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导论教学大纲
《计算机导论》教学大纲
《计算机导论》教学大纲1.课程简介1.1课程名称:计算机导论1.2课程编号:XXXXX1.3学时数:XX学时1.4学分数:X学分1.5先修课程:无2.课程目标2.1理论目标:-理解计算机的基本原理和工作原理;-掌握计算机硬件和软件方面的基本知识;-理解计算机发展的历史和趋势;-培养学生的计算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2实践目标:-通过实验和实例,帮助学生理解和应用计算机的基本概念和原理;-培养学生的计算机操作技能;-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和沟通能力。
3.课程内容3.1计算机基础知识3.1.1计算机的起源和发展历史3.1.2计算机的基本组成和工作原理3.1.3计算机硬件和软件的基本概念和分类3.1.4计算机的性能指标和评价方法3.1.5计算机网络和互联网的基本知识3.2计算机操作系统3.2.1操作系统的基本概念和功能3.2.2常见操作系统的特点和使用方法3.2.3操作系统的安装和配置3.2.4文件管理和安全性3.3计算机编程语言3.3.1计算机编程基础3.3.2常见编程语言的特点和应用领域3.3.3编程语言的语法和规范3.3.4编程环境的搭建和使用3.4数据库和数据处理3.4.1数据库的基本概念和结构3.4.2数据库的设计和管理3.4.3数据处理和数据挖掘的基本方法3.4.4数据安全和隐私保护3.5计算机图形学3.5.1图形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3.5.2图形学的应用和发展趋势3.5.3图形处理和图像识别的基本算法3.5.4图形用户界面的设计和实现3.6计算机与社会3.6.1计算机伦理和法律3.6.2计算机与人类的关系3.6.3计算机对社会和经济的影响3.6.4计算机行业的发展趋势和就业前景4.评价方式4.1平时成绩:20%-参与课堂讨论和练习-完成作业和实验4.2期中考试:30%-笔试形式4.3期末考试:50%-笔试形式5.参考教材5.2参考教材:-《计算机科学导论》-《计算机操作系统导论》-《计算机编程语言导论》-《数据库原理与应用》-《计算机图形学导论》-《计算机伦理与法律》以上是《计算机导论》课程的教学大纲,旨在为学生提供计算机基础知识和操作技能,培养他们的计算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并对计算机的发展历史和未来趋势有所了解。
计算机导论教学大纲
计算机导论教学大纲一、课程简介计算机导论是一门综合性的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课程,旨在为学生提供计算机基础知识,包括计算机硬件、操作系统、网络、编程语言等方面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将了解计算机的发展历程、基本组成部分以及常见应用,培养计算机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目标1.了解计算机发展历史和计算机的基本概念。
2.掌握计算机硬件和操作系统的基本原理。
3.熟悉计算机网络的基本概念和常见网络应用。
4.具备一定的编程能力,熟练运用一种编程语言解决问题。
5.培养学生的计算机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内容1.计算机发展历史1.1计算机的发展阶段和里程碑事件1.2计算机的基本组成及其功能2.计算机硬件2.1中央处理器(CPU)的结构和工作原理2.2存储器及其分类2.3输入输出设备3.操作系统3.1操作系统的作用和功能3.2操作系统的组成和结构3.3常见操作系统的特点与使用4.计算机网络4.1计算机网络的基本概念4.2网络的分类和拓扑结构4.3常见网络传输协议和网络安全问题5.编程语言5.1编程语言的发展历史5.2常见的程序设计语言介绍5.3基本的程序设计方法和技巧6.计算思维6.1什么是计算思维6.2计算思维的基本思维模式6.3计算思维在解决问题中的应用四、教学方法1.理论讲解:通过课堂讲解,介绍计算机导论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2.实践操作:引入计算机实验环节,让学生亲自操作计算机硬件和软件,加深理解和巩固知识。
3.探究学习:组织学生小组讨论和问题解答,鼓励学生积极思考和质疑,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
4.课外拓展:引导学生阅读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方面的相关书籍和论文,了解最新的技术发展和研究动态。
五、教学评价1.平时作业:布置课堂练习和编程作业,检查学生对知识掌握的程度。
