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服饰文化观念中礼制体现
中国古代服饰礼仪制度
![中国古代服饰礼仪制度](https://img.taocdn.com/s3/m/59096ccea1116c175f0e7cd184254b35effd1a46.png)
中国古代服饰礼仪制度中国古代的服饰礼仪制度是指古代中国社会中规定的衣着及礼仪方面的规范和制度。
在古代中国,服饰和礼仪被视为社会地位、身份和文化传统的象征,对人们的行为和交往起着重要的规范作用。
以下是中国古代服饰礼仪制度的主要特点:1.赋予衣着以特定的象征意义:衣着在古代中国被赋予了很高的象征意义。
不同的服饰款式、颜色和图案往往与身份、地位、性别、年龄和场合等因素有关。
例如,帝王和贵族穿着富丽堂皇的龙袍、凤冠等,以彰显其统治地位。
2.服饰礼仪与社会地位的关联:在古代中国社会,人们的社会地位和身份常常与其服饰和礼仪有密切关系。
尊卑有别的礼仪制度规定了不同阶层的人应该穿着何种服饰,并对其行为举止进行规范。
3.着装的节制与谦逊:对于个人着装和仪容方面,谦逊和节制是重要的价值观。
古代社会中,人们普遍倡导俭朴、谦虚的品德,提倡节制和不过度装饰。
特别是在儒家思想的影响下,淡泊名利的生活态度被认为是高尚的行为。
4.礼仪的重要性:礼仪在中国古代社会中占据了非常重要的地位。
人们注重礼仪的规范,包括行为举止、言辞、礼节和仪仗等方面。
礼仪被视为维系社会秩序、维护人际关系和传承文化传统的重要手段。
5.典礼与宴会的仪式:古代中国社会中有许多重要的典礼和宴会,例如婚礼、葬礼、官员宣誓就职等。
这些活动有着独特的礼仪和仪式,包括特定的服饰、座次、礼品和行礼等。
总的来说,古代中国的服饰礼仪制度在社会生活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不仅反映了人们的身份和地位,也体现了社会价值观和文化传统。
这些制度和规范对于保持社会秩序、传承文化和维系人际关系具有重要的影响。
中国古代礼制要求
![中国古代礼制要求](https://img.taocdn.com/s3/m/11deef59f4335a8102d276a20029bd64793e6260.png)
中国古代礼制要求1.礼节尊崇:在古代中国,礼节被视为非常重要的事物,它体现了人与人之间的尊重和关系。
人们要遵循各种规范的礼仪,如言行举止要庄重,注意礼貌用语,不可随意妄为,以示对他人的尊重和敬意。
2.礼服规定:在古代中国,不同场合使用不同的礼服是一项重要的礼制要求。
例如,参加婚礼时,男性需穿着正式的斗篷和襦裙,女性需穿着礼裙,而在宴会或会议上,男性则常穿长袍或官服,女性则常穿长衫和宽裙。
3.宴会之道:古代中国的宴会礼制极其繁杂,包括宴会的筹备、宾客的座次、酒仪、食物摆设等方面的要求。
在宴会上,主人要根据宾客的身份和地位安排座次,对每个客人都有相应的尊重。
在喝酒方面,留一勺敬酒象征着向对方表示敬意,不可以过量喝酒。
食物的摆设也要符合特定的规矩,以显示对客人的尊重。
4.婚嫁礼仪:中国古代婚嫁礼仪非常庄重而繁琐。
婚礼仪式分为聘礼和嫁妆两个阶段,具体流程非常复杂。
男方在聘礼时需要以重金购买礼品,展示其财富和对女方的诚意。
在婚礼仪式上,新郎要亲自迎接新娘,必须穿着正式的婚礼服饰,并且需要进行一系列的仪式,如拜堂和敬茶等。
5.丧葬仪式:古代中国人对丧葬仪式非常讲究,十分重视尊重死者的方式。
丧葬仪式包括守灵、守孝、下葬等环节。
在丧葬期间,亲属需穿着素服,并按照丧礼仪式进行收拾和准备,如摆设神桌、焚香、上香等。
同时,还要按照等级关系和身份来确定悼念的时间、方式和场所。
总之,中国古代礼制要求人们在社会交往和特定场合中遵守特定的礼仪规范。
这些礼制要求反映了古代中国人对人际关系、尊重和谐的重视,是中国古代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
虽然现代社会的礼仪规范已经有所改变,但一些传统的礼仪观念和习俗仍然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中国人的日常生活。
浅谈中国古代服饰蕴涵的传统文化理念
![浅谈中国古代服饰蕴涵的传统文化理念](https://img.taocdn.com/s3/m/f8a41be4b9f67c1cfad6195f312b3169a451ea0a.png)
浅谈中国古代服饰蕴涵的传统文化理念浅谈中国古代服饰蕴涵的传统文化理念服饰,是社会文化的一个符号,是人类文明和审美思想的指向标,反映着不同历史时期社会风貌、人们思想和传统理念。
服饰作为一个民族演进和发展的重要载体之一,既是劳动人民智慧的体现,也是人类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一面镜子,承载着一个历史时期的文化心态、宗教观念、礼制审美和生活习俗等等。
中国素有“衣冠故国”的美誉,早有《易、系辞》记载:“黄帝尧舜垂衣裳而天下治”,可见中国服饰文化发展源远流长,并且蕴含着丰富的传统文化理念。
一、龙凤纹样的服饰图案、体现着皇权的威严龙凤图案是中华民族服饰最富特色的纹样之一,它不仅积淀了深厚的华夏文明,也体现了中华传统文化的核心理念。
在中国古代,龙凤图案一直是皇权的专用纹样,成为权力的向征。
龙凤纹样在服饰中的运用超始于殷商时期,造形抽象怪诞;至春秋战国,龙凤纹样变得富有生气,并开始与皇族文化相融合;发展至唐代可谓繁荣期,龙凤纹样华丽精致,杜甫《秋兴八首?其五》“云移雉尾开宫扇,日绕龙鳞识圣颜。
”描写的就是皇帝服饰中的龙纹图样,生动形象。
