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象特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了解气候对地理环境的影响:认识天气的变化
了解气候对地理环境的影响:认识天气的变化引言地球是我们赖以生存的家园,气候是地球上最基本、最重要的自然现象之一。
气候和地理环境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关系,这种关系对我们的日常生活、社会和经济发展等各个方面产生着深远的影响。
了解气候对地理环境的影响,对于我们更好地应对气候变化、保护环境、规划城市和农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介绍天气的概念、分类及其对地理环境的影响,帮助读者更好地认识天气的变化。
什么是天气?天气是指某一地点某一时刻的大气状况,包括温度、湿度、气压、风向和风速等。
它是地球大气层中水汽和气体的运动变化所表现出来的状态。
天气可以是晴朗、阴天、多云、下雨、下雪等不同形态。
天气的分类天气根据不同的气象要素、气候过程和气象现象进行分类。
下面介绍一些常见的天气分类:晴天晴天是天空晴朗、无云的天气状况。
阳光充足,温度适宜,一般人们会觉得心情愉悦,活力充沛。
晴天通常对农业生产和旅游业都有积极的影响。
阴天阴天是指天空被云层完全或大部分遮盖的天气状况。
阴天通常意味着阴沉、暗淡的天空,人们的心情也可能受到影响。
在农业方面,阴天可能对作物生长产生一定的影响。
多云多云是指天空中有不同程度的云层覆盖的天气状况。
多云的天气会使阳光被云层阻挡,使得天气相对凉爽,对人体的热量感觉较小,但也不会过于寒冷。
多云天气通常对农业生产不会带来太大影响。
雨天雨天是指下雨的天气状况。
雨水是地球上水循环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对地理环境具有重要的影响。
雨水可以滋润土壤,促进植物生长,但过多的降雨也可能导致洪水和水灾。
雪天雪天是指天空中降雪的天气状况。
雪是水蒸气在冷凝过程中形成的固态水,对地理环境的影响也很大。
雪天可以改变地表的气温分布和水循环,对动植物生存、交通运输和能源利用等方面都产生影响。
雷暴雷暴是指伴随着雷电、暴雨和强风等气象现象的天气状况。
雷暴通常在夏季多见,它对地理环境具有一定的破坏性,可能导致火灾、水灾和风灾等灾害。
天气对地理环境的影响天气对地理环境的影响非常广泛,涉及人类生活的各个方面。
(完整版)气候对地理环境各要素的影响分析
气候对地理环境各要素的影响分析1、对地形的影响-----降水对地表的侵蚀作用、昼夜温差大对岩石的风化作用①主要是高寒地带,气候寒冷,冰蚀地貌广布;②沙漠地带.降水稀少,温差大.风力作用强,风蚀地貌.沙漠广布:③湿润地带.降水较多.流水作用强大、普遍.既有侵蚀作用形成的地貌(沟谷).又有沉积作用形成的地貌(三角洲、冲积平原)。
2、对水文的影响:⑴、对河流的影响①. 对河流水文特征的影响:a河流流量和水位的季节变化(雨林气候、海洋性气候---变化小;地中海气候---冬季汛期,夏季枯水期;热带草原气候、季风气候、大陆性气候----夏季丰水期);b 结冰期的长短:温带地区的河流可能出现结冰期(海洋性气候与大陆性气候不同)②. 对河流水系特征的影响:降水量大的地区,河网密度较大,河流的长度较长⑵、对湖泊的影响①. 内流湖区:气候干旱,蒸发量大,水位较低,盐度较高②. 外流湖区:降水丰富,湖泊面积较大,多为淡水湖⑶、对沙漠地区水的影响①. 沙漠地区昼夜温差大,空气中的水汽凝结下渗地下而成地下水。
②. 沙漠地区气候干旱,降水少、蒸发量大----地表水缺乏⑷、对海水性质和洋流的影响①. 对海水盐度的影响----降水多,蒸发弱的地区一般盐度较低。
反之盐度较高。
②. 风海流的形成----受盛行风的吹拂③. 上升流的形成----受离岸风的吹拂⑸、对雪线高度的影响----通过气温和降水来影响一是气温(阳坡气温高,阴坡气温低,阳坡雪线高于阴坡);二是降水量的大小(影响降水量的因素是坡向,即迎风坡降水量大,雪线低),因此,喜马拉雅山的南坡比北坡雪线低。
三是地形(坡度、坡向)(阳坡气温高、雪线高,阴坡气温低、雪线低)坡陡雪线高。
注:可根据该特点来判断迎风坡或背风坡。
3、对土壤的影响:⑴、降水对土壤的淋溶、侵蚀作用⑵对冻土的分布及冻融的影响⑶、影响土壤有机质多少4、对植物生长及分布的影响-----光热水的组合(热带经济作物、地中海气候的水果园艺业等、喜光喜阴作物等)5、对交通的影响:⑴、对内河航运的影响:通过影响河流的水位、水量和结冰期影响内河航运⑵、对远洋航运的影响:顺风和逆风、台风和飓风等影响⑶、对航空的影响:大雾天气、狂风、特大暴雨等恶劣天气的影响⑷、对管道运输的影响:低温冻害的影响⑸、对公路、铁路运输的影响:灾害性天气带来的影响----台风、寒潮(大风、降温、冻害)、暴雨、洪涝、沙尘暴等---对公路、铁路的选线,桥涵的孔径大小等⑹、对邮政通讯的影响:通过灾害性天气影响邮路来影响邮政通讯6、对农业生产的影响-----光热水风的影响⑴、旱涝、盐碱、风沙、焚风等对农业生产的影响---以华北地区为例⑵、从气候要素入手,对农业生产做出评价。
高考地理中气候变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是什么
高考地理中气候变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是什么在高考地理的知识体系中,气候变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是一个极其重要的考点。
理解这一主题,不仅有助于我们在考试中取得好成绩,更能让我们深刻认识到地球所面临的现实挑战以及人类活动与自然环境之间的紧密联系。
气候变化,简单来说,就是指长时间内气候状态的改变,包括气温、降水、风等气象要素的变化。
这种变化不是短暂的、局部的,而是具有长期性和全球性的特点。
首先,气候变化对气温产生了显著的影响。
全球气温的上升是当前气候变化最为突出的表现之一。
气温升高会导致一系列的问题。
在两极地区,冰川和冰架的融化速度加快,这不仅会使海平面上升,威胁沿海地区的生态系统和人类居住地,还会改变海洋的环流模式。
例如,北大西洋暖流的强度和路径可能会发生变化,进而影响欧洲西部的气候。