2.期中期末考试:考察学生对课程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3.课程设计:要求学生根据所学知识完成一个小型计算机程序或项目设计,评估学生的综合能力。
计算机导论-教学大纲(完整版)
课程名称:计算机导论课程代码: PB990001开课系(部):信息工程学院制定人:审核人:制定时间:2020.9.25《计算机导论》教学大纲学分:4 总学时:39 考核方式:考试课程性质:必修课课程类别:专业基础课开课单位:信息工程学院适用专业:计算机专业一、教学目标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在知识结构和能力达到下述目标:1. 知识目标⑴掌握与本课程内容相关的基本概念、基础知识;掌握计算机的基本操作方法。
⑵掌握计算机文字处理的基础知识及文字处理软件的使用方法。
⑶掌握计算机网络基础知识和Internet的使用知识。
⑷掌握计算机数据管理的基础知识和电子表格软件的使用方法。
⑸掌握演示文稿制作软件的使用方法2. 能力目标⑴具有熟练使用主流微机操作系统和管理常见应用软件的初步能力。
⑵具有熟练使用文字处理软件进行文档编辑、格式化、图文表混排和打印的能力。
⑶具有使用电子表格管理数据的能力。
⑷具有使用Internet收发电子邮件,使用浏览器检索并获取信息的能力。
⑸具有使用演示文稿制作软件编辑各种演示文稿的能力。
本大纲旨在培养学生适应信息化社会要求的计算机素质和相应的能力。
通过合理组织课程内容,特别通过掌握典型机型和软件,使学生掌握先进的计算机知识,在此基础上形成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使学生能举一反三、触类旁通,具有学习和使用新机型、新软件的能力,逐步形成随计算机技术的发展继续学习,不断获取计算机新知识和新技能,从而在毕业后具备较强的实践能力和创业能力。
二、教学要求1. 使学生了解和掌握计算机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具有应用计算机的能力,提高学生的科学文化素质,达到培养目标的基本要求。
2. 为学生利用计算机学习其他课程打下基础,使他们具有运用计算机进一步学习相关专业知识的初步能力。
三、教学内容及学时安排四、教学方法本课程以工作任务为导向,以培养职业素质为目标,课程内容选择日常事务中基于工作过程实用典型案例,以实用任务的形式呈现,以“任务描述→案例→相关知识与技能→方法与步骤→知识拓展→探索与练习”几个环节贯穿每一个任务中,每一个任务都是围绕职业岗位需要的素质、能力、技能组织教学。
《计算机导论》教学大纲
《计算机导论》教学大纲计算机导论教学大纲一、课程简介计算机导论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的入门课程,旨在为学生提供计算机领域的基础知识和理论基础。
通过此课程的学习,帮助学生了解计算机的基本概念、工作原理以及关键技术,并培养学生的计算思维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目标1.掌握计算机的基本概念,了解计算机的发展历史和未来发展趋势。
2.熟悉计算机的硬件组成和工作原理,了解计算机的基本结构。
3.理解计算机的编程原理和算法基础,能够使用编程语言解决简单问题。
4.了解计算机网络的基本概念和工作原理,掌握网络通信的基本知识。
5.培养学生的计算思维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内容1.计算机概述1.1计算机的定义和分类1.2计算机的发展历史和未来发展趋势2.计算机硬件2.1计算机的基本组成和工作原理2.2计算机的输入输出设备和存储设备2.3计算机的主机和外围设备3.计算机软件3.1系统软件和应用软件的概念和特点3.2操作系统和应用软件的基本原理4.编程原理和算法基础4.1计算机程序的概念和基本结构4.2算法的定义和特性4.3常见算法的设计和分析方法5.计算机网络5.1计算机网络的概念和分类5.2计算机网络的拓扑结构和通信协议5.3网络通信的基本原理和技术6.计算思维和实践6.1计算思维的基本特点和能力培养6.2使用编程语言解决实际问题的实践案例四、教学方法1.理论教学结合实例分析,讲解计算机基本概念和原理。
2.实验室实践,通过编程实践和计算机网络实验,帮助学生掌握计算机基本技能。
3.课堂讨论和小组合作,培养学生的计算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
4.作业和项目设计,巩固学生的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
五、教学评价和考核1.平时成绩占40%,包括课堂出勤、作业完成情况和课堂表现。
2.期中考试占30%,主要考察对计算机基础知识和原理的理解。
3.实验报告和项目设计占30%,主要考察对计算机技术和应用的掌握和实践能力。
