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锡市城市黑臭水体整治工作方案(正式发文)

合集下载

城市黑臭水体整治方案

城市黑臭水体整治方案

城市黑臭水体整治方案一、背景介绍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工业发展的推进,城市水体污染问题日益突显,尤其是黑臭水体的治理成为了一项迫切的任务。

黑臭水体指的是城市中出现污水、垃圾等具有恶臭、黑色和有毒的水体。

黑臭水体不仅严重影响城市环境和民生质量,还威胁到人们的生活和健康。

因此,制定科学合理的城市黑臭水体整治方案是当务之急。

二、整治目标•消除黑臭水体,恢复水体的水质和生态环境;•提高城市居民的生活品质,改善城市环境。

三、整治措施1. 污水治理污水是城市黑臭水体的主要来源,因此,科学有效的污水治理是整治黑臭水体的关键措施之一。

•加强污水处理厂的建设和改造,提高污水处理能力,确保污水的达标排放;•完善城市污水管网系统,减少污水直排的情况,尽可能地将污水导至污水处理厂进行处理。

2. 垃圾处理垃圾是导致黑臭水体的另一个重要因素,因此,垃圾处理也是整治黑臭水体的关键环节。

•加强城市垃圾分类和投放教育,提高居民的环保意识和垃圾分类能力;•建设和完善垃圾处理设施,包括垃圾转运站、垃圾焚烧厂等,实现垃圾的有效处理和资源化利用。

3. 河道治理城市黑臭水体的大部分集中在河道中,因此,对河道进行整治是整治黑臭水体的重要手段。

•清理河道中的垃圾和淤泥,恢复河道的通畅;•种植河岸两侧的绿化植物,增加河岸景观,改善河道生态环境;•建设河道生态缓冲带,构建湿地等生态修复设施,提升河道的水质和生态环境。

4. 监管与治理整治城市黑臭水体不仅需要科学的技术手段,还需要加强监管和治理。

•建立健全黑臭水体整治的责任机制,明确相关部门的职责和任务;•加大对违法排污行为的打击力度,对违法排污行为进行严厉的处罚,形成震慑力;•加强对整治效果的监测和评估,确保整治工作的质量和效果。

四、预期效果通过实施上述整治措施,预期达到以下效果:•消除黑臭水体,恢复城市水体的清澈和透明;•提高城市居民的生活品质,改善城市环境;•促进水源的保护和水资源的合理利用,实现循环经济。

黑臭水体治理工作实施方案(最新)

黑臭水体治理工作实施方案(最新)

黑臭水体治理工作实施方案一、总体目标坚持“统筹协调、部门联动、标本兼治”原则,通过水利调度、截污纳管、雨水利用、生态修复、防洪排涝、智慧水务等六大措施,综合解决水资源、水生态、水环境、水安全四大问题,实现水体污染物总量持续削减,水体环境质量有效提升,滨水空间绿化美化、人居环境明显改善、公众满意度显著提高,确保xx年年底前完成双龙沟、林园公园2处黑臭水体的整治任务,实现基本消除黑臭的任务目标。

二、组织机构及工作职责(一)组织机构为统筹我区黑臭水体治理工作,特成立xx区黑臭水体综合治理工程指挥部。

(二)指挥部及下设办公室工作职责贯彻落实国家、省市关于黑臭水体治理工作的有关要求,统筹、协调、调度我区黑臭水体治理工作,掌握全区黑臭水体治理工程进展情况,协调解决黑臭水体治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重点抓好双龙沟、林园公园2处黑臭水体的综合整治工作任务,办理工程前期手续、督促工程施工进度,管控施工质量,同时完成市黑臭水体治理工作组交办的其他工作。

三、责任分工按照我区黑臭水体治理工作总体安排,下列单位承担如下任务:1.区委宣传部:负责联系电视、报纸、网络等新闻媒体,宣传报道我区黑臭水体治理工作。

2.区委、区政府督查室:负责对各责任单位黑臭水体治理工作情况进行督查。

3.区住建局:负责牵头组织2处黑臭水体治理工程全过程管理工作。

4.区环境保护分局:负责对非法排放污水和畜禽规模养殖排放污水和粪便倾倒进行监管;按照《xx市“河长制”实施方案(试行)》有关要求,对完成治理任务的黑臭水体牵头进行长效管理。

5.区市容环卫局:负责协调组织黑臭水体治理工程涉及的垃圾清理工作;协调黑臭水体治理工程涉及的征拆工作。

6.区农业局:负责对畜禽养殖(散养)进行监管;对双龙沟水得工程进行监管;对双龙沟沿线树木移植砍伐进行审批。

7.区规划分局:负责协调规划设计单位提供黑臭水体治理工程规划条件,帮助办理工程建设相关规划手续。

8.区国土分局:负责协调组织黑臭水体治理工程涉及的土地征收工作及土地手续。

无锡市城市黑臭水体整治工作方案(正式发文)

无锡市城市黑臭水体整治工作方案(正式发文)

无锡市市区黑臭水体整治工作方案为推进我市市区黑臭水体整治,根据《国务院关于印发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的通知》(国发〔2015〕17号)、《住房城乡建设部环境保护部关于印发城市黑臭水体整治工作指南的通知》、《江苏省城市黑臭水体整治行动方案》(苏政办发[2016]44号),结合我市实际,制定本工作方案。

一、指导思想深入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紧紧围绕建设“强富美高”新无锡的总体目标,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按照“属地负责、综合整治、协调推进、确保达标”的工作原则,遵循“控源截污、内源治理,河道清淤、活水循环,水质净化、生态修复”的科学治理路径,开展城市黑臭水体整治和长效管理,全面提升水体环境质量,改善城市人居环境。

二、工作目标以“消除市区黑臭水体”为核心,以各区政府为责任主体, 用5年时间对市区排查出的38条黑臭河道进行综合整治,确保达到一般景观用水标准,确保到2020年底前,我市市区黑臭水体总体得到消除,实现市区河道水循环正常、水生态良好。

