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织行为学课程总结

合集下载

组织行为学总结

组织行为学总结

组织行为学总结1。

组织行为学:综合运用与人有关的各种知识,采用系统分析的方法,研究一定组织中的行为规律,从而提高各级主管人员对人的行为的预测和引导能力,以便更有效的实现组织目标的提门科.2.研究和应用组织行为学的意义?1有助与加强以人为中心的管理,充分调动人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2有助于知人善任,合理的使用人才3有助于改善人际关系,增强群体的合理凝聚力和向心力4有助于提高领导水平,改善领导者和被领导者的关系5有助于组织变革与发展3.组织行为学的理论基础:心理学社会学人类学政治学伦理学生物学生理学等 3.模型:是对某种现实事物的抽象,是对现实的简化表示4。

按模型的发展变化,模型可分为静态模型动态模型按模型生产的形式,可分为-主观模型和客观模型按模型的形态,可分为物理模型与抽象模型按模型反映事物的特征,可分为标准模型和描述模型 5.模型的结构由目标变量和关系组成6.组织外部环境的内容:政治环境经济环境法律环境科技环境文化环境7。

组织内部环境的内容:物理环境组织环境心理环境的要素8.人的行为的特征:1自发的,人的行为是自发的2有原因的,任何行为的产生都有一定的原因,行为同人的需求有关,还同该行为导致的后果有关3有目的的4持久性的5可改变性的9。

个性:是指一个人整个的心理面貌,是经常出现的,比较稳定的心理倾向性和非倾向性特征的总和10.个性的特点:1社会性2组合性3独特性4稳定性5倾向性6整体性11。

影响个性形成的因素:1先天遗传因素。

先天遗传因素的特征构成了每个人独特的心理基础2后天社会环境因素.家庭影响文化传统因素影响和社会阶级的影响。

12。

弗洛伊德认为人的个性的整体之中包括着彼此关联而相互作用的三个部分,这三个部分称为本我自我超我13.个性理论的应用:1运用个性理论提高工作成就2运用个性理论提高健康水平3运用个性理论提高管理水平14.气质:是人的心理活动的动力特点15。

气质差异的应用原则:1气质绝对原则.以其所要求的气质特征为绝对标准挑选和培训人员2气质互补原则。

组织行为学总结

组织行为学总结

组织行为学总结组织行为学是一门研究组织中人的行为与心理规律的学科,它旨在提高组织的绩效和员工的满意度。

通过对个体、群体和组织层面的行为分析,我们能够更好地理解和预测人们在工作中的行为,并采取相应的管理策略。

在个体层面,组织行为学关注个体的人格、能力、价值观、态度和动机等因素对工作行为的影响。

每个人都具有独特的人格特质,例如外向性、神经质、开放性等,这些特质会在一定程度上决定其在团队中的角色和与他人的互动方式。

个体的能力也各有差异,包括认知能力、体能和情绪管理能力等,管理者需要根据员工的能力来分配工作任务,以实现人岗匹配。

价值观和态度对于员工的工作投入和绩效同样具有重要意义。

积极的工作态度能够提高员工的工作满意度和忠诚度,而消极的态度则可能导致工作效率低下和离职倾向。

动机是驱使人们行动的内在力量,了解员工的动机需求,如成就动机、权力动机和归属动机等,可以通过有效的激励措施来激发员工的工作积极性。

在群体层面,组织行为学研究团队的形成、发展、沟通、冲突和决策等方面。

一个高效的团队通常具有明确的目标、合理的角色分工、良好的沟通机制和相互信任的氛围。

团队成员之间的沟通方式和效果会直接影响团队的协作效率,而冲突在团队中也是不可避免的,关键在于如何有效地管理和化解冲突,使其转化为团队发展的动力。

决策是群体活动中的重要环节,不同的决策方式和过程会产生不同的结果。

群体思维和群体偏移等现象可能导致决策失误,因此需要引入多元化的观点和有效的决策方法,以提高决策的质量。

在组织层面,组织行为学探讨组织结构、组织文化、组织变革和组织发展等议题。

合理的组织结构能够明确职责分工,提高工作效率,而组织文化则是组织成员共同遵循的价值观和行为准则,它对员工的行为和组织的绩效有着深远的影响。

组织变革是组织适应内外部环境变化的必然选择,但变革往往会遭遇阻力,了解变革的阻力来源并采取有效的应对策略,是成功推动组织变革的关键。

组织发展则侧重于通过一系列的干预措施来提高组织的效能和员工的发展。

组织行为学总结

组织行为学总结

名解:1、组织:具有特定目标、资源与结构,时刻与环境相互作用的开放体系2、组织行为:是指各类组织的每位成员在工作过程中表现出来的所有行为。

3、组织行为学:研究组织中人的心理和行为表现及其规律,提高管理人员预测引导控制人的行为的能力,以实现组织既定目标的科学。

4、价值观:是指一个人对周围客观事物的意义,重要性的总评价和总看法,是一个人基本的信息和判断。

5、终极价值观:一种期望存在的终极状况,是人一生希望实现的最根本目标。

6、工具价值观:人们喜欢的行为方式或实现终极价值观的手段。

7、感觉:直接作用于人们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个别属性和个别部分在人脑中的反映。

8、知觉:直接作用于人们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整体属性或各个部分在人脑中的反映。

9、社会知觉:就是对人的知觉,就是对人和社会群体的知觉,就是对社会对象的知觉。

10、归因理论:说明和分析人们行为活动因果关系的理论,人们用它来解释控制预测相关环境以及随这种环境而出现的行为。

11、态度:是指个体对外界事物一种较为持久而一致的内在心理和行为倾向。

12、气质:是人典型、稳定的心理特点,是人天生的,表现在心理活动动力方面的个性心理特征。

13、性格:性格是一个人对现实的态度和习惯行为方式中所表现出来的较为稳定的心理特征。

14、能力:直接影响活动效率,使活动顺利完成的个性心理特征。

15、一般能力:在不同种类的活动中都必须具备的共同能力(思维能力,观察,语言想象,记忆,操作)16、特殊能力:个体从事某种专业活动应具备的能力(教学,管理,数学,音乐)17、组织承诺就是指“一种束缚力,它把个体约束到与保持组织成员身份相关的行动上。

