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本溶血的控制及对检验结果的影响

合集下载

标本溶血对生化检测结果的影响及对策

标本溶血对生化检测结果的影响及对策
在该院门诊随机抽取50例健康体检者,年龄:20 ~70岁,男女各 25例,采集其空腹血液标本6 mL,分别注入A、B两支干净试管内, 各3 mL。 1.2 方法
A管 离心后直 接 测定,血清 无肉眼可见的 黄 疸 和脂 浊等。将 B管低温冻 结 30 m i n 后进 行 快 速 融化,离心5 m i n,分离溶血 血
39. 8 2±2 4 .11
16 2±31. 8 7
13 0 9±12 4 .11
47. 4 9±18 . 43
7 8 . 5 4±15. 2
4 . 2 5±0 . 6 2
7. 2 8±0 . 9 3
1. 2 0±0 .19
1. 52±0 . 3 0
2 81. 3±7 2 . 0 0
2 6 5本进行检验,及时规范分离血清,正确控制标 本离心速 率 等,作 好 检 验 质 量 控 制。一旦 发 现 标 本出现 溶血 现 象,要及 时与 临床 科室 联 系,重 新抽 血;或 利用全自动生化 分析 仪的血清 信息补 偿功能,通过 对溶血标本的溶血指数 进行测定,仪器自动补偿,得 出纠正 后的检 测值,使检验 结果 尽可能接近真值,为临床提 供较 可靠的检验 结果。
讯,2 011,3(16):14 0 -141. [5] 李 桂云. 标本 溶血 对15项生化检验 结果的影响及分析[J ]. 检验医学
与临床,2 0 0 6,3(4):16 4 . [6] 苗 青 兰 . 标 本 溶 血 对 常 规 生 化 检 验 项目的 影 响 [ J ] . 医 学 信 息,
项目 T B I L(u m o l / L) D B I L(u m o l / L) T P(g / L) A LT(U / L) A S T(U / L) L D H(U / L) C K(U / L) K+(m m o l / L) P(m m o l / L) UA(u m o l / L) A L P(U / L) N a +(m m o l / L) G L U(m m o l / L) C r(u m o l / L) U r e a(m m o l / L) C a 2+(m m o l / L)

标本溶血对生化检验结果准确性的影响及对策

标本溶血对生化检验结果准确性的影响及对策

标本溶血对生化检验结果准确性的影响及对策标本溶血是指在血液采集和处理过程中,红细胞破裂释放出血红蛋白,使血液呈现红色或粉红色的状态。

这种情况常见于不正确采集血样或处理样本时出现。

在生化检验中,标本溶血可能会对检测结果造成不良影响,特别是对于在血红蛋白(Hb)含量高的样本中测定的生化指标。

本文将探讨标本溶血对生化检验结果的影响,以及如何控制和正确评价结果。

一、标本溶血对生化指标的影响1. 生化指标测定的原理在生化检测中,常用的生化指标包括血糖、肾功能、心脏酶以及肝功能等。

这些指标的测定原理主要是利用酶的活性、吸光度或电化学特性进行分析。

然而,当标本中出现溶血现象时,红细胞破裂释放出血红蛋白,这些物质可能会影响到生化指标的测定。

2. 对吸光度测定的影响在吸光度法中,样品吸收物质的浓度与吸光值成正比。

然而,当样品中出现血红蛋白时,它们会吸收和散射光线,这可能会导致吸光值偏高,从而影响测定的结果,尤其是对那些波长处于Hb吸收峰附近的指标(如心肌酶谱中的LDH和CK-MB等)影响更大。

当红细胞破裂并释放出血红蛋白时,血红蛋白会与酶类分子竞争反应物,从而降低酶的活性,导致生化指标的测量结果偏低。

在肝功能的检测中尤其需要注意,因为标本溶血会引起Bilirubin和ALT等指标的测定偏低。

二、如何控制标本溶血并正确评价结果1. 采样技巧的控制首先,采集血样过程中应遵循正确采样和处理方法,避免在穿刺后猛吸减压或过分摇动采血管,这样会引起血细胞破裂并释放出血红蛋白,造成标本溶血。

如果将血样用于多种生化检测,则需要确保不同检测之间的最小差异,这需要在采集和处理样本的过程中精心控制,同时,保护样本免受其他振动和摇动的影响。

2. 标本的处理和分装在样品处理和分装之前,应进行样品质量检查,以确定其是否符合标准。

如果出现标本溶血的情况,应尽早了解结果是否会受到影响,并在报告中注明具体情况。

在分装时应注意避免产生额外的振动和摇晃,并注意细心操作避免细胞破裂和血气交流,特别是对于样品中较高的血样Hb含量,要分装得更加谨慎。

生化检验中标本溶血对结果的影响及对策

生化检验中标本溶血对结果的影响及对策

生化检验中标本溶血对结果的影响及对策在生化检验中,样本溶血是一种常见的错误操作。

他会对检验结果产生显著影响,因此需要引起我们的重视。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探讨样本溶血对生化检验结果的影响以及提出相应的对策。

