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理考试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激素:由内分泌细胞产生的特殊的高效生物活性的有机化合物。
应激反应:各种有害刺激,如缺氧、创伤、感染、中毒、疼痛、饥饿、寒冷、精神紧张、手术、电休克等,生长激素分泌增加,产生一系列非特异性的全身反应,可以大大提高机体对这些有害刺激的耐受力,此种反应称为应激反应。
允许反应:有的刺激,本身并不直接影响某一生理过程,但它的存在却使另一激素的效应得以实现,称为激素的允许反映。
五、何谓前负荷与后负荷?各对肌肉收缩有何影响?
答:前负荷指肌肉在收缩前所承受的而负荷。前负荷决定肌肉的初长度。肌肉的长度—张力曲线表明:①在一定范围内,随着初长度的增加,等长收缩的张力随之增大;②最适前负荷下肌肉具有最适初长度,收缩时产生最大主动张力;③初长度大于或小于最适前负荷或由此决定的最适初长度时,肌肉收缩力均降低。
射血分数:每搏输出量占心室舒张末期容积的百分比称为射血分数。
Vital capacity(肺活量):指尽力吸气后,从肺内所能呼出的最大气体量。正常成年男性平均约为2.5L,女性约2.5L。
Physiological dead space(生理无效腔):肺泡无效腔与解剖无效腔一起合称为生理无效腔,正常人平卧时肺泡无效腔接近于零,故生理无效腔几乎与解剖无效腔相等。
凡能影响这三个条件的因素均能影响血压,可细分为五种影响因素:(1)每搏输出量(2)心率(3)外周阻力(4)大动脉管壁弹性(5)循环血量和血管系统容量的比值。1.每搏输出量:搏出量增大,射入动脉中的血量增多,对管壁的张力增大,使收缩压增高,脉压增大;反之,搏出量减小时,主要使收缩压降低,脉压减小,搏输量主要影响收缩压。2.心率:心率增大时,心舒期缩短,心舒期内流至外周的血液减少,故心舒期末主动脉内存留的血量增多,舒张压升高,脉压减小;反之,心率减慢,舒张压降低,脉压增大。心率变化主要影响舒张压。3.外周阻力:外周阻力增大,心舒期内血液向外周流动的速度减慢,心舒期末主动脉内存留的血量增多,舒张压升高,脉压减小;反之,外周阻力减小时,舒张压降低,脉压增大。外周阻力主要影响舒张压。4.大动脉的弹性贮器作用:大动脉的弹性贮器作用好,使动脉血压的波动幅度小,脉压减小,大动脉的弹性贮器作用差,收缩压升高明显,脉压增大。5.循环血量和血管系统容量的比例:循环血量和血管系统容量相适应,才能使血管系统足够的充盈,产生一定的体循环平均充盈压。
十、试述心肌细胞的生理特性。
答:心肌细胞具有自动节律性、传导性、兴奋性和收缩性。
(1)自动节律性:心肌细胞能够在没有外来刺激的条件下,自动的产生节律性兴奋的特征称为自动节律性。其产生的基础是自动节律细胞复极4期能自动去极化产生动作电位。正常人心脏自律性来自窦房结自律细胞。(2)传导性:心肌细胞具有传导兴奋的能力称为传导性。由于各种心肌细胞的传导速度不等,兴奋在心脏各部分传播的速度是不相同的。浦肯野纤维呈网状分布于心室壁,且传导速度快,可保证心室的同步收缩;而房室交界区特别是结区的传导速度最慢,有一段房—室延搁,从而保证了心室在心房收缩完毕后才开始收缩,避免心房心室同时收缩。(3)兴奋性:心肌细胞具有对刺激发生反应费能力称为兴奋性,其特点为其兴奋性周期变化分为有效不应期、相对不应期和超常期,尤其是有效不应期特别长,一直持续到心脏舒张早期,所以心肌不会在收缩期内再次产生兴奋,而是呈收缩舒张交替进行。所以心肌在舒张期受到一次额外刺激产生兴奋,可产生一次期前收缩,其后由于有效不应期的存在而使正常心肌兴奋“脱失”一次,出现较长的心室舒张期,称代偿间期。(4)收缩性:心肌细胞能够在肌膜动作电位的触发下产生收缩的特性称为收缩性。其特点是:①对细胞液中Ca2+依赖性强;②收缩具有“全或无”的特点;③心肌不会发生强直收缩。