此后历代君王都以龙纹作为帝王服饰的纹样,且形式多变、造形丰富。
凤凰作为帝后服饰中的图案,也是身分和地位的象征,与皇帝的龙纹相呼应,不仅体现在服饰的刺绣上,也体现在女性的头饰和发饰上。
唐宋以后,男性官服上也出现凤凰图纹,成为权力高低的象征。
龙凤纹样在服装中能经久不衰的运用有其特定的社会文化背景,同时,也蓄藏着浓厚的中国味,深受人们和外国友人的喜爱,表达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对幸福未来的憧憬,对吉祥的渴望和世代相传的祝福,“龙凤呈祥、龙飞凤舞、云龙凤虎”等等都寓意着美好的事物,这是千百年来根深蒂固于人们思想中的印记和传统理念。
直到现代,龙凤图纹仍然是中国服饰中的重要纹样,在服饰文化的对外交流中占着举足轻重的地位。
二、服饰色彩的差别、彰显封建等级和时代审美趣味服饰色彩差异最为明显的应属古代官服,官服的色彩象征着官员品级的大小高低。
中国古代服饰的时尚与文化象征
![中国古代服饰的时尚与文化象征](https://img.taocdn.com/s3/m/c96e6760cdbff121dd36a32d7375a417876fc15c.png)
中国古代服饰的时尚与文化象征中国古代服饰源远流长,经历了漫长的历史发展,形成了丰富多样的时尚与文化象征。
这些古老的服饰不仅仅是人们日常的衣着,更是彰显身份地位、展示文化传统的重要标志。
本文将从不同的历史时期和不同的社会阶层,探索中国古代服饰的时尚与文化象征。
1. 先秦时期:尚古与服饰在先秦时期,对于古代服饰的尚古思潮非常盛行。
人们试图通过服饰来表达对于传统的崇敬和追求,追求朴素而古老的魅力。
男子常穿战车袍、狄裤,女子则穿戴狐裘、衰草和葛布等。
这种古朴而素雅的服饰体现了尚古的时尚观念,也彰显了这个时期的文化象征。
2. 秦汉时期:东方风貌的时尚随着秦汉帝国的兴起,中国古代服饰逐渐与东方风貌相结合。
这一时期,服饰更加注重华丽和庄重,特别是随着汉朝的兴起,丝绸的运用使得服饰更加柔和、华贵。
男子常穿饕餮纹的寿衣,女子则穿着华美的衣裳、饰有各种绣花和贵重玉石。
这些服饰不仅显示了个人身份和地位,也凸显了中国古代服饰的时尚与文化象征。
3. 魏晋南北朝时期:异域风情的引入魏晋南北朝时期,中原文化和各民族文化交流融合,古代服饰也呈现出异域风情的一面。
在这个时期,服饰的多样性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
新的服饰元素从四方涌入,丰富了古代服饰的表现形式。
男子常穿着长衫、裤袄等,女子则开始流行着长褙、罗裙等。
这些异域元素的引入,不仅丰富了古代服饰的时尚,也体现了时代的多元化和文化的包容性。
4. 唐宋时期:尚美与艳丽的时尚唐宋时期,古代服饰进入了一个尚美与艳丽的时代。
这一时期,以女性服饰为例,出现了华丽的霓裳羽衣、细腰飘带等,不仅颜色丰富多彩,还注重服饰的线条流畅和面料的质感。
这种尚美与艳丽的服饰风格,不仅展示了社会上层人士的身份和地位,也体现了唐宋时期文化艺术的繁荣与进步。
5. 明清时期:礼制与等级文化的象征明清时期,服饰的时尚与文化象征更加突显。
明代的服饰注重礼制,男子统一穿戴官服、服色取决于官员职位,女子则穿着明裙以示身份和阶级。
冕服中国古代礼制 题目
![冕服中国古代礼制 题目](https://img.taocdn.com/s3/m/4f7d31a1162ded630b1c59eef8c75fbfc67d9454.png)
冕服中国古代礼制题目
冕服是中国古代的一种重要礼服,尤其用于祭祀等重大仪式。
冕服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承载了深厚的文化内涵和礼仪制度。
它不仅是服饰的一种形式,更是礼制和文化的体现。
以下是冕服的一些关键信息:
1.起源与结构:冕服的历史可追溯至商周时期,其结构主要包括冕
冠、玄衣(黑色上衣)、纁裳(绛色裙裤)、白罗大带、黄蔽膝、素纱中单以及赤舄(红色的鞋)等部分。
2.冕旒的象征意义:冕旒是垂挂在冕冠前后的珠串,其数量和材质的
不同用以区分身份的贵贱和尊卑。
例如,汉代规定皇帝冕冠为十二旒,由玉制成。
3.等级制度的体现:冕服作为中国服饰制度的一部分,其中的各种组
件和图案特点既有对中国传统文化隐义的象征,也体现了古代的等级思想。
如“十二章纹”是大裘冕级别最高的标志。
4.“五冕”分类:“五冕”即衮冕、鶩冕、毳冕、希冕、玄冕,它们都设
有不同数量的冕旒,而“大裘冕”则不设冕旒,因此在形式上与其他
五冕有明显区别。
冕服通常由天子在举行国家重大仪式如祭祀天地、祖先时穿着,以示庄重和对神灵的尊敬。
冕服不仅仅是一种服装,更是中国古代礼制和文化的重要象征,反映了古代社会的等级划分以及对礼节、仪式的重视。
随着历史的变迁,尤其是明朝灭亡后,这种服饰逐渐淡出了历史舞台,但它在中国历史文化中仍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中国古代的服饰文化
![中国古代的服饰文化](https://img.taocdn.com/s3/m/9ee54ae8b1717fd5360cba1aa8114431b90d8e34.png)
中国古代的服饰文化中国古代的服饰文化丰富多样,凝聚着千年文明的积淀。
通过衣着的样式、材质和色彩,我们可以窥探古代人民的审美观念、社会地位和文化传统。
本文将以不同的历史时期为线索,探讨中国古代服饰文化的变迁。
1. 先秦时期:华美与朴实并存先秦时期,中国古代服饰的特点是华美与朴实并存。
贵族阶级重视身份地位的象征,他们穿着绘有壮丽图案的锦衣,佩戴华贵的玉器和金饰。
