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制造业服务化带动“中国制造”升级和转型

合集下载

“中国智能制造,推动制造强国战略的崛起”

“中国智能制造,推动制造强国战略的崛起”

“中国智能制造,推动制造强国战略的崛起”中国智能制造,推动制造强国战略的崛起现代制造业作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在中国经济发展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近年来,随着科技的发展和全球制造业的变革,智能制造逐渐成为推动中国制造强国战略崛起的重要引擎。

智能制造技术的应用,不仅提升了中国制造业的核心竞争力,也为中国经济持续快速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首先,智能制造为制造业提供了全新的生产方式和商业模式。

通过将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应用于制造过程中的各个环节,智能制造实现了传统制造业向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转型的飞跃。

以物联网为核心的智能制造系统,可以实现设备和工人的信息互联互通,从而提高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并且能够根据市场需求的变化进行快速调整和灵活生产,提升了制造业的竞争力和市场适应能力。

其次,智能制造加速了中国制造业的升级换代。

过去,中国制造业在全球价值链中扮演着中低端加工制造的角色,大量依赖人工劳动力,科技含量较低。

但是,随着智能技术的应用,中国制造业开始向高端制造领域迈进。

自动化生产线、机器人等智能制造设备的广泛应用,提高了产品的品质和稳定性,增强了企业创新能力和核心竞争力。

中国制造业正逐渐从“Made in China”转变为“Smartly Made in China”,进一步提升了中国制造业的国际地位。

此外,智能制造助力中国实现了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的双赢。

智能制造技术的应用,能够实现资源的高效利用和废物的减少,降低了对环境的影响。

智能制造还能够实现能源的节约和碳排放的减少,为中国可持续发展贡献力量。

此外,智能制造还促进了制造业向服务型经济转型,推动了产业结构的升级和优化,为中国经济增长注入新动力。

然而,智能制造的发展仍然面临着一些挑战。

首先,智能制造技术的研发和应用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和科研力量支持。

目前,我国在智能制造的关键技术和核心设备方面还存在一定的短板,需要加大研发投入,提升自主创新能力。

“一带一路”助力“中国制造”升级版

“一带一路”助力“中国制造”升级版

封面故事Cover Story好风凭借力,在全球经济复苏亟需新增长点、“逆全球化”抬头的背景下,“一带一路”为世界带来了“真金白银”的共赢机遇,为各国民众带来了发展福祉。

中国企业则在其中担当了重要的角色,他们影响了世界,也改变了自身。

“数字丝路”玩转全球供给“互联网让世界变成了地球村,推动国际社会越来越成为‘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命运共同体。

”2016年4月19日,在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工作座谈会上,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中央网络安全和信息化领导小组组长习近平指出,要鼓励支持中国网信企业“走出去”,深化互联网国际交流合作,积极参与“一带一路”建设。

习近平总书记“4·19”重要讲话一年来,中国企业借“一带一路”之势连通海外,搭建起一条条来自中国的“数字丝路”。

大漠驼铃、孤帆怒海早已走进历史的尘埃,方寸须臾之间,玩转全球供给。

中国“数字丝路”成了全球商机的催化剂与助推器,为“地球村”供需各方提升了效率,降低了成本,堪称对“网络命运共同体”的完美诠释。

距离“一带一路”高峰论坛召开不到一个月,4月18日,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打造的中国最大工业品电子商务平台“易派客”英文站正式启动运行。

“易派客”将遵循“一带一路”倡议,助力中国制造走向世界,助力世界制造服务中国。

据中国石化集团公司党组成员、副总经理焦方正介绍,“易派客”国际业务平台(英文站)具备三大核心功能:在全球范围内汇集甄选优质资源,目前已从中文站3万多家供应企业和百万种以上工业品中精选出126家供应企业、近2000种工业品,作为首批上线的企业和商品;将推出覆盖国际贸易相关环节的物流、监造、保险、金融、结算等多项高性价比业务,提供全流程、全方位、全天候的系列平台支持服务;将为国际买家和供应企业双向定制贸易策略,上下游、内外贸、线上下,系统提供贸易解决方案。

“通过‘易派客’,宁波天翼石化重型设备制造有限公司的炼化装备首次走进俄罗斯市场,贸易金额超过1400万美元。

从中国制造看中国制造业走向高端化之路

从中国制造看中国制造业走向高端化之路

从中国制造看中国制造业走向高端化之路中国制造业走向高端化之路近年来,中国制造业持续向高端化方向迈进,取得了显著的成就。

本文将从产业升级、技术创新和品牌建设三个方面探讨中国制造业走向高端化的道路,并分析其中的挑战和机遇。

一、产业升级中国制造业走向高端化的第一步是通过产业升级实现。

随着经济发展的不断提升,中国已从低成本、低附加值的制造型国家逐渐转变为技术密集、创新导向的制造业大国。

在过去几十年里,中国的制造业成功完成了从低端到中低端的转变,如今正朝着中高端水平迈进。

实现产业升级的关键是提高产品技术含量和附加值。

中国制造业需要通过加大研发投入、推动技术创新和提升产品设计能力等举措,不断提高产品的技术含量和附加值。

同时,还需要深化产业链合作,构建协同创新的生态系统,实现资源共享和优势互补,以提高整个产业的创新能力和竞争力。

二、技术创新技术创新是中国制造业走向高端化的核心驱动力。

过去,中国制造以模仿和学习为主,缺乏自主研发和创新能力。

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中国制造业在技术创新方面取得了长足的进步。

为了加快技术创新的步伐,中国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

例如,加大对科研机构和高校的支持,鼓励企业加大技术研发投入,推动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

同时,中国还加强国际合作,吸引外国先进技术和人才进入中国,提升自身的科技水平。

三、品牌建设品牌建设是中国制造业走向高端化的重要环节。

一个强大的品牌不仅能够提升产品的附加值和竞争力,还能够给制造业带来更大的利润和回报。

然而,长期以来,中国制造业在品牌建设方面存在不足。

要加强品牌建设,中国制造业需要加强品牌管理和推广。

首先,需要加大对品牌价值和知识产权的保护力度,提高品牌的知名度和美誉度。

其次,需要加大品牌宣传和推广的力度,借助新媒体和互联网技术的发展,提升品牌的曝光率和市场份额。

最后,需要不断提高产品质量和服务水平,以树立起中国制造业的优质品牌形象。

挑战与机遇中国制造业走向高端化的道路注定不会一帆风顺,其中面临着各种挑战和机遇。

中国制造2025计划内容

中国制造2025计划内容

中国制造2025计划内容中国制造2025计划是中国政府提出的旨在推动中国制造业转型升级的重要战略。

该计划旨在通过信息化、智能化、绿色化、服务化等手段,全面提升中国制造业的竞争力和核心技术创新能力,实现制造业由大变强的跨越。

首先,中国制造2025计划明确了九大重点领域,包括智能制造装备、高端数控机床和机器人、航空航天装备和船舶、新能源汽车和智能汽车、电力装备、军工装备、农机装备、新材料和生物医药装备等。