体颗粒(血浆蛋白)。血浆渗透压由两部分构成,一部分是由晶体物质形成的,叫晶体渗透压,约为298.7mmol/L,其80%来自Na+和Cl-。另一部分则由胶体物质形成,叫胶体渗透压,约为1.3 mmol/L,其80%来自白蛋白。
生理意义:晶体渗透压对保持细胞内、外水的平衡和细胞的正常体积极为重要;而胶体渗透压在调节血管内、外水的平衡和维持正常的血浆容量中起重要作用。
阈强度:固定刺激的持续时间和刺激强度对时间的变化率,能引起细胞产生动作电位的最小刺激强度,称为阈强度,也称阈值。
去极化:静息电位负值减少称为膜的去极化或除极。
完全强直收缩:提高刺激频率,使总和过程发生在前一次收缩的收缩期,会出现完全强直收缩。
前负荷:指肌肉收缩前所承受的负荷。前负荷决定肌肉的初长度。
四、比较局部电位与动作电位的不同。
答:局部电位与动作电位的不同点是:①所需刺激不同,局部电位是由一个阈下刺激引起的,动作电位是由阈刺激或阈上刺激引起的,也可经多个阈下刺激引起;②局部电位是等级性的,而动作电位是“全或无”式的;③总和现象,局部电位没有不应期,具有时间总和或空间总和;动作电位有不应期,不能总和;④扩布特点,局部电位呈电紧张扩布;而动作电位呈不衰减性扩布;⑤局部电位不是细胞兴奋的标志,而动作电位是细胞兴奋标志;⑥局部电位具有易化作用,而动作电位可诱发细胞的功能。
生理盲点:生理盲点视网膜由黄斑处向鼻侧约3mm的视神经乳头处,没有感光细胞的分布,所以无光的感受作用,此部位被称为生理盲点。
神经递质:是指由突触前神经元合成并在末梢释放,能特异性作用于突触后神经元或效应器细胞上的受体,并使突触后神经元或效应器细胞产生一定效应的信息传递物质。
受体:存在与突触后膜或效应器上的一种特殊蛋白质,能选择性的与神经递质结合,产生一定生理效应的特殊结构。
简答题
一、试述人体生理功能的研究水平及其内容和意义。
答:生理学研究的三个水平是:(1)整体水平。是以完整的机体为研究对象,观察和分析在各种环境条件和生理条件下不同的器官系统之间相互联系、相互协调以及机体对环境变化发生反应的规律,是最复杂的研究水平。如研究运动高原或潜水等条件对人体循环及呼吸功能的影响。(2)器官和系统的研究。是以器官和系统为研究对象,观察各器官和系统的功能在整体中的作用及其功能活动的机制,以及各种因素对它的影响,这一方面的知识为器官生理学,如研究心脏的泵血功能、血流动力学特点以及心血管活动的影响因素等;(3)细胞和分子水平。研究对象是细胞及构成细胞的分子,观察其亚微结构的功能和细胞内生物分子的物理化学变化过程,对于阐明生命活动的基本规律及器官组织的功能活动机制和生命活动的最基本物质基础有重要意义,这方面的知识称为细胞生理学或普通生理学。如研究心肌细胞生物电现象的离子机制或细胞跨膜信息传递的分子机制等。生命活动包括许多复杂的生理过程。单一水平的研究有其局限性。三者相互联系,相互补充对于阐明生物体功能活动规律都是不可缺少的。
后负荷指肌肉在收缩过程中所承受的负荷。后负荷不增加肌肉的初长度,但影响缩短速度。肌肉在后负荷的条件下收缩时,总是张力增加在前,缩短在后。肌肉缩短速度取决于横桥周期长短,而收缩张力则取决于横桥连接数目。肌肉的张力—速度曲线表明:①当后负荷是零时,肌肉缩短可达到最大收缩速度;②随着后负荷的增加,肌肉收缩速度逐渐减小,此时收缩做功;③当后负荷等于最大收缩张力时,收缩速度为零,肌肉不做功;④中等强度的后负荷下肌肉收缩做功最大。
Hematocrit(血细胞比容):血细胞在血液中所占的容积百分比。正常成年男性为40%~50%,成年女性为37%~48%。
Blood coagulation(血液凝固):指血液由流动的液体状态变成不能流动的凝胶状态的过程。其实质是血浆中的可溶性纤维蛋白原转变成不溶性的纤维蛋白的过程。
房-室延搁:房室交界区细胞的传导性很低,正常情况下兴奋由心房传入心室时,兴奋在房室交界延搁一段时间成为房室延搁。
七、血浆渗透压是如何构成的?其相对稳定有何生理意义?
