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学案高三生物一轮复习: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人教版必修二)
人教版(新教材)高中生物必修2精品学案17:3 1 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一、内容及其[解析]本节课要学的内容是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指的是遗传物质主要是DNA,其核心是遗传物质的发现过程,所以在本学科有承上启下的作用。
教学的重点是1、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的原理和过程。
2、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原理和过程。
3、学会科学研究的方法。
本课计划用3节课进行学习,其中学习课2节,作业及讲评1节。
二、目标及其[解析](一)目标1、总结“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的探索过程。
2、分析证明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的实验设计思路。
3、探讨实验技术在证明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中的应用。
(二)[解析]1.掌握DNA是遗传物质的探索过程,是怎样被发现的,实验的原理,过程。
2.学会科学研究的方法。
三、问题诊断分析在本节课的教学中,学生可能遇到的问题是:实验过程繁琐,知识点较多,较难记忆。
所以给这节课的讲解带来一定的难度,要解决这一问题需要逐步讲解,让学生加以记忆。
四、教学支持条件分析在本节课的教学中,准备使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更直观更形象。
五、教学过程设计(一)教学基本流程(二)教学情景第一部分自学(约5到9分钟)1.本章学习引导遗传物质的早期推测:20世纪20年代,人们认识到蛋白质是由多种氨基酸连接而成的生物大分子。
氨基酸多种多样的排列顺序,可能蕴含着遗传信息。
------蛋白质是生物体的遗传物质。
20世纪30年代,人们认识到DNA是由许多脱氧核苷酸聚合而成的生物大分子,脱氧核苷酸有4种,每种有一个特定的碱基。
-------蛋白质是遗传物质的观点占主导地位。
2.自学,阅读课文,梳理教材基本知识,完成下列填空:问题1.肺炎双球菌的转化实验是由谁完成的?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由谁完?格里菲斯和艾佛里,赫希和蔡斯设计意图:了解DNA发现过程中的发现者。
师生活动:自主学习课本上的核心概念,对概念进行分解,老师提问,学生回答。
问题2. S型细菌和R型细菌的区别?S型细菌有毒,R型细菌无毒设计意图:重点区分两种细菌。
高三生物一轮复习教学案必修2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doc
第1节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课标要求1.总结“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的探索过程。
2.分析证明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的实验设计思路。
3.探讨实验技术在证明DNA是主要遗传物质中的作用。
复习重点1.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的原理和过程;2.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的原理和过程。
复习难点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的原理和过程。
知识网络体系重难热点归纳注意:转化作用的实质是外源DNA与受体DNA之间的重组,使受体细胞获得了新的遗传信息。
DNA越纯,转化效率越高。
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分析实验思路及方法S是蛋白质的特有元素,P几乎都存在于DNA分子中,用放射性同位素32和35S分别标记DNA 和蛋白质,直接单独地观察它们的作用。
侵染特点及过程进入细菌体内的是噬菌体的DNA,噬菌体蛋白质留在外面不起作用。
噬菌体侵染细菌要经过吸附→注入核酸→合成→组装→释放五个过程。
结果含32P的噬菌体+细菌→上清液中几乎无32P,32P主要分布在宿主细胞内。
含35S的噬菌体+细菌→宿主细胞内没有35S,35S主要分布在上清液中。
结果分析35S——蛋白质外壳未进入宿主细胞内,而是留在外面。
32P——DNA进入到了宿主细胞内。
实验结论DNA是遗传物质。
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说明DNA能自我复制,使前后代保持一定的连续性。
DNA能控制蛋白质的生物合成。
注意: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只证明了DNA是遗传物质,不能证明DNA是主要遗传物质。
实验中遵循的对照原则是相互对照。
三、对遗传物质必须具备四个条件的理解(1)分子结构具有相对的稳定性:是指遗传物质本身在细胞组成和结构方面是相对稳定的,不像糖类、脂类、蛋白质那样,经常处于变化的状态。
DNA分子是由成百上千个脱氧核苷酸(四种)组成的规则的双螺旋结构,碱基配对是严格的,碱基对的配对方式是稳定不变的,它在细胞中的含量是相对稳定的。
(2)能够进行自我复制,使生物前后代具有一定的连续性:是指遗传物质可以将自身的分子严格复制,并将复制后的分子向子代传递,使亲子代间遗传物质结构一定,保证前后代相应性状的稳定。