这些领域都是我国制造业发展的重要支撑,通过在这些领域的深入发展,可以有效提升中国制造业的整体水平。

其次,中国制造2025计划提出了一系列政策措施,包括加大研发投入、推动产学研合作、加强知识产权保护、推动企业技术创新和品牌建设等。

这些政策措施为中国制造业的转型升级提供了政策支持和保障,为企业提供了更好的发展环境和条件,有力地推动了中国制造业的发展。

此外,中国制造2025计划还提出了一系列具体的发展目标,包括到2025年,制造业实现整体现代化,制造业数字化水平显著提升,制造业整体创新能力显著增强,制造业国际竞争力显著提升等。

这些发展目标为中国制造业的转型升级指明了方向,为中国制造业的发展提供了具体的指导和目标。

最后,中国制造2025计划还提出了一系列重点任务,包括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加快新兴产业发展、加强制造业基础能力建设、推动制造业与互联网深度融合等。

这些重点任务为中国制造业的发展提供了具体的工作重点和任务清单,为中国制造业的转型升级提供了具体的工作路径和方向。

总之,中国制造2025计划是中国制造业转型升级的重要战略,为中国制造业的发展指明了方向,提供了政策支持和保障,为中国制造业的转型升级提供了具体的工作路径和方向。

相信在中国制造2025计划的指导下,中国制造业一定能够迎来新的发展机遇,实现由大变强的跨越。

中国的制造发展趋势

中国的制造发展趋势

中国的制造发展趋势中国的制造业在过去几十年里取得了巨大的发展和进步,成为全球最大的制造业国家。

然而,随着全球经济形势的不断变化和技术的快速发展,中国的制造业也面临着一系列的挑战和新的发展趋势。

本文将就中国制造业的发展趋势进行分析和探讨。

一、智能制造的兴起随着人工智能、大数据和物联网等新兴技术的不断发展,智能制造被认为是未来制造业的主要方向。

智能制造通过搭建全球产业链网络和实现资源的共享,可以实现制造过程的高度自动化和智能化。

中国在智能制造领域有着巨大的潜力,正不断推动着制造业从传统制造向智能制造转型。

二、高端制造的崛起中国的制造业长期以来以低成本劳动力和大规模生产为主,但随着国内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高端制造业开始兴起。

高端制造业注重技术创新和产品质量,涉及领域广泛,如航空航天、高铁、新能源汽车等。

中国制造业在高端制造领域已经取得了显著的成就,并且正积极推动自主研发和自主品牌的发展。

三、绿色制造的推进随着环境问题的日益突出,绿色制造被视为制造业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

绿色制造注重节能减排和资源的可持续利用,通过提高生产效率和改进产品设计,减少对环境的负面影响。

中国政府已经提出了绿色制造的发展目标,并采取了一系列政策和措施来推动绿色制造的发展。

四、个性化制造的兴盛随着消费者需求的多元化和个性化,个性化制造正逐渐兴起。

个性化制造注重根据消费者需求进行定制化生产,可以提供更加满足个人需求的产品和服务。

中国制造业在个性化制造领域也开始积极探索和实践,如定制化家具、智能穿戴设备等。

个性化制造有望成为中国制造业的新的增长点。

五、服务化转型的加速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消费结构也在逐渐转型,服务业的比重越来越大。

在制造业转型升级的过程中,制造业企业也开始更加注重提供综合服务和解决方案,以提升产品附加值和竞争力。

服务化转型可以促进制造业向价值链高端迈进,提高中国制造业的整体竞争力。

六、国际合作的深化随着全球化的深入和国际竞争的加剧,中国的制造业正积极寻找更加广阔的市场和更加高效的合作机制。

中国传统制造业的转型与升级

中国传统制造业的转型与升级

中国传统制造业的转型与升级随着数字技术的快速发展,世界各地的制造业正在经历一场革命。

在这个变革时期中,中国传统制造业不得不面对以前所未有的压力和挑战。

然而,正是这些挑战激发了制造业的创新和改革,推动了中国制造业向更高端、更智能、更环保的方向发展。

中国传统制造业转型的意义传统制造业转型升级的背景,主要是当前技术和产业结构的变化。

面对日益激烈的全球竞争和机遇,中国传统制造业迫切需要打破自身的束缚,有效转型升级,实现产业的结构升级和转型升级。

传统制造业的转型和升级对经济发展至关重要。

中国的制造业一直被视为中国经济的支柱。

通过实现制造业的升级转型,不仅可以带动更多的就业,增加人民收入,还可以为中国经济的持续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传统制造业需要面对的问题然而,中国传统制造业在转型升级时面临着许多问题。

首先,传统制造业缺乏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其次,传统制造业要面对科技创新和国际市场竞争的压力。

最后,传统制造业要解决生态环境和资源效率问题,实现环保生产和可持续发展。

为了成功转型升级,传统制造业需要采取适当的措施。

例如,企业可以加强自身的研发能力和技术创新,与高科技企业紧密合作,推动数字化和智能化转型。

同时,传统制造业应该注重品牌建设和升级,通过提高产品质量和市场占有率,保持竞争力。

中国传统制造业的转型和升级路径制造业转型和升级的路径因企业和产业而异。

然而,总体上,以下几个方面是中国传统制造业升级转型的主要方向:1.推动数字化和智能化转型数字化和智能化技术是现代制造业的核心竞争力。

推动数字化和智能化转型可以提高生产效率,降低制造成本,同时改善产品质量和客户服务。

企业可以通过与科技公司合作,开展智能制造创新活动。

2.注重新产品的研发和推广传统制造业需要注重在产品研发和推广上增加投入。

优秀的产品可以大大增加公司的品牌价值和市场竞争力。

在研发新产品的同时,企业也应该注重产品的设计和品牌建设。

3.实现全产业链协同优化现代制造业是一个完整的产业链,涵盖了原材料供应、产品设计、生产制造、销售服务等环节。

世界贸易形势变化下中国制造业的转型和升级

世界贸易形势变化下中国制造业的转型和升级

世界贸易形势变化下中国制造业的转型和升级近年来,随着全球贸易形势的不断变化,中国制造业也逐渐面临着更为激烈的竞争和挑战。

在这一背景下,中国制造业必须进行转型和升级,以应对激烈的市场竞争,为自身的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一、挑战与机遇并存当前,全球贸易形势发生了深刻变化,各国的贸易政策也在不断调整和变化。

