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3《月是故乡明》教学实录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第3课月是故乡明》教学教案(含同步教案)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第3课月是故乡明》教学教案(含同步教案)一. 教材分析《月是故乡明》是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的一篇课文。
本课以作者对故乡的思念为主题,通过对月亮的描绘,表达了作者对故乡的眷恋之情。
课文语言优美,意境深远,充满了浓郁的乡愁情怀,符合五年级学生的认知水平。
在学习本课的过程中,学生可以感受到作者对故乡的热爱和思念,同时也能提高自己的审美情趣和文学素养。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读理解能力,对于课文的内容能够进行简单的分析和理解。
但是,对于一些较抽象的意象和深刻的情感,可能还需要教师的引导和帮助。
此外,学生可能对故乡的概念有一定的了解,但对于故乡的思念之情可能还没有深刻的体会。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引导学生理解和感受作者的乡愁情怀。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大意,把握主要人物和事件。
2.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和讨论,学会欣赏文学作品,提高自己的审美情趣。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作者对故乡的思念之情,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大意,把握主要人物和事件。
2.难点:理解作者的乡愁情怀,欣赏课文中的美。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创设情境,引导学生进入课文所描述的氛围,感受作者的情感。
2.互动式教学法:通过讨论和交流,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提高自己的理解能力。
3.欣赏教学法:引导学生欣赏课文中的美,提高自己的审美情趣。
六. 教学准备1.课文朗读录音带2.与课文相关的图片或视频资料3.教学课件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播放课文朗读录音带,让学生初步感受课文的情感氛围。
同时,引导学生关注课文中的月亮描写,激发学生对课文的兴趣。
2.呈现(10分钟)教师出示与课文相关的图片或视频资料,让学生直观地感受课文的情感氛围。
然后,教师带领学生一起朗读课文,边读边理解课文的大意。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月是故乡明》优秀教案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月是故乡明》优秀教案一. 教材分析《月是故乡明》是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的一篇课文。
这篇课文通过讲述作者远离故乡,思念家乡的情感,表达了中国人对家乡的热爱和眷恋。
课文语言优美,情感丰富,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
本课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的情感,提高朗读和理解能力。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读理解能力,对文学作品有一定的鉴赏能力。
但是,对于这篇课文中所表达的深层次的情感,可能还需要引导和帮助。
此外,学生对于家乡的思念和热爱可能每个人都有不同的感受,需要在课堂上进行分享和交流。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大意,体会作者的情感。
2.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和讨论,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家乡,关爱家人的情感。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2.难点:体会作者的情感,培养学生对家乡的热爱。
五.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情境教学法和小组合作法。
通过提问引导学生思考,创设情境让学生感受作者的情感,小组合作进行讨论和分享。
六. 教学准备1.课文朗读录音。
2.与课文相关的故事和背景资料。
3.小组讨论的准备。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文朗读录音,让学生正确地朗读课文。
在学生朗读的过程中,注意纠正发音和朗读的节奏。
2.呈现(10分钟)向学生介绍课文的作者和背景,让学生对课文有一个整体的认识。
然后,通过提问的方式,引导学生思考课文的主题和情感。
3.操练(10分钟)让学生分角色朗读课文,注意体会作者的情感。
在学生朗读的过程中,教师及时进行指导和反馈。
4.巩固(10分钟)让学生根据课文内容,回答相关的问题,检查学生对课文的理解程度。
5.拓展(10分钟)让学生分享自己对于家乡的思念和热爱,引导学生在课堂上进行交流和讨论。
6.小结(5分钟)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进行总结,强调课文中所表达的作者对家乡的热爱和思念。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3课《月是故乡明》教学教案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3课《月是故乡明》教学教案一. 教材分析《月是故乡明》是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三课的一篇课文。
本课以月亮为线索,表达了作者对故乡的思念之情。
