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_2021年高考语文五大文本阅读高频考点讲解实用类文本阅读上pdf含解析
2021年全国高中高考语文一般实用类阅读考点讲解及规律总结
2021年全国高中高考语文一般实用类阅读考点讲解及规律总结【考点讲解】一、《课标》要求阅读和评价中外实用类文本。
了解实用类文体的基本特征和主要表现手法。
阅读实用类文本,应注重真实性和实用性,准确解读文本,筛选整合信息,分析思想内容、构成要素和语言特色,评价文本的社会功用,探讨文本反映的人生价值和时代精神。
高考对社科文阅读能力的考查要求,具体包括以下七项:①理解文中重要词语的含义;②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意;③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④分析文章结构,把握文章思路;⑤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⑥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⑦根据文章内容进行推断和想象。
其中①②是对理解能力的考查,能力层级B;③至⑦是对分析综合能力的考查,能力层级为C.(考点讲解详见论述类文本阅读相关内容)二、考查形式选择题(单选、双选)、简答题。
三、知识讲解(一)一般社科文阅读1.社会科学是研究各种社会现象及其变化的科学。
社会科学类的文章,是用来进行社会科学研究和描述社会科学研究的文章。
它既是探讨社会科学问题、进行社会科学研究的手段,也是概括社会科学研究成果、进行学术交流的文字载体。
从文体上说,它应包括议论性和说明性等类别。
社会科学类文章虽然涉及的面很广,但是,从历年高考的选文来看,侧重于选取文化教育、文学艺术和历史类的文章。
2.自然科学类文章,是指研究自然科学及技术方面的文章。
和社会科学类文章一样,这类文章的选材,往往是反映某一领域的最新动向,也就是说文章所涉及的内容是比较新的或是比较陌生的知识,它包括了自然科学的研究动态和成果。
这类文章的考查重点是理解词语、句子的能力,筛选信息的能力和综合分析以及推断的能力,其中最主要的是筛选、整合信息的能力。
(二)非连续性文本阅读1.非连续性文本是相对于以句子和段落组成的“连续性文本”而言的阅读材料,以文字、统计图表、图画等形式呈现,这些材料从不同角度呈现事物或主题,单独看是完整的,合在一起又能够综合地表达意义。
2020_2021年高考语文五大文本阅读高频考点讲解文学类文本阅读上pdf含解析
2020-2021年高考语文五大文本阅读高频考点讲解:文学类文本阅读(上)高频考点1.分析鉴赏作品的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2.鉴赏作品的文学形象3.分析作品的结构本讲义板块:典型解析——方法归纳——当堂练习(2020年全国卷I)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
越野滑雪[美]海明威缆车又颠了一下,停了。
尼克正在行李车厢里给滑雪板上蜡,把靴尖塞进滑雪板上的铁夹,牢牢扣上夹子。
他从车厢边缘跳下,跳脚在硬邦邦的冰壳上,来一个弹跳旋转,蹲下身子,把滑雪杖拖在背后,一溜烟滑下山坡。
乔治在下面的雪坡上一落一起,再一落就不见人影了。
尼克顺着陡起陡伏的山坡滑下去时,那股冲势加上猛然下滑的劲儿把他弄得浑然忘却一切,只觉得身子有一股飞翔、下坠的奇妙感。
他挺起身,稍稍来个上滑姿势,一下子又往下滑,往下滑,冲下最后一个陡峭的长坡,越滑越快,越滑越快,雪坡似乎在他脚下消失了。
身子蹲得几乎倒坐到滑雪板上,尽量把重心放低,只见飞雪犹如沙暴,他知道速度太快了。
但他稳住了。
随即一搭被风刮进坑里的软雪把他绊倒,滑雪板一阵磕磕绊绊,他接连翻了几个筋斗,然后挺住,两腿交叉,两腿交叉,滑雪板朝天翘起,鼻子耳朵里满是雪。
乔治站在坡下稍远的地方,正噼噼啪啪地拍掉风衣上的雪。
“你的姿势真美妙,尼克,”他大声叫道。
“那堆烂糟糟的雪真该死。
把我也绊了一跤。
”“在峡谷滑雪什么滋味儿?”尼克挣扎着站起来。
“你得靠左滑。
因为谷底有堵栅栏,所以飞速冲下去后得来个大旋身。
”“等一会儿我们一起去滑。
”“不,你先去,我想看你滑下峡谷。
”尼克赶过了乔治,他的滑雪板开始有点打滑,随后一下子猛冲下去。
他坚持靠左滑,末了,在冲向栅栏时,紧紧并拢双膝,象拧紧螺旋似的旋转身子,把滑雪板向右来个急转弯,扬起滚滚白雪,然后才慢慢减速,跟铁丝栅栏平行地站住了。
他抬头看看山上。
乔治正屈起双膝滑下山来;两支滑雪杖像虫子的细腿那样荡着,杖尖触到地面,掀起阵阵白雪,最后,他一腿下跪,一腿拖随,整个身子来个漂亮的右转弯,蹲着滑行,双腿一前一后,飞快移动,身子探出,防止旋转,两支滑雪杖像两个光点,把弧线衬托得更突出,一切都笼罩在漫天飞舞的白雪中。
2020高考语文现代文本阅读题型考点汇总
高考语文现代文本阅读题型考点汇总这里整理了高考语文阅读理解的题型以及技巧,有三个分类,论述类文本、文学类文本、实用类文本。
具体内容如下:论述类文本阅读对论述类文本阅读的考查,高考采用选择题的形式(全国卷),面对颇有点文字游戏的选择题,不少考生心生畏惧,答案正确率不高;或者做对了,耗时却很长。
如何快速、准确地拿下三道选择题,是高考复习的一个重要内容。
要解决这一难题,需要的是考生的良好心态和思维品质,以及整体把握全文的能力,更重要的是要学会使用比对法,从词语、逻辑关系、推断三方面仔细比对。
一、必备知识1.论点(证明什么)论点应该是作者看法的完整表述,在形式上是个完整的简洁明确的句子。
从全文看,它必能统摄全文。
表述形式往往是个表示肯定或否定的判断句,是明确的表态性的句子。
A.把握文章的论点中心论点只有一个(统帅分论点)。
(1)明确:分论点可有N个(补充和证明中心论点)。
(2)方法:①从位置上找:如标题、开篇、中间、结尾;②分析文章的论据(可用于检验预想的论点是否恰当);③摘录法(只有分论点,而无中心论点)。
