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中国山水田园诗与自然式山水园林的关系
山水诗、山水画与山水园林
![山水诗、山水画与山水园林](https://img.taocdn.com/s3/m/8a349302f5335a8102d2207a.png)
I『J;3 F F、 ^ i jh 【【i f1 H, I
山水诗 、山水 画与 山水 园林
◇ 殷 颢
中国传统 文化中由自然山水派牛 的l一种艺 术形式,即文学 中的山水诗、山水画和 园林中的 山水意境营造,形成了相互伴生 的关 系。诗文、 绘 画足 诗人、画家面对 自然 景致有感而发的真 情 表达 ,诗化 的语言能够 使人迂 想妙得、美景 浮现 ,将 符号 』生文字 转 换 为视觉性 具 台诗 韵 的画境描绘,是 中国传统山水画的创 作特色。 诗韵画境 的呈现同样是 中国园林营造 的终极 目 标 ,具体 力‘法史 质是以诗 文为主 题,以画 境为 蓝 本 ,将 诗情 意转 换 成 自然 I面意 式 的 叠 【Ij理 水,“虽由人作,宛白天开”,使得 中国园林 具有 r情感、牛机、风骨和深邃的艺术意蕴。
谢 眺发腱了山水诗 的创 作,他- 张/卜管是 何种 情感意 趣,都可以借 山JtI景 物来 表现 ,将 景物描 写和感情抒发有机 融合。诗句 如 “大 江 流 日夜,窖心 悲未 央。徒念关 山近 ,终知 返 路 长”,诗 中 的 景物 冈为 心情 的不 同而 具 有 不 的 氛 围。谢眺认 为 “好诗 圆美流 转如弹丸”.强调 诗 歌创 作要音 调和 谐,铿 锵悦 耳,如 “馀霞 散 成绮,澄 江静如练… ‘风 摇草色,月照忪 光。春 秋非我,晓夜何长”,遣词 自然,音调和谐 ,感情 含薷,有以小见大、尺幅丁里的艺术效 果。
王 维存 山水诗 和 山水 画 的创 作 中都颇 有 造 诣 ,他 的 山水 诗取 景状 物,动 静 与 音 色 结 合,反 映 出诗人 王 维 对 自然 美 细致 入微 的观
察和 富有 神韵 的表 现力。“明月松 间照 石上流 … ‘闲花满岩谷,瀑水映杉松”“j 穷处 ,坐看 云 起 时… ‘H落 汀湖 白,潮 j 青… ‘泉声 咽危台,口色冷 青松”,王 维 J 诗 佳句,简直就 是 一幅幅画面 ,描绘 自 的诗句,又表现了视觉主体典 型 的移步 果 ,如 终 南山 一 诗 中,“太 乙近天 都 接海 隅。白云 回望 合,青蔼 入看 无 。分 变,阴晴众 殊。欲投 人处宿,隔水 问樵 诗句 将 情与 景 的交 融 转 换 体 现 得 极 为 明 谓 “诗为有声画。画为无声诗”。
山水田园诗的自然美
![山水田园诗的自然美](https://img.taocdn.com/s3/m/3f44080614791711cc791763.png)
比较山水诗和田园诗对自然的态度摘要:山水诗的出现使自然界的山水成为独立的审美对象。
它是人与自然的一种零距离审美体验,标榜着山水诗人对自然的态度是和谐沟通、物我两忘的融合境界。
山水诗在中国诗歌史上开创了山水创作先河,其对自然的审美趣味和心神体悟,对后世诗风影响甚远。
而田园诗则为隐居不仕的文人和官场退居的仕宦者,提供了一种宁静祥和的精神世界。
自然是解脱田园诗人沉重的世俗、仕途心灵包袱的良药,因而他们对自然呈现出“万物与我为一”的自然态度。
田园诗在中国诗歌史上为文人和侍宦者开辟了一条隐逸之路,闲适的田园生活是其对自然精神的寄托。
本文试图通过比较山水诗和田园诗的主要代表诗人在诗作中的所处的生活环境、创作意图、表现手法、艺术风格和审美自然观,来剖析山水田园诗对自然态度的异同,从而定位其在中国诗歌史上的地位以及对今天我们处理人与自然关系的思考与启发。
关键词:山水诗、田园诗、自然态度山水诗是诗人自然本性和主体意识的觉醒,它是人与自然的主客体的近距离体验。
自山水诗诞生以来的一千多年里,以其特殊的存在方式一直绵延不断地存在诗人的创作对象中,形成了一种固定的诗歌类型。
“由唐宋一直到明清,几乎没有一位重要的诗人没有写过大量的山水诗。
”田园诗就陶渊明笔下的世外桃源而言,它就是人与自然高度和谐的写照,是诗人疲于世俗浑噩、恶于官场黑暗的一种隐逸选择,是对自然真实情感的流露,是回归自然,宁静致远的人生取向。
他们都用各自诗情画意的笔调写出了一首首山水灵秀的诗作,凸显出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赞美,对自然展现出充满亲和与向往的态度。
对山水诗和田园诗的缘起与发展,以及分别对两个诗派重要代表诗人作品的解读,是比较二者之于自然态度的深层探析。
山水田园诗派的自然态度应是今人在处理人与自然关系上的深刻思索与反思。
一、山水诗和田园诗的缘起与发展及对自然的态度(一)山水诗的缘起、定义界定和发展1.山水诗的缘起山水诗起源于先秦两汉,诞生于晋之末宋之初,比田园诗稍微晚一些。
诗话园林——用中国山水诗解码私家园林的视觉审美特征和审美追求
![诗话园林——用中国山水诗解码私家园林的视觉审美特征和审美追求](https://img.taocdn.com/s3/m/8bf00bcc6137ee06eef9180c.png)
fatr e ue;s f l c l r c ar ut e e  ̄ u
