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沁园春长沙》教学设计(课堂PPT)
合集下载
《沁园春长沙》课件(共45张PPT)
![《沁园春长沙》课件(共45张PPT)](https://img.taocdn.com/s3/m/fc4881ddd5d8d15abe23482fb4daa58da0111cf6.png)
读准节奏
读出感情
朗读《沁园春 ·长沙》情百舸争流。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 携来百侣曾游。忆往昔峥嵘岁月稠。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遒。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曾记否,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
3、“忆往昔峥嵘岁月稠”,诗人“忆” 了什么?
忆
峥嵘岁月
同学少年
1911~1925年,毛泽东在长沙从事的主要革命活动有:①组织了湖南学生联合会、新民学会②开办了平民夜校、文化书社③参加反对袁世凯称帝,领导了驱逐张敬尧、谭延闿、赵恒惕等军阀的活动④创办《湘江评论》,成立马克思主义研究会
峥嵘岁月
1915年学期末,毛泽东参与领导了驱逐校长张干的学潮。1917年4月1日,毛泽东在《新青年》发表《体育之研究》,提出“欲文明其精神,先自野蛮其体魄”。1917年6月,湖南师开展的“人物互选”活动中,按德、智、体三方面六个项目的得分,毛泽东名列第一。1917年暑假,毛泽东和萧子升游学湖南五县,广泛接触社会,读“无字书”。1917年11月,“浑身是胆”的毛泽东用疑兵之计缴了护法战争中溃败的北方军阀的枪械,使长沙免去了一场兵灾。他还主办工人夜学,为失学工人分忧解难。1918年4月14日,毛泽东与蔡和森等人创建新民学会,立志“革新学术,砥砺品行,改良人心风俗。”毫无疑问,青年毛泽东丰富的生活实践,为他日后的革命生涯奠定深厚思想和意志基础。
2、诗人刻画了一群什么样的同学少年形象,他们的精神风貌如何?
青春年少,才华横溢
热情奔放,敢想敢做,以天下为己任
激昂慷慨,奋笔疾书;关心国家命运,针砭时弊,宣传真理
蔑视官僚军阀,救国救民,敢于斗争
担负起主宰国家前途命运的豪情壮志和革命情怀,所抒之情慷慨激昂
读出感情
朗读《沁园春 ·长沙》情百舸争流。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 携来百侣曾游。忆往昔峥嵘岁月稠。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遒。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曾记否,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
3、“忆往昔峥嵘岁月稠”,诗人“忆” 了什么?
忆
峥嵘岁月
同学少年
1911~1925年,毛泽东在长沙从事的主要革命活动有:①组织了湖南学生联合会、新民学会②开办了平民夜校、文化书社③参加反对袁世凯称帝,领导了驱逐张敬尧、谭延闿、赵恒惕等军阀的活动④创办《湘江评论》,成立马克思主义研究会
峥嵘岁月
1915年学期末,毛泽东参与领导了驱逐校长张干的学潮。1917年4月1日,毛泽东在《新青年》发表《体育之研究》,提出“欲文明其精神,先自野蛮其体魄”。1917年6月,湖南师开展的“人物互选”活动中,按德、智、体三方面六个项目的得分,毛泽东名列第一。1917年暑假,毛泽东和萧子升游学湖南五县,广泛接触社会,读“无字书”。1917年11月,“浑身是胆”的毛泽东用疑兵之计缴了护法战争中溃败的北方军阀的枪械,使长沙免去了一场兵灾。他还主办工人夜学,为失学工人分忧解难。1918年4月14日,毛泽东与蔡和森等人创建新民学会,立志“革新学术,砥砺品行,改良人心风俗。”毫无疑问,青年毛泽东丰富的生活实践,为他日后的革命生涯奠定深厚思想和意志基础。
2、诗人刻画了一群什么样的同学少年形象,他们的精神风貌如何?
青春年少,才华横溢
热情奔放,敢想敢做,以天下为己任
激昂慷慨,奋笔疾书;关心国家命运,针砭时弊,宣传真理
蔑视官僚军阀,救国救民,敢于斗争
担负起主宰国家前途命运的豪情壮志和革命情怀,所抒之情慷慨激昂
《沁园春长沙-》ppt课件
![《沁园春长沙-》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921aff3e793e0912a21614791711cc7931b778dc.png)
③描写这样一幅壮丽之景,是为了抒发怎样的情感?“我 ”的形象到此是否更鲜明了?
以壮景抒豪情——“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由 此又勾勒出了一个忧国忧民、以天下为己任的伟大革命 领袖的形象。
上阙小结
上片虽着重写景,却处处景中寓情。 “万类霜天竞自由”的广阔意
境、生命力量,使我们感到强烈的 时代气息,想到了风起云涌、如火 如荼的革命运动。
携来百侣曾游,忆往昔峥嵘岁月稠。恰同 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遒。指 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曾记否, 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
独立寒秋图 湘江秋景图 峥嵘岁月图 中流击水图
3.赏析图景,为“我”画像
•引导:鉴赏诗歌图景可从哪些角度 切入?
炼字用词、意象鉴赏、手 法分析等
以“我”串文,研读文本
以诗为媒,激情导入
中国是一个诗歌大国,唐诗宋词闪耀世界,李白、杜甫 等诗人名垂青史。“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 年”,20世纪中国也出现了以为独领风骚的伟大诗人——毛 泽东。他用古典诗词形式书写现代精神。他的诗词记录了革 命人生的心路历程,反映了中国革命各个时期的现实生活, 是一部中国革命的英雄史诗。他的词我们初中学过《沁园 春·雪》,我们有感情地朗诵回顾一下。那今天我们学习他 的另一首同词牌的《沁园春·长沙》,来看看是否也是饱含 激情的一首词。
诗中有“我”,吟咏感知
沁园春·长沙
毛泽东
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看/万山 /红遍,层林尽染;漫江碧透,百舸争流。 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 由。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
朗读品味
•自由诵读,结合课前《导学案》 预习,读准字音。 •学生齐读,进一步感知“我”的 情感。
毛泽东是有着经天纬地之才、再造乾坤之志的伟大革命领袖, 即便是在青年时期,他的博大胸襟、奋勇当先的气概也已表露出来, 所以他的诗词充满了豪情壮志,所选意象自然也就多是壮丽开阔的。
沁园春 长沙 课件(共25张PPT).ppt
![沁园春 长沙 课件(共25张PPT).ppt](https://img.taocdn.com/s3/m/f1e1d1bbb8d528ea81c758f5f61fb7360b4c2bb8.png)
三、研读下片 自由讨论,分享交流
➢ “曾记否,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这句设问与上片末 尾的设问句有什么联系?
采取象征手法,形象地表达了一代革命青年的凌云壮志。 以设问结尾,实际上是对“谁主沉浮”的巧妙回答——主宰 国家命运的,是以天下为己任,蔑视反动统治者,敢于改造 旧世界的革命青年。
《沁园春·长沙》PPT下载
孤独?悲秋之情?