高考生物 一轮复习 第3章 第1节 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新人教版必修2
2.生物体内遗传物质的判断
【说明】蛋白质一般不作为遗传物质的原因 ①不能进行自我复制,而且它在染色体中的含量往往不固 定,不能遗传给后代。 ②分子结构不稳定(易变性)。 ③特例:朊病毒只含蛋白质成分,不含核酸,故认为朊病 毒的遗传物质为蛋白质。
【演绎题 1】下列关于病毒遗传物质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答案】B
备选题用32P和35S 分别标记噬菌体的DNA分子和蛋白质, 外壳然后去侵染含31P与32S的细菌,待细菌解体后,子代噬 菌体的DNA分子和蛋白质外壳( )
A.少数含32P、大多数含31P和全部含32S B.只含31P 和少数含32S C.少数含32P、大多数含31P和少数含35S、大多数含32S D.只含32P和大多数含35S
②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中,要经过“短时间”的保温后, 搅拌、离心,“短时间”是因为必须在菌体裂解之前进行搅拌和 离心,才能使被感染的细菌形成沉淀,且只有沉淀物中有放射 性,保温时间过短或过长都会使上清液中存在一定量的放射性。
③转化后形成的 S 型细菌可以遗传下去,说明 S 型细菌的 DNA 是遗传物质。
地将蛋白质和 DNA 分开,在子代噬菌体中只有 DNA 中有 32P。 (2)若用 32P 和 35S 标记细菌而噬菌体未标记,在子代噬菌
体中蛋白质和 DNA 均可找到标记元素。 (3)若用 14C、3H、15N 等标记噬菌体而细菌未标记,在子
代噬菌体中,只有 DNA 中能找到标记元素。 (4)若用 14C、3H、15N 等标记细菌而噬菌体未标记,在子
(3)结果分析
细菌内无 放射性T2 噬菌体增 殖 细菌体内 有放射性 T2噬菌体 增殖
蛋白质外壳 留在细菌细 胞外,不起 作用
DNA进入细 菌细胞内, 指导T2噬菌 体的增殖
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教案 高一下学期生物人教版必修二
《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教学设计【课题】《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教材版本】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二第3章第1节【授课对象】高一学生【课时安排】1课时1.生物课程标准中的要求:说明人类对遗传物质的探索过程;描述染色体、DNA、基因三者之间的关系。
2.本节在生物教材中的地位《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是人教版普通高中新课程生物必修2《遗传与进化》中第3章第1节的内容。
本节设置在孟德尔和摩尔根的实验之后,通过科学实验探索DNA和蛋白质究竟谁是遗传物质,承接上节基因在染色体上,也为下面学习DNA的结构,基因突变打下基础。
3.教学内容与知识体系本节首先是以“问题探讨”的形式呈现了曾经在科学界争议了很长的问题:DNA和蛋白质究竟谁是遗传物质?”目的在于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对这- -问题进行研究,激发学生的探索欲望;接着介绍了20世纪早期人们对于遗传物质的推测,在此基础之上教材详细讲述了DNA是遗传物质的直接证据一“肺炎双球菌的转化实验”和“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引导学生重温科学家的探究历程,领悟科学的过程和方法,最终得出科学的结论。
本节是在学习了遗传的细胞基础、基因与染色体的关系等内容之后,从分子层面上认识遗传物质的本质,为学习DNA的复制,基因的表达和基因突变打下了基础。
本内容的两个生物学经典实验,不仅向学生展示了生物学史上的重大事件,更重要的是其中的科学思维和方法对学生的科学素养的提高的重要的作用。
二、学情分析1.认知层面学生在此前已经初步掌握了基因在染色体上的关系、基因控制性状等相关遗传学基本知识,具备一定的知识基础。
能简单的将基因,DNA与遗传物质联系起来,且由于DNA这个概念在生活中较为常见,有一定的感性认知。
但是对遗传物质的探索过程并不了解,尤其是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实验较为抽象,应多加引导。
2.能力层面高一学生具备一定的观察、分析与归纳能力,能够就现象进行一定的分析与探究。
要注意引导学生归纳出遗产物质探索过程中用到的科学方法——控制变量法,以及各个实验对变量控制的异同1。
高考生物 一轮复习 第一讲 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新人教必修2
4.细菌转化是指某一受体细菌通过直接吸收来自另一供体细菌的
一些含有特定基因的 DNA 片段,从而获得供体细菌的相应遗
传性状的现象,如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S 型肺炎双球菌有荚
膜,菌落光滑,可致病,对青霉素敏感。在多代培养的 S 型菌
中分离出了两种突变型:R 型,无荚膜,菌落粗糙,不致病;
抗青霉素的 S 型(记为 PenrS 型)。现用 PenrS 型菌和 R 型菌进
[必明考向] 考向一 考查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的过程与结论 1.(2014·东城区期末)赫尔希和蔡斯用 32P 标记的 T2 噬菌体与无 32P
标记的搅32P拌大用的肠来目标杆的记菌是噬混使菌合吸体培附的在养D大N,A肠一,杆噬段菌菌时上体间的侵后噬染菌经细体搅菌(外拌时壳D、N)与离A注大心入肠得大杆到肠菌了杆分上菌离清内,, 液和沉所上清淀以液3物2P中。主也要下能集列检中叙测在述到沉少不.淀量正物放确中射的,性若是;混合时间较长,噬菌体被释放( ,则) A.搅拌的目的是使吸附在大肠杆菌上的噬菌体(外壳)与大肠杆菌