美国发动贸易战,对中国等国家的产品实施关税,不仅直接影响到中国的出口贸易,也给中国制造业带来了严重的挑战。

但与此同时,中国也面临着巨大的机遇。

随着全球消费市场的逐步扩大,也为中国制造业提供了新的发展空间。

而中国也在不断寻求创新和发展,通过制造业转型升级,为自身的发展注入新的动力。

二、走向高端制造在转型升级的过程中,中国制造业必须走向高端制造。

高端制造不仅意味着技术和产品的升级,还意味着企业内部管理模式和企业文化的升级。

通过加强研发和创新,推动技术和工艺创新,提高产品质量和性能,实现产品的升级换代,从而走向高端,成为全球市场中更为重要的制造业国家。

三、推动智能制造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和普及,智能制造已成为世界制造业的发展趋势。

而中国制造业也需要从传统制造向智能制造转变。

智能制造不仅可以提高制造效率和产品质量,还可以减少人工成本和能源消耗。

通过推动智能制造,中国制造业可以实现从低端向高端的转型和升级,更好地适应市场需求。

四、发展高附加值服务业现代服务业作为支撑制造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制造业转型升级至关重要。

中国制造业不仅需要提高产品技术含量和附加值,还需要发展高附加值服务业。

通过服务升级的方式,为用户提供更加全面和贴心的服务,增强产品的竞争力,实现企业价值的全面提升。

五、注重人才培养在推动制造业转型升级的过程中,人才是企业发展的重要动力。

中国制造业需要注重人才的培养和引进,吸收国际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培养具有开拓创新能力和国际化视野的人才。

只有通过人才培养,才能更好地推动中国制造业向高端制造和智能制造升级,增强企业的国际竞争力。

中国制造2025的目标

中国制造2025的目标

中国制造2025的目标中国制造2025是中国政府提出的一项发展战略,旨在推进中国制造业向高端制造模式转型升级。

该战略的目标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提高制造业的技术水平。

中国制造2025的一个主要目标是推动中国制造业向智能化、数字化和网络化方向发展。

通过引进和研发尖端技术,提高制造业的创新能力和技术水平。

这将有助于提升中国制造业的核心竞争力,并带动先进制造技术产业的发展。

2. 提高制造业的质量水平。

中国制造2025的目标是加强质量管理,提高产品的质量和可靠性。

将推进制造业从规模性发展转向质量性发展,加强产品质量监管和质量标准体系建设。

同时,鼓励企业进行质量改进和技术创新,提高产品的附加值和竞争力。

3. 加强制造业的品牌建设。

中国制造2025的战略指导思想是要加强品牌建设,提高中国制造业在国际市场上的知名度和竞争力。

通过培育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知名品牌,实现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的转变。

4. 推动制造业的绿色化发展。

中国制造2025提出,要加强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推动制造业向绿色、低碳、循环经济的方向发展。

通过推广绿色制造技术和设备,减少生产过程中的能源消耗和环境污染,提高资源利用率和环境友好度。

5. 促进制造业的服务化转型。

中国制造2025还提出要加强制造业与服务业的融合发展,推动制造业向高附加值的服务型制造业转型。

通过发展工业互联网、物联网、云计算等新一代信息技术,提供一系列增值服务,满足消费者个性化需求。

中国制造2025的目标是通过技术创新和结构调整,推动中国制造业从数量扩张型向质量效益型转变,提高中国制造业的核心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实施该战略有助于促进中国经济的转型升级,推动经济结构的优化和升级,并为中国制造业在全球舞台上赢得更大的发展空间。

浅谈中国制造业与服务业的关系及制造业的技术创新

浅谈中国制造业与服务业的关系及制造业的技术创新

浅谈中国制造业与服务业的关系及制造业的技术创新摘要:文章从三个方面叙述了制造业与服务业的关系。

就我国现阶段制造业存在的差距进行深刻的反思。

同时对制造业的创新和发展提出了对策和建议。

标签:制造业;服务业;技术创新一、制造业与服务业的关系研究(一)泾渭分明制造业是服务业发展的前提和基础,服务业则是制造业的补充,许多服务业必须依靠制造业而发展。

因为制造业是服务业产出的重要需求部门,没有制造业,社会就几乎没有对这些服务业的需求。

另一方面,生产型服务业是制造业生产率得以提高的前提和基础,没有发达的生产型服务业,就不可能形成具有较强竞争力的制造业部门。

同时,服务业和制造业部门表现为相互作用、相互依赖、共同发展的互补性关系。

随着经济规模特别是制造业经济规模的不断扩大,对服务业的需求会迅速增加,如贸易、金融、交通、社会服务、教育、医疗等服务业的需求量大增,同时也提高了制造业的生产率。

随着经济发展程度的提高,服务业和制造业之间彼此依赖的程度加深。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和信息技术的广泛利用,传统意义上的制造业和服务业之间的界限越来越模糊,两者出现了融合趋势。

(二)互生互动生产性服务业迅速发展,原先作为企业内部的研发、设计、会计、营销、咨询等服务职能部门分离出来,成为独立市场主体。

生产过程、制造过程由直接的车间劳动延伸到如市场调研、研究与开发、采购、产品检验、市场营销和售后服务等过程中来。

生产性服务业在一定程度上就是制造业企业内部的各种服务外部化的结果,即企业活动外置。

企业活动外置化所带来的好处主要有:1)外置化使组织集中力量培养和提高自身的核心竞争力。

2)外置化可以使组织减少成本。

3)组织自身的专业化水平由于核心能力的培养越来越高,生产的效率也越来越高,企业自身的盈利性和发展潜力也越来越好。

从发达国家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经验来看,生产性服务业在制造业领域的作用由最初的辅导管理为主的润滑油作用,发展到90年以后以管理支持动能为主的生产力作用,直至现阶段的以战略导向功能为主的推进剂作用。

制造业服务化转型的研究与实践

制造业服务化转型的研究与实践

制造业服务化转型的研究与实践制造业是现代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柱,并且是国家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与进步,制造业正在经历着一次巨大的转型与创新,即从制造型向服务型转变。

