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译概论课后参考答案完整版
翻译概论练习题答案 双页 打印1份
第一章翻译概论p.212 练习题二(1)部分地由于日益增长的需求,批发茶价已翻了几乎一番。
(2)我读到他的信又惊又喜,惊的是他还健在,喜的是他一直没有忘记我。
(3)如果我爸爸知道此事,他一定会气得从棺材里跳出来。
(4)史密斯太太也容光焕发,第一次狼吞虎咽地大口吃饭,像一只小猪。
(5)青春并非人生的一段时间,而是一种心态。
它不仅表现于满面红光,嘴唇红润,腿脚灵便,更意味着坚强的意志,卓越的想象力和充沛的情感。
(6)她再也不愿意相信任何男人了。
(7)昨夜我听见他鼾声如雷。
(8)他又想呆在家里看电视连续剧,又想和她一起去看电影,一时觉得分身无术。
(9)我们先看看礼拜天上午有没有空,到时再考虑能否接受你们的邀请。
(10)读书足以怡情,足以博彩,足以长才。
其怡情也,最见于独处幽居之时;其博彩业,最见于高谈阔论之中;其长才也,最见于处世判事之际。
第六章第一节练习题答案(1)Their brand is gaining in popularity.(2)No spitting.(3)The man living on welfare began to build up his own market, one step at a time.(4)He has a loose tongue.(5)We should make full use of the platform to strengthen communication.(6)He is henpecked.(7)An image of being close to the people can get a new policy more easily accepted.(8)He needs to improve the art of leadership.(9)The mayor has decided to look into the affair in person.(10)He shot at the birds, but they flew away.(11)He hit upon a good method to speed up the progress of the experiment. (12)We grade the students according to their reading ability.(13)No one was certain whether he postponed the visit on purpose.(14)People’s quality of life has been improving.(15)Even Beethoven’s father discounted the possibility that his son would one day become the greatest musician in the world.第六章第二节练习题答案(1)All one’s geese are swans.(2)Broken bones well set become stronger. (3)Talk of the devil and he will appear.(4)Beauty is in the eye of the beholder. (5)Love me, love my dog.(6)Turn over a new leaf(7)A fly in the ointment(8)All roads lead to Rome.(9)A flying visit(10)Break a butterfly on a wheelWeek 3 课堂练习及答案重译法课堂练习:(1)Translation from English into Chinese is not as easy as that from English intoFrench.英译汉不如英译法容易。
翻译概论智慧树知到答案2024年四川大学
翻译概论四川大学智慧树知到答案2024年第一章测试1.翻译活动最基本的性质是语言转换()。
A:对 B:错答案:A2.文学翻译是对原作思想内容和表达形式的审美再现()。
A:对 B:错答案:A3.翻译活动不需要考虑所在的社会交际环境而独立的发生和进行()。
A:错 B:对答案:A4.当代职业翻译已从传统的人工翻译发展到以翻译服务为核心,涉及到本地化、机器(辅助)翻译、翻译教育和培训等多个相关领域的综合性语言服务行业()。
A:错 B:对答案:B5.对翻译活动基本性质的全面了解有助于深刻理解翻译活动的复杂性和特殊性()。
A:对 B:错答案:A第二章测试1.翻译的目的也是对翻译行为的一种限制或要求,运用宏观的翻译策略和具体的翻译方法,引导翻译活动朝着预期的目标发展。
翻译的目的一定会实现。
()A:对 B:错答案:B2.歌德的《浮士德》、弥尔顿的《失乐园》、班扬的《天路历程》、霍桑的《红字》等都受到《圣经》及其故事题材、格言、用典的影响。
()A:错 B:对答案:B3.梁启超在《翻译文学与佛典》中提出,佛典在语法上最显著的特点包括()。
A:多覆牒前文语。
B:其诗歌之译本为压韵。
C:一篇之中,散文诗歌交错。
D:倒装句法极多。
答案:ACD4.奈达针对翻译的文化语境,将翻译中涉及的文化因素分为()。
A:物质文化 B:宗教文化和语言文化 C:生态文化 D:社会文化答案:ABCD5.明末清初西方耶稣会士涌入中国沿海地区从事传教活动,客观上伴随传教活动进入中国的,还有近代西方在自然科学领域的诸多技术成果和研究著作,这些著作由传教士们独立翻译而成。
()A:对 B:错答案:B第三章测试1.狭义的翻译过程就是指从原文到译文的转换过程()。
A:错 B:对答案:B2.除了包括语言转换过程,广义的翻译过程还包括对原语文本的选择和研究,以及译语文本的接受和影响等()。
A:对 B:错答案:A3.翻译研究者们从不同的学科角度理解和描述翻译的进行,从而形成了对翻译过程的理性认识()。
翻译理论与实践课后习题答案
第一章翻译概论第一节中外翻译史简介四、课内练习1. 东汉至唐宋时期。
2. 玄奘不仅译出了75 部佛经,而且还把老子的部分著作译成梵文,成为第一个向国外介绍汉语著作的中国人。
3. 20 世纪初的“五四”新文化运动,开创了白话文学和白话翻译的新纪元,语言从文言正宗转为白话本位。
五四运动前后,东西方各国的优秀文学作品,特别是俄国和苏联的作品开始被介绍进来,《共产党宣言》等一批马克思主义著作的译文就发表在“五四”时期,为中国后来的革命做了充分的理论和思想准备。
4. 圣经的翻译成为了西方翻译研究的重要源头之一。
5. 中外悠久的翻译历史已为我们积累了一份宝贵的文化遗产。
我们应当认真总结前人的翻译经验,借鉴吸收前人从实践中总结出的理论、方法,以便继续提高我们的翻译水平,为中外文化交流做出自己的贡献。
