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变函数】 史上最全ppt 上

合集下载

复变函数第4讲PPT课件

复变函数第4讲PPT课件
§2.1 解析函数的概念
1.复变函数的导数
1)导数概念:
设函数f (z)在点z0及其邻域内有定义,如果极限
lim f (z0 z) f (z0 )
z 0
z
存在, 那么就说f (z)在点z0可导. 这个极限值称
为f (z)在点z0的导数.
记作
f
'(z0 )
dw dz
z z0
lim
z 0
f
( z0
u e x cos y, x v e x si n y, x
u e x si ny u v
y v
e x cos y
x y v u
y
x y
故 f (z) e x (cos y i siny)在 全 平 面 可 导 , 解 析 。
f '(z) u i v e x cos y ie x si ny f (z). x x
条件是 u(x, y) 和 v(x, y)在D内可微,且
满足Cauchy-Rieman方程
u v ,
v
u .
x y x y
并且在解析的条件下
f (z) ux ivx vy iuy
第18页/共26页
例1 判定下列函数在何处可导,在何处解析:
(1) f (z) ex (cosy i siny); 解:(1) u e x cos y, v e x siny,
第7页/共26页
例如
f
(z)
1 z2
z
,则当z
0,
1时 ,f
'(z)
2z 1 (z2 z)2
.
思考题
实 函 数 中, f ( x) x 2 在( , )内 可 导;

复变函数 全套课件

复变函数  全套课件

w1
8
2cos
9 16
i
sin
9 16
,
23
w2
8
2
cos
17 16
i sin 1176,
w3
8
2cos
25 16
i sin 2156.
y
w1
这四个根是内接于中
心在原点半径为8 2 的 圆的正方形的四个顶点.
w2
o
w0 x
w3
24
三、典型例题
例1 对于映射 w z 1 , 求圆周 z 2的象. z
3
三角表示法
利用直角坐标与极坐标的关系
x y
r r
cos , sin ,
复数可以表示成 z r(cos i sin )
指数表示法
利用欧拉公式 ei cos i sin ,
复数可以表示成 z rei 称为复数 z 的指数表示式.
4
方根
w
n
z
r
1 n
cos
2kπ
i sin
2kπ
n
n
6
2cos
12
i
sin
12 ,
w1
6
2cos
7 12
i sin 712,
w2
6
2cos
5 4
i
sin
5 4
.
22
例 计算 4 1 i 的值.

1i
2cos
4
i
sin
4
4
1
i
8
2cos 4
2k 4
i sin
4
2k
4

w0
8

复变函数第二章(第三讲)PPT课件

复变函数第二章(第三讲)PPT课件

解 (2) f (z)=ex(cosy +isiny) 则 u=excosy, v= exsiny
u e x cos y, x v e x sin y, x
u e x sin y u v
y v
e x cos y
x v
y u
在R
2成立,
y
x y
且u, v在R2上偏导数连续
故 f (z) e x (cos y i sin y)在复平面C上可导,解析; 且f '(z) u i v e x cos y ie x sin y f (z)。
定理 设f (z)= u + i v, z= x +i y, z0=x0+i y0, 则f (z)在
(1) u( x, y), v( x, y)在( x0 , y0 )可微 ,
z0处可导 (2)
u x
v ,
y
u y
v x
在(
x0
,
y0
)成立.
定义 方程
u v v u x y x y
称为Cauchy-Riemann方程(简称C-R方程).
1.导数的概念
定义2.1.1 设函数f (z)在z0的某邻域N( z0 ,δ)内有定
义, 且极限 lim f (z0 z) f (z0 )存在,则称函数
z0
z
f (z)在点z0处可导。称此极限值为f (z)在z0的导数
记作
dw f '(z0 ) dz zz0
lim z0
f (z0 z) z
z
z
x x x x x iy x iy
当z取实数趋于0时, f z 1; 当z取纯虚数趋于0时, f z
0;

