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诊儿科抗菌药物的应用分析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急诊儿科抗菌药物的应用分析

发表时间:2013-04-15T15:16:53.683Z 来源:《医药前沿》2013年第6期供稿作者:邓上勤孙惠棉[导读] 儿科急诊抗菌药物的使用基本上是合理的,但应注意到给药途径与方法。

邓上勤孙惠棉 (广西南宁市第四人民医院/广西艾滋病临床治疗中心 530023)【摘要】目的:探讨急诊儿科抗菌药物应用的合理性,促进抗菌药物的规范化使用,提高合理用药水平。方法:随机抽取2011年1~12月儿科急诊处方2576张,统计抗菌药物使用情况,评价用药合理性。结果:抗菌药物使用处方占统计处方的37.81%,基本涉及到所有抗菌药物的种类;其中以青霉素类,占抗菌药物DDDs最高为38.81%,其次是β-内酰胺类,占抗菌药物DDDs为32.44%,;以单用药为主,二联用药仅占抗菌药物处方3.85%,三联用药0.21%;药物利用指数(DUI)≤1.0。结论:儿科急诊抗菌药物的使用基本上是合理的,但应注意到给药途径与方法。

【关键词】急诊儿科抗菌药物应用分析合理用药

【中图分类号】R95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3)06-0038-01 我院是一所“三级乙等”传染病专科医院,年急诊量约2万人次。本次抽取2011年1~12月急诊儿科部分处方进行统计、分析,以了解急诊儿科抗菌药物使用的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探讨急诊儿科抗菌药物应用的合理性,促进抗菌药物的规范化使用,提高合理用药水平。

1 资料来源与方法

1.1数据

原始数据来源于医院药房计算机网络管理系统儿科急诊处方,每月随机抽取约200张,共2576张。分别记录患儿年龄、抗菌药物名称、数量、日剂量、用药总量、用法、用药天数、联合用药等情况,并分析其应用的合理性。

1.2方法

1.2.1抗感染药物的分类:依据《新编药物学》第15版中抗微生物药物分类方法进行分类。

1.2.2用药频度分析:采用世界卫生组织(WHO)推荐的限定日剂量(DDD)、用药频度(DDDs)以及药物利用指数(DUI)作为评价依据进行分析[1]。DDD值均以《中国药典》2005版、《新编药物学》第15版、药品说明书规定的日剂量为准,计算用药频度(DDDs),DDDs=总用药量/DDD。以DUI来评价抗菌药物使用的合理性,并规定DUI≤1.0为药物使用合理[2],DUI=DDDs/总用药天数。

2 结果

抗菌药物应用情况:在2576张急诊儿科处方中,使用抗菌药物处方974张,占处方总数的37.81%;涉及到的抗菌药物种类比较局限,其中以青霉素类最高,378张,占抗菌药物DDDs为38.81%,其次是β-内酰胺类,316张,占抗菌药物DDDs为32.44%,第三是大环内酯类,154张,占抗菌药物DDDs为15.81%。其它抗菌素如克林霉素102张,占抗菌药物DDDs为10.47%。没有使用氨基苷类、喹诺酮类、硝基咪唑类和碳青霉烯类。四环素类药仅用四环素眼膏外用。详见表1。抗菌药物静脉给药处方441张,占处方总数的45.28%,口服给药处方457张,占处方总数的46.92%。所有抗菌药物的DUI值都<1,即DUI≤1.0,DDDs也在正常范围之内。详见表2。

抗菌药物联合用药情况:在统计的2576张处方中,单一使用抗菌药物的处方有886张,占抗菌药物处方的90.97%;二联用药处方86张,占抗菌药物处方的8.83%,三联用药处方2张,占抗菌药物处方的0.21%,没有发现四联抗菌药物处方。详见表3。