三、工作内容(一)制定整治计划2016年3月15日前编制完成38条黑臭河道基础资料清单,绘制黑臭水体分布图。

明确水体名称、起始边界、类型、面积、长度、所在区域、黑臭级别、水质现状、整治责任主体及具体责任人、达标期限等。

根据已掌握的水体污染和投诉情况,对38条黑臭河道进行民意调查,进一步判别水体黑臭状况,聘请具有资质的专业检测机构对所确定的水体进行检测,根据检测结果,对照《黑臭水体污染程度分级标准》,划分该水体的黑臭等级,制定详细的整治计划。

(二)确定整治方案在系统分析黑臭水体水质水量特征及污染物来源的基础上,结合环境条件与控制目标,筛选技术可行、经济合理、效果明显的技术方法,初步确定黑臭水体整治的技术路径,预估所需的工程措施、工程量、项目总投资、项目概算、年度资金需求和实施周期,预测水体整治效果,“一河一策”确定黑臭水体整治方案。

整治方案的编制要与当地防汛排涝相结合;涉及航道的,应征求当地航道管理部门意见;充分考虑每条黑臭河道实际,结合地区规划和周边环境景观,努力彰显特色。

黑臭水体整治方案

黑臭水体整治方案

黑臭水体整治方案在中国许多城市和乡镇中,黑臭水体的存在是一个不可忽视的问题。

黑臭水体指的是因为水质污染和缺乏流动而产生的腐败气味和黑色异味的水体,给居民的生活环境和健康带来了极大的困扰。

为了改善这一问题,政府和专家们制定了一系列的整治方案。

本文将探讨黑臭水体整治方案的一些措施和成效。

首先,水污染源的控制和治理是黑臭水体整治的关键一环。

在制定整治方案时,需要明确主要的污染源,并对其加强监管和处罚力度。

例如,对于企业排放的工业废水,应严格执行环境保护法律法规,加大监管力度,对违法排放行为进行处罚。

对于农村的农田和养殖污染,应加强农业生产管理,推广清洁生产技术和农田面源污染控制措施。

此外,还应加强城市地下排水系统的建设和改造,确保废水能够得到有效处理和排放,防止污水倒灌。

其次,水流动的恢复和改善对于黑臭水体整治至关重要。

许多黑臭水体的存在是因为水体流动不畅,导致水中的污染物堆积和沉积。

因此,需要加大对水流的整治力度。

一方面,可以通过疏通河道、清淤和修建截污渠等方式,改善河流和湖泊的水流状况。

另一方面,可以通过增加水流的动力,如引入自然水流、改建污水管网等方式,促进水体的自净作用。

这些措施将有助于减少污染物的积累,提高水体的水质。

此外,提高水环境管理能力和公众意识也是整治黑臭水体的重要方面。

政府部门可以加强水环境监测和数据分析,及时掌握水质变化和污染源情况,为整治工作提供科学依据。

同时,需要加强宣传教育,提高公众对于水环境保护的认识和重视程度。

通过开展水环境保护的宣传活动,推动居民改变不良的生活习惯,减少对水体的污染。

只有政府和居民齐心协力,才能够真正实现黑臭水体的整治。

近年来,中国在黑臭水体整治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成效。

许多城市和乡镇的黑臭水体得到了改善和治理。

例如,北京市通过对京杭大运河进行整治,成功地将黑臭水体变成了清澈的河道。

南京市通过对长江的整治工作,改善了周边地区的水质和生态环境。

这些成果的取得离不开政府的政策支持和专家的技术支持,也离不开居民的参与和支持。

黑臭水体整治工程方案

黑臭水体整治工程方案

黑臭水体整治工程方案一、背景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和工业化程度的提高,我国面临着许多水体环境问题,其中黑臭水体问题是其中之一。

黑臭水体是指水体中存在着大量有机废弃物质,以致于产生难闻的恶臭,并且水质劣化严重的现象。

黑臭水体不仅对周围环境产生影响,严重危害人民生活,还给城市形象和社会发展带来了负面影响。

因此,对黑臭水体进行整治,已成为当前城市环境治理的重点任务之一。

二、黑臭水体的原因1. 城市化进程加速和人口增加,城市生活污水和工业废水排放导致了水质恶化。

2. 河流上游的农村生活污水和农业面源污染对水质产生了影响。

3. 缺乏有效的水资源管理和治理措施,导致水体富营养化和富有机质化。

4. 化工企业排放的有机废物和化学物质对水质产生了影响。

三、黑臭水体整治的原则1. 依法加强管理,建立健全监管制度,加大对违法单位的打击力度。

2. 增加环保投入,加强对黑臭水体整治相关科研和技术创新的投入。

3. 强化责任制,建立健全治理工作考核制度,形成全社会共同参与的合力。

4. 进行全过程治理,注重对源头治理、过程控制和终端处理的有机结合。

四、黑臭水体整治的工程方案1. 水质监测与评估:对黑臭水体进行全面的水质监测与评估,确定黑臭水体的主要污染源和主要污染物种类,为后续整治工作提供科学依据。

2. 水资源整合与治理:根据水体流域的特点和水质状况,采取水资源整合的措施,包括梳理河道、挖河疏浚、修建水系绿道等手段,改善水体的自净能力。

3. 水生态恢复与修复:对水体周边的生态环境进行修复与恢复,包括湿地保护、水生植被种植、水生动植物增殖等,提高水体的自净能力。

4. 污水处理与回用:针对黑臭水体周边的污水排放问题,实施污水处理设施建设与升级改造,提高污水处理技术,实现污水的回用和资源化利用。

5. 生态景观建设:在整治过程中,注重对黑臭水体周边环境的改善与美化,包括沿岸景观设计、绿化种植、生态岸线建设等,提升水体周边的景观价值。

6. 社会参与与宣传教育:加强对公众的宣传教育,提高公众对黑臭水体整治工作的认识和参与度,形成全社会共同参与的治理合力。

城市黑臭水体治理攻坚战实施方案

城市黑臭水体治理攻坚战实施方案

城市黑臭水体治理攻坚战实施方案一、工作任务(一)全面排查,科学制定方案1.加大黑臭水体排查力度。

地级城市要持续推进城市建成区黑臭水体排查治理,加大黑臭问题排查识别、尤其是已经完成治理的13条水体返黑返臭问题甄别力度,加强日常跟踪监督,系统排查新增黑臭水体及返黑返臭水体,及时纳入清单公示并限期治理,每年12月20日前,向住房城乡建设(厅、局)、生态环境(厅、局)报送黑臭水体治理情况及有无新增黑臭水体、返黑返臭水体。