此次转型旨在打造一个更加高效、智能和环保的制造业体系,为国家的经济发展注入新的动力。

一、制造业服务化的定义制造业服务化是指通过技术创新与实践,将制造业过程中的所有环节连接起来,形成一个以客户为中心的整体服务体系。

这个体系将包括制造、运输、产品售后服务、供应链管理等方面,以提供更优质的服务和更多样化的产品选择。

二、制造业服务化转型的必要性1.提升生产力和核心竞争力经济全球化已经成为当今社会的主流,通过制造业服务化的转型,企业可以整合生产、营销、售后服务、供应链等方面的资源,实现企业生产力和效益的提升,从而提升核心竞争力。

2.适应用户个性化需求用户需求的巨大多样性已经成为当今的现实,制造公司需要通过服务的形式与客户进行沟通,全面了解客户的需求,并建立一个灵活的生产体系,以快速响应和适应客户需求。

3.服务化经济的发展服务业是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服务业已经过度发展并成为社会经济发展的支柱之一。

借助服务化经济发展的趋势,制造业可以构筑自身的竞争优势。

三、制造业服务化转型的实践1.构建智能制造平台通过集成大数据、人工智能等前沿技术,企业可以实现整个生产链的智能化管理,从而提高生产效率和减少生产成本。

同时,通过构建智能制造平台,企业可以更好地配合供应链的需求,提供客户个性化的产品和服务。

2.推进供应链协同提高供应链的协同能力,是实现制造业服务化转型的核心要素之一。

制造企业需要通过制定合理的供应链协同模式,优化供应链流程,从而适应不同产品、不同市场需求的生产要求。

3.加强售前售后服务制造企业通过服务化转型,需要真正进入服务领域,推出更多的售前和售后服务。

售前服务主要包括技术咨询、解读客户需求和产品推荐等,而售后服务则是指设立服务中心和售后技术支持等,以及定期回访,并解决所涉及到的产品质量及技术问题等。

制造业服务化有关政策文件

制造业服务化有关政策文件

制造业服务化有关政策文件制造业服务化是指制造业企业通过向客户提供增值服务来增强竞争力和拓展商业模式的发展趋势。

服务化可以提升制造业的附加值和利润率,实现产业链的延伸和深化,并促进经济结构优化与产业升级。

为了推动制造业服务化发展,许多国家和地区都出台了相关政策文件。

中国在制造业服务化方面也制定了一系列政策文件,以下是其中的一些:1.《关于加快推进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意见》:该文件明确指出,要加强制造业与服务业的融合发展,加大服务业对制造业的支持力度,推动制造业向服务型制造业转变。

文件提出了一系列政策措施,包括支持制造业企业开展生产维修、技术培训和售后服务等增值服务,鼓励企业发展工业互联网,推动制造业数字化转型。

2.《关于促进服务业与制造业深度融合发展的指导意见》:该文件明确提出要加快推进服务业与制造业的深度融合发展,支持服务业向制造业延伸和向下游延伸。

文件提出了一系列政策措施,包括加快推进智能制造与互联网技术的融合发展,鼓励制造业企业通过提供增值服务来拓展市场和提高竞争力。

3.《中国制造2025》:该文件提出了中国制造业发展的总体目标和重点任务。

其中明确指出要推动制造业向服务型制造业转变,加强技术创新和智能制造的发展,提高产品质量和附加值,提升服务水平和演化能力。

文件提出了一系列支持服务化发展的政策措施,包括加强知识产权保护、提高服务业对制造业的支持程度等。

4.《关于推进制造业与服务业深度融合发展的指导意见》:该文件明确提出要加快推进制造业与服务业的深度融合发展,实现制造业服务化转型升级。

文件指出要优化服务业政策环境,推动服务业与制造业的协同发展。

文件还提出了一系列支持服务化发展的具体政策与措施,包括加大服务业对制造业的金融支持力度、推动行业特色服务平台的建设等。

这些政策文件的出台,表明中国政府高度重视制造业服务化的发展,并将之作为实现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举措。

政策的实施将有助于提升制造业的附加值和竞争力,推动制造业向服务型制造业转变,推动产业结构优化与升级。

先进制造业对中国经济的推动作用

先进制造业对中国经济的推动作用

先进制造业对中国经济的推动作用随着数字技术与人工智能的迅速发展,制造业正在成为推动全球经济发展的中坚力量之一。

特别是在中国,制造业一直是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

然而,虽然中国在制造业方面已经实现了较大的发展,但在一些领域仍然存在着瓶颈和障碍。

先进制造业的发展将对中国经济发展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

本文将从几个方面浅谈先进制造业对中国经济的推动作用。

一、增强科技创新能力先进制造业是指以数字化、智能化、绿色化、服务化为特点的高精尖制造业。

因此,先进制造业的发展需要具备高端制造技术和丰富的经验积累。

科技创新是推动制造业高端化的基石,只有在科技创新上下功夫,才能在制造业中处于领先地位。

中国制造业近年来在科技创新方面取得了一些进展,例如5G、人工智能、大数据等领域。

但是我们也要看到,中国在一些领域的基础设施建设、核心技术研发、高端制造业人才储备等方面存在欠缺。

通过建立先进制造业产业集群、加强与高校、科研机构的合作,提高国内相关领域人才的能力和素质,才能提高China Core的竞争力和科技创新水平。

二、提高产品质量与品牌价值在先进制造业中,制造产品的质量和品牌价值是极其重要的。

一个企业如果没有品牌,很难在市场上占据一席之地。

据国家统计局的数据,2020年中国的制造业产品质量总体上有较大提升,但是同行中的差异仍然很大,有些产品的品质仍不稳定,对企业经营产生一定的影响。

因此,市场上第二次创造产品价值的时期已经到来,只有通过打造自己的品牌、提高产品质量,才能在市场中获得更多人的关注和认可。

三、减少生产成本大力推动先进制造业发展有望实现生产效率的大幅提升,并有效降低生产成本。

通过把各个供应链的资源整合起来,建立高效的生产和供应体系,必然减少企业的生产成本。

例如,连续流水线生产模式能够使企业降低人工成本和时间成本,通过数字化和智能化生产模式,也能够提高资源利用率,减少废品率,进一步推动生产成本的降低。

随着生产成本的降低,企业将更好的利润水平,从而加速推进发展步伐。

制造业转型升级的战略和目标

制造业转型升级的战略和目标

制造业转型升级的战略和目标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制造业在全球范围内已经成为诸多国家的经济重心。