在中纬度地区,夏季高温天气变得更加频繁和极端,热岛效应也更加明显,城市居民的生活受到严重影响,能源消耗大幅增加。
同时,气温的变化还会影响农作物的生长周期和分布范围。
一些原本适宜在温带生长的农作物可能会因为气温升高而向更高纬度地区扩展,但这也可能导致新的病虫害问题。
其次,降水模式的改变也是气候变化的重要影响之一。
一些地区的降水增多,而另一些地区则面临干旱加剧的困境。
在湿润地区,强降水事件的频率和强度增加,可能引发洪涝灾害,对土壤结构和生态系统造成破坏。
而在干旱和半干旱地区,降水减少会导致土地沙漠化加剧,水资源短缺问题更加严重。
例如,非洲撒哈拉沙漠周边的一些地区,由于长期干旱,可耕地面积不断减少,居民被迫迁徙,生态平衡被打破。
降水模式的改变还会影响河流的流量和水位,一些依赖季节性河流供水的地区可能会面临水资源匮乏的危机,而另一些地区则需要加强防洪设施建设以应对洪水的威胁。
气候变化对地貌的塑造也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
在山区,冰川的融化和退缩会导致岩石裸露,加速风化和侵蚀过程,可能引发山体滑坡和泥石流等地质灾害。
在沿海地区,海平面上升会侵蚀海岸线,使沙滩后退,湿地消失,同时也会威胁到沿海的港口和基础设施。
地理中的天气与气候
地理中的天气与气候天气和气候是地理学中的两个重要概念,它们之间存在一定的联系和区别。
天气是指地球上某一时刻或某一地点的短期气象状态,如晴朗、阴天、雨天等,而气候则是长期天气统计数据所得出的一种气象现象的总和,具有地理区域性质。
本文将从地理学的角度探讨天气与气候的关系以及它们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一、天气的特点天气是地球大气系统在短期内表现出来的气候状态。
天气的变化主要由大气温度、气压、湿度、降水等要素共同作用而形成。
在中国,天气变化复杂多样,冬寒夏热、北寒南暖、海洋性气候和大陆性气候交替分布。
天气的特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天气具有瞬时性。
天气状态时刻在变化,例如晴朗的天空会转为多云或阴天,降雨会在短时间内出现。
2. 天气具有地点性。
同一时刻,不同地点的天气可能存在差异,例如北方的降雪与南方的雨水。
3. 天气的变化周期短暂。
通常情况下,天气变化周期为几小时到几天,较短时间后会有新的天气状态出现。
二、气候的特点气候是指在长时间范围内某一地区的天气状况统计数据所显示出来的一种气象现象的总和。
气候是经过长期观测和统计分析得出的,因此相对于天气来说,它更具有持久性。
气候的特点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持久性:气候变化周期长,通常以年为单位统计,表示某一地区长期的天气特征。
2. 地理区域性:不同地理区域的气候类型存在差异,如热带气候、温带气候、寒带气候等。
3. 影响因素复杂:气候的形成与多个因素相关,包括地形、纬度、海洋、大气循环等。
三、天气与气候的关系天气和气候之间存在着紧密的联系,二者相互作用,相互影响。
1. 天气对气候的影响:短期天气变化的累积将形成气候变化的基础。
例如,长时间的干旱会导致气候趋向干旱,而多年来的持续降水则会变成潮湿的气候。
2. 气候对天气的影响:气候是天气变化的背景,一定的气候类型决定了该地区天气变化的基本规律。
例如,北方地区处于寒冷气候带,冬季的天气往往较为寒冷,夏季的天气则相对炎热。
青藏高原现代气候特征及大地形气候效应
青藏高原现代气候特征及大地形气候效应一、本文概述本文旨在深入研究和探讨青藏高原现代气候特征及其大地形气候效应。
青藏高原,作为地球上最高的高原,其独特的地形和地理位置赋予了其特殊的气候特性,对全球气候系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本文将首先概述青藏高原的基本气候特征,包括温度、降水、风速等主要气候要素的现代变化趋势。
在此基础上,我们将进一步分析这些气候特征如何受到大地形气候效应的影响,以及这种影响如何在全球范围内传递和放大。
通过本文的研究,我们希望能够更深入地理解青藏高原在现代气候变化中的角色和作用,为应对全球气候变化提供科学依据和参考。
二、青藏高原现代气候特征青藏高原,作为地球上最高、最大、最年轻的高原,其独特的地理位置和地形地貌对现代气候特征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青藏高原的现代气候特征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青藏高原的气候类型以高原山地气候为主,具有明显的高原特色。
由于海拔高,大气压低,气温低,降水形式以雪为主,雪线低,冰川广布。
这种气候类型使得青藏高原的气候条件恶劣,生态环境脆弱,但同时也为高原生物提供了独特的生存环境。
青藏高原的气温变化具有显著的季节性和日较差大的特点。
夏季,太阳辐射强,地面加热迅速,气温高;冬季,由于高海拔和地形的影响,青藏高原的气温较低。
同时,由于高原地区的大气稀薄,白天太阳辐射强,地面升温快,夜晚地面散热快,降温迅速,因此日较差大。
再次,青藏高原的降水分布不均,主要集中在夏季。
夏季,随着季风的推进,青藏高原的南部和东南部地区降水较多,而冬季则降水稀少。
这种降水分布不均的特点对高原的生态环境和农业生产产生了重要影响。
青藏高原的气候变化受到全球气候变化的深刻影响。
近年来,随着全球气候变暖的趋势加剧,青藏高原的气温也在逐渐升高,降水模式也在发生变化。
这些气候变化对高原的生态环境、冰川融化、水资源分布等方面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也对人类的生存和发展提出了新的挑战。
青藏高原的现代气候特征主要表现为高原山地气候、气温变化的季节性和日较差大、降水分布不均以及受到全球气候变化的影响。
气象学对生态环境保护的意义
气象学对生态环境保护的意义气象学是研究大气现象和气象系统的科学,它在生态环境保护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通过观测和预测天气、气候、气象灾害等气象因素,气象学为生态环境保护提供了科学依据和技术支持。
本文将探讨气象学在生态环境保护方面的意义和应用。
