氮肥利用率研究进展综述

合集下载

赣榆县水稻氮肥利用率研究

赣榆县水稻氮肥利用率研究


黑土 黄土
k /m 中肥 力常 规 区 6月 2 gh ; 5日施 4 %复 合 肥 ( 5 1— 5 5 1—5 1 ) 6 0k /m 、 素 1 0k/m2 0 gh 尿 5 gh 作基 肥 , 8月1 2 0、6日均 追 施 尿 素 10k /m2高 肥 力常 规 区 6月 2 2 gh ; 5日施 4 %复 合 肥 (5 5 1—
表 1 试验 地基 本 情况
与常规 区之 间 筑埂 , 并用 塑料膜 包裹 隔离 , 以防 串水 、 渗肥 。
13 试 验 过 程 .
表 2 不 同 处 理 生 育 期 比 较
笠堡 ±
低 黑土
黄土 中 黑土 黄土
堡 堡 塑 竖 塑 盛塾塑 全生查塑
无 氮 区 常 规 区 无 氮 区 常 规 区 无 氮 区 常 规 区 无 氮 区 常 规 区 无 氮 区 常 规 区 无 氮 区 O 一2 5 O O一 2 5 O O —2 5 0 O一 2 5 O O 一2 5 O 0 一2 5 O O 一2 5 O O 一2 5 O O 一2 5 O O 一2 5 O O 一2 5 O O —5 6 2 o —5 6 2 O —5 6 2 O —5 6 2 O —5 6 2 0 —5 6 2 O —5 6 2 O —5 6 2 O —5 6 2 0 —5 6 2 O —5 6 2 1— 8 0 0 l一 0 O 1 1— 5 0 0 1— 8 0 0 1— 9 0 0 1— 2 0 1 1— 5 0 0 1— 2 0 1 1一 1 O 1 1— 6 0 1 l一 7 O 0 10 6 12 6 17 5 10 6 11 6 14 6 17 5 14 6 13 6 18 6 19 5
现 代 农业 科技

我国水稻氮肥利用率及研究进展

我国水稻氮肥利用率及研究进展
肥 总氮置 的百 分数 。氮 肥生理 利用率反 映了作物对 所
吸 收的肥 料 氮素 在作 物 体 内的利 用率 , 其定 义 为作 物
1 我 国 氮 肥使 用使用 量过 大 .
因施用氮肥而增加的产量与相应的氮素积累量的增加
量 的比值 。氮肥农 学利用 率则 是作物氮肥 吸收利用 率 与 生理 利用 率 的乘积 , 作物 施 用氮肥 后增 加 的产 量 指 与施用 的氮 肥量 之 比值 。氮肥 偏生产力则 反 映了作 物 吸 收肥 料氮 和 土壤 氮后 所产 生 的边 际效应 , 义 为作 定 物施 肥后 的产量 与氮肥 施用 量 的比值[。灌 溉稻 田施 6 ] 用 氮肥后 , 由于 在土 壤一水 系统 中氨 的挥发 、 硝化作 反 用、 表面 流失 以及渗漏 作用等 造成氮 肥的损失 , 因此氮 肥 利用率相 对偏 低[。 7 氮肥 的损失量 与氮肥施用 时期 、 ] 施 用方 法 、 氮肥 种类 、 壤理 化 性状 、 土 气候 特 点 以及 作
尽管前人在降低氮素损失和提高氮肥利用率方面
做 了大量工 作 , 中国稻 田氮 肥利用率 仍在逐 步下 降 , 但 其 主要 原 因可能 是 与氮 肥施 用 量持 续增 加 有关 , 次 其 是 降低氮 素损失 和提 高氮肥 利用率 的新知识 和新技术 没有 在水 稻生产 中广 泛地推 广 和应 用 。 ()土 壤背 景氮 高 。从 已有的资 料和文献 中可 以 1 发现, 中国稻 田土壤 无氮 区对照水 稻产量通 常能达 到5
元素 , 是人类 提 高产 量 的的 巨大 动力 。 国水 稻氮肥 也 我 利用 率 一 般在 3 ~ 7 , 主要 是施 入 稻 田 的氮肥 O O 这 大量 损 失 的结果 [ 。 1 ]
有氮肥吸收利用率、 氮肥生理利用率、 氮肥农学利用率

作物氮利用效率研究进展与展望

作物氮利用效率研究进展与展望

农业工程技术·综合版 2019年第4期84工 作 研 究水稻品种的产量和氮利用效率在0和200 kg/hm 22个施氮水平下均表现出明显的品种间差异,氮敏感品种的氮吸收利用效率、农学利用效率、生理利用效率和偏生产力均显著高于氮钝感品种。

通过大量研究表明,氮低效品种的农田氮表观损失是氮高效品种的2.2倍(300 kg/hm 2)和1.5倍(450 kg/hm 2),且年际间差异较大。

选用氮高效品种可显著降低土壤中硝态氮残留和表观损失, 降低氮淋溶风险,是提高氮利用率的有效途径。

2、作物氮利用效率的环境效应(1)氮肥种类常见的氮肥种类为尿素、碳铵和磷铵,尿素在农业生产中施用最广。

目前,缓控/释肥料已经开始大面积投入施用,通过试验研究,不同的氮肥,作物对其的利用效率存在差异。

曹兵等的研究表明,延迟释放型包衣尿素在比普通尿素施氮量(N150 kg/hm 2)减少30%(N105 kg/hm 2)和50%(N75 kg/hm 2)时,对水稻生长不会产生任何不良影响;施用包衣尿素的水稻产量、吸氮量和氮肥利用率均显著高于普通尿素处理,其中水稻产量增加12.7%-14.4%,吸氮量增加27.5%-32.7%;普通尿素和氮肥用量减少30%和50%的包衣尿素3各处理的氮利用率分别为19.9%、58.8%和89.9%。

蒋一飞等通过对不同材料包膜氮肥氮素挥发特征及对油菜产量的影响研究表明,硅藻土、沸石粉、生物质炭、磷矿粉和硫磺与有机黏结剂混合制备的包膜尿素肥料的氨气和氮氧化物挥发量较普通尿素明显降低,硫磺包膜缓释肥料较普通尿素增产63%,增产效果最好。