三、研读上片 ➢ 品味“看”字的统领七句
写景语句
万山红遍 层林浸染 漫江碧透 百舸争流 鹰击长空 鱼翔浅底 万类霜天竞
自由
描写角度
/
描写技巧
用词分析
三、研读上片 ➢ 品味“看”字的统领七句
写景语句
描写角度
万山红遍 层林浸染
远眺:山色
静景
漫江碧透 百舸争流
近观:江景
鹰击长空 仰视:天空 动景
1、词是诗的别体,是隋唐兴起的一种新的文学样式,到了宋代,经过长期不断 的发展,进入了全盛时期。 2、词又称曲子词、长短句、诗余、近体乐府等,是配合宴乐乐曲而填写的歌诗。 3、词的分类: (1)字数:小令:58字以内;中调:59-90个字;长调:91个字以上。
宋人将词分为令、引、近、慢四种。简单地说,令即小令,引和近约等于中 调,慢词就是所谓的长调。 (2)词一般都分两段(叫做上下片或上下阕) (3)词派:婉约派、豪放派
情感:这一怅一问道出了诗人的雄心壮志,书写出对国家命运的关 切和以天下为己任的博大胸怀。
《沁园春·长沙》PPT下载
上阕写了些什么?
明确: 上阕描写了一幅多姿多彩、生机勃勃 的湘江秋景图,并即景抒情,提出了 苍茫大地应该由谁来主宰的问题。
《沁园春·长沙》PPT下载
三、研读下片 自由讨论,分享交流
沁园春长沙优质ppt课件
![沁园春长沙优质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47d2c09e51e2524de518964bcf84b9d529ea2c41.png)
《沁园春·长沙》艺术特色及 表现手法;
诗歌鉴赏的基本方法及实践应 用;
文学鉴赏能力的培养与提升。
02
创作背景
时代背景
革命形势
20世纪20年代,中国正面临前所未有的革命形势。国共两党合作,领导了轰轰烈 烈的农民运动,而毛泽东等革命领袖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写下了《沁园春·长沙》 这首词。
文化氛围
五四运动后,新文化、新思想逐渐深入人心,对传统文化和思想的反思和批判也 日益激烈。这种时代背景为毛泽东等革命者提供了创作的灵感和思想的支持。
个人背景
毛泽东的个人经历
在长沙求学期间,毛泽东广泛接触了社会各阶层的人士,对 国家大事和民族危亡有了更深刻的认识。这些经历为他创作 《沁园春·长沙》提供了丰富的素材和灵感。
思想转变
在五四运动期间,毛泽东从一名爱国青年逐渐转变为具有坚 定信仰的共产主义者。这种思想转变反映在他的作品中,如 《沁园春·长沙》所表达的对国家命运和人民解放的关注。
意境之美
01 02
雄浑壮阔的意境
作品通过描绘大自然的美景和社会生活的场景,展现了一幅幅雄浑壮阔 的画卷,如“万山红遍,层林尽染”的壮丽景色,“漫江碧透,百舸争 流”的生动场景。
清新明快的意境
作品中也表现了清新明快的意境,如“鹰击长空,鱼翔浅底”的轻快感 觉,“独立寒秋,湘江北去”的宁静画面。
03
热烈奔放的意境
抒情艺术
豪迈之情
本词中诗人用壮丽的画面 和豪迈的情感,表达了对 长沙的热爱和自豪。
赞美之情
本词中诗人用丰富的比喻 和形象的描写,表达了对 长沙的赞美之情。
憧憬之情
本词中诗人用深情的语言 和激昂的情感,表达了对 长沙未来的憧憬和期待。
05
1.《沁园春长沙》课件(共31张PPT) 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ppt
![1.《沁园春长沙》课件(共31张PPT) 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ppt](https://img.taocdn.com/s3/m/0783edd3d1d233d4b14e852458fb770bf78a3b23.png)
百——形容船只之多 争——写出了千帆竞发、争先恐后的热烈场面
准确地展现了雄鹰在空中展翅翱翔、迅速 有力的飞翔身姿
鲜活地刻画出鱼儿在水中自由自在、轻快 活泼的游动神态
有力地突出了万物蓬勃旺盛的生命力。
万山红遍
层林尽染
漫江碧透
百舸争流
鱼翔浅底
鹰击长空
这几句描写湘江景色,层次分明,试分析景物的描写顺序、描写手法。
写作背景
这首词作于1925年。当时革命运动正蓬勃发展。 五卅运动和省港大罢工相继爆发,毛泽东直接领导了 湖南的农民革命运动。同时,国共两党的统一战线已 经确立,国民革命政府已在广州正式成立。这年深秋, 毛泽东去广州主持农民运动讲习所,在长沙停留期间, 重游橘子洲,怀着由对中国革命的思虑所引发出来的 激情,写下这首词。
诗句:
李白:独坐敬亭山,相看两无厌。---闲适
柳宗元:独钓寒江雪
---隐逸
晏殊: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 ---超脱
“独立”既表明一个人,更显 示诗人砥柱中流的气概,高大 伟岸、踌躇满志。
描绘了一幅什么样的画面?
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 漫江碧透,百舸争流。 鹰击长空,鱼翔浅底, 万类霜天竞自由。
看万千山峰全都变成了红色,一层层树林好像染过颜
动
景
俯视 鱼翔浅底(水底)
峥嵘岁 书生意气 挥斥方遒 (英姿勃勃 才华横溢)
下
月图 指点江山
激扬文字
英
阕
(意气风发 斗志昂扬)
雄
中流击 气 中流击水(搏击风浪 急流勇进)
水图 概 浪遏飞舟(不怕艰险 坚持到底)
问
—景
谁中
主 沉 浮?
寓 情
情
答中
—显 同志
学
准确地展现了雄鹰在空中展翅翱翔、迅速 有力的飞翔身姿
鲜活地刻画出鱼儿在水中自由自在、轻快 活泼的游动神态
有力地突出了万物蓬勃旺盛的生命力。
万山红遍
层林尽染
漫江碧透
百舸争流
鱼翔浅底
鹰击长空
这几句描写湘江景色,层次分明,试分析景物的描写顺序、描写手法。
写作背景
这首词作于1925年。当时革命运动正蓬勃发展。 五卅运动和省港大罢工相继爆发,毛泽东直接领导了 湖南的农民革命运动。同时,国共两党的统一战线已 经确立,国民革命政府已在广州正式成立。这年深秋, 毛泽东去广州主持农民运动讲习所,在长沙停留期间, 重游橘子洲,怀着由对中国革命的思虑所引发出来的 激情,写下这首词。
诗句:
李白:独坐敬亭山,相看两无厌。---闲适
柳宗元:独钓寒江雪
---隐逸
晏殊: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 ---超脱
“独立”既表明一个人,更显 示诗人砥柱中流的气概,高大 伟岸、踌躇满志。
描绘了一幅什么样的画面?
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 漫江碧透,百舸争流。 鹰击长空,鱼翔浅底, 万类霜天竞自由。
看万千山峰全都变成了红色,一层层树林好像染过颜
动
景
俯视 鱼翔浅底(水底)
峥嵘岁 书生意气 挥斥方遒 (英姿勃勃 才华横溢)
下
月图 指点江山
激扬文字
英
阕
(意气风发 斗志昂扬)
雄
中流击 气 中流击水(搏击风浪 急流勇进)
水图 概 浪遏飞舟(不怕艰险 坚持到底)
问
—景
谁中
主 沉 浮?