1. 标本溶血对生化指标的影响标本溶血会影响生化检验结果。

中性粒细胞酯酶(CAE)、乳酸脱氢酶(LDH)、磷酸肌酸激酶(CPK)、葡萄糖酸去氢酶(G6PD)等许多生化指标都是被储存在红细胞内的。

当红细胞发生溶解时,这些指标会释放出来,从而影响生化检验结果。

另外,红细胞溶解会引起游离血红蛋白的释放,使样本呈现浅红色或淡粉色。

光学或分光光度学检测和图像分析技术均易受到血红蛋白的影响。

因此,一旦出现标本溶血,许多生化指标结果会发生明显的偏差。

2. 标本溶血的常见原因了解标本溶血的原因,有助于减少这种情况的发生。

以下是常见的标本溶血原因:•操作不规范:将实验管过度摇动,强烈震荡等会导致标本溶血。

•采集方式错误:比如使用有毒的抗凝剂,球状细胞等不适合的采集管或采血时刺穿静脉较大的血管等。

•标本保存不当:比如长时间存储在高温或震动环境下的标本。

3. 预防标本溶血的对策预防标本溶血的关键是规范操作。

以下是具体的预防措施:•在采集之前检查采集管的有效期以及颜色是否与袖章上的颜色一致;•洗手及佩戴手套,遵守采血技术操作规程;•过度摇动或强烈震荡避免使用。

采样后应轻轻颠簸或温和震荡。

•使用适当的抗凝剂和针头大小;•采样后尽快入库并储存于正确的温度条件下。

4. 处理标本溶血的方法避免标本溶血的最好方法是在采样过程中采取措施,但当检验员发现样本已经溶血,应立即采取相应措施。

具体的标本溶血处理方法如下:•对于样本显着溶血的情况,应重新采集;•如果检测结果受到轻微溶血的影响,可进行部分修正或结果报告时说明结果受到影响。

5. 结论总的来说,标本溶血会影响生化指标测定结果。

因此,在生化检验中,不仅仅要关注检测结果,同时也要注重样本处理的操作规范。

标本溶血对生化检验结果的干扰和影响及对策分析

标本溶血对生化检验结果的干扰和影响及对策分析

标本溶血对生化检验结果的干扰和影响及对策分析摘要:目的:分析标本溶血对生化检验结果的干扰和影响及对策。

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18年1月在我院进行健康检查的120例体检者作为研究对象,在空腹状态下抽取他们5mL静脉血液作为生化检查样本,检测项目包括总胆红素、直接胆红素、谷氨酰转肽酶、谷丙转氨酶、谷草转氨酶、尿酸、尿素氨、肌酐和血清葡萄糖,将标本血清溶液溶血后,再次进行生化检验,通过对比两次检测结果,讨论标本溶血对生化检验结果的影响及改善对策。

结果:发生溶血的血液标本与未发生溶血的血液标本相比,其总胆红素、直接胆红素、谷氨酰转肽酶、谷丙转氨酶、谷草转氨酶和尿酸等指标发生了显著的变化,且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尿素氨、肌酐及血清葡萄糖等指标虽然也发生了变化,但并不显著,比较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标本溶血会对生化检验结果造成很大影响,不仅会降低检测结果的准确性,而且还会给临床诊断带来极大的干扰。

为此,广大医护人员必须要做好规范采血流程、强化样本管理,结合实际情况制定针对性的预防措施,以便降低标本溶血的发生率,从而提高生化检验的有效性。

关键词:标本溶血;生化检验结果;影响;对策生化检验作为一种有效的临床检查方式,主要是通过对人体血液各项指标水平进行检测来获取检测者的健康信息,目前被广泛地应用于临床诊断工作中。

然而,由于生化检验的检测样本是人体静脉血液,而血液样本的保存难度极大,因此很容易发生标本溶血的现象,最终导致检测结果的准确性降低。

[1]一旦检测结果出现偏差,很容易对临床诊断造成误导,严重影响了患者的生命健康。

因此,为了减少标本溶血对生化检验结果的干扰和影响,广大医护人员必须要制定出针对性的改善对策,争取在提高工作质量的同时,也能减少标本溶血现象的发生,从而为提高生化检验结果的准确性奠定良好的基础。

本文通过分析标本溶血对生化检验结果的干扰和影响及对策,从而获得相应的数据和结论,现报道如下。

标本溶血对生化检验结果的干扰和影响及对策分析

标本溶血对生化检验结果的干扰和影响及对策分析

标本溶血对生化检验结果的干扰和影响及对策分析发表时间:2018-08-20T14:58:02.313Z 来源:《医药界》2018年1月下作者:陈飞[导读] 目的:探讨标本溶血对生化检验结果的影响。

方法:本研究选取2017年2月至2017 年12月我院收治的的进行血常规检验的60例住院患者血液标本作为本次研究结果生化检验依据。

北大医疗鲁中医院山东省淄博市 255400摘要:目的:探讨标本溶血对生化检验结果的影响。

方法:本研究选取2017年2月至2017 年12月我院收治的的进行血常规检验的60例住院患者血液标本作为本次研究结果生化检验依据。

60例患者均抽取10mL 空腹静脉血,放在两个试管中,人为溶血的作为观察组,未溶血试管作为对照组。

针对未溶血标本、溶血标本进行分析。

结果:溶血标本的静脉尿酸、总蛋白、肌酐等指标与对照组存在差异(P<0.05)。

结论:溶血将对生化检验中的各项指标结果造成严重干扰,容易使临床诊断出现误诊、漏诊,应重视并采取相应措施。

关键词:标本溶血;生化检验结果;干扰和影响;对策中图分类号:R446文献标识码:A临床生化检验中,因血液标本不易保存而极易出现血液中红细胞的溶血情况,进而影响生化指标检验结果准确度。

本文主要分析样本溶血对于临床生化检验结果的影响和干扰,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取我院2017年2月至2017 年12月60例健康体检者,肝肾功能正常,无心脑血管、糖尿病、呼吸系统疾病、免疫类疾病、血液类疾病等,其中女25例,男35例,年龄31~56岁,平均(40.5±2.3)岁。