灵武市、青铜峡市要对城市建成区全面开展黑臭水体排查,明确水体黑臭的成因、主要污染来源,确定主责部门。

2022年6月底前,在当地主流媒体公布城市黑臭水体清单、位置图(附城市建成区范围图)、河湖长、主责部门、计划达标期限,现场挂牌公示。

到2022年底、2023年底、2024年底城市黑臭水体消除比例分别达到40%、60%、80%。

2.加紧制定科学整治方案。

城市政府要对排查出的黑臭水体逐一科学制定系统化整治方案,2022年9月30日前,报住房城乡建设(厅、局)、生态环境(厅、局)及主责部门对口政府部门,无新增黑臭水体及返黑返臭水体的地级城市也要报告说明。

对于影响范围广、治理难度大的黑臭水体整治方案,政府相关部门要加强指导。

(二)综合治理,全面消除黑臭3.统筹流域治理加强协同治理。

统筹协调上下游、左右岸、干支流、城市和乡村的综合治理,将影响黑臭水体水质的建成区外上游、支流水体同步纳入流域治理工作,协同推进城市建成区黑臭水体和流域水环境治理。

根据河湖干支流、湖泊和水库的水环境、水资源、水生态情况,开展精细化治理,提高治理的系统性、针对性和有效性,完善流域综合治理体系,提升流域综合治理能力和水平。

加强岸线管理。

因地制宜对河湖岸线进行生态化改造,统筹好岸线内外污水垃圾收集处理工作,及时对水体及河岸垃圾、漂浮物等进行清捞、清理,并妥善处理处置。

建立健全垃圾收集(打捞)转运体系,建立相关工作台账。

明确责任主体,按照属地负责、上下结合原则,依法清理整治河道管理范围内违法违规建筑,并于2025年6月底前完成清理。

黑臭水体治理方案

黑臭水体治理方案

黑臭水体治理方案第1篇黑臭水体治理方案一、项目背景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工业的快速发展,部分地区的地表水体受到严重污染,导致水体黑臭现象频发。

这不仅影响了城市景观,还严重威胁到周边居民的生活质量和身体健康。

为贯彻落实国家关于生态文明建设的要求,改善城市水环境质量,本项目旨在针对某城市黑臭水体进行综合治理,恢复水体生态功能。

二、治理目标1. 消除黑臭现象,提高水体透明度,恢复水生态功能。

2. 保障周边居民生活用水安全,提升城市环境品质。

3. 建立长效管理机制,确保水体长治久清。

三、治理原则1. 科学规划,综合治理。

2. 生态优先,以人为本。

3. 防治结合,注重实效。

4. 社会参与,共同治理。

四、治理措施1. 污染源控制(1)工业污染源治理:加强企业监管,确保废水处理设施稳定运行,实现达标(2)生活污染源治理:完善城市污水收集系统,提高污水处理厂处理能力,确保生活污水全收集、全处理。

(3)农业污染源治理:推广测土配方施肥技术,减少化肥农药使用量,加强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

2. 水体生态修复(1)清淤疏浚:对黑臭水体进行清淤,减少内源污染。

(2)生态补水:合理调配水资源,提高水体流动性,增强自净能力。

(3)生态修复:采用生物技术、植物修复等技术,恢复水体生态系统。

3. 长效管理机制(1)建立监测预警体系:定期监测水体水质,及时掌握水质变化情况,制定应急预案。

(2)落实河长制:明确各级河长职责,加强部门协同,形成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

(3)加强宣传和教育:提高公众环保意识,引导社会力量参与黑臭水体治理。

五、实施保障1. 组织保障:成立项目实施领导小组,统筹协调各方力量,确保项目顺利推进。

2. 资金保障:积极争取中央和地方财政资金支持,合理利用社会资本,确保项目资金需求。

3. 技术保障:引进先进技术,加强技术指导,提高治理效果。

4. 法律保障:建立健全相关法律法规,严格执法监管,确保治理措施落实到六、项目评估与调整1. 定期对治理效果进行评估,及时发现问题,调整治理措施。

(完整版)黑臭水体治理方案

(完整版)黑臭水体治理方案

黑臭水体治理总体方案1.1黑臭水体治理技术选择原则城市黑臭水体整治技术的选择应遵循“适用性、综合性、经济性、长效性和安全性”等原则:(1)适用性:地域特征及水体的环境条件将直接影响黑臭水体治理的难度和工程量,需要根据水体黑臭程度、污染原因和整治阶段目标的不同,有针对性地选择适用的技术方法及组合。

(2)综合性:城市黑臭水体通常具有成因复杂、影响因素众多的特点,其整治技术也应具有综合性、全面性。

需系统考虑不同技术措施的组合,多措并举、多管齐下,实现黑臭水体的整治。

(3)经济性:对拟选择的整治方案进行技术经济比选,确保技术的可行性和合理性。

(4)长效性:黑臭水体通常具有季节性、易复发等特点,因此整治方案既要满足近期消除黑臭的目标,也要兼顾远期水质进一步改善和水质稳定达标。

(5)安全性:审慎采取投加化学药剂和生物制剂等治理技术,强化技术安全性评估,避免对水环境和水生态造成不利影响和二次污染;采用曝气增氧等措施要防范气溶胶所引发的公众健康风险和噪音扰民等问题。

