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计概论6.2.2设计美的特征
设计概论知识点笔记总结
设计概论知识点笔记总结一、设计概念1. 设计的定义- 设计是指对事物的规划和构思,以达到某种目的或满足某种需求的活动。
- 设计是对生活中各种物质和非物质事物的外形结构、功能、品质进行规划和设计,所用的思维方式和手段。
2. 设计的特点- 对象性:设计的目标是对具体物体进行设计。
- 转换性:将抽象的理念和概念转化为具体的事物。
- 目的性:设计的行为必须有一个明确的目标。
- 前瞻性:设计必须具有未来的意义。
3. 设计的基本要素- 内容:设计的具体对象和任务。
- 方法:开发出用于描述和实现任务的技能和技术。
- 手段:设计所必须的实体资源和材料。
- 关系:与设计相关的人、事、物之间相互影响和制约的关系。
二、设计原理1. 设计的基本原理- 经济性原则:在满足产品功能要求的前提下,设计应该尽可能节约资源。
- 可行性原则:设计应该在技术经济条件允许的范围内开展和实施。
- 适用性原则:产品的设计应符合人体工程学原理,使产品使用起来更加舒适方便。
- 美学原则:产品的设计应当追求美学效果,体现艺术特点和审美要求。
- 安全性原则:产品的设计应当保障用户的生命安全和财产安全。
- 可靠性原则:产品的设计应该具有良好的可靠性,能够长期稳定地运行。
- 符合需求原则:产品的设计应该满足用户实际的使用需求。
2. 设计的实用原则- 空间原理:在产品设计中要合理利用和组织空间。
- 结构原理:产品设计中要尽量简化结构,以降低成本,提高可靠性。
- 功能原理:产品设计中要明确产品的使用功能,确保产品功能完善和相互协调。
三、设计过程1. 设计流程- 明确设计目标:确定设计任务和目标,并且建立设计标准。
- 调研:调查市场、用户、材料和技术等相关信息和条件。
- 概念设计:根据需求和调研结果,进行构思和方案选择。
- 方案设计:根据概念设计进行详细的设计,包括结构设计、材料选择、外形设计等。
- 模型制造:制作设计模型进行检验和修改。
- 试制:进行试制和测试,确保产品性能和品质。
设计美学的特征
设计美学的特征嘿,你有没有想过,为什么有些设计一入眼就觉得美到心坎里了呢?今天啊,我就想和大家唠唠设计美学的那些特征。
**一、功能性与美相融合**设计美学首先得讲究功能性。
这就好比我们的衣服,你想啊,如果一件衣服光好看,穿上却让人浑身不自在,那它肯定算不上好设计。
我有个朋友,是个时尚达人,她买过一条超级漂亮的裙子,那裙子的样式真绝了,裙摆像盛开的花朵,上面的刺绣精致得像艺术品。
可是呢,那裙子穿起来紧绷绷的,走路都费劲。
她当时就感叹:“哎呀,这裙子看着美,可这功能实在太差劲了,简直是中看不中用啊!”好的设计就不会这样,就像那些经典的办公桌椅,它们的设计既符合人体工程学,让人坐得舒服、工作起来方便,同时外观又简洁大方,充满美感。
这就像是一个完美的组合拳,功能和美缺一不可。
要是只注重功能,那设计可能就会变得丑陋、呆板;只追求美而不顾功能,就像我朋友的那条裙子,只能是个摆设。
你说,这样的设计能算具有美学价值吗?**二、创新性让人眼前一亮**创新在设计美学里那可是相当重要的角色。
你看现在的手机,以前的手机都是那种大块头,功能也单一。
现在呢?各种折叠屏手机出现了,这多创新啊!这就像是在设计的舞台上突然来了个新的舞者,跳出了不一样的舞步。
我记得有一次参加一个设计展,有个年轻设计师设计的灯具简直让我惊掉下巴。
那灯具不是传统的样子,而是像悬浮在空中的水母,灯光从那些“水母触须”里散发出来,柔和又梦幻。
旁边有个参观者就说:“哇塞,这也太酷了吧!以前从没见过这样的灯。
”创新就有这样的魔力,它能打破常规,让我们看到不一样的美。
如果设计总是千篇一律,那多无趣啊,就像每天都吃同样的菜,谁能不腻呢?**三、文化内涵的深度与广度**设计美学里还藏着深厚的文化内涵呢。
不同地区、不同民族的文化就像是一颗颗璀璨的明珠,而设计就是把这些明珠镶嵌起来的工匠。
比如说中国的传统建筑,那飞檐斗拱,多有韵味啊。
这飞檐的设计可不仅仅是为了好看,它背后有着中国古代的哲学思想、审美观念。
设计美学的特点
设计美学的特点:实用性、技术性、审美性、创新性、时代性。
设计美的一般法则:对比与调和、对称与均衡、比例和尺度、节奏和韵律。
“迪扎因”—设计审美的核心“迪扎因”是将先进的科学技术和现代审美观念有机的结合起来,使产品达到科学与美学、技术与艺术的高度有机统一。
“迪扎因”不可能是纯工程技术设计,也不可能是纯粹的艺术设计,它一定是融合了科学的理性与艺术的感性,技术美与艺术美的创造性设计活动。
设计审美的中心问题是人与物的和谐现代设计强调:设计的目的是人而不是产品。
同时,人是研究设计审美的主导因素。
英国经验主义美学的代表人物是博克。
鲍娒嘉通使美学成为一门独立学科。
鲍娒嘉通(1714-1762)德国启蒙美学的真正创立者,获得“美学之父”的称号。
艺术与手工艺运动强调设计需要实现艺术与技术统一,主要始于19世纪中叶到20世纪初欧洲的“艺术与手工业运动”。
英国作为工业革命的策源地,现代设计的许多思潮均源于此,而艺术与手工业运动的主要创导者是英国著名艺术批评家约翰·罗斯金和著名工艺师、社会活动家威廉·莫里斯。
普金—艺术与手工业运动种种观念的先驱普金(1812-1852)19世纪上半叶艺术与手工业运动种种观念的先驱,他是英国建筑师,作家,理论家的文物工作者,英国天主教复兴运动和哥特复兴建筑风格的代表人物。
