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拉松训练特点及发展趋向

合集下载

对马拉松项目制胜因素及训练过程控制的分析

对马拉松项目制胜因素及训练过程控制的分析

对马拉松项目制胜因素及训练过程控制的分析作者:郑凯来源:《经营管理者·中旬刊》2017年第09期摘要:马拉松是一项以有氧耐力为主的长距离耐力性项目,马拉松项目对运动员体力消耗极大,训练有其独特性,必须充分认识其制胜规律和制胜因素,掌握其供能特点和合理有效的训练方法手段,进行多年有计划、有系统、科学的训练,不能急于求成,方能取得好成绩。

本文重点分析了训练实践中对马拉松项目制胜因素及训练方法手段和训练过程控制的基本认识,以供商榷。

关键词:马拉松训练特点方法手段制胜规律训练控制马拉松是以最短时间完成规定比赛距离的周期性耐力项目。

马拉松比赛起源于一个希腊故事。

首次马拉松赛是1896年3月10日在希腊的马拉松和雅典之间举行的马拉松锦标赛。

马拉松比赛是最为考验人的毅力的体育项目,它代表着毅力、喜悦、希望及和平。

首次奥运会马拉松比赛,赛程为40公里。

第4届伦敦奥运会,马拉松比赛的距离确定为42.195公里,而且一直沿用到今天。

马拉松这个运动项目至今已经有100多年的历史。

马拉松项目属于典型的体能类耐力型项目。

当今的马拉松运动训练出现了两个引人注目的发展趋势;即训练负荷正从大运动量向大强度方向转化,负荷量逐渐下降,强度逐渐增大;其次,大运动量和大强度相结合,两者同时变化,同时达到最大值。

一、对马拉松项目制胜规律和制胜因素的分析从运动时间及运动强度来看,在马拉松运动中有氧代谢系统的能量供应占主导地位,但由于人体的三种供能系统并不是相对独立的,而是紧密联系、互相影响的,所以绝不能把它与其它供能系统分割开来。

在马拉松运动中能量供应的代谢物主要来源于糖,虽然糖酵解总是与有氧、无氧状态联系在一起,但SPRIET等(2000年)的研究证明,在肌组织内,即使有氧的充足供应,一样会有糖酵解的发生,进而产生乳酸。

所以在马拉松运动中糖的有氧分解供能和糖酵解供能两种形式是同时进行的,但有氧供能的比例占95%以上,在马拉松比赛中,平均速度约在98~102%无氧阈速度范围内。

中长跑训练特点及发展趋势

中长跑训练特点及发展趋势

中长跑训练特点及发展趋势中长跑是田径运动项目之一,是长距离持续奔跑的项目。

中长跑不仅是一项具有挑战性的体育项目,更是一项需要经过长期训练才能够取得好成绩的运动项目。

在过去的几十年里,中长跑训练经历了很多变化,随着科技的发展和训练方法的改进,中长跑运动员的训练水平不断提高,也给中长跑项目的发展带来了新的趋势。

中长跑训练特点1. 有氧能力是关键中长跑是一项需要长时间奔跑的项目,因此中长跑训练的特点之一就是注重有氧能力的培养。

有氧能力是机体在长时间高强度运动下,利用氧气进行能量供给的能力。

在中长跑训练中,运动员需要通过长时间的持续奔跑来提高自己的有氧能力,只有有了良好的有氧能力,才能够在比赛中保持稳定的速度和耐力。

2. 持久力和耐力是关键中长跑训练还需要注重持久力和耐力的培养。

持久力是指机体在长时间运动下所能够维持的能力,而耐力则是指机体在疲劳状态下所能够继续运动的能力。

这两个能力在中长跑训练中非常重要,只有具备了持久力和耐力,运动员才能够在比赛中不断奔跑并保持相对稳定的速度。

3. 高强度训练和适度休息中长跑训练中也需要进行高强度训练,这些训练可以有效地提高运动员的肌肉力量和耐力。

但是高强度训练也需要适度的休息来进行恢复,否则就容易导致过度训练和损伤。

1. 科技的应用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中长跑训练也逐渐开始应用科技手段。

包括传感器、运动数据分析仪器等,来帮助运动员更准确地掌握自己的训练状态和身体数据。

科技的应用可以帮助教练更好地了解运动员的训练情况,并对训练计划进行调整和优化。

2. 营养和饮食的重视随着营养学的发展,人们对饮食的重视也越来越高。

在中长跑训练中,合理的饮食和营养补充对于提高运动员的训练效果至关重要。

越来越多的运动员和教练开始注意到饮食的重要性,进行科学合理的饮食调整,以更好地为训练提供能量和营养。

3. 个性化训练随着运动医学和运动生理学的研究不断深入,人们开始意识到每个人的身体状况和训练反应都是不同的。

我国马拉松运动发展现状与趋势分析

我国马拉松运动发展现状与趋势分析

我国马拉松运动发展现状与趋势分析马拉松运动作为一种长跑项目,近年来在我国取得了迅猛发展。

从最初的少数人参与到如今的全民参与,马拉松运动已经成为了中国人民热爱的一项新兴体育运动。

本文将从我国马拉松运动的现状和未来趋势两个方面进行分析。

首先,我国马拉松运动目前的发展现状如下。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健康锻炼和休闲娱乐的需求不断增加。

马拉松作为一种具有挑战性和健康益处的运动项目,正得到越来越多人的关注和喜爱。

据统计数据显示,近十年来,我国马拉松赛事的参与人数呈现出爆发式增长的态势。

每年举办的马拉松赛事数量不断增多,且在全国范围内持续扩大影响力。

其次,我国马拉松运动发展的现状还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马拉松运动在我国得到了政府的大力支持和重视。