1.2黑臭水体治理常用技术及其特点1.2.1控源截污1.2.1.1截污纳管适用范围:从源头控制污水向城市水体排放,主要用于城市水体沿岸污水排放口、分流制雨水管道初期雨水或旱流水排放口、合流制污水系统沿岸排放口等永久性工程治理。

技术要点:截污纳管是黑臭水体整治最直接有效的工程措施,也是采取其他技术措施的前提。

通过沿河沿湖铺设污水截流管线,并合理设置提升(输运)泵房,将污水截流并纳入城市污水收集和处理系统。

对老旧城区的雨污合流制管网,应沿河岸或湖岸布置溢流控制装置。

无法沿河沿湖截流污染源的,可考虑就地处理等工程措施。

严禁将城区截流的污水直接排入城市河流下游。

实际应用中,应考虑溢流装置排出口和接纳水体水位的标高,并设置止回装置,防止暴雨时倒灌。

限制因素:工程量和一次性投资大,工程实施难度大,周期长;截污将导致河道水量变小,流速降低,需要采取必要的补水措施。

黑臭水体整治示范城市实施方案(4篇)

黑臭水体整治示范城市实施方案(4篇)

黑臭水体整治示范城市实施方案(4篇)第一篇:整治黑臭水体的必要性和目标黑臭水体的存在严重影响了城市环境和居民生活质量,亟待进行整治。

为了建设示范城市,我们制定了以下实施方案。

首先,我们需要明确整治黑臭水体的必要性和目标。

整治黑臭水体既是对环境保护的一项重要任务,也是改善人们居住环境的迫切需求。

我们的目标是通过整治,使得城市水体环境恢复清洁、健康和宜居。

第二篇:整治黑臭水体的技术手段和方法为了实现整治黑臭水体的目标,我们将采用一系列的技术手段和方法。

首先,我们将加强污水处理设施的建设和运营管理,确保污水得到有效处理和排放。

同时,我们还将加强城市排水管网的建设和维护,确保市区内的雨水和污水得到合理排放。

此外,我们还将加大对水体污染源的监测和整治力度,采取有效的措施减少污染物的排放。

另外,我们还将加强河道和湖泊的清淤、清污工作,确保水体的通畅和清洁。

第三篇:整治黑臭水体的组织与管理为了保障整治黑臭水体的顺利进行,我们将建立完善的组织机构和管理体系。

首先,我们将设立专门的水环境整治领导小组,负责制定整治方案和实施计划,并协调各相关部门的工作。

同时,我们还将建立黑臭水体整治工作指挥部,由相关部门的负责人组成,负责具体的实施工作,并进行日常的调度和管理。

此外,还将加强宣传和社会参与,形成全社会共同参与整治的良好氛围。

第四篇:整治黑臭水体的时间表和经费保障为了确保整治黑臭水体的工作能够顺利进行,我们制定了详细的时间表和经费保障计划。

时间表将确切规定每个阶段的工作内容和完成时限,以保证整治工作的有序推进。

经费保障计划将明确整治所需要的经费来源和使用情况,确保整治工作的资金供应。

同时,我们还将探索多种筹款渠道,争取政府投入、社会捐赠和金融支持等多方面的资金支持,以确保整治工作的顺利进行。

第一篇中,我们强调了整治黑臭水体的必要性和目标。

黑臭水体不仅影响城市居民的健康和生活质量,还对环境造成严重的破坏。

因此,我们的目标是通过整治,使得城市水体环境恢复清洁、健康和宜居。

2023年整治城市黑臭水体行动方案

2023年整治城市黑臭水体行动方案

2023年整治城市黑臭水体行动方案一、背景和目标:城市黑臭水体是指城市内污水排放不完全或处理不当导致的水体污染,给城市环境和居民健康带来严重威胁。

为了改善城市环境质量,保护居民生活环境,2023年将启动整治城市黑臭水体的行动。

本方案旨在通过建设和改造污水处理设施、加强污水管网管理、推动环保意识的普及等措施,全面消除城市黑臭水体,提升居民的生活品质。

二、行动计划:1. 污水处理设施的建设和改造(1) 加大对现有污水处理设施的改造力度,提高处理效能。

通过提升设备技术水平,增加处理能力,确保污水处理达标排放。

(2) 新建污水处理设施,覆盖城市所有区域。

根据各区域的污水排放情况,合理规划和布局新的污水处理设施,确保全面覆盖。

(3) 推动污泥资源化利用。

加强对污泥处理和资源化利用的研究和推广,通过研发新技术和设备,将处置污泥转化为能源或肥料等有价值材料。

2. 污水管网管理(1) 加强污水管网的维护和管理。

定期进行污水管网的检修和清理工作,确保管网畅通无阻,减少污水外溢及漏渗的情况。

(2) 建立完善的管网监控系统。

通过安装监测设备和传感器,及时监测污水管网的运行情况,发现异常情况能够及时处理。

(3) 加强管网修复和更新。

根据实际情况,对老化和损坏严重的污水管网进行修复和更换,确保管网的运行正常。

3. 推动环保意识的普及(1) 加大环保知识宣传力度。

通过组织宣传活动、发布宣传资料等方式,向居民普及环保知识,提高大众环保意识。

(2) 强化环境保护法律法规的宣传和执行。

对于违法排污行为,要加大执法力度,加强对违法者的处罚力度,让违法成本高于合规成本。

(3) 鼓励居民参与环保行动。

通过组织居民参与环境保护的志愿者活动、设立环保奖励机制等方式,鼓励居民积极参与和支持环保行动。

三、预期效果和保障措施:1. 预期效果(1) 城市黑臭水体得到明显改善。