罗斯金—艺术与手工艺运动的真正倡导者罗斯金(1819-1900)英国著名作家、政治家、艺术理论家、技术美学思想和艺术与手工艺运动的积极倡导者。
由于19世纪大工业生产造成技术与艺术的脱节与对立,与手工艺生产对比,机器的批量产品的艺术质量急剧下降。
莫里斯—艺术与手工艺运动理想的实践者威廉·莫里斯(1834-1896)19世纪英国伟大的工艺美术家,是英国手工艺运动的实践者和近代欧洲设计艺术的奠基人,被称为“现代工业射界之父”。
在罗斯金、莫里斯及手工艺运动的影响下,欧洲大陆又发生了以法国、比利时等国为中心的“新艺术运动”。
设计美的特征 PPT课件
马斯洛的五种需要分为两级,其中生理 上的需要、安全上的需要和感情上的需要 都属于低一级的需要,这些需要通过外部 条件就可以满足;而尊重的需要和自我实 现的需要是高级需要,他们是通过内部因 素才能满足的,而且一个人对尊重和自我 实现的需要是无止境的。
根据五个需求层次,可以划分出五个消费者市场:
1. 生理需求→满足最低需求层次的市场, 消费者只要求产品具有一般功能即可
设计美具有功利性特征并不是要求
设计师仅仅把目光放在功利的层面上, 功利目的的实现是最基本的最低层次 的物质、物理需求的实现,设计师在 设计的时候还应该在固有功利的基础 上超越物质功利而获得升华,就是在 满足消费者最基本的功利性功能需要 的同时,要赋予他们以心理上和精神 上的愉悦。设计师要力争把功利性的 生理快感导向心理精神层次的审美愉 悦。
因此,设计师必须尽可能的追寻特定社会 群体的普遍审美趣味,消费倾向等,并以 此作为设计美创造的前提。
设计美的社会普遍性与个性化并不完全 冲突,个性化可以在社会普遍性中显现出 来。
设计美不同于艺术美、自然美、社会美 等审美主体是单重的,设计美的审美主体 是双重的。一重为设计师本身,二为消费 者。设计美要兼顾二者的审美。但从现代 设计来看,设计主体是为消费主体服务的。
艺术设计的文化性特征要求设计师的设 计要以各民族文化为依托,体现各民族的 民族特征。
设计美的形象性特征
任何设计产品最终都要以某种特 殊的形象而存在,这种形象是以各种 不同的造型、色彩、图案等共同组成 的统一体。
设计美的理想
设计美的理想就是指设计美所要追求的目标。 也就是说符合什么样美的标准的设计才是真正具 有了设计美。
设计产品的诉求对象是消费者,消费者 自身需求的多层次性必然要求设计产品要 具有美的多元性。作为消费主体的人的需 求可以分作基本的客观物质需求和交际、 友爱、自我实现、审美等主观精神需求。
简述设计美的特征
简述设计美的特征
设计美指的是设计师通过设计过程中的理性思考与创造力,将物品的功能性与美学价值相融合,以达到最优化的设计效果。
以下是设计美的几个特征:
1. 简洁性:设计美追求简洁、精练,去除所有冗余元素,让设计更加纯粹、明确。
2. 功能性:设计美不仅在外观上追求美感,也要确保物品的功能性能够完美实现,以满足使用者的需求。
3. 创造性:设计美要具有创造性,有独特的创意和思维,以打造出独一无二的设计作品。
4. 人性化:设计美优先考虑人的需求,在设计中融入人性化的元素,让人与设计产生共鸣。
5. 适用性:设计美要根据使用场景的不同,有所取舍地进行设计,让设计更加贴近实际需求。
6. 美感:设计美的最终目的是要给人带来美的享受,让人们在使用与观赏中感受到美的魅力。
设计美学概论复习知识点
设计美学概论复习知识点设计,作为一门综合性的学科,与人类生活密切相关。
而设计美学作为设计学中的重要分支,研究的是设计的美感和审美特征,为设计实践提供了理论支持和指导。
下面将给大家复习设计美学的一些重要知识点。
一、设计美学的概念设计美学是一门关于设计的哲学和审美学的学科,它主要研究设计作品的美感和审美特征,探讨设计与美的关系。
设计美学将设计和美学结合起来,通过理论和实践的交叉探讨,旨在培养设计师的审美素养和创造力,提升设计作品的美学价值。
二、设计美学的基本原理1. 美的客观存在性原理:美不仅存在于人的主观感受中,更存在于客观事物的本质和规律中。
设计师需要通过对客观美的探索和理解,创造出富有美感的设计作品。
2. 美的统一原理:美是一个统一的整体,是通过形式、色彩、结构等要素相互关联,形成和谐统一的。
设计师需要注意各要素之间的协调和统一,避免出现不协调的情况。
3. 美的变异原理:美是多样的,不同的文化、时代和审美观念都会对美产生不同的诠释。
设计师需要根据具体情境和受众需求,对美的表现形式进行变异和创新。
4. 美的客观标准原理:美并非主观的感受,而是有客观的标准和规律可循。
设计师需要不断学习和掌握设计原则和规范,将其应用于实际设计中,使设计作品更加合理和美观。
三、设计美学的重要要素1. 形式美:形式是设计作品的外在表现形式,是美的一种重要表现形式。
形式美强调形状、线条、比例等要素之间的和谐和平衡,使设计作品具有美感和吸引力。
2. 色彩美:色彩是设计作品中重要的表现手段之一,通过巧妙运用色彩可以创造出不同的情绪和氛围。
设计师需要了解色彩的基本原理和心理效应,合理运用色彩来增强设计作品的美感。
3. 结构美:结构是设计作品的内在组织形式,决定了作品的稳定性和功能性。
结构美强调各部分之间的有机组织和联系,使作品具有合理性和完整性。
4. 反差美:反差是设计作品中产生视觉冲击和张力的一种手段,通过对比、矛盾和突出可以吸引观众的注意力。
设计美学的特点
设计美学的特点1.具体而言,设计美学的学科特点应包括以下几个方面:2.第一,应用性。