课文语言优美,情感真挚,富有诗意,适合五年级学生学习。
通过对本课的学习,学生可以体会作者对故乡的热爱和思念,提高朗读和感悟能力。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读理解能力,对于课文内容能够进行简单的分析和解读。
但学生在理解作者情感方面可能存在一定的困难,需要教师进行引导和启发。
同时,学生对于诗歌的朗读和感悟能力还有待提高,需要在教学中进行针对性的训练。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把握作者的情感。
2.过程与方法:通过感悟课文,提高朗读和感悟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作者对故乡的热爱和思念,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情感。
2.教学难点:感悟诗歌的意境,提高朗读和感悟能力。
五. 教学方法采用情境教学法、情感教学法和朗读感悟法。
通过设置情境,引导学生进入作者的思乡之情,感悟诗歌的意境,提高朗读和感悟能力。
六. 教学准备1.课件:制作课件,展示课文内容,辅助教学。
2.相关资料:收集有关故乡的图片和诗歌,用于教学展示和拓展。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月亮和故乡的图片,引导学生思考月亮与故乡之间的关系。
教师简要介绍课文内容,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学生朗读课文,教师指导发音和语气。
朗读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关注课文中的关键词语,如“故乡”、“思念”等。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角色朗读课文,模仿作者的情感。
教师选取几位学生进行朗读展示,评价其朗读效果,给予鼓励。
4.巩固(10分钟)学生默读课文,填写课文内容填空。
教师出示填空题,学生独立完成,检查理解程度。
5.拓展(10分钟)教师展示收集到的相关诗歌,引导学生进行比较阅读,分析不同诗歌中的故乡情感。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3《月是故乡明》课堂实录
3.《月是故乡明》课堂实录一、导入:同学们,在上课之前老师和大家一起回忆一些古代诗词:请大家背诵一遍《静夜思》(出示课件),齐读杜甫的《月夜忆舍弟》,请同学们找出这两首诗的共同之处。
非常棒,找得很准确,两首诗都共同写到了月亮还有故乡,在古诗当中一般将故乡和月亮写在一起的时候会抒发什么感情呢?很好,思念故乡。
其实不当当在诗歌中这样,在散文的写作中也有很多作者将月亮和故乡结合在一起的,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季羡林先生的散文《月是故乡明》。
(2分钟)二、介绍作者(出示课件),齐读课文请同学们用5分钟的时间通读课文,在阅读的过程中用笔标出每一段的序号,并画出你最喜欢的写景的句子。
(6分钟)三、字词积累(2分钟)(出示课件)四、小组合作请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同桌之间互相讨论,交流你们最喜欢的写景的句子,并说说为什么会喜欢,2分钟之后我们请一些小组来分享他们讨论的成果。
(2分钟)五、学生成果分享(预期会集中在6、7段,追问学生喜欢的原因会得出本文写景的方法)(5分钟)(将学生答案板书)六、教师质疑1、同学们分享了非常多写景的句子,展现了非常多美丽的景色,有济南、北京、瑞士莱茫湖、非洲大沙漠、大海的月亮、朗润园美景(课件图片),老师有一个疑问,文章的题目是“月是故乡明”,写的是故乡的月亮,为什么在文章中会出现那么多其他的美景呢?(明确:对比;突出思乡之情)2、作者思念故乡,到底故乡有哪一些事情值得他回忆,或者说作者在文章中回忆了故乡的哪些事情呢?(明确:童年趣事—数星星、逮知了、看月亮、梦月亮、捡鸭蛋)(8分钟)齐读4、5段3、作者对故乡的思念到达了什么程度?(思乡之病)具体的情感有哪些?(追忆、惆怅、留恋、惋惜)齐读最后两段七、学生质疑:作者既然得了“思乡之病”又为什么说“微苦中实有甜美在”?明确:远离故乡,心中是苦的;但心中还留有美好的童年回忆来慰藉思乡之苦,这是甜美。
这也进一步说明了“思乡之病”是苦中寓甜的。
统编教材部编版五年级下册语文3《月是故乡明》(教学设计)
统编教材部编版五年级下册语文3《月是故乡明》(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月是故乡明》是部编版五年级下册语文第三课,本课是一篇写景抒情散文。
作者通过对故乡月亮的描绘,表达了作者对故乡的思念之情。
本课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生字词的学习,句子的理解,文章的分析和欣赏。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读理解能力,能够独立理解课文内容,但对于一些生字词的掌握尚有困难。
同时,学生对抒情散文的理解和欣赏能力还有待提高。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读写“藉、凳、相应的”等生字词,理解由生字词组成的句子和段落的意思。
2.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理解,培养学生对抒情散文的欣赏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作者对故乡的思念之情,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
四. 教学重难点1.生字词的正确读写和理解。
2.对抒情散文的分析和欣赏。
五.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情景教学法、小组合作法等,引导学生主动探究、积极思考,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欣赏水平。
六. 教学准备1.课文朗读录音。
2.与课文内容相关的图片或视频。
3.生字词卡片。