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制造业工厂”,已经成为世界工业制造的重要基地和制造业领先的经济体。

但同时,作为全球最大的制造业国家,在全球竞争日益激烈的背景下,中国制造业的传统“低成本、低技术、低附加值”的生产模式和竞争优势正在面临严峻的挑战。

因此,中国制造业的转型升级已成为当前经济发展的重要任务。

制造业转型升级的战略方向制造业转型升级的最终目标是实现制造业产能和竞争力的提升,促进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针对当前中国制造业面临的问题,制造业转型升级的战略方向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创新驱动战略:加强技术创新和管理创新,推动创新与产业融合,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

具体措施包括大力实施自主创新战略,促进企业引进和消化吸收国际先进技术,推动创新和产业深度融合等。

二、服务升级战略: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从提升产品附加值、改善售后服务、提高整体服务水平等方面,实现服务升级。

具体措施包括积极发展服务型经济,在传统制造业中提供更高品质和高附加值的服务,加强文化和服务意识等。

三、绿色产业战略:推动绿色制造,加强环境保护和资源利用,开展清洁生产和循环经济等。

具体措施包括推进绿色设计和生产,大力发展可再生能源、清洁能源等,注重降低碳排放等。

四、国际化战略:推进外向型经济发展模式,拓展国际市场,参与国际智力竞争和价值链分工,提高产业链上游和下游参与度和话语权。

具体措施包括深化国际合作,增加境外产能和投资,加强品牌建设和国际市场推广等。

制造业转型升级的实施目标制造业转型升级的实施目标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提升产业核心竞争力。

通过技术创新和服务升级等手段,增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和市场竞争力,实现产业发展的长期可持续性。

二、升级产品供应链和产业链。

优化企业生产和价值链,依托高层次人才,提升产业链、供应链上下游企业的综合服务能力和附加值。

三、实现产业结构升级。

申论范文数字转型,推动中国制造升级

申论范文数字转型,推动中国制造升级

申论范文数字转型,推动中国制造升级数字转型,推动中国制造升级“双11”前夕,各地工厂进入赶工备货的忙碌时刻。

以前平均1000件起订、15天交付,如今100件起订、7天交货,一家服装工厂利用智能化调度排产系统,实现从“以产定销”到“以销定产”的转型;根据用户需求定制洗碗机、清洁机器人,一些家电企业完成了从“我生产什么你买什么”到“你要什么我生产什么”的转变。

时下,越来越多的企业在定制生产领域进行探索,彰显着电子商务对生产制造的积极影响。

近年来,随着居民生活品质持续提升,网购从购实物到买服务,从注重“量”的满足转向追求“质”的提升,表现为高品质“尖货”备受追捧,旅游、娱乐等消费所占比例提升。

这种消费升级的趋势,是需求侧和供给侧互相促进的结果,除了内需市场的坚实基础,生产制造转型升级也是重要原因。

在消费热点的推动下,越来越多的商家意识到:数字技术为消费带来巨大变化,企业必须进入数字化转型的快车道,才能更好满足消费者的新需求。

从这个角度看,定制生产、协同设计、精准供应链管理等尝试,正是制造业因应产业数字化趋势所做出的必然之举。

消费时点千亿量级的流量背后,是高度复杂且协调的操作系统,是支付、物流等多产业融合发展所形成的支撑体系。

正是得益于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新一代数字技术的广泛应用,数字经济发展的基础日益夯实,制造业转型升级的动力不断汇聚。

从开发“数字大脑”,实现“产、供、销、人、财、物”数据的智能挖掘,到建立物联网追溯体系,对加工、储运、流通全过程实时监控,数字技术成为传统制造业转型的重要动力。

在消费互联网融入产业互联网的关键阶段,做好分析市场动向、优化生产决策、重组生产流程等工作,数字技术必将持续转化为制造业的产品优势、竞争优势。

从广袤的乡村到偏僻的山区,从开足马力的生产线到热火朝天的直播间,消费时点在释放消费潜力的同时激发出更多生产活力、带来更多发展机遇。

一些平台搜集产地直发的源头好货,将“养在深山人未识”的产品运达全国各地;一些乡镇企业借助手机与镜头,以原汁原味的直播赢得消费者。

智能制造中国制造”的主攻方向

智能制造中国制造”的主攻方向

智能制造中国制造”的主攻方向一、本文概述随着全球科技的不断进步和工业化的深入发展,智能制造作为新一轮工业革命的核心驱动力,正日益成为各国竞相发展的焦点。

中国,作为世界制造业大国,面临着转型升级的重大历史机遇。

智能制造作为推动中国制造向中国智造转变的关键路径,其主攻方向的选择和实施至关重要。

本文旨在深入探讨智能制造在中国制造中的主攻方向,以期为中国制造业的转型升级提供有益的参考和启示。

文章将首先概述智能制造的基本概念、发展历程及其在全球范围内的应用现状,进而分析中国制造业在智能制造领域的发展现状与挑战。

在此基础上,文章将重点探讨中国智能制造的主攻方向,包括数字化工厂建设、智能装备与产品创新、工业互联网平台发展、智能制造服务体系建设等方面。

通过对这些主攻方向的深入研究,文章将揭示智能制造如何助力中国制造业实现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和动力变革,进而推动中国制造向中国智造迈进。

通过本文的阐述,我们期望能够为中国制造业的决策者、研究者和实践者提供有益的参考,共同推动中国智能制造的发展,助力中国制造在全球竞争中取得新的优势。

二、智能制造的核心技术智能制造作为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业深度融合的产物,其核心技术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信息物理系统(CPS):这是智能制造的基石,它通过集成计算、通信与控制技术,实现物理世界与数字世界的无缝连接。

CPS使得制造过程可视化、可控制和可优化,大大提高了制造的灵活性和效率。

大数据与云计算:智能制造过程中产生的大量数据需要强大的计算和存储能力来处理。

云计算提供了弹性的、可扩展的计算资源,而大数据技术则能对这些数据进行深度挖掘和分析,为决策提供支持。

人工智能与机器学习:AI和机器学习技术在智能制造中的应用日益广泛。

它们可以用于预测设备故障、优化生产排程、提高质量控制等方面,使得制造过程更加智能和自适应。

机器人与自动化技术:智能制造离不开高度自动化的生产线。

机器人技术是实现这一目标的关键,它们可以执行复杂的操作,减轻工人的劳动强度,同时提高生产的一致性和精度。

“第三次工业革命”与“制造业服务化”背景下中国工业化进程

“第三次工业革命”与“制造业服务化”背景下中国工业化进程

“第三次工业革命”与“制造业服务化”背景下的中国工业化进程黄群慧 贺 俊摘要:中国的工业化进程已经走完了奠定产业基础和建成工业大国两个历史阶段。

未来在向工业强国目标迈进的过程中,中国的工业化道路不仅要能够在满足自身特殊的要素禀赋约束条件下有效解决经济社会发展不断出现的新问题,而且要面临工业化国家工业化中后期未曾经历的“第三次工业革命”和“制造业服务化”等新的经济和技术挑战。