西方美学与艺术理论从古希腊起一直到19世纪,始终是以哲学为主导,围绕抽象的哲学理论而展开的。
但哲学家本身并非艺术家,自己没有艺术创作经验,他们的理论很难指导艺术创作与欣赏。
19世纪后美学发展逐渐成熟,针对各部类的艺术与创作,逐渐发展出各领域的美学。
同样,在现代工业文明发生伊始,美学也开始关注现实应用中的问题,设计美学也就应运而生。
因此,强烈的现实应用性是设计美学的首要特征。
3.第二,审美性。
设计活动是一种基于现实应用基础上的艺术创造活动,因此与功能性相联系的是审美性特征。
设计的艺术性和审美性首先体现为设计是一种美的“造型艺术”或“视觉艺术”。
所以,设计美学所研究的艺术性内容,往往与视觉美学、造型艺术所研究的内容相似。
从具体应用角度看,设计是把某种计划、规划、设想和解决问题的方法,通过视觉语言传达出来的过程。
所以,这种视觉语言只有具备了艺术化的特征,才会体现出设计作为美的形式的特点。
因此,除了符合功能性的要求之外,审美性是现代设计必须重视的问题。
4.第三,技术性。
设计是建立在技术基础之上的应用学科,现代工业技术的革命引起了设计理论和应用的产生。
技术因素不但是设计美学的基本因素以及设计的基础和依托,而且也决定了设计审美风格的形成。
工业文明的发展,使机器化大生产代替了传统的手工艺生产,工艺美学也被现代设计美学取代。
工业时代的大批量、标准化生产方式,使功能主义成为基本的审美法则,简洁、抽象、科学化的设计审美原则曾风靡一时。
可见,现代主义设计审美风格的形成,主要是现代技术影响的结果。
5.第四,创新性。
艺术创新和创造不但是审美的要求,更是现代设计的基本要求,设计就是创新。
如果缺少发明,设计将失去价值;如果缺少创造,产品将失去生命。
因人们的审美心理蕴含着求新、求异、求美的特征,所以就决定了设计必须做到求新、求异、求变。
所谓设计的创新,包含着不同的层次,它可以是在原有基础上的改良,也可以是完全的创新。
设计美的特征范文
设计美的特征范文美是一种主观的审美感受,对于每个人而言都有不同的定义。
然而,美是普遍存在的,它可以是物体、事件、声音、图像等各种形式的表现。
在这篇文章中,我将探讨一些常见的美的特征,以及它们在我们生活中的作用。
首先,美的特征之一是和谐。
和谐是指各个组成部分之间的平衡和统一、在自然界中,我们可以看到山水相连、花草树木的相互呼应,它们展现出一种和谐的美感。
在艺术作品中,和谐是指色彩、形状、线条等元素之间的协调。
和谐给人一种愉悦的感受,它使人感觉到一种整体的和谐与平衡。
其次,美的特征之一是对称。
对称是指物体的两侧或多个部分在形状、大小和位置上的相互呼应。
例如,人体的左右两侧对称,这种对称性给人一种稳定、安全的感觉。
在建筑和艺术作品中,对称性经常被用来创造一种秩序和均衡感。
美的特征之一是细节。
细节是指物体表面的一些小部分,这些小部分可以是结构、纹理、颜色或图案的细微变化。
细节能够给物体增加层次和深度,使人们对物体的细致关注。
在艺术作品中,细节经常被用来增加情感和神秘感。
除了以上几个特征,美的特征还包括新颖、独特和感人。
新颖指的是与常见的事物或思维不同,它能够引起人们的注意和兴趣。
独特指的是与其他事物有着明显的区别和个性,这种独特性能够使物体或事件更加引人注目。
感人指的是能够引起人们情感共鸣和内心的触动,它使人们产生共鸣和思考。
这些美的特征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首先,美的特征能够提升我们的心情和幸福感。
当我们欣赏美的时候,我们的注意力从琐碎的事物中解脱出来,心情变得舒畅和愉悦。
美的特征还能够激发我们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通过欣赏美,我们能够触发对于美好事物的向往,激发出我们的创新思维。
此外,美的特征还可以促进人与人之间的沟通和交流。
当我们对美的特征有共同的认知和理解时,我们能够更好地与他人进行交流和分享。
综上所述,美的特征是多样且广泛的,它可以体现在各个方面。
无论是自然界的山水花草,还是艺术作品、建筑设计以及日常生活中的各种事物,都可以展现出美的特征。
简述设计美学的特征
简述设计美学的特征最近又仔细研究了下设计美学这个东西,有了新发现。
首先,我觉得设计美学有功能性这个特征。
很多时候,我们看到一个设计作品,它首先得有用。
就好比一把椅子,它要是设计得再好看,但是坐上去不舒服,摇摇晃晃的,那就不能算是好的设计美学体现。
这就是设计美学的基础,它得满足功能性的需求。
我一开始的时候没太注意到这点,光看那些花里胡哨的外观了,后来我遇到一些所谓好看但是不实用的小物件,才恍然大悟。
还有就是审美性这一特征。
这是大家最容易看到的一点。
设计美学要让人看起来舒服、美观、有艺术感。
比如说苹果手机的设计,方方正正的外观,简洁流畅的线条,看起来就很美。
我当初就在想,为啥苹果手机能把直角边也设计得这么赏心悦目呢?这就是把握了审美性。
这里面色彩也很重要,有些设计的色彩搭配很神奇,就像有些时装秀的衣服,那些时尚设计师们通过独特的色彩运用,让一套看起来普普通通的衣服变得特别前卫和吸引人。
我还觉得创造性是设计美学里非常厉害的一个特征。
设计师得有新的想法,不能老是走老路。
就像建筑的设计,以前的房子很多都是千篇一律的,但现在有好多奇特的建筑。
比如那个悉尼歌剧院,像一只只扬帆起航的帆船的那样造型,这就是创造性。
我在思考这个创造性的时候,有时候会混淆,以为只要怪一点就是有创造性,其实不是,它还得符合前面的功能性,并且也要有审美性。