一、气象学为生态环境保护提供气象数据支持气象学通过气象观测站、气象卫星、雷达和探空等手段,收集和分析各种气象数据。
这些数据包括气温、湿度、风速、降雨量等,为生态环境保护决策提供了有力依据。
例如,在保护森林资源方面,气象数据可以帮助监测森林火灾、预测气象灾害,及时采取措施避免森林破坏和生态失衡。
二、气象学提供气象预报,减少自然灾害对生态环境的影响气象学的一个重要应用就是天气预报和气候预测。
准确的天气预报可以帮助人们及时采取措施,避免或减轻自然灾害对生态环境的损害。
例如,提前得知风暴和台风的路径和强度,有助于采取防护措施,减少灾害对生态系统的破坏。
此外,气候预测可以指导农业生产、水资源管理等领域的决策,避免干旱和洪涝等气候灾害对生态环境和农田产出的不利影响。
三、气象学为环境监测与评估提供技术支持气象学的技术手段和方法还常常用于环境监测与评估。
例如,气象雷达可以监测空气中的颗粒物浓度和种类,帮助判定大气污染状况,为空气质量改善和环境保护提供参考。
此外,气象学的数值模式和空气质量模型可以模拟和预测大气中污染物的扩散和变化趋势,优化环境管理策略,减少污染物的排放。
四、气象学为应对气候变化提供战略指导气候变化对生态环境带来了严重的挑战,而气象学研究正是了解和对抗气候变化的重要手段之一。
气象学通过观测和研究全球气候系统,提供了大量的气候数据和模拟结果,为制定应对气候变化的战略和政策提供了科学依据。
例如,全球气候模型可以预测未来气温升高、降水变化等情况,帮助各国制定减排和适应措施,减少气候变化对生态环境的不利影响。
五、气象学为生态环境管理提供决策支持作为一门交叉学科,气象学在生态环境管理中与地理信息系统(GIS)、遥感技术等相结合,提供了强大的决策支持。
地理课气候与气象的关系与变化
地理课气候与气象的关系与变化引言:天气是人类日常生活中重要的组成部分。
了解天气背后的气候变化和其对地球的影响,对于我们对气候现象的理解和应对变化意义重大。
本节课将深入探讨气候与气象之间的关系,并分析气候变化对地球的影响。
一、什么是气候和气象?天气是指在我们感知范围内,在短时间和小范围内发生的现象。
气候是长时间和广范围内的气象平均状况,代表了地球上某一地区长期以来的天气状况。
二、气象与气候的关系是怎样的?1. 气象是气候的基础,气象现象的变化是气候变化的根源。
通过观测气象现象,可以预测未来的气候变化。
2. 气候和气象都受到大气环流、海洋环流、地理位置等因素的影响。
这些因素相互作用,形成了气候与气象的复杂关系。
三、气候变化对地球的影响是什么?1. 全球变暖导致冰川融化和海平面上升,进一步影响海洋生态系统和沿海地区的居民。
2. 极端天气现象的增多,如干旱、暴雨、飓风等,给人类社会和生态环境带来了巨大挑战。
3. 气候变化还会导致生物多样性减少、农作物减产、水资源短缺等问题,对人类社会和经济发展产生负面影响。
四、如何应对气候变化?1. 减少温室气体排放,采取低碳经济模式,促进可持续发展。
2. 提高公众对气候变化的认知,推动环境教育和科学研究,进一步了解气候与气象的关系。
3. 采取适应性措施,加强气象监测和预警,提高抗灾能力。
结语:气候与气象是地理学中重要的研究领域,对于我们认识地球的气候变化和应对气候变化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深入了解气候与气象的关系,我们能够更好地理解天气现象,预测天气变化,并有效应对气候变化带来的挑战。
在保护地球环境和可持续发展方面,每一个人都应负起责任,为创造更美好的未来做出自己的贡献。
(备注:以上内容仅供参考,具体教案可根据实际教学需要进行调整和拓展。
)。
青藏高原极端天气气候变化及其环境效应
青藏高原极端天气气候变化及其环境效应青藏高原位于亚洲大陆中部,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的高原。
其地理位置、地形和气候条件使青藏高原成为世界上极端天气气候变化最为剧烈的地区之一。
近年来,随着全球气候变暖的加剧及人类活动的影响,青藏高原的气候变化日益频繁、极端天气事件也越发严重,给该地区的生态环境和社会发展带来了一系列的影响。
极端天气是指在某一时间段内,天气现象的发生频率、强度和持续时间超过长期观测期间的极端值。
青藏高原上的极端天气主要包括强降雨、干旱、高温、冰雹、暴风雪、雾、霜冻等。
这些极端天气对青藏高原的生态环境和社会经济发展都带来了巨大的挑战。
首先,青藏高原的极端天气对当地的水资源管理产生了重要影响。
青藏高原是亚洲的“水塔”,以其丰富的冰川和大规模的冰雪储量为世界各大河流提供源源不断的水源。
然而,近年来由于气候变暖的原因,高原上的冰川融化速度加快,导致水资源供应不稳定,威胁着下游地区的农业、工业和居民生活。
同时,极端降雨和暴雪也给青藏高原地区的水资源管理带来了新的挑战。
暴雨和暴雪事件的频率和强度的增加,增加了洪水和泥石流等灾害事件的风险,造成了严重的水资源损失。
其次,极端天气也对青藏高原的生态环境产生了严重影响。
青藏高原拥有独特的高山草甸、高寒荒漠和高原湖泊等生态系统,是许多珍稀植物和动物的栖息地。
然而,极端干旱和高温的发生引发了土壤干旱,导致植被减少、土壤侵蚀和草原退化等问题。
极端降水也容易引发洪涝,对湖泊和湿地生态系统造成破坏。
这些变化可能会导致生物多样性减少和生态系统的崩溃,进而对全球生态平衡产生重要影响。
此外,极端天气对青藏高原的人类社会经济发展产生了巨大的不利影响。
极端天气给农业和畜牧业带来了严重损失。
连续干旱导致农作物减产、生态环境破坏,而持续的暴雪和寒冷天气则会导致牲畜冻死和饲料供应不足,使农牧民生计受到严重威胁。
同时,由于大规模冰川融化和暴雨引发的洪水,青藏高原的基础设施也受到了很大破坏,给交通运输、能源供应和社会服务等领域带来了困难。
气候变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气候变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引言人类活动所产生的温室气体和其他污染物的排放,对地球的气候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气候变化已经成为当今世界面临的最大挑战之一,也是我们未来需要解决的重要问题之一。
气候变化不仅对人类社会造成了众多的负面影响,还对地理环境产生了重大改变。