这些新的条件将可能影响到中国的比较优势基础、产业结构调整模式、产业升级方式和产业组织形态等与工业化相关的基本要素,从而赋予中国新型工业化道路更加丰富的内涵,并对中国新型工业化道路的战略、路径和政策提出新的要求。

在新型工业化战略的指导下,中国的工业化进程将继续稳步推进,未来十到二十年有望基本实现工业化。

关键词:工业化 第三次工业革命 制造业服务业 发展战略作者简介:黄群慧,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业经济研究所党委书记、副所长;贺俊,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业经济研究所副研究员。

新中国成立以后,中国的工业化进程可以分为两个大的阶段,一是传统计划经济体制下工业化道路时期,该阶段奠定了中国的工业基础,形成了比较全面的工业体系;二是改革开放以后的中国特色的工业化道路时期,该阶段实现了中国基本经济国情从农业大国向工业大国的转变,中国的经济总量跃为世界第二(陈佳贵、黄群慧,2012)。

未来,由于内部要素条件、外部国际竞争环境和外生的技术因素的变化,中国的工业化进程正面临来自多方面的新的挑战和制约。

充分把握“第三次工业革命”、“制造业服务化”等技术进步和产业发展趋势创造的机遇,坚定不移地走有中国特色的新型工业化道路,是继续推进中国工业化进程的必然选择。

一、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工业化进程及未来影响因素改革开放以来的中国工业化进程,是人类历史上前所未有的:这是一个具有十几0972013年 第1期亿人口大国的工业化,中国的人口超过了所有工业化国家和地区人口的总和,而这些国家和地区的工业化进程基本都走过了上百年的历史;这是一个快速的工业化进程,中国经济连续30多年保持高速增长,1978—2010年平均经济增长率达到高达9.89%,世界上还没有一个国家能够长期保持如此高的经济增长速度,即使美国、日本、韩国等在工业化快速增长时期也没有如此高的发展速度;这是一个低成本的出口导向的工业化进程,几乎在世界的每个角落都能够找到价廉物美的中国制造产品;这是一个区域发展极不平衡的工业化进程,中国各地区工业化进程差异巨大,在一个时点上,会有分别处于工业化前期、工业化中期、工业化后期和后工业化阶段的不同地区存在于一个国家内,这在工业化史上实属罕见。

中国制造2025背景下的工业升级与转型

中国制造2025背景下的工业升级与转型

中国制造2025背景下的工业升级与转型随着中国制造业的持续发展,中国制造2025这一国家战略在亿万人民的共同努力下逐步铺就道路。

中国制造2025是中国制造业自主创新的行动纲领,旨在推进中国制造业从单纯制造向高端制造、智能制造转型升级,在国际分工体系中提升中国制造业地位,丰富经济增长内涵。

然而,如何实现工业升级和转型升级,是中国制造2025当前需要解决的重要问题。

一、当前中国制造业面临的挑战1.传统产业转型升级难度大中国制造业在发展过程中,涌现出了一大批代表中国制造业的企业,如华为、小米、海尔等,它们将创新作为企业发展的战略重点,实现了在国际市场上的迅速崛起。

但与此同时,中国传统制造业在面临国际市场竞争时,仍处于低成本、低技术的制造环节,起到的价值有限,很难实现自我增值,这也成为制约中国制造业升级的瓶颈。

2.科技创新能力相对不足科技创新是制造业升级的重要推动力量。

但从整体上看,中国制造业的科技创新能力相较于国际先进水平仍存在差距。

中国工程院光明副院长刘全成曾表示,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制造业技术积累不足,自主创新能力相对薄弱。

另外,中国制造业发展不同阶段的企业、区域之间的科技创新能力差距也较为明显。

因此,提高我国制造业自主创新能力和技术要素水平,是提升工业升级和转型升级的必由之路。

二、实现工业升级和转型升级的途径1.提高科技创新能力创新是推动制造业转型升级的核心。

中国制造业应从产品、技术以及研发体系三个方面加强创新。

一方面,要求企业从传统的模仿学习到创新领先,加强技术创新的知识储备,积极关注市场需求,促进科学技术与产业深度融合。

另一方面,中国制造业也需要拥抱信息技术,已经成为了推动中国制造业升级和转型的关键要素。

如何将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等信息技术应用于制造行业,助力中国制造企业跨越式发展,是当前亟需解决的问题。

2.加快制造业数字化转型数字化转型是制造业转型升级的方向之一。

数字化转型可以让企业实现制造、营销、管理、服务等各个环节的高效整合,提高效率和质量。

服务型制造是制造业转型升级重要方向

服务型制造是制造业转型升级重要方向

服务型制造是制造业转型升级重要方向作者:来源:《中国电子报》2016年第53期工业和信息化部产生政策司为贯彻落实《中国制造2025》,工业和信息化部会同国家发展改革委、中国工程院制订并印发了《发展服务型制造专项行动指南》(工信部联产业[2016]231号,简称《行动指南》),这是推动服务型制造发展的指导性文件。

近日,工业和信息化部产业政策司负责人就《行动指南》相关问题进行了解读。

一、出台《行动指南》的背景是什么?《行动指南》是《中国制造2025》1+x体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其中“1”指的是《中国制造2025》,是我国未来十年制造强国建设的行动纲领;“x”指的是11个指南,是实施《中国制造2025》的细化配套措施。

《中国制造2025》给出了我国制造强国建设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服务化的总体导向。

发布《行动指南》目的是引导制造和服务融合发展,加快制造业从生产型向生产服务型转变。

这个方向,既是我国进入工业化中后期的现实要求,也是抢抓全球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机遇的重要措施,更是顺应国内国际市场需求升级的必然选择。

当前,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发展服务型制造,能够推动形成经济增长新动能,有助于实现“三个转变”,即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转变、中国速度向中国质量转变、中国产品向中国品牌转变。