私 家 园林和 山水 诗 同产 生于 执著 于艺 术审 美情 怀 的魏 晋时代 , 同出 自文 人 之手 , 有着 相 似 的审 美 特 征和 审 美 追 求 , “ 文化 ” 是 士 的艺 术 载 体 。私 家 园林 中的众 多 美景 多直 接以 山水 诗为 蓝本 . 留 园中的 五峰 仙 如 馆 之 景 出 自唐 代李 白 《 五老 峰 》 庐 山东 南 五老 峰 , 天 秀 出金 芙 蓉, 望 “ 青 九 江秀 色可 揽结 , 将此 地巢 云松 ”拙 政 园中 待霜 亭一 景取 自唐 代 韦应 吾 . 物 《 人重 九 日求桔 》书 后欲 题三 百颗 . 庭须 待满 林霜 “ 山水 诗与 私 故 “ 洞 。 家 园林 的不 同之处 在 于私 家 园林 之美 需要 游 览者 以 细腻 敏感 的 情怀 感 观 自然 景物 . 察 蕴含 其 中的 抽象 美 感 . 终 升华 为 对于 自然 和 人生 的 体 最 领悟. 谓“ 可 外师 造化 , 得心源 ” 而 山水 诗 中的 “ 中 ; 鸟语 缠绵 、 雷奋 发、 云 弦 泉幽 咽、 雪月 空 明” 已摆 脱 了对客 观实 物 影像 的纯 粹模 仿 , 是将 客观 景 物 提炼 成的 更为 完整 、 盈的 艺术 画面 . 充 是诗 人 的“ 中 之画 ” 心 而非 “ 中 眼 之 画” 是将 表 象 、 . 抒情 理 念合 而 为 精神 家 园. 山水诗 则是 其文 字解 码 的有 机 整体 。 私家 园林 是朦 胧 的
中国山水画对风景园林设计的借鉴意义浅谈
![中国山水画对风景园林设计的借鉴意义浅谈](https://img.taocdn.com/s3/m/9bc012418762caaedc33d415.png)
中国山水画对风景园林设计的借鉴意义浅谈摘要:在很多时候,中国人向往以及追求的境界都在中国山水画的营造的意境中得到完美的体现。
随着人们生活质量的不断提升,人们对与风景园林不管是造型还是意境上都有了更高的要求,因此很多设计师在进行风景园林设计的过程中加入了很多的中国山水画的元素。
通过新颖的形式将中国传统山水画的特色淋漓尽致地展现出来,得到了社会上的广泛好评。
本文就中国山水画对风景园林设计的借鉴意义作出探究,深入分析山水画与风景园林之间的关系,并提出若干风景园林中利用中国山水画进行设计的策略,以望参考。
关键词:中国山水画;风景园林设计;借鉴意义前言: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工业化进程不断的推进,生态环境遭受到了严重的破坏,我国多个地区出现气候异常,空气质量大不如以前,现代疾病层出不穷。
同时现代化建筑采用的钢筋、玻璃等施工材料,高楼林立去没有任何自然的气息,人们对自然渴求从未得到过满足。
而当下,为了满足人们对于风景园林更加深层次的追去,很多风景园林的设计者将中国山水画因素完美的融合在风景园林的设计中,不仅提升了风景园林的美观性,更是提升了整个风景园林的意境,深受人们喜爱。
而中国山水画文化博大精深,怎么样才能够从中国山水画中借鉴更多的灵感来进行风景园林设计,已经成为风景园林行业十分重要的话题。
一、中国山水画与风景园林设计的关系既然叫做山水画,那么有山就必定有水,也就是所谓的水随山而行,山界水而止[5]。
画论与园林艺术血脉相通,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相互之间存在着许多共性。
明代文人茅元仪曾在《影园记》中道“园者,画之见诸行事也。
”尤其是山水画作为我国传统绘画艺术的一个重要体系,对中国的园林艺术有着重要的影响。
历来许多园林的设计都由绘画者代为完成,如南宋余徽、明代文征明、石涛、清代张涟等均是擅长绘画又兼造园,明代造园大师、《园冶》作者计成也是精通绘画和诗文之人。
因此,传统的画论不仅是绘画艺术的指导,还对我国古典园林风格的形成有着重要的影响。
浅谈山水诗文对中国园林艺术的影响
![浅谈山水诗文对中国园林艺术的影响](https://img.taocdn.com/s3/m/de43ba2af705cc1754270962.png)
浅谈山水诗文对中国园林艺术的影响中华民族丰富的诗词文化不仅为后代提供了文学创作的借鉴和灵感,成为了后世经典教学资源,还成为了后世改造客观世界的有力借鉴。
例如古诗文中流传千年的山水诗词不仅成为了后世吟咏弹唱的经典作品,还为中国园林艺术领域提供了艺术历史借鉴,更是为中国园林艺术的意境创造奠定了情感基调。
本文即从一些有关园林文化的山水诗词出发,探寻作者寄语在山水诗词中的园林审美情趣,分析山水诗文对中国园林艺术的影响。
标签:山水诗;园林艺术;审美情趣;意境1、我国园林所体现的诗歌意境1.1静谧幽深的意境中华民族是一个含蓄的民族,这从古人创作的山水诗词所表现的意境中便可以看出来。
古人崇尚含蓄美,例如常建在《题破山寺后禅院》中曾写道:“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便是这种含蓄美的一种体现。
这种含蓄美得到了后人的效仿推崇,后人更是将山水诗词中这种“曲径通幽”的审美情趣应用到了园林艺术之中,创造出了一种“静谧幽深”的园林风景。
1.2物我合一的意境在我国各个著名的园林景区中,我们会发现,园林不仅仅有各种各样的花草树木,还会有多种多样的动物,动物与植物相映成趣,构成了耐人寻味的意境。
这也是源自于古诗中推崇的一种文化意境。
王维在《鸟鸣涧》展现了一幅人与自然和谐相处,自然平静的画面,这也是古人一直以来向往的一种理想生活,即物我合一,美好和谐的状态。
后人将这种物我合一的意境广泛的应用到了园林艺术建设之中。
1.3大气恢弘的意境尽管中华民族崇尚含蓄美,但是这种含蓄却并非“小家子气”的含蓄,中国古代的诗歌总是会给人一种大气磅礴的感觉,李白描写瀑布“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我们便能体会到湍急宽阔的瀑布,又如杜甫的《望岳》“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也能让我们真切地体会到巍峨高山,这种大气恢弘的意境同样在园林建设中有所体现,尽管园林是由一处处小景色所构成的,但是总体来看,却依旧给人不可忽略的大气之感。
