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理教育中人文精神的培养论文

合集下载

护理教育中的人文精神培养论文

护理教育中的人文精神培养论文

护理教育中的人文精神培养论文护理教育中的人文精神培养论文一、护理人文关怀的现状1.1临床护理就护理的本质而言,是一门科学,更是一项综合艺术,它以人、人的生命、人的健康为服务对象,非技术性因素与技术因素一样,都关系到患者的健康。

在20世纪70~80年代,西方社会物质文明高度发达,护理人文关怀这一概念也被正式提了出来。

人文关怀具体到临床层面,就是“人性化服务”,但人性化服务的理念并不是一朝一夕就可以形成的。

在以美国为代表的发达国家中,因为他们对人文关怀的研究起步较早,所以现在无论在医院还是在社区医疗服务机构,工作人员都具有较强的服务意识。

他们提倡的护理服务理念是“我在为患者工作”,这与国内护士认为“我在为医院工作”的思想大相径庭。

在国内,近年来随着人们对健康保健及护理服务的要求越来越高,护理界也逐步认识到人性化服务、个性化护理的重要性,整体护理、温馨病房、社会延续服务等应运而生。

但是,临床上重技术轻人文的现象还是随处可见。

许多护士被动机械地执行医嘱,临床护理工作未能充分体现人文关怀。

不少医院要求开展健康教育,但具体到个人执行时,忽视了宣教对象是否听懂。

这与“护理人文关怀”的服务理念还有较大的差距,原因在于一是护理观念没有真正转变,工作中还不能做到以人为本;二是医院护理人员配备不足,中华护理学会曾披露,我国护士短缺至少达一百万人;我省护理学会的护理管理座谈会透露,我省护士至少也缺10万。

这个缺口是根据1978年国家制定的医生与护理人员1∶2配比来计算的,而发达国家一般在1∶4左右。

1.2在校学生护生是护理队伍的生力军,提高护生的人文关怀能力是提高护理人员储备质量、优化护理人员结构的重要条件。

但有研究显示,医学生的关怀意识和关怀能力与国外常模比较均偏低。

和西方国家相比较,他们在人文关怀方面的教育和研究开展的较早,研究也较成熟;从出生便开始接受宗教,平等自由、同情弱者、尊重他人等宗教信念都可能有助于提高护生人文关怀能力。

护理教育中护生人文精神的培养

护理教育中护生人文精神的培养

护理教育中护生人文精神的培养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和医疗事业的发展,护理人员的作用在医疗中逐渐凸显。

在护理教育中,除了传授专业的医疗知识和技能外,培养护生的人文精神也变得愈发重要。

人文精神是指人们对于人生、人格、生命、文化、价值等方面的认识与体验,是一种高度的人文修养和情感态度。

在护理教育中,培养护生的人文精神,不仅能够提高其专业素养,更能够促进医患关系的良好发展,增强患者的康复信心。

护理教育中护生人文精神的培养显得尤为重要。

护生的人文精神培养需要注重患者的整体健康。

在医疗的过程中,护理人员不仅需要关注患者的身体健康状况,更需要关注患者的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能力。

在护理教育过程中,要注重培养护生的综合素养,使其对患者的身心健康有一个全面的把握,从而更好地帮助患者恢复健康。

这就需要护生具备一定的人文修养和情感态度,能够通过耐心、关爱和温暖的态度去关注患者的每一个细节,从而促进患者全面的康复。

护生的人文精神培养需要注重与患者的交流与沟通。

护理工作是一项高度情感化的工作,护生需要时刻站在患者的角度去思考问题,了解患者的需求与期望,并通过交流与沟通消除患者的恐惧和焦虑情绪。

在护理教育中,需要培养护生良好的沟通能力和人际交往能力,使其能够用心去倾听患者的心声,给予及时的安慰和鼓励。

护生还需要学会尊重患者的权利和隐私,保护患者的尊严和自尊,从而建立良好的医患关系,提高医疗服务的质量和效果。

护生的人文精神培养需要注重全面的自我提升与教育。

在医疗护理工作中,护生需要不断地提升自己的专业素养和人文修养,从而更好地适应医疗护理工作的需要。

在护理教育中,教育部门需要通过各种渠道为护生提供专业知识和人文修养的培训,如组织心理健康咨询、进行医疗伦理教育等。

护生也需要自我激励,利用业余时间进行自我提升和学习,如阅读相关书籍、参加医疗培训课程等,从而提高自己的专业水平和人文素养。

在护理教育中,护生的人文精神培养是一项长期的系统的工程,需要学校、教育部门和社会的共同努力与支持。

护理教育中护生人文精神的培养

护理教育中护生人文精神的培养

护理教育中护生人文精神的培养【摘要】护理教育中的人文精神培养是至关重要的,对于护生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人文关怀在护理教育中扮演着关键角色,能够促进护生的责任感和使命感的培养,提高其人际沟通能力,引导其树立正确的职业道德观,以及提升护生的文化素养。

通过培养护生的人文精神,可以增强他们的职业素养和综合能力,使其具备更好的护理服务能力。

护生人文精神的培养对护理教育具有重要意义,教育机构需要在这方面加强培养,确保护生能够成为具备优秀人文素养的护理专业人员。

【关键词】护理教育、护生、人文精神、培养、责任感、使命感、人际沟通能力、职业道德观、文化素养、重要性、角色、意义、加强。

1. 引言1.1 护生人文精神的重要性护生人文精神是指护理教育中培养护生的人文素养和道德情操,是护生成长和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

护生人文精神的重要性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护生人文精神是护理工作的内在需求。

护理工作是一项涉及人与人之间关系的工作,需要护生具备关爱、同理心和尊重他人的品质。

只有具备人文精神,护生才能真正理解患者的需求,给予他们更有效的护理服务。

护生人文精神是提高护理质量的保障。

在护理过程中,护生需要与患者建立良好的沟通和信任关系。

这需要护生具备情感的表达能力和倾听技巧,才能更好地与患者交流,有效地满足他们的需求。

护生人文精神是护生自身发展的必备条件。

人文素养和道德情操是护生职业发展的基础,只有具备这些素养,护生才能在护理工作中取得更好的成绩,获得更多的认可和尊重。

护生人文精神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护理教育需在培养护生人文精神方面加强,以确保护生在未来的工作中能够胜任各种复杂的护理任务,为患者提供更优质的护理服务。

