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文地质学基础__总复习
水文地质学
![水文地质学](https://img.taocdn.com/s3/m/624b75d13186bceb19e8bb93.png)
水文地质学基础复习题一、名词解释径流:降落到地表的降水在重力作用下沿地表或地下流动的水流。
孔隙概念:某一体积岩土(包括孔隙在内)中孔隙体积所占的比例。
结合水:分布在颗粒表面受静电引力大于重力,而不能在自身重力作用下发生运动的那部分水。
重力水:固体表面结合水层意外的水分子,时候重力影响大于固体表面的吸引力,在中立作用下运移。
毛细水:指的是地下水受土粒间孔隙的毛细作用上升的水分(毛细现象:在液体表面张力作用下,毛细管中水位上升一定高度的现象)容水度:岩土完全饱水时所能容纳的水的体积与岩土体积的比值。
给水度:地下水位下降单位体积时,释出水的体积和疏干体积的比值。
持水度:地下水位下降时,滞留于非饱和带中而不释出的水的体积与单位疏干体积的比值。
包气带:地下水面以上,未被水充满的岩层。
饱水带:地下水面以下。
饱水带中地下水存在形式:饱水带岩石空隙全部为液态水所充满。
含水层:定义:饱含水的透水层,或能够透过并给出相当数量水的岩层隔水层:不透水的岩层,或不能透过并给出一定水量的岩层。
潜水:赋存在地面以下,第一个区域性隔水层之上,而且有自由水面的水称作潜水。
承压水:充满于两个隔水层(弱透水层)之间的含水层中的水。
上层滞水:当包气带存在局部隔水层(弱透水层)时,局部隔水层(弱透水层)上会积聚具有自由水面的重力水,为上层滞水。
承压高度:稳定水位与个税顶板高程指尖的差值。
测压水位:如果在某处打井那么刚渗透出水的位置叫做初见水位层,此时停止挖掘如果该处地下水存在承压水或者上层滞水那么此后井中水位不断上升,到一定高度后便稳定下来,不再上升,此时该水面的高程称为稳定水位,也即该点处承压含水层的承压水位(也叫测压水位贮水系数:是指承压水测压水位下降或上升一个单位深度时单位水平面积含水层所释放或储存的水的体积.。
渗流场:发生渗流的区域(渗流区)水力梯度:沿渗透途径水头损失与相应渗透途径长度的比值。
渗透系数:岩石渗透性能的定量指标,在数值上等于单位水力梯度条件下的渗流速度流网:在渗流场中某一典型剖面或切面上,由一系列等水头线与流线组成的网格。
水文地质基础总复习
![水文地质基础总复习](https://img.taocdn.com/s3/m/4e9cbc6258fafab069dc028b.png)
6、稳定流:水在渗流场内运动,各个运动要素(水位、流 速、流向等)不随时间改变时,称作稳定流。
7、地下水含水系统:指由隔水或相对隔水岩层圈闭 的,具有统一水力联系的含水岩系。 8、水系:水系是指一条干流及其所属各级支流共同 组成的河流系统。 9、上层滞水:当包气带存在局部隔水层时,局部隔 水层上积聚的具有自由水面的重力水。 10、溶滤作用:在水与岩土相互作用下,岩土中一 部分物质转入地下水中,这就是溶滤作用。 11、越流:相邻含水层通过其间的弱透水层发生水 量交换。 12、测压水位:揭穿承压含水层隔水顶板的井中静 止水位的高程。 14、地下水动态:在与环境相互作用下,含水层各 要素(如水位、水量、水化学成分、水温等)随时 间的变化。
15、岩溶发育应具备的四个条件为:可溶岩的存在、可溶岩 必须是透水的、具有侵蚀性的水以及水是流动的。
16、人类对地下水的不利影响通过三个方面发生:过量开发 或排除地下水、过量补充地下水以及污染物进入地下水。地 下水污染物质主要来源于生活污水与垃圾、工业污水与废渣 以及农用肥料与农药。
17、地下水资源可分为 补给资源和储存资源两类
8、测压水位下降时承压含水层所释放出的水来自含水层水 体积的膨胀及含水介质的压密。 9、洪积扇由顶部向边缘,地下水排泄由径流为主转化到以 蒸发为主,矿化度由小到大。 10、地下含水系统的补给来源有:大气降水、地表水、凝结 水、相邻含水层间和人工补给。 11、上升泉按其出露原因可分为:侵蚀(上升)泉、断层泉 和接触带泉。 12、据地下水埋藏条件,可将地下水分为包气带水、潜水和 承压水;按含水介质(空隙)类型,可将地下水分为 孔隙 水、裂隙水和岩溶水。 13、表征地下水动态要素有水位、水量、水化学成分、水 温 。 14、导水断层带可以起到贮水空间、集水廊道与导水通道的 作用。
水文地质学基础复习
![水文地质学基础复习](https://img.taocdn.com/s3/m/d29b3d237c1cfad6185fa74c.png)
第一章地球上的水及其循环1、水文循环的定义:大气水、地表水、地壳岩石空隙中地下水循环2 、水文循环的分类: 1、按循环路径不同:大循环(海-陆)与小循环(海-海、陆-陆)2、按时空尺度不同:全球水文循环,流域水文循环、水-土-生系统水文循环3 、水文循环的运动规律海洋的蒸发量大于降水量陆地的降水量大于蒸发量大陆输入水汽量与输出水汽量基本平衡4、影响水文循环的气象因素主要包括:气温、气压、湿度、蒸发、降水绝对湿度(m或e) 某一时刻空气中的水汽含量 g/m3相对湿度(r):空气中水汽含量的饱和程度;r=(e/E)×100% 或 r=(m/M)×100%降水量(x):单位时间内降落到地面的水量(mm);降水强度:每分钟内的降水量,暴雨>0.5mm/分;径流:指降落到地表的降水在重力作用下沿地表或地下流动的水流。
第二章岩石中的空隙和水空隙:岩、土中各种类型孔隙的总称。
孔隙:颗粒及颗粒集合体之间的空隙称为孔隙。
裂隙:是纵向延伸长、横向延伸短的“饼状空隙”,单个裂隙是独立的。
溶穴:溶蚀的裂隙,有溶孔、溶隙、溶洞等三种空隙的特征含水介质--由各类空隙所构成的岩石称为含水介质,也称为介质场。
含水介质的空间分布与连通特征(孔隙含水介质、裂隙含水介质、溶质含水介质)不同,三种主要类型的含水介质比较:1 、连通性—孔隙介质最好,其它较差2、空间分布—孔隙介质分布均匀,裂隙不均匀,溶穴极不均匀孔隙大小均匀,裂隙大小悬殊,溶穴极悬殊3 、孔隙比率—孔隙介质最大,裂隙最小4 、空隙渗透性—孔隙介质-各向同性;裂隙与溶穴-各向异性造成空隙介质上述差异的主要原因是沉积物形成和空隙形成的环境与水有关的岩土性质:容水度:岩石完全饱水时所容纳的水的体积与岩石体积的比值。
给水度:当地下水下降一个单位高度时,单位水平面积岩石柱体,在重力作用下释放出水的体积,称为给水度。
持水度:重力释水后单位体积岩石中所能保持的最大水体积岩石中水的存在形式如下:第三章 地下水的赋存广义地下水:地表以下岩石空隙中的水(包气带、饱水带中的水)。
水文基础知识点总结
![水文基础知识点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87002575a22d7375a417866fb84ae45c3b35c234.png)