答:血浆渗透压是血浆中溶质颗粒隔生物膜(毛细血管膜和血细胞膜)“吸引”水分子的力。溶液渗透压的大小决定于单位体积溶液中溶质颗粒(分子或离子)数目的多少,而与溶质的种类及化学性质颗粒的大小无关。
血浆中的溶质颗粒包括晶体颗粒(如多种电解质离子、葡萄糖、尿素等)和胶
呼吸商:机体一定时间内机体呼出CO2量和吸入O2量的比值。
肾素:肾脏球旁器中的球旁细胞分泌的一种酸性蛋白酶,能催化血浆中的血管紧张素原使之生成血管紧张素Ⅰ。
Glomerulotubular balance(球-管平衡):不论肾小球滤过率增加或减少,近端小管的重吸收率始终占肾小球滤过率的65%-70%左右,这种现象称为球-管平衡。
八、试述血液凝固的三个基本过程。
答:第一步,凝血酶原酶复合物的形成;第二步,凝血酶原转变成凝血酶;第三步,纤维蛋白原转变为纤维蛋白。即凝血酶原——凝血酶原酶复合物——凝血酶;纤维蛋白原——凝血酶——纤维蛋白。
九、试述动脉血压形成的机制,及影响动脉血压的因素。
答:(1)前提是心血管系统内有充足的血液充盈,并保持血量和循环系统容量之间适宜的比值。(2)动力是心脏射血推动血液流动和对血管壁产生侧压强。(3)外周阻力使心脏射血的能量不能全部表现为动能,而以势能表现为对血管壁的侧压强,并在血液循环过程中逐步消耗,这主要受血管半径和血液粘滞性影响。这三方面共同的作用即形成血压。
二、试述机体生理功能的主要调节方式、特点及相互之间的关系。
答:机体生理功能的调节方式主要有三种:神经调节、体液调节和自身调节。A神经调节,是指通过神经系统对全身各种功能活动的调节。基本调节方式是反射,结构基础是反射弧,神经调节的特点是作用迅速、精确、部位局限、作用时间短暂;B体液调节是指通过体液中的某些化学物质对机体功能的调节,体液调节特点是反应速度慢,作用范围广泛、维持时间长;C自身调节是指当内环境变化时,组织细胞在不依赖于外来神经或体液因素的情况下,自身对内环境变化的适应性反应,自身调节特点是准确、稳定,但调节幅度小,灵敏度差。以上三种调节方式密切联系。神经调节起主导作用,其它两种起辅助作用。体液调节也受到神经调节的控制,构成体液调节的很多内分泌细胞分泌激素,也直接或间接接受到神经的调节,这样体液调节构成了神经调节的一个环节,故也称神经体液调节。自身调节是一种最基本的调控方式,作用较局限,可单独发挥作用,也可在神经调节的主导作用和体液调节的密切配合下,共同为实现机体生理功能的调控发挥各自应有的作用。由此可见,神经调节、体液调节和自身调节是人体生理功能的调控过程中相辅形成、不可缺少的三个环节。
名Leabharlann Baidu解释:
人体生理学:人体生理学是研究正常人体生命活动规律的科学,其主要任务是研究人体各系统的器官和细胞的的正常活动过程、规律、发生机制以及不同器官与系统功能之间的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并阐明机体各个部分功能活动相互协调和相互制约,作为一个整体,适应复杂多变的环境的过程及其机制。
稳态:细胞外液的各种物理、化学性质保持相对稳定的状态称为稳态。它是一种动态平衡状态。
Ventilation|perfusionratio(通气|血流比值):每分钟肺泡通气量与每分钟肺血流量的比值。正常成人安静时约为0.84。
Absorption(吸收):食物经过消化后的小分子物质,以及维生素、无机盐和水透过消化道粘膜,进入血液和淋巴的过程。
胃排空:食物由胃排入十二直肠的过程。