表3 抗菌药物联合使用

不合理用药的情况:①抗菌药物使用的指征不明确。如诊断为上呼吸道感染、手足口病、麻疹、水痘时使用抗菌药物口服或静滴。②微生态制剂与抗菌药物联用。如头孢克洛干混悬剂与枯草杆菌颗粒合用,因为枯草杆菌颗粒为活菌制剂,内含有粪链球菌、枯草杆菌,而粪链球菌、枯草杆菌对抗菌药物表现出不同程度的敏感,若与头孢克洛合用,前者会被灭活,失去疗效,而头孢克洛因前者存在使药效降低。因此微生态制剂(枯草杆菌颗粒、凝结芽孢杆菌活菌片、乳酶生、金双歧等)与抗菌药物联合使用时,应间隔1~2小时服用为宜。③出现有重复用药的现象。如静滴头孢呋辛注射剂,同时口服头孢呋辛干混悬剂。④抗菌药物的使用起点稍高。如临床诊断气管炎、肺炎,多直接使用二线类抗菌药物,且为静脉给药。⑤用法用量不当,给药间隔时间不当,有的医生没有按照抗菌药物的抗菌作用特点及体内过程选择药物的用法用量及给药的时间间隔。如时间依赖性抗菌药物青霉素类和头孢菌素类,半衰期特别短,一般为0.5-1小时,没有1天数次给药,而是把l日量1次给予或1天1次给药,这样1次给药剂量过大,导致不良反应增加,而又无法维持较高的血药浓度,达不到预期的治疗目的,甚至导致细菌耐药性的产生。而对半衰期较长的药物如头孢曲松,在部分处方中有1日多次给药现象,所以合适的给药间隔是发挥抗菌药物疗效,减少不良反应和细菌耐药性的关键因素[3]。

3 讨论

儿科临床医生合理和规范使用抗菌药物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抗生素滥用和不合理处方是造成药物耐药的主要原因[4],从抽查的情况来看,我院儿科急诊抗菌药物的使用率为37.81%。儿科急诊患者就诊主要以发热、呼吸道感染、腹泻、儿科传染病等为主,尤其是上呼吸道感染,大部分为病毒感染所致,儿科传染病也多为病毒感染所致,而在处方中肓目使用抗菌素,不仅无明显疗效,而且易使患者产生耐药,免疫力下降,不利于疾病的治疗[5]。少数患儿可能为细菌性感染或在病毒感染的基础上继发细菌感染,但应在明确诊断后再使用抗菌药物。由于平时强化培训,急诊医生已形成了单用抗菌药物的习惯,单用抗菌药物占抗菌药物处方的90.97%,二联用药占8.83%,三联用药仅占0.21%,没有四联用药,遵循了可用1种药物治疗就不用2种药物的原则,药物配伍也较合理,既减少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又减轻患者的经济负担;但有1/4的上呼吸道感染处方同时使用抗菌药物+抗病毒药物,认为这样可以达到“双保险”。用法方面,抗菌药物静脉给药的比率较高,占处方总数的45.28%,口服给药占处方总数的46.92%,肌肉注射较少,仅占4.72%,外用药仅限用于眼科疾病如眼结膜炎,麦粒肿等。统计数据表明,所有抗菌药物的DUI值都<1,即DUI≤1.0,DDDs也在正常范围之内,说明给药剂量也是基本合理的。在选药上医生能有针对性地应用一些高效低毒的药物,比如头孢菌素类药物,这是因为头孢菌素类药物抗菌谱广、临床疗效高、毒性低、过敏反应较青霉素少及耐青霉素酶等特点,在临床广泛应用。长期使用或不合理使用抗菌药物,可能导致耐药菌株增加,使抗感染治疗更加困难,因此必须防止抗菌药物的滥用。总的来说,我院儿科急诊抗菌药物的应用虽存在一些问题(如用药指征不够明确、起点稍高、给药时间欠合理、偶有重复用药现象),但基本上是合理的。要做到合理使用抗菌药物,关键在于提高我院临床医生合理用药的意识,严格掌握适应证,严格遵循《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和《抗菌药物儿科临床合理应用指导意见》[6]并落实到位。

参考文献

[1] 邹豪,邵元福,朱才娟,等。医院药品DDD数排序分析的原理及应用[J].中国药房,1996,7(5):215-217.

[2] 王飞,吴越。32例急性肾盂肾炎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分析[J].中国医院药学杂志,2005,25(5):455-456.

[3] 冯艳霜,徐彦贵,高仲阳.我院96例第三代头孢菌素注射应用中的不安全因素分析[J].中国医院药学杂志,2008,28(1):75—76.

[4] 崔丽君,王来成.抗菌药物使用情况分析[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1。4(10):93-94.

[5] 金孝灵.抗生素不合理处方分析[J].中国实用医学杂志,2007,2(15):108—109.

[6] 中国药学会医院药学专业委员会儿科药学专业组。抗菌药物儿科临床合理应用指导意见[J].儿科药学杂志,2005,11(6):42.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