通过建设和改造污水处理设施,加强管网管理,预计在2023年底前,城市黑臭水体将大幅减少或消除。

黑臭水体整治实施方案

黑臭水体整治实施方案

黑臭水体整治实施方案黑臭水体整治采用“垃圾清理+底泥改善技术+微泡曝气膜技术+高效水质净化微生物菌剂技术+生态浮岛技术自然型+生态护坡技术”的综合方案。

1 整治方案1.1 垃圾清理区域水面及岸边覆盖有很厚一层生活垃圾,通过机械配合人工清理。

雇佣一支垃圾清理队,并配备船只、挖掘机和垃圾车。

采用人工+机械的方式,将塘中垃圾收集至岸边,然后将岸边及岸上的垃圾,用挖掘机配合人工方式装车,运送至桑德垃圾处理场。

1.2 底泥改善垃圾清理工作完成后进行底泥活化治理工作。

采用片状药剂进行底泥修复,由施工人员直接抛洒至水中。

片状药剂直接沉至水底,与底泥反应,释放活性氧,改善底泥性质。

同时,向水中投加水体改善粉状药剂,选用直接抛洒至水体的方式进行混合。

塘体中心部分,利用船只携带枪头进行均匀喷洒。

1.3 水质净化(EHBR技术)根据河道的实际考察情况,河水基本不流动,本工程采用强化耦合微泡曝气膜技术对水质进行净化。

EHBR膜组件的安装形式采用水草式和固定式相结合的方式,安装在河底。

用圆钢连接焊接支架连接EHBR膜。

在岸边组装完成后,用船只慢慢放入水下。

通过曝气干管充氧曝气,通过控制进气管道阀门进行曝气控制。

1.4 曝气增氧通过控制进气管道阀门进行曝气控制,曝气风机由自控程度进行自动控制。

浮水喷泉曝气机设备根据水利机械的搅拌提升原理,将水直接提上水面后抛出与空气接触,令水层产生上下循环。

曝气机配置高速旋转的螺旋桨,在提升水同时充分搅拌水体。

在岸边,安装浮水式喷泉曝气机;用船只固定于内,用砼块连接绳索固定于池底。

1.5 微生物原位净化首先将高效水质净化微生物菌剂在发酵罐中进行激活、扩配,期间采用搅拌棒进行手动搅拌,并辅以加热棒保持发酵罐内培养温度维持在25摄氏度;将培养后的高效水质净化微生物菌剂,经过喷雾机,均匀喷洒到塘体中,喷洒时间选取上午。

根据水质情况,向水中先投撒抑藻剂,避免藻类过多对微生物的生长造成影响。

1.6 设置生态浮岛1)单元组拼接。

(完整版)黑臭水体治理方案

(完整版)黑臭水体治理方案

黑臭水体治理总体方案1.1黑臭水体治理技术选择原则城市黑臭水体整治技术的选择应遵循“适用性、综合性、经济性、长效性和安全性”等原则:(1)适用性:地域特征及水体的环境条件将直接影响黑臭水体治理的难度和工程量,需要根据水体黑臭程度、污染原因和整治阶段目标的不同,有针对性地选择适用的技术方法及组合。

(2)综合性:城市黑臭水体通常具有成因复杂、影响因素众多的特点,其整治技术也应具有综合性、全面性。

需系统考虑不同技术措施的组合,多措并举、多管齐下,实现黑臭水体的整治。

(3)经济性:对拟选择的整治方案进行技术经济比选,确保技术的可行性和合理性。

(4)长效性:黑臭水体通常具有季节性、易复发等特点,因此整治方案既要满足近期消除黑臭的目标,也要兼顾远期水质进一步改善和水质稳定达标。

(5)安全性:审慎采取投加化学药剂和生物制剂等治理技术,强化技术安全性评估,避免对水环境和水生态造成不利影响和二次污染;采用曝气增氧等措施要防范气溶胶所引发的公众健康风险和噪音扰民等问题。

1.2黑臭水体治理常用技术及其特点1.2.1控源截污1.2.1.1截污纳管适用范围:从源头控制污水向城市水体排放,主要用于城市水体沿岸污水排放口、分流制雨水管道初期雨水或旱流水排放口、合流制污水系统沿岸排放口等永久性工程治理。

技术要点:截污纳管是黑臭水体整治最直接有效的工程措施,也是采取其他技术措施的前提。

通过沿河沿湖铺设污水截流管线,并合理设置提升(输运)泵房,将污水截流并纳入城市污水收集和处理系统。

对老旧城区的雨污合流制管网,应沿河岸或湖岸布置溢流控制装置。

无法沿河沿湖截流污染源的,可考虑就地处理等工程措施。

严禁将城区截流的污水直接排入城市河流下游。

实际应用中,应考虑溢流装置排出口和接纳水体水位的标高,并设置止回装置,防止暴雨时倒灌。

限制因素:工程量和一次性投资大,工程实施难度大,周期长;截污将导致河道水量变小,流速降低,需要采取必要的补水措施。

黑臭水体整治实施方案

黑臭水体整治实施方案

黑臭水体整治实施方案一、背景介绍黑臭水体是指污水长期积存、污染物长时间滞留,致使水体发生腐败、恶臭、变黑等现象的水体。

黑臭水体不仅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巨大的困扰,还严重影响了城市的形象和可持续发展。

为了改善环境质量,保护水资源,需要制定一套科学合理的黑臭水体整治实施方案。

二、整治目标本方案的整治目标是彻底改善黑臭水体现象,恢复水体环境的自净能力,达到以下几个方面的要求:1.消除水体中的臭味,恢复水体的清新气息;2.降低水体中的污染物浓度,改善水质;3.提高水体的生态功能,恢复水生态系统的健康状态;4.修复水体周边的景观环境,改善城市形象。

