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养生康复学的基本观念 ppt课件
第一节 中医养生康复技术的基本理论
![第一节 中医养生康复技术的基本理论](https://img.taocdn.com/s3/m/24c4b5eb050876323112129d.png)
第一节 中医养生康复技术的基本理论
二、天人相应,形神合一
“形”指形体 “神”有广、狭之分, 广义之神是指整个人体 “形”与“神”二者相互依 存、相互影响,密不可分 神本于形而生、依附于形而存
生命活动的外在体现;
狭义之神是指精神、意 识、思维活动和各种情 志表现
形为神之基、神为形之主为
的布扬尤其重要
第一节 中医养生康复技术的基本理论
六、三因致病,重在七情
引起人体发生,为外感病、传染病的
致病因素
内在的因素:是七情失调,为内因病的致病因素 不内外因素:饮食失宜、劳逸失当以及跌打损伤、虫兽 咬伤、烧烫伤、冻伤等为不内外因素。饮食失宜、劳逸 失当可引起内伤病,其他因素可引起外伤病
本”,“气血生化之源”
脏腑器官、形体官窍、
的盛衰、寿命的长短以及抗
病与康复机能的强弱
营卫经络、精神情志,无
不仰仗于脾胃
第一节 中医养生康复技术的基本理论
三、五脏坚固,脾肾为本
肾脾先后天有相互资助作用 培养后天在养生和康复中有重要作用 人既生之后,肾中的精气,必须得到后天脾胃化生的 水谷精气的不断滋养才能保持旺盛。故强健脾胃,实
疽》说:“津液和调,变
化而赤,是谓血。”《灵 枢·五癃津液别》说: “营气者,泌其津液,注 之于脉,化而为血”
第一节 中医养生康复技术的基本理论
五、精气充沛,津血布扬
精、气、血、津液之间,关系密切 精与气之间,有“精为气之母”、“气为精之用”的说 法,精的亏损可影响到气,气的亏损也可影响到精,临 床上最终精气两虚的病证更为多见,治疗也多采用精气 两补 气与血之间,有“气为血帅”、“血为气母”的说法,
“形神合一”的最好诠释
中医养生康复学.ppt
![中医养生康复学.ppt](https://img.taocdn.com/s3/m/7829801e50e2524de5187efe.png)
健康及现代医学模式
二、现代医学模式
(一) 什么是医学模式 (二)医学模式的发展 (转变) (三) 医学模式转变的意义
健康及现代医学模式
?(一)什么是医学模式?
– 是人类对健康观、疾病观、死亡观等重要 医学观念的总体概括。
– 不同的医学模式反映不同历史时期医学发 展特征、水平和目标。
健康及现代医学模式
? 二、中医康复学的基本概念 (一)康复定义:
WHO在医学实践中对健康的概念进行不断地修正与完 善。
最初:无病就是健康 随后:结实的体格,具有完善的功能并充分发挥作用 最新:(同前)
上述有关健康的定义强调了全面的和功能上的健康。 这一概念与现代医学在病因学、病理学和治疗学上 的新模式互相呼应。
健康及现代医学模式
? 精神上、身体上的良好状态:即我们中医学所说的“形 神合一”
生命过程,综合协调多种能够保养身体、防御 疾病、延缓衰老的手段或方法,以达到增进健 康、延年益寿目的的一种自觉的保健活动。
第一节 中医养生康复学的基本概念 和学科范畴
?一、中医养生学的基本概念
(二)中医养生学的概念
是在中医理论指导下,探索人类生命规律,研究养 生理论和养生技术,以促进健康、延年益寿为目 的的一门实用性学科。(它不同于预防医学)
2、医学研究的重点开始转变 治疗 防治结合,防重于治
健康及现代医学模式
?疾病:是指人体在一定条件下,由致病 因素所引起的一种复杂而有一定表现形 式的病理过程或功能障碍。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中医养生康复学的基本概念 ?第二节 中医养生康复学的发展概况 ?第三节 中医养生康复学的特点