而平民百姓则穿着布衣,注重舒适实用。
然而,无论是贵族还是平民,都强调以衣彰德,崇尚节俭朴实的生活态度。
2.秦汉时期:尚儒雅的礼制秦汉时期,随着儒家思想的兴盛,礼制成为社会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服饰方面,礼制对人们的着装产生了深远影响。
此时期通行的礼服包括衮衣、裳褙、舄履等。
贵族以青色衣饰为主,黄色则被皇室所独占。
而士人则注重以文雅、端庄的仪态来展现自己的修养。
3. 魏晋南北朝时期:倡导淡雅秀丽魏晋南北朝时期,服饰文化经历了一个重要的转变。
受佛教思想的影响,人们开始追求淡雅、秀丽的形象。
此时期流行的服装多采用柔软的面料,剪裁简洁大方,注重线条的流畅和色彩的和谐。
女性的服装更加注重细腻的刺绣和镶嵌工艺,展现出高贵典雅的气质。
4. 唐宋时期:繁华绚丽的宫廷服饰唐宋时期,中国的服饰文化达到了一个高峰。
宫廷服饰尤为重要,皇室贵妃们穿着华丽绚烂的龙袍和凤冠,独具特色的宫廷装束彰显了皇权的威严和尊贵。
而士人们则追求端庄典雅的装束,男士穿着宽袖的袍服,女士则穿着露额衫和蓝裙,彰显出唐宋时期的时尚风格。
5. 元明清时期:封建礼制的兴盛元明清时期,服饰文化随着封建礼制的兴盛而趋于正式化和规范化。
特别是明清两代,官员们的服饰规格严格按照身份等级来区分,以显示社会地位和身份的差距。
男子穿着宽袍大袖,佩戴腰带和宝石饰品,女子则穿着褙子、改良旗袍等,配以珠宝首饰。
这一时期的服饰注重庄重肃穆,体现了封建社会的政治体制和社会等级。
6. 近现代:中西合璧的时尚近现代的中国服饰文化受到了西方文化的冲击和影响,衣着风格趋于多样化和国际化。
从明清婚礼服饰看中国的礼仪文化
![从明清婚礼服饰看中国的礼仪文化](https://img.taocdn.com/s3/m/eacb62c876c66137ee0619fa.png)
从明清婚礼服饰看中国的礼仪文化摘要:论文对我国的婚礼服饰问题展开了研究,主要从明朝的凤冠霞帔,以及清朝满汉融合、洋为中用为主题,探讨了我国的礼仪文化以及民族特性,感受了蕴含在我中华民族内部的优秀品质,以及几千年来我国深刻的历史积淀。
关键词:礼仪文化;历史;服饰;凤冠霞帔;明朝;晚清引言我国素以文明古国、礼仪之邦著称于世。
特别是儒家的思想深深渗透到了人们生活的各个层面。
包括服饰,这一社会风尚的突出表现,当然也深深地烙上了礼制文化的印痕。
可以说这种礼仪文化源远流长,它们是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更是中国古代文化的精髓。
这里面表现了我国传统优秀的价值观念与审美意识等精神层面的内容。
从婚礼礼服的角度讲表现得更为突出。
婚姻者所以合二姓之好也。
古代的婚姻不仅仅是对夫妻双方负责,而且而是对夫妻双方家族负责。
这种及其重视“家庭价值”的观念,与西方一些礼仪传统是不谋而合的,同样都是人类作为“情感动物”“社会成员”特殊的表现。
作为素称“衣冠王国”的中国,自周代至清代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中国的服饰也有着同样长的衣冠制度史。
本文这里主要对明清婚礼礼服进行回顾,从我国宏大的历史画卷中管中窥豹,感受其所蕴含的历史积淀与文化底蕴。
1从“凤冠霞帔”谈明朝婚礼礼服说起传统的婚礼服饰,更多的人最熟悉的应该是彩绣龙凤的凤冠霞帔、大红盖头以及大红吉服。
《醒世姻缘传》如此描写婚礼的场景:“.......公服乘马,簪花披红,童寄姐穿着大红纻丝麒麟通袖袍儿,素光银带,盖着文王百子锦袱......”从这些典章文献里,我们还能看到一些明代婚礼礼服的印记。
唐代白居易在《霓裳羽翼舞歌》中咏到“虹裳霞帔步摇冠,钿璎累累佩珊珊”,人们眼前会呈现一片“红红火火”的景象。
然而鲜有人知周代婚礼服的颜色是玄黑色和纁红色,发展到隋唐以乃至南北朝时,一度出现过白色,宋代各种宫廷命妇们的六种礼服里,婚服为青色。
大红婚服其实到了明代才有明确的定制。
明代起始将男子婚娶视为“小登科”,可饰九品官服,新娘能用凤冠霞帔。
汉服基本礼仪范文
![汉服基本礼仪范文](https://img.taocdn.com/s3/m/41d47607ce84b9d528ea81c758f5f61fb6362848.png)
汉服基本礼仪范文尊敬的领导、亲朋好友、各位观众:大家好!今天我将向大家介绍一下汉服的基本礼仪。
1.衣着规范。
汉服展示了中国古代的传统服饰文化,其装束造型独特,颇具韵味。
在穿着方面,男士应穿着长褂、长袍等,女士则穿着长裙、长袍等。
在选择颜色方面,要尽量选择传统的绿、蓝、白等素色,避免过于花俏的颜色与图案。
同时,要注重衣着的整洁,避免出现脱扣、污渍等情况。
2.礼仪应对。
在汉服中,要注重礼仪的应对。
观礼时要保持自然的姿态,不要有过多的摆弄动作。
受到礼节时,要站起身体,保持微笑,适度鞠躬致谢。
同时,要避免大声喧哗,保持安静,以免影响他人的观展体验。
3.行走方式。
在穿汉服时,行走方式也是需要注意的。
男士在行走时,要保持稳定的步伐,拖地的长袍要小心踩踏以免跌倒。
女士在行走时要小步快走,不宜迈得太大,同时要小心裙摆的摆动,避免与他人碰撞。
4.坐姿端正。
在汉服中,坐姿也是需要注意的。
男士应保持挺胸直腰的坐姿,不宜趴在椅子上,更不宜趴在桌子上,以免给人不庄重的印象。
女士应保持双腿并拢、身体挺直的坐姿,避免露出裙底。
5.用餐礼仪。
在汉服中用餐时,要注意用餐礼仪。
要用餐时坐好,不要伸懒腰,不要低头弯腰,不要大声吆喝。
要用筷子取食物时,不要用手接触食物,用筷子夹取即可。
