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湖风景区资料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景区概况

国家级太湖风景名胜区石湖景区。位于江苏省苏州古城区西南约4.5公里处。是集吴越遗迹、江南田园山水风光一体的山水型自然风景名胜区。春秋时为吴国贵族游猎祀祝之地、吴越争霸古战场。两宋明清时期,名人雅士常在此筑墅隐居,纵情山水。留下众多历史人文景观。

景区总面积34.62平方公里,其中规划面积26.1平方公里,分为石湖、上方山、吴山、滨湖、七子山、钱家坞、上金湾7个景群。保护面积12.27平方公里。核心区域石湖景群和上方山景群,由石湖水系、横山山系及湖山之间的山坞、滨湖地带组成。地形、地貌景观及文化遗址完整,至今仍保留着吴城、越城、郊台、蠡岛等吴越古迹遗址。石湖水面面积约为3.6平方公里,原为太湖一内湾,因越人进兵,凿山脚之石以通苏州而得名。清高宗乾隆皇帝六下江南而六临石湖,赞曰:“佳丽江山到处同,惟有石湖乃称最。”

农历八月十八日,吴人有石湖看串月之习俗。当晚,明月初升,月朗星稀,行春桥九孔内月影如串甚是壮观。石湖串月与著名的杭州三潭印月、北京卢沟晓月相齐名。景区内有烧烤、游船等服务项目。主要景点:上方山国家森林公园,江苏省文物保护单位申时行墓、楞伽塔院、越城遗址等3个,苏州市文物保护单位行春桥、范成大祠、治平寺、越城桥、顾野王墓等5个,石佛寺、郊台、乾隆御道、渔庄、宝积泉、孔雀园、石堤、越堤、吴城遗址等20余个。

历史沿革

石湖初兴

吴国自太伯的第19世后裔寿梦称王(公元前585年)开始,国势日盛,并与中原各国交往,跻身于大国争霸的行列。寿梦死后,长子诸樊继任,迁都苏州。由于楚国旧臣伍子胥、大军事家孙武等人的辅佐,使吴国进入全盛时期——阖闾时代。石湖、上方山一带正是吴国贵族游猎之地,祀祝场所。现有的郊台、吴城、酒城、鱼城、姑苏台,无不验证了历史的记述。后来,吴王夫差不听忠言终被越国所灭,从此石湖上方山沉寂了千年之久。

公元6世纪,南朝君王礼佛重僧,在各地普建禅房。治平寺即是梁天监二年(503)建造的梵宫。香火从此兴旺起来,附近渐成村落。

石湖中兴

直到公元12世纪中后期,南宋著名政治家、田园诗人范成大筑石湖别墅,并邀请当时东南的名士相聚,石湖佳山水的声誉才名扬天下。凭借隋唐以来的经济实力,加之满腹经纶的范成大的“策划”,石湖一带从此造园置景日盛一日,以致范成大留书于人曰:“凡游吴中而不至石湖,不登行春,则与未始游者无异。”可惜金元入侵,石湖再次冷落。入清以后,乾隆多次南巡,第二次南巡时,江苏巡抚尹继善在石湖大兴土木,整修一新。明清两朝,留下了不少游记、诗词、楹联。

石湖新篇章

屡建屡毁的石湖,到了清末民初,留下了“平湖一镜”,疏落村舍。文人余觉倾其财,在湖东营建“渔庄小筑”。民国十一年,李根源先生愤而弃官,落归姑苏,在上方山麓买山地20亩,种植桃梅李杏。

解放后,园林部门多次踏勘、规划,50年代末,已有开发石湖为文化休闲居住区之说。经周东浦先生设计,自上方山建园开始,6000亩山坡地逐渐蔚然成林。80年代初,在改革开放形势下,石湖景区先后修复、重建和新建了一批景点,建成“上方山国家森林公园”,为石湖上方山的建设翻开了新的一页。1986年,江苏省人民政府编制太湖国家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石湖作为距离苏州古城最近一处景区,与其它12个景区纳入其中,得到较好的保护。2001年,苏州市人民政府为进一步保护、开发、建设石湖景区,推动旅游事业的蓬