第一节 中医养生康复学的基本概念 和学科范畴
?(二)医学模式的发展:
中医养生康复学课件
![中医养生康复学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b574f0c89ec3d5bbfd0a747a.png)
二、形神合一
三、动静互涵 四、协调平衡 五、正气为本 养生原则:整体原则,辩证原则、
第二章养生康复的自然方法 第一节环境、起居、服饰法
一、环境 二、起居
人的起卧、作息必须顺应四季、一日气血变化规律(早晨至中 午,阳气旺盛,阴气内守,精力充沛;中午至黄昏,阳气渐消, 阴气渐长,有较强活动能力,但逐渐感到疲倦;入夜后阳气潜 藏,阴气布于全身,需要睡眠):
中医补肾药最宜清晨服用。
(三)顺从地理 中国地理具有东方多湿,南方多热,西方多燥,北方多寒的特 点。地域不同,人的体质和易患疾病也不一样。 (四)适应社会
需以乐观的态度看社会,形成良好的精神环境,有利于养生。
由于社会变迁,养生康复对象的病症属性发生了变化。如产后 古代纯虚症多,现代产后保健发生变化,成了养阴清热,消食 减肥。
4)清热解暑类:常以西瓜、绿豆、银花、竹叶等清热解暑。 如竹叶粥、银花露、西瓜番茄汁、冰糖绿豆汤等。 (5)温里类:常以干姜、花椒、肉桂、茴香、羊肉、狗肉 等温热散寒的食品为主。如附子羊肉汤、当归生姜羊肉汤、 干姜粥等。 (6)利水除湿类:常以薏苡仁、赤小豆、冬瓜、茯苓、玉 米、玉米须、黑豆、绿豆、鲤鱼等利小便的食品为主。用 于小便不利、水肿等,如鲤鱼赤小豆汤、茯苓包子、薏苡 仁红枣粥、冬瓜粥等。 芳香化湿类:草豆蔻、白豆蔻、草果、紫苏等,用于湿温、 暑湿、脾虚湿盛证。 祛风湿类:薏苡仁、木瓜、樱桃、鳝鱼等。 (7)通导大便类:常以核桃仁、芝麻、香蕉、蜂蜜、燕麦、 杏仁等润肠食品为主或与麻仁、苁蓉等药物相配。如蜂蜜 香油汤、麻仁粥、核桃仁芝麻泥等。
(1)寒性食物:马齿苋、苦瓜、莲藕、食盐、海带、紫菜、 鸭梨、西瓜、冬瓜等。
(2)凉性食物:茄子、白萝卜、丝瓜、苋菜、芹菜、大麦、 绿豆、茶叶等。
中医养生康复 ppt课件
![中医养生康复 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167f1002240c844769eaeee9.png)
白虎锁
白虎锁——位于大腿 根部,腹股沟内侧端 直下三寸大筋处,分 前、中、后三关,大 筋为中锁,中筋前开 一寸处为前锁,后开 一寸处为后锁。左右 各一把。
白虎锁
开锁方法:患者坐或 卧皆可。术者面向患 者,站了字桩或马步 桩,一手握住患者小 腿部或腘窝处,使患 者大腿成外展姿势, 另一手在患者大腿根 部用蝴蝶手法依次捏 住三关所属的肌肉组 织,分别施用手法。
中医养生康复
中医康复
从历史来看,中医学最早使用了“ 康复”一词。 据《尔雅·释诂》:“康,安也” ;《尔雅·释言》:“复,返也” 。 即康复为恢复平安或健康。
精品资料
• 你怎么称呼老师? • 如果老师最后没有总结一节课的重点的难点,你
是否会认为老师的教学方法需要改进? • 你所经历的课堂,是讲座式还是讨论式? • 教师的教鞭 • “不怕太阳晒,也不怕那风雨狂,只怕先生骂我
太极推拿疗法
将太极的思想运用于推拿,是对传 统推拿理念的一次升华,或者说是 一次追本溯源之后的蜕变。
内经有云:“粗守形,上守神”。 如何使我们的推拿手法神形兼备? 我们总结出了16个字。
太极推拿疗法
棉沉宽厚 松巧透畅 精思意觉 雅韵守极
“八把半锁”推拿疗法
“八把半锁”推拿疗法,在中国历 史悠久,是广大劳 动人民在长期 与疾病作斗争的无数实践中所积累 的丰富经验。
总锁
位置:位于前后阴之中点,相当于 会阴穴处。
开锁方法:患者仰卧,术者站在患 者右侧,左手掌放在患者下腹部关 元穴处并向下按压,与此同时,用 右手食指指肚于会阴穴处向内顶掐, 缓慢作为到一定程度时维持一、二 分钟即可。
