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解平衡实验报告及图片

合集下载

解离平衡与缓冲剂实验报告

解离平衡与缓冲剂实验报告

解离平衡与缓冲剂实验报告
介绍
本实验旨在研究溶液的解离平衡以及缓冲剂的作用。

通过观察
溶液中酸碱的离子浓度变化,以及缓冲溶液对酸碱性变化的稳定性,来探索解离和缓冲剂的相关性。

实验方法
1. 准备工作
- 准备所需的化学试剂和设备。

- 按照实验要求配置所需浓度的酸和碱溶液。

- 根据实验要求准备一定量的缓冲溶液。

2. 测定酸碱离子浓度
- 使用适当的实验方法测定酸和碱溶液中的离子浓度。

- 记录测量结果并进行数据处理,得出各溶液中的离子浓度。

3. 研究解离平衡
- 将不同浓度的酸和碱溶液混合,观察并记录溶液酸碱性变化。

- 根据测量结果和已知浓度计算出酸碱物质的解离度,并进行进一步分析。

4. 比较缓冲溶液的稳定性
- 分别将酸和碱溶液加入缓冲溶液中,观察并记录溶液酸碱性变化。

- 比较不同浓度和组成的缓冲溶液对酸碱性变化的稳定性,并进行结果分析。

实验结果
通过测量和观察,我们得出了以下实验结果:
- 酸和碱溶液的离子浓度与浓度成正比关系。

- 酸碱物质的解离度与浓度和溶液性质有关。

- 缓冲溶液可以在一定范围内稳定溶液的酸碱性。

结论
本实验的结果表明,溶液的酸碱性与离子浓度、解离度和溶液性质密切相关。

缓冲溶液可以稳定溶液的酸碱性,对于一些需要保持稳定pH值的实验或应用中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 实验方法参考书籍或文献
[2] 实验结果分析方法参考书籍或文献。

化学解离平衡实验报告

化学解离平衡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1. 理解并掌握解离平衡的概念;2. 掌握弱电解质解离平衡的原理和影响因素;3. 通过实验验证弱电解质解离平衡的规律;4. 提高实验操作技能和数据分析能力。

二、实验原理1. 弱电解质在水溶液中部分电离,存在电离平衡,如:HA ⇌ H+ + A-;2. 影响解离平衡的因素有:浓度、温度、酸碱度等;3. 同离子效应:向弱电解质溶液中加入含有相同离子的强电解质,会抑制弱电解质的电离。

三、实验仪器与药品1. 仪器:酸度计、滴定管、锥形瓶、烧杯、玻璃棒、滴定台、移液管等;2. 药品:醋酸、氢氧化钠、酚酞、甲基橙、氯化钠等。

四、实验步骤1. 准备溶液:配置0.1mol/L的醋酸溶液、0.1mol/L的氢氧化钠溶液、0.1mol/L 的氯化钠溶液;2. 测定醋酸溶液的pH值:用酸度计测定0.1mol/L醋酸溶液的pH值;3. 加入氢氧化钠溶液:向醋酸溶液中加入氢氧化钠溶液,观察pH值变化;4. 加入氯化钠溶液:向醋酸溶液中加入氯化钠溶液,观察pH值变化;5. 比较实验结果:分析实验数据,验证弱电解质解离平衡的规律。

五、实验数据与分析1. 醋酸溶液的pH值为4.74;2. 加入氢氧化钠溶液后,pH值逐渐上升,最终稳定在12.28;3. 加入氯化钠溶液后,pH值无明显变化。

分析:1. 醋酸溶液为弱酸,存在电离平衡:HA ⇌ H+ + A-;2. 加入氢氧化钠溶液后,氢氧化钠与醋酸发生中和反应,消耗H+,使pH值上升;3. 加入氯化钠溶液后,氯化钠为强电解质,不参与醋酸的电离平衡,pH值无明显变化。

六、实验结论1. 弱电解质在水溶液中存在电离平衡;2. 醋酸溶液的pH值受氢氧化钠溶液的影响,受氯化钠溶液影响较小;3. 同离子效应可以抑制弱电解质的电离。

七、实验注意事项1. 实验过程中注意操作规范,确保实验数据准确;2. 使用酸度计时,注意仪器校准和电极清洗;3. 加入试剂时,注意观察溶液颜色变化,以便判断反应进行情况。

电导法测弱电解质解离平衡常数实验报告

电导法测弱电解质解离平衡常数实验报告

有关。为了比较不同电解质溶液的导电能力,人们引入了摩尔电导率的
概念: 在相距1m的两个平行电极之间,放入含有1mol的电解质溶液时该
溶液的电导称为摩尔电导率,用Λm表示。那么摩尔电导率与电导率之间
的关系为:
m k c
其中c为溶液的浓度。
弱电解质的解离度α随浓度的下降而增大,当溶液浓度趋于无限稀释,弱电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m m
k
m
c
c
k
m
α
c 2 Kc
mol.dm3 mS.dm1 mS.dm2.mol1
1
Kc mol.dm 3
注: 平均Kc =

六、思考题 1.影响准确测定溶液的电导率的因素有哪些? 2.实验中为什么要先校正电导池常数? 如何测定? 3.什么叫溶液的电导、电导率和摩尔电导率? 七、说明 25℃醋酸在水溶液中的Kc值为1.754×10-5mol.dm-3
电解质(如CH3COOH)Λm与c不是线形关系,故它不能像强电解质溶液
那样,从 m的 图A 外c 推至c=0处而求得Λm∞。根据离子独立运动定律,在无
限稀释的溶液中,离子运动是彼此独立的,互不影响,即电解质的摩尔电
导率等于正、负离子摩尔电导率之和:
m m m
弱电解质CH3COOH的Λm∞可由电解质HCl、CH3COONa即NaCl的Λm∞ 求得: m (CH 3COOH ) m (H ) m (CH 3COO )
Kc c 2 1
式中 Kc - 以浓度表示的解离平衡常数; α– 弱电解质的解离度; c– 弱电解质的总浓度。
已知c,测得α,即可按上式求得Kc。
测定解离度α的值采用电导法。
电导的定义是: 通过导体的电流与导体两端电势差之比。因此,电导是 电阻的倒数。电导的符号为G,电阻的符号为R,以公式表示,即

解离平衡实验报告结果

解离平衡实验报告结果

一、实验目的1. 了解解离平衡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2. 通过实验验证弱电解质、强电解质在溶液中的解离平衡。

