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护人员发生针刺伤时的应急预案及程序
医护人员发生针刺伤时的应急预案
医护人员发生针刺伤时的应急预案
【内容】
1、医护人员在进行医疗操作时应特别注意防止被污染的锐器划伤刺破。
如不慎被尖锐物体划伤刺破时,应立即挤出伤口血液,然后用肥皂水和流动水冲洗,再用碘酒和酒精消毒。
2、根据受伤程度进行缝合、包扎处理。
3、立即报告护士长、护理部、院感科等相关部门。
4、定期进行血源性传播疾病的检查和预访。
5、被乙肝、丙肝阳性患者血液、体液污染的锐器刺伤后,应在24 h 内抽血查乙肝、丙肝病毒抗体,必要时同时抽患者血液进行对比。
同时注射免疫球蛋白,刺伤后 1 个月、3 个月、6 个月进行复查。
6、被HIV 阳性患者血液、体液污染的锐器刺伤后,应在24 h 内抽血查HIV 抗体,必要时同时抽患者血液进行对比,刺伤后1 个月、3 个月、6 个月进行复查,同时遵医嘱服药。
医护人员发生针刺伤
立即挤出伤口血液反复冲洗、消毒必要时伤口处理
报告护士长、护理部、院感科等相关部门
对感染源进行可靠的HIV、HBV、HCV 检测
被乙肝、丙肝阳性患者血液、被H IV 阳性患者血液、
体液污染的锐器刺伤后体液污染的锐器刺伤后
24h 内查乙肝、丙肝病毒抗体,24h 内查H IV 抗体
注射免疫球蛋白遵医嘱服药
刺伤后1 个月、3 个月、6 个月进行复查
2。
针刺伤应急预案流程说明
一、背景针刺伤是医护人员在医疗工作中常见的职业伤害之一,可能会引起血源性传播疾病的感染。
为保障医护人员的安全,降低针刺伤的发生率,特制定本应急预案。
二、适用范围本预案适用于医院内所有医护人员在进行医疗操作过程中,不慎被污染的针头、锐器等刺破,有被乙肝、丙肝、HIV等血源性传播疾病感染的风险。
三、应急预案流程1. 事发时处理(1)保持冷静:受伤人员应保持冷静,切勿慌乱。
(2)迅速处理伤口:戴手套者按规范迅速脱去手套,然后用肥皂水和大量清水反复冲洗伤口,挤出伤口血液。
(3)消毒伤口:用碘酒和酒精消毒伤口,必要时进行伤口包扎处理。
2. 事发后处理(1)立即报告:受伤人员应立即向科室主任或护士长报告,科室主任或护士长应向医务部或护理部、感染管理部汇报。
(2)抽血检查:被乙肝、丙肝、HIV等阳性患者血液、体液污染的锐器刺伤后,应在24小时内去预防保健科抽血查相关抗体,必要时同时抽患者血对比。
(3)注射乙肝免疫高价球蛋白:根据检查结果,必要时注射乙肝免疫高价球蛋白。
(4)接种疫苗:按1个月、3个月、6个月接种乙肝疫苗。
(5)复查:被HIV阳性患者血液、体液污染的锐器刺伤后,应在24小时内查HIV抗体,必要时按1个月、3个月、6个月复查,同时口服贺普丁(拉米呋定)每日1片。
(6)登记、上报、追访:医院感染管理科对受伤人员进行登记、上报、追访,必要时上报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会及分管院长。
3. 预防措施(1)加强教育培训:定期对医护人员进行职业暴露防护知识培训,提高防护意识。
(2)完善防护设施:配备足够的防护用品,如手套、口罩、防护服等。
(3)规范操作流程:严格执行无菌操作规程,减少针刺伤的发生。
(4)定期检查:定期对医护人员进行职业暴露风险评估,及时发现和处理潜在风险。
四、应急响应1. 医院感染管理科负责组织协调针刺伤应急预案的执行,确保各项措施落实到位。
2. 各科室应积极配合医院感染管理科,及时上报针刺伤事件,共同做好预防和处理工作。
医务人员发生针刺伤时的应急预案及程序