二、怎样理解服务型制造的概念?智能制造、绿色制造和服务型制造,是中国制造业转型升级的三个重要方向。

关于服务型制造,在国内外的理论和实务层面都处于探索阶段,对其概念内涵也有各种不同的表述。

《行动指南》在广泛吸收多方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结合中国制造业发展实际,给出了一个简明扼要的定义,得到国家制造强国建设战略咨询委员会专家的认可。

我们认为,服务型制造是制造与服务融合发展的新型产业形态,是制造业转型升级的重要方向。

在这种形态下,制造业企业通过创新优化生产组织形式、运营管理方式和商业发展模式,不断增加服务要素在投入和产出中的比重,从而实现以加工组装为主向“制造+服务”转型,从单纯出售产品向出售“产品+服务”转变,有利于延伸和提升价值链,提高全要素生产率、产品附加值和市场占有率。

工作心得:中国制造业转型升级战略的四种途径

工作心得:中国制造业转型升级战略的四种途径

工作心得:中国制造业转型升级战略的四种途径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制造业作为国家经济的核心支柱,其转型升级的重要性日益凸显。

我通过多年的工作实践,对制造业转型升级战略的四种途径有一些浅显的认识和体会,愿意在此分享给大家。

一、技术升级技术升级是制造业转型升级的关键途径。

中国制造业的技术水平虽然在不断提升,但仍有很多企业停留在传统工艺和初级生产阶段。

因此,通过引进先进的生产技术和管理经验,进行深度消化和创新,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是制造业转型升级的重要方向。

在实际工作中,我深深体会到技术升级的重要性。

我们公司通过引进先进的生产设备和技术,进行自主研发和消化,成功开发出一系列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产品,赢得了市场和客户的认可。

二、品牌建设品牌建设是制造业转型升级的另一个重要途径。

在竞争激烈的市场环境中,品牌已经成为企业竞争的重要手段。

中国制造业要想在全球市场上占据一席之地,就必须加强品牌建设,提高品牌的知名度和美誉度。

我曾在一家公司工作,公司通过精准的市场定位和品牌推广,成功打造出国内知名的品牌形象。

这使得公司在市场竞争中处于优势地位,也为中国制造业的品牌建设提供了成功的案例。

三、服务化转型服务化转型是制造业转型升级的新趋势。

随着消费者需求的不断变化和市场竞争的加剧,制造业已经不再仅仅产品的生产和销售,而是更加注重提供全方位的服务体验。

通过服务化转型,制造业可以提高产品的附加值,增强企业的盈利能力。

我在一家制造企业工作的过程中,见证了公司从产品制造向服务化转型的过程。

公司通过提供产品全生命周期管理、定制化服务等方式,提高了客户满意度和黏性,实现了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四、数字化转型数字化转型是制造业转型升级的必然选择。

随着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的快速发展和应用,制造业的数字化转型已经成为必然趋势。

通过数字化转型,企业可以优化生产流程、提高生产效率、降低成本、提升市场竞争力。

我在一家公司工作期间,参与了公司的数字化转型项目。

新质生产力如何带动中国制造业的升级与转型

新质生产力如何带动中国制造业的升级与转型

新质生产力如何带动中国制造业的升级与转型中国制造业一直是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之一,然而随着国际竞争的加剧和市场需求的变化,中国制造业面临着转型升级的挑战。

新质生产力作为推动制造业转型升级的关键因素之一,其作用日益凸显。

本文将从不同角度探讨新质生产力如何带动中国制造业的升级与转型。

一、科技创新科技创新是新质生产力的核心。

随着人工智能、大数据、物联网等技术的不断发展,传统制造业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变革。

通过引入智能制造、自动化生产线等高新技术,可以提高生产效率,降低成本,提升产品质量,从而推动中国制造业向价值链高端迈进。

二、人才培养人才是推动新质生产力发展的关键。

建设高素质的产业工人队伍和技术人才队伍,培养具备创新能力和国际视野的专业人才,不仅可以提升企业的竞争力,也可以为中国制造业的转型升级提供有力支撑。

三、绿色环保随着全球环境问题日益严重,绿色制造成为发展的必然趋势。

新质生产力应当注重绿色环保理念,推动企业实施绿色生产、节能减排,倡导循环经济,实现可持续发展。

四、供应链管理供应链管理是制造业的重要组成部分。

新质生产力应当优化供应链,建立高效便捷的物流体系,提高供应链的灵活性和快速响应能力,在市场变化时做出及时调整,提高企业整体运作效率。

五、品牌建设品牌是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新质生产力应当注重品牌建设,提升产品的附加值和竞争力,树立国际知名品牌形象,吸引更多消费者,拓展市场份额。

六、开放合作开放合作是新时代下企业发展的重要策略。

新质生产力应当积极参与国际合作,借助国际市场资源和技术优势,实现互利共赢,推动中国制造业的国际化发展。

七、智能制造智能制造是新时代制造业的发展方向。

新质生产力应当推动企业实施智能制造,整合人工智能、物联网等技术,实现生产过程的智能化、自动化,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

八、服务升级随着消费升级和个性化需求日益增长,新质生产力应注重服务升级,提升售后服务质量,满足消费者个性化需求,提升品牌忠诚度,拓展市场份额。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以制造业服务化带动“中国制造”升级和转型
经过多年发展,我国制造业已经具有较大规模,但是从发展模式来看,还处于依靠要素成本取得竞争优势的阶段。

2007年以来,我国制造业生存环境发生很大变化:成本上升、人民币持续升值、国家出口退税政策和加工贸易政策的调整、国外贸易壁垒日渐增多,很多制造型企业面临经营困难,传统的制造业发展模式面临挑战。

在这样的背景下,从“中国制造”向“中国服务”的转型,是我国制造业升级的必然趋势,也应成为我国制造企业的主动抉择。

从制造向服务转型,并不是完全放弃制造,而是让制造成为以用户为中心的系列行为的一环。

因此,对于我国制造企业而言,首先要增强自己的生产制造能力及产业链各环节的增值能力,为向服务转型奠定基础。

其次,要把握产业发展规律和市场需求变化找准企业新的定位,及时向服务转型。

第三,在明确定位后,要积极整合、调整内部资源,探索基于服务的盈利模式和运营方式,重塑基于服务的战略和能力。

最后,制造企业要根据自身发展情况,通过并购、战略联盟等。

(一)提高产品制造标准化、模块化水平,增强产业链各个环节增值能力
从诺基亚、IBM、HP、耐克等经验来看,制造业与服务业结合的成功与否,其前提和关键就是企业本身要具有核心产品(能力),围绕核心产品(能力)进行创新,与服务业相结合,才能取得更好的发展。

