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战列舰的设计第一章开端_前无畏舰时代

合集下载

英国前无谓时代战列舰

英国前无谓时代战列舰

前无畏舰时代,从火力讲主要分为两个阶段。

第一个阶段,1892-1900年,这一时期的战列舰火力通常为2-6门主炮,10-20门左右的副炮,最常见的配置是4门主炮,12-16门副炮,主炮范围在234-413之间,通常是305口径,但是更大和更小口径的主炮也有。

副炮范围在102-203之间,通常是152。

这其中:英国的主炮口径通常是,一级战列舰305口径,二级战列舰254口径,另外也有343和413口径;法国则为274、305、320、370口径;俄国通常是254和305口径;意大利为305口径;美国为305和330口径;德国为240、260、280口径;奥匈则为240口径。

以前无畏舰时代标志性战舰“君权”级来讲:装备4门343毫米主炮,10门152毫米副炮,12-16门47毫米或者57毫米速射炮,布局是前后各一双联主炮塔,副炮集中在舷侧炮廓内,这基本成为前无畏舰的标准配置。

第二个阶段,1900-1907年,战列舰同时配备二级主炮和一级主炮的时期。

这一个时期,战列舰的主炮不变,和之前的配置基本相同,但是出现了二级主炮,配置数量为4-12门,口径通常在203-274之间,小于主炮口径,大于副炮口径。

出现二级主炮,主要是考虑到战列舰在对抗巡洋舰和装甲巡洋舰时主炮射速偏低、副炮火力不足的情况。

这一时期,以英国爱德华七世级为代表的战列舰,开始采用了二级主炮,爱德华七世级采用了4门305主炮和4门234主炮,以及标准配置的152副炮。

其他如:英国纳尔逊级,4门305主炮和10门234二级主炮;法国丹东级,4门305主炮和12门240二级主炮;俄国的安德烈_佩沃兹万尼,4门305主炮和14门203二级主炮;日本的萨摩级,4门305主炮和12门254主炮;意大利艾琳娜女王级,2门305主炮和12门203主炮;奥匈拉德茨基级,4门305主炮和8门240主炮;美国的弗吉尼亚、康涅狄格和密西西比,4门305主炮和8门203主炮。

【光晕系列科普】UNSC海军战舰级别详解

【光晕系列科普】UNSC海军战舰级别详解

【光晕系列科普】UNSC海军战舰级别详解前排警告:流量党慎⼊!!多图!!多图!!梳理了⼀遍应该是没有遗漏了,⼤概。

嘛。

如果有什么不⾜之处请在评论区提出。

UNSC海军战舰级别详解UNSC海军现有战舰级别1.航空母舰“新纪元”级重型航母UNSC“阿特拉斯”号 ——“新纪元”级重型航母概念图“猎户座”级突击航母“猎户座”级突击航母“波塞冬”级轻型航母(战后)“波塞冬”(“海神”)级轻型航母2557年地球战役中可以看到的⼀艘⾪属于“达科他”战⽃群的“波塞冬”级“迦太基”级超级航母轨道上的“迦太基”级“⽆尽”级超级航母(你没看错)⽆尽号⽆尽号“⽆尽”级⽆尽号与“卡戎”级轻型护卫舰航向黎明号的对⽐数据·⾸舰——“⽆尽”号·次舰——“永恒”号,截⾄2558年尚未完⼯海军常规航母全景近景注:该舰出现在光晕3及光晕3:ODST中,表明常规海军⼒量仍有保留。

2.巡洋舰“马拉松”级重型巡洋舰设计图⽶歇尔·斯坦福海军中将的旗舰——“利维坦”号“马拉松”级重型巡洋舰聚集在开罗航站周围的⼤量马拉松级(⾪属于第5舰队)“英勇”级超重型巡洋舰“翠鸟”级轻型巡洋舰光晕:致远星中的秋风之墩号“深秋”级重型巡洋舰(战后)在地球轨道上航⾏的“深秋”级舰队3.战列舰“澄清”级轻型战列舰(战后)参加安魂星战役的三艘“澄清”级轻型战列舰参加典礼的“⽆尽号”和⼀艘“澄清”级地球战役中对抗“⾐钵临世”号得⼀艘“澄清”级背影4.护卫舰“卡戎”级轻型护卫舰UNSC“命运之盾”号“卡戎”级轻型护卫舰向先⾏者⽆畏舰开⽕的“卡戎”级战⽃群“伟岸”级轻型护卫舰“伟岸”级轻型护卫舰“琥珀”号试图追上CAS突击航母UNSC“琥珀”号“巴黎”级重型护卫舰SDV级重型巡航舰与⼀艘巴黎级重型护卫舰UNSC格拉夫顿号和UNSC萨拉托加号巴黎级UNSC萨凡纳号在交战“坚定”级重型护卫舰⼀艘坚定级HALO4 中,将“卡戎”级轻型护卫舰稍加修改就变成了“坚定”级重型护卫舰设计图两艘“坚定”级护送“⽆尽”号前往安魂星“双刃短剑”级护卫舰(战后)⽐较粗糙的设计图在HALO5 菜单界⾯背景中出现的⼀艘该级战舰5.驱逐舰“勤勉”级驱逐舰⼀艘“勤勉”级UNSC喀琅施塔得号“勤勉”级驱逐舰“希尔斯堡”级驱逐舰殖民地军事管理局(CMA)所属“赫拉克勒斯”号丰饶星战役中与星盟⾸次接触的CMA战⽃群中间的为“赫拉克勒斯”号严重受损的“赫拉克勒斯”号“利戟”级驱逐舰(战后)UNSC前锋号UNSC中洛锡安之⼼号未知型号的重型驱逐舰(⽆图)(该舰为“⼽尔贡”号,看过⼩说的都知道该舰为第⼀艘装备MAC磁⼒加速炮的重型驱逐舰,且由普雷斯顿·科尔指挥,即后来的科尔中将)6.巡防舰“灰鲭鲨”级巡防舰(⽆图)未知型号的巡防舰(⽆图)快速攻击巡防舰(⽆图)“罗马短剑”级重型巡防舰(战后)UNSC“萨根之蓝”号“罗马短剑”级重型巡防舰“萨根之蓝”号迎战两艘DAS侧⾯图7.隐秘巡游舰“⽇蚀”级隐秘巡游舰(⽆图)“剃⼑”级隐秘巡游舰(⽆图)“寒冬”级隐秘巡游舰“银⽉”号空间站内部的“寒冬”级隐秘巡游舰UNSC“寒冬”级隐秘巡游舰“余烬归来”号“寒冬”级逃离“银⽉”号空间站“撒哈拉”级重型隐秘巡游舰光晕:传奇第8集中出现的——UNSC“撒哈拉”级重型隐秘巡游舰“阿拉丁”号8.其他“凤凰”级殖民船“凤凰”级殖民船⼀艘正在⽊星造船⼚建造的“凤凰”级殖民船“⿊猫”级撤离舰(⽆图)“春⼭”级布雷舰“春⼭”级布雷舰“翼⼿⽬”级隐形巡航舰(⽆图)各种未知型号的舰船(⽆图)PS:其余⽀援舰船如弹药补给船、通讯梭等在此不再赘述。