B.分析论点是怎样提出的?①摆事实讲道理后归结论点;②开门见山,提出中心论点;③针对生活中存在的现象,提出论题,通过分析论述,归结出中心论点;④叙述作者的一段经历后,归结出中心论点;⑤作者从故事中提出问题,然后一步步分析推论,最后得出结论,提出中心论点。
2.论据(用什么证明)(1)论据的类型:①事实论据(举例后要总结,概述论据要紧扣论点);②道理论据(引用名言要分析)。
(2)论据要真实、可靠,典型(学科、国别、古今等)。
(3)次序安排(照应论点)。
(4)判断论据能否证明论点。
(5)补充论据(要能证明论点)。
3.论证(怎样证明)(1)论证方法(须为四个字):①举例论证(例证法)事实论据记叙;②道理论证(引证法和说理)道理论据议论;③对比论证(其本身也可以是举例论证和道理论证);④比喻论证(比喻--在说明文中为打比方,散文中为比喻)(2)分析论证过程:①论点是怎样提出的;②论点是怎样被证明的(用了哪些道理和事实,是否有正反两面的分析说理);③联系全文的结构,是否有总结。
2020年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实用类文本阅读(完全解析版)
2020年全国各地高考真题分类汇编:实用类文本阅读(完全解析版)(全国新课标卷)四、实用类文本阅读(25分)1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25分)下笔不觉师造化黄宾虹一生绘画艺术的大进展,多发生在他隐居的时期。
这并不是纯粹的巧合,无需应酬杂务的宁静生活可以让他深思内省,促使画作和自然风景、隐居生活进一步契合。
池阳湖画风之变是一次突变,源自他对江湖水光天色的写生,也来自他蓄积已久的思考,还来自苦涩现实对他心灵的影响。
其弟子王伯敏多年后还难忘他老师的教诲:“读书的人,要甘于寂寞。
寂寞能安定,定则心静,静则心清,清则心明,明则明白一切事理。
作画,墨是黑的,只要眼明心清,便能悟出知白守黑的道理,画便猛进。
”1929年的一件盛事是教育部在上海举办的第一届全国美术展览,南北国画家都参加。
此时在上海美专任教的黄宾虹参加了展出工作,并发表了评介文章《美展国画谈》。
文章提倡士大夫的逸品画格,以为不必求悦于人,人不知而不愠,才是真画者;还以为当时沪上流行的一种是细谨、工于涂泽的媚人习气,另一种是自矜才气、沦于放诞的欺人画风,以浮滑为潇洒、以轻软为秀润,真画者反不合时宜。
他希望画者能坚持避俗趋雅的操守,力求华滋浑厚的画风,不要因一时俗世弃取而改变。
黄宾虹一向以为书画同源,所以称作画为“写画”。
他以为上古时代书画不分,如伏羲画八卦,仓颉造字的一种主要方式就是象形,中国最早的文字中已有横线、纵线、弧线等线条形式;汉以后虽分书画,但仍是道归于一,三代以上笔法可从甲骨、古玉、铜器中求之。
他在1929年编辑的《滨虹草堂古印谱》里曾谈到古印上的籀篆文字:点画的肥瘦方圆奇正各不同,有助于绘画笔法;而结构的疏密、参差离合、抑扬顿挫、回环往复,更可见章法布置之妙。
所以,他作画时要置备金石拓本在案头。
他由古玺印这种上古金石实物、临近原始的艺术形式中悟出笔法要旨,认识到书法、文字、金石、绘画都是同一来源,即来源于自然山水,从而找到回归造化之路。
2020-2021高考语文现代文阅读试题(附答案)
2020-2021高考语文现代文阅读试题(附答案)一、高中现代文阅读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一个公民的命运(波兰)姆罗热克①让我们开门见山吧。
这个故事发生在本国遥远偏僻的地区,那里的天气跟首都的天气一样。
寒来暑往,刮风下雨,阳光普照,与大城市没有什么两样。
从气候特点来看,你分辨不出两者有何不同。
但是,令人吃惊、甚至恐惧的是权威人物的首创精神。
他们为了了解本地天气状况,决定在这遥远的地方建造一所气象台。
这不是件什么了不起的事,不过是划出一小块矩形地盘,四周用白色栅栏围起,中间有一个仪器箱,架在细长的支腿上。
挨着气象台是干事的房屋,他的工作除了照看仪器外,还包括书写天气状况的准确报告,这样,假如有人询问情况,权威手头就有了必要的信息,不至于茫然不知所答。
干事是一个非常尽心尽职的年轻人。
他写的报告清楚简洁,并且一直准确可信。
假如有雨,他会尽可能从每一角度记述雨情:几时下雨,雨量多少,时间多少……否则他不会罢休。
假如阳光明媚,他也会不遗余力准确无误地给予记述,是一就说一,是二就说二。
他懂得全国上下都在勤奋工作,创造财富为他发放工资,所以他感到自己必须专心工作。
他永远也不会无所事事,因为在这个地区,天气总是变化无常。
临近夏末时,暴风雨频繁起来,又是刮风,又是下雨,他翔实地记述下来,把报告交往上级办公室。
暴风雨还是接踵而来。
一天,一位年老而经验丰富的同事拜访他,这位同事目睹了他的工作情况,临走前随口说:“朋友,我觉得你报告的调子是否有点低?”“此话怎讲?”干事感到惊奇,“你可以亲眼看一看,是在下倾盆大雨嘛。
”“不错,是在下雨。
当然,谁都能看见。
但你应该明白,我们必须有意识地处理这个问题,不是吗?要采取科学态度。
请注意,这不关我的事,我只是出于友谊才提醒你。
”这位老气象学家穿上胶鞋走了,一边走,一边直摇头。
年轻的干事独自留在那里,继续写他的报告。
他有些焦虑地凝视着天空,接着又写了起来。
大约就在这时,他出乎预料地接到了上面权威的传唤。
专题15 实用类文本阅读 理解-2020年高考语文现代文阅读(解析版)
专题15 实用类文本阅读理解【必考指津】实用类文本阅读的“理解”是必考内容,2020年高考全国课标三套卷,北京卷、上海卷、天津卷、浙江卷、江苏卷都会直接或者间接考查。
《2020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大纲》对实用类文本阅读的考查要求是:阅读和评价中外实用类文本。
了解新闻、传记、报告、科普文章的文体基本特征和主要表现手法。
阅读实用类文本,应注重真实性和实用性,准确解读文本,筛选整合信息,分析思想内容、构成要素和语言特色,评价文本的社会功用,探讨文本反映的人生价值和时代精神。