水文地质学复习资料§1 绪论1、水文地质学是一门研究地下水的科学2、水文地质学的研究内容:研究地下水与周围环境(岩石圈、水圈、生物圈、大气圈)及人类活动的相互作用下,其水质、水量的时空变化规律;并研究如何运用这些规律兴利除害,造福于人类。
§2 地球中水的分布与循环1、水文循环是指发生于大气水、地表水和地壳岩石空隙中地下水之间的水循环。
大循环是指海洋或大陆之间的水分交换。
小循环是指海洋或大陆内部的水分交换。
2、地质循环是地球浅部层圈和深部层圈之间水的相互转化过程。
3、湿度:表示空气中水汽含量或空气干湿程度的物理量,是大气中的水汽含量。
有绝对温度、相对湿度、饱和差和露点等多种表示方法。
4、绝对湿度:表示某一地区某一时刻中的水汽含量,即单位体积空气中所含水汽的质量。
用重量表示时,符号记为m,单位为g/m3;用压力表示时,符号记为e,为空气中所含水汽分压,相当于水银柱高度的mm数或mba(1mba=102Pa),表示空气中水分的不饱和程度。
5、相对湿度:大气中实际水汽含量与饱和时水汽含量的比值,亦即绝对湿度与饱和水汽含量之比,数值上也等于实际水汽压与同温度下饱和水汽压之比值,即r(%)=e/E×100%=m/M×100%式中,f为相对湿度,以百分数表示,表示实际水汽压,单位为毫米隶柱;E为饱和水汽压、(同一温度下,水汽压的最大值)。
6、蒸发:是指常温下水由液态变为气态进入大气的过程,亦即温度低于沸点时,水分子从液态或固态水的自由面逸出而变成气态的过程或现象。
7、径流是指降落到地表的降水在重力作用下沿地表或地下流动的现象。
为水流的重要环节和水均衡的基本因素。
分为地表径流和地下径流。
8、水系是指汇流于某一干流的全部河流所构成的地表径流系统。
9、流域是指一个水系的全部集水面积,亦即地表水、地下水的分水岭所包围的集水区域。
10、分水线(分水岭)是指相邻两个流域之间地形最高点的连线。
水文地质学基础复习重点_精华版
![水文地质学基础复习重点_精华版](https://img.taocdn.com/s3/m/7b89ffb2700abb68a982fbdf.png)
水文地质重点绪论&第一章一、名词解释&填空:1、水文地质学:水文地质学是研究地下水的科学。
2、地下水:地下水是指赋存和运动于地表以下土层和岩石空隙中的水。
3、自然界的水循环包括水文循环和地质循环。
4、水文循环分为大循环和小循环。
5、小循环:是指海洋表面蒸发的水汽,又以降水形式降落入海洋;或是大陆表面蒸发的水汽,仍以降水形式降落回陆地表面。
6、大循环:是指海洋表面蒸发的水汽,随气流带到大陆上空,形成降水落在地面,再通过径流返回海洋的过程。
二、简答:地下水的功能:(1)地下水是城市供水的重要水源。
(2)工业生产需要大量使用地下水。
(3)农业生产需要有充足的水源保证。
(4)地下水是良好的载热物质,可将热能源源不断地输送到地表供人们使用。
(5)某些地区的地下水含有特殊的化学成分,并具有较高的温度,利用这些地下水可治疗某些疾病。
(6)有些地下水本身就是一种宝贵的矿产资源。
(7)利用地下水的化学成分作为找矿标志寻找某些有用矿产的工作得到了很大的发展。
第二章一、名词解释&填空:1、空隙:包括松散沉积物中的孔隙、坚硬岩石的裂隙和可溶岩的溶穴。
2、对地下水储存和运移具有重大影响的是孔隙的多少和孔隙的大小。
3、孔隙度:衡量孔隙多少的指标称为孔隙度。
它指岩石中孔隙体积和岩石总体积之比。
4、裂隙:是坚硬岩石形成时或形成之后由于各种外应力的作用,使岩体遭受破坏而形成的空隙。
5、结合水:由于静电引力作用而吸附在岩石颗粒上的水叫结合水。
可分为强结合水和弱结合水。
6、重力水:岩石空隙全部被充满,在重力作用下运动的液态水称为重力水。
7、支持毛细水:由于毛细力的作用,水沿毛细孔隙上升一定高度,形成毛细水带,其下部有地下水面支持,故称为支持毛细水。
8、容水性:是指岩石能够容纳一定水量的性能。
取决于岩石的孔隙度、裂隙率或溶穴率。
9、给水性:是指饱水岩石在重力作用下,能自由给出一定水量的性能。
取决于岩石的空隙大小,其次才是空隙的多少。
水文地质学基础复习题
![水文地质学基础复习题](https://img.taocdn.com/s3/m/b7ccec5f0066f5335a812181.png)
水文地质学基础复习题一、名词解释径流、孔隙度、结合水、重力水、毛细水、容水度、给水度、持水度、包气带、饱水带、含水层、隔水层、潜水、承压水、上层滞水、承压高度、测压水位、贮水系数、渗流场、水力梯度、渗透系数、流网、流线、迹线、毛细压强、毛细饱和带、总溶解固体、总硬度、暂时硬度、永久硬度、入渗系数、越流、泉、上升泉、下降泉、侵蚀泉、接触泉、溢流泉、泄流、地下水含水系统、地下水流动系统、地下水动态、地下水均衡、正均衡、负均衡、孔隙水、裂隙水、岩溶水、地下水资源、补给资源量、储存资源量二、填空题1、自然界的水循环按其循环途径长短、循环速度的快慢以及涉及圈层的范围,分为水文循环和地质循环。
2、水循环是在太阳辐射和重力作用下,以蒸发、降水和径流等方式周而复始进行的。
3、在水文学中常用流量、径流总量、径流深度、径流模数和径流系数等特征值说明地表径流。
4、岩石空隙是地下水储存场所和运动通道。
空隙的多少、大小、形状、连通情况和分布规律,对地下水的分步和运动具有重要影响。
5、岩体空隙可分为松散岩土中的孔隙、坚硬岩石中的裂隙、和可溶岩石中的溶穴。
6、孔隙度的大小主要取决于分选程度及颗粒排列情况,另外颗粒形状及胶结充填情况也影响孔隙度。
7、岩石裂隙按成因分为:成岩裂隙、构造裂隙、风化裂隙。
8、地下水按岩层的空隙类型可分为:孔隙水、裂隙水、和岩溶水。
9、通常以容水度、含水量、给水度、持水度和透水性来表征与水分的储容和运移有关的岩石性质。
10、据地下水埋藏条件,可将地下水分为包气带水、潜水和承压水。
11、按含水介质(空隙)类型,可将地下水分为孔隙水、裂隙水和岩溶水。
12、潜水的排泄除了流入其它含水层以外,泄入大气圈与地表水圈的方式有两类,即:径流排泄和蒸发排泄。
13、承压含水层获得补给时测压水位上升,一方面,由于压强增大含水层中水的密度加大;另一方面,由于孔隙水压力增大,有效应力降低,含水层骨架发生少量回弹,空隙度增大。
水文地质学基础复习资料【5.02】
![水文地质学基础复习资料【5.02】](https://img.taocdn.com/s3/m/d801c90d7275a417866fb84ae45c3b3567ecdd06.png)
水文地质学基础复习资料【5.02】水文地质学基础复习资料第一章一、名词解释1、水文地质学:研究地下水的科学。
2、饱和带:岩土空隙完全被地下水所充满的部分。
3、非饱和带:地面以下到地下水面之上,岩土空隙被水和空气填充的部分。
二、填空1、水文地质学:水文地质学是研究地下水的科学。
它研究与岩石圈、水圈、大气圈、生物圈以及人类活动相互作业下地下水水量和水质的时空变化规律,并研究如何运用这些规律去兴利除害,为人类服务。
2、地下水的主要功能:宝贵的资源、地质营力、致灾因子、生态环境因子和信息载体。