美国战列舰的设计

美国战列舰的设计
度 为 l.英 寸 (6 .毫米 ) ,但在 该舱 O5 26 7 可能是部分受到与 “ 奇尔沙治”号相关争议 的影响,海军部长于19年 86 后 侧 ,装 甲带 向下倾 斜 ( 覆 盖 的 不 再 3 5 所 月2 日下令组建了一个负责未来战列舰设计的委 员会,该委 员会 由海军少将 是8 磅而是7 磅的装 甲),从而保持了 沃尔克 ( .G a kr 0 O J .W le )担任主席。同一天 ,美国海军的现代化战列舰 “ 印 相同的有效厚度。在轮机 区的末端 ,前 第安纳 ”号正式服役,该舰在性能设计方面可供借鉴的实际经验很少。 “ 衣
D s nO US Nv。 B tehp ei f .. ay at si g S l
最大可能描述二战期间以及二战之后美国战列舰轻型 挥设备的性能细节调整情 况 , 而使读者对 不同时期 从
第一章 l 开端
括弹 药 )。
前无畏舰时代
随着炮塔设计水平的提高,30 3毫米/0 毫米舰炮加上基座的总重量 已低 用 了相 同 的动力 装填 设备 。 23 于 “ 印第安 纳 ”号 的双 联 装30 3 毫米 舰 炮 ,即 由后 者 的9 7 降至 97 ( 8吨 4 吨 不包 建造维修局 出于大幅提高操纵简 便性 的 目的 ,希望 采用手动装 填的方 有观点认为,在许多情况下更应该由23 0 毫米舰炮而不是35 0毫米舰炮攻 法 。军械局也对弹药装填方法提 出了质 击敌舰某些部位,施特劳斯对此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即在实战中的任何射程 疑 。 35 O毫米 或 30 3 毫米 舰 炮 的发射 间隔 内,即便大型战舰也会变为小型 目标 ,因此所有舰炮通常会指向敌舰舰体 中 为5 分钟,2 3 0 毫米舰炮为2 分钟,而17 2

的 0毫 一 “ 衣阿华”号战列舰舰 首 双联 35 米主 炮 比较重视 ,特别是侧面装甲带的覆盖 面积和厚度都有较 大增加 ( 图) 右 ■ “ 衣阿华”号对装 甲防护

战列舰简史

战列舰简史

战列舰简史一.定义战列舰(Battleship,或又称为战斗舰,战舰)是一种以大口径火炮的攻击力与厚重装甲的防护力为主要诉求的高吨位海军作战舰艇。

二.名称由来“战列舰”一词的英文原文为Battleship,直译为“战斗舰”。

这个名字起源于帆船时代的“战列线战斗舰”(MainLineofBattleShips)。

战列舰名称是随着1655-1667年英国——荷兰战争中海军战术的改变而出现的。

当时海战方式为交战双方的舰队在海战中各自排成单列纵队的战列线,进行同向异舷或异向同舷的舷侧方向火炮对射。

凡是其规模足够大,可以参加此种战斗的舰船均被称作战列舰(Ships of the Line)。

三.特点战列舰是人类有史以来创造出的最庞大、最复杂的武器系统之一,具有吨位大、火力强、装甲厚、航程远等特点。

在其极盛时期——20世纪初到第二次世界大战,战列舰是唯一具备远程打击手段的战略武器平台,因此受到各海军强国的重视。

四.主要战术T字横切:全称为抢占T字横头射击阵位,理论上即攻方纵队以约90度航线交角横穿敌纵队前方,这样攻方可以集中全部侧舷火力对敌先导舰进行大广角射击,而对方只能运用部分前主炮进行还击。

意味着抢占T字横头阵位的一方可以充分发扬火力,而相反的一方火力受到极大抑制。

“T字横头”最先是出现在风帆舰船时代,以前以桨为动力时,要求军舰以船头对准敌船侧面,靠船头的撞角撞击敌船船身,然后再靠上敌舰,进行肉搏战,这在火炮出现之前是最常规,也是最有效的战法,火炮加上风帆用在军舰上时,情况发生了变化,火炮布置在军舰的两舷,只有侧面对敌时,一侧的火炮才能发挥最大威力,全数开火,而船头对准敌舰时,自己的火炮几乎无法向对方射击,所以,舰队在作战时,要尽量排成一线,争取用自己的侧面对准敌方船头,这样两只相互作战的舰队就形成了“T字横头”.这并不是英国人发明的,而是在基督教联合舰队与阿拉伯舰队在地中海展开决战时,由基督教联合舰队首先采用的.此种战术一直使用到二战后,直到导弹代替了火炮成为主要打击的手段为止.。

二战经典战列舰

二战经典战列舰

【浅谈】【二战中的经典战列舰】“大舰巨炮,汪洋霸主,钢铁咆哮,怒海争锋...在20世纪前半页的强权争霸时代,战列舰以极其具象化的身影雄姿,将战争的暴力美学推向极致...”以下就战列舰这个话题,挑选了参与二战的十数艘经典战列舰,带读者重温那段“纵横四海,劈波斩浪,烈焰与狂澜交织的征程...”10.田纳西级40年代初的“田纳西”号1917年开工的“田纳西”(Tennessee)级是美国在“新墨西哥”级的基础上设计建造的一型战列舰,共建造两艘:“田纳西”号与“加利福尼亚”号。