复变函数论第三版PPT课件

复变函数论第三版PPT课件
导数的性质
导数具有线性、可加性、可乘性和链式法则等性质。这些性质在计算复杂函数 的导数时非常有用。
导数的计算方法
基本初等函数的导数
隐函数的导数
对于常数、幂函数、指数函数、三角 函数等基本初等函数,其导数都有固 定的公式可以查询和使用。
如果一个函数$F(x, y) = 0$,我们可 以通过对$F$求关于$x$或$y$的偏导 数来找到隐函数的导数。
傅里叶级数与傅里叶变换
傅里叶级数
将周期函数表示为无穷级数,通过正 弦和余弦函数的线性组合来逼近原函 数。
傅里叶变换
将函数从时间域转换到频率域,通过 积分形式实现。
傅里叶变换的性质与应用
线性性质
若 $f(t)$ 和 $g(t)$ 是 可傅里叶变换的,$a, b$ 是常数,则 $af(t) + bg(t)$ 也可进行傅里叶 变换。
复数的几何意义
复数可以用平面上的点来 表示,实部为横坐标,虚 部为纵坐标。
复数的运算
复数可以进行加法、减法、 乘法和除法等运算,满足 交换律、结合律和分配律。
02 复数与复变函数
复数及其运算
复数
由实部和虚部构成的数, 表示为 a + bi,其中 a 和 b 是实数,i 是虚数单位。
复数的运算
加法、减法、乘法和除法 等。
共轭复数
如果一个复数的虚部变号, 则得到该复数的共轭复数。
复变函数及其定义域
复变函数
从复平面到复平面的映射。
定义域
复变函数的输入值的集合。
单值函数和多值函数
根据定义域和值域的关系进行分类。
复变函数的极限与连续性
极限
描述函数值随自变量变化的行为。
连续性
函数在某一点处的极限值等于该 点的函数值。

第2章复变函数与解析函数精品PPT课件

第2章复变函数与解析函数精品PPT课件

①在 z
(分母在 z 0
0不连为续0的)在两z个0 处函连数续f(z;)与g(z)的和,差,积,商
②若函数 hg(z)在点 z 0 处连续,函数 w f(h)
在 h0 g(z0连) 续,则复合函数 wf[g(z)]
在 z 0 处连续(证略).
例3 求 lim z 1 zi z 2
解: 因为 z 1 在点zi 处连续,故 z2
注:连续的条件:
(1) 在z 0处有定义;
(2) z 0 处的极限值等于该点的函数值.
2)连续充要条件: 定理 函数 f(z) u (x ,y ) i(v x ,y ),在 z0 x0iy0 处连续的充要条件是u(x, y) 和 v(x, y) 都 在点(x0, y0)处连续.
3)连续函数性质:
x2 y2
x2 y2
化为一个复变函数.
解 设 zxiy ,wuiv, 则 wuiv 2xiy x2 y2
将 x 1 (z z) ,y 1 (z z) 以及 x2 y2 zz 得 2 w312i (z0)
2z 2z
二.复变函数的极限与连续性 1.极限:
1)定义 设函数f(z) 在 z 0 的去心邻域内有定义,若对任
2. 可导与连续的关系
若函数wf(z)在点z 0 处可导,则 f (z)在点 z 0 处必
连续.反之不一定.
3.用定义求导的步骤 1)求增量比; 2)求增量比的极限.
例1 求 f ( z) z 2 的导数.
二.解析函数的概念及求导法则
1. 解析函数的定义
1) 点处解析: 如果f(z)不仅在点 z 0处可导,且在点 z 0 的某邻域内的处处可导,则称f(z)在点 z 0处解析;
3)运算法则:类似于实函数极限的运算法则. 例