针灸疗法
针灸疗法:包括针刺法、灸法和其 他针法。“针”是指“针刺”,是 一种利用各种针具刺激穴位来治疗 疾病的方法。“灸”是指艾条,是 一种用艾绒在穴位上燃灼或熏慰来 治疗疾病的方法。
中医康复幻灯片课件
![中医康复幻灯片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2c50882f59eef8c75fbfb362.png)
必备的康复设备缺乏且不成系统
7
中医基础理论
– – – – – 整体观念 形神一体观 阴阳五行说 脏腑经络论 辨证观 • • • • 顺应自然 形神共复 调整阴阳 扶正固本 利用自然 首先康神 以平为期 杂合以治
8
康复方法
精神康复 饮食康复 体育康复 中药康复 针灸康复 气功、按摩康复 环境康复 传统物理疗法
2
中医康复学的基本概念
中医康复学是在中医学理论指导下,研究 康复医学基本理论、医疗方法及其应用的一门 学科。 具体地说,它是一门以中医基础理论为指 导,综合地运用调摄情志、娱乐、传统体育、 沐浴、饮食、针灸推拿、药物等各种方法,对 病残、伤残、老年病、慢性病等功能障碍患者 进行辩证康复的综合应用学科,其目标在于使 患者机体生理、心理功能上的缺陷得以改善和 恢复,帮助他们最大限度地恢复生活和劳动能 力,使病残患者能够充分参与社会生活。
20
21
针灸推拿与康复医学结合的方式
• 1.针灸推拿治疗为主,康复配合治疗
• 2.康复为主,针灸推拿适时参与 • 3.针灸推拿与康复并重,针灸推拿康复结 合
22
针灸概念
• 针灸疗法是通过针刺或灸,作用于人体经 络、脏腑系统,以疏通经络气血,调节脏 腑阴阳,达到康复目的的治疗方法。针灸 的部位是经络和穴位,人体经络分为十二 正经、奇经八脉,穴位分为十四经穴、阿 是穴、奇穴,人体共有361个穴位。
3
• 新医改方案明确指出“坚持统筹兼顾,注 重预防、治疗、康复三者的结合” • 大力推广中医药适宜技术。
4
中医康复发展
中医康复专业技术人员占全国 康复 专业技术人员总量的40%以上 ——数据来源于中国医师康复 分会
5
• 中医康复是我国康复医疗体系不可戒缺的 组成部分 • 康复的核心技术——OT、PT、ST、CMT • 中医康复技术与现代康复技术的有效融合 是提升临床康复疗效的重要途径 • 应用中医有效技术围绕功能障碍解决康复 问题
中医康复幻灯片课件
![中医康复幻灯片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2c50882f59eef8c75fbfb362.png)
32
作用机制
• 1.对神经和器官功能具有双向良性调节作 用 • 2.增强机体的免疫能力 • 3.改善血液和淋巴循环 • 4.止痛作用 • 5.正骨和复位功能 • 6.修复创伤组织 • 7.防止组织发生萎缩和关节僵硬
用法:上3味加水500毫升,共煮15 分钟,去渣,代茶饮。
功效:理气化痰
用途:咳嗽痰多,咯痰不爽。亦用 于癫痫。
• • • • •
主要的体育康复方法 五禽戏 八段锦 易筋经 太极拳
• • • • • •
气功 通经络、和气血 调补元气 协调阴阳平衡 调和脏腑功能 调心(意念)、调息 (呼吸)、调身(姿 势)
3
• 新医改方案明确指出“坚持统筹兼顾,注 重预防、治疗、康复三者的结合” • 大力推广中医药适宜技术。
4
中医康复发展
中医康复专业技术人员占全国 康复 专业技术人员总量的40%以上 ——数据来源于中国医师康复 分会
5
• 中医康复是我国康复医疗体系不可戒缺的 组成部分 • 康复的核心技术——OT、PT、ST、CMT • 中医康复技术与现代康复技术的有效融合 是提升临床康复疗效的重要途径 • 应用中医有效技术围绕功能障碍解决康复 问题
传统康复理论与实践
1
中医康复学的基本概念
• 1、定义:
(1)从中文字义来看,《尔雅》谓 “康, 安也”,“复,返也”,故康复的含义可理解 为恢复健康或平安。
• 如:明·龚廷贤《万病回春·后序》就载有老人病 残三十年,经治疗而“康复如初”,(最早出处); 清·王孟英《王孟英医案》载狂证患者“患烦燥不 眠”,经治则“渐次康复”。“康复”一词在历代 医学文献中还称为平复、康健、康强、康宁、复旧 等。
24
针灸原则
中医康复学ppt
![中医康复学ppt](https://img.taocdn.com/s3/m/791296488f9951e79b89680203d8ce2f006665ce.png)
02
中医康复学基础
中医康复学的理论基础
脏腑经络理论
脏腑是人体内脏的总称,包括五脏、六腑和奇恒之腑;经络是人体气血运行 的通道,包括经脉和络脉。脏腑经络理论是中医康复学的基础,强调整体观 念和辨证施治。
阴阳五行理论
阴阳是自然界中两种相互对立、相互依存的力量,五行则是五种基本物质的 运动和变化。阴阳五行理论是中医康复学的重要理论,用于解释人体的生理 和病理现象,指导康复治疗。
辩证施治
中医康复学采用辩证施治的方法, 根据病人的具体病情,采取不同的 治疗方法和药物,以达到个体化治 疗的效果。
中医康复学的挑战
科学的证据
中医康复学的理论和方法缺乏 科学的证据,其有效性和可靠
性受到质疑。
治疗标准
中医康复学缺乏统一的治疗标 准,治疗方法和药物的选择和 使用存在较大的差异,影响治
疗效果。
中医康复学ppt
xx年xx月xx日
目 录
• 概述 • 中医康复学基础 • 中医康复学临床应用 • 中医康复学的优势与挑战 • 中医康复学案例分享
01
概述
中医康复学的定义与特点
定义
中医康复学是一种以中医理论为基础,结合现代康复理念和 技术的医学学科,旨在改善患者身体、心理和社会适应能力 ,提高生活质量。
类风湿关节炎
类风湿关节炎是一种常见的自身免疫性疾病,中医康复方法包括中药内服、针灸 、拔罐和太极拳等。
骨科疾病的中医康复
腰椎间盘突出
腰椎间盘突出是由于腰椎间盘髓核突出压迫神经根所致。中 医康复方法包括牵引、按摩、中药外敷和针灸等。
骨折
骨折是由外力所致的骨质的破坏。中医康复方法包括正骨推 拿、中药内服、外用和针灸等。
中医康复学的治疗原则
中医康复基本方法培训演示课件.ppt
![中医康复基本方法培训演示课件.ppt](https://img.taocdn.com/s3/m/09f21010caaedd3383c4d3e2.png)
精选课件
精神康复
含义:精神康复是指疾病过程中和疾病恢 复期病残者的自我精神调摄,以及医生 以某种言行控制其病态心理而达到心身 康复的一类方法。
精选课件
一、乐观待病
“因病得闲殊不恶,安心是药更无方” 乐观欢愉能安定神气,使气血营卫畅通
无滞,促进健康。 “乐而忘忧” “心不快活空服药”
精选课件
(3)头针疗法 头皮针又称头针,即用毫针或其他方法刺激头部经络腧穴,以治
疗全身疾病的方法。头皮针是以国际通用的头皮针标准线作为刺 激部位,其刺激部位的确定是以头上分区,区上定经,经上选穴 的原则制定的,针刺采用穴位透刺的方法。 临床应用: (1)中枢神经系统疾患:为头针皮疗法的主要适应证,包括脑血管 病引起的偏瘫、失语、延髓麻痹、小儿脑瘫及颅脑外伤后遗症、 脑炎后遗症等。 (2)精神疾病:头针皮疗法具有调整大脑皮层功能状态的作用,可 用于精神分裂症、抑郁症、焦虑症、老年性痴呆和小儿脑瘫等。 (3)疼痛和感觉异常:可用于头痛、三叉神经痛、颈项痛、肩痛、 腰背痛、坐骨神经等各种急慢性疼痛病证。还可用于肢体麻木等
精选课件
康复理论
整体观念 形神一体观 阴阳五行说 脏腑经络论 辨证观
精选课件
康复原则
顺应自然 形神共复 调整阴阳 扶正固本
利用自然 首先康神 以平为期 杂合以治
精选课件
康复方法
精神康复 饮食康复 体育康复 中药康复
针灸康复 气功、按摩康复 环境康复 传统物理疗法
精选课件
环境康复