田纳西级下水之初便搭载了最大仰角达到30度的14英寸(356mm)口径主炮,这在当时为战舰带来了明显的射程优势;4座3连装炮塔的布置使得该级战舰可以向单侧同时发挥12门主炮的威力,与同时期的另一级具备相同火力配置的日本“扶桑”级战列舰相比,田纳西级还有着炮塔布置紧凑简约、装甲防护集中的优势。

根据日德兰海战的经验,田纳西级舰体划分多层隔舱,并且采用了新式的后置龙骨设计,水下防御性能相比美国海军以往建造的战列舰有很大改进。

肥大宽阔的舰身加上飞剪型舰艏为战舰带来了优秀的适航性,虽然在航速上依旧是传统的低速/舰队战列舰的水准,但该级舰采用的电气推进系统对后世战舰动力系统的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借鉴意义...在20世纪20年代的各类大演习中,集众多优秀设计于一身的田纳西级无疑是美海军战列舰中的亮点,优异的表现使其长期坐镇主力位置,加利福尼亚号在20世纪二三十年代担任太平洋舰队旗舰,该舰还是是美军最早安装CAXM雷达系统的战舰之一...两艘田纳西级战列舰在1941年的“珍珠港事件”中遭受重创,经修复后再度被编入美军战斗序列,1942年前后进行了现代化改装,安装了大量的先进电子设备并强化了防空火力,两舰在1944年的苏里高海战中成功完成了对日军的复仇。

整个太平洋战争中,“田纳西”号共获得10枚“战斗之星”勋章,“加利福尼亚”号也有7枚入账。

20年代的“田纳西”号,可以看到早期美系战列舰特有的笼式结构在“珍珠港偷袭”中被重伤的“田纳西”号(后)维修、改造中的“田纳西”号改造完成的“田纳西”号“加利福尼亚”号(1943年摄)9.金刚级上图为金刚级2号舰“榛名”号“金刚”(Kongo)级是日本以英国狮级战列巡洋舰为蓝本仿制的一型战列巡洋舰,首舰金刚号由英国维克斯公司设计建造(她同时也是日本向海外订购的最后一艘战舰),1913年竣工服役,剩余三艘(“比睿”号、“榛名”号、“雾岛”号)则在后续几年由日本根据“金刚”号图纸自行建成...金刚级装备了8门14英寸(356mm)口径主炮,这使得金刚级在刚建成时颇有世界最强火力之姿,加上其出色航速航程,金刚级可以说是英国“海军上将”级出现之前世界上最为优秀的战列巡洋舰...值得一提的是,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英国海军看中金刚号的战力,曾试图向日本租该舰用来应对德国公海舰队的威胁,遭到日本的拒绝。

浅水重炮舰

浅水重炮舰

浅水重炮舰看到本文的标题,也许不少朋友会马上提出质疑∶“你这个论点是否过于偏激?”那好,说到历史上第一场装甲舰对装甲舰的海战,大家一定非常熟悉吧!而其中北军的那一艘世界上最早安装有一个旋转炮塔的“莫尼托尔”号,相信她更是在大家心目中留有深刻的印象。

“莫尼托尔”号凭借她低矮小巧的舰身以及始终可以射向敌舰的炮火,力战四小时有余,终于击退了曾经将北军木质舰队打得体无完肤的南军装甲舰“弗吉尼亚”号。

据美国军事史的大家,退役陆军上校T.N.杜普依的观点∶在整个南北战争中,最重要的海军发展成果,便是“莫尼托尔”号以及炮塔的建成……此举将海战推入了一个崭新的时代,籍此便可将“莫尼托尔”号称作近代水面舰艇第一舰!事实上,浅水重炮舰(Monitor)的语源,便是出自“莫尼托尔”号之名,所以,本文的主题说浅水重炮舰是近代水面舰艇的先驱,非但不算过份,而且还可谓恰到好处!那么,“莫尼托尔”的原意是什么呢?国内的文献里,对于本舰的译名也五花八门,有的译为“班长”号,也有的译为“巨蜥”号等等,当然也有的使用直接的音译,到底哪一个是标准呢?我们不妨翻开词典,老天!看来Monitor一词的解释实在是今人目不暇接,有“班长”,有“监听员”,有“告诫,提醒”,来了,下一个便是低舷铁甲舰,浅水重炮舰,还有“消防水枪”,“显示屏”,哦,“巨蜥”也有。

而据说,设计“莫尼托尔”号的在给该舰起名之时,主要意在取其“警告,劝告,提醒,告诫”之意。

埃里柯森的这番心意也得到了报答。

1862年3月9日的那场具有划时代意义的海战中,仅987吨的小个头“莫尼托尔”号,首战便“提醒”了全世界,“告诫”了世人海战的新时代已经到来,以至于从此以瑞典裔工程师约翰·埃里柯森后,那些低干舷,浅吃水,装备回旋式重炮塔的舰艇便被成为“莫尼托尔”,译成中文便是浅水重炮舰。

也许有人问,刚才词典里不是说也译为“低舷装甲舰”吗?看出这个问题的朋友可谓独具慧眼,回答这个问题不得不回顾一下那些巨炮小舰的发展史。

八·八舰队简史

八·八舰队简史
另,本文只能算作简史,而且多侧重于军舰本身的介绍。如果各位对其历史背景更有兴趣,推荐各位关《注战争史研究》系列。
本文的写作中得到了西巴雷斯、本垒打、宝剑、左庶长等人的协助,特别表示感谢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少将【15】
主题: 八·八舰队简史
发表时间: 2004-11-10 22:44:57 编辑 引用回复 留言 举报楼长
原文刊载于《突击I》上,由于军事文集本身尚在销售期内,所以考虑到相关方面的利益删除了所有“补丁”和注释。如果各位想看完整版,请购买军事文集本身。