五、课后练习(一)将下列段落译成中文:一百年前的今天:一些海鸥;北卡罗来纳州杀魔山海岸警卫队的三个队员;救生站以及一些本地人,见证了威尔帕·莱特(Wilbur Wright)和奥维尔·莱特(Orville Wright)兄弟的第一次机动飞机飞行。
1903 年12 月17 日,莱特兄弟第一次用比空气重的飞行器进行了有动力的持续飞行。
1932 年,90 英尺高的杀魔山顶立起了一座60 英尺高的花岗岩纪念碑,用以纪念这两个来自俄亥俄州代顿市的梦想家。
莱特兄弟来自于美国中部。
他们有着天空般广阔的眼界,也有着十分务实的作风。
1892 年,他们在俄亥俄州的代顿开创了自己的自行车企业:莱特自行车公司。
虽然在当时世纪之交的美国,有着数不清的自行车公司,但只有一个在造轮子的同时造出了翅膀。
当莱特兄弟在1903 年最终着眼于动力载人飞行器,他们成功地使世界变小了……(二)将下列段落译成英文:As Jia baoyu,Xue Baoqin,Xing youyan and Ping’er had birthdays on the same day,the young ladies held a hilarious drinking party in the hall of the peony garden for them. When it was Xiangyun’s turn to compose a verse amid a drinking game,she made fun of the service maids by saying,holding a duck head in hand,“This ya tou (referring to the duck head in hand)is not that ya tou (referring to the service maids around,as both are homophones in Chinese),for this ya tou has applied no hair oil….”Everybody roared with laughter. Some service maids protested,laughing,“You made fun of us,so you have to drink another cup. Let’s pour a full cup her….”As the party went on drinkers’games continued with ceaseless laughter and people suddenly noticed that Xiangyun had disappeared. While they looked this way and that,a service maid rushed in laughing,“Young ladies. Hurry to have a look at the Lady Xiangyun. She’s sleeping on the stone bench over there.”The group tiptoed over,and sure enough,saw Xiangyun sleeping soundly. Fallen flowers scattered on her body,her hair and her face. Her fan had dropped on the ground aside. Bees danced in the air around her. Under her head was a make-shift pillow of peony flowers wrapped with her handkerchief. Amid laughter service girls gently woke her up and helped her-she was still mumbling something drunkenly-get inside theroom.第二节翻译的定义与性质四、课内练习(一)将下列英文译成中文:1. 海蒂读过阿瑟的信后陷入了绝望之中。
翻译概论课后参考答案精修订
翻译概论课后参考答案 Document number:PBGCG-0857-BTDO-0089-PTT1998翻译概论课后习题答案第二章P41-1? 试对中西传统译论作进一步研究和比较,并指出其异同之处。
西方(1)公元前46?年,罗马帝国时期的西塞罗撰写了《论最优秀的演说家》中区分了翻译的两种基本方法——直译和意译,堪称西方译论之源。
(2)公元380?年圣哲罗姆的翻译集所作的序中,认为对词序、文采、辞格、韵味的处理存在着客观上的困难。
(3)文艺复兴时代的法国翻译家艾蒂安·多莱在1540年发表了《论佳译之方法》提出了五条翻译原则,都是从怎么译的角度来探讨翻译的。
(4)德国马丁·路德提出翻译的七条细则。
(5)以翻译《伊利亚特》与《奥赛德》而驰名译坛的英国翻译家乔治·查普曼提出了具体的译诗的原则。
中国?(1)陈福康将中国传统译学理论的发展分为古代、晚清、民国、1949?年以后四个时期。
(2)三国时支谦写的《法句经序》主张的翻译方法“因循本旨,不加文饰”。
(3)东晋、前秦时期的高僧、翻译家道安的“五失本”、“三不易”。
(4)张思洁在《中国传统译论范畴及其体系》一书中所言,自《法句经序》起,中国传统翻译思想大略经历了形成、转折、发展和鼎盛四个阶段。
(5)罗新璋从张思洁的长轴中理出四个概念,高度概括了传统译论的历程:“案本—求信—神似—化境”。
(6)王宏印对中国传统译论有五个特点:“一、以道德为本位,强调译者道德修养和敬业从业为本的主体性意识。
二、服务公众和社会的群体本位思想。
三、人文主义的语言观而不是科学主义的语言观,始终是中国传统翻译实践的潜在的理论导向。
四、人文社科类作为主要文本翻译的类型,在材料内容、语言类型和运思方式上都倾向于文学翻译的艺术性,而不是科学翻译的科学性。
五、哲学的而非科学的,美学的而非宗教的,是中国传统译论的始终如一的理论基础。
异:中西方翻译理论译者的主体意识与客体意识。
翻译概论参考答案
翻译概论参考答案在理论层面上,对翻译过程进行过比较有系统的研究,这些研究有别于一般的经验总结,其目的在于通过对翻译过程的多角度的考察,对翻译过程中所涉及的各种要素之间的矛盾有进一步的认识,进而为处理这些矛盾提供理论依据;同时对整个翻译过程的步骤进行科学的分析,从理论上探索可行的翻译之路。
主要有以下几种倾向:1 选取某一角度对翻译过程的某种特征进行研究。
2 对翻译过程的全面考察,并借助某种理论,对其进行模式化探索。
3 对翻译过程的理论概括与理性剖析。
通过梳理和总结众多翻译家及翻译研究者对翻译过程的经验性或理论性的认识,我们对狭义的翻译过程有了一个初步的了解。
尽管不同学者研究的侧重点、所借鉴的理论和研究方法各有不同,但他们对狭义翻译过程的认识从本质上来说是一致的。
也就是:狭义的翻译过程是译者将出发语文本转换成最终的目的与文本的过程,而译者的理解与再表达是这一过程的两个基本步骤。