本文将探讨气候变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并讨论其中的挑战和机遇。
气候变化带来的海平面上升气候变化导致全球温度升高,进而引起冰川融化和海水膨胀,致使海平面上升。
海平面上升会对低洼地区和岛屿国家造成巨大威胁。
例如,马尔代夫和吉利巴斯等小国家正面临着因气候变化导致的海平面上升而面临消失的危险。
大规模的海平面上升还会导致沿海地区的淹没,直接影响到人类活动和自然生态系统。
气候变化对生态系统的影响气候变化对地理环境的另一个显著影响是对生态系统的破坏。
气温的变化、降水模式的改变和极端天气事件的增加,对生物物种的生存和繁衍产生了巨大影响。
例如,北极的冰层融化导致北极熊和其他极地动物的栖息地减少,食物链中断,生存面临巨大挑战。
气候变化还加剧了生态系统中的物种竞争和入侵物种的扩散。
温暖的气候和变化的降水模式使一些入侵物种能够适应新的环境条件并扩张其生存范围。
这可能导致原生物种面临灭绝,并对生态系统的稳定性产生负面影响。
气候变化对农业的影响农业是地理环境中至关重要的组成部分,而气候变化对农业的影响尤为明显。
气候变化导致了降雨量和温度的不稳定性,这对农作物的生长和产量带来了挑战。
高温和干旱条件会使农作物的生长受阻,降低农产品的产量和质量。
此外,气候变化还导致了一些传统农业地区的干旱和土地退化,进一步削弱了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前景。
气候变化还引发了农业病虫害的扩散。
温暖的气候和湿润的环境为病虫害的繁殖和蔓延提供了条件,给农作物带来了极大的威胁。
农民们需要采取更多的防护和防治措施来保护农作物,使其能够适应变化的气象条件。
气候变化对水资源的影响水资源是地理环境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而气候变化对水资源的影响非常巨大。
气候变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气候变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将“气候变化”定义为“经过相当长的一段时间观察,在自然气候变化之外有人类活动直接或间接地改变全球大气组成所导致的气候改变”,气候变化主要表现为三方面:全球气候变暖、酸雨、臭氧层破坏,其中全球气候变暖是人类目前面临的最紧迫的问题,关系到人类未来的生存问题。
近百年来,全球气温呈明显波动上升的状态,气候变化会引起地形、水文、生物、土壤等自然地理要素的变化,从而引起自然资源的变化和自然灾害的频繁以及生态环境的破坏。
气候变化对水圈、大气圈、生物圈、岩石圈都会产生深刻的影响。
一、全球气候变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一)对水圈的影响1.降水:气候变暖对降水会产生明显的影响,就全球讲,降水量总量将增加,但各纬度变化不一。
从总的来讲,高纬度应变暖而降水增加,中纬度则因变暖后副热带干旱带北移而变干旱,副热带地区降水有所增加,低纬度因变暖而对流增强,因此降水增加。
2.海平面:全球气候变暖导致冰川融化,海平面上升,海平面上升继而导致沿海岛国面临可能被淹没的危险,还会造成沿海地区洪水泛滥、海岸线被侵蚀、海水污染淡水等严重的问题。
3. 水源:喜马拉雅山冰川正在因全球变暖而急剧“消瘦”。
2007年4月,绿色和平考察队在喜马拉雅山拍摄了冰川消融的严峻状况,情况十分危急。
冰川是地球上最大的淡水水库。
资料表明,全球冰川正在因全球变暖而以有记录以来的最大速度在世界越来越多的地区融化着,到20世纪90年代,全球冰川更呈现出加速融化的趋势,冰川融化和退缩的速度不断加快,意味着数以百万的人口将面临着洪水、干旱以及饮用水减少的威胁。
被称为“亚洲水塔”的青藏高原冰川是中国乃至亚洲许多主要大江大河的源头,数亿人的用水问题也与之息息相关。
而人类大量燃烧化石燃料导致的全球变暖,使冰川加速退缩。
喜马拉雅冰川的消融比世界任何地区都快,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近期发布的报告指出,根据目前的全球变暖趋势,不到30年,80%面积的喜马拉雅冰川将消融殆尽。
气候变化对地理环境整体性的影响地理环境整体性教案
气候变化对地理环境整体性的影响随着工业化进程的加速,人类的生产和生活方式不断改变着地球的气候系统,造成了气候变化现象的严重发展。
在这种情况下,气候变化对地理环境整体性带来了广泛的影响,影响了地球生态系统的健康和人类的生活和生计。
气候变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影响自然生态系统气候变化对自然生态系统的影响十分显著,由于气温升高和雨量减少,导致了土地干旱化、沙漠化和草地退化等自然生态系统的失衡。
这些变化会使得植物和动物的迁移和繁殖更具挑战。
气候变化的不稳定性还可经常引发严重的自然灾害,如洪水、旱灾、暴风雪和飓风等。
二、影响自然资源的分布气候变化对自然资源和生态系统的平衡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例如,暖冬造成山区积雪减少,并使得河流和湖泊的水位下降。
这样,可利用的水量减少导致用水的竞争更加激烈。
同时,这种气候变化也会影响能够生存的动物种类和数量,导致生物多样性下降。
三、影响人类活动气候变化不仅影响自然生态系统,也在一个普遍意义上影响到人类社会和经济活动。
政府和企业会受到气候变化的影响,因为它们需要为应对变化而进行规划和改变。
这也将严重影响经济运行的可持续性和稳定性。
四、影响气候系统的稳定性气候变化对全球气候系统产生的影响是由人类的活动引起的。
过量排放温室气体为人类活动所产生的问题,导致全球气候的不稳定性和未来经济活动的不可预测性。
因此,应切实采取有效的措施,消减温室气体的排放并促进可持续发展。
气候变化对地理环境整体性带来了广泛的影响,对自然资源的分布、地球生态系统的健康和人类的生活和生计等产生了不可忽视的影响。
维护地球的健康需要全人类的合作和共同努力。
我们需要采取有助于减缓气候变化的行动,保护地球的生态平衡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气候变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与挑战!