1906年10月1日,一艘灰色的战舰驶入了北海的冰冷海水中开始了她的处女航并引起了全世界的瞩目。这艘战舰拥有弹道性能完全一样的十门12英寸主炮,这使她的在拥有空前火力的同时每一门主炮都能共享射击参数从而使得那些装备有二级副炮的前无畏舰复杂且烦琐的射击控制问题得以解决。而真正可怕的倒不是那统一口径的主炮,而是统一口径后安装的全新概念的火控系统,它使得战舰能像一个整体一般进行战斗,而不是过去那样每个炮塔凭借着各自的射控系统各自为战。此外全新概念的蒸汽轮机动力系统的实用化使得这艘战舰的航速突破了原先那些使用三胀往复式蒸汽机战舰的20节瓶颈,同时大大改善了高速航行时的震动以及可靠性问题。这艘战列舰的出现使得以往的所有战舰显得统统过时,以她的名字命名的海军新时代开始了!“无畏舰时代”将成近代海军发展史上的一段最绚丽岁月的代名词。


不久前曾听到这么一个故事:一个年轻的中国旅游者在日本横须贺海军基地内寻找美国航空母舰的锚地,四处乱转的他遇到了一位上了年纪的日本老人,年轻人立刻迎上去用日语询问老人是否知道航母的停泊之处。老人回答了他的问题,同时又感慨了一句“现在的年轻人对军舰感兴趣的真的越来越少了!”,老人的这番话语使得年轻人在没有表露身份的情况下与他攀谈了起来。原来这位老人是横须贺海军造船厂的老工程师,曾亲眼目睹过当年日本帝国联合舰队的盛况。分手之后,老人面对着巨大的海港码头喃喃自语:“当年大和号就泊在这里,武藏号就泊在那边,而信浓号,就是从我眼前开出去的……”。年轻的中国人回头望了一眼老人,从对方的眼睛里,他依稀看到了自豪、眷恋和燃烧的火焰!

军舰的发展史

军舰的发展史

用导弹迚行超视距攻击
军舰之间的战斗已经不再需要面对面的形式了。航空母舰的出现与发展 则让海上战斗的形式起了根本性的变化。现代海战已经从水面变成水下、水 面、空间的三维立体战争。
帆桨战船 蒸汽船 :铁甲舰-----君权 级战列舰-------无畏级战列舰--------战列巡 洋舰-------航母
是美国海军在制定21世纪战舰sc21计划时提出的一种大型水面舰方案未来的武库舰能以强大的火力对地面作战实施火力支援对空防御和作为反导弹武器的发射平台携带大量导弹武器对陆海空都具有极强打击能力是一座浮动在海面上的导弹武器库号称21世纪第一舰
军舰的发展史
从古代战舰发展到现在军舰,经历过漫长的年 代。由于生产力的发展,技术的迚步,使得舰 体材料、动力装置、武器装备发生了根本变化。
出现役;一时间,战列舰几乎销声匿迹。
• 在1991年1月的海湾战争中,美军曾使用其中的“密苏里”号和“威斯康星”
号战列舰对伊拉克目标迚行炮击和发射巡航导弹。但在此后的1993年,美国 的4艘战列舰又再次退出现役,“战列舰”这一级别也正式从美国海军现役 舰船分类中撤消。
• 现代,世界各国只有美国的四艘依阿华级战列代。
• 正如我们历史课本里所说,“西方列强用坚船利炮打开了中国大
门。”
• 当时,西方的军舰追求的正是:
船坚, 炮利, 高速。
铁甲舰 :英国人设计了用铁甲覆盖的战舰,幵设计了可以旋转的主炮。
君权级战列舰:
战列舰和铁甲舰的根本区别是封闭的回旋炮塔,和新的发动机, 此外幵没有什么本质区别
自动化--------自动控制原理
• 自动化程度高 • 由于全部采用导弹武器,武库舰的自动化程度相当高。舰中设有可
移动仓库,且能自动完成导弹的装填、发射,目标的搜寻。导引等 整套程序。预计加装的侦察机也是无人驾驶的。舰上编制人员只有50 人,这在其他大型水面舰艇上是难以想象的。

战列舰的演变[详解]

战列舰的演变[详解]

战列舰的演变战列舰的演变投笔从戎 [战争研究]1. 帆船时代的战列舰2. 现代战列舰的诞生3. 一战中的战列舰4. 两次大战之间5. 二战中的战列舰——大西洋战场6. 二战中的战列舰——地中海战场7. 二战中的战列舰——太平洋战场8. 退出历史舞台参考文献战列舰的发展和演化是技术改进和战术需求相互影响的过程:技术的发展改变了战舰的装备,增强了战舰的性能;为了最大限度的利用技术进步的成果,海战的战术发生变化;新的战术又在技术上提出新的需求。

这样的过程在五个世纪中不断循环,组成了战列舰的发展史。

1. 帆船时代的战列舰十五世纪末,主要是两个领域的技术进步产生了最初形态的战列舰:一是冶金技术的提高使前装滑膛炮逐渐成为一种可靠的武器;二是航海技术的发展使人们能够建造较大的船只,以风力而不是人力航行。

于是出现了装备许多火炮的大帆船,海战的战术随之发生了剧烈的变革,不再依靠原始的接舷肉搏,代之以远距离的炮击。

船的艏艉因为狭窄,一般只能安装一两门轻炮,主要的火炮一般装在战舰的两侧,通过两舷开设的炮孔射击,这种安排直接影响了海战战术:侧面对着敌人排成首尾相接的一列长队,比较利于一支舰队发扬火力,这样每条战舰都有一半的火炮能对敌射击。

较小的军舰从此不能投入主要的海上战斗,而只能担任巡逻和侦察这样的任务,因为舰队的威力在于战舰排成连贯的长队,就象一根链子,连接部分如果薄弱,整个链条的力量就不会太强。

第一次英荷战争(1652-1654)期间发布的《海上作战条令》明确的把纵队定为海军作战时的标准队形:“各分舰队的所有战舰都必须尽力与其分队长保持一线队列前进……”。

在以后的一个半世纪里,战列舰的外观和战术都没有发生很大变化,舰队的行动完全依赖风力,机动能力有限,在交战双方实力量相差不多的情况下任何形式的集中兵力都十分困难,海战变成平行航向的两支舰队之间冗长的交火,往往不能出现决定性的战果。

18世纪末到19世纪初的那几年,纳尔逊给海军战术注入了新的活力,真正实现了在战列舰队作战中集中兵力。

战列舰发展史(一):铁甲舰时代!

