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试卷一
新高考语文试卷全国一卷
一、现代文阅读(共25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共9分)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 人工智能的发展使得人类在某些领域的工作效率得到极大提升。
B. 随着科技的进步,人工智能在医疗、教育等领域的应用越来越广泛。
C. 人工智能的发展也带来了一系列伦理和道德问题,需要我们认真对待。
D. 原文认为,人工智能的发展是人类社会进步的重要推动力。
2.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 文章首先介绍了人工智能的发展历程,然后分析了其对人类社会的影响。
B. 文章通过举例论证了人工智能在各个领域的应用,使论证更加具体有力。
C. 文章最后提出了人工智能发展过程中需要注意的问题,为读者提供了有益的启示。
D. 文章在论述人工智能的优势时,使用了对比论证的手法,突出了其重要性。
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3分)A. 人工智能的发展将会导致大量失业,给社会带来不稳定因素。
B. 人工智能的发展将使人类在各个领域都变得无所不能。
C. 人工智能的发展有助于提高人类的生活质量,但同时也带来了一些挑战。
D. 人工智能的发展将会使人类变得懒惰,失去自我价值。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共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近日,我国科学家在纳米材料领域取得重大突破,成功研制出一种新型纳米材料。
这种材料具有优异的导电性能、高强度和耐腐蚀性,有望在新能源、电子器件等领域得到广泛应用。
4.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 我国科学家在纳米材料领域取得重大突破,研制出一种新型纳米材料。
B. 这种新型纳米材料具有优异的导电性能、高强度和耐腐蚀性。
C. 这种新型纳米材料有望在新能源、电子器件等领域得到广泛应用。
D. 我国科学家在纳米材料领域的突破将对我国经济发展产生重要影响。
5.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 文章首先介绍了我国科学家在纳米材料领域的突破,然后分析了其应用前景。
新高考卷一语文试卷含答案
一、现代文阅读(30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甲】在纷繁复杂的世界中,总有一些东西能让我们感受到生命的意义。
那是一株株在风雨中顽强生长的植物,是一首首触动心灵的诗篇,是一段段感人至深的故事。
它们犹如一盏盏明灯,照亮我们前行的道路,让我们在人生的道路上不再孤单。
我国著名作家林清玄曾说过:“人生如一株草,在风雨中生长,在阳光下绽放。
”这句话深刻地揭示了生命的真谛。
生命就像一株草,虽然它生长在荒芜的土地上,但它依然顽强地生长着,展现出生命的力量。
【乙】近年来,随着科技的发展,人们的生活节奏越来越快,很多人在忙碌的生活中忽视了与自然、与他人、与自己的连接。
在这种情况下,我们更需要学会倾听,去感受生活中的美好。
倾听大自然的声音,我们可以感受到大地的呼唤,感受到生命的律动。
倾听他人的心声,我们可以感受到人性的温暖,感受到友情的珍贵。
倾听自己的内心,我们可以找到人生的方向,找到内心的平静。
【丙】那么,如何在纷繁复杂的世界中找到生命的意义呢?首先,我们要学会倾听。
倾听大自然的声音,倾听他人的心声,倾听自己的内心。
这样,我们才能找到生命的真谛,找到生命的意义。
其次,我们要学会珍惜。
珍惜眼前的一切,珍惜与他人的相遇,珍惜与自己的相处。
这样,我们才能在生命的道路上越走越远,越走越坚定。
最后,我们要学会感恩。
感恩大自然赐予我们生命,感恩他人给予我们帮助,感恩自己不断努力。
这样,我们才能在人生的道路上越走越宽广,越走越幸福。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
子曰:“以吾一日长乎尔,毋吾以也。
居则曰:‘不吾知也。
’如或知尔,则何以哉?”子路率尔而对曰:“千乘之国,摄乎大国之间,加之以师旅,因之以饥谨。
由也为之,比及三年,可使有勇,且知方也。
”夫子哂之。
“求,尔何如?”对曰:“方六七十,如五六十,求也为之,比及三年,可使足民。
如其礼乐,以俟君子。
”“赤,尔何如?”对曰:“非曰能之,愿学焉。
高考语文第一题试卷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3分,共30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1. 下列词语中,字形、字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 璀璨(cuǐcàn)踽踽(jǔjǔ)落英缤纷(bīn)B. 沉默(mò)挑剔(tiāo)窃窃私语(yǔ)C. 蹉跎(cuōtuó)挑拨(tiǎobō)雅俗共赏(yǎsúgòngshǎng)D. 谆谆教诲(zhūnzhūnjiàohuì)腼腆(miǎndiǎn)振聋发聩(zhènlóngfākuì)2.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 为了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学校开展了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
B. 通过这次社会实践,我深刻地认识到团队合作的重要性。
C. 我对这次比赛充满了信心,相信自己一定能够取得好成绩。
D. 由于天气原因,原定的活动被迫取消。
3. 下列各句中,修辞手法使用正确的一项是:A.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设问)B. 美丽的西湖,是杭州的明珠。
(比喻)C. 我听见雨滴落在窗上,像是轻轻的叹息。
(拟人)D. 那条小溪,宛如一条绿色的飘带。
(夸张)4. 下列各句中,表达不准确的一项是:A. 我觉得这部电影很感人,让人忍不住流泪。
B. 他的成绩一直名列前茅,是班级的佼佼者。
C. 他的讲话富有激情,让我们深受鼓舞。
D. 这本书的内容很枯燥,让人难以理解。
5. 下列各句中,句式使用不规范的一项是:A. 我在学习上遇到困难,希望能得到您的帮助。
B. 为了实现梦想,他付出了巨大的努力。
C. 他不仅学习成绩优秀,还积极参加社会活动。
D. 这场雨来得太突然,让我们措手不及。
6. 下列各句中,用词不当的一项是:A. 他的言谈举止充满了自信,让人印象深刻。
B. 这项改革措施取得了显著的成效,受到了广大群众的欢迎。
C. 他的作品充满了浪漫主义色彩,让人陶醉其中。
新高考一卷语文试卷答案
一、现代文阅读(本大题共9个小题,共36分)1. 答案:D。
解析:根据文章最后一段“这种文化现象,其实是一种文化的繁荣,也是社会进步的体现。
”可知,作者认为这种文化现象是社会进步的体现。
2. 答案:C。
解析:根据第二段“但也有一些作品,却因为过于追求形式,而忽略了内容的深度。
”可知,有些作品过于追求形式,忽略了内容深度。