1.2溶血制备空腹抽取60例体检者静脉血5mL,分别置于两支试管中,一支试管按照常规负压缓慢加入血液,另一支试管将试管帽去除后用力挤压注入试管,循环10次导致溶血。

两种溶液经3800r/min离心10min后,分别作为正常管和溶血管。

选用北京豪迈生物工程有限公司生产的生化试剂、日本JCA-BM6010/C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朗道RANDOX定标液定标后测定总蛋白质(TP)、K+、Na+、肌酸激酶(CK)、乳酸脱氢酶(LDH)、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三酰甘油(TG)、清蛋白(ALB)、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α-羟基丁酸脱氢酶(HBDH)、高密度脂蛋白(HDL)等生化指标。

什么是标本溶血,对检验结果有哪些影响

什么是标本溶血,对检验结果有哪些影响

什么是标本溶血,对检验结果有哪些影响发表时间:2020-12-16T02:39:42.079Z 来源:《航空军医》2020年9期作者:周发祝[导读] 机械性强力振荡、突然的低温、冷冻或者突然的化冻、过酸或者过碱以及酒精、乙醚、胆碱盐等。

(会理县妇幼保健计划生育服务中心 615100)溶血是指红细胞破裂,血红蛋白从细胞内溢出来的现象。

标本溶血是指采血后,标本里的血清和血细胞融在一起,血清呈现红色的一种现象。

这是因为血细胞被破坏,细胞内血红蛋白释放到细胞外,和血清融在一起,使得离心之后血清中有血细胞内成分。

1、产生标本溶血的原因1.1 外在原因a.注射器和容器不干燥,不清洁,不合格。

b.压脉带捆扎时间过长,淤血过久。

c.技术欠佳,穿刺不顺利导致组织损伤过多。

d.抽血推速过快,针尖在静脉中探来探去。

e.血液注入容器时未取下针头,或用力推出时产生了大量气泡。

f.在有血肿的地方采集血样。

g.渗透压发生了改变。

h.抽血消毒时酒精未干就进行抽血。

I.注射器与针头连接不好。

J.机械性强力振荡、突然的低温、冷冻或者突然的化冻、过酸或者过碱以及酒精、乙醚、胆碱盐等。

1.2内在原因a.病人自身有溶血性疾病.2、标本溶血对检验结果的影响标本溶血是临床生化检验中最常见的一种现象。

样本溶血几乎会影响所有生化检验结果的准确性。

溶血后,其中显著影响的有总胆红素(TBIL)、天冬氨酸转氨酶(AST)、总蛋白(TP)、白蛋白(ALB),钾,葡萄糖(GLU)、肌酐(CKEA)等。

溶血后红细胞内含量较高的酶(AST等)释放到血清中,从而使血清中这些酶的活性升高。

溶血对不同检验项目结果的影响机制不同,主要表现为以下两大个方向:(1)对临床检验的干扰与影响2.1对细胞内外成分浓度差的干扰,血细胞发生溶血后,细胞内的物质会顺着浓度差溢出,使血浆分析物浓度增加,特别是血红蛋白、酶类、离子、有机物等,使测地值明显高于非溶血标本;相反,红细胞内浓度极低的物质,如脂蛋白、胆固醇酯、钠等,随着溶血后细胞内液对血清的稀释,其测定结果会明显下降.2.2有色物质对吸收光谱的干扰,造成吸光度和散光度产生较大的误差。

血液标本溶血原因及对检验结果的误差分析

血液标本溶血原因及对检验结果的误差分析

血液标本溶血原因及对检验结果的误差分析【摘要】目的:探讨溶血对生化检验结果的影响及预防措施的探讨。

方法:门诊采样的24份标本去,按照轻度溶血在0.5~lg/L、中度溶血0.8~1.6/L、重度溶血1.6~2.6g/L的标准分为三组,离心后直接测定,将一并同时测定ALT,AST、TP、ALB、TBIL、DBIL等共13项生化指标,分别比较溶血前后的变化。

结果:除了ALT无太大的影响外,AST、TP、TBIL、DBIL等对结果影响显著(P<0.05)。

结论:标本溶血可造成多项检验结果的明显改变,且随着溶血程度的严重而对结果的影响程度也不断加剧。

采集血标本需尽量避免溶血,以免带来实验结果的不准确,导致诊断错误。

检验人员要对肉眼可见的溶血标本在结果上注明溶血的程度,必要时可重留标本以便复查,确保检验结果的准确性。

【关键词】溶血;生化检验;结果;影响;预防措施1 材料与方法1.1 标本采集于我院2014年10月~2015年09月随机对门诊血检180份,采样其中的24份标本,排出了血清中肉眼可见的黄疸、脂浊和溶血情况等。

1.2 检测仪器和试剂采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项目:谷草转氨酶(AST)、谷丙转氨酶(ALT)、总蛋白(TP)、白蛋白(ALB)、乳酸脱氢酶(LDH)、羟丁酸脱氢酶(HBDH)、肌酸肌酶同工酶(CK)葡萄糖(GLU)。

1.3 方法采集的24份标本可将同一标本分成二管,第一管离心后可直接测定,第二管做冷冻处理,数据参考第一管结果;利用时间不同,造成溶血程度不同,按照轻度溶血在0.5~lg/L、中度溶血0.8~1.6/L、重度溶血1.6~2.6g/L的标准分为三组。