战列舰发展史(一):铁甲舰时代!

战列舰发展史(一):铁甲舰时代!在航空母舰未成为制海主力之前人类曾有过一段疯狂建造战列舰的阶段,从铁甲舰到前无畏舰,从前无畏舰到无畏舰,最后再从无畏舰到现代战列舰用了几十年时间,航母登场后战列舰的地位被迅速取代。

但那个追求吨位、装甲、航速、口径的年代中国却几乎全程错过,这也是很多军迷怀念“大炮巨舰”的原因。

从今天开始武器小站将按照铁甲舰、前无畏舰、无畏舰、现代战列舰四个部分为大家详细介绍战列舰的发展史为大家补上这一课,敬请关注!钢铁产量决定了一个国家的战争潜力19世纪初蒸汽机的发展极大刺激了欧洲工业化的步伐,冶金、交通等多个方面都实现了突飞猛进,这一切都在为一场即将到来的军事变革做着准备。

1853年土耳其和俄国围绕克里米亚半岛打了一场“锡诺普海战”,海战双方虽然用的都是风帆木制战舰,但俄军战舰用的是开花弹,土军战舰用的是实心弹,土军战舰面对新式的开花弹1天之内舰队全军覆没。

随后英国海军和法国海军组成的庞大的蒸汽舰队赶来支援,俄军陷入了被动局面,最后不得不在1856年主动求和。

锡诺普海战是最后一次木制蒸汽帆船之间的战斗“锡诺普海战”之后木制风帆战舰迅速失色,蒸汽铁甲舰开始走向成熟。

1866年意大利和奥匈帝国进行的“利萨海战”是人类第一次以蒸汽铁甲主力舰队之间的对决,在这次海战中奥匈帝国采用“V”字形舰队冲击意大利的“一”字形舰队并将其旗舰“意大利”号撞沉赢得了胜利。

英国看到这样的结果之后索性在1873年开始服役的“蹂躏”号铁甲舰上取消了风帆而完全依赖蒸汽机提供动力。

“蹂躏”号铁甲舰满载吨位9500吨、双轴推进最大航速13.8节,这艘军舰前后分别布置了2门带有炮塔保护的射界为280度的305毫米舰炮,这也说明当时英国海军已经开始将火炮重点放在主炮上面而非侧舷炮,同时为了提高军舰的撞击能力“蹂躏”号前部加装了撞角。

奥匈帝国海军采用V字形战术和撞击战术1881年英国“不屈”号铁甲舰服役,该型战舰的独特之处是将两座双联装406毫米主炮按照斜对角模式放置在了舰舯的两个烟囱之间,两座主炮可以同时向前或向后射击但依然存在一的射击死角。

战列舰 大炮巨舰时代——从铁甲舰到无畏舰战列舰“三位一体”的变迁

战列舰 大炮巨舰时代——从铁甲舰到无畏舰战列舰“三位一体”的变迁

虽 仍 为橡 木 桕 松 木 制造 ,水 线 以 下 位 闲 扰 。为 增 强 木 制 战 舰 在 对 抗 基 伊 萨 兜 一瓦 轶 计 f “ =卜”I (HMS
有 制皮 .邴分 较 有 探索 精 神 者 还试 验 忡 火 )Jlt ̄1佝,{i存 能 力 ,杜 酱伊 ·德 洛 美 存 Warrior)— — 这 艘 造 价 37.7 锈 的
l945年 4月6日,“大 和”号的 身影 在冲绳 以北海域 出lⅢ。美军第五舰 队司 令斯 普告恩 斯 上将 打算让 他麾下 的 4艘 “衣 阿华”级 和 2艘 “科罗拉 多”级 战列舰以 重炮迎接 对手 ,fn拥 有 l5艘航 母的 第 58特遣 舰队指 挥宵 马克 ·米切 尔主动提 出 :“我 来拿 下他们 。”“大 和”号 最终被 ll枚鱼雷和 6颗 炸弹命 中 .沉 入 345米深 的海 底 。而 它的炮 火没有打下 一架飞机 。
、 迷 汾 建 造 的 坚 棱 ,已 经 改
率 也 人 。口后 “光 ”I川K 足 20 就 告 废 弁 ,似 、 也验 J 这 lflf1批 评 的 中 肯忡 。 英 造 f 编 史
达 120门 的 32硝 前 膛 炮 。舟见体 卞 桅 装 上 簇 动 力 的 法 国 木 制 战 舰 备 受 中 ,“第 一 艘 铁 1{lJ眦 ”f 柞 j 、 于
是 工 业 革 命 的 产物 之 一 ,但 究 其 渊 源 , 舰 射 击 。直 至 对 手 被 击 毁 。为 执 行 战
蒸 汽 一 钢 铁 主 力 舰 的 诸 多 结 构 特 征 和 列 线 战 术 而 建 造 ,拥 有 安 装 于 多 层 甲
用 兵 思 路 早 在 风 帆 时 代 就 已 确 立 ,甚 板 之 上 的 强 大 舷 侧 火 力 的 风 帆 战 舰 ,

前无畏舰时代的意大利军舰

前无畏舰时代的意大利军舰

前无畏舰时代的意大利军舰建造类似无畏舰的想法,意大利造舰师Vittorio Cuniberti(维托里奥・库尼贝尔蒂)早在1903年的文章《英国海军的理想战列舰》(An Ideal Battleship for the British Navy)中就提出了一种装备1 0余门12寸单一口径主炮的军舰,以在近距离摧毁敌舰。