医务人员发生针刺伤时的应急预案及程序医务人员在工作中经常会接触到各种器械,包括各种类型的针头。
在处理医疗废物和治疗病人的过程中,针头如果误伤,很容易造成医务人员针刺伤。
在这种情况下,医务人员需要立即采取应急措施,以避免后续的感染和其他危害。
以下是医务人员发生针刺伤时的应急预案及程序,以供参考。
一、应急预案1. 紧急处理医务人员一旦发生针刺伤,需要立即停止操作,快速离开现场并到安全区域进行想清;然后,向其他同事求助。
在安全区域内,需要对伤口进行简单包扎,并尽快到医院就诊。
2. 病人情况确认在接触到病人之后,医务人员需要确定病人的疾病类型和嫌疑传染病情况。
在处理高危传染病的病人的时候,应该使用防护措施,例如穿戴防护服、口罩等。
3. 资源调配在伤者到达医院之后,需要及时联系医院对口疫控专家向伤者进行评估,并开展防控措施。
需要指导患者完成查体检测,约束措施等。
4. 收集信息为更好地评估伤者的紧急情况,需要收集医务人员受伤的相关信息,包括伤者的姓名、性别、年龄、职业病史及经过等。
与此同时,需要尽快开展抽血、传染病检测等检查。
5. 病程观察需要对伤者伤后病程和相关检测结果进行观察,并及时对症治疗。
与此同时,需要进行防丙、抗凝血等治疗。
6. 情况报告医疗机构应当及时向上级医疗机构、卫生行政部门以及相关部门报告发生的针刺伤事件。
医疗机构要对上报的事件做好管理和记录工作。
同时,还需要对伤者的咨询和指导,以及病人及其家属的情绪疏导。
二、应急程序1. 紧急撤离在受到针刺伤后,医务人员需要立即停止操作,向其他同事求助,并快速地撤离到安全区域。
2. 伤口处理在安全区域内,需要及时协助伤者进行简单包扎,避免进一步恶化。
如果伤势严重,需要及时送往医院进行治疗。
3. 医院治疗伤者到达医院后,需要进行详细的检查。
如果伤势较轻,可以进行示踪试验、观察等治疗。
如果伤势严重,需要进行抗感染、抽血等治疗。
同时,需要对伤者的健康状况进行观察,并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针刺伤的应急预案预案及流程
为保障医护人员在医疗工作中的人身安全,降低职业暴露风险,预防和控制血源性传播疾病,特制定本预案。
二、适用范围本预案适用于医院所有医护人员在履行职业职责过程中,因操作失误或不慎被污染的针头、锐器等刺破,有被乙肝、丙肝、梅毒、艾滋病病毒等感染的可能的情况。
三、预案内容1. 预防措施(1)加强医护人员职业防护意识,提高安全操作技能,减少针刺伤的发生。
(2)严格执行无菌操作规程,规范使用锐器,确保医疗操作安全。
(3)使用一次性注射器、输液器等医疗用品,减少交叉感染。
(4)设置锐器回收容器,专人负责收集、处理废弃锐器。
2. 应急处理流程(1)发生针刺伤后,立即从近心端向远心端挤出伤口血液。
(2)用肥皂水和大量清水冲洗伤口,再用碘酒和酒精消毒。
(3)必要时,前往外科进行伤口处理。
(4)进行血源性传播疾病的血清学水平基线检查。
(5)根据暴露程度,按以下要求进行处理:①乙肝、丙肝暴露:在24小时内抽血查乙肝、丙肝抗体,必要时抽患者血对比。
注射乙肝免疫高价球蛋白,按注射球蛋白后7天、3个月、6个月接种乙肝疫苗。
②HIV暴露:在24小时内查HIV抗体,必要时抽患者血对比,按1个月、3个月、6个月复查。
同时口服拉米夫定(贺普丁)每日1片。
3. 部门职责(1)医院感染管理科负责职业暴露的登记、随访,必要时上报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会及分管院长。
(2)医务部或护理部负责制定职业暴露防护工作指导原则和操作规程,并组织培训。