”18、群体:两个或两个以上的集合体,遵守共同的行为规范,在感情上相互依赖思想上相互影响,有着共同的组织目标。

19、从众就是指群体成员在团体中因受到团体的影响和压力,使其在知觉、判断及行为上倾向于与群体中多数人行为保持一致的现象。

20、群体转移是指在群体中进行决策时,人们往往会比个人决策时更倾向于冒险或保守,像某一个极端偏科,从而背离最佳决策。

组织行为学原理总结

组织行为学原理总结

组织行为学原理总结组织行为学的原理总结一、学习理论:行为的变化表明了学习的发生,学习就是行为的改变。

(P49)(1)经典性条件反射理论(P49)从根本上说,条件反射的学习指的是,建立条件刺激与无条件刺激之间的联系。

当有吸引力的刺激物与中性刺激物多次相互匹配时,中性刺激物就会变成条件刺激物,因而拥有无条件刺激物的性质。

(2)操作性条件反射理论(P50)操作性行为指的是主动的或习得的行为,而不是反射性或先天的行为。

该行为结果是否得到强化影响着这一行为重复的可能性。

也就是说,强化可以巩固行为并增加其重复的可能性。

斯金纳指出,在具体行为出现之后如果能提供令人满意的结果,会增加这种行为发生的频率。

如果人们的行为可以得到积极强化,则他们最有可能重复这种令人满意的行为。

而且,如果奖励紧跟在恰当行为之后,则最为有效。

如果行为不被奖励或受到惩罚(即得不到积极强化),则不大可能继续被重复。

(3)社会学习理论(P51)个体不仅通过直接经验进行学习,还通过观察或聆听发生在他人身上的事情而学习。

可以通过观察和直接经验两种途径进行学习的观点,成为社会学习理论。

榜样的影响是社会学习理论的核心内容。

二、认知失调理论20世纪50年代末,列昂〃费斯廷格提出了认知失调理论,这个理论致力于对态度和行为之间的联系做出解释,不协调意味着不一致。

形式的不一致都会令人感到不舒服,因此个体会努力减少这种不协调和不舒服。

换句话说,个体寻求的是一种能把失调降到最低程度的稳定程度。

(P69)(以下内容来源网络,以便更好的补充解释一下认知失调理论)认知失调是指一个人的行为与自己先前一贯的对自我的认知(而且通常是正面的、积极的自我)产生分歧,从一个认知推断出另一个对立的认知时而产生的不舒1适感、不愉快的情绪。

其中有两个重点或难点:一是认知成分,即所谓人们的思维、态度和信念等等;二是推断,即所谓逻辑推理是否正确。

这两点同时又是产生失调的原因。

我们大概可以采用以下几种方法减少引起的认知失调:1)改变态度:改变自己对行为的态度,使其与以前的行为一致;2)增加认知:如果两个认知不一致,可以通过增加更多一致性的认知来减少失调;3)改变认知的重要性:要;4)减少选择感:让自己相信自己只所以做出与态度相矛盾的行为是因为自己没有选择;5)改变行为:使自己的行为不再与态度有冲突。

组织行为学重点总结保证不挂科

组织行为学重点总结保证不挂科

组织行为学1、晕轮效应:指通过社会知觉获得个体某一行为特征的突出印象,进而将此扩大成为他的整体行为特征。

2、压力:指人对于外部情境的一种适应性反应,它导致组织的参与者的心理、生理或行为上的变化。

3、气质:气质是人的心理活动的动力特点,它在人参与的不同活动中有相似的表现,但它不依赖于活动的内容、动机和目的。

它是个人与神经过程的特性相联系的行为特征。

4、能力:是个人完成某种活动所必备的心理特征,任何一种活动都要求参与者具备一定的能力。

5冲突: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社会单元在目标上互不相容或互相排斥,从而产生心理上的或行为上的矛盾。

6组织设计:就是对组织活动和组织结构的设计过程,是把任务、责任、权利和利益进行有效组合和协调的活动。

7组织行为学的性质和特点:1)边缘性、综合性(多学科交叉、多层次交叉和渗透)2)两重性。

3)实用性8组织行为学研究的具体方法:观察法、调查法、实验法、测验法、个案研究法。

9动机:引起某种行为、维持某种行为,把这种行为导向一定目标的心理过程。

10个性:是指一个人整个的心里面貌,是经常出现的、比较稳定的心理倾向性和非倾向性特征的总和。

个性的特点:社会性、组合性、独特性、稳定性、倾向性、整体性。

11影响个性形成的因素:1)先天遗传。

2)后天社会环境因素:家庭因素、文化传统影响、社会阶级和阶层影响。

12能力差异的应用原则:能力阈限原则、能力合理安排原则、能力互补原则。

13应付压力的措施与方法:1)通过组织途径来改变行为方式以减轻和抵消压力。

如改善工作环境、重新确定目标等。

2)通过员工个人的解决途径来减轻和抵消压力。

比如散步、打球等。

14科学的研究方式应遵循的基本原则:1)研究程序的公开性2)收集资料的客观性3)观察与实验条件的可控性4)分析方法的系统性5)所得结论的再现性6)对未来的预见性。

15、弱势群体:是指那些由于某些障碍及缺乏经济、政治和社会机会而在社会上处于不利地位的人群。

弱势群体权利保护的基本原则:一人为本的原则、平等原则、特殊保护原则、区别对待原则、合理性原则。

《组织行为学》课程总结

《组织行为学》课程总结

《组织行为学》课程总结姓名:学号:《组织行为学》课程就这样结束了,现在回想一下整个课程的学习,发现其实收获还是挺大的。

无论在以后的学习还是生活工作上,我认为这门课程为我们提供了很多很宝贵的知识和意见,比如人与人之间沟通的技巧、领导行为、激励、情绪控制与心情、冲突的协商等等,都是我们平时经常接触到的,但是却又不太懂得如何处理的事情。

我认为这对我今后的学习、工作和生活都提供了很多有用的东西。

在第一节课上,老师向我们介绍什么是组织行为学。

这也是我第一次学习组织行为学。

其实,我们生活中很多时候都在接触组织行为学所讲的东西,但是却无法对其进行概念上的全面理解和把握。

我的第一感觉就是这是一门很有趣的课程,很多小细节、小环节是我们经常忽略的东西,但是通过这门课程让我们能够更加注意和留心。

还有一点就是,《组织行为学》原来和社会学、心理学、人类学和社会心理学有如此相近的地方,这也是我在第一堂课程认识到的东西。

下面我主要从以下五个方面来谈论一下通过对《组织行为学》这门课程学习的一些感悟。

(一)论组织行为学中沟通的重要性通过课堂学习及案例分析,我顿时感觉到沟通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为什么要沟通?这个问题咋听起来,好像问别人“为什么要吃饭”或“为什么要睡觉”一样愚蠢。

吃饭是因为饥饿,睡觉是因为困倦。

同样,对于我们来说,沟通是一种自然而然的、必需的、无所不在的活动。

通过沟通可以交流信息和获得感情与思想,在人们工作、娱乐、居家、买卖时,或者希望和一些人的关系更加稳固和持久时,都要通过交流、合作、达成协议来达到目的。

对企业来讲,沟通更是企业组织的生命线。

没有沟通,就没有管理,没有沟通,管理就只是一种设想和缺乏活力的机械行为。

如果说企业是个有生命的有机体,那么沟通就是机体内的血管,通过流动来给组织系统提供养分,实现机体的良性循环。

因为信息的采集、传送、整理、交换,无一不是沟通的过程。

通过沟通交换有意义、有价值的各种信息,生活中的大小事务才得以开展。

组织行为学学习心得体会5篇

组织行为学学习心得体会5篇

组织行为学学习心得体会5篇组织行为学学习心得体会5篇的是关系到你我他。

安全生产是社会发展永恒的主题,是一切工作的真谛。

安全是企业发展的前提和根本,与企业的生存发展息息相关,企业要想寻求更大发展,获得更广阔的市场,就必须切实抓好安全生产工作,全面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遏制生产安全事故的发生,才能创造出更好的经济效益。