3. 掌握解离平衡的实验操作和数据处理方法。

二、实验原理解离平衡是指弱电解质或强电解质在水溶液中,部分或完全解离成离子的动态平衡过程。

弱电解质在水溶液中部分解离,强电解质在水溶液中完全解离。

本实验主要验证弱电解质和强电解质在溶液中的解离平衡。

三、实验仪器与药品1. 仪器:酸度计、滴定管、移液管、烧杯、锥形瓶、玻璃棒、试管等。

2. 药品:0.1 mol/L HCl溶液、0.1 mol/L NaOH溶液、酚酞指示剂、醋酸溶液、醋酸钠溶液、氯化钠溶液、氯化镁溶液、氢氧化钠溶液、氯化铵溶液等。

四、实验步骤1. 测定0.1 mol/L HCl溶液的pH值,记录数据。

2. 测定0.1 mol/L NaOH溶液的pH值,记录数据。

3. 测定0.1 mol/L醋酸溶液的pH值,记录数据。

4. 测定0.1 mol/L醋酸钠溶液的pH值,记录数据。

5. 测定0.1 mol/L氯化钠溶液的pH值,记录数据。

6. 测定0.1 mol/L氯化镁溶液的pH值,记录数据。

7. 测定0.1 mol/L氢氧化钠溶液与氯化镁溶液混合后的pH值,记录数据。

8. 测定0.1 mol/L氯化铵溶液与氯化镁溶液混合后的pH值,记录数据。

五、实验数据与处理1. HCl溶液的pH值为1.0。

2. NaOH溶液的pH值为13.0。

3. 醋酸溶液的pH值为4.5。

4. 醋酸钠溶液的pH值为9.0。

5. 氯化钠溶液的pH值为7.0。

6. 氯化镁溶液的pH值为5.5。

7. 氢氧化钠溶液与氯化镁溶液混合后的pH值为9.5。

8. 氯化铵溶液与氯化镁溶液混合后的pH值为6.5。

六、实验结果与分析1. HCl溶液和NaOH溶液的pH值分别为1.0和13.0,说明HCl和NaOH在水中完全解离,溶液呈强酸性或强碱性。

2. 醋酸溶液的pH值为4.5,说明醋酸在水中部分解离,溶液呈弱酸性。

实验四酸碱解离平衡和沉淀溶解平衡

实验四酸碱解离平衡和沉淀溶解平衡

山东大学西校区实验报告姓名危诚年级班级公共卫生1班实验四酸碱解离平衡和沉淀-溶解平衡实验目的:了解弱酸与弱碱的解离平衡及其平衡移动原理;掌握缓冲溶液恶性质及缓冲溶液的配置方法;掌握难溶点解释的沉淀-溶解平衡及溶度积规则的运用;学习液体及固体的分离以及pH试纸的使用等基本操作。

实验原理:一元弱酸中的浓度:一元弱碱中的浓度:缓冲溶液的pH值:;难溶强电解质的标准溶度积常数:实验器材:离心机,离心试管,试管,烧杯,玻璃棒,量筒,试管架,滴管,药匙实验药品:甲基橙,酚酞,广泛pH试纸,精密pH试纸(pH=3.8~5.4;pH=5.5~9.0)实验过程:(一)测定溶液pH用广泛pH试纸测量0.1mol/L的溶液,0.1mol/L的溶液和的0.1mol/L溶液的pH。

测得分别为pH=1.0; pH=13; pH=8.0。

通过计算,易知理论值分别为pH=1.0; pH=13.0; pH=8.2552。

(二)同离子效应(1)取两支试管A、B,各加入等量0.1mol/L的溶液和1滴甲基橙溶液,摇匀后观察溶液颜色为橙红色。

然后向A管中加入少量固体,摇匀后观察,与B管溶液颜色比较,发现A管中液体颜色变黄。

解释:在A管原溶液中达到解离平衡显酸性使甲基橙为橙红色,加入固体后,溶液中增多,发生同离子效应,反应逆向移动,使水中氢离子浓度减小,pH上升,甲基橙显黄色。

(2)取两支试管A、B,各加入等量0.1mol/L的溶液和1滴酚酞指示剂,摇匀观察溶液颜色为红色。

向A管中加入少量固体,摇匀观察颜色,A管中红色褪去。

解释:在A管原溶液中达到解离平衡显碱性使酚酞为红色,加入固体后,溶液中增多,发生同离子效应,反应逆向移动,使水中氢氧根离子浓度减小,pH下降,酚酞红色褪去。

(3)取两支试管A、B,各加入等量0.1mol/L的溶液,再向A管中加入适量饱和溶液,再向两支试管中各加入适量2mol/L的溶液,摇匀观察,A管无明显变化,B管中出现白色浑浊。

乙酸解离平衡常数实验报告

乙酸解离平衡常数实验报告

乙酸解离平衡常数实验报告研究乙酸解离的平衡常数,并通过实验数据计算出其平衡常数值。

实验原理:乙酸是一种弱酸,其分子式为CH3COOH,可以解离成H+和CH3COO-。

乙酸的解离平衡反应为:CH3COOH H+ + CH3COO-根据解离平衡反应的平衡常数表达式Kc=[H+][CH3COO-]/[CH3COOH],我们可以通过实验测定平衡体系中溶液中H+和CH3COO-的浓度,并代入乙酸的浓度,从而计算出平衡常数Kc的值。

实验步骤:1. 准备一定浓度的乙酸溶液,并使用天平称取一定量的乙酸,加入适量的蒸馏水稀释成所需浓度。

2. 加入适量的酚酞指示剂到乙酸溶液中,使其变为粉红色。

3. 准备一定浓度的NaOH溶液,称取一定量加入滴定瓶中。

4. 取一定体积的乙酸溶液,加入滴定瓶中,并滴加NaOH溶液,同时轻轻搅拌瓶子,直到溶液颜色由粉红色变为淡黄色为止。

5. 记录滴定瓶中NaOH的体积V0。

6. 重复以上步骤3-5,直至滴定结果相同或类似。

7. 计算出平均滴定体积V0的值。

实验数据:假设乙酸溶液的浓度为C1 mol/L,滴定过程中NaOH的浓度为C2 mol/L。

首先,计算出乙酸的滴定体积V0的平均值,计算公式为:V0 = (V01+V02+...+V0n)/n,其中V01、V02等为滴定体积的各次测量值,n 为滴定的次数。

然后,根据乙酸的滴定体积V0和NaOH的浓度C2,可以计算出乙酸的浓度C1:C1 = V0 * C2接下来,根据乙酸的浓度C1和NaOH的滴定体积V0,可以计算出乙酸解离平衡反应中H+的浓度[H+]:[H+] = C1 - V0 * C2最后,根据乙酸的浓度C1和[H+]的浓度,可以计算出乙酸解离平衡反应中CH3COO-的浓度[CH3COO-]:[CH3COO-] = C1 - [H+]实验结果与讨论:根据实验测定值计算出乙酸的滴定体积V0的平均值为x mL,得到乙酸的浓度C1为C mol/L。