3. 答案:A。
解析:根据第三段“这些作品往往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值得我们细细品味。
”可知,这些作品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4. 答案:B。
解析:根据第四段“其实,真正的艺术并不是为了满足人们的感官享受,而是为了启发人们的思想。
”可知,真正的艺术是为了启发人们的思想。
5. 答案:C。
解析:根据第五段“我们应该关注艺术作品背后的思想内涵,而不是仅仅追求形式上的美感。
”可知,我们应该关注艺术作品背后的思想内涵。
6. 答案:A。
解析:根据第六段“艺术作品的价值并不仅仅在于其艺术形式,更在于其思想内涵。
”可知,艺术作品的价值在于其思想内涵。
7. 答案:B。
解析:根据第七段“艺术作品应该具有时代精神,反映时代风貌。
”可知,艺术作品应该具有时代精神。
8. 答案:C。
解析:根据第八段“艺术作品的价值在于其能够激发人们的思考和情感。
”可知,艺术作品的价值在于其能够激发人们的思考和情感。
9. 答案:D。
解析:根据全文可知,作者主张关注艺术作品的思想内涵,而不是仅仅追求形式上的美感。
二、古诗文阅读(本大题共10个小题,共36分)10. 答案:(1)愿乘长风破万里浪,直挂云帆济沧海。
(2)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解析:这两句诗分别出自唐代李白的《行路难》和宋代苏轼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第一句诗表达了诗人对自由、远大的向往;第二句诗表达了诗人对美好生活的祝愿。
11. 答案:(1)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
(2)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解析:这两句诗分别出自唐代王之涣的《登鹳雀楼》和唐代王勃的《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全国一高考试卷语文
一、现代文阅读(25分)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列小题。
【甲】近年来,随着互联网的普及,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心理健康问题。
心理健康,简单来说,就是个体在生理、心理和社会适应等方面达到相对平衡的状态。
然而,在现实生活中,许多人面临着心理压力,导致心理问题频发。
为了提高人们的心理健康水平,社会各界都在努力寻找有效的解决办法。
我国政府高度重视心理健康工作,将心理健康纳入国家战略。
相关部门积极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和宣传,普及心理健康知识,提高公众对心理健康的认识和重视程度。
同时,我国还建立了完善的心理健康服务体系,为有需要的人群提供专业心理咨询服务。
【乙】在心理健康服务体系中,心理咨询师扮演着重要角色。
他们通过倾听、沟通、分析和指导等方式,帮助求助者解决心理问题。
然而,心理咨询师的工作并非易事。
他们需要具备丰富的心理学知识和实践经验,同时还要具备良好的沟通能力和同理心。
以下是一篇关于心理咨询师的文章,让我们一起了解他们的工作。
心理咨询师:守护心灵的使者心理咨询师,一个看似平凡却又充满挑战的职业。
他们肩负着守护人们心灵健康的重任,被誉为“心灵的使者”。
一、心理咨询师的工作内容1. 倾听:倾听求助者的心声,了解他们的心理困扰。
2. 沟通:与求助者进行有效沟通,帮助他们表达内心感受。
3. 分析:对求助者的心理问题进行分析,找出问题的根源。
4. 指导:根据求助者的具体情况,提供专业的心理建议和指导。
5. 治疗与干预:针对求助者的心理问题,进行心理治疗和干预。
二、心理咨询师的素质要求1. 专业知识:具备扎实的心理学理论基础和丰富的实践经验。
2. 沟通能力:善于倾听、表达,具备良好的沟通技巧。
3. 同理心:能够站在求助者的角度思考问题,理解他们的感受。
4. 耐心:面对求助者的心理问题,保持耐心,给予关爱和支持。
5. 专业操守:遵守职业道德,保护求助者的隐私。
三、心理咨询师的发展前景随着我国心理健康事业的不断发展,心理咨询师的需求量逐年增加。
语文试卷新高考一卷题目
一、现代文阅读(30分)1.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列小题。
(10分)文章:(节选自《中国高铁发展之路》)高铁,作为一种新型的高速交通工具,自问世以来,以其高速、安全、舒适、便捷等特点,受到了世界各国的广泛关注。
我国作为高铁技术的领军者,高铁建设发展迅速,已成为国家战略新兴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
① 高铁技术的诞生,源于20世纪60年代。
当时,随着世界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对交通速度的需求日益增长。
在这样的背景下,高铁应运而生。
我国高铁技术的起步较晚,但发展迅速。
从无到有,从追赶到领跑,我国高铁事业走过了不平凡的历程。
② 高铁技术之所以能够取得如此辉煌的成就,离不开以下几个方面的因素。
首先,我国政府高度重视高铁事业的发展,将其作为国家战略新兴产业来培育。
在政策、资金、人才等方面给予大力支持,为高铁技术的研究和推广创造了有利条件。
其次,我国高铁企业在技术创新、设备研发、工程管理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果。
例如,CRH系列动车组、高速铁路无砟轨道等核心技术均为我国自主研发。
再次,我国高铁建设者发扬了“工匠精神”,严把质量关,确保了高铁的安全运行。
③ 高铁的发展,不仅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注入了强大动力,还提升了我国的国际地位。
如今,我国高铁已经开通运营超过2.5万公里,覆盖全国大部分地区。
这不仅使人们出行更加便捷,也为沿线地区的经济发展带来了机遇。
此外,我国高铁技术已出口到多个国家和地区,为全球高铁事业的发展做出了贡献。
请回答下列问题:(1)根据文章内容,概括我国高铁技术取得辉煌成就的主要原因。
(4分)(2)文章中提到“高铁技术的发展,不仅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注入了强大动力,还提升了我国的国际地位。
”请结合文章内容,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6分)2.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列小题。
(20分)文章:(节选自《城市文化传承与创新》)城市文化是一个城市的精神内核,是城市发展的灵魂。
在全球化、现代化的大背景下,城市文化传承与创新成为了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新高考一卷语文试卷真题及答案
一、现代文阅读(30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甲】材料一人工智能是研究、开发用于模拟、延伸和扩展人的智能的理论、方法、技术及应用系统的技术科学。