寓 情
情
答中
—显 同志
学
高一必修语文《沁园春长沙》教学课件PPT(内容完整)
![高一必修语文《沁园春长沙》教学课件PPT(内容完整)](https://img.taocdn.com/s3/m/6de6d71966ec102de2bd960590c69ec3d5bbdbb6.png)
沁园春·长沙
携来百侣曾游。忆往昔峥嵘岁月稠。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遒。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曾记否,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
白话译文:回想过去,我和我的同学,经常携手结伴来到这里游玩。在一起商讨国家大事,那无数不平凡的岁月至 今还萦绕在我的心头。同学们正值青春年少,风华正茂;大家踌躇满志,意气奔放,正强劲有力。评论国家大事,写出这些激浊扬清的文章,把当时那些军阀官僚看得如同粪土。还记得吗?那时我们在江水深急的地方游泳,那激起的浪花几乎挡住了疾驰而来的船?
二、课文导读
创作背景
《沁园春·长沙》是毛泽东于1925年晚秋,离开故乡韶山,去广州主持农民运动讲习所的途中,途经长沙,重游橘子洲时所作。其时,作者面对湘江上美丽动人的自然秋景,联想起当时的革命形势,写下了这首词。通过对长沙秋景的描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和对青年时代革命斗争生活的回忆,抒写出革命青年对国家命运的感慨和以天下为己任、蔑视反动统治者、改造旧中国的豪情壮志。
沁园春·长沙
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漫江碧透,百舸争流。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
白话译文:在深秋一个秋高气爽的日子里,我独自伫立在橘子洲头,眺望着湘江碧水缓缓北流。看万千山峰全都变成了红色,一层层树林好像染过颜色一样,江水清澈澄碧,一艘艘大船乘风破浪,争先恐后。鹰在广阔的天空飞,鱼在清澈的水里游,万物都在秋光中争着过自由自在的生活。面对着无边无际的宇宙,(千万种思绪一齐涌上心头)我要问:这苍茫大地的盛衰兴废由谁来决定主宰呢?
字词注释
指点江山,激扬文字:评论国家大事,用文字来抨击丑恶的现象,赞扬美好的事物。粪土当年万户侯:意思是把当时的军阀官僚看得同粪土一样。粪土,作动词用,视如粪土。万户侯,汉代设置的最高一级侯爵,食邑万户,享有万户农民的赋税。此借指大军阀,大官僚。万户,指侯爵封地内的户口,要向受封者缴纳租税,服劳役。中流:江心水深流急的地方。击水:作者自注:“击水:游泳。这里指游泳。遏(è):阻止。飞舟:如飞之舟,言其迅速。
携来百侣曾游。忆往昔峥嵘岁月稠。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遒。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曾记否,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
白话译文:回想过去,我和我的同学,经常携手结伴来到这里游玩。在一起商讨国家大事,那无数不平凡的岁月至 今还萦绕在我的心头。同学们正值青春年少,风华正茂;大家踌躇满志,意气奔放,正强劲有力。评论国家大事,写出这些激浊扬清的文章,把当时那些军阀官僚看得如同粪土。还记得吗?那时我们在江水深急的地方游泳,那激起的浪花几乎挡住了疾驰而来的船?
二、课文导读
创作背景
《沁园春·长沙》是毛泽东于1925年晚秋,离开故乡韶山,去广州主持农民运动讲习所的途中,途经长沙,重游橘子洲时所作。其时,作者面对湘江上美丽动人的自然秋景,联想起当时的革命形势,写下了这首词。通过对长沙秋景的描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和对青年时代革命斗争生活的回忆,抒写出革命青年对国家命运的感慨和以天下为己任、蔑视反动统治者、改造旧中国的豪情壮志。
沁园春·长沙
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漫江碧透,百舸争流。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
白话译文:在深秋一个秋高气爽的日子里,我独自伫立在橘子洲头,眺望着湘江碧水缓缓北流。看万千山峰全都变成了红色,一层层树林好像染过颜色一样,江水清澈澄碧,一艘艘大船乘风破浪,争先恐后。鹰在广阔的天空飞,鱼在清澈的水里游,万物都在秋光中争着过自由自在的生活。面对着无边无际的宇宙,(千万种思绪一齐涌上心头)我要问:这苍茫大地的盛衰兴废由谁来决定主宰呢?
字词注释
指点江山,激扬文字:评论国家大事,用文字来抨击丑恶的现象,赞扬美好的事物。粪土当年万户侯:意思是把当时的军阀官僚看得同粪土一样。粪土,作动词用,视如粪土。万户侯,汉代设置的最高一级侯爵,食邑万户,享有万户农民的赋税。此借指大军阀,大官僚。万户,指侯爵封地内的户口,要向受封者缴纳租税,服劳役。中流:江心水深流急的地方。击水:作者自注:“击水:游泳。这里指游泳。遏(è):阻止。飞舟:如飞之舟,言其迅速。
1《沁园春长沙》课件(共25张PPT)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ppt
![1《沁园春长沙》课件(共25张PPT)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ppt](https://img.taocdn.com/s3/m/ed799d221611cc7931b765ce050876323112749b.png)
, 到 达 长 沙 , 并 独 自 去
护 下 , 毛 泽 东 同 志 秘 密
捕 毛 泽 东 同 志 。 在 韶 山
从 事 革 命 活 动 。 军 阀 赵
2
月 , 毛 泽 东 同 志 从 上
1925
·
长 沙 》 创 作 于 年
作者其人
• 毛泽东(1893.12.26.-1976.9.9),字润之。 • 生于湖南湘潭韶山冲一个农民家庭。 • 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解放军和中华人民共和国
沁园春 ·长沙
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看万 山红遍,层林尽染;漫江碧透,百舸争流。 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怅 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
携来百侣曾游。忆往昔峥嵘岁月稠。恰 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遒。 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曾 记否,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
1、上阕:
眼
前看
景
万山红遍, 层林尽染; 漫江碧透, 百舸争流。 鹰击长空, 鱼翔浅底, 万类霜天竟自由。
心 中抒 情
怅寥廓, 问苍茫大地, 谁主沉浮?