解离平衡实验报告

解离平衡实验报告

实验5. 解 离 平 衡一、 实验目的1. 进一步理解和巩固酸碱反应的有关概念和原理(如:同离子效应、盐类的水解及其影响因素)。

2. 学习试管实验的一些基本操作。

3. 学习缓冲溶液的配制及其pH 的测定,了解缓冲溶液的缓冲性能。

4. 掌握酸度计的使用方法。

二、 实验原理 1. 同离子效应弱酸、弱碱的解离平衡:)()()()(32aq A aq O H l O H aq HA)()()()(2aq OH aq BH l O H aq B在弱电解质溶液中,加入与弱电解质含有相同离子的强电解质,解离平衡向生成弱电解质的方向移动,使弱电解质的解离度下降的现象叫做同离子效应。

2. 盐的水解强酸弱碱盐水解显酸性; 强碱弱酸盐水解显碱性;弱酸弱碱双水解,溶液酸碱性视弱酸弱碱的相对强弱。

水解反应是中和反应的逆过程,是吸热反应,因此升高温度有利于盐类的水解。

3. 缓冲溶液1) 弱酸-弱酸盐组成的缓冲溶液的pH 计算:)()(lg)(A c HA c HA pK pH a2) 弱碱-弱碱盐组成的缓冲溶液的pH 计算:)()(lg )(14BH c B c B pK pH b=)()(lg )(B c BH c BH pK a一般用pH 计精确测定溶液的pH 值。

缓冲溶液的缓冲能力与溶液的浓度以及)()( A c HA c 、)()(BH c B c 的比值有关,其浓度越大、比值越接近1时,缓冲能力越强(比值一般在0.1~10)。

三、 实验步骤 1. 同离子效应1) 用pH 试纸,酚酞试剂测定和检查0.1 mol·L -1 NH 3·H 2O 的pH 及其酸碱性;再加入少量NH 4OAc(s),观察现象,写出反应方程式,并简要解释之。

2) 用0.1 mol·L -1 HOAc 代替0.1 mol·L -1 NH 3·H 2O ,用甲基橙代替酚酞,重复实验1)。

弱酸弱碱解离平衡

弱酸弱碱解离平衡

弱酸弱碱解离平衡弱酸弱碱解离平衡实验14弱酸弱碱解离平衡1.概述(1)弱酸解离和同离子效应弱酸在水溶液中存在着解离平衡,且当加入与弱酸解离相同的离子时,解离平衡将移动。

如在醋酸溶液中加入一定量的醋酸钠,由于醋酸钠为强电解质,因而它的解离将增加溶液中醋酸根离子浓度,一定数目醋酸根离子同溶液中氢离子结合,生成醋酸分子,使醋酸解离平衡向着醋酸分子方向移动:HAcH++Ac-即HAc的解高度降低,溶液中氢离子浓度减少。

这种由于加入相同离子而使弱电解质(弱酸、弱碱等)解离度降低的现象,称为同离子效应。

在化学反应中常常要用到同离子效应这一概念,如:MnS是难溶于水的,如在Mn2+离子的中性溶液中通入H2S气可得到MnS沉淀。

但在Mn2+离子的酸性溶液中不能产生MnS沉淀。

这可用同离子效应解释:由于在酸性溶液中H+离子对氢硫酸的解离产生同离子效应,使氢硫酸解离降低,S2-离子浓度很小,所以不能产生MnS沉淀。

弱碱在水溶液中也存在解离平衡和同离子效应。

(2)缓冲溶液1)缓冲溶液作用原理和pH值当往某些溶液中加入一定量的酸和碱时,有阻碍溶液pH变化的作用,称为缓冲作用,这样的溶液叫做缓冲溶液。

弱酸及其盐的混合溶液(如HAc与NaAc),弱碱及其盐的混合溶液(如NH3·H2O与NH4Cl)等都是缓冲溶液。

由弱酸HA及其盐NaA所组成的缓冲溶液对酸的缓冲作用,是由于溶液中存在足够量的碱A-的缘故。

当向这种溶液中加入一定量的强酸时,H+离子基本上被A-离子消耗:A-+H+HA所以溶液的pH值几乎不变;当加入一定量强碱时,溶液中存在的弱酸HA消耗OH-离子而阻碍pH的变化:HA+OH-A-+H2O缓冲溶液中H+浓度可通过下面方程计算:式中c(A-)表示弱酸HA和盐NaA解离产生的A-离子的总浓度。

由于弱酸HA生成的A-离子的量与强电解质NaA所生成的A-离子相比,可以忽略不计,所以,c(A-)=完全解离的盐的浓度=c(盐)因为弱酸HA在NaA解离的A-离子所产生的同离子效应下,未解离弱酸的浓度可近似地表示如下:c(HA)=弱酸的总浓度=c(酸)所以等式两边取负对数得:2)缓冲溶液的缓冲能力在缓冲溶液中加入少量强酸或强碱,其溶液pH值变化不大,但若加入酸,碱的量多时,缓冲溶液就失去了它的缓冲作用。

离解平衡实验报告及图片.docx

离解平衡实验报告及图片.docx

课 程:无机化学实验实验名称: 解离平衡 第1页共7 页一、 实验目的1.加深理解铜离子效应、盐类水解平衡及其移动等基本原理和规律; 2•学习缓冲溶液的配置方法,并试验器缓冲作用; 3•学会弱酸或弱碱解离平衡常数的测量方法; 4.学习使PH 计测定溶液PH 的方法;二、 实验原理弱电解质在水中存在解离平衡,如醋酸HAC 为弱电解质,其水溶液存在下列平衡:HAC = H ++ Ac起始浓度(mol∕L ) COO平衡浓度(mol∕L )C-C a C a C aα为解离度,则HAC 的解离平衡常数 K 为:若已知弱电解质的初始浓度并测量出解离平衡时 氢离子浓度,可计算出弱电解质的解离平衡常数。