在进食时要保持整洁,不要留下食物渣滓,也不可挑食、浪费。
6.礼貌待人。
在穿汉服时,要注重礼貌待人。
无论是对待领导、长辈,还是对待普通朋友,都要保持谦逊、有礼的态度。
在问候他人时,要用清晰、温和的语气表达,避免大声喧哗、咄咄逼人的行为。
以上就是关于汉服基本礼仪的介绍。
汉服是中华民族的传统,体现了中国古代文化的博大精深,我们应该尊重并继承这一传统。
在穿着汉服时,我们要遵循基本的礼仪要求,既表达了对传统文化的尊重,也展示了自己的修养和美德。
让我们一起传承汉服文化,共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
谢谢大家!。
中国古代的服饰与服装文化
![中国古代的服饰与服装文化](https://img.taocdn.com/s3/m/dc57b184d4bbfd0a79563c1ec5da50e2524dd189.png)
手饰:如手镯、 戒指等,材质 多为金银玉器, 也有象牙、珊 瑚等珍贵材料
第四章
中国古代服饰的 文化内涵
儒家思想对服饰的影响
儒家强调服饰的礼 制性,主张以礼来 规范人的言行举止, 提倡“非礼勿视、 非礼勿听、非礼勿 言、非礼勿动”, 强调服饰的庄重与 严谨。
儒家重视服饰, 要求人们遵守相应 的服饰规范。
色彩丰富:中国古代服饰的色彩非常丰富,包括红、黄、蓝、绿等多种颜色。
色彩搭配:在色彩搭配上,中国古代服饰注重和谐统一,通常采用相近的颜色搭配,营造出柔和、优雅的效果。
色彩象征意义:不同的颜色在中国古代社会中有着不同的象征意义。例如,红色代表喜庆、吉祥;黄色代表皇权、 尊贵;绿色代表生机、活力等。
染色技术:中国古代的染色技术非常先进,采用天然植物、矿物等材料进行染色,使得颜色更加鲜艳、持久。
添加文档副标题
中国古代的服 饰与服装文化
汇报人:
目 录
壹
添加 目录标题
贰
叁
肆
伍
中国古代服 饰的发展历 程
中国古代服 饰的特点与 风格
中国古代服 饰的文化内 涵
中国古代服 饰的传承与 创新
第一章
单击此处 添加章节标题
第二章
中国古代服饰的 发展历程
商周时期的服饰
材质:以丝麻织物为主,开始出现丝织品 款式:上衣下裳,束发右衽 色彩:以红色、黄色为主,图案精美 用途:礼仪、祭祀等正式场合穿着
隋唐时期的服饰不仅具有审美价值,还有着深刻的文化内涵,反映了当时社会的价值观和审 美追求。
隋唐时期的服饰在制作工艺和材质上也有了很大的发展和创新,如丝绸、锦绣等材质的广泛 应用,体现了当时纺织技术的卓越成就。
宋元明清时期的服饰
中国古代的服饰与礼仪文化
![中国古代的服饰与礼仪文化](https://img.taocdn.com/s3/m/2b38cde9d0f34693daef5ef7ba0d4a7303766c48.png)
中国古代的服饰与礼仪文化中国古代的服饰与礼仪文化丰富多彩,反映了当时社会的特点、心理价值观以及礼仪制度。
本文将从服饰和礼仪两个方面来探讨中国古代的服饰与礼仪文化。
一、古代服饰的类型和特点1. 朝服:古代帝王在举行重大典礼或朝会时所穿的礼服,以黄色为主色调,体现着皇权的威严和尊贵。
2. 冠服:古代士人在参加科举考试或正式场合时穿的礼服,冠帽是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代表了士人身份和学识。
3. 袍服:古代常人在日常生活中所穿的服饰,袍、衣、裙等均是袍服的主要形式。
袍服的颜色、款式和面料都随着时代和地区的变化而有所不同。
古代服饰的特点是注重服饰的颜色、款式和配饰的搭配。
颜色方面,不同的颜色代表了不同的身份和阶级;款式方面,袍子的长度和宽度、衣襟的开合、滚边的形式等都有严格规定;配饰方面,如帽子、裙带、鞋子等的款式和材质也非常讲究。
二、古代服饰与社会地位的关系古代的服饰与社会地位有着密切的关系。
不同的服饰和配饰代表了不同的身份和地位。
例如,朝服是帝王所独有的,只有皇帝才能穿着朝服亲临朝会;士人的冠服则是他们身份的象征,只有通过科举考试才能享有冠服的权益;而常人所穿的袍服则是平民百姓的服饰,没有地位和特权的象征。
古代的服饰制度严格规定了不同阶级的人所能佩戴的服饰和配饰,这也反映出了古代社会的等级制度。
服饰不仅仅是一种装饰,更是人们身份和地位的象征。
三、古代礼仪的重要性和特点古代的礼仪文化在中国历史上占据着重要的地位。
礼仪是古代社会赋予人们的一种行为规范,有着非常严格的规定和要求。
礼仪体现了尊重和关爱他人的精神,是社会秩序和稳定的重要保障。
古代的礼仪主要包括宴会礼仪、祭祀礼仪、婚丧礼仪等。
在宴会上,主人要遵循一定的顺序来宴请客人,而客人也要按照规定的礼仪来回应主人的款待。
祭祀礼仪是古代人们对神灵和祖先的一种敬仰和崇拜,必须按照规定的程序和方式进行。
婚丧礼仪则是古代人们在结婚和丧失亲人时必须遵循的一种行为准则。
古代礼仪的特点是注重细节和规范,重视社会秩序和道德伦理。
唐宋元明清的风俗习惯论文素材
![唐宋元明清的风俗习惯论文素材](https://img.taocdn.com/s3/m/7a98130ac950ad02de80d4d8d15abe23482f0328.png)
唐宋元明清的风俗习惯论文素材唐宋元明清,作为中国历史上五大朝代,各自都有独特的风俗习惯。
这些习俗不仅仅是当时人们生活的规范,更是文化传承的一部分。
本文将从服饰、饮食、礼仪和娱乐四个方面,介绍唐宋元明清的风俗习惯。
一、唐朝风俗习惯1. 服饰方面:唐朝的服饰注重色彩鲜艳且丰富多样。
男性通常穿著褂子、直裾等,女性则着战袍、褙子等。
此外,唐朝人还注重发饰,男性常用头巾束发,女性则注重头发的造型和发饰的搭配。
2. 饮食方面:唐朝时期,饮食文化十分繁荣。