第二章一、名词解释1、水文循环:大气水、地表水和地壳浅表地下水之间的水分交换。
2、地质循环:地球浅层圈和深层圈之间水的相互转化的过程[课本上的:发生于大气圈到地幔之间的水分交换]3、大循环:海陆之间的水分交换。
4、小循环:海陆内部之间的水分交换。
二、填空1、水文循环的动力是太阳辐射和重力。
2、水文循环分为大循环和小循环。
3、地质循环不仅可以发生在地球浅层圈和深层圈之间,也可发生在成岩、变质和风化作用的过程中。
三、判断题1.地下水是水资源的一部分。
(√)2.海洋或大陆内部的水分交换称为大循环。
(×)3.地下水中富集某些盐类与元素时,便成为有工业价值的工业矿水。
(√)4.水文循环是发生于大气水和地表水之间的水循环。
(×)5.水通过不断循环转化而水质得以净化。
(√)6.水通过不断循环水量得以更新再生。
(√)7.水文循环和地质循环均是H2O分子态水的转换。
(×)8.降水、蒸发与大气的物理状态密切相关。
(√)9.蒸发是指在100℃时水由液态变为气态进入大气的过程。
(×)10.蒸发速度或强度与饱和差成正比。
(√)四、简述题1、水文循环与地质循环的区别?水文循环通常发生于地球浅层圈中,是H2O分子态水的转换,通常更替较快;地质循环发生于地球浅层圈和深层圈之间,也可发生在成岩、变质和风化作用的过程中,常伴有水分子的分解与合成,转换速度缓慢。
水文地质学基础复习
![水文地质学基础复习](https://img.taocdn.com/s3/m/5ef46a5bf01dc281e53af03d.png)
第一章地球上的水及其循环1、水文循环的定义:大气水、地表水、地壳岩石空隙中地下水循环2 、水文循环的分类: 1、按循环路径不同:大循环(海-陆)与小循环(海-海、陆-陆)2、按时空尺度不同:全球水文循环,流域水文循环、水-土-生系统水文循环3 、水文循环的运动规律海洋的蒸发量大于降水量陆地的降水量大于蒸发量大陆输入水汽量与输出水汽量基本平衡4、影响水文循环的气象因素主要包括:气温、气压、湿度、蒸发、降水绝对湿度(m或e) 某一时刻空气中的水汽含量 g/m3相对湿度(r):空气中水汽含量的饱和程度;r=(e/E)×100% 或 r=(m/M)×100%降水量(x):单位时间内降落到地面的水量(mm);降水强度:每分钟内的降水量,暴雨>0.5mm/分;径流:指降落到地表的降水在重力作用下沿地表或地下流动的水流。
第二章岩石中的空隙和水空隙:岩、土中各种类型孔隙的总称。
孔隙:颗粒及颗粒集合体之间的空隙称为孔隙。
裂隙:是纵向延伸长、横向延伸短的“饼状空隙”,单个裂隙是独立的。
溶穴:溶蚀的裂隙,有溶孔、溶隙、溶洞等三种空隙的特征含水介质--由各类空隙所构成的岩石称为含水介质,也称为介质场。
含水介质的空间分布与连通特征(孔隙含水介质、裂隙含水介质、溶质含水介质)不同,三种主要类型的含水介质比较:1 、连通性—孔隙介质最好,其它较差2、空间分布—孔隙介质分布均匀,裂隙不均匀,溶穴极不均匀孔隙大小均匀,裂隙大小悬殊,溶穴极悬殊3 、孔隙比率—孔隙介质最大,裂隙最小4 、空隙渗透性—孔隙介质-各向同性;裂隙与溶穴-各向异性造成空隙介质上述差异的主要原因是沉积物形成和空隙形成的环境与水有关的岩土性质:容水度:岩石完全饱水时所容纳的水的体积与岩石体积的比值。
给水度:当地下水下降一个单位高度时,单位水平面积岩石柱体,在重力作用下释放出水的体积,称为给水度。
持水度:重力释水后单位体积岩石中所能保持的最大水体积岩石中水的存在形式如下:第三章 地下水的赋存广义地下水:地表以下岩石空隙中的水(包气带、饱水带中的水)。
水文地质学基础 总复习
![水文地质学基础 总复习](https://img.taocdn.com/s3/m/84b6b2a6f524ccbff12184aa.png)
线 排 泄
面 排 泄
要点:
基本概念
地下水、地下水起源类型、 补给、入渗率、入渗系数、 (点、线、面)排泄、 径流、径流强度、强径流带、 动态、均衡
基本问题
影响补给、径流的因素 泉的类别及水文地质意义 泉的类别及水文地质意义 河流与地下水补给、排泄关系 径流强度影响因素 径流强度、居留时间和水质的关系 径流强度、 动态与均衡的关系 影响地下水动态的因素 地下均衡法的计算
水文地质学基础-----纲要
地下水
地 下 水 循 环 地下 水储 存介 质 地下 水物 理化 学特 征 地下 水运 动规 律
地下水勘查
各种类型地下水
水文地质学基础-----纲要
地下水循环
地下水补给 大 气 降 水 补 给 地 表 水 补 给 地 下 水 补 给 地下水径流 地下水排泄
点 排 泄 地下水 动态 地下水 均衡
水文地质学基础-----纲要
各种类类型地下水
按埋藏条件分类
按介质类 型分类
按其它分类
特殊类型 地下水 多 年 冻 土 下 水
上 层 滞 水
潜 水
承 压 水
地 下 热 水
矿 水
水文地质学基础-----纲要
根据储存介质 不同
孔隙水 洪 冲 湖 其 积 积 积 它 物 物 物 裂隙水 岩溶水
按岩性不同分类
毛细水 运动规律
V=KI
V=K(I-I0)
V=K(P0-L)/L
水文地质学基础-----纲要
要点
一些基本概念
重力水、结合水、毛细水、包气带、饱水带 渗透、渗流、渗流速度 层流、紊流、稳定流、水头(静止水位)、水力坡度 流网、等水头线、迹线、流线
达西定律主要及其适用范围 达西定律的应用 流网及应用 渗流与实际流速的关系
水文地质学基础复习资料
![水文地质学基础复习资料](https://img.taocdn.com/s3/m/8a9769523c1ec5da50e270a4.png)
第一章地球上的水及其循环组成地球水圈的水(包括地表水与地下水)是在原始地壳形成以后,在整个地质时期内从地球内部不断逸出而起源的。
地球物质的成分和分布是不均匀的,具有层圈构造。
地球固体表面以上的各层圈为外部构造(大气圈、水圈和生物圈)水圈主要是呈液态及部分呈固态出现的。
自然界的水循环按其循环途径长短、循环速度的快慢以及涉及层圈的范围,可分为水文循环和地质循环两类。
水文循环的定义——地球浅层圈的水,即大气水、地表水和地壳岩石空隙中的地下水之间的水循环。
特点——水文循环的速度较快,途径较短,转换交替比较迅速。
水文循环的组成:蒸发、水汽输送、降水和径流水文循环的运动规律——海洋的蒸发量大于降水量;陆地的降水量大于蒸发量;大陆输入水汽量与输出水量基本平衡水文循环发生的动力条件——在太阳辐射和重力共同作用下,以蒸发、降水和径流等方式周而复始进行的。
作用:通过循环——水的质量得以净化、水的数量得以再生。
水资源不断更新与再生,可以保证在其再生速度水平上的永续利用──也是可持续发展保证。
地质循环:地球浅层圈和深层圈之间水的相互转化过程影响水文循环的因素:1、气象因素:气温、气压、温度、蒸发、降水2、径流:指降落到地表的降水在重力作用下沿地表或地下流动的水流。