泉水疗法
泉水浴 饮泉水法
日光疗法 森林疗法 香花疗法
精选课件
空气疗法
深呼吸 空气浴
泥土疗法 热砂疗法
中医养生康复学
![中医养生康复学](https://img.taocdn.com/s3/m/770f5f1ea9114431b90d6c85ec3a87c240288a59.png)
1、提倡讲究个人卫生 2、注意饮食调养 3、导引健身 4、敬老养老 5、优生优育与胎教
第二节 中医养生康复学的发展概况
《内经》奠定了养生学理论基础
1. 对生命起源的认识
“天地合气,命之曰人”
2. 天人相应,顺应自然
“顺四时而知寒暑”,“春夏养阳,秋冬养阴”
3. 明确提出养原则和方法
精神调摄,起居养生,饮食养生,房事养生,导 引按跷等。
具体地说,它是一门以中医基础理论为指导,综合地运用调摄 情志、娱乐、传统体育、沐浴、饮食、针灸推拿、药物等各 种方法,对病残、伤残、老年病、慢性病等功能障碍患者进 行辩证康复的综合应用学科,其目标在于使患者机体生理、 心理功能上的缺陷得以改善和恢复,帮助他们最大限度地恢 复生活和劳动能力,使病残患者能够充分参与社会生活,同 健康人一起共同分享社会和经济发展的成果。
WHO在医学实践中对健康的概念进行不断地修正与完 善。
最初:无病就是健康 随后:结实的体格,具有完善的功能并充分发挥作用 最新:(同前)
上述有关健康的定义强调了全面的和功能上的健康。 这一概念与现代医学在病因学、病理学和治疗学上 的新模式互相呼应。
健康及现代医学模式
精神上、身体上的良好状态:即我们中医学所说的“形 神合一”
老年养生的确立。陈直《养老奉亲书》问世 药物养生走上正轨。《饮膳正要》是保存至
今比较完好的营养学专著,载有常用食物200 种 金元四大家:刘完素、张子和、李杲、朱震 亨对养生理论的突破
五、发展(明清时期)
脏象学说与养生理论的结合 – 张景岳《景岳全书》“真阴”“真阳”,命门 学说,名门之气为脾胃之母。养生重在命 门,实质是养真阳、元气“阳强则寿,阳衰 则夭”。
健康及现代医学模式
养生及中医养生学的概念-PPT
![养生及中医养生学的概念-PPT](https://img.taocdn.com/s3/m/7e0db580cf2f0066f5335a8102d276a200296036.png)
养形——形为神之基
“人有五脏化五气,以生喜怒悲忧恐。”形体健康,精神情 志活动正常。 1)药养:用中药改善脏腑功能,增强体质,提高抗病能力, 补益正气而养形。提倡吃天然药物、天然保健品。
2)食养:药补不如食补,食疗重于药疗。
《中国居民膳食指南》:食物多样、谷类为主;多吃蔬菜、水 果和薯类;常吃奶类、豆类或其制品;经常吃适量鱼、禽、蛋、 瘦肉;少吃肥肉和荤油;食量与体力活动要平衡,保持适宜体 重;吃清淡少盐的膳食;如饮酒应限量;吃清洁卫生、不变质 的食物。
7、持之以恒
1)养生应贯穿一生,养生保健不仅要方法合适,而且要经常坚持不 懈地持久努力,才能不断改善体质,达到养生目的。
2)养生(练功)贵在精专 :专一、精练,切忌见异思迁,朝秦暮楚。
3)养生重在生活化 :养生是一种生活方式。古代养生家葛洪说: “养生以不伤为本”。健康来自知识,养生来自细节,日常生活的吃、 喝、拉、撒、睡、行、动、坐、卧、走,都涉及养生保健的原则和方 法。
只有身心健康,就是形体和精神都健康,才可能真正做到健康长寿。
“生命在于运动”。动以养形。 “生命在于静止”。静以养神。
1)静以养神
“静神”指精神专一。一是机体不可过劳;二是指心不轻动, 以便保持生理和心理的平衡。
人在“静养”状态下,神经放松,呼吸、心率、血压、体温均 相应降低。这种低代谢自然使生命相对延长。即要尽量排除杂 念,以达到心境宁静状态。
静养方法:清心寡欲、调摄情志、顺应四时、常练静功等。
2)动以养形