文化性这个特征也逃不开啊。
不同地区不同民族的设计都带着自己的文化烙印。
就像咱们中国的古代建筑,红墙绿瓦、飞檐斗拱的,这背后都是咱们老祖宗的文化内涵。
而西方的建筑常常有那种大大的穹顶,这就体现了西方自己的文化。
有时候我也会困惑,可能有的设计在某一方面表现得很突出,但在其他方面又有些弱,那这样的设计算符合设计美学吗?我觉得这就是这个学科复杂的地方。
总体来说,设计美学就是把功能、审美、创造和文化等很多因素融合在一起的一个特别的概念。
不过我觉得,我还得继续研究研究,说不定还会发现它更多的特征呢。
设计美学的四个特征
设计美学的四个特征
设计美学的四个特征如下:
①形式美:是指内容的外部表现方式、类型和结构。
同一事物的不同角度,可以被看做是内容,也可以被看做是形式。
产品的形式美必须符合形式美的规律,遵循公认的形式法则。
形式美的法则为尺度与比例原则、对称与均衡原则、对比与协调原则、变化与统一原则。
②功能美:是产品功能效用和使用者目的性的象征,它的形成是将设计活动中的功利内容凝结成为形成要素的过程,是人的生活经验向审美的转化。
功能美从设计自身的角度出发,产品的功能要素主要为使用功能、认知功能和审美功能三个部分,
③技术美:是以技术为基础,用艺术的手法创造和生产出具有美感且实用的产品的一种技术。
技术美审美价值主要体现在:运用自然规律完成技术创造和在产品中凝结人的创造力、智慧。
对于技术美可以从它是人为创造的、受科学技术发展约束、产品以服务于人为目的、强调科技的作用四方认知。
④材料美:材料是构成商品设计形式美的第一要素,在设计中被恰当的应用在技术加以发挥,获得的一种技术美。
材料的符号性、情感性、地域性、习惯性是材料美设计必要考虑的特性。
有上述的了解我们知道,要用设计美学评价事物,我们可以从事物的形式美、事物的功能美、事物的技术美、事物的材料美四个方面分析。
设计美的特征PPT课件
现实社会中,功利和审美往往是内在
的统一于同一主体之上的。设计美不同于 纯粹的艺术美可以是超功利的,而是具有 直接的、集中的、典型的功利性特征。
艺术设计美的功利性就是消费主体在设
计产品的使用过程中,能够获得生理上的 物质需要,操作上的便利,经济上的节约 等,从而实现获得功利的快感。另外,设 计美的功利性还表现在设计美的理性特征 上,也就是说,设计美要受到一系列客观 条件和规律所制约。如标准化、通用化、 系列化等。即要符合现代科技理性。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设计美具有功利性特征并不是要求
设计师仅仅把目光放在功利的层面上, 功利目的的实现是最基本的最低层次 的物质、物理需求的实现,设计师在 设计的时候还应该在固有功利的基础 上超越物质功利而获得升华,就是在 满足消费者最基本的功利性功能需要 的同时,要赋予他们以心理上和精神 上的愉悦。设计师要力争把功利性的 生理快感导向心理精神层次的审美愉 悦。
设计美的社会性特征
设计美之所以具有社会性特征,是因为 现代设计不同于传统意义上的手工艺设计, 设计、制造、使用三位一体。现代设计处 于一种设计、生产、使用相分离的状态。 也就是说现代设计不再是个体行为,而是 一个群体性的社会行为。
设计美的社会性,首先体现在设计产品 的美感具有相对普遍性。因为,一定的设 计产品必然是针对一定社会的特定阶层。
马斯洛的五种需要分为两级,其中生理 上的需要、安全上的需要和感情上的需要 都属于低一级的需要,这些需要通过外部 条件就可以满足;而尊重的需要和自我实 现的需要是高级需要,他们是通过内部因 素才能满足的,而且一个人对尊重和自我 实现的需要是无止境的。
根据五个需求层次,可以划分出五个消费者市场:
1. 生理需求→满足最低需求层次的市场, 消费者只要求产品具有一般功能即可
艺术设计概论 第4章
促进社会文化发展的因素。
四、社会性
设计美的社会性特征体现在设计美感具有普遍性、规律性和一定 的可预测性。
第三节 设计形态的构成要素和形式美
点
DIAN
点是可视的最小形式单位。
造形上的点,不仅具有实体,还具有形状、大小、方 向、位置、排列等,可以通过变化而改变自身的形象。 点作为造型的基本元素,形状有圆点、椭圆、三角形、 菱形、不规则形等。
3.复线
因它的重复排列而形成面。把线进行疏密的排列,会 产生明暗调子的变化。在用线群进行设计时,在线的粗细、 长短、明暗等—切条件相同的情况下,间隔密集的线群会 向前进,间隔宽松的线则会后退,表现强烈的远近感和立 体感。
4.长短与宽窄
长短线、宽窄线的有序排列可以形成空间感,无序排列可以形成面 的起伏感。粗细线可产生空间感,粗线感觉前进,细线感觉后退。当线 的长短、粗细相同时,深色线比淡色线前进—些。
5. 空间位置的对比
6. 感觉上的对比
(上下、左右、前后、高低、离
调和,是一种特殊的对比,是在对比的基础上产生的一种和 谐关系。
三、比例与尺度
比例是 局部与局部,局部与整体之间的数比关系。 尺度是 局部与局部,局部与整体之间的数量关系。
尺度有两层含义:
2.大小面
大小面形组织在—起时,会有空间感、律动感、节奏 感。大的面形在前为主要形象,小的面形在后为次要形象。
3.虚实面
虚实的面与面的转折或延续,都会形成体或分割空间, 并且也会让观者感受到—定的量感。虚多实少的面,量轻体 薄。实多虚少的面量重体厚。
三、面的情感表达
面的情感内涵基本上容纳了点与线的情感特征。 1.正圆形面:由于过于完美而缺少变化。 2.扁圆形面:圆满并富于变化,于整齐中体现白由。