1.2 护理教育中对人文精神的要求护理教育中对人文精神的要求包括对护生进行人文关怀和教育,引导他们正确树立职业道德观和使命感。

在护理教育中,护生需要学会尊重患者的个人尊严和权利,理解患者的心理需求,提供细致入微的关怀和支持。

护理教育中护生人文精神的培养

护理教育中护生人文精神的培养

护理教育中护生人文精神的培养引言:护理是一项充满人文关怀和情感连接的职业。

在护理教育中,培养护生的人文精神至关重要,因为这不仅会影响他们的职业发展,更会对患者的护理质量产生深远影响。

本文将探讨护理教育中护生人文精神的培养方法及其重要性。

一、人文精神在护理教育中的意义人文精神是指对人类社会、文化和心灵世界的关怀和尊重,是对他人的同理心和爱心。

在护理教育中培养护生的人文精神,有助于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增强其对患者的关爱意识,提升护理服务的质量。

护生人文精神的培养有助于提高医护人员的综合素质。

护理职业是一个充满挑战和压力的职业,要求护士具备出色的沟通能力、人际关系和团队合作能力。

培养护生的人文精神,可以使他们更加关心他人,增强对患者的同理心,从而更好地与患者交流,建立良好的护理关系。

人文精神在护理教育中的培养意义重大,不仅可以提高护生的综合素质,更可以提高护理服务的质量,对提升护理职业形象具有重要意义。

1. 课堂教学。

在护理专业课程中,专门设置人文关怀课程,引导护生了解人文关怀的概念、特点和重要性,同时进行人文关怀的案例分析和模拟实践,培养护生的人文关怀意识和实际操作能力。

2. 实习实训。

在护理实习中,通过指导老师的定期评估、导师的指导和患者的反馈,培养护生的人文关怀意识和实际操作能力,使其在实践中不断提高护理服务水平,增强对患者的关爱和同理心。

3. 专业讲座。

邀请专业的心理学家、医患沟通专家等,为护生进行人文关怀专题讲座和学习,借助专业知识和案例,深入浅出地讲解人文关怀的理论和实践,引导护生树立人文关怀意识和价值观。

4. 教育实践活动。

通过参与社会公益活动、慈善活动、义工服务等,让护生亲身感受到社会的温暖和需要帮助的人的实际情况,培养护生的人文关怀意识,增强对社会的责任感和爱心。

三、结语人文精神的培养是护理教育中的一项重要工作,它关系到护生的职业素养和护理服务的质量。

通过课堂教学、实习实训、专业讲座和教育实践活动等多种方法,可以全面、系统地培养护生的人文精神,使其成为具备优秀综合素质、关心关爱患者的优秀护士,不断提升护理服务的质量和形象,为患者健康和幸福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护理教育中渗透人文精神教育的应用效果

护理教育中渗透人文精神教育的应用效果

护理教育中渗透人文精神教育的应用效果随着医疗水平的不断提高和人们对健康的重视,护理教育在现代社会中显得尤为重要。

在医护人员的教育中,除了传授专业技能和知识外,越来越重视人文精神教育的渗透和应用。

人文精神教育强调培养医护人员的同情心、责任感和道德修养,对提高医护人员的综合素质和提升医疗服务质量都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就护理教育中渗透人文精神教育的应用效果进行探讨。

一、提升医护人员的综合素质在护理教育中渗透人文精神教育,可以有助于提升医护人员的综合素质。

传统的医学教育更加偏重于专业技能和临床知识的传授,但在实际工作中,对人文素养和情感态度的要求同样至关重要。

通过人文精神教育的渗透,可以帮助医护人员培养同情心、责任感、团队合作能力以及良好的沟通技巧,从而提升其综合素质。

这样的医护人员在工作中更加细心、耐心和有爱心,能够更好地与患者产生情感共鸣,提高护理效果。

二、增强医护人员的职业使命感通过人文精神教育的渗透,可以增强医护人员的职业使命感。

在医疗工作中,医护人员所担负的责任不仅仅是治疗疾病,更重要的是提供温暖的关怀和人文关怀。

在护理教育中渗透人文精神教育,可以教育医护人员要始终抱有为患者服务的心态,将患者的健康和幸福置于首位。

当医护人员内化了这种职业使命感,他们就会更加用心地对待每一位患者,提供更加细致、周到的护理服务,从而提升医疗服务的质量。

三、促进医患关系的融洽发展渗透人文精神教育的应用效果还体现在促进医患关系的融洽发展上。

人文精神教育强调的同理心、尊重和关怀,能够帮助医护人员更好地站在患者的角度去理解和体验,增强医患之间的互信和信任。

当医护人员能够真正关心和体恤患者的感受,并将患者的需求放在首位时,自然能够与患者建立良好的沟通和关系,有助于缓解患者的痛苦和焦虑,促进医患之间的相互理解和支持,从而为医疗服务的改善打下良好的基础。

四、提升医护人员的职业道德修养在护理教育中渗透人文精神教育,还能够帮助医护人员提升职业道德修养。

护理教育中人文精神的培养

护理教育中人文精神的培养

护理教育中人文精神的培养护理业是一个服务性的行业,员工要求以人文精神来对待每一位关怀的客户,以尊重、耐心以及关爱的心来进行护理,营造出心理安全的环境。

护理教育正是在这个背景下,努力培养学生拥有人文精神的一种过程。

建构理论基础。

在培养护理学生拥有人文精神之前,有必要建构一个理论基础。

培养人文精神,应该从护理学生学习知识与技能,学习护理人文精神,进而再实践应用。

护理文化涉及到社会阶层、政治经济、时代文化、法律道德、传统习俗以及人权等许多不同的因素。

因此,在护理教育中,需要建构理论基础来对实践应用的护理文化知识、护理价值观进行系统的分析与思考。

学习知识与技能。

在建构理论基础的基础上,护理教育还应该培养学生的知识技能,包括病人的生理知识、护理知识以及护理技术。

这些知识和技能是护理学生能够更好地完成护理任务,提高服务能力,并实现专业护理理念的必备基础。

实践应用。

护理教育是一个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过程,实践中的护理内容应涵盖护理的相关知识、技能、做法、态度和思想等内容。

实践应用不仅可以保证学生能够正确掌握实践能力,还可以促使护理学生体会到乐于助人,真诚于服务护理任务,理解护理人文精神,注重尊重患者感受,体会客观公正态度,努力做到有情有义,有责任有功利。