基础代谢:人体在基础状态下的能量代谢,即在清醒、静卧、未作肌肉活动,无精神紧张,食后12-14h,室温保持在20-25C条件下的能量代谢。
六、试述骨骼肌神经肌-接头处兴奋的传递过程及其特点。
答:当神经纤维传来的动作电位到达神经末梢时,接头前膜电压门控Ca2+通道开放,Ca2+内流进入神经末梢内,使末梢内Ca2+浓度增加。Ca2+触发突触小泡的出胞机制,与接头前膜融合、破裂,引起递质Ach的量子释放,Ach通过接头间隙扩散到接头后膜(即终模板)并与后膜上Ach受体结合,使终模板对Na+和K+通透性增高,导致Na+内流和K+外流。Na+内流远大于K+外流,使终模板去极化,形成终板电位。终板电位可刺激邻近肌细胞膜去极化达到阈电位水平时,使之产生动作电位,并传播至整个肌细胞膜。接头传递过程特点是:①单向传递;②时间延搁;③化学性传递,1对1的关系;④易受环境因素和药物的影响。
三、简述物质跨膜转运的形式。
答:①小分子和离子的跨膜转运形式包括:A单纯扩散,如氧气和二氧化碳等的跨膜转运;B经载体易化扩散,如葡萄糖、氨基酸等跨膜转运;C经通道易化扩散,如钠离子、钾离子和钙离子等经通道的跨膜转运;D原发性主动转运,如钠离子泵能分解ATP使之释放能量,逆浓度差把钠离子移出膜外,同时把钾离子移入膜内;E继发性主动转运,如葡萄糖在肠上皮细胞的吸收和在肾小管上皮细胞的重吸收。前三者合称为被动转运,后两者称为主动转运。②大分子物质或物质团块的转运形式有:A出胞,如内分泌细胞分泌激素、神经细胞分泌递质等;B入胞,如免疫细胞吞噬异物。
应激反应:各种有害刺激,如缺氧、创伤、感染、中毒、疼痛、饥饿、寒冷、精神紧张、手术、电休克等,生长激素分泌增加,产生一系列非特异性的全身反应,可以大大提高机体对这些有害刺激的耐受力,此种反应称为应激反应。
允许反应:有的刺激,本身并不直接影响某一生理过程,但它的存在却使另一激素的效应得以实现,称为激素的允许反映。
五、何谓前负荷与后负荷?各对肌肉收缩有何影响?
答:前负荷指肌肉在收缩前所承受的而负荷。前负荷决定肌肉的初长度。肌肉的长度—张力曲线表明:①在一定范围内,随着初长度的增加,等长收缩的张力随之增大;②最适前负荷下肌肉具有最适初长度,收缩时产生最大主动张力;③初长度大于或小于最适前负荷或由此决定的最适初长度时,肌肉收缩力均降低。
射血分数:每搏输出量占心室舒张末期容积的百分比称为射血分数。
Vital capacity(肺活量):指尽力吸气后,从肺内所能呼出的最大气体量。正常成年男性平均约为2.5L,女性约2.5L。
Physiological dead space(生理无效腔):肺泡无效腔与解剖无效腔一起合称为生理无效腔,正常人平卧时肺泡无效腔接近于零,故生理无效腔几乎与解剖无效腔相等。
凡能影响这三个条件的因素均能影响血压,可细分为五种影响因素:(1)每搏输出量(2)心率(3)外周阻力(4)大动脉管壁弹性(5)循环血量和血管系统容量的比值。1.每搏输出量:搏出量增大,射入动脉中的血量增多,对管壁的张力增大,使收缩压增高,脉压增大;反之,搏出量减小时,主要使收缩压降低,脉压减小,搏输量主要影响收缩压。2.心率:心率增大时,心舒期缩短,心舒期内流至外周的血液减少,故心舒期末主动脉内存留的血量增多,舒张压升高,脉压减小;反之,心率减慢,舒张压降低,脉压增大。心率变化主要影响舒张压。3.外周阻力:外周阻力增大,心舒期内血液向外周流动的速度减慢,心舒期末主动脉内存留的血量增多,舒张压升高,脉压减小;反之,外周阻力减小时,舒张压降低,脉压增大。外周阻力主要影响舒张压。4.大动脉的弹性贮器作用:大动脉的弹性贮器作用好,使动脉血压的波动幅度小,脉压减小,大动脉的弹性贮器作用差,收缩压升高明显,脉压增大。5.循环血量和血管系统容量的比例:循环血量和血管系统容量相适应,才能使血管系统足够的充盈,产生一定的体循环平均充盈压。