在这两个步骤中,理解总是先于表达,它是一切翻译活动的前提。
对原文本理解的好坏直接影响到译文的质量。
三.试分析“复译”现象产生的原因。
从文本的生成,传播的生命历程来看,首先遇到的便是“时间”与“空间”。
一个文本的生命,既有时间意义上的延续,也有空间意义上的拓展。
而无论是时间上的延续还是空间的拓展,“语言”的问题便不可避免地凸现出来。
语内翻译所涉及的原语与译入语之间主要是时间上的差距,而语际翻译,除了时间上的差距之外,还要面对不同空间或文化语境中所使用的不同语言。
从理解层面上说,从前不可译的因素在新环境下可能变得可译,从表达层面上说,旧译本的语言可能变得不可理解甚至不可接受,这一切都召唤着复译的产生,以推动文本的生命继续发展。
正是这种不断延续的翻译,构成了我们所说的“复译”现象。
四.试阐述为什么翻译的根本任务是意义的再生。
加拿大的维纳和达尔贝勒在《法英比较修辞》一书中明确指出:“译者总是从意义出发,在语义的范围内进行所有的转换活动。
翻译概论期末试题及答案
翻译概论期末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50分)1. 下列哪个选项最符合翻译的定义?A)将一种语言文字转换为另一种语言文字B)将一种语言口头表达转换为另一种语言口头表达 C)将一种语言文字转换为另一种语言口头表达D)将一种语言口头表达转换为另一种语言文字正确答案:A2. 以下哪个属于翻译过程中的“过程语言”?A)源语言B)目标语言C)中介语言D)工具语言正确答案:C3. 以下哪个属于翻译的“目的语”?A)源语言B)理解语言C)通信语言D)目标语言正确答案:D4. 文学翻译中,翻译者的主要任务是:A)保持原文的风格和意境B)译出目标语言读者能理解的内容C)将原文中的文化差异减少到最低D)使用逐字逐句翻译法正确答案:A5. 针对机器翻译的下列说法,哪个是正确的? A)机器翻译可以替代人工翻译B)机器翻译永远不会出现错误C)机器翻译的翻译质量已经超过人工翻译 D)机器翻译需要人类的干预和修正正确答案:D二、简答题(共30分)1. 简述翻译的基本原则。
翻译的基本原则包括:忠实原文、流畅通顺、意义准确、意境传达和适应读者需求。
忠实原文原则指在翻译过程中,要尽量准确地传达源语言的原意,不添加、删减或曲解内容。
流畅通顺原则强调翻译的表达要符合目标语言的习惯用法和语法结构,使读者能够自然理解。
意义准确原则要求译文在传达原意的同时,要尽量减少歧义,并保持与原文相似的语义效果。
意境传达原则强调翻译要传达原作的文学和情感效果,使读者能够感受到与原文相似的艺术享受。
适应读者需求原则指翻译要符合目标读者的语言习惯、文化背景和阅读需求,使译文更具可读性和可接受性。
2. 请简述“功能对等”翻译理论。
“功能对等”翻译理论认为,在跨文化交际中,译者应根据目标语言的语言结构、文化背景和读者需求,通过调整和改变源语言表达形式,以达到与源语言相似的交际功能。
该理论主张翻译结果在目标语言中应呈现出与源语言相似的交际目的和效果,而不是简单地进行词语的替换或句法结构的转换。
翻译理论课程学位考试试题参考答案见题后
翻译理论课程学位考试试题参考答案见题后翻译理论课程学位考试试题(参考答案见题后)Part I Translate the following sentences into Chinese: (20%)1、The problem is staring us in the face.问题明摆着,我们想回避也回避不了。
2、New price hikes hit LA supermarketing housewives.(LA—洛杉矶)物价又涨,洛杉矶购物主妇的利益受到损害。
3、He is always telling, never doing.他只说不做。
4、Justice has long arms.天网恢恢,疏而不漏。
5、Knowledge, as much as capital, material resources and sweat, has become anessential factor of production -----maybe the essential factor.知识,如同资本,物质资源和吃苦耐劳精神一样,已经成为生产的一个基本要素,也许是基本要素吧。
6、Their language was almost unrestrained by any motive of prudence.他们几乎爱讲什么就讲什么,都没有顾及到什么谨慎不谨慎的问题。
7、The news is too good to be true.消息太好,恐不可靠。
8、She was my angel of wife.她是一位天仙一般的妻子9、Make it the first object to be able to fix and hold your attention upon your studies. 要把专心致志于学业并且持之以恒作为首要目标。
10、People were born survivors.人的生存能力是与生俱来的。
大学英语翻译全教程(完美版)练习与作业答案
翻译理论与实践讲义作业一。
字词的翻译一、词的理解1.一词多义:例子:wetShe had a wet nurse for the infant Elliot. 她雇了一名奶妈为艾略特喂奶。
If you think I am for him, you are all wet. 如果你认为我支持他,那你就大错特错了。
She wet her pants at the news. 听到这个消息,她吓得尿了裤子。
2.词的大小:state and revolution, 国家与革命(列宁著作)state of the union (国情咨文)the united states. 美国(联合的各州)3.词义引申:抽象化、具体化例子:every life has its roses and thorns. 每个人的生活都有甜有苦。
She stood there chewing over the strange thing. 她站在那儿仔细地琢磨这件怪事。
The engine sounds good. 那台机器听起来很正常。
At 23, he had first learned what it is to be a Negro. 他23岁时,平生第一次尝到了做黑人的滋味。
4.词的褒贬:例子:commentAlice was excited as a child, delighted to be once more the center of the comment.爱丽丝兴奋得像个小孩子似地,很高兴自己有成了谈论的中心。
But what a comment, she could not help reflecting, on her own charms.但她禁不住想到,这对她个人的魅力是多么大的讽刺啊。