李雨繁等的研究表明,与掺混肥相比,控释肥、脲甲醛肥和稳定性肥料可以提高氮肥利用率7.7%-17.5%,有效降低氮素损失。

(2)合理施肥当前,大多数的农民认为氮肥深施、实时施用和平衡施肥均能提高氮肥利用率。

郭九信等的研究表明,基于氮肥总量控制、分期调控和增施钾肥的养分优化管理措施可在实地农户直播稻种植上协同实现水稻高产和氮肥高效。

提高小麦氮肥利用率的生理生化机制及其研究进展

提高小麦氮肥利用率的生理生化机制及其研究进展
作者 简介 : 侯 文通 , 硕 士研 究生, 从 事作物养分 高效利 用研 究工作 扬俐 苹为通信作 者, 研 究员 , 从事 土壤植物 养分测试 及推
荐生物 新品种 培 育重大专 项“ 转基 因植 物新 材料 的育种价值评估 ” ( 2 0 1 1 Z X 0 8 0 1 0 — 0 0 5 )
u p t a k e e ic f i e n c y , U P E) 和氮肥 利用 效率 ( N — u t i l i z a .
每个小麦植株有 6 条种子根和 1 0~l 5条不定
根 。种 子 根是 由胚 根 直 接 发 育 而来 的 , 在 小 麦 生 长
前期就被不定根所 替代。根长 和根重 的增长遵循 L o g s t i c 模型。冬小麦根系随土层深度 的分布 , 无论
氮肥 ) 只能增产粮食 6 . 6 k g , 处于联合 国工业发展组 织( U N D I O) 所 提 出 的 5—1 0 k g的 下 限 J 。 过 量 施 氮肥不仅增加了生产成本 , 降低 了经济效益 和氮肥 利用 率 ( n i t r o g e n — u s e e f i c i e n c y , N U E) , 而 且 导 致 了 N : O的排放 、 氮淋失 , 引起地下水污染 、 河 流和湖泊 的富营养化以及全球变暖 J 。在这种形势下 , 如何 提高氮肥利用率成为植物营养学科研究的重点。提 高氮肥利用率不仅会对农 民带来经济效益 , 而且有 助于 减少 对环 境 的污染 和 过量 氮肥 投入 。 M o l l 等 认 为 N U E是单位可利用 氮肥所生产 粮食的量 , N U E可分为两部分 , 即氮肥吸收效率 ( N —
何 提 高小麦 的 氮肥利 用率 成 为 当今 植物 营养 学科 研 究 的重 点 。提 高氮肥 利 用 率 的农 学管 理 途 径很 多, 综述 了提 高小麦 氮肥利 用 率的 生理 生化机 制及 其研 究进展 , 讨论 了如 何 通 过 氮 高 效 品种 的开 发 来提 高 小麦 氮肥 利 用率 , 并在 此基 础 上 对 该 领 域 未 来 的研

我国水稻氮肥高效利用的研究进展

我国水稻氮肥高效利用的研究进展

我国水稻氮肥高效利用的研究进展
我国水稻氮肥高效利用的研究进展主要涉及以下几个方面:
1. 氮高效型水稻品种的培育:通过研究水稻的产量、品质和营
养高效的遗传机理,采用现代分子生物学手段,对质量性状和数量性状进行基因定位,同时筛选和创制氮高效基因和抗稻瘟病、抗白叶枯病等抗性基因材料,实现多个有利基因的聚合,培育出集氮高效、抗稻瘟病、抗白叶枯病等多个优点于一体的优质基因累积。

2. 氮肥施用技术的改进:根据土壤肥力和水稻生长情况,合理
调整氮肥的施用量和施用时间,避免过量施用氮肥,以减少环境污染和提高氮肥利用率。

同时,采用平衡施肥技术,配合施用磷、钾等营养元素,以促进水稻对氮肥的吸收和利用。

3. 水稻栽培技术的优化:通过研究水稻的生长规律和环境条件,优化水稻的栽培技术,包括合理密植、科学灌溉、适时晒田等措施,以促进水稻的生长和发育,提高对氮肥的吸收和利用效率。

4. 生物固氮技术的发展:生物固氮技术是一种通过微生物的作
用将空气中的氮气转化为农作物可利用的氮素营养的技术。

通过研究微生物的固氮机制和筛选高效的固氮微生物,将其应用于水稻生产中,可以提高水稻对氮肥的利用效率。

5. 水稻种植制度的优化:通过研究水稻种植制度与氮肥利用效
率的关系,优化水稻的种植制度,包括合理轮作、种植抗性品种等措施,以提高氮肥的利用效率。

总的来说,我国在水稻氮肥高效利用方面进行了广泛的研究和实
践,取得了一定的进展和成果。

然而,仍需要进一步深化研究和实践,以实现更高效、环保、可持续的水稻生产。

水稻高产和氮肥高效利用研究进展

水稻高产和氮肥高效利用研究进展

氮肥利用的生理机制 , 介绍了提高水稻氮肥利用效率 的研究进展和 主要技术 , 讨论 了氮肥利用存在的问题和今后研
究的重点。 关键词 : 水稻; 氮肥 ; 利用效率 中图分类号 : S 5 1 1 . 0 6 2 文献标识码 : A 文章编号 : 1 0 0 6 — 8 0 8 2 ( 2 0 1 3 ) 0 1 — 0 0 1 6 — 0 6
课题组 的研究情况 ,综 述了 国内外氮肥利用 的主要研
5 0 %, 肥料在 土壤 中的残 留 比例 为 1 0 %~ 3 5 %, 其余 的 部分通过 以上几种途径 亏损『 1 3 1 。 黄见 良等【 4 】 通过同位素 示踪技术标 记水稻不 同生育 时期 吸收的氮 肥 ,研究 了 水 稻不 同生育期 吸收 的 N在各 器官 中的分配 以及 后 期植 物组织 中氮损失 , 结果表 明, 水稻在分蘖期 和幼穗 分化期 吸 收的氮 素 在后期 可 以通 过植 株组 织 挥发 损 失, 至成熟期损失 的比例分别达 1 6 . 7 %和 1 3 . 4 %。王福 钧 等 认 为 , 氮素挥发是 氮损失 的主要途 径 , 水稻前期
( 扬州大学农学院 江苏省作物遗传生理重点实验室 , 江苏 扬州 2 2 5  ̄9 ; 通讯作者 , E — ma i l : j c y a n g @ Z U . e d u - c n )