护理教育还需结合学生实际情况,开展护理实践实训活动,通过实践实训培养学生拥有人文精神,特别是要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护理的价值观念,掌握护理的礼仪、形象、思维等服务意识,以及在护理中传播真诚信任,培养护理医院文化的意识。

除了护理教育的理论与实践应用外,社会文化的融合也在培养护理学生拥有人文精神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护理教育要重视社会文化,兼容并蓄,突出社会文化对人文精神培养的重要性,形成丰富和完善的文化格局,营造良好的教育氛围。

通过以上几点,可以看出在护理学校教育职业护理学生拥有人文精神,是一个系统、多方位、综合性的过程。

教育过程中要建构理论基础,学习护理知识与技能,并加强实践应用的环节;同时,要特别重视社会文化的教育,使学生拥有高尚的人文精神,为服务护理行业做出贡献。

护理教育中护生人文精神的培养

护理教育中护生人文精神的培养

护理教育中护生人文精神的培养1. 引言1.1 护理教育中护生人文精神的重要性护理教育中护生人文精神的重要性在当今社会中日益凸显。

作为护士,除了具备医学专业知识和技能外,更需要具备人文关怀和情感智慧。

人文精神是护士的灵魂和底色,是其职业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在护理教育中,培养护生的人文精神具有重要意义。

人文精神可以帮助护生更加关爱和同理他人。

护士是医疗团队中与患者接触最密切的一员,他们的关怀和同理心直接影响着患者的治疗效果和心理健康。

通过在教育中注重人文关怀的培养,可以让护生更加细致入微地关注患者的需求,给予他们更温暖的护理。

人文精神还可以引导护生独立思考和提升创新能力。

护理工作中常常会遇到各种复杂的情况和问题,需要护士具备独立思考和创新解决方案的能力。

培养护生人文精神,可以让他们更有包容心和思考力,从而为患者提供更加个性化和有效的护理服务。

护理教育中护生人文精神的培养是至关重要的。

只有注重培养护生的关爱与同理心、引导他们独立思考与创新、提升沟通与团队合作能力,才能真正促进护生职业道德和素养的提升,使他们成为有文化敏感性和多元包容性的优秀护士。

2. 正文2.1 培养护生关爱和同理心培养护生关爱和同理心是护理教育中至关重要的一环。

护生需要学会关心和尊重每一位患者,不论其病情或背景如何,都应该给予他们最真诚的关怀和支持。

这种关爱不仅仅是为了完成工作,更是出于对人类尊严和价值的尊重。

通过教育和实践,护生可以逐渐体会到关爱的力量,同时也能够感受到患者的需求和情感,从而培养出一颗温暖心灵的同理心。

培养护生关爱和同理心也有助于建立良好的医患关系。

当护生能够真正理解患者的痛苦和需求,能够站在患者的角度去考虑问题,医患之间的沟通和信任就会更加顺畅和稳固。

在护理工作中,护士扮演着重要的桥梁和支柱角色,只有真心关爱和理解患者,才能让护理工作更加有效和坚实。

在护理教育中,培养护生关爱和同理心需要通过多种形式和途径来进行,比如专门的培训课程、实习经验、案例分析等。

护理教育中渗透人文精神教育的应用效果

护理教育中渗透人文精神教育的应用效果

护理教育中渗透人文精神教育的应用效果随着医疗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和护理理念的更新,护理教育也在不断发展和完善。

现代护理教育已经不再局限于传授医学知识和技术,更加注重培养护理人员的人文精神和综合素质。

在护理教育中渗透人文精神教育,不仅有利于培养出更具备综合素质的护理人员,更可以提高患者的满意度,达到更好的护理效果。

本文将探讨护理教育中渗透人文精神教育的应用效果,并深入探讨其意义和影响。

护理教育中渗透人文精神教育的应用效果体现在护理人员的思想觉悟和责任感的提升。

在现代医疗环境中,患者需要更多的关怀和照顾,而这种关怀和照顾不仅仅是医学上的,更包括了对患者精神和情感上的支持。

护理教育中引导学生学习人文科学,让护理人员在接触患者的过程中更加关注他们的心理需求和家庭需求,关注患者在医疗过程中的痛苦和困难,从而提升护理人员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护理教育中渗透人文精神教育的应用效果在于提高护理服务的质量。

护理工作的本质是为患者提供照顾和支持,只有护理人员具备了一定的人文素养,才能更好地关心患者,了解患者的需求,并在护理过程中给予患者更为全面的服务。

培养出具备人文素养的护理人员,能够使护理服务更加人性化和个性化,提高护理服务的质量,满足患者不同层面的需求。

护理教育中渗透人文精神教育的应用效果还在于提升护理人员的自我修养和职业素养。

人文精神教育是护理教育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通过学习人文知识和道德伦理,让护理人员更加关注职业道德和个人修养,提高对患者的敬业精神和责任心,加强对病情和护理技术的理解和把握。

只有具备了人文素养的护理人员,才能在紧张的医疗环境中保持良好的心态和职业操守,从而更好地服务患者。

护理教育中渗透人文精神教育的应用效果还能够提升医疗机构的整体形象和竞争力。

现代医疗机构的发展不仅仅是医疗技术的革新,更需要具备一定的人文关怀和服务理念。

而培养出具备人文素养的护理人员,可以为医疗机构塑造更加人性化的形象,提升患者对医疗机构的满意度和信任度,增强医疗机构的整体竞争力。

护理教育中渗透人文精神教育的应用效果

护理教育中渗透人文精神教育的应用效果

护理教育中渗透人文精神教育的应用效果1. 引言1.1 背景介绍护理教育中渗透人文精神教育的应用效果护理教育是培养护理人才的重要环节,而人文精神教育也逐渐成为护理教育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随着社会发展和医疗技术的进步,护理工作不再仅仅是单纯的技术活动,更需要护士具备人文关怀和沟通能力。

在这样的背景下,护理教育中渗透人文精神教育已经成为一个必然趋势。

传统的护理教育注重护理技术的传授,而忽视了护理人员的人文素养和情感态度。

随着患者对医疗服务的需求和期望不断提高,护理人员需要不仅要具备专业知识和技能,还要能够体现出人文关怀和患者关系的重要性。

因此,将人文精神教育融入护理教育中,提升护理人员的综合素养和专业水平,已经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