(3)器械科负责采购有利职业暴露防护的器械和设备。
(4)各科室主任、护士长负责科室员工的职业暴露防护工作,确保应急预案的贯彻落实。
四、预案实施与监督1. 本预案由医院感染管理科负责解释。
2. 各科室应认真贯彻落实本预案,定期开展应急演练,提高应急处置能力。
3. 医院定期对预案实施情况进行检查、评估,发现问题及时整改。
4. 本预案自发布之日起实施,如遇特殊情况,可由医院感染管理科负责修订。
五、附则1. 本预案中的“暴露程度”根据世界卫生组织(WHO)血源性传播疾病职业暴露风险评估表进行评估。
护理人员针刺伤的应急预案及处理程序
护理人员针刺伤的应急预案及处理程序
(一)、应急预案
1、医护人员在进行医疗操作时应特别注意防止被污染的锐器划伤刺破。
如不慎被乙肝、丙肝、HIV污染的尖锐物体划伤刺破时,应立即从近心端向远心端挤出伤口血液,然后用肥皂水和清水冲洗,再用碘酒和酒精消毒,必要时去外科进行伤口处理,并进行血源性传播疾病的血清学水平的基线检查和随访。
2、被乙肝、丙肝阳性患者血液、体液污染的锐器刺破后,应在24小时内去预防保健科抽血查乙肝、丙肝抗体,必要时同时抽患者的血对比。
同时注射乙肝免疫高价球蛋白,按1个月、3个月、6个月接种乙肝疫苗。
3、被HIV阳性患者血液、体液污染的锐器刺伤时,应在24小时内去预防保健科抽血查HIV抗体,必要时同时抽患者的血对比,按1个月、3个月、6个月复查,同时口服(AZT),并报告医务处、院内感染科、护理部进行登记、上报、追访等。
4、填写医院医疗锐器伤呈报表,上交护理部备案。
(二)、处理程序。
医务人员发生针刺伤时的应急预案及程序
医务人员发生针刺伤时的应急预案及程序
医务人员发生针刺伤是非常常见的事件,由于接触到各种传染
病的患者,可能会导致医务人员感染,因此需要采取应急预案及程序,以防止患者传染给医务人员,并保护医务人员的健康。
1. 发生针刺伤后的应急处理
针刺伤后,应立即进行以下紧急处理:
(1)立即拿出伤口文具并在伤口处加压,使伤口在短时间内止血。
(2)将伤口用肥皂水和流动水清洗3-5分钟,彻底冲洗,切勿使
用酒精清洗、刺激等消毒液。
(3)用干净的纱布或绷带包扎伤口,避免受到二次污染。
(4)将使用过的针头或其他工具用专门的作废容器或红色袋子包装,然后放入垃圾桶中。
(5)立即上报主管医师,并及时到医务室或专门医疗机构接受处理。
2. 针刺伤的预防
针刺伤的最有效预防方法是采用正确的操作技能和注意安全卫生。
具体措施如下:
(1)加强医务人员的职业培训,提高操作技能和安全意识。
(2)在使用针头时要特别小心,以免受伤。
(3)定期检查医用器械和设备的完好程度。
医护人员发生针刺伤的应急预案
医护人员发生针刺伤的应急预案
1、如不慎被乙肝、丙肝、艾滋病病毒等污染的尖锐物体划伤刺破时,应立即挤出伤
口血液,然后用肥皂水和清水冲洗,再用碘伏、酒精消毒。
2、根据受伤程度进行缝合、包扎处理。
3、在对伤口进行处理后,立即报告护士长、护理部、医院感染管理科等相关部门,
并填写“锐器伤登记表”上交护理部备案。
4、定期进行血源性传播疾病的检查和防护。
如不慎被乙肝、丙肝阳性病人血液、体
液污染的锐器刺伤后,应在24小时内抽血检查乙肝病毒抗体和丙肝病毒抗体,必要时同时抽取病人的血液进行对比,同时注射免疫球蛋白。
刺伤后1个月、3个月、6个月进行复查。
如被HIV阳性患者血液、体液污染的锐器刺伤后,应在24小时内抽血查HIV抗体,必要时同时抽取病人的血液进行对比。
发生HIV职业暴露后应尽早开始预防性用药,最好在4小时内实施,最迟不得超过24小时;超过24小时的,也应当实施预防性用药。