设计概论【精选文档】
第一章设计涵义1、广义的设计是一种人类对秩序和规律的渴望和冲动。
补充:广义的设计,是蕴含宇宙万物之中的一种追求平衡与有序的力量,是人类试图统一和支配一切冲动和需要而设计,即design一词,有其语源学上的历史含义.2、现代设计的一般涵义:指的是一种计划、设想、规划、问题解决的方法,通过视觉的方式传达出来的活动过程。
3、现代设计的核心内容:①计划,构思的形成;②视觉的传达方式,即把计划、构想、设想、解决问题的方法,通过视觉的方式传达出来的活动过程;③计划通过传达之后的具体应用。
补充:现代设计的计划、构思受到市场营销,一般的心理学和消费心理、人机工程学、技术美学、现代科学技术等因素影响和制约而形成的;传达这种计划和构思的方式,可以从简单的、传统的手工绘图(预想图)、模型到复杂的电脑设计预想虚拟呈现,因具体的设计要求而不同;而设计应用,与具体涉及所涉及的生产方式的技术条件和应用的现代社会密切相关。
4、现代设计的基本形态:现代环境设计(包括城市规划设计、建筑设计、室内设计和环境设计)、现代产品设计(工业设计)、视觉传达设计(包括广告设计、包装设计、书籍装帧设计,以及企业形象及标志设计)、染织服装设计(包括时装设计与成衣设计、染织品设计等)、非物质设计(包括各类数字多媒体设计等)。
第二章设计元素1、动线:空间的组织把空间的连续性排列和时间的先后顺序有机地统一起来,形成一个空间动态的主线。
2、主轴线:按照一定意义进行主题空间的排布,并寻求相同或相似的媒介形态来限定,形成整体造型主导整个空间形态,并形成的造型路线成为主轴线。
3、序列:为了展现空间的总体势或者突出空间的主题而创造的空间先后次序组合关系。
4、线条在设计中的作用:①线传达情绪和感觉;②定义形状。
5、三维立体空间的类型:方体空间;锥型空间;柱形空间;球形空间;三角形空间;环形、弧形或螺旋形空间6、二维平面幻想空间的营造方法:①重叠②大小③垂直定位④透视⑤错视空间7、线条的类型和特性:从性质上,线条可以分为实际、隐藏和精神的线。
设计美的特征范文
设计美的特征范文在探讨美的特征时,我们往往会涉及到各种领域,包括艺术、自然、人类等。
美的特征是一个主观性较强的话题,因为美是因人而异的,每个人对美的理解和观感都可能有所不同。
然而,有一些普遍共识的美的特征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欣赏美的存在。
其次,自然界也是美的源泉之一,自然美的特征十分广泛。
自然美体现在山川河流、花草树木、动物天空等各个方面。
自然美的特点在于其自然纯净、多样性和独特性。
例如,海边的细沙、微风拂面的感觉,可以给人一种轻松愉悦的感觉。
山脉的峻岭、奇峰和蜿蜒曲折的小径,给人以壮丽和神秘的感觉。
自然美激发了人们的情感和想象力,使我们感受到生命的力量和无穷的创造力。
人类的美也是一个重要的方面。
人类美涉及到面部特征、身材、姿态、气质等方面。
在美学中,一般认为人类美具有的特征包括对称、平衡、谐调、和谐和优雅等。
人们普遍认为,有着卓越面部特征的人面孔更加美丽。
此外,姿态的优雅和气质的独特性也是影响人类美的重要因素。
除了以上提到的几个方面外,美的特征还与文化、历史和社会背景有关。
不同文化和历史时期,对于美的理解和欣赏都可能存在差异。
在一些文化和时期,其中一种在当前看来不够美观的特征可能被视为美的象征。
例如,古代中国的艺术中,有些人物形象的整体比例和特征在现代看来可能不够恰当,但在当时的审美观念下却被认为是美的体现。
总结来说,美的特征是一个综合性的概念,涉及到艺术、自然、人类等各个方面。
美的特征因人而异,在不同的领域和文化中,对于美的理解和欣赏都可能存在差异。
然而,美的特征也有一些普遍共识的方面,如形式和内容的统一、颜色和元素的和谐、情感的共鸣和独特的创造力等。
通过对美的特征的理解和探讨,我们可以更好地欣赏和审美世界中的美。
设计概论知识点概括总结
设计概论知识点概括总结设计概论是设计学科的基础课程,是建立设计思维和方法的重要基础,也是培养学生的设计素养和创新能力的重要环节。
在设计概论课程中,学生将学习到设计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了解设计的发展历程和设计思维,掌握设计的基本要素和技能,培养设计的创造力和审美能力。
本文将从设计概论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设计思维和设计要素等方面对设计概论的知识点进行概括总结。
一、基本概念1. 设计的定义设计是通过对物品、系统、环境等进行创意和规划,使其具有一定功能、美观性和实用性的过程。
2. 设计的分类设计可分为工业设计、平面设计、环境设计、服装设计等不同领域;也可分为产品设计、室内设计、景观设计、建筑设计等不同类型。
3. 设计的特征设计具有创造性、实用性、美观性和系统性等特征。
4. 设计的原则设计的原则包括功能性、美学性、经济性、环保性、人性化等。
二、原理和方法1. 设计过程设计过程包括需求分析、概念生成、方案设计、原型制作、测试检验、修改完善等阶段。
2. 设计方法设计方法包括头脑风暴、分解法、逆向设计、故事板设计、原型制作等多种方法。
3. 设计原型设计原型是设计过程中的关键环节,用于验证设计方案的实用性和可行性。
4. 设计评估设计评估是对设计方案进行有效性和可行性的检测和评价,有助于提高设计的质量和效率。