考向二 考查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中的同位素标记
3.若 1 个 35S 标记的大肠杆菌被 1 个 32P 标记的噬菌体侵染,裂解
后释放的所有噬菌体
()
A.一定有 35S,其中有 1 个含有 32P
B.一定有 35S,其中有 2 个含有 32P
C.一定有 32P,其中有 1 个含有 35S
D.一定有 32P,其中有 2 个含有 35S 解析: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时,进入大肠杆菌内部的是 (32P 标 记)DNA,蛋白质外壳留在大肠杆菌外面,侵入内部后,以大肠杆菌 为场所,利用大肠杆菌的结构、酶系统和原料(35S 标记),合成噬菌 体的 DNA 和蛋白质。另外,DNA 复制为半保留复制。因此,子代 噬菌体的 DNA 中有 2 个含有 32P,子代噬菌体的蛋白质一定有 35S。
精品学案高三生物一轮复习:DNA分子的结构、复制及基因是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断(人教版必修二)
DNA分子的结构、复制及基因是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回扣基础要点一、DNA分子的结构1.结构层次基本组成元素——等基本组成物质——磷酸、、(A、G、C、T四种)基本组成单位——四种)DNA单链——脱氧核苷酸长链DNA双链——DNA 结构,构建者和记忆窍门:可用“五、四、三、二、一”记忆,即五种元素,四种碱基对应四种脱氧核苷酸,三种物质○,两条长链,一种螺旋。
2.结构特点(1)双链。
(2)和交替连接,排列在外侧,构成,排列在内侧。
(3)两条链上的碱基通过连接成碱基对。
(4)A和T之间形成个氢键,C和G之间形成个氢键,故DNA分子中比例高的稳定性强。
C、H、O、N、P 脱氧核糖含氮碱基脱氧核糖核苷酸两条双螺旋沃森克里克反向平行脱氧核糖磷酸基本骨架碱基氢键二G—C 三练一练在DNA分子双螺旋结构中,腺嘌呤与胸腺嘧啶之间有2个氢键,胞嘧啶与鸟嘌呤之间有3个氢键。
现有四种DNA样品,根据样品中碱基的百分含量判断,最有可能来自嗜热菌(生活在高温环境中)的是()A.含胸腺嘧啶32%的样品B.含腺嘌呤17%的样品C.含腺嘌呤30%的样品D.含胞嘧啶15%的样品答案:B二、DNA分子复制1.概念:以分子为模板合成子代DNA分子的过程。
2.场所:主要在中,但在拟核、线粒体、叶绿体中也进行。
3.时间:有丝分裂和减数。
4.条件:。
5.精确复制的原因:DNA的结构提供精确模板; 原则保证了复制的准确进行。
6.过程:解旋和复制。
7.特点:复制和。
8.意义:从亲代传给子代,保持遗传信息的连续性。
亲代DNA 细胞核间期第Ⅰ次分裂前的间期模板、原料、酶、能量双螺旋碱基互补配对半保留边解旋边复制练一练下列关于DNA复制的叙述,正确的是()A.在细胞有丝分裂间期,发生DNA复制B.DNA 通过一次复制后产生四个DNA 分子C.DNA 双螺旋结构全部解链后,开始DNA 的复制D.单个脱氧核苷酸在DNA 酶的作用下连接合成新的子链解析 DNA 分子的复制发生在细胞有丝分裂的间期和减数第一次分裂前的间期,是以亲代DNA 的两条链为模板,合成两个子代DNA 分子的过程。
高中生物 3.1 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学案新人教版必修2
高中生物 3.1 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学案新人教版必修23、1 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学案(无答案)新人教版必修21、总结“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的探索过程、2、分析证明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的实验设计思路。
3、探讨实验技术在证明DNA是主要遗传物质中的作用。
1、20世纪20年代,为什么多数科学家认为蛋白质是遗传物质?2、对遗传物质的早期推测:(1)________多种多样的排列顺序,可能蕴涵遗传信息。
(2)脱氧核苷酸的化学组成包括、、不同点在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3、格里菲思做的四组实验(1)肺炎双球菌体内的转化实验:1、两种肺炎双球菌有什么不同?R型 S型实验结果:第一组:第二组:第三组:第四组:实验表明:这种转化因子是什么物质呢?(1)肺炎双球菌体外转化实验:在培养了尺型细菌的培养基中,加入以下物质的结果:加入S 型菌的DNA: ;加入S型菌的蛋白质或S型菌的荚膜多糖:;加入S型菌的DNA+DNA酶:结论:4、肺炎双球菌体外转化实验的关键思路是什么?最后的结论是什么?5、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T2噬菌体是一种寄生在_____________的病毒。
(1)分别用放射性同位素标记。
(2)搅拌的目的是,离心的目的是。
(3)实验结果是。
(4)实验结论是。
6、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1)原核和真核细胞遗传物质都是________ ,所有具有细胞结构的生物,其遗传物质是________ 。
(2)病毒的遗传物质是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是主要的遗传物质、格里菲思的实验(P43图3-2)1、前三组实验各得出什么结论?2、第四组实验说明了什么?艾弗里确定转化因子实验(P44 图3-3)1、对比各组实验发现只有加入了S型菌DNA的组,才能发生转化,这说明了什么?2、加入DNA水解酶组实验,有何作用?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35S标记的组,主要在上清液中检测到放射性,32P标记的组,却主要在沉淀中检测到放射性,说明了什么?结论:因为绝大多数生物的遗传物质是,所以说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高一生物人教版必修二3.1DNA是主要遗传物质(学案)