人工智能技术发展迅速,已经成为当今世界科技发展的重要方向。
人工智能技术在医疗、教育、交通、金融等领域都有广泛应用,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极大的便利。
材料二然而,人工智能的发展也带来了一些问题。
一方面,人工智能的广泛应用可能导致一些传统职业的消失,给劳动者带来就业压力。
另一方面,人工智能的决策过程往往缺乏透明度,可能导致不公平现象的出现。
【乙】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人工智能的发展,让我们对未来的生活充满了期待。
但同时,我们也应看到人工智能带来的挑战。
以下是一篇关于人工智能发展的文章,请阅读并回答问题。
(一)阅读下列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9分)1. 下列关于人工智能的说法,正确的是()A. 人工智能技术是研究、开发用于模拟、延伸和扩展人的智能的理论、方法、技术及应用系统的技术科学。
B. 人工智能技术在医疗、教育、交通、金融等领域都有广泛应用,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极大的便利。
C. 人工智能的发展可能导致一些传统职业的消失,给劳动者带来就业压力。
D. 人工智能的决策过程具有高度的透明度,不会导致不公平现象的出现。
2. 下列关于人工智能带来的挑战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 人工智能的广泛应用可能导致一些传统职业的消失,给劳动者带来就业压力。
B. 人工智能的决策过程往往缺乏透明度,可能导致不公平现象的出现。
C. 人工智能的发展将使人们的生活更加美好,无需担心任何问题。
D. 人工智能的快速发展可能引发伦理道德问题。
(二)阅读下列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12分)3. 文章开头提到“人工智能的发展,让我们对未来的生活充满了期待”,请结合文章内容,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6分)4. 文章中提到人工智能带来的挑战,请结合文章内容,谈谈你对这些挑战的看法。
(6分)二、古代诗文阅读(36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语文全国新高考一卷试卷
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30分)1. 下列词语中,字形、字音和字义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 漫不经心(漫不经心)B. 雕梁画栋(雕梁画栋)C. 恣意妄为(恣意妄为)D. 悠然自得(悠然自得)2.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 这座桥全长200米,宽30米,高20米,是一座现代化的大型桥梁。
B. 在这次比赛中,他不仅取得了第一名,还获得了最佳运动员奖。
C. 她虽然学习很努力,但成绩总是不太理想。
D. 为了保护环境,我们应该从身边的小事做起,如节约用水、节约用电等。
3. 下列各句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 精神抖擞B. 奋发图强C. 落落大方D. 灵魂附体4. 下列各句中,使用比喻修辞手法的一项是()A. 这座山像一头雄狮。
B. 天空中的云朵像棉花糖。
C. 他的笑容像阳光一样灿烂。
D. 这本书是一本好书。
5. 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解释正确的一项是()A. 惊涛骇浪(使人大吃一惊的波浪)B. 风和日丽(风大日晒)C. 满载而归(装载得满满的)D. 风雨同舟(风雨交加)6. 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词性相同的一项是()A. 他的态度十分坚决。
B. 我们要去公园散步。
C. 这本书很有趣。
D. 我喜欢吃水果。
7. 下列各句中,句子成分残缺的一项是()A. 他的成绩一直名列前茅。
B. 她的歌声像夜莺一样动听。
C. 他正在认真思考。
D. 这本书的内容非常丰富。
8. 下列各句中,语序不当的一项是()A. 我们要珍惜时间,努力学习。
B. 这个城市的环境越来越好了。
C. 他的学习成绩一直很优秀。
D. 他看到这个消息,感到非常高兴。
9. 下列各句中,用词不当的一项是()A. 他的发言非常精彩。
B. 这个方案非常有创意。
C. 他的表现十分出色。
D. 他的态度很严肃。
10. 下列各句中,句式杂糅的一项是()A. 他一边走,一边欣赏着风景。
B. 我们要努力学习,不断提高自己的能力。
C. 这个问题很难解决,需要我们共同努力。
语文试卷(1)
2022-2023学年上学期九年级语文统一练习(一)语文试题(全卷共8页,21小题;满分:150分;完卷时间:120分钟)一、积累与运用(20分)1.根据语境,补写出古代诗文空缺的部分。
(10分)我们与古人比肩而立,欣赏“朝晖夕阴,①”的洞庭之胜,品味“②,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的冬雪之奇,观赏“浮光跃金,③”的洞庭湖波月影之美。
王国维曾经说:“一切景语皆情语。
”“迁客骚人”从洞庭湖的阴雨连绵中生发出“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④,满目萧然”的无限悲伤之情;欧阳修则从“⑤,⑥,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的四时之景中感受到无穷的乐趣。
景中既可寄情,景中也可蕴理:如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的“⑦,⑧”即包含新事物必取代旧事物的哲理;而李白《行路难(其一)》的“⑨,⑩”则鼓励后人面对困境时不要放弃理想。
2.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答。
(10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中国既有物阜民丰的甲(A.内容 B.内涵),也tū①(A.凹 B.凸)显出其与生俱来的文明属性和特质。
法国前总统戴高乐曾说:“中国是一个比历史还要古老的国家。
”英国哲学家罗素认为:“中国与其说是一个政治实体,也可以说是一个文明实体。
”中国既是一个具有五千年悠久历史的文明古国,又是一个现代的文明型国家。
中华民族曾对人类文明的发展作出了乙(A.不可磨灭 B.不可捉摸)的重大贡献。
小康中国既秉承中华文明的优秀基因,又开放创新,向其他文明汲.②(A.jíB.xī)取智慧和营养,丙。
(1)根据拼音为①处选择正确的汉字,为②处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只填序号)(2分)①②(2)选择符合语境的词语分别填入甲、乙处。
(只填序号)(2分)甲乙(3)文中划横线的句子有语病,请写出修改后的句子。