实用类文本阅读的“理解”包含两方面内容:(1)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含义;(2)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意。
能力层级为B级。
高考全国新课标高考卷2016年以前实用类文本主要考查人物传记,2017年以后全国新课标高考卷主要考查新闻速递非连续文本。
北京卷已经多年考查非连续文本。
上海卷、天津卷、浙江卷、江苏卷考查各类使用文本一、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含义概念具有两个基本特征,即概念的内涵和外延。
概念的内涵就是指这个概念的含义,即该概念所反映的事物对象所特有的属性。
例如:“商品是用来交换的劳动产品”。
其中,“用来交换的劳动产品”就是概念“商品”的内涵。
概念的外延就是指这个概念所反映的事物对象的范围。
即具有概念所反映的属性的事物或对象。
例如:“森林包括防护林、用材林、经济林、薪炭林、特殊用途林”,这就是从外延角度说明“森林”的概念。
概念的内涵和外延具有反比关系,即一个概念的内涵越多,外延就越小;反之亦然。
比较通俗易懂的解释:概念的内涵就是指这个概念的含义,都有必要条件即客观事物(客观对象),其中必要条件唯独只有一个,充分条件有N个。
条件越多,概念外延越小。
条件都是带有功能性质的。
比如:杯子要有空间,才能承载。
而且是用来盛水、酒等液体。
而且是器皿类(定义项中不能直接或间接地包含被定义项)所以杯子概念的含义是:用来盛水、酒等液体的器皿。
并且如果知道充分条件就能大概的反推出所属的事物或对象。
003 实用类文本阅读(课堂讲练上)-备战2021年高考语文五大文本阅读高频考点精讲精练
003 实用类文本阅读(课堂讲练上)高频考点1.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2.探究文本中的某些问题提出自己的见解本讲义板块:典型解析——方法归纳——当堂练习典型解析(2020年全国卷III,有改编)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对话熊育群一个与现实零距离的题材,要让文学性不被坚硬的现实埋没,让艺术在接近纷纭社会时不至于窒息,就必须有飞扬的灵魂。
钟南山是个公众人物,几乎没有虚构的空间;而真实的东西往往会有种种限制。
但作家创作并非无所作为。
熊育群的作品《钟南山:苍生在上》把笔触深入到钟南山的内心世界。
对他的精神和情感进行大胆挖掘,并且打破时空限制,将人物置于复杂的背景与宏大的视野中,以文学的力量复原某些重大时刻,记录历史,留下现场,并对此进行深刻反思。
本报特邀《收获》杂志副主编、《钟南山:苍生在上》责编钟红明和作家熊育群做了一次对谈。
钟红明:新冠肺炎疫情是一场波及众多国家与人群的、看不见硝烟的战争,在《燃起黑色的春天》一文中你曾写道,你“突然理解了战争年代弃文从戎的文人”,是什么让你决定写一部关于钟南山的长篇非虚构作品?熊育群:新冠肺炎疫情突如其来,是人类的一场大灾难。
特别让人不安的是,已经84岁的钟南山深夜赶往疫区武汉,他那张高铁上仰头小憩的照片让我非常感动。
12年前我采访过他,写过他的报告文学,这些年也特别关注他。
正是因为这个原因,有关部门希望我来写钟南山,我自己也有写作的冲动。
于是,通过钟南山的助理得到支持,我便一头扎下去,开始了创作。
钟红明:这部作品有六个章节,你写了钟南山过往的大量经历,他的父亲母亲,他的婚烟爱情,他在英国留学,他在“非典”中的经历……都是出于什么考量?是要写出一个人的脉络和土壤吗?熊育群:事实上这有些传记写作的特点,我想把他的一生呈现出来,当然是有重点有选择的。
只有把他的人生写透了,才能写出钟南山为何敢医敢言,才能理解他的性情、胸怀和作为。
我不想神化任何人,人都有七情六欲,都有自己的缺陷,我只把他当普通人来写。
2021年高考语文试卷(全国甲卷)(含解析)
A.姚名达评估二千年来目录学传统,既立足于历史,又体现出学术批判的精神。
B.与主题分述法相比,使用断代法来写中国目录学史,更能接近历史的本来面貌。
C.《中国目录学史》不墨守成规而有所创新,本文作者对该书的理论框架表示认可。
D.在近代西学东渐的背景下,《中国目录学史》体现出传统学术向现代学术的转型。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与先前许多伟大的探险一样,我们的旅程起始于厨房。
当我们看向水面,通常觉得水是平的,然而仔细观察一杯水时,你会发现杯中的水面并不完全平坦,它在边缘处略微向上弯曲——这是它的“弯月面”,这个弯月面的形成是因为水受到了玻璃的吸引,它被拉向杯壁。
首尾两篇之间为全书的主体。其中,《溯源篇》追溯中国目录学的源头——刘向《别录》和刘歆《七略》。设立这个主题,出于他对中国目录学发展特点的基本认识:两书开创了目录体制和目录分类的基本模式,传统目录学既受两书庇荫,又长期笼罩在其阴影中,没有重大突破。该篇除详述两书分类、编目特点外,举凡书籍之产生、传述、整理、校勘等,莫不一一推寻原始,并上溯先秦目录之渊源,详详细细,原原本本。《溯源篇》以下各篇皆以主题为纲,通古贯今,看似“独立特行”,互不相干,其实却与传统纪传体史书体制暗合。比如,“志”在纪传体史书中统摄典章制度,《分类篇》《体质篇》都是讲目录基本制度,编撰体例相当于纪传体的“志”。
【答案】1. B 2. A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分析原文内容的能力。
B.“《中国目录学史》……缺点是强立名义”错误,根据原文“因为在他看来,中国目录学虽然源远流长,但……硬要划分时期,区别特点,‘强立名义,反觉辞费’”可见,并不是《中国目录学史》强立名义,而是中国一直以来的目录学有“强立名义”的嫌疑,《中国目录学》是跳出了通常的中国目录学方法创新而作的“主题分述法”,根据主题选用合适体制而不强求一律。
2021-2023全国高考真题语文汇编:实用类文本阅读
2021-2023全国高考真题语文汇编实用类文本阅读一、实用类文本阅读(2023·全国·统考高考真题)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根据《杜登德语辞典》,“语言”是一种人类自我表达的能力。