“动”包括劳动和运动。《吕氏春秋》说常流的水不发 臭,常转的门轴不遭虫蛀。《寿世保元》 “养生之道, 不欲食后便卧及终日稳坐,皆能凝结气血,久则损寿。 ”华佗指出:“动摇则谷气得消,血脉流通,病不得 生”。
《养生:康复篇》PPT课件
![《养生:康复篇》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345372a3e45c3b3566ec8b23.png)
五、康复医学的疗效评定等级 1、无症状; 2、有症状,能完全; 3、部分(部分大于50%); 4、部分不能(部分小于50%) 5、完全不能; 6、死亡。
第四节 康复医学在医学中的地位和作用 康复医学的三大原则: “提高功能,全面康复,重返社会” 一、存活与康复 二、康复医学与临床医学并列 三、综合医院必须加强康复
选择患者力所能及的一些文娱、体育活动, 对患者进行功能恢复训练。
(七)中国传统治疗
按摩、气功、针灸、导引、中药等治疗方 法用于康复中。
(八)康复工程
是应用现代工程学的原理和方法,恢复、代 偿或重建患者的功能。
(九)康复护理
是除治疗护理手段外,采用与日常生活活动 有密切联系的运动治疗、作业治疗的方法, 帮助残疾者自理生活的护理方法。
内容:
➢医疗康复(medical rehabilitation) ➢康复工程 (rehabilitation engineering) ➢教育康复 (educational rehabilitation) ➢社会康复 (social rehabilitation) ➢职业康复 (vocational rehabilitation) ➢构成全面康复(comprehensive rehabilitation)
功能障碍——是指身体、心理不能发挥正 常的功能,这可以是潜在的或现存的,可逆 的或不可逆的,部分的或完全的。可以与疾 病并存或为后遗症。
功能障碍的三个层次:
器官水平(impairment) 个体水平(disability) 社会水平(handicap)
Hale Waihona Puke 康复对策:形态功能障碍——促进功能恢复 并发症、继发症——预防、治疗 高级神经功能障碍——复原 个体能力障碍——采取适应和代偿对策 瘫痪肢体残障——利用辅助器、自助具提高日
中医养生康复基本理论ppt
![中医养生康复基本理论ppt](https://img.taocdn.com/s3/m/20bbebeb370cba1aa8114431b90d6c85ed3a8858.png)
中医通过辨识体质,制定相应的调理方案,以改善体质偏颇,预防疾病的发 生。常见的体质调理方法包括饮食调理、运动调理、药物治疗等。
03
中医养生康复的方法
中药调理
总结词
使用中药进行调理是中医养生康复的基本方法之一,通过使用天然的草药、矿物药等中药,针对不同的病症进 行调理和改善。
详细描述
中药调理是以中医理论为基础,根据患者的体质、年龄、性别、病情等情况,综合制定调理方案。中药材通常 取自于天然的动植物和矿物,具有疗效稳定、副作用小、对肝肾功能损伤小等优点。中药调理通常包括煎煮、 口服、外敷等方式,对于各种慢性疾病、肿瘤、免疫系统疾病等具有一定的疗效。
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挑战与机遇
随着现代医学的发展和人们健 康观念的提高,中医养生康复 面临着传承与创新、普及与提 高等多方面的挑战与机遇。
02
中医养生康复的基本理论
阴阳五行理论
阴阳平衡
中医认为人体内部存在阴阳两种力量,维持着人体的平衡和健康。阴阳失调 是导致疾病的主要原因之一,因此维持阴阳平衡是养生康复的关键。
经络理论
经络系统
中医认为经络是人体内的重要系统,是气血运行的通道。经 络系统与脏腑、骨骼肌肉等组织相连,影响着人体的生理功 能和病理变化。
经络养生法
中医通过刺激经络上的穴位,调节气血和脏腑功能,达到养 生康复的目的。常见的经络养生法包括针灸、按摩、气功等 。
