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 地壳变动和火山地震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重
点
难
点wk.baidu.com
分
析
重点:地球内部结构、地壳变动的证明,火山地震的活动极其分布。
难点:认识地壳的变动.
疑点:地球内部圈层是如何划分的依据是什么,软流层是何种状态,地壳变动会形成哪些地表形态,产生火山和地震的巨大能量来源于什么地方,火山和地震又为何呈带状分布
解决方法:利用模型; 地理专题地图; 标石(岩石)。
十八世纪到1955年,地壳下降2.5米。
3、分析图4-27,学习:地壳变动后的地质构造——褶皱、断层用模型来说明,褶皱是地壳受力挤压研发生的弯曲。断层是岩层受力断裂,断块位置发生错动;由于褶皱和断层的作用形成高大的山脉和盆地。
同时用厚绸演示褶皱,方法是把绸布平放在桌面上,两手压住绸布,距离要适当,从相对方面挤压绸布即可。
每课必记
课 题
4.5地壳变动和火山地震
日 期
教
学
目
标
1、初步认识地球内部圈——地壳、地幔、地核。
2、初步认识地壳处于不断运动之中,高大的山脉、海沟等地形是地壳运动的结果。
3、认识火山的构造、火山喷发物以及火山活动情况的分类。
4、初步认识地震的发生,了解震级、震源、震中等概念。
5、对学生进行地震灾害的国情教育,培养学生防灾意识。
资料二:世界上最高的喜马拉雅山,近几十年科学工作者在山上发现了很多鱼类化石。在3000万年前,喜马拉雅山是古地中海的一部分,一片汪洋,第三纪以来,发生了喜马拉雅造山运动,亚欧板块和印度洋板块相互挤压,大陆板块缓慢上升形成高大山脉。现在仍每年以0.33一1.27厘米的速度上升。
资料三:近几十年内,黄河每年向渤海输入从黄土高原带来的泥沙十几亿吨,现在渤海仍是一片汪洋,而且渤海也没有因之而变浅,就连黄河河口的三角洲仍处在水下。
(4)全球火山主要分布为环太平洋火山带,地中海火山带,东非火山带,大西洋海底火山带。
(5)火山可按活动情况不同分为活火山、休眠火山、死火山。
4、组织学生列举世界著名的火山(可在课上或课下进行),并说出火山的位置,如富士山、艾特纳火山、白头山天池、五大连池火山等。
三、地震
1、用唐山地震的一段实例引入。
课程资源的准备与开发
收集了很多有关地壳变动,火山喷发和地震的资料片,直观的对地球内部活动引起的地壳变动进行观察。
用一块厚稠布做褶皱产生的实验
教 、学 预 设
调 控 对 策
本节分为三课时:
一、地壳变动:
提问:人类生活的地球表面上高山、深谷是如何形成的?
(一)地球内部像煮熟的鸡蛋
1、教师或学生将熟鸡蛋切开,观察其内部结构,最好让学生自己画出三层结构,各层厚度比例要适当,可用彩笔画。
6、地球内部圈层的划分可激励学生想象划分的依据是什么,是什么人划分的。
(二)地壳变动的证明
1·给出学生儿条资料,让学生分析地壳发生了何种变化。
资料一:1692年,美洲中部牙买加发生了一次猛烈地震,岛上首府叶尔港有3/4沉入海底,许多年后当船只驶过这座水底城市顶部时,人们还能看见淹没在水下的一幢幢房子。
3、小组讨论,并逐一回答以下五个问题。
(1)火山由火山锥、火山口和火山通道三部分组成,火山喷发物有气体、液体和固体喷发物。
(2)岩浆来自地幔中的软流层;岩浆在强大的内压力作用下,火山口或地壳裂隙喷出地表,岩浆冷却后变成岩石,叫岩浆岩。
(3)危害是毁坏交通,埋没农田,弓l起火灾,甚至危及人类生命。益处是火山灰和火山尘可为农田提供无机肥料,并且火山口可富集大量的矿产,如硫矿等。同时火山口形成的火山湖,湖水在医疗卫生方面有较大价值。
2、准备一些筷子和钢锯条,在课上做实验,体会震动与力的关系,此时教师讲解地震发生的原因。
3、读课本图4-35,总结震源、震中、震源深度、震中距等几个概念。读图4-36、4-37,总结中国和世界主要地震带分布。
2、学生自学课本内容,并读图4-25、4-26。
3、请个别小组的几名同学在黑板上画出地球内部圈层构造,要求层次厚度比例适当,用彩色粉笔画,并填出三层的名称(地壳、地幔、地核)。
4、学生指出并熟记各层的厚度。
地壳:从地表到地表以下17千米处,地壳平均厚度17千米。
地幔:从地壳下界到2900千米深度处。
一位深夜出急诊的医生回忆:"夜间三时半,我有急诊外出,刚迈出门坎,地震就来了,先是晃,天旋地转,晃得人站不住,又挪不开,再就是颠,脚底像过电似的,紧接着房上的砖瓦飞了下来。我心里发慌,那呜呜的声音,使人毛骨惊然,四周一片漆黑,倒房坍屋的巨响和呛人的灰土味,使我跑了起来,可是才跑了三四步就觉得不对劲。一看,呀!我怎么已经上了房顶!"