如此看来,只有我们人类可以说话,但是如果我们可以知道树木是否也会自我表达,这不是很有趣吗?那么树木会如何“说话”呢?我们当然不可能听得见,因为它们肯定是静悄悄的,那些强风刮过时枝丫摇摆的嘎嘎声,以及轻风拂面时叶片婆娑的簌簌声,都是被动发出的。
不过它们确实以另一种方式沟通:通过气味。
在非洲大陆的莽原上,金合欢树是长颈鹿的珍馐,为了摆脱这种草食性的庞然大物,金合欢树短短几分钟内就可以在叶子里散布毒素。
长颈鹿便会转移到其他树木那里。
是旁边的树吗?不。
它们会避开邻近的树木,然后在大约100米开外的金合欢树那里重新开始大快朵颐。
因为被啃食的金合欢树会施放一种警示气体,向邻近的同伴传递不速之客来袭的信息。
所有得到警讯的树木会立即分泌毒素来回应。
长颈鹿因为知道金合欢树的这个把戏,所以会走远一些,以寻找那些尚未知情的树木。
又或者它们会逆风而行,因为气味信息是顺着风向其他树木传送的。
这样的防卫行为自然需要时间,所以早期预警阶段的工作如何协调就具有决定性的意义。
对此,树木当然不能只依赖空气,它也通过根部来传送信息。
一棵树的根可以蔓延得很广,其距离大过树冠宽度的两倍,因此在地底下会与周遭树木的根交错而产生联系。
但也有偶然情形,因为森林里也有独行侠,一点也不想与别人有任何瓜葛。
所以有没有可能因为这些家伙的不合群,而导致警示信息被阻断呢?幸好不会。
树木为了确保信息能够快速传递,多数情况下都会以真菌为媒介,其作用就像网络光纤那样,纤细的菌丝密布在土壤中,并以我们无法想象的密度交织成网络,借助其网络,真菌可以把从某棵树得到的信号继续传递下去,帮助它们交换害虫、干旱或其他危险消息。
在共同的生存空间里,可能森林里所有的植物都会以这种方式进行交流。
2021年全国统一高考语文试卷(新课标ⅰ)(含解析版)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人文研究的主体,在数字人文中实现了从具体的学者个人向计算机的转变。
B.远读不是要深化对文本内容的理解,而是要发掘文本集合的共同形式特征。
C.数字人文的价值,在于将历史上未被注意和阅读的文本都进行数据化并做研究。
6. 在促进粮食增产方面,临朐县山区与安义县江下村有哪些相同的经验,请概括说明。
【答案】4. B 5. D
6.(1)都立足自身实际,结合土地特点制定相应的增产措施;(2)重视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先行解决水电路等制约农业发展的问题;(3)都把建设高标准农田作为促进粮食增产的重要手段。
【解析】
【分析】
【4题详解】
材料一:
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始终把解决人民吃饭问题作为治国安邦的首要任务。70年来,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经过艰苦奋斗和不懈努力,中国在农业基础十分薄弱、人民生活极端贫困的基础上,依靠自己的力量实现了粮食基本自给,不仅成功解决了近14亿人口的吃饭问题,而且居民生活质量和营养水平显著提升,粮食安全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巨大成就。
远读是数字人文的基石。大规模的文本集合上的远读,基本上可以归为两类:一是对文本集合整体统计特征的描述,一是对文本集合内在结构特征的揭示。例如,数字人文学者米歇尔等人对数百万册数字化图书进行多种词汇和词频统计,以分析英语世界的语言演变,这属于前者;莫莱蒂用地图、树结构来分别展示文学作品的地理特征和侦探故事的类型结构,这属于后者。无论是宏观统计描述还是内在结构揭示,都是超越文本具体内容的抽象表示,所得结果都是需要解读的。正如米歇尔所说,在巨量文本集合上得到的统计分析结果,为人文材料的宏观研究提供了证据;但是要解读这些证据,就像分析古代生物化石一样,是有挑战性的。对远读结果的解读,仍然是依赖学者在细读文本的基础上所建立起来的对本领域的认知和理解。一句话,人的阅读不可替代。
2020_2021年高考语文五大文本阅读高频考点讲解文言文阅读pdf含解析
2020-2021年高考语文五大文本阅读高频考点讲解:文言文阅读高频考点1.文言断句2.掌握常见的古代文化常识3.把握文章内容要点4.翻译成现代汉语本讲义板块:典型解析——方法归纳——当堂练习典型解析(2020.全国2卷)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王安中传王安中字履道,中山阳曲人。
进士及第,历秘书省著作郎。
政和间,天下争言瑞应,廷臣辄笺表贺,徽宗观所作,称为奇才。
他日,特出制诏三题使具草,立就,上即草后批:“可中书舍人。
”未几,自秘书少监除中书舍人,擢御史中丞。
开封逻卒夜迹盗盗脱去民有惊出与卒遇缚以为盗民讼诸府不胜考掠之惨遂诬服安中廉知之按得冤状即出民抵吏罪时上方乡神仙之事,蔡京引方士王仔昔以妖术见,朝臣戚里寅缘关通。
安中疏请自今招延山林道术之士,当责所属保任;并言京欺君僭上、蠹国害民数事。
上悚然纳之。
已而再疏京罪,上曰:“本欲即行卿章,以近天宁节,俟过此,当为卿罢京。
”京伺知之,大惧,其子攸日夕侍禁中,泣拜恳祈。
上为迁安中翰林学士,又迁承旨。
宣和元年,拜尚书右丞;三年,为左丞。
金人来归燕,谋帅臣,安中请行。
王黼赞于上,授庆远军节度使、河北河东燕山府路宣抚使、知燕山府,辽降将郭药师同知府事。
药师跋扈,府事皆专行,安中不能制,第曲意奉之,故药师愈骄。
靖康初,言者论其缔合王黼、童贯及不几察郭药师叛命,罢为观文殿大学士、提举嵩山崇福宫;又责授朝议大夫、秘书少监、分司南京,随州居住;又贬单州团练副使,象州安置。
高宗即位,内徙道州,寻放自便。
绍兴初,复左中大夫。
子辟章知泉州,迎安中往,未几卒,年五十九。
安中为文丰润敏拔,尤工四六之制。
徽宗尝宴睿谟殿,命安中赋诗百韵以纪其事。
诗成,赏叹不已,令大书于殿屏,凡侍臣皆以副本赐之。
其见重如此。
(节选自《宋史·王安中传》)【译文】王安中字履道,是中山阳曲人。