弱电解质溶液中加入含有相同离子的另一强电解质时, 弱电解质的解离程度降低的效应称为同离子效应。

—盐类水解可改变溶液的 PH 值,因为水解时可释放出 H 和OH 生成弱电解质。

如BIC ∣3 固体溶于水时就能产生 BiOCl 白色沉淀,同时溶液酸性增强。

缓冲溶液指的是弱酸(碱)及其盐的混合溶液,当将其稀释或其中加入少量的酸或碱时, 溶液的PH 值改变或减少。

缓冲溶液的 PH 值(以HAC 和NaAC 为例)可用下式计算:c (酸卜c (盐)、C ( HAC )、C (AC --)均指平衡时的物质的浓度三、实验用品仪器:PH 计及PH 电极,量筒(25mL ,6个),点滴板,烧杯(50mL ,4个),试管, 酸式滴定管(2个),碎滤纸,PH 试纸,PH 为6.86的标准缓冲溶液,酒精灯,试管夹, 铁架台,研钵,胶头滴管,漏斗,纱布,花瓣,植物叶子,酒精溶液(乙醇与水的体积[离解平衡]| AC41[2014.11.10]西安交通大学实验报告成绩κθ = [H1[A C T K a =HAC[H ]2(C-[H ])([H ] : [Ac])BiC ∣3 + 出0 2HC ∣ + BiOClPh=lg C(HAC )C(AC 二PK a比为1: 1),玻璃棒试剂:HeI(O∙1 mol∕L,1.0 mol∕L,2.0 mol∕L), HAC (0∙1mol∕L ,1mol∕L ,0.2mol∕L 标准溶液), NaoH (0.1mol∕L), NH3'H2O (0.1 mol∕L,1.0 mol∕L), NaCI (0.1 mol∕L), NaAC(0.1 mol∕L,1mol∕L),Na2CO (0.1 mol∕L), NaHeO 3(0.5 mol∕L), NH 4CI(0.1 mol∕L,1 mol∕L), AI2(SO4)3(O.1mol∕L), Fe(NO3)3(0.1mol∕L), BiC∣3(0.1mol∕L), CrCI 3(0.1mol∕L), HAC(0.1 mol∕L), NH4Ac,HCI (2 mol∕L), NH4Ac,甲基橙,酚酞—实验操作测量值计算值解释②0.1 mol∕L NaAC89.37NaAC是强碱弱酸盐,水解显碱性--实验操作现象(如图)解释(D2mL 0.1 mol∕L HAC1~2滴甲基橙指示剂溶液呈红色HAC发生解离,解离出H+,使溶液显酸性②取1中溶液加入少量NH 4A C固体溶液变棕黄色AC-增加,使得加入固体的试管中HAC= H ++Ac解离程度降低四、实验步骤及实验内容1.同离子效应在装有2Ml0.1 mol∕L HAC溶液试管中加入1~2滴甲基橙指示剂,摇匀,观察溶液的颜色。

实验四 酸碱解离平衡和沉淀-溶解平衡

实验四 酸碱解离平衡和沉淀-溶解平衡

山东大学西校区实验报告姓名危诚年级班级公共卫生1班实验四酸碱解离平衡和沉淀-溶解平衡实验目的:了解弱酸与弱碱的解离平衡及其平衡移动原理;掌握缓冲溶液恶性质及缓冲溶液的配置方法;掌握难溶点解释的沉淀—溶解平衡及溶度积规则的运用;学习液体及固体的分离以及pH试纸的使用等基本操作。

实验原理:一元弱酸中的浓度:一元弱碱中的浓度:缓冲溶液的pH值:;难溶强电解质的标准溶度积常数:实验器材:离心机,离心试管,试管,烧杯,玻璃棒,量筒,试管架,滴管,药匙实验药品:甲基橙,酚酞,广泛pH试纸,精密pH试纸(pH=3.8~5。

4;pH=5。

5~9。

0)实验过程:(一)测定溶液pH用广泛pH试纸测量0.1mol/L的溶液,0。

1mol/L的溶液和的0.1mol/L溶液的pH。

测得分别为pH=1。

0; pH=13;pH=8.0。

通过计算,易知理论值分别为pH=1。

0;pH=13。

0;pH=8。

2552。

(二)同离子效应(1)取两支试管A、B,各加入等量0。

1mol/L的溶液和1滴甲基橙溶液,摇匀后观察溶液颜色为橙红色。

然后向A管中加入少量固体,摇匀后观察,与B管溶液颜色比较,发现A管中液体颜色变黄。

解释:在A管原溶液中达到解离平衡显酸性使甲基橙为橙红色,加入固体后,溶液中增多,发生同离子效应,反应逆向移动,使水中氢离子浓度减小,pH上升,甲基橙显黄色.(2)取两支试管A、B,各加入等量0。

1mol/L的溶液和1滴酚酞指示剂,摇匀观察溶液颜色为红色.向A管中加入少量固体,摇匀观察颜色,A管中红色褪去。

解释:在A管原溶液中达到解离平衡显碱性使酚酞为红色,加入固体后,溶液中增多,发生同离子效应,反应逆向移动,使水中氢氧根离子浓度减小,pH下降,酚酞红色褪去。

(3)取两支试管A、B,各加入等量0。

1mol/L的溶液,再向A管中加入适量饱和溶液,再向两支试管中各加入适量2mol/L的溶液,摇匀观察,A管无明显变化,B管中出现白色浑浊.解释:在两管原溶液中达到解离平衡,A管加入饱和溶液后,溶液中较多,再加入溶液则发生同离子效应,溶液解离逆向移动,使水中氢氧根离子浓度减小,使得因此不产生沉淀,没有明显变化;反之,B管中溶液解离后氢氧根离子浓度上升,使得,产生沉淀,显现白色浑浊。

解离平衡实验报告

解离平衡实验报告

解离平衡实验报告解离平衡实验报告引言:解离平衡实验是化学实验中常见的一种实验方法,通过测定溶液中解离产物的浓度来确定解离平衡常数。

本实验旨在通过测定弱酸乙酸在不同浓度下的解离度,探究化学平衡的特性和解离平衡常数的计算方法。

实验原理:解离平衡是指在溶液中,弱酸或弱碱分子与水分子发生解离反应,形成离子的同时也有离子再结合成分子的过程。

弱酸乙酸在水中的解离反应可以用以下方程式表示:CH3COOH ⇌ CH3COO- + H+其中,CH3COOH为乙酸,CH3COO-为乙酸根离子,H+为氢离子。

解离平衡常数K表示解离反应的进行程度,可以通过测定溶液中解离产物的浓度来计算。

实验步骤:1. 准备一定浓度的乙酸溶液,并调节溶液的pH值。

2. 用酸碱指示剂来检测溶液的酸碱性质,确保溶液为弱酸性。

3. 使用电导仪测定乙酸溶液的电导率,根据电导率的变化可以判断解离程度的大小。

4. 根据电导率的测定结果,计算乙酸的解离度和解离平衡常数。

实验结果与讨论:在实验中,我们分别制备了三种浓度的乙酸溶液,并测定了它们的电导率。

根据电导率的变化,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1. 随着乙酸浓度的增加,溶液的电导率也随之增加。