政府通过举办国际马拉松赛事、提供经费支持、加强基础设施建设等措施,积极推动马拉松运动的发展。

其次,随着国内马拉松赛事组织的不断完善,作为参与者的跑者们也享受到了更好的参赛体验。

比如,参赛物资配备更加充分,路线选择更加科学合理,组织方服务质量得到了提升。

此外,越来越多的企业和品牌也开始关注和参与马拉松运动,通过赛事赞助等方式提升自身影响力。

马拉松运动未来的发展趋势可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分析。

首先,随着人们健康意识的提高,马拉松运动将进一步普及和壮大。

越来越多的人将参与到马拉松运动中,不仅仅是为了保持身体健康,也是为了追求个人挑战和突破自我的精神追求。

其次,马拉松赛事将持续增加,包括规模更大、地域更广、参赛人数更多等方面,以满足人民群众对马拉松赛事的需求。

此外,马拉松运动将与旅游业更紧密地结合,通过举办马拉松赛事来推动地方旅游发展,吸引更多的游客和投资。

再者,我国的马拉松赛事将更加注重专业化和国际化。

随着竞争的加剧,赛事组织方将在场地选择、组织规模、赛事管理等方面不断提高水平,以吸引更多的优秀跑者和国际品牌参与。

同时,国内选手也将不断提高自身水平,与国际顶尖选手进行更密切的竞争和交流。

马拉松的训练方法

马拉松的训练方法

马拉松的训练方法
马拉松训练方法是一个系统化的训练计划,旨在帮助跑者准备并完成21.195公里的长距离比赛。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马拉松训练方法:
1. 基础耐力跑:这是马拉松训练的基本组成部分,用于增强跑者的耐力。

在基础耐力跑中,跑者以舒适的速度持续跑步,增加每周的总跑量,并逐渐延长每次跑步的时间或距离。

2. 渐进式长跑:这是一种逐步增加跑步距离的训练方法。

跑者每周安排一次较长的跑步,以逐步增加其耐力和适应长距离跑步的能力。

3. 速度训练:马拉松训练还包括一些速度训练,旨在提高跑者的速度和力量。

这可以包括间歇性训练、阻力训练、爬坡训练等,以及一些较短但更高强度的跑步训练。

4. 长距离赛前模拟:这是一种在训练期间定期模拟马拉松赛事的训练方法。

跑者会选择一个较短的赛事,如半程马拉松,以模拟赛前的条件和挑战,以便更好地准备马拉松比赛。

5. 适应性训练:在训练期间,跑者还需要进行适应性训练,包括心理和身体上的适应。

这可以包括与赛道条件相似的地形训练,如上坡和下坡的训练,以及一些心理训练来帮助跑者克服疲劳和挑战。

重要提示:
马拉松训练需要根据个人的身体条件和目标进行调整。

在开始任何训练计划之前,建议咨询专业教练或医生的建议。

此外,适当的休息和恢复也是马拉松训练的重要部分,不要过度训练以免引发伤病。

马拉松市场分析

马拉松市场分析

马拉松市场分析1. 概述马拉松作为一项受欢迎的体育活动,在全球范围内受到了广泛的关注和参与。

本文将对马拉松市场进行深入分析,探讨其发展现状、趋势以及影响因素等方面。

2. 市场规模根据最新数据显示,全球马拉松市场规模已超过100亿美元,并呈现出稳步增长的趋势。

各国家和地区的马拉松赛事数量逐年增加,参与人数也在不断扩大,为整个市场注入了活力。

3. 市场分析3.1 马拉松参与者群体马拉松赛事吸引了各个年龄段的参与者,从青少年到老年人都可以参与。

尤其是在年轻人中,马拉松赛事逐渐成为一种时尚运动,受到了越来越多年轻人的青睐。

3.2 市场需求分析随着人们健康意识的提升,参与体育活动的需求不断增加。

马拉松作为一种全民参与、健康有益的运动方式,受到了大众的喜爱。

此外,马拉松赛事也为一些品牌商提供了宣传推广的机会。

3.3 竞争格局在马拉松市场中,各大赛事承办方竞争激烈,赛事运营的专业化水平不断提升。

各个赛事围绕着参与者体验、赛事保障、奖品设置等方面展开竞争,力求吸引更多的参与者。

4. 市场发展趋势4.1 科技驱动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马拉松赛事也开始引入更多科技元素,如智能穿戴设备、虚拟赛事等,提升了参与者的体验感和互动性。

4.2 健康生活方式的流行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健康成为了人们追求的重要目标。