2、山水诗词对园林艺术文化的影响2.1提供了丰富的文化意境中国古代诗词之所以取得了极高的艺术成就,不仅仅是因为诗人潜心雕琢诗中的词句,更是因为诗歌为人们提供了一种优美的文化意境,明代的朱承爵曾在《存馀堂诗话》中说道:“作诗之妙,全在意境融彻,出音声之外,乃得真味。
试论“园林诗歌与园林山水的互补”
![试论“园林诗歌与园林山水的互补”](https://img.taocdn.com/s3/m/b88cb360be1e650e52ea99aa.png)
试论“园林诗歌与园林山水的互补”作者:李龙来源:《美与时代·美术学刊》2017年第09期摘要:园林体裁的山水画在中国传统山水画体系中占据着相当重要的位置,其萌芽于魏晋,而成熟则在唐代,此后便分野明显。
同时,唐代出现了数量相当大的园林诗歌,这亦为园林山水画的创作提供了更加广阔的视野。
文章通过园林文学诗歌与园林山水互补的形式试论之。
关键词:园林山水;园林诗歌;宫廷;田园一、园林山水文学的追溯园林和人类是密不可分的,从早期的居于地穴到建房筑屋,人类对于美好生活和居所的向往是没有分开过的。
最早期对于美好园林的向往便体现在神话传说上,人们向往天界的居住地,虽然这些还免不了有很强的宗教色彩,但可以体现人们对于居住地已经有了选择与追求。
到了西汉时期,汉赋兴起,对于园林描述的赋极尽能事。
我国最早的一部文学总集,即萧统所编纂的《文选》中就专门有描写与园林有关的“京都、游览、宫殿、江海”等汉赋。
再如汉司马相如的《上林赋》、张衡的《二京赋》等统统都是赋写宫廷皇家园林的作品。
“后宫则昭阳飞翔,增成合欢,兰林披香,凤凰鸳鸾。
群窈窕之华丽,嗟内顾之所观。
故其馆室次舍,采饰纤缛。
裛以藻绣,文以朱绿,翡翠火齐,络以美玉。
流悬黎之夜光,缀随珠以为烛。
金戺玉阶,彤庭辉辉。
珊瑚林碧,瓀珉磷彬。
珍物罗生,焕若昆仑。
虽厥裁之不广,侈靡逾乎至尊。
于是钩陈之外,阁道穹隆,属长乐与明光,径北通乎桂宫。
命般尔之巧匠,尽变态乎其中。
后宫不移,乐不徙悬,门卫供帐,官以物辨。
恣意所幸,下辇成燕。
穷年忘归,犹弗能遍。
瑰异日新,殚所未见。
”(《西京赋》)魏晋南北朝时期赋和诗歌并行,不但有描写皇家园林的作品还有对于私家园林描绘的作品。
左思写《三都赋》一时传为佳话,竟然出现了“洛阳纸贵”的景象,可见当时这类描写皇家园林作品流传之广泛。
与之相对应的园林诗歌也有了蓬勃的发展,一般来讲,魏晋南北朝的园林诗歌大体可以分为两类:一是“寄思”,二是“写物”。
尽管魏晋南北朝的园林山水诗歌的发展及其艺术水平还不算高,但是已经显示出了诗人们开始了对于山水审美的体验,从中体悟玄理,这就预示着新的山水诗的崛起,魏晋文人士大夫,赏山玩水,陶冶情趣,主客观上都促进了这一诗歌样式的发展。
比较山水诗和田园诗对自然美的态度
![比较山水诗和田园诗对自然美的态度](https://img.taocdn.com/s3/m/3991c6aced3a87c24028915f804d2b160b4e8697.png)
比较山水诗和田园诗对自然美的态度比较山水诗与田园诗对自然的态度山水诗是诗人自然本性和主体意识的觉醒,它是人与自然的主客体的近距离体验。
田园诗是诗人疲于世俗浑噩、恶于官场黑暗的一种隐逸选择,是对自然真实情感的流露,是回归自然,宁静致远的人生取向。
他们都用各自诗情画意的笔调写出了一首首山水灵秀的诗作,凸显出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赞美,对自然展现出充满亲和与向往的态度。
一、山水诗和田园诗的缘起与发展及对自然的态度对山水诗和田园诗的缘起与发展,以及分别对两个诗派重要代表诗人作品的解读,是比较二者之于自然态度的深层探析。
山水田园诗派的自然态度应是今人在处理人与自然关系上的深刻思索与反思。
(一)山水诗的缘起、定义界定和发展山水诗的兴起是与社会背景离不开的,经过时间和历史的磨练沉淀,山水诗有了自己的定义,开辟了自己的创作题材范围,得到了很好的发展在我国文学史上取得了重要地位。
(二)田园诗的缘起、定义界定和发展田园诗的发展兴起,为我国文学史上注入了一股清泉,它清新自然,受到了众多诗人的喜爱。
田园诗继而发展起来,并在我国文学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
二、山水诗和田园诗的代表诗人以及代表作我国文学史上有众多著名的山水田园诗人,他们为中国文学史上画上了浓重的一笔。
他们寄情于山水田园,以抒发自己的理想、抱负以及诗人对自然地赞美。
(一)山水诗的代表诗人以及代表作山水诗的代表诗人有谢灵运, 经谢眺、张若虚、王维、孟浩然、李白、杜甫、孟浩然、王之涣、杜牧、刘禹锡等等,其代表作有谢灵运的《山居赋》、《游名山志》、王维的《山居秋暝》、孟浩然的《万山谭作》等等,不胜枚举。
(二)田园诗代表诗人及代表作对自然的态度田园诗派的主要代表人物是陶渊明、范成大、王维、孟浩然。
其代表作有陶渊明的《归园田居·其二》、王维的《寄荆州张丞相》、孟浩然的《过故人庄》等田园诗以追求恬淡自由的田园生活作为其心灵重负的解放或寄托,充分体现出人与自然“天人合一”的哲学思辨。
论中国山水画对园林规划设计的影响
![论中国山水画对园林规划设计的影响](https://img.taocdn.com/s3/m/e9c8149271fe910ef12df8b4.png)
论中国山水画对园林规划设计的影响摘要:中国园林有其独特的历史地位。
它的发展时期正是山水画,从开始出现到具有卓越成就的时期。