4.分组学习材料。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多媒体展示与课文相关的图片或视频,引导学生思考:“图片中的景色给你什么感受?你能用诗意的语言来表达吗?”2.呈现(10分钟)教师带领学生朗读课文,让学生感受课文的音韵美。
同时,引导学生关注生字词,并在课堂上进行学习和掌握。
3.操练(15分钟)学生分组进行讨论,分析课文中的句子和段落,理解作者的表达意图。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
4.巩固(10分钟)教师通过提问,检查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程度。
学生回答问题,巩固所学知识。
5.拓展(10分钟)教师提出思考题,引导学生发挥想象,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出对故乡的思念之情。
学生相互交流,分享自己的感受。
6.小结(5分钟)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生字词的掌握和抒情散文的欣赏方法。
7.家庭作业(5分钟)布置作业:让学生根据自己的感受,写一篇关于故乡的短文。
部编版五年级下册语文《3月是故乡明》教案
部编版五年级下册语文《3月是故乡明》教案一. 教材分析《3月是故乡明》是一篇描写故乡美景的散文。
作者通过对故乡春天的描绘,表达了对故乡的热爱和思念之情。
文章语言优美,富有诗意,插图生动形象,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本篇文章安排在部编版五年级下册语文教材中,是为了让学生通过学习课文,体会作者对故乡的热爱之情,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读理解能力,能够独立阅读课文并理解文章大意。
但是,对于文章中一些描绘细腻的情感和景物,还需要通过教师的引导和讲解,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体会。
此外,学生对于故乡的概念可能比较模糊,需要教师在教学中进行适当的拓展和引导。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体会作者对故乡的热爱之情。
2.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课文,学会欣赏散文的语言美,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故乡的热爱之情,增强对家乡文化的认同感。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体会作者对故乡的热爱之情。
2.难点:理解课文中的情感和景物描绘,学会欣赏散文的语言美。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音乐等手段,创设情境,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
2.情感教学法:教师以情感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对故乡的热爱之情。
3.朗读教学法:通过反复朗读,让学生感受散文的语言美,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六. 教学准备1.课件:制作课件,包括课文插图、作者简介、相关诗句等。
2.音响设备:播放音乐、朗读课文等。
3.黑板:板书重点词语和句子。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故乡的图片,引导学生回忆对故乡的印象,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教师范读课文,学生跟读。
学生自读课文,注意生字词的读音和词义。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角色朗读课文,注意体会文章的语气和情感。
教师引导学生说出课文中的美景,并用自己的话进行描述。
人教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3课《月是故乡明》精美教案(统编版)
-情感的迁移与共鸣:引导学生将作者的情感迁移到自己的生活中,产生共鸣,增强情感体验。
举例:诗中的“月”不仅是自然景观,更是诗人情感的寄托。难点在于如何让学生理解这种寄托,并激发他们从自己的生活中找到类似的情感体验。教师可以通过提问、讨论等方式,帮助学生突破这一难点,例如询问学生在何种情境下会产生类似的思乡之情,以及他们如何表达这种情感。
-思乡情感的表达:分析作者如何通过描绘月夜景色来表达对故乡的思念,体会诗中的情感。
举例:《月是故乡明》中“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一句,重点在于让学生理解“明月”与“故乡”之间的联系,以及如何通过举头、低头的动作表达深切的思乡之情。
2.教学难点
-意象的理解与运用:学生需要理解诗中“月”的意象,并学会如何运用到自己的写作中。
其次,在小组讨论环节,我发现有的学生在表达自己的观点时显得不够自信。为了提高他们的自信心,我可以在课堂上多给予鼓励和肯定,让他们感受到自己的价值。此外,还可以设置一些简单的问题,让这部分学生有更多的机会参与讨论,逐步培养他们的表达能力。
此外,实践活动中的写作练习,让我看到了学生对古诗情感表达的尝试和探索。但在批改作业时,我也发现了一些问题,如语言表达不够准确、情感传递不够到位等。针对这些问题,我打算在下一节课中,专门安排一个环节,让学生们分享自己的写作心得,并互相提出建议和改进措施。
3.成果展示:每个小组将向全班展示他们的讨论成果和写作练习。
(四)学生小组讨论(用时10分钟)
1.讨论主题:学生将围绕“如何将古诗中的情感表达运用到现代文中”这一主题展开讨论。他们将被鼓励提出自己的观点和想法,并与其他小组成员进行交流。
2.引导与启发:在讨论过程中,我将提出一些开放性问题,如“你认为现代文和古诗在表达情感上有何异同?”来启发学生的思考。
统编教材部编版五年级下册语文3《月是故乡明》教学教案
统编教材部编版五年级下册语文3《月是故乡明》教学教案一. 教材分析《月是故乡明》是统编教材部编版五年级下册语文第三课,本课是一篇写景抒情散文,作者通过对故乡月亮的描绘,表达了作者对故乡的思念之情。
本文语言优美,情感真挚,富有诗意,对学生有很好的熏陶作用。