三、整治措施根据黑臭水体的成因和特点,采取以下综合措施进行整治:1. 收集和处理污水通过扩建下水道管网,引导污水排入污水处理厂进行处理,避免直接排入水体。

同时,对于无法接入下水道的区域,采取合理的收集和处理措施,确保污水不进入水体。

2. 修复水体周边环境通过植树造林、绿化景观等措施,修复水体周边的生态环境,提高水体的景观效果,为市民提供一个良好的休闲环境。

3. 河道清淤和改造对于积存大量污泥和垃圾的河道,进行清淤工作,清除淤泥和垃圾,恢复河道的正常流量。

同时,对于破损的堤岸、倒塌的护岸等,进行修复和改造,确保河道的畅通。

4. 水质提升和生态恢复通过投放水质净化剂和生态修复材料,改善水体中的污染物浓度,降低水质的污染程度。

同时,引入适应性强的水生植物,促进水体中生物多样性的恢复。

5. 监测和评估在整治过程中,建立科学的监测体系,对整治效果进行实时监测和评估。

根据监测结果,及时调整整治策略,确保整治效果的可持续性。

四、预期效果经过一段时间的整治工作,预计将取得以下效果:1.黑臭水体现象得到根本改善,水体清新无异味;2.水质明显提升,污染物浓度大幅降低;3.水生态系统逐渐恢复,生物多样性得到增加;4.水体周边环境得到修复和改善,城市形象得以提升。

五、实施计划制定完善的实施计划是顺利实施整治工作的关键。

住房城乡建设部、生态环境部关于印发城市黑臭水体治理攻坚战实施方案的通知

住房城乡建设部、生态环境部关于印发城市黑臭水体治理攻坚战实施方案的通知

住房城乡建设部、生态环境部关于印发城市黑臭水体治理攻坚战实施方案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生态环境部•【公布日期】2018.09.30•【文号】建城〔2018〕104号•【施行日期】2018.09.30•【效力等级】部门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水污染防治正文住房城乡建设部生态环境部关于印发城市黑臭水体治理攻坚战实施方案的通知建城〔2018〕104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国务院有关部委、直属机构:经国务院同意,现将《城市黑臭水体治理攻坚战实施方案》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落实。

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中华人民共和国生态环境部2018年9月30日城市黑臭水体治理攻坚战实施方案2015年国务院印发《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以来,各地区各部门迅速行动,在治理城市黑臭水体方面取得积极进展,成效显著。

为进一步扎实推进城市黑臭水体治理工作,巩固近年来治理成果,加快改善城市水环境质量,制定本方案。

一、总体要求(一)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和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要求,把更好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紧密围绕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的总体要求,全面整治城市黑臭水体,加快补齐城市环境基础设施短板,确保用3年左右时间使城市黑臭水体治理明显见效,让人民群众拥有更多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二)基本原则。

系统治理,有序推进。

坚持统筹兼顾、整体施策,全方位、全过程实施城市黑臭水体治理。

坚持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统筹好上下游、左右岸、地上地下关系,重点抓好源头污染管控。

坚持雷厉风行和久久为功相结合,既集中力量打好消除城市黑臭水体的歼灭战,又抓好长制久清的持久战。

坚持从各地实际出发,遵循治污规律,扎实推进治理攻坚工作。

多元共治,形成合力。

黑臭水体整治实施方案

黑臭水体整治实施方案

黑臭水体整治实施方案
黑臭水体是指受到各种有机物、无机物和微生物的污染,导致水体
出现黑色、发臭等现象。

这种水体不仅影响了周围环境的卫生和生
态平衡,也对人们的生活和健康造成了严重威胁。

因此,针对黑臭
水体的整治工作显得尤为重要。

为了有效整治黑臭水体,制定和实施科学合理的整治方案至关重要。

首先,需要对黑臭水体的污染来源进行全面调查和分析,找出造成
水体污染的主要原因。

其次,针对不同的污染源,制定相应的治理
措施,包括排污口的封闭与整治、污水处理设施的建设与升级、河
道清淤和生态修复等措施。

同时,还需加强监测和管理,确保整治
效果的持续和稳定。

在实施整治方案的过程中,需要充分调动各方的积极性和参与度。

政府部门应当加大对黑臭水体整治工作的投入和支持,同时加强对
相关企业和单位的监管和督促,确保他们按照规定进行生产和排放。

社会各界也应当积极参与到整治工作中,共同维护好周边环境的整
洁和健康。

此外,宣传和教育也是整治黑臭水体的重要一环。

通过开展各种形
式的宣传活动,增强公众对环境保护的意识和责任感,引导他们养
成良好的环保习惯,从源头上减少污染物的排放,为黑臭水体整治
工作提供更加有力的支持。

综上所述,整治黑臭水体是一项复杂而又紧迫的任务,需要各方共同努力,科学合理地制定和实施整治方案,加强监管和管理,积极参与,共同维护好我们的生态环境。

只有这样,才能为我们的城市和社会营造一个更加清洁、宜居的生活环境。

黑臭水体整治工作实施方案(最新)

黑臭水体整治工作实施方案(最新)

黑臭水体整治工作实施方案(最新)为深入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印发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的通知》(国发〔X〕17号)、《住房城乡建设部、环境保护部关于印发城市黑臭水体整治工作指南的通知》《X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关于转发住房城乡建设部对黑臭水体整治有关工作要求的通知》(X建城函〔X〕68号)精神,加快推进城市黑臭水体整治,全面改善我市生态环境,促进生态文明建设,提升人居环境质量,根据《城市黑臭水体整治工作指南》中提出的有关要求,现制定X市城市黑臭水体整治工作方案。

一、指导思想深入贯彻党的十八大关于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重大战略部署和国务院《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加大控源截污、垃圾清理、清淤疏浚、生态修复等工作力度,建立综合治理方案,明确工作目标,深化责任制落实,强化河道日常清淤保洁,加强河道水体水质监测及入河排污口监管,完善部门联合执法机制,打好城市黑臭水体综合治理攻坚战;通过健全城市水环境长效管理体制,持续改善城市水环境质量,有效促进生态文明建设,确保人民群众居住生活周边无黑臭水体存在,营造风景优美、环境幽雅、适宜居住的美丽家园。