地核:从地幔下界到地心。 "
其中地幔按其性质差异可分为上地幔、下地幔,地核可以分为内核和外核。
5、以图4-26为依据组织学生分析岩石圈、软流层在地球内部所处的位置,学生讨论,个别小组发言,然后教师小结。
岩石圈是地壳的岩石与上地幔顶部的岩石的总称。
软流层是处于上地幔上部岩石圈之下呈熔融状的岩石,一般认为软流层是岩浆的发源地(最好能用彩图示出)。岩浆是温度极高的熔岩,能量极大(在此可为下一问题打下伏笔)。
资料四:位于非洲中西部的刚果盆地,原来是一个面积很大的内陆湖盆,湖里水量很大,后来由于地壳运动,河流下切,湖水外泻,形成一个盆地。
分析四条资料并填下表:
属上升运动的
属下降运动的
属缓慢运动的
属剧烈运动的
2、完成表格后学习课本地壳变动的证明,读图4-28分析结果:
建成时到十五世纪,地壳下降6.3米。
十五世纪到十八世纪,地壳上升6.3米。
4、教师小结:现有地表各种形态是地壳运动的结果,地壳运动基本有两种方向,叹水平运动和升降运动。有的运动十分剧烈,有的运动十分缓慢。
5、完成讨论p138中的1、2、3题。
答案:1、引起地壳变动的巨大能量来源于地球内部或地球本身,即地球内部放射性元素衰变所放出的能量大量积累。
2、如:东非裂谷不断加宽,台湾海峡几度升降等可以证明地壳在
不断运动。
二、火山
1、给出学生如下几个问题(可以板书,可以发条子):
(1)火山由哪儿部分组成,喷发物主要有哪些。
(2)火山喷出的岩浆来自何处,它们是怎样冲出地表的,岩浆冷却后变成什么?
(3)火山给人类带来的危害和益处有哪些?
(4)依图4-34说出全球的火山分布状况。
(5)火山可以分为哪儿类?
2、引导学生看图片或录像,时间不要长,可重复播放一次,然后再学习课本,在学生读课本的同时,教师板书一幅火山构造图。
点
难
点wk.baidu.com
分
析
重点:地球内部结构、地壳变动的证明,火山地震的活动极其分布。
难点:认识地壳的变动.
疑点:地球内部圈层是如何划分的依据是什么,软流层是何种状态,地壳变动会形成哪些地表形态,产生火山和地震的巨大能量来源于什么地方,火山和地震又为何呈带状分布
解决方法:利用模型; 地理专题地图; 标石(岩石)。
十八世纪到1955年,地壳下降2.5米。
3、分析图4-27,学习:地壳变动后的地质构造——褶皱、断层用模型来说明,褶皱是地壳受力挤压研发生的弯曲。断层是岩层受力断裂,断块位置发生错动;由于褶皱和断层的作用形成高大的山脉和盆地。
同时用厚绸演示褶皱,方法是把绸布平放在桌面上,两手压住绸布,距离要适当,从相对方面挤压绸布即可。
每课必记
课 题
4.5地壳变动和火山地震
日 期
教
学
目
标
1、初步认识地球内部圈——地壳、地幔、地核。
2、初步认识地壳处于不断运动之中,高大的山脉、海沟等地形是地壳运动的结果。
3、认识火山的构造、火山喷发物以及火山活动情况的分类。
4、初步认识地震的发生,了解震级、震源、震中等概念。
5、对学生进行地震灾害的国情教育,培养学生防灾意识。
资料二:世界上最高的喜马拉雅山,近几十年科学工作者在山上发现了很多鱼类化石。在3000万年前,喜马拉雅山是古地中海的一部分,一片汪洋,第三纪以来,发生了喜马拉雅造山运动,亚欧板块和印度洋板块相互挤压,大陆板块缓慢上升形成高大山脉。现在仍每年以0.33一1.27厘米的速度上升。
资料三:近几十年内,黄河每年向渤海输入从黄土高原带来的泥沙十几亿吨,现在渤海仍是一片汪洋,而且渤海也没有因之而变浅,就连黄河河口的三角洲仍处在水下。
(4)全球火山主要分布为环太平洋火山带,地中海火山带,东非火山带,大西洋海底火山带。
(5)火山可按活动情况不同分为活火山、休眠火山、死火山。
4、组织学生列举世界著名的火山(可在课上或课下进行),并说出火山的位置,如富士山、艾特纳火山、白头山天池、五大连池火山等。
三、地震
1、用唐山地震的一段实例引入。
课程资源的准备与开发
收集了很多有关地壳变动,火山喷发和地震的资料片,直观的对地球内部活动引起的地壳变动进行观察。
用一块厚稠布做褶皱产生的实验
教 、学 预 设
调 控 对 策
本节分为三课时:
一、地壳变动:
提问:人类生活的地球表面上高山、深谷是如何形成的?