马拉松赛事作为一种健康的锻炼方式,受到了越来越多人的追捧。

4.3 地方经济带动许多地方通过举办马拉松赛事来推动地方旅游业的发展,吸引游客前来参与赛事,带动当地经济的发展。

5. 影响因素5.1 政策法规政府对于体育事业的扶持和规范程度将直接影响马拉松市场的发展。

各地政府出台的相关政策和法规将为马拉松市场的健康发展提供有力支持。

5.2 健康潮流健康成为当今社会的潮流,这也推动了马拉松运动的发展。

人们越来越注重健康锻炼和体育活动,马拉松作为一种受欢迎的运动方式得到了广泛接受。

5.3 社会环境社会环境对于马拉松市场的发展也有着重要影响。

全马马拉松训练计划

全马马拉松训练计划

全马马拉松训练计划第一、工作目标1.提升跑步技能:通过系统的训练,提高全马马拉松的跑步技巧和效率,减少受伤风险,提升比赛表现。

–训练计划制定:依据个人体能和经验,设计个性化的训练计划,确保每周有适当的休息和恢复日。

–技术训练:加强节奏跑、间歇跑和长跑训练,提升心肺耐力和肌肉力量。

–速度提升:逐步增加跑步速度,以达到全马赛事的目标成绩。

2.增强体能和耐力:通过结合有氧和无氧训练,增强全身肌肉群,提高跑步时的耐力和持久力。

–有氧训练:通过长距离慢跑和快慢交替跑,提升心肺功能和身体对跑步的适应性。

–无氧训练:进行间歇性高强度训练,增强肌肉力量和爆发力,帮助提升速度和耐力。

–核心训练:加强核心肌群的锻炼,提高身体稳定性和跑步姿势的效率。

3.心理准备和策略制定:培养坚定的比赛决心和心理素质,制定合理的赛事策略,以最佳状态迎接比赛。

–心理训练:进行积极的自我暗示和心理暗示,模拟比赛场景,增强比赛当天的心理素质。

–策略制定:根据个人跑步特点和赛事路线,制定合理的配速计划和补给策略。

–应对挑战:预想可能遇到的问题和挑战,并提前设计应对方案,如天气变化、身体疲劳等。

第二、工作任务1.训练日志记录和监控:详细记录每次训练的距离、时间、心率等信息,监控训练效果和身体状况,及时调整训练计划。

–数据收集:使用跑步应用或手表记录每次训练的数据,包括跑步距离、时间、平均速度等。

–心率监控:根据心率数据,评估训练强度和恢复情况,避免过度训练。

–周期性评估:每隔一段时间,对训练效果进行评估,根据评估结果调整训练计划。

2.合理饮食和营养补给:制定科学的饮食计划,保证足够的能量摄入和恢复,同时保持身体轻盈和健康。

–能量摄入:根据训练强度和距离,合理安排碳水化合物、蛋白质和脂肪的比例。

–恢复饮食:训练后及时补充蛋白质和碳水化合物,促进肌肉恢复和能量补充。

–水分补给:保持良好的水分状态,训练中和训练后适当补充水分,避免脱水。

3.休息和恢复:确保充足的睡眠和适当的休息日,促进身体的恢复和修复,避免过度训练。

马拉松锻炼的十大好处

马拉松锻炼的十大好处

马拉松锻炼的十大好处在现代快节奏的生活中,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健康和锻炼。

而马拉松作为一项长距离的有氧运动,已经成为极具吸引力的锻炼方式。

参加马拉松锻炼不仅可以提高身体素质,还可以带来许多其他好处。

下面是马拉松锻炼的十大好处。

1.促进心肺功能马拉松是一项需要长时间坚持的长距离运动,它能够有效地提高心肺功能。

在长时间的跑步过程中,人体需要大量的氧气供应,这样就会刺激心肺系统更加高效地工作。

通过持续的马拉松锻炼,你的心肺功能将得到显著提升,使你更加耐力十足。

2.塑造身材马拉松是一项全身运动,它可以有效地帮助你燃烧脂肪、减少体重。

长时间的有氧运动能够加速新陈代谢,消耗多余的脂肪。

参加马拉松锻炼可以塑造你的身材,使你拥有更健美的体态。

3.提高免疫力马拉松锻炼可以增强免疫系统功能。

一项研究发现,适量的长跑能够刺激机体产生更多的白细胞,这是一种对抗病毒和细菌的重要免疫细胞。

参加马拉松锻炼可以提高免疫力,减少疾病的发生。

4.改善心理健康马拉松锻炼不仅对身体有益,还对心理健康有积极影响。

长时间的有氧运动可以促进大脑分泌多巴胺、内啡肽等神经递质,改善心情,缓解压力和焦虑。

参加马拉松锻炼可以让你心情愉悦,提高快乐感。

5.培养毅力和坚韧精神马拉松锻炼需要长时间的坚持和毅力。

训练过程中会遇到各种困难和挑战,但只有坚持下去,才能完成比赛。

参加马拉松锻炼可以培养你的毅力和坚韧精神,使你在面对困难时更加坚强。

6.增加社交机会马拉松比赛是一个集体运动,你将有机会结识到许多志同道合的跑友,共同追求健康和挑战自我的目标。

参加马拉松锻炼可以增加你的社交机会,拓展人际关系。

7.增强骨密度长时间的跑步锻炼可以增强骨密度,减少骨质疏松的风险。

马拉松锻炼是一种高冲击性的运动,能够刺激骨骼生长和修复,使骨骼变得更加坚固。

8.提高睡眠质量运动对睡眠质量有积极影响,而马拉松锻炼尤其有效。

规律的长跑训练可以提高身体的疲劳感,促进深度睡眠,改善睡眠质量。

我国马拉松运动现状与对策研究

我国马拉松运动现状与对策研究

我国马拉松运动现状与对策研究马拉松运动在我国已经逐渐成为一项受到广泛关注和参与的运动项目,每年在全国各地都会举办数百场规模不同的马拉松比赛。

这些比赛不仅吸引了业余选手前来参赛,也吸引着越来越多的专业选手前来竞技。

然而,我国马拉松运动在发展过程中也面临着一些问题和挑战。

本文将就我国马拉松运动的现状和对策进行分析和研究。

一、现状分析当前,我国马拉松运动处于快速发展阶段,在过去几年中,不断有新的马拉松赛事相继在全国各地举办。

2017年,全国马拉松赛事数量达到了700多场,参赛人数超过1000万人次。

并且,随着人们健康生活观念的提高,越来越多的人开始积极参与马拉松运动。

然而,我国马拉松运动也存在一些问题。

首先,我国马拉松运动市场上的商业化运作还不够成熟,比赛组织者的经验和能力也存在差异,有的组织者过度商业化,过分追求经济利益,造成了一些比赛的低档次、低水准。

其次,由于我国马拉松运动参与人数的不断增加,有些比赛场地和设施不能满足大规模的参赛需求,导致比赛组织和赛道管理混乱,安全管理不到位。

此外,我国马拉松运动人才培养和选拔机制尚未完善,尤其是在青少年马拉松人才的培养和选拔方面,存在明显的不足。

二、对策建议(一)、加强组织者的资质管理和赛事审核为确保马拉松比赛的高品质和高水准,在组织者资质方面,需要加强资质管理,完善招标程序,加强对申报赛事的筛选和审核工作。

对申报的组织者进行资质评定,对评定不达标的,予以淘汰。

同时,政府部门应加大对赛事的监管和评估,评选优质赛事,公开透明,及时问责,从制度层面上规范市场秩序。

(二)、加强比赛安全管理加强比赛安全管理,是保障马拉松运动健康发展的关键。

为加强比赛安全管理,需要增加安全设施和应急物资等的投入,提高队伍的安全防范意识能力。

(三)、加强人才培养和选拔机制在人才培养和选拔机制方面,制定出合理的培养和选拔细则和标准,鼓励各地建立马拉松训练基地和儿童马拉松俱乐部,推动青少年马拉松参与和公益活动的发展。

国际马拉松大赛发展的现状和前景

国际马拉松大赛发展的现状和前景

国际马拉松大赛发展的现状和前景20世纪70年代,美国率先出现跑步热潮,紧接着80年代欧洲也出现跑步热,90年代到达日本,这项运动在世界的发展轨迹已经证明了到21世纪在我国发展的必然趋势。

相较于一些发达国家,我国的城市马拉松赛虽然起步较晚,但近几年,城市路跑俨然已成为我国最流行的一项大众健身运动,城市马拉松赛事也呈现爆炸式增长。

标签:国际马拉松;现状;前景马拉松水平在很多时候可以代表着一个国家的全民健身综合实力,对于一个发展中国家而言,马拉松无论是从普及度,还是从民众的参与度,都比其他运动有着天然的优势。