本文将探讨在护理教育中渗透人文精神教育的应用效果,以期为护理教育的改进和提升提供参考和借鉴。

1.2 研究目的护理教育中渗透人文精神教育的应用效果研究目的:1.为了探讨在护理教育中渗透人文精神教育的具体做法及效果,以及对学生、患者和医疗团队的影响。

2.为了分析通过人文精神教育提升护理人员的人文素养、加强患者与护理人员的沟通、提高护理质量、促进医疗团队合作和培养护理人员的人文关怀等方面的效果。

3.为了进一步探讨人文精神教育在护理教育中的重要性,并提出未来发展方向和总结相关研究成果。

1.3 意义护理教育中渗透人文精神教育的应用效果意义重大。

人文精神教育在护理教育中的应用可以提升护理学生的人文素养,增强患者与护理人员之间的沟通,提高护理质量,促进医疗团队的合作,以及培养护理人员的人文关怀。

这些效果不仅可以改善护理服务的质量,提升患者的满意度,还能够提升整个医疗团队的工作效率和团队合作精神。

通过人文精神教育的应用,护理教育能够更好地培养具有高度人文关怀能力的护理人员,使他们在面对各种复杂情况时能够更加理解患者的需求,为患者提供更加全面和有效的护理服务。

将人文精神教育融入护理教育中具有重要的意义,对于提升护理服务质量,促进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具有积极作用。

护理教育中护生人文精神的培养

护理教育中护生人文精神的培养

护理教育中护生人文精神的培养随着医疗水平不断提高,人们对护理工作的需求也日益增长。

作为医护人员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护士的责任重大,需要具备丰富的医学知识和高超的技术能力,同时也需要具备良好的人文素养和高尚的职业道德。

护理教育中护生人文精神的培养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就护理教育中护生人文精神的培养进行探讨。

护理教育需要注重培养护生的人文素养。

护生在成为一名合格的护士之前,首先需要具备较高的人文素养。

在学习医学知识的护生需要学习并了解医疗伦理、患者权益、人文关怀等方面的知识。

这些人文素养不仅是照顾患者的基础,更是关乎患者生死的关键。

只有具备了良好的人文素养,护生才能在紧张的工作环境下保持内心的平静和稳定,用自己的真心和关怀去感染、抚慰患者的心灵。

护理教育中不仅要注重教授护生医学知识,还需要注重培养护生的人文素养,让他们在今后的工作中能够更好地关注患者的心理需求,给予他们更多的温暖和关怀。

护理教育需要注重培养护生的综合能力。

在护理教育中,不仅需要注重学生的专业知识的学习,更需要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包括沟通能力、团队合作能力、抗压能力等。

因为护生在日常工作中需要与患者、家属、医生等多方进行沟通,需要与医疗团队进行合作,需要在繁重的工作中保持心情愉悦和内心的平静,这些都需要护生具备较强的综合能力。

护理教育应该在培养学生的专业知识的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使他们能够在未来的工作中胜任各种复杂的工作环境。

护生在护理教育中需要注重实践能力的培养。

护生在未来的工作中将面对各种各样的患者和疾病,因此需要具备丰富的实践经验才能更好地胜任工作。

护理教育中应该注重理论联系实际,让学生在临床实习中能够真正接触到患者,进行操作性的实践训练。

只有通过实践,学生才能更好地掌握护理技能,增强工作的信心和能力,才能更好地适应未来的工作环境。

在护理教育中,护生的人文精神的培养是至关重要的,因为它直接关系到护士未来在工作中的表现。

护生只有具备了良好的人文素养、高尚的职业道德、综合能力和丰富的实践经验,才能更好地走向社会,服务于患者。

护理教育中护生人文精神的培养

护理教育中护生人文精神的培养

护理教育中护生人文精神的培养护理教育中护生人文精神的培养是护理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

护理教育旨在培养具有高度的职业道德和人文关怀能力的护理专业人才,使他们能够承担起对患者生命的守护和照顾,并为人类健康事业做出积极的贡献。

护理教育应注重培养护生的职业道德。

职业道德是护理工作的基石,护生应具备高度的责任心和敬业精神。

护理教育应引导护生树立正确的职业道德观念,使他们了解到护理职业的崇高使命和社会责任,明确自己肩负的职责和义务,严格遵守职业规范和伦理要求。

通过课堂教学、案例分析和实践操作等方式,引导护生正确认识职业道德的重要性,培养他们遵守职业准则、坚守职业底线的意识和能力。

护理教育应注重培养护生的人文关怀能力。

人文关怀是护理工作的核心要素,也是护生精神层面的重要内容。

护生应培养对患者的尊重、关爱和关注,体现护理的温暖和人性关怀。

护理教育应通过师生互动、情感沟通和案例分析等方式,培养护生的同理心、责任心和耐心,让他们能够站在患者的角度思考问题,理解患者的需求和情感,用真心和关怀去对待每一位患者。

还应培养护生的沟通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使他们能够与患者、家属和医疗团队有效地进行沟通和协作,提供全面、优质的护理服务。

护理教育应注重培养护生的人格塑造。

人品是护生最基本的素质之一,也是其在护理工作中展现人文精神的重要保障。

护生应具备良好的道德修养和行为规范,注重自身的品质和修养的提高。

护理教育应加强对护生的道德教育和人格塑造,引导他们坚守道德底线,不断提高自身的道德素质和职业修养。

通过为患者提供专业、安全和温暖的护理服务,不断提升护生在护理工作中的信誉和声誉。

护理专业学生人文素质教育论文(全文)

护理专业学生人文素质教育论文(全文)

护理专业学生人文素养教育论文一、强化高职护理专业学生人文素养教育的重要性和迫切性(一)现代职业教育的客观要求随着高职教育改革进一步进展,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已经基本形成,高职人才培养目标出现全新的转型,从过分注重专业技能职业人的培养到培养面向生产服务一线的高素养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

