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庄规划建设要求

合集下载

村镇规划标准-GB50188-2007

村镇规划标准-GB50188-2007

类别名称
占建设用地比例(%)
中心镇镇区
一般镇镇区
R
居住用地
28~38
33~43
C
公共设施用地
12~20
10~18
S
道路广场用地
11~19
10~17
G1
公共绿地
8~12
6~10
四类用地之和
64~84
65~85
5.3.2 邻近旅游区及现状绿地较多的镇区,其公共绿地所占建设用地的比例可大于所占比例的上限。
2.0.5 县域城镇体系 county seat town and township system of county 县级人民政府行政地域内,在经济、社会和空间发展中有机联系的城、
镇(乡)群体。 2.0.6 镇域镇村体系 town and village system of town
镇人民政府行政地域内,在经济、社会和空间中有机联系的镇区和村庄 群体。
C5 商业金融用地 各类商业服务业的店铺,银行、信用、保险等机构,及其附属设施用地
C6 集贸市场用地 集市贸易的专用建筑和场地;不包括临时占用街道、广场等设摊用地
生产设施用 地
独立设置的各种生产建筑及其设施和内部道路、场地、绿化等用地
M1
一类工业用 地
对居住和公共环境基本无干扰、无污染的工业,如缝纫、工艺品制作等 工业用地
镇域镇村体系规划中,中心村以外的村。
3 镇村体系和人口预测
3.1 镇村体系和规模分级
3.1.1 镇域镇村体系规划应依据县(市)域城镇体系规划中确 定的中心镇、一般镇的性质、职能和发展规模进行制定。
3.1.2 镇域镇村体系规划应包括以下主要内容:
1、调查镇区和村庄的现状,分析其资源和环境等发展条 件,预测一、二、三产业的发展前景以及劳力和人口的流 向趋势;

村庄建设规划方案

村庄建设规划方案

村庄建设规划方案引言村庄建设是我国农村开展的重要组成局部,对于改善农村居民生活质量、促进农村经济开展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针对村庄建设,提出一套规划方案,以期实现村庄的可持续开展,为农村居民营造更美好的生活环境。

1. 村庄规划目标1.1 提高农村居民的生活品质和生活条件; 1.2 促进农村经济的开展;1.3 保护和修复自然环境,改善生态条件;1.4 引导农村居民产业转型,提高农业生产效益; 1.5 加强根底设施建设,提升交通、通信、供电等根底设施水平; 1.6 保护和传承村庄的历史文化遗产。

2. 村庄规划原那么2.1 合理利用土地资源,实现土地的多功能利用; 2.2 科学规划居住用地和产业用地的布局; 2.3 注重生态环境保护,推行绿色低碳开展模式; 2.4 坚持集体经济和个体经济相结合的开展模式; 2.5 依托现代科技,推动信息化建设和农业现代化; 2.6 鼓励农村居民参与决策,实现民主管理。

3. 村庄规划内容3.1 宏观规划3.1.1 制定村庄总体规划,明确开展方向和布局; 3.1.2 拓宽村庄交通道路,提升交通便利性; 3.1.3 完善供水、供电、通信等根底设施;3.1.4 制定村庄环境保护和生态修复规划; 3.1.5 开展土地整治和农村土地利用规划。

3.2 产业规划3.2.1 优化农业结构,推动农业产业化; 3.2.2 支持农民开展特色种植、养殖业; 3.2.3 开展乡村旅游,推动农村文化旅游融合; 3.2.4 建设农村创业园区,引导农村居民转型创业。

3.3 居住规划3.3.1 提升农村居住环境质量,改善居住条件; 3.3.2 支持农村居民自建房屋,标准建设管理; 3.3.3 开展集体经济住宅,为农村居民提供安居乐业的居住场所。

4. 村庄规划实施4.1 建立健全村庄规划管理机制,明确责任分工; 4.2 加大财政投入,支持村庄建设规划实施; 4.3 鼓励社会资本参与村庄建设,推动合作开展; 4.4 加强村庄规划宣传,提高农村居民参与度; 4.5 定期开展村庄规划评估,及时调整和改良规划实施。

河南省村庄建设规划导则

河南省村庄建设规划导则

河南省社会主义新农村村庄建设规划导则第一章总则1.1 编制目的为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中发〔2006〕1号)和《中共河南省委、河南人民省政府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实施意见》(豫发[2006]1号)精神,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规划建设和村庄治理,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要求,扎实稳步地加以推进,促进城乡统筹,科学发展,改善农村人居环境。

特制定《河南省社会主义新农村村庄建设规划导则》(以下简称《导则》)。

1.2 适用范围1.2.1 本《导则》适用于我省行政区域范围内村庄(不含城镇规划建设用地范围内的村庄)建设规划的编制和规划管理。

1.2.2 鼓励委托有资质的规划编制单位单独编制村庄建设规划进行建设,不能单独编制规划的村庄按照本《导则》进行规划建设。

11.2.3 村庄是否单独编制建设规划应由县(市、区)村镇规划行政主管部门按照县(市)域城镇体系规划和有关乡镇规划的要求,根据村庄的具体情况确定。

规划撤并的村庄不需编制村庄规划,有条件的可编制村庄撤并计划,依据村庄建设规划编制村庄治理方案。

1.3 基本任务村庄建设规划的基本任务是在乡(镇)总体规划(含乡镇域规划)所确定的村庄规划建设原则的基础上,进一步确定行政村域内村庄建设的规模、范围和界限,对村庄建设进行综合布局和规划协调,统筹安排各类基础设施和公共设施,为村庄居民提供切合当地特点、与规划期内当地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适应的人居环境。

1.4 规划依据1.4.1 乡镇总体规划(含乡镇域规划);1.4.2 乡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1.4.3 乡镇经济社会发展规划;1.4.4 有关法律、法规、政策、技术规范与标准等。

1.5 规划范围村庄建设规划宜以行政村范围进行规划,若是多村并一村的,宜以规划调整后的行政村范围为规划范围。

居住分散又不宜集中建设的自然村,可单独规划。

21.6 村庄建设规划原则1.6.1 积极引导从事第一产业的农村人口在村庄集中居住,积极鼓励从事第二、三产业的农村人口进城、进镇居住,合理推进城镇化进程。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村庄规划建设导则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村庄规划建设导则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村庄规划建设导则1 总则1.0.1 编制目的为加强对我区村庄规划建设的指导,实现城乡统筹协调发展,达到“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目标。