受伤后1个月、3个月、6个月进行复查,同时遵医嘱服药。
医护人员发生针刺伤的应急流程
2013年1月21日修订。
医务人员发生针刺伤时的应急预案及程序
医务人员发生针刺伤时的应急预案及程序针刺伤是医务人员在工作过程中经常面临的一种意外伤害,因此建立科学的应急预案和程序对保障医务人员的生命安全和健康至关重要。
以下是医务人员发生针刺伤时的应急预案及程序:一、针刺伤应急预案的制定1. 组建应急预案小组:由医务科、感染科、护理科、职业卫生科、安全科等相关部门的专业人员组成。
2. 风险评估与预案制定:对医务人员进行针刺伤的风险评估,结合实际情况制定应急预案。
3. 预案宣传与培训:将制定好的应急预案向医务人员进行宣传,并进行培训,提高医务人员对应急预案的了解和应对能力。
二、医务人员发生针刺伤时的应急程序1. 创口处理:医务人员在发现针刺伤后,应立即将伤口用流动的清水冲洗至少15分钟,并用肥皂清洗,切勿用手擦拭伤口。
2. 立即报告:医务人员应立即向上级主管进行报告,并向医院感染科、工会或领导进行报告,提供详细的伤情与事发经过,并向相关科室说明可能的被传染者病毒信息。
3. 采血:如果被针刺伤的器械上污染有血液或其他体液,应尽快采血,保存样本以备后续检测。
4. 病史信息获取:尽可能获取被针刺伤者的相关病史信息,如HIV、丙型肝炎等。
5. 心理疏导:及时对发生针刺伤的医务人员进行心理疏导,帮助其缓解紧张情绪,保持良好的心态。
6. 应急用药:按照医院制定的预案,给予相应的应急用药,如针对HIV的抗逆转录病毒药物、针对乙型肝炎的免疫球蛋白等。
7. 检测与随访:对发生针刺伤的医务人员进行相关病毒的检测,并按医院制定的随访方案进行监测和管理。
8. 记录与统计:将发生针刺伤的情况进行详细记录,并进行统计分析,以便于及时采取措施进行改进和预防。
9. 安全措施修订:根据针刺伤应急预案执行的情况,定期对医院的安全措施进行修订和完善,提高防范针刺伤的能力。
三、应急预案执行中的注意事项1. 预案的灵活性:应急预案的制定应考虑到不同情况下的灵活性,根据医务人员的实际需求进行调整和优化。
医务人员发生针刺伤时的应急预案及程序(2篇)
医务人员发生针刺伤时的应急预案及程序针刺伤是医务人员在工作过程中经常面临的一种意外伤害,因此建立科学的应急预案和程序对保障医务人员的生命安全和健康至关重要。
以下是医务人员发生针刺伤时的应急预案及程序:一、针刺伤应急预案的制定1. 组建应急预案小组:由医务科、感染科、护理科、职业卫生科、安全科等相关部门的专业人员组成。
2. 风险评估与预案制定:对医务人员进行针刺伤的风险评估,结合实际情况制定应急预案。
3. 预案宣传与培训:将制定好的应急预案向医务人员进行宣传,并进行培训,提高医务人员对应急预案的了解和应对能力。
二、医务人员发生针刺伤时的应急程序1. 创口处理:医务人员在发现针刺伤后,应立即将伤口用流动的清水冲洗至少15分钟,并用肥皂清洗,切勿用手擦拭伤口。
2. 立即报告:医务人员应立即向上级主管进行报告,并向医院感染科、工会或领导进行报告,提供详细的伤情与事发经过,并向相关科室说明可能的被传染者病毒信息。
3. 采血:如果被针刺伤的器械上污染有血液或其他体液,应尽快采血,保存样本以备后续检测。
4. 病史信息获取:尽可能获取被针刺伤者的相关病史信息,如HIV、丙型肝炎等。
5. 心理疏导:及时对发生针刺伤的医务人员进行心理疏导,帮助其缓解紧张情绪,保持良好的心态。
6. 应急用药:按照医院制定的预案,给予相应的应急用药,如针对HIV的抗逆转录病毒药物、针对乙型肝炎的免疫球蛋白等。
7. 检测与随访:对发生针刺伤的医务人员进行相关病毒的检测,并按医院制定的随访方案进行监测和管理。