在学习本文的过程中,学生可以体会作者的情感,提高自己的审美情趣。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读理解能力,能够理解文章的大意,但是对于一些深层次的情感和意境可能还难以理解。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体会作者的情感,感受文章的美感。
同时,学生对于写作手法和修辞手法已经有了一定的了解,可以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引导学生分析文章的写作特色。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大意,体会作者的情感。
2.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课文,学会欣赏散文的美,提高自己的审美情趣。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故乡的热爱之情,激发学生对家乡的思考。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大意,体会作者的情感。
2.难点:理解作者通过对月亮的描绘表达了对故乡的思念之情。
五. 教学方法采用情境教学法、情感教学法和引导发现法,引导学生通过朗读、讨论、写作等途径,感受文章的美,体会作者的情感。
六. 教学准备1.课文录音带2.与课文相关的图片3.教学挂图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文录音带,让学生听课文朗读,感受文章的韵律美。
然后,教师引导学生说一说对故乡的印象,为后面学习课文做铺垫。
2.呈现(10分钟)教师利用多媒体展示与课文相关的图片和教学挂图,引导学生直观地感受故乡的美丽。
同时,教师引导学生关注课文中对月亮的描绘,提示学生思考作者为什么要通过对月亮的描绘来表达对故乡的思念。
3.操练(1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朗读课文,让学生通过朗读体会作者的情感。
然后,教师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让学生说一说自己对课文的理解和感受。
4.巩固(10分钟)教师选取一些与课文内容相关的题目,让学生进行解答,以检验学生对课文的理解程度。
统编教材部编版五年级下册语文3《月是故乡明》教案 (2)
统编教材部编版五年级下册语文3《月是故乡明》教案 (2)一. 教材分析《月是故乡明》是部编版五年级下册语文第三课,本课以月亮为线索,表达了作者对故乡的思念之情。
文章语言优美,情感真挚,富有诗意,适合五年级学生朗读和体会。
本课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情感,学习课文中的优美语句,以及进行相关的写作训练。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读理解能力,能够理解课文的基本内容。
同时,这个年龄段的学生情感丰富,对于思念家乡、亲人等情感有较强的共鸣。
但在学习过程中,部分学生可能对一些文言文语句的理解存在困难,需要教师的引导和帮助。
三. 教学目标1.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对故乡的思念之情。
3.学习课文中的优美语句,提高语文素养。
4.进行相关的写作训练,锻炼表达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正确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情感;流利朗读课文;学习课文中的优美语句。
2.教学难点:对一些文言文语句的理解;运用课文中的句式进行写作。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创设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作者的情感,提高朗读效果。
2.启发式教学法: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3.小组合作学习:鼓励学生互相讨论,共同完成学习任务。
4.写作训练:结合课文内容,进行相关的写作练习,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
六. 教学准备1.课文录音带或视频,用于引导学生朗读和理解课文。
2.相关图片或课件,用于展示课文中的景象,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
3.写作纸张和文具,用于学生进行写作训练。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图片或课件展示课文中的景象,引导学生进入课文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教师带领学生朗读课文,注意语气、节奏的把握,让学生感受作者的情感。
朗读过程中,教师适时停顿,解释一些生僻词语,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
3.操练(10分钟)学生跟读课文,注意模仿教师的语气、节奏。
3《月是故乡明》教学实录
3《月是故乡明》教学实录五下3《月是故乡明》逐字稿教学目标1.通过自学、随文识字等方式,认识“徘、徊、渺"等15个生字,读准多音字“燕”。
2.默读课文,能运用前面所学的方法概括作者由月亮想到的往事和经历。
3.能运用本单元所学方法并联系实际,体会作者对故乡深深的怀念之情。
教学重难点默读课文,能说出作者由月亮想到的往事和经历,并能体会作者对故乡深深的怀念之情。
教学过程板块一:总起:山水之上,见月只是月师:上课。
上课之前,王老师在导学单里面布置了一道调查题,来,咱们一起来看看调查题。
我请一位孩子来读一读这道调查题。
来。
哪位孩子?生:每个人都有个故乡,每个人的故乡都有个月亮。
你的故乡在哪里?你爱故乡的月亮吗?除了故乡,你还在哪里看过月亮?师:读得真好,谢谢。
这道调查题你们课前都已经完成了,是吗?生:是的。
师:好,现在我们来交流一下。
哪位先请。
生:我在我的故乡在湖南娄底,我爱娄底。
师:你不是本地人?生:对。
我爱故乡的月亮。
嗯,除了故乡,我还在山东烟台看过月亮哦。
师:哦,在烟台看过月亮。
继续。