现代护理是围绕着“人”开展工作的,高素养的护士在关注患者疾病、减轻病人痛苦的基础上,必须树立尊重人,关爱人的理念,必须具有以人为本的精神。

(二)当前护理工作的内在要求专业技术训练和人文素养培养是护理工作的两翼,二者缺一不可。

没有技术,护理就没有躯干;没有人文,护理就没有灵魂。

优质的护理服务不仅仅是提供精湛的护理技术,还必须要让患者在整个就医过程中时时感受到人性的温暖,体验到专业的护理。

因此优质护理需要人文精神与专业进展交汇并进。

当前护理教育改革的方向就是突出护理、加强人文。

塑造健康的社会人,提升完美职业人,把人文教育和专业教育二者有机地结合起来,让人文贯穿护理教育的全过程,为护理人导航。

(三)建立和谐护患关系的需要近年来,医患、护患之间关系紧张整体呈上升趋势,医疗纠纷事件明显增多。

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部分医生和护士素养低下、服务意识不强,缺乏对患者应有的尊重和人文关怀,态度冷漠,语言生硬。

构建和谐护患关系,迫切需要加强护理专业学生的人文素养教育。

(四)相关政策制度的要求《护士条例》中明确规定“护士应当尊重、关怀、爱护患者”;《ZG护理事业进展规划纲要(2020—20XX年)》中关于护理教育方面也强调,要“突出护理专业特点,在课程设置中加大心理学、人文和社会科学知识的比重,增强人文关怀意识”。

这些文件精神为护理学生人文素养培养提供了政策支持。

二、高职护理专业学生人文素养现状的调查为深入了解高职护生人文素养的现状及影响因素,为培养高素养技能型护理人才提供客观依据,课题组采纳自编“高职护生人文素养调查问卷”,从护理职业的认同度、人文精神的理解度、人文课程开设中意度、社会实践参与度等四个方面对山东省内不同区域的三所高职学院校的360名护理专业学生进行随机抽样调查,收回问卷354份,有效问卷351份。

护理教育中人文精神的培养

护理教育中人文精神的培养

护理教育中人文精神的培养
及体现
一、弘扬“以人为本”理念
弘扬“以人为本”理念,是护理教育中第一要素,只有充分体现人文
精神,才能更好地激发护士的职业热情,树立良好的职业道德观,彰显护
士职业文化,促进护理教育良性发展。

充分落实“以人为本”的理念,要
以护理对象的实际需求为核心,着力提高护理质量,保障护理对象的病情
持续改善;加强护理者自身素质提升,确立护理者的职业观念及职业理想,培养护理者的职业义务感及责任感,加强护理者与护理对象之间的互信互助,协助护理对象解决实际问题,构建和谐社会。

二、坚持“人性化护理”理念
坚持“人性化护理”理念,是护理教育中必不可少的一项关键要素,
旨在通过充分提倡及强化人文关怀的理念,实践护理者的理想信念,以
“人性化”的理念作为核心,建立以爱心、理解、尊重、尊严为基础的护
理理念以及护理行为,以科学的护理技术为支撑,通过给予护理对象心理
及肢体护理,实现有效的护理,使护理对象获得物质、精神、情感上的满足。

三、发展“护理过程学”
发展“护理过程学”,是护理教育中重要的一环,旨在通过护理过程
学的训练,激发护士护理实践过程中的人文思维。

浅谈护理专业教育中人文精神的培养

浅谈护理专业教育中人文精神的培养

浅谈护理专业教育中人文精神的培养摘要:人文精神和人文关怀是护理工作的灵魂。

医学的本质是科学的,更是人文的。

护理是极具人文精神的传统学科,在护理专业教育中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应采取加强教材的建设、改革教学方法、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创新课程设置和加强人文护理环境的建设等措施。

关键词:护理专业教育;人文精神;培养一、人文精神的内涵人文精神指的是一种高度重视人和人的价值观的思想态度。

它包括人存在的意义、尊严、价值,人的道德、文化传统,人的自由与平等,人与社会、自然之间的和谐以及做人的基本态度,等等。

人文精神既是人全面发展的内在精神动力,也是人全面发展的外在表现形式,因而是人类一切创造发明的源泉,是为人处世的根本。

护理的人文精神是对人的生命价值、生命质量和人类未来健康与幸福的关注,是对人类身心健康、自然社会与人之间的和谐互动及可持续发展的关注。

因此,护理的人文精神的核心就是关爱生命。

医学人文素养是指扎实的专业知识、娴熟的专业技能、广博的人文知识以及高尚的人格和道德情操、高度的职业责任感和对事业的献身精神、不断完善和发展自己的潜能、良好的沟通和人际交往能力、投身社会实践、完善自我的能力等。

中国的传统文化有着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底蕴。

许多典籍中都含有丰富的人文哲理和人文知识,这些都是培养医学生人文精神的宝贵资源。

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人道主义思想和人文关怀精神,在现代医学教育中应该继续得到发扬光大。

如儒家提倡的“仁” 学思想和易学中的“人文” 理念,就体现出了爱人、尊重学生、重义轻利的人文精神,是非常值得当代医学生借鉴和学习的。

二、在护理专业教育中渗透人文精神的优势1.医学的本质是科学的,更是人文的医学的根本宗旨是促进和维护人类的生命活力和身心健康,其研究和服务的对象是“人”。

第一,人具有双重的生命属性:一是具有所有生物体所共有的自然生命,二是具有人类所特有的文化生命。

自然生命是生命的物質实体,文化生命是生命的精神结构。

护理教育中渗透人文精神教育的应用效果

护理教育中渗透人文精神教育的应用效果

护理教育中渗透人文精神教育的应用效果
护理教育是一门以培养具备扎实的基础理论知识和丰富的实践经验的护理人才为目标
的专业教育。

在护理教育中,渗透人文精神教育可以起到很好的应用效果。

本文将从培养
学生的道德情操、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和提高学生的护患沟通能力三个方面,阐述护理教
育中渗透人文精神教育的应用效果。

渗透人文精神教育可以培养学生的道德情操。

作为护理人员,学生的道德情操是其职
业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

通过人文精神教育,学生可以体验到人的尊严与价值,培养起爱
心和同情心,关注患者的痛苦和需求。

在实践环节中,学生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困难和挑战,人文精神教育可以引导学生积极应对,坚守职业道德,做到真心真意、尊重患者,将患者
的利益放在首位。