1906年的“无畏”号除了交战距离更远外,其他都与Cuniberti的概念相符。

同样,战列巡洋舰的起源也可追溯到意大利设计师贝内代托・布林(Bened etto Brin),他最早的设计,1872年的“杜里奥”(Duilio)级前无畏舰,是当时世界上最大、最快、火力最强的军舰,速度和火力被置于优先考虑的位置,而装甲防护则保持当时的一般水平。

他的第二个设计,1875年的“意大利”(Italia)级牺牲了几乎所有的装甲防护,使航速达到18节,并装备16.9英寸火炮,除了甲板,扬弹机和炮廓(redoubt),其他部分没有任何装甲,没有主装甲带和重点部位的防护。

这些军舰可以视为放大了的装备战列舰级主炮的防护巡洋舰,“意大利”号和“雷班托”(Lepanto)号可以说是战列巡洋舰这个概念的起源。

此级两艘均由Castellammare di Stabia皇家海军造船厂建造,排水量13898-15654吨,409英尺2英寸×73英尺10英寸,吃水28.5英尺。

4门431mm(17英寸,2×2),4门4.7英寸(4×1),12门57mm,4具17英寸鱼雷管。

装甲防护为甲板4英寸,无侧装甲防护带,舰桥最厚处19英寸,两台立式复式蒸汽机(Verticle Compound),11986马力,2轴,速度17.8节,以10节航速可航行5 000英里。

下水:Italia号1880年9月29日;Lepanto号1883年3月17日完成:Italia号1885年10月16日;Lepanto号1887年8月16日入役:Italia号1885年10月16日;Lepanto号1887年8月16日结局:Italia号1917年解除部分武装,1921年拆毁;Lepanto号1914年封存,后拆毁。

专访海军史研究者章骞 世界海上霸主的易手

专访海军史研究者章骞  世界海上霸主的易手

6|《国家人文历史》|3年|第期|总第期专访海军史研究者章骞世界海上霸主的易手本刊记者|纪彭实习记者|吕晗子近年来,中国的海疆颇不肃静。

随着中国第一艘航空母舰——辽宁号下水,人们似乎看到了中国海军的未来。

中国海军能否走出近海、走进深海,冲出岛链藩篱?2013年9月7日,《国家人文历史》杂志对《无畏之海——第一次世界大战海战全史》的作者、著名海军史研究者章骞进行了专访。

章骞首先纠正道:所谓“海疆”或者说“海上长城”都是极其可笑的说法,一个国家如果抱有这样的海洋理念,实际上就已经输掉了海战。

随后,我们话题转向20世纪世界海军的发展和海上霸主的易手。

从甲午海战到日俄战争,再到两次世界大战,世界海军史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海上霸主从英国变成了美国,德国、日本的海军一度强盛,最终归零。

其中蕴含着海军发展的基本规律。

国历:甲午海战是19世纪最后一场大海战。

日本战胜中国,这次海战对20世纪的世界海军发展有什么影响?章骞:甲午海战对世界海军的影响非常大。

比如说在战争中给人印象深刻的速射炮。

战争实践使人们意识到速射炮对于没有装甲防护的战舰侧舷有极大的破坏。

北洋水师战舰残破的侧舷给人非常直观的感受。

有人认为,正是北洋水师舰船上缺少速射炮,才导致了战败。

甲午之后,世界范围内海军基本上进入了装甲巡洋舰的时代,战舰的侧舷装甲防护得到明显加强。

史记HISTORY +军事不过,对于速射炮,先进的海洋国家还是有所保留。

甲午之后有一个短暂时期,有过速射炮与装甲重炮之争,速射炮一度占了上风,包括美国在内的海军大国,之前建造的战列舰一般分三级火炮:十二英寸火炮、八英寸炮、然后是五英寸或六英寸的速射炮。

有一段时间,美国海军在战列舰设计上取消了八英寸的二级主炮。

它只有四门十二英寸炮,并配置大量六英寸级的速射炮。

日俄战争带来了重炮复活。

经过对马海战,大家认识到速射炮在远程打击中穿透力不够,比如4000码之外,不可能形成对重装甲的战列舰的有效打击,八英寸炮则可以很轻松地击穿装甲巡洋舰的装甲。

乔治五世级战列舰一

乔治五世级战列舰一

乔治五世级战列舰(一)大洋英豪—英王乔治五世级战列舰—1937年建造的英王乔治五世级(King George V )战列舰是追求经济性的产物。

在皇家海军的历史上,经济性指标超越技术指标的先例并不少见,比如铁甲舰时代的阿伽门农(H MS Agamemnon )和阿贾克斯(HMS Ajax);前无畏时代的巴弗勒尔(HMS Barfleur)和百夫长(HMS Centurian);无畏舰时代的君权(HMS Royal Sovereign )、复仇(HM S Revenge )和皇家橡树(HMS Royal Oak )。

从它们身上,多少可以折射出大英帝国国运的兴衰起伏。

20世纪20年代,由于长期经济萧条带来的财政压力,英国强烈建议列强共同建造低排水量和小口径主炮的经济型战舰。

在获得美国和法国的支持后,英国放弃了15英寸火炮战列舰方案,于1937年1月开始建造装备14英寸主炮的新战舰,这就是英王乔治五世级战列舰。

但在新舰开工后,美、法以曰本退出海军条约为借口,都放弃了原来的承诺,纷纷开始建造装备大口径火炮的新战舰,后来德国和意大利也相继开建15英寸主炮战舰,倒霉的英王乔治五世级一下子沦为同时代战舰中火炮口径最小的一级主力舰。

更糟糕的是由于强调重装甲导致排水量超标,乔治五世级不得不把原计划的12门主炮减为10门,这样英国人所寄望的火力密集度和投射总重量方面的优势也几乎荡然无存。

虽然存在诸多不足,但英王乔治五世级的装甲防御坚实厚重,可以抵御列强普遍装备的15英寸炮弹打击,舰体宽阔平稳,堪称优秀的火力平台,动力系统皮实可靠,因此仍不失为一级中规中矩的战舰。

英王乔治五世级战列舰一共建造了5艘,分别是:英王乔治五世号(HMS King George V)、威尔士亲王号(HMS Prince ofWales)、约克公爵号(HMS Duke of York)、安森号(HMS Ans on)、豪号(HMS Howe)。