生:我记得那里的月亮是这样子的,月如玉盘,飘飘光影映人去。
师:多么富有诗意。
那是因为你是一个有诗意的人。
真好,来,像他这样继续交流。
生:我的故乡就在湖南长沙。
师:哦,你是本地人,继续。
生:我爱故乡的月亮。
除了故乡,我还在江西武功山看过月亮。
师:在江西的武功山看过月亮。
生:我记得那里的月亮非常漂亮,就像一块空中的白玉,洒下柔和的光芒。
师:很显然五公山的月亮给你留下了非常美好的印象,非常好,像她这样,我们继续,分享来。
生:我的故乡在湖南娄底。
我爱故乡的月亮。
嗯,除了故乡,我还在天津看到过月亮。
我记得那里的月亮青光四溢。
师:金光四溢,这个词用的特别棒,活学活用。
生:月亮挂在天津之眼上,还倒映在水中,像一轮白玉盘。
师:哎呦,说得真好,李白诗中的臆想都出现在你的印象当中,特别棒。
好的,像他这样我们继续交流。
第四位孩子你请。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3-月是故乡明》优秀教案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3-月是故乡明》优秀教案一. 教材分析《3-月是故乡明》是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的一篇课文,通过描述作者远离故乡后对家乡的思念之情,表达了人们对家乡的眷恋和热爱。
本课的生字词较多,语言优美,情感丰富,富有诗意。
教学本课需要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的情感,学习生字词,并能够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读理解能力,能够独立阅读课文并理解大意。
但部分学生在理解诗意方面可能存在困难,需要教师进行引导。
学生对家乡的情感较为敏感,容易产生共鸣。
在生字词学习方面,学生已经掌握了一些学习方法,但仍需教师的指导。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体会作者对故乡的思念之情。
掌握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2.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讨论、写作等方法,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表达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家乡的热爱之情,增强对国家、民族的认同感。
四. 教学重难点1.生字词的学习与理解。
2.课文诗意的理解与体会。
3.将生字词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
2.互动式教学法: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讨论,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3.启发式教学法:教师提问,引导学生思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4.实践活动法:让学生通过写作等实践活动,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中。
六. 教学准备1.课文朗读录音。
2.生字词卡片。
3.PPT课件。
4.作业本。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家乡的美景,引导学生谈论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引入课文《3-月是故乡明》,提出问题:“你们知道作者是谁吗?他为什么说‘月是故乡明’?”2.呈现(10分钟)教师带领学生朗读课文,让学生感受课文的节奏和韵律。
学生自读课文,注意生字词的读音和词义。
教师讲解生字词,让学生理解并记忆。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角色朗读课文,注意情感的把握。
部编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3《月是故乡明》教学实录
3*月是故乡明名师教学片段实录◆巧妙对比,感悟深情(教学重点)师:同学们,在作者眼中,异乡的月亮比不上故乡月,那朗润园的月呢?请同学们接着汇报。
生1:我认为作者定居的朗润园的月亮也比不上故乡的月亮。
因为故乡的月亮寄托着作者浓浓的思乡之情。
生2:我也是这样想的。
大家看这个句子——“然而,每逢这样的良辰美景,我想到的却仍然是故乡苇坑里的那个平凡的小月亮”。
我从“然而”“却”“仍然”等词语中读懂了朗润园的月虽美,但是故乡的月更美。
师:能够抓住关键词谈体会,真是会学习的孩子。
读读这句话,看看哪个词触动了你的心弦。
(出示句子:然而,每逢这样的良辰美景,我想到的却仍然是故乡苇坑里的那个平凡的小月亮。
)生:“小月亮”的“小”触动了我,我觉得这个“小”有喜爱的意思。
师:独具慧眼。
是啊,一个“小”字溢满了作者浓浓的爱。
生:我从“平凡”这个词读懂了故乡的小月亮看似平凡,但是在作者心中的分量却很重很重。
师:都是善于学习又会学习的孩子。
融入自己的理解,再读读这句话,看看是你还能读懂什么。
(出示句子:然而,每逢这样的良辰美景,我想到的却仍然...故乡苇坑里的那个平凡的小.月亮。
)..生:我从“每逢”和“良辰美景”中读懂了朗润园很美,但是却比不上作者故乡的小月亮。
师:朗润园的确很美。
我们一起来感受一下它的美。
谁来读给大家听?(生读)生1:夸大一点儿说,此地有茂林修竹,绿水环流,还有几座土山点缀其间,风光无疑是绝妙的。
生2:每逢望夜,一轮当空,月光闪耀于碧波之上,上下空蒙,一碧数顷,荷香远溢,宿鸟幽鸣,真不能不说是赏月胜地。
生3:荷塘月色的奇景,就在我的窗外。
师:真不愧为胜地。
想看一看朗润园的美景吗?(出示朗润园风光图片)师:大家已经陶醉其中了。
让我们在优美的音乐中,再一起回味一下朗润园的良辰美景。
(生配乐朗读)师:一个是燕园胜地的月,一个是故乡苇坑里的月,而对比之中作者对故乡苇坑里的月亮情有独钟。
作者情有独钟的只是那一轮明月吗?生:作者情有独钟的是故乡情。
统编教材部编版五年级下册语文3《月是故乡明》(教案)
统编教材部编版五年级下册语文3《月是故乡明》(教案)一. 教材分析《月是故乡明》是统编教材部编版五年级下册语文第三课。