进士及第,历任秘书省著作郎之职。
政和年间,天下人争相传言有吉祥的感应(表明帝王修德,时世清平),朝廷大臣就上表祝贺,徽宗看了王安中的上表,称他为奇才。
2020_2021年高考语文五大文本阅读高频考点练习文学类文本阅读下pdf含解析
2020-2021年高考语文五大文本阅读高频考点练习:文学类文本阅读(下)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1~4题。
悼易水张承志我曾在易水,掬着销肠伤骨的冰冷河水一口口喝下。
已经时隔二十年了,忆起来仍然禁不住打一个寒噤:好凉啊……如今窗下南眺,只见楼涛楼浪滚滚向南,只有混凝土沙漠上腾曝着的灼烫蒸气,哪里望得见南方的易水呢。
清夜在暗色中南望,还能在黑蒙中多少幻想易水的碎动呜咽;若是在这样凶恶肆淫的暑昼正午,人连那痴游幻视的一束神经也被残酷地烙断了。
炽日之下,我无法回忆遥遥的易水。
静想来,怀念易水真是乖僻招嫌得很呢,看看中国智识阶层诸色人等,有经商的帮闲的求官的淫烂的,人人忙得不可开交,谁会突发异想怀古易水呢。
而我之怀念易水,先是怀念我自己的少年。
那时节曾经两次下易水,第一次十七岁,第二次十八岁。
在当年的清华附中,不知缘由地悄悄有一股崇拜狼牙山的思潮。
壮烈的狼牙山五勇士,仿佛直至一九六六年还在悬崖边缘上振臂呼唤,那股凛冽的豪气直直北上逼进北京,我们怎能坐得住呢。
于是,第一次是步行,由涿州而易县,在易县郊外的冬日里,首次看见了清冽微黑的易水。
感谢被我们造反破坏了的中学语文课,人人都背诵过荆轲刺秦王的段子。
雀跃欢乐在易水河畔,我们久久不去。
都喝了几掬易水,那水冷冽透心,回想起来犹觉凉意。
易城郊外,冬村烟树,旷野无声,整个北国农村的大地都呈着一种萧条而刚硬的灰色。
后来再向山里走,经过东流水,住进五勇村,天就纷纷扬扬地下雪了。
过了阎王鼻子,再过了小鬼脸,矗立着纪念塔的棋盘砣主峰就在眼前了,它正朦胧挑着暗沌沌的雪天,在半空中静默。
在棋盘砣主峰上,遥遥望去远方有一线蜿蜒着晶莹的光亮,我们都猜那就是易水。
大家默哀似的,一时都哑住了,久久地凝视着那闪烁着的白线。
第二次也是隆冬。
我们一行伙伴数人,骑自行车出清华南门,经高碑店下京保大道,过易县、涞水、紫荆关、浑源、蔚县,折回沙城、官厅——穿行太行山脉两遍,共翻越十架大山。
最后粮尽钱绝,各自选路逃回。
全国卷高考语文2020—2021学年实用类非连续性文本阅读 复习
年份 篇目
体裁
题型
考点
2018
关于“中国量 子科技”的非 连续性文本
新闻、报 告
单项选择 问答题
理解B
2019
关于“文化遗 析综合C 鉴赏评价D
探究F
2020
关的本于非“连新续基性建文”新告闻、报
单项选择 问答题
三、非连续性文本特点
非连续性文本是相对于连续性文本而言的, 非连续性文本是指围绕一个事物或主题,提供阅 读的材料是多维度,是相互独立的,文本材料大 多是由文字、图标、漫画、数据、统计图表等多 种材料组合而成的阅读材料。
获取信息的途径有:①从不同材料中相同的基本概念中获 取信息②从关键的语句中获取信息③从运用的不同材料中获 取信息
第三步:巧概括,分层整合分点作答
①分层整合主要信息,对获得的信息内容进行分层概括。 注意有的信息可直接组合,有的信息需要根据自己的理解, 把语句串联在一起,形成一个完整的意思。
②按点整理,分条作答。回答问题要有较强的分点意识和 得分点意识,从不同角度,不同侧面解析问题,使答案更丰 满,更具层次感,避免要点重复。
这些材料从不同的角度呈现事物或者主题, 单独看是完整的,合在一起又能够综合地表达意 义,它们之间的顺序并不固定,打乱了原来的顺 序,仍然可以表达原来的意义。所以称之为非连 续性文本。具有直观、简明、概括性强、易于比 较等特点。
四、非连续性文本问答题
2018年全国Ⅰ卷 问题:以上三则材料中,《人民日报》《自然》《读
九、课后练习
1、《核按钮》P118—120
2、《步步高·高效三练》P134—135 精准训练十:主观概括题的答题要诀
善学者尽其理,善行者究其难。
——《荀子·大略》
2020_2021年高考语文五大文本阅读高频考点练习文言文阅读pdf含解析
2020-2021年高考语文五大文本阅读高频考点练习:文言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题。
秦缪公五年,晋献公灭虞虢,虏虞君与其大夫百里傒,以璧马赂于虞故也。
既虏百里傒,以为秦缪公夫人媵于秦。
百里傒亡秦走宛,楚鄙人执之。
缪公闻百里傒贤,欲重赎之,恐楚人不与,乃使人谓楚曰:“吾媵臣百里傒在焉,请以五羖羊皮赎之。
”楚人遂许与之。
当是时,百里傒年已七十余。
缪公释其囚,与语国事。
谢曰:“臣亡国之臣,何足问!”缪公曰:“虞君不用子,故亡,非子罪也。
”固问,语三日,缪公大说,授之国政,号曰五羖大夫。
百里傒让曰:“臣不及臣友蹇叔,蹇叔贤而世莫知。
臣常游困于齐而乞食人,蹇叔收臣。
臣因而欲事齐君无知,蹇叔止臣,臣得脱齐难,遂之周。
周王子穨好牛,臣以养牛干之。
及穨欲用臣,蹇叔止臣,臣去,得不诛。
事虞君,蹇叔止臣。
臣知虞君不用臣,臣诚私利禄爵,且留。
再用其言,得脱;一不用,及虞君难:是以知其贤。
”于是缪公使人厚币迎蹇叔,以为上大夫。
十四年,秦饥,请粟于晋。
晋君谋之群臣。
虢射曰:“因其饥伐之,可有大功。
”晋君从之。
十五年,兴兵将攻秦。
缪公发兵,使丕豹将,自往击之。
九月壬戌,与晋惠公夷吾合战于韩地。
晋君弃其军,与秦争利,还而马騺。
缪公与麾下驰追之,不能得晋君,反为晋军所围。
晋击缪公,缪公伤。
于是岐下食善马者三百人驰冒晋军,晋军解围,遂脱缪公而反生得晋君。
初,缪公亡善马,岐下野人共得而食之者三百余人,吏逐得,欲法之。
缪公曰:“君子不以畜产害人。
吾闻食善马肉不饮酒,伤人。
”乃皆赐酒而赦之。
三百人者闻秦击晋,皆求从。
见缪公窘,亦皆推锋争死,以报食马之德,于是缪公虏晋君以归。
(节选自《史记·秦本纪》)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A.十四年/秦饥请/粟于晋/晋君谋之/群臣虢射曰/因其饥/伐之可有大功/晋君从之。