十、试述心肌细胞的生理特性。
答:心肌细胞具有自动节律性、传导性、兴奋性和收缩性。
(1)自动节律性:心肌细胞能够在没有外来刺激的条件下,自动的产生节律性兴奋的特征称为自动节律性。其产生的基础是自动节律细胞复极4期能自动去极化产生动作电位。正常人心脏自律性来自窦房结自律细胞。(2)传导性:心肌细胞具有传导兴奋的能力称为传导性。由于各种心肌细胞的传导速度不等,兴奋在心脏各部分传播的速度是不相同的。浦肯野纤维呈网状分布于心室壁,且传导速度快,可保证心室的同步收缩;而房室交界区特别是结区的传导速度最慢,有一段房—室延搁,从而保证了心室在心房收缩完毕后才开始收缩,避免心房心室同时收缩。(3)兴奋性:心肌细胞具有对刺激发生反应费能力称为兴奋性,其特点为其兴奋性周期变化分为有效不应期、相对不应期和超常期,尤其是有效不应期特别长,一直持续到心脏舒张早期,所以心肌不会在收缩期内再次产生兴奋,而是呈收缩舒张交替进行。所以心肌在舒张期受到一次额外刺激产生兴奋,可产生一次期前收缩,其后由于有效不应期的存在而使正常心肌兴奋“脱失”一次,出现较长的心室舒张期,称代偿间期。(4)收缩性:心肌细胞能够在肌膜动作电位的触发下产生收缩的特性称为收缩性。其特点是:①对细胞液中Ca2+依赖性强;②收缩具有“全或无”的特点;③心肌不会发生强直收缩。
体颗粒(血浆蛋白)。血浆渗透压由两部分构成,一部分是由晶体物质形成的,叫晶体渗透压,约为298.7mmol/L,其80%来自Na+和Cl-。另一部分则由胶体物质形成,叫胶体渗透压,约为1.3 mmol/L,其80%来自白蛋白。
生理意义:晶体渗透压对保持细胞内、外水的平衡和细胞的正常体积极为重要;而胶体渗透压在调节血管内、外水的平衡和维持正常的血浆容量中起重要作用。
阈强度:固定刺激的持续时间和刺激强度对时间的变化率,能引起细胞产生动作电位的最小刺激强度,称为阈强度,也称阈值。
去极化:静息电位负值减少称为膜的去极化或除极。
完全强直收缩:提高刺激频率,使总和过程发生在前一次收缩的收缩期,会出现完全强直收缩。
前负荷:指肌肉收缩前所承受的负荷。前负荷决定肌肉的初长度。
四、比较局部电位与动作电位的不同。
答:局部电位与动作电位的不同点是:①所需刺激不同,局部电位是由一个阈下刺激引起的,动作电位是由阈刺激或阈上刺激引起的,也可经多个阈下刺激引起;②局部电位是等级性的,而动作电位是“全或无”式的;③总和现象,局部电位没有不应期,具有时间总和或空间总和;动作电位有不应期,不能总和;④扩布特点,局部电位呈电紧张扩布;而动作电位呈不衰减性扩布;⑤局部电位不是细胞兴奋的标志,而动作电位是细胞兴奋标志;⑥局部电位具有易化作用,而动作电位可诱发细胞的功能。
生理盲点:生理盲点视网膜由黄斑处向鼻侧约3mm的视神经乳头处,没有感光细胞的分布,所以无光的感受作用,此部位被称为生理盲点。
神经递质:是指由突触前神经元合成并在末梢释放,能特异性作用于突触后神经元或效应器细胞上的受体,并使突触后神经元或效应器细胞产生一定效应的信息传递物质。
受体:存在与突触后膜或效应器上的一种特殊蛋白质,能选择性的与神经递质结合,产生一定生理效应的特殊结构。
简答题
一、试述人体生理功能的研究水平及其内容和意义。