二、基本原则(一)明确目标,整体规划。

科学识别城市黑臭水体及其形成机理与变化特征,结合污染源、水系分布和补水来源等情况,合理制定我市城市建成区黑臭水体的整治目标、总体方案和具体工作计划。

(二)因地制宜,标本兼治。

针对城市水体黑臭成因、区域自然人文环境条件和经济发展状况,综合应用控源截污、内源治理、生态修复等措施,全面消除黑臭水体,改善人居环境质量。

(三)生态改善,长效保持。

多渠道科学开辟补水水源,改善水动力条件,修复水生态系统,提升水体自然净化能力,实现城市水环境持续改善。

(四)部门联动,政策保障。

坚持政府主导,强化部门协作,明确职责分工,完善政策体系,鼓励多渠道融资,健全城市水体日常监测维护管理机制。

(五)强化监管,公众参与。

强化全过程监管,建立水体水质监测、预警应对机制,开辟城市黑臭水体整治信息公开渠道,鼓励公众参与,接受社会监督。

住建部发布《城市黑臭水体整治工作指南》(附全文)

住建部发布《城市黑臭水体整治工作指南》(附全文)

住建部发布《城市黑臭水体整治工作指南》(附全文)住房城乡建设部环境保护部发布关于印发城市黑臭水体整治工作指南的通知,详情如下:各省、自治区住房城乡建设厅、环保厅,直辖市规委、建委、市政管委、水务局、环保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建设局、环保局: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印发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的通知》(国发〔2015〕17号)要求,加快城市黑臭水体整治,住房城乡建设部会同环境保护部、水利部、农业部组织制定了《城市黑臭水体整治工作指南》。

经商水利部、农业部,现印发给你们,并就有关事项通知如下:一、抓紧部署实施城市黑臭水体整治工作各省级住房城乡建设(水务)、环境保护部门要会同水利、农业等部门抓紧指导督促本地区全面开展城市建成区黑臭水体排查工作,指导各城市编制黑臭水体整治计划(包括黑臭水体名称、责任人及整治达标期限等),制定具体整治方案,并抓紧组织实施。

地级及以上城市要在2015年底前向社会公布本地区黑臭水体整治计划,并接受公众监督。

各省级住房城乡建设(水务)部门要汇总本地区各城市黑臭水体整治计划,于2015年11月底前通过“全国城镇污水处理管理信息系统”(网址:/)上报住房城乡建设部。

二、强化城市黑臭水体整治考核与监管自2016年起,各省级住房城乡建设(水务)部门要会同环境保护等部门在每季度第一个月15日前将本地区上季度黑臭水体整治情况通过“全国城镇污水处理管理信息系统”上报住房城乡建设部,同时抄送环境保护部、水利部、农业部。

住房城乡建设部将会同环境保护部等部门建立全国城市黑臭水体整治监管平台,定期发布有关信息,接受公众举报;共同开展黑臭水体整治监督检查,并向社会公布监督检查结果,对整治不力、未按期完成整治目标要求的,责令限期整改,并约谈相关责任人。

联系人:城市建设司徐慧纬曹燕进电话:************,58933821邮箱:******************附件:城市黑臭水体整治工作指南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部2015年8月28日《城市黑臭水体整治工作指南》全文前言城市黑臭水体不仅给群众带来了极差的感官体验,也是直接影响群众生产生活的突出水环境问题,国务院颁布的《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提出“到2020 年,地级及以上城市建成区黑臭水体均控制在10%以内,到2030 年,城市建成区黑臭水体总体得到消除”的控制性目标。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无锡市市区黑臭水体整治工作方案
为推进我市市区黑臭水体整治,根据《国务院关于印发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的通知》(国发〔2015〕17号)、《住房城乡建设部环境保护部关于印发城市黑臭水体整治工作指南的通知》、《江苏省城市黑臭水体整治行动方案》(苏政办发[2016]44号),结合我市实际,制定本工作方案。

一、指导思想
深入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紧紧围绕建设“强富美高”新无锡的总体目标,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按照“属地负责、综合整治、协调推进、确保达标”的工作原则,遵循“控源截污、内源治理,河道清淤、活水循环,水质净化、生态修复”的科学治理路径,开展城市黑臭水体整治和长效管理,全面提升水体环境质量,改善城市人居环境。

二、工作目标
以“消除市区黑臭水体”为核心,以各区政府为责任主体,用5年时间对市区排查出的38条黑臭河道进行综合整治,确保达到一般景观用水标准,确保到2020年底前,我市市区黑臭水体总体得到消除,实现市区河道水循环正常、水生态良好。

三、工作内容
(一)制定整治计划
2016年3月15日前编制完成38条黑臭河道基础资料清单,绘制黑臭水体分布图。

明确水体名称、起始边界、类型、面积、长度、所在区域、黑臭级别、水质现状、整治责任主体及具体
责任人、达标期限等。

根据已掌握的水体污染和投诉情况,对38条黑臭河道进行民意调查,进一步判别水体黑臭状况,聘请具有资质的专业检测机构对所确定的水体进行检测,根据检测结果,对照《黑臭水体污染程度分级标准》,划分该水体的黑臭等级,制定详细的整治计划。

(二)确定整治方案
在系统分析黑臭水体水质水量特征及污染物来源的基础上,结合环境条件与控制目标,筛选技术可行、经济合理、效果明显的技术方法,初步确定黑臭水体整治的技术路径,预估所需的工程措施、工程量、项目总投资、项目概算、年度资金需求和实施周期,预测水体整治效果,“一河一策”确定黑臭水体整治方案。

整治方案的编制要与当地防汛排涝相结合;涉及航道的,应征求当地航道管理部门意见;充分考虑每条黑臭河道实际,结合地区规划和周边环境景观,努力彰显特色。

2016年10月前完成整治方案编制工作,组织专家技术论证后报市人民政府批准实施,并于12月底前报省住建厅备案。

(三)有序推进整治
从现在起至2020年,分阶段对38条河道实施整治(整治年限详见附件1):2016年5月底前,各区委托有资质的单位完成列入2016年度整治的6条黑臭河道的工作设计方案,每年10月底完成将列入下一年度的黑臭河道工程设计方案,由专家进行论证后报市市政园林局备案。