一双鞋,一条马路,就满足广大人民群众的健身社交需求,为举办城市提供闪亮的宣传名片,还使得举办城市获得较高的经济效益,国际马拉松大赛在中国的发展之路正在迅速而平稳的进行。

一、国际马拉松大赛在中国的发展现状自2010年起,马拉松运动逐渐在中国起步。

同年,中国大陆一共举办了13场马拉松赛事,遍布12个城市;到了2015年,在中国田径协会注册存档的马拉松相关赛事,已经达到了134场,对比2014年的83场,增幅达到了160%。

这其中,全程马拉松达到了53场,半程馬拉松有43场,10km马拉松共计13场,百公里马拉松也有4场,其他间隔赛事21场。

以至于到了2018年,中国举办马拉松规模赛事省份已经超过了1000场。

(一)赛道彰显城市特色在符合国际田联规则前提下,中国各马拉松举办地都在积极探索各地特色。

除了依托天然的地理和气候条件外,赛道设置最能彰显城市特色。

北京马拉松在线路设计上最大兼顾人文景观和赛道条件。

起点选择在首都最具代表性的建筑――天安门出发,沿线会经过北京的经济(金融街)、文化(学府路)、科技(中关村)核心区域。

最后穿过奥林匹克森林公园和奥林匹克景观大道,可以在那里看到著名的奥运建筑鸟巢和水立方,最后达到终点――国家奥林匹克公园中心区庆典广场,赛道周边风景结合了古都神韵和现代都市风貌,令选手获得独特两座古都的马拉松赛事。

马拉松破四的一年训练计划

马拉松破四的一年训练计划

马拉松破四的一年训练计划马拉松是一项对身体素质和毅力要求极高的长跑项目,完成马拉松比赛并在规定时间内破四小时是许多跑者的目标。

然而,要达到这个目标并不容易,需要有科学合理的训练计划和坚持不懈的努力。

一年的训练计划可以分为几个阶段,包括基础训练、提高训练和冲刺训练。

首先,基础训练阶段是为了增强跑者的耐力和肌肉力量。

在这个阶段,跑者需要进行长距离的慢跑训练,每周至少进行3到4次,每次跑10到15公里。

此外,还可以进行一些有氧运动,如游泳、骑自行车等,来增强全身的耐力和协调性。

接下来是提高训练阶段,跑者需要增加训练强度和速度。

在这个阶段,可以引入一些间歇训练,如快速跑和慢跑交替进行,以提高心肺功能和肌肉爆发力。

此外,还可以进行一些力量训练,如举重、腿部训练等,以增强肌肉力量和稳定性。

每周训练3到4次,每次跑15到20公里。

最后是冲刺训练阶段,距离马拉松比赛还有几个月的时间,跑者需要进一步提高速度和耐力。

在这个阶段,可以增加训练的强度和距离,进行更多的速度训练,如短距离冲刺、爬坡训练等。

此外,还可以进行一些长距离的训练,以增加耐力和心肺功能。

每周训练4到5次,每次跑20到25公里。

除了正式的训练,跑者还需要注意饮食和休息。

合理的饮食可以提供足够的能量和营养,帮助身体恢复和提高训练效果。

建议多摄入碳水化合物、蛋白质和健康脂肪,避免过多的糖分和油脂。

此外,要保证充足的睡眠和休息时间,以帮助身体恢复和减少运动损伤。

在训练过程中,跑者还可以参加一些比赛来测试自己的水平和进步。

参加比赛可以增加跑者的动力和信心,同时也可以了解自己的不足之处,并进行调整和改进。

要想在一年内破四小时完成马拉松比赛,跑者需要有科学合理的训练计划、坚持不懈的努力和正确的饮食休息。

通过逐步提高训练强度和速度,跑者可以逐渐提高自己的耐力和速度,最终达到破四小时的目标。

但是,需要注意的是每个人的身体状况和训练水平不同,训练计划需要根据个人情况进行调整和改进。

中国马拉松火爆原因及问题和可持续发展路径的研究

中国马拉松火爆原因及问题和可持续发展路径的研究

中国马拉松火爆原因及问题和可持续发展路径的研究1. 引言1.1 中国马拉松运动的兴起中国马拉松运动的兴起也得益于体育产业的快速发展。

随着马拉松比赛的增多和规模的扩大,赛事组织者、赞助商、媒体等相关产业得到了快速发展,形成了一个完整的产业链。

这些产业的兴起不仅带动了马拉松运动的热潮,也促进了社会经济的发展。

中国马拉松运动的兴起还受到国际体育赛事的影响。

中国马拉松选手在国际赛事中取得了出色的成绩,为中国马拉松运动的发展提供了动力和榜样。

国际知名的马拉松赛事也吸引了越来越多的中国跑步爱好者参与,推动了中国马拉松运动的发展和普及。

1.2 研究背景中国马拉松运动自20世纪末开始兴起,经过多年的发展,现已成为中国体育运动中备受关注的项目之一。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健康意识的增强,越来越多的人选择参与马拉松比赛,这不仅促进了体育文化的传播,也为中国体育事业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中国马拉松赛事数量不断增加,吸引了大量跑步爱好者和专业运动员的参与。

政府和企业也纷纷加大对马拉松赛事的支持和投资,使得赛事规模不断扩大,影响力逐渐提升。

随着马拉松的火爆,也暴露出一些问题和挑战,如比赛安全隐患、赛事质量参差不齐等,亟待解决和改进。

通过对中国马拉松火爆原因及问题和可持续发展路径的研究,可以更好地认识马拉松运动在中国的现状和发展趋势,为推动中国马拉松事业的健康发展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