人们偏爱吃肉类,尤其是牛羊肉。
此外,面食如饼、馒头、面条等也很受欢迎。
在饮品方面,人们常喝酒,尤以白酒和果酒最为常见。
3. 礼仪方面:唐朝的礼仪非常讲究。
在宴会上,主人要为客人准备丰盛的酒菜,并合理安排座次。
人们还讲究举止得体,不可随便进出他人的房间,要先行敲门示意。
4. 娱乐方面:唐朝人民热衷于各种文娱活动。
茶艺、音乐和舞蹈是最受欢迎的活动之一。
此外,唐朝还盛行打马球、射箭等体育运动。
二、宋朝风俗习惯1. 服饰方面:宋朝的服饰讲究朴素和克制,尤其是对于贵族来说。
男性常穿襟子直领的宽袍,女性则以青衫、对襟的衣袍为主。
2. 饮食方面:宋朝人们注重饮食的清淡和营养平衡。
米饭成为主食,而菜肴以蔬菜和海鲜为主。
人们常喝粥,认为它对于保健非常有益。
3. 礼仪方面:宋朝的仪式和礼节尤其重要。
在婚礼上,新娘要穿红色的嫁衣,夫妻要交杯酒并互相敬酒。
与唐朝相比,宋朝的礼仪相对保守和规范。
4. 娱乐方面:宋朝的文化娱乐活动特别丰富多样。
人们热衷于观赏戏曲、看书、写字等,诗词也成为当时的主要文学形式。
三、元朝风俗习惯1. 服饰方面:元朝服饰的特点是注重华丽和奢靡。
男性通常穿袍服,女性则穿着长袖长裙。
此外,元朝人还注重饰品的搭配,如佩戴珠宝、戴花饰等。
2. 饮食方面:元朝的饮食偏重于草原牧民的特点,主要是以肉食为主。
蒙古人喜欢吃羊肉、牛肉,同时还喜欢奶制品和酸乳。
3. 礼仪方面:元朝的礼仪以蒙古族的风格为主。
中国古代服饰特点及演变
![中国古代服饰特点及演变](https://img.taocdn.com/s3/m/d5220f705b8102d276a20029bd64783e09127dd9.png)
中国古代服饰特点及演变一、注重礼制古代中国注重礼制,服饰在其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不同的社会地位与阶级享有不同的服饰权益,如朝廷官员穿戴礼服,以显示其地位和身份;平民百姓穿着常服,以示尊重和遵守礼制。
这种差异化的服饰不仅是社会等级的象征,也是礼仪规范的体现。
二、色彩鲜艳三、讲究细节中国古代服饰以其繁琐的制作工艺和精致的细节著称。
服装上常加入刺绣、织锦、绣花等方式,使服饰更加华丽和唯美。
在衣裳的设计上,对称和平衡是最基本的原则。
服饰的领子、袍袖等部位常以缀满丝线、珠珍、金饰和褶皱的方式表现出独特的纹饰风格。
四、注重面料第一阶段是原始社会和奴隶社会,早期的服饰以兽皮和植物叶子等为主要材料,长时间的穿着磨破后逐渐进入裁剪和设计的阶段。
第二阶段是封建社会,这个时期服饰的发展更加多样化。
随着社会的分工和经济的发展,职业差异化和等级制度开始形成。
服饰上开始出现各种各样的款式和款型,同时也出现了男女装分化的现象。
第三阶段是封建社会的巅峰,这个时期服饰的发展达到了巅峰。
唐朝时期,中国服饰的设计和制作技术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
丝绸的广泛使用使得服饰更加华丽,同时西域的影响也使得服饰的样式更加多样化。
第四阶段是近代中国的乱世。
在这个时期,服饰受到了西方文化的冲击和影响,开始发生了巨大的改变。
随着清朝的衰落和近代化的进程,中国的传统服饰不再是主流,西式的服饰和时装开始流行起来。
总结起来,中国古代服饰的特点是注重礼制、色彩鲜艳、讲究细节和注重面料。
在演变过程中,古代服饰通过多个阶段的发展逐渐演变成为独具特色的服饰文化。
这种独特的风格至今仍在中国传统礼仪文化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中国古代服饰蕴涵的传统文化理念
![中国古代服饰蕴涵的传统文化理念](https://img.taocdn.com/s3/m/daa7f49ff524ccbff12184fc.png)
中国古代服饰蕴涵的传统文化理念关键词:古代服饰传统文化服饰,是社会文化的一个符号,是人类文明和审美思想的指向标,反映着不同历史时期社会风貌、人们思想和传统理念。
服饰作为一个民族演进和发展的重要载体之一,既是劳动人民智慧的体现,也是人类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一面镜子,承载着一个历史时期的文化心态、宗教观念、礼制审美和生活习俗等等。
中国素有“衣冠故国”的美誉,早有《易、系辞》记载:“黄帝尧舜垂衣裳而天下治”,可见中国服饰文化发展源远流长,并且蕴含着丰富的传统文化理念。
一、龙凤纹样的服饰图案、体现着皇权的威严龙凤图案是中华民族服饰最富有特色的纹样之一,它不仅积淀了深厚的华夏文明,也体现了中华传统文化的核心理念。
在中国古代,龙凤图案一直是皇权的专用纹样,成为权力的向征。
龙凤纹样在服饰中的运用超始于殷商时期,造形抽象怪诞;至春秋战国,龙凤纹样变得富有生气,并开始与皇族文化相融合;发展至唐代可谓繁荣期,龙凤纹样华丽精致,杜甫《秋兴八首?其五》“云移雉尾开宫扇,日绕龙鳞识圣颜。
”描写的就是皇帝服饰中的龙纹图样,生动形象。
此后历代君王都以龙纹作为帝王服饰的纹样,且形式多变、造形丰富。
凤凰作为帝后服饰中的图案,也是身分和地位的象征,与皇帝的龙纹相呼应,不仅体现在服饰的刺绣上,也体现在女性的头饰和发饰上。
唐宋以后,男性官服上也出现凤凰图纹,成为权力高低的象征。
龙凤纹样在服装中能经久不衰的运用有其特定的社会文化背景,同时,也蓄藏着浓厚的中国味,深受人们和外国友人的喜爱,表达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对幸福未来的憧憬,对吉祥的渴望和世代相传的祝福,“龙凤呈祥、龙飞凤舞、云龙凤虎”等等都寓意着美好的事物,这是千百年来根深蒂固于人们思想中的印记和传统理念。