坚持科学发展,加快实施“富民安居”和“富民兴牧”两大民生工程,加快小康社会建设步伐,促进农村社会、经济、文化等各项事业的跨越式发展,制定本导则。

1.0.2 适用范围本导则适用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行政管辖范围内、城镇规划建设用地范围外的村庄规划建设工作。

1.0.3 编制要求村庄规划建设除应符合本导则外,尚应符合《城乡规划法》、《自治区实施〈城乡规划法〉办法》、《镇规划标准》(GB50188-2007)、《村庄整治技术规范》(GB50445-2008)、《村庄和集镇规划建设管理条例》等国家和自治区有关村庄规划建设的法律、法规、政策、标准与规范等。

1.0.4 规划原则1.城乡统筹的原则。

村庄建设与城镇发展相协调,促进农村富余劳动力向城镇转移就业,促进城市市政基础设施向农村延伸,形成特色分明的城镇与乡村的空间格局,促进城乡和谐发展。

进一步缩小城乡“二元”结构和城乡差距。

2.集中发展的原则。

逐步调整现有村庄居民点布局结构,减少村庄数量,壮大村庄规模,提高公共服务设施和基础设施配套水平,鼓励合村并点。

3.保护耕地、节约用地的原则。

村庄规划建设应切实保护耕地等自然资源,通过清理村内闲置土地和提高村庄土地的集约化程度,充分利用原有村庄建设用地进行旧村改造;新建用地应尽量选择非耕地进行建设;合理布局村庄各项建设用地,集约建设。

4.因地制宜、远近期结合的原则。

村庄规划建设要密切结合当地自然条件、人文特征、经济社会发展水平、产业特点等实际状况,因地制宜,全面综合协调、合理安排村庄各类用地,部署村庄各项建设;村庄建设用地原则上应集中紧凑布置,尽量避免大拆大建,正确处理近期建设与远期发展、旧村改造与新村建设的关系,统一规划,分步实施。

村庄和集镇规划建设管理条例-国务院令第116号

村庄和集镇规划建设管理条例-国务院令第116号

村庄和集镇规划建设管理条例正文:---------------------------------------------------------------------------------------------------------------------------------------------------- 村庄和集镇规划建设管理条例(1993年5月7日经3次常务会议通过1993年6月29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第116号发布)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加强村庄,集镇的规划建设管理,改善村庄、集镇的生产、生活环境,促进农村经济和社会发展,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制定和实施村庄、集镇规划,在村庄、集镇规划区内进行居民住宅、乡(镇)村企业、乡(镇)村公共设施和公益事业等的建设,必须遵守本条例。

但是,国家征用集体所有的土地进行的建设除外。

在城市规划区内的村庄、集镇规划的制定和实施,依照城市规划法及其实施条例执行。

第三条本条例所称村庄,是指农村村民居住和从事各种生产的聚居点。

本条例所称集镇,是指乡、民族乡人民政府所在地和经县级人民政府确认由集市发展而成的作为农村一定区域经济、文化和生活服务中心的非建制镇。

本条例所称村庄、集镇规划区,是指村庄、集镇建成区和因村庄、集镇建设及发展需要实行规划控制的区域。

村庄、集镇规划区的具体范围,在村庄、集镇总体规划中划定。

第四条村庄、集镇规划建设管理,应当坚持合理布局、节约用地的原则,全面规划,正确引导,依靠群众,自力更生,因地制宜,量力而行,逐步建设,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的统一。

第五条地处洪涝、地震、台风、滑坡等自然灾害易发地区的村庄和集镇,应当按照国家和地方的有关规定,在村庄、集镇总体规划中制定防灾措施。

第六条国务院建设行政主管部门主管全国的村庄、集镇规划建设管理工作。

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建设行政主管部门主管本行政区域的村庄、集镇规划建设管理工作。

乡级人民政府负责本行政区域的村庄、集镇规划建设管理工作。

河南村庄建设规划导则

河南村庄建设规划导则

河南省乡村建设规划导则————————————————————————————————作者:————————————————————————————————日期:2河南省社会主义新乡村乡村建设规划导则第一章总则1.1编制目的为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对于推动社会主义新乡村建设的若干建议》(中发〔 2006〕1 号)和《中共河南省委、河南人民省政府对于推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实行建议》(豫发 [2006]1号)精神,加速社会主义新乡村规划建设和乡村治理, 依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齐、管理民主的要求,扎实稳步地加以推动,促使城乡兼顾,科学发展,改良乡村人居环境。

特拟订《河南省社会主义新乡村乡村建设规划导则》(以下简称《导则》)。

1.2合用范围本《导则》合用于我省行政地区范围内村庄(不含城镇规划建设用地范围内的乡村)建设规划的编制和规划管理。

鼓舞拜托有资质的规划编制单位独自编制乡村建设规划进行建设,不可以独自编制规划的乡村按照本《导则》进行规划建设。

乡村能否独自编制建设规划应由县(市、区)村镇规划行政主管部门依照县(市)域城镇系统规划和有关乡镇规划的要求,依据乡村的详细状况确定。

规划撤并的乡村不需编制乡村规划,有条件的可编制乡村撤并计划,依照乡村建设规划编制乡村治理方案。

1.3基本任务乡村建设规划的基本任务是在乡(镇)整体规划(含乡镇域规划)所确立的乡村规划建设原则的基础上,进一步确立行政村域内乡村建设的规模、范围和界线,对乡村建设进行综合布局和规划协调,兼顾安排各种基础设备和公共设备,为乡村居民供应吻合当地特点、与规划期内当地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适应的人居环境。