He walked around the room. He then stopped and looked around, “comment” ?他在房间里走来走去,之后停下来环视着说:“谁有高见”?5.词的轻重:看词类、看场合、看句型、看习惯等等。
课后翻译答案
课后翻译答案课后翻译答案UNIT 1:1. 你应该适当化一点时间休息和锻炼。
(reasonable)Y ou should spend a reasonable amount of time relaxing and exercising.2. 总的来说,孩子们比过去任何时候更健康,受到更好的教育。
(in general)In general children are healthier and better educated than ever before.3. 待适当的机会来临,他就能抓住。
(come along)When the right opportunity comes along, he’ll take it.4. 每天他都留出点时间跟家里人在一起,享受生活。
(set aside)Every day he sets some time aside to be with his family and enjoy life.5. 我记得那些黑暗的街道以及同父亲手拉手走路(的情景)。
(hand in hand)I remember those dark streets and walking hand in hand with my father.6. 他最终辜负了父母的期望。
(live up to)He finally failed to live up to his parents’ expectations.7. 相比之下,我们的用油量大幅度上升了。
(in contrast)In contrast, our use of oil has increased enormously.8. 经过了努力,他成功地克服了自己的致命弱点。
(overcome)He succeeded in his efforts to overcome his fatal weakness.UNIT 3:1) 由于紧急情况,这医生几小时内都没有空.(because of )Because of an emergency, the doctor will not be available for several hours.2)税收将会如何影响低收入的人?(affect)How will taxes affect people with low incomes?3) 我母亲总是告诉我,从长远来看我会很高兴我没有放弃练钢琴.(in the long run )My mother always told me that in the long run I would be glad I didn’t give up practicing the piano.4) 这些书的价格从10美元到20美元.(range from… to… )The books range in price from $10 to $20.5) 在我看来你没有什么选择.(It seems to m e that…)It seems to me that you don’t have much choice.6) 考虑到他们缺乏经验,这工作他们已做得相当不错了.(given)Given their inexperience, they have done quite a good job.7)对这么一幢大房子来说这价格相当便宜,但你得考虑修理所需要的钱.(take into consideration)For such a big house the price is fairly cheap/low, but you’ve got to take into consideration the money you will spend on repairs.8) 我们能否从讨论上次会议产生的问题开始?(arise from)Can we begin by discussing questions/problems arising from the last meeting UNIT 4:1. 几年前他心脏动了一次大手术。
翻译概论课后参考答案
翻译概论课后参考答案 This model paper was revised by LINDA on December 15, 2012.翻译概论课后习题答案第二章P41-1? 试对中西传统译论作进一步研究和比较,并指出其异同之处。
西方(1)公元前46?年,罗马帝国时期的西塞罗撰写了《论最优秀的演说家》中区分了翻译的两种基本方法——直译和意译,堪称西方译论之源。
(2)公元380?年圣哲罗姆的翻译集所作的序中,认为对词序、文采、辞格、韵味的处理存在着客观上的困难。
(3)文艺复兴时代的法国翻译家艾蒂安·多莱在1540年发表了《论佳译之方法》提出了五条翻译原则,都是从怎么译的角度来探讨翻译的。
(4)德国马丁·路德提出翻译的七条细则。
(5)以翻译《伊利亚特》与《奥赛德》而驰名译坛的英国翻译家乔治·查普曼提出了具体的译诗的原则。
中国?(1)陈福康将中国传统译学理论的发展分为古代、晚清、民国、1949?年以后四个时期。
(2)三国时支谦写的《法句经序》主张的翻译方法“因循本旨,不加文饰”。
(3)东晋、前秦时期的高僧、翻译家道安的“五失本”、“三不易”。
(4)张思洁在《中国传统译论范畴及其体系》一书中所言,自《法句经序》起,中国传统翻译思想大略经历了形成、转折、发展和鼎盛四个阶段。
(5)罗新璋从张思洁的长轴中理出四个概念,高度概括了传统译论的历程:“案本—求信—神似—化境”。
(6)王宏印对中国传统译论有五个特点:“一、以道德为本位,强调译者道德修养和敬业从业为本的主体性意识。
二、服务公众和社会的群体本位思想。
三、人文主义的语言观而不是科学主义的语言观,始终是中国传统翻译实践的潜在的理论导向。
四、人文社科类作为主要文本翻译的类型,在材料内容、语言类型和运思方式上都倾向于文学翻译的艺术性,而不是科学翻译的科学性。
五、哲学的而非科学的,美学的而非宗教的,是中国传统译论的始终如一的理论基础。
大学综英第三版第四册课后翻译答案(完整版)
大学综英第三版第四册课后翻译答案(完整版)-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第二单元1.玛丽看到一个贼眉鼠眼的男人走进邻居家里。
Mary saw a shifty-eyed man walking into a neighbor’s house.2.鲍勃总是嘲笑我对服饰的眼光。
Bob always sneers at my taste in clothes.3.打探别人的秘密是不礼貌的。
It is impolite to pry into other’s secrets.4.我想克里斯想要抢我的饭碗。
I think Chris is after my job.5.她看到克里斯给他使的眼色,说话的声音便越来越小了。