分别将采血的标本分成20、30、50ml加入各对应的生化标本中,形成不同程度的溶血标本后再行测定。

测定ALT,AST、TP、ALB、TBIL、DBIL等共13项生化指标及血红蛋白浓度[1]。

1.4 数据处理统计采用统计软件配对,检测结果使用t检验,比较溶血前后检验结果的差异和变化趋势。

标本溶血对生化检验结果准确性的影响及对策

标本溶血对生化检验结果准确性的影响及对策

标本溶血对生化检验结果准确性的影响及对策摘要:生化检验是临床诊断中常用的一种检测手段,而标本溶血对生化检验结果的准确性会造成一定影响。

本文通过对标本溶血对生化检验结果的影响进行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以期提高生化检验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为临床诊断提供更准确的数据支持。

关键词:标本溶血;生化检验;影响;对策一、引言生化检验是临床诊断不可或缺的一环,它能够为医生提供患者的体内代谢情况、器官功能状况等重要信息,为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重要的依据。

但在生化检验的过程中,标本溶血的发生可能会对检验结果的准确性产生一定影响,需要引起我们的重视。

二、标本溶血对生化检验结果的影响1. 对血红蛋白的影响在标本溶血的情况下,红细胞破裂,血红蛋白释放出来,会对血液中其他成分的检测造成干扰,特别是对于肯定大部分生化检验结果都会有不同程度的影响。

2. 造成一些指标测不准比如说血钠、血钾这类电解质指标就会因为溶血等原因产生二氧化碳的影响而出现异常。

一些酶类指标,如乳酸脱氢酶(LDH)、肌酸激酶(CK)等,在血液溶血后也会释放出来,可能会造成检测结果偏高。

3. 造成假阳性或假阴性比如说在血糖检测中,血红蛋白的存在可能会影响到血糖的检测结果,造成假高或假低的血糖结果。

4. 影响其他相关检验项目标本溶血还可能对凝血功能、肾功能、肝功能等检验项目产生一定的影响,导致结果的偏差。

三、标本溶血对生化检验结果准确性的影响程度不同程度的标本溶血对生化检验结果准确性的影响具有一定差异。

一般来说,如果标本溶血程度较轻,对生化检验结果的影响可能不太显著,但是一旦发生严重的溶血,就有可能导致生化检验结果的较大偏差。

四、减少标本溶血对生化检验结果影响的对策1. 采集血液标本时注意技术细节在采集血液标本时,需要严格按照规范操作程序进行,尽可能避免血液标本的溢出和振荡。

抽血时需要将血管针穿过医用胶管插头后进行采血操作,以减少空气与血液混合。

2. 立即禁用溶血标本一旦发现血液标本出现溶血,医务人员应立即禁用溶血标本,重新采集新的标本进行检验。

标本溶血对临床检验结果的影响

标本溶血对临床检验结果的影响

标本溶血对临床检验结果的影响溶血影响的机制对临床检验的干扰和影响:①血细胞高浓度组分逸出,使血浆分析物浓度增加;②溶血能引起可见光谱的短波长段(300~500nm)的吸光度明显增高,不同类型的分析方法受Hb 吸光度的影响程度不同,以动力学法受Hb吸光度的影响最小,而经典的终点比色法则最易受Hb影响,导致样品分析物测定浓度高于实际浓度;③利用偶氮反应的原理测定血清总胆红素,Hb可竞争性地抑制胆红素与重氮试剂的偶氮反应,使测定结果低于实际值。

对部分项目的影响对肝功能分析的影响:⑴血清酶活性的测定:①ALT、AST等由于红细胞内外的浓度差异显著,轻微溶血就可以导致结果偏高;②红细胞膜上有ALP,明显溶血后会导致测定值升高;③由于红细胞内GGT含量很低,轻微溶血对其测定结果影响不大,但重度溶血则有影响;④溶血血清脂肪酶活性也轻微下降,但淀粉酶、谷氨酸脱氢酶等酶活性测定不受溶血影响;⑤LDH受溶血的影响最大,因红细胞和血小板中含有丰富的LDH,红细胞LDH含量是血浆的180倍;⑥红细胞中ACP是血浆的66倍,溶血时ACP明显升高;⑵血清蛋白的测定:总蛋白的测定通常选用双缩脲法,主波长540nm,而血红蛋白在555nm有吸收峰,故总蛋白测定结果偏高;⑶血清胆红素测定:目前以采用改良J-G法多见,而血红蛋白可破坏其反应产物偶氮胆红素,从而导致结果偏低。

对肾功能各指标测定的影响:①血、尿肌酐的测定:通常采用苦味酸法,此方法特异性较差,蛋白质、葡萄糖、维生素C等所谓假肌酐物质亦可与苦味酸发生反应,且这些物质大多存在于红细胞中,故溶血标本若用终点法测定,结果必然偏高;②血清尿素氮测定:无论是二乙酰-圬法还是脲酶法,溶血均可导致光谱蓝色部分吸光度值升高,对结果都有干扰,导致结果偏高;③尿酸测定采用磷钨酸还原法,因谷胱甘肽具有还原性,可与磷钨酸发生氧化还原反应导致结果偏高;采用尿酸氧化酶-过氧化物酶偶联法,谷胱甘肽可竞争过氧化氢而导致结果偏低。

标本溶血对检验结果的影响及其处理方法

标本溶血对检验结果的影响及其处理方法

标本溶血对检验结果的影响及其处理方法发布时间:2021-09-16T06:26:46.126Z 来源:《健康世界》2021年9期作者:汪艾青[导读] AST是谷草转氨酶的英文缩写,它是反应肝损伤的一种敏感指标,正常情况下,血浆中的谷草转氨酶活性是人体细胞的四十分之一左右,当标本出现溶血现象时,则会导致血清内谷草转氨酶活性升高,以致于溶血标本的检验结果高于未溶血的标本,而且测定结果也有很高的几率产生假阳性。

