁症13例、精神分裂症13例、复发性躁狂症9例。

两组各项基本资料差异不大(P>0.05),可对数据进行比较。

纳入标准:临床诊断为精神障碍疾病患者;经过患者监护人同意;病例资料符合医院医学伦理管理委员会要求。

排除标准:排除合并心脑血管疾病患者;排除高血压、高血脂患者;研究中途退出者;监护人和本人不配合的患者。

心理疏导结合利培酮治疗难治性精神分裂症患者的临床价值评价

心理疏导结合利培酮治疗难治性精神分裂症患者的临床价值评价

的疗效对比[ J ] .中国老年学 杂志 , 2 0 1 1 , 3 1 ( 1 7 ) : 3 2 8 8 — 3 2 9 0 .
, 1 1 0 ] Ra i s s P,E d wa r d s TB, d a S i l v a MR,e t a 1 . R e v e r s e s h o u l d e r
( 2 5) : 21 — 2 3 .
肱骨 头坏 死 固定可 靠 、 保 护局 部 的血 运 功能 以及 减
少 患者术 后肱 骨头 坏死 的发 生 率 , 提 高 患者 术 后 的
[ 9 ] 高如峰. 锁 定 钢 板 和 传 统 内 固 定 治 疗 老 年 肱 骨 近 端 骨 折 患 者
肩关 节功 能 , 效 果 良好 , 效 果 优 于常规 手 术 治疗 , 值
q u e l a e ) 口] .J B o n e J o i n t S u r g Am, 2 0 1 4 , 9 6 ( 2 4 ) : 2 0 7 0 — 2 0 7 6 .
[ 1 1 ] 黄伟弘 , 倪卫东 , 宋昭君, 等. PHI L OS锁 定 钢 板 治 疗 肱 骨 近 端 骨折的临床疗效观察[ J ] .第 三军 医 大学 学 报 , 2 0 1 3 , 3 5 ( 1 9 ) :
a r t h r o p l a s t y f o r t h e t r e a t me n t o f no n u n i o n s o f t he s u r g i c a l
n e c k o f t h e p r o x i ma l p a r t o f t he h u me r u s( t y p e - 3 f r a c t ur e s e —

基于临床治疗精神疾病所用药物的理性分析

基于临床治疗精神疾病所用药物的理性分析

基于临床治疗精神疾病所用药物的理性分析【摘要】本文截取部分治疗精神类疾病的药物作为分析对象,通过对这些药物的药物机理的分析,阐述这些药在实际治疗工程中的作用,注意这些药的不良反应有助于更好的为病患者服务,同时掌握这些药的运行机理可以使医务工作者更好的应用药物。

【关键词】抗焦虑;体温调节;分子机理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2-0846-01精神类药物在治疗方面有其独特的作用,必须能够治疗和缓解目前的精神状态,同时改善患者的心理,使其能够恢复部分或者全部正常的精神活动。

在抗抑郁、抗狂躁和焦虑等方面,需要进行选择性的用药,目前有很多的精神类药物已经投入到临床使用当中。

这些药物的机理需要进一步的明确,同样需要明确的是疾患者的精神发病的机理所在,患者在思维和辨知能力方面的提高是精神类药物应用的研究方向,同时给出的答案是,在这些药物使用过程中,对于心血管系统,神经系统及免疫系统等方面造成的危害,这些不良反应时刻威胁着患者的其他方面的健康,通过对药物彻底的确切的疗效的跟踪,加强对药物的不断的改进研究。

1 抗焦虑药机理1.1 苯二氮卓类(bdzs)作用机制:中枢bz受体与gaba的a 型受体(gabaa)、cl-离子通道藕联,形成复合体,即gabaa-bz受体-cl-超分子结构。

bdzs与其受体结合后,该受体呗激活,增加gabaa受体的亲和力,促进gaba与gabaa受体结合,使cl-通道开放,增加cl-跨膜内流,使膜超级化,降低神经元的兴奋性,表现为中枢抑制作用。

