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年教育心理学A论述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六、论述题(20分)
试述知识与智力的关系。
答:智力与知识既有区别又有密切联系。
1.二者区别:
智力是人们顺利完成某种活动所不可缺少的认知因素的总和,以抽象思维能力为核心的;知识是个体通过与环境相互作用后获得的信息和结构,包括陈述性知识和程序性知识。因此,二者不能混为一谈。
(1)从来源看,智力是在先天遗传素质的基础上,通过教育、环境的影响发展起来的,智力含有一定的先天因素;而知识完全是个体后天获得的;
(2)从发展看,智力只能在一定年龄阶段内逐步上升,到一定年龄后,就会停止发展,甚至呈现出智力减退的现象。据研究,人的知觉能力发展较早,但下降也早。如用曲线表示,人的智力是呈抛物线形的曲线。知识是随年龄的增长日益丰富的,随个人年龄的增加而不断积累,是无止境的,它是一条不断上升的曲线。
2.二者联系:
(1)智力是掌握知识的前提。没有基本的观察力、记忆力及抽象思维能力,人就无法获得起码的感性知识,更不能掌握理性知识。许多事实证明,人的智力发展水平通常是掌握知识的快慢、深浅、难易和巩固程度的重要原因之一;
(2)知识的掌握反过来又可以促进智力的发展。人们正是在学习知识的过程中发展智力。但智力与知识的发展往往是不同步的。
总之,智力是掌握知识的前提,又是掌握知识的结果,两者相互转化、相互促进,但两者的发展又不完全同步。因此,教师了解智力与知识的关系,对教育教学实践有重要的意义。
七、案例分析题(15分)
教学生识字有很多技巧,有一位教师告诉学生如何区别“买卖”两个字时说:“多了就卖,少了就买。”学生很快记住了这两个字。还有的学生把“干燥”写成“干躁”,把“急躁”写成“急燥”,老师就教学生记住:“干燥防失火,急躁必跺足。”从此以后,学生对这两个字再也不混淆了。这些教法有何心理学依据?
答:【分析】这些教法对我们有很好的启发和借鉴作用。心理学的知识告诉我们:凡是有意义的材料,必须让学生学会积极开动脑筋,找出材料之间的联系;:对无意义的材料,应尽量赋予其人为的意义,在理解的基础上进行识记,记忆效果就好。简言之,教师应教学生进行意义识记。
结合实际论述培养和激发学生学习动机的方法。
学校是激发和培养学习动机的主要源泉,教师要以身作则,使学生认同,成为学生模仿的榜样。要加强学习目的的教育,发挥目标激励作用;引起心理上的不确定性,激发学生的求知欲;通过获得成功的机会和体验,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培养;利用学习反馈和学习评定;利用学习竞赛和奖惩激发学习动机;与学生签订学习协议;在课堂教学中可供教师选用的激发学生学习动机的技能。
结合实际论述如何运用感知规律提高直观教学效果。
目的任务越明确,感知越清晰;对象从背景中越突出,则对象越容易被感知;
在直观教学中要使对象从背景中突出,必须遵循下面三个规律:第一,差异率。第二,活动率。第三,组合率;直观形象与语言指导相结合,则感知更精确、全面;知识经验越丰富,感知就越完善、迅速;对感知对象的态度越积极,则感知越深刻;多种分析器的协同活动,也可以提高感知效果。
加涅关于指导学习的观点对我们有何启发?
加涅关于指导学习的观点如下:
1、教学就是要教大量有组织的系统化的知识。
2、认为教思维方法,指导学生“如何想”,并不能养成能力,必须通过大量有组织的知识学习才能培养能力。
3、教学必须组学生充分的指导,沿着规定的程序进行。
加涅的指导学习理论重视系统知识与系统教学的指导作用,认为能力形成要通过知识掌握,这些对我们都很有现实意义。可以指导教师照此设计具体教学过程,而使其具有较大的实际价值。
简述柯尔柏格的道德发展理论。
柯尔伯指出道德发展为个人与社会交互作用的结果。他认为道德发展信赖个人的认知能力的发展。同时,强调每一阶段内的道德发展品质决定于个人与环境交互作用的社会经验的品质,而非决定于社会或文化本身的特点。换言之,道德经验重于道德环境。
柯尔柏格认为儿童的道德发展是从特殊到一般、从自我中心和关心直接事物到基于一般原则去关心他人的福利而进行的。将道德发展分为三个阶段六个时期,每一阶段包含两个时期。六个时期依序发展,层次不得紊乱或倒置。
(一)水平A:前习俗阶段:
第一期,惩罚与服从的定向。
第二期,操作与关系倾向,儿童依然一心想自己的需要,但体会到别人也有正当的需要。(二)水平B:习俗阶段
第三期,人际关系与补同的定向。
第四期,权威和社会权力控制的定向。
(三)水平C:后习俗阶段
第五期、社会契约方法定向。
第六期、普遍的道德原则倾向。
十一、简述柯尔柏格的道德发展理论的教育意义。
儿童的道德发展:(1)每一阶段各有其特质;(2)其程序不能先后倒置,(3)不能重拾已度过的某一阶段。
柯尔柏格道德发展论给予教师的启示为:(1)有效的道德教育或品德陶冶必须根据各时期道德观念发展的特征而实施;(2)对早期儿童教条式的说教,忽略儿童对权威的看法与对需欲的满足,很容易造成道貌岸然实则功利横行的现象。(3)负责教学者不应抱“亡羊补牢、为时未晚”的想法,反而让“趁热打铁”的各时期荒废过去,因为某一时期的道德观念若不能充分发展而欲于后来设法补救,其功效可疑。
怎样培养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1)加强学习目的的教育,发挥目标激励作用(1分)
(2)引起心理上的不确定性,激发学生的求知欲(2分)
(3)通过获得成功的机会和体验,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2分)
(4)培养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1分)
(5)利用学习反馈和学习评定(1分)
(6)利用学习竞赛和奖惩激发学习动机(1分)
(7)与学生签订学习协议(1分)
(8)在课堂教学中可供教师选用的激发学生学习动机的技巧
教师应具备哪些测量与评定的知识和能力?
1、理解与清楚地表述教学和管理目标,懂得怎样通过教学和管理活动达到目标,全面了解测量与评定的含义及评定对教学及管理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