三、设计思维1. 问题导向设计思维强调问题导向,即从需求和问题出发,寻找解决问题的最佳方案。
2. 多元视角设计思维注重多元视角,即通过不同的观点和维度来思考和解决问题。
3. 创新意识设计思维强调创新意识,即通过创新的思维和方法来寻求新的解决方案。
4. 用户体验设计思维关注用户体验,即从用户的角度出发,设计出符合用户需求的产品和服务。
四、设计要素1. 形式形式是设计的外观和结构特征,是设计中的重要要素之一。
2. 功能功能是设计的基本要求,设计需满足产品的基本使用功能。
3. 结构结构是设计的组织和构成方式,是设计的基础要素之一。
解析设计美的特点
解析设计美的特点作者:李明霞来源:《好日子(下旬)》2018年第02期摘要:设计美既不是单一的功能美或技术美,也不是艺术美、形式美与技术美的简单叠加,而是一个有机的层级结构。
艺术设计是一种文化创造,它是大众和公共的产物,又是经过物态化了的艺术设计活动的创造的美,具有自身的性质和特点。
关键词:设计美;文化;大众;特点“设计美”是艺术设计活动的产物。
艺术设计所创作的美,虽然和艺术美一样都是观念形态的,但是它与艺术美有着根本性的不同,即它还需要通过生产,转化成物质形态上的美。
设计美就其现实存在形态来说,它应是经过物态化了的艺术设计活动所创造的美。
设计活动的实用兼具审美的二重性使设计美既不同于技术美亦不同于艺术美,显示了自身独有的特征。
设计美的特征,概而言之,包括社会性、功利性、文化性和多元性。
1、设计美的社会性从设计美的范围来说,设计美是大众和公共的产物。
从历史的角度来看,现代设计就是在对抗所谓“精英文化”和“贵族设计”的过程中产生出来的。
同时,设计和社会各阶层、各类型的消费者打交道,设计品能造成正面或负面的社会效应,这些都促使设计美趋向大众化。
第一,设计美的社会性最突出的表现就是设计美感具有普遍性。
美感既是个体的、主观的,又具有普遍有效性、客观性。
应看到:美感的普遍性存在于任何一种美的门类中。
但在艺术设计中,设计美感的普遍性不仅特别突出,而且设计师的目的之一就是有意识地创造出普遍美感。
第二,设计美的社会性还表现在設计美感具有规律性和一定的可预测性。
既然艺术设计是针对一定范围内的目标消费群而为的,那么设计前的调查研究和分析,其主要目的就是要归纳出这个群体的内在一致性和变化的规律性。
这样,以这个群体调查研究为依据而做出的策划,就具有明显的预测性质。
第三,如果我们从美学上分析设计美的社会性,那么它归根结底来源于审美主体的分离和转换。
就是说,设计美学的主体不是一个单一的整体,而是被分离成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多元主体,这些主体之间存在着转换关系,这使审美主体之间的关系变得更为复杂。
设计美的特征
设计美作为人类造物活动所创造的 美,有着不同于其它任何一种美的独特特 征,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设计美具有多元性特征 2、设计美具有社会性特征 3、设计美具有功利性特征 4、设计美具有文化性特征 5、设计美具有形象性特征
设计美的多元性特征
设计美的多元性指的是设计美是多 种美的形态综合的产物,本身包含了艺术 美、自然美、社会美、科学美、技术美等 诸多美的因素,是诸种美的整合体。
人类美的发展与各文化层密切相关, 而且不同类别的美对不同文化的吸收和体 现的侧重点不一样。例如,艺术美倾向于 心态文化层,社会美倾向于制度文化层和 行文文化层,技术美倾向于物态文化层。
艺术设计美由于其自身的多元性特 征,必然导致它对各种文化的吸收和表现 不是单一的,而是全面的综合的,是对各 文化层的整合,既有物体文化层、制度文 化层、行为文化层的烙印,又体现着心态 文化层。
现实社会中,功利和审美往往是 内在的统一于同一主体之上的。设计美不 同于纯粹的艺术美可以是超功利的,而是 具有直接的、集中的、典型的功利性特征。
艺术设计美的功利性就是消费主体 在设计产品的使用过程中,能够获得生理 上的物质需要,操作上的便利,经济上的 节约等,从而实现获得功利的快感。另外, 设计美的功利性还表现在设计美的理性特 征上,也就是说,设计美要受到一系列客 观条件和规律所制约。如标准化、通用化、 系列化等。即要符合现代科技理性。
马斯洛的五种需要分为两级,其中 生理上的需要、安全上的需要和感情上的 需要都属于低一级的需要,这些需要通过 外部条件就可以满足;而尊重的需要和自 我实现的需要是高级需要,他们是通过内 部因素才能满足的,而且一个人对尊重和 自我实现的需要是无止境的。
根据五个需求层次,可以划分出五个消费者市场:
美的 设计标准
美的设计标准美是一种广泛而抽象的概念,它能够触及人们的情感、品味和审美感受。
在设计领域,美是一种重要的标准和目标,因为设计的本质就是要创造出令人愉悦和吸引人的作品。
设计标准中必然会涉及到美的概念。
在这份关于美的设计标准中,我们将从美的定义、美的特征以及在设计中如何体现美等方面进行详细阐述。
一、美的定义美是一种普遍存在的价值观和审美标准,它涵盖了对事物外表的高度认可和喜爱,并赋予人们愉悦的感官体验。
美是一种非常个体化的体验,因为每个人对美的理解和感悟都有所不同,受到文化、教育、经历等多种因素的影响。
尽管美的理解存在个体差异,但对美的追求却是人类共同的心灵追求。
二、美的特征1. 和谐统一性:美的传达要求整体和谐、协调一致,各个部分之间要有统一的风格和意境,形成一种和谐的整体感。