要: 实现水稻高产和氮肥的高效利用是 当前水稻生产的迫切需求 。本文综述 了水稻氮肥的投入损失概况及
径损失 。氮肥 施入 土壤后 ,水 稻能吸 收其 中的 2 5 %~
人工投入 的基础上 。 过高的氮肥投入不仅使得氮肥利 用率过低 ,而且直 接和问接地导致 了一 系列不 良的环 境反应 。如何在增 加粮食产量 的同时提 高氮肥 利用 效率 , 这是 国内外农业生产 的研究热点 。 本文结合本

氮肥利用率的研究及其应用

氮肥利用率的研究及其应用

氮肥利用率的研究及其应用氮肥是植物生长必不可少的营养元素之一,它能够促进植物的根系发育,加强植物的叶片生长和花果结实,提高作物产量和品质。

但是,氮肥的施用也给环境造成了不良影响,如导致土壤酸化、水体富营养化等问题。

而氮素的利用率也被认为是影响作物产量和品质的重要因素之一。

因此,研究氮肥利用率,改善氮肥的利用效率,减少氮肥的施用量,不仅有助于提供高质量的农产品,还有助于环保和减少成本。

一、氮肥的利用率氮肥利用率是指作物对氮肥中氮元素吸收的能力和利用程度,主要受到以下几个因素的影响:1. 氮肥种类:氮肥种类不同,其中的氮元素利用率不同。

如硝酸铵和尿素的氮素利用率比明矾和尿素磷酸的氮素利用率高。

2. 施肥方式:施肥方式不同,氮肥的利用率也有所不同。

例如,根据作物的需求量和生长发育的需求量进行分批施肥,能够提高氮肥的利用率。

3. 土壤条件:土壤特性对氮肥利用率也有影响。

土壤pH值、有机质含量、土壤水分等因素都会影响氮肥的利用效率。

4. 气候条件:气候条件也能够影响植物对氮肥的利用效率。

例如,气温高、湿度小的干燥环境中,植物对氮肥的利用效率相对较低。

二、氮肥利用率研究的现状氮肥利用率的研究十分重要,针对不同作物和土壤条件寻求优化的氮肥管理方法,是提高氮肥利用率的过程。

基于此,近年来,国内外学者们针对氮肥利用率展开一系列的研究工作。

1. 主要外国研究目前,美国、日本等发达国家关注氮肥利用率提高的问题,并进行了广泛的研究。

美国科学家发现,通过控制氮肥施用量和施肥时间,能够显著提高作物的产量和氮肥利用率。

而日本则研究出了一种新型氮肥,能够有效降低土壤中的氮素含量,提高氮肥利用效率。

2. 主要国内研究我国的科学家们也在氮肥利用率研究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

他们发现,在同等氮肥施用量下,作物生长阶段的氮素供应量与作物产量之间存在着一种权衡关系。

此外,在施用有机肥的情况下,可以提高土壤有机质含量,使植物对氮肥的利用效率提高。

我国农业生产中的氮肥利用效率分析

我国农业生产中的氮肥利用效率分析
青岛农业大学学报 ( 自然 科 学 版 ) 31 ( 4 ) :2 7 7 ~2 8 3, 2 0 1 4 Un i v e r s i t y ( Na t u r a l S c i e n c e ) J o u r n a l o f Qi n g da o Ag r i c u l t u r a l
Es t i ma t i o n o f Ni t r o g e n Ut i l i z a t i o n Ef f i c i e n c y i n Ch i na’Ag r i c u l t u r a l Pr o d u c t i o n
QI U Ho nNG Xa i n g y o n g 。 ,J I NG Yu e
Ti a n j i n C P C P a r t y S c h o o l ;3 . Ag r i c u l t u r a l B u r e a u o f Qu f u c i t y ;4 . Ti a n j i n S i n o - Ge r ma n Vo c a t i o n a l Te c h n i c a l C o l l e g e )
关 键 词 :农 业 生 产 ; 氮肥 ; 利 用 效 率 ;过 剩 量 中图分类号 : S 6 8 2 . 2 文献标识码 : A D OI :1 0 . 3 9 6 9 / J . I S S N. 1 6 7 4 —1 4 8 X . 2 0 1 4 . 0 4 . 0 0 8
( 1 . Ed i t o r i a l De p a r t me n t o f J o u r n a l,Qi n g d a o Ag r i c u l t u r a l Un i v e r s i t y,Qi n g d a o 2 6 6 1 0 9,Ch i n a;2 . Ec o no mi c s De p a r t me n t o f

我国稻田氮肥利用率的研究进展

我国稻田氮肥利用率的研究进展

网络 出版时间 2 0 1 4 - 1 - 1 7 1 6 : 3 6 : 0 9
【 UR L I h t t p : /
f . c n k i . n e d k c ms / d e t l a l / 2 3 . 1 3 9 1 . S . 2 0 1 4 0 1 1 7 . 1 6 3 6 . 0、新型肥料、计算机决策支持 系统和 实地 氮肥管理模式。并对今后提 高稻 田氮肥利
用率 进 行展 望 。
关键 词 :水 稻 ;氮肥 利 用 率 ;研 究 进展
中图分类号 :S 1 5 4 . 1
文献标 志码 :A
文章编 号:1 0 0 5 — 9 3 6 9 ( 2 0 1 4 ) 0 2 — 0 l 1 6 — 0 7
H a r b i n 1 5 0 0 3 0 , C h i n a )
A b s t r a c t : T h e p a p e r a n a l y s e t h e r e a s o n s f 0 r t h e l o w n i t r o g e n u s e e i f c i e n c y( N U E ) i n C h i n a w e r e
an a l y z ed f r 0 m t h e p e r s p e c t i v e o f t h e r a t e s o f N f e r t i l i z er , f e r t i l i z a t i on me t h o ds , i n d i g en o u s s o i l N s u p p l y an d v a r i e t y . Su m med u p r e s ea r c h pr o g r es s ma de i n t e r n at i on a l l y an d d omes t i c a l l y on t h e a pp r o a c h e s t o i m pr o v i n g t h e NUE f r O m t wo a s p e c t s o f t h e t r a d i t i o na l m e t h o d s an d m o de r n t ec hn o l o g y.W i t h t h e