小结-1
色 彩 图绚 丽 画的 秋 景
胸
壮
怀 博
大
志的 凌
云
2、下阕:
峥 嵘 岁忆 月
豪 迈
气记
概
恰同学少年, 风华正茂; 书生意气, 挥斥方遒。 指点江山, 激扬文字, 粪土当年万户侯。
的主要缔造者和领导人,政治家,军事家,诗人, 书法家。 • 毛泽东被视为现代世界历史中最重要的人物之一, 《时代》将他评为“20世纪最具影响100人之一”。
题目解说
沁园春,词牌名。相传东汉窦宪仗势夺取沁水 公主园林后人作词以咏其事此调因此得名。词 牌名还有“念奴娇”、“菩萨蛮”等。 长沙,是这首词的题目,说明地点和写作内容 。
《沁园春长沙》-课件-(共41张PPT)
![《沁园春长沙》-课件-(共41张PPT)](https://img.taocdn.com/s3/m/10eca1d4cd22bcd126fff705cc17552707225e30.png)
推敲关键词句。 3.掌握词中意象,体味词的意境。
预习作业检测
• 给下面加线字注音
(1)沁园春( qìn ) (2)峥嵘岁月( zhēng róng ) (3)百舸争流( gě ) (4)怅寥廓( liáo )( kuò ) (5)挥斥方遒(qiú ) (6)浪遏飞舟( è )
2.解释下列加线的词语
• (三)词的组成:
• 1.标题 是词的内容的集中体现;
• 2.词牌 是一首词的词调的名称,决定 着词的字数、句数和平仄声韵。词以字 数的多少分为小令(58字及以下)、中 调(59-90字)和长调(91字及以上)。
• (四)沁园春:沁园相传为东汉明帝女儿 沁水公主园,后来被外戚窦宪仗势夺取, 有人作诗咏其事,此词牌由此而得名。
(3)领字后面要停顿。如:看/万山红遍;恰/ 同学少年。
(4)四字句按“二二”停顿。如:湘江/北去; 层林/尽染;
下一页
沁园春 长沙
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 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漫江/碧透, 百舸/争流。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 /霜天/竞自由。怅/寥廓,问/苍茫/大地, 谁/主/沉浮?
独立寒秋图
• (1)思考: • 朗读开头三句,诗人写的是什么时候,什
么地方的景色?
• 明确:秋天
橘子洲
• (2) 本词的开头三句,哪位同学能按调 整好的正常语序,把三句的大意顺畅地 说一下
• 寒秋独立,橘子洲头,湘江北去。
• 在深秋时节,毛泽东独立于橘子洲头, 看着湘江水滚滚北去。
• (3)词中的“独立”能否改为“站立”或 “直立”?
诗人通过种种 意象的创造和 组合所构成的 一种充满诗意 的艺术境界
《沁园春 长沙》的意象
从空间: 山上的“层林” 江中的“百舸” 空中的雄鹰 水底的游鱼
预习作业检测
• 给下面加线字注音
(1)沁园春( qìn ) (2)峥嵘岁月( zhēng róng ) (3)百舸争流( gě ) (4)怅寥廓( liáo )( kuò ) (5)挥斥方遒(qiú ) (6)浪遏飞舟( è )
2.解释下列加线的词语
• (三)词的组成:
• 1.标题 是词的内容的集中体现;
• 2.词牌 是一首词的词调的名称,决定 着词的字数、句数和平仄声韵。词以字 数的多少分为小令(58字及以下)、中 调(59-90字)和长调(91字及以上)。
• (四)沁园春:沁园相传为东汉明帝女儿 沁水公主园,后来被外戚窦宪仗势夺取, 有人作诗咏其事,此词牌由此而得名。
(3)领字后面要停顿。如:看/万山红遍;恰/ 同学少年。
(4)四字句按“二二”停顿。如:湘江/北去; 层林/尽染;
下一页
沁园春 长沙
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 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漫江/碧透, 百舸/争流。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 /霜天/竞自由。怅/寥廓,问/苍茫/大地, 谁/主/沉浮?
独立寒秋图
• (1)思考: • 朗读开头三句,诗人写的是什么时候,什
么地方的景色?
• 明确:秋天
橘子洲
• (2) 本词的开头三句,哪位同学能按调 整好的正常语序,把三句的大意顺畅地 说一下
• 寒秋独立,橘子洲头,湘江北去。
• 在深秋时节,毛泽东独立于橘子洲头, 看着湘江水滚滚北去。
• (3)词中的“独立”能否改为“站立”或 “直立”?
诗人通过种种 意象的创造和 组合所构成的 一种充满诗意 的艺术境界
《沁园春 长沙》的意象
从空间: 山上的“层林” 江中的“百舸” 空中的雄鹰 水底的游鱼
沁园春长沙说课ppt课件
![沁园春长沙说课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ee8ed0822dc58bd63186bceb19e8b8f67d1cef7e.png)
第二章
沁园春长沙的艺术特色和表现 手法
第三章
沁园春长沙的文学价值和历史 地位
第四章
沁园春长沙的鉴赏与评价
02
CATALOGUE
教学内容与方法
教学内容
知识点1
知识点2
知识点3
知识点4
词牌“沁园春”的起源 和特点。
《沁园春·长沙》的创作 背景和历史地位。
作品中的意象、意境和 修辞手法。
词中表达的思想情感和 主题。
提高自主学习能力。
教学难点与重点
难点1
如何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词中的意象和意境, 体会作品的情感内涵。
重点1
《沁园春·长沙》中的修辞手法和艺术特色。
难点2
如何结合时代背景,分析词中表达的主题思 想。
重点2
如何通过小组讨论、案例分析等方法,帮助 学生掌握词的分析方法。
03
CATALOGUE
课程实施与评价
沁园春长沙说课 ppt课件
目 录
• 课程介绍 • 教学内容与方法 • 课程实施与评价 • 教师素质与能力要求 • 教学效果与展望
01
CATALOGUE
课程介绍
课程背景
时代背景
20世纪的中国正经历着巨大的社 会变革,各种思潮涌动,沁园春 长沙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创作出 来的。
个人背景
毛泽东创作这首词时,正处在人 生的黄金时期,他对于国家前途 、民族命运有着深刻的思考和独 到的见解。
与学生、家长、同事等多方进行有效 沟通,共同协作,促进学生的全面发 展。
创新能力
不断探索新的教育理念和方法,勇于 创新,提高教学效果。
教师自我提升途径
持续学习
参加各类培训、研讨会,阅读专业书籍和期 刊,提升专业素养。
《沁园春长沙》(25张PPT)
![《沁园春长沙》(25张PPT)](https://img.taocdn.com/s3/m/48de0c6bb80d6c85ec3a87c24028915f814d847b.png)
单调 双调 三叠 四叠
豪放派 婉约派
词牌
句数 字数 平仄
词牌 标题
第一单元 青春激扬
树立伟大革命抱负,理解作者对国家命运前途的关注,激发青春热情,敞开心扉,追寻理想,拥抱未来。
单元目标
01
理解诗歌运用意象抒发感情的手法(1、2)把握小说叙事、抒情的特点 (3)
02
感受文学作品意蕴丰富性和语言表达特殊方式,学习从语言、形象、情感等不同角度欣赏作品,获得审美体验
03
早年
1924~1927
国民大革命
1927~1937
国共十年对峙,红军长征
1937~1945
抗日战争
1946~1949
解放战争
1925
五卅运动 省港大罢工
直接领导
任务一:通读课文3遍,回答问题。(10分钟)
根据下面的节奏大声朗读课文3遍,回答问题。本词上下片分别写了什么内容,抒发了什么样的情感?