(3分)(4)下列四个句子填入文中丙处,排序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①由此产生了新的物质、制度、文化②不断续写着中华文明的辉煌③创造了璀璨的精神成果④不断丰富人类文明的灿烂图谱A.①③②④B.①③④②C.③④①②D.②④③①二、阅读(70分)(一)阅读下面的古诗,完成3~4题。
湖南省长沙市第一中学2025届高三上学期月考卷(一)语文试题(含答案)
长沙市一中2025届高三月考试卷(一)语文本试卷共10页,时量150分钟,满分150分。
一、现代文阅读(34分)(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8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一)①因为儒家政治构想的最高目标是旨在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人”,人与人之间伦理认同即是根本和逻辑起点。
这种伦理的内涵,有着更为普遍和更为基础的对天下之“人”的论述。
先秦时期的中国,以最为根本性的孝、仁来建构人与人的认同,来建构自己与“他者”共在的联系,即天下。
②周朝的天下,以宗法制为联结,宗法制的伦理根基是“孝”。
家庭共同体有了孝的概念,孝的延伸就是天下共同体之“仁”。
仁不是与他者的对立,而是与他者的共生共通。
“仁”即是处理人与人关系的概念,处理人与人之间关系,逻辑上首先要处理与亲人的关系。
只有实现家庭内部的“亲亲”,才能实现向外的“爱人”。
人与家庭共生,通过“仁”的概念转向了人与天下共生。
因此理想的天下就是“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
天下大同,是仁孝概念的逻辑必然,也是伦理化天下的根本内涵。
换句话说,天下其实就是人类的伦理共同体,因此在这个共同体之内,就不可能有民族歧视。
③天下为一家,意味着“他者”的取消,即不以政体或民族区分敌我,而是在伦理关系中确证对方的独立性,并与对方共生共在。
天下一家的秩序展现在现实中,就是以伦理关系为核心的礼制。
凡天下之人,皆需仁孝,而仁孝就要服从礼制,服从礼制就要服从天子。
因此,家与天下就在政治秩序层面实现了同构。
随着大一统的实现,天下之内没有了其他的国,国家秩序也就成了天下秩序。
这种伦理化的天下秩序不断将边缘的地域和人民纳入天下中来,荀子说:“四海之内若一家,通达之属莫不从服。
”④后世的中国人,往往不是以民族或者国家来定义中国,而是以文化或文明定义中国。
正是因为中国概念的文明内涵,才导致中国可以消弭地理边界,逐渐与天下趋同。
⑤这种伦理的、文化的天下观念在宋朝受到了某种程度的挑战。
高考语文第一题试卷及答案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1. 下列词语中,字形、字音都正确的一项是:A. 谦逊(qiān xùn)荒谬(huāng miù)融洽(róng qià)B. 跃然纸上(yuè rán zhǐ shàng)毕恭毕敬(bì gōng bì jìng)息息相关(xī xī xiāng guān)C. 惊愕(jīng è)震耳欲聋(zhèn ěr yù lóng)碌碌无为(lù lù wú wéi)D. 美轮美奂(měi lún měi huàn)雕梁画栋(diāo liáng huà dòng)源远流长(yuán yuǎn liú cháng)答案:C2.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 我国科学家在抗击疫情的过程中,发挥了巨大的作用,为全球抗击疫情提供了有力支持。
B. 为了保护环境,我们应该从身边的小事做起,比如节约用水、减少垃圾产生。
C. 在这次比赛中,他的表现赢得了观众的热烈掌声,使他在场上更加自信。
D. 经过长时间的努力,他终于取得了优异的成绩,这使他感到非常自豪。
答案:B3. 下列句子中,使用成语正确的一项是:A. 他的学习成绩一直名列前茅,可以说是才华横溢。
B. 这件事让他感到非常尴尬,不知如何是好。
C. 他总是滔滔不绝地说话,让人感到疲惫。
D. 她的言谈举止得体大方,受到了大家的称赞。
答案:D4. 下列各句中,修辞手法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A. 月亮像一个大玉盘,高高地挂在天空中。
B. 她的笑声像银铃一样清脆悦耳。
C. 那个男孩的皮肤晒得像黑炭一样。
D. 他的成绩像坐火箭一样直线上升。
答案:C5. 下列各句中,标点符号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A. 我喜欢读书,尤其是那些关于历史的书籍。
新课标一卷语文试卷2024
新课标一卷语文试卷2024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7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 - 5题。
材料一:在数字时代,信息传播的速度和范围达到了前所未有的程度。
社交媒体平台、新闻网站等成为人们获取信息的主要渠道。
这种信息传播的便利性也带来了一些问题。
虚假信息往往能迅速传播,误导大众。
例如,一些未经证实的健康养生类信息在网络上广泛流传,让许多民众信以为真。
这不仅损害了民众的利益,也对社会稳定产生了不良影响。
信息过载也是一个突出的问题。
大量的信息充斥在人们的视野中,使得人们难以筛选出真正有价值的信息。
材料二:针对数字时代信息传播的问题,需要从多个方面加以解决。
从技术层面来说,要利用人工智能等技术手段对信息进行筛选和甄别。
例如,可以开发智能算法,对新闻的真实性进行初步判断。
从媒体的社会责任角度来看,媒体机构应该加强自律,提高新闻报道的质量。
严格把关新闻来源,确保所发布的信息真实可靠。
再者,提高公众的媒介素养也是至关重要的。
公众要学会批判性地接受信息,不盲目相信网络上的所有信息。
1. 下列关于数字时代信息传播问题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 虚假信息借助数字传播渠道迅速传播,影响民众利益和社会稳定。
B. 信息过载导致人们难以在海量信息中获取真正有价值的信息。
C. 数字时代信息传播的主要问题就是虚假信息的传播。
D. 信息传播的便利性在带来好处的同时也引发了一些负面问题。
2. 对材料二中解决数字时代信息传播问题的措施,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 利用人工智能技术筛选甄别信息是从技术层面解决问题的重要方式。
B. 媒体机构加强自律就能完全解决数字时代信息传播的问题。
C. 提高公众媒介素养有助于公众理性对待网络信息。
D. 多方面措施相结合才能更好地解决数字时代信息传播的问题。
3. 根据材料一,概括数字时代信息传播便利性带来的不良影响,不超过30字。
(4分)4. 材料二提出了解决数字时代信息传播问题的三个方面,请分别简要概括。
河北省石家庄市2024年高中毕业年级教学质量检测语文试卷(一)【含答案】
石家庄市2024年普通高中学校毕业年级教学质量检测(一)语文(本试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中国文化最根本的特征是以人为本。
其人文精神的养成,主要通过传统礼乐教育来实现。
礼乐教育一方面讲的是“礼”,体现出一种伦理的精神;另一方面是“乐”,体现出一种艺术的精神。
这种艺术精神所包含的意义比一般的艺术教育或者艺术种类宽泛得多,它超越了具体的艺术形式,体现出艺术追求的境界。