气候变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与挑战!首先,气候变化会导致海平面上升。
随着全球温度的升高,冰川融化和海洋膨胀使得海平面不断上升。
这会对低洼地区和沿海城市造成巨大的威胁,增加了洪灾和飓风的风险。
一些岛屿国家甚至会面临被淹没的风险,数百万人口可能会被迫离开他们的家园。
其次,气候变化会引发更频繁和严重的自然灾害。
全球气候变暖导致大气中的水分持有量增加,这使得暴雨和洪水的可能性增加。
同时,气候变化还使得干旱和热浪变得更加常见。
这些灾害不仅危及人们的生命安全,还会对农业、水资源和基础设施造成巨大破坏,进一步加剧了贫困和不稳定。
第三,气候变化还会对生物多样性产生负面影响。
随着全球温度升高,许多动植物物种的生活环境发生变化,导致它们的数量减少或行为变异。
一些温度敏感的物种可能会迁移到更适宜的地区,而其他物种可能无法适应变化,面临灭绝的风险。
这将对生态系统的平衡产生严重影响,损害农业生产和自然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气候变化对地理环境的挑战不仅体现在上述方面,还表现在对水资源的影响。
气候变化导致水循环的剧烈改变,全球一些地区可能面临更加频繁的干旱和水资源短缺。
这对农业、工业和人类生活带来了巨大挑战。
而在其他地区,气候变化可能导致降雨增加,引发洪涝和土壤侵蚀等问题,给土地利用和基础设施带来巨大影响。
最后,气候变化还会带来经济和社会挑战。
全球变暖会对农业产出和渔业资源造成负面影响,进而影响粮食供应和人类营养。
此外,气候变化还会导致能源需求的增加,增加能源供应方面的压力。
这些经济和社会挑战将对全球各国的发展和稳定产生严重影响。
综上所述,气候变化对地理环境带来了极大的影响与挑战。
海平面上升、自然灾害频发、生物多样性受损和水资源问题都是迫在眉睫的挑战。
为了应对这些挑战,全球社会应加强合作,采取有效的措施减少温室气体排放,推动可持续发展,保护地球家园。
气象条件对环境污染物传输的影响
气象条件对环境污染物传输的影响在我们生活的环境中,污染物的存在和分布并非是孤立的现象,而是受到多种因素的综合作用。
其中,气象条件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就像无形的大手,推动着环境污染物在大气中的传输和扩散。
首先,风是影响污染物传输的一个关键因素。
风就像是大自然的搬运工,它的方向和速度直接决定了污染物的移动路径和扩散范围。
当风速较大时,污染物能够被迅速吹散,从而降低局部地区的污染浓度。
比如说,在开阔的平原地区,如果刮起一阵强风,原本聚集在某个区域的污染物会被快速带离,使得这个区域的空气质量得到改善。
相反,如果风速较小,污染物就会在原地徘徊,容易导致污染的积聚。
在城市中,高楼大厦形成的“峡谷效应”有时会削弱风速,使得污染物难以扩散,从而加重城市的污染状况。
温度也是一个不容忽视的气象条件。
在垂直方向上,温度的差异会形成不同的大气稳定度。
当出现逆温现象时,也就是上层大气的温度高于下层大气时,就像给大气盖上了一个“盖子”,阻止污染物向上扩散。
这种情况下,污染物会被限制在近地面的低空,导致污染物浓度升高。
例如,在冬季的一些地区,夜间地面温度下降较快,容易出现逆温层,使得雾霾天气频繁发生。
而在白天,随着太阳辐射的增强,地面温度升高,逆温现象逐渐消失,污染物的扩散条件得到改善。
大气的湿度同样对污染物的传输有着重要影响。
较高的湿度会使得一些污染物,比如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等,更容易发生化学反应,生成二次污染物。
比如,二氧化硫在高湿度的环境中会与氧气和水反应,生成硫酸,进一步加重酸雨的形成。
此外,湿度较大时,空气中的水汽会吸附一些微小的颗粒污染物,使得颗粒物的体积增大、重量增加,从而加速其沉降,这在一定程度上有助于减少空气中的污染物浓度。
降水对污染物的清除作用是显而易见的。
雨水能够将空气中的污染物冲刷到地面,从而有效地降低大气中的污染物质含量。
一场大雨过后,我们往往会感觉空气格外清新,这就是降水对污染物的清洁效果。
然而,需要注意的是,如果在降水之前大气中的污染物浓度已经非常高,那么即使有降水的冲刷,也可能无法完全消除污染。
气候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气候对地理环境的影响1.气候对自然要素的影响
2.气候对人文要素的影响
气候的描述技巧
(1)描述气候特征抓住核心三点:先指出气候类型,然后对气温和降水两要素分别进行描述。
①描述气温要指出冬夏气温的高低、气温的日较差和年较差,常用词有炎热或凉爽,寒冷或温和。
②描述降水要指出冬夏降水的多少、年降水量的大小和降水的季节变化,常用的词有多雨或少雨、湿润或干燥以及降水的季节变化大小。
(2)描述气候分布抓住两个位置: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
例如,地中海气候分布在南、北纬30°~40°大陆西部,亚热带季风气候分布在南、北纬25°~35°大陆东部等。
(3)描述气候成因主要从大气环流、海陆位置、地形、洋流等方面入手。
(4)探讨气候对农业的影响,常要表述温差大小、光照强弱、热量及降水的多少等。
气候变化与地理环境演变的关系。
气候变化与地理环境演变的关系引言气候变化是指地球气候系统在长时间尺度上的变化,包括气温、降水、风等气象要素的变化。
而地理环境演变则是指地球表面的地理特征随时间的演变,如山脉的形成、河流的变迁等。
这两者之间存在着紧密的关系,气候变化是地理环境演变的重要驱动力之一,同时地理环境也会对气候变化产生影响。
本文将从多个方面探讨气候变化与地理环境演变的关系。
1. 气候变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1.1. 气候变化导致的地貌变化气候变化会导致气候带的移动和尺度的变化,进而影响地球表面的地貌特征。
例如,在冰川时期,全球气温下降,造成大量的冰川形成,冰川的运动会改变地表的形状。
而在间冰期,气候变暖,冰川融化,导致山脉的侵蚀作用加强,地表会呈现出更为平坦的面貌。
这种大尺度的气候变化会造成地球表面的地貌特征的不断演变。
1.2. 气候变化对水域环境的影响气候变化对水域环境的影响尤为显著。
气候变暖导致全球海平面上升,这会对沿海地区的地理环境产生巨大的影响。
海平面上升会导致海岸线后退、海滩消失,进而影响沿海地区的居住和经济活动。
同时,气候变化也会导致降水模式的改变,可能会引发洪涝灾害和干旱灾害,对人类和生态系统造成严重破坏。
1.3. 气候变化对生物多样性的影响气候变化也会对生物多样性产生较大的影响。
气候变暖会导致生态系统的迁移和生物种群的重新分布,造成生物多样性的减少或增加。
例如,北极地区的冰盖融化,使得北极熊的栖息地逐渐减少,对其生存形成威胁。