作用:抗焦虑、镇静催眠、抗惊厥、中枢性骨骼肌松弛。

应用:焦虑症、失眠症、抗癫痫和惊厥、其他:镇静及诱导麻醉,与局麻药合用于手术前处理,运动失调.不良反应:①中枢作用:镇静、肌肉松弛和健忘等;②外周作用:偶尔出现全血细胞减少、淋巴细胞增多、荨麻疹、丘疹、血管神经性水肿、光敏反应及舌头肿大;③依赖性和耐受性。

1.2 地西作用:长效苯二氮卓类抗焦虑药,具有抗焦虑、镇静、催眠、抗惊厥、抗癫痫及中枢性肌肉松弛作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心理疏导联合药物治疗中青年精神分裂的临床治疗效果
发表时间:2015-11-10T14:24:00.907Z 来源:《健康世界》2015年8期供稿作者:汝灿明
[导读] 鹤岗市精神病防治院心理疏导联合药物治疗应用在中青年精神分裂患者的治疗中,能够有效的提高患者的自知力,改善患者的社会功能等各项水平,具有良好的疗效。

汝灿明
鹤岗市精神病防治院 150800
摘要:目的:对心理疏导联合药物应用于中青年精神分裂疾病治疗中的临床治疗效果进行分析和研究。

方法:选择在本院进行治疗的精神分裂症患者86例,将其按随机数字表法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3例。

其中对照组患者给予单纯药物治疗,观察组在药物治疗的基础上增加心理疏导治疗。

应用简明精神症状评定量表、功能评定量表、社会功能评定量表对两组患者治疗后的临床效果进行比较和分析。

结果:治疗结束后,两组自知力因子评分和BPRS总分均有降低,且观察组降低程度明显大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的GAS评分和SSPI评分均有提高,观察组提高程度明显大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7.67%,对照组为72.09%,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心理疏导联合药物治疗应用在中青年精神分裂患者的治疗中,能够有效的提高患者的自知力,改善患者的社会功能等各项水平,具有良好的疗效。

关键词:精神分裂;中青年;心理疏导;药物治疗;效果评价
为了探讨中青年精神分裂的治疗方法,本文选择2010年4月-2012年4月在本院进行治疗的精神分裂症患者86例,将其按随机数字表法平均分为两组,分别对其进行单纯药物治疗和药物联合心理疏导治疗,应用简明精神症状评定量表、功能评定量表、社会功能评定量表对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进行评价,以期为中青年精神分裂患者的治疗提供参考和依据,具体临床研究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择2010年4月-2012年4月在本院进行治疗的精神分裂症患者86例,其中男39例,女47例,年龄18~68岁,平均(37.32±
2.46)岁,病程1~6年,平均(2.58±1.35)年。

所有患者经诊断均符合中国精神障碍分类方案与诊断标准第3版精神分裂症的诊断标准。

将其按随机数字表法平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3例,观察组年龄20~28岁,病程1~6年;对照组年龄18~66岁,病程1~5年。

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病程等方面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见表1。

1.2 方法
1.2.1 对照组给予单纯药物治疗方法,给予患者利培酮片,根据患者个体的身体状况起始量控制在0.25~0.5 mg/次,随着治疗的进行逐渐增加药量至1.0~2.0 mg/次,2次/d。

1.2.2 观察组观察组在药物治疗的基础上增加心理疏导治疗,疗程为12个月。

心理疏导治疗由专业的心理指导医护人员进行,具体做法如下。

1.2.2.1 取得患者及其家属的信任患有精神分裂症的患者一般在心理发展以及态度方面比较难以控制,这在很大程度上对患者的预后产生了不良影响。

医护人员在对患者进行心理疏导的过程中,应以热情、耐心的态度帮助患者进行治疗和护理工作,在沟通中要始终保持温和、亲切的态度,取得患者及其家属的信任,引导患者及其家属及时的调整自己的心态,使患者能够积极的配合治疗,家属也能做好患者的监护工作[1]。