B.十四年/秦饥/请粟于晋/晋君谋之/群臣虢射曰/因其饥伐之/可有大功晋/君从之。
2020-2021高考语文现代文阅读试题(含答案)
2020-2021高考语文现代文阅读试题(含答案)一、高中现代文阅读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所谓“被遗忘权”,即数据主体有权要求数据控制者永久删除有关数据主体的个人数据,有权被互联网遗忘,除非数据的保留有合法的理由,在大数据时代,数字化,廉价的存储器,易于提取、全球覆盖作为数字化记忆发展的四大驱动力,改变了记忆的经济学,使得海量的数字化记忆不仅唾手可得,甚至比选择性删除所耗费的成本更低,记忆和遗忘的平衡反转,往事正像刺青一样刻在我们的数字肌肤上;遗忘变得困难,而记忆却成了常态,“被遗忘权”的出现,意在改变数据主体难以“被遗忘”的格局,对于数据主体对信息进行自决控制的权利,并且有着更深的调节、修复大数据时代数字化记忆伦理的意义。
首先,“被遗忘权”不是消极地防御自己的隐私不受侵犯,而是主体能动地控制个人的信息,并界定个人隐私的边界,进一步说,是主体争取主动建构个人数字化记忆与遗忘的权利,与纯粹的“隐私权”不同,“被遗忘权”更是一项主动性的权利,其权利主体可自主决定是否行使该项权利对网络上已经被公开的有关个人信息进行删除,是数据主题对自己的个人信息所享有的排除他人非法使用的权利。
其次,在数据快速流转且难以被遗忘的大数据时代,“被遗忘权”对调和人类记忆与以往的平衡具有重要的意义,如果在大数据时代不能“被遗忘”,那意味着人们容易被囚禁在数字化记忆的监狱之中,不论是个人的遗忘还是社会的遗忘,在某种程度都是一种个人及社会修复和更新的机制,让我们能够从过去的经验中吸取教训,面对现实,想象未来,而不仅仅被过去的记忆所束缚。
最后,大数据技术加速了人的主体身份的“被数据化”,人成为数据的表征,个人生活的方方面面都在以数据的形式被记忆。
大数据所建构的主体身份会导致一种危险,即“我是”与“我喜欢”变成了“你是”与“你将会喜欢”;大数据的力量可以利用信息去推动、劝服、影响甚至限制我们的认同。
也就是说,不是主体想把自身塑造成什么样的人,而是客观的数据来显示主体是什么样的人,技术过程和结果反而成为支配人、压抑人的力量。
2020-2021高考实用类文本阅读——人物访谈试题(含答案)
高考实用类文本阅读——人物访谈试题(含答案)一、阅读下面的访谈,完成1~3题。
中国天然气之父——《温州都市报》记者采访戴金星院士戴金星,著名天然气地质与地球化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被中国石油界誉为“中国天然气之父”。
记者您长期从事天然气地质和天然气地球化学的研究,您最大的成果是什么?戴金星以往认为石油和天然气只是由低等的但繁殖率很强的生物因腐泥型有机质生成的,一直没有认识到高等植物遗体煤层和煤系中腐殖型有机质也能生成工业性油和气,故不在煤系中去勘探油气。
我在研究中发现,腐泥型有机物既能生油,也能生气,然而腐殖型有机物在煤化过程中以生气为主,成油为辅,故煤矿的腐殖型有机质是生气层,生煤的地方是找气和发现气田的有利地区。
我们是1979年提出在我们煤系中寻找天然气的,现在回想起来,其实也是很简单的,但在此之前没有想到而已。
记者真理往往就是这样,看似简单,而寻找结果不知要付出多少代价心血。
同样您也是经过辛勤的劳动才获得的。
您当时是怎么会想到研究这个课题的?戴金星1961年我从南京大学地质系大地构造专业毕业后,来到江汉油田工作。
在那里我发现,无论在世界上,还是在中国,都几乎没有系统地全身心投入研究探索天然气的人。
于是我决定选择天然气地质和地球化学专业作为自己的专业目标和方向。
1978年,我提出了“煤成气理论”概念。
1981年,我主笔“煤成气概况”的报告,为1983年国家把“煤成气开发”列为“六五”重点科技攻关项目打下了基础,推动了中国天然气勘探开发走向黄金时期。
记者您真是中国名副其实的“天然气之父”。
根据您建立的“煤成气”理论,在实践中取得了什么效果?戴金星上世纪80年代初,我以“煤成气”理论为依据,先后预测了5个1000亿立方米以上的大气田,最终推动了“西气东输”工程的实施。
目前中国天然气70%的储量是根据“煤成气”理论探明和发现的。
为此,我感到很欣慰。
你说我是天然气之父,我是不赞同的,我只不过是把一生的痴情寄托在“气”上罢了,为神州争“气”,为“气”壮山河。
2020高考“实用类文本阅读”知识讲解与训练(附答案解析)
高考“实用类文本阅读”知识讲解与训练(附答案解析)1.理解B(1)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含义(2)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意2.分析综合C(1)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2)分析语言特色,把握文章结构,概括中心意思(3)分析文本的文体特征和主要表现手法3.鉴赏评价D(1)评价文本的主要观点和基本倾向(2)评价文本产生的社会价值和影响(3)对文本的某种特色作深度的思考和判断4.探究F(1)从不同角度和层面发掘文本反映的人生价值和时代精神(2)探讨作者的写作背景和写作意图(3)探究文本中的某些问题,提出自己的见解解题方法(1)阅读题干,体会命题意图。
(2)根据意图,寻找文章的阅读区间。
(3)筛选信息,整合语言。
(一)传记类文本阅读1.传记的定义传记是是遵循真实性原则,用形象化的方法记述人物的生活经历、精神风貌以及其历史背景的一种叙事性文体。
2.文体特点(1)人物的时代性和代表性(2)选材的真实性和典型性(3)选文的史实性和文学性3.阅读方法(1)理清作品陈述的基本事实,把握传主的人生经历。
(2)分析传主的性格、情感,把握传主的性格、情感与基本事实之间的关系。
(3)理解作者的评论、思想,分析作者的评论、思想与基本事实之间的关系。
(4)通过分析作品的选材、表现手法、修辞技巧、语言特色等艺术形式,了解作者这样处理的意图。
(5)探讨文本反映的人生价值和时代精神,能对作者所持的观点和艺术处理提出自己的看法。