直到现代,龙凤图纹仍然是中国服饰中的重要纹样,在服饰文化的对外交流中占着举足轻重的地位。
二、服饰色彩的差别、彰显封建等级和时代审美趣味服饰色彩差异最为明显的应属古代官服,官服的色彩象征着官员品级的大小高低。
传统文化之美中国古代的礼仪之邦
![传统文化之美中国古代的礼仪之邦](https://img.taocdn.com/s3/m/bb7d17caf71fb7360b4c2e3f5727a5e9856a27a8.png)
传统文化之美中国古代的礼仪之邦中国是一个拥有悠久历史的国家,其传统文化源远流长。
其中,中国古代的礼仪之邦,展现出了独特的魅力和美丽。
本文将从礼仪的定义、古代礼仪体系的构建以及礼仪之美的体现三个方面来探讨中国古代的礼仪之邦。
礼仪作为社会生活的一种规范,是人们相互交往中必须遵守的一种礼貌行为准则。
古代中国的礼仪体系建立在封建社会的基础上,并经过漫长的历史积累逐渐形成。
它在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都有所体现,如婚嫁、葬礼、宴会等。
在婚嫁方面,中国古代的婚礼非常庄重而隆重。
新娘会穿上华丽的嫁衣,戴上精美的首饰,举行盛大的婚礼仪式。
而葬礼方面,中国古代的丧葬制度讲究尊崇和肃穆,祭拜、下葬等环节都需要按照一定的礼仪进行。
而各种宴会活动,则更是充满了仪式感,不仅需求宴席轻重慎分,更需要遵守一系列繁琐的礼仪。
古代中国礼仪的体系构建相当复杂,它包括了礼节、礼制、礼乐等多个方面。
礼节是指人们在社会交往中需要遵循的行为规范,它是以尊重他人和维护社会秩序为核心的。
礼制则是指国家对社会生活规范的制度安排和管理,它植根于封建礼教,具有明确的等级和权力关系。
而礼乐则是对于音乐和舞蹈的规范,这是中国古代文化中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
古代中国礼仪之美的体现无处不在。
礼仪之美首先体现在仪态端庄、言行举止的规范上。
在社交场合中,人们需要遵守恭敬有礼的原则,以展示出自己的修养和教养。
其次,礼仪之美还体现在衣着和饰品的选择上。
古代中国人注重穿着整洁、体现身份的服饰,同时佩戴与身份相匹配的饰品,以彰显自己的高贵和品位。
此外,中国古代的宴会礼仪也是一大特点,宴席上的摆设和美食搭配都需要符合一定的规范,富有文化内涵。
传统文化之美是中华民族的瑰宝,而中国古代的礼仪之邦则是这一瑰宝中的一颗璀璨之星。
中国古代的礼仪之美通过其庄重、精致和充满仪式感的特点,展示了中国古代文化的博大精深,以及中国人民尊崇礼仪的美德。
在现代社会,尽管礼仪的形式和内容有所改变,但礼仪精神依然保持着重要的地位。
中国衣着文化礼俗及禁忌
![中国衣着文化礼俗及禁忌](https://img.taocdn.com/s3/m/f0d08d222e60ddccda38376baf1ffc4ffe47e2d2.png)
中国衣着文化礼俗及禁忌不管是在古代还是现代,日常讨论得最多的话题,往往都离不开衣食住行,特别在穿衣方面,和我们关系最为密切。
在日常穿衣中,面对款式各样、颜色丰富的衣服,在日常穿着时,一些穿衣习俗和禁忌尤为重要。
从古人的穿衣上除了能看到当时的礼制形式,更能反映一些特有的习俗。
1、男人穿衣可以露出手脚,但是露出肚脐啊,身体其他部位就是非常非常不文明的,同理女人穿衣也不能漏出身体。
2、人身上的扣子,扣子不能是双数,俗话说“四六不成材”,以为扣子双数会影响到穿衣人的事业成功等,这个习俗应该延续至今。
3、新年穿新衣。
大家最为熟知的应该就是过年穿新衣服了,一来表示喜庆,二是表示新的一年新的开始,而新年则是以大红色为最好,红红火火更喜庆。
4、虎头鞋。
在小孩会走后,父母会做双“虎头鞋”给孩子穿。
虎头鞋鞋头上有个大虎头,中间绣王字,老虎是百兽之王,小孩穿上虎头鞋,震慑鬼魅敬而远之。
所以人们给孩子穿虎头鞋是为驱妖避邪,保证孩子的健康平安。
同样的还有猫头鞋。
另外还有猪头鞋、牛头鞋等生肖属相鞋,均是一种求安服饰吉祥习俗。
5、五毒衣。
在孩子的围衫、肚兜等上面绣上蛇、蝎、蜈蚣、壁虎、蟾蜍五种小动物,称为“五毒衣”。
三岁以下的小孩穿“五毒衣”,可以消灾避邪,祈求平安。
6、吉祥服饰。
古代的织染和服饰,一般都讲究图案的吉祥。
如“八宝纹”、“八吉祥”等服饰纹样,以象征吉祥如意。
与习俗对应的,当然也有很多禁忌。
这些禁忌在日常穿衣中是需要注意的。
1、忌讳男女服饰款式不分,就是不能女人穿男人的衣服,男人穿裙子等。
2、忌同穿白衣白帽。
虽然我们经常能从影视或小说中看到白衣飘飘的文人侠客,但整体穿着也只是以白色为主,同时搭配较为素雅的花纹样式,真正纯白的穿着很少,因为白衣白帽的穿着,一般为居丧期间的丧服。
所以在日常穿衣中不能同时穿白衣和白帽,否则会被认为很不吉利。
根据这个习俗延伸还有纯白的窗帘、蚊帐也不能改成衣服来穿。
3、忌反穿衣服。
早在古代,人们就有“毋反悬冠,为似死人服。
中国古代的服饰与礼仪习俗
![中国古代的服饰与礼仪习俗](https://img.taocdn.com/s3/m/850f7f103d1ec5da50e2524de518964bcf84d21a.png)
中国古代的服饰与礼仪习俗中国古代的服饰与礼仪习俗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承载了丰富的历史与传统。
在古代,人们对服饰的选择和礼仪的遵守极为重要,因为它们不仅代表着一个人的身份和地位,更反映了整个社会的价值观和道德准则。
本文将介绍中国古代服饰的演变与礼仪习俗的重要性。