六、教材和参考书目1.主教材:《计算机导论》2.参考书:《计算机科学导论》、《计算机网络概述》、《计算机组成原理》七、教学团队和资源需求1.教学团队:由教师和助教组成,负责课堂教学和实验指导。
计算机导论教学大纲
计算机导论教学大纲计算机导论教学大纲一、教学目标及教学要求教学目标:本课程是为计算机科学系各专业一年级学生开设的一门专业基础课,是学生认识计算机科学的概念性课程。
课程通过对计算机科学的核心内容作概括介绍;使学生深刻理解计算机系统的信息处理功能本质;掌握数据表达和数据加工表达的层次方法;了解计算机系统的功能组成;认识计算机科学对人类社会的重要推动作用。
教学要求:①本课程的基本概念、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作为教学的重点内容,要求学生对于基本概念和基本知识能够深刻理解,并且要求学生通过实践环节不断提高基本技能。
②坚持理论密切联系实际,讲授时尽可能理论联系实际,深入浅出地讲解,让学生容易理解,并且注重开拓学生的思路,引导学生积极思考。
③根据正常教学进度布置书面作业和上机作业,要求学生按时完成。
二、本课程的重点和难点重点:计算机的基础知识;计算机硬件系统;计算机系统软件与工具软件;计算机应用软件;数据库系统及其应用;计算机网络及其应用;软件工程的软件开发模型;计算机信息安全技术。
难点:数据库系统概念及SQL语言;计算机网络及其应用;软件工程的软件开发模型。
三、主要实践性教学环节及要求实验一:操作系统用MS-DOS和Windows 2000的基本操作。
实验二:Word 2000、Excel 2000和PowerPoint 2000基本操作。
实验三:常用搜索引擎的使用实验四:图形制作设计实验五:文档排版实验六:学生选课数据库SQL查询操作具体说明请参阅《计算机导论实验教学大纲(内招)》四、采用的教学手段和方法课堂使用PowerPoint讲授与相关程序使用演示相结合。
五、教材与主要参考文献教材:[1] 黄国兴.计算机导论.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4参考文献:[1] 王玉龙.计算机导论(第2版).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5[2] 张彦铎.计算机导论.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4[3] 杨克昌.计算机导论.北京: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2002[4] 祁享年,汪杭军.计算机导论.北京:科学出版社,2006[5] 李秀.计算机文化基础(第5版).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5[6] 扬振山,龚沛曾.计算机文化基础(第四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六、考核形式与成绩计算考核形式:闭卷考试。
计算机导论教学大纲
计算机导论教学大纲一、课程概述计算机导论是一门引导学生了解计算机科学和技术基础知识的课程。
本课程旨在培养学生对计算机科学和技术的兴趣,并为其打下坚实的基础。
通过理论讲授和实践操作相结合的教学方法,学生将学习计算机的基本概念、原理和应用。
二、教学目标1. 理解计算机科学和技术的基本概念;2. 掌握计算机硬件和软件的工作原理;3. 熟悉计算机操作系统和常用应用软件;4. 学习计算机网络和信息安全的基本知识;5. 培养解决问题和创新思维的能力。
三、教学内容1. 计算机基础知识- 计算机的定义和发展历史- 计算机的硬件组成和功能- 计算机的软件类型及其应用领域2. 计算机操作系统- 操作系统的概念和作用- 常见操作系统的特点和应用 - 操作系统的安装和配置3. 计算机网络- 网络基础知识和网络架构- 互联网的发展和应用- 网络安全和常见安全威胁4. 信息安全与隐私保护- 信息安全的概念和重要性- 常见的网络攻击和防范措施 - 隐私保护的原理和方法5. 数据库系统- 数据库的概念和基本特点- 关系数据库和SQL语言- 数据库管理系统的应用和管理6. 计算机编程- 编程语言的选择和特点- 基本的编程概念和算法设计- 常用编程工具和调试技巧四、教学方法1. 讲授与练习相结合的授课方式,既注重理论知识的讲解,又强调实践能力的培养;2. 倡导学生主动参与,提倡互动式教学;3. 组织实践操作活动,如计算机硬件的拆装和操作系统的安装配置等;4. 鼓励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和项目实践。
五、教学评估1. 平时成绩:包括课堂表现、小组讨论和实践活动等;2. 作业:布置理论作业和编程实践作业,考察学生对课程知识的掌握和应用能力;3. 期中考试:覆盖课程的基本概念和原理;4. 期末考试:综合考察学生对整个课程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六、教材与参考资料1. 主教材:《计算机导论教程》(第X版),作者:XXX,出版社:XXX;2. 辅助教材:《计算机科学导论》(第X版),作者:XXX,出版社:XXX;3. 参考资料:计算机相关期刊、网站和学术论文。