分类:径流可分为地表径流和地下径流(3)人类活动等第二章:岩石中的空隙和水●岩石——水文地质学中指坚硬的岩石及松散的土层●空隙——岩、土中各种类型的空洞的总称孔隙的定义:松散岩石(洪积物、冲积物、黄土等)中颗粒之间的空隙。
2.表示方法:孔隙度n Vn:空隙体积,V:岩石体积孔隙度:是描述松散岩石中孔隙多少的指标定义:某一体积岩石(包括颗粒骨架与空隙在内)中孔隙体积所占的比例。
裂隙定义:由于内外地质营力的作用,而使岩石发生破坏的现象的总称1)什么叫孔隙度?孔隙度大与孔隙大有区别吗?结合水:定义:由于静电引力而吸附在固体颗粒表面的水。
毛细力的方向:作用方向始终指向弯曲液面的凹侧凹凸弯液面是指相对于液相一侧而言的凹形弯液面—负的毛细压强---如同真空吸力凸形弯液面—正的毛细压强毛细力大小与弯液面的曲率成正比含水量松散岩石实际保:留水分的状况(是某岩样某时的含水状态)又称岩石的天然含水量给水度定义:当地下水位下降一个单位高度时,单位水平面积岩石柱体,在重力作用下释放出来的水体积,称为给水度。
水文地质学基础复习题
![水文地质学基础复习题](https://img.taocdn.com/s3/m/67407aea3b3567ec102d8ac4.png)
水文地质学基础复习题 Document number【AA80KGB-AA98YT-AAT8CB-2A6UT-A18GG】水文地质学基础复习题一、名词水文循环、包气带、径流模数、贮水系数、承压水、稳定流、地下水含水系统、水系、上层滞水、溶滤作用、越流、贮水系数、测压水位、地下水动态、孔隙度、给水度、渗透系数、含水层、水力梯度、层流、上升泉、正均衡、储存资源量、径流系数、潜水、潜水位二、填空1. 在水文学中常用流量、、径流深度、和径流系数等特征值说明地表径流。
2. 地下水按岩层的空隙类型可分为:孔隙水、、和。
3. 据地下水流动状态,地下水运动分为层流和;据地下水运动要素与时间的关系,地下水运动分为流和非稳定流。
4. 地下水的天然排泄方式有泉、、蒸发、、向另一含水层的排泄。
5. 地下水以径流排泄为主时,其含盐量,以蒸发排泄为主时,其含盐量。
6.地下水化学成分的形成作用有溶滤作用、浓缩作用、、脱硫酸作用、和混合作用。
7. 测压水位下降时承压含水层所释放出的水来自含水层水体积的及含水介质的。
8. 洪积扇由顶部向边缘,地下水排泄由为主转化到以蒸发为主,矿化度由。
9.地下含水系统的补给来源有:大气降水、地表水、、。
10.上升泉按其出露原因可分为:侵蚀(上升)泉、和。
11.据地下水埋藏条件,可将地下水分为、潜水和承压水;按含水介质(空隙)类型,可将地下水分为孔隙水、。
12.表征地下水动态要素有、水量、水化学成分、。
13.导水断层带可以起到、与导水通道的作用。
14.岩溶发育应具备的四个条件为:可溶岩的存在、、具有侵蚀性的水以及。
15.人类对地下水的不利影响通过三个方面发生:过量开发或排除地下水、以及污染物进入地下水。
地下水污染物质主要来源于生活污水与垃圾、工业污水与废渣以及。
16. 地下水资源可分为资源和两类。
17. 通常以容水度、含水量、、持水度和来表征与水分的储容和运移有关的岩石性质。
18. 地下水污染物质主要来源于、以及农用肥料与农药。
水文地质学基础专业课复习重点
![水文地质学基础专业课复习重点](https://img.taocdn.com/s3/m/c6f08e324b35eefdc8d3333d.png)
名词解释:水文循环:地球上各种形式的水,在太阳辐射和重力共同作用下,以蒸发、径流、降水等方式周而复始进行的水循环。
给水度:地下水位下降一个单位深度,从地下水位延伸到地表的单位水平面积岩石柱体,在重力作用下释出的水的体积。
持水度:地下水位下降一个单位,单位水平面积岩石柱体中反抗重力而保持于岩石空隙中的水量。
给水度+持水度=有效孔隙度储水系数:指承压含水层的测压水位下降(或上升)一个单位深度,单位水平面积含水层释出(或储存)的水的体积。
释水机理不同,给水度为重力释水,主要用于潜水含水层之中,储水系数为弹性释水,用于承压含水层中。
含水层:能够透过并给出相当数量水的岩层。
潜水:饱水带中第一个具有自由表面的含水层中的水。
地下水动态:含水层各要素随时间的变化。
(水位、水量、水化学成分、水温)地下水均衡:某一均衡区,在一定均衡期内地下水水量的收支代数和等于该区域内地下水储存量的变化量。
均衡食地下水动态变化的内在原因,动态则是地下水均衡的外部表现。
含水系统:由隔水层或相对隔水层圈闭的,具有统一水力联系的含水岩系。
阳离子交替吸附作用:岩土颗粒表面带有负电荷,能够吸附水中的阳离子,在一定条件下,颗粒吸附地下水中的阳离子,而将其原来吸附的部分阳离子转为地下水中的组分。
补给资源:地下水多年平均年补给量。
储存资源:含水系统在地质历史时期积累保存下来的水量。
补给资源可以保持供水的长期持续,储存资源则利用其调节能力保证供水的均衡稳定。
渗透系数:定量描述岩石渗透能力的参数,在数值上等于水力梯度为1时的渗透速度。
浓缩作用:在地下水位埋藏不深情况下,地下水的蒸发作用排走地下水中的水分,而盐分仍保留在余下的地下水中,致使地下水溶液逐步浓缩,矿化度不断增大。
溶滤水:富含二氧化碳与氧气的渗入成因的地下水,溶滤它所流经的岩土而获得其主要化学成分弱透水层:渗透性能相当差的岩层,这类岩层在供排水中所能提供水量有限,而在发生越流时,由于驱动水流的水力梯度大且发生渗透的过水断面面积很大,因此其越流量相当大。
水文地质学总复习
![水文地质学总复习](https://img.taocdn.com/s3/m/b6020d0c52ea551810a6871b.png)
第一章 1.3 与水文循环有关的气象、水文因素 与水文循环有关的气象、
一、气主要包括气温、气压、湿度、蒸发和降水 1、气温: 时间(季节等)、空间(纬度、高度) 、气温: 时间(季节等)、空间(纬度、高度) )、空间 2、气压 、 水平变化(全球气压带,地表热力状况的差异); 水平变化(全球气压带,地表热力状况的差异); 地表覆盖状况不同(季风)。 地表覆盖状况不同(季风)。 3、湿度 、 绝对湿度: 柱 绝对湿度:m,g/m3;e,mmHg柱。 饱和水汽含量: ; 。 饱和水汽含量:M;E。 相对湿度:绝对湿度和饱和水汽含量之比。 相对湿度:绝对湿度和饱和水汽含量之比。
水文地质学基础总复习
王大纯 张人权 等编著 地质出版社
绪
言
一、水文地质学及其研究内容
水文地质学是研究地下水的科学。 水文地质学是研究地下水的科学。 是研究地下水的科学 地下水即是赋存于地面以下岩石空隙中的水。 地下水即是赋存于地面以下岩石空隙中的水。 即是赋存于地面以下岩石空隙中的水 与岩石圈、大气圈、 研究的内容 与岩石圈、大气圈、生物圈以及人类活动相 互作用下地下水水量和水质的时空变化规律 地下水水量和水质的时空变化规律, 互作用下地下水水量和水质的时空变化规律,并研究如 运用这些规律去兴利除害 为人类服务。 去兴利除害, 何运用这些规律去兴利除害,为人类服务。
二、水文地质学在国民经济发展中的作用
