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级一等奖教学设计《数学归纳法》

合集下载

【一等奖教案】 数学归纳法及其应用举例

 【一等奖教案】 数学归纳法及其应用举例

课题:数学归纳法及其应用举例【教学目标】1.使学生了解归纳法, 理解数学归纳的原理与实质.2.掌握数学归纳法证题的两个步骤;会用“数学归纳法”证明简单的与自然数有关的命题.3.培养学生观察, 分析, 论证的能力, 进一步发展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让学生经历知识的构建过程, 体会类比的数学思想.4.努力创设课堂愉悦情境,使学生处于积极思考、大胆质疑氛围,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和课堂效率.5.通过对例题的探究,体会研究数学问题的一种方法(先猜想后证明), 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使学生初步形成做数学的意识和科学精神.【教学重点】归纳法意义的认识和数学归纳法产生过程的分析【教学难点】数学归纳法中递推思想的理解【教学方法】类比启发探究式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多媒体辅助课堂教学【教学程序】第一阶段:输入阶段——创造学习情境,提供学习内容1.创设问题情境,启动学生思维(1) 不完全归纳法引例:明朝刘元卿编的《应谐录》中有一个笑话:财主的儿子学写字.这则笑话中财主的儿子得出“四就是四横、五就是五横……”的结论,用的就是“归纳法”,不过,这个归纳推出的结论显然是错误的.(2) 完全归纳法对比引例:有一位师傅想考考他的两个徒弟,看谁更聪明一些.他给每人一筐花生去剥皮,看看每一粒花生仁是不是都有粉衣包着,看谁先给出答案.大徒弟费了很大劲将花生全部剥完了;二徒弟只拣了几个饱满的,几个干瘪的,几个熟好的,几个没熟的,几个三仁的,几个一仁、两仁的,总共不过一把花生.显然,二徒弟先给出答案,他比大徒弟聪明.在生活和生产实际中,归纳法也有广泛应用.例如气象工作者、水文工作者依据积累的历史资料作气象预测,水文预报,用的就是归纳法.这些归纳法却不能用完全归纳法.2. 回顾数学旧知,追溯归纳意识(从生活走向数学,与学生一起回顾以前学过的数学知识,进一步体会归纳意识,同时让学生感受到我们以前的学习中其实早已接触过归纳.)(1) 不完全归纳法实例: 给出等差数列前四项, 写出该数列的通项公式. (2) 完全归纳法实例: 证明圆周角定理分圆心在圆周角内部、外部及一边上三种情况.3. 借助数学史料, 促使学生思辨(在生活引例与学过的数学知识的基础上,再引导学生看数学史料,能够让学生多方位多角度体会归纳法,感受使用归纳法的普遍性.同时引导学生进行思辨:在数学中运用不完全归纳法常常会得到错误的结论,不管是我们还是数学大家都可能如此.那么,有没有更好的归纳法呢?)问题1 已知n a =22)55(+-n n (n ∈N ), (1)分别求1a ;2a ;3a ;4a .(2)由此你能得到一个什么结论?这个结论正确吗?(培养学生大胆猜想的意识和数学概括能力.概括能力是思维能力的核心.鲁宾斯坦指出:思维都是在概括中完成的.心理学认为“迁移就是概括”,这里知识、技能、思维方法、数学原理的迁移,我找的突破口就是学生的概括过程.)问题2 费马(Fermat )是17世纪法国著名的数学家,他曾认为,当n ∈N 时,122+n一定都是质数,这是他对n =0,1,2,3,4作了验证后得到的.后来,18世纪伟大的瑞士科学家欧拉(Euler )却证明了1252+=4 294 967 297=6 700 417×641,从而否定了费马的推测.没想到当n =5这一结论便不成立.问题3 41)(2++=n n n f , 当n ∈N 时,)(n f 是否都为质数?验证: f (0)=41,f (1)=43,f (2)=47,f (3)=53,f (4)=61,f (5)=71,f (6)=83,f (7)=97,f (8)=113,f (9)=131,f (10)=151,…,f (39)=1 601.但是f (40)=1 681=241,是合数.第二阶段:新旧知识相互作用阶段——新旧知识作用,搭建新知结构 4. 搜索生活实例,激发学习兴趣(在第一阶段的基础上,由生活实例出发,与学生一起解析归纳原理, 揭示递推过程.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兴趣这种个性心理倾向一般总是伴随着良好的情感体验.)实例:播放多米诺骨牌录像关键:(1) 第一张牌被推倒; (2) 假如某一张牌倒下, 则它的后一张牌必定倒下. 于是, 我们可以下结论: 多米诺骨牌会全部倒下.搜索:再举几则生活事例:推倒自行车, 早操排队对齐等. 5. 类比数学问题, 激起思维浪花类比多米诺骨牌过程, 证明等差数列通项公式d n a a n )1(1-+=:(1) 当n =1时等式成立; (2) 假设当n =k 时等式成立, 即d k a a k )1(1-+=, 则d a a k k +=+1=d k a ]1)1[(1-++, 即n =k +1时等式也成立. 于是, 我们可以下结论: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d n a a n )1(1-+=对任何n ∈*N 都成立.(布鲁纳的发现学习理论认为,“有指导的发现学习”强调知识发生发展过程.这里通过类比多米诺骨牌过程,让学生发现数学归纳法的雏形,是一种再创造的发现性学习.)6. 引导学生概括, 形成科学方法证明一个与正整数有关的命题关键步骤如下: (1) 证明当n 取第一个值0n 时结论正确;(2) 假设当n =k (k ∈*N ,k ≥0n ) 时结论正确, 证明当n =k +1时结论也正确. 完成这两个步骤后, 就可以断定命题对从0n 开始的所有正整数n 都正确. 这种证明方法叫做数学归纳法.第三阶段:操作阶段——巩固认知结构,充实认知过程 7. 蕴含猜想证明, 培养研究意识(本例要求学生先猜想后证明,既能巩固归纳法和数学归纳法,也能教给学生做数学的方法,培养学生独立研究数学问题的意识和能力.)例题 在数列{n a }中, 1a =1, nnn a a a +=+11(n ∈*N ), 先计算2a ,3a ,4a 的值,再推测通项n a 的公式, 最后证明你的结论. 8. 基础反馈练习, 巩固方法应用(课本例题与等差数列通项公式的证明差不多,套用数学归纳法的证明步骤不难解答,因此我把它作为练习,这样既考虑到学生的能力水平,也不冲淡本节课的重点.练习第3题恰好是等比数列通项公式的证明,与前者是一个对比与补充.通过这两个练习能看到学生对数学归纳法证题步骤的掌握情况.)(1)(第63页例1)用数学归纳法证明:1+3+5+…+(2n -1)=2n . (2)(第64页练习3)首项是1a ,公比是q 的等比数列的通项公式是11-=n n q a a . 9. 师生共同小结, 完成概括提升(1) 本节课的中心内容是归纳法和数学归纳法;(2) 归纳法是一种由特殊到一般的推理方法,它可以分为完全归纳法和不完全归纳法两种,完全归纳法只局限于有限个元素,而不完全归纳法得出的结论不一定具有可靠性,数学归纳法属于完全归纳法;(3) 数学归纳法作为一种证明方法,其基本思想是递推(递归)思想,使用要点可概括为:两个步骤一结论,递推基础不可少,归纳假设要用到,结论写明莫忘掉;(4) 本节课所涉及到的数学思想方法有:递推思想、类比思想、分类思想、归纳思想、辩证唯物主义思想. 10. 布置课后作业, 巩固延伸铺垫(1) 课本第64页练习第1, 2题; 第67页习题2.1第2题.(2) 在数学归纳法证明的第二步中,证明n =k +1时命题成立, 必须要用到n =k 时命题成立这个假设.这里留一个辨析题给学生课后讨论思考:用数学归纳法证明: 1222221132-=+++++-n n (n ∈*N )时, 其中第二步采用下面的证法:设n =k 时等式成立, 即1222221132-=+++++-k k , 则当n =k +1时,12212122222111132-=--=++++++++-k k kk .你认为上面的证明正确吗?为什么? 【教学设计说明】1.数学归纳法是一种用于证明与自然数n有关的命题的正确性的证明方法.它的操作步骤简单、明确,教学重点不应该是方法的应用.我认为不能把教学过程当作方法的灌输,技能的操练.为此,我设想强化数学归纳法产生过程的教学,把数学归纳法的产生寓于对归纳法的分析、认识当中,把数学归纳法的产生与不完全归纳法的完善结合起来.这样不仅使学生可以看到数学归纳法产生的背景,从一开始就注意它的功能,为使用它打下良好的基础,而且可以强化归纳思想的教学,这不仅是对中学数学中以演绎思想为主的教学的重要补充,也是引导学生发展创新能力的良机.2.在教学方法上,这里运用了在教师指导下的师生共同讨论、探索的方法.目的是加强学生对教学过程的参与.为了使这种参与有一定的智能度,教师应做好发动、组织、引导和点拨.学生的思维参与往往是从问题开始的,本节课按照思维次序编排了一系列问题,让学生投入到思维活动中来,把本节课的研究内容置于问题之中,在逐渐展开中,引导学生用已学的知识、方法予以解决,并获得知识体系的更新与拓展.3.运用数学归纳法证明与正整数有关的数学命题,两个步骤缺一不可.理解数学归纳法中的递推思想,尤其要注意其中第二步,证明n=k+1命题成立时必须要用到n =k时命题成立这个条件.这些内容都将放在下一课时完成,这种理解不仅使我们能够正确认识数学归纳法的原理与本质,也为证明过程中第二步的设计指明了思维方向.二元一次不等式表示平面区域一、教材分析⒈教材的地位和作用本节课主要内容是新教材高二上第七章第4节第一课时:二元一次不等式表示平面区域。