计算机导论 教学大纲
计算机导论教学大纲计算机导论教学大纲一、引言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是现代社会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学科之一,它贯穿于我们的日常生活、工作和学习中。
计算机导论作为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的入门课程,旨在帮助学生了解计算机的基本原理、应用和发展趋势,为他们打下坚实的计算机基础。
二、课程目标1. 培养学生对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的兴趣和热情;2. 使学生了解计算机的基本概念、组成部分和工作原理;3. 培养学生的计算机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4. 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和信息技术应用能力;5. 增强学生的团队合作和沟通能力。
三、课程内容1.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概述-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的定义和发展历程-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的应用领域和前景展望2. 计算机硬件基础- 计算机的基本组成部分:中央处理器、内存、硬盘等- 计算机的工作原理和运行机制- 计算机的性能指标和评价方法3. 计算机软件基础- 操作系统的作用和功能- 常用的办公软件和开发工具介绍- 程序设计语言的分类和特点4. 数据与信息处理- 数据的表示和存储方式- 数据的输入、输出和处理方法- 信息的获取、加工和传递过程5. 网络与互联网- 计算机网络的基本概念和组成部分- 互联网的发展和应用- 网络安全和隐私保护6. 计算机应用与发展趋势- 计算机在不同领域的应用案例- 人工智能、大数据和物联网的发展趋势- 计算机科学与社会发展的关系四、教学方法1. 理论讲解与示范- 通过课堂讲解和演示,向学生介绍计算机的基本原理和应用技术。
2. 实践操作与实验- 提供计算机实验室环境,让学生亲自操作计算机软硬件,加深对计算机的理解和掌握。
3. 课堂讨论与案例分析- 引导学生参与课堂讨论,分析实际案例,培养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4. 项目实践与作品展示- 鼓励学生参与计算机相关项目实践,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并组织作品展示活动。
五、考核方式1. 平时表现与作业- 考察学生的课堂参与、作业完成情况和实验报告等。
李宁-计算机导论-教学大纲-2024
计算机导论课程教学大纲一、课程地位与作用本课程是计算机相关专业的专业基础课,其作用是专业导学,培养学生“知识、能力、素质、方法、思维、职业”六个维度的专业认知,为后续专业课程的学习以及自身的综合素质的养成打下基础。
This is a basic course for computer related majors with cognitive and instructive functions. Through knowledge guidance, method guidance, thinking guidance, quality and ability guidance as well as career guidance, it lays a foundation for the subsequent study of professional courses and helps to the cultivation of students’ own comprehensive quality.二、课程目标通过问题和案例切入,引出原理性知识的学习、计算思维的启迪和前沿问题的思考,使学生能够掌握相关知识,解释概念,简述原理,分析问题,适应未来的专业学习;同时从问题和案例中体现知识、能力和素质并重,激发学生的专业兴趣,引导学生逐步形成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思维方式,并培养学生树立科技报国、信息强国的远大理想和抱负。
课程目标1:能够系统化、概括性地解释计算机工作的基本原理;理解计算机科学相关的基本知识和思维方法,形成初步的专业认知。
课程目标2:能够综合计算机发展的历程,分析计算机发展对环境等的影响,具有可持续发展意识。