作为一名项目经理,深知肩上责任重大,对施工项目的安全生产工作负全面责任。

因此,从自身角度就要牢固树立“安全发展,清洁发展”的指导思想和“安全第一,环保优先,以人为本”的正确理念,坚决克服“重生产,轻安全”的错误思想,切实摆正安全与进度、安全与效益的关系,切实做到“不安全不生产、不安全不开工、不安全不建设、不安全不运行”,确保生产安全。

从总体形势来看,公司的安全生产状况总体相对比较稳定,但基层的安全环保工作依然严峻,综合管理能力还不能满足生产经营的需要,还达不到安全发展、清洁发展的要求。

因此,需要我们基层领导正确认识目前的安全生产形势,率领全员扎扎实实地开展安全环保工作,将各项安全环保工作举措落到实处,务求实效,不断夯实基层HSE管理,全面提高基层现场的事故整体预防能力,为公司实现持续健康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近几年,集团公司、公司对安全环保工作越来越重视,要求也越来越严,可以说,在当前形势下,安全是政治、是大局、是稳定、是和谐,更是一种不可推卸的责任,因此,作为基层领导要充分认识到这一点,不断提高对安全环保工作的认识,增强抓好安全环保工作的紧迫感和责任意识。

深刻理解“安全是否决性指标,经营是计划性指标,节能降耗是约束性指标”,从发展惠及员工、维护员工切身利益的角度出发,切实抓好要搞好安全生产工作,思想认识是关键,特别是基层各级领导的安全生产意识,必须认真贯彻执行国家和地方政府有关安全生产方针、政策、法律法规,以及上级有关安全生产管理制度,把安全生产工作列入施工管理的重要议事日程,及时研究解决或审批有关安全生产中的重大问题,并按规定提取安全经费,保障安全设施的及时到位,切实解决安全技术问题。

组织行为学总结

组织行为学总结

组织行为学总结组织行为学是一门研究组织内部个体和集体行为的学科。

通过对组织成员的动态行为及其对组织目标的影响进行分析和探讨,可以帮助组织了解和解决在运营过程中所面临的问题。

本文将从个体行为、集体行为和领导行为等方面对组织行为学进行总结。

一、个体行为在组织中,个体行为是组织行为学关注的重点之一。

个体行为的研究不仅涉及个体自身的性格、价值观和动机等内在因素,还包括组织环境对个体行为的影响。

个体行为的表现形式多种多样,例如员工的工作态度、情绪和动机等。

一方面,个体行为对组织的效益具有重要的影响。

积极的个体行为可以提高组织的工作绩效和创新能力。

而消极的个体行为则会影响团队合作氛围,降低组织的运作效率。

因此,组织应该关注员工的工作态度和情绪,通过提供良好的工作环境和激励措施,激发员工的积极行为。

另一方面,个体行为也受到组织环境的影响。

组织文化、领导风格和工作条件等因素都会对员工的行为产生一定的塑造作用。

例如,开放自由的组织文化可以激发员工的创造力和创新能力,而过于严苛的文化则可能约束员工的表现。

因此,组织应该根据自身的需求和特点,塑造一种积极的组织文化,为员工的个体行为提供有利条件。

二、集体行为集体行为是指组织内部的群体行为,它影响着组织的整体绩效和氛围。

集体行为的研究对于组织的有效运作至关重要。

集体行为通常表现为团队合作、决策和沟通等方面的活动。

团队合作是组织中常见的集体行为形式。

团队合作分为任务性合作和社交性合作。

任务性合作是为了完成特定的工作目标而展开的合作,而社交性合作则是为了构建和增强团队成员之间的关系而进行的合作。

团队合作需要成员之间的相互信任、互补和沟通,通过团队合作可以充分发挥个人潜力,完成更加复杂的任务。

决策是组织中的另一个重要集体行为。

决策的结果会影响到组织的发展方向和战略选择。

组织应该鼓励开放式的决策过程,充分听取各方意见,避免集中决策的弊端。

同时,组织应该提供一套科学的决策方法和工具,以提高决策的质量和效率。

组织行为学工作总结

组织行为学工作总结

组织行为学工作总结组织行为学是研究人类行为在组织中的影响和作用的学科,它涉及到组织中的个体、团队和领导者的行为、沟通、决策、动机等方面。

在组织行为学的研究中,我们不仅可以了解人类行为背后的原因,还可以通过对组织行为的分析和研究,提高组织的绩效和效率,提升员工的工作满意度和工作绩效。

在过去的一段时间里,我有幸参与了一些组织行为学的工作,并从中受益良多。

在这篇文章中,我将对这些工作进行总结,并分享一些心得体会。

首先,我参与了一个关于团队合作和决策的研究项目。

通过对不同团队协作方式的比较和分析,我们发现了一些影响团队合作效果的关键因素,比如沟通方式、团队成员之间的信任和协作意愿等。

在这个项目中,我学会了如何通过数据分析和实地观察来评估团队的合作效果,并提出改进建议。

其次,我还参与了一个关于员工动机和激励的研究。

我们对不同激励方式对员工绩效的影响进行了实地调研和分析,发现了一些激励方式对员工绩效的积极影响,比如奖励制度、培训机会等。

通过这个项目,我深刻理解了员工动机对组织绩效的重要性,也学会了如何设计有效的激励机制来提升员工的工作绩效。

最后,我还参与了一个关于领导者行为对员工工作满意度的研究。

我们通过对领导者的行为和员工的工作满意度进行调查和分析,发现了一些领导者行为对员工工作满意度的重要影响因素,比如领导者的支持性、激励性等。

通过这个项目,我学会了如何通过领导者行为来提升员工的工作满意度和工作绩效。

通过这些组织行为学的工作,我不仅对组织行为学有了更深入的理解,也学会了如何运用组织行为学的理论和方法来提升组织的绩效和效率。

我相信,在未来的工作中,我将继续运用组织行为学的知识和方法,为组织的发展和员工的成长做出更大的贡献。

组织行为学学习心得体会

组织行为学学习心得体会

组织行为学学习心得体会篇一:听到祖林老师激昂的课堂语言,给我一种感染,觉得人生都要保持这种状态去激励自己,并感染他人。

说到祖林老师的课,思路清晰,内容逻辑性强。

给我的启发:无论做什么事情都要有所计划准备,才能循序渐进,忙而不乱,轻松的生活和工作。

问自己,做人,做事,做自己,做企业,这次所学的的《组织行为学》都是一把规尺,来满足以后的成长,慢慢地深入了解,结合实战,真正的认识个人与企业,企业与个人之间的长久发展。