高一生物人教版必修二3.1DNA是主要遗传物质(学案)人教版(20__)必修二遗传与进化第3章基因的本质第1节 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的确定概述DNA是遗传物质的探索过程。
阐述肺炎链球菌的转化实验的过程及结论。
阐述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的过程及结论。
二、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肺炎链球菌的转化实验。
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
2、教学难点肺炎链球菌的转化实验。
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
三、教学设计思路文字叙述通过遗传现象导入本节知识,让学生带着遗传物质是什么的疑问走近本节课堂。
学生通过对人类对遗传物质的探索过程的总结,大概了解本节课的内容,通过教师对本节课知识的讲解和梳理,明白人类对遗传物质的探索过程的艰辛。
教师结合课件图片对肺炎链球菌的转化实验、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烟草花叶病毒对烟草花叶细胞的感染实验,这三个实验的实验过程进行讲解,并和学生一起总结实验结论,使学生对这些实验的掌握更加牢固。
通过分组讨论,完成思考问题,有助于增强学生之间的合作意识。
框架图通过遗传现象导入本节知识,学生带着遗传物质是什么的疑问走近本节课堂。
新课导入探索总结通过对人类对遗传物质的探索过程的总结,明白人类对遗传物质的探索过程的艰辛。
实验探索学习肺炎链球菌的转化实验、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烟草花叶病毒对烟草花叶细胞的感染实验。
合作探讨通过分组讨论,完成思考问题,有助于增强学生之间的合作意识。
四、教学步骤 1、新课导入教师课件给出一家四口的图片,图片中的四名男性,均有长相相似之处。
这称为遗传现象。
那么,是什么导致了遗传现象的发生呢?其实是人体内的遗传物质。
教师给出染色体、蛋白质和DNA的示意图,学生结合之前所学知识,对染色体、蛋白质和DNA加以区分。
学生完成讨论问题,你认为遗传物质可能具有什么特点?你认为证明某一种物质是遗传物质的可行方法有哪些?教师引导学生给出答案。
并让学生猜测遗传物质可能是什么?带着疑问,走入今天的课堂学习。
高考生物一轮复习 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教案 新人教版必修2
第3章基因的本质第1节 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一.知识点梳理1.证明DNA是遗传物质的科研方法及经典实验(1)科学家们证明DNA是遗传物质的一般方法是:设法将DNA和蛋白质分开,单独地、直接地去观察DNA的作用。
(2)肺炎双球菌的转化实验过程:①R型活细菌(菌落粗糙、无荚膜、无毒性)注射小鼠→_____②S型活细菌(菌落光滑、有荚膜、有毒性)注射小鼠→_____ ③加热杀死S型菌注射小鼠→_____ ④R型活菌+灭活S型菌注射小鼠→_____对实验现象的分析和初步结论:无毒的R型细菌与死的S型菌混合注射后,在小鼠体内转化成了有毒性的S型细菌,并可以遗传。
说明在第④组实验中,加热杀死的S型细菌中含有某种“转化因子”。
结论:_____是肺炎双球菌的遗传物质。
(3)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方法:用35S 标记一部分噬菌体的蛋白质,用32P 标记另一部分噬菌体的DNA;分别将它们去侵染细菌,发现噬菌体在细菌体内大量繁殖。
分析:生物学家对被标记的物质进行测试,结果表明,噬菌体的蛋白质没有进入细菌内部,而是留在细菌外,只有噬菌体的DNA进入细菌体内。
结论:在噬菌体中,亲代和子代之间具有连续性的物质是_____,而不是_____。
因此,噬菌体的遗传物质是_____。
2.生物的遗传物质(1)遗传物质的分布和种类:①绝大多数生物的遗传物质是_____ ②少数病毒的遗传物质是_____③近年发现的朊病毒的遗传物质是一种特殊的蛋白质(2)结论:①_____是生物主要的遗传物质②病毒的遗传物质是_____或_____ ③一般来说,蛋白质不起遗传物质的作用3.细胞核遗传和细胞质遗传生物的性状遗传受_____内遗传物质(染色体上的DNA)控制的遗传现象,叫细胞核遗传;受_____内遗传物质(线粒体和叶绿体中的DNA)控制的遗传现象,叫做细胞质遗传。
一般来说,生物的遗传是_____________共同的结果。
二.典型例题分析例1、若用DNA酶处理S型细菌,使之与活的R型细菌一起感染小鼠,结果或结论错误的是()A.小鼠死亡B.多糖不是遗传物质C.能证明DNA是否为遗传物质D.能证明蛋白质不是遗传物质〖解析〗:本例是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的步骤⑤中的操作之一。
高中生物《3.1 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学案 新人教版必修2
高中生物《3.1 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学案新人教版必修23、1 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学案【学习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1)总结“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的探索历程;(2)知道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和“同位素标记法”研究噬菌体侵染细菌所采用的方法,是目前自然科学研究的主要方法。