课程目标3:能够分析计算机专业对社会、安全、环境、法律、文化等方面的影响,具有职业素质和社会责任感。
表1 课程目标与毕业要求对应关系表三、课程思政内容精选具有前沿性和时代性的案例,从中自然地引出课程思政内容,从而坚定学生的理想信念,培养爱国情怀,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养成良好的职业素养,培养学生树立科技报国、信息强国的远大理想。
《计算机导论》教学大纲
《计算机导论》教学大纲计算机导论课程旨在介绍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的基础概念、原理及其应用。
本课程旨在对学生进行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的导论和综合性的基础教学,帮助学生了解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掌握计算机系统的组成和工作原理,掌握计算机编程的基本与高级技术,能够熟练应用计算机进行问题求解。
一、课程目标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应能够:1.了解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
2.熟悉计算机系统的组成和工作原理。
3.掌握计算机编程的基本与高级技术。
4.能够熟练应用计算机进行问题求解。
二、教学内容和学时安排1.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基本概念(4学时)1.1计算机科学的基本概念1.2计算机技术的基本概念1.3计算机系统的分类和特点2.计算机硬件系统(12学时)2.1计算机硬件系统的组成和层次2.2中央处理器和存储器2.3输入输出设备2.4计算机网络和通信技术3.计算机软件系统(12学时)3.1计算机软件的分类和特点3.2操作系统和应用软件3.3计算机语言和编程技术4.计算机网络与安全(8学时)4.1计算机网络的基本概念和组成4.2网络协议和网络安全5.数据存储与管理(8学时)5.1数据与信息的基本概念5.2数据存储和管理技术6.计算机编程与算法(12学时)6.1程序设计语言和编程技术6.2算法和程序设计基础6.3算法优化和高级编程技术三、教学方法1.理论授课:通过讲解理论知识,介绍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2.案例分析:通过实际案例分析,帮助学生将理论知识应用到实际问题中,加深理解。
3.实践操作:通过实践操作,让学生亲自操作计算机,编写程序,培养计算机应用能力。
四、教学评估1.平时成绩:考核学生的课堂参与、作业完成情况。
2.实验报告:考核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数据处理能力和报告撰写能力。
3.期末考试:考核学生对于课程内容的掌握程度。
五、参考书目以上为《计算机导论》教学大纲的主要内容,希望能够帮助您制定相应的教学计划。
《计算机导论》教学大纲
《计算机导论》教学大纲一、课程基本信息课程名称:计算机导论课程类别:专业基础课课程学分:_____课程总学时:_____授课对象:_____二、课程性质与任务《计算机导论》是计算机相关专业的一门重要的基础课程,旨在为学生提供计算机学科的全景式介绍,使学生对计算机学科的基本概念、基础知识、发展历程和应用领域有一个全面的了解,为后续专业课程的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
本课程的主要任务包括:1、帮助学生了解计算机的发展历程、基本组成和工作原理。
2、使学生掌握计算机操作系统、编程语言、数据库等方面的基础知识。
3、培养学生的计算机思维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4、引导学生了解计算机领域的最新技术和发展趋势,激发学生对计算机学科的兴趣。
三、课程目标1、知识目标(1)了解计算机的发展简史、分类和应用领域。
(2)掌握计算机系统的组成,包括硬件和软件。
(3)熟悉操作系统的基本概念和功能。
(4)理解程序设计语言的基本概念和分类。
(5)了解数据库的基本概念和应用。
2、能力目标(1)能够正确组装计算机硬件,并安装常用的操作系统和软件。
(2)具备使用一种编程语言进行简单程序设计的能力。
(3)能够熟练使用办公软件和工具软件解决实际问题。
(4)具备初步的数据库操作能力,能够进行数据的查询、更新和管理。
3、素质目标(1)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探索精神。
(2)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3)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和良好的职业道德。