2. 正文2.1 中国马拉松火爆的原因分析3. 媒体宣传和社交平台推广:中国媒体对马拉松赛事的报道和宣传不断增加,吸引了更多人的关注和参与。

社交平台的兴起和普及也为马拉松的推广提供了便利和渠道,让更多人了解和参与到这项活动中来。

4. 活动体验和社交互动:参加马拉松赛事不仅可以享受跑步带来的挑战和快感,还可以结识新朋友、扩展社交圈子。

马拉松赛事提供了一个健康、快乐、积极的活动体验,吸引了大量人群的参与和关注。

中国马拉松火爆的原因主要源于政府支持、健康意识的提高、媒体宣传、社交平台推广、活动体验和社交互动等多方面因素的综合作用。

马拉松比赛打造强大的意志力

马拉松比赛打造强大的意志力

马拉松比赛打造强大的意志力马拉松比赛,作为一项具有挑战性和持久性的运动项目,不仅需要良好的体力和耐力,更需要牢固的意志力。

参加马拉松比赛的运动员必须培养并不断强化自己的意志力,以克服比赛中的困难和挑战。

本文将探讨马拉松比赛如何帮助人们打造强大的意志力。

一、锻炼持久力参加马拉松比赛需要长时间的持续跑步,这要求运动员具备坚持不懈的毅力和决心。

无论是在训练过程中还是比赛中,每一次踏出的步伐都是对自己意志力的一次挑战。

持续跑步锻炼了运动员的身体素质,同时也磨砺了他们的意志力。

在面对疲劳、痛苦和困难时,马拉松运动员需要调动内心的力量去坚持下去,这种意志力的培养在训练和比赛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二、克服困难和挑战马拉松比赛中的困难和挑战不仅来自体力的消耗,更来自外界环境的变化和内心的焦虑。

长时间的跑步会让运动员感到肌肉酸痛、喘不过气,此时需要运动员调动自己内心的强大意志力去克服疲劳和痛苦。

同时,比赛路线的不确定性和无法预测的天气也给运动员带来额外的困难。

只有坚定的意志力,才能让运动员在困难和挑战面前保持冷静和坚持,最终取得成功。

三、战胜心理障碍马拉松比赛不仅是一场对身体的挑战,也是一场对心理的考验。

长时间的单调跑步容易让运动员感到无聊和厌倦,容易产生消极情绪。

此外,比赛中的竞争和压力也可能让运动员产生焦虑和紧张。

运动员需要学会控制自己的心态,用积极的态度和坚定的信念去战胜这些心理障碍。

马拉松比赛锻炼了运动员的意志力,让他们能够更好地控制自己的情绪和思维,克服困难,取得更好的成绩。

四、挑战自我参加马拉松比赛是一次挑战自我的过程。

在比赛中,运动员需要超越自我、突破自我,不断提高自己的状态和水平。

这种挑战让运动员能够更加了解自己的潜力和极限,通过持续的努力和意志力的锤炼,他们能够不断超越自我,取得突破性的进步。

马拉松比赛使得参赛者在超越自我过程中培养了强大的意志力,这种意志力也会在他们的生活中发挥积极的作用,使他们更加努力和坚定地追求自己的目标。

释放压力!马拉松让你舒缓身心的良方

释放压力!马拉松让你舒缓身心的良方

1.介绍马拉松运动的背景和流行趋势马拉松作为一项长跑运动,起源于古希腊时期的传奇故事。

如今,马拉松已经成为一种全民健身活动,并且在全球范围内非常流行。

参加马拉松运动不仅可以提高体能水平,还可以减压放松身心。

2.马拉松运动对身体的益处马拉松是一项高强度的有氧运动,对身体有许多益处。

首先,马拉松可以增强心肺功能,提高耐力和肌肉力量。

其次,长时间的跑步可以促进新陈代谢,并有助于减脂和塑造身材。

此外,马拉松还可以增强免疫系统功能,降低患病风险。

3.马拉松运动对心理的益处马拉松运动不仅对身体有益,还对心理健康产生积极影响。

首先,长时间的跑步可以帮助释放压力,缓解焦虑和抑郁情绪。

其次,马拉松运动可以提升自信心和积极心态,增强意志力和毅力。

最重要的是,马拉松可以让人体验到一种成就感和满足感,有助于提升幸福感和生活质量。

4.如何开始马拉松训练对于初学者来说,开始马拉松训练可能会感到困难,但只要掌握正确的方法和步骤,就能逐渐适应并享受这项运动。

首先,建议寻求专业教练的指导,制定个人化的训练计划。

其次,要合理安排训练时间和强度,逐渐增加跑步里程和速度。

此外,注意保持适当的休息和饮食,避免过度疲劳和损伤。

5.马拉松比赛的挑战和乐趣参加马拉松比赛是许多跑者的目标和梦想。

虽然比赛过程中会面临一些挑战,如疲劳、肌肉酸痛和心理压力,但成功完成比赛后的成就感是无与伦比的。

马拉松比赛还可以享受跑步的乐趣,欣赏沿途的美景和与其他跑者的交流。

6.马拉松运动的安全注意事项在参加马拉松运动之前,需要注意一些安全事项,以避免受伤和损害健康。

首先,要选择合适的跑鞋和运动装备,确保脚部和身体的舒适性和保护性。

其次,要进行适当的热身和拉伸运动,预防肌肉拉伤和扭伤。

此外,要注意补充水分和能量,避免脱水和低血糖。

7.马拉松运动的发展前景随着健康意识的提高和人们对健身活动的需求增加,马拉松运动在全球范围内呈现出快速发展的趋势。

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参加马拉松比赛,这也促进了相关产业的发展,如跑步装备、赛事组织和健康咨询等。

马拉松赛事简介介绍

马拉松赛事简介介绍
马拉松赛事简介介绍
汇报人: 2023-11-22
目录
• 马拉松赛事概述 • 马拉松赛事的组织和筹备 • 马拉松赛事的比赛流程和规则 • 马拉松赛事的参与和观赛体验 • 马拉松赛事的安全保障和应急处理 • 马拉松赛事的发展趋势和展望
01
马拉松赛事概述
马拉松赛事的定义和历史
定义
马拉松赛事是一种长跑比赛,其距离为42.195公里,通常分为男子组和女子组进 行比赛。
规模
马拉松赛事的规模因比赛种类和举办城市而异。一般来说, 大型马拉松赛事的参赛人数可以达到数万人,观众人数更是 高达数十万。这些比赛通常会有来自世界各地的顶尖选手参 加,竞争激烈,具有很高的观赏性。
马拉松赛事的影响和意义
健康促进
精神力量
社交平台
经济效益
马拉松赛事是一项全身性的运 动,能够有效提高参赛者的心 肺功能、耐力和肌肉力量,对 身体健康有很大的促进作用。
02
马拉松赛事的组织和筹备
组织架构和职责
01
02
03
04
组委会
负责整个赛事的策划、组织、 执行和监督,确保赛事的顺利
进行。
竞赛部门
负责赛事的竞赛规程制定、比 赛路线设计、裁判员培训等工
作。
宣传部门
负责赛事的宣传推广、媒体报 道、社交媒体运营等工作。
后勤保障部门
负责赛事的场地租赁、设备采 购、志愿者招募等后勤保障工
赛事场地和设施准备
赛道准备
根据比赛路线进行实地勘测,确保路 线安全、宽敞、交通便利,并设立相 应的标志和指示牌。
起点和终点布置
设立起点和终点拱门、计时设备、成 绩公告板等设施,并配备相应的安保 和医疗人员。
补给站设置