全长54米,中宽5.2米,何年建造已无法查考,最早的记载是宋淳熙十六年知县赵彦贞重修,此后多次重修,迄今至少已有八百年历史。南宋范成大《重修行春桥记》有云:“胥门以西,横山以东,往来憧憧,如行图画间,凡游吴而不至石湖,不登行春,则与未始游者无异。”每年农历八月十八日晚,明月初升,桥洞中月影如串。是我国著名的四大赏月胜地之一。现为苏州市文物保护单位。接行,十里荷花香连水。”登桥顶远眺,近水远山尽收眼底。现为苏州市文物保护单位。

越城桥

位于石湖北首,跨越来溪,初名吞月桥,又名越来溪桥,桥呈半圆弓型,系单孔石拱桥。全长33.2米,净跨9.5米,中宽3.6米,矢高4.8米,花岗石构筑。该桥始建年代不详,南宋淳熙年间由薛氏出资复立,此后历代多次重修。桥的明柱刻有楹联一副,北曰:“碧草平湖青山一画,波光万顷月色千秋。”南曰:“一堤杨柳影接行,十里荷花香连水。”登桥顶远眺,近水远山尽收眼底。现为苏州市文物保护单位。

范文穆公祠

始建于明正德十四年(1520),正式落成于正德十五年(1521年),由监察御使卢雍为纪念宋参知政事(副宰相)、南宋四大家之一范成大而建。祠背山面湖,风光绝胜。原有宋孝宗御书“石湖”御碑,田园诗碑,范成大像为三大镇祠之宝。现仅存明代摹刻的范成大手书六十首《四时田园杂兴》诗碑七块。范公祠又称石湖书院,为明代唐寅、文征明、沈周等文人才子读书作画之地。现为苏州市文物保护单位。

石佛寺

又名潮音寺、海潮寺、潮音禅院等,始建于南宋,依山而建,就山岩琢出观音像一尊,高一丈有六,神态逼真。后多次重修,现崖间观音像为明代留传至今。清乾隆皇帝南巡至此,题写匾额“普门香梵”并撰写对联一副“愿力广施甘露味,闻思远应海潮寺”。对联至今仍在观音殿的石柱上。

茶磨山房

为硬山式三开间建筑,东侧有轩屋三楹。清高宗第二次南巡石湖,在此观看石湖渔民捕鱼后,写下《观打鱼歌》一首,现御碑犹在屋内。此轩屋与相邻的茶磨山房组成一条形象的旱舫,俗称御碑舫,面朝石湖。现还存民国十三年(1924年)《重修石佛寺记》碑立于山房内。

治平寺

旧名楞伽寺,南北朝梁天监二年(公元503年)僧法镜所建,宋治平元年(公元1064年)改今名。寺内现有越公井,相传为春秋时所凿,隋越国公杨素加以浚治,以供军民饮用,故名越公井。寺内一株古银杏树龄达三百年以上,高二十余米,树干周长三米左右。清乾隆皇帝六次南巡,六至石湖,治平寺是他驻足小憩之地,留下《治平寺》等诗篇。

石湖草堂

明嘉靖元年(公元1522年)智晓于寺后筑石湖草堂,明代蔡羽《石湖草堂记》云:“左带平湖,右绕群峦,负以茶磨,拱以楞伽,前阴修竹,后拥泉石,映以嘉木,络以薜萝,然群翠之表。”明唐伯虎、文征明、王守、王宠、汤珍常在此雅集。文征明为草堂题额,唐寅书联。后人曾在此立五贤祠,纪念五人。乾隆南巡时特赐联额。

乾隆御道

是专为乾隆皇帝上山而铺筑的一条山路。御道自乾隆行宫遗址起蜿蜒至郊台,再沿岭直上上方山。御道全长约一千米,由石片呈佛珠状排列筑成,宽约一米,每隔十米左右就嵌有古朴的吉祥图案,如麒麟,蝙蝠,双钱,宝瓶等。据传乾隆南巡至上方山时三天赶筑而成。

楞伽塔

又称“上方塔”,始建于隋大业四年(公元608年),由吴郡太守李显建,重建于宋太平兴国三年(公元978年),塔壁留有多处宋代铭砖。如今屹立山顶的古塔是一座宋塔,七级八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