2、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能够证明DNA是遗传物质的最关键的实验设计思路,训练学生逻辑思维的能力。
(2)用“同位素标记法”来研究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说明DNA 是遗传物质,蛋白质不是遗传物质,训练学生由特殊到一般的归纳思维能力。
3、情感与价值观目标遗传物质主要是DNA,也有RNA,这从遗传和变异的角度,强调了生命的物质性,有利于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的树立。
【学习重点】1、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的原理和过程。
2、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的原理和过程。
【学习难点】如何理解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RNA也是遗传物质。
【学习方法】课前导学、质疑讨论、反馈矫正、迁移创新【课前导学】A、自主学习1、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2、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B、情景设置1、你认为遗传物质可能具有什么特点?2、你认为证明某一种物质是遗传物质的可行方法有哪些?【质疑讨论】在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中,为什么选择35S和32P这两种同位素分别对蛋白质和DNA标记?用14C和18O同位素标记可行吗?【课堂小结】(1)一切生物的遗传物质是。
(2)生物的主要遗传物质是,因为。
(3)病毒的遗传物质【反馈矫正】1、下列所示的核苷酸中,在DNA结构中不可能具有的是()2、下列属于遗传物质的是()A、核糖B、脱氧核苷酸C、核苷酸D、核酸3、在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中,将R型活细菌与加热杀死的S 型细菌混合后,注射到小鼠体内,下列能在小鼠体内出现的细菌类型有( )①有毒R型②无毒R型③有毒S型④无毒S型A、①④B、②③C、③D、①③4、在肺炎双球菌的转化实验中,使无毒性的R型活细菌转化成有毒性的S型活细菌的转化因子是A、DNAB、蛋白质C、糖类D、荚膜()5、如果用3H、15N、32P、35S标记噬菌体后,让其侵染细菌,在产生的子代噬菌体的组成结构中,能够找到的放射性元素为()A、可在外壳中找到3H、15N、35SB、可在DNA中找到3H、15N、32PC、可在外壳中找到15N、35SD、可在DNA中找到15N、32P、35S6、在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的过程中,合成 DNA和蛋白质所需的原料依次是 ( )A、噬菌体的脱氧核苷酸和氨基酸B、噬菌体的脱氧核苷酸和细菌的氨基酸C、细菌的脱氧核苷酸和氨基酸D、细菌的脱氧核苷酸和噬菌体的氨基酸7、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能证明的是( )①DNA分子结构的相对稳定性②DNA能自我复制,使前后代保持一定的连续性③DNA 能指导蛋白质的合成④DNA能产生可遗传变异⑤DNA是遗传物质⑥D 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A、①②③④B、②③⑤C、①④⑥D、④⑥8、噬菌体、烟草花叶病毒、酵母菌及蓝藻都含有的是 ( )A、核酸B、细胞膜C、染色体D、DNA9、原核生物、真核生物、病毒的遗传物质分别是()①DNA ②RNA ③DNA和RNA ④DNA或RNAA、①②③B、④④④C、①③④D、①①④10、据图回答问题:(1)过程①和②表明,将S型细菌的_______和_______与R型活细菌混合培养,其后代为_______型细菌。
高中生物《3.1 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学案2 新人教版必修2
高中生物《3.1 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学案2 新人教版必修23、1 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学案2 新人教版必修2一、学习目标:知识:1、简述人类对遗传物质的探索过程。
2、分析证明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的设计思路。
能力:探讨实验技术在证明DNA是主要遗传物质中的作用。
情感:1、认同人类对遗传物质的认识是不断深化不断完善的过程。
2、认同与他人合作在科学研究中的重要性,讨论技术的进步在探索遗传物质本质中的重要作用。
二、学习重点和难点学习重点: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的原理和过程学习难点: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的原理和过程三、本节知识要点:总结人类对遗传物质的探索过程。
四、自主预习1、噬菌体的标记:含35S的培养基培养含35S的细菌培养蛋白质外壳含的噬菌体。
含32P的培养基培养含32P的细菌培养内部DNA含的噬菌体。
2、生物的遗传物质。
(1)遗传物质的分布和种类:①绝大多数生物的遗传物质是___ __ 。
②少数病毒的遗传物质是_____ 。
③近年发现的朊病毒的遗传物质是一种特殊的蛋白质。
(2)结论:①_____ 是生物主要的遗传物质。
②病毒的遗传物质是____ _或_____ 。
③一般来说,蛋白质不起遗传物质的作用。
五、探究学习1、T2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的实验。