1.4 规划依照乡镇整体规划(含乡镇域规划);乡镇土地利用整体规划;乡镇经济社会发展规划;有关法律、法例、政策、技术规范与标准等。

1.5规划范围2乡村建设规划宜以行政村范围进行规划,假如多村并一村的,宜以规划调整后的行政村范围为规划范围。

村庄建设标准

村庄建设标准

村庄建设标准村庄建设标准一、规划设计1.制定村庄建设总体规划,明确村庄功能分区、用地布局和空间形态。

2.遵循城乡一体化发展原则,合理安排各项建设用地,优化村庄用地结构。

3.注重自然环境与人文环境的融合,保护和传承传统文化。

二、建筑风貌1.保持传统建筑风貌,弘扬当地特色文化。

2.建筑风格应简洁大方,体现现代气息。

3.建筑色彩应与当地自然环境相协调。

4.严格控制建筑高度和体量,保持村庄天际线与自然景观的和谐。

三、基础设施1.道路交通:建设完善的道路网络,提高道路硬化率,确保村庄交通畅通。

2.给水排水:建设给水系统和排水管道,保证居民生活用水和污水排放。

3.电力电信:建设电力网和电信设施,满足居民生活和经济发展需求。

4.燃气供暖:建设燃气供应系统和集中供暖设施,提高居民生活质量。

四、公共设施1.教育设施:建设幼儿园、小学等教育设施,提高教育水平。

2.卫生设施:建设卫生院、卫生室等卫生设施,保障居民健康。

3.文化设施:建设图书馆、活动室等文化设施,丰富居民文化生活。

4.体育设施:建设体育馆、运动场等体育设施,促进居民体育健身。

五、环境卫生1.建立垃圾分类收集和转运体系,实现垃圾分类处理。

2.建设污水处理设施,处理生活污水。

3.推广清洁能源,减少环境污染。

4.加强环境卫生宣传教育,提高居民卫生意识。

六、绿色能源1.利用当地资源,发展太阳能、风能等可再生能源。

2.推广节能技术,降低能源消耗。

3.建设能源管理体系,实现能源的有效利用和节约。

4.发展绿色建筑,提高建筑能源效率。

七、安全防灾1.制定应急预案,建立健全的应急管理体系。

2.加强消防设施建设,提高火灾防控能力。

3.开展防灾减灾宣传教育,提高居民防灾意识。

4.建设应急避难场所,保障居民在灾害发生时的安全。

村庄建设规划方案

村庄建设规划方案

村庄建设规划方案村庄建设一直是当前乡村振兴的重要内容之一,为了实现乡村建设的可持续发展,制定合理的村庄建设规划方案至关重要。

本文将提出一份具体的、可行的村庄建设规划方案,以期为实现乡村振兴目标提供参考。

**一、规划目标**1. 实现村庄整体提升,保持乡村风貌的同时,提高居住环境质量;2. 建设配套设施,提高居民生活便利度,促进集聚发展;3. 完善交通网络,方便居民出行,促进乡村旅游业发展;4. 强化生态保护,推动生态农业发展,提高乡村生态品质。

**二、规划内容**1. 农房改造:对村庄内老旧房屋进行整体规划改造,提高房屋质量,保留历史文化底蕴;2. 道路修复:修补村庄内道路,完善交通网络,确保村民出行顺畅,推动当地农产品销售;3. 公共设施建设:建设村庄公共厕所、公共垃圾回收站等设施,提高村民生活品质;4. 绿化环境优化:增加绿化覆盖率,打造宜居环境,吸引外来游客,促进乡村旅游业发展;5. 生态保护:规划建设生态园地,推动生态农业发展,保护当地自然生态环境。

**三、实施步骤**1. 制定详细规划方案:基于实地调研和村庄实际情况,确定具体建设内容和时间节点;2. 征求村民意见:举行村民会议,向村民们介绍规划方案,听取意见和建议,提高村民参与度;3. 筹集资金:通过政府补助、社会捐款等多种途径筹集建设资金,确保规划方案实施顺利;4. 择期实施:根据规划方案的时间节点,确定具体实施时间,做好前期准备工作;5. 建设监督:在建设过程中,加强监督,确保建设质量,保障规划方案实施效果;6. 完工验收:建设完成后,举行验收会议,确认建设成果,对规划方案实施效果进行评估。

**四、经济效益**1. 增加就业机会:规划方案实施过程中,可吸纳当地劳动力就业,促进当地经济发展;2. 提高村庄收入:规划方案实施后,提高村庄品质,吸引游客,增加旅游收入,带动当地农产品销售;3. 促进农产品加工业发展:提高村庄设施建设水平,推动农产品加工业发展,提高农产品附加值。

自然资源部关于加强村庄规划促进乡村振兴的通知

自然资源部关于加强村庄规划促进乡村振兴的通知

1.总体要求(1)规划定位村庄规划是法定规划,是国土空间规划体系中乡村地区的详细规划,是开展国土空间开发保护活动、实施国土空间用途管制、核发乡村建设项目规划许可、进行各项建设等的法定依据。

要整合村土地利用规划、村庄建设规划等乡村规划,实现土地利用规划、城乡规划等有机融合,编制“多规合一”的实用性村庄规划。

村庄规划范围为村域全部国土空间,可以一个或几个行政村为单元编制。

(2)工作原则坚持先规划后建设,通盘考虑土地利用、产业发展、居民点布局、人居环境整治、生态保护和历史文化传承。

坚持农民主体地位,尊重村民意愿,反映村民诉求。

坚持节约优先、保护优先,实现绿色发展和高质量发展。

坚持因地制宜、突出地域特色,防止乡村建设“千村一面”。

坚持有序推进、务实规划,防止一哄而上,片面追求村庄规划快速全覆盖。

(3)工作目标力争到2020年底,结合国土空间规划编制在县域层面基本完成村庄布局工作,有条件、有需求的村庄应编尽编。

暂时没有条件编制村庄规划的,应在县、乡镇国土空间规划中明确村庄国土空间用途管制规则和建设管控要求,作为实施国土空间用途管制、核发乡村建设项目规划许可的依据。

对已经编制的原村庄规划、村土地利用规划,经评估符合要求的,可不再另行编制;需补充完善的,完善后再行报批。

2.主要任务(4)统筹村庄发展目标落实上位规划要求,充分考虑人口资源环境条件和经济社会发展、人居环境整治等要求,研究制定村庄发展、国土空间开发保护、人居环境整治目标,明确各项约束性指标。

(5)统筹生态保护修复落实生态保护红线划定成果,明确森林、河湖、草原等生态空间,尽可能多的保留乡村原有的地貌、自然形态等,系统保护好乡村自然风光和田园景观。

加强生态环境系统修复和整治,慎砍树、禁挖山、不填湖,优化乡村水系、林网、绿道等生态空间格局。

(6)统筹耕地和永久基本农田保护落实永久基本农田和永久基本农田储备区划定成果,落实补充耕地任务,守好耕地红线。

统筹安排农、林、牧、副、渔等农业发展空间,推动循环农业、生态农业发展。

村庄规划相关要求(参考)