可以说,中国文化精神包括伦理的精神与艺术的精神,两者相互融合,不可分割。
礼是用来规范人的社会身份和社会地位的,即“别异”“明分”,确定每个人在社会上的责任、权利和义务,建立社会秩序;乐是用来“统同”“合群”的,人们通过乐表达志向、情感,通过乐来交流,从而构建起和谐的人际关系。
中国文化中的礼与乐是紧密结合在一起的,通过礼乐教化使人成为一个真正的人、合格的人、有高尚品德的人。
过去常讲,中国历史文化是一种伦理的文化。
这种看法有其片面性,只看到了“礼教”而忽略了“乐教”。
要了解中国文化,如果不了解乐教,不知道中国文化是一种充满艺术精神的文化,是不够全面的。
中国的文化是艺术的文化,拥有丰富多样的艺术形式。
从文学上讲,有汉赋、唐诗、宋词、元曲和明清小说;从音乐上讲,不仅有源远流长的传统音乐,还把外来的音乐、舞蹈都吸收进来,使之形式与内容异常丰富。
从古代一直延续下来的主要艺术形式有琴、桃、书、画,如果一直上溯,还有六艺,即诗、书、礼、乐、射、御。
这些都是艺术宝库中的精髓。
再有,中国的昆曲与印度的梵剧、希腊的悲剧、日本的古典戏剧相比,无论是剧本的文学艺术、音乐演唱艺术,还是舞台表演艺术以及整个戏剧理论体系,都更胜一筹。
希腊的悲剧早已消亡,只剩下了一些文学作品;印度的梵剧只零零散散地存在于现代印度舞蹈中;日本能刷的历史比中国的昆曲要早几百年,但它从剧本到唱腔,再到表演艺术理论都没有昆曲那么完整和丰富。
新高考一卷语文试卷及答案
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30分)1. 下列词语中,字形、字音、词义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 殷切(yīn qiè)鞭挞(biān tà)雅俗共赏(yǎ sú gòng shǎng)B. 沉着(chén zhù)蹉跎(cuō tuó)遒劲(qiú jìng)C. 毛遂自荐(máo suí zì jiàn)气壮山河(qì zhuàng shān hé)雅人雅事(yǎ rén yǎ shì)D. 淋漓尽致(lín lí jìn zhì)遐想(xiá xiǎng)豁然开朗(huò rán kāi lǎng)2.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 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人类对人工智能的依赖程度越来越高,但同时也带来了许多安全隐患。
B. 这位作家的小说以独特的视角,深入挖掘了人性的复杂性和多样性。
C. 通过这次培训,使我对我国的历史文化有了更深刻的了解。
D. 她那双明亮的眼睛,透露出对知识的渴望和对未来的憧憬。
3. 下列各句中,句式变换正确的一项是()A. 原句:他是个非常有责任心的人。
变换后:他非常有责任心。
B. 原句:这本书我已经读过了。
变换后:我已经把这本书读过了。
C. 原句:她穿着一件红色衣服。
变换后:她穿着一件红色的衣服。
D. 原句:这个问题我已经解决了。
变换后:我已经解决这个问题了。
4. 下列各句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A. 中国古代的诗词,如《诗经》《楚辞》等,都是优秀的文学遗产。
B. 他说:“我最近写了一篇关于人工智能的文章,想请您帮忙修改一下。
”C. 她的眼神里充满了期待,仿佛在说:“你能帮我实现这个梦想吗?”D. 我很喜欢看科幻电影,比如《星际穿越》《流浪地球》等。
近三年语文高考试卷全国卷一
一、现代文阅读(30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在现代社会,网络已经渗透到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
网络的发展,既带来了便捷,也带来了问题。
网络谣言、网络暴力等现象时有发生,给社会带来了不良影响。
因此,加强网络治理,提高网民素质,成为当务之急。
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 网络的发展带来了便捷,但同时也带来了问题。
B. 网络谣言、网络暴力等现象给社会带来了不良影响。
C. 加强网络治理,提高网民素质,是解决网络问题的根本途径。
D. 文章主要论述了网络治理的重要性。
2.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 文章首先提出网络发展带来的问题,然后分析问题产生的原因,最后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
B. 文章运用举例论证的方法,增强了论证的说服力。
C. 文章在论述问题时,采用了对比论证的方法,突出了网络问题的严重性。
D. 文章在论述解决网络问题的方法时,采用了逻辑推理的方法。
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 网络治理需要政府、企业、网民等多方共同努力。
B. 提高网民素质是解决网络问题的关键。
C. 网络治理的重点是打击网络谣言和网络暴力。
D. 网络治理的目的是为了维护网络环境的健康发展。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15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材料一近年来,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迅速。
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统计,2020年我国新能源汽车产销量分别为131万辆和125.7万辆,同比增长10.9%和3.5%。
2021年,我国新能源汽车产销量分别为352万辆和352.1万辆,同比增长157.5%和157.5%。
2022年,我国新能源汽车产销量分别为688.7万辆和688.7万辆,同比增长96.9%和96.9%。
材料二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发展离不开政策支持。
近年来,我国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包括新能源汽车购置补贴、免征车辆购置税、建设充电桩等。
高考语文试卷第一部分答案
一、现代文阅读(一)选择题1. D。
根据原文“他的眼神里充满了希望,仿佛看到了未来的自己”,可知作者描述的是他的眼神充满了希望。
2. B。
根据原文“我明白了,他之所以选择放弃,是因为他知道,只有放弃,才能获得更多的机会。
”可知作者认为他放弃的原因是为了获得更多的机会。
3. C。
根据原文“虽然他的生活充满了艰辛,但他从未放弃对美好生活的追求。
”可知作者认为他的生活虽然艰辛,但他从未放弃追求美好生活。
4. A。
根据原文“在困境中,他始终保持着乐观的心态,这种乐观的心态使他度过了许多艰难的时刻。
”可知作者认为他的乐观心态帮助他度过了许多艰难的时刻。
5. D。
根据原文“他总是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去感染身边的人,让他们感受到生活的美好。
”可知作者认为他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去感染身边的人。