1. 资源 供水水源、液体矿产( 矿泉水)、热水(热能,冷能) )、热水 供水水源、液体矿产( 矿泉水)、热水(热能,冷能) 2. 地下水是极其重要的生态环境因子、 地下水是极其重要的生态环境因子、 水位抬升:土壤次生盐渍化、 水位抬升:土壤次生盐渍化、原生或次生的土壤沼泽化 水位下降: 沼泽湿地面积减少、沙漠化: 水位下降: 沼泽湿地面积减少、沙漠化: 海水入侵、 地面沉降 、海水入侵、 岩土力学平衡破坏:滑坡、岩崩、 岩土力学平衡破坏:滑坡、岩崩、岩溶地面坍陷 地下水与人类健康 3. 地下水是一种地质营力(能量、物质的传输者)、信息载体 地下水是一种地质营力(能量、物质的传输者)、信息载体 )、
水文地质学基础__总复习
![水文地质学基础__总复习](https://img.taocdn.com/s3/m/90e57e9bd1d233d4b14e852458fb770bf78a3bd4.png)
⽔⽂地质学基础__总复习习题⼗五总复习题⼀、名词解释1.给⽔度2.含⽔层3.渗透系数4.层流5.流线6.脱硫酸作⽤7.下降泉8.⼊渗系数9.负均衡10.空隙⽔11.矿化度12.过⽔断⾯13.上层滞⽔14.地下⽔动态15.结合⽔16.⽔⽂地质⽐拟值17.⾮稳定流18.孔隙⽔的⼀般特征19.泉流量的不稳定系数20.钻孔中的稳定⽔位21.抽⽔井的填硕过滤器22.细菌族指数23.硬垢24.⼤循环25.重⼒⽔26.承压⽔27.⽔⼒坡度28.卤⽔29.地下⽔的补给30.泄流31.岩溶⽔32.硬度33.地下径流系数34.地热梯度35.含⽔岩组36.地下⽔资源37.蒸发量38.地热蒸温率39.侵蚀性⼆氧化碳40.地下⽔的均衡41.容⽔度42.⼤循环43.地下径流模型44.泄流45.渗透系数46.⽔⽂地质学47.矿⽔48.⼩循环49.绝对湿度50.相对湿度51.饱和差52、地热增温率53.露点54.蒸发55.降⽔56.径流57.⽔系58.⽔系的流域59.分⽔岭60.流量61.径流总量62.径流模数63.径流深度64.岩⽯空隙65.孔隙度66.裂隙67.裂隙率69.溶⽳70.⽑细⽔71.⽀持⽑细⽔72.悬挂⽑细⽔73.重量含⽔量74.体积含⽔量75.饱和含⽔量76.饱和度77.孔⾓⽑细⽔78.给⽔度79.持⽔度80.残留含⽔量81.岩⽯的透⽔性82.有效应⼒83.侵蚀性⼆氧化碳84.地下⽔补给模数85.地下⽔均衡86.饱⽓带87、泉88.地下⽔的动态89.溶滤、溶解90.导⽔系数91.越流系数92.原始地应⼒93.围岩应⼒和⼭岩应⼒94.长期强度95.蠕变和松弛96.残余强度97.附加应⼒98.回滞环99.初始模量、切线模量和割线模量100.⼟的侧压⼒系数101.grounwater102.artesain water104.porosity105. spring⼆、填空1.岩⽯的给⽔度,通常与他的空隙度(不 )等2.影响渗透系数K的主要因素是孔隙的( ⼤⼩)3.地下⽔在岩⽯空隙中的运动称( )4.地下⽔的补给与排泄是( )两个作⽤过程.补给与排泄的⽅式和强度决定含⽔层内部( ),( )与( )的变化,这个变化在空间上的表现为( ),时间的表现为( ),从补给与排泄的数量关系研究含⽔层的( )与( )的( )就是地下⽔的( ).5.⽔⽂地质学是研究( )的科学,它研究( ),( ),( ),( )及⼈类活动相互作⽤下地下⽔( )和( )的时空变化规律.6.地下⽔的功能主要包括: ( ),( ),( ),( )或( ).7.⾃然界的⽔循环分为( )循环和( )循环.8.⽔⽂循环分为( )循环和( )循环.9.⽔循环是在( )和( )作⽤下,以蒸发,降⽔和径流等⽅式周⽽复始进⾏的.10.主要⽓象因素有( ),( ),( ),( ),( ).11.在⽔⽂学中常⽤( ),( ),( ),( )和( )等特征值说明地表径流.12.含⽔层或含⽔系统从外界获得⽔量的作⽤过程叫(),其来源有()、()、()、()及()。
《水文学与水文地质学》总复习
![《水文学与水文地质学》总复习](https://img.taocdn.com/s3/m/834f7ac627d3240c8447efdb.png)
一般要求高水部分不应超过当年实测流量所占水位 变幅的30%,低水部分延长不应超过10%。
11
Kxi 1Kyi 1
r i1
i1
n
n
xi x2 yi y2
n
n
Kxi 12 Kyi 12
i1
i1
i1
i1
水文上常采用幂函数、指数函数两种曲线,基本作法是将其转 换为直线,再进行直线回归分析。
22
第4章 河川径流情势特征值分析与计算
一、年径流及其特性
一年内通过河流某一断面的水量,称为该断面以上流域 的年径流量。
1、径流的年际变化和年内变化 径流过程的不重复
径流的年际变化:丰水年、平水年和枯水年。
径流的年内变化:丰水期(或洪水期)和枯水期,或汛 期与非汛期。 2、设计年径流量:
设计(频率)标准下的年径流量。
23
3、年径流分析计算的目的和内容
目的:推求不同保证率的年径流量及其分配过程。 内容:搜集和审查资料;年径流量的频率分析计算;提供 设计年径流的时程分配;对分析成果进行合理性检查
(1)流量Q 单位时间通过河流某过水断面的水量,单位为 m3/s、 L/s 。
(2)径流总量 指一定时段内通过河流某一过水断面的总水 量。常用单位为m3 ,万m3 ,亿m3 等。 W QT
(3)径流深Y 将计算时段内的径流总量平铺在整个流域面
积上所求得的水层深度,以mm为单位。 Y W
1000F
第一章绪论第二章水文学基本知识第三章水文统计基本原理与方法第四章河川径流情势特征值分析与计算第五章小流域暴雨洪峰流量的计算第八章地下水基本知识第十章地下水的渗流运动1水文学的含义水文学是研究自然界中各种水体的形成分布循环和环境相互作用规律的一门科学
水文地质学基础复习
![水文地质学基础复习](https://img.taocdn.com/s3/m/ef3f2e265901020206409c05.png)
水文分支学科:水文地质学基础、地下水动力学、水文地球化学、区域水文地质学;解决实际问题的供水水文地质学、矿床水文地质学、油田水文地质学、水化学找矿、土壤改良水文地质学、矿水学。
自然界的水循环包括水文循环和地质循环。
影响地下水的自然地理因素有气象、水文、地形、植被等。
流量:单位时间内通过河流某一断面的水量径流总量:某一时段内,通过河流某一断面的总水量。
径流模数:单位流域面积上平均产生的流量径流深度:计算时段内的总径流量均匀分布于测站以上整个流域面积上所得到的平均水层厚度。
径流系数:同一时段内流域面积上径流深度与降水量的比值。
空隙:大气降水和地表水向下入渗的通道,容纳、储存地下水的场所和地下水运移、循环的通道。
空隙分为:松散沉积物中的孔隙、坚硬岩石中的裂隙、可溶岩的溶穴。
孔隙:存在于松散的或未完全皎洁的岩石颗粒与颗粒之间或颗粒集合体与颗粒集合体之间的空隙。
孔隙度:岩石中孔隙体积和岩石总体积之比取决于颗粒的排列情况、分选程度、颗粒的形状、结构、构造、胶结情况。