2. 独特性与新颖性:美的设计应该具有独特性和新颖性,能够吸引人们的眼球,给人留下深刻印象。
3. 清晰简洁性:美的设计应该是简洁明了的,不会让人感到混乱和疲劳。
简洁的设计能够更好地传达设计意图,也更容易被人接受和理解。
4. 情感表达性:美的设计应该能够传递情感,能够触动人们的心灵,引起共鸣和共情。
三、美的体现1. 色彩:色彩是设计中极为重要的元素之一,不同的色彩组合能够产生不同的视觉效果。
美的色彩应该具有和谐统一感,能够营造出愉悦和舒适的氛围。
2. 材质:材质的选择直接关系到设计的质感,美的设计应该在材质上追求高质感、高品质,使人在触摸和感知上都能获得愉悦的体验。
3. 结构:美的结构设计需要考虑到平衡、稳定和适用性,既要具有美感,也要满足实际使用的需要。
4. 比例:适当的比例能够营造出和谐的整体感,美的设计需要重视比例的运用,让每个部分在整体中完美融合。
四、美的设计标准1. 尊重个体差异:在设计中要充分尊重个体的审美差异和多样性,不断探索和创新,以满足不同群体的审美需求。
2. 注重情感沟通:美的设计不应该只停留在视觉感受上,更应该追求情感上的共鸣,让设计作品能够与人产生情感连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设计 概论
第二节 设计美的特征
INTRODUCTION
TO DESIGN
1.设计美、艺术美、自然美中的情感的一致性内涵
• 设计美与艺术美、自然美一样,都伴随着积极的情感反应, 这种积极的情感反应的核心是自我确证导致的确证感,具 体表现为亲切感、温馨感、认同感、和谐感和归属感。
•
1
Introduction to Design, zhangqian, WUT Copyright Reserved
1
Introduction to Design, zhangqian, WUT Copyright Reserved
设计 概论
INTRODUCTION
TO DESIGN
第二节 设计美的特征 3.想象——虚幻性自由
• 想象与自由的关系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 1. 对现实世界的否定 • 2. 对意义世界的建构 • 3. 对自我地位的确立 • 4. 对情感发展的暗示
1
Introduction to Design, zhangqian, WUT Copyright Reserved
设计 概论
第二节 设计美的特征
INTRODUCTION
TO DESIGN
2.设计美与艺术美、自然美之间的情感差异
• 作为一种更多地以形式来传达意义、并且具有功利性基
设计 概论
第二节 设计美的特征
INTRODUCTION
TO DESIGN
1.实践——功利性自由
• 人是实践劳动中的主体,它在实践劳动中经常处于主导者的角色,而且在一 些特定的场合,劳动主体还能感受到自我就是主导者这一事实——虽然不是 经常而是偶尔。实践劳动因此也是有可能让人获得自我确证的,在理想的人 类劳动中,这种自我确证感与功利性目的实现所导致的情感几乎是同时发生 的,但二者并非同一种心理反应。确证感和功利感都以快感的形式体现出来, 但是产生快感的原因却是不同的,实践劳动中自我确证的快感是因为主体在 劳动的同时发现了自己是整个活动的主导者,它具有我向性;而功利感产生 的原因是因为对象实现了劳动者的功利性目的,它所重视的是劳动的结果, 具有他向性或外向性。理想的劳动实践是同时具有这两种快感的,但由于历 史条件的局限性和人自身的局限性,人们在劳动中经常只能体会到功利感, 而没有确证感,或者只将劳动与功利联系在一起,而不将劳动与自我确证联 系起来。
1
Introduction to Design, zhangqian, WUT Copyright Reserved
设计 概论
INTRODUCTION
TO DESIGN
第二节 设计美的特征 奥迪A5 2013款轿跑车
1
Introduction to Design, zhangqian, WUT Copyright Reserved
设计 概论
INTRODUCTION
TO DESIGN
第二节 设计美的特征 3.艺术结晶
• 艺术是人为的极致,设计中的人为性的最高表现是其艺术性。设计 与艺术有着极为密切的关系,如很多设计师同时就是艺术家,艺术创 作与设计实践经常互相渗透,好的设计作品也被称为设计艺术品等。 设计的人为性对设计美的最终贡献体现在设计创意上,而创意及其成 功传达就等于艺术。
设计 概论
INTRODUCTION
TO DESIGN
第二节 设计美的特征 (3) 认同感
• 认同感则带有更多的理性的内涵,强调主体与对象在价值 观念、情感追求等方面的相似之处,它有一个内在的比较 而寻找到相似之处的过程,它与欣赏主体透过设计作品而 与设计主体形成共鸣有关。
1
Introduction to Design, zhangqian, WUT Copyright Reserved
设计 概论
第二节 设计美的特征
INTRODUCTION
TO DESIGN
1.劳动产品