四、教学内容与要求(一)计算机基础知识1、计算机的发展历程(1)介绍计算机的起源和发展阶段,如电子管计算机、晶体管计算机、集成电路计算机和大规模集成电路计算机。
(2)讲解计算机发展的重要里程碑和关键技术。
2、计算机的分类(1)按性能、用途、规模等对计算机进行分类。
(2)介绍各类计算机的特点和应用场景。
3、计算机的应用领域(1)详细介绍计算机在科学计算、数据处理、过程控制、人工智能、多媒体技术等领域的应用。
《计算机导论》教学大纲
《计算机导论》教学大纲1.课程介绍(100字)本课程介绍计算机科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包括计算机硬件和软件的基本组成部分,计算机的应用领域以及计算机科学的发展趋势。
2.学习目标(150字)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将掌握计算机科学的基本概念,了解计算机硬件和软件的组成部分,理解计算机的基本原理和工作方式,熟悉计算机的应用领域,掌握计算机科学的发展趋势。
3.课程内容(600字)3.1计算机基本概念-计算机的定义和分类-计算机的基本组成部分:中央处理器、存储器、输入输出设备-计算机的工作原理和体系结构-计算机的编程语言和软件3.2计算机硬件-中央处理器的结构和功能-存储器的种类和性能-输入输出设备的分类和功能-计算机网络的结构和通信原理3.3计算机软件-操作系统的功能和种类-应用软件和系统软件的区别和应用-数据库和编程工具的基本原理和使用方法3.4计算机应用-计算机在科学研究、工程设计和商业管理等领域的应用-计算机对人类社会发展的影响-计算机科学的发展趋势和挑战4.教学方法(200字)本课程采用综合教学方法,包括讲授、实验、案例分析和讨论等。
教师将通过讲解基本概念和原理,展示实际应用案例,进行实验操作和练习,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和交流讨论,提高学生的理论分析和问题解决能力。
5.考核方式(100字)学生的综合考核包括平时成绩和期末考试成绩。
平时成绩主要参考实验报告、课堂讨论和实践作业的完成情况。
期末考试将对学生对课程内容的理解和应用能力进行综合考核。
6.参考教材(100字)《计算机科学概论》(第七版),周海陶,清华大学出版社7.学时安排(50字)本课程总学时为48学时,分为16周授课。
每周3学时,包括理论课和实验课。
8.课程实施要求(100字)学生应认真完成每次课程的预习任务,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和实验操作,按时完成实验报告和作业,并在考试前进行系统的复习和总结。
同时,学生应遵守课堂纪律,尊重师生和同学,积极配合教师的教学工作。
《计算机导论》教学大纲
《计算机导论》教学大纲一、课程概述1. 课程研究对象和研究内容计算机导论对计算机科学的核心内容作概括介绍;使学生深刻理解计算机系统的信息处理功能本质;掌握数据表达和数据加工表达的层次方法;了解计算机系统的功能组成;认识计算机科学对人类社会的重要推动作用。
2. 课程在整个课程体系中的地位《计算机导论》为计算机科学系一年级学生开设,是学生首门认识计算机科学的概念性课程。
这门课程帮助学生认识在本科阶段的学习性质和任务,开始接触常用的一般专业术语(中/英文),了解常用的计算机系统环境配置。
一、课程目标1.知道《计算机导论》在学科中的性质、地位和作用。
2.理解计算机学科的一些主要概念。
3.初步掌握计算机整个体系结构的有关知识。
二、课程内容和要求这门学科的知识与技能要求分为知道、理解、掌握、学会四个层次。
这四个层次的一般涵义表述如下:知道———是指对这门学科和教学现象的认知。
理解———是指对这门学科涉及到的概念、原理、策略与技术的说明和解释,能提示所涉及到的教学现象演变过程的特征、形成原因以及教学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
掌握———是指运用已理解的教学概念和原理说明、解释、类推同类教学事件和现象。
学会———是指能模仿或在教师指导下独立地完成某些教学知识和技能的操作任务,或能识别操作中的一般差错。
教学内容和要求表中的“√”号表示教学知识和技能的教学要求层次。
本标准中打“*”号的内容可作为自学,教师可根据实际情况确定要求或不布置要求。
教学内容及教学要求表计算机导论是计算机类必修课,属基础课程。
一般情况下,每周安排3-4课,共54-72课时。
具体课时安排如下:课时安排及教学方法表四、教材和参考书目1、计算机导论,黄国兴,清华大学出版社,20052、计算机导论,王玉龙,电子工业出版社,1997五、课程评价1.这门学科的评价依据是本课程标准规定的课程目标、教学内容和要求。
该门课程采用平时考核(10%)、课程上机考核(20%)和集中考试(70%)相结合的形式进行。
计算机导论教学大纲
计算机导论教学大纲一、引言计算机导论作为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的一门基础课程,旨在为学生提供计算机科学的基本概念、原理和应用知识,并培养学生的计算思维能力和信息素养。