村庄规划相关要求(参考)
表3-1 村庄用地分类
类别代码
类别名称
内容
大类
中类
小类
V
村庄建设用地
村庄各类集体建设用地,包括村民住宅用地、村庄公共服务用地、村庄产业用地、村庄基础设施用地及村庄其他建设用地等
V1
村民住宅用地
村民住宅及其附属用地
V11
住宅用地
只用于居住的村民住宅用地
V12
混合式住宅用地
兼具小卖部、小超市、农家乐等功能的村民住宅用地
V2
村庄公共服务用地
用于提供基本公共服务的各类集体建设用地,包括公共服务设施用地、公共场地
V21
村庄公共服务设施用地
包括公共管理、文体、教育、医疗卫生、社会福利、宗教、文物古迹等设施用地以及兽医站、农机站等农业生产服务设施用地
V22
村庄公共场地
用于村民活动的公共开放空间用地,包括小广场、小绿地等
V3
中心村●
一般村○
旅馆、招待所
旅游型村庄需配置
餐饮小吃店
中心村●
一般村○
理发、浴室
中心村●
一般村○
综合服务
中心村●
一般村○
养老服务
老年日间照料中心
中心村○
400平方米左右
根据《养老设施建筑设计规范》,用房建筑面积每人不小于16平方米。
一般村○
300平方米左右
公用设施
公厕
中心村●
每个村至少设置1处,村庄人数超过2000人宜设2处以上,每处建筑面积≮30平方米
5、环境卫生
确定生活垃圾收集处理方式,合理配置垃圾收集点、垃圾箱及垃圾清运工具;鼓励农村生活垃圾分类收集、资源利用,实现就地减量。
按照粪便无害化处理要求提出户厕及公共厕所整治方案和配建标准;确定卫生厕所的类型、建造和卫生管理要求。

村庄规划任务书

村庄规划任务书

村庄规划任务书一、任务背景与目的近年来,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农村地区也面临着许多挑战和机遇。

为了促进农村地区的可持续发展,提高农民的生活质量,需要进行村庄规划工作。

本任务书旨在制定一份详细的村庄规划方案,为农村地区的发展提供指导。

二、任务范围与要求1. 任务范围:本任务书涉及的村庄规划范围为XX省XX市XX县XX镇XX村。

2. 任务要求:(1)调研分析:对村庄的自然环境、人文景观、社会经济状况等进行调研分析,了解村庄的现状和问题。

(2)规划目标:根据调研结果,制定村庄规划的长远发展目标,包括经济发展、生态保护、社会建设等方面的目标。

(3)规划原则:制定村庄规划的基本原则,包括可持续发展、生态优先、社会公平、文化传承等原则。

(4)规划内容:确定村庄的土地利用规划、交通规划、公共设施规划、环境保护规划等内容,确保村庄的有序发展。

(5)实施措施:提出具体的实施措施,包括政策支持、资金筹措、组织机制等方面的措施,确保规划的有效实施。

(6)监测评估:制定村庄规划的监测评估机制,定期对规划实施情况进行评估,及时调整和完善规划。

三、任务步骤与计划1. 调研阶段:(1)采集相关资料:采集村庄的基本情况、土地利用状况、人口统计数据等相关资料。

(2)实地调研:深入村庄进行实地调研,了解村庄的自然环境、人文景观、社会经济状况等情况。

(3)数据分析:对采集到的资料进行整理和分析,形成调研报告。

2. 规划设计阶段:(1)制定规划目标:根据调研结果,制定村庄规划的长远发展目标,并明确各个方面的目标。

(2)确定规划原则:根据调研结果和规划目标,确定村庄规划的基本原则。

(3)制定规划内容:根据规划目标和原则,确定土地利用规划、交通规划、公共设施规划、环境保护规划等内容。

(4)制定实施措施:提出具体的实施措施,包括政策支持、资金筹措、组织机制等方面的措施。

(5)编制规划方案:将以上内容整合起来,编制一份详细的村庄规划方案。

3. 实施与监测阶段:(1)实施措施:根据规划方案,采取相应的实施措施,推动规划的有效实施。

新农村建设规划方案(6篇)

新农村建设规划方案(6篇)

新农村建设规划方案(6篇)新农村建设规划方案(精选6篇)新农村建设规划方案篇1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总体要求,以农村经济产业化、农村建设新型化、人居环境优美化、公共服务社会化、农民教育组织化、稳定机制长效化、村务管理民主化、乡风民俗文明化为标准,广泛动员,全面发展,逐步把周坑村建成为拥有现代文明生活的新型新村,把农民培养成为适应新形式要求的有文化有技能有道德高素质的新型农民。

力争把村建成为村民、集体双富,物质、文化生活宽裕的社会主义新农村。

一、规化原则1、坚持要充分开展利用农业资源和自然资源,发展生产,把获取经济效益放在首位,又要注意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同步提高。

2、坚持“资源持续利用”的原则。

要把建设合理的生态环境和发展合理的经济有机地统一起来,找准发展的结合点。

按照循环经济的要求,发展生态经济,改善生态环境,建设生态文明,构筑生态家园。

以确保生态经济的快速、持续发展。

3、坚持“因地制宜”的原则。

要立足高起点、高标准。

规化既要体现可行性和可操作性,更要突出前瞻性和先进性。

因此,乡村发展的各个项目都必须根据本地的具体特点和社会经济条件,搞好建设规划。

4、坚持“循序渐进”的原则。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一个庞大复杂的系统工程,不可能一蹴而就。

因此,要按照每个阶段不同的目标要求确定近、远的实施目标分解落实。

遵循可执行性、可操作性原则,突出重点,分布实施。

二、规划范围与期限1、规划期限新农村建设规划期限为5年,即20__-20__年。

2、规划范围周坑行政村所属的8个自然村。

三、村庄建设规划建设因地制宜,规划以人为中心,以整体社会效益、经济效益与环境效益三者统一为基准点,着意刻画优质生态环境,强调全村建设的整体性,包括:功能布局、住宅分布、道路系统、绿化系统与基础设施,统一规划,形成整体。

为村民营造自然优美、舒适便捷、卫生的安全之地。

1、功能布局通过对现状用地布局的调整,提高土地利用率,使之达到科学合理的使用土地、创造舒适的居住环境,使村庄用地面局规划有利于改善村民的生活居住条件,有利于经济的健康发展。

晋城市村庄规划建设条例

晋城市村庄规划建设条例

晋城市第七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公告(第6号)《晋城市村庄规划建设条例》已由晋城市第七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六次会议于2019年8月30日通过,并于2019年11月29日经山西省第十三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四次会议批准,现予公布,自2020年1月1日起施行。

晋城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2019年12月6日晋城市村庄规划建设条例(2019年8月30日晋城市第七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六次会议通过2019年11月29日山西省第十三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四次会议批准)目录第一章总则第二章村庄规划第三章村庄建设第四章保障与产业促进第五章法律责任第六章附则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规范我市村庄规划建设,提升农村人居环境质量,促进城乡融合发展,推动乡村全面振兴,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山西省城乡环境综合治理条例》等有关法律、法规,结合本市实际,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本条例适用于本市行政区域内城镇开发边界范围外的村庄规划建设等活动。