数学归纳法精品教案

数学归纳法精品教案

数学归纳法精品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高中数学教材《数学选修22》第二章“数学归纳法”。

具体内容包括数学归纳法的概念、原理以及应用。

重点讲解数学归纳法的两个基本步骤:基础步骤和归纳步骤,并通过典型例题,让学生掌握数学归纳法的证明方法。

二、教学目标1. 理解数学归纳法的概念和原理,能熟练运用数学归纳法证明问题;2. 掌握数学归纳法的证明步骤,提高逻辑推理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3. 能够运用数学归纳法解决实际问题,培养数学应用意识。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数学归纳法证明过程中,归纳假设的运用和归纳步骤的推理。

教学重点:数学归纳法的概念、原理和证明步骤。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教学设备、黑板、粉笔;2. 学具:教材、练习本、笔。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通过一个简单的数学问题,如“计算1+2+3++n的和”,让学生思考如何证明其结论。

2. 新课导入讲解数学归纳法的概念和原理,阐述其两个基本步骤:基础步骤和归纳步骤。

3. 例题讲解选取一道典型例题,如“证明对于任意正整数n,都有1+3+5++(2n1)=n^2”,详细讲解数学归纳法的证明过程。

4. 随堂练习让学生独立完成一道类似例题的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5. 知识拓展引导学生思考数学归纳法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如等差数列求和、二项式定理等。

6. 课堂小结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利用数学归纳法证明:1^3+2^3+3^3++n^3=(1+2++n)^2;(2)已知数列{a_n},a_1=1,a_{n+1}=2a_n+1,证明对于任意正整数n,a_n都是奇数。

2. 答案:(1)证明过程略;(2)证明过程略。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2. 拓展延伸引导学生深入研究数学归纳法在其他数学分支中的应用,如数列、组合数学等。

同时,鼓励学生参加数学竞赛,提高数学素养。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难点与重点的确定;2. 例题讲解的详细程度;3. 随堂练习的设计与实施;4. 作业设计中的题目难度和答案的详细性;5. 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的实际操作。

数学归纳法教案优秀数学归纳法教案设计意图(1)

数学归纳法教案优秀数学归纳法教案设计意图(1)

数学归纳法教案优秀数学归纳法教案设计意图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高中数学教材《数学选修22》第二章第六节“数学归纳法”。

详细内容包括数学归纳法的定义、数学归纳法证明的步骤、数学归纳法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二、教学目标1. 理解数学归纳法的概念,掌握数学归纳法的证明步骤。

2. 能够运用数学归纳法证明一些简单的数学问题,提高逻辑推理能力。

3. 了解数学归纳法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培养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数学归纳法的定义和证明步骤。

难点:运用数学归纳法证明数学问题。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练习本、笔。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通过一个简单的数学问题(如:1+2+3++n的计算公式)引入数学归纳法。

2. 例题讲解(1)讲解数学归纳法的定义和证明步骤;(2)以等差数列求和公式为例,详细讲解数学归纳法证明过程。

3. 随堂练习让学生尝试运用数学归纳法证明一些简单的数学问题,如:1^2+2^2+3^2++n^2=(n(n+1)(2n+1))/6。

4. 课堂讲解(1)讲解数学归纳法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2)分析学生在随堂练习中遇到的问题,给出解答。