体质理论
人体质特点
中医认为人体存在不同的体质特点,如寒性、热性、湿性等。不同体质的人 易患不同的疾病,因此需要根据个人体质特点进行养生康复。
04
中医养生康复的常见误区
误区一:以药养身
过分依赖药物
中医养生重视“三分治,七分养”,药物治疗只是其中的一部分。过度依赖药物 ,忽视日常调理,往往适得其反。
第一节 中医养生康复技术的概念与特点
![第一节 中医养生康复技术的概念与特点](https://img.taocdn.com/s3/m/397f037da8956bec0975e3c0.png)
第一节 中医养生康复技术的概念特点
(二)中医康复技术的概念 当代中医学“康复”与现代康复学“康复”,概念一致。 新世纪,中医学“康复”内涵有了变化:一是明确康复对象 是残疾者,慢性病、老年病等功能障碍者;二是功能康复是 康复医学的立足点
第一节 中医养生康复技术的概念特点
(一)中医康复技术的概念
常用技术 中医康复技术的范围很广,任何可以恢复机体功能和改 善人们生活质量的中医治疗手段和方法均属于中医康复技术
第一节 中医养生康复技术的概念特点
(三)中医养生技术与康复技术的关系 中医养生与中医康复,均为中基础
一、中医养生康复技术的 概念
二、中医养生康复技术的 特点
第一节 中医养生康复技术的概念特点
一、中医养生康复技术的概念 通常把有关养生和康复的传统方法和手段, 统称为中医养生康复技术
❖ 中医养生与康复是不同的概念 ❖ 中医养生学和康复学也是不
同的分支学科
❖ 二者有着共同的学术渊源、 理论基础
❖ 许多养生的技术也是康复 的常用技术
❖ “康复”,又称平复、康健、 ❖ 医籍中“康复”含义有三:
康强、康宁、复旧
一指疾病治愈和健康恢复;
❖ 首见《旧唐书》,医学概念 首见《万病回春》
二指精神情志康复;三指正 气复原
第一节 中医养生康复技术的概念特点
(二)中医康复技术的概念
概念 中医康复技术,是在中医理论指导下,针对残疾者,慢 性病、老年病及急性病后期者,所采用的有利于残障者康复 的各种方法和训练手段
❖ 多称为养生、摄生 ❖ 养生最早见于《庄子》 ❖ 摄生最早见于《道德经》
20242024中医康复ppt课件完整版
![20242024中医康复ppt课件完整版](https://img.taocdn.com/s3/m/dfbc37a9534de518964bcf84b9d528ea81c72fe0.png)
2024中医康复ppt课件完整版•中医康复概述•中医康复理论基础•中医康复方法与技术•常见疾病中医康复方案目录•现代医学技术在中医康复中应用•中医康复效果评估及展望01中医康复概述中医康复定义与特点定义中医康复是指在中医理论指导下,通过针灸、推拿、中药等多种手段,促进人体功能恢复、提高生活质量的一门学科。
特点注重整体观念,强调辨证施治,以自然疗法为主,无毒副作用,具有独特的优势。
中医康复历史与发展历史中医康复源远流长,早在《黄帝内经》中就有相关记载,经过数千年的发展,形成了完整的理论体系和实践经验。
发展近年来,随着人们对健康的重视和中医药国际化进程的加快,中医康复得到了广泛关注和应用,逐渐成为现代医学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中医康复基本原则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辨证分型,制定个性化的康复方案。
注重调整患者的整体状态,提高机体自身的抗病能力。
既要针对病因进行治疗,又要缓解患者的症状,达到标本兼治的效果。
强调未病先防,通过中医康复手段预防疾病的发生和发展。
辨证施治原则整体调理原则标本兼治原则预防为主原则02中医康复理论基础脏腑功能正常是维持人体健康的基础,中医康复通过调节脏腑功能来促进健康。