8. 记录与统计:将发生针刺伤的情况进行详细记录,并进行统计分析,以便于及时采取措施进行改进和预防。
9. 安全措施修订:根据针刺伤应急预案执行的情况,定期对医院的安全措施进行修订和完善,提高防范针刺伤的能力。
三、应急预案执行中的注意事项1. 预案的灵活性:应急预案的制定应考虑到不同情况下的灵活性,根据医务人员的实际需求进行调整和优化。
发生针刺伤的应急预案与处理流程
发生针刺伤的应急预案与处理流程
一、应急预案:
1.医护人员在进行医疗操作时应特别注意防止被污染的锐器刺伤,如不慎被乙肝、丙肝、HIV污染的尖锐物体划伤刺破时,应立即挤出伤口血液,然后反复用肥皂水清洗伤口并在流水下冲洗5分钟,再用0.5%碘伏和75%酒精消毒,必要时去外科急诊进行伤口处理,并进行血源性传播疾病的检查和随访。
2.在24小时内报告科室负责人、科主任或护士长,填写职业暴露报告卡,科室盖章后到预防保健科就诊,当事人网络填报“血源性病原体职业接触登记表”,并携带检查结果到医院感染管理科审核。
3.被乙肝、丙肝患者血液、体液污染的锐器刺伤后,应在24小时内去检验科抽血查乙肝、丙肝抗体,必要时同时抽取患者血液进行对比。
注射乙肝免疫高价球蛋白,按1个月、3个月、6个月接种乙肝疫苗。
4.被HIV阳性患者血液、体液污染的锐器刺伤后,应在24小时内去检验科抽血查HIV抗体,按1个月、3个月、6个月复查,同时口服贺普丁(拉米夫定)每日1片,并通知医务科、护理部、院内感染科进行登记、上报、随访等。
5.若患者HBsAg、抗-HCV、抗-HIV、TPHA检查结果未知,主管医生应立即给患者开具这些项目的检查单。
6.网络填报不良事件。
7.随访和咨询:医院感染管理科负责督促职业暴露当事人按时进行疫苗接种和检验,并负责追踪确认检验结果和服用药物,配合医生进行定期监测随访。
8.医院感染管理科每月将本院HIV职业暴露发生情况进行汇总,上报上级卫生行政主管部门和省级及以上医院感染监控中心。
二、处理流程:。
医务人员发生针刺伤时的应急预案及程序
医务人员发生针刺伤时的应急预案及流程【应急预案】
(一)医务人员在进行医疗操作时应特别注意防止被污染的锐器划伤刺破。
如不慎被乙肝、丙肝、HIV污染的尖锐物体划伤刺破时,应立即挤出伤口血液,然后用流动水冲洗,(黏膜用生理盐水冲洗)再用碘酒和酒精消毒。
(二)填写《医务人员职业暴露登记表》并上报院感科备案。
(三)被乙肝、丙肝阳性患者血液、体液污染的锐器刺伤后,应在24 h 内注射乙肝免疫高价球蛋白,抽血查乙肝、丙肝抗体,必要时同时抽患者血对比。
阴性者于1--3个月后再检查,仍为阴性者注射乙肝疫苗。
(四)被HIV阳性患者血液、体液污染的锐器刺伤后,应在24 h内去抽血查HIV抗体,必要时同时抽患者血对比,按1个月3个月、6个月复查,同时口服贺'普丁(拉米呋定)每日1片,并通知医务处、院内感染科进行登记、上报、追访等。
【应急流程】
立即挤出伤口血液→反复冲洗→消毒→伤口处理→抽血化验检查→注射乙肝免疫高价球蛋白→并通知医务处、院内感染科进行登记、上报、追访
【应急组成员】
组长:科室主任---
成员:科室护士长---
值班医生及当班护士。
医护人员针刺伤的应急预案及处理流程
医护人员针刺伤的应急预案
1、医疗操作医护人员应防止被污染的锐器划伤刺破。
2、如不慎被乙肝、丙肝、梅毒、HIV等污染的尖锐物体划伤刺破时,
应立即从近心端向远心端挤出伤口血液,然后用肥皂水和清水冲洗,再用0.5%碘伏和75%酒精消毒,必要时去外科进行伤口处理并进行血源性传播疾病的检查和随访。
3、被乙肝、丙肝阳性患者血液、体液污染的锐器刺破后,应在24小