渗透人文精神教育可以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

人文素养是指一个人在综合能力中所具
备的对人类生活的理解和关注。

在护理教育中,学生需要具备广泛的人文知识,如哲学、
社会学、心理学等,以便更好地了解人的心理和行为,进而提高自己的护理水平。

通过人
文精神教育,学生可以培养批判性思维和创新精神,提高自己的学术素养和专业素养,更
好地为患者提供全面的护理服务。

渗透人文精神教育可以提高学生的护患沟通能力。

在护理过程中,护士需要与患者进
行有效的沟通,了解患者的需求和意愿,提供针对性的护理服务。

人文精神教育可以教育
学生学会倾听,理解和尊重患者的观点和感受,使得学生能够与患者进行有效的沟通。


过这种沟通,学生可以帮助患者排解心理困扰,增强患者的信任感,提高护理效果,促进
患者的康复。

浅谈护理专业教育中人文精神的培养

浅谈护理专业教育中人文精神的培养

浅谈护理专业教育中人文精神的培养摘要:人文精神和人文关怀是护理工作的灵魂。

医学的本质是科学的,更是人文的。

护理是极具人文精神的传统学科,在护理专业教育中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应采取加强教材的建设、改革教学方法、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创新课程设置和加强人文护理环境的建设等措施。

关键词:护理专业教育;人文精神;培养一、人文精神的内涵人文精神指的是一种高度重视人和人的价值观的思想态度。

它包括人存在的意义、尊严、价值,人的道德、文化传统,人的自由与平等,人与社会、自然之间的和谐以及做人的基本态度,等等。

人文精神既是人全面发展的内在精神动力,也是人全面发展的外在表现形式,因而是人类一切创造发明的源泉,是为人处世的根本。

护理的人文精神是对人的生命价值、生命质量和人类未来健康与幸福的关注,是对人类身心健康、自然社会与人之间的和谐互动及可持续发展的关注。

因此,护理的人文精神的核心就是关爱生命。

医学人文素养是指扎实的专业知识、娴熟的专业技能、广博的人文知识以及高尚的人格和道德情操、高度的职业责任感和对事业的献身精神、不断完善和发展自己的潜能、良好的沟通和人际交往能力、投身社会实践、完善自我的能力等。

中国的传统文化有着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底蕴。

许多典籍中都含有丰富的人文哲理和人文知识,这些都是培养医学生人文精神的宝贵资源。

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人道主义思想和人文关怀精神,在现代医学教育中应该继续得到发扬光大。

如儒家提倡的“仁” 学思想和易学中的“人文” 理念,就体现出了爱人、尊重学生、重义轻利的人文精神,是非常值得当代医学生借鉴和学习的。

二、在护理专业教育中渗透人文精神的优势1.医学的本质是科学的,更是人文的医学的根本宗旨是促进和维护人类的生命活力和身心健康,其研究和服务的对象是“人”。

第一,人具有双重的生命属性:一是具有所有生物体所共有的自然生命,二是具有人类所特有的文化生命。

自然生命是生命的物質实体,文化生命是生命的精神结构。

护理教育中渗透人文精神教育的应用效果

护理教育中渗透人文精神教育的应用效果

护理教育中渗透人文精神教育的应用效果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各个领域对人文精神的需求也越来越高,护理教育作为医疗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也不例外。

在护理教育中,渗透人文精神教育是一个比较新的概念。

本文将探讨护理教育中渗透人文精神教育的应用效果。

人文精神是指人类所创造的文化、艺术、哲学等方面的文化遗产。

渗透人文精神教育在护理教育中,主要是指在护理教育中增加一些更加注重人类情感、人文关怀等方面的内容,从而让护理人员更好地服务于病人。

具体来说,渗透人文精神教育可以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情感教育:在护理教育中,注重情感教育是渗透人文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

通过情感教育,可以让护理人员更好地理解病人的需求和心理状况,从而在提供医疗服务的过程中更好地与病人沟通和交流。

(2)人文关怀:除了情感教育外,渗透人文精神还包括了人文关怀的内容。

在护理教育中,人文关怀可以包括对患者的关注、尊重和关爱。

通过这些内容的渗透,护理人员可以更好地帮助患者解决身体和心理上的问题,提高服务质量。

(3)专业素养:在渗透人文精神的同时,护理教育也不可忽视专业素养的重要。

它包括了护理人员必须具备的专业技能和知识。

只有将这些内容结合好,才能让护理人员更好地服务于病人。

在护理教育中,渗透人文精神教育的应用效果是显而易见的。

具体来说,渗透人文精神教育的应用效果包括以下几个方面:(2)增强护理人员的专业素养:渗透人文精神教育可以增强护理人员的专业素养,使其具有更为全面的知识和技能,从而能够更好地应对各种情况。

(3)改善医患关系:渗透人文精神教育可以改善医患关系,让病人更愿意同护理人员进行交流和沟通,从而提高医患之间的信任。

(4)提高医院的服务质量:通过渗透人文精神教育,可以提高医院的服务质量,让患者和家属更满意,从而提升医院的声誉和形象。

(5)提高病人的满意度:渗透人文精神教育可以提高病人的满意度,让其在医院得到更好的治疗体验,从而更有信心和积极性去治疗疾病。

护理教育如何渗透人文精神教育论文

护理教育如何渗透人文精神教育论文

护理教育如何渗透人文精神教育论文人文精神是以人文修养为根本内容,对人文素质予以表达的一种精神;人文精神教育是通过对人文知识传授,即通过传授人文知识、加强自身实践与环境熏陶等多种方式,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与情操,开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护理工作是以效劳人类安康为目标的一种职业,护士的人文精神将对护理工作的整体质量起到直接影响[1]。

在21世纪,随着生物—心理—社会的医学模式的建立,护理模式也不断发生转变,从以疾病为中心的护理模式转变为以患者安康为中心的整体护理模式,对于传统的护理教育而言,那么面临全新的重大挑战,怎样不断加强护理人文精神教育,成为护理教育中亟待解决的一个重要问题。

1.1护理模式转变的需要随着社会的不断开展与进步,护理模式也不断进展改革,在整体护理的模式下,要求以现代化的护理观作为指导思想,以护理程序作为研究框架,以促进患者的康复为总体目标,将患者视为护理的主体。

在传统的护理教育中,始终沿用医学教育的模式,将生物科学作为重点,而忽略了人文科学;将医疗作为重点,而忽略了护理;将疾病的治疗作为重点,而轻视了心理方面的护理。

在现代护理教育开展中,将护理学科作为一门独立的体系,在对护理专业教育予以高度重视的同时,加强人文精神教育,同时将心理、美学、人际关系、人文以及社会等诸多学科,统统纳入到护理教育的体系当中,使护理从业人员既具备专业素质,也具备人文素养,以便为患者提供真正意义上的整体护理效劳,有效促进整体护理的长足开展。