粮食生产中的氮肥利用效率研究

粮食生产中的氮肥利用效率研究

粮食生产中的氮肥利用效率研究粮食生产是一个至关重要的产业,它与国民经济息息相关,而氮肥则是提高粮食产量的关键因素之一。

然而,氮肥的利用效率对于粮食生产及环境保护都具有重要意义。

因此,本文将从氮肥的利用效率角度探讨粮食生产中的相关问题。

一、氮肥的利用效率概述氮肥的利用效率是指作物利用施氮肥的能力,或者说是农作物利用氮肥的能力,该效率受到气候条件、土壤环境、施肥方式及农作物种类等因素的影响。

在粮食生产中,如果利用氮肥的效率较低,则不仅会导致粮食产量下降,而且还会增加氮肥的使用量,同时对环境造成影响。

二、氮肥在粮食生产中的应用及效果氮肥是促进农作物生长和发育的重要营养元素。

施用氮肥可以促进植物的生长并提高粮食产量。

此外,氮肥还可以提高粮食的品质,如增加蛋白质含量、改善油脂等。

三、氮肥利用效率与农田施肥技术农田施肥技术是影响氮肥利用效率的关键因素之一。

在过去,一些地区常采用肥料大面积均匀撒施的方式,而这种方式的效果不尽如人意。

如今,农民们可以根据土壤肥力情况、作物需求量及生长期等进行差异化施肥。

此外,也可以结合生态修复、绿肥等措施,实现肥料的有效利用。

四、监测氮肥利用效率的方法监测氮肥利用效率对于提高农业生产质量和效益具有重要意义。

目前,常用的方法有:土壤微生物学、氮循环计量学以及植株营养学。

其中,氮循环计量学是目前较为先进的氮素平衡研究方法,其可以评估农业生产系统中氮素的输入、输出和存储等因素,进而定量评估施肥对农田氮循环的影响。

五、提高氮肥利用效率的措施提高氮肥利用效率的措施有多种,包括:改善土壤肥力、优化施肥周期、采用科学肥料配比、推广精准化施肥技术、加强农业技术推广和人员培训等。

当然,提高氮肥利用率还需要加强政策引导,鼓励农业科技创新和企业家精神,从而实现农业绿色发展。

六、结论可以看出,氮肥利用效率与粮食生产及环境保护密切相关。

本文探讨了氮肥利用效率的概念、农田施肥技术、监测方法以及提高效率的措施。

水稻氮肥利用效率的研究进展

水稻氮肥利用效率的研究进展
病虫害加重和米质变劣等 问题 。 有 研究表明 , 过量施用
相 比欠佳外 ,农药 和化肥施用过 多 ,单位种植 成本过 高, 在 国际市场缺乏价格竞争力也是重要 因素 。 我 国氮 肥用量 占全球氮肥 总用量 的 3 0 . 0 %,水 稻生产 消耗 的
氮肥 占世界水稻氮 肥总消耗量 的 3 7 . 0 %,是世界第 一 大氮肥消费 国[ 2 1 。
肥用量 占氮肥 总消费量 的 2 4 %左 右 。但 我 国稻 田氮肥
利用 率仅 为 3 0 %一 3 5 %, 有些 地方 甚至 不足 2 0 %, 明显 低于世界平均水平 , 大部分氮随着氨 的挥 发 、 反硝化作
用、 土表流失和渗漏作用损失掉 了。 我 国水稻氮肥利用
响, 植株矮 小 、 枯黄, 发生失绿症 , 产量显 著下降 。而我
中图分类号 : ¥ 5 1 1 . 0 6 2 文献标识码 : A 文章编号 : 1 0 0 6 — 8 0 8 2 ( 2 0 1 6 ) 0 6 — 0 0 1 5 — 0 5
我 国是 世界上水稻总产量最 多的国家 ,水 稻种植
面积 占世界水稻种 植面积 的 1 8 . 5 %,产量约 占世界水
收 的氮肥数量 ,及其在体 内的分配与土壤耕作栽培方 式密切 相关 。免耕提高 了水 稻对氮 的吸收 比率及其
在籽粒和根 中的分配 比率 , 有利于肥料氮素的积累 。 对 水稻最高分蘖期调查表 明 , 免耕 稻单丛根干物质量 、 根 冠 比、根系总吸收表 面积 以及活跃吸收表面积均高 于
率低 的原 因主要包 括 :因长期大量施肥 导致 稻 田土壤 背景氮过高 ; 因杂 交稻和超级稻种植面积不 断扩大 , 在 高产 目标驱使下施 肥量不断提高 ;南方一些省 份前期 施氮 比例过高 , 造成 大量 氮肥径流和挥发损失 ; 为减少

提高水稻氮肥利用率及效果研究进展

提高水稻氮肥利用率及效果研究进展
徐 春春 ,李凤 博 ,周锡跃 ,方福 平
( 国 水稻 研 究 所 ,浙 江 杭 州 中 30 0 ) 10 6

要 :综 述 水 稻 生 育 过 程 中影 响 氮 肥 损 失 及 氮 肥利 用 率 的各 种 因 素 ,不 同 水 稻 品 种 、施 氮 量 、种 植 方 式 、
化 肥 种类 以 及不 同施 肥 方 法 对 水 稻 的 氮 肥 利 用 率 的 影 响 及 提 高我 国氮 肥 利 用 率 的 相 应 的 方 法 。
关 键 词 :水 稻 ;氮 肥 利用 率 ;技 术
中 图 分 类 号 :s5 1 0 2 1 .6 文 献 标 志 码 :A 文章 编 号 :0 2 —0 7 2 1 ) 10 9 —4 5 8 9 1 ( 0 2 0 —0 8 0
水稻是我国最重要的粮食作物 ,其播种 面积和总 产分别 占全国粮食面积和总产 的 2. %和 3. %。我 72 68
产效 益 的提 高和农 业 的可持 续发 展 。总体 来说 ,稻 田中氮 素 的损 失 主要 有氨挥 发 、硝化 和反 硝化 、淋 洗 和径 流等途 径 ¨ 。
2 1 氨 挥 发 .
形式 在植 物体 内累 积 ;降低食 品和 饲料 品质 ;以气 体 的形式 逸散 到大气 中 ,造成 对大 气 的污染 。
国 6 %以上 的人 口以稻米为主食 ,常年稻谷 消费量保 0 持在 18亿 t . 以上。为 了减轻人 E增加对 粮食需求 的 l 压力 ,我国一直将提高水稻单位面积产量 ( 以下简称
单 产)作为水稻生产的主要任务 。14 99年以来 ,我 国 水稻产 量 已经 从 1 9. g・ m 提高 至 20 15k h 8 09年 的
N N含量大 于 1 g・ 的 占 2 .7 % ,根 据 国 O一 1m L 9 3 际卫 生组 织颁 布 的饮用 水质 量标准 ,N N 的最大 O-