篇二:通过祖林老师结合大量实例而深入浅出的讲解,将原本在学校里觉的枯燥无味的《组织行为学》课程变得活泼生动便于理解。

帮助我们能够更好的识人、读人、用人、用好人。

更好地了解新生代的员工的需求,怎样与他们进行有效的沟通以便更好的管理。

让我在建设团队、管理团队、处理团队内部各方面的关系、激励团队等工作上有了更加有效的方法可以选择。

《组织行为学》是每个做管理者的必修课,所牵涉的面非常广,这一天的课程不可能面面俱到。

师傅领进门,修行在个人。

所以还需我们自己去理论结合实践不断总结,我们才会有质的变化。

篇三:组织行为学之激励机制----心得体会学习组织行为学后,对于管理者加强以人为中心的管理,充分调动人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有极大的帮助;并能使管理者知人善任,合理地使用人才,改善人际关系,增强群体的合理的凝聚力和向心力;提高管理者领导水平,改善领导者和被领导者的关系;有助于组织变革和组织发展。

《组织行为学》一书中比较重要的一块内容就是激励原理。

所谓激励机制是为了激励员工而采取的一系列方针政策、规章制度、行为准则、道德规范、文化理念以及相应的组织机构,建立完善人事考核制度、评比制度、表扬制度、奖金制度等等激励措施的总和。

也包括使用影响人的心理、行为活动及绩效的手段和方法。

通过这一机制所形成的推动力和吸引力,使员工萌发实现组织目标的动机,产生实现目标的的动力,引起并维持实现组织目标的行为;并通过绩效评价,得到自豪感和响应的奖酬,强化自己的行为。

组织行为学读书心得总结

组织行为学读书心得总结

组织行为学读书心得总结通过陈英葵老师对《组织行为学》这门课程的讲授,让我对这门课程产生了深厚的兴趣,陈老师的讲解生动活泼,让我产生了意犹未尽之感,并详细做了读书笔记,收获颇丰,深深的感受到组织行为学的魅力。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整理的组织行为学读书心得总结,欢迎大家阅读。

组织行为学读书心得总结篇1学习组织行为学后,对于管理者加强以人为中心的管理,充分调动人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有极大的帮助;并能使管理者知人善任,合理地使用人才,改善人际关系,增强群体的合理的凝聚力和向心力;提高管理者领导水平,改善领导者和被领导者的关系;有助于组织变革和组织发展。

《组织行为学》一书中比较重要的一块内容就是激励原理。

所谓激励机制是为了激励员工而采取的一系列方针政策、规章制度、行为准则、道德规范、文化理念以及相应的组织机构,建立完善人事考核制度、评比制度、表扬制度、奖金制度等等激励措施的总和。

也包括使用影响人的心理、行为活动及绩效的手段和方法。

通过这一机制所形成的推动力和吸引力,使员工萌发实现组织目标的动机,产生实现目标的的动力,引起并维持实现组织目标的行为;并通过绩效评价,得到自豪感和响应的奖酬,强化自己的行为。

在学习《组织行为学》之前,我是一向不去注意激励方面的例子的。

但现在通过以下这两个例子,更加使我了解到组织行为学中激励机制的要点。

比如,我看过这样一个案例销售部有位高级销售代表小李非常适合做销售,极聪明,善于沟通,有良好的学历背景,能言善辩,几句吸引力,同时也了解自己产品,并懂得如何销售,部门的人都挺尊重他。

但是,销售部经理发现,小李并不比自己包房更多的客户,通常他的拜访总是足以达成其业绩时停止,很少依规定的频率去拜访新的客户,每月销售目标的完成情况销售代表中属于中上之列。

多年的工作习惯使他变得很散漫,宁肯去和朋友,同学聊天,也不愿意再多拜访几个客户。

实际上,在他的个人生活中,及其圈子中,都说他是一个挺严谨的人,并拥有多方面的兴趣和爱好。

组织行为学总结

组织行为学总结

组织行为学总结组织行为学是研究组织内部成员行为的学科,它主要关注组织内部成员的行为、态度、价值观、沟通、决策等方面的问题。

组织行为学的研究对象是组织内部的个体、小组和组织整体,它的研究目的是为了提高组织的效率和效益,促进组织的发展和进步。

组织行为学的研究内容非常广泛,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个体行为:个体行为是组织行为学的基础,它主要研究个体在组织中的行为特征、动机、态度、价值观等方面的问题。

个体行为对组织的效率和效益有着重要的影响,因此组织需要关注和管理个体行为。

2.小组行为:小组是组织中最基本的单位,它对组织的效率和效益有着重要的影响。

小组行为主要研究小组的形成、发展、决策、沟通等方面的问题,以及小组对组织的影响和作用。

3.组织整体行为:组织整体行为是组织行为学的核心内容,它主要研究组织的结构、文化、领导、决策、变革等方面的问题。

组织整体行为对组织的效率和效益有着决定性的影响,因此组织需要关注和管理组织整体行为。

4.组织变革:组织变革是组织行为学的重要研究内容,它主要研究组织变革的原因、过程、影响等方面的问题。

组织变革是组织发展的必然要求,因此组织需要关注和管理组织变革。

组织行为学的研究方法主要包括实证研究和理论研究两种。

实证研究是通过实证数据来验证和检验理论假设,它主要采用问卷调查、实验研究、案例分析等方法。

理论研究是通过理论分析和推理来探讨和解决问题,它主要采用文献研究、逻辑分析等方法。

组织行为学的研究成果对组织管理和组织发展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

它为组织提供了许多有效的管理方法和策略,如激励机制、沟通技巧、决策方法、变革管理等。

同时,它也为组织发展提供了许多有益的思路和方向,如组织文化建设、人才培养、创新发展等。

组织行为学是一门重要的学科,它对组织管理和组织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和作用。

组织需要关注和管理组织行为,以提高组织的效率和效益,促进组织的发展和进步。

组织行为学实训总结报告

组织行为学实训总结报告

一、前言组织行为学作为一门研究组织中个体、群体以及组织整体行为规律的科学,对于提升管理者的管理水平、提高组织绩效具有重要意义。

为了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组织行为学的理论知识,我们开展了为期一个月的组织行为学实训。