1.2开展护理教育,看齐世界水平在我国护理教育当中,对于社会学、文学、人际交往学等有关于人文精神的学科设置存在明显的缺乏,大约只占护理教育总学时的8%。

而与国外相比,国外的医学课程那么主要由社会人文科学、自然以及医学这三局部共同组成,并且人文医学课程时长比例最高的国家为美国与德国,其中美国20%,德国25%[2]。

2.1培养目标不够明确目前,许多医学当中的人文精神教育已经确立了明确的目标,即树立全新的医学观念,对医学与社会进展全面的认知;培养学生的道德行为与品质;以人文知识与方法为根底,开展学生的临床相关技能;培养学生的团结协作能力与管理能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护理教育中人文精神的培养【摘要】目的:探索护理专业学生人文教育的意义及人文精神的培养方法。

方法:采用文献研究分析法以人文精神的必要性,人文精神在护理教育中的内涵及结合课程提出教学中融入人文精神的方法。

结果:护理教育中存在的重视不够,教学理念、评价体系欠缺等问题提出要构建多层次立体课程体系和侧重人文教育的考评机制,重点是营造良好氛围,开展多种多样的情境教学,加强人文教育渗透,核心是构建护理人文教育培养方案。

结论:护理人文关怀是提高护理质量的基础,护理教育融入人文精神理念是必要的,使护生树立以人为本的价值观和救死扶伤的职业观,使其成为具备丰富人文精神内涵的高质量合格护理人才。

【关键词】护理;教育;人文精神【中图分类号】r-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2)08-0465-02人文精神表现为对人的尊严、价值、命运的维护、追求和关切,以及对人类遗留下来的各种精神文化现象的高度珍视。

在护理实施过程中,护理工作者要以特有的情感包括道德感、理智感、美感来满足人们的健康愿望和社会、心理要求。

通过良好的护理服务行为,更好地提高人的生命质量,使患者的人格受到尊重、个性得以全面发展,使护理的科学价值与人的价值相统一,这正是护理人文精神的精华所在。

目前,我国的高等护理教育模式中,重视专业知识的培养,道德修养与人文精神教育成为高等护理教学中的薄弱环节,以致目前培养出来的护士专业教育的模式之下,缺失思想与人文关怀,因此,为了适应现代医学对人才的要求,高等医学院校的护理教育就需要由单纯的知识传授到愈加注重学生道德修养与人文精神培养,加强实践性教学,培养一代具有创新精神的高级护理人才[1]。

1 道德修养与人文精神教育在现代护理教学中的必要性1.1 护理教育中道德修养与人文精神的内涵道德修养与人文精神属于精神文化范畴一部分,它是人类自身思想素养及对生存的意义和价值的关怀,是一种以人为对象、以人为主体的思想。

它的核心内涵是一种生命意识,是人们对生命的敬畏和关注,并以此作为一切思考、研究的出发点和归宿[2]。

护理服务的直接对象是人,服务的直接目标是维护与捍卫人的健康与生存的权利。

因此,护理学中的道德修养与人文精神就是教育者与学生在学习、研究、实践中,尊重生命的价值与尊严,并内化为崇高的信念、理想、人格和道德力量。

1.2 加强护理专业道德修养与人文精神教育是时代和现实的需要中外高校教育的经验、教训提示我们,良好的道德修养与人文精神是科学精神的基础,没有道德修养与人文精神就没有科学精神[3]。

高校护理教育肩负着维系人类健康,护理人才道德修养与人文精神的培养肩负着重要使命。

护理学的本质属性就包含着人文性,护理学与人的生命、健康、幸福、安危及社会文明进步密切相关,是自然科学与人文社会科学高度综合的复合体。

随着科学技术和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护理学与人文科学越来越趋向融合。

护理职业的崇高性决定了护士必须是一个人性丰满的人。

护理专业的学生在校期间既要学好护理学的相关知识,又要积累丰富的人文科学底蕴;否则,在将来的护理工作中尊重人、理解人、抚慰人、关心人都只能因道德修养与人文精神的缺乏而纸上谈兵。

1.3 加强对道德修养与人文精神教育是护理学模式转变的需要20世纪70年代,美国医学教育家engel教授引出“生物-心理-社会”这一新的医学模式[4]。

在随后的20余年里,世界范围内的医学变革不仅推动了医学的巨大发展,而且引发了护理学脱胎换骨的变化。

我国在这方面的发展比较滞后,特别是高等护理学教育仍处于起步阶段。

20世纪90年代,国内许多医学院校相继开展了高等护理学教育,尽管在教学方面进行了一些改革,但因受传统医学教育模式的影响,收效不明显。

2 我国高等护理教育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2.1 人文素质教育“先天不足”长期以来,我国高校护理专业的主要生源是高中理科生,本身缺乏人文社会科学知识,人文素质存在“先天不足”。

而考入护理专业后又局限于基础医学知识的学习,从而使人文素质更加弱化。

2.2 高校对护理人文素质教育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很多高校,特别是高职高专院校受传统教育思想的影响,没有给人文教育正确的位置,课程开设严重不足,人文素质教育其所需的师资、设备、资料、经费等问题长期得不到解决。

有关研究表明[5],我国医学院校的有关人文课程学时大约只占总学时的8%左右,而国外一些医学发达国家一般高达20%~25%。

2.3护理人文学科在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上存在缺陷目前,护理专业所开设人文学科在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上存在着较大缺陷,教学内容沿用医学模式,没有突出护理专业的特点;教学方法上大多采取授课法进行“填鸭式”教学,学生对上课不感兴趣,又因为同基础课、临床课相比,学生认为人文、社会学知识不太重要,从思想上放松了对学习的要求。

2.4 课程评价体系及标准不完善客观地说,大多数学生对人文课程学习抱有较大的兴趣,大多数人文教师也对工作抱有较大的热情和责任心。

但是当前的课程评价体系不尽合理,在对学生学习效果的评价上,存在“重视认知领域目标的测试,忽视情感领域、精神运动领域目标的评价”,“重视知识测试,忽视能力考核”等问题,人文素质教育的成绩难以为社会所认可,所以在专业与就业的压力下,由于功利意识作祟,“学生上不上人文课,看不出有什么不同”,教学效果、学习成果得不到正确的评价。