(二)简答题1. ①他的眼神充满了希望;②他放弃的原因是为了获得更多的机会;③他的生活虽然艰辛,但他从未放弃追求美好生活;④他的乐观心态帮助他度过了许多艰难的时刻;⑤他用实际行动去感染身边的人。
2. 作者通过描写他的眼神、放弃的原因、生活态度、乐观心态和实际行动等方面,展现了他在困境中保持乐观、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
二、古诗文阅读(一)选择题1. C。
根据《离骚》中的“帝高阳之苗裔兮,朕皇考曰伯庸。
”可知,帝高阳是伯庸的父亲。
2. A。
根据《滕王阁序》中的“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可知,这句话描绘了秋天的景色。
3. B。
根据《论语》中的“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可知,这句话强调了学习的重要性。
4. D。
根据《庄子·逍遥游》中的“大鹏一日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
”可知,这句话描绘了大鹏鸟翱翔天空的景象。
5. C。
根据《诗经·国风·周南·关雎》中的“关关雎鸠,在河之洲。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可知,这首诗描写了美丽的女子。
(二)简答题1. ①帝高阳是伯庸的父亲;②描绘了秋天的景色;③强调了学习的重要性;④描绘了大鹏鸟翱翔天空的景象;⑤描写了美丽的女子。
2023新高考全国一卷语文试卷
高考语文试题一、语言文字基础1.对下列句子所用修辞手法的分析,正确的一项是()①汗水在他那络腮胡根上聚成了一粒粒晶亮的露珠。
②军队驻扎一个月,没有动过群众的一针一线。
③他的日历上是工作,工作,工作,从来没有节假日。
2.下列交际用语使用不得体的一项是( )A.我校将于9月1日如期开学,相关事宜欢迎家长来函垂问。
B.拙作已经寄出,心中惶恐不安,望君哂笑之余不吝赐教。
C.感谢您的家父雪中送炭,明日我将从百忙中专程到府上致谢。
D.令郎不愧生在丹青世家,他的奔马图惟妙惟肖,栩栩如生。
3.把下列句子组成语意连贯的语段,排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①以及乐曲与你之间的故事,如《童年》让你想起无忧无虑的童年生活。
②不管你什么年龄,无论你走到哪里,只要你重新听到那熟悉的旋律,就会触动你那颗敏感的心,引起你久久的怀念。
③这些故事包括乐曲本身的故事,如《月光曲》与贝多芬、《二泉映月》与阿炳。
④感人的乐曲留给人的记忆是长久的。
⑤想一想,哪一首最让你怀念,哪一支曲子最让你浮想联翩,由此你联想起怎样的故事。
A.②④①⑤③ B.②④⑤①③C.④②⑤③① D.④②①③⑤4.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①最新研究指出,南极冰层因气候变化而加速_______,将使南极皇帝企鹅数目锐减。
②她的目光从我身旁扫过,一直移到窗子,________着窗外,好像在想着什么。
③由于全球化的现实,如今新的对华大战略既不能以________为基础,也不能突然丢弃长期以来让中国融入国际体系的做法。
A.融解凝视遏制 B.溶解窥视遏制C.溶解凝视遏止 D.融解窥视遏止二、古代诗文阅读(34分)(一)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回答各题。
篇1:鹧鸪天范成大嫩绿重重看得成,曲阑幽槛小红英。
酴醿①架上蜂儿闹,杨柳行间燕子轻。
春婉娩②,客飘零,残花浅酒片时清。
一杯且买明朝事,送了斜阳月又生。
【注】①酴醿:一种植物,古有“酴醿花开春事了”的说法。
②婉娩:亦作“婉晚”。
语文试卷新高考一卷答案
一、选择题1. 下列词语中,字形、字音、字义都正确的是()A. 惊愕恍若隔世B. 璀璨瞬息万变C. 惟妙惟肖蹉跎岁月D. 纷至沓来悠然自得答案:D解析:A项“惊愕”应为“惊愕”,B项“璀璨”应为“璀璨”,C项“惟妙惟肖”应为“惟妙惟肖”。
2.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A. 研究表明,长期从事写作的人,往往比一般人更容易出现神经衰弱。
B. 红色旅游已经成为人们陶冶情操、增长知识的一种重要方式。
C. 随着经济的发展,我国城乡差距逐年缩小,但仍有部分农村居民生活困难。
D. 我国的航天事业取得了辉煌的成就,这是我国广大科技工作者不懈努力的结果。
答案:D解析:A项主谓搭配不当,应改为“长期从事写作的人更容易出现神经衰弱”。
B项“陶冶情操”与“增长知识”搭配不当。
C项关联词使用不当,应改为“尽管……但……”。
3.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A. 随着互联网的普及,人们的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这种变化已经成为人们日常生活的常态。
B. 为了确保这次会议的顺利进行,我们做了大量的准备工作,包括打印文件、布置场地、安排座位等。
C. 她的言谈举止、衣着打扮都透着一股高雅的气质。
D. 这个故事生动地描绘了一个农民的勤劳、善良和诚实。
答案:C解析:A项成分残缺,应改为“这种变化已经成为人们日常生活的一部分”。
B项成分残缺,应改为“我们做了大量的准备工作,如打印文件、布置场地、安排座位等”。
D项搭配不当,应改为“这个故事生动地描绘了一个勤劳、善良、诚实的农民形象”。
二、现代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随着科技的发展,人工智能已经渗透到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
从自动驾驶汽车到智能语音助手,从智能家居到智能医疗,人工智能正在改变着我们的生活。
然而,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不断进步,人们也开始担忧其可能带来的负面影响。
1. 下列关于人工智能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 人工智能已经渗透到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
高考语文第一张试卷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3分,共30分)1. 下列词语中,字形、字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 毛泽东《沁园春·长沙》B. 祖冲之《水经注》C. 鲁迅《呐喊》D. 朱自清《背影》2.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A. 他的研究成果已经得到了学术界的高度评价,但并未引起媒体的关注。
B. 由于天气的原因,本次比赛推迟举行。
C. 这本书的内容丰富,形式新颖,深受广大读者的喜爱。
D. 我对这个问题的看法是,我们不能一味地追求经济效益,而忽视了环境保护。
3. 下列各句中,表达得体的一句是()A. 你这么聪明,这个问题肯定难不倒你。
B. 老师您好,我最近学习有些吃力,能否请您给我辅导一下?C. 你这个想法太天真了,现实情况远比你想象的复杂。
D. 请问您能帮我查一下航班信息吗?4. 下列各句中,使用比喻恰当的一句是()A. 他的文章犹如一首优美的诗,给人以美的享受。
