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是春天的精彩吧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那是春天的精彩

二年级的孩子,开始在习作的路上蹒跚起步。规范地说,还不能叫习作,只能叫写话。

一年级重在说,二年级尝试着从说过渡到写。

可是,当语文老师的我真的很是纠结。阅读教学尚且有教材可依,而一、二年级的写话教学呢?从教材和配套的作业练习中,我们虽然看到了词语的模仿,词组的搭配,基本句式的练习等安排,可是如果教师没有自己的思考和研究,似乎找不到可循的章法。三年级后,教材虽然安排了单元作文训练,但提供的只是一个主题,没有具体的语言训练点和细节的写作指导。如果教师没有自己的思考和研究,照本宣科,作文教学只能是大而空,学生写作能力的习得只能是效率低下。

二年级上册的写话,跌跌撞撞着过来,也没少花心思:先说后写,好词好句的提供,真实情景的创设等等。可问题还是那么鲜明地摆着。班级里,孩子的写话能力参差不齐。基础好的,无师自通,一段话,甚至一篇已经有模有样;基础中等或不好的,一句话、几句话、一段话都只是我来猜读,因为没有或乱用标点,漏字或错别字,句子不通顺或不连贯等。

目前阶段写话的乱象如何能走向三年级习作的起步?纠结中,想到了叶圣陶的那句“语文教材无非是个例子”,吕叔湘的那句“语文的使用是一种技能、一种习惯,只有通过正确的摹仿和反复的实践才能养成”。

如此,二年级下册的写话不再好高骛远,就从最基本的文本仿写开始试一试,可否?

小扣柴扉久不开——需要等待

学习二年级下册的第一课《找春天》。让孩子们读4—7自然段:

小草从地下探出头来,那是春天的眉毛吧?

早开的野花一朵两朵,那是春天的眼睛吧?

树木吐出点点嫩芽,那是春天的音符吧?

解冻的小溪丁丁冬冬,那是春天的琴声吧?

师:喜欢这样的语言吗?

生:喜欢。

师:为什么?

生:因为,读着就觉得很美。

师:美在哪儿?

生:说小草是眉毛,野花是眼睛,很有趣。

生:“是春天的眉毛吧?”好像作者自己不能肯定是还是不是,在问我们。我特别喜欢。

师:说的真好。那同学们能试着写一写这样的句子吗?

没有回应,看来在孩子们眼里这样的语言模仿还有些难度。

是的呀,一二年级教材里安排的句式训练是“(什么时候),(谁)在(什么地方)(干什么)?”“(哪里)有(什么)?”“……一边……一边”等一些写实性较强的句式。

于是,写话的初始,很多时候都是孩子们对生活的记录。

一次,搬了一盆郁金香到教室,指导写话。于是,学生作文的开头就成了“今天,老师搬了一盆花放在讲台上,让我们观察。”,结尾成了“看完了花,老师让我们写话。老师还说,写的好的同学有奖励。”

虽然,句子都通顺了,可这样的语句一头一尾地出现在段落里,完全破坏了语言的意境。

要如何才能让二年级的孩子明白:写话的真实并不完全是生活的亦步亦趋,好的语言要学会取舍,要学会想象,学会创造,甚至是学会规划。

看到孩子们没有信心地低下了头,我也纳闷了,原本生龙活虎的课堂气氛沉寂了下来。

也好,不愤不启,不悱不发。正是“小扣柴扉久不开”时,我需要和孩子们一起等待。

一枝红杏出墙来——需要引导

“师者,传到授业解惑也。”我需要轻轻扶起孩子们的小手,打开那扇久叩不开的柴扉。

师:小草真的是春天的眉毛吗?

生:不是。只是说小草好像春天的眉毛。

师:哦,原来这里的“是”就是“好像”的意思。那“小草”和“眉毛”哪儿像呢?

生:小草细细的、尖尖的,一根一根的;眉毛也是细细的、尖尖的、一根一根的。

师:有同学说喜欢这个问号,真的是作者不明白是不是春天的眉毛,需要我们来回答吗?

生:不是的。作者已经有答案了——那就是春天的眉毛。可是作者又故意用了问号,好像在和我们说话一样。

师:是啊,用问句的形式写,读起来多亲切呀!刚探出头来的小草、早开的野花、树木的嫩芽、解冻的小溪都是春天特有的景物。春天,除了有这些景物,还有那些景物呢?他们又像什么呢?

生:燕子来报春,像给我们送信。

师:想得真快呀。那我们能不能学着这四句话的样子来说一说呢?请同学们仔细读一读这四句话,能不能用一个句式来概括。

生:“什么(春天里特别有的东西)怎么样,那是春天的什么(要和前面的什么有相似之处)吧?”。

师:“燕子”那句可以怎么说?

生:天空中飞来敏捷的燕子,那是春天的信使吧?

在教师的深入浅出的引导下,一枝红杏终于出墙来。

“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等待、酝酿中,学生思维的井喷出现了。满园的春色已关不住,一枝又一枝红杏出墙来。

钻出地面的笋芽儿脱下了一件件衣服,那是春天的长鼻子吧?

百灵鸟飞到树上唱起动听的歌儿,那是春天的歌唱家吧?

春雷从天边响起,那是春天的号角吧?

蛇从洞里爬出来,那是春天的腰带吧?

小刺猬睡醒了,它从洞里滚了出来,那是春天的足球吧?

睡醒的灰熊脚步咚咚咚,那是春天的踢踏舞吧?

蝴蝶五彩缤纷的,那是春天的花纹吧?

早开的野花一朵两朵,那是春天的发夹吧?

接天莲叶无穷碧——需要反复

一天,给孩子们读一篇优秀作文。

“有什么好,这个成语书上有的。”几个孩子窃窃私语。

我很诧异,原来还有一些孩子鄙夷写话里用上课文里的词语或句子。他们可能以为这是抄袭,所有的语言,只有自己创造才是好的。这就是为什么我们的写话,朴实、纯真,却只是流水账般的贫乏、单调,缺失语文的情趣、味道、美好的根源。

看来文本的仿写得反复练习,至少得改变孩子们的观念:原来,课文里的好词好句就是让我们去学习、去模仿,去运用的。

搜索二年级下册的课文,这样适宜仿写练习的好句段很多。

模仿《泉水》第一自然段,尝试写自问自答——设问句的开头模式。

生一:沙沙沙,沙沙沙,是谁在绿叶丛中弹琴?哦,原来是春雨姑娘悄悄来到人间,在竹林里弹奏着美妙的乐曲。

生二:吱吱吱,吱吱吱,是谁在大树上唱歌?哦,原来是一只只知了躲在大树茂密的枝叶丛中不停地叫着夏天。

生三:噼啪,噼啪,是谁在楼下放鞭炮?哦,原来丁丁和东东这两个小顽皮在楼下的空地里,兴高采烈地挥舞着烟花棒。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