一、古代服饰的演变古代中国的服饰经历了漫长的历史演变过程,可以分为不同的时期和阶段。
在古代,服装的款式、材质和颜色都有严格的规定。
尤其是宫廷里的服饰更为繁复多样,以展示皇室的尊贵和权威。
1.周代服饰周代的服饰以华丽的衣袍和头饰为主要特征。
贵族男子的服饰是由衣、裳、氅和巾组成,而女子则穿着礼服。
衣袍多用丝绸制作,色彩明艳,上面饰有龙纹或花纹。
周代的头饰是象征地位和身份的重要物品,男子戴冠,女子戴钗。
2.秦汉时期的服饰秦汉时期的服饰较为朴素,主要由衣、裳、鞋和冠等组成。
男子的服饰以长袍为主,女子则穿着长裙和重叠的衣裳。
由于当时强调尊卑等级,所以服饰的颜色和款式有明确的区别。
3.唐代的服饰唐代是中国古代服饰发展的巅峰时期,也是汉族服饰最为辉煌的时期。
在唐代,男女服饰有明显的区别,男子穿着大袖袍、对襟袍,女子穿着旗袍以及长衫等,衣袍上常有各种花纹,展示出丰富的艺术和文化内涵。
二、古代礼仪习俗的重要性古代的礼仪习俗在中国文化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
它不仅是人们进行社交交往的准则,更是传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良传统的重要方式。
古代中国的礼仪习俗分为宫廷礼仪和民间礼仪两类。
1.宫廷礼仪宫廷礼仪是指皇室成员之间以及皇室与外界进行交往时所遵守的规范。
它包括朝贺、册封、婚姻等仪式,具有严格的程序和细致的规定。
宫廷礼仪的遵守是维护皇室尊严和礼制的重要方式。
2.民间礼仪民间礼仪是指普通民众在日常生活中的礼节和规矩。
它体现了传统的家庭观念、婚姻观念和尊师重道等价值观念。
例如,年轻人向长辈请安、结婚时的礼金和婚礼仪式等。
三、服饰与礼仪的关系古代的服饰与礼仪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中国服饰礼仪
![中国服饰礼仪](https://img.taocdn.com/s3/m/629f44f6e109581b6bd97f19227916888486b9a4.png)
中国服饰礼仪服饰与礼仪有什么关系?服饰涉及的对象是穿衣,知道怎么穿衣,懂得如何搭配就行了,与礼仪联系不上,礼仪是礼节的问题。
此言谬矣。
服饰与礼仪的关系是互为因果,互相影响的,服饰离不开礼仪,礼仪必然联系服饰。
下面店铺就为大家整理了关于中国服饰礼仪,希望能够帮到你哦!中国服饰礼仪一、黄帝垂衣裳而治天下当社会进入阶级社会,阶级意识与统治观念得以强化,人与人有了等级差别,服饰也融入了等级的意识,服饰的礼仪制度也应运而生。
《易经·集解》曰:“黄帝以上,羽皮革木以御寒暑,至乎黄帝始制衣裳,垂示天下。
”提出了黄帝始制衣裳说。
谁制造了衣裳并不重要,在人类发展中,制衣裳乃是人类集体的发明创造。
《易经·系辞》又曰:“黄帝尧舜垂衣裳而天下治。
”这才是比制造衣裳更为重要的事。
大家都穿衣裳了,脱离了原始人的生活与气息,进入文明社会。
文明社会的文明体现在哪里?需要按照一定的规则来执行指令,于是皇帝按照尊卑等级,采用衣冠服饰各有等差,帝王只要拱手而立,天下就可太平。
尽管这是一种愿望,毕竟反映了中国古代社会对服饰等级的重视及其教化作用。
随着历史的演进,天地间的万物给了人类在服饰上多样的创造性和丰富的想象空间。
《易经·系辞》说:“古者,包牺氏之王天下,仰则观象于天,俯则观法于地,观鸟兽之文与地之宜。
”《虞书·益稷》也说:“予欲观古人之象、日、月、星辰,以五采彰施于五色作文与地之宜”,就是根据日月星辰的星象,山川景物的形状,自然界的色彩变化,象征地在服饰上绣成纹样,形成服饰的等差之别。
大约在夏商之际,服饰礼仪制度开始出现,《论语·泰伯》记载:孔子用“致美乎黻冕”赞美夏大禹冠服之美。
黼黻是古代礼服上绣有的半青半黑纹样的服饰,冕是古代天子诸侯的礼帽。
奴隶制的西周已经形成了服色等差的制度。
至封建时期,服饰“明贵贱,别等级”的特性日趋显著,遂衍变成中国古代官服的一大特点。
二、衣裳制度形成在中国的思想体系中,“礼”占据重要的地位,“夫礼,天之经也,地之义也,民之行也”。
古代服饰的礼文化
![古代服饰的礼文化](https://img.taocdn.com/s3/m/52b0bcc29a89680203d8ce2f0066f5335a81671e.png)
古代服饰的礼文化周朝至南北朝服饰的阶级文化摘要:中国古代的服饰阶级是随着阶级文化的出现而产生的,在漫长的服饰文化发展中,诗中体现着社会等级观念的影响,服饰成为区别个等级人民不同身份象征的重要手段。
从周朝开始,便有了严格的法规颁布,并随着历史不断地变迁,随之产生相应的变化和发展。
到魏晋南北朝时期已经发生的巨大的改革。
具体表现在服饰的颜色、绣纹、佩戴的饰品、材质和样式等多方面。
关键词:服饰制度阶级阶级文化中国古代服饰文化观念与着装惯制是古代礼制中重要的一环和核心内容。
中国素以“衣冠之国”位居,在中华五千年的文明史中,服饰承载着厚重的传统文化和内涵。
在长期占有和统地位的儒家思想影响下,封建社会的等级制度在服饰上有极其显著的反映。
它与礼制相结合,颁布律令,规范和管理不同阶层的穿衣戴帽,从服装的质料、服色、图案纹样等都有详尽的规定,以区分君臣士庶服装的差别,充分表现人们的身份、地位。
可以说,中国服饰制度具有鲜明、独特的阶级文化特色。
一、服饰制度在周朝时期的产生和完善中国古代对于服饰制度的规定最可早见于《易经系卜辞》中,其中记载到:“黄帝、尧、舜垂衣裳而天下治,乾坤之象,不可颠倒,使人知尊卑,上下不可乱,则民志定,天下治矣。
”按“叠山谢氏”的解释,尧、舜时期的等级分明程度就像人们穿的衣服一样,上下不可颠倒。