4.答题技巧(手法、技巧等可参考《散文阅读方法指导》)(1)把握传主形象①从传主在事件中的表现把握②从传主与时代、他人的关系把握(2)分析表现手法选材——详略得当人物描写方法、语言特色等可参考《散文阅读方法指导》(3)探究题答题思路:观点——引据——论证——小结(二)新闻类文本阅读1.新闻分类新闻有广义狭义之分。
广义的包括——消息、通讯、特写、电视新闻等体裁;狭义的专指消息。
2.文体特点⑴基本特点:迅速及时、内容真实、语言简明。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0-2021年高考语文五大文本阅读高频考点讲解:实用类文本阅读(上)高频考点1.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2.探究文本中的某些问题提出自己的见解本讲义板块:典型解析——方法归纳——当堂练习(2020年全国卷III,有改编)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对话熊育群一个与现实零距离的题材,要让文学性不被坚硬的现实埋没,让艺术在接近纷纭社会时不至于窒息,就必须有飞扬的灵魂。
钟南山是个公众人物,几乎没有虚构的空间;而真实的东西往往会有种种限制。
但作家创作并非无所作为。
熊育群的作品《钟南山:苍生在上》把笔触深入到钟南山的内心世界。
对他的精神和情感进行大胆挖掘,并且打破时空限制,将人物置于复杂的背景与宏大的视野中,以文学的力量复原某些重大时刻,记录历史,留下现场,并对此进行深刻反思。
本报特邀《收获》杂志副主编、《钟南山:苍生在上》责编钟红明和作家熊育群做了一次对谈。
钟红明:新冠肺炎疫情是一场波及众多国家与人群的、看不见硝烟的战争,在《燃起黑色的春天》一文中你曾写道,你“突然理解了战争年代弃文从戎的文人”,是什么让你决定写一部关于钟南山的长篇非虚构作品?熊育群:新冠肺炎疫情突如其来,是人类的一场大灾难。
特别让人不安的是,已经84岁的钟南山深夜赶往疫区武汉,他那张高铁上仰头小憩的照片让我非常感动。
12年前我采访过他,写过他的报告文学,这些年也特别关注他。
正是因为这个原因,有关部门希望我来写钟南山,我自己也有写作的冲动。
于是,通过钟南山的助理得到支持,我便一头扎下去,开始了创作。
钟红明:这部作品有六个章节,你写了钟南山过往的大量经历,他的父亲母亲,他的婚烟爱情,他在英国留学,他在“非典”中的经历……都是出于什么考量?是要写出一个人的脉络和土壤吗?熊育群:事实上这有些传记写作的特点,我想把他的一生呈现出来,当然是有重点有选择的。
只有把他的人生写透了,才能写出钟南山为何敢医敢言,才能理解他的性情、胸怀和作为。
我不想神化任何人,人都有七情六欲,都有自己的缺陷,我只把他当普通人来写。
但人比人确实有高低,有的人令人高山仰止,有的人唯利是图,正因为如此,钟南山的出现才显得珍贵无比。
钟红明:如果从《钟南山:苍生在上》概括出几个关键词,就是——“时间与空间”“泪水”“挫折”“敢医敢言”“记忆”。
你在后记里说:“他也将是一个时代的记忆!”为什么你会用“时代的记忆”来概括钟南山?熊育群:因为新冠疫情如此大的灾难,是个历史事件,将来一定会被后人说起。
显然,重要的人物缺少不了钟南山,钟南山是值得书写的。
钟红明:现在有些人避用“报告文学”而用“非虚构”,我个人觉得,背后是一种文学观的差异,我注意到你以往的作品,无论是人文地理类的,还是虚构类的长篇小说,你都进行了大量的实地采访,甚至到国外进行追踪采访……为何会经常采用这样“费力”的写作方式?熊育群:我认为这是写作的常态。
我这样做并不代表我不重视虚构,不重视想象,恰恰相反,我要让自己的作品充满想象,甚至是魔幻。
但这想象不是胡思乱想,只有符合历史与现实逻辑的想象才震撼人心。
还有就是文章的细节是来自生活的,它充满了生活的气息,有着现实的力量。
(摘编自《对话〈钟南山:苍生在上〉作者》,《文汇报》2020年5月13日)4.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关于为何在疫情背景下写钟南山的问题,熊育群表示自己熟悉钟南山,对他赴武汉抗疫之事很感动,有写作的冲动,有关部门也希望写他。
B. 被问到为何写钟南山过往的大量经历时,熊育群认为传记式的写法可以写透钟南山的人生,而只有写透他的人生,才能写出他为何敢医敢言。
C. 面对为何将钟南山视为“时代的记忆”的提问,熊育群表示新冠疫情是个历史事件,而钟南山凝聚着时代的记忆,是值得书写的。
D. 关于经常采用“费力”的写作方式的问题,熊育群表示“费力”写作是常态,自己也重视想象,重视背离现实逻辑的想象带来的震撼效果。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筛选整合信息,分析归纳内容要点,并把握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
D项,“重视背离现实逻捐的想象带来的震撼效果”,其中“背离现实逻捐的想象”错,原文“但这想象不是胡思乱想,只有符合历史与现实逻辑的想象才震撼人心”,可知是符合历史与现实逻辑的想象才震撼人心,带来“震撼效果”,选项曲解文意。
【答案】O。
5. 钟红明是如何做到在对谈中引发对话并将话题引向深入的?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
【解析】本题考查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
通读全文,从问和答的过程中,我们把文章分成三个部分,第一部分是写作目的,第二部分是写作内容,第三部分是写作方式,可以看出钟红明是逐步深入地提问,且在对话前做了充分的准备工作,包括对作品和作者的了解。
在提问过程中,她引用对方文章中的话语,如“突然理解了战争年代弃文从戎的文人”等句子,拉近距离,营造良好的对话氛围。
【答案】①有比较充分的准备:熟悉对方的写作,作为责编,尤其熟悉作品《钟南山:苍生在上》;②重视对方的观点:提问时采用对方文章中的说法来引出话题,营造对话氛围;③逐步深入地提问,从写作动机问起,问到具体内容和写作方式,最后问到对方的文学观。