我国制造企业核心竞争力的不足使其向服务转型的基础极为薄弱。

对于我国的制造企业而言,一方面要注重提高产品生产制造能力,尤其是加强产品制造过程的标准化、模块化,使企业既能提高产品制造技术水平,保持较低的生产成本和产品质量的统一性,又能以较低的成本充分满足和体现产品设计要求,尤其是消费者的独特需求。

另一方面,要在技术研发、产品设计、市场拓展、品牌营造等方面不断积累和进步,培育某一特定领域或价值链环节的核心竞争能力,逐步拓展产业链各环节的服务能力,实现产品服务个性化,满足消费者的多样化需求。

如百丽公司从鞋类产品制造出发,逐渐向产业链的上下游拓展,通过纵向一体化模式提升产业链各环节的增值能力,为我国本土制造企业应对全球化挑战提供了一条可供借鉴的新发展思路。

(二)注重对产业发展规律和市场需求的研究,找准企业定位
制造企业向服务转型的道路有很多种,有的企业围绕客户需求设立新的服务部门,逐渐发展服务业务;有些企业选择了自我转型,甚至完全转向服务业;有些企业则通过收购或者联盟的方式与服务行业链接,通过异业整合的方式逐渐进入服务领域。

无论走何种道路,其成功的关键都在于把握市场需求变化,找准企业的定位和转型机遇,如IBM不再是卖计算机,而是卖高绩效,赛门铁克不再是卖杀毒软件产品,而是卖信息安全保证,爱立信不再是卖电信设备,而是卖电信盈利能力;惠普不再是卖打印机,而是卖打印成像服务;远大空调不再销售空调产品,而是销售冷气和暖气。

目前,我国制造企业向服务转型的成功经验还比较少,对产业发展规律、商业模式的研究相对不足,缺乏可借鉴的经验。

对于想要转型的制造企业而言,必须加大对产业发展规律、市场需求和商业模式的研究,重新评估客户需求和价值,找准企业的定位,主动探索适合的商业模式。

(三)探索基于服务的盈利模式和运营方式,重塑企业的战略和能力
对于传统的制造企业而言,向服务转型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实现盈利的成功转型更难。

所谓的以客户为中心的解决方案并不只是简单的把一堆相关的软硬件组合在一起,也不仅仅是为了把客户提供的产品和服务整合起来,更不是为了给现有的产品找到一个新的用途,而是由供应商和客户共同合作,根据客户的需要设计产品和服务,并把他们集成为独特的整体。

因此,对于想要转型的制造企业而言,必须根据市场需求变化,重新塑造企业的战略和能力。

世界顶级航空发动机制造商罗尔斯-罗伊斯公司改变传统运营模式,通过服务合同绑定客户,对每台发动机根据飞行小时收费,大大降低了因发动机故障、维修保养等带来的成本和不确定性,目前服务收入已经占公司年销售额的一半以上;传统制造商康明斯通过开辟服务“特区”,实现传统的业务模式转变和服务能力提升。

这些经验都值得我国企业借鉴。

此外,与产品相比,服务业务具有个性化强、定价困难、成本核算复杂等特点,企业无法按照采购产品模式下的成本来进行定价,而且个性化往往导致服务成本较高,客户难以接受,这就需要企业根据服务特点探索适合的服务模式和收入模式,探索“服务标准化”与“服务产品化”的方式,降低服务成本,确保能够为不同客户提供统一的、高质量的服务。

如IBM形成基于三大服务产品群的十条服务产品线,通过标准化、自动化、流程化的管理和技能,协助客户更加快速地选择和部署标准的、符合需要的服务和解决方案,有效地支持了IBM服务业务的高速成长。

(四)整合利用外部资源,以较低的成本和风险实现企业服务能力提升
我国很多制造企业虽然整体实力较强,但是由于长期关注于制造环节,对产业链两端的投入不足,致使向服务转型的基础不够,对于这些生产制造型企业而言,仅仅依靠自身的资源和力量,培育某一方面的核心能力和服务,投入的成本和承担的风险无疑是巨大的。

因此,我国制造企业要积极探索和利用通过整合利用外部资源提升服务层次和服务能力,向价值链高端环节延伸。

首先,制造企业可以借鉴国际大公司的成功经验,通过并购在某些服务环节具有优势的企业,迅速进入服务领域。

这种方式能够帮助企业在转型时抢占市场先机,而无需再投入大量成本进行前期的技术、人才和市场积累。

如IBM通过收购普华永道咨询公司,迅速壮大了其咨询服务和业务流程外包服务能力;HP收购EDS缩小了在IT服务领域与IBM的差距,提升了自身的服务能力。

其次,通过建立和参与战略联盟弥补自身资源不足,提升服务能力。

战略联盟为制造企业提供了除传统发展和购买以外的第三种方式来发展价值链两端的服务环节,通过参与和建立战
略联盟,企业可以借助联盟其他企业的资源和核心能力,弥补自身在跨行业经营中战略资产的不足,降低成本和风险,获取范围经济,还可以互补核心能力,利用协调效应来强化双方企业的竞争优势。

不同行业的企业之间建立的联盟关系还可能促进企业间核心能力的融合,使企业形成新技能,进入到新的服务领域。

第三,通过参与全球服务外包等方式参与国际合作与竞争,拓展服务领域。

发达国家制造业服务化与全球化产业分工合作的交织,为我国企业通过服务外包等方式参与国际分工提供了良好的机遇。

对于我国制造企业而言,要充分把握机遇,积极参与到国际合作与竞争中去,寻找新的商业机会,在全球范围内配置资源,或接受国外服务业转移,或转移自身加工环节,向服务领域延伸,拓宽企业利润来源。

此外,制造企业向服务转型不仅仅依靠单个企业自身的努力,还依赖于产业配套环境的不断完善。

因此,政府应从政策扶持和资金引导等方面加以引导和鼓励。

首先,要鼓励制造企业进入相关的服务产业,除了鼓励、支持品牌企业增加产品的附加服务、延伸产业链外,还要引导我国制造企业进入与本制造行业关联度大的服务行业,发展生产性服务业。

其次,要鼓励引进国际先进服务和经营方式,积极承接国外高端服务业转移,开展合作交流,通过示范作用、人才培养与流动等外溢效应,提升服务业层次与水平。

最后,要建立健全法制、诚信、公平竞争的市场体系,营造良性的服务业发展环境,为我国制造企业向服务业转型创造条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