山水画对园林有巨大的影响,山水画的风格是形成园林风格的基础,它的无灭点的运动的透视法,以及它的无限的,流动的空间意识,决定了中国造园的方法和路线。
山水画论中的一些内容实际是用于造园的,园林布置是山水画内容题材在真正空间中的实现。
它实际就是一副立体画卷,许多造园家同时也是优秀的山水画家。
我是一个建筑规划设计专业工作者,青年时代曾跟河北著名画家李根顺先生学过美术,对山水画构图艺术略知一二,今阐述一下中国山水画对园林影响的粗浅认识,分析美术与园林两者的联系,取其精华,对进一步研究、探讨,继承园林遗产并在新的园林中加以运用,无疑是一种启示。
关键词:山水画园林规划设计Abstract: The Chinese garden has its own unique historical position. Its period of development is the landscape painting began the period with excellence. Landscape have a huge impact on gardens, landscape painting style formed the basis of the garden style, the perspective of its vanishing point of the movement, as well as its unlimited flow of spatial awareness, determine the methods and routes of Chinese gardening. The landscape of some of the actual content is used for gardening, garden layout is the realization of the themes of landscape content in real space. It is actually a three-dimensional picture, many gardeners is also a landscape painter. I is an architectural planning and design professionals, the youth talked to Hebei famous painter Mr. Li Genshun studied art, and I know a thing or two on the art of landscape composition, this elaborate superficial understanding of the Chinese landscape garden effects, analysis of both the art and the garden contact, its essence, the new garden for further research to explore the inherited garden heritage and use of them, no doubt, is a revelation.Keywords: landscape painting Landscape Planning and Design一、追求意境凡山水画,意在笔先。
中国山水画与园林自然审美价值关系初探
![中国山水画与园林自然审美价值关系初探](https://img.taocdn.com/s3/m/ff658a7ff46527d3240ce091.png)
自两千 多年前 “ 仁者 乐山 ,知者 存的物质 资料大 多源 于 自然山水。 因 乐水” 的君 子比德思想在 中 国出现后 , 此 ,每个朝 代都有这 样一些 有名 的山 “ 山水 ”一 词便开始 扎根于 中华文 明 水 画 ,画中的 山总是 巍峨高耸 ,气势 的土壤 中,并且形成 了独特 的山水美 磅礴 :画 中的水或辽 远开 阔 ,或者飞
La d c pe it r 锄 n s a H so y
中国 山水 画 与 园林 自然 审美 价 值 关 系初 探
R e ai ns p fnaur la she i aue b t e nce lto hi so t a e t tcv l e we n a i ntChi a dsa e pantng n i s a d n nal n c p i i sa d Ch ne e g r e s
关键 词 :中国山水画 ;中国园林 ;自然审美价值 ;景观设 计 中图分类号 :T 9 6 U 8 文 献标 识号 :A
文章编号 :1 7 — 6 1( 0 0) 5 0 0 一 6 1 24 21 0 —0 5 C 收稿 日期 :2 0 — 9 7 0 9 0 —1 修 回 日期 :2 1 — 2 2 0 0 0 —1
So e s gg si o bul h ne e m ode n l ng e r m u e tonst id C i s r i vi nvionm e sw e e putf r a d bae u t r sud o he r ltons nt r o w r s d on f rhe t y ft ea i l bew e n lnd c pepan i nc e t e a s a i tngsofa intChi nd C h ne egade . naa i s r ns
中国山水诗的山水与田园情趣合流
![中国山水诗的山水与田园情趣合流](https://img.taocdn.com/s3/m/e756f91e0b4e767f5acfce21.png)