而在一些地区,气候变暖也会使得某些植物种类的生长季节延长,从而促进了植物生长和繁殖,对植物多样性有积极的影响。
2. 地理环境对气候变化的影响2.1. 地理环境对气候带的分布的影响地球的地理环境对气候带的分布有着重要影响。
地球的纬度、海洋和陆地分布、海拔高度等地理要素的差异使得不同地区的气候特征各不相同。
例如,在赤道附近,由于接受到的太阳辐射最强,所以气候较为炎热;而在高纬度地区,由于太阳辐射较为稀薄,气候相对寒冷。
气象特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气象特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气象特征是指大气运动、天气现象及气候等方面的特点和规律,它对地理环境有着重要的影响。
本文将从气象现象、气候和大气运动三个方面,探讨气象特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一、气象现象对地理环境的影响气象现象是指天气的变化和表现,如雨、雪、风、霜冻等,对地理环境有着直接而明显的影响。
1. 雨水雨水对地理环境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雨水的分布将影响地表的湿润程度。
降雨量多的地区土壤湿度高,植被丰富,水资源丰富;而降雨量少的地区则干旱贫瘠。
其次,雨水对地貌的塑造具有重要作用。
长期的雨水冲刷和侵蚀能够形成河流、沟壑等地貌,同时也能够疏导土壤中的养分,促进植物的生长。
最后,雨水还对农业生产和人民生活有着重要影响。
降水不足可能导致干旱灾害,而过多的降水则可能引发洪涝灾害。
2. 风风是地球表面气压差异引起的气象现象,对地理环境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风对气温的影响。
风可以带来海洋或大陆上的热量,从而影响地区的气温。
例如,海洋风会使沿海地区温暖,而干燥的内陆地区常常被寒冷的风吹袭。
其次,风对植被的影响。
风可以散布植物种子,促进植物繁殖的同时也可以影响植物的形态和分布范围。
最后,风还对气象灾害的发生和发展具有重要影响。
例如,飓风、龙卷风等强风可以造成巨大破坏,给地理环境带来严重影响。
二、气候对地理环境的影响气候是指地理区域长期的天气状况和变化规律,它主要通过温度、湿度、降水量等因素来描述。
1. 温度温度是气候的一个重要指标,它对地理环境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温度的高低决定着不同植物和动物的分布范围。
例如,寒冷的极地地区只适宜生长寒生植物和适应低温环境的动物。
其次,温度对土壤的形成和质地有着重要影响。
温度的升高可以加速岩石风化,促进土壤的形成;而低温则可能冻结土壤,影响植物的生长。
最后,温度还对人类的生活和经济活动有着显著影响。
气温的升高使得农业和畜牧业的发展更加有利,而极端的高温则可能引发热浪和干旱等灾害。
气象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气象对地理环境的影响气象是指大气环境中的气象现象,包括温度、湿度、风向、风速等因素。
这些因素直接影响着地理环境,对自然界和人类活动产生重要影响。
首先,气象对地理环境的影响主要体现在气候方面。
气候是指某一地区长时间的平均天气条件,是地域性、持续性的气象现象总和。
气候不仅影响着地球表面的水文循环和生物分布,也决定了人类的生活方式和经济发展模式。
气候影响了地球表面的水资源分布。
例如,热带雨林地区由于常年高温、高湿,很适宜热带植物的生长,因此这些地区的水资源丰富。
相对地,沙漠地区由于干燥的气候条件,即使降雨量较大,也很难有效储存水资源。
气候在地理环境的水文循环中起着重要作用。
此外,气候也影响了地球上的生物多样性。
不同气候条件下,适应气候的生物种类也不同。
寒带地区的气候条件非常严寒,植物和动物必须具备特殊的适应能力才能生存。
而热带地区的气候条件则温暖湿润,适宜各种热带植物和动物的繁衍生息。
气候对地理环境中的生物多样性具有重要的塑造作用。
此外,气象现象也直接影响着地球的物理地貌。
例如,风蚀、水蚀、冰蚀等气象现象导致了地球上各种不同的地貌特征。
例如,在风力作用下,沙漠地区形成了大面积的沙丘。
在水力作用下,河流不断侵蚀地表,形成了深谷、陡峭的峡谷等地貌特征。
而冰川蚀变造成了阿尔卑斯山脉的峻峭山峰和深谷湖泊。
除了对地球的自然环境产生影响,气象还直接影响到人类的活动。
例如,农业生产对于气温、降雨等气象因素非常敏感。
如果一个地区的气候适宜农作物生长,农业生产就会蓬勃发展。
相反,如果气候条件不理想,农作物的生长会受到限制,影响粮食产量和农民的收入。
因此,气象因素对于农业的发展和粮食安全至关重要。
气象现象也会对人类的居住环境产生影响。
例如,气温过高或过低对于人类的生活都带来不利影响。
在高温条件下,人们的生活和工作效率都会下降,对健康产生潜在威胁。
而在严寒的气候条件下,人们需要采取更多措施保暖,并且必须应对冻结水源和供暖问题。
专题:风、风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专题〗风、风对地理环境的影响【学习目标】了解风向、风速的判读方法,了解风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生物风有利于花粉的传播,有利于植物繁衍。
多大风的地方,植被一般比较矮小。
在定向强风的地方,往往形成旗形树。
大风会形成风灾,影响农作物生长。
冬季风或寒冷气流对生物往往产生冻害。
焚风可能导致森林火灾和农作物早熟或脱水。
城市规划风对大气污染物既有稀释作用,又有输送、扩散作用。
对大气有污染的企业应布局在盛行风向的下风向,或与盛行风向相垂直的远郊,或最小风频的上风地带的远郊。
城市街道走向与盛行风向一致时,有利于夏季通风、散热。
其它风力可以推动帆船、风车或风力发电机,是一种可再生的清洁能源。
飞机一般需逆风起降。
影响风力大小的主要直接因素是水平气压梯度力,而水平气压梯度力是由地表热量分布不均造成,下图为昆士兰州(位于澳大利亚大陆的东北部)太平洋沿岸某气象观测站在3月中某两天测定的风力大小统计图。
读图,回答1~3题。
1.关于该气象站M、N两日的判断,合理的是A.M日正午气温相比更低B.N日正午气温相比更高C.N日次日为风和日丽 D.M日次日可能为晴朗天2.乙时刻大约是A.8:00 B.14:00C.18:00 D.23:003.N曲线丁时刻该地风向最可能为A.东南风 B.西南风C.西北风 D.东北风4.恩克斯堡岛图是考察南极冰盖雪被、陆缘冰及海冰的理想之地。
2017年2月7日,五星红旗在恩克斯堡岛上徐徐升起,我国第五个南极科学考察站选址奠基仪式正式举行。