She trailed off, silenced by the look Chris gave her.6.那些树枝干而易断。
The branches were dry and brittle.7.收音机老是发出噼里啪啦的声响,我们几乎听不清里面说些什么。
The radio cracked so much that we could hardly hear what was said.8.地面向海倾斜。
The land slopes down to the sea.9.他的口袋里鼓鼓囊囊的塞满了钞票。
His pockets were bulging with money.10.我不得不和出租车司机就车费讨价还价。
I had to haggle with the taxi driver over the fare.第三单元1.这样的好机会千载难逢。
An opportunity as good as this arises/occurs only once in a blue moon.2.这个孩子因为私自拿了母亲包里的钱而觉得十分愧疚。
The boy felt guilty for taking money from his mother’s handbag without permission.3.她知道他的话一句真的也没有。
大学英语翻译概论
Translation consists in reproducing in the receptor language the closest natural equivalent of the source language message, first in terms of meaning and secondly in terms of style. 奈达Nida: 所谓翻译,是指在译语中用最切近而又 自然的对等语再现原语的信息,首先在语义上,其 次是文体上。
忠实+通顺: 忠实 通顺:抓住原文的真正含义,但不要受原文 通顺 结构形式的束缚,而是按照汉语习惯用法来安排译 文 共核标准: 共核标准:信息传真、风格再现、可读性好 具体操作时: 具体操作时:谁不瞄准目标以远的地方射击,谁就 不会击中目标 ( Cowley 考利 )
The commuter dies with tremendous mileage to his credit…(E. B. White: The Three New Yorks) 原译:上班族的人死去时有跨越千山万水的辉煌记 录。 改译:上班族一生中有着惊人的行程。
3. The meaning of translation
尤金·奈达Eugene Nida:翻译是“人们所能从事的 最复杂的脑力劳动”。
西欧之所以有今天的文明,要“归功于翻译者”。 Kelly,1979 季羡林:中华文化之所以能常葆青春,万灵之药就 是翻译。翻译之为用大矣哉!(林煌天,1997序)
Edward Ferras was not recommended to their good opinion by any peculiar graces of person or address. He was not handsome, and his manners required intimacy to make them pleasing. He was too diffident to do justice to himself…(J. Austin: Sense and Sensibility,Ch.3,V.I) 原译:爱德华弗纳斯在外表或言谈方面,都没有什么特殊 的风度足以博得她们的良好印象。他相貌平平,礼貌要求 他亲切表现,以使她们愉快。他过于羞怯,不能适当地处 理自己。 改译:爱德华费拉斯之所以能博得她们的好感,倒不是因 为他人品出众,风度翩翩。他并不漂亮,那副仪态嘛,只 有和他熟悉了才觉得逗人喜爱。他过于腼腆,这就使他越 发不能显现本色了。
翻译概论
翻译概论(知识点梳理)为什么只有将翻译活动置于广阔的文化背景之下时才能正确地理解和定位翻译?(P6-7)答:翻译活动不是一种置身于失控之外的静态的活动,他是翻译主体在一定历史条件和文化背景中,通过具体的语言转换而进行的一种目的十分明确的实践活动,涉及众多的内部和外部因素。
翻译活动在意愿,现实和道德三个层面均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
从意愿层面看,在大多数情况下,翻译活动都是一种具有目的性的活动,而翻译的目的影响了对翻译作品的选择,译者的翻译立场以及所采取的翻译方法。
从现实层面看,不同的国家,民族在语言,文学,文化,心理等方面存在着不容忽视的差异,这些差异阻碍了翻译活动的顺利进行。
从道德层面看,一方面,翻译活动的主体是译者,而译者作为一个社会的人,必然要受到某种道德上的约束。
另一方面,对翻译的评价活动无法摆脱作为社会意识形态表现之一的道德的影响。
所以我们不能将翻译活动视作单纯的语言转换活动,应该认识到只有将翻译活动至于广阔的文化背景之下,通过考察影响制约它的种种内外部因素,才能更好地界定,理解这一渗透到人类社会各个领域的重要活动。
结合实例谈谈对翻译可行性(或不可行性)的认识答:哲学家贺麟认为,从哲学意义上说,翻译乃是译者与原本之间的一种交流活动,其中包含理解、解读、领会、移意等诸多环节。
其客观化的结果即为译文,它是译者与原本之间交往活动的凝结和完成。
而译文与原文的关系,亦即言与意、文与道之间的关系。
在中国,大多数人对翻译的可行性是深信不疑的,认为人类的经验、思维具有一致性,人类的认识形式具有普遍性,因此,人类的交流是可行的。
但是,西方一些语言学家对此提出质疑。
例如,德国语言学家洪堡认为,哪怕最具体、最明确的的话,都远远不能激起话语发出者认定能激起的思想、情感和记忆。
新洪堡学派的加西尔认为,世界并非仅仅由人们通过语言去理解和想象;人们对世界的观念以及在这一观念中的生活方式已经被语言所界定。
虽然,他们承认了人类交流的困难性,但并没有否认最低限度的交流的可行性。
新英汉翻译教程 第一章翻译概述答案
“ Translation is a science. Translation is an art. Translation is a craft. Translation is a skill. Translation is an operation. Translation is a language activity. Translation is communicating. ”
始转向介绍马列主义经典著作和无产阶级
文学作品,是中国现代翻译文学历史的发
端时期。形成了不同的翻译流派和风格。
在翻译作风上,大多数译者严谨求实、独
具风格,在翻译史上留下了灿烂辉煌的一
页。
12
返回章重点
解放至今(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可谓第 四次翻译高潮,这是全球信息化时代来临的结 果。
翻译界面临两大挑战:
第一章
翻译概述
Brief Introduction to the EnglishChinese Translation