六、板书设计1. 板书数学归纳法的定义、证明步骤和应用。

2. 板书随堂练习的题目和解答过程。

七、作业设计(1)1+3+5++(2n1)=n^2;(2)C(n,0)+C(n,1)+C(n,2)++C(n,n)=2^n。

2. 答案:见教材课后习题解答。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学生对数学归纳法的定义和证明步骤掌握程度,以及对实际问题的应用能力。

2. 拓展延伸:引导学生探索数学归纳法在解决更复杂数学问题中的应用,如:数列的通项公式、组合恒等式等。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难点与重点的明确;2. 例题讲解的详细程度;3. 随堂练习的设计与指导;4. 作业设计中的题目难度与答案解析;5. 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的深度。

4.1数学归纳法-教案(优秀经典公开课比赛教案)

4.1数学归纳法-教案(优秀经典公开课比赛教案)

课题:4.1数学归纳法一、教材分析:本节内容是人教A 版选修4-5《不等式选讲》的最后一章内容,数学归纳法在讨论涉及正整数无限性的问题时是一种重要的方法,它的地位和作用可以从以下三方面来看:1.中学数学中的许多重要结论,如等差数列,等比数列的通项公式与前n 项和公式,二项式定理等都可以用数学归纳法进行证明.由归纳猜想得出一些与正整数有关的数学命题,用数学归纳法加以证明,可以使学生更深层次地掌握有关知识.2.运用数学归纳法可以证明许多数学命题(不等式、数列、等式、整除),既可以开阔学生的眼界,又可以使他们受到推理论证的训练.3.数学归纳法在进一步学习数学时要经常用到,因此掌握这种方法为今后的学习打下了基础.二、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了解数学归纳法的原理,能用数学归纳法证明一些与正整数有关的数学命题;(2)能以递推思想为指导,规范数学归纳法证明中的2个步骤,1个结论。

2、过程与方法:(1)通过对数学归纳法的学习,使学生初步掌握观察、归纳、猜想到证明的数学方法;(2)进一步发展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让学生经历知识的建构过程,体会类比的数学思想。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逻辑证明在数学以及日常生活中的作用,体会数学来源于生活,养成言之有理、论证有据的习惯。

三、教学重点:能用数学归纳法证明一些简单的数学命题.四、教学难点:学归纳法中递推思想的理解.五、教学准备1、课时安排:1课时2、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节之前已经学习过归纳推理,以及一些简单的数学证明方法,并且已经开始使用与正整数有关的结论(例1的公式),但学生只是停留在认知阶段;另外高二学生经过了一年半的高中学习之后,已初步具有了发现和探究问题的能力,这为本节学习数学归纳法奠定了一定基础。

3、教具选择:多媒体六、教学方法:运用类比启发探究的数学方法进行教学;七、教学过程1、自主导学:复习回顾引入:<师>(1)请同学们回顾学习过的证明方法有哪些?<生> 请一名学生回答该问题。

数学归纳法教案优秀数学归纳法教案设计意图

数学归纳法教案优秀数学归纳法教案设计意图

数学归纳法教案优秀数学归纳法教案设计意图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高中数学教材《数学选修22》第二章第四节“数学归纳法”。

具体内容包括数学归纳法的概念、步骤和证明方法,以及数学归纳法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二、教学目标1. 理解数学归纳法的概念,掌握数学归纳法的步骤,并能运用数学归纳法证明简单的数学问题。

2. 通过实践,培养学生运用数学归纳法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逻辑思维能力。

3. 了解数学归纳法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难点:数学归纳法的证明步骤,特别是第二步的证明方法。

重点:数学归纳法的概念、步骤和应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黑板、粉笔、多媒体设备。

2. 学具:练习本、笔。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通过一个有趣的数学问题,如“一个台阶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如何用数学方法解决此类问题。

2. 新课导入:讲解数学归纳法的概念、步骤和应用,结合具体例题进行讲解。

3. 例题讲解:选用一道典型的数学归纳法证明题,详细讲解证明过程,强调第二步证明的关键点。

4. 随堂练习:布置几道数学归纳法证明题,让学生独立完成,并及时给予指导和反馈。

6. 课堂小结:对本节课所学内容进行回顾,强调重点,解答学生疑问。

六、板书设计1. 数学归纳法2. 内容:(1)数学归纳法概念(2)数学归纳法步骤(3)数学归纳法证明方法(4)数学归纳法应用实例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用数学归纳法证明:1+3+5++(2n1)=n^2(2)用数学归纳法证明:1^3+2^3+3^3++n^3=(1+2++n)^22. 答案:见附录。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学生掌握数学归纳法的程度,以及证明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2. 拓展延伸:引导学生探讨数学归纳法在其他数学问题中的应用,如数列求和、不等式证明等。

附录:作业答案1. 证明:1+3+5++(2n1)=n^2证明过程略。

2. 证明:1^3+2^3+3^3++n^3=(1+2++n)^2证明过程略。

数学归纳法教案优秀数学归纳法教案设计意图

数学归纳法教案优秀数学归纳法教案设计意图

数学归纳法教案优秀数学归纳法教案设计意图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高中数学教材第二册第七章第四节《数学归纳法》。

详细内容包括:1. 数学归纳法的概念与基本步骤;2. 数学归纳法在数列、不等式中的应用;3. 数学归纳法在函数、方程中的应用。

二、教学目标1. 理解数学归纳法的概念,掌握数学归纳法的基本步骤;2. 能够运用数学归纳法证明数列、不等式、函数、方程等相关问题;3. 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推理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数学归纳法的概念、基本步骤及运用。

难点:如何引导学生运用数学归纳法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黑板、粉笔、多媒体设备;2. 学具:课本、练习本、笔。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通过一个与数学归纳法有关的实际问题,如“如何计算1+2+3++n的和”,激发学生兴趣,引导学生思考。

2. 例题讲解:选取一道数列求和的例题,讲解数学归纳法的概念和基本步骤,分析解题思路。

3. 随堂练习:让学生尝试用数学归纳法解决几个类似的数列求和问题,巩固所学知识。

4. 知识拓展:引导学生思考数学归纳法在证明不等式、函数、方程等问题中的应用。

5. 课堂小结:六、板书设计1. 数学归纳法2. 内容:(1)数学归纳法的概念与基本步骤;(2)数学归纳法在数列、不等式中的应用;(3)数学归纳法在函数、方程中的应用。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用数学归纳法证明:1+2+3++n = n(n+1)/2;(2)用数学归纳法证明:对于任意正整数n,有2^n > n;2. 答案:(1)略;(2)略;(3)略。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通过实践情景引入、例题讲解、随堂练习等方式,使学生掌握了数学归纳法的概念、基本步骤及其应用。