推测红旗常年飘扬的主要方向是A.东北方向B.西南方向C.东南方向D.西北方向5.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新疆的博斯腾湖是我国最大的内陆淡水湖。
河水补给占入湖水总量的94.8%,蒸发占出湖水总量的60.45%,但蒸发总量有上升的趋势。
湖区水位季节变化很大,但近年有减小的趋势。
湖区内湖陆风现象较显著。
多年平均数据显示,博斯腾湖夏半年陆风转湖风的时间为上午11~12时,比冬半年提前两小时左右。
地理气候与气象的关系
地理气候与气象的关系地理气候与气象是两个密切相关的概念,它们相互影响,相互作用,共同构成了地球上的气候系统。
在本文中,我们将探讨地理气候与气象之间的关系,以及它们对人类社会和自然环境的影响。
一、地理气候的概念及其形成原因在地理学中,气候是指某个地方长期平均的天气状况,包括气温、降水量、湿度、风向等要素。
地理气候是指地理位置对气候的影响,不同地理位置的气候表现出多样性和差异性。
地理气候的形成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
首先,地球的纬度和纬向分布影响了地理气候。
纬度越高,气温越低,因此北极和南极地区气候寒冷。
其次,海陆分布也对地理气候产生影响。
海洋的水分蒸发和释放使得海洋气候较为温暖湿润,而陆地的气候则更为干燥。
此外,地理地形如山脉、河流等也会影响气候,山脉可以形成气候屏障,导致气流和降雨分布的差异。
二、气象的概念及其观测方法气象是研究大气现象和天气变化的学科。
它关注的是短期的天气情况,如温度、气压、风速、降水和天气现象等。
为了观测和记录气象情况,人类发展了多种气象观测方法,包括气象站、卫星遥感、气象雷达等技术手段。
气象观测数据的收集和分析对于预测天气变化和制定灾害防范措施具有重要意义。
气象观测数据可以提供给地理学家和气候学家分析用来了解气候变化的规律,还可以帮助农民决策农作物的种植和管理。
三、地理气候与气象的关系和影响地理气候和气象相互关联,相互作用并相互影响。
地理气候是气象现象的表现,通过研究地理气候可以了解地理位置对气象的影响。
气象数据则为地理学和气候学研究提供了重要的参考,帮助我们深入了解气候变化的规律和趋势。
地理气候和气象对人类社会和自然环境都产生着重要影响。
首先,气候条件直接影响到人们的生活和生产活动。
不同的气候条件适宜不同的农作物生长,也影响到城市的发展和人口分布。
其次,气候变化对自然环境有着深远的影响。
全球气候变暖导致冰川融化、海平面上升等自然灾害,对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系统造成破坏。
因此,研究地理气候和气象对于应对气候变化和保护环境具有重要意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论述“气象特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气象用通俗的话来说,是指发生在天空中的风、云、雨、雪、霜、露、虹、晕、闪电、打雷等一切大气的物理现象。
气象学是把大气当作研究的客体,从定性和定量两方面来说明大气特征的学科,集中研究大气的天气情况和变化规律和对天气的预报。
地理环境是指一定社会所处的地理位置以及与此相联系的各种自然条件的总和,包括气候、土地,河流、湖泊、山脉、矿藏以及动植物资源等。
地理环境是能量的交错带,位于地球表层,即岩石圈、水圈、土壤圈、大气圈和生物圈相互作用的交错带上,其厚度约10—30千米。
气候的变化会对水圈、大气圈、生物圈、岩石圈产生深刻的影响。
一、气温的变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气温升高所带来的热能,会提供给空气和海洋巨大的动能,从而形成大型,甚至超大型台风、飓风、海啸等灾难。
每年所遭受和面临的灾难越来越多,损失的生命和金钱数目越来越大,越来越让人难以接受。
台风海啸等灾难不单直接破坏建筑物和威胁人类生命安全,也会带来次生灾难,尤其是台风、飓风等灾难所带来的大量降雨,会导致泥石流、山体滑坡等,严重威胁交通安全和居民生活安全。
气温升高不单会从海洋直接吸取水分,还会从陆地吸取水分,使得内陆地区大面积干旱,从而粮食减产,饲料也同样减产。
粮食和肉类食品将面临匮乏,直接威胁国家稳定。
为食物而引起的恐慌和争斗,将不再是落后村落中才会发生的事。
气温升高所融化的冰山,正是我们赖以生存的淡水最主要的来源。
我们的地下淡水储备很大部分来自冰山融水。
在气温平衡正常时,冰山的冰雪循环系统,即冰山夏天融化,流向山下,流入地下,给平原地区积累淡水,并起到过滤作用。
冬天水分以水蒸气的形式回到山上,通过大量降雪重新积累冰雪,也是过滤过程。
整个循环过程使得我们的淡水有了稳定平衡保障。
而如今全球变暖使得冰山冰雪的积累速度远没有融化速度快,甚至有些冰山已不再积累,这就断绝了当地的饮用淡水。
这将会带来因缺水而产生的冲突和战争。
气温升高使得自然界食物链逐渐断裂。
大气中二氧化碳含量上升,会导致海洋中二氧化碳含量上升,使海洋碳酸化,这会杀死大量微生物。
海洋温度上升也会破坏大量以珊瑚为中心的生物链。
最底层的食物消失,使海洋食物链从最底层开始,向上迅速断裂,并蔓延至海洋以外。
由于没有了食物,将有大量海洋生物,和以海洋生物为食的其他生物死亡。
海洋中大量生物死亡,将会污染海洋,加速其他生物的死亡;同时释放大量温室气体,加速全球变暖,形成恶性循环。
温度上升,无脊椎类动物,尤其是昆虫类生物提早从冬眠中苏醒,而靠这些昆虫为生的长途迁徙动物却无法及时赶上,错过捕食的时机,从而大量死亡。
昆虫们提前苏醒,因为没有了天敌,将会肆无忌惮地吃掉大片森林和庄稼。
没有了森林,等于无形当中增加了二氧化碳的含量,加速全球变暖,形成恶性循环;没有了庄稼,就等于人类没有了食物。
而蜜蜂数目的大量减少,也是自然界食物链彻底崩溃的前兆。
没有了蜜蜂帮助传播花粉,植物将无法繁殖。
也就是说,庄稼无法繁殖,无法结果,人类将没有食物。
全球人类将面临食物短缺,为争夺食物而引发的战争将越来越多,越来越近。
而供人类争夺的食物,也将越来越少。
全球变暖导致陆地水分大量流失,随时会有“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不光是森林中的山火,城市中的火灾也将会非常频繁。
大火无情,我们的家将24小时处于危险当中。
24小时,就是说即使在夜间也会有发生火灾的可能。
参见加拿大山火。
全球变暖所能确定并公开的最大威胁,是冰河时代的突然降临。
就像《后天》这部电影所描述的。
气温升高会给人类生理机能造成影响,生病几率将越来越大,各种生理疾病将快速蔓延,甚至滋生出新疾病。
眼科疾病、心脏类疾病、呼吸道系统疾病、消化系统类疾病、病毒类疾病、细菌类疾病……社会在医疗上所支付的金钱将越来越多,死于非命的人将越来越多。
癌症,将越来越普及;猝死,将会越来越普遍。