复变函数论.ppt

复变函数论.ppt
零点。
• 证: 取
f z at z nt
z a0 z n at1z nt1 at1z nt1 an
易验证在单位圆周上,有
f z z
• 依儒歇定理知 pz f z z
在单位圆内的零点,与 f z at z nt 在单位圆一样多,即 n t 个。
辅导课程十八
§3 辐角原理与儒歇定理
• 1 对数残数与辐角原理
形如
1
2i

f f
zzdz
的积分称为对数残数
n • 引理6.4 (1)设 a 为 f z 的
a 级零点,则 必为函数 f z 的
f z
一级极点,且
Rzeas
f f
z
z



n
• (2)设 b 为 f z 的 m 级极点,
• 例6.14 试证:当 a e 时,方程
e z az n 0
在单位圆 z 1 内有 n 个根。
• 证: 在单位圆周 z 1 上,有 az n a e e z eRe z e z e az n e z
• 由儒歇定理
N en azn,z 1 N azn,z 1 n
• (2) 在 C 上, f z z
则 N f ,C N f ,C
例6.13 设 n 次多项式
pz a0 z n at z nt an a0 0
合条件
at a0 at1 at1 an
则 pz 在单位圆 z 1 内有 n t 个
f z f z

z
n
a

g z gz
因右端第二式解析,故 a 为 f z 的 一级极点,且(1)式成立。 f z

高等数学《复变函数》课件 1

高等数学《复变函数》课件 1

n r, n 2k (k Z )
n
z
n
i 2k
re n
(k 0,1,2,, n 1)
即:
n
z
z
1 arg z 2k
arg z 2k
n [cos(
) i sin(
)]
n
n
(k 0 , 1 , 2 , , n 1)
10
例1 若 z 1 3i , 求 Re(z), Im( z), 和zz i 1i
3i
则 | z | 2,
arg z 5
6
z
2[cos(
5
)
i
s in(
5
)]
2e
5 6
i
6
6
7
二、复数的运算
1、复数的代数形式的四则运算
设 复 数 z1 x1 iy1, z2 x2 iy2
(1) z1 z2 x1 x2 i( y1 y2 )
(2) z1 z2 x1 x2 y1 y2 i( x2 y1 x1 y2 )
如果G中的点z被映射w=f(z)映射成G*中的
点w,那么w称为z的象(映象),而z 称为w的
原象。
19
一般地,映射w=f(z)
(1)将z 平面上的点映射成w 平面上的点;
例如 映射 w z 将z平面上的点z a ib 映射成w平面上的点w a ib。
z 平面 y
w平面 wz
v
• a ib
复变函数
• 复变函数与解析函数 • 复变函数的积分 • 复变函数的级数与留数定理
1
第11章 复变函数与解析函数
11.1 复数及其运算 11.2 复变函数 11.3 解析函数 11.4 初等函数

复变函数吉大PPT课件PPT59页

复变函数吉大PPT课件PPT59页
第15页,共59页。
除法
z2 z1
r2e i2 r1e i1
r e 2 i(2 1 ) r1
r2 r1
[cos ( 2
1)
is in( 2
1)]
定理 两个复数商的模等于它们模的商,
两个复数商的辐角等于它们辐角的差.
z2 z2
z1
z1
Arg
z2 z1
Argz2
Argz1
15
第16页,共59页。
那么这条曲线就可以用一个方程来表 示,称为平面曲线的复数表示式.
26
第27页,共59页。
若在a t b上 x(t)和y(t) 都是连续的, 且 z(t) x(t) iy(t) 0 , 则称此曲线
为光滑曲线.
由几段光滑曲线连接而成的曲线称为按 段光滑曲线.
曲线C : z = z(t) (a t b) 为一条连续曲 线,z(a)与z(b )分别是C 的起点和终点. 对于满足a < t1 < b,a t2 b 的 t1和 t2, 当t1 t2而有z(t1) = z(t2)时,点z(t1)称为曲 线C的重点.
| z | r x2 y2
6
第7页,共59页。
当z 0时,向量 OP 与正实轴的夹角称
为复数的辐角,记为 Argz . 则有
tan(Argz) y x
当z 0时,若1为复数 z 的一个辐角, 则1+2n 也是复数 z 的辐角,因此, 任何一个复数 z 0 都有无穷多个辐
角,记为
Argz 1 2n (n 0,1,2,).
3
第4页,共59页。
y 0 时,又称z = x + i y为虚数, 若同时x = 0 称z = i y 为纯虚数.