这是因为溶液中的离子浓度增加,导致了电导率的增加。

2. 随着乙酸浓度的增加,溶液的解离度也随之增加。

解离度的增加意味着解离反应进行得更充分,溶液更具酸性。

3. 根据计算得到的解离平衡常数,我们可以发现乙酸的解离反应是一个弱解离反应,其解离平衡常数较小。

实验误差与改进:在实验过程中,由于仪器的精度和实验操作的不准确性,可能会产生一些误差。

为了减小误差,我们可以采取以下改进措施:1. 提高仪器的精度,使用更准确的电导仪来测定电导率。

2. 控制实验条件的稳定性,避免温度和压力的变化对实验结果的影响。

3. 重复实验多次,取平均值来减小随机误差的影响。

结论:通过解离平衡实验,我们成功测定了乙酸在不同浓度下的解离度,并计算得到了解离平衡常数。

水溶液中的解离平衡实验报告

水溶液中的解离平衡实验报告

水溶液中的解离平衡实验报告实验报告:水溶液中的解离平衡一、实验目的1.理解和掌握水溶液中的解离平衡基本原理;2.学习和掌握解离平衡常数的计算方法;3.观察解离平衡现象,加深对解离平衡的理解。

二、实验原理在水溶液中,弱酸(碱)分子在水分子作用下会解离出氢离子(氢氧根离子),这种解离反应达到平衡状态后,溶液中的弱酸(碱)与氢离子(氢氧根离子)浓度之间存在一个固定的比例关系,称为解离平衡常数,也称电离常数。

弱酸(碱)的解离方程式为:HA ⇌ H+ + A-其中,HA表示弱酸(碱)分子,H+表示氢离子,A-表示弱酸(碱)的负离子。

解离平衡常数用K来表示,其表达式为:K = [H+][A-] / [HA]其中,[H+],[A-]和[HA]分别表示氢离子,弱酸(碱)的负离子和弱酸(碱)分子的浓度。

三、实验步骤1.准备实验溶液:0.1M的邻苯二甲酸氢钾(KHC8H4O4)溶液和0.1M的氢氧化钠(NaOH)溶液;2.在烧杯中加入一定量的邻苯二甲酸氢钾溶液,再逐滴加入氢氧化钠溶液,同时用精密pH试纸测量混合液的pH值;3.在不同的pH值下,记录加入的氢氧化钠溶液体积;4.用离子强度计测量不同pH值下的离子强度;5.根据实验数据,计算邻苯二甲酸氢钾的解离常数;6.以pH值为横坐标,以解离常数为纵坐标,绘制解离常数与pH值的关系图。

四、实验结果和数据分析1.实验数据表:2.数据计算与处理:根据实验数据表,利用公式K = [H+][A-] / [HA]计算邻苯二甲酸氢钾在不同pH下的解离常数。

对计算得到的解离常数进行处理,包括去除误差较大的数据、绘制解离常数与pH值的关系图等。

3.根据实验数据及处理结果,得出以下结论:随着pH值的增加,邻苯二甲酸氢钾的解离常数逐渐增大。

当pH值达到一定值时,解离常数开始下降。

这表明邻苯二甲酸氢钾在酸性条件下解离不完全,随着pH值的增加,解离程度逐渐增大。

当pH值较高时,由于溶液中氢氧根离子浓度过高,导致邻苯二甲酸根离子发生二次解离。

离解平衡实验报告及图片

离解平衡实验报告及图片

- - -[2014.11.10]西安交通大学实验报告课程:无机化学实验实验名称: 解离平衡 第 1页共7 页一、实验目的1.加深理解铜离子效应、盐类水解平衡及其移动等根本原理和规律;2.学习缓冲溶液的配置方法,并试验器缓冲作用;3.学会弱酸或弱碱解离平衡常数的测量方法;4.学习使PH 计测定溶液PH 的方法; 二、实验原理弱电解质在水中存在解离平衡,如醋酸HAc 为弱电解质,其水溶液存在以下平衡:HAc=H ++Ac起始浓度(mol/L) c 0 0 平衡浓度(mol/L) c-c αc αc α α为解离度,那么HAc 的解离平衡常数K 为:K aθ=])[]([])[(][]c ][[2-+++-+≈-=Ac H H C H HAc A H 假设弱电解质的初始浓度并测量出解离平衡时 氢离子浓度,可计算出弱电解质的解离平衡常数。

弱电解质溶液中参加含有一样离子的另一强电解质时,弱电解质的解离程度降低的效应称为同离子效应。

盐类水解可改变溶液的pH 值,因为水解时可释放出H +和OH -生成弱电解质。

如BICl 3固体溶于水时就能产生BiOCl 白色沉淀,同时溶液酸性增强。

BiCl 3+H 2O2HCl+BiOCl缓冲溶液指的是弱酸〔碱〕及其盐的混合溶液,当将其稀释或其中参加少量的酸或碱时,溶液的pH 值改变或减少。

缓冲溶液的pH 值〔以HAc 和NaAc 为例〕可用下式计算:[离解平衡] | AC41Ph= K aθ - --lg )c(Ac c(HAc)lg - K )()(-=θa p c c 盐酸 c(酸)、c 〔盐〕、c 〔HAc 〕、c(Ac --)均指平衡时的物质的浓度三、实验用品仪器:pH 计及pH 电极,量筒〔25mL ,6个〕,点滴板,烧杯〔50mL ,4个〕,试管, 酸式滴定管〔2个〕,碎滤纸,pH 试纸,pH 为6.86的标准缓冲溶液,酒精灯,试管夹, 铁架台,研钵,胶头滴管,漏斗,纱布,花瓣,植物叶子,酒精溶液(乙醇与水的体积 比为1:1),玻璃棒试剂:HCl (0.1mol/L,1.0mol/L,2.0mol/L),HAc (0.1mol/L,1mol/L,0.2mol/L 标准溶液),NaOH (0.1mol/L),NH3`H2O (0.1mol/L,1.0mol/L),NaCl (0.1mol/L),NaAc (0.1mol/L,1mol/L),Na2CO〔0.1mol/L),NaHCO 3(0.5mol/L),NH 4Cl (0.1mol/L,1mol/L),Al 2(SO 4)3(0.1mol/L),Fe(NO 3)3(0.1mol/L),BiCl 3(0.1mol/L),CrCl 3(0.1mol/L),HAc (0.1mol/L), NH4Ac,HCl (2mol/L),NH4Ac ,甲基橙,酚酞四、实验步骤及实验内容1.同离子效应在装有2Ml0.1mol/L HAc 溶液试管中参加1~2滴甲基橙指示剂,摇匀,观察溶液的颜色。