我国氮肥平均利用率

我国氮肥平均利用率

我国氮肥平均利用率氮肥是农田中最重要的肥料之一,对提高农作物产量有着重要的作用。

然而,在过去的几十年里,我国使用氮肥的效率一直相对较低。

平均利用率的稳步提高对我国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

本文将探讨当前我国氮肥利用率的现状,并提供一些建议,以提高氮肥利用率,提高农作物产量,并减少对环境的不良影响。

首先,让我们来看一下我国氮肥平均利用率的现状。

根据权威机构的研究数据,目前我国氮肥的利用率平均为30%左右。

这意味着仅有三分之一的氮肥被作物所吸收,其余的七分之二被浪费掉了。

这种低利用率既导致了财富的浪费,也给环境带来了许多问题。

那么,为什么我国的氮肥利用率如此低?一方面,土壤的氮素供应不均衡是造成低利用率的主要原因之一。

许多地区的土壤缺乏有效的氮素供应,这迫使农民大量施用氮肥以满足农作物的需求。

另一方面,农民在使用氮肥时,缺乏科学的精准施肥技术,只能进行粗放式施肥,使大量氮肥无法被庄稼吸收。

为了提高氮肥的利用率和农作物产量,我们可以采取以下措施:首先,政府应加大氮肥利用率提高的宣传力度,引导农民提高对科学施肥的认识和理解。

农民可以通过参加培训班、学习使用肥料工具以及与专业农业技术人员的交流等方式,提高他们的施肥技能。

其次,应鼓励农民使用精准施肥技术。

农业技术的发展使得农民可以使用现代化的设备和工具来精确地给作物施肥,例如精准施肥装置和土壤测试技术。

这些新技术可以根据土壤的实际情况和作物的需求量来合理施用氮肥,以减少浪费。

此外,推广绿色农业,引入有机肥和生物肥料也是提高氮肥利用率的重要举措。

有机肥料可以改善土壤的肥力和结构,提高氮肥的利用率。

生物肥料可以增加土壤中的有益微生物数量,促进氮肥转化为植物可吸收的形式,减少氮肥的流失。

最后,我们还应加强农业废弃物的回收利用,例如秸秆、畜禽粪便等。

这些废弃物中含有大量的有机氮,可以通过适当的处理过程转化为有机肥料,提高肥料的利用率。

总之,提高氮肥的利用率是农业可持续发展和环境保护的重要一环。

关于氮肥利用率几个概念的讨论及其计算方法评述(doc 13页)

关于氮肥利用率几个概念的讨论及其计算方法评述(doc 13页)

关于氮肥利用率几个概念的讨论及其计算方法评述(doc 13页)部门: xxx时间: xxx整理范文,仅供参考,可下载自行编辑关于氮肥利用率几个概念的讨论及其计算方法评述田昌玉,左余宝,林治安,孙文彦,赵秉强†(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资源与农业区划研究所,北京100081)摘要:氮肥利用率是关系到施肥、农产品生产、环境保护的重要指标,计算氮肥利用率的差减法与示踪法都存在方法上有待进一步讨论的问题,计算的氮肥利用率结果都偏低。

分别总结了差减法和示踪法测定氮肥利用率的应用及计算方法,示踪法能够在研究养分在土壤中转化及移动问题,但是测定的氮肥利用率仅仅是15N的吸收利用率,是氮肥利用率的一个部分,不能代表氮肥的吸收利用率;详细论述了差减法计算氮肥利用率结果偏低的原因。

还对已有的改进方法作了介绍和评述,提出进一步改进计算方法的原则。

关键词:氮肥利用率;15N示踪法;综述The Comments on Several Concepts about Fertilizer Nitrogen Recovery Rate and the Caculation Tian Changyu, Zuo Yubao,Lin Zhian, Sun wenyan, LIN Zhi-an,Zhao Bingqiang†(Institute ofAgricultural Resources and Regional Planning, Chinese Academy ofAgricultural Sciences, Beijing 100081, China)Abstract: The fertilizer nitrogen recovery rate was important to the fertilization, agricultural production,,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Not only subtraction method ,but also 15N tracer method should been further discussed on the article.The results calculated by customarily method of fertilizer nitrogen recovery rate was low. Here summed up the 15N tracer and subtraction calculation methods and application of fertilizer nitrogen recovery rate. 15N tracer could easily study nitrogen transformation in the soil and its movment, but for determination of fertilizer nitrogen recovery rate was not adequate. Subtraction calculation methods were discussed in detail for the reasons of low fertilizer nitrogen recovery rate results. Also improved the existing caculation methods and gave a review.Recommended further improving the caculation method principle.Keywords: fertilizer nitrogen recovery rate;15N tracer;Summary0 引言氮肥利用率仅指氮肥吸收利用率或氮肥回收率,氮肥利用率的研究早在1945年,美国和苏联就利用15N进行广泛的研究,鲁如坤(1960a)对国外示踪法研究氮肥利用率的结果进行了总结,提炼出主要问题是:计算的氮肥利用率高低差别大(变幅10%-100%),计算的氮肥利用率高低与作物生长关系不大,氮肥在土壤中的转化作用影响评价氮肥效益等问题[1]。

中国小麦生产氮肥利用率

中国小麦生产氮肥利用率

我国小麦氮肥利用率及研究进展摘要:综述了我国小麦氮肥利用率的现状和存在问题,介绍了小麦氮肥利用率研究进展。

关键词:小麦;氮肥利用率;研究进展小麦是次于水稻的重要粮食作物,常年种植面积在2700万亩左右,一直以来,在施肥上存在氮肥用量过大,施用时期不准确等问题,不但影响了小麦产量和品质,而且降低了肥料利用率,造成肥料浪费,同时污染了环境。

我国小麦对几种氮肥的利用率为30%~41%[1],这是因为氮肥利用率由于受土壤性质、作物种类和生长时期、氮肥及其他肥料的种类和施用技术,以及气象条件等因素的强烈影响,因而具有很大的变幅[2]。