中国马拉松的发展历史

中国马拉松的发展历史

中国马拉松的发展历史一、起源与发展初期马拉松最早起源于希腊,是为了纪念古代希腊传奇英雄菲迪皮德斯而设立的比赛项目。

20世纪70年代,马拉松运动开始引入中国,成为中国体育界的新宠。

1978年,中国举办了第一届马拉松比赛,这标志着中国马拉松的发展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二、初期发展阶段在马拉松比赛刚刚引入中国的初期,参赛人数有限,赛事规模较小。

1981年,中国举办了首届全国城市马拉松锦标赛,这是中国马拉松赛事的一个重要里程碑。

此后,中国各地相继举办了城市马拉松赛事,如北京、上海、广州等城市都成为中国马拉松的热门赛事举办地。

三、迅速发展期经过几十年的发展,中国马拉松迅速发展壮大。

2000年代初,中国马拉松开始进入一个高速发展期。

参赛人数大幅增加,赛事规模逐渐扩大。

2000年,中国举办了第一届北京国际马拉松赛,这是中国马拉松赛事的又一个重要里程碑。

此后,北京国际马拉松赛成为中国马拉松的代表性赛事之一。

四、国内外赛事交流随着中国马拉松的发展,国内外赛事交流也逐渐增多。

中国选手开始参加国际马拉松赛事,与世界顶级选手一较高下。

同时,中国也积极邀请外国选手参加国内的马拉松赛事,提高比赛水平和国际影响力。

这些交流活动促进了中国马拉松的国际化发展。

五、大众参与的增加随着中国马拉松的普及和推广,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参与马拉松运动。

马拉松不再是专业运动员的专属,普通人也可以参与其中。

越来越多的城市举办马拉松赛事,吸引了大量的跑者参与。

这使得中国马拉松赛事成为一个大众化的体育活动,为人们提供了展示个人实力和追求健康生活的机会。

六、国内赛事的提升与创新为了提高中国马拉松赛事的质量和水平,国内赛事开始进行提升和创新。

赛事组织者逐渐增加专业化管理和服务水平,提高赛事组织的效率和质量。

同时,赛事也开始创新,引入更多的元素和亮点,增加参赛者的体验和观赛者的乐趣。

例如,一些马拉松赛事采用了主题跑、明星跑等形式,使得比赛更加有趣和多样化。

七、国际马拉松大满贯赛事的举办随着中国马拉松的发展,国际马拉松大满贯赛事也开始在中国举办。

六套马拉松训练方案

六套马拉松训练方案

六套马拉松训练方案马拉松作为一项极具挑战性和较长距离的长跑项目,需要运动员具备持久耐力、良好的体能素质和科学合理的训练方法。

为了帮助各位跑者充分准备和顺利完成马拉松比赛,本文将介绍六套科学有效的马拉松训练方案。

方案一:入门级训练方案对于初学者来说,马拉松是一项挑战。

为了逐步提升体能和耐力,建议采用此入门级训练方案。

1.有氧基础训练:每周三次,每次30-40分钟,以低强度跑步为主,逐渐增加跑步时间和强度。

2.间歇训练:每周一次,选择1-2个较短的跑道,间歇性地进行快速冲刺并适当休息,每次可重复6-8组。

3.长跑训练:每周一次,以低速跑步为主,每次逐渐增加跑步距离,最终达到21公里。

方案二:提升耐力方案针对已具备一定跑步基础的跑者,提升耐力是关键目标。

以下是专门针对耐力提升的训练方案。

1.有氧长跑:每周两次,一次为较慢的长距离有氧训练,一次为较快的中距离有氧训练。

2.间歇训练:每周一次,具体方案由跑者自行制定,重点是保证快速冲刺和适当休息时间的合理安排。

3.爬坡训练:每周一次,选择较陡的上坡路段进行训练,以提升肌肉力量和耐力。

方案三:速度提升方案如果你已经具备一定的跑步基础,但希望进一步提升速度和力量,那么以下训练方案将适合你。

1.间歇训练:每周两次,以较短的跑道为主,采用高强度的间歇性冲刺训练,每次可重复10-12组。

2.节奏跑:每周一次,选择较长的距离进行恒定的配速跑,以提升跑步速度和力量。

3.力量训练:每周两次,重点是下半身的肌肉力量训练,例如蹲起、腿举等。

方案四:心肺功能提升方案针对对马拉松有较高要求的跑者,提升心肺功能是至关重要的。

以下是适用于这类跑者的训练方案。

1.长时间有氧运动:每周三次,每次时间超过60分钟,例如骑自行车、游泳等。

2.间歇训练:每周一次,采用高强度的冲刺训练,每次可重复8-10组。

3.爬楼训练:每周一次,选择较高楼层的楼梯进行连续爬升,以提升心肺功能。

方案五:整体能力提升方案这个方案适用于希望全面提升自身跑步能力的跑者,综合了耐力、速度和力量的训练。

备战奥运会训练阶段划分

备战奥运会训练阶段划分

备战奥运会训练阶段划分对于普通跑者备赛一场马拉松来说多则一年,少则几个月;在这几个月中有需要将训练划分若干个阶段。

一次完整周期训练对于马拉松运动员来说是站上领奖台的致胜法宝,对于业余跑者来说则是实现的唯一方法。

一、马拉松周期训练的核心有效提升有氧耐力在很多跑者眼里,黑人选手速度能力突出,跑得飞快,的确黑人选手在比赛中表现突出,但是如果你认为他们比赛跑得快是因为平时训练也跑得快的话,你就大错特错了。