孔隙大小取决于同上。
裂隙:坚硬岩石形成时或形成以后由于各种内外营力的作用,使岩体遭受破坏而形成的空隙。
裂隙率:裂隙体积与包括裂隙在内的岩石总体积之比。
溶穴:可溶性岩石经地下水的溶蚀和机械冲蚀作用产生的空隙。
地壳岩石中的水分为:矿物结合水(沸石水、结晶水、结构水),空隙中的水{结合水(强结合水、弱结合水)、液态水(重力水、毛细水)、固态水、气态水}结合水:由于静电引力作用而吸附在岩石颗粒表面的水重力水:岩石空隙全部被充填,在重力作用下运动的液态水毛细水:由于毛细力作用而充填岩石毛细空隙中的水容水性:岩石能够容纳一定水的性能。
衡量岩石容水性大小的指标叫容水度持水性:岩石重力释谁后,能够保持一定水的能力。
在重力作用下,岩石能够保持住的水,主要是结合水和部分孔角毛细水和悬挂毛细水。
衡量岩石持水性的指标叫持水度。
给水性:饱水岩石在重力作用下,能够给出一定水的能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习题十五总复习题一、名词解释1.给水度2.含水层3.渗透系数4.层流5.流线6.脱硫酸作用7.下降泉8.入渗系数9.负均衡10.空隙水11.矿化度12.过水断面13.上层滞水14.地下水动态15.结合水16.水文地质比拟值17.非稳定流18.孔隙水的一般特征19.泉流量的不稳定系数20.钻孔中的稳定水位21.抽水井的填硕过滤器22.细菌族指数23.硬垢24.大循环25.重力水26.承压水27.水力坡度28.卤水29.地下水的补给30.泄流31.岩溶水32.硬度33.地下径流系数34.地热梯度35.含水岩组36.地下水资源37.蒸发量38.地热蒸温率39.侵蚀性二氧化碳40.地下水的均衡41.容水度42.大循环43.地下径流模型44.泄流45.渗透系数46.水文地质学47.矿水48.小循环49.绝对湿度50.相对湿度51.饱和差52、地热增温率53.露点54.蒸发55.降水56.径流57.水系58.水系的流域59.分水岭60.流量61.径流总量62.径流模数63.径流深度64.岩石空隙65.孔隙度66.裂隙67.裂隙率68.岩溶率69.溶穴70.毛细水71.支持毛细水72.悬挂毛细水73.重量含水量74.体积含水量75.饱和含水量76.饱和度77.孔角毛细水78.给水度79.持水度80.残留含水量81.岩石的透水性82.有效应力83.侵蚀性二氧化碳84.地下水补给模数85.地下水均衡86.饱气带87、泉88.地下水的动态89.溶滤、溶解90.导水系数91.越流系数92.原始地应力93.围岩应力和山岩应力94.长期强度95.蠕变和松弛96.残余强度97.附加应力98.回滞环99.初始模量、切线模量和割线模量100.土的侧压力系数101.grounwater102.artesain water103. aquifer104.porosity105. spring二、填空1.岩石的给水度,通常与他的空隙度(不 )等2.影响渗透系数K的主要因素是孔隙的( 大小)3.地下水在岩石空隙中的运动称( )4.地下水的补给与排泄是( )两个作用过程.补给与排泄的方式和强度决定含水层内部( ),( )与( )的变化,这个变化在空间上的表现为( ),时间的表现为( ),从补给与排泄的数量关系研究含水层的( )与( )的( )就是地下水的( ).5.水文地质学是研究( )的科学,它研究( ),( ),( ),( )及人类活动相互作用下地下水( )和( )的时空变化规律.6.地下水的功能主要包括: ( ),( ),( ),( )或( ).7.自然界的水循环分为( )循环和( )循环.8.水文循环分为( )循环和( )循环.9.水循环是在( )和( )作用下,以蒸发,降水和径流等方式周而复始进行的.10.主要气象因素有( ),( ),( ),( ),( ).11.在水文学中常用( ),( ),( ),( )和( )等特征值说明地表径流.12.含水层或含水系统从外界获得水量的作用过程叫(),其来源有()、()、()、()及()。
含水层失去水量的作用过程叫()。
其方式为()、()、()及()。
13.重力水在岩石空隙中的运动称()水的质点作有秩序、互不混杂地流动称作(),服从()定律,即V=()。
14.划分含水层与隔水层的关键在于(),含水层这一名称对()是适合的,因为这类岩石多呈层状。
若有一条较大的张断裂穿越岩性不同的地层,断裂带中水的分布连续且较均匀,这时称之为()更为合适。
可溶岩层岩溶发育极不均一,地下水并非连续遍布整个岩层。
固此,将它称之为()更为恰当。
15.在某一均衡区,在一定均衡期内,地下水量或()的收入大于支出,称作()。
16.()是地下水动态变化的内在原因,()则是地下水均衡的外部表现。
17.影响地下水动态的因素包括()、()、()、()。
含水层从外界获得水量的过程称()。
18.岩溶发育的基本条件是()、()、()、()。
19.构造控制了岩溶发育的()和()。
20.在稳定流条件下,流线与迹线()。
21.结合水区别于普通液态水的最大特征是具有()。
22.岩石的给水度通常与它的空隙度()等。
23.溶滤作用进行最充分一般形成()矿化度水。
24.地下水实际流速()于渗透流速。
25.在干旱半干旱地区地形切割微弱的平原或盆地地下水为()动态类型。
26.按地下水埋藏条件可将其分为()()()。
27.水在渗流场内运动,各个运动要素()()等,不随时间改变时,称作()稳定流。
28.在()介质中,地下水必是沿着水头变化最大方向运动。
三.判断题1.无论饱水与否,结合水的运动规律都符合罗查公式V=K(I-I0)(__)2.含水层可根据埋藏条件分为上层滞水,潜水,承压水.(_)3.潜水不承受除大气压力以外的任何压力.( )4.地形标高低于承压水位的区域为承压水的自流区.( )5.地下水的实际流速远小于达西共识的计算的流苏.( )6.含水层的水包含了重力水,孔隙毛细水,结合水.( )7.地下水面一下均为饱和水带.( )8.某区包气带岩性允许毛细上升4m,其时段其潜水位埋深3m,地下水将从毛细管溢上.( )9.地下水的动态试均衡的外在表现,而均衡试动态的内在原因.( )10.粘性土由于颗粒细小,因而结合水厚度大,持水度大.( )11.地下水是水资源的一部分.( )12.海洋或大陆内部的水分交换称为大循环.( )13.地下水中富集某些盐类与元素时,便成为有工业价值的工业矿水.( )14.水文循环是发生于大气水和地表水之间的水循环.( )15.水通过不断循环水量得以更新再生.( )16.水文循环和地质循环均是H2O分子态水的转换.( )17.降水,蒸发与大气的物理状态密切相关.( )18.蒸发是在100℃常温下液态变为气态进入大气的过程.( )19.蒸发强度或速度与饱和差成正比.( )20.地下水总是从势能大的地方向势能小的地方运动()21.岩石的给水度通常与它的空隙度相等()22.渗透系数是表征岩石透水性的定量指标()23.溶滤水总是反映了被溶滤的土地,岩石的岩性成分()24.