1冬小麦氮肥施用的现状和问题1.1氮肥用量过大我国冬小麦1.2氮肥利用率低到目前为止,氮肥利用率的定义在国内仍然没有形成统一的标准。

国外通用的氮肥利用率的定量指标有氮肥吸收利用率、氮肥生理利用率、氮肥农学利用率和氮肥偏生产力,这些指标从不同的侧面描述了作物对氮素或氮肥的利用率。

氮肥吸收利用率是指施肥区作物氮素积累量与空白区氮素积累量的差占施用氮肥总氮量的白分数。

氮肥生理利用率反映了作物对所吸收的肥料氮素在作物体内的利用率,其定义为作物因施用氮肥而增加的产量与相应的氮素积累量的增加量的比值。

氮肥农学利用率则是作物氮肥吸收利用率与生理利用率的乘积,指作物施用氮肥后增加的产量与施用的氮肥量之比值。

氮肥偏生产力则反映了作物吸收肥料氮和土壤氮后所产生的边际效应,定义为作物施肥后的产量与氮肥施用量的比值。

氮肥利用率低的原因可能主要由以下几方面:(1)土壤背景氮高2)杂交水稻和超级稻高氮育种。

3氮肥施用时期不合理1.3氮肥流失对环境构成污染氮肥大量损失不仅造成农民收入减少和国家资源浪费,而目直接和间接造成一系列不良的环境反应,氮肥的表面流失和渗漏流失直接导致地下水污染和江河湖泊的富营养化作用。

2提高小麦氮肥利用率研究进展过去30年来,提高水稻氮肥利用率的研究重点卞要锁定在如何最大限度地减少氨的挥发和反硝化作用而降低氮素的损失。

提高我国肥料利用率技术的现状研究进展

提高我国肥料利用率技术的现状研究进展

文章编号:1005-2690(2019)08-0111-01中图分类号:S14文献标志码:B提高我国肥料利用率技术的现状研究进展叶昴成1,陈振华2(1.丽水市农业农村局,浙江丽水323000;2.景宁县农业农村局,浙江丽水323500)摘要:伴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推动了国内肥料利用率的普遍提高,长久以来,肥料利用率低以及肥料损失带来的对环境的污染一直是我国重点关注的课题。

针对肥料利用率低及其带来的环境污染问题进行了简要分析,同时对我国现阶段的肥料利用率技术研究情况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肥料利用率;管理技术;现状1中国肥料利用率现状农业是我国当前的建国之本,由于近代从农业国家向工业国家的转型,农业才逐渐被人们所忽略,但其仍是万民之根本。

农业的可持续发展是建立在化肥质量得到保证的基础上,也是确保农作物产量不断增加的前提条件。

化肥是农业学家、化学家和生物学家共同的智慧结晶,充满了3个领域付出的汗水,现阶段施肥成了最快速、最高效的增产措施。

自1980年开始,我国的化肥使用量每年以4%的平均速度增加,从现阶段来看,我国已经成为全球化肥使用量大国。

根据统计结果显示,我国的耕地面积只占世界的7%,但是化肥使用率却几乎占到世界化肥使用总量的1/3。

目前,衡量肥料施用是否合理的重要标准就是肥料的使用率,对肥料的使用率主要对两个方面进行评定。

(1)从大的宏观层面来说,在某块半封闭的地区进行施肥,连续施肥3年并测定其施肥后的产量,然后空置1年,消耗其土地的肥力,再不施肥种植3年,并得出其3年的产量,测试期间保证其日晒和浇水量。

综上所述,得出施肥比不施肥的增产量,从而判定化肥的利用率。

(2)通过统计某块试验土地的种植数据进行计算和汇总,得出化肥的利用率,但是这个方法误差太大,因为不同地区气候不同、降水不同、日晒不同,所以不同地区的化肥利用率也会不同,不同地区必须通过大量的实验进行数据的分类汇总,最终得出相对准确的结果[1]。

氮肥利用效率的调控和提高技术研究

氮肥利用效率的调控和提高技术研究

氮肥利用效率的调控和提高技术研究氮肥是目前世界上被广泛使用的化肥之一,因其稳定、易存储、易应用等优点,大多数农业生产者都选择利用氮肥来满足植物的生长需求。

然而,随着全球化和农业生产的快速发展,氮肥的使用不仅给生产者带来了经济利益,也给环境造成了不可忽视的问题。

研究调控和提高氮肥利用效率已经成为当前农业研究的热点问题之一。

一、氮肥利用效率的定义和缺陷氮素被认为是植物生长所需的最关键元素之一,而在作物生长过程中,氮肥的利用效率却很低,可能仅有30%~40%被作物吸收利用。

当氮肥不能有效地被植物吸收时,大量的氮素就会残留在土壤中,进而造成一系列的环境问题,如地下水污染、牛奶中氮的超标负荷、耗损土壤中其他养分等问题,这些问题可能对健康有负面影响。

不仅如此,目前普遍的氮肥使用模式是“量大施肥”,这种施肥模式可能会在作物生长期间释放大量的氧化亚氮(N2O)等气体到大气中,导致温室气体排放量增加,使全球变暖现象进一步加剧。

因此,提高氮肥的利用效率和减少氮排放是当务之急。

二、氮素的吸收渠道和影响因素对于氮素的吸收,植物可通过根系吸收土壤中的氮素离子(NH4+和NO3-),但也有部分植物可直接吸收空气中氨气(NH3),植物吸收氮素的能力不同也是影响吸收效率的一个因素。