第一章重点
第一章 翻译概述
1.4.1 直译和意译 1.4.2 异化和归化
1. 1 翻译的定义 1. 2 翻译史简介 1. 3 关于翻译标准的争议 1. 4 关于翻译方法的争议 1. 5 对翻译本质的认知 1. 6 翻译者的作用和要求 1. 7 翻译课的教学要求和任务 1. 8 翻译课的重要性 第一章综合练习及参考译文
小点结束
26
返回章重点
1. 4 关于翻译方法的争议
(Controversy on Approaches of Translation) 翻译方法问题争论的焦点:
● 形式与内容 ● 忠实与创造
● 直译与意译
● 异化与归化
27
翻译概论
目录
第一节 我国翻译简史
第二节 翻译的基本原理
第三节 翻译理论的主要流派 第四节 翻译的方法与技巧
第一节 我国翻译简史
• 按照不同历史时期的次序,把中国翻译史大致分为以下几个阶 段: • 一、东汉至唐宋的佛经翻译; • 二、明末清初的科技翻译及清末的西方政治思想与文学翻译; • 三、“五四”运动后马列主义的引进及俄苏等新文化、新思想 的翻译; • 四、建国后翻译事业的全面发展。
种语言在内容和形式不可分割的统一中业已表达出来的东西,准确而
• 意大利比较文学窳梅雷加利认为“虽然翻译的最终结果大 概是属于语言,而后又属于文学范畴的,可是翻译行为的 本质是语际性,它是自然语言所形成的各个人类岛屿之间 的桥梁”;
• 中国著名翻译家张培基先生认为“翻译是运用一种语言把 另一种语言所表达的思维内容准确而完整的重新表达出来 的语言活动”; • 中国翻译家张今说“翻译是两个语言社会(language community)之间的交际过程和交际工具,它的目的是要 促进本语言社会的政治、经济和文化进步,它的任务是要 把原作中包含的现实世界的逻辑印象或艺术印象,完好无 损地从一种语言移注到另一种语言中去”;
一、东汉至唐宋的佛经翻译
佛经翻译是我国历史上出现的最早的、具有较大规模的文 字翻译活动。从东汉开始到唐宋时期,历经发生、发展到鼎 盛的过程,历时一千多年。
早在东汉桓帝建和二年时(公元148年),波斯帝国(今伊 朗)的安世高来到中国,开始了较大规模地从事译经活动。他
翻译了三十部四十卷佛经,其中最著名的是《安般守意经》。
二、翻译的类型
翻译是一个笼统的概念,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分成多种类型。 首先,就涉及的语言而论,翻译大体上可以分为两大类: 一类为语内翻译(intra-lingual translation)指在同一种语言 内进行翻译,如把古汉语译为现代汉语,把文言文本译为白 话文本,把广东话译为普通话等等;一类为语际翻译(interlingual translation)指把一种语言译成另一种语言,如把汉 语文本译为英语文本,或把英语文本译为汉语文本等。
翻译概论-课后参考答案
答:勒菲弗尔提出翻译在很大程度上受制于意识形态,他指出翻译必定受译者或当权者的意识形态和文学观的支配,必定不能真切反映原文的面貌。
翻译,特别是文学翻译,作为一种再创造的行为,在他背后,作为思想和解释系统的意识形态始终在起着作用,在勒菲弗尔看来,意识形态是通过译者影响翻译行为的,包括如下两个方面:一,译者认同他所处社会的意识形态,以积极方式去拟定译本,确定翻译的策略,去解决原文语言给翻译所造成的各种障碍;第七章P195- 1 请结合自己学习翻译或从事翻译实践的经历,举出翻译中的一些状况和矛盾。
可译与不可译之矛盾:在实践的层面上,谁也无法否认,翻译是可能的,也就是说“可译性〞是真实存在的。
但是,在人类不断翻译的同时,我们却又始终听到“翻译是不可能〞的说法。
异与同之矛盾:“异〞与“同〞这两个概念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不可译往往源于“异〞,而可译那么基于“同〞。
与之相关,持不可译论者强调“异〞,持可译论者那么着眼于“同〞。
形与神之矛盾:翻译中的“形〞与“神〞“形〞与“神〞在本质上相互依存,不可分割,而翻译的根本任务,那么是要通过“形〞变,而到达“神〞的再生。
P195-5从文化交流的角度谈谈对翻译中异化与归化之争的态度。
答:译者作为跨越两种文化的使者,他所面临的有出发语文化与目的语文化。
面对这两种文化,出于不同的动机和目的,译者至少可采取三种文化立场:一、站在出发语文化的立场上。
二、站在目的语文化的立场上。
三、站在沟通出发语文化与目的语文化的立场上。
第一种往往导致所谓“异化〞“归化〞“异化〞与“归化〞“交流与沟通〞P195-7翻译活动中的三对矛盾关系的理解。
答:在翻译活动中,“可译〞与“不可译〞、“异〞与“同〞以及“形〞与“神〞的矛盾分别是其在哲学、文化和诗学层面上的表达。
第九章P221-1 请结合第八章内容以及功能主义翻译目的论,谈谈对“译何为〞的理解。
答:“译何为〞,即“翻译应该有何作为〞“目的〞包含三层意思:一是“谈翻译过程时,指过程的目标〞;二是“谈翻译结果时,指译文的功能〞;三是“谈翻译模式时,指模式的意图〞。
翻译理论与实践课后习题答案
第一章翻译概论第一节中外翻译史简介四、课内练习1. 东汉至唐宋时期。
2. 玄奘不仅译出了75 部佛经,而且还把老子的部分著作译成梵文,成为第一个向国外介绍汉语著作的中国人。
3. 20 世纪初的“五四”新文化运动,开创了白话文学和白话翻译的新纪元,语言从文言正宗转为白话本位。
五四运动前后,东西方各国的优秀文学作品,特别是俄国和苏联的作品开始被介绍进来,《共产党宣言》等一批马克思主义著作的译文就发表在“五四”时期,为中国后来的革命做了充分的理论和思想准备。
4. 圣经的翻译成为了西方翻译研究的重要源头之一。
5. 中外悠久的翻译历史已为我们积累了一份宝贵的文化遗产。
我们应当认真总结前人的翻译经验,借鉴吸收前人从实践中总结出的理论、方法,以便继续提高我们的翻译水平,为中外文化交流做出自己的贡献。
五、课后练习(一)将下列段落译成中文:一百年前的今天:一些海鸥;北卡罗来纳州杀魔山海岸警卫队的三个队员;救生站以及一些本地人,见证了威尔帕·莱特(Wilbur Wright)和奥维尔·莱特(Orville Wright)兄弟的第一次机动飞机飞行。
1903 年12 月17 日,莱特兄弟第一次用比空气重的飞行器进行了有动力的持续飞行。
1932 年,90 英尺高的杀魔山顶立起了一座60 英尺高的花岗岩纪念碑,用以纪念这两个来自俄亥俄州代顿市的梦想家。
莱特兄弟来自于美国中部。
他们有着天空般广阔的眼界,也有着十分务实的作风。
1892 年,他们在俄亥俄州的代顿开创了自己的自行车企业:莱特自行车公司。
虽然在当时世纪之交的美国,有着数不清的自行车公司,但只有一个在造轮子的同时造出了翅膀。