以下是我对本次实训的总结报告。

二、实训目的1. 增强对组织行为学理论知识的理解,提高理论素养。

2. 培养实际操作能力,将理论知识应用于实际工作中。

3. 培养团队合作精神,提高沟通协调能力。

4. 提升自我认知,为今后职业发展奠定基础。

三、实训内容1. 组织行为学导论:介绍了组织行为学的定义、研究对象、研究方法以及与相关学科的关系。

2. 个体行为:研究了个性特质、动机、情绪、价值观等方面的内容。

3. 群体行为:探讨了群体结构、群体动力、团队建设等方面的内容。

4. 组织结构:分析了组织结构、组织文化、组织变革等方面的内容。

5. 领导与激励:研究了领导风格、激励理论、绩效管理等方面的内容。

6. 组织沟通:探讨了组织沟通的重要性、沟通技巧、沟通障碍等方面的内容。

四、实训过程1. 理论学习:通过课堂讲授、阅读教材、观看视频等方式,系统学习组织行为学理论知识。

2. 案例分析:结合实际案例,分析组织行为学在实践中的应用。

3. 小组讨论:以小组为单位,就某一问题进行讨论,分享各自观点。

4. 实践操作:根据实训内容,设计实际操作方案,进行实践操作。

5. 总结汇报:对实训过程进行总结,撰写实训报告。

五、实训收获1. 理论知识方面:通过本次实训,我对组织行为学的理论知识有了更深入的理解,为今后在实际工作中应用奠定了基础。

2. 实践能力方面:通过案例分析、小组讨论和实践操作,提高了我的实际操作能力,使我能够将理论知识应用于实际工作中。

3. 团队合作方面:在实训过程中,我与小组成员密切合作,共同完成任务,培养了团队合作精神。

4. 沟通协调方面:在实训过程中,我与小组成员、老师以及其他同学进行了充分的沟通,提高了我的沟通协调能力。

组织行为学小结_轻生行为工作总结

组织行为学小结_轻生行为工作总结

组织行为学小结_轻生行为工作总结一、轻生行为的定义及影响轻生行为是指个体通过自我毁灭行为来解决生活中所遇到的问题或痛苦的行为,通常表现为自伤或自杀行为。

轻生行为不仅对个体本身有极大的危害,也对其所在的组织和社会产生严重的负面影响。

在组织中,员工的轻生行为不仅会造成人力资源的流失,还会对同事的情绪和工作产生负面影响,甚至导致整个团队的失衡。

二、轻生行为的危机干预针对轻生行为,组织需要进行危机干预,及时发现、干预和处理员工的轻生行为,防止不可逆的后果发生。

危机干预需要全员参与,包括领导者、同事和专业机构,共同建立起一套完善的轻生行为干预机制。

在危机干预中,需要重点关注以下几个方面:1.建立健全的心理健康支持体系组织需要建立健全的心理健康支持体系,为员工提供良好的心理健康环境和支持服务。

这包括心理咨询服务、心理健康教育、心理疏导和心理治疗等服务。

员工在遇到问题或痛苦时,可以及时寻求帮助和支持,避免将问题积压在心中,导致轻生行为的发生。

2.加强员工关怀领导者和同事需要加强对员工的关怀和关注,定期与员工沟通交流,了解员工的心理状态和工作情况。

在发现员工情绪异常或出现问题时,需要及时关怀和帮助,发挥团队的力量,让员工感受到组织的温暖和支持。

3.培训危机干预技能组织需要为领导者和员工提供危机干预技能的培训,使他们具备及时发现、干预和处理轻生行为的能力。

领导者需要了解心理健康的基本知识和技能,可以在员工出现问题时及时进行干预和处理,避免问题的恶化。

同事也需要具备一定的心理健康知识和技能,可以在发现同事出现异常情况时进行有效的帮助和支持。

三、组织文化和氛围的塑造组织文化和氛围对员工的心理健康和工作情绪有着重要的影响,建立积极向上、和谐稳定的组织文化和氛围,有利于预防和减少员工的轻生行为。

为此,组织需要重视以下几个方面:1.倡导积极健康的生活方式组织可以通过开展健康促进活动、康复保健项目等方式,倡导员工积极健康的生活方式,提高员工的身心健康水平。

组织行为学课程总结

组织行为学课程总结

福州职业技术学院实训题目组织行为学课程期末概述系别商贸系年级专业12级商务管理组别第五组作者 34王宇翔指导教师杨学明摘要所谓组织行为学是研究在组织中以及组织与环境相互作用中,人们从事工作的心理活动和行为的反应规律性的科学。

从管理应用方面来定义,组织行为学是研究组织中人的心理和行为表现及其客观规律,提高管理人员预测、引导和控制人的行为的能力,以实现组织既定目标的科学。

组织行为学是一门多学科、多层次相交叉的边缘性学科,又是具有两重性和应用性的学科。

(1)边缘性表现为多学科相交叉性和多层次相交切性;(2)两重性表现为组织行为学既具有自然属性,又具有社会属性;(3)应用性表现为组织行为学研究的直接目的在于联系组织管理者工作实际,提高其工作能力,提高组织的工作绩效。

组织行为学综合运用了心理学、社会学、文化人类学、生理学、生物学,还有经济学、政治学等学科有关人的行为的知识与理论,来研究一定组织中的人的行为规律作为高职经管类的《组织行为学》这本书所编写的目的就是为了适应社会的需要,培养更多的应用型、复合型、掌握一定专业技能的高级人才,从而为实现高等职业教育的目标服务。

为了达到此目的,本书将组织行为学课程特点和高等职业教育的目标结合在一起,合理安排本书内容和体系结构。

组织行为学具有极强的理论性,其根本任务是探索组织行为学的内在运行机制和发展规律。

本书对基本理论部分的要求是“清晰、准确、简洁”,以够用为原则;本书又具有极强的应用性,所以本总结详细论述并分析工作组织中个体、群体行为模式及其相互影响的基础上,穿插了生动有趣、短小精悍的案例,增加各种原理的可操作性,引导和启示。

关键词:组织群体个体目录摘要2第一章组织行为学概述 (4)1.1学习目标 (4)1.2章程概述 (4)1.3案例分析——美的企业的组织发展(案例详见本书P14) (5)1.4总结收获 (5)第二章个体行为分析 (6)2.1学习目标 (6)2.2章程概述 (6)2.3案例分析——华南理工三剑客的性格与命运(案例详见本书P45) (7)2.4总结收获 (7)第三章动机与激励 (8)3.1学习目标 (8)3.2章程概述 (8)3.3案例分析——李更生的感召艺术(案例详见本书P61) (9)3.4总结收获 (10)第四章冲突与谈判 (10)4.1学习目标 (10)4.2章程概述 (10)4.3案例分析——松下在寒暄中失去先机(案例详见本书P80) (11)4.4总结收获 (12)第五章群体行为分析 (12)5.1学习目标 (12)5.2章程概述 (12)5.3案例分析——津巴多的模拟监狱实验(案例详见本书P100) (13)5.4总结收获 (14)第六章团队 (14)6.1学习目标 (14)6.2章程概述 (14)6.3案例分析——案例1案例2(案例详见本书P122) (15)6.4总结收获 (16)第七章领导行为分析 (16)7.1学习目标 (16)7.2章程概述 (16)7.3案例分析——马云的领导魅力(案例详见本书P143) (16)7.4总结收获 (17)第一章组织行为学概述1.1学习目标(1)知识目标:熟悉组织行为学的概念与研究内容,认识研究组织行为学的目标,了解组织行为学与相关学科的关系。