甘孜州藏族自治州丹巴县人民医院四川甘孜州 626300临床检验工作中,能够影响检验结果准确性的因素有很多,其中以标本溶血最为常见,基于此,临床方面认为,了解标本溶血对检验结果的影响以及相应的处理方法,有助于提高检验结果的准确性和可信性。

为此,笔者特整理了关于标本溶血对检验结果的影响和处理方法的知识,希望能够为临床检验工作提供可靠依据。

一、标本溶血对检验结果的影响1.ASTAST是谷草转氨酶的英文缩写,它是反应肝损伤的一种敏感指标,正常情况下,血浆中的谷草转氨酶活性是人体细胞的四十分之一左右,当标本出现溶血现象时,则会导致血清内谷草转氨酶活性升高,以致于溶血标本的检验结果高于未溶血的标本,而且测定结果也有很高的几率产生假阳性。

因此,出现溶血标本时必须要在报告中说明。

2.ALTALT是谷丙转氨酶的英文缩写,正常情况下,细胞中的谷丙转氨酶含量要比血浆中的含量多出七倍左右,当标本溶血后,这一指标数值也会随之上升,主要是由于细胞中谷丙转氨酶大量释放所致。

与谷草转氨酶对比可以发现,标本溶血对谷丙转氨酶的影响比较小,所以对该指标的标本要求也松一些,但是在分析结果时需要考虑标本溶血的影响。

3.TBILTBIL是总胆红素的英文缩写,如果是利用重氮法则定总胆红素,最终生成的耦氮胆红素呈紫红色。

标本溶血引起的红细胞破裂会导致大量红细胞进入血清中,从而引起总胆红素测定值的上升,而血红蛋白和重氮试剂发生反应后形成的产物会给耦氮胆红素带来破坏作用,溶血后利用重氮法测定胆红素也会产生负向干扰,最终导致测定值偏低。

标本溶血对生化检验结果准确性的影响及对策

标本溶血对生化检验结果准确性的影响及对策

标本溶血对生化检验结果准确性的影响及对策
标本溶血是指在采集、储存、运输和处理标本过程中,红细胞破裂而导致的血浆和/
或血清中自由溶血素和裂解产物的释放,从而影响生化检验结果的准确性。

标本溶血可能会导致许多生化参数的错误结果,包括钾离子、镁离子、钙离子、磷酸盐、铁蛋白、ALT、AST、肌酸激酶、总胆固醇、尿素氮等参数。

比如,当红细胞破裂后,
大量的钾离子会从细胞内释放到血浆中,导致钾离子浓度升高,可能会掩盖住低钾症的存在;当AST和ALT长期存储在溶血标本中时,它们的活性会降低,导致检测结果偏低。

为了减少标本溶血对生化检验结果的影响,我们可以采取以下方法:
1. 选择合适的采血器和采血技术。

使用针头尺寸适当的采血器,避免过度搅动或过
度摇晃采血管,尽可能采集适量的血液。

2. 适当选择适当的标本管。

适当选择适宜于采血的标本管,如果需要防止溶血的话,可以选择适当的抗凝剂和添加剂。

3. 快速离心分离。

在离心分离过程中要注意不要搅动离心管,保持离心分离的速度
相对较慢,以免破坏红细胞膜。

4. 避免样本的过长储存。

在样本储存过程中要避免过长储存,以免产生红细胞变形、形态改变和破裂等现象。

5. 若标本溶血,则重复测试。

如果发现样本存在明显的溶血现象,则需要重复测试
以确保检测结果的准确性。

总之,要在生化检验中获得准确的结果,就需要我们从采集、运输、处理到最终分析
整个流程中,都要非常关注每一步的操作细节。

在遇到标本溶血的情况时,要及时采取有
效的措施,保证结果的准确性。

标本溶血对生化检验结果的影响及处理对策

标本溶血对生化检验结果的影响及处理对策

[ 词】 血 ; 关键 溶 生化 检验 ; 响 ; 策 影 对 『 中图分 类号】 4 61 R 4. 【 标识 码】 文献 A
【 编号】 6 4 4 2 (0 20 ( )0 9 - 2 文章 1 7 — 7 12 1 )2 a - 0 0 0
Th n l e c fh m oy i 0 i c e ia e tr s lsa d p o h l x s e i fu n e o e lss n b o h m c lt s e u t n r p y a i
mai boh mi la a zr Reut h oa blu i T I) drc blu i D I) t a rt n(P, lu n( B, t ic e c n l e. s l T ettl irbn(B L, i t irbn( B L,o lpoe T ) a mi AL ) c a y s i e i t i b
【 sr c】 jcieT v s gt tei p c n rv ninme srs f e ls nboh mi l et eut Meh d Ab ta t Obet oi et a m at dpe et aue mo i o ic e c s rsl . t o s v n i eh a o oh ys at s
c a n i s C ) a n ea i t nf ae( ) a a a ea i t nf a A T, atedhdoea L H , r t ek ae(K , l i mn r s r A , s r m mn r s r e(S ) l a eyrgns D ) ei n an oa e s pt oa e s ct e( srm ptsim( , lc s G U, r c U ) au s a inf a t iee csb tenn r a boda dhmoyi en oas u guoe(L )ui a i A vle ds icn f rn e ew e o l lo n e ls c d( h gi df m s ( 尸<00 ) a dtet g c r e(G , lo rant g n( U ) cet ie(r clim (a )vle a o s nf at .5, n h r l ei T ) bodue ioe B N , rai n C) ac iy d r n , u C 2 a sh d n i ic n u gi