肯尼亚、埃塞俄比亚等非洲运动员在中长跑项目上的异军突起,不是因为他们更加重视速度训练,恰恰相反,他们高度重视基础有氧训练,也就是说他们更加重视轻松跑训练。

黑人选手的集体成功也说明了基础有氧训练对于马拉松专项能力起着决定性作用,因此在马拉松周期训练中,基础有氧耐力在第一阶段进行,并伴随在整个训练过程中,占完整训练的40%左右。

国家女子马拉松队主教练,著名中长跑训练专家,我国目前头号女子马拉松运动员李某某的教练李教授在接受跑步研习社采访时表示:“根据他从事中长跑训练40年的感悟和经验,我国运动员从小到大,耐力的底子就比较薄,这跟非洲运动员小时候都是每天往返十几公里上学所打下的良好耐力基础相去甚远;所以即使进入专业队常年接受系统训练,但耐力底子薄,厚度不够的问题也成为制约我国马拉松项目的重要原因。

李教授认为亚洲人种、中国人加大跑量,强化基础耐力是实现突破的关键。

李某某在2019年上半年突飞猛进,特别是在年初名古屋女子马拉松比赛中,创造了2:26:15这一近几年来国内女子马拉松的最好成绩;李某某的优异成绩得益于2018到2019的这个冬训,在整整两个月的丽江冬训期间,李某某的周跑量都在200以上,差不多205-210,最高可以达到220左右,这还是在高原完成的。

长期系统的基础有氧训练可以从形态和功能两方面促进耐力提升,例如长期有氧训练可以改善人体心血管系统和神经-肌肉系统,血液供应明显增强,肺泡数量和质量改善也使得气体交换面积增大;肌肉单位面积内毛细血管密度增加,肌肉高负荷工作时毛细血管开放的数量增加,线粒体的数量和体积增加,氧化酶活性提高。

马拉松的训练计划详细介绍

马拉松的训练计划详细介绍

马拉松的训练计划详细介绍在设定目标赛事之后,便可以开始评估训练计划,若是训练计划不适用,就必须视情况做调整;除此之外,必须符合“循序渐进,慢慢增量”的原则;最重要的一点,跑步这件事,就是要让自己感到快乐,当各位用了愉悦的心情进行跑步,才是跑得长、跑得久的不二法门。

是一个训练与恢复并重的观念,所谓“超负荷”意味着当时的训练必须要高于平常的训练强度,体能才会因此进步;而身体在历经训练之后,会产生疲劳感,体能因而下降,若是在训练之后没有让身体做适当的休息,体能将不增反减,导致无效的训练;反之,若能让身体好好恢复,体能将再度提升,这就是所谓的“超补偿”。

像是平时的训练量为10公里/8分速,维持一段日子之后,身体习惯这种强度,故改变课表为15公里/8分速。

此时对于身体的刺激被称做“超负荷”,同时,让身体进行适度的休息及营养补充,便可强化肌肉、提升体能,即为“超补偿”。

1、自我评估。

2、开始建立训练计划。

3、拟定第一年的训练量。

4、周期化训练计划。

5、执行年度训练计划。

6、订定每周的训练课表。

在自我评估、并设立训练目标之后,找出适合自己的训练计划类型,透过一般期、训练期以及比赛期的规划,根据每个期间不同的目的,在一定范围内安排训练周数、调整距离,适时寻求专业协助,制订出最适合自己、也最能帮助自我达标的课表。

马拉松跑的技术,大致和长跑技术相似。

由于它的距离长,并且是在地形不一的公路上进行,因此,在技术上还有些特点。

在跑时,上体微向前倾或正直。

后蹬的力量较小,大腿向前上方的摆动比较低。

从外形上看,蹬地后小腿向上摆的动作比长跑小些。

脚的落地点离身体重心投影点较近,并且用全脚掌或脚的外侧先着地,再过渡到全脚掌,着地时应柔和而有弹性,腿应很好的弯屈、缓冲。

两臂的摆动要自然,幅度不要过大。

在加速跑、终点冲刺和上坡跑时,两臂配合两腿做积极的摆动,有利于跑速的提高。

步长与步子的频率应结合运动员的训练水平、身高、体重而确定,并根据途中地形的不同而进行调整,以保证用比较均匀的速度跑完全程。

马拉松运动热潮的社会学分析

马拉松运动热潮的社会学分析

马拉松运动热潮的社会学分析传统的体育观念也在改变,人们对体育运动的认识越来越多样化。

过去,体育运动更多地被看作是一种娱乐和休闲活动,而如今人们对体育运动的认识逐渐趋向专业化和科学化。

马拉松运动能够有效地锻炼人的身体素质和心肺功能,对提高人的身体健康水平有着积极的影响。

人们对体育运动的认识逐渐从过去的娱乐和休闲向着健康和科学的方向转变,马拉松运动因其较高的健身效果而备受青睐。

马拉松运动的热潮也反映了当代社会对自我挑战和突破的追求。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工作压力的增加,人们对自我价值和成就感的追求也越来越强烈。

而参加马拉松运动可以帮助人们挑战自我,突破自我,获得成就感和满足感,这也是其备受青睐的原因之一。

在如今社会中,马拉松运动更多的成为一种向自己证明的方式,人们通过参加马拉松赛事,挑战自我,突破自我,获得成就感和自豪感。

马拉松运动的热潮也能够促进社会的文明进步。

马拉松赛事通常需要大量的志愿者参与,他们会为参赛选手提供各种帮助和支持,维护比赛秩序和安全。

通过参与马拉松赛事,志愿者们能够培养团队合作精神和奉献精神,提升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和公民意识,促进社会文明进步。

马拉松运动也能够推动社会体育事业的发展。

随着马拉松运动的热潮,各地纷纷举办马拉松赛事,并建立了一系列相关的体育设施和服务,促进体育事业的蓬勃发展,为培养和造就更多的优秀体育人才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马拉松运动的热潮反映了当代社会的发展和变革。

马拉松运动不仅能够促进人们的健康和身心的全面发展,更能够促进社会的和谐稳定和经济的繁荣发展。

未来,随着人们对健康的重视和全民健身运动的不断推进,相信马拉松运动的热潮会有更大的发展空间,并将在社会中发挥更加积极的作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马拉松训练特点及发展趋向
摘要近年来,马拉松运动项目人才辈出,新的世界最好成绩不断被改写。