脏腑功能与健康脏腑失调与疾病脏腑康复方法脏腑功能失调是导致疾病发生的重要原因,中医康复通过调整脏腑功能来治疗疾病。
包括药物、针灸、推拿等多种方法,旨在恢复脏腑功能平衡。
030201经络系统与人体健康经络系统是人体内的重要调节系统,与人体健康密切相关。
经络失调与疾病经络失调可导致多种疾病的发生,中医康复通过疏通经络来治疗疾病。
经络康复方法包括针灸、拔罐、刮痧等多种方法,旨在疏通经络、调和气血。
阴阳五行与中医康复阴阳平衡与健康阴阳平衡是维持人体健康的基础,中医康复通过调节阴阳平衡来促进健康。
五行养生法根据五行理论,调和阴阳平衡,采用不同方法进行养生。
阴阳五行与疾病治疗根据阴阳五行理论,对疾病进行辨证施治,选择相应的康复方法。
《中医养生与康复学》PPT课件
![《中医养生与康复学》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293fceda524de518974b7d1b.png)
三、汉唐时期
华佗:重视体育锻炼
“人体欲得劳动,但不当使极耳。动摇则 谷气全消,血脉流通,病不得生。譬如 户枢,终不朽也”《三国志》
“五禽戏”:“亦以除疾,并利蹄足,以 当导引,体中不快,作起一禽之戏,沾 濡汗出,因而著粉,身体轻便,腹中欲 食。”
主要表现:精神不振,情绪低落,抑郁寡欢或
急躁易怒,反应迟钝,失眠多梦或嗜睡,记忆 力减退,注意力不集中,烦躁焦虑,头昏,头 重,头痛,心律不齐,心慌心悸胸闷,乏力疲 劳,出汗短气,食欲不振,腰腿酸软,性欲减 退,手足发凉或麻木,易感冒等。
社会表现为:不能较好地承担相应的社会角色、 工作,学习困难,人际关系紧张,家庭关系不 和谐,难以进行正常的社会交往等。
李东垣:提出节饮食,护养脾胃之元气。
刘河间:强调调养元气
五、明清时期
明·冷谦《修龄要旨》提出“养生十六宜”
如面宜多擦,发宜多梳,目宜常运,耳宜 常凝,齿宜常叩,津宜常咽,背宜常暖, 胸宜常护,皮肤宜常干浴等。
明·龚廷贤《寿世保元》有“延年良缄”、 “衰老论”、“保生杂志”、“摄养” 等篇目。
荀子:《修身篇》
主张“修身自强”,反对单纯“治气养 生”
“以治气养生,则身后彭祖”
“以修身自强”,具有高尚的道德修养 ,“则名配尧禹”的境界
韩非子:《解老篇》
提倡静养精神 “圣人爱精神而贵处静”
《黄帝内经》 1、精神的摄养 “恬淡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内守” “漠然无所动于中”
“志闲而少欲,心安而不惧” “外不劳形于事,内无思想之患” “得神则昌,失神则亡”
体质、预防疾病,从而达到延年益寿的 一种医事活动。
• 养生学说——是指研究养生的理论、原 则和方法的一门学科。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4
2、把握时间 《内经》:夫百病者,多以旦慧、昼安、夕
加、夜甚。
中医养生康复学的基本观念
5
3、顺从地理:东方多湿、南方多热、西方多 燥、北方多寒。
中医养生康复学的基本观念
6
4、适应社会:
中医养生康复学的基本观念
7
二、形神合一 形为基础、神为统帅、形神共养。
中医养生康复学的基本观念
8
三、动静互涵 阳动阴静、动静相济、用进废退、
中医养生康复学的基本观念
9
四、协调平衡
中医养生康复学的基本观念
10
中医养生康复学的基本观念
中医养生康复学的基本观念
1
• 中医养生康复学的总体观念:顺应自然。
中医养生康复学的基本观念
2
一、天人相应
人生于天地之间,一切生命活动都与大自 然息息相关,必须随时随地与之保持和谐 一致,这就是天人相应的思想。
中医养生康复学的基本观念
3
1、适应季节 春生、夏长、秋收、冬藏。 肝旺于春、心旺于夏、脾旺于长夏、肺旺于 秋、肾旺于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