组织行为学学习体会范文有些

组织行为学学习体会范文有些

本人在大学阶段学习了组织行为学,这门课程在我的大学学习生涯中是非常实用和有用的一门课程。

它教会了我如何在职场中与其他人相处、如何更有效地沟通和领导人员等重要技能,这些技能对于职场和个人成长都有非常积极的影响。

在学习组织行为学课程的过程中,最让我印象深刻的一点是尊重每个人的意见及文化背景,并按照他们的意愿进行沟通和交流。

这样可以让职场上的每个人感到自己的价值与思想受到尊重,帮助人们建立一种良好的人际关系。

我在学习组织行为学时发现了团队合作的重要性及好处。

一个团队的成功不仅仅靠一个人的努力,而是需要一个团队来共同协作和合作完成。

这个时候,需要各个成员做好自己的角色,充分的发挥各自的长处,并不断地提高自身能力。

在团队中,每个人都有不同的个性和思维方式,这让每个人都有机会为团队带来新的想法和创意。

学习组织行为学还教会我如何有效地管理时间和资源,这对于职场和生活都非常的重要。

让时间得到合理的重用,能够提高效率和工作质量;而管理资源,能够有效地节约成本,提高工作和生活的质量。

在职场上,能够利用好时间和资源是必不可少的技能,这不仅能帮助我们更好地完成工作任务,也能让我们有更多的时间去追求自己的个人事业。

组织行为学的学习经历给我带来了非常实用和有用的技能,在今后的职业生涯和人生中都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

在学习过程中,我深深地体会到了这门课程的重要性和意义,更好地了解了人性与人际关系。

我相信,在今后的人生和职业生涯中,这些技能和经验都会对我产生非常积极的影响。

组织行为学重点总结

组织行为学重点总结

一、什么是能力?要招聘高业绩员工,关于能力,管理者应该做什么?1、能力是指个体能够成功完成工作中各项任务的可能性。

一个人的总体能力可以分为智力能力和体质能力两大类。

2、要招聘高业绩员工,关于能力,管理者应该做:有效的选拔程序能提高员工和工作要求之间的匹配性。

工作分析可以提供两方面的信息:该工作目前需要做些什么,个体需要具备什么能力以充分完成工作。

通过测验、面试和评估等方式来了解求职者在必备能力方面的水平如何。

3、组织中影响现有员工的晋升和调职决策要反映出候选人的能力水平。

应该与新员工一样,评估任职者在具体工作中应具备什么关键能力,并将这些要求与组织中的人力资源相匹配。

4、管理者可以对工作进行微调,使其与在职者的能力更为匹配,从而改善这种适应性。

通常这种调整不会对工作的基本活动造成明显的影响,例如改变所使用的设备,或在工作小组中重新安排任务等,从而更好地适应在职者。

二、什么是人格?如何测量?决定人格的因素有哪些?1、人格是个体对他人的反应方式和交往方式的总和,它常常通过个体表现出来的可以测量的人格特质进行描述。

2、最常用的测量人格的方法是自我报告,即个人就一系列因素进行自我评估;还有观察者评定测量法,即由一位同事或另一名观察者来进行评定。

尽管自我报告调查法和观察者评定测量法的结果高度相关,但观察者评定测量法在工作成功方面是更好的预测指标。

3、人格的决定因素有遗传和环境两个角度,研究已经倾向于支持遗传的重要性超过了环境这一观点。

三、什么是MBTI?它测量的是什么?迈尔斯-布里格斯类型指标(MBTI)是对人格特质进行识别和分类的主导框架之一,这一人格测验包括100道问题,用以了解个体在一些具体情境中通常的感觉和活动是什么样的,根据个体的回答,可以把个体区分为外向的或内向的,领悟的或知觉的,思维的或情感的,判断的或感知的。

其定义如下:①外向/内向型——外向型的人性格开朗、善于社交、充满自信。

内向型的人安静、害羞。

组织行为学总结

组织行为学总结

第一章组织行为学的根本知识组织行为学研究内容的三个层次:个体、群体、组织组织行为学开展的四个阶段,每个阶段的代表人物、主要研究内容和观点:1、以泰勒为代表的经典科学管理理论阶段〔1900—1927〕2、以霍桑实验开始的人际关系理论以及后来的X理论—Y理论阶段〔1927—1965〕3、以权变态度和方法来看待人及其管理心理与行为的现阶段〔1965—2000〕4、积极组织行为学阶段〔2000—现在〕第二章知觉、归因理论与个人决策知觉特征:1.整体性:根据知觉对象的特点将其知觉为一定结构的整体形象2.理解性:以过去的知识经验为依据,力求对知觉对象做出某种解释,使它具有某种意义3.相对性:根据事物之间的相对关系进行反映4.恒常性:条件发生变化时,直觉影像仍保持不变,包括对知觉对象的亮度、形体、大小等颜色方面的恒常性。

内涵:指的是个体为自己所在的环境赋予意义并解释感觉印象的过程。

一个人是活在知觉中的。

人们的行为是以他们对现实的知觉为根底的,而不是以现实本身为根底。

这个世界是人们知觉到的世界,这对行为十分重要知觉防卫机制的内涵:为了防止自己受到威胁性刺激的侵扰,人们自动地抑制自己对它们的知觉和反响的倾向。

错觉:错觉是指一种不正确、被歪曲了的知觉。

类型:常见错觉、图形错觉:缪勒-莱伊尔错觉、波跟道夫错觉社会知觉的集中表现形式:1.对他人的知觉:表情、性格2.人际知觉3.角色知觉4.自我知觉:生理自我、社会自我、心理自我社会知觉偏见:首因效应晕轮效应近因效应定型效应投射归因:人们对自己或别人的行为进行分析,进而解释和推测其原因和动机的过程归因的参照点:一致性、一贯性、特殊性海德的归因理论:内因与外因〔1〕归因于从事该行为的人;〔2〕归因于行为者的对手;〔3〕归因于行为产生的情境为难的归因理论:个人决策当中不确定判断的三种启发:〔1〕代表性启发式是指人们倾向于根据样本是否能代表〔或类似〕总体来判断其出现的概率,对于代表性越高的样本,就判断其出现的概率越高。

组织行为学总结

组织行为学总结

组织行为学总结
组织行为学是一门研究人们在组织中的行为、如何影响组织和组织如何影响个体的学科。

这门学科跨越了管理学、心理学、社会学等多个学科领域,旨在通过理论探讨和实践技巧,为组织提高效率、协调和共生提供指导。

首先,理解组织行为学的基础知识对于提高团队合作和组织运营至关重要。

组织行为学研究了员工如何与彼此互动并与其工作环境相互作用的方式。

这不仅涉及到员工的个性、动机、总体满意度和忠诚度,还包括提高员工的技能和知识,以改善组织整体绩效。

其次,了解组织文化、领导风格和管理技巧也是组织行为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这些方面对于组织内部的关系和相互作用权衡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组织文化可以影响员工的行为和态度,而领导风格则可以塑造员工对于组织的看法和个人的目标。