当莱特兄弟在1903 年最终着眼于动力载人飞行器,他们成功地使世界变小了……(二)将下列段落译成英文:As Jia baoyu,Xue Baoqin,Xing youyan and Ping’er had birthdays on the same day,the young ladies held a hilarious drinking party in the hall of the peony garden for them. When it was Xiangyun’s turn to compose a verse amid a drinking game,she made fun of the service maids by saying,holding a duck head in hand,“This ya tou (referring to the duck head in hand)is not that ya tou (referring to the service maids around,as both are homophones in Chinese),for this ya tou has applied no hair oil….”Everybody roared with laughter. Some service maids protested,laughing,“You made fun of us,so you have to drink another cup. Let’s pour a full cup her….”As the party went on drinkers’games continued with ceaseless laughter and people suddenly noticed that Xiangyun had disappeared. While they looked this way and that,a service maid rushed in laughing,“Young ladies. Hurry to have a look at the Lady Xiangyun. She’s sleeping on the stone bench over there.”The group tiptoed over,and sure enough,saw Xiangyun sleeping soundly. Fallen flowers scattered on her body,her hair and her face. Her fan had dropped on the ground aside. Bees danced in the air around her. Under her head was a make-shift pillow of peony flowers wrapped with her handkerchief. Amid laughter service girls gently woke her up and helped her-she was still mumbling something drunkenly-get inside theroom.第二节翻译的定义与性质四、课内练习(一)将下列英文译成中文:1. 海蒂读过阿瑟的信后陷入了绝望之中。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翻译概论课后参考答案 HUA system office room 【HUA16H-TTMS2A-HUAS8Q8-HUAH1688】翻译概论课后习题答案第二章P41-1? 试对中西传统译论作进一步研究和比较,并指出其异同之处。
西方(1)公元前46?年,罗马帝国时期的西塞罗撰写了《论最优秀的演说家》中区分了翻译的两种基本方法——直译和意译,堪称西方译论之源。
(2)公元380?年圣哲罗姆的翻译集所作的序中,认为对词序、文采、辞格、韵味的处理存在着客观上的困难。
(3)文艺复兴时代的法国翻译家艾蒂安·多莱在1540年发表了《论佳译之方法》提出了五条翻译原则,都是从怎么译的角度来探讨翻译的。
(4)德国马丁·路德提出翻译的七条细则。
(5)以翻译《伊利亚特》与《奥赛德》而驰名译坛的英国翻译家乔治·查普曼提出了具体的译诗的原则。
中国?(1)陈福康将中国传统译学理论的发展分为古代、晚清、民国、1949?年以后四个时期。
(2)三国时支谦写的《法句经序》主张的翻译方法“因循本旨,不加文饰”。
(3)东晋、前秦时期的高僧、翻译家道安的“五失本”、“三不易”。
(4)张思洁在《中国传统译论范畴及其体系》一书中所言,自《法句经序》起,中国传统翻译思想大略经历了形成、转折、发展和鼎盛四个阶段。
(5)罗新璋从张思洁的长轴中理出四个概念,高度概括了传统译论的历程:“案本—求信—神似—化境”。
(6)王宏印对中国传统译论有五个特点:“一、以道德为本位,强调译者道德修养和敬业从业为本的主体性意识。
二、服务公众和社会的群体本位思想。
三、人文主义的语言观而不是科学主义的语言观,始终是中国传统翻译实践的潜在的理论导向。
四、人文社科类作为主要文本翻译的类型,在材料内容、语言类型和运思方式上都倾向于文学翻译的艺术性,而不是科学翻译的科学性。
五、哲学的而非科学的,美学的而非宗教的,是中国传统译论的始终如一的理论基础。
异:中西方翻译理论译者的主体意识与客体意识。
西方译论强调客体意识,注重保持“物”(文本)“我”(译者)之间的距离,注重对文本进行冷静、客观的解析。
而中国传统译论强调译者的主体意识,以“人”为出发点,重视译者的主观能动性在翻译过程中的作用。
中西方翻译理论表述的含蓄性与明确性。
西方翻译理论以西方语言之间的翻译为研究对象,在用来指导西方语言文字之间的翻译时具有较强的解释力,并且逻辑严密,具有很强的明确性。
中国传统译学理论的倡导者注重一切尽在不言中的意境,给予人们较大的联想和领悟空间,但无法给翻译实践作出精确的规定,具有含蓄性。
同:我们发现在很长一段历史时期里,人们对翻译活动的认识主要停留在经验和文本层面,更多的是从翻译的得失与困难以及对翻译方法与技巧的探讨这两个方面来认识翻译。
如何译译得如何这些可以说是从古代到近代的各国翻译家苦苦思索的一个永恒的主题。
P41-3 翻译中要达到完全等值是否可能为什么答:翻译中不能达到完全等值。
卡特福德对翻译的定义如下:用一种等值的语言(译语)的文本材料去替换另一种语言(原语)的文本材料。
“替换”与“等值”之间具有逻辑的联系,翻译既然可以等值,就只是一种替换行为。
苏联的费道罗夫明确提出“等值论”:翻译的等值,就是表现原文思想内容的完全准确和作用上、修辞上与原文完全一致。
然而翻译不仅仅是一种纯语言层面的活动,更是一种重要的文化实践。
语际翻译实际上是一个涉及因素多、范围广的复杂实践活动。
其中的许多问题,如翻译者的主观因素、语言转换中的文化移植、影响翻译的社会、政治因素等问题,在语言学层面难以展开系统和深入的分析,得不出令人信服的答案,翻译历史上的众多现象也无法做出辩证的解释。
翻译的语言学研究途径暴露出的这些局限,使其他学科理论的介入显得非常必要。
第四章P103-1 试简述为什么翻译的根本任务是意义的再生。
答:加拿大的维纳和达尔贝勒在《法英比较修辞》一书中明确指出:“译者总是从意义出发,在语义的范围内进行所有的转换活动。