中国山水诗的山水与田园情趣合流摘要中国山水诗是在魏晋时代经过庄、老玄学浸濡而产生的,因而其显现的特质必然反应出道家思想的影响。
道家哲学旨在追求人的精神从世俗的桎梏中解脱出来。
其主要强调的是人的修养。
例如:通过“虚静”和“忘我”以超越人间世俗而回归自然。
所谓的“虚静”、“忘我”,就是排除分析性的、概念性的知识活动,及情绪性的感情活动,俾使个人的精神摆脱一切的束缚。
由此去感应万物万象,从而把握自然的本质。
这种虚静、忘我的心境去直接感应物象的活动,是一种审美性的观照,是一种美感经验的精神状态。
自然山水在这种审美观照之下,可以自适其性、自得其所、自陈其貌。
然而在盛唐时期大量创作的田园情趣合流之作,给中国山水诗另外开辟了新的途径,得以成为唐代山水诗的主流。
关键字山水田园隐逸说起“山水”、“田园”等词的时候,不得不会让人想起“恬淡”、“自适”这样的字眼,这样的字眼背后很容易就会使人联想到陶渊明、王维、孟郊、韦应物、白居易等等名字,他们既写田园诗,也写山水诗,,但更重要的是他们大部分的山水诗都含有田园情趣。
所谓的“田园情趣”并不是指诗中一定有田园风光,农家事项,而是指像陶渊明的田园诗中所表现出来的若“牧歌式”的,恬淡、自适的情趣。
而这类诗在盛唐盛行的原因有两方面:一是由于对陶渊明的追慕,而是由于隐逸之风在盛唐的盛行。
隐逸是魏晋以来时局混乱,士大夫或为避难全身,或为离自适的一种生活方式。
但是在盛唐时期乃是治世之秋,正是有志之士通过仕途大展雄心抱负的时机。
然而就在仕进者如潮的同时,却存在着一股隐逸之风。
这不得不归因于自李唐开国以来,皇室对隐士的礼遇,经常临幸、礼聘,或封赏、嘉奖闻名的道士和隐士,以便笼络人心,点缀太平,以示“天下归心”。
于是有心入世者,也可以利用这种情势,以隐者的声誉和姿态,走“终南捷径”,以登庙堂,即使不能如愿以偿,也可以获得“高士”美名,以此沽名钓誉。
统治者以隐逸为高,更是激发了在朝官员对山水田园的爱好,在那样的一个盛世,也给他们提供了寄傲山林的生活条件及环境。
浅析中国山水田园诗与自然式山水园林的关系_蔡军
![浅析中国山水田园诗与自然式山水园林的关系_蔡军](https://img.taocdn.com/s3/m/f58558592e3f5727a5e962cd.png)
我一体 # 主客交融的态势 ! 在一切景物上 # 都有作 者 人 格 的 烙 印 %精 神 的 蕴 含 %情 感 的 寄 托 #折 射 % 象征着人 ! 这样 # 景物便成了人物的象征 % 写照 ! " 状难写之景如在目前 # 含不尽之意见于言外 ! $ 对作者而言 # 托物言志 # 抒发情感 # 外化内心深处 的主体形象 & 而对有类似身世感受的读者而 言 # 通过读诗 # 唤起内心相似的情感 # 引发产生" 景外 之 境 $ %" 韵 外 之 致 $ %" 味 外 之 旨 $ 的 联 想 和 想 象 #与 作 者 达 到 共 鸣 #从 而 实 现 对 此 类 感 情 的 确 认和强化 # 达到意境的升华 ! 重视艺术意境的创造也是中国自然式山水 园林在美学上的一大特点 ! 中国园林的美可以说 主要是艺术意境的美 ! 陈从周说 ’ " 园林之诗情画 意 #即 诗 画 的 境 界 在 实 际 景 物 中 发 现 之 #统 名 为 意境 ! $ 园林艺术作品不仅是一个简单的物象 # 不 只 是 一 片 有 限 的 风 景 #而 是 要 有 象 外 之 象 %景 外 之景 # 即" 景生于象外 $ ! 这种象外之境即为园林 意 境 #是 情 景 交 融 的 结 果 #也 是 造 园 者 所 要 表 达 的一种精神境界 # 是人的意识思维达到某种 理想 的艺术境界 ! 创作者对客观现实的认识 % 观察 % 体 验通过创作意识的作用# 达到客观与主观的统 一 #在 一 定 地 段 上 具 体 地 表 现 出 来 #达 到 意 想 的 艺术效果! 自然式山水园林不仅追求自然的形 似 #而 且 要 求 蕴 含 自 然 的 内 在 本 质 #表 现 出 自 然 的神态 ! 这种形与神的结合 # 就是人化 的自然所 产生的意蕴 # 成为带有思想的艺术 品 ! 在有限的 空间里以自然材料创造出幻觉 无穷的艺术景象 # 正 是 艺 术 意 境 的 体 现 #给 人 以 艺 术 联 想 #使 游 人 在感官和思想上产生共鸣 # 增添无限意趣 !
山水田园诗中的自然空间——中国“天人合一”自然观与山水田园诗
![山水田园诗中的自然空间——中国“天人合一”自然观与山水田园诗](https://img.taocdn.com/s3/m/77651279f242336c1eb95e52.png)
第 1 9卷
第 2期
郑州铁路 职业技术学 院学报
Junl f hnzo aw yV ct n & T cnc o ee ora o eghuR i a oai a Z l ol eh i C l g l a l
V 11 N . o.9 o2
业文 明或 称 内陆 文 明 , 以农 业 为 主 的经 济社 会 中 , 在
种综合 的 自然观 中, 人和 自然 是不 可分 的。人 是主 动
的、 内的、 局 人是 自然 的一部 分 。人与 自然是和谐的 。 这种 自然 观 的形 成究 其 原 因我 觉 得 一是 中国人
身处 内陆 的人们 没有 随时 葬身海底 的恐惧 , 长期 1 3出 而作 , 日人 而息 , 晨 兴理 荒秽 , 月荷 锄 归 ” 自然在 “ 带 ,
人们眼里并 不 凶残 , 是友 好 亲切 的, 且 盼望 着 和 而 而 睦相处 , 因为人们 的生 计全 靠 大 自然 的 赐予 , 人们 祈 求 的是风 调雨顺 。这种 生存环境 , 使得 人 与 自然 的关 系十分和 谐 。这 就是 中 国哲 学 的基本 理 念—— 天人 合 一论 的产 生 背景 , 中 国人 眼 中 , 是 பைடு நூலகம்然 界 的产 在 人 物, 也是 自然 界 的 一部 分 , 是 凌驾 于 自然 界 之 上 的 不