此外,懂得适应变化也是具有意义的。

组织行为学可以通过研究组织内变化的因素,如重新布建组织结构、员工流动和变化等,找到增强组织适应性的方法。

组织行为学认为领导者应该鼓励自己和员工开发创造性、大胆尝试和尝试新事物,以应对变化过程中的难题。

最后,组织行为学认为在面对诸多机会时,人们的个人目标和组织目标的协调至关重要。

人们的动机和目标应该符合组织的整体目标。

如果员工的工作价值观和组织不一致,他们可能会感到疏离、不
安和不安全。

因此,组织应该制定明确、可行的目标和优先事项,以帮助员工理解组织的目标和方向。

综合所有这些因素,组织行为学是关于人类行为和组织运行的深度研究,并提供了特定的方法和工具,帮助组织实现其长期目标。

如果您想要创建一个成功的组织,了解组织行为学的理论和应用程序将非常有益。

组 织 行 为 学 知识点总结

组 织 行 为 学 知识点总结

1.简述员工能力差异在组织管理中的作用1.制定与业务发展相匹配的人力资源规划,合理招聘人才,量才录用2.制定准确的人才评估和选拔标准,实现能力与工作相匹配3.团队和领导班子的能力互补4.有效地加强员工能力培训室组织管理的重要内容5.建立有效的业绩评估和人才选拔标准2.简述群体决策中:“冒险转移”现象发生的假设原因1.责任分摊的假设2.领导人物作用的假设3.社会比较作用的假设4.效应改变的假设5.“文化放大”假设3.简述阻碍团队成功的潜在障碍1.团队成员内部的冲突2.团队得不到相应的资源3.管理层过分干预团队4.团队与外部合作不力4.简述非正式组织产生的直接原因1.暂时利益的一致2.兴趣爱好的一致3.经历背景的一致或相似4.亲属关系5.地理位置的一致5.简述在组织结构设计中如何使设计的职位具有多样性1.按任务和目标需要设立岗位,不按人设岗2.干部的定期更换3.实施职工一专多能、一人多岗,使岗位人员有弹性4.实行多种用工制度,使组织内人员富有弹性1.论述在魅力型领导对下属的影响过程第一步,领导者清晰的描述宏伟前景。

这一前景将组织的现状与美好的的未来联系在一起,使下级对组织有一种连续组织。

第二步,向下级传达组织对员工的期望,并对下级达到这些期望表现出充分的信心。

这样可以提高下属的自尊心和自信。

第三步,通过语言和行动倡导组织的价值观,并以身作则。

第四步,魅力型领导者可以做出自我牺牲和突破传统的行为来表明他们的勇气和对未来的坚定信念。

2.论述“二维矩阵制”组织结构的优缺点优点:由于矩阵结构是按项目进行组织的,所以它加强了不同部门之间的配合和信息交流,克服了直线职能结构中各部门互相脱节的现象。

它同样具有工作小组那种机动灵活性,可随项目的开始与结束进行组织或给予解散。

一个人还可以同时参加几个项目小组,这就大大提高了人员的利用率。

此外,由于职能人员直接参与项目,而且在重要决策问题上有发言权,这使他们增加了责任感,激发了工作热情。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福州职业技术学院实训题目组织行为学课程期末概述系别商贸系年级专业12级商务管理组别第五组作者 34王宇翔指导教师杨学明摘要所谓组织行为学是研究在组织中以及组织与环境相互作用中,人们从事工作的心理活动和行为的反应规律性的科学。

从管理应用方面来定义,组织行为学是研究组织中人的心理和行为表现及其客观规律,提高管理人员预测、引导和控制人的行为的能力,以实现组织既定目标的科学。

组织行为学是一门多学科、多层次相交叉的边缘性学科,又是具有两重性和应用性的学科。

(1)边缘性表现为多学科相交叉性和多层次相交切性;(2)两重性表现为组织行为学既具有自然属性,又具有社会属性;(3)应用性表现为组织行为学研究的直接目的在于联系组织管理者工作实际,提高其工作能力,提高组织的工作绩效。

组织行为学综合运用了心理学、社会学、文化人类学、生理学、生物学,还有经济学、政治学等学科有关人的行为的知识与理论,来研究一定组织中的人的行为规律作为高职经管类的《组织行为学》这本书所编写的目的就是为了适应社会的需要,培养更多的应用型、复合型、掌握一定专业技能的高级人才,从而为实现高等职业教育的目标服务。

为了达到此目的,本书将组织行为学课程特点和高等职业教育的目标结合在一起,合理安排本书内容和体系结构。

组织行为学具有极强的理论性,其根本任务是探索组织行为学的内在运行机制和发展规律。

本书对基本理论部分的要求是“清晰、准确、简洁”,以够用为原则;本书又具有极强的应用性,所以本总结详细论述并分析工作组织中个体、群体行为模式及其相互影响的基础上,穿插了生动有趣、短小精悍的案例,增加各种原理的可操作性,引导和启示。

关键词:组织群体个体目录摘要2第一章组织行为学概述 (4)1.1学习目标 (4)1.2章程概述 (4)1.3案例分析——美的企业的组织发展(案例详见本书P14) (5)1.4总结收获 (5)第二章个体行为分析 (6)2.1学习目标 (6)2.2章程概述 (6)2.3案例分析——华南理工三剑客的性格与命运(案例详见本书P45) (7)2.4总结收获 (7)第三章动机与激励 (8)3.1学习目标 (8)3.2章程概述 (8)3.3案例分析——李更生的感召艺术(案例详见本书P61) (9)3.4总结收获 (10)第四章冲突与谈判 (10)4.1学习目标 (10)4.2章程概述 (10)4.3案例分析——松下在寒暄中失去先机(案例详见本书P80) (11)4.4总结收获 (12)第五章群体行为分析 (12)5.1学习目标 (12)5.2章程概述 (12)5.3案例分析——津巴多的模拟监狱实验(案例详见本书P100) (13)5.4总结收获 (14)第六章团队 (14)6.1学习目标 (14)6.2章程概述 (14)6.3案例分析——案例1案例2(案例详见本书P122) (15)6.4总结收获 (16)第七章领导行为分析 (16)7.1学习目标 (16)7.2章程概述 (16)7.3案例分析——马云的领导魅力(案例详见本书P143) (16)7.4总结收获 (17)第一章组织行为学概述1.1学习目标(1)知识目标:熟悉组织行为学的概念与研究内容,认识研究组织行为学的目标,了解组织行为学与相关学科的关系。

(2)能力目标:具有运用组织行为学的研究方法来分析和预测人们行为的能力。

1.2章程概述第1章组织行为学概述第2章个体行为分析第5章群体行为分析第3章动机与激励第4章冲突与谈判第6章团队第7章领导行为分析第8章组织结构与组织结构设计第9章组织文化第10章组织变革与创新1.3案例分析——美的企业的组织发展(案例详见本书P14)(1)化整为零,实行事业部制在企业的成长过程中,规模和效率是一对永恒的敌人。

不能平衡肢体庞大和反应灵活之间矛盾的企业,总会在某个时刻,遭遇成长的天花板。

从该案例中可以看出美的高层管理团队善于发现公司体制上存在的问题,敢于打破常规尝试新的管理体制——从上到下的直线职能制到享有经营自主权的事业部制。

从结果来看,这是一次非常成功的体制改革,以至于今天的美的在中国电器市场占有非常大的份额。

(2)反省与自知,优化组织结构美的企业也并不是一帆风顺,在实行事业部制后又陷入低效和业绩停滞,管理团队再次展开讨论并反省当前的组织结构问题,发现有些事业部发展过快与其他事业部脱节,导致经营管理问题层出不穷,根据这些问题,高层管理重新调整组织结构,使美的企业再次焕发光辉,正是由于美的企业不断自己反省自己,发现自身存在的问题,不断修正和改进具有缺陷的地方,才使美的成为家喻户晓的知名企业。