2、通过肺炎双球菌和T2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的实验,能得出什么结论?六、课堂演练1、用噬菌体去感染体内含32P的细菌,在细菌解体后,含32P的应是()A、子代噬菌体DNAB、子代噬菌体蛋白质外壳C、子代噬菌体的蛋白质和DNAD、部分子代噬菌体DNA2、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能证明的是()A、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B、蛋白质是遗传物质C、DNA是遗传物质D、DNA能产生可遗传的变异3、用32P标记噬菌体的DNA,用35S标记大肠杆菌的蛋白质,用这种噬菌体去侵染大肠杆菌,则新生的噬菌体可含有()A、32PB、35SC、32P和35SD、二者皆无4、关于染色体和DNA的关系,正确的是( )[A、DNA和染色体都是遗传物质B、染色体的组成成分之一是DNAC、一个染色体含有一条多核苷酸链D、DNA只存在于染色体上5、噬菌体在繁殖的过程中所利用的原料是( )A、自身的核苷酸和氨基酸B、自身的核苷酸和细菌的氨基酸C、细菌的核苷酸和氨基酸D、自身的氨基酸和细菌的核苷酸6、下列哪项不是DNA作为遗传物质的特点的是 ( )A、分子结构具有相对的稳定性B、能表现或反映出生物体的各种性状C、能够自我复制,使前后代保持一定的连续性D、能够产生可遗传的变异7、真核生物的遗传物质存在于( )A、细胞核内B、细胞质中的细胞器内C、细胞质的基质内D、细胞核和细胞质内8、艾弗里等人的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和赫尔希与蔡斯的噬菌体侵染细菌试验都证明了DNA是遗传物质。
人教版(新教材)高中生物必修2精品学案11:3 1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DNA是主要遗传物质【学习目标】1、总结“DNA”是主要遗传物质的探索过程;2、分析证明DNA是主要遗传物质的实验设计思路;3、探讨实验技术在证明DNA是主要遗传物质中的作用。
【学习重点】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的原理和过程。
【温故默写】1、细胞核内,染色体主要由和组成。
2、蛋白质的基本单位是,构成生物蛋白质的这种单位有约种;生物体的蛋白质多种多样,其原因是。
3、DNA的基本单位是,有种,分别是。
【新课学习】一、对遗传物质的早期推测1、20世纪20年代,人们对遗传物质的推测是什么?理由是什么?。
2、20世纪30年代,人们开始意识到DNA的重要性,你觉得DNA具备了什么作为遗传物质的特点?。
二、肺炎双球菌的转化实验:1、肺炎双球菌的体内转化实验:实验者:1) 实验材料:肺炎双球菌,小鼠【思考1】两种肺炎双球菌有什么不同?2)实验过程及结果:实验分析:步骤①—④分别说明什么问题?①:;②:;③:;④:。
3)实验结论:。
4)不足:。
2、肺炎双球菌的体外转化实验:实验者:【思考2】在S型肺炎双球菌中有蛋白质、DNA、荚膜多糖等物质,如果请你设计一个实验来确定哪一种是转化因子,你觉得关键的设计思路是什么?。
1)实验过程及结果2)实验结论:。
3)不足:。
三、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1952年,赫尔希和蔡斯)阅读课本P44-45页,思考:噬菌体结构上具有什么特点,增殖上又有什么特点,使它能成为观察DNA是遗传物质的实验材料?1、实验材料:T2噬菌体是一种专门在大肠杆菌体内的一种病毒。
结构特点:头部和尾部的外壳都是由(含等元素)构成,头部内含有一个(含等元素)。
增殖特点:在自身遗传物质作用下,利用体内的物质合成自身成分,进行大量增殖。
噬菌体侵染细菌的过程是:吸附→注入→复制、合成→组装→释放。
2、实验方法:(用______标记一部分噬菌体的蛋白质,用______标记另一部分噬菌体的DNA)3、设计思路:S是特有的元素,P是特有的元素,用不同的放射性同位素分别标记这两种生物大分子,可以直接、单独去观察它们的作用。
高考生物一轮复习第18讲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教学案新人教版必修2
第18讲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考纲明细] 人类对遗传物质的探索过程(Ⅱ)考点1 肺炎双球菌的转化实验1.格里菲思的体内转化实验(1)实验材料:S型和R型肺炎双球菌、小鼠。
S型细菌R型细菌菌落01光滑02粗糙荚膜03有多糖类荚膜04无多糖类荚膜毒性05有毒性,使小鼠患败血症死亡06无毒(2)实验过程及结果(3)结论:11加热杀死的S型细菌中含有某种“12转化因子”使R型活细菌转化为S 型活细菌。
2.艾弗里的体外转化实验(1)思路:直接分离S型细菌的DNA、荚膜多糖、蛋白质等,将它们分别与01R型细菌混合培养,各自研究它们的遗传功能。
(2)实验过程及结果(3)07DNA是“转化因子”,是使R型细菌产生稳定遗传变化的物质。
题组一肺炎双球菌的转化实验1.(2019·西安五校高三联考)格里菲思的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过程和结果如图所示。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实验1:R型细菌+小鼠→存活实验2:S型细菌+小鼠→死亡实验3:S型细菌+加热+小鼠→存活实验4:S型细菌+加热+R型细菌+小鼠→死亡A.实验1为空白对照组,实验2、3和4均为实验组B.能从实验2和实验4中死亡的小鼠体内都能分离出S型活细菌和R型活细菌C.该实验证明了S型细菌的DNA可在R型活细菌内表达出相应的蛋白质D.对比实验2、3的结果,说明加热能使有毒性的S型活细菌失去毒性答案 D解析实验1、2、3都为对照组,实验4为实验组,A错误;实验2中只给小鼠注射了S 型细菌,故在死亡的小鼠体内只能分离出S型细菌,B错误;格里菲思的实验得出的结论是被加热杀死的S型细菌中存在“转化因子”,这种“转化因子”能将R型活细菌转化为S型活细菌,没有证明S型细菌的DNA能在R型活细菌中表达出相应的蛋白质,C错误;实验2中给小鼠注射S型活细菌,小鼠死亡,而实验3中给小鼠注射加热杀死的S型细菌,小鼠不死亡,说明加热能使S型活细菌失去毒性,D正确。