时之内抽血查乙肝、丙肝抗体,必要时同时抽患者的血对比。
同时注射乙肝免疫高价球蛋白,按0个月、1个月、6个月接种乙肝疫苗。
4、被HIV阳性患者血液、体液污染的锐器刺伤后,应在24小时内抽
血查HIV抗体,必要时抽患者血对比,按1个月、3个月、6个月复查,必要时请专家会诊,报告院感科。
填写护理不良事件(感染性职业暴露表)及职业暴露个案登记表。
处理流程
立即挤出伤口血液→流动水反复冲洗→消毒→伤口处理→抽血化验检查→注射乙肝免疫高价球蛋白→报告院感科→网报职业暴露。
2023年医务人员发生针刺伤时的应急预案及程序
2023年医务人员发生针刺伤时的应急预案及程序医务人员在工作中可能会发生针刺伤的情况,这种情况下,需要立即进行应急处理,以避免传染病的感染和传播。
一、针刺伤的应急预案在针刺伤发生时,第一时间需要做的是确保自身安全,然后按照以下步骤进行应急处理:1. 切断针头,用酒精消毒当发生针刺伤时,首先要迅速切断针头,将其扔进专用刺伤容器。
切断针头后,用酒精进行消毒处理,确保针头不会再次被误伤。
2. 清洗受伤部位用肥皂和流动的清水清洗受伤部位至少5分钟。
可以用适当的食品漂白剂稀释成1∶100的浓度进行消毒,有效杀灭病原体。
3. 血液/体液暴露处理如果针头有血液或体液沾染,应该尽快将伤口处的血液或体液用流水冲洗,避免感染。
4. 及时向上级汇报针刺伤事件发生后,需要及时向上级主管报告,以便能够及时进行检查和诊断,并给予相应的处理。
5. 需要进行检测和评估在发生针刺伤后,需要前往医院或卫生部门进行检测和评估,以确定是否存在传染病的风险。
根据针刺伤的情况和受伤人员的状况,医生会给予相应的处理。
6. 进行传染病防护接种根据受伤人员的情况,进行相应的传染病防护接种,以避免可能的传染病感染和传播。
7. 提供心理支持针刺伤对医务人员来说是一种极大的心理压力,需要给予他们必要的心理支持和鼓励,帮助他们克服心理障碍。
二、针刺伤处理的程序以下是针刺伤发生后的处理程序:1. 确保自身安全针刺伤发生时,首先要确保自身的安全,避免可能的感染和传染。
2. 尽快切断针头迅速切断针头,将其丢进刺伤容器,避免二次伤害。
3. 使用酒精进行消毒用酒精对受伤处进行消毒,杀灭可能存在的病原体。
4. 清洗受伤部位用肥皂和流动的清水清洗受伤部位至少5分钟,如果有血液或体液沾染,用适量的食品漂白剂进行消毒。
5. 向上级汇报及时向上级主管报告针刺伤事件的发生,以便能够得到及时的支持和帮助。
6. 前往医院检测和评估前往医院或卫生部门进行检测和评估,确定是否存在传染病的风险。
工人医院医护人员发生针刺伤时的应急预案及程序
工人医院医护人员发生针刺伤时的应急方案及程序
(一 )、医护人员在进行医疗操作时应特别注意防备被污染的
锐器划伤刺破。
如不慎被乙肝、丙肝、HIV 污染的尖利物体
划伤刺破时,应立刻挤出伤口血液,而后用碘酒和酒精消毒,
必需时去外科进行伤口办理,并进行血源性流传疾病的检查
和随访。
(二 )被乙肝、丙肝阳性患者血液、体液污染的锐器刺伤后,
应在24 h内去抽血查乙肝、丙肝抗体,必需时同时抽患者
血对照。
同时注射乙肝免疫高价球蛋白,按 1 个月、3 个月、 6 个月接种乙肝疫苗。
(三 )被 HIV阳性患者血液、体液污染的锐器刺伤后,应在24
h 内去抽血查HIV抗体,必需时同时抽患者血对照,按 1
个月 3 个月、 6 个月复查,并通知办公室、院感科进行登
记、上报、追访等。
【程序】立刻挤出伤口血液→ 频频冲刷→ 消毒→ 伤口处理→ 抽血化验检查→ 注射乙肝免疫高价球蛋白→ 并通知办公室、院感科进行登记、上报、追访。
医务人员发生针刺伤时的应急预案及程序