答:生理学研究的三个水平是:(1)整体水平。是以完整的机体为研究对象,观察和分析在各种环境条件和生理条件下不同的器官系统之间相互联系、相互协调以及机体对环境变化发生反应的规律,是最复杂的研究水平。如研究运动高原或潜水等条件对人体循环及呼吸功能的影响。(2)器官和系统的研究。是以器官和系统为研究对象,观察各器官和系统的功能在整体中的作用及其功能活动的机制,以及各种因素对它的影响,这一方面的知识为器官生理学,如研究心脏的泵血功能、血流动力学特点以及心血管活动的影响因素等;(3)细胞和分子水平。研究对象是细胞及构成细胞的分子,观察其亚微结构的功能和细胞内生物分子的物理化学变化过程,对于阐明生命活动的基本规律及器官组织的功能活动机制和生命活动的最基本物质基础有重要意义,这方面的知识称为细胞生理学或普通生理学。如研究心肌细胞生物电现象的离子机制或细胞跨膜信息传递的分子机制等。生命活动包括许多复杂的生理过程。单一水平的研究有其局限性。三者相互联系,相互补充对于阐明生物体功能活动规律都是不可缺少的。
后负荷指肌肉在收缩过程中所承受的负荷。后负荷不增加肌肉的初长度,但影响缩短速度。肌肉在后负荷的条件下收缩时,总是张力增加在前,缩短在后。肌肉缩短速度取决于横桥周期长短,而收缩张力则取决于横桥连接数目。肌肉的张力—速度曲线表明:①当后负荷是零时,肌肉缩短可达到最大收缩速度;②随着后负荷的增加,肌肉收缩速度逐渐减小,此时收缩做功;③当后负荷等于最大收缩张力时,收缩速度为零,肌肉不做功;④中等强度的后负荷下肌肉收缩做功最大。
Hematocrit(血细胞比容):血细胞在血液中所占的容积百分比。正常成年男性为40%~50%,成年女性为37%~48%。
Blood coagulation(血液凝固):指血液由流动的液体状态变成不能流动的凝胶状态的过程。其实质是血浆中的可溶性纤维蛋白原转变成不溶性的纤维蛋白的过程。
房-室延搁:房室交界区细胞的传导性很低,正常情况下兴奋由心房传入心室时,兴奋在房室交界延搁一段时间成为房室延搁。
七、血浆渗透压是如何构成的?其相对稳定有何生理意义?
答:血浆渗透压是血浆中溶质颗粒隔生物膜(毛细血管膜和血细胞膜)“吸引”水分子的力。溶液渗透压的大小决定于单位体积溶液中溶质颗粒(分子或离子)数目的多少,而与溶质的种类及化学性质颗粒的大小无关。
血浆中的溶质颗粒包括晶体颗粒(如多种电解质离子、葡萄糖、尿素等)和胶
呼吸商:机体一定时间内机体呼出CO2量和吸入O2量的比值。
肾素:肾脏球旁器中的球旁细胞分泌的一种酸性蛋白酶,能催化血浆中的血管紧张素原使之生成血管紧张素Ⅰ。
Glomerulotubular balance(球-管平衡):不论肾小球滤过率增加或减少,近端小管的重吸收率始终占肾小球滤过率的65%-70%左右,这种现象称为球-管平衡。
八、试述血液凝固的三个基本过程。
答:第一步,凝血酶原酶复合物的形成;第二步,凝血酶原转变成凝血酶;第三步,纤维蛋白原转变为纤维蛋白。即凝血酶原——凝血酶原酶复合物——凝血酶;纤维蛋白原——凝血酶——纤维蛋白。
九、试述动脉血压形成的机制,及影响动脉血压的因素。
答:(1)前提是心血管系统内有充足的血液充盈,并保持血量和循环系统容量之间适宜的比值。(2)动力是心脏射血推动血液流动和对血管壁产生侧压强。(3)外周阻力使心脏射血的能量不能全部表现为动能,而以势能表现为对血管壁的侧压强,并在血液循环过程中逐步消耗,这主要受血管半径和血液粘滞性影响。这三方面共同的作用即形成血压。
二、试述机体生理功能的主要调节方式、特点及相互之间的关系。