但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解答学生疑问。

2. 拓展延伸:(1)探索数学归纳法在其他数学领域(如组合数学、数论等)中的应用;(2)研究数学归纳法的推广形式,如“第二数学归纳法”、“反向归纳法”等。

《数学归纳法》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数学归纳法》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数学归纳法》第一课时教学设计《《数学归纳法》第一课时教学设计》这是优秀的教学设计文章,希望可以对您的学习工作中带来帮助!【教学任务分析】(1)了解数学归纳法的意义,培养学生在观察的基础上进行归纳猜想和发现的能力,进而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能力。

(2)使学生理解数学归纳法的实质,掌握数学归纳法证题的两个步骤,会用数学归纳法证明有关正整数的命题。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理解“数学归纳法”的含意和本质;掌握数学归纳法证题的两个步骤一个结论;会用“数学归纳法”证明简单的恒等式和整除问题。

2、过程与方法:初步掌握归纳与推理的方法;培养大胆猜想,小心求证的辩证思维素质;让学生养成自主思维、主动发现的学习习惯。

3、情态与价值:培养学生对于数学内在美的感悟能力。

【教学重点】1、了解数学归纳法的原理及其使用题型和基本步骤;2、会用数学归纳法证明相关的等式和整除问题。

【教学难点】如何理解数学归纳法证题的有效性;递推步骤中如何利用归纳假设。

【教学基本流程】创设情景,从具体实例引入新课观看实验短片,类比得到引例的解决方法探究得到一般情况下证明步骤(得到数学归纳法定义)例题练习利用数学归纳法证题小结:数学归纳法的注意事项及其它应用【教学过程】一.课题导入在数学研究中,有很多与正整数或自然数有关的命题,它们要求对所有的正整数都成立,或者对于从某个正整数开始的所有正整数都成立,例如:能够被7整除我们怎么证明它们呢?这一节我们将讨论这类命题的证明。

思考:通过计算下面的式子,你能猜想出的结果吗?-1+3=————-1+3-5=————-1+3-5+7=————-1+3-5+7-9=————上面四个式子的结果分别是2,-3,4,-5,由此猜想:怎么证明它呢?师生活动:学生A回答四个结果,然后教师引导学生猜想加到第n项时的结果,学生分组进行讨论,学生B回答。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在观察的基础上进行归纳猜想和发现的能力,进而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能力。

数学归纳法的教学设计

数学归纳法的教学设计

数学归纳法的教学设计一、教学任务及对象1、教学任务本教学设计的任务是向学生传授数学归纳法的基本原理和应用。

数学归纳法是一种重要的数学证明方法,主要用于解决与自然数有关的数学问题。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应掌握数学归纳法的两个基本步骤:基础步骤和归纳步骤,并能够运用数学归纳法证明一些简单的数学命题。

2、教学对象本教学设计的对象为我国高中一年级的学生,他们在先前的数学学习中已经接触过一些简单的数学证明,具备一定的逻辑推理能力。

此外,学生在初中阶段已经学习了数列的相关知识,这为学习数学归纳法奠定了基础。

但在实际运用数学归纳法时,学生可能对如何找到归纳假设和如何运用归纳假设进行推理感到困惑。

因此,本节课将针对这些难点进行讲解和练习。

二、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理解数学归纳法的概念、原理和步骤,掌握数学归纳法的基本证明方法。

(2)能够运用数学归纳法解决一些简单的数学问题,如数列求和、不等式证明等。

(3)掌握数学归纳法中的两个关键步骤:基础步骤和归纳步骤,并能够灵活运用。

(4)通过练习,提高逻辑推理能力和数学表达水平。

2、过程与方法(1)通过实例分析,让学生了解数学归纳法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培养学生从特殊到一般的思维方法。

(2)引导学生通过自主探究、小组合作等方式,发现并理解数学归纳法的基本原理,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3)设计不同难度的练习题,使学生在解答过程中逐步掌握数学归纳法的运用,提高解题技巧。

(4)通过课堂讲解、互动问答等形式,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会如何找到归纳假设,并运用归纳假设进行推理。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数学归纳法的兴趣,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增强学生的自信心。

(2)培养学生严谨、踏实的科学态度,让学生认识到数学证明的重要性,遵循逻辑推理的规律。

(3)通过数学归纳法的学习,让学生认识到事物发展的一般规律,培养学生的辩证唯物主义观念。

(4)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学会倾听他人意见,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和沟通能力。

数学归纳法实用教案

数学归纳法实用教案

数学归纳法实用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高中数学教材《数学归纳法》章节,详细内容包括数学归纳法的定义、原理和运用。

重点讲解数学归纳法的基本步骤,并通过实例分析,让学生掌握数学归纳法的证明方法。

二、教学目标1. 理解数学归纳法的概念,掌握其基本步骤。

2. 能够运用数学归纳法证明简单的数学问题。

3. 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推理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数学归纳法的运用,特别是递推关系的建立。

教学重点:数学归纳法的定义、基本步骤及证明方法。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黑板、粉笔、多媒体设备。

2. 学具:练习本、草稿纸、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一个实践情景引入数学归纳法,如“爬楼梯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如何用数学方法解决此类问题。

2. 新课讲解:(1)讲解数学归纳法的定义,解释其原理。

(2)介绍数学归纳法的基本步骤:基础步骤、归纳步骤。

(3)通过例题讲解,让学生了解数学归纳法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3. 随堂练习:(1)让学生独立完成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2)教师点评,指出学生存在的问题,并进行讲解。

六、板书设计1. 数学归纳法2. 内容:(1)数学归纳法的定义(2)数学归纳法的基本步骤:基础步骤、归纳步骤(3)例题及证明过程(4)课堂练习题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用数学归纳法证明:1+2+3++n = n(n+1)/2(2)用数学归纳法证明:2^n > n (n为正整数)2. 答案: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学生对于数学归纳法的理解程度,以及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能力。

2. 拓展延伸:(1)让学生了解数学归纳法在其他数学领域的应用,如数列、组合数学等。

(2)探讨数学归纳法与递归思想的关系,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难点与重点的确定2. 教学过程中的例题讲解和随堂练习设计3. 板书设计4. 作业设计5. 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一、教学难点与重点的确定教学难点与重点的确定是教学过程中的关键环节。