了汉代 由于强大 的中央集权 的建 立 、 域 的扩大使 得 疆
收稿 日期:0 6—1 2 2 0 2— 5
作者简 介: 蔡
2
黎 (9 3一) , 17 女 河南潢川 人 , 硕士 , 郑铁职业技术学院外语 系讲师 。
维普资讯
主体 , 也不是 以“ 自我” 为核心 、 自然为 “ 我 ” 他者 以 非 、 的价值 主体 。
顺应自然的园林设计分析
![顺应自然的园林设计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7edac9c652d380eb63946d80.png)
顺应自然的园林设计分析在我国传统园林的发展中,园林艺术和它的左右近邻——山水画和田园诗文建立了密切的关系。
园林的山水布局、建筑及小品的安排,以及花木栽植,每每借用山水画论。
而风景主题的意境构思,题对楹联等又常常受到风景田园诗文的启发。
这种特殊的关系使我国园林艺术的风景美中常常散发出浓浓的诗情画意。
但也造成了古代园林艺术对理论研究的忽视。
中国园林造景的基本手法为:依山依水、顺应自然,山水为主、重在对比,借景对景、引伸空间。
一、顺应自然的山水野趣因地制宜是指造园时根据不同的基地条件,有山靠山,有水依水,充分攫取自然景色的美为我所用,这实际上也就是园林规划布局中的顺应自然。
顺应自然的另一层意思是按自然山水风景的形成规律来塑造园中的风景,使园内景色富有自然天真的魅力。
园林艺术的主要目的是创造(或者改造整理)山水风景美,使之更集中、更精练、更便于观赏。
祖国的山山水水,婀娜多姿,特别是那些经前人评定的传统山水名胜风景区,更是无山不秀,有水皆丽。
美丽的自然景色为园林创作提供了取之不尽的素材,但是造园并不是单纯地模仿自然,再现原物,而是以山水、花木和建筑等组景要素,经过艺术劳动,塑造出比自然风景更美的景色的实践过程。
这就要求艺术家认真归纳总结自然山水美的各种不同形式和它们的形成规律,作为自己艺术创作的依据。
具体地讲,园林艺术处理山水(即叠山理水)的规律就是“山贵有脉,水贵有源,脉理贯通,全园生动”。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园林风景中山水的基本关系是“山因水活,水随山转”。
只有能流转的活水,才能给山带来生气;只有富有生命力的水,才能活泼泼地映出园林景色。
要是园中的水是一潭死水,就会腐臭变质,根本谈不上自然之美了。
为此,计成在《园冶》中指出:造园在初创阶段就要“立基先究源头,疏源之去由,察水之来历。
”自然山水中的园林,得到活水比较容易,只要引进天然水源就可。
酷爱游赏风景的苏东坡曾这样评价园林中的建筑和植物景观“台榭如富贵,时至则有。
从意象到意境——山水诗词对桂林山水园林意境营造的启示
![从意象到意境——山水诗词对桂林山水园林意境营造的启示](https://img.taocdn.com/s3/m/b846cfc0c0c708a1284ac850ad02de80d4d80666.png)
2020年第3期边疆经济与文化no.3.2020(总第195期)THE BORDER ECONOMY AND CULTURE GeneraLNo.195从意象到意境——山水诗词对桂林山水园林意境营造的启示骆姚瑶,梅骏翔(桂林理工大学旅游与风景园林学院,广西桂林541004)摘要:诗词文化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独树一帜,而其中的山水诗词文化深刻地反映出当时文化背景下人对于自然山水意境的审美认知,也进一步影响了人们的审美倾向。
园林的形成和发展与地域文化联系密切。
文章旨在通过追溯山水文化的思想渊源,阐述诗词意象与园林意境的表达方式,概括出桂林山水文化的发展,分析桂林山水诗词中常见的意象及其内涵,探究诗词意象对园林意境营造的影响,并从文化渊源、境界追求和意境营造等方面总结山水园林空间对山水诗词意境的承接与演绎,以期为桂林山水园林设计继承传统文化营造意境之美提供参考。
关键词:山水文化;山水诗词;桂林山水园林;意象;意境中图分类号:G127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2-5409(2020)03-0087-03一、山水文化——山水诗词与山水园林的思想渊源山水之美,古来共谈,古人以诗词歌颂山水,以画作描绘山水,以园林再现山水、创造山水。
山水诗词与山水园林的思想渊源皆来自意蕴丰厚的山水文化。
文人墨客游历山水,清风明月畅其精神,抒发于笔墨,以山水诗词、山水画、山水游记等形式作为山水文化的载体,赋予丰富的人生意蕴和审美认知,反映文人热爱山水、寄情山水、追求山水的情怀,由此产生了具有美学价值和哲学价值的中国山水文化。
山水文化是人类处理社会与自然、情感与形式、艺术与政治、天与人等的关系而形成的文化积淀叫以山川为主体的自然美是一个重要的美学范畴Pl o诗词文化作为传达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独特方式,深刻地影响了人们的审美倾向。
古老的《诗妙歌颂着自然环境中的劳动和爱情,对自然山水采用了充盈的辞藻进行描写,陶醉于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之中。
学术山水诗、山水画与山水园林
![学术山水诗、山水画与山水园林](https://img.taocdn.com/s3/m/0b9de135905f804d2b160b4e767f5acfa1c7832c.png)