2.(2019·浙江4月选考)为研究R型肺炎双球菌转化为S型肺炎双球菌的转化物质是DNA还是蛋白质,进行了肺炎双球菌体外转化实验,进行了下列实验: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甲组培养皿中只有S型菌落,推测加热不会破坏转化物质的活性B.乙组培养皿中有R型及S型菌落,推测转化物质是蛋白质C.丙组培养皿中只有R型菌落,推测转化物质是DNAD.该实验能证明肺炎双球菌的主要遗传物质是DNA答案 C解析甲组中培养一段时间后可发现有极少的R型菌转化成了S型菌,因此甲组培养皿中不仅有S型菌落也有R型菌落,A错误;乙组培养皿中加入了蛋白酶,故在乙组的转化中已经排除了蛋白质的干扰,应当推测转化物质是DNA,B错误;丙组培养皿中加入了DNA酶,DNA 被水解后R型菌便不发生转化,故可推测是DNA参与了R型菌的转化,C正确;该实验只能证明肺炎双球菌的遗传物质是DNA,无法证明还有其他的物质也可做遗传物质,D错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回扣基础要点一、对遗传物质的早期推测20世纪20年代,大多数科学家认为是生物体的遗传物质,原因是氨基酸多种多样的可能蕴含着遗传信息。
蛋白质排列顺序二、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光滑粗糙多糖类荚膜多糖类荚膜败血症无毒性2.格里菲思转化实验(体内转化)(1)实验过程及结果(2)结论:加热杀死的S型细菌中,含有某种促成R型细菌转化为S型细菌的“”。
加热杀死的S型细菌不死亡不死亡转化因子3.(1)S 型细菌加热杀死后, 变性失活,DNA 氢键破坏双链打开,但降温后变性的DNA 可复性恢复正常(类似于PCR 扩增中变性复性过程)。
(2)细菌转化实验属于可遗传变异中的基因重组。
蛋白质三、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1.原理:T2噬菌体以自己的 为模板,利用 体内的物质合成自身组成物质而实现增殖。
2.方法: ,用 标记一部分噬菌体的蛋白质,用 标记另一部分噬菌体的DNA 。
3.材料(1)T2噬菌体的核酸为 ,存在于 ,尾部及头部外侧为 。
(2)T2噬菌体的生活方式是 ,宿主细胞为 , (能/不能)在培养基上繁殖。
DNA 细菌 放射性同位素标记法 35S 32P DNA 头部 蛋白质 不能 寄生 大肠杆菌艾弗里转化实 验(体外转化)原理:对S 型细菌的成分提取、分离、鉴定,并与 混合培养,以观察 各成分的作用过程:结论: 才是使R 型细菌产生稳定遗传变化的物质,即DNA 是转化因子,是遗传物质R 型活细菌DNA R 型+S 武型 R 型4.底高检测到5.结论:在噬菌体中,亲代与子代之间具有连续性的物质是,即DNA是遗传物质。
6.实验思想:将和蛋白质等分开,直接地、去观察各自的作用。
DNA DNA 单独地练一练(高考真题)赫尔希通过T2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证明DNA是遗传物质,实验包括4个步骤:①培养噬菌体;②35S和32P标记噬菌体;③放射性检测;④离心分离。
实验步骤的先后顺序为( )A.①②③④B.④②①③C.②①④③D.②①③④解析:T2噬菌体是由蛋白质外壳和DNA组成的,用放射性同位素35S和32P可以分别对其进行标记,然后让其感染细菌(培养噬菌体),再进行离心分离,最后进行放射性检测,发现进入细菌体内的只有DNA,从而得出DNA是遗传物质的结论。
C四、RNA也是遗传物质的实验1.过程及结果2.结论:是遗传物质。
RNA五、两个重要结论及原因1.遗传物质DNA的主要载体是,此外和两种细胞器中也存在少量DNA分子。
2.DNA是遗传物质,因为自然界中生物的遗传物质是DNA,只有少数病毒的遗传物质为RNA。
染色体叶绿体线粒体主要的绝大多构建知识网络高频考点突破考点一肺炎双球菌的转化实验提醒①格里菲思的体内转化实验只提出“S型细菌体内有转化因子”,并没有具体证明哪种物质是遗传物质。
最终证明DNA是遗传物质的是艾弗里。
②格里菲思实验第4组小鼠体内分离出的细菌和艾弗里DNA+R型活菌培养基上生存的细菌都是R型和S型都有,但是R型多。
③DNA+DNA水解酶+R型活菌培育只有R型细菌,该实验是从另一个角度进一步证明DNA是遗传物质,而不是为了证明DNA的水解产物——脱氧核苷酸不是遗传物质,尽管此实验可以证明该问题,但不是该实验的实验目的。
2.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中的对照设计1.格里菲思(F.Griffith)用肺炎双球菌在小鼠身上进行了著名的转化实验,此实验结果(D)A.证明了DNA是遗传物质B.证明了RNA是遗传物质C.证明了蛋白质是遗传物质D.没有具体证明哪一种物质是遗传物质解析英国科学家格里菲思只是通过肺炎双球菌的转化实验,推论杀死的S型细菌中含有促进转化的活性物质“转化因子”,没有具体证明何种物质是遗传物质。
对位训练2.在肺炎双球菌的转化实验中,在培养有R型细菌的1、2、3、4四个试管中,依次分别加入从S型活细菌中提取的DNA、DNA和DNA酶、蛋白质、多糖,经过培养,检查结果发现试管内仍然有R型细菌的是()A.3和4B.1、3和4C.2、3和4D.1、2、3和4解析2、3、4三个试管内的R型细菌因为没有S型细菌的DNA,所以都不会发生转化。
1号试管因为有S型细菌的DNA,所以会使R型细菌发生转化,但是发生转化的R型细菌只是一部分,故试管内仍然有R型细菌的存在。
答案 D考点二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1.实验思路及方法S是蛋白质特有的元素,P几乎都存在于噬菌体DNA分子中,用放射性同位素32P和35S 分别标记DNA和蛋白质,直接单独地观察它们的作用。
2.侵染特点及过程(1)进入细菌体内的是噬菌体的DNA,噬菌体蛋白质留在外面不起作用。