本课是一篇抒情散文,作者通过对故乡的月亮的描绘,表达了对故乡的思念之情。
文章语言优美,意境深远,情感真挚,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
本课的教学,旨在让学生感受作者对故乡的热爱和思念,体会文章的语言美和情感美,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读理解能力,能够独立阅读并理解文章内容。
但对于文章深层次的情感和意境的理解,还需要教师的引导和启发。
此外,学生对于故乡的概念可能还不够清晰,需要教师在教学中进行补充和拓展。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把握文章的结构和内容。
2.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和讨论,学会欣赏散文的语言美和情感美,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作者对故乡的热爱和思念,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文章的语言美和情感美。
2.难点:对文章深层次的情感和意境的理解。
五. 教学方法采用情境教学法、情感教学法和讨论法。
通过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情感共鸣;运用情感教学,引导学生深入体会作者的情感;运用讨论法,激发学生的思考和创造力。
六. 教学准备1.课件:制作课件,包括课文内容、作者介绍、相关图片等。
2.教学工具:录音机、投影仪等。
3.课前预习:让学生预习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月亮的图片,引导学生欣赏月亮的美丽。
然后提问:“你们对故乡有什么印象?”让学生联系自己的故乡,激发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教师朗读课文,学生跟读。
让学生初步感受课文的语言美和情感美。
3.操练(15分钟)学生分角色朗读课文,注意语气、情感的把握。
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课文内容,理解作者对故乡的思念之情。
4.巩固(10分钟)学生用自己的话复述课文内容,教师进行检查。
部编版五年级下语文3《月是故乡明》优质示范公开课教案
部编版五年级下语文3《月是故乡明》优质示范公开课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古代诗人对月亮的描写,体会古人对故乡思念之情。
2.能够读通诗文,理解文中的诗意,感悟诗人的情感。
3.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感受音乐和韵律。
4.培养学生的语感和语言表达能力,提高文字理解与分析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 1. 熟读课文《月是故乡明》,理解课文意境。
2. 通过课文学习古代诗人描写月亮的手法。
难点: 1. 理解古代诗词中的意境和情感。
2. 让学生真正体会到故乡的思念之情。
三、教学准备1.课文《月是故乡明》及相关教学资料。
2.录音机或音响设备。
3.课堂小黑板或白板及相应的笔。
四、教学过程一、导入1.老师用月亮的图片引导学生讨论月亮的形状,光亮等特点,引出月亮的意象。
2.让学生感受月亮的美丽,带入课文。
二、学习课文1.统一学生读课文《月是故乡明》,重点表达古代诗人对故乡的思念之情。
2.引导学生自读课文,体会诗人的情感表达,并找出关键词句。
三、课文解读1.老师讲解课文的背景和作者,引导学生理解文中的诗意。
2.分析课文中运用的修辞手法,寓意等内容,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
四、诗歌赏析1.学生分组赏析《静夜思》等古代诗歌,感受古代诗人对月亮的描写。
2.老师辅导学生分析诗歌意境,引导学生用文言表达自己对月亮的感悟。
五、朗诵训练1.组织学生集体朗读课文《月是故乡明》,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
2.点评学生的朗读表现,引导学生将情感融入朗诵中。
六、激发情感1.引导学生用自己的生活经历写一首表达思乡之情的小诗,分享给全班。
2.感受同学之间的情感交流,增进对思乡之情的理解和共鸣。
五、课堂总结1.老师对本堂课进行总结,强调学习诗歌的重要性。
2.鼓励学生通过诗歌来表达自己的情感,增强语文表达的能力。
六、作业布置1.要求学生复习课文,理解《月是故乡明》的意蕴。
2.完成《月是故乡明》相关的课后习题,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3.撰写一篇感想,表达对故乡的思念之情。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第3课《月是故乡明》教案(集体备课)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第3课《月是故乡明》教案(集体备课)一. 教材分析《月是故乡明》是一篇描绘故乡美景的散文。
作者通过对故乡月亮的描绘,表达了对故乡的思念之情。
本文语言优美,情感真挚,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
本篇文章安排在五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目的是让学生在感受自然美景的同时,体会作者对故乡的热爱之情,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文学素养。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读理解能力,能够独立理解文章的大意。
但对于文章中一些深刻的情感表达和文学修辞手法,还需要通过老师的引导和讲解来进一步理解。
此外,学生对于故乡的概念可能还不够清晰,需要老师通过文章的讲解来帮助他们认识和体会。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对故乡的思念之情。