(一)地球内部像煮熟的鸡蛋
1、教师或学生将熟鸡蛋切开,观察其内部结构,最好让学生自己画出三层结构,各层厚度比例要适当,可用彩笔画。
6、地球内部圈层的划分可激励学生想象划分的依据是什么,是什么人划分的。
(二)地壳变动的证明
1·给出学生儿条资料,让学生分析地壳发生了何种变化。
资料一:1692年,美洲中部牙买加发生了一次猛烈地震,岛上首府叶尔港有3/4沉入海底,许多年后当船只驶过这座水底城市顶部时,人们还能看见淹没在水下的一幢幢房子。
3、小组讨论,并逐一回答以下五个问题。
(1)火山由火山锥、火山口和火山通道三部分组成,火山喷发物有气体、液体和固体喷发物。
(2)岩浆来自地幔中的软流层;岩浆在强大的内压力作用下,火山口或地壳裂隙喷出地表,岩浆冷却后变成岩石,叫岩浆岩。
(3)危害是毁坏交通,埋没农田,弓l起火灾,甚至危及人类生命。益处是火山灰和火山尘可为农田提供无机肥料,并且火山口可富集大量的矿产,如硫矿等。同时火山口形成的火山湖,湖水在医疗卫生方面有较大价值。
2、准备一些筷子和钢锯条,在课上做实验,体会震动与力的关系,此时教师讲解地震发生的原因。
3、读课本图4-35,总结震源、震中、震源深度、震中距等几个概念。读图4-36、4-37,总结中国和世界主要地震带分布。
2、学生自学课本内容,并读图4-25、4-26。
3、请个别小组的几名同学在黑板上画出地球内部圈层构造,要求层次厚度比例适当,用彩色粉笔画,并填出三层的名称(地壳、地幔、地核)。
4、学生指出并熟记各层的厚度。
地壳:从地表到地表以下17千米处,地壳平均厚度17千米。
地幔:从地壳下界到2900千米深度处。
一位深夜出急诊的医生回忆:"夜间三时半,我有急诊外出,刚迈出门坎,地震就来了,先是晃,天旋地转,晃得人站不住,又挪不开,再就是颠,脚底像过电似的,紧接着房上的砖瓦飞了下来。我心里发慌,那呜呜的声音,使人毛骨惊然,四周一片漆黑,倒房坍屋的巨响和呛人的灰土味,使我跑了起来,可是才跑了三四步就觉得不对劲。一看,呀!我怎么已经上了房顶!"
地核:从地幔下界到地心。 "
其中地幔按其性质差异可分为上地幔、下地幔,地核可以分为内核和外核。
5、以图4-26为依据组织学生分析岩石圈、软流层在地球内部所处的位置,学生讨论,个别小组发言,然后教师小结。
岩石圈是地壳的岩石与上地幔顶部的岩石的总称。
软流层是处于上地幔上部岩石圈之下呈熔融状的岩石,一般认为软流层是岩浆的发源地(最好能用彩图示出)。岩浆是温度极高的熔岩,能量极大(在此可为下一问题打下伏笔)。
资料四:位于非洲中西部的刚果盆地,原来是一个面积很大的内陆湖盆,湖里水量很大,后来由于地壳运动,河流下切,湖水外泻,形成一个盆地。
分析四条资料并填下表:
属上升运动的
属下降运动的
属缓慢运动的
属剧烈运动的
2、完成表格后学习课本地壳变动的证明,读图4-28分析结果:
建成时到十五世纪,地壳下降6.3米。
十五世纪到十八世纪,地壳上升6.3米。
4、教师小结:现有地表各种形态是地壳运动的结果,地壳运动基本有两种方向,叹水平运动和升降运动。有的运动十分剧烈,有的运动十分缓慢。
5、完成讨论p138中的1、2、3题。
答案:1、引起地壳变动的巨大能量来源于地球内部或地球本身,即地球内部放射性元素衰变所放出的能量大量积累。
2、如:东非裂谷不断加宽,台湾海峡几度升降等可以证明地壳在
不断运动。
二、火山
1、给出学生如下几个问题(可以板书,可以发条子):
(1)火山由哪儿部分组成,喷发物主要有哪些。
(2)火山喷出的岩浆来自何处,它们是怎样冲出地表的,岩浆冷却后变成什么?
(3)火山给人类带来的危害和益处有哪些?
(4)依图4-34说出全球的火山分布状况。
(5)火山可以分为哪儿类?
2、引导学生看图片或录像,时间不要长,可重复播放一次,然后再学习课本,在学生读课本的同时,教师板书一幅火山构造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