医务人员发生针刺伤时的应急预案及程序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发展,医疗工作也变得越来越安全了。
不过,即便如此,在医疗工作中还是有可能发生意外,其中比较常见的是医务人员发生针刺伤。
针刺伤是指在医疗操作中,由于医务人员插针与被治疗者的身体接触所导致的医务人员受伤的情况。
如果不妥善处理针刺伤,可能会对医务人员和患者的健康造成影响。
因此,医务预案及程序是非常重要的。
一、针刺伤的应急预案1.首先在发生针刺伤事故后,医务人员应该迅速离开事故现场,确保自身的安全。
在没有离开现场之前,禁止进行任何操作。
2.尽快将针头从刺伤部位取出,并在刺伤部位贴上无菌敷料。
如果能在刺伤后30分钟内患者的血液进行检测,则应立即进行检测;如果不能检测,则应论一次性手套。
如果发现针头被弯曲或留在刺伤部位,应该进行X光或B超检查并尽快进行取出。
3.洗手和消毒。
在刺伤事故发生后,医务人员应及时清洗受伤手部,并用酒精或碘伏消毒,或者用肥皂和水清洗受伤手部,在清洗后,切勿交叉感染。
4.就医。
医务人员应该尽快就医,根据医院的要求进行检查和治疗。
医生在这时要做好记录医务人员的情况,以备后续检查和审查。
二、针刺伤的应急程序1.通知上级领导和医疗库的管理人员,及时汇报事故情况,并按要求出示健康档案。
2.紧急处理工作。
针刺伤事故一发生,就应该进行迅速地处理,如拔出针头、做好创口敷料、消毒等。
另外,还要检查并紧急治疗患者。
同时检查针头的状态并注意记录。
对医务人员的身体状况及判断其是否需要隔离观察。
3.进行风险评估。
针刺伤事故发生后,要进行风险评估,确定医务人员是否受到了污染,是否存在患者的鲁莽行为、手术器械等风险。
如果患者有传染性疾病,如AIDS或乙肝等,则需按照感染风险检查要求对受污染的物品、器具及有关的医务人员进行处理,同时加强隔离,避免连环传染。
4.进行相关检测。
对受伤医务人员进行相关的检测,如对HIV、HBV等进行恰当的检测和处理。
根据检查结果确定后续处理方案。
医护人员发生针刺伤时的应急预案及程序
医护人员发生针刺伤时的应急预案及程序医护人员发生针刺伤时的应急预案及程序
【应急预案】
(一)医护人员在进行医疗操作时应特别注意防止被污染的锐器划伤刺破。
如不慎被乙肝、丙肝、HIV污染的尖锐物体划伤刺破时,应立即挤出伤口血液,然后用碘酒和酒精消毒,必要时去外科进行伤口处理,并进行血源性传播疾病的检查和随访。
(二)被乙肝、丙肝阳性患者血液、体液污染的锐器刺伤后,应在24 h内去预防保健科抽血查乙肝、丙肝抗体,必要时同时抽患者血对比。
同时注射乙肝免疫高价球蛋白,按1个月、3个月、6个月接种乙肝疫苗。
(三)被HIV阳性患者血液、体液污染的锐器刺伤后,应在24 h内去预防保健科抽血查HIV抗体,必要时同时抽患者血对比,按1个月3个月、6个月复查,同时口服贺'普丁(拉米呋定)每日1片,并通知医务科、院内感染科进行登记、上报、追访等。
【程序】
立即挤出伤口血液 ? 反复冲洗 ? 消毒 ? 伤口处理 ? 抽血化验检查 ? 注射乙肝免疫高价球蛋白 ? 并通知医务科、院内感染科进行登记、上报、追访。
2023年医务人员发生针刺伤时的应急预案及程序
2023年医务人员发生针刺伤时的应急预案及程序针刺伤作为医务工作者职业暴露事件中的一种,高风险、高发生率并严重影响医务人员与患者的健康安全。
为了最大限度地减少针刺伤给医务工作者和患者带来的风险,有效应对针刺伤事件,特此制定本预案。
一、应急预案1. 发生针刺伤的紧急情况下,医务人员需要保持冷静,立即停止操作并将被戳伤的部位置于流动水下冲洗2分钟。