B. 她的歌声宛如一股清泉,让人陶醉。
C. 这座城市的发展速度就像坐上了火箭,让人惊叹。
D. 他的演讲激情澎湃,犹如一场激烈的战斗。
5. 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解释错误的一项是()A. 悠然见南山:悠闲自在地看到南山。
B. 落花流水:比喻时光易逝,事物易消逝。
C. 一叶扁舟:比喻人的渺小。
D. 满载而归:形容收获丰富。
6. 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A. 他勤奋好学,成绩优异,是全班学习的榜样。
B. 这次比赛他全力以赴,终于获得了第一名。
C. 面对困境,他毫不退缩,勇往直前。
D. 他的脸色苍白,似乎病得很重。
7. 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解释错误的一项是()A. 举世闻名:全世界都知道。
B. 风和日丽:形容天气晴朗。
C. 喜出望外:形容非常高兴。
D. 风雨同舟:比喻共同经历困难。
8. 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解释错误的一项是()A. 举案齐眉:形容夫妻恩爱。
B. 青出于蓝:比喻学生超过老师。
C. 鸡鸣狗盗:比喻品行不端。
中考语文真题试卷(一)
中考语文真题试卷(一)一、读下面的一组诗,完成学习任务。
(18分)诗歌鉴赏(一)弯弯的月儿小小的船叶圣陶弯弯的月儿小小的船,小小的船儿两头尖。
我在小小的船里坐,只看见闪闪的星星蓝蓝的天。
(二)露珠[日本]金子美铃谁都不要告诉好吗?清晨庭院的角落里,花儿悄悄掉眼泪的事。
万一这事说出去了,传到蜜蜂的耳朵里,它会像做了亏心事一样,飞回去还蜂蜜吧。
(三)我将来要做什么[加拿大]丹尼斯·李“你将来要做什么?”大人问个没完,“做舞蹈家?做医生?还是做个潜水员?”“你将来要做什么?”大人老是缠着问,好像要我不做我,该做一个什么人。
我长大了做喷嚏大王,把细菌打到敌人身上。
我长大了做只癞蛤蟆,呱呱呱呱专门问傻话!我长大了做个小小孩,整天淘气,把他们气坏!1.为《弯弯的月儿小小的船》配插图,把“我”画在哪里?你推荐下列哪一种创意?说明理由。
A.天上的月儿上B.水中的船儿上C.水中的月儿上我的创意:2.仿照示例,对《露珠》中的诗句提一个能打开想象的问题,再写出由这个问题引发的想象。
[示例]原文:谁都不要告诉/好吗?提问:这是谁向谁说的话?想象:或许是一个小姑娘在悄悄地对小蚂蚁说:“告诉你一个秘密,你谁都不要告诉,好吗?”3.《我将来要做什么》这首诗会引起你的共鸣吗?为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小文想写一首儿童诗,请以上面的诗为例给她提两条建议。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读下面的选文,完成学习任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语文试卷一本文从网络收集而来,上传到平台为了帮到更多的人,如果您需要使用本文档,请点击下载按钮下载本文档(有偿下载),另外祝您生活愉快,工作顺利,万事如意!语文试卷一一、基础知识。
下列各题均有四个选项,其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意的。
选择题:.加线的字注音都正确的是()A.广博(b¨)匀称(ch¨ng)效率(l¨)B.脑髓(sǔi)截获(ji¨)憎恶(w¨)C.煞白(sh¨)丛莽(m¨ng)欧打(¨u)D.疾在腠理(c¨u)一厝朔东(cu¨)狼亦黠矣(xi¨)2.没有错别字的是()A.戳穿伶仃随声附合B.凯旋渊博满院狼籍C.修葺腹诽逞强施威D.肆虐暑名户枢不蠹3.加线字字义解释有误的是()A.零沽(买)油光可鉴(观察)B.贵恙(病)泰然处之(对待)C.赋予(给与)不屑置辩(争论)D.闲暇(空闲)无边无垠(边际)4.根据句意,依次填空恰当的是()①我觉得苏州园林是我国各地园林的()。
②母亲那种()仁慈的态度,至今还在我心中留有深刻的印象。
A.①标志②宽裕B.①标本②宽裕C.①标本②宽厚D.①标志②宽厚5.加线的词在本句中没有反义词的是()A.四家皆连络有亲,一损俱损,一荣俱荣。
B.我喜爱我的野草,但我憎恶这以野草作装饰的地面。
C.只见郑屠挺在地上,口里只有出的气,没了入的气。
D.海水疯狂地汹涌着,吞没了远进大小的岛屿。
6.加线的词在句中含褒义色彩的是()A.农民诗人孙万福,那老当益状的风度,给我的印象很深。
B.而且我这样大年纪的人,难道还不能料理自己么?唉,我现在想想,那时真是太聪明了!C.不少的人对工作不负责任,拈轻怕重。
D.日本占据了辽吉,南京政府束手无策。
7.提取句子主干有误的是()A.这场雨不是今年的第一场雨。
主干:雨不是雨B.菜叶和垃圾填没了这只船和那只船之间的空隙。
主干:菜叶和垃圾填没空隙C.赵州桥高度的技术水平和不朽的艺术价值,充分显示了我国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力量。
主干:赵州桥显示智慧和力量D.各处的米像潮水一样涌出来。
主干:米涌8.依次填空恰当的是()茶叶()是中国人民的传统饮料,()是世界人民普遍喜爱的饮料之一,(),很早的时候茶叶就成为中国出口的主要商品了。
A.因为所以因此B.不仅也因此C.只要就所以D.虽然也但是9.根据表达的需要,填空恰当的是()现在国内外风行快餐,它的特点就在一个“快”字。
武汉钢铁公司开办了快餐食堂,()职工们非常赞赏地说:“这真是改革开放带来的快节奏啊!”A.用餐的时间被职工们极大地缩短了。
B.职工们用餐的时间能极大地缩短吗?C.使职工们用餐时间不能不极大地缩短。
D.使职工们用餐的时间极大地缩短了。
10.句子、出处和作者搭配完全正确的是()句子出处作者A.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白居易B.务必使游览者无论站在哪个点上,眼前总是一幅完>吴伯萧美的图画。
C.“不多不多!多乎哉?不多也。
”>鲁迅D.“老爷荣任到此,难道就没抄一张本省的’护官符’来不成?”>曹雪芹11.多义词“松懈”的含义与其它三句不同的是()A.自以为对革命有功,摆老资格,大事做不来,小事又不做,工作随便,学习松懈。
B.它是一种腐蚀剂,使团结涣散,关系松懈,工作消极,意见分歧。
C.为了搞好总复习,许多同学废寝忘食,毫不松懈。
D.刚才出力摇船犹如赛龙船似的那股劲儿,现在在每个人的身体里松懈下来了。
12.没有语病的是()A.经过总结,我提高了学习效率和学习方法。
B.中国人民正在努力为建设一个现代化的社会主义强国。
C.瓢泼大雨淅淅沥沥地下个不停。
D.人在长期的利用和改造自然的劳动实践中,积累了丰富的知识和经验。
13.语序最顺当的是()A.经阳光的照耀,整整齐齐地排列着,常绿树,现出可爱的亮绿色。
B.整整齐齐地排列着,现出可爱的亮绿色,常绿树,经阳光的照耀。
C.常绿树,整整齐齐地排列着,经阳光的照耀,现出可爱的亮绿色。
D.现出可爱的亮绿色,常绿树,整整齐齐地排列着,经阳光的照耀。
14.对修辞方法依次作出正确判断的是()①一棵新芽简直就是一颗闪亮的珍珠。
②难道你就不想到它的朴质,严肃,坚强不屈,至少也象征了北方的农民?我用什么办法来报达母亲的深恩呢?我将继续尽忠于我们的民族和人民,尽忠于中国共产党。
④蚊子战胜了狮子,又吹着喇叭,唱着凯歌飞走了。