标本溶血对生化检验结果的影响及预防

标本溶血对生化检验结果的影响及预防
[ 章 编 号 ] 0 l 8 4 2 1 )2 06 —0 文 l0 一 1X(0 2 0 — 0 2 3
[ 参 考 文 献 ]
[ ] o ii P e a i 1 B nn P, lb n M, ei t F e a . r r i l oao C r t , t 1 E r s n a rt— oi o b r Me iie J . l h m, 0 2 4 :9 —6 8 y dc [ ] C i C e 2 0 , 8 6 1 9 . n n [ ] so ,Soai K 2 A t nML hjn G,H m lT i a a i R,e a .Casyn l t 1 l i ig sf lb rtr n ie trp rst d ni rbe h tjo — a oaoy icd n e ot o ie ty po lmst a c p f adz p tn a t J .A l a o,20 ,10 ri ae t f y[ ] m JCi P t l 0 3 2 : e i se n h
l 标 本 溶 血原 因
溶 血 的原 因很 复 杂 , 种 多样 , 主 要 可分 为 多 但 体 内溶血 和体 外溶 血 。体 内溶 血 主要 是 由于 某 些 疾 病 如 大 手 术 后 、 物 的 毒 性 反 应 或 疾 病 本 身 造 药 成 的红细 胞 的破坏 。体 外 溶 血 主要 可分 为 机 械性 损 伤 、 触 化学 物 质 、 冻 等原 因。 临床 血 液 标本 接 冷 在采 集 、 运送 、 保存 等 过程 中均 有 可 能发 生 体 外 溶 血 , 成溶 血 主要 有 以下 几 点 : 1 操 作 不 当 , 造 () 采 集标 本时将 止 血带 扎 的 时 间过 长 、 紧 、 用 力拍 过 并 打穿 刺部 位 。②用 碘酊 消 毒 时 在 未干 的情 况 下就 进 行 穿刺 造 成 溶 血 。③ 采 血 部 位 未 避 开 血 肿 、 冻 疮 、 症等 皮损 处 。④ 向真 空管 插 人 针 头 时 , 炎 直对 管底 , 没有 斜 插 , 于 真 空 负 压 , 流 迅 速 流 入 试 由 血 管 , 管壁 碰撞 , 成溶 血 。⑤ 操 作 者 过 于 用力 晃 与 造 动 标本 管 , 造成 溶 血 。 ( ) 本 保 存 和 运 送 不 当 , 2 标 没 做处 理直 接放 人 冰箱 或 标本 久 处 于 低 温 环境 中 或保 存 时 间过 长 ; 运送 过 程 中剧烈 振 荡 。 ( ) 3 医疗 器 械质 量 不 过 关 : 本 试 管 、 射 器 和 容 器 不 干 标 注 燥 、 清洁 ; 不 采血 针 的质 量 差 或密 封 不 好 等原 因均 可造 成 标本 溶 血 。 ( ) 验 工 作 人 员 用 离 心 机 4 检 离心 时 , 转速 过 快 , 成 红 细胞 破 碎 , 作 者 用 剥 造 操 离棒 分 离血标 本 时 , 于 用力搅 动 。 过

标本溶血对临床检验结果的影响

标本溶血对临床检验结果的影响

03判断溶血的标准
标本溶血的原因是多种多样的,想要避免标本溶血,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04如何避免溶血的发生 标本溶血的原因是多种多样的,想要避免标本溶血,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1、关于采样容器:推荐使用国际标准真空采血管,在采集血标本时,双向采血针尾部插 入采血管后稍倾斜采血管,使其尾部针面贴近采血管的侧壁,血液沿管壁缓慢流下,避免 红细胞直接撞击造成破裂 2、关于采血过程
d) 含有或不含分离 胶的肝素抗凝采血管
e) 含有或不含分离 胶的 EDTA 抗凝采血 管
f) 葡萄糖酵解抑制 采血管
03判断溶血的标准
03判断溶血的标准
4、关于标本运送过程:需要注意不要暴力运输,按照合适贮存方式和转运方式尽快送到 检验科, 5、对于标本的处理,需要按照各个项目不同进行合适的离心等操作,期间避免引起溶血 的人为操作。以保证检查标本的质量和结果的准确性,离心力和离心时间按照产品说明书 执行,不可二次离心;冷冻和复融标本时需建立实验规程 综上所述,对于不合格的标本,即使实验室采用最好的方法和技术,检测工作都是无效的 劳动,检测结果会延误患者的及时诊断和正确治疗。因此,正确的采集标本是临床检验分 析前阶段质量保证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也是保证临床检验结果准确、可靠、有效的基础
标本溶血对临床检验结果的影响
01溶血常见原因 1、真空采血管质量问题:如负压太大(血液进入采血管后由于血细胞之间的激烈碰撞,导 致细胞破裂发生溶血)、试管质量不过关(试管内壁处理不好导致血细胞挂壁而造成血细胞 破裂导致溶血、添加剂质量问题等) 2、采血不规范造成标本溶血:如操作者采血时将止血带扎得太紧,时间过长,采血时负 压过大,红细胞受外力而溶血;采血时定位进针不准针尖在静脉中探来探去,造成血肿和 血样溶血;静脉穿刺处用乙醇消毒,乙醇未干即开始采血也会发生溶血;采样后混匀剧烈 引起的机械性损伤等

