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理教育中人文精神的培养论文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护理教育中人文精神的培养

【摘要】目的:探索护理专业学生人文教育的意义及人文精神的培养方法。方法:采用文献研究分析法以人文精神的必要性,人文精神在护理教育中的内涵及结合课程提出教学中融入人文精

神的方法。结果:护理教育中存在的重视不够,教学理念、评价体系欠缺等问题提出要构建多层次立体课程体系和侧重人文教育的

考评机制,重点是营造良好氛围,开展多种多样的情境教学,加强人文教育渗透,核心是构建护理人文教育培养方案。结论:护理人文关怀是提高护理质量的基础,护理教育融入人文精神理念是必要的,使护生树立以人为本的价值观和救死扶伤的职业观,使其成为具备丰富人文精神内涵的高质量合格护理人才。

【关键词】护理;教育;人文精神

【中图分类号】r-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2)08-0465-02

人文精神表现为对人的尊严、价值、命运的维护、追求和关切,以及对人类遗留下来的各种精神文化现象的高度珍视。在护理实施过程中,护理工作者要以特有的情感包括道德感、理智感、美感来满足人们的健康愿望和社会、心理要求。通过良好的护理服务行为,更好地提高人的生命质量,使患者的人格受到尊重、个性得以全面发展,使护理的科学价值与人的价值相统一,这正是护理人文精神的精华所在。目前,我国的高等护理教育模式中,重视专业知识的培养,道德修养与人文精神教育成为高等护理教学中的薄弱环节,

以致目前培养出来的护士专业教育的模式之下,缺失思想与人文关怀,因此,为了适应现代医学对人才的要求,高等医学院校的护理教育就需要由单纯的知识传授到愈加注重学生道德修养与人文精神培养,加强实践性教学,培养一代具有创新精神的高级护理人才[1]。

1 道德修养与人文精神教育在现代护理教学中的必要性

1.1 护理教育中道德修养与人文精神的内涵

道德修养与人文精神属于精神文化范畴一部分,它是人类自身思想素养及对生存的意义和价值的关怀,是一种以人为对象、以人为主体的思想。它的核心内涵是一种生命意识,是人们对生命的敬畏和关注,并以此作为一切思考、研究的出发点和归宿[2]。护理服务的直接对象是人,服务的直接目标是维护与捍卫人的健康与生存的权利。因此,护理学中的道德修养与人文精神就是教育者与学生在学习、研究、实践中,尊重生命的价值与尊严,并内化为崇高的信念、理想、人格和道德力量。

1.2 加强护理专业道德修养与人文精神教育是时代和现实的需要

中外高校教育的经验、教训提示我们,良好的道德修养与人文精神是科学精神的基础,没有道德修养与人文精神就没有科学精神[3]。高校护理教育肩负着维系人类健康,护理人才道德修养与人文精神的培养肩负着重要使命。护理学的本质属性就包含着人文性,护理学与人的生命、健康、幸福、安危及社会文明进步密切相

关,是自然科学与人文社会科学高度综合的复合体。随着科学技术和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护理学与人文科学越来越趋向融合。护理职业的崇高性决定了护士必须是一个人性丰满的人。护理专业的学生在校期间既要学好护理学的相关知识,又要积累丰富的人文科学底蕴;否则,在将来的护理工作中尊重人、理解人、抚慰人、关心人都只能因道德修养与人文精神的缺乏而纸上谈兵。

1.3 加强对道德修养与人文精神教育是护理学模式转变的需要

20世纪70年代,美国医学教育家engel教授引出“生物-心理-社会”这一新的医学模式[4]。在随后的20余年里,世界范围内的医学变革不仅推动了医学的巨大发展,而且引发了护理学脱胎换骨的变化。我国在这方面的发展比较滞后,特别是高等护理学教育仍处于起步阶段。20世纪90年代,国内许多医学院校相继开展了高等护理学教育,尽管在教学方面进行了一些改革,但因受传统医学教育模式的影响,收效不明显。

2 我国高等护理教育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2.1 人文素质教育“先天不足”

长期以来,我国高校护理专业的主要生源是高中理科生,本身缺乏人文社会科学知识,人文素质存在“先天不足”。而考入护理专业后又局限于基础医学知识的学习,从而使人文素质更加弱化。

2.2 高校对护理人文素质教育的重要性认识不足

很多高校,特别是高职高专院校受传统教育思想的影响,没有给人文教育正确的位置,课程开设严重不足,人文素质教育其所需

的师资、设备、资料、经费等问题长期得不到解决。有关研究表明[5],我国医学院校的有关人文课程学时大约只占总学时的8%左右,而国外一些医学发达国家一般高达20%~25%。

2.3护理人文学科在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上存在缺陷

目前,护理专业所开设人文学科在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上存在着较大缺陷,教学内容沿用医学模式,没有突出护理专业的特点;教学方法上大多采取授课法进行“填鸭式”教学,学生对上课不感兴趣,又因为同基础课、临床课相比,学生认为人文、社会学知识不太重要,从思想上放松了对学习的要求。

2.4 课程评价体系及标准不完善

客观地说,大多数学生对人文课程学习抱有较大的兴趣,大多数人文教师也对工作抱有较大的热情和责任心。但是当前的课程评价体系不尽合理,在对学生学习效果的评价上,存在“重视认知领域目标的测试,忽视情感领域、精神运动领域目标的评价”,“重视知识测试,忽视能力考核”等问题,人文素质教育的成绩难以为社会所认可,所以在专业与就业的压力下,由于功利意识作祟,“学生上不上人文课,看不出有什么不同”,教学效果、学习成果得不到正确的评价。

2.5专业课教师人文知识结构的缺陷。

从事高等护理教育的许多教师本身存在人文知识结构的不足。由于我国长期采用应试性教育体系,使许多教师在其自身受教育阶段便缺乏道德修养与人文精神的熏陶;同时,由于专业课教师,主

要来源于相应学科或院校,虽然专业基础扎实,但缺乏相关道德修养与人文精神的培养;此外,来自晋升职称和学术发展的压力,使得许多专业课教师更重视自身的专业技术水平的提高,而相对忽略对自身人文素养的训练。

3 探索高等护理专业学生道德修养与人文精神教育的途径

道德修养与人文精神教育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伴随护理学与人文社会科学的日渐融合,正在摸索一系列行之有效的途径,以适应传统高等护理学教育模式逐渐回归道德修养与人文精神的道路上。

3.1 更新教育理念

转变教育思想、更新教育观念是进行高等护理教育改革、推进护理教育发展的先导。传统的教育思想以升学、就业为目标,更多的注重知识的灌输而忽略学生素质的培养,这是忽视人文学科的根本原因。当前,应该转变教育思想,在注重培养学生技能的同时加强人文教育,切实重视人文素质教学,完善学生的知识结构。

3.2 课程结构设置改革

开设人文课程是护理人文教育的主要方式,应充分发挥第一课堂的主渠道作用。人文课程应必修与选修并举,少量作为必修,大量作为选修。根据护理人文教育的内容,除“两课”所规定的政治理论教育和思想品德教育课程之外,还应开设社会科学、人文科学的必修课、选修课和讲座,可以采取学分制的形式、强制和自由选择相结合的办法,使护理专业课程的设置逐渐脱离旧有模式,既体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