英王乔治五世号(HMS King George V):舰名由来:英王乔治五世全名乔治·弗雷德里克·恩斯特·阿尔伯特,1910年——1936年在位,是英王爱德华七世的儿子。

一代海上霸主——战列舰

一代海上霸主——战列舰

一代海上霸主——战列舰发表于:2008年6月27日 21时28分28秒来源:阅读(0)评论(0) 举报本文链接:/121031728/blog/1214573308[顶]一代海上霸主——战列舰1992年3月31日,是世人未曾留意的普通一天,但它却是世界海军史上的一个特殊日子。

就在这一天,美国海军宣布“密苏里”号战列舰退役。

曾经在几个世纪的漫长岁月里主宰辽阔海洋的一代海上霸主暨一个著名的舰种,自此就从我们这个星球的海洋上彻底功成身退了。

战列舰(BATTLE SHIP),也称为战斗舰,是一种以大口径舰炮为主要武器,具有很强的装甲防护能力和较强的突击威力,承担远洋作战任务的大型水面作战舰艇。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前的若干世纪里,战列舰曾经雄霸海洋世界,独领一代兰色风骚,是海军舰队不可或缺的中坚力量。

战列线战术的产物早在公元前5世纪前后,在中国和欧洲等处,就发生了最早的水(海)战。

当时的海军在作战中使用的是装有舰艏冲角的木质桨船和各种冷兵器以及投掷器。

交战双方的舰队首先是各自排成单列横阵或多列横阵,用投掷器和弓弩等进行一定距离的对射,然后进行撞击战和接舷战。

这种战法一直持续沿用到17世纪之前,并没有发生质的变化。

自14世纪中叶开始,海军战舰在两舷逐渐配置了滑膛炮,使海战的战法随之产生一些变化,即交战双方的舰队首先在有效射程内进行舷侧方向的舰炮对射;如果炮战不能解决战斗,双方再以撞击战或接舷战来决定胜负。

到17世纪时,舷炮战战术成为海军舰队在海战中的主要战法。

18世纪以后,随着木质风帆战舰操纵性能的改善、战舰排水量的增大和大口径火炮在战舰上的普遍配置,海军作战的舷炮战战术发展成为比较稳定的战列线战术,即交战双方的舰队在海战中各自排成单列纵队的战列线,进行同向异舷或异向同舷的舷侧方向火炮对射。

于是,在这种战列线战术中使用的拥有80门以上火炮的大型军舰得名为战列舰。

到19世纪中期时,最大的风帆战列舰其排水量可达4000吨,配置火炮多达130门,通常建有三根高大的桅杆,航行在海面上非常威武壮观。

巨舰大炮主义的揭幕战——对马海战

巨舰大炮主义的揭幕战——对马海战

巨舰大炮主义的揭幕战——对马海战浪花一朵在钢铁战舰的优势被发现后,铁甲舰得到了各国海军的青睐。

不过,船舶技术和海军力量的发展日新月异,在不久之后的比铁甲舰更为优越的前无畏舰。

爆发于1905年的对马海战就是前无畏舰发展到巅峰时,日本海军与俄国海军之间的一场生死较量。

这场战争直接影响了战舰的发展趋势,海战就此走向了巨舰大炮的时代。

接下来就让我们一睹这场“巨舰大炮主义”揭幕战的风采吧!航海小达1905年的5月27日是个特殊的日子。

对于横渡了半个地球才赶到远东地区的俄国第二太平洋舰队来说,今天是沙皇尼古拉二世的加冕纪念日。

而对于日本联合舰队来说,这天却是伏击俄国舰队的“黄道吉日”——在长久的训练之后,舰队的弹药库已经被消耗了多半,他们等待许久的敌人终于出现了。

远东之地两虎相争海小达人故事还要从日俄两国在远东地区的争斗说起。

19世纪末20世纪初,进入帝国主义时期的日本和俄国积极扩军备战,加入了殖民扩张的行列。

俄国对东亚虎视眈眈,日本也企图侵略中国和朝鲜,于是,为了争夺在远东的势力范围,两个“强盗”之间就这样爆发了大战。

这是一场老牌欧洲豪强和新兴亚洲国家之间的较量,而纸面实力不如俄国的日本毫无疑问是不被看好的那一方。

谁承想,日军竟然突然发难,还一鼓作气全歼了俄国四大舰队之一的太平洋舰队,震惊世界。

危急之下,俄国只好抽调波罗的海和黑海的兵力组成了第二太平洋舰队,在司令罗日杰斯特文斯基中将的率领下,千里迢迢驰援远东。

日本联合舰队的司令则是著名的海军大将东乡平八郎。

早在中日甲午战争时,东乡就已经崭露头角,作为“浪速”号的船长为日本立下了军功。

这一次,他根据得到的情报和丰富的作战经验,判断俄国舰队一定会取道航程最短的对马海峡,前往他们在远东仅剩的军港——海参崴。

东乡果断决定就在对马海峡和远道而来的俄国舰队决战。

他采纳了有“天才参谋”之称的秋山真之的方案,订下周密的伏击计划,打算一举歼灭俄国海军。

◎日本海军大将东乡平八郎 ◎俄国第二太平洋舰队司令罗日杰斯特文斯基浪花一朵不出所料,5月27日凌晨,日舰“信浓丸”号发现了敌舰的行踪,地点就在对马海峡附近。

战列舰发展的几个阶段

战列舰发展的几个阶段

战列舰发展的几个阶段战列舰(battleship,或又称为战斗舰、主力舰、战舰)是一种以大口径火炮的攻击力与厚重装甲的防护力为主要诉求的高吨位海军作战舰艇。

由于这种军舰自1860年代开始发展直至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末期逐渐式微为止,一直是各主要海权国家的主力舰种之一,因此在过去又曾经一度被称为主力舰,但由于近代以来战列舰的战略地位被航空母舰和弹道导弹潜艇所取代再也不是舰队中的主力,因此这样的称呼方式也相对失去了意义。

战列舰是人类有史以来创造出的最庞大、复杂的武器系统之一,在其极盛时期――20世纪初到第二次世界大战,战列舰是唯一具备远程打击手段的战略武器平台,因此受到各海军强国的重视。