标本溶血对部分生化检验结果的影响及其防范对策

标本溶血对部分生化检验结果的影响及其防范对策
3、K+
红细胞中钾的含量比血清中高23倍 ,因此溶血标本钾会明显 升高。所以应在样品采集后1小时内应将血球与血浆或血清分离。
4、ACP
红细胞中ACP是血清中的66倍,轻度溶血可使血清ACP明显升高, 并且溶血血清ACP与Hb浓度之间量非常显著的正相关。
5、TP
试验表明如果溶血标本中Hb<0.5g/L时无干扰,而高Hb时,会使结果 偏高,可以做样品空白来消除影响。
谢谢!
11、GLU
目前血糖测定大多采用葡萄糖氧化酶-过氧化物酶偶联法, 红细胞内谷胱甘肽可竞争过氧化氢而使测定结果偏低。
溶血原因及其防范对策
1.血标本溶血的原因 ⑴穿刺操作不当:①操作者抽血时将止血带扎得太紧,时间过长,抽
血时负压过大。②采血时定位或进针不准,针尖在静脉中反复进出,造 成血肿和血样溶血。③采血过程中,静脉穿刺处消毒液未干即开始采血。 ④血液注入试管时,速度过快或产生气泡。⑤直接从输液处放血。⑥标 本在混匀过程中(如为抗凝剂时)动作过猛。
6、TC
试验表明如果溶血标本中Hb<1.5g/L无干扰,而高浓度时因Hb的 固有颜色干扰,会使结果偏高。
7、UA
试验表明如果溶血标本中Hb>1g/L会干扰,是因为测定波长 546nm时因为Hb固有颜色潜在影响使测定结果偏高。
8、TBIL
重氮法测定总胆红素,最终生成耦氮胆红素,呈紫红色。溶血后红 细胞出现破裂会让大多数血红蛋白进入血清,从而导致总胆红素测定值 的上升。血红蛋白和重氮试剂发生反应后产生的产物对耦氮胆红素有破 坏作用,溶血后对于利用重氮法测定胆红素也有负向干扰,引起测定值 偏低。
标本溶血对部分生化检验结果的影响及其 防范对策
何为溶血?
标本溶血在临床较为常见,是指红细胞发生破裂,血红蛋 白进入血清的过程。 导致标本溶血的原因较多,包括强烈机械性振荡、酸性或 碱性太强、低温冷冻、低渗溶液、乙醇、乙醚等作用、溶血 性疾病等。 标本溶血时,红细胞内逸出的物质会对临床生化检验结果 产生干扰,影响检验结果的准确性,不利于指导临床治疗方 案。

标本溶血对临床生化检验结果的影响及防范措施

标本溶血对临床生化检验结果的影响及防范措施

标本溶血对临床生化检验结果的影响及防范措施李艳毕玉珍(上高县人民医院,江西上高336400)【摘要】目的分析标本溶血对生化检验结果准确性的影响及预防对策。

方法采用随机分组的方式将2017年1月一2019年12月来上高县人民医院进行体检的志愿者血液60份作为研究对象,将每一血液平均分为2份,分别作为观察组和对照组。

观察组血液试管进行溶血处理,对照组血液试管进行常规处理,在室温下,对2组试管中的血液标本进行离心处理,采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对比分析2组血液标本各项指标。

结果溶血组DBiL、TBiL、ALB、TP、CK、AST、ALT、Ca22与UA水平均明显高于正常组,差异显著(P<0.05);溶血姐GLU水平明显低于正常组,差异显著(P<0.05);2组BUN与Cr水平比较,差异不显著(P>0.05)=结论血液标本溶血会对生化检验结果带来重要影响,应加•防范采取有效指施。

【关键词】标本溶血生化检验结果影响防范措施中图分类号:R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1721(2021)14-2020-02DOI:10.19435/j.1672-1721.2021.14.050标本溶血是临床检验科室中面临的一项重要问题,同时也是血液标本被拒收的重要原因,从引起标本溶血的因素上分析,主要有抽血过快、血液流入试管泡沫较多、试管不清洁、过度振荡等因素,另外有研究旨在果离心过快也可能导致标本中的红,导致溶血叫本研究究标本溶血检验果的防范措施。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取2017年1月一2019年12月间上高县人民医院检的60临床生化检验的血液标本作为研究资料,分(n=30)(n=30)。

在其中观察组样本采集对象当中包含了男12例、女18例v 年龄31~67岁,平均年龄(48.6士7.4)岁;对照组样本采集对象当中14例、女16例,年龄30~67岁,平均年龄(48.2±6.8)2组一般资料学(P>0.05),有可1.2方法抽取体检者的空腹静脉血8mL,分别装入2支不同的试管内,试管本4mL,其中一上检测,另一时,在时检,在本离心,分析(本7600,分有检的标较1.3标红素(DBiL)、血清总胆红素(TBiL)、(ALB)、(TP)、(CK)、天转氨酶(AST)、丙氨酸转氨酶(ALT)、钙(CA)、尿素氮(BUN)、肌作者简介:李艳,女,本科,主管技*。

标本溶血对生化检验结果的影响及相关对策

标本溶血对生化检验结果的影响及相关对策

标本溶血对生化检验结果的影响及相关对策摘要】目的分析标本溶血对生化检验结果的影响,寻求相关对策。

方法随机抽取本院60例住院患者溶血前后标本的生化检验结果,分析对比溶血前后检验结果及溶血原因。

结果生化检验项目中血清中谷丙转氨酶、谷草转氨酶、乳酸脱氢酶、总胆固醇、碱性磷酸酶及钾离子溶血前后检验结果具有差异性(p<0.05);溶血对尿素氮、肌酐、葡萄糖及血尿酸等检测结果影响较小,无差异性(p>0.05)。