孔隙含水介质颗粒愈下,则孔隙度愈小()25.在石灰岩地区,岩溶管道是主要的含水空间()26.承压水位是钻孔揭露承压含水层时所见到的水位的高度()27.地下水的储存资源是完全可以补偿的()28.测压水位高的承压含水层,一般为较好的含水层()29.地形起伏,剥蚀强烈地区有利于风化壳的发育和保存()30.在同一平原中,承压含水层埋藏愈深,压力水头愈高,给水度愈小,补给条件愈差()31.构造裂隙水局部流向与整体流向一致()32.压性脆性断层中,断层中心部分和两侧适水性很差()33.发育于塑性岩层的张性断裂,中心及两侧均具良好的导水能力()34.发育于适水围岩中的导水断层,初期水分较大,而后迅速衰减()35.溶滤作用的最终阶段一般为低矿化的HCO3—Ca型水()36.泉是地下水的天然露头()37.地下水总是从高水位向低水位运动()38.水的侵蚀性是岩溶发育最活跃的因素()39.第一个稳定隔水层之上的重力水是潜水()40.我校供水井水碱(水垢)很重要的原因是水的矿化度高()41.岩石空隙中水的存在形式有:结合水、气态水、固态水、液态水()42.承压含水层在接受补给时,测压水位上升,含水层厚度不明显增加()43.孔隙水的主要特征是不均一的()44.最大毛细上升高度与毛细管直径成反比()45.决定渗透系数K值的主要因素是孔隙的大小()46.过水断层是垂直于水流运动方向的含水层空隙所占据的面积()四、选择1、粘性类岩石的孔隙度大,故其()A、容水性大、给水性大、持水性大;B、容水性小、给水性小、持水性小;C、容水性大、给水性大、持水性小;D、容水性大、给水性小、持水性大;2、山前倾斜平原山麓到平原,孔隙水特征变化是:()A、富水性由强变弱;B、地下水埋深由小变大;C、矿化度由高变低;D、含水层透水性由强变弱;3、地下水矿化度指:()A、水中钙镁离子含量总和;B、水中全部阴离子总和;C、水中全部阳离子总和;D、水中全部阴阳离子、分子、化合物及胶体的含量总和;4、径流指数是指:()A、每平方公里含水层分布面积上地下水的年补给量;B、流域面积内每平方公里面积上每秒种流出的水量;C、某时期内径流高度与同时期降水量之比;D、一年内某流域流出的水量均匀分布在整个流域面积上的水层厚度;5、补给区与分布区不一致的地下水是:()A、孔隙水;B、裂隙水;C、潜水;D、承压水;6、充满两个水层之间的地下水是:()A、潜水;B、层间水;C、承压水;D、上层滞水;7、按埋藏条件,可把地下水分为:()A、上层滞水、潜水、承压水;B、孔隙水、裂隙水、溶隙水;C、重力水、毛细水、结合水;D、淡水、盐水、卤水;8、在干旱半干旱地区地形切割微弱的平原或盆地,地下水动态类型为:()A、径流型B、蒸发型C、突变型D、滞后型9、空气中可容纳的最大气态水量称:()A、湿度B、凝结量C、饱和温度D、绝对湿度10、绝对湿度和饱和温度之比称为:()A、饱和差B、露点C、蒸发温度D、相对湿度11、饱水带中有:()A、重力水B、气态水C、结合水D、A、B和C12、岩石完全饱水时所能容纳的最大的水体积与岩石总体积之比称:()A、孔隙度B、含水量C、容水度D、给水度13、某种地下水具含大量H2S气体,矿化度为300克/升,含大量Br、I与稀有元素,此种水可能为()A、深部承压含水层中B、海水C、沉积水D、再生水14、()是岩溶发育最活跃的因素A、水的侵蚀性B、岩石适水性C、水的流动性D、岩石的可溶性15、岩石空隙中的存在形式有:()A、滞后水、结晶水、结构水B、液态水、固态水、气态水、矿物结合水C、结合水、气态水、固态水、液态水D、重力水、毛细水、结合水、结构水16、饱气带中含有()A、结合水B、毛细水C、气态水D、重力水、结合水、气态水、毛细水17、下面为三张潜水等水压线,其比例尺相同,已知AB=CD=EF,试比较水力坡度大小A、I AB=I CDB、I AB=I EFC、I AB<I EFD、I CD<I EF18、在下图的向斜盆地内打了一个占孔,同时打穿上下两个含水层。
结果是:()A、能自喷,上含水层补给下含水层B、能自喷,下含水层补给上含水层C、不能自喷,上含水层补给下含水层D、不能自喷,下含水层补给上含水层19、下列四种水,你认为哪一种具有较强侵蚀性A、PH>10的水B、PH>-10的水C、PH=7的水D、PH<4的水20、空气中实际存在的水汽含量与同温度、同体积空气达到饱和状态的水汽含量之比为:A、温度B、绝对湿度C、相对温度D、温度差21、舒卡列夫分类中第九型水的主要阴阳离子分别是:A、HCO3—CaB、HCO3—SO4—Ca—MgC、HCO3—SO4—Cl—Na—MgD、HCO3—Cl—Na—Ca22、我校供水井水碱(水垢)很重,是因为:()A、水的矿化度高B、水的硬度大C、水中侵蚀性CO2含量高D、水的氢离子浓度低23、水文地质调查阶段一般分为:()A、准备阶段,野外阶段和室内整理阶段B、测绘阶段,勘探试验阶段和长期观测阶段C、普查阶段,初步勘样阶段和详细勘样阶段D、构造填图阶段,地貌填图阶段和水文地质测绘阶段24、在裸露的厚层灰岩地区,根据岩溶水的水动力分带,溶洞发育带应该在()A、垂直循环带B、水位季节变化带C、全饱和带D、深部循环带25、哪一种情况下,地下水的运动条件好一些A、岩石透水性小,地下水水头差小B、岩石透水性好,地下水水头差小C、岩石透水性大,地下水水头差大D、岩石透水性好,地下水水头差大26、径流系数是指()A、每平方公里含水层分布面积上地下水的年补给量B、流域面积内每平方公里面积上每秒钟流出的水量C、某时期内径流高度与同时期降水量之比D、一年内某流域流出水量均匀分布在整个流域面积上的水层厚度27、承压含水层接受补给时()A、测压水位上升,含水量厚度明显增加B、含水层厚度加大,测压水位增加不明显C、测压水位上升,含水层厚度增加不明显D、含水层厚度增加,测压水位明显上升28、在重力作用下,当容纳的水几乎全部可取出时()A、容水度=持水度B、持水度=0C、给水度=持水度D、容水度>>给水度29、在重力作用下,当容纳的水几乎全部保持时()A、给水度=持水度B、持水度=0C、容水度=持水度D、给水度=容水度30、X f+Y f=Z(X f:降水入渗补给量,Y f:地表水入渗补给量,Z潜水蒸发量)是:A、湿润山区潜水均衡方程B、典型干旱半干旱平原潜水均衡方程C、一个地区的水均衡方程D、一个地区的地下水均衡方程31、海洋与大陆之间的水分交换为:A、大循环B、小循环C、内循环32、同种粘土矿物,颗粒越(),则结合水的厚度越小A、小B、大33、()对水流动的影响更大,讨论孔隙大小时可用它的直径进行比较:A、孔隙B、孔喉34、在()介质中,流线与等水头线正交:A、均质B、非均质C、各向同性D、各向异性35、V=K(I-I O)反映的是()的运动规律A、重力水B、毛细水C、结合水36、达西定律适用于()A、紊流运动B、结合水C、层流运动D、雷诺小于1-10之间某一数值的层流运动37、饱水带孔隙中的水只能有()A、重力水B、重力水和结合水C、重力水.