换而言之,尧舜为“天”穿的衣服为上,与平民的穿着区分开来。
到了周朝时期,便开始有了明确的规章制度。
西周时期,等级制度逐步确立,“非其人不得服其服”,冠服制度应运而生。
周王朝并设司服、内司服官职,掌管王室服饰。
由于当时还处于奴隶制社会,统治者拥有大量奴隶的同时,向平民征收税收,成丁人口每年必进贡布匹两匹。
在这种情况下,统治阶层的库存日积月累,又因为不事生产,他们穿衣服不但讲究还极尽奢华,刻意表示其贵族身份于是产生了相应的制度。
《尚书益稷》中记载了所谓“十二章服”即:“日、月、星辰、山、龙、华虫作绘,宗彝、藻、火、粉末、黼、黻琋绣,以五彩彰施于五色作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中国古代服饰文化观念中礼制的体现
摘要:文章分析了中国古代服饰文化在礼乐制度影响下的发展,并结合中国古代礼制文化,从服饰的风格与内容题材、色彩以及形式等方面,阐述了中国古代服饰文化中礼制的发展特色及其传统文化内涵的体现。
关键词:文化观念礼制文化内涵
中国古代服饰文化观念与着装惯制是古代礼制中重要的一环和
核心内容。
中国素以“衣冠之国”位居,在中华五千年的文明史中,服饰承载着厚重的传统文化和内涵。
在长期占有统治地位的儒家思想影响下,封建社会的等级制度在服饰上有极其显著的反映。
它与礼制相结合,颁布律令,规范和管理不同阶层的穿衣戴帽,从服装的质料、服色、图案纹样等都有详尽的规定,以区分君臣士庶服装的差别,充分表现人们的身份、地位。
可以说,中国服饰制度具有鲜明、独特的礼制文化特色。
一、中国古代服饰始终依从礼制而发展
服饰作为一种文化现象,在汉代儒家传统地位确立之前,就被“礼”所约束。
随后孔子提出的“克己复礼”,汉代把《仪礼》列入五经。
“仪礼”的关注点是整个社会活动,项目繁缛,对于服饰有全面严格的规定,是典型的儒家所倡导的礼制在服饰上的反映,它
直接影响了几千年来国人的服饰观念和风格。
在汉朝,不论花色、品种、质料,还是色彩,都有严格的等级划分。
历代更是在朝廷中设立相关的机构对礼制进行管理。
作为一种上层建筑,历代统治者都
把此作为行为准则,用法制、礼教、哲理等各种手段统治人们的思想,使人们循礼蹈规,安分守己,使之成为相应的风气。
在我国封建社会鼎盛时期的唐代,无论是人们的思想,还是物质的生产都达到
了一定的历史高度。
服饰以一种“标志”纹饰的特有形式显示着封建礼制的等级制度。
武则天以绣袍赐予百官,是以鸟兽纹样为主,而且装饰部位在前襟后背。
这一做法带有一定的标志性,它直接以一个有形的文化符号显示在服装上,使其具有了明显的中国礼制文化特点。
到了宋代,宋人受程朱理学的影响,焚金饰、简纹衣,以取纯朴淡雅之美,对妇女的装束也有了详细严格的规定,服饰制度与宋
代程朱理学观点有着异常密切的联系。
而清代的服饰是我国服饰发展的顶峰,这时服饰上的纹样装饰作用已达到了登峰造极的程度。
清代在图案的设计上承袭十二章的纹样,在明代的八吉祥纹样的基础上,集图案的装饰作用之能事,使之达到了繁复的程度。
这一时期,服装出现了一种叫“补子”的装饰,以“补子”的纹样代表官职的贵贱,“补子”纹样的差别反映了清代等级的森严。
并且清代的帽子一改历代的式样装束,注重帽子上顶戴花翎的装饰,以花翎的不
同反映不同的官职。
可以说“礼”在中国古代,是法权体系的一个重要支撑。
而服饰在这一过程中,则体现了相当重要的补充作用。
中国的服饰制度始终与中国礼制思想紧密相连,使中国古代服饰文化始终依从着礼制而发展。
二、礼制促进中国古代服饰文化的特色发展
1.从服饰纹样题材内容上表现
服饰作为一种文化形态,贯穿了中国古代各个时期的历史。
从服饰的演变中可以看出历史的变迁、经济的发展和中国文化审美意识的嬗变。
服饰图纹的普遍性可以被统治阶级利用,以图纹去强硬地推行一种统治制度,这在纹样题材内容上显示得较充分,上古时期
衣裳就有“十二章”之制,十二种纹样各有特定的象征意义。
纹样不同,所属官阶不一样。
天子之服,十二章全用,诸侯只能用龙以下八种,卿用藻以下六种,大夫用藻、米、粉米四种图案,士用藻火两种图案,界限分明,不可僭越。
而明、清两个朝代用于官服上标明品级的补子纹饰,更是在礼制精神下的产物,是封建帝制的标志之一。
2.从服饰色彩上表现
中国传统服色尊卑有别,等级森严,其色彩运用具有鲜明的特定性,成为统治阶级权力与等级差别的标志与象征。
从西周到明清,历代制定的舆服制度,从统治者到诸臣百官的服饰纹样色彩各有等差。
另外,统治者祭天时服色要用青,祭祖时服色要用玄,祭桑时服色要用绿色。
“秦汉以来服色转变,令唯朝廷五服用彩”,厉禁庶人衣彩,平民只能穿“布衣”“白衣”“皂衣”,而被称为“白丁”“黔首”。
封建社会中期以后,规定愈加明确详细,如唐代始以袍服颜色区分官员等级,除皇帝可以穿黄色衣服外,“士庶不得以赤黄为衣”。
综上所述,“礼制”在中国古代,已经俨然僭越精神文明的界限,而成为法权体系的一个重要支撑。
而在这一发展过程中,服饰体现着相当重要的补充作用,它带有强烈的“礼制”的色彩标志。
我们只有深入发掘、整理研究本民族传统服饰文化体系,才能展现中国
服装事业发展中的民族特性和时代特性,让世界进一步认识和了解中国服装文化。
参考文献:
1.华梅.《服饰与中国文化》.北京:人民出版社,2001
2.张志春.《中国服饰文化》.北京:中国纺织出版社,2001
3.袁杰英.《中国历代服饰史》.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4 作者单位:江苏盐城纺织职业技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