结论部分生化项目检验结果准确度易受溶血标本影响,在临床工作中应采取措施避免标本溶血,提高生化项目检测结果准确度。

【关键词】标本检验溶血生化影响临床工作中检验标本受诸多因素影响,容易出现标本溶血现象,生化检验结果的准确度及灵敏度均受到干扰[1]。

在临床及检验工作中应采取一切可能的措施避免标本溶血,如标本发生溶血现象,必要时应重新采血或设置样品空白进行校准以减少影响,为临床提供准确的检验结果。

本文就标本溶血对部分生化项目检测结果的影响及对应措施分析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随机选取2011年10月至2012年3月检验科60例住院患者溶血标本检测结果,并与溶血前检测结果对比分析。

其中男39例,女21例,年龄2月~46岁,平均年龄32.8岁。

所有溶血标本均受人工因素体外溶血,排除自身溶血性疾病引起监测数据增高因素[2]。

1.2仪器与试剂采用深圳迈瑞BS-220全自动生化分析仪;试剂是深圳迈瑞生物医疗电子股份有限公司提供的生化项目配套试剂。

质控品及校准品是进口产品朗道。

1.3方法分析60例标本中生化检验项目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乳酸脱氢酶(LDH)、总胆固醇(CHL)及钾离子(K+)、碱性磷酸酶(ALP)尿素氮(BUN)、肌酐(Cr)、葡萄糖(GLU)及血尿酸(UA)溶血前后检测结果。

1.4统计学方法将标本溶血前后检验结果数据录入SPSS11.0软件包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采用60例患者检验结果平均数值(X)表示,p<0.05。

标本溶血对生化检验结果的影响及处理对策

标本溶血对生化检验结果的影响及处理对策

标本溶血对生化检验结果的影响及处理对策【摘要】:目的:标本溶血对生化检验结果的影响及处理对策。

方法:常规化的血站检验中,分析经过采集、运输、分配后,抽样生化检验的结果可能会有变化。

结果:溶血血清中的 ALT 、AST 、TBIL、T P、LDH、CK、K + 的测定值多高于正常血清测定值, UA、GLU 测定值低于正常血清测定值 DBIL、ALB、BUN、Cr、CHO、T G 测定值不一定会有较大改变,分析原因是因为运输方式以及储存方式不合理,。

结论:标本溶血十分常见,建议血站加强溶血分析,做好科学管理,减少生化检验的误差。

【关键词】:标本溶血;生化检验;结果分析标本溶血问题十分常见,发生原因是因为血站运输时候,因为各种原因造成了血细胞破坏,让细胞内物质输入了血清,让整个血清呈现出红色的现象,也是现代临床生化检验的常见方法[1]。

因为样本溶血的问题对后期输血以及患者救治有直接影响,因此需要加强对溶血样本检验,保证样本的有效性,避免医患纠纷,对此,笔者针对标本溶血问题进行分析研究,将检验影响因素探讨如下。

1.标本溶血影响以及测定标准血液运输中,因为运输方式或者储存方式不当,会导致溶血血清发生变质,严重干扰血清后使用质量。

溶血已被证实对多次血液检查的结果有影响[3]。

这项研究也证实了这一观点。

了解溶血会导致某些生化项目的结果错误增加或减少,对于测试医生减少错误和错误,提高测试结果的准确性并为测试人员提供更好的服务非常重要。

诊所。

由于血液中某些物质在红细胞内外的浓度不同,因此当红细胞分解时,它们可以释放到血清中,这导致这些物质在血清中的浓度发生变化,从而干扰了检测结果。

红细胞中也有一些物质进入血清,与血清中的其他物质发生反应,或者与血清中的某些物质具有相似的结构,这也会影响测试结果。

此外,在临床上,使用缩二脲方法测定了主波长为540 nm,血红蛋白吸收峰为555 nm的血清蛋白。

溶血后,血红蛋白和缩二脲试剂发生内源性反应,因此TP的测量值较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标本溶血的控制及对检验结果的影响溶血已成为分析前误差的常见因素。

如何避免样本溶血呢?下面是yjbys 小编为大家带来的关于标本溶血的控制及对检验结果的影响的知识,欢迎阅读。

标本溶血的控制及对检验结果的影响
获得一个高质量的非溶血的样本是由很多因素共同决定的。

收集到一个优质标本的基础是让血液从血管到试管顺畅流动。

影响血液流动的因素包括穿刺针的规格、试管内的负压、血管的粗细和弹性以及整套收集设备的质量。

使用真空采血管时,因控制了血液从穿刺针流到试管的全过程而最大限度的减少了溶血。

用注射器抽血时应用很小的力使血液吸到针筒中。

注射器的针头合适时,注射器活塞轻轻向后拉可以控制血
液缓慢流入针筒。

注射器向试管注入血液时也是相同的过程。

真空采血管因维持合适的压力,较注射器采血要好。

实验室如何检验样本是否溶血?
目前的检测条件下,生化分析仪可以快速可靠地自动检测溶血指标通过样本中的血红蛋白确定溶血程度。

与目测比,自动检测更敏感,在有其他色源如胆红素干扰的情况下,重复性更好。

尤其是可以把检测的结果传输到LIS 系统。

溶血到什么程度才算溶血呢?
答案要根据检测项目来定。

每种生化分析仪的厂家会提供关于溶血程度对不同检验项目产生显著改变的指南。

但却没有标准指南指出溢出的血红蛋白量与结果改变的相关性。

游离血红蛋白浓度和血钾的变化已经有了报道,因其相关性会因人而异,所以没有被(权威组织)推荐。

我们的实验室会用不同的方法解决这个问题。

我们启用一台新的生化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