复变函数 ppt课件

复变函数 ppt课件

z x iy
其中 i 为虚数单位,满足 i2 1
记号: x Re z , y Im z
若 x 0 ,则称 z iy 为纯虚数。
称复数 x iy 为复数 z x iy 的共轭复数,
记为 z x iy
注:1)两个复数相等,是指二者实部、虚部分别相等; 2)两个复数之间无法比较大小,除非都是实数。
为arg z,这样,我们有:
Arg z arg z 2k
2020/12/27
15
arg z 与 arctan y 关系如下 x
arctan
y x
,
2
,
当x 0时 当x 0, y 0时
arg
z
2
,
当x 0, y 0时
arctan
y x

,
当x
0,
y
0时
arctan
2020/12/27
4
x
arctan x
1
dx
1
x
(
1
1
)dx
0 1 x2
2i 0 i x i x
[ 1 2i
ln
i i
x x
]0x
1 2i
ln
i i
x x
1 2i
ln1
1 ln i x 2i i x
这样取X =1,得
arctan1 1 ln i 1
4
2i i 1
1 ln( i 1)2 4i i 1
除 法: z z1 z2
z2 z z1 (z2 0)
运算:
2020/12/27
z1 z1z2 z2 z2 z2
(z2 0)
10
容易证明,复数的运算满足分配律、交换律、结合律。 此外,共轭复数具有下列性质:

复变函数解析函数ppt课件

复变函数解析函数ppt课件
第二章 解析函数
1
§2.1 解析函数的概念
1. 复变函数的导数定义 2. 解析函数的概念
GO
2
一. 复变函数的导数
(1)导数定义
定义 设函数w=f (z) z∈D, 且z0、 z0 +Δz∈D,
如果极限 lim f (z0 z) f (z0 ) 存在,则称函数
z0
z
f (z)在点z0处可导。称此极限值为f (z)在z0的导数,
27
二. 举例
例1 判定下列函数在何处可导,在何处解析:
(1)w z; (2) f (z) ex (cos y i sin y);(3)w z 2
解 (1) 设z=x+iy w=x-iy u=x, v= -y 则
u 1 x v 0 x
u 0
y v
1
u x
v y
y
故 w z在全 平面 不可导 ,不解析 。
z0
z
设 (z) f (z z) f (z) f '(z)
z
则 f (z+ Δz)-f(z)=f (z)Δz+(Δz)Δz (1), 且
lim (z) 0
z0
22
令:f (z+Δz) f (z)=Δu+iΔv,f (z)= a+ib, (Δz)=1+i2 故(1)式可写为
Δu+iΔv = (a+ib)(Δx+iΔy)+(1+i2)(Δx+iΔy) =(aΔx-bΔy+1Δx2Δy)
证明
对于复平面上任意一点z0,有 lim lim zn z0n
zz0 z zz0 z z0
lim (z z0 )(zn1 zn2z0

复变函数-教学资料 51 20页PPT文档

复变函数-教学资料 51 20页PPT文档
5.1.1 切比雪夫不等式
我们已经知道,方差是用来描述一个随机 变量取值的分散程度的。
设随机变量 X 有数学期望 EX 和方差
DX,则对于任意给定的正数 0总有
P XE XD X 2
通常称该不等式为切比雪夫不等式.在实际应用
及理论上都很有用。为简便起见,下面就连续
定理2(切比雪夫定理)设随机变量
X1,X2, ,Xn, 相互独立,并且具有有限的数
学期望和方差:EXii, DXii2c
(c 为常数,i 1,2,3 )前n个随机变量的
算术平均,记为 Y n ,