上阕写景,描绘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并________,提出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问题。下阕抒情,通过______________抒发_________,艺术地回答上阕提出的问题,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美丽壮观的湘江深秋景色
沁园春·长沙毛泽东
了解作家作品及词的相关知识通过理解诗歌运用“意象”抒发情感的方法,品味诗歌语言的独特魅力,提升审美鉴赏能力掌握诗歌写景角度,抓炼字炼句,理解本词寓情于景、情中显志的特点感受革命前辈的博大情怀和革命壮志,树立远大理想,奋发向上
预 习 自 检----词的知识
(1)词又名_______、_____、_______。是一种押韵的可以配乐歌唱的文体,句式长短不一。作为诗歌的一种,词兴起于_____,盛行于____。 (2)词根据字数可分为_____(≤58字)、____(59-90)、____(≥91字)。 根据段落片数分,又可分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根据创作风格又可分________、________两大类。 (3)每首词都有一个曲词名称,叫_____。它决定词的_____、_____和_____。《沁园春·长沙》中“沁园春”是词的______,“长沙”是词的_____。
豪放派 婉约派
词牌
句数 字数 平仄
词牌 标题
第一单元 青春激扬
树立伟大革命抱负,理解作者对国家命运前途的关注,激发青春热情,敞开心扉,追寻理想,拥抱未来。
单元目标
01
理解诗歌运用意象抒发感情的手法(1、2)把握小说叙事、抒情的特点 (3)
02
感受文学作品意蕴丰富性和语言表达特殊方式,学习从语言、形象、情感等不同角度欣赏作品,获得审美体验
03
早年
1924~1927
国民大革命
1927~1937
国共十年对峙,红军长征
1937~1945
抗日战争
1946~1949
解放战争
1925
五卅运动 省港大罢工
直接领导
任务一:通读课文3遍,回答问题。(10分钟)
根据下面的节奏大声朗读课文3遍,回答问题。本词上下片分别写了什么内容,抒发了什么样的情感?
上阕写景,描绘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并________,提出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问题。下阕抒情,通过______________抒发_________,艺术地回答上阕提出的问题,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美丽壮观的湘江深秋景色
沁园春·长沙毛泽东
了解作家作品及词的相关知识通过理解诗歌运用“意象”抒发情感的方法,品味诗歌语言的独特魅力,提升审美鉴赏能力掌握诗歌写景角度,抓炼字炼句,理解本词寓情于景、情中显志的特点感受革命前辈的博大情怀和革命壮志,树立远大理想,奋发向上
预 习 自 检----词的知识
(1)词又名_______、_____、_______。是一种押韵的可以配乐歌唱的文体,句式长短不一。作为诗歌的一种,词兴起于_____,盛行于____。 (2)词根据字数可分为_____(≤58字)、____(59-90)、____(≥91字)。 根据段落片数分,又可分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根据创作风格又可分________、________两大类。 (3)每首词都有一个曲词名称,叫_____。它决定词的_____、_____和_____。《沁园春·长沙》中“沁园春”是词的______,“长沙”是词的_____。
沁园春长沙ppt课件完整版
![沁园春长沙ppt课件完整版](https://img.taocdn.com/s3/m/0f755f09bf1e650e52ea551810a6f524ccbfcb91.png)
沁园春长沙ppt课件完整版
2024/1/26
1
目 录
2024/1/26
• 沁园春长沙背景介绍 • 诗词赏析与解读 • 地域文化与民俗风情 • 旅游资源开发与保护策略探讨 • 生态文明建设在沁园春长沙实践案例分析 • 总结回顾与展望未来发展前景
2
01
沁园春长沙背景介绍
2024/1/26
3
地理位置与历史沿革
2024/1/26
21
未来可持续发展路径规划
深化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完善生态环 境治理体系
加强国际合作与交流,共同应对全球 生态环境挑战
2024/1/26
推动绿色低碳技术创新和应用,加快 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
倡导全民参与和共建共享,构建生态 文明社会共同体
22
06
总结回顾与展望未来发展前景
2024/1/26
2024/1/26
10
03
地域文化与民俗风情
2024/1/26
11
长沙地区民间信仰和习俗
2024/1/26
民间信仰
长沙地区民间信仰丰富多样,包括自然崇拜、祖先崇拜、图腾崇拜等。其中,对 山神、水神、土地神的信仰尤为普遍,体现了人们对自然的敬畏和感恩之情。
习俗
长沙地区的习俗具有浓郁的地方特色。如春节期间的舞龙舞狮、放鞭炮、贴春联 等;端午节的赛龙舟、吃粽子;中秋节的赏月、吃月饼等。这些习俗不仅丰富了 人们的精神生活,也传承了中华民族的文化传统。
8
诗词内容分析与鉴赏
上阕写景
描绘了一幅壮丽的湘江秋景图, 通过山、林、江、舸、鹰、鱼等 意象,表现出作者对自然和社会
的深刻观察和体验。
下阕抒情
表达了作者对国家命运的深沉感 慨和革命斗争的豪情壮志。通过 “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等 语句,展现了作者的博大胸怀和
2024/1/26
1
目 录
2024/1/26
• 沁园春长沙背景介绍 • 诗词赏析与解读 • 地域文化与民俗风情 • 旅游资源开发与保护策略探讨 • 生态文明建设在沁园春长沙实践案例分析 • 总结回顾与展望未来发展前景
2
01
沁园春长沙背景介绍
2024/1/26
3
地理位置与历史沿革
2024/1/26
21
未来可持续发展路径规划
深化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完善生态环 境治理体系
加强国际合作与交流,共同应对全球 生态环境挑战
2024/1/26
推动绿色低碳技术创新和应用,加快 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
倡导全民参与和共建共享,构建生态 文明社会共同体
22
06
总结回顾与展望未来发展前景
2024/1/26
2024/1/26
10
03
地域文化与民俗风情
2024/1/26
11
长沙地区民间信仰和习俗
2024/1/26
民间信仰
长沙地区民间信仰丰富多样,包括自然崇拜、祖先崇拜、图腾崇拜等。其中,对 山神、水神、土地神的信仰尤为普遍,体现了人们对自然的敬畏和感恩之情。
习俗
长沙地区的习俗具有浓郁的地方特色。如春节期间的舞龙舞狮、放鞭炮、贴春联 等;端午节的赛龙舟、吃粽子;中秋节的赏月、吃月饼等。这些习俗不仅丰富了 人们的精神生活,也传承了中华民族的文化传统。
8
诗词内容分析与鉴赏
上阕写景
描绘了一幅壮丽的湘江秋景图, 通过山、林、江、舸、鹰、鱼等 意象,表现出作者对自然和社会
的深刻观察和体验。
下阕抒情
表达了作者对国家命运的深沉感 慨和革命斗争的豪情壮志。通过 “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等 语句,展现了作者的博大胸怀和
沁园春长沙-优秀课件(共27张PPT)
![沁园春长沙-优秀课件(共27张PPT)](https://img.taocdn.com/s3/m/ff5c3e06c5da50e2524d7f27.png)
“翔”改为“游”好像更准确一些,鱼 儿怎能像鸟儿一样飞翔呢?
• “翔”写出了鱼儿在清澈见底,水天相映的 水中游动得自由轻快,像在天空中飞翔一 样。比拟出游鱼的轻快自由。 • “浅底”并非真的水浅,而是清澈见底, 显得水浅。蓝天倒映在碧水中,看上去鱼 儿像在天空中游动,像飞翔一样。
毛泽东笔下的秋景,给人的总体感觉 是什么?用四字短语概括景物的特征。
• 绚丽多姿,充满生机
这些景物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 表达了作者对祖国山河的热爱,对景 物的赞美和欣赏,对当时革命形势的 深切感受。
意 象
• “意象”,是指诗歌中融入了作者情 感的景、物、人。 • 意即作者的思想感情,象是客观景 物。
• 意象通常是一个词、一个短语。
山上的“层林” 江中的“百舸” 空中的雄鹰 水底的游鱼
在这几句中,哪几个词用得好?