2. 在针刺伤事件发生后,医务人员需及时向所属医疗机构报告,并立即接受紧急处理与评估。
3. 针刺事件的处理程序如下:(1) 迅速将伤口处揉擦,以促进出血与清除可能的病原体;(2) 清洗伤口并用消毒药物进行覆盖;(3) 持续观察伤口的情况,注意有无感染症状的出现;(4) 到所属医院急诊科或相关科室接受进一步的评估和治疗;(5) 在接受进一步评估和治疗的过程中,必要时进行相关检查,如血液检验、传染病筛查等;(6) 根据医学院校或劳动保护法等相关规定,对医务人员进行相关补偿或赔偿;(7) 完成相关报告与记录,为进一步预防类似事件做好经验总结和措施改进。
二、应急程序针对针刺伤的应急程序如下:1. 首席医务官审查医疗机构首席医务官负责审查和批准医疗机构制定的针刺伤应急预案和程序,并确保其与相关法规和政策一致。
2. 医务人员培训医疗机构应建立针刺伤培训计划,对医务人员进行定期的培训。
培训内容包括但不限于规范操作、使用防护装备、处理针刺伤事件的紧急处理方法等。
3. 设备和防护用品的配备医疗机构应按照相关规定配备防护用品和设备,并定期进行检查和维护。
4. 事故报告和记录医务人员应在发生针刺伤事故后立即向所属医疗机构报告,并完成相关记录。
医疗机构应为所有针刺伤事件建立统一的报告和记录系统。
5. 事故调查和分析医疗机构应组织事故调查和分析,查明事故发生的原因和责任,并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改进和预防,以减少类似事故的发生。
6. 建立人员快速反应机制医疗机构应建立人员快速反应机制,确保在医务人员发生针刺伤时,能够及时接受紧急处理和评估,并根据需要提供相应的治疗和支持。
医护人员发生针刺伤时应急预案及程序
医护人员发生针刺伤时应急预案及程序
应急预案
1、医护人员进行医疗操作时应特别注意防止被感染锐器划伤刺破。
如不慎被乙肝、丙肝、hiv感染尖锐物体划伤刺破时,应立即挤出伤口血液,然肥皂水清水冲洗,再碘酒酒精消毒,必时去科进行伤口处理,并进行血源性传播疾病检查随防。
2、被乙肝、丙肝阳性患血液、体液污染锐气刺伤,应24h去检验科抽血检查乙肝、丙肝抗体,必时同时抽血比。
同时注射乙肝免疫价球蛋白,按1个月、3个月、6个月接诊乙肝疫苗。
3、被hiv阳性患血液、体液污染锐器刺伤,应24时去检验科抽血查hiv抗体,必时同时患血比,按1、3、6个月复查。
同时口服贺普丁(拉米呋定)每日片,并通知医务处、院感染科进行登记、报、随访等。
应急程序
立即挤出伤口血液→反复冲洗→消毒→伤口处理→抽血化验检查→注射乙肝免疫价球蛋白→并通知医务处、院感染科进行登记、报、随访。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医护人员发生针刺伤时的应急预案及程序
【应急预案】
1、医护人员在进行医疗操作时应防止被污染的锐器划伤刺破。
如不慎被乙肝、丙肝、HIV污染的尖锐物体划伤刺破时,应立即挤出伤口血液,用肥皂水和大量清水反复冲洗,再用碘酒和酒精消毒,必要时进行伤口处理、血源性传播疾病的检查和随访。
2、被乙肝、丙肝阳性患者血液、体液污染的锐器刺伤,应在24h内抽血查乙肝、丙肝抗体,必要时抽患者血对比。
注射乙肝免疫高价球蛋白,按1个月、3个月、6个月接种乙肝疫苗。
3、被HIV阳性患者血液、体液污染的锐器刺伤,应在24h内查HIV抗体,必要时抽患者血对比,按1个月、3个月、6个月复查,同时口服贺普丁(拉米呋定)每日1片,并通知医务处、院内感染科进行登记、上报、追访等。
【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