Yn

1 n
n

i1
Xi
则对于任意正数 0, 恒有
ln i mPYn1nin1EXi ln im P 1 ni n1Xi1 ni n1EXi 1.
术平均后的 Y n 的值,将比较紧密地集中在其数
学期望值 EYn附近。即说明算术平均值具有稳
定性。
定理3 (伯努利定理)设在 n 次独立试
验中事件 A 发生的次数为 n A ,在每次试验
中事件 A 发生的概率为 p ,则对于任意给定
的正数 0 ,恒有
ln im P
nA n
定理 2 的证明请读者参照定理1自行完成。
定理 2 中要求方差 DXii2c(c 为常
数, i 1,2,3 ),即 DXi 是一致有界的。
因此,当 n
无限增大时,DYnD1n
n in
充分大时,Yn
1 n
n i 1
Xi
的分布的分散程度是很小的。这表明,经过算
型随机变量 X 讨论其正确性。
设随机变量 X 的概率密度为 f x,

复变函数课件

复变函数课件

2. 映射的概念
如用z平面上的点表示自变量 的值, 而用另一个平面w 如用 平面上的点表示自变量z的值 而用另一个平面 平面上的点表示自变量 的值 平面上的点表示函数w的值 则函数w=f(z)在几何上就 的值, 平面上的点表示函数 的值 则函数 在几何上就 可以看做是把z平面上的一个点集 定义集合)变到 平面上的一个点集G(定义集合 变到w平 可以看做是把 平面上的一个点集 定义集合 变到 平 面上的一个点集G*(函数值集合 的映射 或变换 这个 函数值集合)的 面上的一个点集 函数值集合 映射(或变换). 映射通常简称为由函数 由函数w=f(z)所构成的映射 如果 中 所构成的映射. 映射通常简称为由函数 所构成的映射 如果G中 的点z被映射 的点 被映射w=f(z)映射成 中的点w, 则w称为 的象 映射成G*中的点 称为z的 被映射 映射成 中的点 称为 (映象 而z称为 的原象 映象), 称为w的原象. 映象 称为
§5 复变函数
1. 复变函数的定义
是一个复数z=x+iy的集合 如果有一个确定的 的集合, 定义 设G是一个复数 是一个复数 的集合 法则存在, 按照这一法则, 对于集合G中的每一个复数 中的每一个复数z, 法则存在 按照这一法则 对于集合 中的每一个复数 就有一个或几个复数w=u+iv与之对应 则称复变数 是 与之对应, 就有一个或几个复数 与之对应 则称复变数w是 复变数z的函数 简称复变函数 的函数(简称复变函数), 复变数 的函数 简称复变函数 记作 w=f(z)
.
这就是说 lim u ( x, y ) = u 0 , lim v( x, y ) = v0
x → x0 y → y0 x → x0 y → y0
充分性: 充分性

复变函数PPT教学课件-第三节复变函数解析性

复变函数PPT教学课件-第三节复变函数解析性
函数 f ( z ) u( x, y) iv( x, y) 在区域D 内有定义, 在 D内一点 z x yi 可导,u,v的偏导数存在
f ( z z ) f ( z ) lim =f '( z ) ,设 z x iy, z 0 z f ( z z ) f ( z ) u iv
2
在定义中应注意:
z0 z z0 (即z 0)的方式是任意的.
即z0 z在区域D内以任意方式趋于 z0时, f ( z0 z ) f ( z0 ) 比值 都趋于同一个数 . z
如 果 函 数 f (z) 在 区 域 D 内 处 处 可 导 , 我 们 就 称 f (z) 在 区 域 D 内 可 导.
7
4.求导法则:
由于复变函数中导数的定义与一元实变函 数中导数的定义在形式上完全一致, 并且复变函 数中的极限运算法则也和实变函数中一样, 因而 实变函数中的求导法则都可以不加更改地推广 到复变函数中来, 且证明方法也是相同的. 求导公式与法则: (1) (c ) 0, 其中c为复常数.
n1 ( 2) ( z ) nz , 其中n为正整数.
13
小结与思考
理解复变函数导数与微分以及解析函数的 概念; 掌握连续、可导、解析之间的关系以及 求导方法. 注意: 复变函数的导数定义与一元实变函数
的导数定义在形式上完全一样, 它们的一些求
导公式与求导法则也一样, 然而复变函数极限 存在要求与z 趋于零的方式无关, 这表明它在 一点可导的条件比实变函数严格得多.
故 w z 在复平面内处处不可导 , 处处不解析.
27
(2) f ( z ) e x (cos y i sin y ) 指数函数 x x u e cos y, v e sin y, u u x x e cos y , e sin y , x y 四个偏导数 v v 均连续 x e sin y , e x cos y , x y u v u v 即 , . x y y x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记作
辐角 : Argz
z 0 OP 0
y
P(x,y)
z r