气温升高,冰川消融,海平面升高,引起海岸滩涂湿地、红树林和珊瑚礁等生态群丧失,海岸侵蚀,海水入侵沿海地下淡水层,沿海土地盐渍化等,造成海岸、河口、海湾自然生态环境失衡,给海岸带生态环境带来灾难。
水域面积增大。
水分蒸发也更多了,雨季延长,水灾正变得越来越频繁。
遭受洪水泛滥的机会增大、遭受风暴影响的程度和严重性加大,水库大坝寿命缩短。
温度升高,会影响人的生育,精子的活性随温度升高而降低。
病菌通过极端天气和气候事件(厄尔尼诺现象,干旱,洪涝,热浪等),扩大疫情的流行,对人体健康危害。
二、气候变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1、对地形的影响(1)降水对地表的侵蚀作用、昼夜温差大对岩石的风化作用首先主要是高寒地带气候寒冷,冰蚀地貌广布;(2)其次是沙漠地带降水稀少,温差大.风力作用强,风蚀地貌.沙漠广布;(3)最后是湿润地带降水较多,流水作用强大、普遍,既有侵蚀作用形成的地貌(沟谷)又有沉积作用形成的地貌(三角洲、冲积平原)。
2、对水文的影响⑴、对河流的影响①.对河流水文特征的影响:河流流量和水位的季节变化(雨林气候、海洋性气候---变化小;地中海气候---冬季汛期,夏季枯水期;热带草原气候、季风气候、大陆性气候----夏季丰水期);结冰期的长短:温带地区的河流可能出现结冰期(海洋性气候与大陆性气候不同)②.对河流水系特征的影响:降水量大的地区,河网密度较大,河流的长度较长;⑵、对湖泊的影响①.内流湖区:气候干旱,蒸发量大,水位较低,盐度较高②.外流湖区:降水丰富,湖泊面积较大,多为淡水湖;⑶、对沙漠地区水的影响①.沙漠地区昼夜温差大,空气中的水汽凝结下渗地下而成地下水;②.沙漠地区气候干旱,降水少、蒸发量大----地表水缺乏;⑷、对海水性质和洋流的影响①.对海水盐度的影响----降水多,蒸发弱的地区一般盐度较低,反之盐度较高;②.风海流的形成----受盛行风的吹拂;③.上升流的形成----受离岸风的吹拂;⑸、对雪线高度的影响----通过气温和降水来影响:①是气温(阳坡气温高,阴坡气温低,阳坡雪线高于阴坡);②是降水量的大小(影响降水量的因素是坡向,即迎风坡降水量大,雪线低),因此,喜马拉雅山的南坡比北坡雪线低;③是地形(坡度、坡向)(阳坡气温高、雪线高,阴坡气温低、雪线低)坡陡雪线高(注:可根据该特点来判断迎风坡或背风坡);3、对土壤的影响中国科协日前公布的一项调查结果显示,气候变化对土壤环境带来的不良影响:⑴、降水对土壤的淋溶、侵蚀作用;⑵对冻土的分布及冻融的影响;⑶、影响土壤有机质多少;4、对农业生产的影响-----光热水风的影响⑴、旱涝、盐碱、风沙、焚风等对农业生产的影响---以华北地区为例⑵、从气候要素入手,对农业生产做出评价:①、季风气候——夏季高温多雨,雨热同期——有利于水稻种植业发展;夏季风不稳定——多旱涝灾害——兴修水利;②、地中海气候——夏季炎热干燥,热量充足、气温日较差大、光照强烈;降水少,雨热不同期——解决灌溉,有利于园艺业(水果种植业)发展;③、温带海洋气候——降水丰富,光照、热量不足,不利于农作物成熟,产量低。
但有利于多汁牧草生长——乳肉畜牧业;④、温带大陆性气候——气候干燥,太阳辐射强烈(光照强),昼夜温差大(气温日较差大),夏季高温——解决灌溉,有利于优质农产品生产(温带水果、棉花等)⑶、形成不同的农业地域类型---水稻种植业、大牧场放牧业、热带种植园农业、乳畜业等5、气候变化会使动植物的地理分布、生理、生活周期、迁徙习性和栖息地发生改变,生存能力降低。
据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地球上大部分的濒临绝种的生物有可能于几十年内灭绝。
这是由于气候变化影响到它们所栖息的树林、湿地及牧场,而人类发展也使得它们无法移居到其他地方,这自然而然会使生物多样性减少。
三、不同的气候类型对地理环境的影响(1)、热带雨林----位于各洲的赤道两侧,向南、北延伸5°~10°左右,如南美洲的亚马孙平原,非洲的刚果盆地和几亚湾沿岸,亚洲东部的一些群岛等。
这些地区位于赤道低压带,气流以上升运动为主,水汽凝结致雨的机会多,全年多雨,无干季,年降水量在2 000毫米以上,最少雨月降水量也超过60毫米,且多雷阵雨;各月平均气温为25°~28℃,全年长夏,无季节变化,年较差一般小于3℃,而平均日较差可达6°~12℃。
在这种终年高温多雨的气候条件下,植物可以常年生长,树种繁多,植被茂密成层。
(2)、热带草原----这种气候主要分布在赤道多雨气候区的两侧,即南、北纬10°~15°左右(有的伸达25°)的中美、南美和非洲。
其主要特点,首先是由于赤道低压带和信风带的南北移动、交替影响,一年之中干、湿季分明。
年降水量一般在700—1 000毫米。
当受赤道低压带控制时,盛行赤道海洋气团,且有辐合上升气流,形成湿季,潮湿多雨,遍地生长着稠密的高草和灌木,并杂有稀疏的乔木,即稀树草原景观。
当受信风影响时,盛行热带大陆气团,干燥少雨,形成干季,土壤干裂,草丛枯黄,树木落叶。
与赤道多雨气候相比,一年至少有1~2个月的干季。
其次是全年气温都较高,具有低纬度高温的特色,最冷月平均温度在16°~18℃以上。
最热月出现在干季之后、雨季之前,因此,本区气候一般年分干、热、雨三个季节。
气温年较差稍大于赤道多雨气候区。
(3)、热带沙漠----它分布于热带干湿季气候区以外,大致在南、北纬15°~30°之间,以非洲北部、西南亚和澳大利亚中西部分布最广。
热带干旱气候区常年处在副热带高压和信风的控制下,盛行热带大陆气团,气流下沉,所以炎热、干燥成了这种气候的主要特征;气温高,有世界“热极”之称。
降水极少,年降雨量不足200毫米,且变率很大,甚至多年无雨,加以日照强烈,蒸发旺盛,更加剧了气候的干燥性。
热带半干旱气候,分布于热带干旱气候区的外缘,其主要特征:一是有一短暂的雨季,年降水量可增至50毫米;二是向高纬一侧的气温不如向低纬一侧的高。
(4)、热带季风----热带季风气候分布于北纬10°至25°之间的大陆东岸。
主要分布在中国台湾南部、雷州半岛、海南岛,以及中南半岛、印度半岛的大部分地区、菲律宾群岛;此外,在澳大利亚大陆北部沿海地带也有分布。
这里全年气温皆高,年平均气温在20℃以上,最冷月一般在18℃以上。
年降水量大,集中在夏季,这是由于夏季在赤道海洋气团控制下,多对流雨,再加上热带气旋过境带来大量降水,因此造成比热带干湿季气候更多的夏雨;在一些迎风海岸,因地形作用,夏季降水甚至超过赤道多雨气候区。
年降水量一般在 1 500~2 000毫米以上。
本区热带季风发达,有明显的干湿季,即在北半球冬吹东北风,形成干季;夏吹来自印度洋的西南风(南半球为西北风),富含水汽,降水集中,形成湿季。
(5)、地中海----位于副热带纬度的大陆西岸,约在纬度30°~40°之间,大陆西海岸,包括地中海沿岸、美国加里福尼亚州沿海、南美智利中部沿海、南非的南端和澳大利亚的南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