法律、行政法规、本省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制定的地方性法规对风景名胜区、自然保护区范围内的村庄以及历史文化名村另有规定的,从其规定。

第三条村庄规划建设应当尊重村庄发展的多样化和差异性,坚持生态优先、城乡统筹、集约利用、布局安全、因地制宜、历史传承的原则,合理划定集聚提升、城郊融合、特色保护、搬迁撤并等类型,有序推进。

第四条县(市、区)人民政府组织领导村庄规划建设工作,研究解决村庄规划建设工作中的矛盾和问题。

市、县(市、区)人民政府农业农村主管部门统筹协调推进村庄规划工作;城乡规划主管部门监督指导本行政区域内的村庄规划工作;建设主管部门监督指导本行政区域内的村庄建设工作。

人民政府行政审批、发展和改革、财政、公安、交通运输、文化和旅游、水务、生态环境、卫生健康、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教育等部门根据各自职责,共同做好村庄规划建设有关工作。

村庄改造规划初步方案-村庄规划方案

村庄改造规划初步方案-村庄规划方案

村庄改造规划初步方案-村庄规划方案一、项目背景乡村,是我们共同的根。

随着城市化的推进,乡村面临着诸多问题,如基础设施落后、生态环境恶化、产业发展滞后等。

为了让乡村重新焕发生机,我们提出了这个村庄改造规划方案。

二、规划目标1.提升村庄基础设施,改善居民生活条件。

2.优化村庄产业结构,提高农民收入。

3.保护乡村生态环境,打造绿色家园。

4.弘扬乡村文化,传承乡村记忆。

三、规划内容1.基础设施改造(1)道路改造:拓宽、硬化乡村道路,提升道路通行条件。

(2)供水供电:改善供水供电设施,确保居民生活用电、用水需求。

(3)通讯设施:完善通讯网络,实现宽带、移动通信全覆盖。

(4)公共卫生:建立完善的公共卫生体系,提高村民健康水平。

2.产业发展(1)农业产业:发展特色农业,提高农产品附加值。

(2)乡村旅游:挖掘乡村文化、生态资源,发展乡村旅游产业。

(3)农村电商:培育农村电商人才,拓宽农产品销售渠道。

3.生态环境建设(1)绿化造林:加强乡村绿化,提高村庄绿化覆盖率。

(2)污染防治:加强污染防治,确保村庄环境整洁。

(3)生态保护:保护乡村生态环境,维护生物多样性。

4.文化传承(1)文化遗产保护:挖掘、整理乡村文化遗产,传承乡村记忆。

(2)文化活动:举办各类文化活动,丰富村民精神文化生活。

(3)教育培训:加强乡村教育培训,提高村民综合素质。

四、实施步骤1.调查研究:深入了解乡村实际情况,为规划提供依据。

2.规划设计:根据调查结果,制定具体的村庄改造规划方案。

3.宣传发动:广泛宣传村庄改造规划,调动村民积极性。

4.项目实施:按照规划方案,分阶段、分步骤推进项目实施。

5.监督管理:加强项目监督管理,确保项目质量。

五、预期效果1.村庄基础设施得到明显改善,居民生活条件得到提升。

2.乡村产业发展取得实质性进展,农民收入稳步增长。

3.生态环境得到有效保护,村庄面貌焕然一新。

4.乡村文化得到传承和弘扬,村民精神文化生活更加丰富。

村庄建设规划方案范本(三篇)

村庄建设规划方案范本(三篇)

村庄建设规划方案范本一、背景分析随着我国城乡发展的不断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逐渐实施,农村的建设和发展已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

____年是乡村振兴战略的关键年份,为了加快农村现代化建设,提高农村居民的生活水平,需要制定一份科学合理的村庄建设规划方案。

二、总体目标在____年,通过村庄建设的规划方案,实现农村持续稳定发展和乡村振兴战略的顺利推进。

具体目标如下:1. 建设美丽宜居的乡村环境,提高居民的居住质量;2. 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农村产业发展的基础条件;3. 促进农村经济发展,提高农民收入水平;4. 推进农村社会事业发展,提高农村居民生活质量。

三、具体措施1. 建设美丽宜居的乡村环境(1)加强农村环境整治工作,治理农村乱堆乱放、污染问题,提高农村环境质量;(2)改善农村道路状况,提升乡村交通便利度;(3)修缮传统建筑,保护乡村文化遗产,提升乡村文化氛围;(4)加强农村垃圾处理设施建设,实现垃圾分类和资源化利用;(5)建设乡村公园、休闲广场等公共绿地,提供休闲娱乐场所。

2. 加强基础设施建设(1)提升农村供水和供电设施,确保农民充分享受城市的优质公共服务;(2)推进农村通讯网络建设,提高农村信息化水平;(3)改善农村卫生设施,提高农民的基本卫生条件;(4)加强农村教育设施建设,提高农民子女的受教育机会。

3. 促进农村经济发展(1)支持农民发展现代农业产业,提高农业生产效益;(2)推进农村金融服务体系建设,解决农民融资难题;(3)发展农村特色产业,提高乡村综合经济效益;(4)加强职业培训和创业扶持,提高农民创业和就业能力。

4. 推进农村社会事业发展(1)完善农村医疗卫生服务体系,提高农民的医疗保障水平;(2)加大农村养老服务设施建设,确保农民的晚年生活质量;(3)加强农村文化体育设施建设,提供良好的文化娱乐和体育锻炼场所;(4)推进农村社区建设,构建和谐稳定、互助共享的农村社会关系。

四、实施方案1. 成立村庄建设规划工作组,制定具体的实施方案,明确责任分工和时间节点;2. 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将村庄建设纳入村委会工作重点;3. 引入专业人员,对村庄进行规划设计,确保建设的合理性和可行性;4. 加强政府与企业的合作,争取资金和技术支持,推动村庄建设;5. 注重宣传和教育工作,提高农民的参与度和认同感;6. 建立监测和评估机制,及时调整和改进工作措施。

村庄规划工作实施方案

村庄规划工作实施方案

村庄规划工作实施方案一、背景介绍。

村庄规划工作是为了有效利用村庄资源,提高村庄整体形象和生活环境,促进村庄经济社会发展而进行的一项重要工作。

本方案旨在通过科学规划和合理布局,全面提升村庄的发展水平,实现村庄建设的可持续发展。

二、规划目标。

1. 实现村庄土地资源的合理利用,提高土地利用效率;2. 改善村庄基础设施建设,提升村庄居民生活质量;3. 促进村庄产业发展,增加农民收入;4. 强化村庄生态环境保护,提高村庄环境质量。