o
x
x
15
z 0时,tan( Argz) y / x
辐角无穷多:Arg z=θ=θ0+2kπ, k∈Z,
把其中满足 0 的θ0称为辐角Argz的主值,
记作θ0=argz.
z=0时,辐角不确定.
(z1z2 ) z1z2
(4)z z 2 Re(z)
( z1 ) z1
z z 2i Im(z)
z2 z2
(3)zz Re(z)2 Im( z)2 x2 y2
1z z | z |2
11
例1 : 设z1 5 5i, z2 3 4i, 求 z1 ,( z1 )及 它 们 的 实 部, 虚 部 . z2 z2
Re(iz) 3
Re(i z) y
O
x
2 (0, -1)
y3 故 Re(i z) 3图 形 为 平行于实轴的直线
24
25
注意. 复数的各种表示法可以相互转化,以适应 不同问题的需要.
例3. 求 (1) 1 i (2) i (3) 3 (4) 1
3i 2
的模, 辐角及辐角主值.
复数ω. 当z≠0时,有n个不同的ω值与 n z 相对应,每一
个这样的ω值都称为z 的n次方根,记 n z
设 e i ,由 n z, 有 ne in re i
n r, n 2k (k Z )


n
z

n
i 2k
re n
(k 0,1,2, , n 1)
计算
argz(z≠0) 的公式



arg
z


arctan y x
2
arctan
y x



x 0, y R
x 0, y 0
x 0, y 0 x 0, y 0
16
当z落于一,四象限时,不变.
当z落于第二象限时,加 . 当z落于第三象限时,减 .
o
x
如 k 4 1 i
2k
2k
3
8 2(cos 4
i sin 4
) (k 0,1,2,3() 见图)
4
4
39
例2 : 求 3 1
解 : 1 cos 0 i sin0
3 1 cos 0 2k i sin 0 2k , (k 0,1,2).
z1±z2=(x1±x2)+i(y1±y2)
z1z2=(x1+iy1)(x2+iy2)=(x1x2-y1y2)+i(x2y1+x1y2)
z
z1 z2

x1 x2 y1 y2 | z2 |2
i
x2 y1 x1 y2 | z2 |2
(z2 0)
9
•运算规律
复数的运算满足交换律、结合律、分配律. (与实数相同)即,
复变函数与积分变换(B)
教材 《复变函数》(四版)
清华大学 数学教研室 编
2013-2014学年第一学期
1
2013年9月3日
第一章 复数与复变函数
2
对 象 复变函数(自变量为复数的函数)
主要任务 研究复变数之间的相互依赖关系,
具体地就是复数域上的微积分
主要内容 复数与复变函数、解析函数、
复变函数的积分、级数、留数、 共形映射、傅立叶变换和拉普 拉斯变换等
• 判断复数相等 z1 z2 x1 x2 , y1 y2 ,其中z1 x1 iy1, z2 x2 iy2 z 0 Re(z) Im( z) 0
一般, 任意两个复数不能比较大小.
8
2. 代数运算
•四则运算 定义 z1=x1+iy1与z2=x2+iy2的和、差、积和商为:
34
例1.设z1 1, z2 i,则 z1z2 i
Argz1 2m m 0, 1, 2,
Argz2


2

2n
n 0, 1, 2,
Arg ( z1 z2
)