• 劳动是指人类有目的有意识的改变对象的形态的活动。劳动是人的动物性和 精神性相统一的活动,是人的精神通过他的身体(主要是双手)作用于对象 并导致对象的形态发生改变从而满足人的某种需要的活动。由于人的需要和 实现这种需要的方式不同,劳动通常被分为体力劳动和脑力劳动。严格来说 没有纯粹的体力劳动或脑力劳动,而只有以体力或脑力为主导的某类人类劳 动。人通过劳动而改变设计对象的存在形态从而使其成为生活中的有用之物, 从这一点来看,设计具有极大的包容性,只要对象在形成过程中不以生理周 期(如植物栽培)为主导的几乎改变对象的存在形态的人类劳动都可算是设 计。打造石器、垒个猪圈、铺条山路等都可算是设计。但这又似乎不符合我 们一般对设计的理解,其中“不对”的地方可能是这些活动不以脑力劳动为 主导,而更接近纯粹的体力劳动。因此,设计虽要在实物形态上让对象发生 改变,但其本质就是以脑力劳动为主导。
设计 概论
INTRODUCTION
TO DESIGN
第二节 设计美的特征 2.技术结果
设计不是一般的劳动产品,它是技术的结晶,是技术的承载者, 设计中的技术所包含的内容有两方面:一是通过重复训练,体现出设 计师双手的灵巧性的技术传达手段,二是为了一定的功能而运用的体 现时代科技最新发展成果的技术水平。
• 自由必须包括两个环节:一是在某一活动中环境中,具体的个体在这 个活动中或环境中处于主导地位,这个主导可以是现实的,也可以是 虚幻的;二是这个主体还要能意识到此时此刻自己就是这个具体时空 中的主导者。
1
Introduction to Design, zhangqian, WUT Copyright Reserved
设计 概论
INTRODUCTION
TO DESIGN
第二节 设计美的特征 (1) 亲切感
• 亲切感的侧重点是由对象与自我间的天然联系所导致的情 感,它是主客体双方的无障碍交流导致的亲近,这更多地 是接近直觉而不需要很清晰的理性判断,但其中一定会有 对自我与对象在形态上的相似性的判断。
1
Introduction to Design, zhangqian, WUT Copyright Reserved
设计 概论
INTRODUCTION
TO DESIGN
第二节 设计美的特征 自由的层次
• 自由可分为三个层次:
• 1.实践——功利性自由
• 2.认知——智慧性自由
• 3.想象——虚幻性自由
1
Introduction to Design, zhangqian, WUT Copyright Reserved
• 艺术创意的核心是意义与形式的结合。
1
Introduction to Design, zhangqian, WUT Copyright Reserved
设计 概论
INTRODUCTION
TO DESIGN
第二节 设计美的特征
[美] 迈克尔·格雷夫斯 自来水龙头
1
Introduction to Design, zhangqian, WUT Copyright Reserved
设计 概论
INTRODUCTION
TO DESIGN
第二节 设计美的特征 (2) 温馨感
温馨感与亲切感相似,但与亲切的对象更多地是一个 具体的对象不同,引起温馨感的对象往往是由具体的环境 形成的氛围。
1
Introduction to Design, zhangqian, WUT Copyright Reserved
设计 概论
INTRODUCTION
TO DESIGN
第二节 设计美的特征 三、情感性
• 情感性是设计美的又一个特点,设计美中包孕的情感,既 有与自然美、艺术美相通的一面,也有与它们不同的一面。
1
Introduction to Design, zhangqian, WUT Copyright Reserved
设计 概论
INTRODUCTION
TO DESIGN
第二节 设计美的特征
• 本节重点:设计美的特征 • 本节难点:设计美的自由性
1
Introduction to Design, zhangqian, WUT Copyright Reserved
设计 概论
INTRODUCTION
TO DESIGN
第二节 设计美的特征
1
Introduction to Design, zhangqian, WUT Copyright Reserved
设计 概论
INTRODUCTION
TO DESIGN
第二节 设计美的特征 2.认知——智慧性自由
• 实践的基础是认识,实践中的自由很大程度上依赖于认知中的自由, 而认知可以脱离实践单独存在,因此认知中的自由也可以单独存在。 认知中的自由分为两个层次:较低的层次是对必然规律的认识,通过 掌握规律而获得规范中的自由,体现出人认知世界的能力。较高层次 则未必与认知对象世界有关,它直接体现出人的智慧。这两个层次的 自由之别,也就是知识与智慧之别。知识强调被动的接受,强调知识 获得的循序渐进,有点类似于中国禅宗所说的“渐悟”,智慧则强调 知识的未经概念的突然获得,强调知识来源于直觉与“顿悟”。
设计美的特征
• 自由性 • 人为性 • 情感性 • 形式性
1
Introduction to Design, zhangqian, WUT Copyright Reserved
设计 概论
INTRODUCTION
TO DESIGN
第二节 设计美的特征 一、自由性
• 黑格尔—马克思所理解的自由:自由就是对必然(规律)的认识和掌 握。
设计 概论
INTRODUCTION
TO DESIGN
第二节 设计美的特征 (4) 和谐感
• 和谐感则是一种更笼统的说法,上述各种情感都可概括为 和谐感,但狭义的和谐感更强调一种主客体之间的互动及 由此导致的一致性,和谐感体现出理想的主客体关系中的 相互转化关系,其中包含着活跃的想象,具有“动”的特 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