各区政府根据黑臭水体治理计划和论证后的工程设计方案
按进度组织实施。

四、职责分工
各区政府:负责根据城市黑臭水体整治的要求确定黑臭水体名单、制定辖区内黑臭水体整治方案和工作计划并组织实施。

市市政园林局:负责城市黑臭水体整治的管理工作,承担领导小组办公室职责,负责编制《无锡市市区黑臭水体整治方案》,对城市黑臭水体整治工作进行督查、考核,定期通报整治情况并向省建设厅上报信息。

市环保局:负责指导各区开展周边污染源排查,督促各区加强对工业污染废水排放监管。

配合对城市黑臭水体整治工作进行督查、考核。

市水利局:配合黑臭水体识别评估,负责指导和协调各区做好黑臭水体调水活水和清淤疏浚方案,并督促落实。

配合对城市黑臭水体整治工作进行督查、考核。

市规划局:会同各区做好与整治工程相关规划协调工作。

市发改委:负责会同各区整治项目论证、立项等工作。

市财政局:负责会同各区做好整治项目资金保障、审核工作。

市统计局:负责对城市水体周边社区居民、商户或随机人群开展调查问卷,以进一步判别水体黑臭状况。

市城管局:负责督促各区做好河道、湖泊周边和封闭水体保洁工作,督促整治黑臭水体的拆违等执法工作。

市交通运输局:负责通航河道船舶污染治理和监督管理。

市政集团:确保污水管网运行和水位正常,配合相关地区、
部门对黑臭水体有关污水管网进行排查并及时整改发现的问题,配合做好污水接管工作。

五、组织保障
(一)加强组织领导,层层落实责任。

无锡市治太工作领导小组承担黑臭水体整治领导职责,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市市政和园林局。

各区和各有关部门要进一步统一思想,咬定目标任务,结合工作实际,科学调配人员,采取有力措施,确保按时完成每年度城市黑臭水体的整治任务。

各区政府作为辖区内城市黑臭水体整治工作的第一责任人,要切实履行属地职责,立即明确整治工作牵头部门,科学研究,周密计划,层层分解任务,落实工作责任,针对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建立健全组织领导机制、工作推进机制和协调保障机制。

市各有关部门要各司其职,通力合作,积极配合,支持属地开展工作。

(二)保障资金到位,确保工作开展。

按照现行财政体制,采取市、区共担方式筹措本次城市黑臭水体整治资金,确保资金投入到位。

其中,锡山区、惠山区、新吴区自筹整治资金;滨湖区区级财政和市级财政按照7:3的比例分担整治资金;梁溪区区级财政和市级财政按照3:7的比例分担整治资金。

市、区分别对应各自承担部分在年度财政预算中作出专项安排。

市级财政要按照分担比例和工程进度及时拨付整治资金;各区要克服困难完成筹资任务,优先安排城市黑臭水体整治资金,确保资金及时足额到位。

(三)广泛宣传发动,营造良好氛围。

充分发挥新闻媒体的舆论导向作用,利用网络、电视、报刊、举办广场大型活动
等多种形式,教育引导广大市民充分认识城市黑臭水体整治的意义,主动公布城市黑臭水体整治的进展情况,调动全社会参与城市黑臭水体整治的积极性、主动性,为城市黑臭水体整治工作的顺利开展营造良好氛围。

(四)强化检查督促,认真组织考核。

各地、各部门推进城市黑臭水体整治的工作情况将纳入每年的目标任务考核内容。

市市政园林局要及时全面掌握整治工作动态,定期到各区和各有关部门、责任单位进行检查和督促,实行“月例会、季督查、年考核“的工作机制。

(五)实施长效管理,巩固整治成果。

城市黑臭水体治理是一项长期系统工程,对于已经完成治理任务的水体,各地、各部门要充分履职,定期检测水质情况,确保长效管理资金投入到位。

同时,要加大监管力度,严厉查处对城市水体造成污染与破坏的违法行为,建立行之有效的长期监管机制和措施,巩固黑臭水体整治的成果。

附件:1. 无锡市黑臭水体整治计划表
2.城市黑臭水体定义
3.一般景观用水标准
附件1
无锡市黑臭水体整治计划表
附件2
城市黑臭水体定义
城市黑臭水体是指城市建成区内,呈现令人不悦的颜色和(或)散发令人不适气味的水体的统称。

根据黑臭程度的不同,可将黑臭水体细分为“轻度黑臭”和“重度黑臭”两级。

城市黑臭水体分级的评价指标包括透明
度、溶解氧(DO)、氧化还原电位(ORP)和氨氮(NH3 -N)。

城市黑臭水体污染程度分级标准
注:1、* 水深不足 25 cm时,该指标按水深的 40%取值。

2、某检测点4项理化指标中,1项指标60%以上数据或不少于2项指标 30%以上数据达到“重度黑臭”级别的,该检测点应认定为“重度黑臭”,否则可认定为“轻度黑臭”。

附件3
一般景观用水标准
《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由国家环境保护总局科技标准司提出并归口,自2002年6月1日起实施。

其中依据地表水水域环境功能和保护目标,按功能高低依次划分为五类:
Ⅰ类主要适用于源头水、国家自然保护区;
Ⅱ类主要适用于集中式生活饮用水地表水源地一级保护区、珍稀水生生物栖息地、鱼虾类产卵场、仔稚幼鱼的索饵场等;
Ⅲ类主要适用于集中式生活饮用水地表水源地二级保护区、鱼虾类越冬场、洄游通道、水产养殖区等渔业水域及游泳区;
Ⅳ类主要适用于一般工业用水区及人体非直接接触的娱乐用水区;
Ⅴ类主要适用于农业用水区及一般景观要求水域。

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基本项目标准限值
单位:mg/L。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