本课程的教学目标是使学生掌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的基本知识,了解计算机的发展历程和应用领域,并培养学生独立学习和创新能力。
二、课程目标1. 理论目标:a. 了解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的基本概念与基础知识;b. 掌握计算思维的基本原理和方法;c. 了解计算机的发展历程与应用领域;d. 培养学生对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的兴趣和探索精神。
2. 实践目标:a. 学习并掌握计算机的基本操作技能;b. 进行简单的编程实践,培养学生的程序设计能力;c. 掌握常用的办公软件和网络应用工具;d. 进行计算机应用实践,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和创新能力。
三、教学内容和结构1.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基础知识:a. 计算机硬件基础:CPU、内存、硬盘等组成部分的介绍;b. 计算机软件基础:操作系统、应用软件等的基本概念与分类;c. 计算机网络基础:网络拓扑结构、通信协议等基本知识;d. 数据结构与算法基础:线性结构、树形结构、图结构等基本概念与应用。
2. 计算思维与编程实践:a. 计算思维基础:抽象化、分解、模式识别等基本思维方法;b. 算法与流程图:算法设计与表示方法,包括顺序、选择、循环结构;c. 编程语言与环境:介绍常用编程语言及其开发环境,进行简单的编程实践;d. 网页设计与开发:HTML、CSS等基本技术与工具的应用。
3. 计算机应用与信息素养:a. 办公软件应用:介绍常用办公软件的功能与应用技巧;b. 网络与信息检索:网络安全、信息检索与筛选的基本方法与技巧;c. 多媒体应用与处理:图像、音频、视频等多媒体资料的应用与处理技术;d. 数据库与信息管理:数据库基础知识与数据管理技术的应用。
四、教学方法与手段1. 授课讲解:a. 结合多媒体教学手段,使用示意图、动画等辅助工具;b. 打造生动有趣的教学案例,引导学生主动思考与参与讨论;c. 引导学生从实际问题出发,探索计算机科学的原理与应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计算机导论教学大纲
《计算机导论》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信息
学分学时:2.5学分,
48学时
先修课程:无
适用专业:计算机类各专业
二、课程的性质、地位和任务
《计算机导论》是计算机专业的基础课程,它担负着系统、全面地介绍计算机科学技术的基础知识、引导学生进入计算机科学技术大门的重任。
该课程的教学目标是在介绍信息管理系统、计算机组成、程序设计、数据库、网络及病毒方面的基础知识;使学生掌握 word、excel及power point软件的基本操作。
使本专业的新生初步建立起对计算学科的本质认识,激发学生的专业兴趣,同时为学习后续课程打基础。
三、课程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掌握计算机的基本理论、方法和应用;了解计算机的基本知识,掌握操作系统的基本方法。
2.掌握计算机国家标准的有关基本规定,会查阅有关国家标准和手册,养成严格遵守和执行有关国家标准的各项规定的良好习惯。
(二)技能目标
1.能够正确认识计算机的地位和作用。
2.对计算机所有功能的描述。
(三)素质目标
1.熟练掌握计算机操作系统的工作原理,能熟练应用各种各样的OFFICE软件。
2.能熟练运用计算机操作系统原工作理进行软件和硬件开发。
四、教学方法手段
(一)教学环节
包括课堂教学、习题课、上机操作、答疑、考试等。
通过各教学环节,重点培养学生的程序阅读能力、空间想象能力、自学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方法
采用启发式教学、理论结合实际,培养学生自学能力和动手能力。
贯彻少而精的原则,精选教学内容,精讲多练。
(三)教学手段
采用板书方式+多媒体演示,进行全方位教学。
五、课程教学内容与要求
(一)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概述
教学基本内容:
1.计算机的发展史
2.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科及其知识体系
3.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科的教育
4、社会与职业问题
重点:
1.电子计算机的发展历史、计算机发展阶段的划分。
2.计算机的应用领域。
3.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科的方法论。