6.(改编题)文章中提到了一种“费力”的写作方式,你认可这种写作方式吗?请联系文本和个人情况谈谈你对这种写作方式的看法。
【解析】本题考查探宛文本中的某些问题.提出龟己的见解。
作家只有深入体察生活,甚至融入自己的生命,才能创作出震撼人心的艺术典型。
所以我们可以认可这种观点。
文本中对此的看法在最后一段;联系个人情况时,可以运用名句证明这种写作方法的重要性,即对个人写作的意义。
【答案】我认可这种写作方式。
①想象不是胡思乱想,只有符合历史与现实逻辑的想象才震撼人心。
文章细节来自生活,充满生活气息,有着现实的力量。
②叶圣陶先生说过:“生活就如泉源,文章犹如溪水,泉源丰盈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泼地流个不歇。
”这充分说明写作离不开生活,只有扎根于现实生活的沃土,才能写出好文章。
方法归纳考点1.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这类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作答时可按照以下步骤进行:1.读:读文审题,明确信息筛选与整合的角度与区间。
首先要通读全文,把握文章论述的主要问题,抓住作者的基本立场、观点、情感和态度,厘清文章为论证观点所用的论据材料。
其次,阅读全文时应该运用圈点勾画的方法,边读边勾画以下重要词句:(1)体现话题与观点的关键词句;(2)有助于理解文章内容的、提示性的词句,如重要的修饰性词语,标示年代、时间、数据的词语与概括性词语,段首句,过渡衔接句等;(3)有助于理解文章思路,避免逻辑错误的关联词句等。
再者,审凌题十,明确要求。
单选题型,务必看清题干要求选择的是正确的一项还是不正确的一项。
简答题型,同样务必看清问题指向。
2.找:紧扣问题,仔细查找信息,准确定位,谨慎筛选。
根据选项表述的信息,回归原文,找寻相关信息区间,比如上文、下文,本段、其他段,或是涉及的若干段;厘清选项信息表述的层次要点,从原文巾找全信息点以便精确比对。
查找信息时,可以借助角度性标志词与结构性标志词,以便厘清层次、辨明选项信息与原文信息的篮别。
角度性标志词是指文本阐述的角度,如是什么、为什么、怎么样等,应注意文中的设问句及其之后的论述;结构性标志词是指表明文章层次、段落结构、过渡衔接等思路的词语,诸如“例如”“总之”“因此”“此外”“但是”“一方面……另一方面”“有的人认为”“与之相反”等。
3.比:文题比对,细心检验选项表述信息与原文之异同。
将题目的选项、题干与原文对应文字仔细比对,判断选项表述的信息是否与原义所述的相关信息吻合。
若选项是由几个句子组成的长句,可将其拆分成若十分句,分析分句问逻辑关系(可充分依据关联词来判定逻辑关系),检验各分句表述的信息及其句间逻辑关系是否与原文符合。
考点2:探究文本中的某些问题,提出自己的见解。
这类题考查学生探究文本中的某些问题,提出自己的见解的能力,作答时可按照以下步骤进行:1.阅读题于,明确问题。
题干会给出探究的问题或方向,答题前必须认真阅读,做到有的放矢。
2.根据问题,提出见解。
提出见解,不能脱离文本,要善于根据文本内容有针对性地去寻求解决问题的角度和思路。
如果文本中实在没有,才可以按照一般的逻辑,选择解决问题的角度和思路。
答题时,这些角度和思路要用简练的语言一一表明。
3.思考周到,全面作答。
答题时,尽量思考全面,尝试从多种角度、用各种思路去解决问题。
在明确解决问题的角度和思路后,引述文本和生活中的事实去解决问题,还未付诸实践的角度和思路也要真实星现出来,这样更具探究色彩。
4.条分缕析,层次清晰。
如果点数较多,就要分条作答,使用序号或分号,使得层次清晰。
当堂练习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认识“暗夜保护”材料一:1988年,非营利性组织国际暗夜协会成立,该协会致力于暗夜星空保护。
暗夜星空保护是指通过控制和治理光污染,在具备条件的地区发展符合标准的暗夜保护,推进以星空保护、星空科普和星空旅游为基本内涵的星空文化产业,动员社会力量共同关注夜间环境、关爱美丽星空。
我国目前有5个“中华暗夜星空保护地”,分别是西藏阿里、西藏那曲、江苏盐城野鹿荡、山西太行洪谷和江西上饶葛源,其中西藏阿里和西藏那曲已经被收入《世界暗夜保护地名录》。
阿里地区、那曲市,海拔较高,地广人稀,气候干燥,大气通透度好,城镇化程度不高,光污染较少,夜天光条件比较好,因此在天文观测方面具有非常大的优势。
阿里的自然条件甚至达到了世界顶级天文观测数据指标。
光污染是继废气、废水、废渣和噪声等污染之后,一种新的环境污染源。
主要包括白亮污染、人工白昼污染和彩光污染。
光污染会对人眼的角膜和虹膜造成伤害,抑制视网膜感光细胞功能的发挥,引起视疲劳和视力下降,还可能增加压力和焦虑,甚至诱发癌症。
(摘编自《“地球一小时”守护暗夜保护星空》)材料二:近年来,在国际上有不少环保、公益组织曾提出“暗夜保护”的理念,但国际暗夜协会等组织主要意在保护尚未被工业照明污染的暗夜星空,而成都则是作为一座现代化的超大城市提出了“暗夜保护区”的概念。
依据《成都市中心城区景观照明专项规划( 2017-2025)》,成都将按照该亮则亮、该暗则暗、合理分区、光暗平衡;减少城市光污染源产生的原则,划定暗夜保护区。
在人类的大部分历史中,黑夜常与恐惧相关。
第二次工业革命之后,对电力的利用改变了这一切,夜晚作为一种资源得到开发,夜生活成为大都市日常的重要组成部分。
但同时,彻夜的商业和公共照明,也造成了光污染,夜晚的黑色逐渐淡去,而星空在大多数城市中几乎完全消失。
只要现代文明存在,人类的夜晚注定辉煌常驻。
但“暗夜保护区”设想的提出也并非“逆流”。
因为良宵虽好,但也禁不住过度开发。
因地制宜划定需“调暗”的区域,在商圈闹市有出彩的华灯,在自然生态为主的区域里,灯光只满足最基础的照明需求,让静谧的归静谧、喧嚣的归喧嚣,这样的城市才更宜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