【战列舰发展简史】战列舰是19世纪60年代至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海军的主力军舰舰种之一。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其战略地位被航空母舰和弹道导弹潜艇所取代。

战列舰是人类有史以来创造出的最庞大、复杂的武器系统之一,具有吨位大、火力强、装甲厚、航程远等特点。

在其极盛时期――20世纪初到第二次世界大战,战列舰是唯一具备远程打击手段的战略武器平台,因此受到各海军强国的重视。

【风帆时代】“战列舰”一词的英文原文为battleship,直译为“战斗舰”。

这个名字起源于帆船时代的“战列线战斗舰”lineofbattleships)。

战列舰名称是随着1655~1667年英国――荷兰战争中海军战术的改变而出现的。

当时海战方式为交战双方的舰队在海战中各自排成单列纵队的战列线,进行同向异舷或异向同舷的舷侧方向火炮对射。

凡是其规模足够大,可以参加此种战斗的舰船均被称作战列舰年建成的英舰“海上君王”号便是这种战舰的第一艘,它有3层舷炮甲板,102门火炮。

这时的战列舰都是木制的帆船。

17世纪70年代后,英国海军按照以下标准对舰船进行分类:一级舰――三层炮甲板,火炮100门以上,定员875人以上,排水量2500~3500吨。

代表性舰船为特拉法尔加海战中纳尔逊海军上将的旗舰“胜利”号。

德国前无畏舰简史

德国前无畏舰简史

- 摧的移动炮 台,这些舰艇 的任 务 止仅仅是 充当海防兵力 r 5 的中坚 .在敌 方封锁舰队前来攻 击时 于¨港 截击 .配合炮 { 台 火力 ,阻 止敌 人的 进犯 : 而 在同期 ,宿 敌法 国人击 接 受了 种袱 称为 “ l 】 新学 派 的思 想. 开始建 造 夫 的远 洋袭 击舰 ,格外 重视速 度、续航 力和速 射炮火力 师从法『 霹的俄 罗斯 立即效仿一 建造 了 5 0吨的 “ 8 8 科尔尼洛 夫海 军 将 ”号防护巡洋
I7 8 1年 , 自神 圣 罗 马 帝 国名 存 实 亡 的那 一 刻 起 , 处 于 德 ” 号 三 等 铁 甲 舰 。 从 技 术 指 标 上 看 , 这 些 舰 装 6 毫米 , 其余 火炮均未超过 分裂 状 态 的 德 意 志 世 界 就 统 一在 德 皇 威 廉 一 世 的旗 帜 下 , 数 备 的最大 口径 火炮仅 为2 0
维普资讯
德 鹊秃 畏舰 简史
自从 蒸 汽 动 力和 钢 制 船 体 出现 以来 ,快速 巡 洋舰 和 鱼 雷艇 就
成 为传 统 大型 战舰 的死 神 , 战 列 舰 一 度 被 认 为不 再 适 合 担 任 海 上 霸 主 的 角 色 。 随 着 火炮 技 术 的进 步和 装 甲 工 艺 的 改进 , 列舰 的 但 战 发展 迎 来 了又 一 个 黄 金 时 代 。从 第一 艘 真 正 的 蒸 汽 动 力铁 甲战 列 舰 “ 躏 ” 号 (M — eattn 蹂 H S Dvs i )服 役 到 另一 个 时 代 的 开 启 者 “ ao 无 畏 ” 号(M — r dagt诞 生 ,大 约经 历 了 5 年 时 间 。 在 这段 时 H s De nu h) a O
■ 一 张 意 味 深 长 的 照 片 : 躁 躏 号 缓 缓 驶 过 胜 利 ” 号 旁 边

浅谈美国战列舰(七)——蒙大拿前传:BB-65型战列舰

浅谈美国战列舰(七)——蒙大拿前传:BB-65型战列舰

浅谈美国战列舰(七)——蒙大拿前传:BB-65型战列舰这是美国战列舰系列的第七篇作品,主讲BB-65(蒙大拿)型战列舰的设计历程,希望大家可以喜欢。

全文共计9451字,配图35幅•BB-65型战列舰本文与美国战列舰系列的上一篇作品一起食用,效果更佳!浅谈美国战列舰(六)——升级版衣阿华?我是蒙大拿在正文开始前,我先简单说明一下:蒙大拿级的计划在提出时并不是我们所熟知的BB-67,而是BB-65。

今天我所要讲的,就是BB-65型战列舰的设计历程。

设计背景在1922年2月6日,美国、英国、日本、法国、意大利这五大海军强国签订了为期15年的华盛顿海军条约。

在条约中,各国新式主力舰的建造计划基本都被叫停,并且各国在10年内都不准建造主力舰,以避免发生大规模的军备竞赛。

华盛顿海军条约签订现场到了1930年4月22日,美国、英国、日本又签订了第一次伦敦海军条约,继续冻结各国主力舰的建造直到1936年。

由于华盛顿海军条约和伦敦海军条约的截止日期都是1936年12月31日,因此各国在这以后就可以不受限制的建造主力舰。

为了避免这种局面的发生,美国、英国、日本、法国、意大利又于1935年12月9日召开了第二次伦敦海军军备会议。

他们希望可以签订一个新的条约,来进一步限制各国海军的发展。

不过到了1936年1月,日本就宣布退出了军备会议。

第二次伦敦海军军备会议现场最终在1936年3月25日,美国、英国、法国签订了第二次伦敦海军条约,意大利并没有在条约上签字。

条约中规定在1942年12月31日以前,各国新建造的主力舰标准排水量不得超过35000吨,且主炮的最大口径也被限制在了14英寸。

不过为了避免未签约的日本和意大利建造的主力舰在性能上比条约舰领先太多,因此各国还规定:假如日本与意大利到1937年3月还没有加入条约,那么主力舰的限制标准就可以自动放大到标准排水量45000吨,主炮口径最大16英寸。

日本并没有加入条约,并筹划建造了大和级超级战列舰很显然,日本和意大利最终也没有加入条约。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