我国的马拉松运动历史较短,同世界先进水平相比还有不小差距。

因此,了解这项运动的特点及发展趋向,为制定训练计划提供科学的依据,这对提高我国马拉松运动水平是非常重要的。

本文主要阐述了马拉松训练的特点及马拉松训练的发展趋向。

关键词马拉松运动训练特点发展趋向
一、马拉松训练特点
(一)大运动量训练是基础,注重耐力训练、专门力量训练的特点
马拉松是一项以有氧耐力为主的长距离耐力性项目,肌肉长时间的持续工作是最大的特点,时间长、消耗能量大,要求运动员有一个强有力的心肺功能。

所以运动员的有氧耐力素质的好坏,直接影响成绩。

运动实践证明,有氧训练能在单位时间内通过心脏的血流量最大,能改变其形态结构,增加心血管系统的功能。

大运动量训练时通往高水平的运动成绩的必经之路。

一名优秀的马拉松运动员只有经过多年的、长时间的大运动量训练,才能增强心血管系统的功能。

由此可见,大运动量训练在耐力性项目中的重要性。

耐力是基础中的基础,可以直接反映出一个运动员能源物质储备的大小,有氧代谢能力的高低及运动器官组织的抗疲劳能力的强弱。

把发展一般耐力放在运动训练的首位,并要贯彻在全年训练周期始终。

发展一般耐力多采用大量的长时间持续跑、长段落的反复
跑和长距离跑等,强度控制在75%-85%。

专项耐力是马拉松运动员专项成绩的一个重要标志。

发展专项耐力是提高马拉松运动员专项成绩的最有效手段之一,一般多在准备后期和竞赛期采用,大多采用强度较大的间歇跑、变速跑、重复跑以及参加比赛和测验检查跑等手段。

强度多控制在90%-95%,并且针对不同运动员的身体、训练水平情况,注意训练的个体性、差别化。

在马拉松训练中必须采取有效的、专门的“力量”训练方法与手段来提高运动员的下肢支撑力量耐力肌群和各关节力量耐力。

这些专门的力量训练和马拉松运动员的技术相近,以便发展直接参与比赛的小肌群力量,促进比赛的技能和体能的提高,保持稳定的合理技术动作,另外,通过改变训练方法与手段,减轻运动员的中枢神经疲劳,同样可以达到训练效果。

(二)有氧利用脂肪的能力的训练特点
所谓有氧利用脂肪的能力是指肌肉为合成能量每分钟消耗的脂
肪量。

在马拉松比赛中,运动员的成绩不仅取决于摄氧量,还取决于肌肉可以消耗的汤圆或脂肪的量。

如:两名运动员在半程马拉松和5000米、10000米的成绩十分接近,他们同时参加马拉松比赛,谁的有氧利用脂肪能力强谁将首先到达终点。

所以我们在训练中选择手段是应该针对提高机体每分钟消耗脂肪的能力来进行训练,也就是说要提高有氧利用脂肪能力。

要提高有氧利用脂肪能力,最好的方法是用接近最大脂肪消耗率时的速度进行大运动量训练,其距离在20公里左右,血乳酸浓度稍低于2毫摩尔/升时的速度。

如果
速度过高训练的时间短,肌肉中储备的脂肪还没有被耗尽。

同时,速度过低的训练效果也不好,必须要运动很长一段距离才能达到预期的效果。

(三)外教罗萨训练的特点
2009年被聘为我国国家女子马拉松队主教练的罗萨曾经在肯尼亚的马拉松训练中获得了巨大成功,促使肯尼亚运动员在马拉松项目上取得了辉煌的成就。

他的九天一个训练小循环的周期安排,重点抓好马拉松运动员的关键环节,通过四个负荷强度区域的合理分布,促使马拉松运动员发展专项耐力、专项速度、专项力量水平,使运动员马拉松的专项竞技能力得到全面发展和提高。

通过无氧阈速度的重复训练(强化有氧代谢能力)提高心肺功能,使血乳酸的产生和弥散达到最大化,利用此种手段提高无氧阈速度;通过法特莱克跑等训练手段进行超无氧阈速度(抗乳酸能力)的训练,提高最大摄氧量水平和跑的经济型;通过长距离训练提高脂肪功能能力,使运动员在前半程参与供能节省大量的肌糖原,避免运动员后程降速。

这些计划的正确实施需要精确的划分出各阶段的负荷性质,教练员掌控好训练负荷量和强度,以便受到预期的效果。

这种训练理念和训练方法及训练思路对促进我国马拉松项目的发展,尽快提高我国马拉松运动员的竞技水平具有学习和借鉴作用。

二、马拉松训练发展趋向
马拉松项目属于典型的体能类耐力型项目。

当今的马拉松运动训练出现了两个引人注目的发展趋势:即训练负荷正从大运动量向大
强度方向转化,负荷量逐渐下降,强度逐渐增大。

其次,大运动量和大强度相结合,两者同时变化,同时达到最大值。

为加强训练过程和大幅度提高机体训练水平,使各种辅助训练手段的负荷量达到最大值其手段包括:海拔2500米以下的高原训练、海拔2500米以上的高原训练、应用各种辅助器械的训练、增大难度的训练等等。

应用这些手段可以强化长时间快节奏运动员的基础训练的过程,使之达到与提高机能训练水平和专项耐力水平相适应的要求,在采取个体化训练运动员最为适宜的动作结构的技术的基础上,应用专项训练手段来强化训练过程,使运动员的专项训练提高到必要水平。

参加主项以及相邻项目(越野跑、5000米和10000米)比赛增加比赛次数,利用比赛作为最为有效的专门训练方法,以赛代练。

一方面训练逐步接近比赛;另一方面参加不同性质的比赛,达到比赛的形式检查训练效果,丰富比赛经验,培养比赛能力,提高竞技水平。

应用以辅助系统为基础的模式化训练,通过这些辅助系统的训练,能够全面综合性的或者有针对性的进行严格定量化的模式训练。

身体负荷、心理负荷、技术、战术、比赛路线地形和气候条件达到的模式化要求。

★基金项目:包头师范学院科研项目,项目批准号bsy200911027,名称:内蒙古马拉松运动员训练的生化分析。

参考文献:
[1] 陆宗芳、长跑、马拉松有氧与混氧训练的研究[j]、天津师
范大学学报、2002(1):11.
[2] 张海洋,林辉杰.透视马拉松成绩的提高:运动普及与合理训练[j].中国体育训练员.2006(2):18.。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