三、规划内容。

1. 土地规划。

根据村庄实际情况,科学划分土地用途区,合理规划建设用地、农用地和生态绿地,确保土地资源的合理利用和保护。

2. 基础设施建设。

加强村庄基础设施建设,包括道路、供水、供电、通讯等设施的完善,提高村庄居民的生活便利度。

3. 产业发展规划。

根据村庄资源禀赋和产业基础,制定产业发展规划,引导村民发展种植业、养殖业、旅游业等产业,增加农民收入。

4. 生态环境保护。

加强村庄生态环境保护工作,推动生态农业发展,保护水源、森林、湿地等生态资源,提高村庄生态环境质量。

四、实施步骤。

1. 制定规划方案。

成立村庄规划工作小组,组织专家学者对村庄进行规划调研,制定村庄规划方案。

2. 宣传动员。

通过村民大会、座谈会等形式,向村民宣传规划方案,征求意见,增强村民参与意识。

3. 落实规划。

根据规划方案,逐步落实土地规划、基础设施建设、产业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等工作,确保规划的有效实施。

4. 监督检查。

建立规划实施监督机制,定期对规划实施情况进行检查,及时发现问题并进行整改。

五、总结展望。

通过村庄规划工作的实施,将有效提升村庄整体形象和生活环境,促进村庄经济社会发展,为村民提供更好的生活条件。

同时,也能够有效保护和利用村庄的自然资源,实现村庄建设的可持续发展。

希望全体村民共同努力,积极参与规划工作,共同打造美丽宜居的乡村环境。

以上为村庄规划工作实施方案,希望能够得到各位领导和村民的支持与配合,共同推动村庄规划工作取得更大成效。

村庄规划的主要原则

村庄规划的主要原则

村庄规划的主要原则包括
1.坚持建设资源节约型和⽣态保护型社会的原则,严格保护耕地,保护⽣态环境。

2.正确处理好村庄建设与⼯业化、城市化、城镇化快速发展之间的关系,合理把握新农村建设时代发展的特征和规律。

3.坚持与区域发展实际相结合,注重世纪,量⼒⽽⾏;突出乡村特⾊、地⽅特⾊和民族特⾊。

4.正确处理好新农村农民主体地位与政府服务引导作⽤的关系,本着农民⾃愿的原则,充分考虑农民的切⾝利益和发展要求。

⼤⼒发展宜农产业,促进农民增收。

5.统筹城乡发展,与城市近远期规划相结合,因地制宜,量⼒⽽⾏,避免资源浪费。

结合各地区情况,有计划、有步骤,分阶段进⾏。

2024年村庄建设规划方案(3篇)

2024年村庄建设规划方案(3篇)

2024年村庄建设规划方案一、前言随着城镇化的推进和农村经济的发展,村庄建设成为了农村发展的重要环节。

为实现农村全面建设,提高农村生活质量,制定一套合理的村庄建设规划方案是必不可少的。

本文以2024年为时间节点,制定了一份关于村庄建设的规划方案,旨在为村庄的发展提供指导和支持。

二、村庄建设目标1. 提高居民的生活质量和幸福感,创造良好的生活环境;2. 加强村级基础设施建设,提高村庄的防灾能力;3. 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增加农民收入;4. 保护农村的自然环境和文化遗产,提高农村的可持续发展能力。

三、村庄规划内容1. 人居环境改善(1)加强村庄的垃圾处理和环境卫生管理,建设垃圾处理站和污水处理设施;(2)改善道路交通条件,提升村庄的交通便利性;(3)修建公园和休闲设施,提供居民的休闲娱乐场所;(4)加强绿化建设,打造宜居的生态环境。

2. 基础设施建设(1)加大对水电路网的投资建设,确保村庄的基本生活设施供应;(2)修建更多的供水设施,解决居民饮水难问题;(3)建设更多的农田水利设施,提高耕地利用率;(4)加强农村电网建设,提供稳定的电力供应;(5)修建乡村学校和医疗设施,提供更好的教育和医疗服务。

3. 农村经济发展(1)加强农产品加工与销售,提高农民的收入水平;(2)发展农村旅游业,提供就业机会;(3)扶持农村小微企业的发展,促进农民就业;(4)引进优质农业科技,提高农业生产效益。

4. 生态环境保护(1)建立农田环境保护制度,加强农业面源污染治理;(2)推广绿色农业生产方式,减少对土壤和水源的污染;(3)保护村庄周边的自然环境和文化遗产,提高村庄的独特性;(4)加强生态修复工程,恢复和改善村庄的生态系统。

四、实施步骤1. 制定村庄详细规划,明确各项建设目标和任务;2. 组织力量进行勘察和设计,确定建设方案和时间表;3. 筹集资金,开展建设工作;4. 加强组织与管理,确保建设工程的顺利进行;5. 进行监督和评估,及时调整和完善建设方案。

自然资源部办公厅关于加强村庄规划促进乡村振兴的通知

自然资源部办公厅关于加强村庄规划促进乡村振兴的通知

[政策法规救黜咖拊歸熾桝勲懈自然资办发[2019]35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自然资源主管部门,新疆生产建设兵团自然资源主管部门:为促进乡村振兴战略深入实施,根据《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建立国土空间规划体系并监督实施的若干意见》和《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做好“三农”工作的若干意见》等文件精神,现就做好村庄规划工作通知如下:一、总体要求(一)规划定位。

村庄规划是法定规划,是国土空间规划体系中乡村地区的详细规划,是开展国土空间开发保护活动、实施国土空间用途管制、核发乡村建设项目规划许可、进行各项建设等的法定依据。

要整合村土地利用规划、村庄建设规划等乡村规划,实现土地利用规划、城乡规划等有机融合,编制“多规合一”的实用性村庄规划。

村庄规划范围为村域全部国土空间,可以一个或几个行政村为单元编制。

(二)工作原则。

坚持先规划后建设,通盘考虑土地利用、产业发展、居民点布局、人居环境整治、生态保护和历史文化传承。

坚持农民主体地位,尊重村民意愿,反映村民诉求。

坚持节约优先、保护优先,实现绿色发展和高质量发展。

坚持因地制宜、突出地域特色,防止乡村建设“千村一面”。

坚持有序推进、务实规划,防止一哄而上,片面追求村庄规划快速全覆盖。

(三)工作目标。

力争到2020年底,结合国土空间规划编制在县域层面基本完成村庄布局工作,有条件、有需求的村庄应编尽编。

暂时没有条件编制村庄规划的,应在县、乡镇国土空间规划中明确村庄国土空间用途管制规则和建设管控要求,作为实施国土空间用途管制、核发乡村建设项目规划许可的依据。

对已经编制的原村庄规划、村土地利用规划,经评估符合要求的,可不再另行编制;需补充完善的,完善后再行报批。

二、主要任务(四)统筹村庄发展目标。

落实上位规划要求,充分考虑人口资源环境条件和经济社会发展、人居环境整治等要求,研究制定村庄发展、国土空间开发保护、人居环境整治目标,明确各项约束性指标。

(五)统筹生态保护修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目前进行的村庄规划建设,多属于旧村整治并适当发展的范畴,完全新建是少数,因此,旧村整治改造规划要强调以下几点:一、不要改变用地的性质。