解离法实验报告

解离法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1. 了解解离法测定醋酸解离常数的原理和方法。

2. 掌握酸度计的使用方法。

3. 加深对弱电解质解离平衡的理解。

二、实验原理醋酸(CH3COOH)是一种弱酸,在水溶液中存在如下解离平衡:CH3COOH + H2O ⇌ CH3COO- + H3O+根据酸碱理论,醋酸的解离常数Ka可以表示为:Ka = [CH3COO-][H3O+]/[CH3COOH]在一定温度下,Ka是一个常数。

通过测定醋酸溶液的pH值,可以计算出[H3O+]的浓度,进而求得Ka。

三、实验仪器与试剂1. 仪器:酸度计、碱式滴定管、锥形瓶、移液管、吸量管、容量瓶、烧杯、玻璃棒、pH试纸等。

2. 试剂:0.1000 mol/L醋酸溶液、0.1000 mol/L氢氧化钠溶液、酚酞指示剂。

四、实验步骤1. 准备工作:检查仪器是否正常,调节酸度计至pH=7。

2. 配制标准溶液:用移液管准确量取10.00 mL 0.1000 mol/L醋酸溶液于50 mL 容量瓶中,用蒸馏水定容至刻度线。

3. 测定pH值:用酸度计测定0.1000 mol/L醋酸溶液的pH值,记录数据。

4. 计算解离常数:根据测得的pH值,计算[H3O+]的浓度,代入Ka的表达式,求得醋酸的解离常数。

五、实验数据与处理1. 实验数据:| 醋酸溶液浓度(mol/L) | pH值 ||-----------------------|------|| 0.1000 | |2. 数据处理:(1)根据pH值计算[H3O+]的浓度:[H3O+] = 10^(-pH)(2)代入Ka的表达式,求得醋酸的解离常数:Ka = [CH3COO-][H3O+]/[CH3COOH](3)计算Ka的平均值和标准偏差。

六、实验结果与分析1. 实验结果:根据实验数据,计算得到醋酸的解离常数为 Ka = (数值)。

2. 分析:实验结果与理论值基本吻合,说明解离法测定醋酸解离常数是可行的。

在实验过程中,应严格控制实验条件,如温度、酸度计的校准等,以减小实验误差。

水溶液中的解离平衡实验报告

水溶液中的解离平衡实验报告

水溶液中的解离平衡实验报告实验目的,通过实验,观察水溶液中的弱电解质和强电解质的解离平衡现象,了解解离度和离子平衡的相关知识。

实验仪器和试剂,电导仪、蒸馏水、盐酸、硫酸、醋酸、氯化钠、氯化铵、氢氧化钠。

实验原理,在水溶液中,电解质会发生解离,形成离子。

强电解质完全解离,而弱电解质只有一部分分子解离成离子。

解离度是指电解质溶液中实际解离的离子的数量与理论上能解离的离子的数量之比。

解离平衡是指在一定条件下,电解质溶液中离子的生成和消失达到动态平衡的状态。

实验步骤:1. 准备不同浓度的盐酸溶液和硫酸溶液,分别倒入两个容量瓶中。

2. 将电导仪插入盐酸溶液中,记录电导率。

3. 将电导仪插入硫酸溶液中,记录电导率。

4. 分别取一定量的醋酸、氯化钠和氯化铵,加入蒸馏水中制备成醋酸、氯化钠和氯化铵的水溶液。

5. 将电导仪依次插入醋酸溶液、氯化钠溶液和氯化铵溶液中,记录电导率。

6. 将电导仪插入氢氧化钠溶液中,记录电导率。

实验结果:1. 盐酸溶液和硫酸溶液的电导率分别为较高和极高,说明它们是强电解质,能够完全解离成离子。

2. 醋酸溶液、氯化钠溶液和氯化铵溶液的电导率较低,说明它们是弱电解质,只有部分分子能够解离成离子。

3. 氢氧化钠溶液的电导率很高,属于强电解质。

实验分析:根据实验结果,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1. 强电解质能够完全解离成离子,所以在水溶液中具有较高的电导率。

2. 弱电解质只有部分分子能够解离成离子,所以在水溶液中具有较低的电导率。

3. 解离度和电导率呈正相关关系,解离度越高,电导率越高。

实验总结,本实验通过观察不同溶液的电导率,验证了强电解质和弱电解质的解离平衡现象。

实验结果与理论知识相符,加深了对解离度和离子平衡的理解。

实验中可能存在的误差,实验中可能存在仪器误差和操作误差,影响了实验结果的准确性。

改进方案,在实验中应该严格控制操作步骤,提高实验操作的准确性;同时,使用精密的仪器进行测量,减小仪器误差,以提高实验结果的可靠性。

实验14解离和解离平衡

实验14解离和解离平衡
在线答疑:wyuchempb@ 在线答疑:wyuchempb@
gzpsh2@
解 离 和 解 离 平 衡
4.难溶电解质的多相解离平衡及其移动 难溶电解质的多相解
在一定温度下, 在一定温度下,难溶电解质与其饱和溶液中的相应离子处 于平衡状态。根据溶度积规则可以判断沉淀的生成和溶解, 于平衡状态。根据溶度积规则可以判断沉淀的生成和溶解,利 用溶度积规则,可以使沉淀溶解或转化。 用溶度积规则,可以使沉淀溶解或转化。降低饱和溶液中某种 离子的浓度,使两种离子浓度的乘积小于其溶度积, 离子的浓度,使两种离子浓度的乘积小于其溶度积,沉淀便溶 解。对于相同类型的难溶电解质,可以根据其Ksp的相对大小判 对于相同类型的难溶电解质, 断沉淀生成的先后顺序。根据平衡移动原理, 断沉淀生成的先后顺序。根据平衡移动原理,可以将一种难溶 电解质转化为另一种难溶电解质,这种过程叫做沉淀的转化。 电解质转化为另一种难溶电解质,这种过程叫做沉淀的转化。 沉淀的转化一般是溶度积较大的难溶电解质可以转化为溶度积 较小的难溶电解质。 较小的难溶电解质。
大 学 通 用 化 学 实 验 技 术
3/14
3.盐类的水解
强酸强碱盐在水溶液中不水解。强碱弱酸盐、 强酸强碱盐在水溶液中不水解。强碱弱酸盐、强酸弱碱盐和 弱酸弱碱盐,在水溶液中都发生水解。 弱酸弱碱盐,在水溶液中都发生水解。因为组成盐的离子和水电 离出来的H 离子作用,生成弱酸或弱碱, 离出来的H+或0H-离子作用,生成弱酸或弱碱,往往使水溶液显酸 性或碱性。根据同离子效应,往溶液中加入H 可以抑制水解。 性或碱性。根据同离子效应,往溶液中加入H+或0H-可以抑制水解。 水解反应是吸热反应,因此,升高温度有利于盐类的水解。 水解反应是吸热反应,因此,升高温度有利于盐类的水解。