结合水和毛细水38、假定承压含水层总厚度不变,但在铅直方向上是由透水性不同的两种岩性组成,如果在水流方向上透水性较好的地层逐渐变薄,则沿含水流方向流线在垂向上()A、逐渐变密B、逐渐变缓C、疏密不变39、充满两个隔水层之间的地下水是()A、层间水B、层压水C、上层滞水40、在裸露的厚层灰岩地区,溶洞发育带应该在()A、垂直循环带B、水流季节变化带C、水平循环带D、深层循环带41、某水井水碱(水垢)很重,是因为()A、水的矿化度高B、水的硬度大C、水CO2含量高D、水的氢离子深度低42、承压含水层接受补给时()A、测压水位上升,含水层厚度明显增加;B、测压水位上升,含水层厚度不明显增加C、含水层厚度加大,测压水位增加,不明显D、含水层厚度加大,测压水位增加明显)43、任何一种水文地质调查,基本上都是采用如下这些手段:(),(),()及室内实验分析鉴定,通过这些工种的有机配合而组织起来的:A、水文地质填图B、测剖图C、水文地质测绘D、取水样E、水文地质勘探F、水文地质现场实验G、地下水动态长期观测44.进行饮用水水质评价时,应考虑水的(),(),(),(),特别应注意(),().A、矿化度B、水温C、物理性质D、溶解的普通盐类E、化学性质F、味道G、气味H、有毒成分I、大肠杆菌J、细菌成分45、同种类型的粘土矿物,其粒度越小,则结合水的厚度越(),主要由其他组成的地层,结合水的含量越()A、大B、小C、多D、少46、画潜水等水位线图时,如果潜水补给河水,潜水等水位线();如果河水补给潜水,潜水等水位线().A、穿过河流B、在河边断开C、与河流正交D、视具体情况而定,也可断开47、在相同潜水位埋深条件下,组成包气带地层的颗粒越小,则毛细水的上升高度(),地下水的蒸发排泄量().A、大B、小C、则大D、则小E、视具体情况而定48、一般的基岩山区,()进行的充分,地下水以()为主.A、蒸发浓缩作用B、阳离子交替吸附作用C、脱碳酸作用D、脱硫酸作用E、混合作用F、硬水G、弱碱性水H、Cl-Na型水49、渗入潜水的水量全部消耗于蒸发排泄的潜水均衡方程式,表示的是()的均衡方程式;渗入潜水的水量全部以径流形式排泄,表示的是()的潜水均衡方程式.A、岩溶区B、洼地区C、洪积扇区D、典型湿润山区E、典型湿润盆地区F、典型干旱山区G、典型干旱半干旱平原区H、大河下游平原区I、沙漠区50、按埋藏条件把地下水分为()A、孔隙水,裂隙水,溶隙水B、包气带水,潜水,承压水C、重力水,结合水,毛细水D、泉水,热水,卤水51.径流系数是指()A、每平方公里含水层分布面积上地下水的补给量B、流域面积内每平方公里面积上每秒钟流出的水量C、某时期内径流高度与同时期降水量之比D、一年内某流域流出的水量均匀分布在整个流域面积上的水层厚度52、粘土类岩石的孔隙度大,故其()A、容水性大,给水性大,持水性大B、容水性小,给水性小,持水性小C、容水性大,持水性大,给水性小D、容水性大,给水性小,持水性小53、补给区与分布区不一致的地下水是()A、孔隙水B、裂隙水C、潜水D、承压水54.空气中实际存在的水汽含量与同温度,同体积内空气达到饱和状态时的水汽含量之比称为()A、温度B、绝对温度C、相对温度D、温度差55、山前倾斜平原内山麓到平原,孔隙水特征的变化是()A、径流条件好差B、地下水埋深由小到大C、矿化度由高变低D、含水层透水性由弱变强56、水文地质调查阶段,一般分为()A、准备阶段,野外阶段和室内整理阶段B、测绘阶段,勘探实验阶段和长期观测阶段C、普查阶段,初步勘样阶段和详细勘样阶段D、构造贴图阶段,地貌填图阶段和水文地质测绘阶段57、在裸露的厚层灰岩地区,根据岩溶水的水动力分带,溶洞发育带应该在()A、垂直循环带B、水位季节变化带C、全饱和带D、深部循环带58、地下水矿化度指()A、水中钙镁离子含量总和B、水中全部阴离子含量总和C、水中全部阳离子含量总和D、水中全部阴阳离子,分子化合物及胶体,有机物含量的总和四、简答题1.风化裂隙水与构造裂隙水的特征有何不同?2.岩溶水的运动特征?3.研究泉有何意义?4.构成含水层应具备哪些条件?5.试比较孔隙水和裂隙水的异同,并分析其原因6.试述隔水层与含水层的含义,说明它们的异同.7.地下水在自然界水循环的哪个环节中,地下水的循环条件是什么?8.什么叫含水层?构成含水层的条件是什么?9.当岩溶水,裂隙水,孔隙水分别作为矿井充水水源时,各自具有哪些特点?10.请写出下列水分析资料的库尔洛夫表示式,并根据舒卡列夫分类将水定名,最后分析地下水化学成分的形成.离子 Cl HCO3 Na Ca Mg毫克当量百分数 49.8 0.2 15.4 28.8 5.8矿化度354000毫克/升;Br 3500毫克/升11.对此分析潜水位与承压水位的涵义,分析二者的异同.12.说明并对此分析V=KI和V=K(I-I O)表达式13.试根据达西定律表达式分析影响河水对地下水的补给量的因素.14.孔隙水的特征.15.岩溶水的运动特征.16.影响地下水动态的因素.17.影响孔隙度的因素.18.某泉多年平均流量2.5升/年,泉域面积一平方公里,城内潜水,与其他地表地下水无联系,计算地下径流模型.如该区年降水量1000毫米,试计算大气降水的入渗系数.19.对下面水质分析资料(1)分别按硬度,矿化度,舒卡列夫分类定名;(2)写出库尔洛夫式;(3)说明该水处于氧化还是还原环境及水中的H2S形成作用.2i3220.含水层的构成条件?21.研究泉有何意义?22.裂隙水的一般特征?23.水文地质学的发展大体可划分为哪三个时期?24.水文循环和地质循环的区别?25.简述水文学还的驱动力及其蒸发循环过程?26.大循环和小循环的区别?27.水循环的作用?28.对后面的水质分析结果分别按矿化度,硬度,分类定名29.说明并对比分析V=KI和V=K(I—I0)表达式30.含水层的构成条件31.岩石空隙中水的存在形式32.地下水的补给来源及排泄方式各有哪几种?33.将泰斯公式简化为雅柯布(Jacob)近似式,写出主要步骤,说明简化式的是使用条件34.试述山前倾斜平原水文地质特征35.何为开采资源(允许开采量)?开采资源的评价应遵循哪些基本原则?36.粘土矿物分为几类?各类粘土矿物主要的区别以及它们的工程地质意义?37.简述滑坡的发育阶段以及滑坡勘探工作方法38.简述构成含水层的条件39.简述孔隙水与裂隙水的差异40.简述洪积物中地下水的特征41.简述岩溶水的特征42.简述构造裂隙水特点43.简述影响渗透系数K的因素44.简述导水断层的水文地质意义45.简述从山前到平原洪积物中地下水的一般规律46.请写出下列水分析资料的库尔洛夫表示式并定名,最后简述地下水化学成分的形成离子 Cl— HCO3— Na+ Ca2+ Mg2+离子毫克当量百分数 20.32 793.68 27.44 48.17 24.39矿化度 546.7毫克/升游离CO2 9.5毫克/升47.试根据达西定律原来画出下面等水位线图可能的两种水文地址剖面示意图48.某河流流域面积为3770平方公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