2.过程与方法:通过朗读、讨论、思考等方式,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文学鉴赏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故乡的美好,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热爱故乡的情感。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对故乡的思念之情。
2.难点:理解文章中一些深刻的情感表达和文学修辞手法。
五. 教学方法1.朗读法:通过朗读,让学生感受文章的语言美,进一步理解文章内容。
2.讨论法:通过小组讨论,让学生分享对文章的理解和感受,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3.思考法:引导学生思考文章中的情感表达和修辞手法,提高文学鉴赏能力。
六. 教学准备1.课文课件或黑板报。
2.与课文相关的一些故乡美景的图片或视频。
3.学生分组名单。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或黑板报,展示一些故乡美景的图片或视频,引导学生谈论对故乡的认识和了解,引出本课课题《月是故乡明》。
2.呈现(10分钟)教师带领学生朗读课文,让学生感受文章的语言美。
朗读过程中,教师可以适时停顿,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文章中的情感表达和修辞手法。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对文章的理解和感受。
3《月是故乡明》教学实录_1
3《月是故乡明》教学实录五下3《月是故乡明》教学实录教学目标1.自主梳理认记“徘徊"等16个生字,掌握一个多音字“燕”。
2.梳理作者由月亮想到了哪些往事,通过家乡月和他乡月的对比抒发了哪些感受。
3.说清作者是如何抒发感情的,仿照对比句式句子。
4.搜集至少3首借月思乡的古诗,激发对家乡的思念和热爱之情。
教学重点梳理作者由月亮想到了哪些往事,通过家乡月和他乡月的对比抒发了哪些感受。
教学难点说清作者是如何抒发感情的,仿照对比句式句子。
教学过程环节一找到文中几处月师:此文中,同学们看看写出了几处月?生:默读。
生:第一处:故乡月。
师:我在故乡只待了六年,所以故乡月也可以是童年之月。
生:第二处:他乡月师:作者在异国待了十几年,也可以说是而立之月、壮年之月。
外国月亮虽然宏大,但一点不逗留。
生:第三处:燕园月师:晚年待在燕园,也可以称之为暮年之月,荷塘月,去除环境影响,更加纯粹,更加天真。
环节二:瞄准解密童年月(故乡月)师:作者看到的故乡之月是什么样的?从第四自然段找。
生:清光四溢,相映成趣。
师:作者在看月时,更多的写的是什么?生:更多的是在写玩,玩:粘薰之月;水坑;数星星跳水坑,玩泥巴。
师:看月时,你觉得季羡林存放在故乡的是什么?(后面解密:这里存放,将来是要回来取回的)生:童年的快乐、童真、童趣、童心、无忧无虑、单纯。
师:季羡林返乡的精神船票是什么?生:就是那一轮明月。
师:看月时,激发出来的是什么呢?生:诗歌的兴致。
当时不知道什么是诗兴,可觉得心中油然有什么东西在萌动。
师:诗原来是一种情绪表达,人类的语言,《诗经》采集劳动人民的语言。
写故乡月的时候到处都是诗,文中来找找读读。
生:找读。
环节三:感悟他乡之月师:他乡之月在哪儿呢?生:湖上、大沙漠、大海中、高山上。
师:这样大的月亮、这样壮观的月亮,这样美妙绝伦的月亮,却还不如家乡的小月亮呢?你发现了吗?在季羡林心中,他乡之月少了点什么?生:因为作者在海外漂,少了亲情,他孤独、落寞,无归属感,少了温暖。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第3课《月是故乡明》教案(集体备课)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第3课《月是故乡明》教案(集体备课)一、教学目标1.能正确朗读课文,并理解课文大意。
2.能够表演课文内容,体会诗歌的意境。
3.能够听懂和讲述故事,体会文学作品中的情感。
4.能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表达自己对诗歌的理解。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意境,体会课文中的情感。
•教学难点:表演课文内容,理解并感悟诗歌的深层含义。
三、教学过程1. 教学准备•教师准备课件和教学素材•学生准备课本和笔记工具2. 导入•通过问答、引入问题等方式,激发学生对课文《月是故乡明》的兴趣。
3. 学习课文•先进行整体朗读,让学生熟悉课文内容。
•分段解读,讲解生词、诗句等。
•鼓励学生自主朗读,纠正发音和语调,让学生真正理解课文。
4. 课文分析•请学生就课文的主题、情感、意境等展开讨论,帮助学生深入理解课文。
5. 创设情境•通过分角色表演、画面展示等方式,让学生更好地感受课文中的情感,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6. 总结归纳•综合课堂讨论和表演,引导学生对课文进行总结,展示自己的理解和感悟。
7. 作业布置•布置课后作业,要求学生复习课文内容,准备下节课的学习内容。
四、教学评估•课堂表现:包括学生的积极参与程度、对问题的回答等。
•课后作业:对学生的课后作业进行评价,检查学生对课文的掌握程度。
五、教学反思•总结本节课教学效果,发现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改进建议,为下节课教学做准备。
六、课后作业•复习课文内容,准备下节课的学习内容。
•练习朗读课文,注重语音语调。
以上就是本节课《月是故乡明》的教案,希望学生在本节课中能够深入理解课文,并体会其中的情感与意境。
部编版下册语文五年级下册3.月是故乡明(课堂实录)
《月是故乡明》课堂实录一、教学目标1. 感受作者热爱家乡、眷恋家乡的真挚情感;2. 体会文中寄情以物,以情驭景,无理而妙的表现手法;3. 理清文章结构思路;二、课时安排:两课时。
三、教学方法:1. 提问、启发;2. 诵读、感悟。
四、学习方法1. 交流、讨论;2. 诵读、感悟。
五、教学过程(一) 导入课文师:中国的传统文化讲究“安土重迁”、“落叶归根”,所以,中国人都有热爱家乡、眷恋家乡的情怀。
所谓“美不美家乡水,亲不亲故乡人”、“水是家乡甜,人是故乡亲”,中国人说到人生遇到的美事时也说“洞房花烛夜,金榜题名时,他乡遇故知”,其中“他乡遇故知”也表现了人们对故乡、故人的感情。
这种感情促使人们爱家乡、爱祖国,是一种朴素的情感,值得我们发扬。