”也就是说,“意义”既是翻译的出发点,也是翻译的归宿。
美国翻译理论家奈达也有一句着名的言论:“翻译,即译意”。
此外,古今中外众多翻译理论家在对翻译作出定义时,都把原文的意义的传达当作翻译的根本任务。
于是,我们可以这么说:“意义”是翻译活动致力传达的东西,是翻译的核心和根本。
P103-3谈谈对意义确定性和客观性的认识。
答:人们普遍认为“有现成的、先于词而存在的概念”,对于翻译理论来讲,如果假设意义是永恒在场并且确定的,那么翻译在理论上就不仅是可行的,而且还是容易的。
在20世纪,随着各种意义理论的出现,这种恒定而唯一的意义观受到了普遍的质疑,继而被彻底动摇。
美国哲学家格赖斯提出了意向论,认为词句的意义既包含词语的意义又包含言者的意向。
英国哲学家斯特劳森明确提出应扬弃“意义等于所指”的传统意义理论,认为词义不等于该词的指称。
意义并不是一种客观的、唯一的、确定的存在。
认为意义是客观存在的,它在很大程度上是静止不动的。
就像一部经典的着作,其意义无论是在过去,还是在现在,应该都是同一的。
似乎意义都是明确的、限定的。
不可否认,意义具有实体性。
但是意义的实体性并不能理解为意义的纯客观存在,两者不是一个概念。
P103-5谈谈为什么意义能够在交流中再生。
答:由于交流的社会性,每个词都有一个意义,但这个意义不是给定的,不是简单的相加,也不是恒定不变的。
当不同的人在不同的场合下,使用这些词汇时,就能将它们激活,赋予其新的生命和内涵。
正是在这个意义上,一方面,在历史的发展中,词语的生命力也在不断发生着变化。
另一方面,在同一个历史时期,人们在不同环境(语境)中使用词语,也会赋予它们鲜活的生命。
第六章P162-1 文化语境与社会因素对翻译活动的影响作用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P128-141)答:社会因素对翻译活动的影响:社会因素对翻译的选择、翻译的接受和传播起着直接的影响,这在多方面都有所体现:(1)社会的发展呼唤翻译。
人类社会始终处于不断发展的状态中,而人类社会越发展,越体现出一种开放与交流的精神。
在人类社会走出封闭、走向交流和相互理解共同发展的过程中,翻译始终起着重要的作用。
一部翻译史,就是一部生动的人类社会的交流与发展史。
(2)不同的社会发展阶段需要不同的翻译。
社会的风尚对译者选择原文本及处理原文本也起着重要作用。
处于不同的社会状况下,即便翻译同一作品,译者对文本的处理方式也会有着相当大的差别。
(3)社会的开放程度影响翻译。
解放以来,中国的翻译事业与社会的发展几乎是同步的。
随着我国的改革开放的深入和全球化进程的加快,翻译作为跨文化交流的信息传播手段,正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4)社会的价值观影响翻译。
在不同的社会阶段有不同的价值观,而不同的价值观有可能给翻译带来消极或积极的影响。
以追名逐利为特征的倾斜的价值观是造成当今译坛之风不正的主要原因之一。
文化语境对翻译活动的影响:就本质而言,翻译文本本身就是原文本在新的文化语境中的生命的延续与拓展。
翻译作为一种跨文化的交流活动,无不在一定的文化语境中进行。
(1)一个国家所处的文化空间或一个时代的文化环境影响翻译。
历史研究表明,文化与翻译之间具有一种互动性的关系。
一方面,翻译影响着文化(尤其是译入语文化);另一方面,文化制约着翻译。
(2)文化立场影响翻译。
一个译者,面对不同的文化、不同的作品,具有不同的态度和不同的文化立场。
而态度与立场不同,所采取的翻译方法必然有别。
(3)文化心理影响翻译。
每一个民族都有其独特的民族心理特征,这些特征都是在特定的文化环境中形成的,而文化心理对翻译的理解与表达有着直接的影响。
P162-3意识形态在翻译活动中的作用:答:勒菲弗尔提出翻译在很大程度上受制于意识形态,他指出翻译必定受译者或当权者的意识形态和文学观的支配,必定不能真切反映原文的面貌。
翻译,特别是文学翻译,作为一种再创造的行为,在他背后,作为思想和解释系统的意识形态始终在起着作用,在勒菲弗尔看来,意识形态是通过译者影响翻译行为的,包括如下两个方面:一,译者认同他所处社会的意识形态,以积极方式去拟定译本,确定翻译的策略,去解决原文语言给翻译所造成的各种障碍;二,译者不认同他所处的社会的意识形态,但在翻译委托人的强权下,消极地在主流意识形态所影响的范围内去实施个人的翻译行为,其最典型的例证就是翻译中的删改。
意识形态的影响并不局限在文学翻译领域,在非文学翻译中意识形态所发挥的作用也不容小觑。
第七章P195- 1 请结合自己学习翻译或从事翻译实践的经历,举出翻译中的一些状况和矛盾。
答:翻译的过程是一个复杂的动态过程,涉及的因素很多,在翻译过程中,涉及的众多因素构成了一个个矛盾,给译者提出了多种多样的难题。
同时翻译活动会因时代的不同、涉及的语言不同和译者的条件不同而出现不同形式的困难和障碍。
无论在哪个国家,在任何一个时期,对所有进行翻译活动的人来说,都会不可避免地遇到一些具有共性的问题和矛盾。
20 世纪70 年代,许渊冲在(翻译中的几对矛盾)一文中明确提出并逐一分析了翻译过程中的三对矛盾,即理解与表达,忠实与通顺以及直译与意译之间的矛盾。
可译与不可译之矛盾:在实践的层面上,谁也无法否认,翻译是可能的,也就是说“可译性”是真实存在的。
但是,在人类不断翻译的同时,我们却又始终听到“翻译是不可能”的说法。
异与同之矛盾:“异”与“同”这两个概念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不可译往往源于“异”,而可译则基于“同”。
与之相关,持不可译论者强调“异”,持可译论者则着眼于“同”。
形与神之矛盾:翻译中的“形”与“神”问题,是讨论最多、意见也最难同意的根本问题之一。
“形”与“神”在本质上相互依存,不可分割,而翻译的根本任务,则是要通过“形”变,而达到“神”的再生。
P195-5从文化交流的角度谈谈对翻译中异化与归化之争的态度。
答:译者作为跨越两种文化的使者,他所面临的有出发语文化与目的语文化。
面对这两种文化,出于不同的动机和目的,译者至少可采取三种文化立场:一、站在出发语文化的立场上。
二、站在目的语文化的立场上。
三、站在沟通出发语文化与目的语文化的立场上。
第一种往往导致所谓“异化”的翻译方法;第二种则可能使译者采取“归化”的翻译方法;第三种则极力避免采取极端化的“异化”与“归化”的方法,试图以“交流与沟通”为翻译的根本宗旨,寻找一套有利于不同文化沟通的翻译原则与方法。
P195-7翻译活动中的三对矛盾关系的理解。
答:在翻译活动中,“可译”与“不可译”、“异”与“同”以及“形”与“神”的矛盾分别是其在哲学、文化和诗学层面上的体现。
第九章P221-1 请结合第八章内容以及功能主义翻译目的论,谈谈对“译何为”的理解。
答:“译何为”,即“翻译应该有何作为”,是对翻译作用的理想期待,它涉及到诸如翻译目的、方法、手段和结果一系列因素,贯穿着整个翻译过程和翻译历史。