难点: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科的方法论。
本章主要教学要求:
1.了解:计算机的地位及学习计算机的重要性。
2.掌握:掌握操作系统的发展过程和发展历史。
3.应用:熟练掌握操作系统的特征。
(二)计算机硬件基础
教学基本内容:
1.计算机工作原理与系统组成
2.微型计算机的组成
3.计算机输入输出系统
重点:
1.计算机的发展历程中各阶段的特点。
2.计算机的特点。
难点:计算机的组成。
本章主要教学要求:
1.了解:计算机工作原理。
2.掌握:微型计算机的组成。
3.应用:I/O系统。
(三)计算机软件基础
教学基本内容:
1.计算机软件组成
2.操作系统简介
3.常见应用软件介绍
重点:软件在计算机系统中的重要作用以及应用软件和系统软件的基本分类情况,操作系统软件在计算机系统中的重要作用和主流操作系统。
难点:DOS命令的熟练使用。
本章主要教学要求:
1.了解:操作系统基础知识。
2.掌握:计算机软件组成。
3.应用:常用软件的使用方法。
(四)计算机运算与编码基础
教学基本内容:
1.进位计数制表示及转换
2.数据在计算机中的表示
重点:
1.各种进制转换。
2.数值数据和非数值数据的编码方法。
3.补码表示数据的方法。
难点:原码、补码、反码等机器编码和补码的作用。
本章主要教学要求:
1.了解:数值数据和非数值数据在计算机中的二进制存储形式和处理过程。
2.掌握:各种进制的转换方法。
3.应用:原码、补码、反码等形式的机器编码方法。
(五)Windows操作系统
教学基本内容:
1.Windows基本操作
2.资源管理器
3.磁盘管理操作
实验实训
1.系统桌面及窗口的基本操作。
2.文件管理。
难点:控制面板的使用。
本章主要教学要求:
1.了解:窗口的基本操作。
2.掌握:Windows基本操作。
3.应用:磁盘管理操作。
(六)Word文字处理软件
教学基本内容:
1.Word的启动与退出;文本基本操作;页面设置
2.文字与段落格式;边框与底纹;图片的插入与格式设置
3.艺术字的插入及格式设置
4.文章分栏与首字下沉
5.表格的制作与表格内容输入;单元格的差分与合并;表格的格式化
实验实训
难点:表格的制作。
本章主要教学要求:
1.了解:word软件的启动与退出。
2.掌握:文本的插入、选择、修改、删除、移动、复制、查找与替换等基本操作。
3.应用:表格的制作、内容输入、单元格的拆分与合并等表格基本操作。
(七)Excel 电子表格 教学基本内容:
1.工作簿的建立、保存于打开
2.数据的输入、单元格的基本操作 3.图标的格式化
4.数据的排序、分类汇总及筛选操作 实验实训
见数据函数的使用。
难点:数据函数的使用。
本章主要教学要求:
1
.了解:工作簿的建立、保存与打开。
2.掌握:数据的选定、编辑与修改。
3.应用:图表的创建及格式化操作。
(八)Power point 幻灯片 教学基本内容:
1.演示文稿的启动与退出
2.演示文稿插入文字、图表的方法 3.超链接与自定义动画;放映 实验实训
链接及自定义动画;放映。
难点:超链接的设置。
本章主要教学要求:
1.了解:演示文稿的启动与退出。
2.掌握:建立演示文稿的方法。
3.应用:会使用超链接和自定义动画。
(九)软件开发基础
教学基本内容:
1.程序设计基础
2.算法基础
3.数据结构基础
重点:结构化程序设计;算法基本概念;数据结构基本概念。
难点:算法的描述;数据结构的基本操作。
本章主要教学要求:
1.了解:一种语言的语法格式及表示方法。
2.掌握:结构化程序设计的思想。
3.应用:数据的基本操作方法。
(十)计算机网络基础
教学基本内容:
1.计算机网络基本概念
2.局域网与广域网;Internet简介
3.计算机安全概述;计算机病毒及防护;计算机法规
重点:网络基本组成;网络基本协议;计算机安全;病毒的基本概念。
难点:对各网络协议的理解。
本章主要教学要求:
1.了解:有关网络的基本组成及其功能。
2.掌握:病毒的概念、带来的危害及简单防护。
3.应用:常见的网络协议及网络组件。
(十一)计算机安全与计算机法规
教学基本内容:
1.计算机伦理、职业道德
2.保护信息系统中的信息、硬件和软件的基本方法及措施
本章主要教学要求:
1.了解:计算机安全法规方面的知识。
2.掌握:互联网的成长和信息技术及互联网的使用对社会的影响。
3.应用:社会对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人才的能力和知识结构要求。
六、课程学时分配
七、课程考核
课程成绩(总评)= 课堂出勤表现(10%)+平时作业成绩(20%)+期末考试成绩(70%)
八、课程的主要参考书
1.《计算机导论》(第3版)黄国兴主编清华大学出版社,2013年5月
2.《计算机导论》冯裕忠主编清华大学出版社2011年2月
3.《信息技术概论》骆耀祖,叶丽珠主编机械工业出版社,2011年9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