此外,土壤中生物、酸度、水分、温度、光照等因素都会影响植物对氮素的吸收和利用效率。

三、提高氮肥利用效率的措施3.1 选择适宜的施肥技术选择适宜的氮肥施肥技术可以最大限度地提高氮肥的利用效率。

如:在不同的作物种植周期中进行定量施肥;将氮肥与有机肥进行混合施肥;选择适宜的施肥时间,使氮肥直接作用于作物等。

3.2 优化作物品种的选择研究表明,不同的作物对氮素的吸收、利用效率会有所不同。

因此,通过选用吸收效率高的作物品种,如利用基因工程技术改良作物的氮素吸收技能,某些植物中的微生物共生体系等,可以有效地提高氮肥的利用效率。

3.3 利用法国法国是全球氮肥利用效率最高的国家之一,部分原因是他们的农民普遍采用了“氮素平衡控制法”,即根据作物、土壤和肥料产生的氮素测定决定要施肥多少。

我国水稻氮肥高效利用的研究进展

我国水稻氮肥高效利用的研究进展

6 ~ 8 ] 染[ 。因此, 如何在不减产的前提下提高氮肥利
用率, 减轻氮肥大量流失对环境造成的污染, 可持续 的发展高效农业, 成为各国共同关注的问题。
1 我国氮肥的使用现状和主要问题
1 1 氮肥用量过多, 利用率过低 据世界粮农组织统计, 目前我国氮肥用量占全 球氮肥用 量 3 0 %。1 9 6 1~1 9 9 9年, 全球氮肥用量
7 7 从1 1 6× 1 0 t 增加到 8 5 5× 1 0 t , ( 以元素积逐年减少, 而粮食需求却持续增长, 水稻高产量显得愈来愈急 迫且重要。为解决这一矛盾, 在生产上主要依靠提 高单产来增加粮食产量, 而施用肥料尤其是氮肥对
1 ] 。氮是水稻生产 提高水稻单产做出了巨大贡献 [ 2 , 3 ] 的主要养分因素之一 [ , 我国氮肥的生产量和使
5 6 4
C R O PR E S E A R C H 2 0 1 4 , 2 8 ( 5 )
我国水稻氮肥高效利用的研究进展
徐 优, 王学华
( 湖南农业大学农学院, 长沙 4 1 0 1 2 8 ) 摘 要: 综述了我国水稻氮肥使用现状和存在的主要问题, 从高产水稻推广应用、 土壤氮背景值、 施氮时期和比例 以及中期晒田等方面分析了影响我国水稻氮肥利用率的可能因素, 提出了通过选育氮肥利用率高的水稻品种, 施 用新型氮肥并改善施肥技术, 氮肥与其他肥料平衡施用, 使用脲酶抑制剂和硝化抑制剂, 采用适时适地氮肥管理 模式和水肥调控技术等方法提高水稻氮肥利用率。 关键词: 水稻; 氮肥; 高效利用 中图分类号: S 5 1 1 0 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 0 0 1 5 2 8 0 ( 2 0 1 4 ) 0 5 0 5 6 4 0 6 D O I : 1 0 3 9 6 9 / j i s s n 1 0 0 1 5 2 8 0 2 0 1 4 0 5 2 6

水稻氮肥利用效率的研究进展

水稻氮肥利用效率的研究进展

水稻氮肥利用效率的研究进展
赵琦
【期刊名称】《中国稻米》
【年(卷),期】2016(22)6
【摘要】我国水稻生产发展迅速,氮肥的使用起了重要作用,但我国氮肥利用率却明显低于世界平均水平.这不仅严重影响我国水稻生产整体竞争力,还会引发一系列环境问题.本文综述了氮对水稻生长的影响,以及影响水稻对氮肥吸收的各种因素,并就如何提高我国水稻氮肥利用效率展开讨论,以期为提高我国氮肥利用水平和农民增产增收提供参考.
【总页数】5页(P15-19)
【作者】赵琦
【作者单位】辽宁省农业技术推广总站,沈阳110034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S511.062
【相关文献】
1.土壤肥力对红壤性水稻土水稻产量和氮肥利用效率的影响 [J], 彭卫福;吕伟生;黄山;曾勇军;潘晓华;石庆华
2.新垦耕地紫云英替代氮肥对水稻产量及氮肥利用效率的影响 [J], 汪玉磊;单英杰;童文彬
3.覆膜栽培显著提高水稻氮肥利用效率——不同氮肥利用率计算方法的多维度比较[J], 董瑜皎;王昌桃;袁江;母炜;吕世华
4.轻度干湿交替灌溉协调水稻根冠生长、提高产量及氮肥利用效率 [J], 徐国伟;赵喜辉;江孟孟;陆大克;陈明灿
5.施用生物炭对黄壤稻田水稻品质及氮肥利用效率的影响 [J], 郭琴波;王小利;段建军;皮义均;林仕芳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Liang 和Mackenzie发现温度是反硝化作用的 主要限制因子, 其次是土壤含水量。土壤pH 值、有机质、CEC 及氧化还原状况等都与 肥料氮发生的一系列生化反应有关。总之, 土壤的上述因子是一个相互影响的复杂过 程, 必须综合考虑。
3 .2、作物
• 同休闲的裸地相比, 作物的覆盖与生长能够 减少肥料氮从土壤表面的气态挥发和从根 际的淋溶, 而生长良好的植株能更有效地利 用氮肥。不难得知, 作物在不同的生长发育 阶段的NUE 不同。
4 .3
气态氮损失
• 肥料氮通过反硝化作用和NH3 挥发逸出是 氮肥损失的主要途径。NH3 可经雨溶、吸 附及氧化过程很快从大气中消失, 而N2O 则 可在同温层经光化学分解成NO , 与臭氧进 行反应, 产生“温室效应” 。
4 .4、氮淋失
• 在以地下水为主要水源的我国北方地区进 行的抽样调查表明, 半数以上的饮用水硝酸 盐含量严重超标(50mg/L), 其中最高者达 300mg/ L 。氮污染引起的水质的富营养化 问题同样引人担忧, 调查的20 个水域中有85 %处于富营养化或潜在富营养化状态。
1、氮肥利用率的概念
• 传统的氮肥利用率(Nit rogen use ef ficiency , NUE), 指作物吸收的肥料氮占 所施肥料总氮的百分率。通常的研究 中, 它仅局限于氮肥施入后的当季利用 效率, 而不包括其对后季的叠加效益。 目前, 国内外评价作物氮肥利用效率的 指标有多种, 名称也亟待统一和规范。
• 其次, 土壤水分状况与NUE 关系密切。 氮肥的溶解、水解、吸收、残留、淋 溶、逸失都与水分直接相关。根据 Benbi的研究结果, 在超过580mm 最佳 值后, 水分供应的进一步增加不再提高 NUE 。
• 周凌云的研究表明, 两种施肥水平下, 在超过 适宜含水量时,尿素在0 ~ 100cm 土壤中的 残留量随供水量增加而减少;籽粒NUE 下降。 此外, 地下水位的高低也影响了氮的淋溶。 在Borin 和Lazzaro 对玉米田间氮淋溶的研究 中认为将地下水位保持在1 .0 ~ 1 .3m 是比 较理想的。
• 一般认为, 在研究肥料氮施入土壤后的行为 时, 以示踪法较可靠。而当NUE 作为衡量施 用氮肥后植株体内营养水平提高的指标及 确定适宜的施氮量时, 用差值法。导数法从 吸氮量与施氮量的函数关系求导获得, 故求 出的N UE 比较符合实际, 能更好地反映报 酬递减率。
3 、影响氮肥利用率的生态因子
4、农田生态系统中氮肥的损失 及后果
4 .1、产量与品质
• 一般认为, 当氮素水平在“适量”范围以下 时, 增施氮肥可以改善农产品品质, 当“奢侈 消耗”至“毒害”范围时, 能降低产品品质。 因而其对品质的影响与对产量的影响有相 似之处。
4 .2、土壤特性
• 氮肥在土壤中发生一系列的转化除了影响 土壤的供氮能力外, 还引起其他土壤质量性 状的改变。人们发现, 过量的化学氮肥的长 期单一施用破坏了土壤团粒结构, 从而加剧 了土壤板结和冲刷。不同形态氮肥的长期 不合理使用容易引起土壤的酸碱化
• Moll 等(1982)将氮 • 又将氮素利用率 进一步分解为吸 素利用率定义为 收效率UPE(等同 单位有效氮所生 于Er)和利用效率 成的籽粒产量(有 UTE(等同于NPE)。 MonasterR .等 效氮指土壤氮+肥 (1996)指出这两种 料氮或仅指肥料 指标的相对重要 氮), 后者等同于 性受施氮水平影 NP 。 响。