遍:红得范围广 染:红得深透
“染”字,写出山上层层的枫林仿佛人工 染成的一样,景色十分壮美,很容易让 人想到杜牧《山行》中的诗句“停车坐 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元朝王实甫的《西厢记》中就有“晓来谁 染霜林醉,总是离人泪”的名句。
• 李可染 《万山红遍 层林尽染》
上阙写景如此美好,与作者要表达的情感 有什么关系?
• 诗人越描写山河壮丽,就越使人感到人民 不能主宰大地的可悲,越感到革命的必要。 这就更加突出了强烈的革命精神。 • 对比反衬的手法
最后三句在结构上起什么作用? • 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
下阕主要写了什么内容? • 回忆了青年时代的革命活动.
下阕开头哪两个字标志着词人由上阕的写 景转入对往事的回忆?
教学目标要求 ① 把握全首词的景物(意象)。 ② 理解、体会毛泽东同志以天下为 己任的博大胸怀和壮志豪情,学习毛泽 东同志敢于急流勇进的革命精神。 ③ 鉴赏语言:理解、把握全词情景 交融的艺术手法和用词的精确。 教学重点: 把握整首词所抒发的情感。 教学难点: 突破由景到情的转换,理解上下片的关系。
《沁园春长沙》-课件-(共54张PPT)
![《沁园春长沙》-课件-(共54张PPT)](https://img.taocdn.com/s3/m/1524d5380a1c59eef8c75fbfc77da26925c59635.png)
• 不管风吹浪打,胜似闲庭信步 。 不到长城非好汉 。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 。
• 把别人的经验变成自己的,他的本事就大了。 敌进我退,敌驻我扰,敌疲我打,敌退我追 。 敌人一天天烂下去,我们一天天好起来 。
• 敌人有的,我们要有,敌人没有的,我们也要有。原子弹要有, 氢弹也要快。管他什么国,管他什么弹,原子弹、氢弹,我们 都要超过。 多少事,从来急,天地转,光阴迫,一万年太久,只争朝夕。 愚公移山,人定胜天 。
2、时代背景
这首词作于1925年。当时革命运动正蓬 勃发展。五卅运动和省港大罢工相继爆发, 毛泽东直接领导了湖南的农民革命运动。同 时,国共两党的统一战线已经确立,国民革 命政府已在广州正式成立。星星之火,可以 燎原。毛泽东的心里充满了希望、激情,所 以他看到的秋是生机勃勃的!
3、写作意图
• 把江山写得如此壮美,就越加 突出了我们主宰大地的需要,也就 是革命的需要。这也就更加突出了 作者强烈的革命精神。
2、从状态: 静态的火红的枫林, 动态的“争流”的 “百舸”等
或广 博,或 宏伟, 或雄峻。 竞相向 上、生 机勃勃
与毛泽东积 极向上,昂扬奋 进的立意契合。
以壮景抒豪情
(二)意象美来自意象的组合
1、并置式
看:山、林、江、舸、鹰、鱼 忆:指点、激扬、击水、
明确:面对生机蓬勃、绚丽壮美的大自然和 广阔宇宙,一个“怅”,写出诗人思绪万 千,百感交集。诗人很自然地想到了祖国 命运和革命未来,进入了理性的思考,提 出谁是大地主宰的问题,即革命领导权问 题。
这一问表现出作者怎样的精神或胸怀?
明确:这一问也写出了诗人的忧国忧民、以天 下为己任的博大胸怀和凌云壮志。
上阕小结
立
眼
前 景
看
• 把别人的经验变成自己的,他的本事就大了。 敌进我退,敌驻我扰,敌疲我打,敌退我追 。 敌人一天天烂下去,我们一天天好起来 。
• 敌人有的,我们要有,敌人没有的,我们也要有。原子弹要有, 氢弹也要快。管他什么国,管他什么弹,原子弹、氢弹,我们 都要超过。 多少事,从来急,天地转,光阴迫,一万年太久,只争朝夕。 愚公移山,人定胜天 。
2、时代背景
这首词作于1925年。当时革命运动正蓬 勃发展。五卅运动和省港大罢工相继爆发, 毛泽东直接领导了湖南的农民革命运动。同 时,国共两党的统一战线已经确立,国民革 命政府已在广州正式成立。星星之火,可以 燎原。毛泽东的心里充满了希望、激情,所 以他看到的秋是生机勃勃的!
3、写作意图
• 把江山写得如此壮美,就越加 突出了我们主宰大地的需要,也就 是革命的需要。这也就更加突出了 作者强烈的革命精神。
2、从状态: 静态的火红的枫林, 动态的“争流”的 “百舸”等
或广 博,或 宏伟, 或雄峻。 竞相向 上、生 机勃勃
与毛泽东积 极向上,昂扬奋 进的立意契合。
以壮景抒豪情
(二)意象美来自意象的组合
1、并置式
看:山、林、江、舸、鹰、鱼 忆:指点、激扬、击水、
明确:面对生机蓬勃、绚丽壮美的大自然和 广阔宇宙,一个“怅”,写出诗人思绪万 千,百感交集。诗人很自然地想到了祖国 命运和革命未来,进入了理性的思考,提 出谁是大地主宰的问题,即革命领导权问 题。
这一问表现出作者怎样的精神或胸怀?
明确:这一问也写出了诗人的忧国忧民、以天 下为己任的博大胸怀和凌云壮志。
上阕小结
立
眼
前 景
看
《沁园春长沙》课件(共17张PPT)
![《沁园春长沙》课件(共17张PPT)](https://img.taocdn.com/s3/m/87c8a79a5ebfc77da26925c52cc58bd6318693d5.png)
此音频来源于酷我音乐app
• 听读课文,本次的上阕和下阕分别重点描写了什么内容?
上阕重点描述景物 下阕重点描写人物
• 通读上阕,归纳出上阕中统领景物描写的动词。
“看”
关注其中的动词和形容词。
• “万”写出山之多。 • “遍”写出红之广。 • “层”既写出了山势的起伏,也写出随之而形成的林木的高低。 • “染”写出山林经霜变红,像染过一样。拟人手法写出秋色之深。 • “漫”写出湘江水面的深而宽阔。 • “透”写出江水的澄澈,水深而洁。 • “击”写出鹰飞矫健,强劲有力。 • “翔”写出鱼儿在清澈见底的水中自由轻快游动。
• 分析下面这首词,完成后面的习题。 • 沁园春·雪 • 毛泽东
• 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 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须晴日,看红装素裹,分外妖娆。 • 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 骚。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 上下阕的表达方式有何不同?这样写有何好处?
《沁园春·雪》用了描写、抒情和议论相结合的表达方式。上半阙,情景交融,通过描 写壮美的北方雪景,抒发热爱、赞颂祖国大好河山之情。下半阙,融情于议,通过对古 代著名帝王的恰如其分地评价和议论,抒发革命者的豪情。
• 写壮景,抒豪情。
感谢观看!
同学们再见!