《数学归纳法》教案

《数学归纳法》教案

《数学归纳法》教案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目标:1.了解归纳法的含义,能区分完全归纳法和不完全归纳法,理解数学归纳法的原理和实质。

2.掌握数学归纳法证明命题的两个步骤,会用数学归纳法证明简单与自然数有关的命题. 过程与方法目标:1.经历观察、分析、抽象、概括出数学归纳法的两个步骤,初步形成归纳、猜想和发现的能力;2.经历数学归纳法解题步骤的获得和用“数学归纳法”证明简单恒等式的过程,初步理解和掌握“归纳——猜想——证明”这一探索发现的思维方法和利用反例否定命题的数学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数学归纳法的学习初步形成严谨务实学习态度和严谨的数学思维品质,努力创设课堂愉悦情境,使学生处于积极思考、大胆质疑氛围,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课堂效率,学习科学家探索的精神。

教学重点:归纳法意义的认识和数学归纳法产生过程的分析教学难点:数学归纳法中递推思想的理解教学方法:类比启发探究式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多媒体辅助课堂教学教学过程:一.设置情景,引出课题:(投影问题)(1) 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2)()2255+-=n n a n 的前4项为1,得出每一项为1 (3)观察:6=3+3,8=5+3,10=3+7,12=5+7,14=3+11,16=5+11,……78=67+11,……我们能得出什么结论(教师启发、引导,注意捕捉学生的议论)?这就是由1742年德国数学家哥德巴赫提出的著明的“哥德巴赫猜想”:任何一个大于等于6的偶数,都可以表示成两个奇质数之和(王元、潘承栋、陈景润在歌德巴赫猜想证明中的巨大成就,激发学生爱国自豪感)(由不完全归纳法得到的结论有待同学们去证明)(4)全班是否及格教师小结:这四种下结论的方法都是由特殊到一般,这种推理方法叫归纳法.归纳法是否能保证结论正确?(2)(3)是不完全归纳法,有利于发现问题,形成猜想,但结论不一定正确.(1)(4)是完全归纳法,结论可靠,但一一核对困难.教师提问:既然有个别事例得出的结论不一定可靠,就必须想办法所得结论进行证明。

《数学归纳法》教案

《数学归纳法》教案

《数 学 归 纳 法》教案阮晓锋【三维目标】知识与技能: 理解数学归纳法的原理,掌握数学归纳法证明的步骤.过程与方法: 通过多米诺骨牌游戏引出数学归纳法的原理,培养学生探索发现、提出问题的意识以及分析解决问题和数学交流的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让学生亲历知识的构建过程,感悟数学的内在美,激发其 学习热情,使学生喜欢数学,并初步形成严谨务实的科学态 度和勇于探索的治学精神.【教学重点】借助具体事例理解数学归纳法的原理,掌握数学归纳法证明的步骤,并能运用它证明一些与正整数有关的数学命题.【教学难点】不易理解数学归纳法的递推实质,具体表现在不了解第二个步骤的作用,不理解第二步证明为何一定要用到归纳假设.【教学方法】 本节课采用类比启发、合作探究式教学方法.【教学过程】一、创设问题情景问题情景:对于数列{}n a ,已知111,1n n n a a a a +==+, 通过对n=1,2,3,4前4项的归纳,猜想其通项公式为1n a n= 。

这个猜想是否正确,如何证明? 一般来说,与正整数n 有关的命题,当n 比较小时可以逐个验证,但当n 较大时,验证就很麻烦。

特别是n 可取所有正整数时逐一验证是不可能的。

因此,我们需要另辟蹊径,寻求一种方法:通过有限个步骤的推理,证明n 取所有正整数都成立。

二、探索新知1、动画演示多米诺骨牌游戏,思考使这些骨牌全部倒下的条件及其作用。

多米诺骨牌游戏是一种码放骨牌的游戏,码放时保证任意相邻的两块骨牌,若前一块骨牌倒下,则一定导致后一块骨牌倒下。

只要推倒第一块骨牌,就可以导致第二块骨牌倒下;而第二块骨牌倒下又可以导致第三块骨牌倒下,……,最后,不论有多少块骨牌,都能全部倒下。

可以看出,只要满足以下两条件,所有多米诺骨牌就都能倒下:(1)第一块骨牌倒下;(2)任意相邻的两块骨牌,前一块倒下一定导致后一块倒下。

其中条件(1)是一种特殊情况,起归纳奠基作用。

提问:你认为条件(2)的作用及实质是什么?可以看出,条件(2)事实上给出了一个递推关系:当第k 块倒下时,相邻的第k+1块也倒下。

数学归纳法精品教案

数学归纳法精品教案

数学归纳法精品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高中数学教材《数学选修22》第四章“数学归纳法”第一节,内容主要包括数学归纳法的定义、原理以及应用。

详细内容包括:1. 数学归纳法的概念及其基本步骤;2. 数学归纳法证明的基本形式;3. 数学归纳法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二、教学目标1. 理解数学归纳法的定义,掌握其基本步骤;2. 学会使用数学归纳法证明等式和不等式;3. 能够运用数学归纳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数学归纳法证明过程中的逻辑推理能力。

教学重点:数学归纳法的概念、步骤及应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2. 学具:练习本、笔。

五、教学过程1. 引入:通过一个实践情景(如:爬楼梯问题)引出数学归纳法,激发学生兴趣;2. 讲解:介绍数学归纳法的定义、步骤,结合例题进行讲解;a. 确定基础步骤;b. 归纳假设;c. 归纳步骤;3. 互动:让学生尝试用数学归纳法证明一些简单的等式,如:1+2+3++n=n(n+1)/2;4. 练习:布置随堂练习,让学生独立完成,教师进行指导;六、板书设计1. 数学归纳法2. 定义:数学归纳法的概念;3. 步骤:基础步骤、归纳假设、归纳步骤;4. 例题:1+2+3++n=n(n+1)/2;5. 练习:数学归纳法证明等式。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a. 证明:1^3+2^3+3^3++n^3=(1+2++n)^2;b. 证明:对于任意正整数n,都有2^n > n。

2. 答案:a. 证明:当n=1时,等式左边为1,右边为1,等式成立;假设当n=k时等式成立,即1^3+2^3+3^3++k^3=(1+2++k)^2;当n=k+1时,等式左边为1^3+2^3+3^3++k^3+(k+1)^3,根据归纳假设,等式左边=(1+2++k)^2+(k+1)^3;右边为(1+2++k+(k+1))^2,展开后得到(1+2++k)^2+2(1+2++k)(k+1)+(k+1)^2;将等式左边与右边对应项进行比较,发现它们相等,因此当n=k+1时,等式也成立。