2.5专业课教师人文知识结构的缺陷。

从事高等护理教育的许多教师本身存在人文知识结构的不足。

由于我国长期采用应试性教育体系,使许多教师在其自身受教育阶段便缺乏道德修养与人文精神的熏陶;同时,由于专业课教师,主要来源于相应学科或院校,虽然专业基础扎实,但缺乏相关道德修养与人文精神的培养;此外,来自晋升职称和学术发展的压力,使得许多专业课教师更重视自身的专业技术水平的提高,而相对忽略对自身人文素养的训练。

3 探索高等护理专业学生道德修养与人文精神教育的途径道德修养与人文精神教育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

伴随护理学与人文社会科学的日渐融合,正在摸索一系列行之有效的途径,以适应传统高等护理学教育模式逐渐回归道德修养与人文精神的道路上。

3.1 更新教育理念转变教育思想、更新教育观念是进行高等护理教育改革、推进护理教育发展的先导。

传统的教育思想以升学、就业为目标,更多的注重知识的灌输而忽略学生素质的培养,这是忽视人文学科的根本原因。

当前,应该转变教育思想,在注重培养学生技能的同时加强人文教育,切实重视人文素质教学,完善学生的知识结构。

3.2 课程结构设置改革开设人文课程是护理人文教育的主要方式,应充分发挥第一课堂的主渠道作用。

人文课程应必修与选修并举,少量作为必修,大量作为选修。

根据护理人文教育的内容,除“两课”所规定的政治理论教育和思想品德教育课程之外,还应开设社会科学、人文科学的必修课、选修课和讲座,可以采取学分制的形式、强制和自由选择相结合的办法,使护理专业课程的设置逐渐脱离旧有模式,既体现出专业特色,又渗透着道德修养与人文教育。

人文教育不是速成教育,而是长期教育,人文课程不应集中在某一年级完成,而应贯穿在各个年级,完善人文课程体系。

我国医学院校的人文社会科学课程学时大约占总学时的8%左右,许多护理院校在课程的编排上都存在着“重专业轻人文”的倾向。

为了提升护士生的道德修养与人文精神,高校一方面要重视人文学科的发展,在资源的配制、经费的投入等方面加大力度,保证人文学科的教学需要,同时要发挥课堂教学的主渠道、主阵地作用,大胆进行课程结构改革,大幅度增加一些思想政治理论。

3.3 师资队伍加强培养在教育实践中,教师首先应加强自身道德修养与人文精神的提高,并在教学活动中力图以自身人格的影响学生[6]。

同时,在教学方法上,从专业课程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方法,特别是基本理念中,发掘、引申和归纳出具有历史传承力量和时代特征的道德修养与人文精神,把抽象的理念转化为形象的力量,以拓展学生在专业课基础上的人文修养和思维空间。

通俗的说,就是要从从单纯的知识、技能的传授,扩展到以护理专业学生的全面发展和对人类健康的人性化服务为中心,改善护理人才的培养模式,让他们更多地关注人的生存状态。

3.4 对学生道德修养与人文精神的教育开展方式社会经济文化的进步正在使长期相对稳定的“生物医药学模式”向“生物-社会-心理-技术模式”转变,这给医药学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

一方面,应在专业课程教学中反映出以下变化:从主要依靠护理学科转变为依靠众多学科和全社会的参与;从以疾病防治与身心健康为目标转变为以身心健全及其与环境的和谐一致为目标。

另一方面,应在教学中引入疾病与人类生存状况、环境影响的相互关系的探讨。

在绝大多数的教学中,都依靠老师的讲解和演示,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学生的主体性、能动性和创造性的发挥,这对学生的个性发展是不利的,也使护理学教学中的道德修养与人文精神无从体现。

在练习护理操作时,时刻提醒学生每做一个动作都应想到病人的需要,想到病人的反应,想到病人可能发生的情况。

开始可找出适当的事例,告诉学生如何关心病人、怎样与病人交流,操作前核对解释,操作中想病人所想,操作后观察询问病人反应,并反复强调使之养成习惯,最后达到熟练、自觉的程度。

随着课程的进行,要求学生带着问题去实践如何了解病人的需要、如何使病人对你的护理感到满意。

指导学生将以前学过的与此项护理有关的人文学科知识与护理有机地结合,使学生在实践中体会人文精神的意义及价值。

在教育中强化道德修养与人文精神将使高校高等护理学教育走出单纯的传授技术的狭隘领域,上升到一个教人更好地生存与发展,更好地服务病人的人本主义发展阶段[7]。

可以通过设计问卷反馈、情景模拟、案例讨论、课堂辩论等多种方式,在专业课的基础上突出道德修养和人文情怀的教育。

探索在高等护理学教育中构建道德修养与人文精神教育的目的,是为了实现高等护理学教育的可持续发展。

素质教育的根本是要面向全体学生,使学生得到全面发展。

道德修养与人文精神的巨大力量就是要把“训练人”的教学转变成培养人、育人的过程。

将道德修养与人文精神在护理教育中内化到“育人”的每一个环节中,这必将成为高等护理学教育可持续发展的核心。

现代高等护理人才的培养应是立体的、全方位的,应是以提高护生综合素质为目的的。

这种对高等护理人才的知识结构、能力结构和素质结构的复合型要求表明,在现代高等护理教学中加强人文素质教育势在必行。

参考文献:[1] 张莉,江智霞,邓仁丽,王连红,谢楠,蒋涛,胡龙淞,李烨炜. 护理专业学生职业爱心素质教育的实效性研究[j]. 护士进修杂志. 2011 (1):54-56.[2] 王以新,张衡,刘陶,王京,李培景,佟秋红. 加强医学生素质教育的几点思考[j]. 首都医科大学学报(社科版).2009(10):561-564[3] 姚履渊,王黎平. 各层次护生人文素质教育状况的调查分析[j]. 当代护士. 2010(01):49-50.[4] stielstra j.searching the literature forevidence-based nursing policies and procedures.clin nurse spec. 2012 l;26(4):197[5] musanti r, silverstein w.partners in caring: an innovative nursing model of care delivery.nurs adm q. 2012;36(3):217-24[6] 巩莹,张瑞丽,李惠娟. 临床护理教师的角色模范对学生人文关怀能力的影响[j]. 中华护理教育. 2011;(08):47-51.[7] 宋艳苹,母文杰. 基础护理操作训练中护生人文素质的培养[j]. 护理学杂志. 2010(21):369-37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