学术山水诗、山水画与山水园林中国传统文化中由自然山水派生的三种艺术形式,即文学中的山水诗、山水画和园林中的山水意境营造,形成了相互伴生的关系。
诗文、绘画是诗人、画家面对自然景致有感而发的真情表达,诗化的语言能够使人迁想妙得、美景浮现,将符号性文字转换为视觉性具有诗韵的画境描绘,是中国传统山水画的创作特色。
诗韵画境的呈现同样是中国园林营造的终极目标,具体方法实质是以诗文为主题,以画境为蓝本,将诗情画意转换成自然画意式的叠山理水,“虽由人作,宛自天开”,使得中国园林具有了情感、生机、风骨和深邃的艺术意蕴。
一传统文人在认知和游历自然山水中获得丰富的感知,“仁智之乐”“山水方滋”“有若自然”。
对山水的审美观照,以某种抒情的方式进行表达,实际上是对山水形态深度体验的心灵共振。
中国传统文学中抒情诗歌的创作往往以象征、隐喻、抒情的手法,写意性地表现自然景象,山川、河流、树林等成为山水文学的艺术主题。
其中,以自然山水风貌为主要描写对象的山水诗,开创者为东晋诗人谢灵运,以及稍后的谢眺、陶渊明、王维等。
山水诗善于模山范水,对自然山水形象能准确地捕捉,以拟人、对比等文学手法细致地描写自然景致,把描写自然景物和抒发感情结合起来,开创了中国山水诗的独特韵味。
谢灵运常常流连于山水之间,“密林含馀清,远峰隐半规”“鸟鸣识夜栖,木落知风发”“池塘生春草,园柳变鸣禽”“野旷沙岸净,天高秋月明”,他的这些诗句描写了旷达野逸的自然情趣,反映出诗人对自然的感悟,诗句往往由自然形象转而迁想到人生的嗟叹,以景启情。
谢眺发展了山水诗的创作,他主张不管是何种情感意趣,都可以借山川景物来表现,将景物描写和感情抒发有机融合。
诗句如“大江流日夜,客心悲未央。
徒念关山近,终知返路长”,诗中的景物因为心情的不同而具有不同的氛围。
谢眺认为“好诗圆美流转如弹丸”,强调诗歌创作要音调和谐,铿锵悦耳,如“馀霞散成绮,澄江静如练”“风摇草色,月照松光。
春秋非我,晓夜何长”,遣词自然,音调和谐,感情含蓄,有以小见大、尺幅千里的艺术效果。
古代田园生态与自然景观
![古代田园生态与自然景观](https://img.taocdn.com/s3/m/b2ff6e38bb1aa8114431b90d6c85ec3a87c28b0e.png)
古代田园生态与自然景观田园生态,一直以来都是人们向往的生活形态。
它所反映的是自然风光的美妙和农业社会的繁荣。
在中国文化中,田园生态有着特别的意义。
中国古代文学中所描绘的山水田园风景,正是古代中国人对自然生态的理解与赞美。
在古代田园生态与自然景观的构建与发展中,农业生产和自然环境的维护关系密切,它们共同构成了丰富多彩的人类文化遗产。
古代中国农业发达,农村社会也十分兴盛。
在农业社会中,人们早已认识到了保护和改善自然环境的重要性。
自然环境对于农业生产来说是至关重要的,只有保护好自然环境,才能获得丰富的农业资源,并最终实现农业的繁荣。
在田园生态的构建中,人们要尽可能地遵循自然规律,建立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生态系统。
在古代田园生态中最显著的特点之一,便是以山水田园为基础的景观组织模式。
山水田园协调了自然与人类的活动,创造出了独具特色的景观效果。
比如,南方的水田既能够提供粮食生产,也可以作为景观的一部分,为人们带来自然的风光。
在山间或山腰沿岸,种植作物的同时,构建出壮观的山水营造效果。
这些山水田园景观不仅给人们带来视觉上的享受,还能够滋养人们的心灵,使人们更加珍惜自然环境。
在古代田园生态的构建中,还有一个重要的因素,那就是生态景观的利用。
在生态景观利用的过程中,要尊重并保护环境,避免过度开发和破坏自然环境。
比如,昆明湖位于北京颐和园内,是一个人工湖泊,湖岸的建筑、廊檐和桥梁,以及湖内的假山、石洞、亭台和小船,构成一个极富生态美的景观画面。
在湖的周围,是金代修建的长廊和紫禁城建筑群落。
数百年来,这个生态景观没有受到过破坏,依然保持着原有的自然与人文特征。
在现代化的城市化进程中,人们越来越远离了自然环境,大量的土地被分割和破坏,自然生态遭到严重的破坏。
古代田园生态与自然景观的保护,能够给人们带来宝贵的启示。
在现代社会中,保护生态环境应该成为一项重要任务。
我们需要以自然为依托,尊重自然环境,充分发挥自然资源的潜力,促进可持续发展。
山水田园诗词视域下的乡村园林景观改造
![山水田园诗词视域下的乡村园林景观改造](https://img.taocdn.com/s3/m/458beaf4185f312b3169a45177232f60ddcce7e8.png)
202210中国古典园林是世界园林类别中独立的一支,其通过诗词、题刻等方式,指导园林营建。
山水田园诗词是传统文人对山水田园生活的总结,也是作为古代文人于田间地头和自然山水的精神寄托而存在。
我国园林经历了“泛艺术”阶段到“艺术”阶段,再到“多元化”阶段的过程,大到皇家宫苑,小到私家第宅,或多或少地表现自然山水之趣和田园风光。
近年来,随着“美丽乡村”“乡村振兴”等理念的提出,加快了乡村景观建设步伐,但也带来了诸多问题。
一方面,乡村经济模式发生转变,公共空间再建构趋于“程式化”,传统造园理念中“意境与文化”的表达逐渐丧失活力;另一方面,公众的文化意识日益增长,乡村景观也迫切需要赋予文化内涵,以适应人们对环境科普教育的需要。
1相关概念的界定1.1山水田园诗词的概念及特征山水诗是描写山水风景的诗词,代表人物有谢灵运、谢朓等;田园诗指以田园风光和田园生活为主要描写对象的诗词,代表人物有陶渊明等;山水田园诗词,即山水诗和田园诗的合称,是盛唐时期山水田园诗词出现合流趋势而名,代表人物有王维、孟浩然等。