2

2k
k 0, 1, 2,
代入上式 3 2m n 2k
z2
(j=1,2)的直线;
(2)中心在点(0, -1), 半径为2的圆.
o
x
解 (1) z=z1+t (z2-z1)
(-∞<t <+∞)
23
例2 方程 Re(i z) 3 表示
(2) z (i) 2
什么图形?
解设 z x iy
y (z)
i z i( x iy)
y ix
arctan y
2
x2
17
18
19
20
由向量表示法知
y
(z)
z2 z1 — 点z1与z2之间的距离
由此得 :
z1
z2 z1 z2 z1 (三角不等式)
z2
z2 z1 z2 z1
3. 三角表示法

x y

r r
cos sin

z r(cos i sin )
例4. 求 (1) e2i (2) 3ei 的模,辐角.
例5.
将z


sin
i cos
化 为 三 角 形 式 与 指 数 形式.
5
5
26
2013年9月4日
27
28
29
30
§3 复数的乘幂与方根
1. 复数的乘积与商 2. 复数的乘幂 3.复数的方根
31
1. 乘积与商
定理1 两个复数乘积的模等于它们的模相乘, 两个复数乘积的辐角等于它们的辐角相加.
3
学习方法 复变函数中许多概念、理论、和
方法是实变函数在复数域内的推 广和发展,它们之间有许多相似 之处. 但又有不同之处,在学习 中要善于比较、区别、特别要注 意复数域上特有的性质与结果
4
背景
•十六世纪,在解代数方程时引进复数 •为使负数开方有意义,需要扩大数系,使实数域扩 大到复数域 •在十八世纪以前,对复数的概念及长时 期人们把复数看作不能接受的“虚数” •直到十八世纪,J.D’Alembert(1717-1783)与 L.Euler(1707-1783)等人逐步阐明了复数的几何意 义和物理意义,澄清了复数的概念 •应用复数和复变函数研究了流体力学等方面的一些 问题.复数被广泛承认接受,复变函数论顺利建立和 发展.
解 : z1 5 5i 7 i z2 3 4i 5
例2 : 求
1 i 4
1i
1i i 1 i
12
§2 复数的表示方法
1. 点的表示 2. 向量表示法 3. 三角表示法 4. 指数表示法
13
1. 点的表示
易见,z x iy 一对有序实数( x, y), 在 平 面 上 取 定 直 角 坐 标系 , 则
o
x
4. 指数表示法
再由Euler公式 :
ei cos i sin得
z rei
21
22
引进复数的几何表示,可将平面图形用复数方程 (或不等式)表示;反之,也可由给定的复数方 程(或不等式)来确定它所表示的平面图形.
例1 用复数方程表示: y
(z)
(1)过两点 zj=xj+iyj L z1 z
任意点P( x, y) 一对有序实数( x, y) z x iy 平面上的点P( x, y) 复数z x iy可用平面上坐标为( x,y)的点P表示. 此时,x轴 — 实轴 y轴 — 虚轴
平面 — 复平面或z平面
点的表示:z x iy 复平面上的点P( x,y)
2
2
要使上式成立,必须且只需 k=m+n+1.
35
定理2 两个复数的商的模等于它们的模的商, 两个复数的商的辐角等于被除数与除 数的辐角之差.
证明设 z1 r1ei1 , z2 r2ei2,z1 0, 由复数除法的定义 z=z2 /z1,即 z1z = z2
∵|z||z1|=|z2| 及Argz1+Argz=Arg z2( z1≠0)
6
§1复数及其代数运算
1. 复数的概念 2. 代数运算 3. 共轭复数
7
1. 复数的概念
定义 对任意两实数x、y ,称 z=x+iy或z=x+yi
为复数.
•复数z 的实部 Re(z) = x ; 虚部 Im(z) = y . (real part) (imaginary part)
• 复数的模 | z | x2 y2 0
证明
设 z1=r1(cosθ1+isinθ1)=r1eiθ1 z2=r2(cosθ2+isinθ2)=r2eiθ2
则 z1z2=r1r2(cosθ1+isinθ1)( cosθ2+isinθ2) = r1r2[cos (θ1+θ2)+isin(θ1+θ2)] =r1r2e i(θ1+θ2)
因此 |z1z2|=r1r2,Arg(z1z2)=Argz1+Argz2
数z与点z同义.
14
2. 向量表示法
z x iy 点P( x,y) OP { x, y}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