在中国文学中,这种情感遍布于诗歌散文中,今天,就让我们来欣赏国学大师季羡林先生写的《月是故乡明》这篇优美的散文。
(二) 作者介绍:季羡林:语言学家、史学家、佛学家、教育家、社会活动家,精通12国语言的翻译家,国际著名东方学大师、中国南亚学会会长、中国民族古文学学会名誉会长、中国外语教学研究会会长。
北京大学终身教授。
是不是有点喘不过气来?一个人,能有其中的一个头衔已经够厉害了!可是,我们的季羡林先生却有着这么多的头衔!而且,说他是翻译家,可不是我们一般意义上的那种懂英语、法语、西班牙语的翻译家,而是古印度语、梵文、巴利文、吐火罗文等古代语言,他所懂的语言可以说世界上没有多少人会说,只有极少数的人会说。
季羡林先生,实在是中国的宝贵人才!即便是这么一个厉害的人,他却很谦虚,三次发文拒绝“国学大师”、“学界泰斗”“国宝”的称号。
他是一个谦虚的人,大概越是知识渊博的人,都越谦虚吧。
同学们以为呢?这样一个博学的人,也和我们普通人一样,也有故乡情结。
由此可知“眷恋家乡,热爱家乡”是我们共同的情怀。
只是,表达这种情怀的文章古今都有,但各有各的不同,让我们一起来欣赏季羡林先生的这篇《月是故乡明》。
统编教材部编版五年级下册语文3.《月是故乡明》课堂教学教案
统编教材部编版五年级下册语文3.《月是故乡明》课堂教学教案一. 教材分析《月是故乡明》是部编版五年级下册语文第三课,本课是一篇写景抒情散文,作者通过对故乡月亮的描述,表达了对故乡的深深思念和热爱之情。
文章语言优美,意境深远,富有诗意,是进行语言训练、情感教育的好材料。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在语言表达、思维能力上有一定的基础,但对于散文的意境、情感的理解还有待提高。
同时,他们对故乡的概念可能有一定的认知,但通过文字表达对故乡的情感可能还不够熟练。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文章内容,感受作者的情感,并能够运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出来。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体会作者对故乡的思念之情。
2.过程与方法:通过朗读、讨论、写作等方式,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提高他们的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珍惜亲情的情感,增强对故乡的认知和归属感。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的情感。
2.难点:深入理解课文意境,能够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对故乡的情感。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音乐、图片等手段,创造情境,引导学生进入课文所描述的意境。
2.朗读教学法:通过反复朗读,使学生感受课文的语言美,培养语感。
3.讨论教学法:分组讨论,引导学生主动思考、表达,提高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
4.写作教学法:通过写作,让学生将所学知识内化为自己的语言,提高写作能力。
六. 教学准备1.课文原文:打印或准备课文原文,方便学生朗读和理解。
2.多媒体设备:电脑、投影仪等,用于展示图片、音乐等教学资源。
3.教学课件:制作教学课件,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图片展示故乡的月亮,引导学生思考对故乡的认知和情感。
2.呈现(10分钟)呈现课文原文,让学生朗读,体会课文的语言美。
3.操练(15分钟)分组讨论:让学生围绕课文内容,谈谈自己对故乡的思念之情。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月是故乡明
名师教学片段实录
◆巧妙对比,感悟深情(教学重点)
师:同学们,在作者眼中,异乡的月亮比不上故乡月,那朗润园的月呢?请同学们接着汇报。
生1:我认为作者定居的朗润园的月亮也比不上故乡的月亮。
因为故乡的月亮寄托着作者浓浓的思乡之情。
生2:我也是这样想的。
大家看这个句子——“然而,每逢这样的良辰美景,我想到的却仍然是故乡苇坑里的那个平凡的小月亮”。
我从“然而”“却”“仍然”等词语中读懂了朗润园的月虽美,但是故乡的月更美。
师:能够抓住关键词谈体会,真是会学习的孩子。
读读这句话,看看哪个词触动了你的心弦。
(出示句子:然而,每逢这样的良辰美景,我想到的却仍然是故乡苇坑里的那个平凡的小月亮。
)
生:“小月亮”的“小”触动了我,我觉得这个“小”有喜爱的意思。
师:独具慧眼。
是啊,一个“小”字溢满了作者浓浓的爱。
生:我从“平凡”这个词读懂了故乡的小月亮看似平凡,但是在作者心中的分量却很重很重。
师:都是善于学习又会学习的孩子。
融入自己的理解,再读读这句话,看看
是你还能读懂什么。
(出示句子:然而,每逢这样的良辰美景,我想到的却仍然
...故乡苇坑里的那个平凡
的小.月亮。
)
..
生:我从“每逢”和“良辰美景”中读懂了朗润园很美,但是却比不上作者故乡的小月亮。
师:朗润园的确很美。
我们一起来感受一下它的美。
谁来读给大家听?
(生读)
生1:夸大一点儿说,此地有茂林修竹,绿水环流,还有几座土山点缀其间,风光无疑是绝妙的。
生2:每逢望夜,一轮当空,月光闪耀于碧波之上,上下空蒙,一碧数顷,荷香远溢,宿鸟幽鸣,真不能不说是赏月胜地。
生3:荷塘月色的奇景,就在我的窗外。
师:真不愧为胜地。
想看一看朗润园的美景吗?(出示朗润园风光图片)
师:大家已经陶醉其中了。
让我们在优美的音乐中,再一起回味一下朗润园的良辰美景。
(生配乐朗读)
师:一个是燕园胜地的月,一个是故乡苇坑里的月,而对比之中作者对故乡苇坑里的月亮情有独钟。
作者情有独钟的只是那一轮明月吗?
生:作者情有独钟的是故乡情。
师:是啊,一轮明月寄托着作者满满的思乡情。
所以作者说——月是故乡明,我什么时候能够再看到故乡的月亮啊!(出示句子)
赏析:一轮明月寄相思。
课文的第6自然段通过对比写出了作者对故乡月的情有独钟。
此片段教学,由“然而,每逢这样的良辰美景,我想到的却仍然是故乡苇坑里的那个平凡的小月亮”一句展开学习,引导学生抓住关键词和联系上下文,层层推进,感悟到作者对故乡的思念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