山水田园诗词的特点:描写对象为自然风光、田园生活;通过描写自然山水之趣和闲适安然的农家生活,表达对宁静、和谐生活的向往;情景交融、寄情于景是这类诗词创作抒发情感的主要手法。
1.2乡村景观概念及特点乡村景观是指在乡村公共空间内的自然和人文要素所共同构成的景观。
具有以下特点:人为干扰程度低,风景环境和建成环境比例和谐;山水田林湖草体系完善,并有效过渡到农屋聚集空间;乡村景观与农业生产密不可分,表现为一定的自发性。
2乡村景观与山水田园诗词结合的重要意义2.1传承传统造园思想,丰富现代景观内涵景观设计中的“文化自信”,集中体现在对传统理念的传承和创新,“虽有人作,宛自天开”是《园冶》中对我国传统造园核心理念的凝练,而“意在笔先”是传统造园的指导思想。
与山水田园诗词结合的景观设计,能有效体现我国独特的造园思想,有利于提升景观设计影响力。
从六朝到明清,中国园林是如何叠山理水、融入山水画之意的
![从六朝到明清,中国园林是如何叠山理水、融入山水画之意的](https://img.taocdn.com/s3/m/ed1009e43086bceb19e8b8f67c1cfad6185fe959.png)
从六朝到明清,中国园林是如何叠山理水、融入山水画之意的中国是自六朝以来,山水文化勃然兴起的。
诗歌、散文中无不表现,谢灵运、陶渊明、孟浩然、王维诗歌独爱山水,“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便是例子。
散文更不用说了,“山高月小,水落石出”,就是高峰。
后来,山水兴盛于山水画。
尤其宋代,山水画蔚然成风,大家辈出。
但画毕竟只是画,观赏则可,要想有身临其境的感觉,毕竟不太方便。
于是,园林成为承载山水的主要现实载体。
中国人本来对于山水就追求一种空灵的、天人合一的融入感,不管是什么派,都有这个讲究,自然天成是最美。
高人隐士可以归于山林,看禽鸟菊花之乐,可以悠然见南山。
尘世中人其实也由此追求。
人都想在山水自然中感受到宇宙精神。
这或许跟中国地理地势有一些关系。
高人隐士之外的人,想置身山水,也不是那么容易,园林自然而然地被需要。
那为什么园林建造一定需要有山水元素呢?原因有二:1.身体、思想上可以最大限度处在自然山水之中,给人的感受最强烈;2.在园林中模拟自然山水是最简单、最直接。
于是中国的园林建造,在艺术上就特别追求山水元素运用。
全世界其他的国家园林文化中,都没这样爱追求山水的。
西方园林,一般以植物为园林主题。
中国则不然,六朝以后,园林主题,山水第一。
而且要做到“有若山水”,就是要跟真山水一样。
而园林的山水主题思想,又是来源于诗歌、散文、绘画的,所以园林兴起后,反过来影响诗歌、散文与绘画。
颂园林,写园林,画园林,实际上也就是表现山水,因为山水是中国园林的主题。
在园林建造艺术上,中国园林从来没放弃对自然山水的追求。
明代后期,有一本关于园林建造的书,叫《园冶》,“冶”,就是陶冶,可见中国园林本身就是用来陶冶情操的。
其中还说,园林山水“虽由人作,宛自天开”。
虽然是人为的,但要做的浑然天成,仿佛自然。
这要求很高,中国园林建造是如何做到的呢?根本上只有两点,一是叠山理水,二是宗法山水画意。
从而完成对山水境界的追求。
中国山水园林如何叠山理水叠山理水是园林建造时最为苦心营造的。
田园诗与中国园林文化
![田园诗与中国园林文化](https://img.taocdn.com/s3/m/ebb06d337dd184254b35eefdc8d376eeaeaa17b5.png)
田园诗与中国园林文化田园诗,作为中国文学的一种类型,如同一首古老的曲子,吟唱着大自然的芬芳与美好,抒发着人们对自然的向往和渴望。
在田园诗的世界里,有静静的林荫道,流淌的清泉,细腻的花瓣和甜蜜的果实。
这里的一切,都是美的,自然的,人文的。
而在中国的园林文化中,同样存在着这样的表现方式,对自然的赞美和对人文的追求,成为了中国园林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中国园林文化的历史可以追溯到春秋时期,那时候的贵族们就开始在家中修建花园和庭院。
到了汉代,随着公共花园的建设和私人花园的开发,中国的园林文化也逐渐成为了社会生活和文化范畴中的一个重要部分。
在隋唐时期,园林文化达到了一个顶峰。
那时的皇家园林规模宏大,种类繁多,成为了当时中国文化的代表。
而在宋代,园林文化达到了另一个高峰。
宋代的园林以自然为本,追求“自然而然”的风格,开创了新的园林风格。
如同田园诗一样,中国园林文化也赞美和崇尚大自然,强调与自然相处的和谐。
在园林中常用的各种植物和自然元素,如石头、水池、假山、桥梁等,都是为了与自然保持联系。
在这些元素的配合下,又形成了许多别致的景观,如花团锦簇、小桥流水、假山亭阁等。
这些景观不仅美丽壮观,而且细腻纤巧,体现了中国园林文化的精髓。
田园诗和中国园林文化,除了对自然的赞美之外,还抒发了人们对人文的思考和情感。
在田园诗里,常常抒发着人们对情感的表达和对生活的感悟。
这种情感也体现在园林文化中。
在中国园林文化中,人文因素同样占有重要的位置。
笔架山景区,就是一个集文化与自然于一体的好去处。
在这里,有天文观测台、古庙和古城墙,这些文化遗存将历史和现在紧密地联系在了一起。
人们可以在这里感受到中国园林文化的精髓,领略到中国文化的艺术魅力。
总的来说,田园诗和中国园林文化具有许多共性,如同两条流淌在不同领域,却又彼此交响的河流。
它们不但对大自然进行了美好的赞美,而且还深入探讨了人文情感和文化内涵。
无论是在田园诗中还是在中国园林文化中,人们都可以找到自然的美丽和人文的温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