1.2.2.2 引导患者正确的认识疾病通过宣传页、书籍以及视频资料等向患者及其家属进行精神分裂症相关知识的讲解,让他们对这种疾病的发生、发展、治疗以及预后等全程有一个系统、全面的了解,促进他们对于精神分裂症有一个正确的认识。

在这个过程中要强调疾病在发病前的一般症状、症状活跃期、恢复期以及康复期等对疾病的治疗有重要影响的时期,这对于医生能够及时的发现疾病早期症状并对其进行处理,避免患者进入症状活跃期有着积极作用[2]。

1.2.2.3 调动患者及其家属的积极性在治疗过程中,让患者及其家属能够全程参与,一方面有利于医生对患者的身体状况有一个及时的了解,另一方面有利于启发和诱导患者及其家属对患者的精神状况有一个正确的认识,使他们在治疗的过程中能够积极的配合[3]。

1.2.2.4 增强患者战胜病魔的信心由于精神分裂症患者在发病期往往具有不正常的行为以及言论,这些对于患者的亲属以及周围的人都会产生一定的不良影响;再加上社会舆论中对于精神分裂症的恐惧、误解以及偏见,这导致精神分裂症患者容易产生极端心理,给患者的康复治疗带来了非常不利的影响[2]。

精神分裂症患者承受着来自自身心理以及整个社会带来的巨大压力,需要通过倾诉等方式获得疏解,医护人员在与患者进行交流的过程中,要注意对患者心声的倾听,充分了解患者想要表达的愿望以及其心理状态;并对患者进行正确的引导,使患者对自己的优点和缺点以及疾病都有一个正确的认识,从内心中真正地接纳自己,对疾病和人生有客观正确的认识[4]。

医护人员还可以选择一些患此种疾病已经康复的患者资料和事例,帮助患者树立战胜病魔的自信心。

1.3统计学处理采用SPSS 15.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计量资料以(x±s)表示,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比较采用字2检验,以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自知力因子以及BPRS评分比较两组治疗前的自知力因子及BPRS总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自知力因子和BPRS总分均有所降低,且观察组降低程度明显大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 两组GAS评分及SSPI评分比较治疗前,两组GAS评分、SSPI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的GAS评分、SSPI评分均有所提高,观察组提高程度明显大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2.3 两组治疗效果比较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7.67%,对照组为72.09%,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3 讨论
精神分裂症是一种慢性、难治性疾病,在中青年人群中发生的概率比较大,主要临床症状表现为患者在智力、思维意志行为以及感知等方面存在障碍;患者的心理状态表现为抑郁、焦虑、悲观、消极等,精神活动与内心体验不协调[8-11]。

精神分裂症的治疗具有病情严
重、易复发的特点,其治疗理念是鼓励精神分裂症患者回归到社会中来,因此,单纯的药物治疗不能达到较好的效果,对患者在药物治疗过程中辅以心理疏导是非常必要的[12]。

现在有很多精神病医院对患者采用全封闭式治疗,将患者与外界完全隔离开来,这不仅使患者失去了与外界社会进行沟通和交流的机会,同时还极大地降低了患者家庭功能,这是不可能使治疗获得成功的[13-16]。

在本研究中,观察组患者在药物联合心理疏导治疗疗程结束后的BPRS评分、GAS评分以及SSPI评分与治疗前及对照组治疗后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治疗效果总评价中,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7.67%,对照组为72.09%,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由此可见,心理疏导联合药物治疗应用在中青年精神分裂患者的治疗中,能够有效地提高患者的自知力,改善患者的社会功能等各项水平,具有良好的疗效。

参考文献:
[1]李淑华,欧阳慕榕.系统性康复护理对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康复效果[J].中国医疗前沿,2010,4(4):481-482.
[2]邱兵珍,许爱芳,傅廷东.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康复护理43例效果观察[J].福建医药杂志,2010,31(3):564-565.
[3]杨玲,李茹,郭平.综合护理干预对精神分裂症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10,12(1):1054-1055.。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