数学归纳法优秀教学设计

数学归纳法优秀教学设计

数学归纳法【教学目标】:1.牢固掌握数学归纳法的证明步骤,熟练表达数学归纳法证明过程。

2.对数学归纳法的认识不断深化。

【教学重点】证明整除性问题,证明与自然数n有关的几何问题。

【教学难点】在P(k)⇒P(k+1)递推时,找出n=k与n=k+1时的递推公式。

【授课类型】新授课【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准备】多媒体、实物投影仪【内容分析】数学归纳法的应用是教学的重点,本节课着重是运用数学归纳法证明整除性问题,证明与自然数n有关的几何问题,在解析几何中主要是探索递推关系,教会学生思维,离开研究解答问题的思维过程几乎是不可能的。

因此在日常教学中,尤其是解题教学中,必须把教学集中在问题解答或解答问题的整个过程上。

理清思路是教学的重点。

即递推关系的探索发现、创新等思维过程的暴露,知识形成过程的揭示为教学重点。

用数学归纳法证明整除问题,P(k)⇒P(k+1)的整式变形是个难点,找出它们之间的差异,从决定n=k时,P(k)做何种变形,一般地只有将n=k+1时P(k+1)的整式进行分拆配凑成P(k)的形式,再利用归纳假设和基本事实。

这个变形是难点。

用数学归纳法证明几何中的问题时,难点就是在P(k)⇒P(k+1)递推时,找出n=k与n=k+1时的递推公式,这是关键所在。

要分析增加一条曲线或直线后,点、线段、曲线段、平面块在P(k)基础上净增多少,于是就找出了相应的递推关系【教学过程】一、复习引入:1.归纳法:由一些特殊事例推出一般结论的推理方法。

特点:特殊→一般2.不完全归纳法: 根据事物的部分(而不是全部)特例得出一般结论的推理方法叫做不完全归纳法。

3.完全归纳法:把研究对象一一都考查到了而推出结论的归纳法称为完全归纳法。

完全归纳法是一种在研究了事物的所有(有限种)特殊情况后得出一般结论的推理方法,又叫做枚举法。

与不完全归纳法不同,用完全归纳法得出的结论是可靠的。

通常在事物包括的特殊情况数不多时,采用完全归纳法。

数学归纳法教学设计

数学归纳法教学设计

数学归纳法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数学归纳法一、教学目标:1.了解数学归纳法的定义和基本原理。

2.学会用数学归纳法解决数学问题。

3.掌握数学归纳法的应用技巧和方法。

4.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数学推理能力。

二、教学内容:1.数学归纳法的概念介绍。

2.数学归纳法的基本原理。

3.数学归纳法的应用实例。

三、教学过程:Step 1:导入(5分钟)1.引导学生回顾前几次课学习的内容,复习递归和数列的相关知识。

2.提问:递归和数列的特点是什么?我们能通过什么方法来证明一个问题在所有情况下都成立?Step 2:学习数学归纳法的定义和基本原理(15分钟)1.讲解数学归纳法的定义和基本原理。

Step 3:数学归纳法的应用实例(20分钟)1.给出一个具体的应用实例,如证明对于任意正整数n,1+2+3+...+n=n(n+1)/22.讲解具体的步骤和方法,如何运用数学归纳法来证明这个等式。

3.引导学生自己动手完成证明过程,理解数学归纳法的应用步骤。

Step 4:巩固练习(25分钟)1.给学生一些类似的题目,要求他们用数学归纳法来解决。

2.检查学生的答案,引导他们分析解题过程和思路。

Step 5:归纳总结(10分钟)1.回顾数学归纳法的定义、原理和应用方法。

2.引导学生总结数学归纳法的特点和使用技巧。

3.提问:数学归纳法有什么优缺点?有哪些应用场景?四、教学资源准备:1.教学投影仪和电脑。

2.教学PPT或课件材料。

3.教师准备具体的数学归纳法应用实例和练习题。

五、教学评估:1.教师观察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

2.课堂练习和讨论中学生的回答和解题思路。

3.学生个人批判性思维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六、教学反思:数学归纳法是一种重要的数学思维方法,通过教学设计可以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这种方法的应用步骤和技巧。

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具体的应用实例和练习题,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数学归纳法的作用和优势,并培养他们的逻辑思维和数学推理能力。

同时,教师还需要引导学生总结数学归纳法的特点和使用技巧,帮助他们更好地掌握这种方法,并将其应用于解决更复杂的问题。

数学归纳法教学设计(1)

数学归纳法教学设计(1)

《数学归纳法》教学设计第一部分:教学设计基本内容一、教学内容分析《数学归纳法》是人教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选修2-2第二章中的知识。

由于正整数无法穷尽的特点,有些关于正整数n的命题,难以对n 进行一一的验证,从而需要寻求一种新的推理方法,以便能通过有限的推理来证明无限的结论.这是数学归纳法产生的根源.数学归纳法是一种证明与正整数n有关的命题的重要方法。

它的独到之处便是运用有限个步骤就能证明无限多个对象,而实现这一目的的工具就是递推思想。

在数学结论的发现过程中,往往先通过对大量个别事实的观察,通过归纳形成一般性的结论,最终利用数学归纳法的证明解决问题.因此可以说“观察”+“归纳”+“证明”=“发现”.二、教学对象分析高中学生具有一定的逻辑思维和推理演算能力,并且对事物的认识逐步的由感性上升到理性,而且,在高一,学生已经学了用不完全归纳法推导等差数列、等比数列的通项公式。

这些都是我们学好本节的有利因素。

但不足的是,学生考虑问题的全面性及课堂气氛的活跃性还不够好。

为此,在学法方面我采用“导—思—点拨—练”的学习过程,让学生自主参与知识的发生、发展、形成过程。

在这个过程中对学生进行以下学法指导。

(1)体验感悟法:让学生认真观看多米诺骨牌实验,从而感悟数学归纳法原理。

(2)类比法:通过类比多米诺骨牌实验,练习用数学归纳法证题,进一步体会数学归纳法原理。

三、教学目标确定数学归纳法体现了递推的思想,数学归纳法的本质就是利用递推思想去证题的一种方法。

一堂精彩的课不仅仅是传授给学生知识,更重要的是对学生能力的培养和情感的熏陶。

根据本节课的特点,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定为三重目标:①认知目标:通过对具体问题的解决思路探寻,了解数学归纳法产生的根源及其无穷递推的本质,在此基础上归纳概括出数学归纳法证题的两个步骤.;体会数学归纳法的思想,会用数学归纳法证明一些简单的恒等式;②能力目标:了解通过“观察”“归纳”“证明”来发现定理的基本思路;③情感目标: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增强学生的学习热情,培养学生辩证唯物主要教学步骤创设情境,问题导入实验演示,引导探究类比联想,形成概念讨论交流,深化认识反馈练习, 巩固提高总结归纳,加深理解主义的世界观和勇于探索的科学精神。