(2)噬菌体侵染细菌要经过吸附→注入核酸→合成→组装→释放五个过程。
提醒:噬菌体增殖场所是大肠杆菌细胞内,除噬菌体的DNA做模板起指导作用外,其余的原料——脱氧核苷酸和氨基酸、合成蛋白质的场所核糖体、ATP和相关酶全由大肠杆菌提供。
3.结果及分析提醒①必须分两组分别标记进行实验,不能同时对噬菌体既标记35S又标记32P。
②该实验不能标记C、H、O、N这些DNA和蛋白质共有的元素。
4.结论:DNA是遗传物质。
提醒:(1)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中32P和35S的存在部位:(2)该实验不能证明蛋白质不是遗传物质,因为蛋白质外壳留在外面,其作用不能证明。
(3)该实验可同时证明:①DNA分子具有相对稳定性。
②DNA能自我复制,使前后代保持一定的连续性。
③DNA能控制蛋白质的生物合成。
但不能证明DNA分子产生可遗传的变异。
拓展提升1.少量放射性出现的原因(1)用32P标记实验时,上清液中也有一定的放射性的原因有二:一是保温时间过短,有一部分噬菌体没有侵染到大肠杆菌细胞内,经离心后分布于上清液中,使上清液出现放射性;二是从噬菌体和大肠杆菌混合培养到用离心机分离,这一段保温时间过长,噬菌体在大肠杆菌内增殖后释放子代,经离心后分布于上清液,也会使上清液放射性含量升高。
(2)用35S标记实验时,沉淀物中出现少量放射性的原因:可能由于搅拌不充分,有少量35S 的噬菌体蛋白质外壳吸附在细菌表面,随细菌离心到沉淀物中,使沉淀物中出现少量的放射性。
2.两个经典实验的实验设计思路和设计原则——对照原则是相同的,但所用技术手段(物质提纯与分离技术和同位素标记技术)、实验材料、实验结论(能否证明蛋白质不是遗传物质方面)都是不相同的。
对位训练3.为研究噬菌体侵染细菌的详细过程,你认为同位素标记的方案应为()A.用14C或3H培养噬菌体,再去侵染细菌B.用18O或32P培养噬菌体,再去侵染细菌C.将一组噬菌体用32P和35S标记D.一组用32P标记DNA,另一组用35S标记蛋白质外壳解析用32P和35S分别标记DNA和蛋白质外壳,35S仅存在于噬菌体的蛋白质外壳中,32P仅存在于噬菌体的DNA中,而14C、18O在蛋白质和DNA中都含有,无法区别是哪一个成分发挥作用,同时用32P、35S标记蛋白质和DNA,都有放射性,也无法判断是哪一个成分发挥作用。
答案:D4.噬菌体在增殖过程中利用的模板和原料的提供者分别是( )A.都是噬菌体B.噬菌体和细菌C.都是细菌D.细菌和噬菌体解析噬菌体侵染细菌时注入的是DNA,在细菌细胞内以亲代噬菌体的DNA为模板,以细菌的脱氧核苷酸和氨基酸为原料,合成组装形成子代噬菌体。
答案:B考点三生物的遗传物质1.事实:生物的遗传物质是DNA或RNA。
所有细胞生物的遗传物质都是DNA,对于病毒来说,有一部分是DNA,如噬菌体等;有一部分是RNA,如HIV、SARS病毒、禽流感病毒、烟草花叶病毒等,问题大多出在对常见病毒的遗传物质不熟悉。
归纳如下:对位训练5.回答下列有关遗传物质的问题:(1)人、噬菌体、烟草花叶病毒及根瘤菌中遗传物质的核苷酸分别有多少种( )A.8、4、4、8B.4、4、4、4C.5、4、4、5D.8、4、5、4(2)上述四类生物中组成它们的核酸的核苷酸种类分别是(),这些核酸中含氮碱基种类分别是()。
(答案仍从(1)选项中选择)(3)下列有关遗传物质的叙述正确的是()A.DNA是所有生物的遗传物质B.真核生物的DNA都以染色体为载体C.遗传物质在亲代与子代之间传递性状D.核酸是一切生物的遗传物质(4)下列哪项不是蚕豆遗传物质的载体()A.染色体B.叶绿体C.线粒体D.核糖体解析凡是细胞生物,不论原核或真核生物,细胞中均有DNA和RNA两种核酸,但真正起遗传作用的只有DNA,在无DNA的病毒(如烟草花叶病毒、艾滋病病毒等)中,RNA才起遗传作用。
在真核细胞中,由于DNA主要存在于染色体上,故染色体是遗传物质的主要载体,但因线粒体、叶绿体中也有少量DNA,所以线粒体、叶绿体也可作为遗传物质的载体。
答案(1)B (2)A C (3)D (4)D解题思路探究思维误区警示易错分析关于噬菌体的亲子代个体与细菌之间同位素标记关系不清噬菌体亲子代个体与细菌之间的同位素标记关系提醒解题时一定看清标记对象是噬菌体还是细菌,二者对应子代噬菌体的放射性结果不同。
纠正训练1. 某科学家做“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时,用放射性同位素标记某个噬菌体和细菌的有关结构或物质(如下表所示)。
产生的n个子代噬菌体与亲代噬菌体的形状、大小完全一样。
(1)子代噬菌体的DNA应含有表中的和元素,各占个和个。
(2)子代噬菌体中,只含32P的有个;只含31P的有个;同时含有32P、31P的有个。
(3)子代噬菌体的蛋白质分子中都没有元素,由此说明;子代噬菌体蛋白质都含有元素,这是因为。
解析由于细菌细胞中核苷酸含31P,而噬菌体核酸中含32P,细菌氨基酸含35S,噬菌体蛋白质含32S,噬菌体侵染细菌时,其蛋白质外壳留在外面,只有DNA侵入,合成子代噬菌体所需的原料均来自寄主细胞,因此,每个噬菌体侵染细菌所形成的子代噬菌体的DNA中,只有2个含亲代噬菌体的DNA模板链,其余均为31P,而蛋白质外壳应全是由细菌提供的原料构建的,即全是35S。
答案(1)31P 32P n 2 (或32P 31P 2 n)(2)0 n-2 2(3)32S 噬菌体侵染细菌时,蛋白质没有进入细菌内35S 子代噬菌体的蛋白质外壳是以细菌内35S标记的氨基酸为原料合成的2.如果用3H、15N、32P、35S标记噬菌体后,让其侵染细菌,在产生的子代噬菌体的组成结构成分中,能够找到的放射性元素为( )A.可在外壳中找到15N和35S、3HB.可在DNA中找到3H、15N、32PC.可在外壳中找到15N和35SD.可在DNA中找到15N、32P、35S解析3H、15N既可标记在噬菌体的DNA分子上,又可标记在噬菌体的蛋白质外壳上,而32P只能标记在噬菌体的DNA分子上,35S只能标记在噬菌体的蛋白质外壳上。
因为在噬菌体侵染细菌的过程中,只有其DNA进入了细菌细胞,蛋白质外壳没有进入,子代噬菌体的DNA和蛋白质外壳大都以细菌的成分为原料合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