主干道路的走向,大部分建筑物的朝向,尽量避免大拆大建。

二、认真鉴定好旧建筑物的建筑质量等级,为规划决策提供可靠依据。

建筑质量等级的划分是:Ⅰ级建筑:内外结构完好,建成时间较短,为二层以上建筑,无碍村庄公用设施等建设的的建筑。

Ⅱ级建筑:结构完好或稍有损坏,多为70—80年代所建,无碍村庄近期建设的建筑。

Ⅲ级建筑:60年代前后所建,结构有损坏或损坏较严重,多为“空心村”,有碍村庄重要公共设施或基础设施建设的建筑。

一般情况下尽可能保留一级建筑,整治改造二级建筑,拆除或改造三级建筑。

三、坚持原地改造与搬迁改造相结合的原则,合理利用,逐步改造,不断完善。

对规划无影响的Ⅰ、Ⅱ级建筑可保留或原地改造;对有碍规划的Ⅲ级建筑均须拆除或改造。

四、改造村庄道路。

村庄道路对于体现村庄的功能、布置各类建筑,配套各类公用设施,反映村庄面貌具有重要作用,故村庄道路改造要从全局考虑,其宽度、标高、走向及路面质量要依据经济发展来确定,通过道路改造来解决村庄内行路难、排水难、房屋布局混乱等问题。

五、突出特色进行旧村整治改造。

村庄特色主要体现在房屋的造型设计与建筑风格,改造与保护相结合,功能布局与地形利用得到充分发挥,村庄环境的绿化与洁化上。

第八节新农村规划图的绘制一、村庄规划图应绘制在近期现状图上,以明确反映规划与现状的关系。

二、图形比例:一般为1:500—1:1000三、以道路为主线,勾画出村庄规划各功能区,并将各规划区内具体各类建筑、用地安排用线条展示出来。

四、用简单、明显的图例表示各类建筑物、构筑物及绿化带。

五、用层次分明的颜色表示各类建筑及用地,一般用色表示法是:米黄色:住宅用地和建筑;红色:公共建筑;蓝色:水面及水利工程建筑;灰色:交通设施及道路;绿色:公用绿地、林地、农田;黑色:污水、排水管线;红色:电力线;蓝色:供水管线。

六、图面修饰以充实、完整、节约工料为原则。

通常作法是:图名布置于图纸上面或左侧;图例放在图纸左下角;图签位于右下角;比例尺布置在方向示意图下方;图框采用内细外粗线绘制;注字应当使用仿宋体。

第九节竖向规划的设计竖向规划的内容是确定建筑物、构筑物、场地、道路、排水沟等的规划标高;确定地面排水方式和相应的排水构筑物;进行土方平衡,确定填土、取土的位置及土方去向。

一、竖向规划要点:1、村庄内道路纵坡为0.3%—4%;道路横坡为1.2—2%。

2、道路交叉口高程确定原则:主要道路要低于次要道路,次要道路要低于房屋地面,整个路面不积水,土方工程量为最小。

3、地面坡度一般要求不小于0.3%,不大于4%,当地形自然坡度大于8%时,村庄地面连接形式宜选用台地式,台地之间用挡土墙或护坡连接。

4、明沟排水坡度一般为1%,以保证自流排水。

明沟断面通常做成梯形,沟底宽应不小于0.3米,以利清理沟底沉积物。

5、各种场地的适宜坡度:广场0.3—3.0%,停车场0.2—0.5%,运动场0.2—0.5%,绿地0.5—1.0%。

二、竖向规划表示方法1、设计等高线法(也叫平面图表示法)。

用设计等高线来表示被改造自然地面的情况。

一般采用比例为1:200、1:500或1:1000,设计等高线的等距离与自然地形图的等高距离相吻合。

此法一般用于局部地段的竖向规划。

2、设计标高法(也叫侧面图表示法)。

用标高、坡度、坡向,驳坎等相应符合来表示各方面的相互高程关系。

一般选用的比例为1:500、1:1000或1:2000,此法使用较为普遍。

第十节新农村建设的规划成果村庄建设规划成果包括:现状及村庄位置图、规划总平面图、公共设施规划图和说明书。

一、现状及村庄位置图。

村庄现状图比例为1:500—1:1000,标明地形地貌、道路、工程管线及各类用地性质及范围。

另在现状图的空白处标明村庄在乡镇域的位置,所在行政村的范围以及和周围地区的关系,比例尺根据乡镇域范围大小而定。

二、规划总平面图。

比例尺同上,标明规划建筑、绿地、道路、广场、停车场、河湖水面等的位置和范围;确定各类用地性质、范围。

三、公共设施规划图。

比例尺同上,标明道路的走向、红线位置、横断面、道路交叉点座标、标高,停车场等交通设施用地界限;标明各类市政公用设施、环境卫生设施及管线的走向、管径、主要控制点标高,以及有关设施和构筑物位置、规模。

第十一节新农村建设规划的审批编制完成的村庄建设规划,要按法定程序批准,经过批准的规划具有法律效力,是村庄建设和管理的依据,其报批程序是:一、编制完成的规划应当经村民会议讨论同意,由乡镇人民政府报县级建设部门审查。

二、经县级建设部门组织专业技术人员评审通过后,由乡镇人民政府报县级人民政府批准,办理批文。

三、经政府批准的村庄建设规划就是法规,任何单位和个人都必须坚决执行,确需局部调整修改,需经村民会议讨论同意,按程序办理审批手续。

第三章新式农房建设第一节什么是新式农房新农房是为适应我国农村经济发展和生活水平的提高,为改进旧农房建造量大,占用土地多,抗御自然灾害能力弱,结构功能不合理,使用功能单一,采光通风差,消耗人、财、物多而设计的一种结构紧凑、功能合理、适用美观、安全卫生的农村住宅。