1.4总结收获上述案例中,美的企业董事长何享健以及高层管理团队对自身先前管理和挫折加以思考的基础上,敢于打破常规和传统,引入新的体制和管理方式,从公司创始到现在,依然不断自我反省,主动发现自身的不足和缺陷并随之调整,就是这样不断的坚持和延续,不仅创造了美的企业新的业绩,提高公司的利润和知名度,也阐述了组织行为学的真谛。

不仅仅对于企业发展,在我们日常生活中,我们也应经常三省吾身,经常反省自己,看看自己最近有哪些地方做的好哪些地方做得有缺陷,有责改之无责加冕,当然运用在学习上和工作上也是非常有效果的。

第二章个体行为分析2.1学习目标(1)知识目标:通过本章的学习,了解个体行为的主要内容。

(2)培养学习能力和创造力。

能够对人的知觉进行客观地评估。

2.2章程概述态度是一种复杂的心理现象,它的形成和发展受到个体过去的知识、经验、动机等因素影响。

由于每个人的社会生活环境、知识经验不同,待人处事态度往往迥然不同。

从管理的角度上说,人格是影响个体行为的心理特征,是个体所有反应方式和与他人交往方式的总和。

它常常被称为一个人所拥有的可测量的人格特质。

2.3案例分析——华南理工三剑客的性格与命运(案例详见本书P45)(1)他们三人的命运真的是由性格决定的吗?性格有多大的影响?从案例中可知,同是华南理工毕业的三个人,他们的命运是不同的。

不能说他们各自的命运一定是由于他们的各自的性格所决定,但是有很大一部分是由他们各自的性格所影响,最后造就了他们不同的命运。

但命运不仅仅由性格决定,还受到诸多其他因素的影响,如环境、机遇、个人能力、出身、社会关系等。

(2)他们的性格如何?2.4总结收获从上述案例中我们知道了华南理工三剑客各自命运,也深深被他们的魅力所吸引。

很大程度上他们各自的性格影响着他们各自的事业。

正如本章节所讲的人格,当然态度和认知也是非常重要的,俗话说态度决定高度,对于同一个问题,每个人都有自己不同的角度,但是看问题的方法不是每个人都那么全面,这再次告诉我们个体行为的重要性,特别是对于我们这样的专业,是事业成功的基石。

第三章动机与激励3.1学习目标(1)知识目标:掌握组织行为学的核心理论——动机与激励理论。

(2)能力目标:具有运用激励理论分析人为什么工作的能力。

3.2章程概述(1)动机是内在需求引起的。

动机理论与模型有经典动机理论(包括马斯洛的需求理论、双因素理论、ERG理论、卖克利兰的激励需要理论);佛隆德期望理论;亚当斯的公平理论;斯金纳的强化理论等。

(2)激励是利用某种有效手段或方法调动人的积极性,使其把潜在的能力充分的发挥出来的过程。

外在性激励有物质性激励和社会感情激励两种;内在性激励有工作活动本身的激励和工作任务完成的激励两种。

动机与激励的主要组成部分3.3案例分析——李更生的感召艺术(案例详见本书P61)(1)就激励方法来说,下述案例运用的是哪一种?从案例中不难看出李更生运用情感激励、目标激励和信任激励等让董伯度死心塌地的留在扬州八中教书。

(2)从案例中学到了什么?一直以为只有用金钱才能办成任何事情,适当的运用激励方法也能办成金钱所办不成的事。

从案例中可以看出不仅李更生得到了他所想要的——让董伯度继续留在扬州八中教书。

而董伯度也完全没有了后顾之忧,既能安心教书又能照顾家人,堪称两全其美。

3.4总结收获本章主要讲了感激与激励的内在含义与一些方法,从李更生的案例中便可知激励方法的重要性与它的独特魅力。

感激之情人之常情,人与人的交往中,难免会得到别人的帮助或别人帮助你,这时候就需要感激,感激不仅能拉近人与人之间的距离,还能构造身边的和谐。

李更生的激励是董伯度安心留在扬州八中任教,可见,何时的激励方法能达到意想不到的结果。

对于我们商务管理这个专业,认真学习激励是非常重要的,不同的激励方法适用于不同的场合和不同的人,不仅在工作上可以激励下属或是同事,在生活中也同样适用,当朋友心情低落的活受挫之时,适当的激励还能让朋友走出困境。

第四章冲突与谈判4.1学习目标(1)知识目标:了解冲突及冲突观念的变迁,认识冲突与群体绩效之间的关系,熟悉解决冲突的方法,熟悉谈判的策略及相关知识。

(2)能力目标:具有解决和运用冲突与进行谈判的能力。

4.2章程概述(1)冲突是一种过程,这种过程肇始于一方感觉到另一方对自己关心的事情产生消极影响或将要产生消极影响。

关于对冲突的看法,有传统观点、人际关系观点、相互作用观点。

从相互作用观点可以看出,冲突是好是坏取决于冲突的类型。

具体而言,需要对功能正常和功能失调的冲突进行区分。

(2)有关于冲突形成的过程分析,影响最大的理论是美国行为科学家庞迪提出的“5阶段模式”,将冲突过程划分为5个阶段:潜在的对立或不一致;认知和个性化;行为意向;行为;结果;(3)谈判就是双方或多方互换商品或服务并试图就他们的交换比率达成协议的过程,进一步对比两种谈判策略,提供谈判过程的模型,考察阻碍有效谈判的决策偏见,确定个性特征在谈判中的作用,总结文化差异对谈判风格得到影响,简要介绍第三方谈判。

(4)冲突观念的变迁(5)冲突的类型4.3案例分析——松下在寒暄中失去先机(案例详见本书P80)(1)为什么松下会在寒暄中失去先机?通过对本章案例的分析,不难看出松下是一个既老实又毫无经验的新手商人,毋庸置疑的是他在第一次与他的批发商交谈之时就暴露了自己是在当地是一个人生地不熟的新人,在第二次谈话之时,自己暴露自己商品的真实成本,导致对方一直压低价格,是松下先生无法反击。

4.4总结收获冲突在传统观念来说是消极的被反对的,可是在现代化的今天,冲突也有它有利的一面,比如在工作或学术的交流上难免会产生冲突,但是这恰恰能提升工作的质量得到更好的结果。

所以说冲突并不是不好的,在某些方面我们需要冲突,更要利用好冲突来达成更好的结果。

谈判时最有艺术与魅力的谈话,谈判的好与坏可以直接导致谈判的结果。

正如松下先生的谈判,不能算是失败,但是他在这次谈判中吃了大亏。

合理的运用寒暄能促使谈判更好的发展。

所以说我们要把握好谈判的技术并不断在实践中运用,希望大家早日都能成为谈判高手。

第五章群体行为分析5.1学习目标(1)知识目标:了解群体与行为的规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