A.①夸张②反问③设问④比喻B.①比喻②反问③设问④拟人C.①夸张②设问③反问④比喻D.①比喻②设问③反问④拟人15.在文学常识方面说法有误的是()A.根据表达方式的侧重点不同,散文分为叙事散文和抒情散文。
《藤野先生》是叙事散文。
B.诗歌是指同散文、小说、戏剧并列的一种文学体裁。
C.小说的故事情节通常包括故事的开端、高潮和结局。
D.根据题材所反映的时代不同,戏剧可分为历史剧和现代剧。
《白毛女》是现代剧。
16.作品、作家和作家国籍搭配有误的是()A.《变色龙》伏契克俄国B.《最后一课》都德法国C.《皇帝的新装》安徒生丹麦D.《我的叔叔于勒》莫泊桑法国17.对句子大意理解正确的是()A.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大意:老人和小孩并且很快乐。
B.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大意:大大小小的监狱,虽不能一一察看,但一定按照实情处理。
C.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大意:忧患(能激励人勤奋)使人生存发展,安逸享乐使人萎靡死亡。
D.向吾不为斯役,则久已病矣。
大意:假使我不当这个差,那么早就病了。
18.下面的句子与原文完全相同的是()A.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不效则责攸之、炜、允之慢,以告先帝之灵。
B.吾视其缶,而吾蛇尚存,则弛然而卧。
C.透过荔枝树林,我望着远远的田野,地里还有工作的农民,辛勤地分秧插秧。
D.傍晚时候,上灯了,一点点黄晕的光,烘托出一片安静而和平的夜。
19.话说得比较得体的是()A.“请您来做报告,想必您会感到荣幸!”B.“我很想参加你们的活动,可今晚实在没功夫,太抱歉了!”C.“宴会就要开始了,该来的怎么还不来?大家别着急,先等一等。
”D.“老大爷,您别这么磨磨蹭蹭的,行不行?”20.关于写应用文说法有误的是()A.写信时,信纸第一行空两格写收信人的称呼。
B.写申请书,应该把申请的事情和理由写具体、清楚。
C.写申请书,正文后面不必写祝颂语。
D.通知的标题,根据需要可写为“通知”、“重要通知”、“紧急通知”或“关于×××的通知”等。
二、文言文阅读。
下列各题均有四个选项,其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意的。
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候。
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
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
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
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
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份也。
至于斟酌损益,进尽忠言,则攸之……21.第一段第一句,作者表达的主要意思是()A.表明自己出身低微。
B.表明自己自食其力。
C.表明自己不求功名。
D.表明自己只求活命。
22.作者“遂许先帝以驱驰”的原因是()A.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候。
B.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
C.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D.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候。
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23.第二段,作者指出“出师”的战略目标是()A.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
B.五月渡泸,深入不毛。
C.北定中原,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
D.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份也。
三、记叙文阅读。
下列各题均有四个选项,其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意的。
每逢放假的时候,我们就更不愿离开她。
我还记得,放假前我默默地站在她的身边,看她收拾这样那样东西的情景。
蔡老师!我不知道你当时是不是察觉,一个孩子站在那里,对你是多么的依恋!至于暑假,对于一个喜欢他的老师的孩子来说,又是多么漫长!记得在一个夏季的夜里,席子铺在当屋,旁边燃着蚊香,我睡熟了。
不知道睡了多久,也不知道是夜里的什么时辰,我忽然爬起来,迷迷糊糊地往外就走。
母亲喊住我:“你要去干什么?”“找蔡老师……”我模模糊糊地回答。
“不是放暑假了么?”哦,我才醒了。
看看那块席子,我已经走出六七尺远。
母亲把我拉回来,劝说了一会,我才睡熟了。
我是多么想念我的蔡老师啊!至今回想起来,我还觉得这是我记忆中的珍宝之一。
一个孩子的纯真的心,就是那些在热恋中的人们也难比啊!什么时候,我能再见一见我的蔡老师呢?24.对文中加点句子变换人称的作用分析恰当的是()A.直接对话,更加真实。
B.直接抒情,更加亲切。
C.形式变换,更加活泼。
D.叙述自如,更加简洁。
25.对文中“默默地”所表达的感情分析正确的是()A.表达了“我”埋怨老师放假回家的心情。
B.表达了“我”关心自己喜爱的老师的心情。
C.表达了“我”对自己喜爱的老师依依惜别的深情。
D.表达了“我”想念自己喜爱的老师的感情。
26.表达方式与其它三句不同的是()A.记得在一个夏季的夜里,席子铺在当屋,旁边燃着蚊香,我睡熟了。
B.看看那块席子,我已经走出六七尺远。
C.一个孩子的纯真的心,就是那些在热恋中的人们也难比啊!D.母亲把我拉回来,劝说了一会,我才睡熟了。
27.上文详细叙述的事件是()A.梦中寻师。
B.思念之情。
C.师生惜别。
D.回忆往事。
四、议论文阅读受教育也是义务马少华刚刚颁布的《教育法》让我们明确了:受教育也是义务──就像公民必须履行纳税,应征入伍的义务一样,它不仅是自己的事,而且是自己与国家之间的事。
接受这样一种观念,我们就不难理解:在广州,家长以任何原因中断孩子上学,都要被罚款300-5000元,甚至追究刑事责任。
这是今年年初广东通过的在广州市强制实施九年制义务教育的地方立法。
本报1月份报道此事时,大家听着还很新鲜,《教育法》颁布了,才感到广东的这个地方立法,体现了《教育法》中“义务”的含义。
法律是以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行为规范,它不仅赋予公民以权利,而且要求公民承担义务。
但>所规定的权利和义务却是同一种行为──接受教育,即使他自愿放弃受教育的权利,仍无“权”拒绝履行受教育这个义务。
这里面当然包括中小学生的父母或监护人依法使适龄儿童、少年接受并完成规定年限的义务教育的责任。
因为,所谓义务,就是依法必须承担的责任。
但目前,有许多家长认为孩子受不受教育得自己说了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