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一、造型新颖,节约用地;二、布局合理,经济适用;三、功能完善,安全卫生;四、舒适美观,协调环境。

第二节新农村房屋的类型一、按房屋用途分:1、生产性用房。

主要是指家庭和集体的农作物生产所需的用房。

2、居住用房。

主要指卧室、客厅、厨房等饮食起居的用房。

3、公共性用房。

主要指供群众进行各种政治、文化、福利等社会活动的用房。

二、按房屋结构分:1、砖木结构。

主要承重结构用砖、木承担。

如砖墙、木屋架等。

2、砖混结构。

主要承重结构用砖、钢筋混凝土做成,如砖墙、钢筋混凝土楼板等。

3、框架结构。

主要承重结构由钢筋混凝土柱、梁现浇做成,其它由砖、预制构件等做成。

三、按房屋造型分:2005年3月我局编辑出版的《江西省宜春市农村住宅通用图集》分为七种类型二十个方案,各县(市、区)用户可根据实际情况套用。

七种类型为:1、经济适用型;2、农家山庄型;3、农村别墅型;4、经济庭院型;5、四合庭院型;6、乡土风俗型7、公寓型。

第三节新式农房设计的依据和原则一、设计依据主要是:1、基址自然条件。

指基址的位置、地形、坡向、高程、地质、水文、地震烈度、冻土深度、日照、盛行风向、气候条件及基址面积、长宽尺寸等。

2、建筑环境。

指基址周围地物地貌、山水林木、道路及公用设施分布、走向等利用的可能和施工条件、建筑材料来源等。

3、设计要求。

指建设者的使用要求、建设规模、投资数量和国家规定的有关设计标准。

二、设计原则主要有:总体设计原则是“安全、适用、经济、美观”。

1、充分考虑村庄建设规划对建筑的要求。

在空间组织上要与周围环境相适应;在建设范围内应明确功能,区分协调;突出强调节约用地和充分利用原有公用设施。

2、必须满足使用功能的要求,为生产、生活创造良好的条件。

3、结构合理。

结构是建筑物的承重部分,如屋顶要承受风力、雪重及自重;楼板要承受人、物重量和自重;墙身要承受风力和屋顶、楼板传来的重量等,因此要在确保坚固耐久的前提下,合理确定其结构。

4、造价经济。

在布局上要紧凑合理,充分利用空间,节约面积和用地;在选材上要就地取材,因地制宜,善于运用先进技术,节省人力、财力和物力。

5、要与当地的自然环境相吻合,注意当地的风俗习惯。

6、注意造型上的美观。

要通过体型、材料、质感、色彩、装饰等,产生良好的艺术效果。

第四节农房各组成部分的功能与要求农房一般由堂屋(客厅)、卧室、厨房、仓库、生产用房、厕所、畜禽舍及庭院等组成。

堂屋:是全家的活动中心,供起居、休息、学习、用餐、待客等多功能使用。

因此,位置要适中,应宽敞明亮,充分利用其面积。

卧室:是住宅的主要部分,供休息用。

环境宜安静,有较好的采光和通风条件。

居室应大小搭配,以适应不同的居住要求。

居室之间既要联系方便,又要尽量避免穿套。

厨房:能布置炉灶、菜板、水池、碗柜,有一定的活动和操作空间,可布置于庭院的一角或住宅建筑内,其面积一般大于10平方米为宜,并有直接的对外采光和排烟通风窗口。

仓库:用于贮藏粮食、农具、杂物等。

要注意防潮、通风、防虫、防鼠等问题。

厕所:是日常必须的附属设施。

设于室内必须有给水条件,也可与圈舍沼气池相互连接,搞好粪便的综合利用。

阳台与晒台:设置阳台或将局部屋面做成晒台,可供起居活动和凉晒物品用。

阳台长度一般与房屋开间相同,宽为1.2—1.5米,可做成全挑、全凹或外廊式,屋顶设晒台,应做女儿墙。

畜圈禽舍:这类建筑需要注意通风良好,牢固耐用,易于清洁卫生,便于饲养积肥,应该人畜分居。

庭院:用于种植、养殖和增大活动空间、调节空气、美化环境。

考虑节约用地,面积不宜过大。

第五节怎样看建筑图看建筑图的步骤如下:一、根据图标,查明建筑物名称、比例及说明。

二、根据平面图、立面图和剖面图,了解房屋的外形、尺寸及内部的大致形状。

三、根据平面图和剖面图,看出墙的厚度和材料(如砖、木)。

四、根据平面图、立面图和剖面图,全面地了解门窗的种类、数量和式样。

五、根据平面图,确定每层房间的分布情况,确定内部隔墙、承重墙、门窗洞分布位置。

六、根据平面图和剖面图,了解每个房间的尺寸(长、宽、高)和门窗洞的尺寸(宽、高)。

七、根据剖面图,确定楼地面和屋的构造,以及基础的位置、材料及埋置深度等。

八、根据立面图和剖面图,了解房屋面立面上装饰(如粉刷)的特点。

九、最后要把平面、立面、剖面三种图上的图形和尺寸等内容一一对照起来看。

第六节新式农房的建筑构造一、基础。

地基与基础是将结构所承受的各种作用传递到地基上的结构组成部分。

对农房建设、基础型式通常分为刚性基础和柔性基础。

刚性基础通常有灰土基础、三合土基础、砖砌基础、毛石基础、素砼基础等。

灰土基础是用石灰和土配制而成的基础(体积比3:7)。

三合土基础是指用石灰、砂、骨料配制而成的基础(1:2:4或1:3:6)。

柔性基础通常有柱下钢筋砼独立基础、墙下钢筋砼条形基础等。

基础的埋置深度在满足地基稳定和变形要求的前提下,基础宜浅埋,除岩石地基外,基础埋深不宜小于0.5m。

二、墙体。

其作用是承受楼板、屋面传来的垂直荷载,防止风霜雪雨及太阳幅射的影响,根据使用需要分隔各种空间。

常用墙体材料主要有砖、块石、预制块等。

一般的墙体厚度为13厘米、24厘米、37厘米。

在砌筑墙体时要结合设计要求对门框、窗台、伸缩缝、沉降缝、防震缝、过梁、勒脚、散水等作适当处理。

墙体转角、交叉搭接处需一次性砌筑,不得留直槎。

三、楼面与地面。

它是房屋水平方向的承重构件,又起分隔房屋水平空间作用。

楼面分木楼板、预制板、现浇钢筋混凝土板;地面分三合土地面、砖地面、混凝土地面。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