授课老:课件创作组
时间:2024年9月1日
2023 课件
“看”
关注其中的描写角度。
• (一)远近结合: • “万山红遍,层林尽染” 是远景, “漫江碧透,百舸争流”是近景; • (二)俯仰结合: • “鹰击长空”是仰视,“鱼翔浅底”是俯视; • (三)动静结合: • “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漫江碧透”是静景, • “百舸争流”“鹰击长空,鱼翔浅底”是动景。
《沁园春长沙》PPT优秀教学课件
![《沁园春长沙》PPT优秀教学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8fa790bf900ef12d2af90242a8956bec0975a536.png)
➢ 任务活动一 识一识,识“大体”
1.1 导入新课
中国梦,一个雄奇壮丽的梦。东方睡狮古老中国一梦百年,醒于毛泽东。 毛泽东以他的大气,抒中国少年之风发意气,启少年中国强盛之旅。初中时我 们学过他的《沁园春·雪》,诗人写出了“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的 王者霸气,这时江山已定。其实早在1925年,年轻的诗人就已经初露锋芒,显 示出王者的“大气”。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他的《沁园春·长沙》。
2.3 再读课文
本词无一例外的使用了大美的宏大意象。这首词作于1925年,当时革命运动正 蓬勃发展。五卅运动和省港大罢工相继爆发,湖南、广东等地农民运动日益高 涨。1925年春,他回湖南老家指导农民运动。同年秋,毛泽东自韶山赴广州接 办农民运动讲习所,途经长沙,重游橘子洲、岳麓山, 面对如画的秋景,追怀 在长沙的求学生活和革命斗争经历,不禁浮想联翩,写成这首境界开阔、气势 恢弘的不朽诗篇。
课前准备
毛泽东诗词中的秋
采桑子•重阳 人生易老天难老,岁岁重阳。今又重阳,战地黄花分外香。 一年一度秋风劲,不似春光。胜似春光,寥廓江天万里霜。
➢ 赏析:这首词字浅意深,营造了一个恢宏开阔的艺术境界。诗人从大处着眼,从人生感 悟落笔,摆脱了个人的荣辱得失,站在历史的、哲学的、人类的高度抒发他的壮志豪情, 一扫凄凉寂寞之感。起笔引用他最喜爱的诗人李贺的“天若有情天亦老”,“人生易老” 似有感慨之意,“天难老”等句则又展现了“慨当以慷”的大气。“战地黄花”想象奇 特,指重阳之时的遍地菊花,亦可理解为在战地随处可见的黄色子弹壳。
地的情感大气;④藐视权贵改造旧世界的凌云壮气。
2.3 再读课文
教师补充:如果说豪迈气派反映的是毛泽东精神世界的质地,那么宏大气象 说的就是他精神世界的容量。“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一座 座顶天立地的磅礴大山蜿蜒起伏,犹如温顺细碎的浪花、轻轻一握的泥丸 ——这是他精神世界的空间包容度。“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 稍逊风骚,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这是他精神世界的时间包容度。 30岁离开湖南、奔向革命风暴中心的时候,他就写下了“要似昆仑崩绝壁, 又恰像台风扫寰宇”, 以这样的决绝气势抒写自己改造旧中国的信念意志。 从此,诸如昆仑、寰宇、四海、五洲、汪洋、北国、长城之类的宏大词汇就 成了他诗作中最常见的意象关键词。
沁园春长沙完整版教案 ppt课件
![沁园春长沙完整版教案 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6df6dd1b6294dd88d1d26b10.png)
沁园春长沙完整版教案
听读要求
1.注意停顿、音节、感 知语气的抑扬顿挫;
2.体会壮阔的深沉意境 ,感知作者变革社会、
改造自然的心态。
沁园春长沙完整版教案
课文诵读
沁园春长沙完整版教案
1.开头三句的正常语序是怎样的? 2.一个“看”字看到了什么? 3.景物描写的视角变化和写景顺序是怎样
的? 4.写景诗句和“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
• “怅”写出了诗人思绪万千、百感交 集。
• 这一问写出了诗人博大胸怀、凌云壮 志。
沁园春长沙完整版教案
即景抒情 表达诗人博大的胸怀和革命的壮 志凌云。
❖点:时、地
山上——层林尽染 (静)
❖
江中—— 百舸争流 (动)
( 生
秋
机 勃 勃
景 图
)
天空—— 鹰 水底—— 鱼
击 (远) 翔 (近)
❖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
短句”、“琴趣”、“ 乐府” 词 牌
最初的词都是配乐歌唱的,写词时依据的乐谱 叫做“词调”,各种词调的名称便是“词牌”, 如“沁园春”、“满江红”、“西江月”等。有 的作家在词牌下另标词题,如《天净沙 秋思》 《沁园春 长沙》。
词可以分上下两段,叫做“片”或者“阕”。
沁园春长沙完整版教案
沁园春
沁园春,又名“洞庭春 色”“东仙”“念离群”等。 相传为东汉明帝女儿沁水公 主之园,后来被外戚窦宪所 夺,有人作诗咏其事,这个 词牌由此得名。长沙,是词 的标题。
沁园春长沙完整版教案
知识储备
•一起背诵初中学过 的《沁园春.雪》, 并比较两首词的相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同点和不同点?
沁园春长沙完整版教案
沁园春长沙完整版教案
相同点和不同点
听读要求
1.注意停顿、音节、感 知语气的抑扬顿挫;
2.体会壮阔的深沉意境 ,感知作者变革社会、
改造自然的心态。
沁园春长沙完整版教案
课文诵读
沁园春长沙完整版教案
1.开头三句的正常语序是怎样的? 2.一个“看”字看到了什么? 3.景物描写的视角变化和写景顺序是怎样
的? 4.写景诗句和“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
• “怅”写出了诗人思绪万千、百感交 集。
• 这一问写出了诗人博大胸怀、凌云壮 志。
沁园春长沙完整版教案
即景抒情 表达诗人博大的胸怀和革命的壮 志凌云。
❖点:时、地
山上——层林尽染 (静)
❖
江中—— 百舸争流 (动)
( 生
秋
机 勃 勃
景 图
)
天空—— 鹰 水底—— 鱼
击 (远) 翔 (近)
❖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
短句”、“琴趣”、“ 乐府” 词 牌
最初的词都是配乐歌唱的,写词时依据的乐谱 叫做“词调”,各种词调的名称便是“词牌”, 如“沁园春”、“满江红”、“西江月”等。有 的作家在词牌下另标词题,如《天净沙 秋思》 《沁园春 长沙》。
词可以分上下两段,叫做“片”或者“阕”。
沁园春长沙完整版教案
沁园春
沁园春,又名“洞庭春 色”“东仙”“念离群”等。 相传为东汉明帝女儿沁水公 主之园,后来被外戚窦宪所 夺,有人作诗咏其事,这个 词牌由此得名。长沙,是词 的标题。
沁园春长沙完整版教案
知识储备
•一起背诵初中学过 的《沁园春.雪》, 并比较两首词的相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同点和不同点?