答:机体生理功能的调节方式主要有三种:神经调节、体液调节和自身调节。A神经调节,是指通过神经系统对全身各种功能活动的调节。基本调节方式是反射,结构基础是反射弧,神经调节的特点是作用迅速、精确、部位局限、作用时间短暂;B体液调节是指通过体液中的某些化学物质对机体功能的调节,体液调节特点是反应速度慢,作用范围广泛、维持时间长;C自身调节是指当内环境变化时,组织细胞在不依赖于外来神经或体液因素的情况下,自身对内环境变化的适应性反应,自身调节特点是准确、稳定,但调节幅度小,灵敏度差。以上三种调节方式密切联系。神经调节起主导作用,其它两种起辅助作用。体液调节也受到神经调节的控制,构成体液调节的很多内分泌细胞分泌激素,也直接或间接接受到神经的调节,这样体液调节构成了神经调节的一个环节,故也称神经体液调节。自身调节是一种最基本的调控方式,作用较局限,可单独发挥作用,也可在神经调节的主导作用和体液调节的密切配合下,共同为实现机体生理功能的调控发挥各自应有的作用。由此可见,神经调节、体液调节和自身调节是人体生理功能的调控过程中相辅形成、不可缺少的三个环节。
名Leabharlann Baidu解释:
人体生理学:人体生理学是研究正常人体生命活动规律的科学,其主要任务是研究人体各系统的器官和细胞的的正常活动过程、规律、发生机制以及不同器官与系统功能之间的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并阐明机体各个部分功能活动相互协调和相互制约,作为一个整体,适应复杂多变的环境的过程及其机制。
稳态:细胞外液的各种物理、化学性质保持相对稳定的状态称为稳态。它是一种动态平衡状态。
Ventilation|perfusionratio(通气|血流比值):每分钟肺泡通气量与每分钟肺血流量的比值。正常成人安静时约为0.84。
Absorption(吸收):食物经过消化后的小分子物质,以及维生素、无机盐和水透过消化道粘膜,进入血液和淋巴的过程。
胃排空:食物由胃排入十二直肠的过程。
基础代谢:人体在基础状态下的能量代谢,即在清醒、静卧、未作肌肉活动,无精神紧张,食后12-14h,室温保持在20-25C条件下的能量代谢。
六、试述骨骼肌神经肌-接头处兴奋的传递过程及其特点。
答:当神经纤维传来的动作电位到达神经末梢时,接头前膜电压门控Ca2+通道开放,Ca2+内流进入神经末梢内,使末梢内Ca2+浓度增加。Ca2+触发突触小泡的出胞机制,与接头前膜融合、破裂,引起递质Ach的量子释放,Ach通过接头间隙扩散到接头后膜(即终模板)并与后膜上Ach受体结合,使终模板对Na+和K+通透性增高,导致Na+内流和K+外流。Na+内流远大于K+外流,使终模板去极化,形成终板电位。终板电位可刺激邻近肌细胞膜去极化达到阈电位水平时,使之产生动作电位,并传播至整个肌细胞膜。接头传递过程特点是:①单向传递;②时间延搁;③化学性传递,1对1的关系;④易受环境因素和药物的影响。
三、简述物质跨膜转运的形式。
答:①小分子和离子的跨膜转运形式包括:A单纯扩散,如氧气和二氧化碳等的跨膜转运;B经载体易化扩散,如葡萄糖、氨基酸等跨膜转运;C经通道易化扩散,如钠离子、钾离子和钙离子等经通道的跨膜转运;D原发性主动转运,如钠离子泵能分解ATP使之释放能量,逆浓度差把钠离子移出膜外,同时把钾离子移入膜内;E继发性主动转运,如葡萄糖在肠上皮细胞的吸收和在肾小管上皮细胞的重吸收。前三者合称为被动转运,后两者称为主动转运。②大分子物质或物质团块的转运形式有:A出胞,如内分泌细胞分泌激素、神经细胞分泌递质等;B入胞,如免疫细胞吞噬异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