数学归纳法教案

数学归纳法教案

数学归纳法教案
一、教学目标
1. 使学生理解数学归纳法的原理。

2. 使学生能够用数学归纳法证明一些简单的数学命题。

3. 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数学推理能力。

二、教学重点
1. 数学归纳法的原理。

2. 用数学归纳法证明数学命题的步骤。

三、教学难点
1. 理解数学归纳法的原理。

2. 如何用数学归纳法证明数学命题。

四、教学过程
1. 导入
通过举一些生活中的例子,如多米诺骨牌游戏,引出数学归纳法的概念。

2. 数学归纳法原理的讲解
数学归纳法是一种证明数学命题的方法,它的基本思想是:先证明当 n=1 时命题成立,然后假设当 n=k 时命题成立,证明当 n=k+1 时命题也成立,从而得出对于任意正整数 n,命题都成立。

3. 数学归纳法的应用
通过具体的例子,如证明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让学生掌握用数学归纳法证明数学命题的步骤。

4. 课堂练习
给出一些练习题,让学生用数学归纳法证明一些简单的数学命题,加深对数学归纳法的理解。

5. 小结
对数学归纳法的原理和应用进行总结,强调数学归纳法在数学证明中的重要性。

五、教学方法
1. 讲授法
2. 演示法
3. 练习法
六、教学资源
1. 数学教材
2. 教学课件
3. 练习题
七、教学评价
通过课堂提问和课后作业的方式,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评价。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数学归纳法——人教版高中数学选修2-2第二章第三节参赛教师: 赵亮选手单位:蚌埠一中2010年4月课题:数学归纳法人民教育出版社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教科书数学选修2-2第二章第三节蚌埠一中赵亮【教材分析】1、教学内容:数学归纳法是人教社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教科书数学选修2-2第二章第3节的内容,根据课标要求,本书该节共2课时,这是第一课时,其主要内容是数学归纳法的原理及其应用。

2、地位作用:在已经学习了不完全归纳法的基础上,介绍了数学归纳法,它是一种用于关于正整数命题的直接证法。

教材通过剖析生活实例中蕴含的思维过程揭示数学思想方法,即借助“多米诺骨牌”的设计思想,揭示数学归纳法依据的两个条件及它们之间的关系。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了解归纳法,理解数学归纳法的原理与实质,掌握数学归纳法证题的两个步骤。

(2)会证明简单的与正整数有关的命题。

2、过程与方法:努力创设课堂愉悦的情境,使学生处于积极思考,大胆质疑的氛围,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和课堂效率,让学生经历知识的构建过程,体会类比的数学思想。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本节课的教学,使学生领悟数学思想和辩证唯物主义观点,激发学生学习热情,提高学生数学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大胆猜想,小心求证的辩证思维素质,以及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意见和数学交流能力。

【教学重点】借助具体实例了解数学归纳法的基本思想,掌握它的基本步骤,运用它证明一些简单的与正整数n (n 取无限多个值)有关的数学命题。

【教学难点】(1)学生不易理解数学归纳法的思想实质,具体表现在不了解第二个步骤的作用,不易根据归纳假设作出证明。

(2)运用数学归纳法时,在“归纳递推”的步骤中发现具体问题的递推关系。

【教学方法】运用类比启发探究的数学方法进行教学;【教学手段】借助多媒体呈现多米诺骨牌等生活素材辅助课堂教学;【教学程序】第一阶段:创设问题情境,启动学生思维情境1、法国数学家费马观察到:6553712,25712,1712,5124232212=+=+=+=+归纳猜想:任何形如122+n(n ∈*N )的数都是质数,这就是著名的费马猜想。

半个世纪以后,数学家欧拉发现,第5个费马数670041764112525⨯=+=F 不是质数,从而推翻了费马的猜想。

——“不完全归纳有时是错误的”(培养学生大胆猜想的意识和数学概括能力.概括能力是思维能力的核心.鲁宾斯坦指出:思维都是在概括中完成的.心理学认为“迁移就是概括”,这里知识、技能、思维方法、数学原理的迁移,我找的突破口就是学生的概括过程.)情境2 、数列{}(),1,1,*11N n a a a a a n n n n ∈+==+已知通过对4,3,2,1=n 前4项归纳,猜想n a n 1=——可以让学生通过数列的知识加以验证——“不完全归纳有时是正确的”。

通过对上述两个情况的探究可以发现用“不完全归纳法”得到的结论不一定可靠。

为了寻求一种能够证明与正整数有关的数学问题的方法,从而引入本节课的新课内容一数学归纳法。

第二阶段:搜索生活实例,激发学习兴趣1、“多米诺骨牌”游戏动画演示:探究“多米诺骨牌”全部倒下的条件引导学生思考并分析“多米诺骨牌”全部倒下的两个条件;①第一块骨牌倒下;②任意相邻的两块骨牌,前一块倒下一定导致后一块倒下。

强调条件②的作用:是一种递推关系(第k 块倒下,使第k+1块倒下)。

2、类比“多米诺骨牌”的原理来验证情境2中对于通项公式na n 1=的猜想。

“多米诺骨牌”原理①第一块骨牌倒下; ②若第k 块倒下,则使得第k+1块倒下 验证猜想 ↓ ↓①1=n 验证猜想成立 ②如果k n =时,猜想成立。

即k a k 1=,则当1+=k n 时,1111111+=+=+=+k k k a a a k k k 即1+=k n 时猜想成立3、引导学生概括, 形成科学方法证明一个与正整数有关的命题关键步骤如下:(1) 证明当n 取第一个值0n 时结论正确;(归纳奠基)(2) 假设当n =k (k ∈*N ,k ≥0n ) 时结论正确, 证明当n =k +1时结论也正确.(归纳递推)完成这两个步骤后, 就可以断定命题对从0n 开始的所有正整数n都正确.这种证明方法叫做数学归纳法.第三阶段:巩固认知结构,充实认知过程例1.用数学归纳法证明6)12)(1(3212222++=++++n n n n 证明:(1)当n=1时,左边112==,右边6)112()11(1+⋅⋅+⋅=,等式成立。