大学解离平衡实验报告

大学解离平衡实验报告

大学解离平衡实验报告研究目的本实验旨在通过研究醋酸钡溶液的解离平衡,探究温度和浓度对解离平衡常数的影响,并验证反应在不同条件下是否满足热力学原理。

实验原理解离平衡是指在反应物与生成物浓度不再发生变化的情况下,反应体系达到动态平衡的状态。

对于醋酸钡溶液,其解离反应如下所示:Ba(CH3COO)2(aq) Ba2+(aq) + 2(CH3COO)-(aq)解离平衡常数Kc定义为反应物浓度的乘积与生成物浓度的乘积之比,即:Kc = [Ba2+]*[CH3COO-]^2 / [Ba(CH3COO)2]其中,方括号表示物质的浓度。

对于一个解离平衡,如果温度、浓度或压强发生变化,平衡常数也会随之改变。

根据热力学原理,平衡常数随温度变化的关系可以由万有气体定律得出:K2 = K1 * exp[(ΔH/R) * (1/T1 - 1/T2)]其中,K1和K2分别是在两个温度下的平衡常数,ΔH表示标准焓变,R为气体常数,T1和T2为两个温度。

实验步骤1. 将所需实验仪器和试剂准备妥当。

2. 测量醋酸钡溶液的浓度并记录。

3. 量取不同浓度的醋酸钡溶液,同时控制不同温度进行实验。

4. 在每个温度下,通过离心等方法将溶液的离子分离。

5. 使用离心测量每个阳离子的浓度。

6. 记录浓度数据并计算平衡常数。

7. 根据数据,绘制温度与平衡常数的关系图,并进行分析。

实验结果根据测量数据,我们得到了不同温度下醋酸钡溶液的平衡常数数据,并计算出了标准焓变的数值。

通过绘制温度与平衡常数的关系图,我们观察到平衡常数随温度的增加而增加,符合热力学原理的预期。

结论和讨论通过本次实验,我们验证了醋酸钡溶液解离平衡的基本原理,并观察到温度对平衡常数的影响。

实验结果表明,温度的升高会促使解离反应向生成物的方向移动,从而增加平衡常数的数值。

然而,由于实验中我们只考虑了温度和浓度对平衡常数的影响,未考虑压强等其他因素,因此实验结果可能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西安交通大学实验报告课 程:无机化学实验 实验名称: 解离平衡 第 1 页共 7页一、实验目的1.加深理解铜离子效应、盐类水解平衡及其移动等基本原理和规律;2.学习缓冲溶液的配置方法,并试验器缓冲作用;3.学会弱酸或弱碱解离平衡常数的测量方法;4.学习使PH 计测定溶液PH 的方法; 二、实验原理弱电解质在水中存在解离平衡,如醋酸HAc 为弱电解质,其水溶液存在下列平衡:HAc = H + + Ac起始浓度(mol/L) c 0 0平衡浓度(mol/L) c-c α c α c αα为解离度,则HAc 的解离平衡常数K 为:K aθ=])[]([])[(][]c ][[2-+++-+≈-=Ac H H C H HAc A H 若已知弱电解质的初始浓度并测量出解离平衡时 氢离子浓度,可计算出弱电解质的解离平衡常数。

弱电解质溶液中加入含有相同离子的另一强电解质时,弱电解质的解离程度降低的效应称为同离子效应。

盐类水解可改变溶液的pH 值,因为水解时可释放出H +和OH -生成弱电解质。

如BICl 3固体溶于水时就能产生BiOCl 白色沉淀,同时溶液酸性增强。

BiCl 3 + H 2O 2HCl + BiOCl缓冲溶液指的是弱酸(碱)及其盐的混合溶液,当将其稀释或其中加入少量的酸或碱时,溶液的pH 值改变或减少。

缓冲溶液的pH 值(以HAc 和NaAc 为例)可用下式计算:Ph= K a θ ---lg)c(Ac c(HAc)lg - K )()(-=θap c c 盐酸 c(酸)、c (盐)、c (HAc )、c(Ac --)均指平衡时的物质的浓度三、实验用品仪器:pH 计及pH 电极,量筒(25mL ,6个),点滴板,烧杯(50mL ,4个),试管, 酸式滴定管(2个),碎滤纸,pH 试纸,pH 为的标准缓冲溶液,酒精灯,试管夹,离解平衡] | AC41铁架台,研钵,胶头滴管,漏斗,纱布,花瓣,植物叶子,酒精溶液(乙醇与水的体积比为1:1),玻璃棒试剂:HCl mol/L, mol/L, mol/L), HAc L ,1mol/L ,L标准溶液), NaOH L), NH3`H2O mol/L, mol/L), NaCl mol/L), NaAc mol/L,1mol/L), Na2CO( mol/L), NaHCO3mol/L), NH4Cl mol/L,1 mol/L),Al2(SO4)3L),Fe(NO3)3L),BiCl3L),CrCl3L),HAc mol/L), NH4Ac,HCl(2mol/L),NH4Ac,甲基橙,酚酞四、实验步骤及实验内容1.同离子效应在装有 mol/L HAc溶液试管中加入1~2滴甲基橙指示剂,摇匀,观察溶液的颜色。

然后分在两支试管中,一支试管做对比另一支试管另一支管中加入少量固体NH4Ac,振荡溶解,观察两支试管种溶液颜色变化。

--实验操作现象(如图)解释错误2mL mol/L HAc1~2滴甲基橙指示剂溶液呈红色HAc发生解离,解离出H+,使溶液显酸性错误取1中溶液加入少量NH4Ac固体溶液变棕黄色Ac-增加,使得加入固体的试管中HAc=H++Ac解离程度降低2.盐类水解平衡及其移动1).用pH试纸分别检验 mol/L的NaAc、NH4Cl、NaCl溶液和去离子水的pH值,将结果与计算值比较,观察溶液颜色的变化。

---实验操作测量值计算值解释○ mol/L NaAc8NaAc是强碱弱酸盐,水解显碱性○ mol/L NH4Cl6NH4Cl是强酸弱碱盐,水解显酸性○ mol/L NaCl77NaCl是强酸和强碱盐,溶液中离子不发生水解○去离子水62).温度,溶液酸度对水解平衡的影响○在试管中加入2mL mol/LNaAc溶液和一滴酚酞溶液,摇匀,观察溶液颜色。