沁园春长沙完整版教案
沁园春长沙完整版教案
相同点和不同点
沁园春·长沙教案ppt
![沁园春·长沙教案ppt](https://img.taocdn.com/s3/m/ba70f865b5daa58da0116c175f0e7cd1842518cc.png)
作业布置
01
总结词:巩固提高
02
详细描述:布置相关作业,如背 பைடு நூலகம்诗歌、写读后感等,以帮助学 生巩固所学知识,提高他们的阅 读和写作能力。
03
教学方法与手段
教学方法
启发式教学
通过设置问题,引导学生思考 ,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主动
性。
讨论式教学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让他们 在交流中加深对课文的理解,提 高他们的合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情境式教学
利用多媒体等手段,创设与课文 内容相关的情境,帮助学生更好 地理解课文的背景和情感。
任务式教学
布置具体的学习任务,让学生 通过完成任务来掌握知识,提
高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
教学手段
多媒体教学
利用PPT、视频、音频 等多媒体资源,丰富教 学内容,提高学生的学
习兴趣。
网络教学
利用网络平台,实现教 学资源共享,方便学生 进行自主学习和交流。
词的主题和意义。
教学内容的深度
思考是否可以加深对诗词的解读, 例如对其创作背景、作者生平、 诗词鉴赏方法的介绍等,以提高
学生的理解深度。
教学内容的实用性
思考教学内容是否与学生实际生 活和经验相关联,是否有助于培 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人文素养, 是否需要引入更多实际应用的案
例。
THANKS
感谢观看
02
教学内容与过程
导入新课
总结词:激发兴趣
详细描述:通过展示长沙的风景图片或播放相关视频,引起学生对课文的兴趣, 激发他们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课文解析
总结词:深入理解
详细描述:引导学生逐句解析课文,从字词、句式、修辞等方面入手,深入理解诗歌的意境和表达手 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示
在深秋的季节里,我独立在
橘子洲头,望着江水日夜不停
地向北流去。
11
二、这一层主要交代了什么?
人
独立寒秋
时
湘江北去
橘子洲头 地 境
12
赏 析
朗读上阕第二层:
( 二 )
“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漫江碧透, 百舸争流。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
霜天竞自由。”
一、阐释这一层的意思。
二、这几句描写湘江景色,试简要分析景物的 描写手法。
看万万山红遍遍 层层林尽染 漫漫江碧透透 百百舸争争流 鹰击击长空 鱼翔浅底 万类霜天竞自由15
提示:
分析写景的语言, 也就是分析精妙 的词的用法。对 于景物描写中的 静景我们往往要 注意形容词和副 词;对于动景我 们往往要注意动 词。
“万” 写出山之多
“遍” 写出红之广
“层” 既写出了山势的起伏,也写出随之而形成的林
木的高低。
“染” 山林经霜变红,像染过一样。拟人手法写出秋
色之深。
“漫” 写出湘江水面的深而宽阔。 “透” 写出江水的澄澈,水深而洁。 “百” 写出江中船只之多。
“争” 表现出千帆竞发的热闹场面。
16
“击” 搏击,表现出鹰飞矫健,强劲有力。 “翔” 写出鱼儿在清澈见底的水中自由轻
快游动。
“竞” 有力地突出了万物蓬勃旺盛的生
4
教学目标:
1、通过品味关键词语,体悟词中描绘的意象以及 形成的独特意境,理解诗歌景中寓情、情中显志 的特点。
2、学会和掌握诗歌鉴赏的方法。 3、感悟诗人博大的情怀,体会诗人以天下为己任
的历史责任感。感悟青年树立志向对人生成功的 重要性。
5
教学重点: 反复诵读,结合词作意象,体会诗歌语言,感悟
三、这几句中哪些词表现力特别强?试分析。
四、体会这一层的感情色彩。
13
二、景物的描写顺序和描写手法。 远
近
山上
万山红遍, 层林尽染;
静景
远眺
相 间 、 动
江中
漫江碧透, 百舸争流。
近观
静 结
合
天空 鹰击长空, 动景 仰视
, 对
水底 鱼翔浅底,
俯视
比
万类霜天竞自由。 14
鲜 明
三、这几句中哪些词表现力特别强?试分析。
生机勃勃
19
拓展延伸 (比较性阅读)
讨论:
“秋天”在很多诗词中常常充满了 肃杀、感伤的情调,本诗为什么没有?
20
本 课
作 1.背诵《沁园春长沙》。
业
21
创设语文学习活动:
1、青春的真谛(课上) 2、体味词人情感(课前 或课后 活动)
22
7
教学过程: 一、预习检测(结合导学案) 重点是字音 文学常识 写作背景 二、导入新课
“自古英雄出少年”,中国科学院人才学研究小组曾经对 50位名人做过研究,发现他们中有90%是在20岁以前就立 下了自己的志向。如岳飞的“精忠报国”,鲁迅的“我以 我血荐轩辕”,周恩来的“面壁十年图破壁”、“为中华 之崛起而读书” 等宏愿,都是他们在青少年时确立的志 向。立志是成才的动力。今天,我们学习的《沁园春•长 沙》,就是表现作者青年时的志向和抱负的艺术写照,这 篇词作也经常被人们称为“长沙志”。
命力。
17
四、试分析湘江秋景中的景物,体会其中的情感。
一景 物 带有诗人情感的事物
切山
红遍的万山
景林
尽染的层林
语江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碧透的整条江
皆舸
争流的百舸
情鹰 语鱼
搏击长空的雄鹰 浅底轻翔的游鱼
通过这些意象形象地表现了诗人
对自然和社会的乐观18态度和豪情壮志。
毛泽东笔下的意象,有什么 样的特点?
绚丽多姿
雄伟壮阔
8
三、以朗读促探究 读:范读 诵读(形式:比赛形式等) 四、赏(略 详) 景 (意象 意境) 情 小组内品读鉴赏探讨:(分析景可以用其
他诗词比较对比来解释,反衬)
9
赏 析
朗读上阕第一层
(
一 “ 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
)
一、阐释这一层的意思。
二、这一层主要交代了什么?
10
提 一、阐释:
《沁园春·长沙》教学设计
有读、有赏、有方法、有实践
1
核心素养:
语言建构和使用 思维发展和提升 审美鉴赏和创造 文化理解与传承
2
长沁
沙
园 春
教材分析 学情分析 教学目标 重难点 教学过程 课后语文活动
3
教材分析: 《沁园春·长沙》是必修1第一单元现代新诗中的开 篇之作。本单元教学重点在于让学生学会鉴赏诗歌 的方法,就是在反复朗读的基础上,着重分析意象 ,同时品味语言,发挥想象,感受作品中蕴含的感 情。通过本课的学习,不仅认识到朗读是诗歌教学 的重要方法和手段,更重要的是让学生逐步掌握鉴 赏诗歌的方法,在语言品读中,去理解,去感悟, 去品味情感。
作者情感。 教学难点: 对意象及其特点的分析。
6
教学方法 设计说明
诵读、探究的方法,结合高一学生实际情况,设 计教学活动。整个教学设计以朗读教学为主线, 通过初读教学,让学生整体感知诗歌的脉络结构 和内容,锻炼学生的语言概括能力和对文章内容 的理解能力;其次,通过朗读,让学生理解和掌 握诗歌鉴赏的方法;再次,在诵读中,体会文章 的语言特点,展开联想,背诵全文;最后通过拓 展延伸教学,在对比之中,去朗读,去品味诗歌 ,增强对诗歌的感受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