(2)假设当n=k 时,等式成立,即6)12)(1(3212222++=++++k k k k 则当n=k+1时,左边=()223221321++++++k k[][][]1)1(21)1()1(61)672)(1(61)1(6)12()1(61)1(6)12)(1(22+++++=+++=++++=++++=k k k k k k k k k k k k k k =右边 由(1)、(2)可知,n ∈*N 时,等式成立。

师生共同总结:1、数学归纳法是一种完全归纳的证明方法,它适用于与自然数有关的问题。

即当n=k+1时等式也成立。

2、两个步骤、一个结论缺一不可,否则结论不能成立;3、在证明递推步骤时,必须使用归纳假设,进行恒等变换。

4、完成第1)、2)步骤的证明后,要对命题成立进行总结。

练习:用数学归纳法证明 等式成立。

探究:已知数列 ,)13)(23(1,,1071,741,411+-⨯⨯⨯n n 设S n 为数列前n 项和,计算S 1, S 2 ,S 3 ,S 4,根据计算结果,猜想S n 的表达式,并用数学归纳法进行证明。

解:()()1212121751531311+=+-++⨯+⨯+⨯n n n n证明:(1) n=1时,左边= 311⨯右边= 1121+⨯(2) 假设n=k (k ∈N *)时等式成立,即 ()()1212121751531311+=+-++⨯+⨯+⨯k k k k 则n=k+1时, ()()()()3212112121751531311++++-++⨯+⨯+⨯k k k k ()()3212112++++=k k k k ()1121321+++=++=k k k k 即当n=k+1时等式也成立。

根据(1)和(2),可知等式对任何n ∈N * 都成立。

134131011031031071727274141414114321=⨯+==⨯+==⨯+==⨯=S S S S可以看到,上面表示四个结果的分数中,分子与项数一致, 分母可用项数n 表示为3n+1,可以猜想13+=n n S n 证明过程由学生自主完成。

【课堂小结】(1)数学归纳法只适用于证明与正整数有关的命题。

(2)用数学归纳法证明命题的一般步骤:1°验证n=n 0(n 0为命题允许的最小正整数)时,命题成立 2°假设n=k (k ≥n 0)时命题成立,证明n=k+1时命题成立, 由1°和2°对任意的n ≥n 0, n ∈N* 命题成立。

(3)本节课通过从“多米诺骨牌”讲起,借助这个游戏的设计理念,揭示了数学归纳法依据的两个条件及它们之间的关系。

(4)本节课使用数学归纳法只证明了与正整数有关的等式成立的问题,在以后的学习中,我们将会遇到使用数学归纳法证明与正整数有关的不等式及几何问题,也会遇到n 0的取值不是1的情况。

在下一节课我们还将通过具体的例子使同学们明白为什么在使用数学归纳法证明时两个步骤缺一不可。

【作业】1. 习题2.3 A 组 1.2.32. 思考:平面内有n 条直线,其中任意两条不平行,任意三条不共点,设f(n)为n 条直线的交点个数,求证: 证明:(1) n=1时,f(1)=1 等式成立 (2) 假设n=k 时,等式成立 即 )1(21)(-=k k k f 成立 ()121)(-=n n n f那么当n=k+1时, 根据(1)和(2),可知等式对任何n ∈N *都成立【板书设计】《数学归纳法》教学反思人民教育出版社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教科书数学选修2-2第二章第三节蚌埠一中 赵亮一、回顾教学设计的思路:数学归纳法是一种用于证明与正整数n 有关的命题的证明方法。

为了在教学的过程中避免使其成为方法的灌输,技能的操练。

使学生能了解新的知识产生的来龙去脉,因此,我设想强化数学归纳法产生过程的教学,把数学归纳法的产生寓于对归纳法的分析,认识当中,把数学归纳法的产生与对不完全归纳法的完善结合起来。

在教学方法上,我运用了在教师指导下的师生共同探讨()[]1)1()1(21121)()1(+++=+-=+=+k k k k k k k f k f 即当n=k+1时等式也成立。

的方法,目的是调动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积极性。

我做好发动、组织、引导和点拨。

学生的兴趣参与往往是从问题开始的,新课引入之前,为让学生了解不完全归纳法的不可靠性,我设计了两个案例(1、第二章第一节中的“费马猜想”说明不完全归纳法得到的结论有时是错误的;2、数列{},1,1,11+==+n n n n a a a a a 通过4,3,2,1=n 归纳,从而猜想na n 1=,并通过计算推证不完全归纳法得到的结论是正确的.)说明通过不完全归纳法得到的结论是不可靠的,为此,需要寻求一种能够证明与正整数n 有关的命题的正确性的科学方法。

通过“多米诺骨牌”的动画演示,揭示“多米诺骨牌”效应产生所具备的两个条件,然后类比“多米诺骨牌”效应产生的条件来判断第2个案例所得到的猜想是否正确,继而用数学语言板书出数学归纳法原理。

二、反思教学设计的成功之处第一点:通过引入时的两个案例说明不完全归纳法的不可靠性,得到一个问题情境,继而引导学生寻求一种能够证明与正整数n 有关的命题的科学方法,从而使学生感受到学习新知识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第二点:在演示多米诺骨牌动画之后,让学生总结出“多米诺骨牌”效应产生所具备的两个条件,怎样把“多米诺骨牌”效应产生所具备的两个条件与数学归纳法原理联系在一起?我设计了通过类比“多米诺骨牌”效应产生的两个条件去判断案例2猜想是否正确。

即1、“第一块骨牌必须倒下”就这个数列问题而言,应该为“n=1时,a1=1,猜想成立”。

2、“第k块骨牌倒下,使得第k+1骨牌倒下时,解决了传递性问题”就这个数列问题而言,应该为“如果n=k 时,猜想成立,我们能够证明n=k+1时,命题成立,解决了递推问题“。

从教学效果来看这一设计使得学生很好的理解了数学归纳法依据的两个条件及它们之间的关系。

第三点:根据以往教学中的经验,学生即使理解了数学归纳法原理及其证明过程,但在实际解题时,证明过程仍是问题百出,因而在完成探究的过程中两个步骤缺一不可,并且在证明n=k+1时命题成立,一定要用到归纳假设,以及在两个步骤完成之后,要对命题成立进行总结,这一点也是学生在证明过程中容易忽略的地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