将溶液加热,观察溶液颜色的变化。

实验操作实验现象解释2mL mol/LNaAc溶液一滴酚酞溶液加热前溶液为粉红色,加热后溶液变紫红色随着温度升高,Ac-的水解程度升高,溶液的pH增大实验现象如图:开始时,加热后○在两支试管中分别加入2mL去离子水和3滴 L Fe(NO3)3溶液,摇匀。

将一支试管用小火加热,观察溶液颜色变化。

实验操作实验现象解释2mL去离子水和3滴 L Fe(NO3)3溶液加热了的那支试管溶液颜色显得棕黄色,颜色明显且较深,而未加热的那只试管中颜色不太明显溶液中有反应:Fe3++3H2O=Fe(OH)3+3OH-加热使得反应平衡向右移动,从而使得溶液颜色加深3).溶液酸度对水解平衡的影响在试管中加入L BiCl3溶液1滴,加入2mL去离子水,观察溶液有何变化。

再驻地加入2mol/L HCl溶液,观察现象。

当沉淀刚刚消失后,再加水稀释又有何变化。

实验操作实验现象解释○L BiCl3溶液1滴2mL去离子水有白色沉淀生成溶液中Bi3+发生水解生成沉淀○待○中稳定后,加入2mol/L HCl 白色沉淀消失加酸后与白色沉淀反应,致白色沉淀消失○待○中稳定后加水稀释又有白色沉淀生成加水稀释后,Bi3+的水解程度增大,发生水解又生成白色沉淀实验现象:4).能水解盐类间的的相互作用○在装有1mL L Al2(SO4)3溶液的试管中,加入1mL mol/L NaHCO3溶液1mL,观察现象。

实验操作实验现象解释1mL L Al2(SO4)3溶液1mL mol/L NaHCO3溶液溶液成白色浑浊状态,并有大量气泡产生Al3+与HCO3-发生双水解。

○在试管中加入L CrCl3 1mL,加入1mL L Na2CO3溶液,观察实验现象。

实验操作实验现象解释1mL L CrCl3 1mL L Na2CO3溶液变蓝黑色Cr3+与CO32-发生双水解,相互促进水解反应○在试管中加入1mL 1mol/L NH4Cl,再加入1mL 1mol/L Na2CO3溶液,将湿润的红色石H水蕊试纸放置于管口,试管微微加热,观察现象。

实验操作实验现象解释1mL 1mol/L NH4Cl 1mL 1mol/L Na2CO3置于试管口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NH4+与CO32-发生双水解,加热逸出NH3与润湿石蕊试纸生成NH3H2O,显碱性,使石蕊试纸变蓝3.缓冲溶液1).缓冲溶液的配置及其pH值的测定按表中所给数据配制4种缓冲液,并用pH计测定其pH值,记录测定结果,将计算值与测定结果相比较。

编号配制溶液(用量筒各取15mL)pH测定值pH计算值1NH3H2O L)+NH4Cl mol/L)2HAc mol/L)+NaAc mol/L)3HAc mol/L)+NaAc mol/L)4(25Ml)HAc mol/L)+NaAc mol/L)2).检验溶液的缓冲作用○在上面配制的已测定pH值得第4号缓冲溶液中加入L HCl溶液(约10滴),混匀,用pH计测定其pH值。

再加入 mol/L NaOH溶液(约20 滴),混匀,用pH计测定其pH值,记录结果并与计算值进行比较。

编号4号缓冲液pH测定pH计算值5先加入 mol/L HCl6后加入 mol/L NaOH○于另一烧杯中加入10mL去离子水,加入 mol/L HCl溶液,搅拌均匀,用pH计测帝国其pH 值,再加入LNaOH溶液1Ml,搅拌均匀,用pH计测定其pH值。

编号去离子水pH测定pH计算值5先加入 mol/L HCl6后加入 mol/L NaOH缓冲溶液性质总结:由以上结果可以看出,缓冲溶液和去离子水相比,可以使溶液的pH值保持稳定,不使其发生太大的变化,保持在一个稳定的范围内。

理解平衡常数的测量1).不同浓度的醋酸溶液的配制:在4支干燥的100mL烧杯中,用酸式滴定管分别加入已标定的醋酸溶液、、、,注意接近所要刻度时应一滴一滴地加入,然后,从另一盛有等离子水的滴定管(酸式或碱式均可)往烧杯中加入、、、去离子水(使溶液的体积均为),混匀,求出醋酸溶液的精确浓度。

pH值得测定:用pH计分别测定上述各种浓度醋酸溶液的pH值(由稀到浓),记录各分溶液的pH值及5.趣味实验自制指示剂:由于许多植物的花、果、茎、叶都含有色素,这些色素在酸性溶液或碱性溶液离显示不同的颜色,可以用作酸碱指示剂。

首先,制备花瓣色素的酒精溶液:取一些花瓣(或植物叶子、萝卜等),在研钵中捣烂,加入5mL酒精溶液,搅拌。

用四层纱布过滤(由于条件限制用滤纸),所得滤液装入试管中待用。

然后,在点滴板的孔穴中分别滴入一些稀盐酸、稀NaOH溶液、蒸馏水、三滴花瓣色素的酒精溶液。

观察现象。

实验现象:稀盐酸加入绿叶色素的酒精溶液后变为黄绿色,加入NaOH溶液变黄色,加入蒸馏水变淡绿色。

解释:由于绿叶中含有色素,这些绿叶色素在酸碱中显不同的颜色,则可以作为指示剂,但是其本身有颜色,可能会对于结果的判定造成影响。

六、实验总结1.在盐类水解平衡及其移动第一个实验中,用pH试纸测定各种试剂的pH时,与计算值比较偏差较大,说明自己还不能准确熟练的运用pH试纸测量溶液pH值。

2.实验过程中有加热操作,加热操作造成的实验室安全事故在实验室比较频发,加热前应保持试管外壁干燥,加热过程应注意预热,加热完后试管不能直接用冷水冲洗等。

3. 缓冲溶液的配置及其pH值的测定实验中由于不仔细,没注意到第2、3、4组实验试剂浓度及量的要求不一样,导致溶液配错,实验又得重新进行,同时后续的实验也不能进行,所以在今后的实验中应更认真的观察实验要求,做好实验预习。

计的使用,应注意操作步骤,及方法,还有实验仪器的保护。

5.在.检验溶液的缓冲作用试验中又去操作问题或者是试剂变质等问题造成测得数据与计算值有较大偏差。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