吸收效率
• 氮肥利用率 • • 生产效率 • 前者如氮回收效率Er(单位施氮量被作物吸 收的百分比)。
• 后者注意到了氮肥吸收后的物质生产效率 及向经济器官(如籽粒)的分配情况,如氮流效 率P(P =籽粒氮量/施氮量)、氮生产力 NP(NP =籽粒产量/施氮量)、氮产量效率 NPE(地上部单位氮所生成的生物产量或籽 粒产量)、以及氮收获指数NHI(籽粒氮积累 量与植株总氮积累量之比)等。
• 某些离子的存在, 如钾和锌可增加谷物的 NUE ;而氯离子、重金属离子等则可能某些 离子的存在, 如钾和锌可增加谷物的NUE而 氯离子、重金属离子等则可能抑制了土壤 中的某些微生物的活性而影响氮素形态的 转化。
• 由于反硝化作用往往在厌气条件下进行, 而 硝化作用则是在好气条件下进行, 因此, 土壤 的通气状况影响了上述两个与N UE 相关的 重要转化过程, 它有时又直接受水分状况的 影响 。5Fra bibliotek• • •
提高氮肥利用率的途径
肥水调控及施肥技术 耕作制度 施肥模型的建立 新型肥料的研制
4.5、氮肥用量对土壤栽培环境的 影响
• 氮肥用量对土壤pH 值的影响不同用量氮肥 对土壤各层次pH 值的影响不同, 施氮量 300kg /hm2 以下, 土壤pH 值比对照略有增 加; 施氮量450kg /hm2 以上, 土壤pH 值受氮 肥的影响较大; 过量施用氮肥,土壤中盐离子 增多, pH 值升高, 土壤盐渍化加重, 妨碍根系 正常吸水, 影响植株生长。
• 显而易见, 在决定N UE 时, 土 壤氮素状况始终处于主要地 位。肥料效应方程表明, 在 • 超过作物适宜需求量的情况 下, 随着施氮水平的增加, NUE 下降, 大量的研究结果 证实了这一点。
施 氮 水 平
NUE
• 虽然一般认为在理想的条件下等氮等效, 但 不同氮肥形态在不同土壤中损失情况不同。 在渗滤性强的旱地土壤上增加硝态氮的含 量则加剧了淋溶的危险。有机肥料氮的利 用率和损失率都低于化肥氮, 而通常二者配 施的效果明显好于单独施用化学氮肥 。
3.1 土壤
• 凡是影响氮肥转化的土壤因素均可能对 NUE 产生影响, 如土壤氮素状况、水分状况、
• 通气状况、温度、酸碱度、有机质含量、 阳离子代换量(CEC)、氧化还原状态等。 • 另外, 土壤微生物的活动也对N UE 有重要 影响, 而上述因子也通过影响土壤微生物的 活动对氮肥转运构成间接影响。
3 .3、其它
• 由于NUE 受气候的影响, 同一地点不同季节 或不同年际间测得的结果变异很大;相同年 份在不同气候生态区进行的同步试验中, 处 于亚热带的中国云南地区的水稻的N UE高 于热带的菲律宾地区 。降雨量的增加易导 致淋溶和径流。气温和风则可影响氮的气 态损失。
• NUE 在遮荫的条件下降低, 可能与小气候 的形成有关。另外, 加强田间的杂草管理可 提高NUE。在保持耕作体系中土壤的理化 性状和生物环境与传统耕作不同, 该体系更 有利于氮的固定、反硝化和淋溶过程而不 利于氮的矿化和硝化过程, 因此氮肥对作物 的有效性降低。
• 另外, 也有人将作物产量与氮肥的关系 分解为农艺效率Ea(等同于NP)和生理 效率Ep(等同于NPE)两个部分。
• Ea=Np=Ep=NPE
2、氮肥利用率的测定方法
• 根据氮肥利用率的定义, 测定NUE 的方法有 两种:同位素示踪法及非同位素示踪差值法。 在此基础上又派生出区间差值法和导数法。 由于氮肥施入土壤的激发效应, 差值法测得 的值往往大于示踪法。
氮肥利用率研究进展综述
渤海大学 化学化工学院 郭雨萌
2016/7/3
概述
• 本文论述了土壤-作物系统中氮肥损失的过 程和后果及近年来国内外有关氮肥利用率 影响因子的研究结果, 并由此提出了提高氮 肥利用率的途径和加强我国农业氮肥有效 管理的对策。
框架
• • • • • 1、氮肥利用率的概念 2、氮肥利用率的测定方法 3 、影响氮肥利用率的生态因子 4、农田生态系统中氮肥的损失及后果 5 提高氮肥利用率的途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